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范文

时间:2023-10-24 12:50:24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功能;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工作的内容之一,是对教学结果及成因的分析过程,通过了解分析教学情况,对其成效和缺陷、矛盾和问题作出判断,不仅对教学过程有监督和控制作用,还起到一定的调控功能,因为评价的结果作为反馈信息,可以成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的客观依据,教师据此修订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指导;学生据此变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教学评价是如此的重要,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出于各种原因,淡化甚至忽略了教学评价,我们在此着重探讨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原则和方法,以期能够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

一、评价主体三位一体

从学生、教师和观教者三个角度进行评价,可使评价的主体结构相对科学,至少有了兼听之“明”。

1.学生的评价。没有学生参与评价,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的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而有没有发展,学生自己最清楚。其他人的感受,对学生来说只是外在的东西。

当然,学生的评价可能粗糙凌乱,但通过引导,会逐渐具体、清楚,有的还会非常独特。引导可以分层递进:最低层次是感性的评价,如自己喜欢或不喜欢这位语文老师或这位老师教的语文;第二层是自己有没有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否得到了某些有益的指导;第三层是自己有没有掌握新知识;第四层是自己能不能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第五层是语文老师的教学是否有感染力、启发性和激励性,自己是否开始自觉涉足更广泛的语文世界;最高层次是自己和老师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至于方式,当场提问学生、即席问卷调查和分层书面检测比较简捷有效。

这样的评价,真正给了学习主体评价的权利,可促使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课后的思考、发现和探索,因此而进行的归纳和演绎等多元思维,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利于教师教学的完善与提高。

2.教师的评价。当局者可能“迷”,教师教后都非常希望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达成教学目的,怎样可以达成教学目的,用什么更好的方法走向更理想的教学境界。

过去,教师上完课后不能谈自己的体会,只有听别人评价;当一部分评价与自己相抵触时,也不能申辩,更不能反驳。因此,评价成了没有教的主体参与的受审性活动,或成为形成图解某种思想、教法、成果的虚假赞美剧。

最低层次是感性的评价,自己觉得怎样,有没有达成教学目标,有没有赢得学生的喜欢,是否喜欢教这些学生;第二层是自己是否比以前更了解学生的学习与思维;第三层是自己是否激活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身心资源,并有效地学习了新的知识、发展了语文能力;第四层是有没有发挥自己的特长,完善或改进了教法;第五层是自己有没有在言语实践中与学生产生心智、情感的共振,学生是否开始自觉地追求课外语文读写;最高层次是自己和学生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

这样,最有权评价自己劳动成果的教师有了审视和解释的机会,评价成了教学相长的良机。

3.观教者的评价。旁观者要“清”,要知道师生最反感甚至厌恶的是自己的教和学被评得左一个不当,右一个不是,但最后也不明白怎样改进才好。因此,观教者一定要听取执教者的简介与自我反思。

最低层次也是感性的评价,观教者自己觉得怎样,有没有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不是觉得成功达成了目标,最好不要只有观点,没有实例与必要的分析论证;第二层是执教者有没有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设置明确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第三层是执教者有没有否充分开发与运用学生的身心资源,给予学生大量的语文学习机会,学生学到了什么新东西;第四层是执教者有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资源和资力优势,运用成熟的或创新的教法,解决了各种教学问题;第五层是执教者有没有引发学生与自己实现心智、情感的共振,有没有享受到教学带来的愉悦体验,实现了教学相长;最高层次是学生、教师和观摩研讨三方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旨在让教师明确还可以用什么更科学的理论、方法或手段把教学提升到更理想的境界。

二、评价体系以学为中心

重视“怎样教”和“教会了什么”没有错,但教学的重心是教导之中的学,“怎样学”和“学到了什么”才是核心。因此,探讨怎样以学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很有必要。

核心目标是学生的语文能力(一项或多项)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这一部分可占5%。

选用的教学内容是否顺应了学生身心发展、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没有创造性开发、整合使用教材资源。这一部分可占10%。

