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经济的发展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22 16:23:59

口岸经济的发展建议

口岸经济的发展建议篇1

关键词:区域经济;物流平台;外代和船代公司

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全球化是世界潮流,不可逆转。寻求区域经济合作,成为许多地区谋求经济发展的一个现实选择。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也必须寻求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泛珠三角的省区山水相联、人员相亲、经济互补、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是共同利益的需要也是必然的选择,同时9+2的11个地区具体有东部、中部和西部内陆三个经济阶梯的省份,差异巨大,这也使9+2成员有了互补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我省地处内陆地区,是东部发达地区的重要经济腹地,同时又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前沿。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开放”主战略和“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定位的指引下,连续保持中部地区发展增幅前列,同时也越来越被大小企业家看好江西。广东、福建、香港、澳门的一些企业家纷纷迁入我省,特别是赣州市据不完全 统计 ,自框架协议签订以来,已有200余家企业入驻,并以20%的速度递增,从 调查 的情况看,绝大多数为制造业工厂,大有向我省纵深发展的趋势。

由于制造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进出口贸易,据最新统计,今年头5个月出口贸易又比上年周期增长34%。出口贸易运输量从2003年的160余万吨,猛增到目前的230余万吨,经专家测算预计到“十一五”规划的末期,全省出口货运量将达到或超过1000万吨。

面对这种发展趋势,省委省政府把口岸物流工作摆到了议事议程的重要位置,并致力于口岸物流平台的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北接长三角,东连闽三角,南承珠三角,与三个三角对接,主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已成为我省区域经济的 发展战略 。努力构建口岸物流大平台,是我省主动对接的具体措施。

1构建综合运输平台,为口岸物流提供高效运输手段

我省进出口贸易运输通道一是少,二是窄,三是散,主要靠九江港水运口岸与上海外高桥连接。全省进出口货物直接从我省报关进出口的货物最高年份只有35万吨,2万余标箱。根据泛珠三角框架协议的要求,应牢固树立“与沿海发达地区对接,首先是口岸的对接”的观念。近年来,我省将原来分散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进出口货物监管查验点相对集中在南昌昌北经济开发区,形成了铁、公、水、空运输综合体系,为货主提供了多种运输方式选择的机会,为多式联运及“门到门”在一站转换运输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平台。为使南昌至上海的国际集装箱水上内支线运输更加通畅,省政府 投资 数亿元人民币将南昌到长江的赣江航道由三级航道提高到二级,有效的提高了南昌到上海的国际集装箱内支线的常年通航能力,航空货运也充分利用国际航班号共享,增加了直通国际航线,加大了航线密度,提高了航空国际货运的速度。特别是努力开拓向南、向东南方向的铁路口岸运输通道,我省已完成了南昌到厦门的“五定班列”全部工作,已开始运行。现在南昌到厦门出口货物在24小时内可准时抵达,南昌到深圳的“五定班列”也于去年12月完成了试运行,预计今年的8-9月份即可正式运行,到时从深圳出运的货物到达南昌南站起算,36小时内即可吊装上远洋轮船;

2构建口岸服务平台,为口岸物流提供便捷服务

江西地处内陆,进出口货物除在九江水运口岸可以直接通关运输外,其余都必须运到沿海口岸报关、报检、装箱、清关,费时、费力,给企业带来诸多不便。省政府根据我省的地形及 地理 条件,及时提出“口岸作业区”概念,即在我省沿长江和沿京九、浙赣铁路线建立若干个集海关监管点、 检验 检疫注册场地以及报检(关)和服务为一体的经营场所,在这些场所实现沿海港口口岸的所有主要功能,同时在南昌海关、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支持下,主动与沿海港口口岸的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对接,签订两地合作协议,同时鼓励我省货代与沿海的船代、港口、码头、车站、仓储进行必要的对接,使我省的这些场地真正成为沿海港口口岸在内陆的一个作业区,在这些作业区内实现“就地报关(检)、就地装(拆)箱、就地查验、就地清关”,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不出省门就能办好国门事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完成铁路南昌南站、公路赣州货柜车查验场、南昌白水湖码头三个口岸作业区的建设。按我省口岸“十一五”发展规划,还将在京九、浙赣铁路沿线的吉安、赣州、新余、鹰潭、上饶等设区市建立若干个口岸作业区,在全省形成便捷口岸服务。

3构建口岸信息平台,为口岸物流提供快捷服务

近两年来,我省一直把构建口岸信息平台当作一件重要工作来抓,先后派出8个调研小组,前往上海、宁波、厦门、广东、安徽等地,就口岸信息平台的组建方式、建设模式、资金筹措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考察学习。最近,海关总署下发了《关于印送国务院领导指示和 电子 口岸建设部级联系会议有关 材料 的函》(署厅[05]165号),对地方建设信息平台问题提出具体要求,使我们更加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省政府领导对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关于建设地方电子口岸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将在最近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和我省的实际以及9+2的实际需要,认真研究,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把我省电子口岸建设成为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口岸 管理 现代化、货物流通现代化、商务运营现代化,从而降低营运 成本 ,提高 行政 效率,加快通关速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安全、高速的口岸信息平台,为口岸物流提供快捷服务。

4抓紧“桥梁”建设,为进出口贸易提供上门服务

口岸物流不同于一般物流的主要特点是它的涉外性。这种涉外性决定了口岸物流的节点一般比较多、距离相对较长、特别是这种物流还是在监管条件下进行,因此,必须要有专门的人员掌握专业知识与机构进行操作,这个机构就是外代和船代公司。国内与国际两个大 市场 、内陆与港口口岸、铁路、公路、远洋等多种运输方式要靠这些公司去连接,没有这种桥梁功能,进出口贸易企业就无法实现生产、销售。我省目前只有注册企业11家,由于缺少这种桥梁,近80%的进出口贸易运输都是在外地寻找运输,90%以上都只能接受fob价,无形中提高了企业运输成本。

口岸经济的发展建议篇2

一、新疆口岸实施跨区域合作的必要性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欧亚大陆腹地,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边界线长达5600多公里,是我国邻国最多、边界线最长的省区。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新疆就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地有着密切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有着许多传统的商道和口岸。自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以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疆口岸经济快速发展,新疆已成为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沿。截至2006年底,新疆拥有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7个,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二类口岸12个,成为全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的省区之一。加快新疆与内地口岸跨区域合作,对新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1.口岸业务量逐年快速增长,口岸通关监管压力越来越大。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疆对周边国家经贸发展速度不仅在新疆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也在全国各省区中位居前列,给新疆口岸通关监管工作所造成的压力也是空前的。2008年,新疆各口岸过货量2135万吨,增长9.5%。其中,阿拉山口口岸过货量达1898万吨(是2000年437.29万吨的4.34倍),增长11.4%,占全区口岸过货量的88.9%;实现贸易额109.1亿美元,增长48.2%。1996年以来,阿拉山口口岸过货量已经连续13年稳居全国陆路口岸第2位,2009年8月以来已经超过满洲里口岸,全年跃居全国第一位目前已成定局。口岸过货压力可想而知。

2.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能源和物流的安全大通道具有不可替代性。自治区“十一五”规划和国务院32号文件都明确提出:新疆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面向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及俄罗斯市场,建设国家向西出口加工基地、中转集散地和物流大通道;同时,新疆还要加强与周边国家以资源互补为主的经济技术合作,西来东去,建立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安全大通道。第二条“欧亚大陆桥”贯通以后,新疆口岸不仅承担着疆内物资的进出口任务,还承担着大量内地货物的进出口和转口运输,已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并具有不可替代性。新疆外贸中出口产品的70%来自国内其他省区市,进口产品的近70%销往内地,是中国对中亚国家贸易的主体,中国向西开放物流大通道的作用已日益显著。随着国务院32号文件的贯彻实施,新疆口岸实施大通关更加迫在眉睫。同时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区位,口岸不仅是一个人流、物流的通道,还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反对民族分裂、促进睦邻友好的重要职责。

3.外经贸企业对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呼声更高。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实行国民待遇,优惠政策越来越少,国内外企业备加关注的已不再是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而是要求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人便于行,货畅其流,以降低通关成本,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如何进一步完善口岸管理将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区口岸各监管、查验部门在有效监管的基础上,深化改革,简化手续,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不能满足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需要,外经贸企业要求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的呼声很高。

4.新形势下海关通关监管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新型贸易方式和物流方式层出不穷,贸易安全及便利化问题越来越得到世界海关组织(WCO)和各国海关的重视。新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口岸不仅是一个人流、物流的通道,还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反对民族分裂、促进睦邻友好的重要职责。在传统监管工作任务高速增长、通关便利化呼声日益强烈的同时,反恐、防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参与国际海关合作(如上合组织、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亚八国海关合作等)等新任务也不断产生,而且其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海关管理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的增长却远滞后于海关监管业务量和社会需求的增长。面对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科学把握国际物流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构筑海关严密、便利的口岸通关监管模式,努力实现有效监管与高效运作的有机统一,是摆在新疆各口岸海关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新疆与内地跨区域口岸合作现状评析

新疆除了与天津等北方12省市区共同签署了《跨区域口岸合作天津议定书》、《北方地区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及其《建设内陆无水港合作意向书》外,还先后单独与天津、甘肃、陕西、青岛等省市签订了跨区域口岸合作议定书,建立了跨区域合作机制。

