应收账款审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8 21:49:35

应收账款审计论文

应收账款审计论文篇1

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论文联盟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一、运用误区

(一)函证及其替代审计程序仅在银行存款、借款、往来账款的审计中运用

日常审计实务中,由于对银行存款、借款、往来账款的审计中运用函证及其替代审计程序比较频繁,从而使一些注册会计师误认为函证及其替代审计程序仅在对这些账户余额审计时采用,忽视了在审计如其他单位代为保管或加工或销售的存货、保证或抵押或质押、或有事项、重大或异常的交易等其他账户余额和其他信息时的运用。

(二)询证函不是由注册会计师直接发出和回收

根据审计准则规定,询证函由注册会计师直接发出并由接受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回收。但是,一些注册会计师为了图方便或为了省事,往往将询证函的发送和回收交由被审计单位办理,这就可能使回函的可靠性受到严重影响。

(三)认为简单抽凭就是替代审计程序,而缺乏必要的专业判断

在审计时,一些注册会计师往往不能针对具体的账户实施专门的抽凭测试,而是随便抽凭,如审计应收账款时,仅是在各个应收账款明细账户中随便抽查几笔会计分录,或者即使是在同一账户中抽凭,但仍是没有章法,没有目标,抽凭量极少,表面看实施了替代审计程序,实际上仅是一般性的抽凭,有的甚至就是简单的抄录会计凭证,复印几份原始凭证,根本没有履行规范的抽凭测试程序,缺乏必要的专业判断,从而不能证明每一具体账户余额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正确性。

(四)对债权账面余额的认定不考虑可回收性

一些注册会计师认为,债权能不能正常回收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审计只是负责确认账面数据的正确性,所以,许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被审计单位的债权账项时,根本不考虑被审计单位债权的可回收性,往往仅凭回函证明或替代审计的结果就作出余额可以确认的审计结论,对一些有明确线索证明已经形成潜亏的债权不仅不调整会计报表,也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五)对债务不进行函证,对债务现时应付数不加以判断

一些注册会计师认为,债务类账户余额不需要进行函证,或由于被审计单位的反对也就不对其债务进行函证,实际上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当被审计单位控制风险较高,债务金额较大或被审计单位处于财务困难阶段,则应该对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中的重大项目进行函证。对债务类账户余额的现时应付数不加以判断,在无法收到回函的情况下,仅凭简单抽证而加以认定是远远不够的。

(六)认为余额大的往来账项才是重要的

许多注册会计师在选择和判断往来账项的重大项目时往往有这样的误解,即认为余额大才是重要的,余额小或为零的就不是重大项目,而事实上往往一些账户的年末余额虽然很小甚至为零,但平时的发生额可能非常大,这些账户同样也是被审计单位的主要往来账户,肯定就是重要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今后的审计中要注意正确选择和判断往来账户的重大项目,对年末余额虽为零或很小,但发生额非常大的重要往来账户也必须进行函证。

二、注意事项

(一)不能凭询证函回函直接确认有关往来账项

在对一般往来账户的审计中,在先对有关往来款实施了账账、账表核对和账龄分析,再分析和考虑可回收性后才可以依据函证回函确认有关往来账户的余额。

(二)采用函证后应尽量进行相应的替代审计程序

在审计过程中,对已确定为函证的有关往来账项就应进行相应的替代审计程序,避免一旦函证结果无效,也没有相应的替代审计程序。

(三)熟悉被审单位的业务类型和具体操作规程

加强对被审单位的业务类型和具体操作规程的了解与熟悉,有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

三、意见或建议

(一)函证

1.注册会计师必须控制整个函证的过程

审计准则明确规定了注册会计师要对函证过程进行控制。特别强调在审计过程中所发函证,应该由注册会计师直接发出,函证询应该向接受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回函。

如对企业的银行存款函证,应同时对企业的借款进行了函证,以证实企业在银行的借款金额。应对企业的所有开户行进行发函,而不能仅凭企业提供的开户行向银行函证。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在人民银行查询系统中查询企业所有的开户行;在对企业银行存款函证时,还应询问企业是否有借款,如有借款金额是多少。

2.提前发询证函

在会计报表截止日后、进点实施审计前,提前派出审计人员至被审计单位发询证函,等到以后实施审计时,能回函的也应该早已收到;也可在会计报表截止日前预审时发函询证,等到终审时,注册会计师再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以确定函证截止日与资产负债表日之间的变动是否已作正确的会计记录来确认账户余额。这样,不仅能够较好地避免了回函时间太久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降低了注册会计师终审的工作量。

(二)替代审计程序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替代审计程序的抽证应具有针对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与其他一般性的抽凭测

转贴于论文联盟

试有着明显的区别,以便能够从总体上对被抽查账户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作出推断。

论文联盟

(三)关于风险

今年初,笔者所在的事务所受审计局委托,对某房地产拆迁公司某地块拆迁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在审计过程中,我们对被拆迁户拆迁补偿协议及账面反映的往来支付情况核对后发现,该拆迁公司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所有手续齐全,并有拆迁合同佐证,符合实际操作的规定。考虑到社会稳定的原因,本项目无法实施函证程序,这就对实际拆迁成本的确认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最后我们只能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在公安局、产监处地配合下发现了该拆迁公司虚增拆迁成本,套取大量现金达到骗取政府拆迁资金为目的,由房地产评估公司出具虚假评估报告,由公司内部人员伪造被拆迁户签字,作为取款的证据,套取了大量现金的违法行为。

通过这次审计,笔者感触很深。如果这次审计仅是一项会计事务所承担年报审计,该拆迁公司大量造假现象可以说是很难发现,光就拆迁公司拆迁补偿协议及账面反映的往来支付情况,我们可以出具无保留的审计报告,这就给我们中介机构带来了很大的审计风险。但是我们只要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严格按独立审计准则执业,该公司造假的蜘丝马迹还是能发现的,再根据本项目无法实施函证程序的具体情况,考虑对所发表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直至终止该项目的审计。

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重要的是采用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作为审计证据,有证明力强弱之分。函证取得的证据,是证明力较强的审计证据。因为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函证的回函来自于被审计单的位之外的第三方,因而它的证明力强。而如果不同来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能相互印证,审计证据就更为可靠。假如我们既实施了函证,又进行了必要替代审计程序,各种检查的结果都能印证账面金额,这样的审计证据既可靠,证明力又强。

问:我们是连锁超市,超市里的一块空地租给乙方,签订了一年的合同。合同规定租金半年一付,全年租金是50万元。乙方在2005年12月付了第一期租金25万元,我们也向其开具了25万元的场租费发票。请问,我们收到的25万元租金是在2005年12月全部入其他业务收入,还是要分月做其他业务收入,如果要分月,应该怎样进行账务处理?

答:这种情况在会计处理时可以在12月一次性确认收入,如果这笔收入占本单位全年收入比重比较大的,也可以分期确认。分期确认时先将全部收入记在预收账款借方,然后分月确认收入。但如果是一次性开票的话,还是做一次确认收入比较规范。在税务方面,《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91号)第七条规定;纳税人超过一年以上租赁期,一次收取的租赁费,出租方应按合同约定的租赁期分期计算收入,承租方应相应分期摊销租赁费。但贵超市的情况不属于一次性收取超过一年以上的租赁费,所以不能按此规定处理,也就是说要一次性确认收入。

问:转让无形资产,到税务局开票,税务局当时就扣缴了营业税、城建税及所得税,但本企业一直亏损,没有交过所得税。该所得税怎样入账?

