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范文

时间:2023-09-17 04:14:12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篇1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绩效考核 护士自评 护士长评价

绩效考核是现代管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对这一方法予以有效利用,充分挖掘护理人员潜能,确保护理管理工作更为高效、科学,是各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我院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总结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有效应用绩效考核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

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共21名,均为女性,年龄为21~47岁,平均为(30.2±1.6)岁;学历为本科3名,大专11名,中专7名;工作年限为1~14年,平均为(5.2±1.2)年;职称为初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3名,高级职称6名。

2.方法

2.1明确绩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要应用绩效考核,首要条件即是对绩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予以合理把握,从而保证绩效考核具有公正性与可操作性,促使护理管理合理、规范。绩效考核要遵循客观性,即以实事求是理念为指导,尊重事实,严格执行相应标准,将定性考核及定量考核有机结合。在绩效管理中,护士长应对上述原则予以遵循,对科室中各规章制度予以完善,当有问题出现时及时查找原因,对工作流程进行经常性反思,主动查找管理缝隙,促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2确定质量考核相应标准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主要包括文件书写、护理安全、基础护理、整体护理、消毒隔离等,我院在对护理特征予以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对护士岗位职责予以明确,并对考核评分标准予以明确,在绩效考核细则中写入核心质量考核内容。在此基础上,我科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考核内容并展开讨论,将考核细则制作为表格,确保每人手持1份,同时护士长对绩效考核具体工作内容予以分析,不足之处要及时修改,确保其符合护理实际。

2.3对绩效考核予以量化

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予以量化考核,是对手术室质量标准、工作能力、核心制度及服务规范相应要求予以量化评分并展开考核,利用数据为尺度,对全体护理展开公开、公正而公平的评价。绩效考核的量化考核可从不同方面展开,而我科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及性质进行总结,与本科实际情况结合,从勤、能、德、绩四方面制定综合考核的实施方法、细则、打分标准,总分为100分,达标要求为90分以上。

2.4实行积分考核制度

按照各工作岗位不同工作性质,将考核标准划分为四条,各条标准总分为25分,满分为100分,具体内容为:(1)勤。充分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确保健康教育全面覆盖到患者,治疗室、手术室及办公室均保持整洁;(2)能。对患者病情与治疗反应予以及时观察,提高护理有效率,确保护理技术的操作考核评分均高于90分;(3)德。具有高度责任心,护理工作中服务态度好,自觉遵守各项纪律;(4)绩。护理书写合格率均在92%以上,患者护理满意率均在95%以上,全体护士对医嘱予以及时、准确处理,确保急救物品准备充分,基础护理全部合格,同时消毒隔离完全合格,物资供应等及时、准确。

2.5分配方法

护士奖金总额=全科护理人员奖金总额÷科室护理人员总分值×护士个人总分值。

护士长取科室平均奖,系数由医院发。

3. 效果

实施绩效考核后,明确了科室质量管理目标与个人工作努力方向,量化护士综合素质,并合理引入激励机制,使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护士逐渐树立了竞争意识,加强了沟通协调,患者满意率、手术器械准备完好率、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保证了手术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科室护理质量进入良性循环之中。

综上所述,将绩效考核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不但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强化环节质量管理,而且也更大程度地体现了护士自身的价值,提高了护理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纠纷发生率方面效果明显。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篇2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管理