教师是否依据学生的需要及具体学情机智地选择内容、工具与方法,如长文短教、深文浅教、精讲多练;机智地使预设和生成的内容有机结合,有创意地进行教学;是否创设了引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氛围;有没有给学生实践、思考、讨论的时空;问题的设计有没有层次和逻辑,全体学生是否都参与并得到了个性化指导;所有学生是否都能在最近发展区”摘到果子。当然,还要关注教师语文功力扎不扎实,如言语清晰、流畅、精练、生动,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文字端正美观,板书富于启发性。这一部分可占30%。

学生是否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没有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形成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丰富了学习资源;是否有效地进行了自主学习思考与合作探究交流;有没有经历了必要的学习过程、体验了具体的学习感受,如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讨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否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了语文能力。这一部分可占40%。

发展具体语文能力的目标是否达成;各层次的学生有没有都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效果检测反馈是否良好。这一部分可占15%。

这里特别强调“学”的原因在于“学”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内因,教则是外因,教的唯一任务是促进学的真正发生。因此,必须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

三、注重评价本身的逻辑性

正确的评价来源于正确的标准,正确的标准来源于科学理论指导,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立足于各种问题的具体探索和必要的归纳演绎,还有对于各种个性化创造性问题连贯起来的思索。这样的评价,包括课堂教学的观察、思考、判断与具体评价,展示了人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辩证过程,以及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发展,体现了认识的规律,层次连贯递进、清晰分明,充满逻辑的力量。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篇2

一、适时引导,生成精彩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有别于其他学科,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有生成,这是由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决定的,也是由师生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内容有着很大的扩展性,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把握课堂生成的人,是一个懂得倾听、点拨和引导的人,是一个懂得文本意义与师生不同体验差异的人。语文教师应该学会运用有效的及时的语言评价,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燃烧生成的过程,上出精彩的语文课。

如一位教师教学《小露珠的梦》一文,开课时让学生先谈谈自己有什么梦想,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当警察,有的想周游世界,有的想成为宇航员……答案精彩纷呈。突然,一个男孩站起来说:“我的梦想就是当神仙。”听到这个回答,教师明显一怔,但她很快走到男孩身边,微笑着说:“你的想法很特别,那你认为现实生活中有神仙吗?”男孩答:“没有。”教师顺势引导说:“那就很遗憾,看来你的这个梦想是无法实现了。”很显然,男孩的回答是缺乏合理性的,也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但教师对这独特的回答没有赞赏的同时,也没有断然否定,而是通过适度评价(“想法很特别”)和适时引导(“现实生活中有神仙吗”),使学生自主意识到自己价值取向的问题,从而纠正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错误倾向。在课堂上,教师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创造者,课堂上生成的东西需要教师用及时评价来鉴别,做出价值判断。

二、机智幽默,生机盎然

机智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教师机智幽默的评价语言可以最直接、最有效也最不露痕迹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解除尴尬的气氛。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文中写到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有一个学生朗读这句话时声音非常洪亮,铿锵有力。此时,教师摸着孩子的头,笑了笑说:“对谁说话呢?”学生们和听课教师都笑了,该学生也心领神会,又读了一遍,话语中充满了关切、安慰,充满了耐心说服,读出了坚持留在北京工作的坚决态度,读出了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严肃认真两个方面的统一。这样机智幽默的教学语言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悟出“笑外之音”,获得一次次思维上的飞跃。

课堂是灵动的,学生是鲜活的,教师机智幽默的语言不仅能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常常能化尴尬为神奇,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

三、巧妙否定,引领方向

语言评价的准确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言就没有了生命力。新课程提倡对学生要多激励,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否定。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也是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地表扬,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一定要委婉地或直截了当地指出。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拨;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应不漠视、不袒护地加以引导。

课堂评价的功能不仅在于激励,更在于引领方向。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一个基本标准: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时,切记文本是语文教学价值观之根本;在尊重文本主流价值观时,还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体验。教师的评价语言注重体现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评价语言应似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滋润着学生心田,如春风一般和煦,抚慰着学生心灵,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沉浸在浓浓的师爱之中,获得向上的力量,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