(一)新疆与内地跨区域口岸合作现状

1.新疆与天津口岸跨区合作。2004年,天津与新疆及阿拉山口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意向。该机制以海铁、海陆多式联运为载体,通过跨关区口岸部门联动,实现口岸直通,扩大口岸延伸,充分发挥天津口岸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作用,为区域间经贸发展提供口岸支持。双方初步形成的意向机制主要包括:天津与新疆口岸实行区域合作年度协调会制度、口岸区域信息联络制度、完善陆桥建设提升物流服务功能措施、实现两地口岸快速转关保障措施等内容。双方确定完善天津--乌鲁木齐―阿拉山口的国际联运集装箱班列运营,进一步扩大班列开行覆盖网络;两地铁路部门加强协作,高效合理设计运输方案;探讨了在新疆建设内陆"无水港"的可行性,确定两地海关对对方通关货物坚持合法便利的原则,提高转关效率;继续两地商品检验检疫“绿色通道”的建设,对具备条件的企业实行“集中查验,分批放行”模式,完善快速协调反应机制。其后,乌鲁木齐口岸与天津口岸签署了快速转关协议,启动了海陆运输;建立了以多式联运和陆桥运输为载体、以口岸直通为依托的跨区域合作关系;建立了乌鲁木齐集装箱“无水港”,开辟了新疆阿拉山口过境班列。2005年11月,乌鲁木齐与天津、太原、西安9个西部内陆海关签订区域通关合作备忘录,按照“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监管模式开通了海运货物区域通关业务。2007年7月,乌鲁木齐海关与天津海关签署《陆桥运输监管业务合作备忘录》,新疆检验检疫局与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检验检疫直通备忘录》。

2.新疆与甘肃跨区域口岸合作。2005年8月14日,新疆与甘肃省在乌鲁木齐签订了“甘肃与新疆跨区域口岸合作议定书”,旨在建立以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为基础、跨区域现代物流为依托的口岸合作新机制。新机制的建立将加快甘肃和新疆企业间贸易投资与发展,发展多式联运,实现口岸的快速转关和直通,建立口岸部门的联动机制,努力推动海关、检验检疫、航空、铁路、公路、等部门对口沟通与合作,促进两省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3.新疆与陕西跨区域口岸合作。2006年3月25日,新疆与陕西省签订了《合作议定书》,乌鲁木齐海关与西安海关签订了《区域通关联系配合办法》。这两个合作协议的签署意味着陕西进出口货物在新疆的通关过程将更为便利,两地海关、检验、检疫、铁路、公路、货代等部门沟通更为密切,还会使经由新疆口岸的陕西进出口货物逐步实行提前报关,减少货物在口岸海关作业现场停留时间,缩短办理验放手续,以及利用科技手段特别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条形码清单、电子车牌等方式通关,实行电子核销和电子底账与纸质清单、报关单的双重对碰和审核,为形成以有效监管为前提的高效运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今后,以西安为中心的内陆进出口货物在经过新疆口岸时,将实现转关运输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环节大为减少,通关速度大大提高。

4.新疆与青岛口岸跨区域合作。2006年9月21日至24日,青岛口岸办先后与新疆口岸办、阿拉山口口岸委、霍尔果斯口岸委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青岛口岸与新疆口岸、阿拉山口口岸、霍尔果斯口岸委将在对外贸易和国际物流发展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及时协调解决涉及口岸工作的重大问题;充分利用“属地报关、口岸验放”和“属地报检、口岸验放”等通关模式,提高通关效率;协调和支持两地铁路部门,探索改革集装箱铁路运输机制,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支持两地中介服务企业,按照自愿、规范和市场化运作的需求,建立和完善口岸跨区域合作的多种服务方式,为企业货物进出口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该协议的签定,建立起了新疆口岸与青岛口岸长期交流的机制,对充分利用两地口岸优势,进一步延伸新疆口岸功能,促进两地口岸经济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2006年10月,乌鲁木齐海关、南京等七个国家海关总署直属的海关启动“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新的通关模式试点。与此同步进行的还有“简化和规范转关运输监管”的试点工作。至此,备受陇海、兰新铁路沿线7省区海关跨关区通关作业改革正式开始。此次试点的口岸海关为连云港海关和阿拉山口海关,属地海关为乌鲁木齐、郑州、西安、兰州、银川和西宁海关;试点的货物为通过连云港海关的海路进出境货物和阿拉山口海关陆路进出境货物。根据上述规定,开展试点的7省区22家企业在连云港海关和阿拉山口海关进出口货物,只需在属地海关报关,便可在口岸海关提取放行货物,真正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真正将港口功能延伸到6个城市,为跨关区进出境货物通关开辟了一条新的高效的通道。

(二)分析评价结论

从新疆口岸与国内兄弟省区市口岸跨区域合作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新疆口岸与天津口岸的跨区域合作开始的最早,合作也最广泛,从中受益也最多。但整体而言,新疆口岸的跨区域合作与其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新疆口岸跨区域合作主要集中在陇海铁路沿线的主要省区口岸,虽然已经涵盖了进出新疆口岸海关的大多数通关业务,但与其他省区,尤其是与西南部省区口岸的跨区域合作也应该尽快开展。

3.新疆15个陆路边境口岸中,阿拉山口口岸几乎可以说是新疆与国内兄弟省区市口岸跨区合作的唯一代表,其他口岸(除了霍尔果斯口岸有初步的合作外)的跨区合作还是空白。这是由阿拉山口口岸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口岸性质(唯一的铁路口岸)所决定的。

4.新疆口岸的跨区合作与全国其他省区市同步发展,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目前有条件享受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的新疆企业为数太少,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积极探索、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实行新型通关改革模式。

三、加快新疆与内地跨区域口岸合作的建议

第一,加快新疆电子口岸建设,构建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电子口岸是国家电子政务的重点信息系统“金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关总署会同国务院14个部门于1998年共同建设的口岸数据交换网络平台,是以口岸通关执法管理为主,逐步向口岸物流、商务、服务延伸的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的统一信息平台。实施电子查验监管通关放行,就相当于为企业架起了一条高速通道,企业足不出户就可通过网络进行申报,可节约时间,减少人力,节省费用,提高效率。目前,新疆电子口岸正在建设之中,第一步主要是利用国家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已有资源,建立新疆电子口岸虚拟平台,使自治区与口岸物流及贸易相关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和虚拟平台实现对接。第二步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对与口岸物流及贸易相关的信息、系统的管理,逐步进行增值业务项目开发,建成具有新疆特色的实体化地方电子口岸平台,这一步已经于2007年11月实现。目前,新疆电子口岸已经实现了与海关的数据交换,建立了实体平台,完成了除塔城和阿勒泰之外海关监管卡口管理,目前正在建设国门卡口管理系统和机场物流监控系统。全疆各口岸职能部门应当及时加入国家电子口岸体系,实现电子查验监管通关放行。同时,加大对口岸各相关部门单位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建立健全共建共享机制,加强与中国电子口岸的合作,尽快把新疆电子口岸建设成为具有一个“门户”入网,一次认证登录和“一站式”服务等功能,集口岸通关执法管理和相关物流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

第二,加快实施全方位的新疆口岸跨区域合作。通过全方位的新疆口岸跨区域合作,进一步扩大新疆口岸跨区域合作的范围、广度和深度。一是逐步扩大新疆口岸,尤其是阿拉山口口岸与内陆省份区域通关适用范围,在积极促成建立西北、华北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机制的同时,加快与东南沿海和西南部省区口岸的跨区域合作。二是在扩大阿拉山口口岸跨区合作范围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和开展霍尔果斯口岸等其他重点口岸的跨区合作。三是新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积极探索、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有更多的新疆企业能够享受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新型通关模式。通过上述三个方面,全面拓展“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业务,发展海铁联运,海陆中转联运,空陆联运,沿海内支线中转等多种新型转关业务,完善口岸大通关协调、应急、督查、激励机制,确保区域通关一体化的推行,吸引更多的区内外外贸货物从新疆口岸进出。

第三,建立内外协调的跨区域口岸合作机制。实现“大通关”,必须有海关、国检、边检、外经贸、公安、口岸办等多个部门的密切协作。各相关部门在推进“大通关”制度建设时,要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既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又要充分考虑到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海关、外经贸、口岸主管部门及检疫等部门的协调协作,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在“大通关”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口岸通关整体效能。同时,支持鼓励机制创新,支持口岸查验单位内部工作职能整合,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支持建立电子监管、信用管理、质量控制、技术支撑、便民服务体系等,增强口岸服务功能,优化口岸服务环境。

第四,充分利用内陆无水港建设的机遇,加快阿拉山口为重点的口岸建设。近年,海关总署和内地口岸都在积极支持内陆无水港的建设,新疆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加快阿拉山口为重点的口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目前,阿拉山口口岸已成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纽带、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拉动新疆外向型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我国目前过货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发展前景最好的口岸。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特别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能源战略以及新疆“东联西出”和“西进东出”战略的深入实施,阿拉山口作为“中国西部第一门户”、“战略能源大通道”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更加凸显,对全疆和全国对外贸易的拉动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建设好阿拉山口口岸在地缘政治和经济意义上均很重要。国家应加大对阿拉山口口岸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建设工程的投入,完善物流,仓储,报关,金融服务等配套设施,更好地服务企业,发挥物流集聚效应。进一步营造监管有效,规范有序,便捷高效的大通关环境,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贡献。同时,采取措施分流铁路运输货物由公路口岸通关。

