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工程监理规范范文

时间:2023-12-03 02:54:24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篇1

关键词:水运工程;工程监理;实践

前言

水运工程监理是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初期阶段以及整个施工阶段,结合相应的技术标准以及合同等,采用规范的监理手段,管理相应的文件,协调水运工程实施过程中多方的关系,严格控制整个水运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进度、质量以及相关费用,确保水运工程能够按照规范规程顺利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监理要点

水运工程监理中的根本,也是事先指导阶段的为施工准备阶段[1]。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完成很多工作,这个阶段的工作核心为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水运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指整个水运施工工程的总体规划以及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措施,其中包括水运工程的整体进度计划;相关技术人员、机器以及材料的进场计划;场地占用计划;水运工程实施过程中用电用水计划、费用预算、施工方式、工艺计划、质量检测计划、员工岗位安排计划等。由于水运工程的开展需要投标,在投标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竞争力,投标人通常会将施工方式、工艺以及施工进度、质量检测等计划写的很完善,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却没有将其落实。因而,监理工程师要清楚的掌握这一情况,针对这个情况,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能否严格的进行审查,发现其中的问题,成为当今衡量监理工程师水平的重要标准。水运监理工程师要注重审查承包人的施工工程准备情况,检查承包人的相关技术人员、机器以及材料能否按时到位,数量、质量等是否达到标准,是否已经按时办理航行通告等。此外,水运监理工程师要注意验收测量基线,审核正式施工前承包人是否已经提前布设好测量控制点以及水准点,及时对成果进行复审与验收,在各项指标达到标准后再签字批复给承包人。

二、初期阶段监理要点

在水运工程开工后,水运监理工程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对整个水运工程的实施进行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对资料以及相关技术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水运监理工程师要在施工的初期阶段按规范制定一套标准的资料技术格式,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有参照的标准。按照实践经验,需要准备的资料如:承包人规范化报表。在实际的水运施工过程中,多数承包人并没有相应的报表,报表管理混乱。因此,在水运工程监理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承包人规范化报表,可以在之前使用过的报表基础上进行改革,制定清晰规范的报表。水运监理工程师要注意在施工初期收集相应的资料,要求承包人准备完整的资料清单。这为规范化监理工作打下了基础,能够促进监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水运工程施工监理实践策略

水运工程实施过程中,水运监理工程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尤其要注重工程质量以及工程进度的监理。工程质量监理在水运施工的过程中,水运监理工程师要根据施工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监理措施。大多数情况下,监理工程师采用旁站监理措施,且要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施工工程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如果在检测的过程中,出现不达标的工序,就要阻止施工单位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对不达标工序进行重新施工,确保工序达到标准后再向下进行,从而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水运施工的过程中,水运监理部门要制定并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机制,要严格落实该项机制[2]。水运工程监理的总负责人为总监理工程师,部门其他工作人员要认真研读有关水运工程监理的程序规范以及法律法规,协助总监理工程师顺利开展监理工作,提高监理工作的规范性。同时,要提高监理部门人员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意识。在水运施工的过程中,加强施工单位的自检工作。在发现不达标的施工工序时,自检人员要及时责令整改,在施工的过程中结合自检、互检与交检。施工单位要在水运工程施工前认真核对施工图纸,保证开展技术交底工作。水运监理工程师要注重加强每一道工序施工前的监理工作,提前进行试验,尽可能将质量问题控制在事前与事中。假如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改进施工方案,确保正式施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对没有落实好相应措施的工程,要及时书面通知施工单位,让其尽快找到合适的方案并编制上报给监理、建设单位审批,同意后方可按方案施工。在水运施工的过程中,对工程中比较重要的施工环节要加强重视,实施旁站管理,不定时的抽样检查施工指标,施工过程要严格按照监督指导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提高水运工程的实施质量与效率。如:在监理过程中发现混凝土浇注后出现空洞的现象,要求施工单位返工,重新浇注。在工程质量监理中,水运监理工程师要将重点放在对原材料的监理上,对原材料进行试验,确保原材料能够满足施工要求。监理人员要不定期对进场的原料进行随机抽样检查,根据结果,选择质量高的生产厂家,确保工程质量。监理人员要格外重视试验的数据信息,建立检测数据库,加大监测的力度。施工单位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注重工程质量,是工程质量提高的内在因素。监理工程师的监管作用是外部因素,只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因而,水运监理工程除了加强自身的监管能力外,要注重努力作好施工单位的工作,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监理在水运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能够影响水运工程的施工进度。有一些客观的条件因素,但主要的还是如:施工安排、管理,资金及材料的供应等主观因素。针对这些主观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够提高工程的进度,促进水运工程的顺利实施。按照规定计划施工。在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要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整个施工过程。在监理人员审核通过后,要按照规定计划施工,施工单位不可以随意更改计划,监理人员要采取定期进行工程进度检查的方式,确保工程顺利开展。如在施工过程中有工程延误的现象,要及时与监理人员沟通,及时想办法解决延误的问题。监理人员要加大对工程进度的建立力度。监理人员能否管理好施工计划是影响工程进度的关键[3]。如一个水运工程出现长时间延误的现象,其主要的可能就是因为施工计划的管理人员缺乏领导力,计划安排的混乱、不合理。这时,可以建议水运工程的项目法人根据合同约定,更换施工计划管理的负责人。加大对施工船机的审查力度。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船机是影响工程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就有对施工船机性能、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要求,要求施工单位确保施工船机达到相应标准。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船机进场时,会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有的施工单位就会使用小的船机来代替大船机,从而严重影响工程进度。水运监理工程师要加大对施工船机的审查力度,确保施工单位使用与原计划相吻合的船机。结论:水运工程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水运工程监理作为水运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需要相关工作者认识到其重要作用,保持对其高度重视。通过笔者从事相关监理实践工作,总结出监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提出在水运监理工作中的监理要点,并结合实践提出如何在工程质量与进度方面进行监理,使水运工程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陆建华,黄杰.水运工程施工监理实践及相关注意事项浅析[J].四川水泥,2015,(09):194.