答:因到税务局开票,被要求交企业所得税,可理解为预缴企业所得税。

预缴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这时的“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是借方余额,无需做其他处理,待企业盈利后汇算清缴时,与”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的贷方发生额相抵。

若当年无盈利,收到退回企业所得税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由纳税人自行计算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额,根据预缴税款情况,计算全年应缴应退税额,并填写纳税申报表,在税法规定的申报期内向税务机关进行年度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办理结清税款手续。”

第十五条:“纳税人已预缴的税款少于全年应缴税款的,应在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结清应补缴的税款。预缴税款超过应缴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办理退税,或者抵缴下一年度应缴纳的税款。”

问:我公司应付a公司货款24万元,因我公司财务困难,无法偿付。经双方协商,我公司以一批产品抵偿该笔债务。该批产品公允价值20万元,成本15万元,增值税税率17%。我公司会计上应如何处理?

答:一方面,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你公司应对该笔业务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付账款 240000

贷:库存商品 15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

值税(销项税额) 34000

资本公积 56000

另一方面,从税务方面来说,上述以物抵债的经济业务,在抵债环节应视同销售计算纳税。首先,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00-150000=50000(元);其次,确定抵债产生的重组所得为240000-234000=6000(元),企业在申报缴纳所得税时,应调增计税所得额:50000+6000=56000(元),将债务转为资本。除企业改组或者清算另有规定外,债务人(企业)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应收账款审计论文篇2

【关键词】 审计; 审计差异; 调整分录; 注册会计师

中图分类号:F24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3-0103-04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与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不一致的内容被称为审计差异。对于审计中发现的审计差异,一般需要通过编制审计调整分录进行调整。审计调整分录是由注册会计师编制的用于记录其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和漏报情况的审计工作记录,是审计证据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如何编制审计调整分录,审计学教材有解释说明的很少。审计理论工作者对审计差异的内容和审计调整分录的编制方法与编制技巧做过多方面的分析探讨。但是,笔者通过对大量现有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对于审计差异和审计调整分录的研究还都比较零散,对于审计差异到底有哪些类型,不同的审计差异在编制审计调整分录时有什么规律可循,目前为止审计理论界尚未有人去做系统的归类分析。审计实务中对于审计差异的调整,注册会计师也都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习惯自行编制调整分录,对审计差异的认定与调整缺乏统一的规范,影响会计报表审计的规范性和审计质量。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系统的归类分析,以阐明审计差异调整的理论依据并使审计差异调整的实际操作有规律可循。本文以审计目标为切入点,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出发,将审计差异进行合理归类,在此基础上,按照会计原理中错账的更正方法,对不同类别的审计差异进行调整,从而分析出审计调整分录的编制规律。

一、审计差异的种类及其调整规律

(一)审计目标、管理当局的认定与审计差异的关系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规定: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上内容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总体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对于不同的审计项目还要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审计目标是根据总体审计目标和管理当局的认定来确定的。所谓管理当局的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的或隐含的表述,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例如,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披露存货100万元,则意味着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作出了以下明确的认定: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存货的金额是100万;管理当局也作出了以下隐含的认定: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都已经记录,记录的存货所有权归被审计单位。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一旦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某些认定不恰当,则审计差异产生。根据重要性原则,对那些影响重大的审计差异,需要编制审计调整分录进行审计调整。

(二)审计差异的调整方法

审计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财务报表经过审计后能够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审计差异的调整从理论上说依然属于错账更正的内容,因此,会计上错账的更正方法也应该适用于审计差异的调整。基础会计中错账的更正方法包括划线更正法、红字冲销法和补充登记法。划线更正法是在结账之前如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就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面直接划红线进行更正。审计调整是对会计报表错报、漏报的调整,不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账簿记录进行调整,显然不适用划线更正法。那么,审计差异可以选用的方法只有红字冲销法和补充登记法两种。

(三)管理当局的不同认定、审计差异的类型与审计调整分录的编制

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包括与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和与列报相关的认定三方面,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存在与发生的认定;完整性认定;准确性认定;截止性认定;计价与分摊的认定;权利与义务的认定;表达与披露的认定。各项认定可能产生的审计差错类型与审计调整分录编制方法分析如下:

1.存在与发生的认定

存在与发生的认定,其含义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承认列示于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金额是真实存在的,列示于利润表上的各项交易是真实发生的。注册会计师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如果发现管理当局的某项认定不存在或者未发生,则审计差异产生。以销售和应收款为例来解释这项认定可能产生的差异类型,比如,企业没有发生销售业务,但在销售日记账中却记录了一笔销售业务,不存在与某客户的应收账款,在应收账款明细账中却列示了对该客户的应收账款,此类型的审计差异属于虚构交易业务,虚增报表项目金额,即无中生有的错误。对于该类错报,在编制审计调整分录时应当采用红字冲销法,将虚构的业务和多记的金额冲减掉。如上述虚构销售和应收款,其调整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金额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 ×××(金额红字)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金额红字)

2.完整性认定

完整性认定是指企业发生的所有交易与事项均已作了记录。如果注册会计师发现企业发生了某项交易或事项但没在相关账户中作记录,则该企业就违背了完整性认定的审计目标。比如:企业发生了一项销售业务,但却没有在销售总账和明细账上作记录,无论是主观刻意隐匿销售收入还是客观漏记了销售收入,都违背了销售收入完整性审计目标。对于这种本有却无、应记未记的审计差错,在编制审计调整分录时应该采用补充登记法:

借:应收账款 ×××

贷:主营业务收入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

3.准确性认定

准确性认定是指企业已经记录的交易或事项都是按照正确的金额予以记录的。企业日常会计核算中涉及准确性方面的错误非常多,比如:在销售交易中发出商品的数量与销售账单上的数量不相符,或者是使用了错误的销售单价,或者是账单中乘积或加总金额有误,或者是在销售明细账、总账中记录了错误的金额,或者各项成本费用计算错误等。总之,凡是纯粹数字计算方面的错误都属于准确性认定错误。对于该类审计差异,注册会计师在编制审计调整分录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准确性方面的错误可能导致虚增报表项目金额,也可能导致虚减报表项目金额。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工作,如果确认被审计单位存在虚增报表项目金额,则应该采用红字冲销法;反之,应采用补充登记法。

准确性认定还应包括分类准确性认定,所谓分类准确性是指交易与事项应记录于正确的账户之中。分类认定方面的错误主要是指因会计科目用错而导致的将经济业务记录在错误的账户之中。对于该类审计差错,在编制审计调整分录时应将红字冲销法和补充登记法结合运用,即用红字冲销法将错误的账户金额冲掉,再用补充登记法记入到正确的账户之中。比如:被审计单位错将广告费用记入了管理费用,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

贷:银行存款 ×××

审计调整时首先用红字将错误的会计分录冲销:

借:管理费用 ×××(金额红字)

贷:银行存款 ×××(金额红字)

之后再用蓝字作正确的会计分录进行补充登记:

借:销售费用 ×××

贷:银行存款 ×××

业务熟练的审计人员也可以将上述两笔调整分录合并,直接编制一笔调整分录:

借:销售费用 ×××

贷:管理费用 ×××

4.截止性认定

截止性认定是指交易或事项应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会计记账基础有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两种,盈利目的的企业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截止性认定审计就是检查被审计单位收入的确认是否按照权责发生制记账基础来记录。被审计单位出于某种目的可能将本期发生的销售业务推至下期记录,也可能将属于下期的销售业务提前至本期记录。对于上述第一种截止性认定错误,注册会计师在编制审计调整分录时应采用补充登记法(调整分录同完整性认定),第二种错误应采用红字冲销法进行更正(调整分录同上述存在与发生认定)。

5.计价与分摊的认定

计价与分摊认定是指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记录在财务报表之中,与之相关的计价与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例如:应收账款、固定资产都应该以净值反映在报表之中,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必须对这些资产的抵减项目进行审核,如累计折旧和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恰当准确。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多提了折旧或坏账准备,则会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净值被虚减,在编制审计调整分录时应采用红字冲销法将多提的费用或减值损失进行冲销,以保证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等项目的净值准确。其调整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金额红字)

