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范文

时间:2023-10-01 01:41:09

小学语文学习

小学语文学习篇1

汉语拼音

一、复习要求。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读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正确拼读音节,并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在复习中,应注意以下难点的把握,区别形近易混的字母;熟练掌握<的省写规则;由于受南方方言习惯的影响,要特别注意翘舌音和后鼻音的准确发音。

二、复习建议

(1)汉语拼音基本内容的学习在低年级就已完成,到高年级时有回生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汉语拼音的基本内容进行复习。汉语拼音的基本内容是声母、韵母、声调、音节。对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音节练习发音,并带上声调练习。

(2)根据本方言的特点,把握学习汉语拼音的重点和难点。如声母中平、翘舌之分;韵母中前、后鼻音之分。对一些常用字的读音应反复拼读,适当记忆。

(3)对多音字应适当疏理。并对容易读错的字音进行复习。

汉 字

一、知识概要

1.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用硬笔、毛笔写楷书。

5.培养喜欢汉字、主动识字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逐步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学法指导

(一)培养兴趣,发展能力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复习的重点之一。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辨别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和多义字,消灭错别字。要让学生学会识字方法,形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重要的是激发学习兴趣。设计一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可开办“错别字诊所”,让学生搜集、整理、纠正同学作业中、牌匾、报刊、广告中的错别字;还可以在班上搞一些识字写字的游戏、竞赛活动,切忌让学生做机械重复的练习。

(二)打好基础,熟练掌握

1.笔画、笔顺。写字时,从落笔到提笔,不管中间拐几次弯,始终连着的,就是一笔,或叫一画。笔顺是书写汉字笔画的先后顺序。回想常见的笔画有哪几种?常用的笔顺规则有几项?各指什么?

2.偏旁、部首。汉字大部分是合体字。合体宇的上下左右等各个部分叫偏旁。把相同的偏旁排在一起,称作部,这相同的偏旁就是该部的部首。“包”字加上不同的部首可变成哪些字?“木”字加上不同酌偏旁可组成哪些字?

3.间架、结构。字的各部分比例大小为间架,字的部件组合方式为结构。合体字最基本的结构有:上下结构(思),左右结构(相),半包围结构(凶),全包围结构(国),品字形结构(轰)

(三)熟悉规律,灵活运用

1.字音。汉字应厨规范的普通话来读。辨别多音字的读音是复习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多音字一般都是多义字,所以要先看它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再确定它的读音。如:“这种方便面很便宜。”这句话中的两个“便”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2、字形。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表意文字。汉字大多又是形声字,当形旁相同时,字义与某类事物相关,如带“山”字旁的字与山有关,带“穴”的字大部分与洞穴有关。当声旁相同时,字音相近,如“消、销、逍、霄’都读xiao.

3、字义。理解字义常用的方法,一是查字、词典,二是结合语境理解。如:你说的有道理,我算服了。“服”字,通过查字典知道,它有衣服、吃、担任、信服等多个义项,那么,在这句话中‘服’字是什么意思?就要结合语境来判断。

4.查字典。当知道字音,不知道字形、字义时,用音序查字法。当知道字形,不知道字音、字义时,用部首查字法。 以上知识规律,应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不要机械照搬。

(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纠正错别字是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三、复习建议

1.音近字、形近字

⑴复习部首的基本表义知识。

⑵帮助学生建立字义与词义的联系,从而正确组词。

⑶进行形近字、音近字的比较练习。

2.改错别字

⑴查找班级中常见的错别字,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错练习。

⑵组织自改、小组改错字的活动,通过学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改错字的积极性和能力。

⑶作业设计灵活多样,留出空间,让学生主动查找自己习惯性错误,真正达到不写或少写错字。

3.查字典

⑴查字典的能力是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的重要能力,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运用的技能。因此,应学会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复习中应结合学生的情况经常运用,逐步 养成习惯,但不必过多的进行专门的练习。

⑵ 查字典的重点和难点是确定部首及选择解释。对此应结合课文中的字词进行指导, 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并作必要的练习。