[2]沈建锋,刘俊.小型水运建设项目监理的思考[J].中国水运,2015(07):52-54.

[3]黄杰.水运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人员的事前控制及管理对策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10):53+56.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篇2

关键词:水运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引言

水运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具有高投入性、单项性、固定性、建设的一次性、连续性与长期性、隐蔽性、风险性项目特点,使得其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以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为例,该工程具有带电作业、高空作业、水上作业、交叉作业的特殊性,施工环境极为复杂,在建设中一部分工程属于隐蔽性工程,更加剧了施工的难度,对于质量管理的控制也十分困难。

在施工的过程中,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作为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总的指导思想贯彻工程建设始终,严格执行“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依靠技术进步,促进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

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

结合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特点,坚持以质量管理为中心,健全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整个项目的质保体系包括:政府监督-质量监督站、业主管理-工程指挥部、施工监理-中标监理单位、企业自检-施工单位。

质量管理制度包括:(1)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制度;(2)质量责任制度;(3)工程质量事故的报告、调查与处理制度;(4)工程质量检查制度;(5)主要人员、设备管理制度。

2 质量控制的目标、原则、依据、程序

2.1 质量目标

先设定整体工程质量目标,根据整体目标再设定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质量目标。目标设定要合理。

2.2 质量控制的原则

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实施阶段:设计、施工、缺陷处理)。所采用的规范一般应和验收标准一致。事前预控、过程监控、强化验收。

2.3 质量管理的依据

(1)合同文件: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供货合同等。

(2)设计文件:设计图纸、设计技术说明等。

(3)技术规范和标准:设计规范、招标文件技术条款载明的有关材料、设施、设备及施工工艺方面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4)法律法规:国家及有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如《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水利、电力等)。

2.4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程序

事前预控-政府监督-业主管理-施工监理-企业自检-过程监控。

3 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影响工程质量的三个阶段:设计阶段(主要阶段)、施工阶段、保修阶段。

(1)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设计方面:审查设计大纲的编制、审查设计规范及标准的选用、检查设计人员的素质(经验、创新)、抓好各阶段设计审查。监理方面:检查专业监理人员配备、试验及检测设备配置情况;督促检查监理巡视、旁站情况。(2)控制好影响施工质量的五个因素:人员、机器、原料、方法、环境。a.做到经常检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人员配备情况,如发现其人员数量和素质不能满足工程质量控制的需要,督促其立刻纠正。b.经常检查用于控制工程质量的试验设备、测量设备、施工设备的配备数量、性能能否满足工程质量需要,否则督促其整改。c.经常检查用于工程的建筑材料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使其始终处于可控状态。(监理抽检频次、施工单位监测频次、委托第三方检验和现场随机抽检方式)d.审查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监督其执行。e.督促检查施工作业环境、建筑材料存储区和加工区环境状况,避免建筑材料、已形成的实体工程受到二次污染,并使人员和设备处于良好的环境当中。f.施工现场质量监督控制手段:施工质量监督控制,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手段:旁站监督、测量、试验、指令文件、规定的质量监控程序。g.现场的质量控制:第一,利用测量手段控制质量。组织监理在土石方开挖前对开挖区域的原地形进行复测。根据图纸和施工控制网点进行测量放样,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测放、检查开挖断面及控制开挖高程。坚决不允许超挖和欠挖,为计量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严格控制了工程投资。第二,加强施工单位在充分认识泥岩的基础上组织好施工,如合理安排基础面的揭露时间、充分做好后序工作的衔接,施工技术人员首先自己要掌握好验收标准,并在现场主动去控制,这样才可以缩短验收及基岩暴露的时间。第三,监督施工单位现场调度室,保证施工现场协调与管理;督促施工单位必须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三检制”,施工班组一检、施工队二检、施工局质检部门三检,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第四,原材料的进场严把质量关,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允许进场。对进场的钢筋、水泥、骨料、粗砂严格按规范要求检查。抽检和复验施工单位在原材料质检过程中的各项检测资料和成果。第五,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明确质量标准,判定质量公差,提出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和手段,运用检测设备和指派监理人员进行质量抽查和验收,昼夜巡视工地,及时解决工程质量问题。第六,对全部工程项目的各种试验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整理建立全部工程试验档案,为工程竣工提供详实的试验资料。各流动试验室外对施工全过程跟踪试验,提供采集试样,为控制施工质量所需要的各样试验和工序或单项工程完工后的检查试验。(3)宣传并抓好质量通病治理。工程实体通病、施工工艺通病、质量管理通病。(4)设置关键质量控制点。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并结合治理质量通病的同时,各单位工程要设置关键质量控制点,做到重中之重。包括:电站厂房工程厂房尾水流道砼施工、厂房尾水管钢衬二期砼施工;土坝工程土坝吹填施工、防渗墙;泄洪闸工程泄洪闸溢流面砼施工、泄洪闸闸墩砼施工:弧门及检修门槽二期砼平整度等。(5)抓好施工招标文件技术条款编制这个源头;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强化各项验收工作。