手术室为医院重要科室,承担着救治患者的重要职责。为了保证医院手术室的治疗效果,临床应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而其中保证护理质量关键在于质量控制[1]。通过成立质控小组,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的护理实施情况,及时发现护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该次研究中,研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4月—2013年5月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前的护理人员100名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为20~38岁,平均年龄为(28±2.1)岁;将2013年6月—2014年7月实施质量控制小组人员100名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为21~40岁,平均年龄为(29±2.3)岁。两组一般资料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该院从2013年6月开始实施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具体内容为以下几点。1.2.1建立质量控制小组。挑选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小组长,选择组员后,明确手术室护理组员的具体职责,建立5个质控小组,每个小组共5名成员,护理人员自愿报名参与,并从中挑选1名组长。护士长负责全面进行质量控制,不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抽查,各组质控小组负责对所属小组进行护理检查监督,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5个质控小组分别为教学组、五常法组、护理文书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每个小组成员必须熟悉了解该组质量控制内容、标准以及质控所考核内容,且定期汇报质控工作内容,组织所有人员每月1次质控管理模式会议。1.2.2各组质控内容。①教学组,其内容为制定并严格落实实习护理人员以及新护理人员的教学实习计划,并有计划安排护理人员接受再教育,提高该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水平以及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而且应认真检查记录以及护理人员具体操作情况。②五常法组,其主要内容为检查手术室环境、区域划分是否合理,药品摆放是否整齐、标签是否清晰、手术记录以及不良事件的记录是否完整,准备充足的应急物品,了解一些品的供给以及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③护理文书组,检查填写的护理表格是否准确、详细、真实以及护理人员是否有严格按照规范书写。④管理质量检查组,参与医院的管理检测工作,负责监督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流程具体落实情况。⑤消毒隔离组,检查无菌设备以及操作技术、物品的具体摆放情况,规划好一次性物品的用量,并提供足量的无菌物品。1.2.3质控员工的工作职责。根据质控标准各科室的质控成员每周要对护理质量进行随时抽查、监督。消毒隔离质量控制组注意检查无菌药品使用情况,护理人员文书组质控人员要抽查病历,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质控人员实施检查记录情况,并将质控结果定时汇报给护士长以及组长,分析护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整改措施,之后每月要质控人员积极参与汇报,讨论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以及发生频率较高的护理问题,鼓励所有成员提出自己的建议,并积极鼓励工作表现优异者。1.2.4质量控制措施。护士长组织成员共同学习质控标准,并制定符合各科室的评价标准,制定后给每位成员发放质控宣传手册,提高成员对质控内容的了解掌握,同时发现问题并标注,小组讨论后整改。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总结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0分。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该次统计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小组各质控组平均得分

观察组的教学组、五常法组、护理文书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一个医院的存在之根本为护理质量,这也是医院的核心内容。手术室护理质量主要由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所决定,手术室护理人员数量较多,且工作时间比较集中,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单纯依靠护士长个人不能对手术室护理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控制[2-3]。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需要医院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有效护理模式,是将单一的护士长管理,改变为由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实施四级管理,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形成全过程无缝隙、全方位的有效控制管理[4-5]。该护理管理模式具有制度化、标准化等特点,其指定的质控标准内容更具有全面性,适应性更为合理。该护理模式改变了传统以管理者为主指定标准进行检查、实施者被动接受检查情况,实现人人参与共同进行管理的模式。质控成员定期对护士汇报工作,为每位护理工作人员提供交流以及讨论的机会,便于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通过对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成绩进行公正评价评分,体现质控管理公平客观。该次调查表明,实施质控管理模式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未实施质控管理模式组,教学组、五常法组、护理文书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未实施质控管理模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完善护理实施计划,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水平,将质控护理理念贯彻落实,让护理人员学到更多护理知识以及护理理念。同时该质控模式下形成规范、标准化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实施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模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较高,促进医院护理质量整体性提高。

作者:李家秀 单位:江安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姜晓惠,李景维,齐先超.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0,24(6):578-579.

[2]李蕾蕾.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2(10):167-168.

[3]罗颖.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9):158.

[4]周新春.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示范管理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0):101-102.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篇3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通过精细化社会分工,实现对服务质量的提升,在管理过程中精益求精,以精和细作为特征,严格执行标准制度,把质量服务管理做强[1]。麻醉手术科作为我院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涉及面广泛而繁琐,手术室工作人员任何一个细小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开展精细高效的管理对于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我院自去年响应“节能降耗,增收节支”的号召以来,全科室员工积极建言献策,上行下效,形成了一种“人人参与,我为科室增效益”的良好工作氛围,今年我院开展了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并将其应用于手术室管理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宣传学习

1.1深入学习精细化管理内涵 在科护士长带领下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在4月初统一学习、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实现了人人会管理,处处有人管,培养了手术室人员将精、细贯穿到日常工作中的意识。

1.2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理论教育 倡导“以安全优先”为原则,注重经验交流,固定每日晨会时间,鼓励每个人晨会积极发言分享工作中的得与失,由专人记录累积,定期给予适当奖励。定期回顾分析各类医疗不良事件的起因,使全科室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精确”、“细节”的重要性,从而对手术室工作中的细节管理方法加以强化,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在工作中培养良好的自律性,人人参与质控,保证各环节质量的落实。

2.综合管理,在实践中运用精细化管理

2.1操作技能精细化管理 文行致广大,巧技尽精微。科室非常重视技能培养,周周有培训,月月有考核,在无菌原则下,对手术器械摆放及使用制定统一标准,人人遵循,做到手术配合流畅、器械传递准确到位。

2.2强化职责控制推进责任落实 明确职责分配,责任到人,相关量化标准及时跟进,制定手术室各种仪器标准操作规程、仪器物品保养流程,进一步细化医院十四项核心制度工作流程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根据不同外科科室手术特点、不同手术人员,编写术中常用物品表、特殊及贵重物品表,保证手术物品准备齐全,做到工作有条不紊。

