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和石油工程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1-20 16:58:55

石油化工和石油工程的区别

石油化工和石油工程的区别篇1

关键词:安全环保建设;存在的问题;管理;发展

一、石油矿区安全环保建设思路

(一)安全环保建设责任体系。监管责任体系是安全环保建设中一项有利于项目建设的制度体系,可以根据HSE指标来详细的划分。由石油矿区的全体施工人员、工程承包商以及周遭社区共同签订责任协议计划书,确定各部门间的责任内容和负责的范围区域。对矿区燃气安全等隐患针对调查,制定相关预防方案,确定负责部门或负责人。

(二)加强安全管理。让全体施工人员亲自参与到石油矿区安全环保的实践活动中,带动安全环保的气氛,另外可以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比如“矿区环保活动日”等等。对矿区内的生产设施进行能源分级管理,制定效能计划,最大化使用资源,真正做到节能减排。周期性的进行各项施工必要资源的检测,制定被过量使用资源的整改方案和使用计划,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三)不断推进安全环保建设。在落实相关安全环保措施的同时,推进新的安全环保思路。在使用HSE体系的前提下,确保各部门,各设施在受控制的安全环境下工作运行,避免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环境清洁卫生,在安全有保障的工作环境下,才能更好的完成下达的施工命令。严格控制施工排放,杜绝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污染环境的事故,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相关的石油企业谋得更好的发展。

(四)确立石油矿区良好的安全环保作风。在充分的安全环保建设实践中,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法,化为日常工作中的习惯,在达到工作要求的同时,保护周遭环境不受到破坏。以此达到上级指示的要求,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工程与环境互不干扰,加快国内石油矿区的体系建设。

二、石油矿区安全环保的相关问题

安全是石油矿区建设的基本前提,是全体施工人员需要保障的基本问题,是施工单位,工程企业计划并实行工作的基本要求。就目前的石油矿区安全环保来说,石油矿区的安全环保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究和解决。

(一)HSE管理体系的实施。HSE即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的管理体系。HSE在石油矿区安全环保建设方面是很重要的管理体系,它强调了工程和环境直接的平衡关系,注重施工过程的安全级别,保护环境最小程度的受到影响。在国内的石油矿区中,HSE体系是一项必要的知识,在干部级别人员的聘用和周期性检测中,HSE是一项核心的考核标准,未达标者不予聘用,入职的干部如果没有通过周期性检测,则进行HSE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后依旧不合格者,便予以免职。目前国内的HSE管理体系还处在干部级别的人员培训中,没有在全体施工人员中得到实施,这对石油矿区安全环保的持续建设有不利的影响因素。

(二)安全环保建设中隐患的排查不到位。目前的矿区隐患排查,主要是进行周期性的大型排查,在一段时间后对设备设施进行一次大的检测,这但这样并不能全面的避免隐患、排除隐患。施工设备设施会有自然的使用损耗,人员的管理也会出现松懈和不集中等情况。石油矿区内隐患的排查应该做到自主排查,在日常的工作中进行自我完善,合理安排设备设施的使用时间,降低使用损耗从而减低隐患的发生几率,使安全环保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项目。

(三)风险识别能力不足。目前还没有做到矿区的所有施工人员均具备风险识别能力,只有少部分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具备条件。可以由这部分老员工制定关于风险识别的固定流程,在日常工作中言传身教,扩大有经验员工的范围面积。帮助施工人员养成对风险识别能力的习惯,将这种能力结合到日常工作当中。矿区内部的安全隐患因为级别的不同,应该划分为几个风险等级,不同的等级之间所需要人员的数量,以及人员的经验程度应该不尽相同,强化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和相关的应对能力。在面对涉及多部门的大型风险时,应确保各部门间的协作效率,在风险识别能力达标情况下,安全快速的完成项目工程。

总结:石油矿区的安全环保建设是整个石油矿区系统的重中之重,是与矿区内生产安全,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的工程项目。安全是石油矿区建设的基本前提,是全体施工人员需要保障的基本问题,是施工单位,工程企业计划并实行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石油矿区安全环保建设真正实施并落实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对环境的最小程度影响,在保持工程速度以及工程质量的情况下,保护环境,保护自然。

参考文献:

[1] 辛红. 石油矿区安全环保建设实践与探索[J]. 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10:56-58.

石油化工和石油工程的区别篇2

关键词:石油企业 消防管理 消防体系 消防措施 研究

中图分类号:X913.4;TU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184-01

石油是当今世界应用最广泛的化石能源,是工业发展的血液。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此开设的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不计其数,我国能源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在石油相关的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超压、超温、震荡以及碰撞等情况,造成对石油安全的威胁。石油易燃易爆,一旦出现燃烧或者爆炸的情况,会产生相当严重的后果。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在消防管理中要相当注意,认真严肃对待消防安全问题,加强防火工程建设。

了解消防的重要性,加强员工消防知识的教育。石油企业应及时更新灭火设备和报警设备,设置安全通道。对新员工培训时要加强消防教育,增强消防知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防工作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1 石油企业的消防体系

石油虽是液体,但是具有挥发性,这也使石油的消防工作更加困难。当石油挥发到一定的浓度,在空气中遇到明火就容易燃烧爆炸。清楚了解到石油消防的难点之后,在石油企业设计消防体系时就要更加注重各个环节的重要性。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理念要秉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1.1 可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可燃物的火灾危险性以物质的不同状态来分级。石油液体的危险等级按照闪点来划分,闪点与危险性成反比。石油的闪点小于28℃时,是甲级危险;28~60℃之间,是乙类;高于60℃,是丙类。石油挥发性气体的火灾危险性按照爆炸极限来划分,爆炸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越大,越危险。

1.2 区域规划与工厂总体布置

生产或者存储性企业工厂的布局要根据产品规格的需要来设计。区域规划一般是根据企业及相邻工厂的特点来进行,还要考虑到地形和风向等条件。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一般选择定位在全年最小频率的上风侧,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最好不要选在窝风地带,挥发的石油气体容易在空气中聚集。沿河流设厂的情况,厂址应该选择在下游,减少发生泄漏的污染水域。生产厂区及其附近避免通公路和架高压线,减少外在干扰。厂区不可以通排洪沟。