四、多元评价,张扬个性

传统教育中,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或家长,学生通常是被评价的对象,处于评价的被动地位。多元评价是相对于一元化评价而言的,指的是容纳学生不同的却是合理的认识或思想,允许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构建生成新知识的一种灵活的评价方式。如在学习《秦兵马俑》时,在学生整体感知秦兵马俑类型众多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从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马俑等俑中选择内容学习,进行汇报交流,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定等多元结合,评价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究、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自我学习过程。学生在合作学习、多元评价中感悟到兵马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从学生展示的一幅幅被破坏的历史遗迹图片中,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我发现学生内心涌动的不只是痛心,还有愤怒。学生不仅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所折服,还肩负了现实所赋予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证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多元评价能使学生以辩证的眼光来认识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篇3

一、语言激励,构建安全的心理空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而儿童在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善于使用多种激励性语言予以鼓励。如,学生回答某个问题不错时,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回答得非常正确!”“老师和你想的一样,真不错!”若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时,可以这样鼓励:“你很勇敢,别急,看看谁可以帮助你?”“你的答案已经跟正确答案接近了,再想想。”一位教师教学习作《这儿真美》时,有这样一个环节: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涂画的《这儿真美》展示给大家看?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谁也不举手。半分钟后一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愿意。”于是教师把这个孩子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师:“书上要求既要涂色还要添上喜欢的小动物,你怎么没添?”生:“我没看清这个要求。”说着不由地低下了头。师:“算了,你把它拿下去吧!”学生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地回到了座位上。本案例中,那位展示画的孩子有足够的理由得到大家的赏识。(1)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做了,说明他有责任心。(2)敢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说明他积极乐观,敢于表现自己。(3)他的行为是其他学生的榜样,能起到“润物无声”之效。然而,案例中的教师却因为学生未能添上一些小动物而让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试问:他以后还会积极地去完成老师的作业吗?还能勇敢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吗?或许就是教师这样一个不经意的评价,白白葬送了这个有着诸多优秀品质的学生的美好前程。

因此不管我们采用何种评价方法,首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让回答正确的学生更愿说,让回答不出或出错的学生不受伤害。学生只有从内心里感到安全和自由了,才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

二、明确评价指向,打造全面发展的基石

新课标中每个学段对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有不同要求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时不能只用“读得好,读得不错”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读得很准确,没有多字、少字。”“读得很流利,声音很响亮。”“读得真有感情,我们都被你感动了。”这类评价语。因为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是小学生应该达成的目标。如教师发现学生在边阅读边圈画批注,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可以这样评价:“真为你们高兴!你们已经学会阅读了。”当学生阅读后找到了答案,为了对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给予肯定,教师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对学生来说,重过程的评价得到的是思维的快乐。其次,他们对生活的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教师的即时评价要注意这方面的导向。例:教学《蒲公英》一文,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一位学生说喜欢飞向沙漠的种子,因为它很有思想,敢于尝试新事物。对此,一位教师的评价是:“你的想法很独特,有创意。”而对学生的是非观却不置可否,学生喜滋滋地坐下了。另一位教师却是这样处理的:他听完学生的发言,反问:“飞向沙漠的小种子是勇于尝试,但它最后了,什么也没得到,你觉得这种尝试值得吗?”学生想了想说:“不值得。”老师接着问:“那你还喜欢飞向沙漠的种子吗?”学生摇了摇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语文教育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第一位教师也许正是被这一理念所迷惑,因而在学生的观念出错时,没有给予正确评价,这显然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误导。可喜的是,第二位教师清醒地认识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公正评价,突出主体

评价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但是评价也需要有一个依据。我以新课标提供的评价案例为参考,与学生共同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的评价依据。以“朗读表演”为例:正确理解内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根据内容适当加上自己的创意。如:动作、语气。