2.3手术患者接送的服务管理 制定了《手术患者护理交接记录单》,由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共同填写,确认患者。自外科入住新病房大楼以来,麻醉手术室每天手术量在50台次左右,如此大的手术量,在各手术衔接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以往的步骤是:手术结束了接下一个患者,患者在病房未准备就绪,这可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安排护工提前通知下一个患者,并将其接送至手术室红线外等候区,大大降低了手术衔接时间,由专职护士核对患者信息后接送至红线内等候区,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无误后,患者进入手术室接受麻醉、手术。术毕,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共同护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病情、物品等,并在《手术患者护理交接记录单》上签字。

2.4注重满意度调查 麻醉手术科制订了《手术安全访视制度》,手术前一天,由巡回护士持术前访视单到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在手术后三天内,巡回护士再次持术后访视单到病房,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并鼓励患者对手术室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此外,科室定期向各手术科室及手术医师征求管理意见。由专人负责定期将所有意见建议整合,集中讨论,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手术患者和手术医师。

2.5精细优化科室成本管理 根据医院发展规划要求,麻醉手术科于去年6月整体搬迁至2号综合病房大楼,面对着新旧仪器设备选择,全科室人员集思广益,将一些废旧的设备重新整合,如此一来正好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大大节约了科室采购成本。同时,在不违反医院感染管理规定的基础上,手术室利用小的纱布片自制成手术医生消毒手的小方纱布,由洗衣房洗涤后重新灭菌,循环使用,节约了擦手纱布这块的支出。科室将平时结余的清洁电刀、无菌纱布重新消毒灭菌,在节约的同时增加了医院的收入。

2.6加强手术室收费管理 麻醉手术科收费由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双核对,无误后由手术医生签字确认,手术室总务护士负责入账时再次核对,防止漏收费、人情计费。

3.讨论

精细化管理健全了麻醉手术科的标准化管理,提高了手术室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无数事实证明,祸患常积于细微,手术室工作繁忙,环节复杂,要高标准地完成好护理工作,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精细化管理影响和规范着麻醉手术科所有医务工作者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他们树立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他们处处以严、精、细、准来要求自己,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更好地服务了手术医生和手术患者,使护理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温德诚.精细化管理.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1.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篇4

手术室工作因其特殊性,是一个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科室,一旦发生失误,轻则影响病人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重则病人致残甚至死亡。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是手术室管理工作者工作的重点,也是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回首我们的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我们利用晨会或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法规问题、中医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标准等,组织讨论,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从而增强每个人的法律意识及质量意识。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在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首先保护我们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犯。利用优质护理在手术室的开展,结合护士礼仪,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的服务,赢得医患的满意。

2 强化核心制度的落实,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2.1 护士长要率先转变观念,把质量第一放在首要位置。

2.1.1 认真学习质量管理标准(我们以“二甲中医医院质量管理标准”为标准),利用护士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质量管理知识,使全体护理人员树立质量管理人人有责的思想,增强她们的质量意识,让人人懂得质量在我心中,病人在我手中。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将质量管理的各项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使每位护理人员均明确所负的责任权力,具体任务和工作关系,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并与奖惩制度相联系。

2.1.2 运用“PDCA”质量管理循环的基本方法,做到每天五查对(早上上班查夜班工作、上午10时查手术配合情况、下班之前查手术治疗护理完成情况、下午上班查中午治疗护理完成情况、下班之前查全天全手术室工作完成情况),每月不定时随年轻护士值夜班,把环节质量关,每周质量自查,月底组织质检小组成员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检查,认真做好记录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从而增添合理的措施。

2.2 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加强护理缺陷管理,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2.2.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八对要牢记并随时运用,①防止接错患者:到病室接患者时根据手术通知单核对以下各项: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腕带、手术名称及规定手术时间;进入手术室后,由该手术间的巡回护士第2次核对患者的姓名、腕带、住院号、手术部位等;麻醉医师及手术第一助手再作第3次核对。②防止手术部位错误:脑、颈、胸、肾、肢体等部位及疝的手术,要在手术开始前核查手术通知单与病历记录及病人主诉部位是否相符。③防止器械和纱布遗留在体内:手术前、手术中及缝合关闭体腔前巡回、器械护士和手术医生认真进行查对、清点并做好记录。④妥善保管标本,严格执行输血、输液等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2.2.2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严格遵守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熟练无菌技术。

