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信息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4 18:59:29

公司信息化管理

公司信息化管理篇1

关键词: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解决措施

一、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其财务管理显得极其重要。省级公司应通过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全面掌握企业运行状态,提高财务管控能力,从而具备高效的资金运作机制和先进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发展步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前的社会是信息发展迅速的社会,很多的企业也逐渐迈向信息化的发挥在那趋向。结合相关的资料,目前我国的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1.没有结合实际建立财务管理系统。作为国有企业,在多年的发展经验过程中,拥有自己独特的多元化经营方式。但是,公司只是在自己的经营模式下开展各类经营工作,这样就会造成不同行业的公司财务信息无法交流和传播,总公司没有办法实时的掌握地市的子公司财务信息,如此一来,就会因为下属子公司的财务没有及时上报、总公司对有效信息很难获取、全面监管的力度实施不够、直接影响成本的核算出现误差。因此,在建立公司的财务管理系统的时候,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建立适用的财务管理系统。2.财务决策支持体系缺乏完整性。包括公司在内的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都没有重视财务决策中系统信息的完整性,一旦系统内的信息过大就会影响信息的准确性。近几年,伴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具有信息化特色的资金管理系统、财务预算管理系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纳。企业采纳的目的是因为这些系统确实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提供数据方面的便利,但是,根据目前的实施状况来看,公司在财务信息管理各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财务管理系统很容易出现信息过多、数据混乱的情况。3.管理方面侧重结算功能。资金信息管理主要是在整个管理流程中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其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管理的基础。通过笔者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的公司存在着对财务信息化管理还不够明确的问题,均是将重点集中在公司资金的核算上面。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侧重于结算功能,虽说能够对企业内部的结算资金一目了然,却忽视企业的融资管理、资金投放的风险,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4.未重视网络完全管理。由于当前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发展比较迅速的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也加快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步伐。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公司的财务管理也会有很多的网络安全隐患问题。如果对网络安全防范不到位的化就会导致财务管理系统出现较大的问题,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转型也有很大的推进作用,针对上文分析的公司在财务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下面笔者将进一步探讨关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1.结合实际健全财务管理系统。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要结合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设计出适合公司发展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在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公司的发展特点,运营情况等问题。同时还要重视总公司对地市子公司的管理,这就需要在总公司、子公司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在研发设计出一台为子公司向总公司提供数据、信息的交流平台,实现上下属公司之间的交流,同时还可以进行技术、资金、物流等方面的监管和查阅。需要注意的是,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应该要包含各类财务报表,使得财务报表能够在平台上全面的展现出来,还要将企业中的财务数据进行统一的核算和统计,构建出一个合理的整体结构,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开展中能够得到有效的财务数据,以此提升公司财务信息汇总的准确性。2.加快健全决策支持系统。从目前公司的财务信息管理来看,对于财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都采用的是比较松散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时间一久的话就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数据杂乱无章,后期中若是想要查找有效的信息量就会比较困难。同时还会增加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由于财务信息的处理量多大就会导致公司的财务决策效率降低。想要加快企业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就需要线健全企业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更加详细的解释就是要健全企业的信息来源、数据收集的依据,促使信息数据的筛选更加科学化,使得整个财务管理系统更加具有互动性、透明性的特点。3.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流程。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公司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中资金管理流程不完善是最主要的问题,完善的资金管理流程有利于加强公司对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资金管理流程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1)要将公司的草屋核算作为主要的依据,以此加强企业对资金流向的监控。(2)还要重视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合作,要充分发挥企业的资金作用,对资金短缺的下属公司要加大支持力度。4.重视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防范。网络安全问题是影响着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问题,企业必须要重视网络安全防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公司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软件的设计,硬件的完善。例如:在信息查询中要设置身份认证,不同等级的身份,所涉及查阅的信息重要性也会不同;同时还要运用网络防火墙、病毒测试等安全技术,有效的提升网络的安全性。(2)重视企业内部的信息监管,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下的病毒入侵防范意识,还要结合实际健全数据信息技术和比较重要的材料等方面的保密机制和查询认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财务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跨专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是财务信息化实施、运行与应用的重要保障。企业应当高度重视财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设立相应机构和专门岗位,配备既懂财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充实人才队伍力量。

三、结语

在信息技术发展也来越快的今天,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像公司这样的国有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还是要注意,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运用中集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改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同时还需要公司深化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知,以此不断的加快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作者:吴素梅 单位: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金平.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路径[D].西北大学,2010.

[2]刘礼兰.D市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3]尹远.湖南省公司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探讨[D].中南大学,2009.

[4]徐正波.企业ERP项目财务解决方案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公司信息化管理篇2

一、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意义

1. 有利于解决公司财务信息孤立的问题。在目前的公司财务管控中,尽管大部分公司运用了微机技术对日常工作与财务信息加以处置,可是公司的不同部门间并未把信息进行统一归纳,而是孤立存在的,对于财务信息的时效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经过财务管控信息化建设,在公司内部构建有关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高效地把公司的信息集中归纳,转变信息孤立现状,做到信息互享,提升信息的精确性。

2. 有利于公司把财务和业务信息进行整合。在当代企业管理中,其财务管控大多受传统会计思想的影响,大部分财务管控信息被限定在经济业务统计的层级上,同个经济行为有关的财务信息被搜集到多个管理体系中,以致经济业务的所有信息难以被高效整合,对财务管理信息的准确性产生了不良影响。而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较好地规避此种问题,把财务和业务信息有机整合,提升公司运营管理决策的合理性。