1.教师要帮助每位学生获得成功。

2.评价中尽量采用描述性的方式,不按分数给学生排队。(学生自评 小组互评 师生互评)全班学生根据以上标准作出评价,评价内容要多元化,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心理状态等方面,使每位学生都有了评价与被评价的经历。

总之,教师得当真诚的评价能在学生的心中播下健康的种

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种子会慢慢生根发芽,开出自信的花朵,结出成功的果实。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篇4

一、精心选择评价用语,多方面激励学生

评价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不应将甄别和选拔功能过分强调,而造成学生失去应有的自信。评价就是要不断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跳一跳,摘桃子”,点燃他们的信心之火,勇攀高峰。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一种艺术,同一个内容,换一个说法其作用就有所不同。学生正处在敏感易于被打动的年龄,喜欢张扬,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好胜心强,他们总是想急于证明自身的能力,所以,他们需要表扬,喜欢鼓励。精心选择的评价用语,会抓住他们的心态,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作用和位置,会增强他们的活力,给他们创新的勇气,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

成功的激励不一定就是肯定的话语,许多肢体语言,于无声处更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是最好的鼓励。如用手轻轻地抚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膀等等。

二、评价突出个体差异,突出每个学生的进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突出个体的差异,就是要从根本上放弃统一的标准,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对他们做出最恰如其分的评价。在评价中放弃整齐划一,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变化,肯定学生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会在正确积极的评价中改进语文学习,提高语文素养。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不同的见解,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他们在学习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独有的一面。这样,他们就能够在自我发现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然后自我提高,最后达到自我完善。例如,在学习《望月》一文时,我让学生以月亮为本体说出一个比喻句,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说出一个又一个新奇的比喻句: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弯弯的月亮像小桥。”

“弯弯的月亮像镰刀。”

“月亮像一个大圆盘。”

“月亮像一个圆圆的大苹果,让人眼馋。”

“月亮像一颗珍珠,高高地挂在天空。”

“月亮像小孩子的脸,娇艳可爱。”

学生的独特见解就像火花一样,转瞬即逝,要给予他们燃烧绽放的机会,这很可能就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我对这些句子给予高度的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当老师再提出问题时,他们的小手又举得高高的,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

三、通过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体会主体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这种需要在儿童的内心世界更为强烈。”我们知道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传统的被评价者变成了评价主体的一员,而评价就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则真正地成为了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也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使其获得全面发展。新课程的“新”就体现在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让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他们有他们的思维、见解,有着富有情趣的专属于儿童的评价语言。学生之间的评价,是相互的尊重,能促使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合作,从而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习不再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而是有着自己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参与欲望。评价让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民主氛围,有利于形成一个竞争、好学的学习环境。所以,我们在课堂中,应尽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在教学《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运用课本上的语言、或者加上自己以往所学到的知识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爬山虎的脚。学生们在参与评价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学生说:“课文中对爬山虎的脚介绍得很详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有的学生说:“课文采用了比喻句生动形象地来介绍爬山虎的脚: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小的脚像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还有的学生说:“课文中对爬山虎脚的作用描述得很具体,值得我们学习。”学生们为了能参加评价,都必须经过“仔细想――大胆评”的过程。“想”是根据别人发言内容进行思考,组织好评价的语言;“评”也就是以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这样,让学生参与评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赏识不等于吹捧,要正确地评价学生

现在提倡“赏识教育”的理念,因此有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只是一味地夸赞,其实这样做违背了评价的真实原则。所以,我们的评价要体现社会责任,每一个学生将来都会走向社会,他们要学会与人和谐地相处,这样也就免不了有反面的评价,甚至是冤枉的评价,但他们也必须去面对,他们应该有广阔的胸怀,懂得包容和谅解。所以,适当的批评也是必要的,但千万要注意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特别是对那种比较敏感、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要谨慎对待,不得已时也尽量采用单对单的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篇5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同我国基础教育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同步,呈现出以语文教学大纲为线索,从无到有,经过曲折发展,正逐渐走向规范的发展轨迹。

