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24 23:34:35

手术室护理案例

手术室护理案例篇1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选择合适的案例手术室是一个集急、危、重症病人的科室,在工作中渗透着手术室相关的职责制度,选择在手术过程中最易出现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如“在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清点用物后,巡回护士忙于摆放,未将清点用物及时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手术开始后凭自己的记忆将用物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关闭腹腔前,与洗手护士清点用物时发现与记录单不符。请学生分析出现了什么问题,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将手术室的工作与职责制度融入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又将手术室工作制度进行了学习。小组讨论手术室实习学生多,不同层次,不同学校。本科生理论较为扎实,大专生与中专生的动手能力较强,结合她们的优点,以本科生为主,大专生、中专生为辅进行分组,小组人员以5~8人为宜,进行阅读、讨论、分析案例。分析案例时间以10min为宜,要求学生在讨论中选出组长、记录者、发言者。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可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意见,加强与老师间的沟通与交流。

总结与讨论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内容和精华所在,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4]。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小组选出的发言者进行发言,鼓励学生使用普通话进行自我介绍、介绍小组组长、记录者、组员姓名,来自那个学校,使学生之间有更深的了解。阐述小组分析与讨论后的意见,其它小组可发表不同想法及意见,使学生自主发言,相互反驳,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带教老师在讨论过程中不再是理论讲授及信息来源者,作为一个参与者,起到一个引导者及交流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的讨论不偏离主题,从而到达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

手术室护理案例篇2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路径;腹腔镜手术;护理效果;应激反应

腹腔镜手术属于近年来常用的一类治疗方案,属于微创性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势,同时其还能够减轻对患者组织损伤,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但无论哪类手术方案,均可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而一项良好、有效的护理方案,能够减轻对患者的损伤[1]。而本文旨在探索手术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腹腔镜手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男20例,女21例,平均年龄(31.56±5.47)岁。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31.76±5.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由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一天,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基本步骤、目的、重要性,且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当病房询问患者满意度情况。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路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组成护理路径小组:由1名麻醉师、1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若干名护理人员组成,通过分析以往腹腔镜手术中不足之处,并将其列成表格形式,且在小组谈论会中分析,发挥头脑风暴法,讨论出解决方案。同时定期在院内举行腹腔镜相关知识讲堂,促使小组成员了解手术步骤、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2)手术前护理:在接受当手术通知单后,通知手术医生,确定具体手术时间后,由当天的巡回护士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现存状态、既往史、过敏史,对于存在过度紧张情绪的患者,应告知患者腹腔镜手术的优势以及当天手术医师的成功案例,尽可能缓解患者紧张情绪[2]。(3)术中护理:在手术前1h,将手术室温度、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从而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手术环境。在接受患者时,应实施双人核对制度,确定无误后,方可送入相应手术间。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应积极配合麻醉医师检测患者尿量、血氧饱和度、呼吸功能、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动脉血压等指标,同时在不影响手术进展情况下,尽可能为患者摆放舒适的,术中一旦发现患者异常现象,立即通知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而器械护士主要工作是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且准确、速度的递于手术医师器械,从而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在手术前、手术结束前10min、关腹前,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完成清点器械工作。(4)术后护理:带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往麻醉清醒时,且在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恢复情况,当患者意识逐渐恢复后,便可送回病房,且在送往过程中,加强保暖护理。同时告知患者和其家属手术很成功,不必过度紧张。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率以及术中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后,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为70.73%(29/41),而术中血氧饱和度为(91.02±2.45)%,心率为(95.14±2.69)次/min,体温为(37.01±1.45)℃。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后,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为100.00%(41/41),而术中血氧饱和度为(96.85±2.41)%,心率为(84.41±1.58)次/min,体温为(36.14±0.12)℃。观察组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安全性高等特点,可适用于各类患者,能够防止患者病情恶化,加速病情恢复。但由于腹腔镜手术需将手术器械侵入患者体内,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恐惧心理,以至于发生较为严重的应激反应,而过度的应激反应,可影响手术效果,同时也是导致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对此应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从而改善患者应激反应[3]。早期的常规护理属于被动模式,较为机械化,不具备针对性,从而导致护理效果不显著,而手术室护理路径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分析临床工作中不足之处,可提高护理人员对腹腔镜手术的认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同时手术室护理路径属于新型的护理方案,具有针对性、全面性等特点,能够改善患者术中应激反应,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4]。

总而言之,对腹腔镜手术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患者应激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许宏志 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唐松林,韩芳,赵海生,等.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中是否保留动脉与术后并发附睾炎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5,85(11):1784-1785,1786.