3.可以推动公司管理方式的革新。实施公司财务管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在公司中提升微机、互联网等技术的运用能力,构建有效的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可以把传统的财务信息记录与传输、会计计算与审计等工作利用微机技术来完成,提升了财务信息的处理速度,推动了财务管理效能的转变,增大了财务集中监督管理的力度,确保了财务全方位预算管控的落实,最后达成公司财务管控总体能力的提高。

二、发电公司财务管理的特征

1.生产与物流管控较易规划,容易实施信息一体化建设。发电公司无论是水力发电,还是火力发电亦或是其他类型的发电公司,和其他加工生产公司比较,生产活动集中,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总体的生产销售流程、供应链条较短,材料购置较为单一,不涉及中间商品,不涉及或者较少涉及库存问题,不涉及物流体系问题:生产与物流管控较易规划,容易实施信息一体化建设。

2.坏账风险低,资本回流通畅,较易依托资本流对公司加以管理。发电公司用户类型单一,仅是电网企业,通常电费回收期低于30 天,坏账风险低,资本回流快。有关的采购过程,款项支付也较为迅速。不像建造单位,款项支付不及时,也不像一些商业单位,有相应的三四个月的信用期。公司的成本开支,除了折旧以外,也大多伴随资金流。因此经过管控资金流,便可以有效地管控公司的生产运营。

3. 存在运营管理地和生产场所分开的问题,进行信息化建设有较好的收益性。发电公司通常建设在远离市区的地方,特别是水电,大部分在偏僻的山区,而公司的决策组织与财务管控组织通常设立在城市地区。传统的纸质材料的信息传输方法,一方面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效果不理想。在此种状况下,开发集成的财务管理信息软件,达成财务和经济业务统一办公,有显著的收益性。

三、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1. 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不牢固。发电公司的财务信息化管控当前仅停滞在财务管理时期,并且效能单一。财务信息化管控技术未曾达成预期成效,未曾从根本上发挥作用。在当前的发电公司发展历程中,财务信息化仅发挥了会计计算的功能,在其整体发展中公司的组织协作基础不牢固。公司对财务信息化管控的认知滞后,未曾发挥其财务预算和财务监督的功能。财务信息化管控在发电公司中单独运行,未曾达成和其他组织间的协作运用。

2. 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措施滞后。发电公司总体架构庞大,组织管理流程繁杂,财务管控在繁杂的监督下实施,通过管理层的科学决策以后才可以真正地实行。此种繁杂的管理体系会让财务信息化管控效率低、实行困难多。发电公司在实际的工程实行过程中需要解决多个层面的问题,决策进度落后,影响了决策的及时性和精确性,未曾从根本上发挥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

3. 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人员素养较低。尽管发电公司为了顺应改革的步伐已采用了对工作者实施培训的措施,可是从当前来看,此领域的工作人员的素养依旧较低。大部分财务管控者具有较高的会计核算能力,但是微机操作能力不足。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加强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可是专业素质较低,知识架构缺乏多样化,难以适应繁杂的工作要求。

四、怎样抓好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1. 增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注程度。首先,公司决策层与管理者应当全面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作用,掌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功能。在公司中全面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而提升资本的监管与运用成效,维持公司本身的竞争实力。其次,应形成以财务管控为中心的理念,在公司财务管控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牢牢掌握工作重点,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大方向始终正确,才可以让整个信息化建设起到应有的成效,实现提高公司总体管理能力的目的。

2.提升集团企业的管控水平。应当增强集团企业的控制水平,防止在管理过程中集团企业和下属单位间的协同矛盾,减少集团企业很多不可控亦或不稳定的要素。发挥财务管控在资本统一管控中的功能,更有效地监督所属企业的资金流,达成对公司的全方位预算控制,从事后监察考评向积极的事前规划和事中管控改变,达成集团一套账管控形式,实现汇总表格智能生成,合并表格大多数智能形成。把公司各个下属单位的信息化软件集中谋划,实现集团企业财务统一核算业务的信息化管控。全面深化财务的核算作用,将集团企业的重点财务制度集中固定在软件中,实现财务制度的规范化。

3.抓好信息集成,实现资源共享。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应从根本上改变以会计核算为核心、仅限定在财务组织内部的形式,应实现财务与经济业务的集成化,把包含人事管理、行政管理、资产管理、顾客管理、档案管理、信息剖析、流程管理、协议管理等诸多的业务软件和财务软件进行集成,达成数据流、商品流、资本流的协同统一,达成财务管控、财务预算与财务分析的完美融合。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度统一,并非单一的信息共享,应从业务出发来进行剖析,构建信息软件。信息的生成应延展到业务系统,在处置业务的过程中采用和会计核算机制衔接的方法,直接形成财务信息,进而达成更多的信息互动,最后实现信息一体化,避免各个组织间重复提供信息而导致的效率低下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公司信息化管理篇3

关键词:集团公司 财务管理 财务信息化

当前,随着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集团企业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对集团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实施集中管理、控制和配置,以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统一性和同步性。因此,集团企业建立一个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十分必要且十分重要。随着会计信息处理技术与企业管理活动日益紧密的结合,会计电算化已经从事务性的核算处理向网络化、集成化的管理型方向发展,我国会计软件已逐步从“核算”步入了“管理”时代,这一切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内涵不断扩展,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概念遭遇到严峻的挑战,不能只停留在“电算”上,而是要体现在“智能管理”和“信息化”上面。

一、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问题

对于集团公司多元化进行预算管理。首先,要解决多行业预算体系的融合问题。由于集团是属于综合业务型集团,如何解决不同行业的预算差异同集团统一预算体系之间的矛盾是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要解决财务预算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和实时监控(重点在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控制)问题。现行的预算控制很大程度上主要靠“人治”,人为参与使预算管理随意性大,难以使管理“硬化”。进行预算管理的目标和价值在于服务于集团的统一管理,只有所有下属企业的各种预算数据汇总在一起,进行预算数同完成数、预算的同比和环比、各下属企业预算差异对比等各种分析才是有价值的。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将所有下属企业的数据在统一的标准下方便快捷的汇总起来,进行各种预算分析,必须依赖一套信息系统的支持――建立标准的预算指标体系和控制体系。