1.3 工厂总平面布局

工厂总平面的设计应根据生产流程及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特点,同时还要考虑到厂址地形、风向等主要因素来布置。石油是挥发性产品,产区应避免布置在人员集中厂区;容易出现明火的地方应该设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处的上风侧;可燃液体罐组,避免设置在重要设施或人员集中场所。

2 石油企业的消防措施

2.1 严格执行国家石油企业的设计规范

新建石油企业的厂址平面设计,各生产装置和设备,包括加热炉、塔容器、机房以及传输管线等,都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消防规范要求执行。在建设过程中主体工程要与消防安全设施同时设计施工。要采用可靠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自爆连锁控制系统,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设备硬件上满足的要求,整个建设环节无死角无漏洞。对于已经投产的石油生产厂区,要不断更新完善消防设备,消除事故隐患。

2.2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组建专业消防队伍

安全事故的发生最终责任在人,所以员工的安全教育至关重要。员工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要严格贯彻实施,从涉及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包括现场管理、设备控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术执行能力。生产过程中关键生产设备装置和重点生产部位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生产以及存储流程环节的工作人员要了解罐组的安全要求,罐组间距不能太小,储罐的密封性是否良好等。

石油企业根据生产规模及其他安全需要,组建专业的消防队伍。专业消防队伍的责任就在于负责生产厂区的消防安全及控制。队伍中每一名队员都是经过高校或者部队培训合格的消防员,并且对于石油消防知识也有掌握。专业消防队伍是石油企业的一道安全防卫线,能够严格负责执行国家石油化工消防标准,对安全生产起到重要作用。

2.3 明确防火重点,消除安全隐患

生产厂区的火源和石油产品的泄露是发生火灾最大隐患。因此控制这两项是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炼油厂应严格控制明火。生产设备和油品罐区划为等级较高的防火区,严禁带入火种,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明火时,应该按照生产规定,办理火票入库手续,经过用火部门分析合格,防火措施落实,才允许使用明火。机动车辆禁止驶入生产设备与储油罐区,因生产需要运送生产原料、催化剂、化学品必须进入时,必须经过批准,并在汽车排气管安装尾气阻火器装置。不允许用汽油擦拭衣服和设备,不能用油品擦地板。液化石油气罐区是特殊的防火区域,对罐区的消防设施、检测仪表、设备管道都要有严格管理,保持完好。

2.4 加强内部消防建设

工艺生产装置和主要设备的报警与自保联锁系统的正确使用,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对于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装置,有条件的应加设ESD紧急停车系统,以保证在故障状态下安全停车。对设备、仪表要经常检查维护,定期校验,防火联锁自保失灵、误动作而打乱系统操作,引起重大事故发生。积极消除跑、冒、滴、漏,对运行的工艺设备及管道的静密封点要定期检查,发现泄漏及时消除。根据油品性质,正确选择输送设备的密封形式和密封材料,精心安装,认真检查与维护,保证密封效果。特别是对于输送介质的温度高于其自燃点的热油泵,除选用良好的密封材料、定期检查更换外,操作人员要特别注意防机泵震动、泵抽空和密封损坏而引起漏油自燃起火。

3 结语

总之,石油企业在石油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应该注重消防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即是企业的利益,更是国家的利益。做好石油企业的消防工作十分重要,是石油企业高效生产的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1] 林鑫.石油公司消防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9(10).

[2] 卞明良.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06(2).

[3] 崔克林.浅谈炼油企业的安全消防管理[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2(12).

[4] 孙卓英.浅谈石油公司的火灾危险性及消防安全管理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8(18).

石油化工和石油工程的区别篇3

关键词:石油工程站;选址;总图布置

中图分类号:TU27 文献标识码:A

在石油工程站建设过程中,石油工程站的选址及总图布置是需要我们重点研究的两个方面。因为石油工程站的选址关系到了石油储备量和未来规划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总图设计则与石油工程站的建设进度等问题有关。

1石油工程站的选址问题

由于石油不仅能作为一种交通能源,更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因此全球对石油能源的储备和石油工程站的勘探与建设都十分重视,一个国家的石油储备量和石油工程站的建设规模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石油工程站的建设与开发,而由于石油工程站的建设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因此在建设初期要对整个工程计划进行完善的设计和规划,尤其是石油工程站的选址问题,石油工程站的选址对石油工程的影响是最为直观和明显的。选址时通常要考虑到该地区的石油储备是否充足、交通运输条件是否便利、生产能源是否有保障、对城市规划和环保方面是否有影响等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在为石油工程站选址时更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1选址要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城市规划过程中会根据土地的使用功能对整个城市区域进行分类,石油工程站要选择适合自身建设规划的工业用地区域,并且国家有关规定中也明确指出,只有三类工业用地才能够用来建设石油工程站。因此,石油工程站需要同其他允许在三类工业用地建设的企业归类在一起,同一类和二类工业用地区别开,应尽量选择环境条件不适合人类生存和农耕的土地,并远离城市生活区域。石油工程站在规划建设时也要根据当地地理环境仔细设计,国家规定中明确指出一些沿海区域可以根据海岸线划分成码头和后方用地,不允许划分成为工业用地,因此选址时就要考虑到这一方面,不要将沿海区域包括在选址用地中,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环保也是石油工程站选址是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由于石油工业一直被认为是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因此许多地方政府都不欢迎石油工程站在当地选址,所以在选址和规划建设方面更要保证不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产生较为恶劣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对当地的水资源、大气环境、林业资源和风景名胜是否有影响。要注意石油工程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对高污染的废弃物要做好回收和后期处理工作,尽量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程度。随着陆地上石油资源的开采程度已经接近极致,近年来石油的开采正逐渐向深海区域发展,并且由于石油运输的国际化,许多石油运输管道的铺设也选择在海底,这样可以大幅度的减少运输管线的铺设距离,节省大量费用。但对海洋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危害,一旦发生石油管道泄漏,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都是致命的威胁,在有明火存在的情况下还会在海平面上形成大面积的火灾,甚至发生爆炸,不仅会造成海洋财产的损失,对海洋生态环境也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在石油工程站的选址过程中一定要防止石油泄漏流入到海洋中。石油工程站在陆地上的选址时,也要注意石油泄漏的问题,运输管道要避免与生活用水管道交叉,由于石油工程站的选址是以城市本身的基础设施建筑为基础的,因此要考虑到日后生产过程中与生活区间的互相影响。