[2]周玲珍,林碧芳,詹美莺,等.泌尿科腹腔镜手术45例的手术室护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福建医药杂志,2016,38(5):164-165.

[3]张静.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C].//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2015:1-2.

手术室护理案例篇3

关键词:手术室全程护理;无缝隙服务;效果

随患者自我保护及法律意识加强,其对手术舒适度要求逐渐提升,因此如何提升手术室中护理质量成为院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无缝式管理为新型现代护理模式,其本质为找出护理服务中的漏洞,通过不断改进以保证手术护理的连续及完整性,对提升护理质量起到重要帮助[1]。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33例手术室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案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33例手术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61例)与研究组(7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9:22,年龄20~56岁,平均(41.24±4.13)岁,其中普外科32例,骨科17例,妇科13例;研究组男女比例45:27,年龄19~57岁,平均(42.53±4.07)岁,其中普外科37例,骨科21例,妇科14例;两组上述各项基本资料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手术室准备,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研究组:组成无缝隙护理小组,根据护士综合素质进行分层次管理,将老、中、青护士搭配,按照患者要求进行具体配置;固定各组成员,启用监督机制,明确落实各护士分工,对患者动态进行监护,落实基础护理。①术前护理:为患者进行入院健康评估,询问患者对手术期望与感受,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普及疾病与手术相关信息,讲述手术成功案例,消除患者对手术恐惧,树立手术成功信心。②手术当日护理: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手术部位及术中带药情况,向患者普及麻醉及术后注意事项,包括、饮食等,讲述心电监护与术后置留导尿管等配合事项。③术后护理:患者术后麻醉期护理人员在旁守候,患者清醒后询问手术感受,并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意见与要求,对患者进行随访。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和皮质醇浓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护理前后心理舒适度进行评定,1~100分,得分与舒适度成反比[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字2行组间比较,P

2结果

2.1两组心理舒适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33.29±8.05)分、(37.22±10.33)分,对照组(33.22±8.01)分、(37.48±10.56)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心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其SAS、SDS评分(47.93±4.66)分、(50.99±1.23)分均高于对照组(43.5±4.09)分、(47.33±1.06)分(P

2.2两组患者手术应激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手术应激情况低于对照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皮质醇指标(68.19±1.58)min/次、(121.66±2.59)mmHg、(87.22±4.59)mmHg及(508.33±187.92)ng/L均低于对照组(78.33±1.72)min/次、(43.13±3.22)mmHg、(91.48±3.22)mmHg、(577.99±197.06)ng/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治疗与抢救的重要部门,工作量大、时间长、技术要求高并伴随风险,其护理工作完成过程需不同护士相互协作,因此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成为院方关注的重要问题[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SAS、SDS评分(43.5±4.09)分、(47.33±1.06)分均低于对照组(47.93±4.66)分、(50.99±1.23)分,且研究组患者手术应激程度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手术室全程护理中无缝隙服务可改善患者心理舒适度并降低患者应激程度[4,5]。通过无缝隙护理小组的组成,将老、中、青护理人员进行搭配,可在满足患者需求基础上进行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而将各患者护理人员组成人员的固定,可明确各护理人员岗位职能与分工,便于对其护理工作进行高效监管,使各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到患者治疗与护理中,将被动化为主动,提升其工作自觉性与责任感,从而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6,7]。另外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知识普及,可缓解患者心中对疾病与手术焦虑情绪,成功案例的讲述为其树立手术成功信心[8]。

综上,手术室全程护理中无缝隙服务可改善患者心理舒适度,降低患者对手术应激程度。

参考文献:

[1]徐继洲.无缝隙服务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贵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4):94-96.