(二)资金管理问题

对于集团企业来说,健康的资金流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水平落后,突出表现在财务预算管理之“虚”,资金结算管理之“散”,监督考核环节之“弱”和管理方式、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等方面。预算制度形同虚设,资金管理有章无序;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使用混乱;许多集团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不良资产有增无减,长期挂账,资金运作困难;对分、子公司监督控制、考核不力。企业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体外循环严重;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子公司多头开户,资金失控;贷款、担保无控制,资金风险大;集团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随意性大,信息滞后失真、效率低下。

(三)集团监管问题

集团管理层难以及时掌握各下属企业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单纯的资产监管模式或报表利润指标考核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管理的需要,在无法建立有效的集团预算体系下,预算编制事前缺乏计划性,事中缺乏实时监控,事后审计监督也难免有走过场的问题,给集团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风险。审计及采取经营指标和利润考核的管理方式,都是事后管理的方式。经营考核、任期考核和与此相关的干部任免,虽具有一定的威慑力,但不可能代替财务管理准确、全面的信息。

(四)信息共享问题

随着集团企业规模的扩展和管理级别的提升,集团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软件功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另外,在集团的各下属企业内部,也同样存在着信息孤岛现象。业务处理系统中的数据无法汇入到财务软件中进行核算,即系统间不能无缝联接,财务核算人员需要根据大量的业务单据整理后的结果制作凭证,一方面加重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手工进行业务处理核算也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也常出现不同部门从不同角度采集的同类数据存在差距的问题。由于有些企业领导看不懂财务报表,不知晓各类财务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仍然习惯于粗放式、宏观式的管理和决策方式,从而使财务信息失去了决策支持的作用。

二、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其实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许多问题,是财务信息化水平不够高而产生的,为此,笔者提出了三种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一)软件管理解决方案:构建IE模式下的WEB财务管理软件

IE(Internet Explorer浏览)财务软件系统基于Internet技术的广泛运用,是网络化财务信息管理软件的另一个面孔,在客户端实现了零安装,使客户可以随时随地把握公司的财务脉搏。操作员通过IE即可进行日常的各种账务处理,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可以方便地进行网上理财,满足当今各种电子商务活动的需要。目前,国内的许多大型企业集团都已经开始注意并尝试使用IE财务软件系统。

(二)资金管理控制解决方案:建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

集团结算中心是一种将银行机制引入企业内部,旨在提高企业集团资金效率和管理水平而采取的一种集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和企业管理三位一体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的存款统一在“结算中心”开户,存放在“中心”(结算中心再将此款以集团结算中心名义存放在真正的商业很行),各成员企业向中心贷款,由中心在集团内部调节余缺,若需要向商业银行贷款时才以集团结算中心名义由结算中心向商业银行贷款。集团结算中心业务基本上全部模仿银行,有完整的实体,有柜台承接前台业务,有成熟、完整的业务体系。

由于集团结算中心子系统与其他各子系统建立在同一个服务器平台上,所以由结算中心子系统可以实现对各公司资金状况的随时查询,进而对其进行控制管理。通过强制的行政命令,要求集团下属各公司合并银行账户,将所有结算业务转移至集团所规定的银行,下属公司只要通过指定的银行进行货币结算,那么这些资金流动就会被集团公司管理层清楚了解。结算中心子系统能有效地防止资金损失,方便各公司之间资金余缺的调配,为企业发展提供健康的资金流,切实有效地将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实处。

(三)基于财务控制为目标的解决方案

财务信息化建设对集团的财务控制主要体现在数据的集中管理与控制上,就是将所有单位的账套(包括其全部财务数据)集中建立在本部的一套服务器上,各单位仅仅作为一个客户端通过访问服务器来实现账务处理,无权进行数据备份、恢复等处理,杜绝其在后台数据库对财务数据进行修改的可能。集团通过从最基层直接获取数据来集中加工处理,将会计的核算与监控功能融为一体。CFO和企业高层以及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随时通过各自的账号登录任意一家公司的账套,来查询自己需要掌握的数据,并随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各公司按照统一的会计政策、核算与管理控制制度进行操作和修改。网络财务管理系统提供的跨单位、跨年度、跨期间及溯源、合并查询多单位数据,直接查询到原始业务单据的功能,切实体现了数据的实时、直接监控。运用财务信息化的高科技管理手段,从系统中随时提取数据,自动进行分析,切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并为预算管理快速、便捷地提供参考数据,对整个集团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使决策依据数据化,保证决策结果的科学性。

三、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的实施策略

(一)优化财务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优化控制是从流程角度对集团财务进行控制,一个企业的财务控制实际上就是通过财务业务流程进行的,流程可以规定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哪些地方可以用更优的方法来做,哪些地方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精力上的浪费;而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是优化后的流程和信息化载体相结合,并反过来影响流程优化对集团财务进行控制、监督和促进,所以企业进行财务信息化的同时,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非常必要。

(二)完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平台

按照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要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基于战略管理模式,构建一套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平台。

1.完善集团企业财务核算体系。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在同一数据库下,在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下进行账务处理,母公司可快速查询其凭证信息、报表数据及实时生成母公司的汇总报表,从而构建统一的会计核算平台。该系统可以帮助企业真正做到业务协同处理、经营实时监控、数据实现集中、信息及时掌握,从而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2.完善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应支持预算从编制到执行到监控再到事后分析及业绩考评的全过程管理,支持从上到小及从下到上的多回合协商、多种编制模式和编制过程。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可以提高预算编制效率与可执行性,加强预算的执行控制与管理,方便预算的执行情况反馈与分析。