4 质量缺陷处理

质量缺陷按严重程度分为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两类。

4.1 质量问题处理

无论由谁(业主、监理、设计)发现工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应先口头通知承包商,然后由监理向承包商发出监理通知(工程暂停令),责令其进行补救,重新验收。

4.2 质量事故处理

由监理提出调查报告,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鉴定,分清事故产生的原因、责任方,按一定的程序上报处理。审查质量问题(事故)报告,参与现场质量监理会议:当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事故),应及时引起重视,防止诱发重大的质量事故,组织专人调查分析原因及特点,并审查施工单位填写的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报告单及处理方案报审单。对工程质量责任引起的争议做出调解,必要时向有关部门要求仲裁。

5 结束语

水运工程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严格要求,加强管理,要认真研究和解决水运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使水运工程建设质量登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亚南.水运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问题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9).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篇3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

在居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背景下,水污染问题依然严峻,虽然近年来对于水污染治理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因为技术水平以及思想意识等方面的限制,导致治理效果十分有限。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利用专业技术对水质进行监测,对实现水资源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重视水质采样质量管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指导依据。

1环境监测水质采样管理分析

水质监测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部分,对其进行采样质量管理,是保证水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代表性以及准确性的前提,对于环境管理工作能够科学开展具有关键性影响。监测数据以及信息质量,作为环保部门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方案制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决定了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的方向。因此,要求各级环境监测站提高对水质监测工作的重视,保证监测人员均持证上岗,且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定和校准,确保不存在任何问题,避免造成采样质量失准。但是就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现状来看,受思想意识限制,管理工作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和不足[1]。目前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多集中在实验室内部环节,具有良好环境条件与固定场所,且仪器设备运行稳定性高,所有工作的实施均按照规范流程操作,还可以进行平行样分析、空白试验、标准物质考核以及质量控制图等来对管理手段进行完善,最终得到高准确度的分析数据。但是个别现场采样监测环节,质量管理还缺乏统一有效的方法,可能造成较大误差,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

2环境监测水质采样管理影响因素

2.1水质采样点选择在环境监测中,水质采样点不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监测结果,同时也是影响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环境监测特征来看,部分情况下,水质采样时点位设置不够合理,很难完全达到规范要求。尤其是对地表水的监测,存在部分工作人员为减少作业量、缩短工作时间,随意选择监测点,导致水质采样结果不具有代表性,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大的差异[2]。另外,就以往经验来看,环境监测水质采样工作的实施受工作人员主观影响比较大,在对监测点位进行实地考察不够彻底的情况下,直接确定采样点位,最终监测结果无法完全反映该点位水质情况,不利于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2.2采样设备状态环境监测水质采样工作的实施,需要利用专门的设备进行,尤其是水质很多参数需要现场进行监测,如水温、pH值等,为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必须要选择应用性能良好的设备,避免因设备因素导致监测结果失准。水质采样设备专业性比较强,除了要安排具有经验的人员操作外,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维护,且每次在使用前要进行校准,避免存在较大误差,与水质实际情况产生较大差异。但是就实际作业来看,虽然也会采取措施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维护,但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很难完全达到期望效果。个别工作人员对设备校准要求重视程度不足,造成设备监测结果失真。此外,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甚至可能造成待测组中水样被污染,无法保证监测结果的有效性。2.3样品保存运输水质监测工作按规范要求对水样进行保存和运输,是保证监测结果有效性的重要前提。现在个别水质采样保存和运输环节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在水样采集完成后,未按照专业规范向其中添加固定剂,且水样各参数保护不当,使其在保存和运输阶段发生变化[3]。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对样品进行保护,很可能会导致水样到达实验室后,各参数已严重失真,无法达到预期监测目的。

3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优化措施

3.1加强前期准备管理为提高水质采样质量管理效果,需要提高对前期采样准备工作的重视,为后续监测工作的顺利展开打好基础。①文件学习。参与水质采样的所有工作人员,均需明确监测方案内容,基于相关监测规范要求对各环节工作做到心中有数。②设备准备。采样项目负责人需要按照清单,对监测设备型号、数量进行核对,并做好开机检查与校准。保证所用水样采集容器材质、数量、规格等完全满足监测要求,并做好检查、校准记录。经过核对后所需各类仪器设备和药品试剂不存在任何问题,详细登记后方可出库装车。3.2落实现场采样规范现场采样工作是否满足监测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质监测结果,对后续水质样品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起到关键性影响。因此,现场监测人员需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水平,不仅要严格按照规范采样,同时还要灵活应对各种问题,降低各项因素对水质监测结果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带新上岗人员,确保新人可以尽快掌握操作规范要求,灵活应用各项现场采样测试技能。现场采样人员要灵活应用各项技术,并规范操作监测设备,提高质量控制意识。同时,还要组织不定期抽查,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对于不符合规范的采样工作,需要及时改正,减少不规范行为的出现。且现场监测工作的进行,要做好详细记录,作为后续水质样品质量管理的依据,对比发现其中存在的隐患,便于采取有效措施处理。3.3重视设备管理维护对于水质采样所需设备仪器均需要做好日常维护与保养,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校准,避免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当完成现场采样测试后,需要及时对设备进行清理和检查,在确认无问题后与同组人员做好对接,核对确认仪器编号节能环保与数量,并做好入库记录。现场监测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各仪器设备结构特点以及操作要求,能够及时排除各种小故障,对于不能排除故障的仪器需要贴标签注明,交由专门管理人员处理。初步检修完成并排除故障后,将仪器入库,如果依然无法排除故障,需要及时与供应厂家联系进行维护保养,且详细做好维修记录,保证所有仪器设备可以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4结束语