[2]唐力娇,沈小红,刘小玲.手术室护理服务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5):2076-2077.

[3]刘燕,韦凤平,陆谢娜,等.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47.

[4]王辉,吴爵.全程无缝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919-1921.

[5]王秀英,葛永春.手术室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护理路径护理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3,37(8):735-736.

[6]王玉玲,李维维,韩玉芳.优秀护士行动指南[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217.

[7]张丽霞,史金鸽.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临床医学,2014,27(7):580-581.

手术室护理案例篇4

【关键词】 循证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9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34-02

手术室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科室,它不同于临床诊治科室,一旦出现差错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临床对手术室的护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循证护理是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壮大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它通过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科学化、规范化、系统性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工作[1],不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提出了更严谨的要求,对整个护理流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手术室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进行手术的130名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手术室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进行手术的130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名,观察组中有43名为男性,22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64岁,最小年龄为12岁,平均年龄(44.56±3.11)岁,其中11例患者有手术史,另外54名患者为初次手术,手术类型为:10例胃穿孔修补术,17名患者实施阑尾手术,15例骨折手术,11例疝修补术,另外12例为其他类型;对照组中有40名为男性,25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66岁,最小年龄为10岁,平均年龄(45.86±3.64)岁,其中10例患者有手术史,另外55名患者为初次手术,手术类型为:12例胃穿孔修补术,15名患者实施阑尾手术,11例骨折手术,10例疝修补术,另外15例为其他类型。2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史情况、家庭情况等等信息,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需求、性格特点,并对这些信息综合整理和评估,同时采用循证理念将其中的问题加以梳理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评估患者的心理需求,选取与患者类似的成功解决案例进行解决,并在此过程注意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将其中的问题与各护理人员和医师共同商议[2],将成功的经验与各护理人员和医师进行分享;同时与其他医务人员,如医师、麻醉师的配合也在结合每位医师及麻醉师习惯的基础上根据以往的成功案例进行经验分析总结及应用,以提高医师或者医生护士之间的配合度,从而使手术过程中更加的顺利。最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医院焦虑和抑郁评分以及术后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

1.3 效果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医院焦虑和抑郁评分以及术后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焦虑和抑郁评分由我院自制的焦虑量表,总分15分,分值越高说明焦虑、抑郁程度越重;满意度评分则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总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3]。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

2 结 果

对比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医院焦虑和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医院焦虑和抑郁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医院焦虑、满意度和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3 讨 论

大多数手术患者由于对病情的担心,害怕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加上部分患者手术过程中会产生疼痛等众多因素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排解对患者病情的治疗和康复都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循证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降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丹燕,郑少燕.在经皮肾镜术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提高患者舒适度[A].//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584-586.

[2] 崇海云,李月斗.在手术室采用循证护理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3):1218-1218.

手术室护理案例篇5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血源性病原体; 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79-01

由于医务人员职业环境的特殊性,经常直接或间接接触含有传染性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可能引起病原性感染。随着《职业病危害防治条例》的颁布,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日益受到关注,为防止职业暴露后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我院自2007年开始进行了全面的职业暴露监测管理,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为2007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34名医务人员。

1.2 监测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34名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个案资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指导下填写统一印制的表格,内容包括职业暴露发生时间、地点、致伤锐器种类、暴露物质、及发生的环节等,同时根据暴露情况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并追踪观察暴露6个月后相关病原体血清学变化。

2 结果

2.1 职业暴露发生科室、人员结构、暴露部位、暴露源病种、操作环节、致伤锐器种类等情况。

34例职业暴露中,发生科室以手术科室为主,为23人(67.65%),非手术科室10人(29.41%),其他科室1人(2.94%)。

人员结构护士22人(64.71%),医生12人(35.29%)。暴露部位手部为主29例次( 85.29%),眼睛4例次(11.76%),面部1例次(2.94%)。暴露源均为血液,其中乙型肝炎病毒17例次(50.00%),梅毒螺旋体12例次(35.29%),丙型肝炎病毒5例次(14.71%)。操作环节手术中13例次(38.24%),各种(肌肉、静脉、皮内注射)10例次(29.41%),拔针6例次(17.65%),抽血2例次(5.88%),测血糖2例次(5.88%),器械清洗1例次(2.94%)。共发生锐器伤29例次,其中空心针17例次(58.62%),实心针9例次(31.03 %),手术刀2例次(6.90%),剪刀1例次(3.45%)。其余5例次为黏膜或破损皮肤被血液溅污。