第五,借鉴天津口岸海关的先进经验,加快新疆口岸跨区域合作。天津口岸海关是国内省市区之间陆路口岸跨区域合作中的领头羊、示范者和推动者,也是我国口岸跨区域合作最深入、最广泛、形式最多、措施最多、效果最好、最具有创新性、始终走在改革前列的优秀口岸,也是全国大通关改革的典型代表。天津海关自2002年以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的发展要求,主动打破区域疆界,加强与内地海关的合作,积极推动区域通关改革,先后实施了自然延时和24小时预约通关的全天候通关制度;网上付税、无纸通关等便捷通关措施;“分批出入区,集中报关”和“集中查验、分批放行”等通关模式;“中银关税卡”报关缴税,“特殊经济区域间跨关区货物直通”业务,“空空转关”、“陆空联运”以及“国际中转”等新的监管模式,为企业尤其是内地企业货物通关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与兄弟省市全面推行了海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检验检疫业务合作,与内地合作建设“内陆无水港” 等各项区域通关措施,有力带动了全国口岸跨区合作和通关改革,激发了口岸经济发展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在持续不断的改革中,天津口岸海关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其他海关,尤其是内陆边远口岸海关学习和借鉴的榜样。首先,应该积极主动考察、交流、取经;第二,应该考察调研新疆重点口岸软硬件条件,研究改革的可行性及其实施方案,并付诸行动;第三,积极主动争取与天津等内地先进口岸的合作。

参考文献:

[1]段秀芳:新疆口岸实施“大通关”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国际贸易》,2009年第12期.

[2]佚名:整合创新激发活力――天津海关开拓工作新模式促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国际商报》,2007年05月26日第六版.

[3]新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年1月16日批准,第六章.

口岸经济的发展建议篇3

关键词: 天保口岸 开发建设 服务管理 措施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 A

一、天保口岸概况

天保口岸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南端老山脚下,与越南河江省河江市清水河口岸相邻,距麻栗坡县城40公里,距州府所在地文山120公里,距省城昆明420公里,距越南河江省城24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340公里,距越南海防港410公里。是中国云南通往越南首都取道最直、里程最短的重要陆路通道之一,处在口岸经济带、非公经济工业园区、对外经济招商园区的重要位置上,是全州的重点建设口岸,也是云南省建设的重要口岸之一。

二、口岸开发建设及服务管理现状

(一)各项设施建设情况

自1993年2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天保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后,开始实施战后恢复建设。目前,口岸驻有“一关两检”等20个单位。多年来,在国家、省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共投入2亿多元资金建设了口岸,一是建设了查验货场、河堤、中心花园、给排水、电力电信、边民互市市场及边民互市通道等市政基础设施;二是建设了联检楼、卫生院、口岸国门、工商、税务天保镇政府办公楼,运政所、边防检查站、旅客服务接待中心、文化、广播等公共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三是建设了口岸东岸公路、文天二级路麻栗坡段过境干道、30米大街、天保大桥、天保新桥等重大交通设施;四是建设了中越友谊商城、天海公寓、华龙公司商城及华龙个私园、众韬公司及众韬物流中心、东岸旅游山庄、华源橡胶厂、天旅宾馆、天鑫达宾馆、口岸加油站等商业服务设施。通过以上各项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口岸基础设施及吃、住、娱乐、停车购物、跨境旅游等一条龙服务体系。

(二)出入境管理不断规范,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口岸便利化通关建设。口岸联检部门和管理部门积极探索并推行“预约通关”、“5+2”工作制、鲜活易腐化货物“24小时全天候预约通关”(即“零等候”)制度、出入境货物“预申报制度”,设置“通关绿色通道”,极大地提高了人、车、物的出入境通关速度。积极配合联检部门做好通关协调工作,加强对出入境人、车、物的规范管理,为实现口岸“大通关”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安全管理措施得到强化。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切实把口岸的安全畅通放在首位,建立健全长效、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口岸消防、治安等方面的日常安全巡查和定期检查,尤其是强化了节假日等客商出入境高峰期口岸通关的安全防护工作,预防了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是建立了口岸商贸旅游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动。以建设“安全、高效、廉洁、和谐”口岸为目标,以“优化通关环境、优化口岸服务、优化协作配合、深化廉政共建”为主线,积极开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动,加强口岸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实现信息互动,提高口岸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使口岸执法管理更加规范、高效,使出入境人员和货物通关更加有序、便捷。

(三)加强了对越交流与合作,管理工作得到了协调发展

本着“主动沟通、真诚合作、努力协调、争取支持”的原则,加强与越方相关口岸监管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争取得到越方的支持和配合,共同解决我州人员出入境、货物进出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外经贸企业和个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投资环境。

(四)规划编制趋于完善

2012年编制了《麻栗坡县天保边境口岸型特色镇城镇规划》,该规划包括四个规划,即《麻栗坡县天保边境口岸型特色镇总体规划》、《麻栗坡县天保边境口岸型特色规划》、《麻栗坡县天保边境口岸型特色镇镇区“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麻栗坡县天保边境口岸型特色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麻栗坡县天保边境口岸型特色镇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北至天保村(新城),东到八里河东山,西至老山,南至部级天保口岸(盘龙河出水口)区域,总面积19.0平方公里。镇区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带六组团。一带为盘龙河发展带,六组团分别为口岸服务组团、口岸居住组团、曼棍产业组团、天保村居住组团、新城综合组团。

三、开发建设与服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这些年来的大力建设,口岸的各项建设逐步完善,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口岸在开发建设和服务管理中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受自然条件限制,口岸山地多,平地少,土地利用率不高,加之口岸土地多数是农场用地,在协调工作上有一定的难度。

二是缺乏强有力的区域支撑。麻栗坡作为一座边疆县,总体上还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农业和少数民族贫困县;境外的河江省又是越南最为贫穷的几个省份之一。这片区域资源富集但工业实体经济薄弱,缺乏深加工产业,产品单一,并且现有产业与周边地区同质性相当强,对外经贸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三是受政策、基础设施条件的制约。文天公路通行能力低,作为国际通道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着口岸经济的发展;中方口岸尚未对第三国人员开放,影响过境人流的增加;过境手续繁杂,使双边人员来往受限、贸易受限、旅游不活;中越双方政策的调整,导致天保口岸一些传统的商品及往年大幅进出口的商品都暂停进出口。

四是规划的指导性和严肃性不强。规划工作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是城乡建设的龙头和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手段,具有超前性、前瞻性、权威性、科学性、可行性和严肃性。但这些年来,少数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在口岸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不按规划审批程序办理和建设,让规划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老板走,忽视了口岸规划布局的规定和要求。

五是国家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建设步伐缓慢,功能不全。在口岸建设中,多数项目要依靠国家立项投入,而国家每年对天保口岸的项目审批立项较少,一些急需建设的基础项目年年申报都没有立项,加之地方产业支撑不强,地方财政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口岸的建设发展。

六是规划监管力度不够,执法力度不强,致使口岸违章建筑时有发生而执行不下去,严重影响了口岸对外开放的形象。

四、加快开发建设和做好服务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一是用全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来正视口岸发展。在地方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树立全新的项目规划观念,依靠“土地吸引投资”的政策和“积极不干预”的办法,多渠道吸引资金,加快口岸市政建设和贸易发展。土地吸引投资,就是依靠口岸十分珍贵的土地资源,广泛吸引投资商到口岸开发项目,以加快口岸的市政基础建设,改善发展环境。积极不干预,就是从口岸实际出发,凡是有利于扩大口岸对外开放,有利于发展口岸贸易,有利于促进口岸济发展,有利于活跃和繁荣口岸的事,都应该与“内地”区别对待,大胆地、积极地给予支持,实现理论与实际相一致的真正的放开、搞活。

二是建立诚信的投资环境。对待投资者,我们既要从语言上表示欢迎,还要从实际行动上给予其更优惠的投资政策、更优良的服务去支持他们来口岸发展,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诚信的宽松环境。对其投资经营的项目,只要符合国家大的政策和口岸规划,都应该大力支持,在各个方面为其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让其在最短的时间内见到成效。

三是规划与建设管理要有创新。要从规划的本质去创新,从单纯的专业性、技术性的城乡规划,向公共服务型的城乡规划转变;要从规划的目标去创新,按照循序渐近、节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天保口岸建设;要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区位不同的功能定位;认真做好河道、生态和市场三篇文章,从实际出发,努力向空间拓展,走立体式山城的路子。

(二)进一步优化口岸城镇化策略

一是充分利用口岸带来的城镇化效应,依托口岸通道与设施,大力推进人口聚集、经济要素聚集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聚集。

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把人的发展作为城镇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以综合配套体制改革推动农民工转变为真正的城镇居民,提高城镇居民公共服务水平,释放居民消费需求,充分发挥出城镇化对消费的扩大作用。

三是重点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大幅度增加城市公共服务、环境保护与治理、防灾减灾、出入境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领域的投资,以此抵消由城镇化速度放缓带来的投资增速下降。