词 语

一、复习要求

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

二、复习要点

1、掌握学过的常用词。

2、辨析近义词的反义词。

3、学习解词的方法,掌握解词的规律,结合语言环境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4、能正确搭配词语,掌握“的、地、得”的用法。

5、能把词语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分类。

6、掌握常用的关联词语。

三、复习建议

词语复习的重点是理解和运用。对常用词语和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应采用各种形式 让学生进行运用。写近、反义词,选词填空是常见的形式,还有造句,联词成文,词语搭配等 都应当让学生进行练习。

1.多义词

⑴从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入手,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培养能正确选择词义的能力。

⑵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过程中提高学生解词水平。

⑶结合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逐步提高对一词多义的认识。

2.成语

⑴依据教材,回忆并引导学生梳理小学阶段学习过的成语,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⑵以语文活动课形式,交流课外学习的常用成语,并达到引导学生注重平时阅读积累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⑶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成语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增强兴趣,如:成语竞猜、成语接龙、成语对联等游戏性练习。

⑷可以利用教室中的板报和学习园地,辟成语学习的专栏,由学生编稿、组稿,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句 子

一、复习要求

1、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和几种常见的句子,会理清词序混乱的句子,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扩写、缩写句子。

2、会用学过的常用词语句子,要求含义正确、意思明白,结构完整。

3、能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4、能辨析修改比较明显的病句。

5、能认识比喻句(只要求掌握明喻),能认识设问句、反问句、拟人句、夸张句、排比句。(只要求从感性认识)

6、能变换几种常见的句型、句式。(其中“把”句句和“被”字句互换,只作为练习内容)

7、能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二、复习要点

1、句子的基本结构。

2、常见的句子。(陈述、祈使、感叹、疑问)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

4、理解句子的含义。

5、造句,修改病句,扩句,缩句。

标点符号

复习要求及要点

1、初步会用问号、句子、感叹号、逗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和省略号。认识分号和破折号。

小学语文学习篇2

其一,语文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在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

其二,多读多练,培养语感。

语文是一门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以此作为教学重点来训练。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必须靠生活点滴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读书能力差,这就无形地成为学习语文的障碍,所以读书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重点训练朗读,希望家长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我恳请家长重视读说训练,并可以时刻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建议家长在用心倾听孩子读书的同时,给他一些掌声,一句鼓励,一份自信。平时,您可以引导孩子预习新课文,指导孩子朗读课文。假日里,引导孩子阅读儿童著作,或背诵古诗词,让孩子实践一下,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三,勤于练字,认真书写。

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不同的字迹,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所以拥有一手好字,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我们班写字工整、美观的同学有:耿思航、何欣潼、吴元君、李佳翔等。我建议学生可以利用假期跟随书法老师练习楷书,久而久之的楷书练习,其精神与风格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扎实有恒的要求,让学生的意志受到了考验与磨炼。

其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我班同学中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是王弈文、许译匀、平欣琪、朱星澄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预习的要求是:

(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新词,圈出生字词

(3)标出自然段。复习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一环。它与预习在形式上基本相同。

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块沃土,让学生学到比知识更可贵的东西,学会倾听是要培养的一种最重要的能力。在活跃的课堂上,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进行。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在课堂上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勤于思考,而有那么几个人思想集中不了几分钟,虽然身体未动,但思维已经游离了课堂。这样的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现在的课堂追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特别多,我们个别同学始终不参与小组学习。

4、多动脑,大胆发言,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我们班到现在仍然有同学上课不发言的不良习惯。这些同学在课堂上一般不会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找了他发言,他也声音很小,哼哼唧唧,语句不连贯。发言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训练口才、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我希望所有的同学,每节课都有发言的欲望。

小学语文学习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生活化 人性化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小学语文的难点之一。习作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为长期困扰习作教学的严重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习作,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习作,可学生却是怕上习作课,也怕写作。针对这个问题,我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习作教学方法,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认清小学生习作教学的性质

所谓“小学习作教学的性质”,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习作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习作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习作实质是练习用笔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拘无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习作难”的障碍,减轻学生压力,有利于提升习作教学效益。