管理费用 ×××(金额红字)

贷:累计折旧 ×××(金额红字)

借:资产减值损失(坏账) ×××(金额红字)

贷:坏账准备 ×××(金额红字)

反之,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少提了折旧或坏账准备,则报表中资产项目净值被虚增,应该采用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

借:制造费用 ×××

管理费用 ×××

贷:累计折旧 ×××

借:资产减值损失(坏账) ×××

贷:坏账准备 ×××

6.权利与义务的认定

所谓权利与义务的认定是指企业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所有权全部归企业所有,列示的负债必须是企业应承担的义务。如果被审计单位将不属于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列示于报表之中,则违背了权利与义务的审计目标,对于此类审计差异,注册会计师审计发现后可以采用红字冲销法予以更正。

7.表达与披露的认定

表达与披露的认定是指与报表编制和披露相关的所有认定,包括表内项目分类与报表附注说明等内容。如:应收应付款的重分类、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的重分类;特殊交易说明,资产权利受限说明,资产抵押说明等。由该认定产生的审计差异需要进行审计调整的是重分类误差。

重分类误差必须明确的问题是:该类误差会计核算过程是正确的,只是在编制会计报表时被审计单位没有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合理分类。例如:会计准则规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如果应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出现了贷方余额,应将其贷方余额列入预收账款项目;反之,如果预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出现了借方余额,应将其借方余额列入应收账款项目。长期负债中如果有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应将其列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如果被审计单位没有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填报上述报表项目,则审计重分类差异产生,注册会计师需要对其进行重分类调整。其调整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

贷:预收账款 ×××(应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

借:应收账款 ×××(预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

贷:预收账款 ×××(预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

借:长期借款 ×××

贷: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

企业的经济业务千差万别,但无论其业务如何复杂,都可以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基本等式,将所有经济业务划分为四大类型。同理,审计差异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也可以根据管理当局的认定将其划分为上述几种类型。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审计差异,应首先将其正确归类,需要进行审计调整的,再明确是采用红字冲销法还是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这样对审计差异的调整既能保证有明确的理论依据,又能保证审计实际操作切实可行。

二、应注意的问题

以上分析了审计差异的种类及其调整分录的编制方法,必须强调的是注册会计师无论对哪一种审计差异的调整,在编制审计调整分录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调整时必须从报表整体考虑

会计报表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各项目之间逻辑链条和勾稽关系都非常严密,在编制审计调整分录时一定要通盘考虑,不能顾此失彼。也就是说,对一项审计差异进行了调整,一定要考虑该项调整对后续业务的影响。如果调整了收入或费用,后续的利润和所得税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调整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相应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也要进行调整。假定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销售业务进行了调增:

借:应收账款 ×××

贷:主营业务收入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如果作了上述调整,相应地还要调整由于应收账款增加而增加的坏账,由于增值税增加而调增的营业税金及附加,由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以及相应的利润分配等。

(二)调整分录中会计科目的使用问题

审计调整分录所使用的会计科目与会计上所使用的科目并不完全一致。审计调整分录是对报表项目作调整,并不是调整被审计单位的账簿记录,因此,调整时如果被调整项目名称与账户名称一致则使用账户名称,如果被调整项目与账户名称不一致则使用报表项目名称。例如:对原材料、库存商品的调整,使用“存货”项目名称;对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调整,使用“货币资金”项目名称;对坏账准备的调整使用“应收账款”项目名称。为了分辨具体调整项目,可以在报表项目下设置明细项目,如在“存货”项目下设置“原材料”、“库存商品”等明细项目反映。

(三)特殊项目的调整问题

审计调整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和漏报的项目,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某些错误没有包括在报表项目之中,则审计调整分录中就不能包括这些会计报表中不存在的项目。如,被审计单位对以前年度损益进行调整时,可以采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作为损益调整的过渡性账户,但注册会计师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损益有误,需要进行审计调整时,就不能直接调整该项目,因为会计报表中没有“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注册会计师只能使用反映损益情况最终结果的报表项目――“未分配利润”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 刘德银.对审计差异及其处理的探讨[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5):42-46.

[2] 施青军.政府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差异比较[J].中国行政管理,2012(4):24-27.

[3] 郑石桥.审计目标、审计意见和审计期望差距:基于审计主题[J].会计之友,2015(5):128-132.

[4] 汪玉珍.审计调整分录与会计调整分录的差异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4(10):147-148.

[5] 管亚梅.政府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差异比较[J].财会月刊,2005(18):38-39.

[6]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45.

[7] 陈昌.审计调整分录与会计调整分录的特点分析[J].商业会计,2014(11):10-12.

[8] 章爱文,王如峰.基于借贷记账法的数学意义制作审计调整分录[J].财会月刊,2013(2):63-64.

[9] 顾春,黄俊晨.审计机关地位、审计目标定位与政府审计整改[J].会计之友,2014(7):100-105.

应收账款审计论文篇3

关键词 :应收账款;审计方法

一、对应收账款进行控制测试

应收账款的控制测试首先是检查被审计单位有没有相关的控制制度,相关的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应收账款有没有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定期对账制度、催收制度、坏账核销制度,企业有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

在有相关控制制度的前提下,然后通过观察、检查、穿行测试等方式了解相关制度有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1.测试应收账款不相容职务是否相分离,比如检查销售合同的签定与销售合同的审批是否相分离。

2.企业有没有进行赊销审批,即抽查部分销售单,检查销售单上有没有信用经理的签字。

3.检查企业管理部门对于已经到期的应收账款有没有交由催收小组进行催收。

4.检查企业有没有定期对账的记录。

5.检查发生坏账损失时有没有执行审批程序,即检查坏账核销申请表有没有相关领导的签字。

控制测试是实质性测试的前提,如果控制测试的结果是内控设计合理、运行有效,那么在接下来的实质性审计程序中就可以适应的减少审计工作,比如减少审计抽样的范围;反之就应当加大审计力度。

二、对应收账款实施分析程序

1.首先将应收账款的借方金额与含税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配比,含税的主营业务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赊销收入,一部分是现销收入,应收账款的借方金额表示的是采用赊销方式取得的收入,所以正常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借方金额应当小于含税的主营业务收入,如果出现应收账款的借方金额大于含税的主营业务收入,就应当查明原因。

2.其次应当计算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周转天数,将当期的周转率、周转天数与上期以及同行业进行比较,找出是否存在重大问题。

3.另外对重要客户编制应收账款增减变动表,将变动情况同上期或者是近五年来的平均数进行比较,进而判断应收账款的合理性。

三、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

(一)应收账款函证的程序

首先,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应收账款明细账户的单位详细名称、地址、邮编、或传真电话号码;然后,由CPA亲自编制和邮寄询证函,并写好回函信封,以保证被函证单位能直接回函给CPA;最后,CPA 应亲自查收询证回函,认真阅读、核对和分析询证回函。

(二)应收账款函证规模的确定

CPA采用审计抽样选择函证样本时,样本应当足以代表总体。应收账款函证规模的大小受应收账款的重要性、相关内控的强弱、以前年度函证的结果的影响。一般来讲,应收账款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函证的规模应当越大;相关内控设计合理运行有效,函证的规模可以适当减少;以前年度函证的结果不理想,函证的规模应当加大。实务中,函证的规模一般在80%以上。

(三)应收账款函证对象的确定

1.余额比较大的客户。目前金额大小的判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这需要根据应收账款的具体情况和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大小而定,一般而言超过应收账款重要性水平的可以认定为金额较大的。

2.余额不大但交易比较频繁的客户。交易比较频繁,说明关系比较紧密,发生额会比较大,所以应当作为函证的重点。

3.长期挂账的客户。一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审计人员应当将其作为函证的重点,查明长期挂账的原因。如果是由于对方财务状况不佳无力偿还而长期挂账,那么被审计单位就应当加大坏账的计提比率,或者是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如果是被审计单位虚构而长期挂账,那么就应当全额冲销应收账款,同时冲减当期损益;如果是由于存在争议而长期挂账的,就应当采取适当办法予以解决。