1.2选址要满足相关安全距离的要求

由于石油具有易燃性和易爆炸的性能,因此石油工程站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石油工程站的选址应尽量远离生活区和轻工业生产区域,达到国家要求的安全距离以上。并且由于现代大多数石油工程站都具有多功能性且规模较大,所以往往需要较大面积的土地资源,同时还要求是较为平整的平原地区。然而平原地区由于交通便利等优势往往也是居民生活区和商业区的选址地点,因此在选址时应尽量远离生活区和商业区等城市中心,虽然会提高建设成本,但可以避免由于需要为商业区和生活区让位而产生的拆迁成本。

2总图布置中常见的问题

2.1大体积油罐的应用

油罐是石油工程站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设备,现代石油工程站的油罐正逐渐向大型油罐发展,这也是未来石油工程站建设的发展方向。同时大型油罐还可以起到节约用地的作用,因为油罐是石油工程站占地面积最大的设备,并且油罐与油罐间还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已起到防火堤的作用,大型油罐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占地面积。同时大油罐的使用可以降低油罐的数量,因此运输管道、监测仪表等相关辅助设备的数量也相应减少,能够起到降低成本和减少着火点的作用。较少的油罐数量也更加便于管理、检测和维修。

2.2总图布置中分区

石油工程站的总图布置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运输条件等对生产设备和相关配套设备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同时总图的布置和设计要根据石油工程站的规模和建设进度来安排工程进度,争取做到既能快速完成石油工程站的建设又可以满足长期发展的要求。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程度,提前做出预留以满足长期发展,尤其是石油工程站的主体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和运输管线铺设等问题,在满足前期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好公共辅助土地或以前期工程为基础进行扩建,减少土地的浪费。

2.3消防泵房的布置

消防泵房是石油工程站消防工作的基础设施,所有规模的石油工程站都应设置消防泵房,具体设置要求应根据石油工程站的具体情况、可能发生火灾的种类、消防用水量等特点来进行安排,在易发生火灾的范围内设立消防泵房,当火灾发生时可以尽快赶到火灾地点。

2.4竖向布置

若石油工程站必须建设在山区等斜坡时,由于山下普遍都是生活区域,如果突发火灾造成石油泄漏,泄漏的石油就会形成一条火焰向生活区袭去,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会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在山区建造石油工程站时,就要考虑到山区地形。山区石油工程站通常以台阶方式竖向布置,利于石油的运输,但同时也利于火灾的蔓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要建设防火堤,可以较为有效的降低山区火灾的程度。

结语

在石油工程站总图设计当中,我们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工程所在地的地址、交通运输条件等等。想要提高石油工程站的经济效益,要在设计和布置下很大的功夫,这可以为日后石油工程站更好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GB50160-9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

石油化工和石油工程的区别篇4

一、石油工程成本构成

石油工程项目依照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五类,这五类分别是钻井工程项目、地质勘探工程项目、科技协作项目、基本建设项目、专业服务项目。通常情况下,石油工程的项目成本也包括五大类,这五大类分别是矿区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生产成本和辅助成本。以下,笔者就从这几大类系统的阐述石油工程成本的构成。

1.矿区取得产生成本该成本的形成是指在通过租赁和购买以及其他途径获得一个矿区的时候,所产生的成本。矿区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分别是:购买或是租赁矿区所产生的费用以及产生的相关定金;在采矿的过程中需要支出的费用;在获取矿区的时候所产生的相关法律费用、租金费用等等。

2.矿区勘探产生的成本工作人员对矿区进行勘探作业的过程中,也会或多或少的产生一定的费用支出。矿区勘探产生的成本主要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分别是矿区非钻进勘探成本和钻进勘探成本。勘探产生的成本比较多,例如勘探人员的薪金、勘探过程中产生的调查费用以及干井贡献和井底贡献所产生的费用等等。

3.开发矿区产生的成本所谓的开发矿区产生的成本其实就是指为了探明矿区石油储量和为了开

采、处理、集输和储存天然气和石油资源所产生的各种费用。开发矿区产生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多,包括为了储备天然气而产生的费用、为了集输天然气和石油所产生的费用等等。4.生产所产生的成本所谓的生产成本是指处理和维护矿区井及相关设备所产生的费用,这些费用主要包括设备的损坏与折旧、操作相关机器所产生的费用等等。

5.辅助设备和设施所产生的费用辅助设备和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设备、各种地震设备等等,这些设备的造价非常高,所以一旦进行矿区开发那么势必会引进一大批的设备和设施,相应的也会产生巨大的成本费用。总而言之,石油工程成本构成的种类较多,因此,应当仔细的分析成本构成,在此基础上实现石油项目成本的控制。

二、石油工程成本管理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已经建立了石油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体系,但是,总体上还是在依照财务核算以及保障资金安全的方面去进行石油工程的财务管理,因此,并没有对降低合同成本、加强管理预算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重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管理控制成本的方式过于粗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具体来说,我国石油工程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在投议标的阶段,没有树立成本意识。

2.没有精确的对操作成本进行预算。

3.全员控制成本的协作性不高。

4.没有精准的计量风险成本。造成石油工程成本管理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的反馈和协作机制的缺乏,既没有体现出系统性,也没有动态性。从本质上来说,管理石油工程项目成本应该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而且是一个全过程闭环控制系统。它应该是将整个项目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统一起来,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只有这样,石油工程成本管理才能够切实的展开下去。