(三)加大项目申报立项力度

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够将麻栗坡县“十二五”投资项目集群规划信息表内的口岸建设项目分重点分批考虑立项并分批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既是中国与越南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交通干线,又是重要的边防交通干线,对扩大对外开放,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巩固边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抓紧完善口岸的各项规划编制和审批

一是已编制的规划未审批的应尽快审批,正在编制或根据口岸建设需要确需编制的各类专项规划和专业规划,选择的规划设计单位应深入了解口岸现状情况,认真分析口岸未来发展趋势,在规划布局中要对口岸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其达到一定的生态经济最优目标,依据口岸土地的特性,利用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将有限的土地数量在利用结构、方向、时空尺度上,分层次进行安排、设计、组合和布局,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使土地生态系统维持相对平衡,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二是在评审各种规划方案时要结合口岸实际认真论证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使规划成果达到一定的深度和超前性,尤其是在市政基础设施这块的规划要能达到相当的深度。其他规划要能突出口岸布局与环境建设的和谐性、协调性、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和规划管理的权威性。

三是规划成果要达到公众参与、专家评审、政府决策三位一体的规划审批机制,再经规划委员会审议,审议意见作为规划决策的依据,实现规划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按照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制定详细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和专业规划,进一步增强口岸规划的前瞻性和建设的指导性。

四是规划成果要进行公示,以增加规划的透明度,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

五是要建立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和批后管理体系,突出规划的批后跟踪管理,防止工程施工中“长胖、变高”等现象,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

六是要真正突出“以人为本、以山为脉、以绿为基”的规划理念,坚持走生态建镇、特色建设的路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

(五)从对外开放的大局看好口岸的发展

天保口岸作为国家一类口岸,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看,天保口岸处于云南和大西南开放的前沿,是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纽带,站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高度上,天保口岸是通往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是连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平台,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云南交通建设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为天保口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抓住这一机遇,不断优化口岸服务管理,充分发挥天保口岸在信息交流、贸易往来、金融服务、公共事务等方面的平台作用。从国际、国内、省域、州域、县域、城郊现状情况、发展条件来分析口岸发展的优势和机遇等有利因素,弱势和风险等不利因素,立足现有条件,充分应用和发挥优势,尽量弱化和转化不利因素的积极进取策略和转化不利策略,制定出天保口岸近期、中远期的产业支撑和发展空间规划。

(六)加强规划设计人员与地方规划管理人员的交流学习

一是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人员与地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城乡规划是一定时期城镇各项经济设施、社会设施和城镇基础设施的综合部署,因此,规划设计人员和规划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当重要,要重视他们新知识的学习和更新,通过学习和培训充实他们的专业知识。利用各种渠道,采取不同形式,加强合作和交流,让他们大胆尝试,不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进步,进步中成长,才能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好口岸。

二是严格规划审批程序、督促好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作为部级口岸,在规划建设中必须考虑、协调的问题很多。在重点工程建设中,由于地方产业支撑不强,财政配套资金不到位,忽视了项目规划的要求和规定,往往会出现批条办事、不按已有的规划布局安放建设项目等,使基层管理人员很难开展工作。因此,既要做好招商引资的协调服务工作,又要协调好项目的安放问题,还要督促好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总之,麻栗坡县天保口岸的开发建设与服务管理工作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要不断加大统筹协调发展的力度,全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积极引导发展好工业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提高企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要在树立“大口岸,大通道,大发展”的进程中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充分发挥天保特色小镇对外经济招商园区的区位优势,利用边境优势和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培育边贸企业,切实改善服务质量,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树立口岸发展新形象。“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对于麻栗坡天保口岸来讲,有着比中国内地和沿海地区更深刻的意义。今天的天保口岸建设正在与时间赛跑,努力追赶着全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我相信,明天的天保口岸将会是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特色口岸。

参考文献:

1、《麻栗坡县天保边境口岸型特色镇城镇规划》。2012年版。

口岸经济的发展建议篇4

为提高口岸大通关工作效率,促进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根据《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决定》、《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我市口岸大通关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认识,增强口岸大通关建设的紧迫感

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口岸管理体制是否顺畅、口岸大通关环境是否优越、通关效率是否高效,直接影响我市招商引资形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口岸大通关建设,构建畅通、高效、便捷的大通关平台,是我市适应后经济危机时代激烈竞争,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加速城市国际化进程的迫切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口岸大通关工作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加快口岸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提高我市口岸大通关工作整体水平。

二、突出重点,加快口岸大通关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的立体开放口岸体系。市口岸办要根据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推进口岸和口岸作业区建设,努力实现进出口企业便捷通关。重点做好综合保税区的申报和建设,金霞陆路口岸作业区建设,拓展浏阳花炮出口通道;完善航空口岸、霞凝水运口岸、国际邮件中心和金霞保税物流中心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快建立口岸通关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模式。

(二)着力建设国际快速物流通道。充分发挥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平台作用,引进国际第三方物流公司,加快发展保税物流业务。由市口岸办牵头,研究“铁海联运”、“陆海联运”等多式联运方式支持政策。在稳定发展至深圳“五定班列”和至上海“五定班轮”的基础上,整合口岸资源,根据经济发展实际需求,逐步增加至沿海沿边口岸的“五定班列”、“五定班轮”线路和密度。完善设施和功能,支持国际邮件中心发展。推进与沿海沿边口岸合作“无水港”建设,实现我市口岸作业区就地报关(检)、就地订舱(车、箱、船)、装(拆)箱、结汇、签发提单、出口清关的口岸功能。

(三)进一步拓展国际航线航班,努力促进入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开拓新的国际(地区)航线航班,促进入境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不断提高的国际知名度。充分发挥航空口岸客运发展较快的优势,加快提升货运能力,推进航空快件业务发展,把航空口岸打造成管理高效、功能齐全、设备完善、服务一流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

(四)加快电子口岸平台建设及推广运用工作。按照政府搭台、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口岸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的原则,逐步构建既有监管辅助功能又能提供商务服务的电子口岸信息平台,提高通关效率,降低进出口贸易通关成本。

(五)构建口岸联检工作良好环境。加快推进金霞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两个口岸联检机构建设,为口岸大通关构建基础平台。理顺职责,明确责任,加强对口岸联检单位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支持海关、检验检疫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不断完善现有口岸监管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口岸联检单位协管员、协检员制度,完善财政投入机制,为口岸联检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六)要把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加大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口岸建设实行政府引导,企业运作,财政适当补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性投入要规范管理,逐步建立市口岸专项发展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效益。

三、强化措施,提高口岸大通关服务水平

(一)支持优化海关监管和服务。支持海关实行节假日和24小时预约通关查验工作制,实行“一次开箱,一次查验”等“一站式”联检服务。支持海关进一步加强跨区域通关合作,实现区域良性互动,解决企业在口岸通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支持海关推行“由企及物”理念和“守法便利”原则,培育更多企业成为AA类和A类企业,努力扩大“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覆盖面。支持海关深化关企合作,加强对重点出口企业的监管与服务,建立跟踪和个性化服务机制,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支持海关大力加强法律法规和海关政策宣传,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和做大做强。

(二)支持提升检验检疫把关监管水平。支持检验检疫加强质量管理,严守安全底线,改进监管模式,提高检验检疫通关效率和速度,促进贸易便利化。主要包括:加强政策引导,督促企业树立落实质量责任主体意识和诚信守法经营意识,支持检验检疫开展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产品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和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鼓励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出口免验、企业分类管理、绿色通道、直通放行、优惠原产地证等检验检疫优惠便利措施;支持实行24小时预约服务和节假日工作制,支持检验检疫积极参与跨区域合作,加强与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的协调,畅通通关渠道;加快浏阳烟花集中监装场建设,实行“产地检验、集中监装”模式,支持特殊监管区域检验检疫设施建设,确保检验检疫履职需求;支持检验检疫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完善检验检疫信息服务平台和12365语音服务系统,搭建物流数据交换平台,积极推动检验检疫监管场库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电子闸口放行管理,提升检验检疫服务水平。

(三)支持提高边防检查及通关服务水平。支持边防检查在航空口岸全面实施每名旅客查验不超过45秒、处理一般问题不超过30分钟的服务标准,支持边防检查进一步加大查验设施改造力度和自助通关系统建设,提高口岸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旅客出入境通关速度,制定旅游团组预报预验管理办法,简化办理手续的程序,缩短办理手续的时间。

(四)改进外汇服务。全面推进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逐步实施企业进出口收付汇全面核查和分类管理,简化收付汇手续;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降低资金汇兑成本;逐步将国际结算业务网点延伸到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县域范围,为企业在当地办理收付汇业务提供便利;改进企业异地收付汇管理政策,便利企业办理外汇业务;推动保税功能区和出口加工园区金融机构网点建设,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金融服务;加大对涉汇企业外汇政策支持和业务培训,完善外汇业务个案处理机制。

(五)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国税部门要加强政策宣传,优化退税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确保退税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审核审批,及时办理出口退税。进一步加强退税计划管理,积极向上争取退(免)税指标,保证退税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国税、财政、海关、银行、外汇管理、商务等部门要加强协作,构建便捷的退税协作机制。

(六)加强海事管理。地方海事局应加强水运口岸的安全监管,改善通航环境,维护通航秩序,提高船舶进出口岸信息化管理水平。

(七)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市交通运输、物价、财政、公安等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外贸集装箱运输车辆在收费、通行便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公安、交通运输、口岸等部门要加强协调联系,对城市生产生活急需品,由交通部门按载质车辆办理通行手续,以确保供应。