4.重大的关联交易。综观近些年来的舞弊案例,利用关联交易进行舞弊,已成为舞弊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关联交易中,交易双方的交易价格、交易数量、交易方式应当值得观注,所以重大关联方交易应当成为函证的对象。

(四)函证的方式以及回函的形式

应收账款的函证最好采用积极式的函证。积极式的函证要求无论金额是否一致,对方均应当回函。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被询证方若以QQ、微信、电子邮件等形式回函,CPA 应加强对回函的控制。首先回函内容应当下载打印,作为审计证据存档,并且回函要附承诺书,承诺资料是其本人或本单位提供;其次CPA 应当直接接收,并要求被询证者寄回询证函原件;最后为了进一步证实回函的准确可靠,CPA 可以抽取部分的回函进行电话沟通。

(五)函证结果的分析

若回函结果一致则认定应收账款余额可以确认。若回函结果不一致,则应当进行未达账项的调节。若调节结果一致,可以得出审计结论,经调节余额可以确认;若调节结果不一致,则应当进一步进行审计。

例如:被审计单位(山西铝业有限公司)记录的金额为79689.7,被询证单位(云南华茂铝合金有限公司)回函金额为42940 元。回函不符的原因是2013 年12 月21 日,山西铝业销售产品已入账,凭证号39,金额为36749.7,但票据未传递至云南华茂铝合金有限公司,导致该公司尚未入账。函证结果调节表的编制如下表:

四、对应收账款进行替代测试

对于未回函的客户和无法函证的应收账款应当进行替代测试。替代测试的方法主要有:

(一)检查期后回款情况

注册会计师外勤工作结束日一般集中在下年年初,如果在外勤工作结束日前通过检查期后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日记账、特别是查看银行的流水,发现上年度的应收款项已经收回,那么可以为该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日的存在提供有力的证据。

(二)检查债权的支持性文件,核实交易有没有发生审查应收账款的存在性,采用的方法是逆查,即抽取部分的应收账款账簿,追查至记账凭证,检查记账凭证有没有后附相关的原始凭证,原始凭证主要包括销售订单、销售单、销售合同、发票、出库单、发运单,重点检查销售单有没有经过销售经理和信用经理的签字。

(三)检查债权的支持性文件,核实交易有没有记录完整

审查应收账款的完整性,采用的方法是顺查,即从销售订单、销售单、发票、发运单等原始凭证出发追查至记账凭证再追查至账表。

替代测试审计的重点是:只有借方发生额的账户。

五、进行账龄分析并根据账龄及计提比率重新测算坏账准备

1.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表。编制账龄分析表的目的一方面是分析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情况;另一方面如果被审计单位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采用账龄分析法,那么账龄的测算是作为计算坏账准备的前提。

例如:被审计单位山西铝业有限公司的账龄分析表显示应收账款1 年以内235700,1-2 年246800,2-3 年122300,3-4 年144500,4-5 年34000,5 年以上46000。账龄计提比率如下:1 年以内5%,1-2 年10%,2-3 年20%,3-4年50%,4-5 年80%,5 年以上100%。

2.将计算出的本期应计提的金额同企业实际计提的金额对比,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需做调整的,应当提请被审计单位做差异调整。

六、检查应收账款的权利归属

检查应收账款有没有抵押、出售,即检查应收账款的权利归属,如果应收账款已抵押,那么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恰当的披露,如果已出售应当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张鹏. 应收账款的审计方法.煤碳经济研究,2013. 33 (7).

[2]吴有庆.重大客户应收账款函证浅探.财会通讯,2013.(10).

应收账款审计论文篇4

例如2012年的浙江晶盛机电,在大经济环境普遍走低的情况下,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超过上年全年总额,毛利率也显著高于同行业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其余企业均为将其列为主要竞争对手,而晶盛机电凭借猛增的应收账款余额自封为业界龙头。

该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显示,其应收账款集中于某一大型客户,账龄长达一年以上的余额有接近五百万,根据财务报表的纵向对比,其增长速度超乎常理,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使得应收账款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比例存在很大的差别,并且公司急于上市,因此引起了业界人士的注意,称其有舞弊嫌疑。

本文为分析类似的应收账款舞弊问题以及其审计对策,将从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和审计对策几个方面进行分部讨论。

一、应收账款审计中经常发现的问题

通过虚增应收账款来增加当期的销售收入。为稳定企业发展势头,增强外部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心,企业就有可能通过虚增收入,来制造营业额达标的假象,增加应收账款是其中比较常见的做法。企业可能为遮盖舞弊痕迹,将虚列的应收账款和其他舞弊的企业对冲销账,以此来调高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夸大经营成果。

利用坏账准备进行应收账款的舞弊。首先企业可能利用变更坏账计提比例来进行舞弊。其次通过确认坏账损失来操纵盈利水平,企业可能会把预计可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处理,将应确认为坏账损失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处理。再次,企业通过改变应收账款的账龄来扭曲财务信息,使其总额不变,但是掩盖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利用关联方进行应收账款舞弊。在国际上知名的安然财务舞弊案中,安然公司通过成立特殊目的实体进行复杂的融资安排,向其转移负债和费用,以伪造自己的财务信息。在国内上市公司中,关联方进行协定以进行利益的沟通输送,这样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其他类型的舞弊行为。有的财务人员为了谋取私利也会虚增应收账款,例如在现金销售的时候将其计入应收账款以实现对业资金的挪用,以后冲回或者虚转费用冲销。更有甚者直接销售收入不记账,收到现金后贪污资金。

二、应收账款舞弊的原因

上文已经初步分析过,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时面临不景气,而市场化带来的竞争相对激烈,企业在压力和巨额利益面前,有可能罔顾经济秩序和法律法规,进行应收账款的舞弊造假。再者,企业的应收账款对应户头和数据众多,业务往来频繁,造假的隐蔽性也相对较强。此外,应收账款舞弊还涉及财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企业的管理结构和高层决策等种种内部原因。

从外部审计的角度来说,当前我国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如果审计人员违反审计原则,为了争取客户和收取费用而进行审计工作,那么在发现企业财务问题之后,也极有可能做出隐匿事实,与企业妥协的举动。

三、应收账款审计的主要切入点

从宏观角度着手,运用分析手段和程序,对趋势进行判断。审计人员可以运用比较分析法,将财务指标和同类可比指标进行比较,比如,通过比较被审单位以前会计期间的财务指标、对被审单位的预期结果、同类行业中可比企业的财务指标等,进而找到企业财务信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点。

审计人员也可以运用趋势分析法,利用多个期间的数据进行对比,并对其增加变化情况、变动幅度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其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应收账款舞弊案件中,就比如说前文提到的浙江晶盛机电,它在涉嫌舞弊前后的应收账款余额,都有比较剧烈和频繁的变动。

从微观角度入手,关注被审计单位存货的实物流向,加强对应收账款函证过程的审计,关注坏账准备的计提数、损失确认数以及账龄问题。

对应收账款的审计程序主要是针对真实性而设立,对大额销售收入,要进行对生产记录、出库单、发货记录、验收记录等原始记录以及对存货库存的全方位综合审计。

针对坏账准备的审计主要集中在准备计提数、损失确认数以及账龄问题三个方面。审计师应重点关注计提比例以及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计提的坏账准备是否已得到恰当的会计处理。针对坏账损失的确认一定要关注其确认条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及相关的审核手续是否齐全。