环境监测采样质量管理工作的优化,需要确定常见问题,基于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进行优化,降低外界因素的影响,保证采样规范性,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确保监测结果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

作者:张福全 单位: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参考文献

[1]曲冬梅.分析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4):99.

[2]王福伟,邢巍巍,吴群,郑琳,孟书旭.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05):113~114.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篇4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大别山南麓,属长江流域,县域内中部长河及其支流基本覆盖全县河网体系。围绕基本农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其间。有小型水库91座,塘坝13381处,拦河堰1400处,小型灌区配套工程多座。

1、太湖县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

太湖县一些建设年代久远的小型水利工程,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重建轻管的现象,或建设管理过程中,建设管理尚缺规范的条件下,质量缺陷较多,为了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控制工程质量、工期、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县水利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中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改革措施:

工程建设质量分工负责。按照“法人负责、监理控制、施工保证和政府监督”的原则。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规范开展工程质量管理,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

注重科技进步和质量管理。在小型水利工程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较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

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充分利用竞争,择优选择信用好、施工质量技术力量强的施工队伍进入到工程建设中。为工程质量提供组织保障。

2、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常见的问题

2.1、技术力量单薄。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业务培训机会少,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2.2、技来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一身。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既当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2.3、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

2.4、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和检测手段。

3、几点建议

3.1、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县或乡镇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

3.2、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小型工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质量管理决不能困小而不为。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观念,抓好质量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用技术、经济、管理、组织的手段制约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3.3、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首先,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其次,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第三,加强竣工检测,把竣工检测结合到实施过程中来。

3.4、加强科学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工程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建立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健全水利工程管理规章制度,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规范有序的良性运行轨道。

4、结语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篇5

关键词:工程;质量;问题;对策

当前,随着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加大了水利建设的投资规模,水利工程质量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但质量问题仍然不少。工程质量水平起伏波动,提高不快,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一些质量隐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出来,影响着人民生命财产和水利事业发展。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是当前重要课题之一。为此,针对当前小型水利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1水利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

1.1项目法人行为不规范

当前小型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及项目法人行为尚不规范。就项目法人方面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影响工程质量;二是质量意识薄弱,管理松懈,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够;三是资金不到位,资金运作有问题、压价、要求承包方垫资、拖欠工程款,造成盲目压缩质量成本和质量投入;四是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低资质、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

当前小型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及项目法人行为尚不规范。就项目法人方面而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影响工程质量;二是质量意识薄弱,管理松懈,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够;三是资金不到位,资金运作存在挪用、压价、要求承包方垫资、拖欠工程款等违规现象,造成盲目压缩质量成本和质量投入;四是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低资质、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五是项目法人大多数由行政人员担任,缺乏专业知识,且没有通过项目法人培训持证上岗。

1.2设计水平不高,质量“先天不足”

一是前期工作不充分,工程仓促上马;二是设计人员水平低,设计因素考虑不周,结构布局不合理,设计深度不合理,设计深度不够,方案比较不充分,设计人员不熟悉规范,未执行强制性标准;三是设计质量不高,图纸粗糙,施工时随意变更图纸;四是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一是前期工作不充分,工程仓促上马,不遵循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二是设计人员设计所需基础资料因经费、工期、工作任务繁重等因素收集不完全,凭经验重复套用多个工程项目资料,设计工作无针对性,结构布局不合理,设计深度不够,方案比较不充分,设计水平提高不快,;三是设计人员不熟悉规范,未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质量不高,图纸粗糙,施工时随意变更图纸,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四是工程设计缺乏全局性和前瞻性考虑。

1.3施工不按质量要求,出现“豆腐渣”工程

一是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资金流失,经济利益驱使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很难避免;二是大量民工及农村施工队伍涌入建筑市场,施工人员业务素质差,技术水平、经验不足;三是施工不规范,质量控制手段落后,管理粗放,质量体系有待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一是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资金流失,经济利益驱使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很难避免;二是施工人员流动性大,优良的技术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业务素质差,技术水平、经验不足;三是施工不规范,质量控制手段落后,管理粗放,质量体系有待健全。四是施工单位借用资质投标,管理和施工技术水平达不到工程要求。

1.4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工作不到位

一是监理队伍少,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人员无证上岗,工作责任心不强;二是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单位存在“一条龙”、“同体监理”、“自行监理”现象,监理成“兼理”;三是监理工作不到位,工作深度和广度不够,质量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一是监理队伍少,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人员无证上岗,工作责任心不强;二是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单位存在“一条龙”、“同体监理”、“自行监理”现象,监理成“兼理”;三是监理工作不到位,工作深度和广度不够,质量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四是监理人员没有严格遵守工程监理细则,施工组织设计形同虚设,‘一人多监’现象普遍存在。