四、规范秩序,优化口岸大通关环境

(一)提高服务质量。市口岸办要加强对口岸各单位的协调管理,及时受理客户投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海关、检验检疫、边防、外汇、海事及港口、铁路、机场等口岸单位要全面落实承诺服务、优质服务的各项措施,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对各项服务措施应公布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口岸货场和货代企业要按照进出口优先的原则,优先安排运输,保证货物安全及时运达。

(二)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市口岸大通关相关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规定收费标准执行,实行收费公示。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要严格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标准,办理《服务价格登记证》后方可收费;市场调节价的经营服务性项目,要明码标价,在收费地点的醒目位置公布收费项目、标准和优惠政策,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口岸管理执法部门要建立企业诚信系统和信誉评估体系,对进出口企业实行风险管理,根据不同企业的资信等级,采取不同的通关管理方式,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守法进出,对诚信守法企业给予更大的通关便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监督自律制、责任追究制和激励机制,打造诚信口岸。

五、强化领导,保障口岸大通关建设顺利推进

(一)切实加强对口岸大通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口岸大通关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口岸大通关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口岸办,承担全市大通关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检查、指导、监督各级各部门大通关建设工作。各级政府、各开发园区以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口岸大通关工作的领导,明确专人负责口岸大通关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成立口岸综合管理机构,切实加强大通关工作。

(二)健全口岸大通关工作机制。全市口岸大通关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口岸大通关建设工作,遇有重大问题及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进行研究。市口岸大通关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调度和检查,每季度检查、督办、通报一次全市“大通关”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口岸相关单位的工作情况。建立健全口岸相关单位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协调解决口岸大通关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完善考核评估制度,建立健全对区县(市)、园区推进口岸大通关工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三)推进文明共建。建立口岸联检单位文明创建考核评比机制,在全市口岸系统中开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动,通过组织开展评比表彰,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协调推进相关活动,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等举措,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动全市口岸系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

(四)加强信息统计。全市口岸系统及监管查验单位要建立健全信息员队伍,规范信息统计工作,建立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形成每年评比检查的长效机制,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支持。要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口径统一、基础数据共享的进出口业务统计协调机制,为口岸执法部门联动提供数据支持。

口岸经济的发展建议篇5

台湾处于亚太区域的枢纽位置,本应在亚太经济的发展中,扮演更具关键性的角色。惟2008年以前受制于两岸关系跌宕的不确定因素,台湾未能善尽其自身的优势,从大陆的经济发展中获益,实属可惜。2008年重掌台湾地区政局后,对两岸政策持开放的态度,与其说是两岸关系的加速发展,还不如说是弥补过去多年台湾分享大陆经济成长的不足。

2010年16月29日,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与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在重庆签署了“两岸经贸合作架构协议”(ECFA),大陆将台湾539项货品列入早收清单,减免关税,台湾也相应地对大陆267项货品提供减税优惠。ECFA不仅使两岸经贸合作向前跨出―大步,同时也催化了亚太经济整合的进程。

ECFA在2011年1月1日正式生效后,对台湾的经济业立即带来明显的效益。根据大陆海关统计,在今年第1季大陆从台湾进口的货品总值达296.4亿美元,和去年第1季相比增加16%,其中大陆从台湾进口ECFA早收清单项下的产品更增长26%。在投资部份,201 1年前4月台商回台投资金额达新台币2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

此外,两岸经贸往来的升温,也促进了台湾的就业。根据统计,台湾开放大陆企业来台投资后,大陆企业在台湾已创造了超过3千个就业机会。2011年4月底台湾的失业率为4.29%,更为2008年10月以来新低。

在ECFA建构起两岸经贸的大架构后,两岸对ECFA后续的投保协议、货品贸易、服务贸易和争端解、央机制四项协议也将进行商谈、签署。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这_些协议的逐―签署,两岸的经贸交流将更趋完善、发展更加健康。

过去两岸着重在生产和制造,为国际大企业代工,自我品牌较少,虽然产品行销全世界、产量惊人,但附加价值却是偏低。在两岸签署ECFA后,两岸可以进行产业的分工,思考发展自我品牌,再逐渐发展成国际品牌。而这对于正在寻求转型升级的台商,将是很好的机会。

在两岸两会持续推进双方经贸文化交流的同时,中国与中国共产党在2005年搭起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平台,多年来一直扮着促使两岸关系良性互动的催化剂角色。自2005年以来,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结论与建议均非常具有前瞻性,有助于中共中央总书记与本人签署之五大愿景的逐步实践。

“两岸合起来赚世界的钱,没有什么不对,而且现在绝对可以做到。”

2011年5月在成都举行的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主题为“深化两岸合作、共创双赢前景”。本届的特色,是藉由两岸更紧密的全方位合作,来促进双方的发展,进而深化两岸的产业交流,并积极融入东亚经济体系,加强核电安全合作,为两岸经济发展再创新局,同时促使两岸文化与青年交流的制度化,共创繁荣前景。

此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双方更广泛地针对ECFA、“十二五”规划、区域整合、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等,提出19条共同建议,包括以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中长期经济发展构想(黄金十年)为契机,积极落实ECFA;确保ECFA早期收获计划顺利、有效实施;合力建构完整的产业链与价值链,推动创新、品牌、行销、通路等交流合作等等,预期将成为未来两岸交流的主要议题。

2011年,是大陆进入“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在未来5年中,大陆首要任务将是扩大内需和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这段期间并重点推动七大新兴产业。这与台湾正在推动的六大新兴产业有高度重叠的地方,也使双方优势互补的利基越来越显著。可以说,大陆的“十二五”规划为两岸在新兴产业合作提供非常好的契机,也为两岸经贸交流提供绝佳的合作平台。

随着两岸关系持续正面发展,台湾经济参与“十二五”规划的机会很大,而且将是落实“十二五”计划很大的助力。当务之急,是要抓紧两岸经济的优势互补。两岸合起来赚世界的钱,没有什么不对,而且现在绝对可以做到。

大陆在2010年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根据一些权威财经机构的预估,大陆将在2025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不过,大陆以往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的大量出口,然而近年来,由于人民币升值工资上涨、租税负担提高,加上环保意识抬头,大陆若要持续发展,要在制造业大国基础上,进一步走向服务业的大国。

发展服务业已是大陆未来不可缺的趋势,而台湾在服务业跟国际接轨很早,又有完善的管理经验等优势,大陆则有丰沛的资源、资金、广大市场等,双方朝此方向合作会有灿烂的未来。

口岸经济的发展建议篇6

关键词:ECFA;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岸经济合作;经济战略调整

2010年6月29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①在重庆举行的第五次两会(海协会与海基会)领导人会谈上签署。ECFA的签署将给两岸经济贸易带来诸多好处,将促进两岸GDP的增长,贸易的扩大和就业的增加等。ECFA的基础是世贸组织原则,包含了自由贸易协议的一般要素和内容,但又根据两岸的特殊经济社会现状,有明显的两岸特色。目前的框架协议涵盖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各个方面,其所确立的原则、规定,为今后两岸经贸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2011年1月1日起,ECFA早期收获清单全面实施,并启动其他相关协议的协商,两岸经济合作正式进入入“ECFA时代”。

1 ECFA的签署为两岸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ECFA的签署开创了两岸经贸合作新时代,它将成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里程碑。ECFA是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在两岸经贸关系上的具体体现。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促使资源配置效益改善,产业结构升级,区域竞争实力扩张。因此,进入21世纪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猛,成为各类经济体应对全球化的重要手段。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到今天,实现区域合作一体化,拓展区域市场,成为突破两岸经济合作发展瓶颈的关键。

因此,ECFA的签署为两岸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1 两岸经贸关系迈向正常化的进程,经贸合作愈趋紧密

ECFA的签署使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的架构基本成形。两岸各项协商与交流合作循序进行、成效显著。自签署协议后,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正式成立。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坚持定期的制度性协商,并达成新的合作协议;“两岸经济文化合作论坛”和“海峡论坛”皆如期召开;两岸各项交流有序地推动并有所深入。2011年上半年,大陆赴台个人游以北京、上海及厦门三个城市为试点正式开放,7月29日又启动了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个人游项目,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人数也明显增加,更把两岸民众的交流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经贸合作愈趋紧密。从两岸贸易的规模及两地市场的相互依存度看,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已高达27.63%,出口依存度甚至超过40%。从台商对大陆投资来看,按照台湾“经济部”的统计,至2011年底台商对大陆的投资金额累计达949.3亿美元;台商对大陆经营活动的发展,逐步形成海峡两岸产业合作与新型的产业分工经营模式,构建出一个以台商为纽带的独特的区域经贸网络以及共同开发国际市场的循环体系,不仅成为带动台湾产品对大陆出口逐年提升的基础,也是保障台湾经济增长的关键。

此外,投资双向互动打开了新的局面。根据商务部统计,在吸收台资方面,2011年1至12月,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2639个,实际使用台资金额21.8亿美元。截至2011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5772个,实际利用台资542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在大陆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4.6%。自2009年6月30日正式开放陆资赴台投资开始,至2011年12月底止,已有204家大陆公司经过核准赴台设立分公司,审核通过投资金额约55.3亿元(新台币)。尽管目前陆资入台投资仍在探路阶段,投资的金额还很有限,但其意义重大,为两岸经贸的正常化与跨域整合开创了新契机。