一、自发萌生期

从1949年到1985年,教育部颁发的1950年、1956年、1963年、1978年四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无论是“草案”,还是“试行草案”,都没有明确提出过教学评价的要求,评价处于教师自发操控状态。

二、初步形成期

从1986年到1991年,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初步形成。这五年间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开始列出评价的基本要求,较为简单地规定出教学评价的几方面内容。如国家教委1986年12月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第七章“努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用一个自然段提出“要改进考查学生成绩的方法”,表明了教学评价问题。但它只是简要说明了考查的目的、考查的范围、考查的内容和方式。虽然该大纲在实施过程中,对指导教学、推动教改确实起了很好的作用。但这个大纲将教学评价的范围设定在“考查”上,而考查的目的主要在“检查”、“促进”和“改进”方面,表明那时对评价功能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上。

三、曲折发展期

从1992年到2000年,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进入了教学评价曲折发展的时期。199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用专章的形式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说明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考试考查的性质、规定考试考查的学科、时间与次数、方式及依据等有关基础教育课程评价问题。从教育发展史角度看,这是一个进步。“考核”、“考试”、“考查”是“计划”中的高频词,但“评价”始终没有出现,更没对其提出具体的评价要求。与之配套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在第五章“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的第六个问题提出了“要改进成绩考查的方法”。指出“要对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查”,考查的方式“既要用书面的,也要有口头的”。第一次提出便要“注意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察,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分析,以利于改进教学。”可见,这时的语文教学评价观有了一定的发展,已认识到评价是个综合、全面的问题,但尚未全面认识到教学评价的价值,只是把考试、考查作为教学评价最主要乃至于唯一的评价手段。2000年的《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又有了新发展。开辟了专章“教学评估”,从评价要求、评价对象、评价方法、考试题型与范围、评价分析等五大方面作了较为具体的阐述,纠正了过去忽视教学评价的倾向,语文教学评价走上了正轨。这个时期教学评价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增强了评价观念学科意识。强调“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纠正了以往语文教学评价内容的空泛化、随意化,标准的绝对化、刚性量化等倾向。第二,评价要求日益具体。在提出具体的评价原则的同时,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提出各自独立且又较为具体的要求,特别强调评价教学过程和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这突破了重视评估教学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重硬性规定而不顾实际是否可行、只重视学生评价而不顾及教师评价的传统。第三,注意评价方法多样化和科学性。要求禁用词语解释、难题、怪题、偏题和烦琐机械的题目考学生,拓展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鼓励新见解,并第一次提出了“要重视教学评估情况的分析和反馈”,即评价的再评价问题。第四,重视评价功能全面化。提出要从态度情感和知识能力几方面进行综合考查,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阅读量、习作量、口语交际能力、自学能力和参加各种语文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这纠正了以往侧重甄别与选拔功能、置评价的其他功能于不顾的倾向。

四、规范发展期

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进入了规范发展的新时期。新课标很好地继承了前几部大纲的合理内核,在标准的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专列第四项“评价建议”,首次按照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用超过“教材编写建议”的篇幅阐述了评价方面的问题,内容表述新意迭出,内蕴丰富,吸收借鉴了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发展,语文素养的全面考察,突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主体性和综合性。从中可深切感受到新课标语文评价观的显著变化,具体如下:

评价取向侧重激励。新课标把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认为评价的目的不仅为了考察学生学习目标的到达度,更是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优化程度的检验和改进,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改善,并明确提出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评价观念更加开放。纠正了从前侧重于量化和客观化,单纯终结性评价,忽视学生学习过程,对学习档案资料及考试结果缺少分析,评价欠客观科学的倾向,加强形成性评价,重视定性评价,个性评价。评价主体趋向多元。新课标建议从教师、学生、家长多个角度实施评价,由以往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转向师评、自评、他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强调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维度多样而综合。超越重在对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和语文能力训练点的掌握效果评价的传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突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主体性和综合性。评价要求具体明确。新课标打破了大纲只简单提出评价建设性意见的传统,提出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并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非常详尽地罗列了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评价要求。提出要求之具体,评价范围之全面前所未有。