1.5质量监督缺乏力度,作用难发挥

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执法不力,质量监督处罚可操作性不强;二是无检测手段,质量评定缺乏权威性;三是质监机构为事业或企业编制,收费标准低,财力、人力所限,工作难以深入到位;四是质监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监督起来力不从心;五是质量管理职能交叉,责任不明,质量问题难整改,质量监督机构作用难发挥。

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执法不力,质量监督处罚可操作性不强;二是检测手段单一,无针对性,可操作性差,质量评定缺乏权威性;三是质监机构为事业或企业编制,收费标准低,财力、人力所限,工作难以深入到位;四是质监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监督起来力不从心; 五是质量管理职能交叉,责任不明,质量问题难整改,质量监督机构作用难发挥。六是质量监督缺乏专业人员,取样不规范,所取样品脱离实际,样品检测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工程质量。

2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对策

2.1大力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

保证水利工程质量需要一个良好的水利建筑市场环境,因此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程序意义深远。一是加强建筑法制建设,强化法制意识,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继续制订完善工程质量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提高依法行政自觉性。二是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依法培育和管理建筑市场,加快健全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场,规范建筑活动。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监管,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约束和监督,加强对施工分包和转包的监督检查,规范监理市场。三是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建筑活动主体资格管理体制和承发包管理、项目管理。查处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证监理,借证卖照、资质挂靠等违法违纪行为。四是加强建材市场材料、产品、设备监督,杜绝以次充好,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五是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2.2规范建设单位市场行为,落实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对工程质量负总责。一是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杜绝“三边”工程。二是依法组织招标,并签订有关合同。三是严格挑选施工队伍,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四是负责按有关验收规程组织或参与验收工作。五是按工程实际需要把建设资金落实到位。六是鼓励质量创优,实行优质优价,严禁盲目压价。七是保证有合理的设计、施工工期,防止盲目抢进度、赶工期的现象。八是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扭转部分领导重效益、轻管理,重进度、轻质量的倾向。九是保证监理单位责、权、利统一,充分发挥监理单位作用。

2.3精心勘察设计,提高设计质量

勘察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首要环节。一是遵守《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条例》,依法进行勘察设计,严格贯彻实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二是推行设计招标制度,促使其提高设计资质和技术水平,将设计单位推向市场,靠竞争、信誉求发展。三是严格建设审批制度,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有批准的初步设计。四是推行设计监理工作,杜绝由于设计质量低劣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建立、健全施工图审查制度,实施工程设计质量第三方有效地约束和监督,防止不合格设计图纸进入施工现场。

2.4强化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施工是形成工程保质量的决定性环节,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和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和基础。一是完善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实行质量“三检制”,并使该体系正常、有效运转。二是从操作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环境5个方面做好施工工序质量控制。三是对工程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动态控制,落实施工前主动控制、施工中认真检查、施工后严格把关的质量控制措施。四是加强施工单位内部管理,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精心施工。五是项目经理、质检员、特种作业人员要达到全部持证上岗。

2.5完善监理制,提高监理工作水平

工程监理能促进承包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目标进行有效控制,防范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问题发生。但由于监理制度推行时间不长,需在实践中完善。一是规范监理资质管理,加强对监理持证上岗的监管。二是加强监理人员培训,提高监理队伍素质,解决少数监理人员素质差、监控能力不强、难于胜任监理任务的问题。三是培育监理市场。监理必须是社会化、专业化的企业单位,不应挂靠在部门或行业之下。四是逐步通过招标选择合适的监理单位,防止和抵制“同体监理”。五是监理要综合采取现场旁站、巡视、测量、试验、指令文件、工作程序规定、计量支付签证控制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做好质量监控。六是监理人员要严格履行职责,执行监理规范,真正做到对项目质量、投资、进度全方位、全过程监理。

2.6发挥质监机构作用,做好政府质监工作

质量监督机构代表政府从工程质量角度对参与建设主体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是解决工程质量问题的保证。

一是在改革中稳定加强质量监督机构并给予扶持,充实力量。

二是质监人员要提高素质,使工程质量监督由掌握规范准确、督促执行规范得力、责任心强、坚持原则、脚踏实地工作的人员组成。

三是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业务培训,凭考核上岗制度,提高质监队伍整体素质。

四是质量监督要与施工许可制度、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施工图审查等制度有机结合,形式应多方位、多形式,效果应能督促各方建立各自的质量体系,规范质量行为,超前控制,督促及时整改。

五是配备必需的检测设备,搞好检测,加大到施工现场随机抽检、见证取样的次数和重要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质监频率。

六是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

七是扩大质监范围,在做好质监工作前提下收好质监费,促使质监工作开展费用列支的需要。

八是争取行政主管部门领导重视和支持以及参建单位的配合。实行严格、公正、有效的监督,赋予水利质监机构职能。

九是质量监督模式、内容、方法、手段亟待改革完善。质量监督必须由单纯施工阶段监督、微观监督向综合性宏观监督转变;必须由注重定性质量评定向定量判断转变。为创更多优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任重道远。