应收账款的审计往往还需要函证等程序进行支持,这是对审查是否有虚增应收账款最有效的审计对策。应收账款函证应直接发函给被审计单位的债务人,,以此来核实被审计应收账款的数额和发生业务是否真实正确,同时也证明应收账款账面记录与客户记录是否相符及销售截止测试。但函证也有其不足之处,函证的重点放在金额上,对账龄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核实不足,应该引进一些必要的替代补足程序。

应收账款审计论文篇5

【关键词】银行存款 重要性 舞弊现象 防范措施

一、银行存款的特点

银行存款是指将企业的资金存放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按照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及结算制度的规定,每个企业都必须开立银行存款账户,被称为结算户存款,用来进行收款,付款和转账业务。它是现代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所必须运用的资金结算工具。银行存款的流动性强,具有交流和付款的性质,在经济活动中必须持有一定数额的银行存款为前提。银行存款不仅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审计过程中关注的主要对象。由于银行存款的流动性强,易于使用,很容易出现舞弊等行为。许多金融案件表明,管理人员的错弊行为都涉及银行存款项目。

与库存现金相比,银行存款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资金的安全性容易被忽视,易造成损失。银行存款是货币资金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对象。虽然银行存款的数量一般都大于库存现金,但同库存现金相比,库存现金的流动性要比银行存款强,由于银行存款的收入和支出手续较为严格,因此,人们普遍认为,银行存款在安全性上要高于库存现金,出问题的可能性也小于库存现金,所以在对银行存款管理的问题上,重视度也就低于库存现金,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出问题的往往是银行存款。了解银行存款的安全计费管理不到位,银行存款管理系统是不严谨的,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银行存款核算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内部牵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岗位职责分工,充分发挥银行存款报表和对账单的作用,以确保银行存款账实,帐证和帐帐相符。

二、银行存款的舞弊问题

(一)利用未达账项掩饰其舞弊行为。

被审计单位不按规定确认收支事项,而作为未达账项,以达到调节企业利润的目的。此外,会计人员转移、挪用资金的行为也会作为未达账项予以掩饰。主要表现为:1.巧立名目,化整为零为了逃避限定现金结算范围的规定,有的单位故意将大项金额分割成若干项小金额,陆续从银行提取现金2.用于非法开支。如:用于超出现金使用范围规定的购物支出;用于支付现金可享受优惠待遇或好处费的费用及消费性支出。

(二)涂改票据,侵吞企业财物。

会计人员利用管理漏洞或是职务便利,将以前年度的支票或银行进账单的日期涂改为当前日期,再次入账以套取单位财物。如:有的会计人员为了掩盖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不符的现象,采取涂改、变造银行对账单”等办法,隐藏会计舞弊。

(三)在银行存款审计过程中,明确银行存款核算中舞弊的特点,将对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指导作用。结合银行存款的业务特点,采用专门审计方法及策略是及时揭露重大违法犯罪的必要手段。

(四)改变银行存款账户的收支情况,将资金挪用

银行存款收支业务不入账,会计人员转移收入、挪用资金、出借账户、为外单位套取现金、侵吞利润,仅从账面上发现不了任何问题。主要表现为:1.有的会计人员收到银行存款支票时,填制银行存款进账单”同时签发一张相同金额伪造用途的现金支票一井送至银行,将提取的现金挪用或贪污。由于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对这一收一支,井无记录,银行对账单虽有记录但余额没有变化,因此在审计银行存款时很难发现。2.有的会计人员收到销售单位采用折价销售方式促销获得的款项时,不进行账务处理,而是签发一张相同金额的现金支票将现金取出挪用或贪污。

三、针对银行存款舞弊的审计方法

(一)检查内控制度。

检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找出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确定货币资金审计的方向和重点要采用观察、询问等方法,重点了解银行存款的收支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办理。出纳与会计的职责是否严格分离;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否根据经审核后合法的收付款凭证登记入账,是否根据不同的银行账号分别记录,是否逐笔序时登记;支出是否经过核准、审批;支票是否按顺序签发,作废支票是否加盖“作废”戳记,并与存根一同保存;是否定期取得银行对账单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等。

采用审计抽样技术,抽取一定的样本,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评价内部控制,估计控制风险,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关键点和程序。

审计被审单位是否审核原始凭证。即审计被审单位会计部门收到银行存款收支原始凭证后,会计主管人员或指定的分管会计人员是否负责对其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原始凭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不予受理、予以扣留及予以退回等。

审计被审单位是否填制或取得结算凭证。即审计被审单位出纳是否根据审签的原始凭证,按照现行会计规定要求填制或取得银行存款结算凭证如,办理货款托收需要填制托收承付结算凭证等。

(二)核对流水

有些会计事务所在对银行存款进行审计时,只重点查看余额,对银行存款的日常结算没有关注,在对资金流多的单位审计时,审计风险也就较大。为降低资金被挪用的风险程度,就必须考察资金流水的情况,查看是否存在没入账的资金收支情况。这就要关注这几点:必须取得本会计期间全部的银行存款对账单,根据专业判断及其审计的重要性程度,从而制定需要进行核对金额的下限,再对限额之上的资金流水帐和银行存款账两帐之间对帐。如果有的资金收支业务没有记帐,再确定没有形成未达账项之后,确定借方和贷方都有发生,并核对日记账的借方和贷方发生数。发现没有记账的资金收支业务,需查明原因,存在的原因主要有出向其他单位出借银行账户、收入没有记账、将资金挪作他用。向其他单位出借账户的情况一般小企业和特殊行业的企业出现。通常表现为在银行存款对账单上先有一笔存款收入,一笔资金又会相同的金额在近期支取,一般是整数。这种状况下,应重点查看款项的来源和去向,并且进行函证。对相关联的销售合同进行审核,查看是不是出借银行存款账户,还是销售收入没有进行记账。一般情况下销售收入没有入账大都是偷逃税需求企业,一般体现在银行存款对账单上都是先有一笔销售收入,随后再一次或多次转出。针对上述情况,审计工作的重点与上一种情况大致相同。

上市公司为了虚报现金流量和提高盈利能力,一般都利用银行存款账户进行作假。主要表现:虚列应收账款的回收,少提坏账准备金,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同时还虚增货币资金,从而增加现金流量。如,A公司在上市三年后,资金已所剩无几,经营惨淡,如果实情披露,该公司将会因效益差,失去诚信。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A公司从其他公司借入一笔3000万的款项作为“预收账款”并入账,但没有实际交易,只是为了应付审计,待审计完成后又分数次将该款归还。

审计人员为降低这类风险,在对银行存款大额收支程序进行抽查过程时,应做到:区别该种交易是不是为公司需要的,有无依据证明交易的真实性;该企业是否与付款单位发生日常业务,付款单位是否存在合理;对与期末收取的大额存款进行详细的审查,确定其真实性。

(三)及时对银行存款业务控制进行审计,为实现银行存款审计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银行存款业务控制是指为保证银行存款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与程序的总称。银行存款资产在货币资金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保证正确合理地使用银行存款,保证企业银行存款的安全与完整,必须对银行存款业务控制进行审计。

1.核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总账、明细账中的银行存款余额,确认其是否相符。若不相符,应查明原因,评价其差错对报表的影响,弄清是否存在故意行为。

2.审查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银行对账单。银行对账单往往会如实记载转移挪用资金、公款私存、侵吞利息等舞弊行为,应按以下步骤进行审查:

第一,取得或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审计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审查被的期末余额是否相符。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完全相符,也不能证明银行对账单完全正确,必要时应请开户银行直接提供对账单。

第二,就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向开户银行函证,验证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余额是否真实、合法、完整。银行函证是审计准则规定的、在对银行存款审计中,为求证银行存款真实性的必要程序。函证的账户包括本会计期间新开的、正使用的和核销的银行账户,询证函应由审计人员根据银行对账单审计基准日的存款余额填写,直接发出和接收。