3.完善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体系。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体系应对集团公司的资金进行全面掌控,实现集中管理,对下属单位资金进行全面监控,实行统一调度。该系统应以账户管理为核心,实现与财务会计系统的统一协调。同时要与票据管理系统接口,要与结算中心接口,实现网上银行服务。

4.完善集团企业财务分析体系。该体系应根据集团企业关心的问题,运用相应的分析指标,建立可靠的财务分析体系,分别从财务和业务系统的数据库中读取需要的数据,通过友好的检索模块和分析模型,让集团管理层及时了解全集团的盈亏状况、资源配置情况,知道各子公司的经营业绩、经营风险、财务状况、获利能力、经营成果等,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科学的数据信息。如:业务收入分析、业务费用分析、利润分析、成本分析、现金流量分析、客户分析、计划执行情况分析等。

(三)做好信息集成,实现资源共享

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最主要目的在于: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高度一致性和同步性;实现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的完全动态化。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的信息集成,不是简单的信息共享,而是围绕业务来组织数据和进行管理,是信息及产生信息的系统之间的互动,其业务处理范围从财务部门延伸到业务部门,它在处理业务的同时通过与会计核算体系对应的方式直接产生财务数据,所以更多地表现为动态行动。

(四)加强内控制度,保障信息安全

从信息系统的维护上来看,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以保障系统安全、有效、正常地运行,通过授权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建立信息安全与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揩.从会计电算化到财务信息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2).

2.张海.浅谈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J].中国总会计师,2008,(12).

3.杨勇.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3).

4.贡华章.企业集团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0).

5.(美)庄莉娜,(美)萨顿,(美)费奥多罗维奇.业务流程与信息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欧阳峰,傅湘玲.企业信息化管理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公司信息化管理篇4

关键词:创新发展,信息化建设,数字化矿井

 

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是走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之路,是使煤矿企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指导方针,它反映了信息化建设的本质规律。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加快推进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全符合塔山煤矿的创新品牌、塑造典范的发展目标,也符合集团公司高起点上再跨越、创造同煤新历史的要求。

一、塔山煤矿信息化建设现状

信息化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现代化的手段,是现代化煤矿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信息化就是运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改造和提升企业生产力和管理水平的过程。加快煤矿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确保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塔山煤矿公司自建矿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始终坚持以科技带动生产,不断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努力推进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目前,企业拥有MIS信息管理系统、内部网站、邮箱系统、FTP服务、井上下工业电视系统、井下人员区域定位系统、高性能的冗余容错以太网、综合自动化设备监测系统等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信息化系统。

1、高性能的冗余容错以太网(FTE):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部分,以太网担负着整个矿井的数据传输任务。FTE极大地减少了我们的运行和维护成本,为提高系统的使用率和可靠性提供了理想的效果。它不仅提供容错能力,还提供了工业控制应用所需的快速响应、决策和安全性。

下图为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一)

2、企业信息门户:面向互联网的新闻、信息网站,是企业展现宣传的窗口。主页上新闻、专题、栏目可以定制,所有的内容都通过后台(管理信息系统)发布和管理。通过IP绑定和HTTP BASIC认证机制与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通讯。

网站中包含有企业内部邮箱用于传递各种文档;FTP服务器中存储了各种办公、杀毒等应用软件;内嵌一个产量发布窗口,用于发布矿井日产、月产情况。

3、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包括11个对口业务子系统、1个协同办公子系统(OA)并集成了地测、井下环境监控、设备监控、视频监控4个子系统。

各对口的业务子系统均具有独立的录入、输出(打印、导出excle表格)、查询报表功能;各子系统除具有报表类功能外,还具有上传、下载各类文件的功能。

各子系统主要包括:

1. 生产子系统。

2.调度子系统。

3.选煤子系统。

4.运销子系统。

5.财务子系统。

6.机电(设备和配件)子系统。

7.人力资源子系统。

8.材料子系统。

9.考核子系统。

10.统计子系统。

11.协同办公(OA) 子系统。

12.考试子系统

13.地测系统、工业监控系统等的数据集成。

管理信息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固有的工作模式,使工作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信息系统及时提供的信息内容,对管理工作的及时性、高效性、可靠性提供了保证,对提高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起到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使企业管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该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搭建和应用,无论从软、硬件环境,均为塔山煤矿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随着数据信息量的不断丰富,员工工作方式的逐步改变,对信息化认识程度的提高,将为今后扩展开发、应用高层次的管理软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工业电视系统:工业电视系统充分利用光纤通讯技术,将井下各运输皮带、洗煤厂及地面的画面清晰的传输至调度指挥中心视频服务器,实现煤矿生产调度指挥的可视化。另外,所有画面还将通过视频分配器传输至高性能的冗余容错以太网上,使公司各级领导及生产安全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局域网进行井上下的视频监视。

5、综合自动化设备监测系统:以前,公司内各套系统独立运行互不兼容,在井上下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不利于煤矿企业进行综合管理和决策。

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监测系统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集成包含综采采煤机组、泵站等监测;井下电力监测;顺槽及主井皮带CST、贝克皮带保护监测;主扇风机监测;排瓦斯泵站监测;制氮机监测;水泵房监测;束管防火监测;人员定位监测;洗煤厂监测;皮带电子秤监测;矿压监测等十二个子系统,涵盖与矿井生产及安全相关的所有系统,将这些系统集成于一个平台之上,在调度指挥中心或者局域网所覆盖的每个角落都可以实时了解各套系统的运行状况。