2.7推广新技术,加强质量管理

提高工程质量一靠技术,二靠管理。

一是大力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施工工艺及新材料、新产品。

二是增强质量意识和质量法制观念,依法强化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

三是改革和完善质量管理体制,建立以四项制度为基础,以建设程序为纽带,以确保质量为目标的建设管理运行机制,逐步建立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质量控制体制,完善项目法人负责、监理控制、设计、施工保证、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1、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质量始终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整体工程带来严重的后果,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益,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质量管理是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的生命。不达标的工程不仅增加了维修和处理的费用、缩短工程的使用寿命,还会给社会带来极坏的影响。由此可见,质量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不能因为追求进度,而轻视质量,更不能因为追求效益而放弃质量管理。只有深刻认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好。 同时施工质量还是一个施工企业的信誉、形象和无形资产。

2、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项目法人行为不规范

当前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及项目法人行为尚不规范:其一,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影响工程质量。其二,资金不到位,资金运作有问题、压价,要求承包方垫资,拖欠工程款,造成盲目压缩质量成本和质量投入。其三,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低资质、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

1.2. 设计部门水平不高

水利工程前期勘测和设计不规范。部分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规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分析深度不够,缺乏对环境和经济等方面全面、综合的分析,特别是在一些小型的水利工程中很少进行可行性研究,致使设计常常不合理或不符合规范,严重影响了设计方案的比选,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进而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等。

1.3.施工不按要求施工,违反国家规定

其一,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经济利益驱使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很难避免。其二,大量民工及农村施工队伍涌入建筑市场,施工人员业务素质差,技术水平、经验不足。其三,施工不按规范,质量控制手段落后,管理粗放,质量体系有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1.4.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工作不到位

监理市场尚不规范。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实施时间不长,由于存在着地区、部门保护。监理的竞争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监理单位管理水平和监理人员配备不足,思想麻痹大意,导致质量监控能力下降。工程建设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则要求从项目立项到交付使用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我国监理工作目前主要是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理工作,而忽视了其他阶段的监理工作,有的监理公司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监理班子组成时东拼西凑,人员素质较差,有些根本没有施工监理经验,势必造成工程质量控制达不到预期目标。

2 、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2.1 大力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

保证水利工程质量需要一个良好的水利建筑市场环境。一是加强建筑法制建设,强化法制意识,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同时继续制订完善工程质量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提高依法行政自觉性。二是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依法培育和管理建筑市场,加快健全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场,规范建筑活动。三是加强建材市场材料、产品、设备监督,杜绝以次充好,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四是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2.2 精心勘察设计,提高设计质量

勘察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首要环节。一是遵守《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条例》,依法进行勘察设计,严格贯彻实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二是推行设计招标制度,促使其提高设计资质和技术水平,将设计单位推向市场,靠竞争、信誉求发展。三是推行设计监理工作,杜绝由于设计质量低劣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四是严格建设审批制度,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有批准的初步设计。五是建立、健全施工图审查制度,实施工程设计质量第三方有效地约束和监督,防止不合格设计图纸进入施工现场。

2.3 强化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1)加强法制建设,增强法制意识,认真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2)完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检制”的质量控制,并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该体系正常和有效地运转,质量管理工作到位;(3)水利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工艺和方法 、环境5个方面。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从以上5个方面做好施工质量的管理;(4)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实行严格的动态控制,做到“施工前主动控制,施工时认真检查,施工后严格把关”的质量动态控制措施;(5)施

工时不偷工减料,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精心施工;(6)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对有特殊要求的人员应要持证上岗;(7)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管理;(8)加强技术复核。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要的或关系整个工程的核心技术工作,必须加强对其的复核避免出现重大差错,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2.4发挥质监机构作用,做好政府质监工作

一是在改革中稳定加强质量监督机构并给予扶持,充实力量。二是质监人员要提高素质,使工程质量监督由掌握规范准确、督促执行规范得力、责任心强、坚持原则、脚踏实地工作的人员组成。三是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业务培训,凭考核上岗制度,提高质监队伍整体素质。四是质量监督要与施工许可制度、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施工图审查等制度有机结合,形式应多方位、多形式,效果应能督促各方建立各自的质量体系,规范质量行为,超前控制,督促及时整改。五是配备必需的检测设备,搞好检测,加大到施工现场随机抽检、见证取样的次数和重要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质监频率。

2.5 推广新技术,加强质量管理

大力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施工工艺及新材料、新产品。增强质量意识和质量法制观念,依法强化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改革和完善质量管理体制,建立以四项制度为基础,以建设程序为纽带,以确保质量为目标的建设管理运行机制,逐步建立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质量控制体制,完善项目法人负责、监理控制、设计、施工保证、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工程质量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4、结语

水利工程是国家重点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工程项目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能源供应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水利工程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建设工作和社会的安定。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应随着建设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职能定位和工作方式,以切实保证政府质量监督效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卢海玲.对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篇7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号

浙江省水文管理条例》已于2013年5月29日经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5月29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文管理,发展水文事业,服务防灾减灾、水资源管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水文活动及其管理。

本条例所称水文活动,是指水文站网规划与建设,水文监测与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文监测资料汇交、保管与使用,水文设施与水文监测环境的保护等活动。

第三条 水文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文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和专业队伍建设,保证水文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和保障欠发达地区水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文工作,其直属的水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直属的水文机构应当加强对设区的市、县(市、区)水文机构的工作指导和监督,统筹协调全省水文工作,保障水文监测活动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