1.2 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得到促进与发展,台湾经济从中得到实惠

ECFA的签署使台湾经济获得了实惠。众所周知,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超出预期,欧债危机仍在扩大,美国经济并未明显回暖,全球可能陷入长期经济衰退,对于外向型的台湾经济而言,如何抵御世界经济危机的威胁,是严峻的考验。台湾经济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有赖于和大陆经贸的紧密合作。

2011年1月1日ECFA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促进了台湾产品对大陆的出口,成效显著。根据ECFA早期收获计划,货物贸易部分大陆向台湾开放539项产品,包括农产品18项,台湾向大陆开放267项;服务贸易方面大陆向台湾开放了银行、保险等11项服务业,台湾向大陆开放9项。根据大陆海关的统计数字,2011年1至11月,台湾方面早收清单内货品对大陆的出口额为182.7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2%,获减免关税逾1.14亿美元。根据台湾方面的统计,早收清单内台湾工业品对大陆的出口,抛光机床增长了5.47倍,塑料造粒机增长了3.67倍,乙烯脂共聚物增长了1.66倍,在享受早收优惠关税的台湾企业中,有超过一半的厂商是首次向大陆出口早收列表范围内的产品,这些受惠产业中,工业产品核发件数前五名产业分别为石化(12352件)、机械(9863件)、纺织(4433件)、运输工具(3744件)、金属(3365件);工业产品核发金额前五名产业分别为石化30.78亿美元(58.58%)、机械9.82亿美元(18.70%)、金属5.37亿美元(10.22%)、纺织2.69亿美元(5.12%)、电机1.24亿美元(2.35%)。尤其是农产品贸易更是获得了快速发展,据台湾农业主管部门统计,1-12月ECFA早收清单湾农产品外销大陆的出口量为20317吨,比上年同期的10828吨增长88%;出口值为1.25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5532万美元大幅增长127%。

据商务部台港澳司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2011年大陆与台湾的贸易额为1600.3亿美元,同比上升10.1%。

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351.1亿美元,同比上升18.3%;自台湾进口为1249.2亿美元,同比上升7.9%。

从单月看,2011年12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35亿美元,环比上升0.7%。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27.6亿美元,环比下降3.8%;自台湾进口107.3亿美元,环比上升1.7%。从商务部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可以看出,通过ECFA的制度安排,台湾经济正逐步融入中国大陆经济体系,两岸经贸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间竞争的实力得到增强。

2 两岸ECFA的签署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经济全球化已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将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不断朝横向和纵向扩展为全球性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较佳的配置,增进资源的使用效益,进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却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资源较佳配置、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全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了激烈的冲击,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造成严厉的挑战。

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国或地区纷纷采取政策加以应对,而其策略不外乎:一是促进产业升级,健全经济结构;二则是透过双边或多边协议推动区域经济整合,加速区域间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流动与融合,以提升国际经济竞争力。

目前以中国大陆为核心正积极推动或构想中的东亚区域合作组织,包括众所瞩目的中国大陆一东盟自由贸易区(10+1),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10+3),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大陆香港更紧密的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以及东北亚经济圈等,此外,尚有图们江开发计划、澜沧江一湄公河经济合作等以资源共同开发为主的具体合作计划。这类区域经济合作涉及资源共同开发的具体合作计划,成为东亚经济合作的主要特点之一。由于台湾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因此,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必然会对未来台湾的经济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

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趋势来看,台湾若被排除于这些自由贸易区以外,对台湾的经济影响将有:第一,台湾因非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将无法享有低关税的优惠,影响台湾对外贸易的拓展,并将产生贸易转移的后果。第二,台湾将无法参与自由贸易区内有关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合作的机会,将影响台湾产业的发展,尤其就自由贸易区,因日、韩在内,从产业结构和国际竞争力而言,对台湾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形成严重的威胁。第三,台资企业极可能转移投资,即转往大陆或东盟国家投资设厂生产,以规避关税,导致在台湾投资减少。

近十年来,东亚、东南亚的重要发展特征就是区域一体化。台湾在这一过程中是缺席的,逐渐在区域经济中被“边缘化”。长期如此,台湾的经济竞争力会受到削弱。当前,台湾方面迫切的要求改变这种孤立化的、边缘化的局面。从大陆来说,台湾经济的削弱,对于台湾不利,对于两岸关系也不利。大陆希望帮助台湾改变这种边缘化的局面,使得台湾经济能够往前走。通过ECFA这种方式来改善两岸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寻合适的路径,让台湾加入东亚、东南亚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这对于台湾经济和两岸关系都非常重要。可以说,ECFA的签署对于两岸来说,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必然。

3 当前两岸经面贸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ECFA的签署对两岸经贸合作而言,在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

首先,大陆制定的“十二五规划” 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两岸经贸合作的重点与方向,也为两岸经贸合作做了政策保障。“十二五规划”有关两岸关系发展与两岸经济合作的内容阐明了,除建立健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核心是ECFA)外,提出了“全面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一系列主要内容,涉及贸易、投资、产业合作、金融、货币、知识产权等,

台湾方面特别重视“十二五规划”及为台商所提供的“商机”以及两岸经济合作机会。台湾“经济部”已成立了“两岸产业布局策略小组”,并作为争取“十二五”商机的“策略小组”,而且台湾进一步提升该小组的层级,由“经济部”提升到“行政院政务委员会”负责,加快研究与推进两岸产业合作。其中产业合作是台湾最为关注的领域。目前台湾方面在原产业搭桥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12项两岸产业合作领域,包括互联网、LCD(液晶显示器)、LED、精密机械、风力发电、电动车、绿能建筑与节能产业、冷链物流、生技医药等,希望两岸加强合作。争取大陆“十二五规划”所创造的庞大商机与寻找两岸产业合作机会,将成为未来两岸经济合作的重中之重。

另外,“十二五规划”专门提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并提出新的四大定位,将加快海西与台湾经济合作进程与实现新的合作模式的突破,海西对台经济合作将有不少新的亮点出现。

其次,ECFA的签署使台湾可以规避“最惠国待遇”机制

ECFA的签署,有利于规避WTO“最惠国待遇”的约束。由于两岸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各有其对金融服务业市场的开放承诺范围,其中大陆对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设有适当的市场门槛的限制和业务经营的限制,如果按照WTO机制操作,大陆金融对台湾实行优惠的开放措施,则可能涉及WTO“最惠国待遇”机制,而通过“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或其后续协议的实施则可排除“最惠国待遇”机制的约束,实施只有一国之内才会有的单独优惠待遇。这些优惠范围很广,台湾企业可以进入大陆医疗、银行、保险、证券、会计等11个服务行业。这正是西方服务行业梦寐以求却得不到的。

据台湾媒体报道,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得到世界贸易组织秘书长拉米肯定评价。他说,ECFA是台湾达成整体贸易目标的重大作为,可改善两岸关系,确保岛内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整合参与世界经济,并可吸引岛外资本。拉米说,WTO规范允许会员之间建立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但这些区域协定不处理如农业补贴、反倾销等只能在WTO层次解决的问题。

第三、大陆经济战略的调整、企业的转型升级,为台资企业提供了契机

大陆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与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大陆台资企业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增大,再难以低廉成本与外销代工的发展模式生存,需要寻求新的突破与创新,而且已经在两岸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迈入全面转型升级时期,积极调整投资与经营策略,积极加强研发与技术更新,积极开拓内需与内陆市场。在大陆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台商投资模式将更加多元化,台资、陆资与外资相互投资、相互持股及兼并步伐加快,独资形态的台资企业将越来越少,未来所谓的台资企业将成为一个“非典型台资企业”。台商在大陆的区域投资布局已出现新的重大调整与变化,在巩固沿海地区投资经营的基础上,加快向内陆与中西部的投资布局,重庆、成都、湖北、湖南、河南、广西等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地区,而且继珠三角、长三角、海西、环渤海后,西三角(成都、重庆、西安)、中轴线(郑州、武汉、长沙)、北部湾等新的投资热点也在迅速兴起。

第四、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将逐步推进,但短期内仍难有大的突破

2009年7月,台湾方面开放大陆企业对台投资,揭开了海峡两岸双向直接投资的序幕,这是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大标志性转折,意义重大。但目前大陆企业对台投资进展有限,两岸不对称的投资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依台湾“投审会”统计,到2011年2月底,共批准120个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只有1.39亿美元,规划全年吸引大陆企业投资目标为2亿美元。特别是2011年3月初台湾当局开放第二批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产业清单后,制造业投资开放项目合计为89项,占整体制造业212项的42%;服务业开放项目合计为138项,也占服务业项目总数的42%;基础建设开放项目合计20项,占项目总数的24%。但大陆企业对第二批开放项目提出申请寥寥无几。大陆企业对台投资进展有限的原因在于:一是台湾方面的政策限制仍多,继续实行“正面表列”,无法与其他外资相比,受到歧视性待遇。二是台湾产业经济发展环境不佳。生产成本高,尤其是重化工业在环保压力下难有发展空间。三是台湾市场规模有限,不为大陆大企业看好。四是岛内政治复杂,政权轮替的可能性很大,增加了投资的长期政治风险。在这种背景下,未来大陆企业尽管还会继续进入台湾投资,投资领域仍以服务或第三产业为主,农业领域仍不得进入,制造业领域的生产性投资难有大的增加,预计短期内大陆企业对台投资不会有大的突破与发展。