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依据“以信息化带动自动化、自动化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建设原则,通过搭建综合自动化监控网络平台、企业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为数据传输、信息共享提供可靠的物理通道;通过建设管控一体化平台,将底层自动化子系统相关安全、生产实时数据与管理信息有机结合。科技论文,创新发展。在实现所有子系统在矿调度指挥中心的集中监测与控制的同时实现塔山煤矿生产自动化、生产管理自动化与管理决策自动化的无缝融合。

6、井下无线通讯系统:

安全生产, 以人为本;生产调度,效率为本;

实施救援, 快捷为本;实时监控,通讯为本;

由此可见,现代通讯技术已经成为矿井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科技论文,创新发展。科技论文,创新发展。基于Wifi技术的MDS信息通讯系统已经通过公司有关部门的方案审核,并将在下半年进行安装,系统设计覆盖井下所有区域及部分地面办公区域。科技论文,创新发展。

与国内传统的矿井无线小灵通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所有线路采用光缆传输,信号抗干扰能力强。科技论文,创新发展。

2、采用802.11b/g网络传输标准,增加了信息通讯物理带宽,使数字、视频等信息的传输成为可能。

3、Wifi手机的无线通信质量非常好,就是在嘈杂的环境下,也有很好的过滤功能。

4、增加了网络摄像头、防爆摄像机、移动基站、防爆PDA、智能车辆监测等辅助设备,充分利用通信带宽满足不同的数字业务需求。

作为未来替代矿井有线电话的通讯技术,Wifi无线通讯系统不但实现了井上下实时的语音调度指挥和信息反馈,也为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救援、安全监控等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矿井信息化发展思路

针对目前公司内部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健全完善信息化管理基础工作

1)一套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流程犹如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信息流程就是要保证企业内外部信息的畅通无阻。建立一套规范的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共享、传递和报送等管理流程,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完善进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公司信息化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营造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工作氛围,提高人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3)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使得各项信息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注重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同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

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依托,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煤矿安全高效高产的发展方向。以人、机、环境和谐统一、科学发展为目标,把创新理论应用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当中,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升华,使实践得到理论的支撑和指引,最终实现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3、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1)一方面我们要加大革新力度,改造现有设备使其满足现代煤矿生产的需求,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努力使我们的硬件设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重视培养和引进符合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信息化建设,人是根本。企业必须从长远出发,制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与国内知名院校合作,一方面为院校提供实践基地合作研究课题,另一方面利用院校优秀师资力量为我们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互利双赢。

信息化建设要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有相应的部门来研究和制定信息化的长期、中期和短期发展战略和目标,提出相应的实施计划和项目建议;要根据信息化的发展,提出并推动信息化的标准化工作,制定相应的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此外,还要监督、评估和管理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总结

煤炭工业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产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努力发展煤炭工业信息化。科技论文,创新发展。煤炭企业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分阶段实施,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进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信息化管理是长期的、艰巨的、规范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不懈地发展下去,才能为企业降本提效、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安全高效矿井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延文.兖州煤业信息化管理实证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0(1):84-85

[2]王鹏.浅议煤矿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6):127-128

 

公司信息化管理篇5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建设;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是指企业在其各项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数据(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图表等)的原始记录材料和实物的总和。它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发展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原始记录,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规模的逐步庞大,档案的信息量也随之加大,档案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必须将企业的档案管理纳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来。

一、公司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维护企业利益、合法权益和历史真实面貌的有效证据,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关系企业经济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完整的档案是反映企业发展、技术、成果、经营、资源及历史概貌的重要资料。利用档案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有效手段。

首先,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信息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其次,决策的及时正确,管理措施的得当,要靠完整、可靠的信息和快速的综合分析能力来保证。企业档案真实系统地记录了企业以往经营管理中的经验和失误,有利于促进企业组织管理、经营决策的创新。再次,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为科学研究和知识普及等提供智能化服务。企业档案存储和记忆了企业的各项活动,是企业文化、知识的历史积累。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所谓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和相应的加工,使之转化为数字化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参考和利用的过程。

公司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料,内容涉及文书、科技、合同、工程等等各种各样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真实地记录了单位的发展历史,利用计算机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分类、存储在计算机中,以方便公司进行管理。这就是公司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必将更好服务于企业的规划与发展。

三、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企业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识比较淡薄。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投资比较高。有些企业会错误地认为档案不能直接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他们将资金投入到设备改造、工程建设和产品销售上,但对于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档案事业却疏于管理和建设,对档案信息数字化所需的设备不予配备或配备不齐,电子文件的整理和归档较为混乱。2.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水平有限。很多企业的现代管理理念不强。它们不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的经验不够、服务意识不强,使他们的档案管理水平、业务能力难以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的要求。3.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如设备损坏、病毒危害、恶意攻击和入侵、应用软件漏洞等都属于信息化安全范畴,在提供人事档案信息服务以满足利用需求时,非法用户的进入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传输过程中的信息被窃听是常见的安全问题。

(二)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1.转变企业领导的思想观念。企业领导者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意识水平直接决定了是否会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为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把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概念和愿望变为实践和现实,意识到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将来的影响和效益,正视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并关心和支持这一事业,积极倡导和鼓励、支持有所作为的理念和行动,在资金、设备、人才等方面予以适当的投入,并把档案信息化管理纳入本企业工作计划和考核范围。2.增强档案管理意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必须依赖于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努力建设一批德才兼备、精干、高效、勇于开拓创新的档案人才队伍,是企业档案工作创新的保证,也是档案持续发展的根基。3.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档案部门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建立专人负责制度,实行档案信息传输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权限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上网利用档案信息审核制度,防止档案信息失密情况的发生。

四、结语

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每一个档案工作者,都应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与手段探索企业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推进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国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8):101-102.