2.2 职业暴露时防护及应急处理情况 34例职业暴露中,1例皮肤破损者未采取戴手套等防护措施,而被血液污染后及时进行了流水冲洗并用碘伏消毒处理。4例为梅毒病人实施手术者未采取戴防护面屏或眼罩等防护措施,而被血液喷溅入眼内后及时用生理盐水进行了冲洗。29例锐器伤中,有28人按照职业暴露发生后应急预案进行了处理,只有1人在抢救急症病人时被手术刀割伤未进行冲洗只进行了消毒处理。对17例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者,12例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全程接种了乙肝疫苗。对12例梅毒螺旋体职业暴露者全部应用长效卞星青霉素肌肉注射。对5例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者进行追踪检测。对所有职业暴露者均进行定期检测,检测时间为0、1、3、6月,目前无一例感染发生。

3 讨论

3.1 由资料可以看出,职业暴露可以发生于任何一个科室,手术科室明显高于非手术科室,与覃金爱等报道[1]一致,说明职业防护必须加强全员培训,并重点加强手术科室的督导。

3.2 职业暴露护士明显多于医生,与郑晓澜等报道[2]相一致,因此护士是进行职业暴露教育的重点人群。

3.3 职业暴露暴露部位以手部为主,操作环节以手术中最常见,以锐器伤为多见,致伤锐器以静脉、肌肉、皮内等各种注射时空心针损伤最常见,现已证实有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3]。

3.4 本次调查发现,我院医务人员发生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大,这与我国乙肝的发病率较高有关。本次调查12例暴露源为梅毒螺旋体,可能与近几年梅毒的再度流行有关。

3.5 职业暴露发生后,立即上报并采取规范的处理方法,合理预防用药,定期进行病原学检测,是预防感染性疾病发生的重要补救措施。

3.6 加强培训与监督,对医务人员定期进行职业防护与标准预防培训,如小心处理锐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用后的锐器置于利器盒内,推广使用安全型穿刺针,适时、适度地选择防护用品等,掌握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处理流程,提高所有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医院职能部门加强监督检查,以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覃金爱,黄春芳,赵劲民,等.临床医生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3):179-181.

[2] 郑晓澜,邸英如,郭蕾.医护人员医疗锐器损伤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1-503.