三、石油工程成本控制模式

只有快速降低石油工程的成本,石油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谋取更大的利益。石油工程成本的降低是提高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石油企业发展的需求。笔者通过长时间的研究,提出了以下成本控制模式。该控制成本控制模式主要从四个方面构成的,这四个方面分别是目标、原则、控制机制和保障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运行机制,这些运行机制是以“事前预算、事中精细核算和动态监控、事后全面分析评价”的管理逻辑进行设计的,随着石油项目业务的逐步展开,这些机制也会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有效地降低石油项目成本。以下是石油工程成本控制模式的运行机制:

1.以WBS为基础的成本预算机制。该机制的展开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成本预算编制。由于石油项目的范围以及项目内容存在差异性,所以,在进行成本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一定要以WBS为基础进行。

2.以ABC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机制。实现精细化的成本核算是该机制主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有上一机制作为基础,所以成本核算机制的运行就变得顺其自然了。该机制一方面能够提供合理的、细致的成本信息,还能够尽可能的使预算机制同核算机制的口径保持一致。

3.以EV为基础的成本动态控制机制。实现石油项目成本动态控制的重要工具以及总要环节之一就是挣值法管理。挣值法管理主要是综合评估项目费用以及进度,评估和测算石油工程项目资源的执行效果。

4.以BSC为基础的项目后评价机制,该机制的主要作用是综合评价项目运作。能够实现对比的考核项目决策初期效果以及后期实际达成的项目效果,能够科学的、客观的、公正的评估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财务、社会等方面产生的效益及影响。

四、结束语

近些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对石油企业的成本管理,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石油成本管理方面让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石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采用多种方式,多管齐下,将问题解决掉。

石油化工和石油工程的区别篇5

一、非洲石油资源概况

1.探明储量增长快

非洲是全球探明储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9》的数据,1988年,非洲地区已探明石油储量仅为590亿桶,1998年增长至772亿桶,而2008年为1256亿桶(约合166亿吨),20年间探明储量增长了1.1倍。非洲储量占全球的比重从1988年的5.9%增长至2008年的10.0%。目前,非洲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仅次于中东和欧洲及欧亚大陆,略高于中南美洲,因此被称为“第二个中东地区”。

2.产量前景广阔

1998-2008年,非洲石油产量从764.4万桶/日(全年3.64亿吨)增长至1028.5万桶/日(全年4.88亿吨),年均增长率为3.0%,石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从10.4%提升至12.6%。10年以来,位居非洲产量前五位的国家为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安哥拉和埃及,其中,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基本上位居非洲产量的前三位,其产量稳步增长。安哥拉是非洲石油工业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2002年超越埃及,升至产量排名第四位;2008年又超越利比亚,排名产量第三位;2009年6月,安哥拉超越尼日利亚跃居非洲石油产量首位。安哥拉近年来石油产业发展迅猛,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成为不断增长的保证。非洲许多新发现的油气资源尚未开发,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预测认为,到2010年,非洲国家的石油产量将近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0%,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11%,未来5年世界石油产量增幅的1/4来自非洲。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可能跻身产油国行列。

3.炼厂产能很低

虽然原油资源丰富,但非洲的炼油业却十分落后,炼油能力全球最低。从1998年的284.6万桶/日到2008年的322.8万桶/日,非洲的炼厂产能年均增长率仅1.3%。2008年非洲炼厂产能仅占全球的3.6%。炼油中心主要在南非、尼日利亚、埃及和阿尔及利亚四个国家。根据《油气杂志》的数据,2008年世界前25位炼油公司中,没有一位来自非洲。非洲炼油厂的规模过小,产量低,因此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其他地区的情况分别是:亚太地区炼厂产能占全球的28.3%,欧洲及欧亚大陆占28.3%,北美地区占23.7%,中东占8.6%,中南美洲占7.4%。

4.消费量较少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非洲石油消费量较少,为全球最低水平。2008年,非洲石油消费量为日均288.1万桶,同比增长3.8%,仅占全球石油消费量的3.4%。其中,埃及、南非和阿尔及利亚是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日均消费69.3万桶、55.8万桶和31.1万桶。非洲石油消费量占日产量的28.0%,其余均用于出口。

二、非洲对外石油合作概况

1.石油贸易情况

非洲石油出口的主要地区是西非和北非,2003-2007年,西非石油出口分别增长15.3%、12.1%、7.7%、8.0%和2.7%,北非增长3.6%、7.4%、5.2%、5.0%和3.4%;2008年,西非和北非分别出口2.29亿吨和1.62亿吨,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8.5%和6.0%,同比下降5.0%和2.3%。非洲石油的主要出口市场为欧洲和美国。其中,2008年西非主要流出市场为美国9090万吨,占流出总量的39.7%;欧洲4950万吨,占21.6%;中国3910万吨,占17.1%;印度1660万吨,占7.3%。北非主要流出市场为欧洲1.01亿吨,占流出总量的62.7%;美国3260万吨,占20.2%。但近年来,非洲石油出口流向发生了一定变化。西非地区石油主要出口至美国,但对欧洲和中国出口相对增多。与2004年相比,2008年出口美国占比下降0.7%,出口欧洲占比增长8.2%,出口中国占比增长3.5%。

发达国家希望借助非洲丰富的石油资源,实现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以规避风险,加强能源安全。2009年,在美国前十大进口原油进口国中,非洲国家有三个,分别是尼日利亚、安哥拉和阿尔及利亚,位居第五、七和八位,占美国原油进口总量的8.2%、4.7%和3.9%。在欧元区15国的前十大进口来源中,非洲国家也有三个,分别为利比亚、尼日利亚和安哥拉,位居第三、六和十位,占欧元区原油进口总量的10.3%、4.8%和3.4%。