公司信息化管理篇6

关键词:集团公司 财务管理 信息化建设 发展

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化俨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信息化渗透在在各行各业中的每个角落,而且都诠释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是提升集团公司竞争力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建立一个覆盖全集团公司范围的快速、稳定、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平台,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满足公司管理的要求,实现公司财务管理信息网络化、管理规范化和决策科学化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理论基础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财务管理信息化通常是指在集团公司内部的财务从业人员运用信息科学技术,规范集团内部生产、销售、管理流程,并规划创造出带有本集团特色的组织模式对集团的财务进行管理,从而挖掘集团财务管理信息的潜能,提高集团财务工作的效率,使得相关财务人员在组织开展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活动时更加方便更加顺畅,便于其及时准确的处理财务关系,进而达到集团利润的最大值。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集团公司在财务信息化管理上最大的特点是将分散的财务集中到一起。财务管理最根本最直接的目标是保证集团利益,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整个集团公司的优势,并且调动其下属子公司的积极性,以集团公司利润最大化和资本运营为中心,对整个集团的集权和分权进行平衡,对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及方向进行集中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在具体实际业务中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本载体。但是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并不等同于会计电算化。

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各行各业的大企业、大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同企业的规模相匹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信息冗杂,可利用率低下

就笔者自身工作经验而谈,当前国内大多数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较单一,具体呈现出“集团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这样一个三级核算方式。鉴于财务管理并未实现信息化,这种核算方式会给集团公司在制定和实施财务管理制度时遭遇很大的困难,使得公司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及规定无法得到贯彻和落实。

同时集团公司内部并没有形成专业的资金管理系统及财务指挥系统,集团的资金散布在各个分公司,而各个分公司的资金又全都投入在各部门的正常运作上。这样一来,集团公司在管理资金和控制财务等方面便缺乏集中的、正规的制度,也没有统一的、公共的内部信息平台,使得集团内部的信息沟通不顺畅,财务信息、资金核算、投融资管理等相关业务集中不起来。无法掌握了解整个集团资金的实时运转情况,无法掌握动态的资金信息,同时也带来了资金成本和资金安全的问题。分公司的很可能会通过自己编造大量虚假的会计信息来隐瞒本期获利,这样集团总公司在对整个公司的财务核查时将会面临财务信息的冗杂与失真等问题,财务信息的使用效率低下。

(二)理论基础薄弱,管理观念寡淡

自会计实行会计电算化以来,大部分集团公司都已经熟练并成功地在财务管理系统中使用了会计电算化。但是正如前文所言,财务管理信息化并不完全等同于会计电算化。电算化在某种程度上只解决了会计部门核算方面的问题,而且仍然是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事后核算,并没有在集团公司财务的角度对公司财务进行直接的监督、管理及控制;财务管理信息化还要对集团公司的财务会计进行管理和决策分析。

如上述所言,现阶段大部分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较单一,虽然形式上较为科学,但是追溯到底,其实还并没有正式形成财务管理中的业务一体化,也没有实现财务信息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故还不能称之为财务管理信息化。而其在理论基础方面的薄弱,在信息管理观念方面的淡薄,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迫在眉睫。

三、如何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及规划是一个集团的财务信息化的纲领性指引,其对集团公司的战略意义重大。集团可根据这一指导纲领来确定集团的发展方向及重点,使得其本身在市场竞争中享有很多的优势,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一)决策层的重视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前提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该集团的头等重要工程,决策层、管理层的各级领导的全力支持对建设和管理财务系统信息化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能使其顺利并畅通的开发、制定与执行。一个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提高其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并推进其集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倘若决策层的领导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重视在本集团中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推广,并在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便利,那么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的建成指日可待。

(二)科学的模式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

要想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集团公司的发展中扮演制胜者的角色,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规范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依托现代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战略目标,构建出一套科学的内外流程一体化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包括预算体系、资金体系、核算体系、管理体系的整体建设,使得集团公司从预算到核算、从资金使用到项目管理所有工作都能在同一数据库下进行,提高财务人员管理整个集团公司的质量。

四、结束语

众所周知,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难题。我们要不断正面审视自己,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搭配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才会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姚朝明.浅谈建筑企业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

公司信息化管理篇7

内容摘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使用者做出决策具有重要作用,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准则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方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 会计准则

会计盈余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一)会计盈余及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

会计盈余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会计盈余是企业所披露的最重要的会计信息之一,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在做出决策时要考虑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中披露的会计利润及其派生出来的一系列指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而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我国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其中,相关性与可靠性相互权衡所得到的信息是对财务信息使用者最有利的信息。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调和会计信息的这两种不同作用。

会计信息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为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观是财务报告的一种方法,它认为预测未来公司业绩的责任在个人,并且应为此提供有用的信息,这一方法假设证券市场是有效的,市场会对所有信息做出反应。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是一种财务报告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在具有合理可靠性的前提下,会计人员应负责将公允价值融入财务报表中,从而帮助投资者预测公司内在价值。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进行综合,于1980年的《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第二辑《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结构图。

(二)国外相关准则的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国际会计准则《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中规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美国的会计信息质量是目前普遍公认的最为完整的理论概括。整个质量特征体系以“决策有用性”为核心,由相关性和可靠性组成。相关性与可靠性是美国最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概念结构―“原则公告”,将会计信息质量分为三大部分:与报表内容有关的质量。主要是指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包括预测价值和证实价值,可靠性包括如实表述、实质性、中立性、谨慎性、完整性等;与报表表述有关的质量。公为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可比性包括一致性和会计政策的充分披露,可理解性包括汇总与分类,使用者能力要求;对信息质量的约束,包括在质量标准间权衡、及时性、效益大于成本等。除了这三大类七条主要质量,十条辅助质量外,还有作为先决质量的重要性,以及英国对财务报表信息的传统要求―真实与公允,所涉及的信息质量标准共计二十条。