(四)关注未达账项

1.银行存款收付凭证本身是否合法合规。注意审计发票是否印有税务监制的印章

2.审查有关收入、费用、支出业务是否合法合规。

银行存款结算及时性审计:(1)银行存款业务收入是否及时入账(2)银行存款业务支出是否及时入账

银行存款业务的完整性审计:(1)银行存款业务收入是否完整(2)银行存款业务支出是否完整(3)银行存款收支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完整。注意审计原始凭证上签发单位名称、地址,接受单位名称、签发日期,内容摘要等方面的内容是否齐备,若有疑点应进一步审计(4)根据银行存款收支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编制的记账凭证的内容是否完整。

银行存款会计报表列示的恰当性审计:根据现行制度规定,银行存款在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下反映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审计:通过对银行存款对账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核对,证明银行存款是否真实存在,账账是否一致( 1)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的发生额,要逐笔核对,注意发现会计舞弊(2)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调节表中的未达账项是否合情、合理、合法。对时hl长、金额大的未达账项重点进行审计,是否存在利用假造未达账项进行贪污等会计舞弊的问题。

针对存在大额的未达账项的处理时,应确认其真正用途,并作出必要的审计调整。上市公司关联方占用资金一直是审计工作需特别注意的问题,一些企业利用银行与企业收款和取款的时间的不一致性,制造虚假的还款情况,从而以减少关联往来。例如,甲股份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乙公司,其子公司为丙公司。但乙公司欠丙公司巨额款项。乙公司的经营情况一直不好,并没有还款能力。如在会计报表如实进行披露则会导致甲公司的合并报表上反映出乙公司的巨额欠款,从而可能引起监管机构关注,同时也可能因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倾向于计提全额的坏账准备金而致使公司亏损。甲公司于是就在快到年末时向丙公司付款,但是没有进行做账,而丙公司则将收到的账款作为乙公司的还款立即入账,这样就虚构了乙公司的还款,并且也就虚拟的增加了该企业会计报表中货币资金的金额。

审计人员在对银行存款未达账项进行核查时,应做到:查看未达账项是否正常,大额资金的收入及支出是否明确,如果存在企业对未达账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入账及时的情况,需核对所附原始单据是否真实、合法,完整;如果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仍然没有及时地对未达账项进行入账,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正常或是否有问题。

总之,银行存款的审计,是审计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它既是货币资金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项目,所以对之进行认真、利学、有效地审计具有重大的意义。为避免审计风险,审计人员要做到除核对收人、应收账款、预收账款明细外,详查银行收付款凭据,取得证明业务真实性的相关依据,结合资产负债表日后相关业务的账务处理,分析客户是否为正常业务关系及业务内容的合理性,必要时向客户函证或亲自到对方取证。对银行存款审计,其目的是为了核查被审企业在银行存款的使用和管理环节中是否存在漏洞,从而揭示该单位内部控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有助于较全面地掌握资金的来龙去脉,查清被审企业的财务情况的真实性、效益性和合法性。以提高银行账款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马春静.新编审计原理与实务[M].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李伟,王汝秀.高校道德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应收账款审计论文篇6

一、坏账准备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审计人员对坏账准备审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点:

(一)是否存在设置秘密准备

所谓秘密准备是指超过资产实际损失金额而计提的准备。计提坏账准备的理论依据之一是稳健性原则,但稳健性原则本身具有较强的倾向性,本期利润稳健了,后期却不稳健。比如对应收账款,在某一年度人为地对应收账款超常提取巨额坏账准备,使当年利润急剧下降,次年却以债务重组等方式成功收回而大量冲回坏账准备,因此次年利润突升。这些不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合理预计资产发生的损失,而是以稳健性名义多提准备,以达到隐匿资产、减少本年利润的行为,就是计提秘密准备行为。

(二)是否应提不提或少提坏账准备

与计提秘密准备相反,有一些企业为达到掩盖不良资产、虚增利润的目的,不遵循谨慎性原则,应提不提或少提坏账准备。如,对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不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等。

二、坏账准备审计的一般策略

(一)一般情况下坏账准备计提的审计策略

1.关于计提政策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选择的坏账准备计提政策有账龄分析法和余额百分比法。计提的方法和计提的比例均由企业自行确定,但应当在制定的有关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中明确,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按照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2.关于计提比例

笔者认为公司在确定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时应从公司历年实际发生坏账占应收款的比例情况,并结合同行业公司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情况分析确定。一般情况下,计提比例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若公司的会计估计发生变更时,一定要分析公司变更会计估计的初衷。

3.关于计提基数

在余额百分比法下,计提基数即为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期末余额;在账龄分析法下,计提基数的确定则显得比较复杂和重要。审计时一定要对公司提供的账龄进行必要的复核,对于长期未发生变化和仅有收回的应收款可以直接按原始的发生时间计算确定;对于持续发生的应收款,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分段计算确定账龄,并与上年度的账龄分析资料核对,在此基础上确定应收款的账龄。

(二)预付账款及应收票据转入其他应收款和应收账款时计提坏账准备的审计策略

按照制度规定,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消等原因无望收到所购货物时,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公司持有的未到期的应收票据,若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较小时,也应将其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坏账准备。因此,审计中若发现公司存在账龄较长的大额预付款,一定要查清该款项的性质。如果属于销售方经营等发生变化,公司所购货物不能及时收到或者无法收到的情况下的预付购货款,应该根据销货方的经营情况确定公司预付款收回的可能性,将预付款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坏账准备;对于经营业绩较差的公司,我们应关注其预付账款的真实性,防止公司有意将应收款转入预付款,从而减少坏账准备的计提或者转回原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制造虚假业绩。

(三)是否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审计

策略

在应收账款是否应当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审计中,我们应当考虑坏账准备确认的条件。对于公司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应要求公司提供有关证据以及公司董事会等权力机构批准的文件;对于不应当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审计时应考虑公司是否计提了秘密准备。公司在业绩出现危机的情况下,往往会对关联方以及准备进行债务重组的应收款项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然后在下一年度收回,从而转回或转销原计提的坏账准备,达到盈利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时应要求公司提供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理由。对于关联方以及已经在进行重组考虑的单位的应收款项,若公司对其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应要求公司调整账务,否则应当考虑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三、坏账准备审计还应注意的关键

问题

(一)审查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是否准确

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所反映和核算的内容,企业不能任意扩大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实施坏账准备审计,应首先关注应收款项的真实性。

1.审查复核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审查内容包括:企业是否编制销货通知单;赊销业务是否经过批准;货物是否已经发运;是否开具销售发票;应收账款是否已经收回;企业是否进行应收账款的内部审计。

2.审查“其他应收款”的真实性

其他应收款是用于核算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以及已经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回所购货物时,按规定转入的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暂付款包括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应收出租包装物租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备用金、存入保证金、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下转第68页) (上接第65页)项。注册会计师应认真审核其他应收款的原始凭证、总账和明细账,确认其真实性。

3.审查应收票据、预付账款转入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当企业持有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可以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当企业持有到期的应收票据不能收回,可以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当企业的预付账款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的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时,可以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后,再计提坏账准备。

(二)审查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是否合理

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的相关信息合理估计,并目按照一贯性原则,不能随意改变。审计时应重点审查被审单位是否有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形,如:1.当年发生的应收账款;2.计划对应收账款进行重组;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账款;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审计时应注意本期计提方法、计提比例与上期的差异等线索,进一步深入分析,查找原因。

(三)审查坏账准备的核算是否规范

1.审查坏账准备计算的正确性

审查时应注意: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大于“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是否按其差额提取坏账准备;如果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小于“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是否按其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如果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为零,是否将“坏账准备”科目的余额全部冲回。

2.审查坏账准备核算的规范性

对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进行审计时应注意:对于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经批准后方可作为坏账,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对已收回并且核销的坏账,是否进行了规范的账务处理,有无不入账的情况;审查企业是否通过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控制,以免已冲销账款以后回收时被有关人员纳入私囊;是否存在利用债务重组之便少提或多计提坏账准备的现象;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超出3%――5%范围并已列入管理费用的,年末是否进行了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调整,以确保所得税的足额缴纳。