2.2.3 防止摔伤、碰伤、灼伤患者:接送患者的平车要经常检查是否有损伤,以便及时进行维修;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要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和手脚,防止碰伤患者;摆放患者是,防止神经受压,肢体要处于功能位;正确使用电灼热器,准确掌握化学药品的浓度、计量和使用方法,防止灼伤患者。

3 加强交流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护患关系,提高手术配合的质量

3.1 加强护士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3.1.1 设立专科护士 为了适应外科新技术、新设备在临床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根据我院外科手术的性质,设立了专科护士,使护士快速掌握专科手术的要求,有效地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3.1.2 护士除积极查阅相关资料、科内互相学习外,我们选派骨干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使其了解高新手术器械的性能和注意事项,掌握各种新手术及疑难手术的配合技巧;定期请专科医生进行专题讲座,使护士配合专科手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3.2 充分准备手术器械、物品 洗手及巡回护士应在术前了解病人病情、手术名称、手术方式、、主刀医生习惯等,对手术器械物品作好充分准备;术中使用的仪器要确保功能位,同时还须对病人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初步估计,做到心中有数,并作出相应的准备工作,使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3.3 注重术前术后访视,与医生患者的有效沟通交流,定期满意度调查,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确保护理质量。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手术室于2015年8月2016年4月间随机患者49例,作为常规组,包括男性患者34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25~71岁间,平均为(50.67.1)岁,手术类型包括妇科手术11例、泌尿外科12例、骨科手术13例、肝胆手术13例。该院手术室于2016年5月2017年2月间随机选取患者49例,作为干预组,包括男性患者33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在24~70岁间,平均为(50.96.9)岁,手术类型包括妇科手术11例、泌尿外科12例、骨科手术13例、肝胆手术13例。两组患者疾病基本资料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标准[3]:两组患者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该次研究已取得患者本人同意;排除标准:需排除合并精神异常及沟通障碍患者;排除术前存在感染及严重并发症患者。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一般手术室护理流程,包括护士常规提供术前访视、护士为患者解释手术流程,评估术前检查结果,预见性提出患者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情况,了解患者对于手术心理现状,积极疏导,提供术前指导。术日当天护士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后安全护送其进入手术室,术中加强体征监测,术后常规麻醉监护,与病房护士完成交接班工作,介绍术后病情观察要点。

干预组患者接受细节护理管理,包括:①科室应成立细节管理小组,组员均为在手术室工作2年的护士;护士长担任组长,护士长应定期带领科室成员学习细节管理模式概念、流程、定期组织各种基础手术流程理论培训,加强技能操作锻炼,提高护士自身专业能力。②护士长应在科室加强安全意识宣传,提高护士护理责任心,护士长联合科室领导共同制定标准手术室管理流程,规定手术室护士自身责任范围,制定追责制,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严格按照科室标准开展工作。细节管理小组召开会议,分析可能导致术后感染情况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4]。③术前:护士应与患者保持交流,提前告知患者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为患者解释手术注意事项,评估患者心理状况,护士应加强健康宣教;了解患者身心状况,做好术前准备。护士术前应仔细检查器械质量与数量,做好消毒灭菌处理;术前医护人员均需严格按照要求洗手消毒,进出手术室前后均需更换无菌衣。④术中:护士应监测患者体征情况,护士密切观察医师操作,及时传递手术器械,坚持无菌操作原则,密切配合医师工作。手术结束前护士应仔细清点手术器械、敷料、术中使用纱布。术后:护士清洗患者皮肤,保证身心舒适度,护士应安全护送患者返回病房。护士长定期检查科室工作质量,早期发现护理环节中漏洞,积极制定处理措施[5-6]。

1.3 观察指标

科室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表格内容包括器械准备、体位协助、体征监测及心理护理,每项指标满分为100分,得分较高者表示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较好,问卷各条目评定者信度值为0.88,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较敏感地反映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7]。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估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

常规组49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例数为8例(16.33%),干预组发生术后感染例数为2例(4.08%),干预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2=8.188,P=0.004)。

2.2 评估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

常规组患者对于临床提供的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见表1。

3 讨论

手术是针对外科疾病主要治疗方式之一,所有手术类型均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患者生理受到创伤,心理产生压力,为了有效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性,护士应为患者加强细节护理服务。流程包括护士为患者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所有环节护理干预,在做好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细节管理,全程陪伴患者,给予肢体接触支持,缓解其心理紧张感。导致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可能与术中器械、敷料、环境、空气、医护人员手卫生等因素有关,任一环节出现差错均可能导致感染发生[8]。