作者单位:余干县瑞洪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韦化.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7).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篇6

1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概述

1.1 概念

小?W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正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体现学生主人翁精神,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改善为目的,以学生为评价主体,教师为评价客体的教学工作[1]。小学是一个人一生的行为习惯的重要培养阶段,小学时代初步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未来很难改变,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因此做好小学的教学工作尤为重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小学时代教育的重要性,坚持和完善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势在必行。

1.2 目的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的初衷是配合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教学工作的进行和学生的课堂投入积极程度而设立的。在教学工作要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并要求教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对教学课程的安排和教学情况进行改进,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

1.3 发展现状

自从教学评价工作在全国进行推行,至今已经受到了各个学校的采纳,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实行,各种教学评价指标也随之建立起来,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一套专门的用以评价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指标体系[2],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如何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并且能够将寓教于乐,师生互动的教育理念贯彻到评价工作中,将是现今这种现状之下教学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

2 现今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分析

2.1 优势

教师行为:语文课堂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课堂,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积淀,纵横几万里的华夏文化圈层,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果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有纵横家的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又有墨家的兼爱非攻,既有儒家的崇礼尚志,又有道家的清静无为。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当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文学素养和自由思辨能力的培养,完全为应试教育而服务,忽视孩子的天性和教育的初衷,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理解不深。有效教学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教师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寓教于乐,运用政治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倒逼机制,让教师将自己最精彩的课程展示给小学生们,促进文化的传承。

学生行为:语文课堂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而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建设的文化圣地,将对教师的评价权交给学生之后,大多数学生会在自己心中树立一种主人翁意识,建立起一种责任感,在体会到自己有权利对老师的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时,学生都会很认真的参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来,建设有效的互动课堂,学生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最终质量,因此这套制度体系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2 不足

一是多以定量分析为主,忽视定性分析:在对教学评价进行调研时,可以发现许多的学校建立的评价体系单纯以定量分析为主,只是单纯的建立了一套评分系统,对教师具体的教学情况没有相应的评价区域[3],甚至于完全以定量分析代替了综合考察指标,这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帮助意义不大。

二是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教学评价不同于其他学科和其他阶段的教学评价,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很多学校都将数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应用到语文的教学当中,甚至用公开课的形式进行演示,这都是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不完善所导致的结果。

三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进来:一些学校在对教师的课堂效果进行评价时,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4],不少地方以上级对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代替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部门明确倡导推行学生主体制度,但是在推行过程中被改头换面,偷换概念,这就降低了本项政策的科学性,增加负的的外部性。在某些地区,由于学生的年龄偏小,确实存在着无法进行有效评价的事实,但是不能因此完全忽视学生的参与作用,正确进行引导和规范才是治本之策[5]。

四是某些地域流于形式:课堂教学评价应当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制度进行保障,但是有的学校在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对于评价高的教师并不进行相关的表彰和经验的吸取,对于评分较低的课程也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体现不出学生的参与作用。

3 完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3.1 提高对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

有效课堂的教学评价工作在目前只是教务处诸多工作中的一项,应当在一般行政工作中将这一教学评价工作单独进行立项,并有专门的行政人员进行负责,在行政阶层对这项工作进行重视,将带动这项工作更好的开展。

3.2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原有的定量分析的指标进行完善和修正外,适当增加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定性分析指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自己的意愿表达出来,使教师在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时更加具有针对性,更能做出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课程。

3.3 坚持以学生为主

上面在分析中已经提到,不少的教学课堂评价工作存在被上级领导代填的情况,并且这一情况在不发达地区尤为严重,为了语文学科的长远发展,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切实让学生参与进去,应当划定专门的时间,充分给于学生的思考的时间和提建议的时间,真正了解到学生对于课程的态度,才能因材施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语文的课堂发挥出自身的魅力。