二、习作教学的现状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的本质在于表达和交流,即表现自我,并影响他人:表达和交流什么?是自己“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收获或积蓄。用什么表达?用语言文字。怎样表达?要根据日常生活即现实交际的需要,根据不同交际目的和不同的交际对象,创造性地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习作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无明确的表达动因,只为完成作业或应试而写;二是读者单一,只把教师当成唯一读者;三是没有真情实感,只知道按照教师的要求,“无病”。四是内容虚假,习作脱离生活实际。文中描述的生活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去甚远,甚至望风捕影、无中生有地编造故事。五是情感虚假,习作远离精神生活。表达的情感价值取向与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大相径庭,甚至掩盖、违背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心愿,趋时附势套用时髦的观点,张扬高尚的情操。六是语言虚假,语言运用脱离交际实践。本应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语言,变得既与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搭界,又与现实的交际需要不相干,所写都是一些充满八股味的假话、大话、空话、套话。

三、习作教学的策略

(一)习作源于生活。

习作是生活的反映,离开生活便没有好习作。生活化的习作是训练学生习作的基石。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教学的需要。从习作情况看,学生虚假习作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普遍存在,从文中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较弱;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及时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可采取以下措施。

1.观察生活,触景生情。

习作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习作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邻里之间的变化,观察教师、学生、农民、商人、工人等不同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四时变化……通过观察,激起学生习作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体验生活,有感而发。

情感是对现实生活的真情流露。习作训练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习作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观察凤仙花的发芽过程,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小狗,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跟家人下地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把这些感受收集起来。

3.描绘生活,美化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习作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展示美好生活的图章。

(二)习作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尊重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让他们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体验,提倡习作讲真话,说真事,抒真情。

1.培养学生写生活中的事。

小学习作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习作”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习作呈现个性风格。教师允许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并让他们自己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习作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训练方法多样化。

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说;(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习作有新意。

小学语文学习篇4

关键词:探究学习;探究能力;语文课堂;引导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187—01

探究性学习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认知方式。它是让学生在探索、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自行解决问题能力的1种学习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内容和结构。进行独特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在行动中尝试性地探究化解问题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适当方法,并在尝试中不断修正自己已有的假设直至最后得到确认,从而实现创造性地学习。那么,如何把语文课堂变为语文探究性活动的课堂,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一、融入情感 走进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1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规定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也就是说,应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标准》还提出了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等1系列新理念。因此,我们应把语文教育寓于生活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把语文素养的培养融入言语运用的实践和情感的熏陶感染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情趣,达到"源于生活,超越生活的境界"。

二、留足时空 鼓励求异

学生在课堂上能畅所欲言,真实地把自己的想法、发现表达出来,不人云亦云,看问题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这是探究性学习所追求的效果。要想达到如此效果,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尽可能耐心地给予回答,善待学生的求异思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呢?首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评价手段,鼓励学生的求异提问,千方百计地保护儿童爱提问的天性,允许并接受学生对他人的结论、观点说"不",并且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那些有独立思考能力而不盲从他人的学生。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的习惯。语文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思考、感悟、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产生疑问,提出1些有价值的问题。最后,还要教给学生1些求异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比较、尝试、思考、找矛盾等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培养思维能力。

三、指导探究 寻求突破

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1种教学活动形式。课堂教学中能否可以体现探究精神,教师应引进答辩形式,即:其他同学在听取某1同学汇报后,随即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探索小组则要给予相应的回答。在思辨性的学生互动中,各小组研究过程的优点和不足体现得更为明显。有时一个小小的疑问,也会"1石激起千层浪"。如教《地球爷爷的手》一课时,要求学生再举一些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是有手的"时,同学们七嘴八舌举了很多例子。其中,又有一些同学对某同学举的例子提出质疑。于是,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和思考,。在这样的合作探究中,学生经历了细致的观察、主动的操作、及时的归纳、不断的反思等一系列的探究过程,这样不仅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逐步体验到探究的甘苦。