(四)坏账准备在报表附注中的披露是否全面

由于计提坏账准备是一项重要的会计事项,除了披露本期提取的坏账准备总额、计提比例、计提方法等,还应披露影响本年坏账准备在计提比例、计提金额、计提方法等有变动或变动较大的事项。

1.本年度全额计提或计提比例较大的应收账款,应单独说明其计提的比例及事由。

2.以前年度已全额计提或计提的比例较大,但在本年度又全额或部分收回,或通过重组等其他方式收回的应收账款,应说明其原因,原估计计提比例的理由以及原估计计提比例的合理性。

3.对某些金额较大或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或计提的比例较低,一般为5%或低于5%的理由。

4.本年度实际冲销的应收款项的性质、理由及金额,若实际冲销的款项涉及关联交易产生的,还应单独披露。

5.应收款项中如有持公司5%(含5%)以上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单位欠款,应予以说明,并单独列示;如无此类欠款,也应予以说明。

6.金额较大的其他应收款,应说明其性质和内容。

应收账款审计论文篇7

关键词:应收账款 风险 防范

一、应收账款审计风险的表现

1、审计主体

(1)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现代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由于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且又缺少统一的规范标准来取得审计证据,同时还由于部分审计人员对企业管理知识了解不够深,缺少宏观的经济政策分析能力,对法律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较差,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不足,更有的审计人员在取证过程中没有按照严格的取证程序来取证,大都凭借经验取证,因此审计结果往往无法精确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情况。

(2)审计外部证据的重要程度大于内部证据

审计证据一般可以划分为两种证据:①外部证据,这是由审计人员从非被审计单位的外部单位或组织获得的审计证据,例如原始凭证、合同等。②内部证据,一般来源于被审计范围内部,例如发票、收据等。

2、审计客体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一些企业为了扩大其销售额获得更多的销售利润,通过对其销售人员规定销售指标,员工的资金直接与员工的销售指标挂钩,采用按比例或超额的资金提成制度,这就使得员工为了获得更多的个人的劳动报酬而大量采取赊销等手段进行销售,使得企业的应收账款迅速增加,相应地使企业的坏账也产生了极速的膨胀,对企业形成了大量现实或潜在的财务风险。

(2)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不合理

当前,我国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不明晰,制度不合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有:①企业应收账款总额与流动资金的比例值不合理,我国很多企业的这一比值在50%以上,远远高于国际上常用的衡量标准,说明企业面临明显的流动资金风险。②企业应收账款的总量在不断增长,这种状况造成了企业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扩大再生产,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各项资金决策,对经营产生的风险。

(3)管理者缺乏良好的经营观念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往往把注意力过多的于企业效益的取得,并没有对企业的理财工作给予必要的重视,忽略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整体效果的影响,因此,管理在经营中缺乏对资金的有效管理和使用,只注重生产经营工作而忽略了对现有资源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幅度大量增加,无力收回的局面。

二、控制与防范应收账款审计风险的手段

1、审计主体

(1)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在现代复杂的经济形势影响下,各企业的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及核算也展现了多元化的特点,而且伴随着新的交易形式、交易手段的运用,应收账款的核算更是不断地处于调整、改革之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层面,应当不断加强学习,通过各种途径参加培训,与时俱进,不断地在工作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

(2)审计工作与应收账款形成情况的实际融合

对于现代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来说,事后审计这种方法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特色已经随着随着现代企业经营活动逐渐呈现出一种常态化的模式。那么应该如何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回收,以及如何提高应收账款的经济效益等问题也就随之体现出来,这便需要审计方法与企业的应收管理政策相一致,使审计主体的审计工作程度与方法的选反,要以应收账款的实际运行情况相适应能过审计工作从事前、事中与事后各环节角度来解决应收账款形成的审计风险,即在应收账款管理活动开始前,管理活动进行时,以及管理活动结束时展开全面审计。

2、审计客体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从自身角度出发来减少、控制风险的重要措施,不能无视内部审计的作用,要从主观上认真对待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应该把内部审计部门建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环节都应该严格监督,完善各种内部控制措施,形成满足企业经营需要的内容控制体系。要积极的去发现应收账款方面潜在的问题,采取防范措施来防范可能发生的问题。

(2)应收账款审计标准合理化

企业应收账款的发生及回收等经济业务,应当由独立的审计主体来对其效益和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检查,严格确定应收账款的信用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收账款的信用条件,并对赊销客户进行严格的审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确立客户信用等级,针对企业顾客群实施相应的审计标准,严格应收账款的回收政策,加强回收工作的监督力度,全面加强提高应收账款的良性循环。要从根本上对应收账款的经济效益得到较大提高,就必需要重视并全面开展应收账款效益审计工作,采用必要的学习手段,让企业的管理者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保持应有的清醒头脑,从而制度出适用于企业应收账款的科学合理的量化标准,改善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3)加强对应收账款回收人员的奖惩力度

对于企业的催账人员,要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规范工作的各项细节工作,规范合同条款和经营操作,充分重视催收账款的每一工作环节,将回收账款的责任明确到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责令其全权负责追回,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并且把它纳入到领导和员工的考核体系中来,成为有关人员提高工资待遇、职务提升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社会审计的角度还是企业管理的角度,都要求降低应收账款的审计风险,提高、完善企业的经营状况,扭转对企业运营不利的管理局面,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取得更好地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春风.应收账款质权公示研究. 2009.

[2]史芳丽.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策略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0,(3).

应收账款审计论文篇8

一、会人员管理及职责

1、为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对村级财务实行以会计委托制为核心的“五统一”管理工作。“五统一”即在坚持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财务审批权、财务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受村委会的委托,以镇为单位实行统一财务制度、统一审核记账、统一票据、统一财务公布的内容和时间、统一建档管理。同时逐步推进村级会计电算化工作。

2、镇设立村帐镇代管办公室,隶属经管站管理,配备专职会计,实行持证上岗,负责各村的票据审核和会计核算等工作。会计核算范围包括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收支情况,村下属公司的收支情况。各村必须配备一名报账员,村报账员接受镇经管站的工作管理和业务指导。

3、镇代管会计工作职责:按财政部印发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试行)》的要求建立账簿,设置会计科目,正确处理会计业务,把好财务审核关,及时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公布单,对村报账员实行业务指导,协助各村做好财务工作。

4、报账员职责:村报账员主要负责管理村级财务收支、财物管理、村级统计、各项承包合同管理和土地征用结算等工作,并按季做好财务上墙公布,接受村民监督。

5、财务人员要坚持原则、廉洁奉公,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按时处理账务,定期核对现金、盘点物资,做到账实、账款、账证、账表五相符。

6、村干部要支持财务人员履行工作职责,保证财务人员行使其工作权利,任何人不得打击报复坚持原则的财务人员。同时要保持财会队伍的相对稳定,无正当理由不得随意撤换。村报账员的任免和调换,应由镇经管站提出意见,村两委会集体讨论通过,同时将讨论结果报经管站备案,并按规定办理交结手续,编制交结清单,并由经管站和村财务主任现场监交,在未办清交接手续前财会人员不得离职。

7、会计核算制度应按照《会计法》和《村合作经济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会计册账及各项登记簿,做到记账规范及时。各村报账员设在现金、存款记账、债权债务备查簿和各种经济合同账。记账做到日清月结,每月5日前各村报账员向经管站核报收支账目,同时盘点现金、存款余额。

二、财务预决算

1、村级财务活动实行预决算管理。各村在编制预决算时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增收节支、量入为出的原则。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经济情况,并进行财务分析。