3.4 保障教师的参与

强调学生的参与并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参与,只有教师对这个评价进行参与,这套评价体系才能真正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应当充分给予教师话语权,让教师也能有机会制定政策,避免教学评价的反馈意见严重脱离教学实际情况,如果教师不能充分参与进来,反而会降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使教学质量下滑,得不偿失。

4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因此,新的课程观念亟待重建,新课堂急切地呼唤新评价。

一、何为课堂教学评价

中西方课堂评价研究者都对课堂评价进行了界定,不过学者们对课堂评价的认识却并不完全一致。我国学者一般课堂评价等同于课堂教学评价,如在《课堂评价论》一书中这样定义:"课堂评价在本书中与课堂教学评价相同,即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评价即是对课堂教学这一价值事实进行评价,课堂评价中的价值事实就是参与课堂教学的教师与学生所从事的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满足价值主题需要的程度及状况。"唐晓杰在《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作用的分析。"金娣和王刚编著的《教育评价与测量》一书中把课堂教学评价归属为教师评价的目录下,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课堂评价等同于课堂教学评价,所强调的更多的是教师的教学,而不是学生的学习状况。这种偏重于教师教学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得不到重视。因此,在本文中,将课堂评价定义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由教师实施的,用于收集学生各方面信息和改善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二、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上很难听见"不对"、"错了"、"这么简单的题也不会回答"等诸如此类的批评性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诚然,激励性评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充分体现"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等教学理念,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可遗憾的是,大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吃透新课程标准精神,矫枉过正,一味称赞,完全不看对象,不分情境,方式单一,语言含糊,一律激励百分百。经过调查,大致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种问题:

(一)课堂评价太广泛,次数太多

现在教师课堂评价满天飞,教师的称赞表扬声不绝于耳,无论是读了几句书,还是写了几个字,无论是答了几道题,还是说了几句话,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称之 "真好"、" 真棒"、" 你真聪明"或者兴师动众,一次次要求全班学生掌声鼓励,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二)课堂评价过于盲目

教师评价的词语与评价的事情对不上号,教师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便盲目地进行表扬与奖励。甚至片面地认为,只要对学生肯定了,表扬了,奖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不分青红皂白,乱表扬一气,胡表扬一通。

(三)课堂评价语言空洞、单一、缺乏针对性

在课堂上,教师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不是"好"、" 很好" 就是"真棒""真聪明"、" 真能干"不知"好"在哪里,"棒"在何处,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事与语根本搭不上号。

三、小学语文如何进行有效课堂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你要学会评价学生。课堂评价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这里学习状况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效果等。

(一)转变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思想

如何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关键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从"评教"为主转移到"评学"为主。因为作为人文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语言文字的交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本,必须以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我们响亮地提出: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是否主动。不论是评价者还是上课教师都应在课堂观察中把学生的学习状态看作共同关注的焦点。参与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制订新评价标准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原则、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引导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评价要落实多元的价值引导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更要看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我在教学《将相和》中"负荆请罪"这一片断时,组织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表演时背好了台词,顺利地完成了表演,但由于学生初次上台表演,神态不太自然,扮演廉颇的学生还忍不住露出了笑意。表演完后,我先要求表演的同学进行自评,说一说表演时的感受,对所演人物的理解,演廉颇的同学说:"廉颇在向蔺相如请罪时是真诚内疚的,我在表演时露出笑意,不符合当时人物的心态。"接着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较全面地指出了表演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三)课堂评价要引领学生思维

评价是为了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它关注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因此,在注重对结果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要注重对过程的评价,面对学生正确的答案,教师要关注思考过程是否正确;如果学生的答案有错误,也要肯定其思维过程中有价值的因素。每一次评价都要有分量、有意义,教学评价应具有强烈的启迪性,教师不能止于简单的"对"或"错",要展开具体的描述,寓引导、点拨于评价中,给学生思维方法的启发。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篇8