手术室加强细节护理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科室成立细节管理小组,加强手术室管理,针对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包括制定科室消毒灭菌制度,合理安排手术间隔时间,每台手术间隔期间护士应严格仔细消毒手术室环境、空气等,保证手术室环境灭菌质量。该次研究中该院手术室于2016年5月2017年2月间实施术细节护理管理模式,此种护理模式核心原则为坚持以人为本,护理目标为提高科室护理质量,积极满足患者身心需求,通过为手术室护士加强手术基本流程、术后常见并发症、感染因素及预防手段知识培训,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护士长明确规定科室各个环节及护士工作职责,分工明确,提高医护合作能力,加强对科室环境、提升护士技能、器械管理及术中干预措施,护士长定期抽查科室护理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积极处理。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篇6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5(b)-015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on room by feedforward control.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90 cases of operation patients in the operation room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det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carrying out feedforward control management or not: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group 40 cases and feedforward control group 50 case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vel, nursing work attitude, safety management assessment of nurse, nursing error behavior, nursing documents writing quality score, operation sequencing errors, no complete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histopathological specimens of pollution, the disqualification of operating room disinfection qualit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ate and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vel[(86.3±13.4)score], nursing work attitude[(85.6±12.3)score], safety management assessment of nurse[(83.6±11.7)score], nursing error behavior [(84.8±12.2)score], nursing documents writing quality score [(86.2±13.3)score] of feedforward contro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group[(75.4±12.2),(74.3±11.1),(72.9±10.5),(73.3±10.2),(75.6±11.7)score]. The operation sequencing errors (0), no complete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2%), histopathological specimens of pollution (0), the disqualification of operating room disinfection quality (0) of feedforward contro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group (5%、7.5%、5%、5%),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ate (4%) of feedforward contro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group (27.5%), satisfaction (98%) of feedforwar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group (87.5%),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on room by feedforward control can improve nursing work quality, decrease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ate and increas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Feedforward control; Operation room;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各类新型手术方式和手术禁区不断被探索和突破,手术适应证得到了明显的扩大,手术需求也随之增加[1-2]。随之而来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广泛的重视,充分提高了手术周转率,保障手术室内工作高效率运行,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3-4]。前馈控制属于一种主动性控制管理措施,其可以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将风险事件解决在初始阶段,是一种“事前控制”[5-6]。本研究通过对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手术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探讨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手术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是否实施前馈控制管理进行分组,常规管理组40例,年龄20~70岁,平均(41.5±16.5)岁,手术类型:关节置换术25例,关节内固定术15例,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下23例,大学及以上17例,脑力劳动者22例,体力劳动者18例,前馈控制组50例,年龄21~71岁,平均(42.2±16.6)岁,手术类型:关节置换术29例,关节内固定术21例,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下29例,大学及以上21例,脑力劳动者28例,体力劳动者22例,本研究均在我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进行,两组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管理组按照医院手术室护理常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患者身份标识制度、查对制度、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等。

前馈控制组按以下方法进行:①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针对手术室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因素、技术因素、器械因素、手术室感染因素等几类[7-8]。②建立相关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计划: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导入前馈控制理念,预防安全问题发生,对于相关的流程、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整改,整改后进行检查和考核。督促护理人员将各项制度落实执行,及早预防、及早控制。③做好手术准备工作:手术前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术前准备、骨折手术治疗的基本过程,交代手术体位的重要性,术中需要的配合。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核查意识和慎独精神,执行术前二查、术程三对的制度。④对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室护理安全培训:对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进行完善,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使其可以意识到手术室护理工作是患者治疗防范的最后防线,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手术室各项流程、规章制度。⑤加强前馈控制管理措施:首先,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对医疗安全知识进行学习,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心:强化团队意识,保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使病房护理人员和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紧密衔接,弥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遗漏和不足[9-10]。最后,强化风险评估:护理人员准确地掌握患者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风险性,事先做好预防,防微杜渐。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主要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护理工作态度、护理人员安全管理考核、护理差错行为、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进行评价,每项指标分数范围是0~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护理工作质量越高[11-12]。

1.3.2 观察两组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情况 主要观察两组骨折患者手术排序错误、手术器械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手术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发生率情况。

1.3.3 观察两组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 并发症主要包括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僵硬、坠积性肺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坏死、延迟愈合、术后感染等。满意度评价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13-14],对术前准备工作、术中配合工作、术后指导工作等进行评价,总分数为100分,80~10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针对骨折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前馈控制组理论知识水平、护理工作态度、护理人员安全管理考核、护理差错行为、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情况