第五、海峡两岸金融合作逐步成为新亮点

长期滞后的海峡两岸金融领域的合作将在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与ECFA下将不断获得新的突破与发展。海峡两岸货币清算与交易将有重大突破。两岸货币兑换、流通、交易、清算与未来两岸贸易的人民结算等问题日益突破,迫切需要两岸加快协商,签署相关协议,建立机制。其中,“推动建立货币清算机制”已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两岸有关部门就海峡两岸货币清算问题展开接触与协商,预计会在短期内达成协议,将开创两岸金融合作的新局面。因此,加快两岸经济融合,利用两岸的各自优势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通过制度创新鼓励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开发与产业化,为新技术革命储备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力争在新的技术革命周期中赶上发达国家,是两岸的必然选择。ECFA的签署,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后ECFA时代,两岸经贸合作尚且刚刚起步,合作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应避免因为意识形态的差异而影响两岸的经贸合作,岛内的一些不同声音往往会误导民众,扰乱ECFA的实施。我们看到,协议的几个鲜明特点,即一是双方着眼于两岸全局利益,做到了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务实协商、合理安排;二是双方着眼于两岸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彼此关切,结合两岸产业互补性,达成了一个规模大、覆盖面广的早期收获计划,两岸民众得以尽早享受贸易自由化的利益;三是大陆方面充分理解台湾经济和社会的现状,着眼两岸经济长远发展,未涉及台湾弱势产业、农产品开放和大陆劳务人员输台等问题,体现了大陆方面最大的诚意和善意。

随着ECFA的逐步落实,两岸间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将会得到进一步推进,从而使两岸间的交易成本降低、产业分工细化、各自的比较优势发挥充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得到巨大的提升。以ECFA签署为标志的两岸经济合作,不仅能够在贸易和分工中使双方获益,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占据产业高端并在两岸中获得较长的产品价值链条。基于优势互补的两岸合作对未来两岸在世界经济新发展阶段中占据主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作者工作单位:辽宁大连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注释:

①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英文为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简称ECFA;台湾方面的繁体版本称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原称为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或称两岸综合经济合作协定。2010年1月26日,ECFA第一次两会专家工作商谈在北京举行。2010年6月29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合作协议。2010年8月17日,台湾立法机构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参考文献:

[1]《综合竞争力》2011年01:单玉丽:《台湾的大陆政策与后ECFA时代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之策略》

[2]《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7月9日:李富永:《后ECFA时代,两岸经贸制度化》

[3]《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1年10 月:陈丰:后ECFA时代两岸金融合作展望研究》

口岸经济的发展建议篇7

为百姓民生建言献策

每年的两会都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晴雨表”,更是老百姓的“暖心剂”。来自全国的5000多名代表委员怀揣议案、提案聚集首都,他们是代言民意的化身,议案、提案中也会饱蘸民生话题,在老百姓眼里,两会承载着老百姓的民生期待与厚望。保障住房、收入分配、医保、老龄化社会、养老并轨、环境保护、教育公平等,都是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民生热点话题,也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的焦点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陈蔚文在《关于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的建议》中指出,我国目前生态环境恶化形势严峻,对此问题,中央高度重视,政府非常努力,但防治效果仍欠理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一是公众的环保意识不强,知识不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二是政府关于生态环境监控和保护工作缺乏透明度,公众缺少知情权和监督权;三是在环境侵权事件中,受害者往往是普通居民和农民。为此他建议:一是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建立制度,落实公众的知情权;三是建立有利于群众参与的体制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朱台青在《关于加快西宁至成都铁路建设的建议》中指出,西宁至成都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的研究项目,是连接四川、甘肃、青海三个西部省份藏区的重要铁路通道。该线自青海省西宁东站引出,经海东市化隆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同仁县后,进入甘肃省,经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合作市、碌曲县后,进入四川省,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接成兰铁路黄胜关站至成都。全线运营里程约852公里,新建长度约549公里(青海省境内150公里,甘肃省境内216公里,四川省境内183公里),匡算总投资约568亿元。为此,他建议加快建设步伐。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董事张晓东在《关于支持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建议》中指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位于长江经济带的“心脏”,是推动长江全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节点和战略要地。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建设是国家加快开发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带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不仅有利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发展,而且对促进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群建设,推动对外开放和沿江产业布局,完善中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中部崛起等发挥重要作用。为此,他建议:一是大力推进长江中游航道综合整治,切实改善航运条件;二是加快批复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支持开展相关业务;三是积极支持武汉临港经济区建设,将其纳入国家战略规划。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诗酒文化协会会长蒋秋霞在《关于大力支持企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的提案》中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从根本上为恢复生态和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可支持企业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的活动,以此推动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此,她建议:一是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的活动;二是在企业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活动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域”的活动;三是让获得“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和“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域”称号的企业及区域,享有生态补偿、奖励、金融、税费、生产要素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为两岸同胞贡献心智

关注两岸交流交往、两岸同胞福祉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一直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极为关注的主题,特别是台籍代表委员,在他们提交的建议和提案中,更是倾尽心力、认真调研、积极建言,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海口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符之冠在《关于建设“海峡两岸(琼台)海洋经济合作综合实验区”的建议》中指出,海南与台湾是名符其实的海洋大省,有着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发展海洋经济产业优势明显。海南坐拥2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如南海油气资源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燃冰远景资源堪称“第二个波斯湾”,渔业、矿产、生物资源也极其丰富。台湾是祖国的第一大岛,海洋经济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在航港造船产业、海洋渔业、海洋科技产业和海洋观光游憩业方面具有较明显优势。由此,当前打造“两岸(琼台)海洋经济合作综合实验区”,推动两岸海洋经济交流合作既为加快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注入新动力,也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财经大学副校长杨晓红在《关于发挥西南联大历史文化纽带作用增进两岸交流的建议》中指出,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日战争期间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迁入云南联合组成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在抗战八年间,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铸就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不朽丰碑。至今,联大师生中有中国“两院”院士173位;5人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杨振宁、李政道获诺贝尔奖等。为此,她建议:一是从国家层面加快推动西南联大旧址(或景区)建设;二是加大对西南联大旧址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三是努力提升西南联大的交流层次和品质;四是增强西南联大历史的影响力。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会长江尔雄在《关于做好两岸政治对话前期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当前,两岸间的政治问题成为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后绕不开的议题,在当前主政和台湾朝野都有重新定位和调整与大陆关系共识的条件下,开启两岸政治对话和政治谈判可能性增大。为此,她建议:一是加紧着手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的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建立后的后期工作,深化行政机构交流,并使该机制制度化,为两岸高层政治对话、政治谈判提供便利;二是充分利用和平论坛、海峡论坛等平台,凝聚两岸各界各党派人士的共识,寻找两岸关系和平健康的最大公约数,夯实基础,由易渐难、由浅入深地开启两岸的政治对话和政治谈判大门,促进祖国的完全统一。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高美琴在《关于促进两岸影视业和出版业交流与合作的建议》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两岸交流日益密切,特别是民间文化交流迈向深入,两岸民众不断通过影视作品、综艺节目、报刊书籍和网络读物等渠道增进了解,并渴望从中寻求更多的共鸣。为此,她建议:一是签署两岸文化合作交流协议,建立专业领域交流的平台和对话机制;二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业界行为准则,保障业者合法权益;三是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两岸文化产业人才合作交流;四是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出台优惠政策,提供融资渠道。

为圆中国梦积极履职

今年的两会很特别,“中国梦”这个关键词让人对此憧憬不已,对此滔滔不绝,用于描绘中国梦,用于感受中国梦。因为人们越来越感觉到,我们离中国梦的距离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国梦,既有历史的前提,也有现实的因素。实现中国梦,是每一个人最具普遍性的理想。在台籍代表委员中间,他们的中国梦,远大而现实,他们通过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履职,在履避中阐明自己的中国梦。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腺体外科主任廖海鹰在《关于修改建议》中指出,目前,医患纠纷日益增多,“医闹”不断升级。在医患纠纷中,大多数是对医疗结果不满意,比如没有达到预期结果,在医疗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甚至死亡等不良医疗结果,这些并不是医疗事故,是不可抗拒的医疗结果。对于这些情况引发的医疗纠纷如何处置,没有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造成大量这类医疗纠纷的处理在法院无法可依。为此,他建议修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医疗事故赔偿范畴及赔偿数额考虑因素的相关内容,增加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的、不可抗的医疗结果,医疗机构不承担责任的条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治疗中心主任蔡国斌在《关于台湾医师在大陆短期慈善义诊应予免除注册的建议》中指出,当前,在两岸医务交流上存在一种现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及《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的要求,台湾医师应当在30日内在当地注册机关登记审核。但由于时间所限,每次台湾医师很难进行,这样台湾医师就不能开处方,而他们自带的药品不能发给急需治疗的病人。为此,他建议:一是邀请方应出具台湾医师义诊咨询的证明,不以盈利为目的,纯粹义务免费的属慈善的医疗活动;二是出于上述目的,且义诊多为一天,故在政策支持上,可否予以特殊免除注册登记;三是每次义诊咨询结束后,应汇总评价活动的总结报告,以利下一次此类活动的开展。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岚桥集团董事长叶成在《关于政府加大对港口公共设施投入的提案》中指出,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对港口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而造成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不公共,已成为制约港口业发展的瓶颈,亟需予以关注和解决。为此,他建议:一是要将航道等港口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资金列入国家财政年度预算,并逐年增加对航道等港口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资金投入比例,以确保港口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资金有正常来源;二是进一步鼓励支持港口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返还给码头企业的港口建设费、货物港务费中集中部分资金用于建立港口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基金,建立起长效建设维护机制。