发展和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海洋与渔业、气象、电力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在征求省有关部门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设区的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在征求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六条 省水文机构应当根据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水文站网建设规划,在征求省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海洋与渔业、气象、电力等部门意见后,报省发展和改革、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实施。修改水文站网建设规划,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水文站网建设规划主要包括规划目标、站网功能、水文测站布局、监测项目、测验方式、水文监测设施和监测网络建设等内容。省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海洋与渔业、气象、电力等部门在规划建设水文测站和水文监测设施时,应当征求省水文机构意见,与水文站网建设规划相衔接。

第七条 洪水灾害频发河流、防洪重要城镇、大中型水库和水电站、大型水闸、重要引(退)水口应当按照水文站网建设规划要求设置水文测站。

承担防汛防台抗旱任务的小型水库和水电站应当设置水文监测设施。

第八条 水文测站分为国家基本水文测站和专用水文测站。

设立专用水文测站不得与国家基本水文测站重复。在国家基本水文测站覆盖的区域,确需设立专用水文测站的,应当经省水文机构批准。

因交通、环境保护等需要设立专用水文测站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有关主管部门在批准前,应当征求省水文机构的意见。

撤销专用水文测站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九条 水文站网建设按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程序组织实施。

国家基本水文测站和为防汛防台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提供公共服务的专用水文测站、水文监测设施,其建设及运行管理经费由财政承担。

专门为水利、水电等基础工程设施提供服务的水文测站、水文监测设施的建设及运行管理经费,分别列入工程建设概算和运行管理经费。

第十条 县级以上水文机构应当加强水文监测活动的行业管理,加强水文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水文监测工作质量。

县级以上水文机构可以委托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承担雨量、水位等水文监测项目。受委托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委托事项和要求从事项目监测。

从事水文监测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和省水文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保证监测数据客观真实,不得擅自中止和减少监测项目,不得漏报、迟报、瞒报、谎报水文监测信息,不得伪造水文监测资料。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水行政主管部门、水文机构及有关部门建立防汛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重要河段区域性洪水和中小流域突发性山洪的监测和预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水文测站、承担防汛防台抗旱任务的水工程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及时、准确地向水文机构和防汛防台抗旱指挥机构提供水文监测信息及调度运行信息。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水文机构应当组织对水功能区、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等水体的水量、水质进行监测,开展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的水量监测和重要江河水土流失的泥沙监测。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水文机构应当建立水文监测应急和自动测报系统,加强水资源的动态监测。

县级以上水文机构发现被监测水体情况发生变化可能危及防洪安全、用水安全或者发生突发性水体污染事件的,应当加强跟踪监测和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将监测、调查情况和处理建议报所在地人民政府防汛防台抗旱指挥机构、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城市供水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 省水文机构应当统一监测标准和信息编码,实时管理全省水文监测信息。

水文测站和水文监测设施采集的实时监测信息纳入省防汛水情信息网络统一管理。

第十五条 省水文机构应当完善洪水预报方案编制制度,加强水文情报预报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

江河防洪控制断面和河口沿海重要水位站的水文情报预报,由有关水文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分级负责。承担防汛防台抗旱任务的水工程的水文情报预报,由其管理单位负责。

第十六条 水文情报预报应当按照规定向社会:

(一)汛情、洪水警报、旱情等水文情报预报,由防汛防台抗旱指挥机构;

(二)流域降水量、水位、流量等水文情报预报,由水文机构;

(三)全省水情年报,由省水文机构。

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防汛防台抗旱指挥机构要求播发、刊登水文情报预报,并标明机构名称和时间。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直属的水文机构与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海洋与渔业、气象、电力等部门,应当建立水文信息、监测资料共享制度,相互通报实时监测信息和情报预报信息,定期开展交流与整编工作。

第十八条 无线电、通信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水文监测工作提供通信保障;电力部门应当为水文监测工作提供用电保障。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干扰或者破坏水文机构使用的无线电频率、有线通信线路。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符合资质的单位开展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全省和跨设区的市的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水文机构组织评审;设区的市和跨县(市、区)的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由设区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水文机构组织评审;县(市、区)的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由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水文机构组织评审。

第二十条 水文监测资料实行统一汇交制度。水文监测资料按照下列规定汇交:

(一)国家基本水文测站的当年水文监测资料,由有管理权限的水文机构按照国家技术规范整编后,于次年三月底前向省水文机构汇交;

(二)水功能区、地下水监测资料和重要引(退)水口、在江河和湖泊设置的排污口、重要河流交接断面的当年水文监测资料,由监测单位按照国家技术规范整编后,于次年三月底前向省水文机构汇交;

(三)其他水文监测单位的当年水文监测资料,由监测单位按照国家技术规范整编后,按照资料管理权限,于次年三月底前向有关水文机构汇交。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水文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存储、保管水文监测资料,建立水文数据库,为公众查询和获得水文监测资料提供服务。

基本水文监测资料应当依法公开,属于国家秘密的部分除外。

第二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一般按照下列标准划定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并在保护范围边界设立保护标志:

(一)水文监测河段周围环境保护范围:国家基本水文测站沿河纵向监测断面上下游各不少于五百米;专用水文测站沿河纵向监测断面上下游各不少于三百米;沿河横向监测断面以两岸水文监测设施构筑物外二十米为边界,或者根据河道管理范围确定;