手术室护理案例篇6

1资料与方法

1.1选取资料。从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标准:①术前不存在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疾病;②无内科严重疾患;③均了解本次研究方案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①脏器严重损伤者;②近期使用治疗功能性胃肠药物;③有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9例。对照组男34例,女25例;年龄22~69岁,体重43~77kg;手术类型:妇产科10例,神经外科4例,泌尿外科5例,骨科17例,普通外科20例,心胸外科3例。观察组男33例,女26例;年龄23~70岁,体重44~78kg,手术类型:妇产科11例,神经外科4例,泌尿外科4例,骨科16例,普通外科21例,心胸外科3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前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健康宣教;术中配合医生操作,观察病情和记录生命体征数据变化;术后消毒处理,让患者处于舒适,并安全送回病房。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如下所示:①术前护理:护士应及时访视需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通过查看病历和咨询主治医生,评估患者身体素质,并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手术目的、流程、注意事项等;通过耐心仔细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排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叮嘱患者应保证饮食合理、睡眠充足,以最佳状态面对手术;护士还需准备手术所需仪器、设备、敷料、器械等,调整手术室温度与湿度;护士还需了解患者手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熟练掌握设备、仪器使用方法;通过影视播放让患者观看整个手术流程,提高患者配合度;②术中护理:护士接患者到手术室后,使其处于舒适,热情亲切的与患者交流,核对患者基本信息,问候患者身体情况,介绍手术室缓解,消除陌生感,经过询问患者再次调解室内温度、湿度,避免术中受凉;配合麻醉医生进行麻醉操作,需导尿者给予导尿处理,确保导尿管通畅,减轻导尿不适感;辅助患者处于手术所需姿势,能使手术视野充分暴露,注意保护隐私;手术中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各项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③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士应用温热的无菌生理盐水彻底清洗患者手术部位皮肤,擦拭残留液体和血迹,帮助患者穿好衣裤,注意保暖护理;患者苏醒且病情稳定后,送患者到病房,摆至适合,与病房护士详细交班,指导患者家属手术护理,定期探视患者,了解术后身体恢复状况。1.3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护理质量采取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评分,包括服务态度、操作配合及时准确、心理疏导有效性、卫生消毒、护理记录、沟通交流效果、手术室环境、药品和器械管理等项目,每个项目取值范围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依据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表进行评估:满分100分,80~100分为满意;50~79分为基本满意,低于5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应用(x±s)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描述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2.2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比较。观察组:满意39例、基本满意17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94.92%(56/59),对照组:满意27例、基本满意20例、不满意12例,满意度79.66%(47/59),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高(x2=4.888,P=0.027)。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将常规护理以治疗为中心转为以患者为中心,这种护理模式顺应医学人性化发展趋势,具有创造性、全面性、个性化等特点,在生理、心理两方面使患者处于愉悦状态,能促进疾病快速康复[2]。人性化护理是现代化护理的一种新理念,主要是以患者为核心,全面服务于患者,通过护士用爱心、关心、诚心、细心的护理态度,使患者能感到舒心、省心、放心、安心[3]。人性化护理对护理严格要求,工作内容和范围与常规护理相比均明显增加和扩大,护理方案经过不断创新越来越完善,为手术能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另外,护士实施人性化护理时,需准确评价和认识自己,维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不断革新护理观念和增加理论知识,坚持以患者为护理核心,同时还应调动护士学习积极性,激发护士创造力,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4]。有研究证实,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实施,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士出错率,增加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在患者手术前、中、后均给予手术室人性化护理,能增加护患沟通交流时间,应用热情温暖的态度对待患者,使护患能和谐相处,增加患者满意感和舒服感;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能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同时提高手术配合度,给手术成功提供有利形势。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能改善护士服务态度,消除患者负面心理情绪,严格把控手术卫生消毒,使护士能及时准确的配合医生操作,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费晓燕.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6):50-51.

[2]范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4):289.

[3]刘英妮.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5-16.

[4]林红.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126-129.

手术室护理案例篇7

目前,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骨科患者的住院手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由于老年患者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机体代偿能力下降,对手术认知度不高以及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性下降,使其极易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焦躁、恐惧等生理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手术操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为了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对手术的影响,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对老年骨科患者采取安全有效的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方案势在必行。我院自2014年1月~12月对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62岁以上老年骨科患者分别采取人性化护理和普通护理,观察并分析了不同护理方案间的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12月于我院骨科住院,入院诊断、手术适应征明确,排除手术禁忌症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62~91(76.4±7.89)岁;行人工关节置换术34例,骨折复位内固定术25例,腰椎手术2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人性化护理)和对照组(普通护理),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其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护理方式,按手术室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案,并将该方案贯穿于手术全过程,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和随访[3,4]。