【关键词】课堂评价;小学语文;教学

1 引言

新的课程价值观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即教学所关心的不仅仅是人可以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更是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得到彰显和扩展。融合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凸显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课堂教学中积极有效的评价能对教学流程起到导向、诊断、反馈、调控和激励作用,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帮助学生奠定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师评价

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能力的,应该及时捕捉孩子课堂上良好的瞬间表现和适时、恰当的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肯定和赞赏的评价,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成功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帮他们树立信心。尤其是后进生有一个突出的心理障碍,就是缺乏自信,而在这个时候,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通过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对学习过程充满信心,只有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同时,体态语言的评价,不但可以传达一份关爱,而且可以传达一种信赖。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表达了老师的关切之情,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

3 评价回归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为了体现“激励”,以至有时老师又显得过于大方,课堂上几乎听不到任何中肯的批评,只有表扬之声不绝于耳,其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的夸大事实;有的以偏概全,突出了正确、合理的一面,对其中不合理因素听之任之;有的甚至对学生的错误观点不加引导,还盛赞其见解之独特……这些过于夸张甚至失实的“表扬”,带来的可能是学生思想上的模糊与片面,可能是学生对表扬的“没什么感觉”,可能是滋生了学生的骄傲情绪,而并未给学生的生命带来向上的力量,可以说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激励。真正的激励应该是对事实的肯定,对精神的唤醒,对行动的鼓舞。真实的评价向学生传递的是真实的信息,因此,只有真实的评价,才能体现对学生的真正尊重,才能真正令学生信服。

真实的评价需要教师关注课堂上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真实的评价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的差异,寻找属于学生个体的独特的“真实”,促使不同的学生都最大可能地获得发展;真实的评价并不隐瞒学生思想与语言表达上的错误与缺点,在欣赏其中蕴含的超常、独特、智慧的同时,一分为二地评价,肯定该肯定的尊重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引导该引导的对出现的错误进行价值引导;真实的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但并不摒弃批评,而是讲究批评的艺术,不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信心。

4 诙谐与幽默,给课堂带来笑声与欢乐

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翠鸟》时,让学生读一读老渔翁介绍翠鸟的家的话。他评价说:“我觉得他不是老渔翁,那是个小渔娃呢!”(生笑)“谁能把老渔翁的年纪读出来?”(生再读)“啊呀,一眨眼工夫,小渔娃就五十多岁了。”(生又笑)“谁还能读得更老一些?”“嗬,又长了十岁,谁还能读?”生纷纷举手说:“我能读一百,我能读一百!”师:“别再读了,再读,我们就不用上学了,全都上老年大学去了。”老师在指出学生不足时,充分利用教学机智,以风趣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老渔翁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学生在书声琅琅、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了求知的欢乐。

又比如,有时因天气炎热或刚过完节假日,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唤起学生注意力,达到婉转批评,促其改正缺点的目的。例如,有学生讲话,可说:“今天孩子们真安静啊!看哪,第一小组保持得最久。”若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则可以问他:“你梦见吃虾条了吗?味道怎样?”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可谓两全其美。

5 评价语言――重随性,轻巧妙

表现:评价语言单调含糊。不少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管学生表现得如何,习惯采用“不错”、“好”、“真好”、“真棒”、“嗯,请坐”等语言。这是由于教师语言单调乏味,评价意识淡薄,有时想对学生评价,但又不知如何去评,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对策:在清晰准确的基础上,再追求形象化、风趣幽默。于永正老师可以说是一位幽默大师。在古诗《草》的复习巩固环节中,于老师扮演着不同的人物角色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一会儿变成妈妈,说“我的女儿真能干,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一会儿变成哥哥,说“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一会儿又变成奶奶,说“看俺孙女多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把简单的教学环节通过即时评价演绎得曲折有致、情趣盎然,尽显幽默本质。

教师应有意识地学习即时评价技巧,时刻关注学生,做到“心中有学生”,课堂即时评价就能引来芬芳的春天。

6 结束语

上一篇:经济的发展阶段范文 下一篇:消防工程施工特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