(二)降水、蒸发等观测场周围环境保护范围:观测场所以外周围三十米;

(三)河口沿海水位站监测设施周围环境保护范围:监测设施以外水域一百五十米。

第二十三条 在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内,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规定禁止从事的活动外,禁止设置网箱、锚锭等阻水障碍物。

水文监测人员在通航水域、桥梁进行水文监测作业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警示标志;船舶、车辆通过时,应当减速或者避让。

第二十四条 在国家基本水文测站上下游建设堰坝、引调水工程,或者在国家基本水文测站上下游十公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码头、桥梁等影响水文监测的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并征得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建设。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方案依法实施审查时,应当对工程建设影响水文监测情况一并提出意见。

第二十五条 因重大工程建设确需迁移国家基本水文测站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立项前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中,迁移国家重要水文测站的,应当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直属水文机构批准。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批准决定前,省水文机构应当对迁建测站的地点、位置、监测环境、对比监测要求、应急监测措施等情况进行论证并提出意见。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七条 承担防汛防台抗旱任务的水工程的管理单位,未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向水文机构和防汛防台抗旱指挥机构提供水文监测信息、调度运行信息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非法向社会水文情报预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警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严重影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的水域内设置网箱、锚锭等阻水障碍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其直属的水文机构依法实施。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篇8

1.1细化工作计划,做到事事有安排

将全年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到具体的科室、人员,制定监测工作细化安排表和工作进展情况示意图,明确工作任务、时限、进度和质量要求。各项工作做到月初有计划、过程有监督、月末有总结。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实时监控各项监测任务的落实、完成情况。

1.2细化工作流程,做到事事有人管

为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监测任务的要求,实现监测工作提速提效、服务创质创优,科学编制各项工作流程,对每项业务运转环节细化时间安排、质量标准和工作衔接。将监测工作程序梳理成流程图,有针对性地实施流程再造,把工作量化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环节,缩短工作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工作环节协作,在工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信息共享、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实现工作环节的有机衔接,杜绝推诿扯皮、工作脱节断档现象出现。对每项工作、每个任务要精确到人,具体工作也要安排到位,做到360度无死角、无盲点,做到事事有人管。

1.3细化监测规范、制度,做到事事有标准

监测规范、管理制度要求环境监测站职工一定要按照规则和准则办事。一个单位如果没有制定规范性的管理制度,那单位将很难正常运行。所以,制定有效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是保证监测站规范化和精细化运作的前提,把规章制度作为评判是否符合制度和标准的要求。目前几乎所有的环境监测站均编制了《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把它们作为环境监测机构正常运行的纲领性文件。使得环境监测机构进入了规范化管理的新时期,对于提升环境监测机构管理水平和能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其局限性也逐渐呈现出来。首先,由于编制过程中重点关注了标准的要求,比较少地考虑到结合机构的运行状况和作业习惯进行的编制。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把满足标准要求作为评判的依据。其次,编写人员在认知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造成对于过程中要求的误解,对于过程中关注的侧重点也会存在不同。所以,文件的要求或规定肯定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体系管理中经常出现的“两张皮”现象就是由此产生的。因此实施环境监测站精细化管理必须进一步明确环境监测站工作职责,明确体系对监测站工作要求,使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实现“无缝对接”,在“无缝对接”的基础上梳理日常工作、细化程序文件,增强程序文件的可操作性。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规范、标准及《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作业指导书》要求科学布点、监测,推进采集样品、分析化验、数据处理等环节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这样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信力,努力实现环境监测工作中的“三个说得清”。

1.4加强执行,做到事事有考核

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考核是必须的,并且从领导到职工,从管理到具体监测项目,都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做到严格标准、严格要求、站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要带头执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制定出台监测站绩效(量化)考核细则,使每一项的监测任务和各项管理量化,努力做到考核结果公平合理、奖勤罚懒、过程真实、结果可靠、被考核者信服。加大对目标任务落实的督办力度,经常性地对主要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促进各项工作提质、提效、提速。进一步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和岗位工作过错追究的制度,进行强化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环境监测精细化管理实施要点

2.“1领导推动”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点

企业领导人员明确的组织职能是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企业领导人员制定有效的制度和有效的规则是确保企业的正常有序运转的前提,这样才能全面发挥出“人”的作用。另外,发挥企业领导人员职能作用,通过领导人员在企业中树立的权威,对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适当的调节。同时,调动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企业所指定的目标、计划和设想。

2.2实行精细化管理要重视领导和职工的培训

管理者是决定监测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以在推进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位置。(1)要转变观念。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看看许多先进单位精细化管理所带来的成效,开阔视野、认识不足、找出差距、消除自满情绪和畏难情绪,一定要有精细化管理的信心。(2)要加强学习。采取定期的考试或专项的座谈建议会,督促管理者加强自身的学习和进步。(3)要转变作风。站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要做到深入现场指挥,养成“细心、耐心、细致”和“勤思考、亲自干、敢负责”的习惯。

3结语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针对当前的管理现状,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环境监测站要按照“精细化要求,常态化管理”的理念,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到精细化管理活动之中,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监测站管理水平,夯实管理基础,促进环境监测向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转变,全面提升环境监测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上一篇:城市规划情况汇报范文 下一篇:中小学生智慧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