前馈控制组手术排序错误、手术器械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手术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

前馈控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组,前馈控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的疾病类型,骨折患者多是由于车祸或者意外性事故造成的损伤,患者因事故发生的突然性,心理上和身体上均没有做好准备,此时需要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医护环境[15-16]。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手术室是对患者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效果直接关系到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水平。因而有效的控制和把握手术室安全隐患,对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7-18]。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9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前馈控制管理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管理组40例和前馈控制组50例。观察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其中前馈控制又被称为事前控制或者预防控制,是针对输入环节实施的一种控制方式,其通过事先控制不利因素,对护理工作开展之前,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从而对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和效果的扰动因素进行控制,从而防止工作中出现偏差,保证系统的安全程度,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前馈控制的特点是针对源头,防患于未然,有一定的控制效应,从根源上杜绝偏差造成的严重后果,同时又可以反馈控制无法弥补前期伤害[19-20]。对于手术室而言,手术过程中面对的是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属于健康之所系,生命之相托的特殊服务关系,安全保障是重点中的重点。将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领域,对于风险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的失误、护理管理不当、手术设备故障等对患者身心的伤害,保证患者获得最好的临床疗效和预后。

结果表明,前馈控制组理论知识水平、护理工作态度、护理人员安全管理考核、护理差错行为、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提示前馈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强调手术室流程、规章制度执行的重要性,树立“护理质量=生命”的理念,促使护理人员遵守知安全、懂安全、守安全的原则。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职业操守和责任心。

有资料显示[21-22],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因素、技术因素、器械因素、手术室感染因素等几类。其中管理因素主要是术前方式不到位、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患者手术排序错误、手术部位安置错误、手术器械准备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保存不当,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护理人员缺少责任感和手术室内各项管理流程有缺陷[23-24]。技术因素主要包括手术体位安置不妥当、患者导管发生脱落,这类因素的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不强和护理工作缺乏责任感。器械因素主要是电灼伤器械零件丢失,发生原因是由于手术室器械管理流程缺陷,缺少统一的发放和回收制度。手术室感染因素主要是缺乏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观念,这类因素的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医源性感染的安全意识。本研究中,前馈控制组手术排序错误、手术器械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手术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组,提示前馈控制可以更好地降低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25]。另外护理人员要保证仪器性能良好,手术器械、药品、敷料数量准确、齐全,手术过程中按照麻醉前、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之后3个不同时段进行手术器械安全核对,保证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骨折固定材料等信息准确无误,避免因过度追求手术速度,忽略手术步骤造成的各项内容核查疏漏。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术中患者心电监护、情绪波动、麻醉刺激和神经反射等危险因素。前馈控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组,前馈控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管理组,提示护理人员对手术室骨折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水平对手术室患者安全有直接的影响,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水平。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篇7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质量;应用价值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患实行手术治疗、急救的重要场所。为了探究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文章选取了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月实施的手术252例,对其展开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126例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手术病患(改进组)及126例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实施手术病患(对照组)。在126例改进后手术病患中,男75例,女51例,年龄范围为25~69岁,平均39.2±3.5岁。在126例改进前手术病患中,男73例,女53例,年龄范围为23~65岁,平均37.6±3.1岁。2013年~2015年,手术室中护理人员72人未发生变动,其年龄范围为20~45岁,平均27.9±3.1岁。在护理人员72人中,大学本科59人,所占比例为81.25%。副主任护师5人,所占比例为6.94%,主管护师17人,所占比例为23.61%,护师30人,所占比例为41.67%,其余为护士。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和病情危急程度等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1.2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管理方式

对对照组病患实行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即常规手术护理、日常管理、护士长手术室检查等。

1.2.2 改进组护理管理方式

对改进组病患实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具体操作如下。

(一)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参与至在职教育学习中,积极利用工作之余,积极增强自身专业素养。依照不同资历护理人员对其实行层级培训,认真制定落实培训计划及目标,积极建立好一个科学合理化的培训考核体系,分层级的实行手术室护理人员理论及技术培训。主要的培训内容包括:专科手术护理配合、特殊的安全摆放、专科仪器设备使用等。科学运用晨会时间,护士长每日工作前向全体护理人员提问术中注意事项及手术配合操作[1]。每周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在不断的培训学习中,促使手术室中的护理人员可接受到有目标、针对化的系统培训,胜任手术工作岗位。

(二)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对手术室中的传统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做修订处理,有机结合实践工作,制定实施全新的规章制度,如手术室工作防护、工休会制度、科研制度等。对手术室护理标准做完善处理,主要包括:术前访视流程、医疗废物处理等。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工作流程的建立,岗位职责的明确,可使得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趋于制度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