盈余管理及其动因

盈余管理是企业的一种内部管理行为,也是一种管理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而且盈余管理的程度较大。吴连生等(2007)的研究显示,1998-2004年期间,占亏损公司60.73%的上市公司为避免亏损而进行盈余管理;王婷等(2009)的研究表明,农业上市公司普遍运用应收账款、投资收益和补贴收入进行盈余管理,而且盈余管理的幅度较大。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市主板公司2007年年报业绩分析》报告显示:主营业务对公司利润的影响程度正在逐渐减弱,上市公司业绩提升与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的贡献密切相关。张雷(2009)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研究》显示:江苏省机械设备行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现象,而且其盈余管理的动机也各不相同。上述已有的研究说明,我国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而且盈余管理的幅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加大。

(一)盈余管理的内涵

根据斯科特在《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管理人员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实现某些特定的目标的手段。

盈余管理行为可以从契约和财务报告两个方面来看。从契约角度看,在合同为刚性和不完全时,盈余管理是一种低成本的用以保护公司免受未预期状况的影响的方法。从财务报告角度来看,管理人员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影响公司的股票价值。盈余管理可以视为管理层用来传递内部信息给信息使用者的一种机制。

然而,一些管理人员可能会滥用盈余管理。从契约角度看,管理层可能投机性地运用盈余管理,以牺牲契约其他参与方的利益为代价增加自己的利益。从财务报告角度看,可能记录过高的费用,或强调盈余的构成而不是净利润。因此,过度的盈余管理会降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二)盈余管理的动因

1.分红计划。希利(1985)发表题为“分红计划对会计决策的影响”的文章,对盈余管理的契约动机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在进行盈余管理前,管理层有关于公司净利润的内部信息。由于外部的利益集团,包括董事会,可能无法准确了解公司利润,所以管理层就会乘机操纵净利润,以使他们在公司薪酬合同中规定的奖金最大化。

2.其他契约动因。将盈余管理视为管理层在面临薪酬和债务契约以及政治成本时,为最大化其效用而采取的机会主义行为。盈余管理动因也来自于隐含契约,也被称之为关系契约,它产生于公司与股东(股东、雇员、供应商、贷款者和顾客)之间的长期关系,并代表一种基于公司过去业务的期望行为。

3.政治动因。很多公司会受到公众的关注,包括巨型公司、战略性生产行业、垄断或接近垄断的企业。这些公司希望通过盈余管理来降低所受到的关注程度,这也使得利用盈余管理行为来使净利润最小化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手段。

4.税收动因。所得税是盈余管理最明显的动因之一,然而,由于税务部门是采用税务会计的规定来计算应纳税款,因此从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企业可操纵的空间。

5.首席执行官的变动。在首席执行官发生变动的时期,盈余管理的各种动因都可能会出现。例如,分红计划假设预测,首席执行官即将离职时,会采取使报告期利润最大化的策略,以增加他们的奖金。同样,业绩差的企业首席执行官会使盈利最大化,以防止或者推迟被解雇。

6.首次公开发行。克拉克森、唐顿、理查德森和西弗斯克(1992)发现的经验证据表明,盈余的预测信息作为公司价值的一个信号,会引起市场的正面反应。这说明一个即将上市的企业的管理层可能对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盈余进行操纵,以使公司股票有一个理想价位。

(三)盈余管理的方式

1.洗大澡。这种盈余管理行为通常发生在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变动的时期,主要是指首席执行官发生变动时。如果企业不得不报告亏损,管理层会夸大这一亏损额。因为在首席执行官发生变动时,企业亏损不会对新任管理层造成影响,所以,企业会注销资产,把未来发生的费用列支在当期,以及“清洗甲板”。

2.利润最小化。这种方式类似于洗大澡,但没有那么激进。受到政治关注的企业在高盈利的年度,一般会采用利润最小化的方式。使利润最小化可以采用快速注销资本性资产和无形资产,费用化广告支出和研究开发支出,采用成功成本法处理石油天然气勘探成本等方式。所得税因素也是促使管理人员达到利润最小化的诱因。

3.利润最大化。管理层为了奖金会尽量使报告净利润达到最大,只要净利润不会超过分红计划中规定的盈余上限。

4.利润平滑。管理层为使企业利润稳定地保持在盈余下限和上限之间,一般都会采取利润平滑的方法。由于分红计划的限制,一部分利润会暂时或永久的失去获得奖金的机会。风险规避型的管理人员会希望奖金收入保持,因此,他们会采用利润平滑方法来确保自己的奖金收入。此外,管理人员也可能采用利润平滑的方法以降低被解雇的可能和违约风险。公司为满足对外报告的目的,也会平滑报告净利润。

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解决各种问题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总称,包括法律制度、产品与要素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等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以及董事会、高管薪酬、股权结构、债务融资、信息披露等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战略投资者具有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散公司控制权,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2.完善外部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增加外部独立董事所占的比重。外部独立董事持有公司股票或股票期权能给其提供代表股东利益的激励,进而有效地监督公司经理层。独立董事一般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声誉,并尽量保护和提升他们的声誉价值,能够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

3.董事会应保持合适的规模。上市公司应当适当控制董事会规模。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过大,经理层进行盈余操纵的可能性越大,公司的会计信息可靠性也越低。公司在选择合适的董事会规模时,需要考虑诸多相关的因素。