四、只有更好 没有最好

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自我更新知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挖掘出自己不懂的或要讨论的问题,然后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或者是网络的、文字的、音像的资源,进行分析、加工、存储并创造性地运用,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研讨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在不断的探究中,寻求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等智商领域的发展,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增涨。这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区别就在于打破了传统的由教师直接把结论交待给学生的作法,改为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展开讨论,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和互相交流得出结论。这是,教师应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和不可预料性,及时捕捉学生的创新火花,容忍错误和不同,允许超越标准答案,标准不是唯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语文学习的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不应照搬教学参考书,用一种统一的、固定的模式来禁锢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多为学生营造广阔的学习空间,把学习的自真正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来欣赏这个世界,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小学语文学习篇5

小学语文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一、教师应做引领学生发展的导师

1、多情趣,少刻板。语文课要上得情趣盎然,应杜绝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杜绝统一,杜绝标准答案;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插嘴,允许激动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情达意,允许学生出错。在语文课堂中,即使是教学生字,也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有的教师把学生读书的方式教得整整齐齐,还自以为“漂亮”,殊不知这种追求统一、追求标准的刻板教学方式曾扼杀了孩子们的多少灵性。作为教师,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记忆的支点,寻找震撼学生心灵的情感,为何要像填鸭子似的硬“塞”知识给学生呢?

2、多导读,少讲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要引导学生多读,或默读、朗读、品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跟录音读……或齐读,或个别读,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或小组竞赛读……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自己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教师少讲一些,做到学生能读懂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解决的问题不讲,优生能帮助差生解决的问题不讲。

3、多民主,少特权。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权威”角色。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小学语文课堂也应该成为民主化的课堂。在此,教师没有特权,教师应做的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适当的点拨,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特权,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全体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和权利。

二、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不少教师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垄断了学生的学习。而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本应该具有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学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静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走向知识的体验,达到自得的效果。其次要确保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

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生说的训练。还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和默读,去理解词句,去培养语感,去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朗诵会这种形式,既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 “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等等一些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小学语文学习篇6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老舍的《养花》一文时,可以抓住老舍先生养花所付出的劳动这一段落,着力渗透“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一富有人文内涵的思想内容。课上引导学生夸夸班上热爱劳动的同学,并倡导组织学生进行公益劳动,家务劳动,自己也学养花等实践活动。这样也就使学生懂得了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道理,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又如:教学古诗《石灰吟》,课前准备好几块生石灰和盛有清水的脸盆,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生石灰放进脸盆,亲眼目睹生石灰的变化过程。学生对坚硬的生石灰在水中沸腾,翻滚,最终踪影皆无,只留下清白一片的变化过程惊叹不已。可想而知,此时教师不用讲解,学生也已深入感悟到石灰不怕牺牲的品格,清清白白的形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并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小学语文学习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良好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83-01

在小学教学期间,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关键的事情,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期间,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们对语文的兴趣,养成良好习惯。以下简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习惯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其是养成习惯的重要时期,优良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优良品德,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所以,小学语文老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在教学期间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健全人格,为学生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

(一)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而让学生自行、主动预习课文,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措施之一。通常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进行教学:其一,熟悉课文中的汉字;其二,将课文事先阅读三遍左右;其三,弄清不懂词语的含义;其四,记录下预习期间不明白的内容,并整理理解的内容。借助以上步骤,学生可以更有方向性的进行预习,从而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就可以先让学生书写生字,然后选择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点评,之后将学生划分成小组,互相探讨自己的收获、不懂的问题,取长补短。如果大家都不懂的问题求助老师,教师再针对性的进行解答。学生事先对课文内容进行预习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及发展奠定扎实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在通过自行预习获取一些较为新奇的想法后,教师不应扼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如果学生的想法存在问题,教师不应对其进行指责、批评,而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进而获取正确结论,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二)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习惯

当前,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大助力,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扩充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为学生以后成长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讲解“鲸”一课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鲸鱼的图片、视频,然后让学生自行收集一些关于鲸鱼的信息,在课堂上为其他学生进行介绍。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但掌握了更多关于鲸鱼的信息,同时深入理解的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再例如:教师在讲解“棉鞋里的阳光”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自行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途径找寻一些关于亲情、孝道的诗歌,举办一场诗朗诵比赛,让学生体会亲情、孝道的重要性,为学生以后成长夯实基础。