2.石油投资情况

为尽快摆脱石油工业落后的局面,非洲各国普遍制定各种优惠措施和政策,以吸引外资,开发本国石油资源。例如,建立投资促进委员会,对国外投资者进行支持和指导;简化投资手续和流程;放松石油领域的投资管制,降低投资门槛;对投资者提量分成等的优惠措施。非洲发展石油工业的愿望与外国希望多元化石油进口来源、加快开发非洲石油资源的意图相契合,这些引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外国在非洲石油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外国在非洲的直接投资从2001年的199.8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691.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23.0%。2008年,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资本流动性带来紧缩效应,FDI投资额仍继续增长至876.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西非和北非分别为259.7亿美元和240.0亿美元,占非洲FDI总额的29.6%和27.4%,前者增长63.0%,后者下降3.2%。流入非洲的大部分外国资本都与自然资源开采有关,其中石油工业和矿业占了很大一部分。在西非,外国直接投资大增,主要原因是尼日利亚石油工业的新项目以及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尼日利亚矿业旧项目的升级改造。在北非,阿尔及利亚、苏丹和突尼斯的外资流入增加,主要原因是油气行业的投资增加以及石油工业的私有化。埃及仍然是北非地区最大的外资接受国,但吸引外资额从2007年的120亿美元下降到2008年的90亿美元。

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由于受到信贷紧缩和企业利润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大型跨国公司不得不修改其全球扩张或对外投资计划,取消或中止了大量的海外投资项目。2010年1月19日,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称,2009年全球FDI整体下跌39%,其中流入非洲的FDI下降36%。外资流入的紧缩加上官方援助以及侨汇收入的减少,使非洲石油业融资难度加大,造成资金流的紧张。

三、中非石油合作现状

1.中非石油贸易情况

中非石油贸易主要集中在原油领域,随着中国原油需求的不断增加,中非原油贸易也蓬勃发展起来。非洲已经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的重要来源,在中国原油市场的地位大幅提升。1998年,中国自非洲进口的原油量占中国进口总量的比重仅为8.2%,1999年该比例即提升至19.8%,2000年上升至20%以上,为24.2%,2005年突破30%,达30.3%,2007年达到最高的32.5%,2008年和2009年略有下降,分别为30.2%和30.1%。2009年,按照进口数量计算,在中国原油进口的前十大来源中,非洲国家占有三席,分别是安哥拉、苏丹和利比亚,位列第二、五和九位,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5.8%、6.0%和3.1%。但是,中国自非洲进口的石油仅占非洲出口总量的13%,远低于欧美的30%以上的水平。

2.中国在非洲石油领域的投资合作情况

为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仅仅通过石油贸易,依靠在国际上买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参与国外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稳定获取“份额油”,是保证石油供给安全的重要辅助渠道。因此,中国一方面从非洲直接进口原油,这也是中非石油合作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中国也从非洲获取份额油,并成为弥补我国石油缺口的另一重要途径。非洲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份额油基地。根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获得的海外份额油总量需要达到约5000万吨。

中国最早也是较成功的在非洲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的案例是在苏丹,早在199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就获得了苏丹穆格莱德盆地1/2/4区块石油开发权。如今,中石油已经在苏丹形成了勘探、开采、炼制一体化的系统工业体系。另外,我国与安哥拉、赤道几内亚等国的石油合作也有了较大进展。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仍然保持增长态势。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559.1亿美元,其中对非洲投资54.9亿美元(同比增长248.8%),占比为9.8%。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对非洲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7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6%,是中国对全球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虽然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增速较快,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投资范围也分布较广,有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和商业服务业等,石油领域占比较小。而近年美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60%投入了石油开发。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我国对非投资只占世界在非洲此类投资总额的1/16,比美欧差得远。

四、关于深化中非石油合作的几点建议

1.尝试“贷款换石油”等新式石油贸易模式

自2009年以来,我国先后与俄罗斯、委内瑞拉、安哥拉、哈萨克斯坦和巴西五国签订了总额为450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协议。“贷款换石油”是一种新型的石油贸易模式,既不同于直接在国际市场上购买贸易油,也不同于海外投资获取份额油。其运作具有显而易见的好处,由于需求减少和油价大幅下跌,众多产油国收益减少并陷入资金短缺困境,亟需外部资金来度过难关。当前国际融资成本陡然上升,而中国拥有大量外汇储备,资金充足,通过给产油国提供贷款,可以保证中国获取稳定的原油供应,并降低“走出去”的政治和安全风险。双方为此找到了利益的契合点,并充分体现了互利双赢这一合作的基本原则,因此这一模式值得在非洲产油国推行。

2.获取份额油和贸易油并重,加大在非洲的石油投资

长期以来,我国与非洲国家的石油合作比较单一,主要是石油贸易,获取份额油的比重偏小。从理论上讲,由于价值规律的存在,贸易油与份额油的成本相当,并不会偏差很多。当国际油价上涨之时,获得海外石油资产的成本也会提高;而当国际油价下跌时,海外石油勘探开发也会减少。从当前看,原油贸易仍是解决国内石油短缺的主渠道。但是,石油企业“走出去”,跻身于非洲的石油勘探开发领域,获取更多的份额油,也是保证我国石油供应的重要辅助渠道。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许多大的跨国石油公司面临着流动性问题,很多石油公司,尤其是非洲本土产油国的石油公司出现资金问题,急切需要抛售股份,回笼资金。而我国石油企业总体上财务状况良好,可抓住这一契机,加大在非洲石油领域海外投资并购的步伐,扩大在非洲的市场份额。

3.投资领域兼顾石油上下游产业

长期以来,跨国石油公司看重的只是非洲丰富的石油资源,看重的是高额的利润回报,而并非促进非洲的经济发展。各大跨国石油公司在非洲的投资领域大多限于上游勘探开发,而对于下游领域即石化、炼油生产等并不十分看重,究其原因主要是下游领域投资成本高而利润低。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孚、BP、壳牌等世界石油巨头从非洲20多个国家退出,减少下游产业的投资。

目前中非石油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利用石化产业优势,上下游一起介入非洲的石油市场,发展石油勘探、开发和炼制一体化的石油工业体系,既有利于我国石油企业在非洲实力的壮大,也有利于当地工业体系的发展和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4.进行一揽子合作,加大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

在非洲进行石油投资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国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双方合作不仅局限于能源领域,而同时注重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并推动当地农业和制造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开展能源与基础设施和改善民生的一揽子合作,帮助非洲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帮助非洲解决就业,为非洲国家培养大量的石油工业人才。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非洲对于石油投资的疑虑,更是对西方国家所谓“中国掠夺非洲资源”荒谬论调的有力驳斥。因此,这一做法值得继续发扬和提倡。