2、财务预决算包括年度综合预决算和单项预决算。重要项目和工程实施,必须实行单项预决算。财务预决算由村两委会讨论提出,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公开栏中公布。预算实施过程要在公开栏中一并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根据预算实施情况,可按编制程序作必要的补充和修改。决算必须向村民公开。

3、财务预决算必须报经管站备案。镇经管站要在每月审核的同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专项检查和分析,年终对决算进行审核。

三、原始凭证管理和使用

1、各类票据要有专人保管,建立登记簿,进行登记管理。保管和使用过程中,不得遗失,谁遗失谁负责。

2、村级收据统一使用“**经济开发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用收款收据”,各村不得自印或向外购买收款收据。严格实行收据领购制度,做到限量领购,原则上各村每次收据领购数量不得超过一本。村报账员使用收据向经管站领取,收据用完后,采用以旧换新的办法,收据存根由经管站统一存档保管。

3、各村的一切支付必须取得合法的、规范的原始凭证。自制凭证统一使用付款单,工资报销单和差旅费报销单,各种付出发票必须具备经手人、证明人和审批人签名,并注明用途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对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报账员有权拒绝支付,会计不得入账,对不符合规定手续的付出发票,会计、报账员有权要求补充更正,另外对所有开支能取得正式发票的一律凭正式发票报账,不得以便条(收据)报账,严禁各村记账。

上述各项非生产性开支严格执行上限控制,遇特殊情况(如:发展集体经济等)确需超额开支,需按以下程序操作:各村根据自身集体经济年收入情况按10%比例提取用于超额开支部分,并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处理,即先经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镇蹲点领导以及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后在提取资金中列支。

四、货币资金及资金账号管理

1、严格执行权、账、钱分管制度。财务审批人只管审批,不管钱、账。会计只管账不管钱,报账员管钱不管账,非报账员不得保管集体现金。

2、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不准坐收坐支现金,不准挪用公款,不准公款私存,不准白条抵现金。

3、村要加强库存现金限额管理,库存现金严格控制在5000元以内,超额应及时对存入银行,如出现失窃或短款,报账员要负赔偿责任。报账员严禁私自出借现金,严禁挪用公款,各村(场)禁止另设小金库和账外账。

4、村干部因工作需要预借资金时,须经财务审批人审批。公务完毕后预借款必须在七天内结算,不得借故拖欠占用。

5、村集体不得为个人或单位作贷款经济担保。对公款私借及担保的,应由谁批准谁收回,收不回的由审批人偿还。

6、加强结算资金的管理,及时清理应收、应付、内部往来等款项。对各项拖欠款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催收,并对账外拖欠款及时纳入账内管理。对一时无法收回的,应订立还款协议限期收回;确实无法收回的,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由村集体提书面意见,报经管站备案。对各种应付款项要定期清理,按时偿还并及时化解不良债务。村集体不得擅自举债、借债搞公益事业或建设新项目,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

7、加强资金账号管理,各村(场)原则上只允许开设一至两个银行帐户,银行账号仅为本单位经济业务服务,不得为其它单位和个人过账。如需特殊情况需为其它单位和个人过账,需收取一定管理费(按资金额的2%收取)

五、财务审批

1、村(场)书记主持重大财务开支的审批原则,把握村(场)财务收支情况,按月集中村(场)干部审查一次财务收支,负责审批村(场长)主任经手的开支发票。

2、村(场)财务实行村主任(场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支出审批制度,规范审批手续,实行村(场长)主任一支笔限额审批书记核准制度,实行先审后批,对不合理开支有权拒绝审批。

3、审批权限:单笔开支在2000元以下的,由村主任审批、村书记核准;单笔开支在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经村(场)两委班子集体讨论通过后,由村主任审批、村书记核准;单笔开支在10000元以上的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谈论通过并报镇经管站审核后由村主任审批、村书记核准。

六、收支报账

1、村收支票据每月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字盖章后,上报经管站审核后,由代管会计入账,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退回并作出妥善处理。

2、支出票据原则上应在一个月内报账。凡支出发生后二个月不报账的,无特殊原因的一律不得再审批报销。

3、非报账员代收各种款项的,应在收款后三天内向报账员结清。

4、各村的一切建设项目资金支付都必须有合同,预决算单、竣工验收报告单、税务部门的正式发票,否则不得入账。

七、财产物资管理

1、会计要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进行逐项登记管理。

2、固定资产的更新购置,应根据财务计划办理。固定资产的报废、变更等重要事项须报经管站审核备案;作价转让的要合理估价并公开转让,并及时收回价款。

3、村集体的固定资产的承包或租赁,应经村集体讨论决定,由村合作经济组织办理承包、租赁手续、签订书面合同,并按合同规定及时收缴承包费或租金。重大的固定资产承包或租赁实行公开招标。合同期满,应对承包租赁的固定资产进行检查验收,造成损坏或损失的,由承包人或租赁者负责修复或赔偿,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4、要确保集体财产的安全完整。各村(场)不得团集体财产抵押贷款,为他人担保。

八、经济承包合同管理

1、村(场)要严格按照《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做好集体资产发包和租赁工作。

2、村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及工程建设项目等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一式叁份,双方各执一份,一份交经管站备案。其中数额较大的工程发包建设项目必须按镇有关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

3、村报账员应根据合同设立承包合同台账,明细登记合同的兑现情况。对年终合同兑现有困难的要求其办好欠交承包款或减免手续,并及时入账。年终各项承包合同兑现率要求达到95%以上。

九、民主理财、财务公开

1、村民主理财小组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村民理财小组的成员一般3-5人,村两委班子不能兼任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民主理财小组要认真听取和反映全体村民对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按期每月召开民主理财会议,切实履行职责,监督财务制度的实施。进行财务审查。

2、各村(场)要实行财务公开。村级财务公布表须经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审核签名,并报镇经管站审核后方可公开。

3、各村(场)的财务按季上墙公布。村(场)的年度预算计划、决算报告、各季财务收支明细、村干部工资补贴、基建项目和固定资产购置、承包办法及指标等项目要逐项及时公开。

4、各村(场)的年度预算计划、决算报告、财务收支明细、重大基建投资和大型资产购置计划开支,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报镇备案后方可实施。

5、财务公开除上墙公布外,并可采取会议、广播等多种形式,其公布内容须保留十五天以上,公开栏旁须设置意见箱,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十、审计监督

经管站汇同镇纪检、财政部门每年对村级财务进行一次全面审计,一经发现违反财务制度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违纪金额全额上缴镇财政,对构成违法犯罪行为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十一、财务报表及档案管理

1、镇代管会计、村报账员应按有关规定登记各种账簿,及时上报各种报表,力争数据准确,并分类编号、装订、归档保管。村财务档案,如账册、凭证、报表、各类合同、土地承包资料、有关文件都要每年整理装订成册。保管年限按上级档案保管年限规定执行。对装订成册的档案,任何人不得私自拆封。

2、镇经管站建立村级财务档案室,实行统一归档管理,一村一柜。村级会计资料集中保管为十年,期满后逐年返还给各村(场),由村(场)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落实专人管理。

3、严格档案查阅使用手续。除业务主管部门、执法机关履行公务需要查阅档案外,其他单位和个人凡要查阅村级会计档案,须经经管站同意后方可进行,并将查阅情况作书面记录。

4、严格遵守保密纪律,非档案管理人员不得进入档案室。

5、财务档案保管期满需销毁的,应编制好销毁簿册,报镇经管站批准,并派人监销。

十二、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村级财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立即报镇政府和镇经管站:

1、发现贪污挪用公款现象。

2、发现报账员现金、有价证券或财务档案等被窃事件。

3、发现对外进行经济担保现象。

4、被有关部门查封银行账户的。

5、其他须报告的重大财务事项。

重要事项报告必须真实可靠,在口头汇报的同时,并报送书面报告,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上一篇:审计准则论文范文 下一篇:农村审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