4.加强法制建设,尤其要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增加透明度,妥善处理中小投资者的投诉等问题。

(二)完善会计准则并提高其质量

针对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应明确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方法及冲回时间,对预计现金流量、折现率和折现期的选择应加强规范,压缩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强化对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增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增加盈余管理的难度。建立企业信息库及专门的信息披露电子化系统,实现对上市公司的动态监管。

(三)建立科学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改变有关法规过于注重盈余水平的评价标准,建立更科学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在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中引入经济增加值指标。经济增加值是经调整的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全部资本成本后的余额。经济增加值较为充分地体现了企业创造价值的先进管理理念,促进企业致力于为自身和社会创造价值财富,可以避免会计利润存在的局限,消除或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机会。在财务报告中应引入“综合收益”概念,要求公司编制综合收益表,综合收益表比利润表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四)加强审计监控以健全盈余管理的外部约束机制

应完善审计监督制度,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加强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检查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对违规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

参考文献:

1.黄珍文.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11

2.程小可.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与实证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柳木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4.程小可.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与评价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公司信息化管理篇8

[关键词]干部管理 信息化 建议

干部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电子党务建设的新要求,是组织建设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想使各项干部工作“快起来”、“不出错”,必须借助信息化来提高速度和准确性。当前,从干部工作的基本要求来看,无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教育培训等,都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掌握各项工作的主动权。

“信息化”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学者根据社会经济结构的演进提出来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其含义也在发生变化。现阶段,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所谓干部工作信息化,是指在组织工作建设整体规划下,运用信息科学,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干部工作,从而不断提高干部工作质量和效果的动态过程。它是干部工作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本质是通过现代信息科学和技术在干部工作中的广泛运用,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将信息最大限度地“物化”到干部工作的运行过程中,从而达到提高干部工作有效性和规范化的目的。简言之,就是干部工作领域的信息化。具体是指在干部工作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及其成果不断渗透和物化到干部工作的选拔、考核、任用、交流、监督、培训等所有环节之中,促使干部工作在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和思想层面发生全方位深刻变革,干部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不断提高,最终使干部工作实现信息化的状态、过程和目标。

一、目前公司干部工作信息化现状

1.信息化应用工作已经起步,但是总体水平不高。目前,干部工作信息处理,还仅限于以visual foxpro设计建立的干部管理基本信息系统和以oracle设计和建立的领导班子及成员考核评价系统。公司系统各单位应用水平大部分停留在microsoft word和excel软件的使用上,只限于简单文档处理。这些软件的功能不够强大,信息量不足,没有系统性、超前性,也易出差错。一些表格的生成还要靠人工录入,不能自动生成,对数据的分析也限于简单化、宽泛化。

2.信息化系统软硬件还比较陈旧。目前我们使用的组织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过于落后,功能简单,不具拓展空间,升级换代困难。且不具备智能化特点,对一些数据不能实现自动更新。对干部工作中的一些节点,如到龄转员、退休、离任审计、谈心谈话等,不能及时提醒提示。

3.干部工作信息化意识还较为薄弱。习惯用老眼光和老方法去认识工作对象,总是“你有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对现代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深刻影响不关心、不热情。思想较为保守,认为干部工作是保密的,做起来总要摭摭掩掩。有时候还有畏难情绪,怕增大工作量,给自己添麻烦。

4.信息化知识与技能还相对乏匮。组工干部队伍素质与工作网络信息化还不相适应,专业人员缺乏。一些同志还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和运用相关软件。在信息网络技术面前,一些同志对网络信息化有关知识知之甚少,在一些基层组工干部中有的甚至是“网络盲”,给干部工作信息化推广带来困难。

 

二、干部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1.信息化是干部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干部工作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内在要求,是电子党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党务建设必然包含干部工作信息化。要培养现代化的人才,必须先有现代化的干部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干部工作信息化就是要把当前信息技术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干部工作实践活动中来,努力实现干部工作的现代化,为公司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服务。从公司系统干部工作面临的现实情况来看,大力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既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又具有现实性和可能性。

2.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干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使干部工作的方式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使干部工作的内容得到拓展,整体质量和效率得到极大提高。通过信息技术对信息流的控制,能从根本上控制整个干部工作涉及到的各种活动的运行轨迹,对干部工作各个环节、各种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就具备了现实可能性。以往依靠人力对干部工作信息进行采集、分类、整理、存储,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在采集、传递、处理信息方面所特有的优势,为干部工作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准确的运作平台。

3.信息化有利于在干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干部工作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要始终把党管干部和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干部工作走好群众路线提供了新的形式和途径。这是由网络平等与开放的天然特性决定的。网络能够“普遍赋权”,使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发言机会。在传统条件下,广大干部反映自己意见的渠道不够通畅,信息传递具有单向度的特点。而在信息化条件下,有形的技术网络寓示无形的信息管道,这种管道可以帮助广大干部及时、准确地向各级组织部门反馈自己的意见与需要。

三、对干部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通过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提高信息素质。更新观念是变革事物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要跟上历史潮流,认清信息化建设是干部工作现代化建设的大趋势,符合了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不断变化发展干部工作实际,才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推动各项干部工作有新的进展。要加强信息基本技能的学习培训。如计算机网络、联机数据库、电子出版、光盘数据、多媒体技术等。掌握了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提高适应干部信息工作的素质与能力。

二是加快建立公司《干部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干部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是干部工作内部信息系统。它集干部基本信息处理分析、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监督管理、教育培训等干部工作的处理于一体,建成后可大大提高办公效率,同时有利提升各项工作标准。

上一篇:企业信息化发展前景范文 下一篇:常见经济学现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