(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在手术室建立好护理质量管理组,主要包括:护理文件书写组、9个专科护理小组、药品管理组、仪器设备组、护理质量控制组、科研组等。各护理质管组需制定好针对化的工作计划及规范标准,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反馈至管理组,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好改进措施,以此帮助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四)手术室工作量化管理。需依照手术室工作特点邀请相关人员参与讨论,制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考核评分标准。考核评分内容包括:护理工作质量、服务态度、操作考核、手术医生满意度、劳动纪律等。对护理质管模式实行量化管理是在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充分遵循公开、公平的原则,体现出多劳多得分配制度,以此帮助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紧迫感,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努力,积极学习。如此一来,可在帮助增强病患对于医护人员信任感的同时,增强其对于手术科室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患的手术等待时间、医生、病患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研究其护理管理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2.结果

2.1 两组病患的手术等待时间对比

两组病患的手术等待时间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病患的手术等待时间对比(x±s)

通过对表格的对比分析后发现,改进组病患的手术等待时间39.63±5.32min要少于对照组的53.55±7.26min。两组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化,P

2.2 两组病患的医生、病患满意度对比

两组病患的医生、病患满意度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病患的医生、病患满意度对比[n(%)]

通过对表格的对比分析后发现,改进组病患的医生、病患满意度88.89%及97.62%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及80.16%,两组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化,P

3.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持续性的活动,只有持续性的进取、创新才能够帮助获取到较好的效果。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目的是增强病患及医生的满意度,确保护理质量的稳步提升[2]。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应用可帮助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意识,全面掌握各项手术配合。持续质量改进在现代护理管理中属于核心所在,在其应用中可避免出现计划性、目的性缺乏的问题,主要特点为:将服务对象作为中心,将测量标准作为最低的起点,持续不断改进,对护理质量实行全面化的管理,尽量使得全体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出自身潜能,提升护理质量。另外,由于质量改进属于一个持续循环的活动[3]。因此,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施中,还要求手术室护理团队具备较佳的团队协作精神,对细微之处也不可掉以轻心,各护理人员需对自身职责及应采取的工作方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得护理质量持续优良,增强病患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 改进组病患的手术等待时间要明显少于对照组,医生、病患满意度则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庆香.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377-378.

[2]任素珍,刘秀兰,支洪敏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2,25(5):420-421.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篇8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a)-0113-03

优质护理服务属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有效满足患者各种基本需求的途径,它主张以人为本、以人性化护理理念为指导,以整体护理模式为主要框架,并将全面、系统、规范化的护理原则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社会性、心理、生理的一种动态、完整、连续的综合护理过程。而优质护理服务尤其强调的是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即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以患者为中心[1-3],通过护士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它重视服务细节,可改善服务品质,提升护理质量,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为了积极参与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本院以“一切为了患者”的服务宗旨,配合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将人性化护理服务延伸到了手术室,针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63例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系统的人性化护理干预,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12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中,男39例,女24例;年龄19~74岁,平均(49.08±12.17)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8例,中专及高中29例,大专以上16例;观察组中,男41例,女22例;年龄18~69岁,平均(48.33±14.02)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0例,中专及高中28例,大专以上1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人性化护理方法

1.2.1 加强护士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 利用晨会、护理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做到主动服务,热情接待,细心介绍。各项护理治疗操作要与患者打招呼,采用鼓励性语言,动作轻柔,使患者感觉到亲人般的温暖。加强保护性医疗制度培训,使护士做到随时为患者着想,对患者的病情、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等,术中不予议论。制定严格的科室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差错事故讨论分析,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以便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和工作模式,保证以最佳护理工作状态为患者服务,满足患者一切合理的需求,为患者创造温馨舒适的手术环境。

1.2.2 加强医护间沟通,提高其配合度 医护人员是一个充满协作精神的团队,医疗、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中两个相对独立而又密不可分的系统,医师和护士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分工、侧重点和使用的技术手段不同,服务对象都是患者。良好的医护关系对于医疗安全尤为重要,更是稳定护理队伍的要求,协调的医护关系是取得优良医护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工作中注重加强与医生的沟通,收集患者信息,取得理解、信任和支持,不断提高内部服务质量,以便更好地配合手术。