注释:

石油化工和石油工程的区别篇6

一、西部地区石油工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1.石油化工企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一直以支农化工和传统的基础化工为主,大量产品在中低档和相当于生产成本的价位上恶性竞争。因此,整个行业呈现出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中低档产品大量过剩,销售困难;另一方面,市场所急需的高档产品大量依靠进口,如国产磷肥只能满足需求的70%,国产染料只能满足需求的50%,国产农药只能满足需求的65%,精细化工率仅在35%左右(发达国家已达60%以上),许多深加工产品国内还是空白。出口化工产品中也主要以低档的、粗加工或资源型、高能耗、高污染的化工产品为主。

2.规模小,技术和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污染严重

石油化工企业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按照区域“自给自足”或“自力更生”的模式建立起来的,许多产品生产能力与规模经济相差甚远,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有40%以上的产品采用传统的煤化工、粮食化工等生产路线,而在国际上早已被石油化工原料线所取代。生产技术和原料路线的落后,制约了化工产品档次的提高。从生产设备上看,在全行业中,国内一般水平及以下的生产设备占近40%。有相当一批企业,特别是老企业的技术和设备仍处于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一些主要的化工产品明显存在规模偏小的问题,如烧碱的平均规模不到3万吨/年,而美国为36万吨/年;轮胎的平均规模为25万条/年,而发达国家为300万条/年~400万条/年。分散的布局和较小的规模,造成企业生产成本过高,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共有5000多家,但进入全国最大500家工业企业的只有45家,其中石化企业又占了很大的比例。与国外石油化学企业相比,中国进入500强的石化企业平均资产规模只占世界500强的6.46%,营业收入只占5.26%。

兰州、重庆及长江中上游、乌鲁木齐都有大气、水体污染严重的报道。乌鲁木齐市附近2000年曾因大气污染严重,能见度低,造成数十辆汽车相撞的事故,飞机也难以起降。2001年四川乐山某化工厂因污水滥排,造成大渡河和长江乐山一带大量鱼类中毒死亡。兰州因污染严重,有西雾(污)都之称。重庆嘉陵江受农药、红矾钠生产企业的污染,受到环保和化工管理部门的关注。

3.企业盈利、劳动力人均盈利能力低

中国进入500强的石化企业2001年平均利润只有世界500强的12.06%,人均营业收入为世界500强的12.95%,人均利润、人均资产分别占29.02%和1.57%。

4.国际化和跨国经营能力差

中国进入500强的石化企业主要靠国内大市场,跨国经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很低。中国500强多是通过行政手段,即通过国有资产划拨将企业攒起来的,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世界500强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资源有效互补组合而成,有规模优势、竞争力优势和创新优势,资产质量高,扩张能力强,触觉灵敏,市场控制力特别强。

二、应对的措施

1.调整工业结构是西部石油和化学工业开发的关键

石油和化学工业结构调整,既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要结合西部的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并加大技术含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首先,要把天然气勘探开发作为重点,尽快形成陕甘宁、青、新和川渝天然气生产和外输基地。第二,要开发比较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好的钾、磷资源和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产品。第三,要加快油田开发、炼油和石油化工的发展(油田开发更为重要)。第四,应加大发展天然气后加工产品合成氨及甲醇的力度。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结构升级,以升级带动调整。西部的不少化工企业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例如小电石、小氯碱、小聚氯乙烯、小矿山、小无机盐、小碳铰、小普钙厂、油漆厂,有一大批应该被淘汰。要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使化工结构升级。

在结构调整中,一定要严防把国外和我国东部受到限制、高能耗的化工产业迁往西部。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上。为此,一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努力开发有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如象青海钾肥厂那样);二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例如西安金珠近代化工有限公司等所开发的HFCI34a生产技术,将结束依赖进口HFC134a的历史,打破了西方国家在ODS替代物生产领域的市场和技术垄断。

2.不断改善西部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为中国西部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和投资环境

3.必须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防止石油化工企业对环境的污染

化工系统容易变成污染大户,化工技术又是治理“三废”污染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发展西部石油和化工的过程中,一定要解决好环保问题:一是兼治已有污染源,以新带老;二是新上项目必须做到“三废”治理达标排放;三是经过治理也难以达标的化工企业要坚决限期关闭;四是决不准国外和东部沿海一带向西部转移容易污染环境的项目。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西部进行石油和化工投资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到为西部地区创造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环境,而不要给西部地区带来新污染源。西部污染加重,不仅影响西部的发展,最终也会对东部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4.在优先保证西部本地用油用气的基础上,积极协调,扩大东部和中部石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为西部石油工业发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5.加快油气管网建设,努力扩大规模,提高输送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使西部石油工业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发展

6.发展科技、教育,加大培养、吸纳人才的力度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时代,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能力决定于人才。美国微软公司固定资产并不多,但发展却很快,利润率出奇地高,原因就在于它拥有一大批掌握了最新信息技术的人。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将有成千上万的项目上马,成千成万亿的资金投入,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投入,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人才工程的开发,再大的投资项目也很难获得应有的效益,其结果很可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人才的教育培养、吸纳和给予施展才能的空间、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三、西部石油化学工业的前景展望

石油化学工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尤其是这几年新技术的出现,使石油化学工业的产业链特别长,附加值很高,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对国民经济的配套作用很强。而且,很多国外石油化工企业,如杜邦、壳牌、巴斯夫、拜耳、埃克森美孚等收益都非常高。石油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和世界高科技产业链上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1.西部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前景看好

西部地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6.8%,人口只有2.85亿,占全国的23%;草地面积占全国的3/5,水资源年均总量占全国的46.6%。石油和天然气方面,根据专家预测,西部地区石油资源总量为23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量的25%;天然气总资源量2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资源量的63%。而2000年底,西部地区石油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7%,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只有8%,勘探开发潜力很大,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前景极为广阔。

2.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央明确提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把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为开发的根本性措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保护环境才能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这是对西部大开发的要求,更是对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要求。