1.2.1术前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缺乏对于自身疾病及骨科手术的正确认识,被告知手术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极易产生焦虑或恐惧情绪。针对此类情况,术前24h安排高年资主管护师进行术前访视,熟悉手术患者的病历,掌握患者一般情况并检查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以子女式口吻对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向患者介绍手术环境、设施、方法、麻醉方式等基本情况,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后,向其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等,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的变化,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悲观、焦虑的情绪,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2.2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前2h,调节手术室温度在22℃~25℃,湿度维持在55%~60%。患者进入手术间后,根据需要增减盖被。巡回护士主动积极与患者沟通,核对其姓名、住院号、床号、麻醉方式及手术部位等具体情况,安慰、鼓励患者并诚恳地对其疑问进行答复。协助手术医师摆放体位,加强骨性突起部位皮肤的保护,确保患者的舒适性。器械护士操作过程应动作精细娴熟,能够主动、迅速、自觉地传递器械,避免器械碰撞产生噪音,禁止发出笑声和大声喧哗。巡回护士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全程陪伴在患者身边,当术中出现电钻、电锯等刺激性噪音时,及时向患者进行解释,避免其产生恐惧、不适感,适时的问候、关爱的眼神以及友善的触摸都有利于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情绪。密切关注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确保手术安全,如遇病情危重或意外情况,应善于应变、沉着冷静,协助手术及麻醉医师,及时准确执行各种临时医嘱,供应急救器材,并维持输液通道畅通。手术结束,用温盐水擦拭净患者皮肤上的消毒液及血迹,为患者穿好衣裤或盖好被单,待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对其术中表现予以肯定和称赞,护送患者返回病房。

1.2.3术后护理与访视 术后做好与病区护士的交接,妥善安置患者。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通风、安静。平静友好的向家属交待手术经过,再次对患者的表现予以肯定和称赞。详细告知术后注意事项,包括体位、进食时间、疼痛管理等。术后第2d进行访视,了解患者心理、生理变化,观察肢体固定处有无循环障碍或神经压迫,切口渗出及引流情况,了解患者饮食及排便情况,让其感受到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征求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感受及意见。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中无1例死亡。术后第3d对患者进行随访,向其发放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和满意度调查表,向患者详细解释填写方式并协助其完善问卷调查,获取患者对本次手术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评价。

Kolcaba舒适度评分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4个方面,满分为112分,≥100分评为"舒适",80~100分为"比较舒适",60~80分为"一般", 60分以下为"不舒适",舒适度换算公式= ("舒适"例数+"比较舒适"例数)/40×100%。

满意度评分包括专科护理能力、服务态度、手术成功率、疾病预后等内容,总分100分,≥90分评为"满意",80~89分为"比较满意",60~79分为"一般",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如表2所示,干预组中舒适21例,比较舒适16例,舒适度为92.5%;对照组中舒适12例,比较舒适17例,舒适度为72.5%。干预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如表3所示,干预组中满意30例,比较满意8例,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中满意10例,比较满意19例,满意度为72.5%。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骨科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率呈升高趋势。相对于中青年患者而言,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基础疾病,机体代偿能力较差,手术耐受度下降,加上对手术本身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手术期间常出现配合困难、病情剧烈变化以和猝死等意外情况,是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6]。为有效规避手术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保证老年患者在陌生的手术室环境里平稳、安全的接受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模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人性化或舒适性护理模式。

本研究中,我们参考了多篇文献[2,3,5,7],结合本地区和本院的具体情况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取了人性化护理模式,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和访视三方面。采取术前谈心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和宣教,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原因、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既往成功治疗的病例等情况,争取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的信心,尽可能降低恐惧和焦虑对心理的影响。术中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手术室环境和体位,巡回护士应尽量陪伴在患者身边,给予家庭般的温暖,器械护士密切配合手术医师,操作精准、娴熟,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访视有利于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变化,消除患者对手术的不良回忆,增强患者术后康复的信心,及时从患者及家属处获取反馈信息,有利于制定更加人性化护理模式。除此以外,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加强业务能力训练的同时,必须树立"待患者如亲人"、"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不断完善其内涵,积极交流,最终达到为患者提供舒适满意的手术体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目的[8]。