口岸经济的发展建议篇8

6月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重庆举行两会恢复协商以来的第五次领导人会谈。双方就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进行了磋商,回顾了两会所签协议的执行情况,讨论了两会第六次会谈议题规划及会务合作等事宜。

陈云林指出,商签《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符合两岸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利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有利于两岸共同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最大限度地实现两岸经济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特别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两会协商史上两岸同胞参与最广泛的一项协议。充分考虑和照顾了两岸各界人士的意见和愿望。框架协议涵盖了两岸间主要的经济活动,包括了对现有机制的补充与完善,对未来合作的展望与开拓。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的防范和争端解决。大陆方面在早收计划中认真履行了承诺,充分释放了善意,照顾了台湾中小企业、弱势产业和广大农民利益。这也是两岸同胞互利互惠的协议,体现了协商成果为两岸同胞共享的精神。希望框架协议签署后能够尽快顺利实施,使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早日受惠。

两会领导人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6月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重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序言”说,两会遵循平等互惠、循序渐进的原则,达成加强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意愿:双方同意,本着世界贸易组织(WTO)基本原则,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创造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通过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增进双方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建立有利于两岸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合作机制。

签署协议后,两岸两会互赠礼品,海协会致赠海基会“三峡神女峰”重庆漆器花瓶,海基会则致赠海协会台湾木雕。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表示,这个台湾木雕题为“荷风莲开”,是用整块台湾特有的樟木镂雕而成,写意优雅,栩栩如生,取“和平的和”、“联合的联”谐音,寓意两会在和祥微风中携手联合,开创两岸互惠繁荣的契机与未来。

:框架协议的签署是两岸关系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6月29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在重庆会见了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代表中共中央台办对海协会和海基会成功举行第五次领导人会谈,并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表示祝贺。他强调,框架协议的签署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又一重大进展,也是两岸关系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说,回顾半年来的商谈进程,两岸双方最重要的体会就是要坚持平等协商、善意互动:最宝贵的经验就是要注重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最清晰的方向就是要深化合作、共创新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和积极成果,推进了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进程,明确了两岸经济往来自由化目标,构建了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化平台。

表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将对两岸经济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影响:

一是有利于两岸共同提升经济竞争力。二是有利于两岸共同增进广大民众福祉。三是有利于两岸共同促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四是有利于两岸共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

江丙坤:签署框架协议使两岸关系进入“互惠繁荣”的新时代

海基会代表团赴重庆,董事长江丙坤称此行是“互惠繁荣之旅”。他说,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就是要降低关税、促进出口、吸引投资、增加就业、振兴经济,使台湾经济转型升级、脱胎换骨,使两岸关系进入“互惠繁荣”的新时代。

对台湾而言,影响就更深远了。6月26日绿营发起的反ECFA游行现场,随处可见南非世界杯正流行的“呜呜祖啦”,支持者拿到手才发现都是大陆货,这有点讽刺意味,说明两岸经济的密切联系,早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台湾方面“逐渐要把大陆从世界工厂变世界市场”的口号,和当前大陆扩大内需的要求是一致的:陆资逐渐入岛,将为台湾增加就业机会:在大陆的台商将获得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面对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与区域整合,两岸更应加强合作,一起“赚全世界的钱”。

最重要的是,透过ECFA,两岸经济合作有了新曙光。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来龙去脉

早在2005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与时任中国主席连战在北京共同“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提出两党将共同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其后,两岸各界有识之士不断探讨和呼吁,两岸应以签署协议的方式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经济合作制度化。

2008年12月31日,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就此议题明确提出:两岸可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以最大限度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为推动这项工作,两岸学术机构进行了各自研究和共同研究,一致认为,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从长远和全局看,对两岸贸易和经济增长都有正面和积极作用。

2009年12月,两会领导人在台中举行第四次会谈,就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原则换意见。

6月24日,第五次会谈预备性磋商在台北举行,双方对协议文本和附件均达成一致,决定将文件提交两会领导人第五次会谈确认并签署。

政治

萧万长:后ECFA时代台商经营要转变

据台媒报道,6月25日,萧万长出席“国策研究院”、台湾工业总会主办的“台商与大陆经济发展”研讨会时表示,现在大陆正在转型,像“第12个5年计划”中,产业发展重点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包括重视新能源、新材料、新资讯、生物科技与云端运算等,想直追先进地区:另外就是重视内需,扭转过去完全依赖出口的情势,并希望缩短内地与沿海、乡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萧万长认为,在大陆的台商,要看到大陆内部政策的大转变,也要因应经济条件的变化,包括劳工工资上涨、环保要求,台商必须以新思维调整经营模式与理念。

经济

岛内民调:经济信心创新高

据台湾《远见》杂志的最新民调显示,6月台湾民心指数调查结果为43.5,其中政治信心指数47.3、经济信心指数(ECI)39.6,与5月相较,本月台湾民心指数上升0.5点,其中政治信心指数微升0.1点,经济信心指数上扬08点且再创2006年6月调查启动以来的新

高点。《远见》民调中心表示,自去年11月以来,台湾民心指数大致呈现缓步上扬,主要也是受到民众对经济信心转强的带动所致。但整体来说,岛内民众虽然对当前经济状况仍给予负向评价,但感受逐步有所改善,而民众看好短期经济前景则是本月经济信心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

聚焦

两岸迈入“一日生活圈”时代

6月14日,上海虹桥机场与台北松山机场实现直航。两座“市区机场”的对飞将使两岸民众的工作、生活更为方便高效,“台北起床上海吃早餐”的梦想成真。上海浦东机场到台北桃园机场和松山机场的定期航班早已开辟。即便如此,6月14日上海虹桥机场至松山机场对飞线路的开通,仍然广受瞩目。相比以往线路,这条航线是“市区到市区”,大大方便两地通勤,有舆论甚至将这条线路称为“钻石航线”。

正在成型的虹桥交通枢纽为上海周边省市也提供了高效交通网,直航显然也将带动长三角地区与台北的互动交流。下半年,沪宁城际高铁和沪杭高铁都将开通。南京到上海的时间大幅缩减为1小时左右:苏州到上海只需20分钟:台商集中的昆山到上海只要10到15分钟,比上海郊区到市区的时间还短。长三角22个主要城市都可划入1小时生活圈,往来两岸的民众通过长三角交通网,也可以完成台北到长三角城市的一日商务之旅。

社会

两岸同步反诈骗台湾警方扫荡57个据点逮捕66人

据台媒报道,6月21日台湾‘刑事局”表示,横行两岸的诈骗犯罪,是治安的毒瘤。两岸警方多次会谈中,都将打击诈骗列为共同的治安重点工作。自去年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签订以来,两岸警方紧密合作,从去年迄今,合作侦破60多个两岸诈骗集团。逮捕400多人,查获不法利益约100亿元(新台币下同)。截至21日中午,台湾警方扫荡12县57个据点,共逮捕66名诈骗嫌疑人,起获约6000万元赃款。据台湾“刑事局”统计台湾去年1到6月各类诈欺案件超过24000件,金额约70亿元。

台北县盼世博会台湾馆落户天灯故乡

据台媒报道,上海世博会台湾馆的独特天灯造型引人瞩目,虽然每天开放4000余人次参观,但仍然有许多游客不得其门而入。近日台北县政府看上台湾馆独一无二的天灯造型,正极力争取。希望在10月底世博会落幕后将台湾馆拆解到台北县,在台湾的天灯故乡平溪一带重建,作为未来的台北县天灯博物馆。台北县观光局表示,台北县政府积极锁定天灯造型的台湾馆,“天灯是台北县著名的民俗象征,台北县政府原本就规划在平溪设立天灯文物馆,天灯造型的世博会台湾馆是最佳选择!”

近半台湾上班族靠找亲朋好友聊天解压

根据台湾人力资源顾问业者调查。16%的台湾上班族认为公司给予薪资过低不合理;11%认为所得薪资合理:其余则无太大意见,对目前薪资还可以接受。对于目前所在的企业或工作环境,14%上班族表示很喜欢:12%觉得讨厌无法忍受。面对职场压力,逾80%的台湾上班族认为自己在同事眼中算是抗压力高的人,被认为抗压力较低的占17%,其中以工作年龄在30岁以下占最大多数。台湾上班族当面临工作压力或遇瓶颈警时,最常选择的处理方式是找亲朋好友聊天,抒绪(占47%),其次是逛街(17%)、大吃大喝(13%)、运动(10%)和大哭一场(6%)。

阿里山全线复驶大型巴士未来拟兴建缆车

上一篇:医药行业市场调研范文 下一篇:管道安装施工技术要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