3.鼓励外国公司到西部投资

石油化工和石油工程的区别篇7

――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

这是我国音乐界著名作曲家秦咏诚先生和词作家薛柱国先生合力于1964年为歌颂石油工人而谱写的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里的歌词,把石油工人气壮山河的豪迈气概表达得淋漓尽致。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新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川中石油大会战到今天,风雨沧桑六十年,我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建成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等24个大型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形成“稳定东部、开发西部、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为服务石油工业发展而创建的石油类高等学府也呈现一花开五叶的蓬勃号象,从1953年中央燃料工业部为培养石化专业技术人才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主导成立北京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开始,到川中石油会战创建的四川石油学院(现西南石油大学),再到松辽石油会战创建的东北石油学院(现东北石油大学)……回望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每一次石油大会战,都有我国石化类院校的影子,她们与石油工业同呼吸、共命运。

石油化工类院校因油而生,这就决定了其管理体制随着石化工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变迁而变迁。中国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石油化工类院校创建伊始往往直属石油工业部,进入新千年以后,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石化工业行政主管机构的撤销,石化类高校除中国石油大学划转教育部直属外,其他院校大多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运转。

2010年12月,麦可思研究院(MyCOSInstitute)在其的《石油化工行业特色型院校人才培养分析报告》中指出:“石化特色型本科院校的石化类专业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5%,高于其他本科院校的石化类专业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90.2%)4.8个百分点。在就业的毕业生中,石化特色型本科院校的石化类专业毕业生有167%在石化行业就业,而其他本科院校石化类专业这一指标仅为49%。可以看出石化特色型院校对石化行业的贡献度更高,而其培养的人才也更为行业认可和需要。”

2012年6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对外由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在这部(就业蓝皮书)中,麦可思研究院指出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仍是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注:绿牌专业指薪资和就业率较高、失业率较低、需求增长型专业)。

回顾石化院校半个多世纪发展变迁史,和石化工业相濡以沫五十余载,你是否对她们产生敬仰和向往之情呢?当你看到石化类专业就业如此“利好”的消息时,是否心动了呢?接下来,就让小编带着你一起去追寻石化院校几十年来的艰辛与奋斗、曲折与荣耀……

厚积薄发、开物成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翻开中国高校名单的花名册,我们总会看到一些独特的现象,在几所国字号当头的高校名称后面总会加个括号,里面写着北京、华东、武汉、徐州等字样,一个简单名称象征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解释,诠释的更是一所高校那一段段曲折的校史。

你可能不知道1952年、1953年两个简单的年份对中国高校建设所产生的重大意义,你可能不清楚曾经轰动一时的“学院”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的宏伟篇章,曾经为共和国建设贡献的巨大力量,你可能不了解1969年学院搬迁的悲壮与沧桑,60年的风雨巨变,在许多不了解的背后,有一所高校正在用她的无私与奉献培养着一代代艰苦奋斗的石油人,正在用她的青春保障着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她,就是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前身是以清华大学石油系、化工系为基础,汇聚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师资,于1953年创立的北京石油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省胜利油田。更名“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石油大学”,校本部设在北京,位于北京石油学院原址(海淀区),下辖四个部分:在山东省东营市的石油大学(华东)、当时在北京市昌平县(2000年撤县设区)的石油大学(北京)、在广州市的石油大学(广州)及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2003年10月,教育部与四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大学现坐落于素有“京师之枕”美称的旅游景区昌平,紧邻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长城、明十三陵等名胜古迹,风景秀丽的十三陵水库,蟒山、沟崖、碓臼峪、虎峪、白虎涧、双龙山、白羊沟、大杨山自然风景区等近在咫尺,乘坐公交40分钟即到地铁二号线积水潭站,在那里下车,走过静谧的西海,酒吧云集的后海,穿过湖面倒映着白塔的北海,就到了祖国的心脏――故宫。

石大的校园并不是很大,但却浓缩着另一番独特的美丽,尤其是到了万物开始悄悄宁静的秋季,学校到处都是金黄色的银杏树,秋风吹落一片片黄叶,像是在与一季的繁华与喧嚣告别,一颗颗饱经沧桑的老树,安静地伫立在石大的校园里,微笑着见证石大的变迁、欣慰地看着石大学子的成长。

随着石油大学校名的改变,学校的英文简称也在一遍遍地改动着,从一开始的CPU(China Petroleum University)到现在的CUP(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n),于是“We are all CUPERS”也从“我们都是石大人”变成了“我们都是杯具”,不管是“中央处理器”还是“杯具”,虽然是调侃但却能从中看出石大学子对学校深深的归属感。

石大的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石油主干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化学工艺、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5个学科为部级重点学科。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0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为国家石油石化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毕业生涌现了吴仪、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何忠良、王德民、时铭显等16位院士为代表的优秀科学家;以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为代表的英雄模范人物:以及一大批石油石化行业领军人物和工程技术骨干。每年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企业都会率先来我校进行新一年的毕业生招聘。还有壳牌、道达尔等全球石油石化公司,也到学校寻觅人才,可见其对学校学生的信任与重视。

当然还要跟大家介绍一下学校对于学生个人兴趣发展的大力支持,石油大学的学生人数虽然不是很多,但是社团面却涵盖几乎各个兴趣,从大学生记者团到百草诗社、广播台,从cosplay到流云车协、街舞社、轮滑社,还有学校的4D影院,只要学生有要求,学校都会努力去想办法为大家落实。

从入校那天起,“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的校训就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位石大学子的心中,这句话一直在激励着每一代石大人不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素养,不断把积累的知识和才华,特别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奉献给国家,发扬石油人的“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积极开发石油等能源,为成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中国石油大学李亚涛)

好学力行、自强不息――西安石油大学

“长庆石化路、宝石路、克石化路,长庆楼、管道楼、延长石油大楼……”徜徉于西安沣京工业园,漫步在西安石油大学户县新校区,你会发现这2207.15亩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栋建筑都以石油公司的名字命名,它们连成一条条、一片片,散发着石油学子的感恩与志愿。