手术室护理案例篇8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166-02

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多为疾病危急、严重的患者,其身心前期已经受到很大的影响,而进行手术治疗会加大其心理负担,故多有不良心理状态发生。另外进行手术前期需要进行很多准备,其不光有心理方面的准备,如备皮、禁食水等都应注意。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场所,其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其不但要和手术科室建立联系,可快速地救治患者,还应与护理人员、麻醉科室、血库等相关科室建立密切的联系[1-3]。手术室的工作重点应为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而充分地术前准备是保障手术安全的必要条件,故手术前期对患者实施必要的措施非常重要。该研究对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研究,以期通过前期良好地术前准备降低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保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武进人民医院治疗的34例患者,所有患者都为手术患者,12例为女性,22例为男性,患者年龄为44~71岁,中位年龄为(54.6±4.7)岁。给予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上述患者资料与30例同一时间段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对比,此30例患者未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设为对照组,11例患者为女性,19例患者为男性,患者年龄为50~68岁,中位年龄为(53.1±4.3)岁,均经临床诊断明确疾病,并辅以各项检查,由主管医生提出手术通知单,并签署同意单。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中18例为骨科手术,其中9例为胫骨骨折,6例为股骨干骨折,3例为股骨颈骨折,10例为妇科手术,均为子宫肌瘤手术,6例为阑尾炎手术。对照组患者中16例为骨科手术,其中7例为胫骨骨折,5例为股骨干骨折,4例为股骨颈骨折,7例为妇科手术,为子宫肌瘤手术,7例为阑尾炎手术。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术前护理措施。临床护理路径组所有患者均根据情况进行术前护理路径方案的制定,并给予患者实施此路径。患者治疗期间护士可随时调整临床护理路径以适应患者的情况。定期对患者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护理措施如下。

1.2.1 检查患者病历及各项辅助检查单 患者手术之前应首先检查患者病历,明确手术部位、手术项目等各项资料。收集患者各项辅助检查单,骨折患者应将患者X线片、CT片等收集,以作为术中手术辅助资料。

1.2.2 手术前宣教 对患者进行各项注意事项的宣教,包括医院中手术室的环境、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的姓名、手术室制度等,并发放给患者护理路径单,告知患者手术前应进行的各项项目,完成一项后打钩,护理路径单中还应有各项注意事项等内容。了解患者的各项情况,患者如有不明情况应给予讲解。告知患者应在手术前进行禁食水,并告知其在手术之前应平静自身的心态,避免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并与患者家属交流,告知其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方法,辅助医疗人员进行心理安抚。给予患者进行心理安抚是让患者平静地接受手术治疗,从而以最佳的心态面对手术。临床护理路径单在手术前由护理人员收回,以了解患者完成情况。

1.2.3 手术中 患者初入手术室会很紧张,此时患者会感到极其痛苦,心理方面极易出现抵抗的想法,对手术会感到有恐惧感。此时可和患者进行聊天,谈一谈其所感兴趣的方面,如患者的工作,爱好等内容,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来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在消毒和铺巾阶段可嘱咐患者全身放松,因此时麻醉师会对患者进行麻醉,故流动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此时如何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操作。手术期间应定期询问患者有无不良情况发生,发生不良情况时应给予对应处理。术中应时刻观察患者的呼吸道等情况,保障患者呼吸道通畅。手术结束后安全送患者回到病房,并嘱咐患者按照术后护理路径进行术后处理。

1.2.4 手术后 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身体情况比较差,其麻醉状态尚未消除,故应时刻观察患者的各项情况,与病房护士交接好各项工作。告知患者术后的各项注意事项。

在护理临床路径实施期间应定期进行组织讨论,通过案例来进行分析,以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临床路径方案,制定方案应让医生给予指导,参与其中。另外心理护理应贯穿患者手术治疗的整个阶段,以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理接受手术治疗。在交接时应注明患者已经实施的临床路径的项目,这样护理人员可全面了解患者的各项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注意事项知晓率进行比较观察。对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发放调查表实施,调查表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项。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注意事项知晓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5,P

表1 注意事项知晓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8.955,P

3 讨论

该研究中临床护理路径组各项资料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此方法注重早期对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干预,且进行的干预是有计划性、预见性的,这样会让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明显,在手术中充分配合医疗人员[4-7]。与过去以医生为主体只是执行的护理模式相比具有众多优点,可让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8-12]。现今临床护理路径在我国各地区医院已经开展起来,但仍在摸索中,尚未形成一种固定模式的路径标准,这有待护理学的学者进一步研究,以早日规范护理路径[13-14]。

文中护理路径组所有患者在手术前期及手术的各个时期都有护理人员在其身边服务,整个流程顺其自然,患者的接受度明显提高,且也相应调到其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上一篇: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范文 下一篇:生物科学的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