1.2.3 重视术前访视,避免出现不良事件 手术室护理实践基准的第一阶段是进行术前访视,掌握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状态。按照护理程序, 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术前访视主要是评估、诊断、计划阶段。手术前1 d下午,手术室器械或巡回护士在不引起患者的紧张感和疲劳感的基础上,花费15~20 min做好术前访视。护士到病区访视患者时,先做好自我介绍,再发放自己设计的术前温馨提示单,说明访视目的,根据评估内容, 了解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及顾虑,掌握患者的心理反应,针对患者的不同职业、文化背景、心理素质以及对健康和疾病的不同认识对症下药,以提高术前访视的效果,并可使患者有充分思想准备,积极主动应对手术。访视态度要严谨认真,获得患者真实情况,准确客观填写,确保记录真实性。术前访视除了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外,还需与家属勤做交流,使患者家属了解手术,为缓解患者术前紧张情绪做出贡献,尤其部分问题无法告知患者,可以交待给患者家属,获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嘱患者家属在手术时等候在手术室外,以防术中及术后出现特殊情况需要交待给家属时找不着人而耽误手术进程或术后进度。即将术前访视由患者延伸至家属。

1.2.4 细节护理 在病房手术室,不断完善人性化服务设施,精心定做手术患者专用的三段式“温暖被”,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不必要的暴露;为患者进出手术室配备两部轮椅,制作轮椅专用盖被;为乘担架车的患者增加了肩部盖被及枕头;购置了变温毯和保温箱,防止手术患者出现低体温的状况,让手术患者真正感受到贴心的温暖。

1.2.5 改善设施 建立手术患者家属休息室,内设宽大靠背椅子,设冷暖空调、风扇,提供电视、报纸、各类疾病常识资料,有连接手术室的扩音器和电子显示屏,手术室通过扩音器联系患者家属,患者家属可以通过电子屏随时接收到患者手术的信息,包括患者是在等候中、麻醉中、手术中或是在复苏室。并可通过休息室墙上温馨提示的手术室电话号码咨询手术患者情况,使手术患者家属舒心、安心地等候。

1.3 焦虑评分方法

SAS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20个条目中有15项是用负性词陈述的,按上述1~4顺序评分。其余5项(第5,9,13,17,19)注*号者,是用正性词陈述的,按4~1顺序反向计分。SA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份,就得到标准分,或者可以查表作相同的转换。按照中国常摸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分数等级说明:1级-正常,标准分在50分以下;2级-轻度焦虑,标准分50~59;3级-中度焦虑,标准分为60~69;4级-重度焦虑,标准分在70分以上。

1.4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焦虑评分及进入手术室后的心率、血压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很满意+满意。护理质量采取自拟的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评分,100 分为满分(包括病情观察24分、急救与治疗36分、基础护理40分),质量与分数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 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焦虑评分及心率、血压情况及护理质量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患者满意度以百分率表示,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评分及心率、血压情况比较

两组焦虑评分及心率、血压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比较见表2,对照组总满意度为46.0%,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60.95±12.08)分,观察组为(91.47±11.5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手术室是为患者施行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4-7]。手术室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决策都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思路,全体护理人员只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手术患者服务,给手术患者安全、优质、高效的优质护理服务,为了满足优质护理的推广和深入的要求,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已从简单的器械传递发展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模式[8-11],此护理模式已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青睐。本文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系统的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围手术期焦虑评分及进入手术室之后的心率、血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因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临床护理要高度关注患者,以人性化护理原则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状态,从各个方面作出全面系统化的努力,尽量满足患者因疾病带来的情感、心理、生理功能缺失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最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总之,人性化护理模式更新了护理管理和服务理念,提高了护理质量,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12],注重细节服务[13],丰富了护理工作的内涵,大大缩短了患者与手术室之间的距离,减轻了手术患者和家属的不安及恐惧心理[14],而本院手术室以完善的护理服务细节把人性化护理服务活动做到了实处,笔者认为此护理模式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华. 在手术室开展人性化护理及效果评价[J]. 中外医疗,2010,29(2):3-4.

[2] 王修兰.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5:232-233.

[3] 倪秀清. 手术室的人性化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0,8(7):139-139.

[4] 高红梅,张正义.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63-63.

[5] 姚娟. 运用人性化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J]. 中国社区医师,2010, 12(12):228-229.

[6] 张春玲,杨丽霞.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9):346-346.

[7] 程风华. 手术室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0):140-140.

[8] 李玉兰. 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4):403-403.

[9] 王彬. 提倡实施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工作的设想[J].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19(7):374-374.

[10] 王莉,董风云. 探索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3:282-282.

[11] 李燕,张凯. 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414-415.

[12] 韩春丽.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9):199-200.

[13] 陈玉芳.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155-3156.

上一篇:工作汇报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高中语文经典阅读理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