(三)帮助学生养成复习的良好习惯

常言道:温故而知新。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让学生主动进行复习活动,从而在旧的知识中找寻新的内涵。复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强化已经模糊的知识,预防发生因为时间过长而遗忘知识的情况。特别是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较为广泛,控制能力较弱,记忆速度相对较快,但是记忆深度交浅。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复习习惯,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更新知识,进而为学生以后成长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讲解完“丑小鸭”课程后,可以让学生自行编排一个小型的话剧,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的记忆知识。又或者让学生找寻安徒生童话里的其他内容进行朗读,增长学生的文学储备,帮助学生更好发展。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想要帮助学生深入记忆学习过的语文知识点,让学生可以将理论学习的内容同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教职人员就需要在学生学习、复习知识点以后,完成一些作业,其是教学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包含的内容有:让学生对课文的内涵进行复习,结合作业的要求,应用语文技能,开拓思路,获取答案,完成作业。一般来讲,语文作业的答案较为灵活,同时也较为严格,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复习,练习,帮助学生养成优良的语文作业习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语文成绩,取得温故知新的效果。例如:当教师讲解完“邮票齿孔的故事”后,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作业习惯:其一,指导学生作业、复习的技巧,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检查;其二,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师应擅长针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分层设定。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多为学生布置一些发散性、创新性的作业,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多为其布置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内容,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为学生布置一些基础性的语文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基础。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防止发生学生互相抄袭作业的情况,同时还能够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当前教学改革速率的不断提高,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同步出现了变革。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喜爱,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齐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6).

[2]程超.童心童言童行打造优质语文课堂――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J].学理论,2013(21).

小学语文学习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课前预习

爱尔兰著名作家萧伯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恰好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运用有效的方式,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那么,我们该实施怎样的措施将此种模式全面、有效地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呢?下面,笔者就从自身实践出发,对此问题进行个人意见的阐述。

一、在课前预习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课前预习对于我们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因为它是我们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法的重要途径。在课前预习阶段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一方面可以克服某些学生的惰性,做到让人人都参与预习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让学生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并且加强学生的预习效果。

比如,在学习《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之前,我给学生编制了一份导学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对学案内容进行探究,具体学案内容为:(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通过查字典,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成语的意思;(2)问题探究:①什么原因使同学们在沉默之前很兴奋?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②老师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寂静无声?为什么大家都“沉默”了?找出描述此时课堂气氛的句子读一读;③“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这句话中,为什么犯了错的学生还说他们可爱?④如果你当时也在教室里,听了老师的建议,你会怎么做?⑤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这样,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这些内容进行合作探究,学生之间通过分享、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二、在作文评改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但是,传统的评改方式,都是教师一人来完成,即教师是评改的主体,这种单一的评改方式是与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理念相背离的,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进行作文评改时应该注重“合作与探究”,从而促进学生间的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比如,首先,我们要告诉学生具体的评改细则以及分数等级,然后,选出一名学生的习作,作为评改的范例,让学生对各类评价词语和句子有初步了解,并作为参考。之后,分组活动正式开始:每个小组选取1~2篇习作进行集体评改,评改时,每位组员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由组长执笔写出大家总结出来的评改意见和分数。然后,小组内的每个组员都拿出分到自己手里的习作,按照老师给出的评改细则来对习作进行评改,批改完成后,组员之间互谈体会,交流评改情况。这样,通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习作评改,便充分发挥了学生集体合作的优势,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了互评互改的活动中来,实现了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三、在课文朗读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风格和神韵,另外,也能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提高学生用语言描述事物和表达情意的能力。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情感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阅读。

比如,《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其中涉及大量的人物对话,尤其战士小梁和老班长的对话最多,感情也最真挚,所以,为了让学生对对话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有深入理解,我就要求学生以两人合作分角色的方式进行朗读,如此,可以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真实的语言情境,学生朗读时,会有真情的流露,能促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对话中蕴含的感情,效果要比让学生个人对课文进行朗读要好得多。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给小学语文教学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研究各种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语文教学中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促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此种教学模式的带动下获得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燕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欧姆定律易错点范文 下一篇:水利工程消防应急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