在这里,“学石油,爱石油”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广大石油学子在工作岗位上用行动对“奉献”二字最完美的诠释。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西安石油大学的毕业生以“四实精神”赢得用人单位的啧啧赞誉。他们也以“石油精神”和“铁人精神”在我国各行业成为顶梁一柱。

“工作不用愁,单位有得挑”。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18年保持在92%以上,2012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2.80%。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西安石油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951年的西安石油学校,1958年成立西安石油学院,2003年更名为西安石油大学,目前属于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院校。她是西北地区惟一一所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我国西部石油石化行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设有石油工程学院、油气资源学院等13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先后培养输送了十万余名高素质优秀人才。学校与石油、石化企业产学研结合项目近1000项,成果转化200多项,为企业带来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效益;学校还与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企业联合建立了60多个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前沿性科学研究基地。

特色教育,文化先行。学校目前有校本部、南区以及蓬勃发展的户县新校区三个校区。近年来,西安石油大学以60年校庆为契机,依托校史馆文化,大力发展讲座文化、体育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使校园充满了年轻的朝气和活力。譬如每周邀请实、华黎明、张岂之等知名作家、学者、教授作客“明德大讲堂”“石大青年论坛”,与广大师生学习、分享、交流;近年来,学校学生连续两年在全国机器人大赛中分获冠军、亚军;在实施“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也走在陕西高校前列。

面对石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不断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形势,西安石油大学积极实施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新模式。即企业按照自身发展规模预测人才需求量,提供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并在学校某个或某几个专业里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挑选学生,与学校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到企业直接上岗工作。

现在,西安石油大学通过“订单式”培养,学校实现了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互利共赢”的良好效果。“国际合作班”“法语和西班牙语合作培养班”“订单培养班”等多项“订单式”培养工作,既创新、丰富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又初步满足或缓解了企业发展对石油主干专业毕业生的迫切需要,特别是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举多得。

此外,凭借石油领域的行业优势,也让其在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领域独占鳌头。2011年,学校与中国石油学会、陕西省石油学会共同举办了首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油气藏监测与管理国际会议、能源发展论坛等7场国际、国内高层次石油学术会议。

好专业,带来好就业;好就业,保证了其持续高度的社会认可。2012年起,学校在陕西省全部本科专业进入“一批本科”录取,石油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油气储运工程等8个名牌、主干专业在陕西省外的省(区、市)也进入“一批本科”批次录取。经教育部审核,该校成为第二批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133所高校之一。(西安石油大学史智峰)

为国找油、为民争“气”――西南石油大学

在西南石油大学论坛“油吧”里流传着这样一部视频。视频用沉默的视角展现了西南石油大学南充老校区的全景:孤独清矍的火箭楼,略显陈旧的地质楼,还有龙景湖边晨读的女生,专注的神态倒映在一泓碧水之中;参加工程实训的学长们身穿橘色的实训服,行走在绿意茵茵的校园里。西南石油大学,相比其他学校,她低调朴实,一心只愿为祖国奉献石油,为石油贡献人才。

嘉陵江水日夜奔腾,从未止歇。五十多年前,川中石油会战在嘉陵江畔的川北重地南充打响。为配合石油会战,西南石油大学的前身――四川石油学院诞生于新中国的晨光中。

面对洋专家“中国贫油论”和新中国建设缺血的现状,先驱们白手起家建校,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使石油学院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为祖国奉献了一批又一批的石油人才。

风雷铁火已成碑。几番风云变幻,先驱们曾经的奋斗史已经成为了校史馆中记载的佳话。新世纪之初,学校做出了“二次创业”的发展规划。眨眼间,西南石油大学新校区在成都平原上拔地而起。

我在大一刚进校时,发现占地几千亩的成都新校区找不到一座其他大学常见的石像、雕塑。相反,学校里随处可见的抽油机、输油管线等与石油相关的实物装饰。新校区楼宇众多,学习场所却不难找到。随意一处湖边树下,都能为晨读的学生提供一隅静谧。或许某天你在梦溪湖边晨读完毕,站起身正要离开,却猛然看见校长杜志敏已经微笑着站在你身侧良久。

浓厚的学风已经成为了西南石油大学的名片。几乎每个没有课的空教室,都有零星的同学在自习。学校举办的众多学术类报告会,总是被“理科男”们场场挤满。随意翻开同学们留在图书馆的一本笔记,上面淋漓的笔记满得几乎要从书页中跳出来。

西南石油大学踏实的治学态度换来了社会对她的认可。众所周知,西南石油大学在同类院校当中的就业率始终名列前茅。西南石油大学的石油主体专业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学校的科研发展提供了国内最顶尖的平台。西南石油大学在近三届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得四十余项国家或省级教学成果奖。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2012年成功开钻的“海洋石油981”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钻探能力又上升了一个台阶。而钻井平台所使用的PTWD测量技术,即由西南石油大学自主研发。

不论是祖国的大漠边疆、戈壁荒滩、雪域高原,越是艰苦的地方就越能看到西南石大学子奉献的身影。每年西南石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中四分之一以上都要奔赴祖国边疆。在工作岗位上,不论是三大石油公司的管理层,还是基层一线的开采岗位,石大学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求真务实的态度都能得到所有人的称道。(西南石油大学芦飞凡)

宁静致远,务本维新――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高考结束的一刹那,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那种压力、痛楚、欢笑与泪水,都在这一瞬间烟消云散。半个月的等待,可以说煎熬万分,既盼望早日得知结果,又怕如果知道结果会黯然神伤。但是该来的总会来,8月1日是让我永生难忘的日子,对于我来说它不仅仅是建军节,也是我人生中新的起点。那天当我得知被我的第一志愿――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录取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那一刻让我感觉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我收获了。

《王进喜》这部电影让我与石油结下不解之缘。还记得在那时老师说过石油立国,让我知道了是石油将人类引向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更让我明白了谁如果忽略了对“地球之血”的重要,就无法驾驭代表着现代文明的本国工业社会之先进巨轮。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我走进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惊奇的发现校园的建筑是以石化行业的设备或产品为蓝本来设计的。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那座主楼,这幢大楼的结构设计就源于乙烯的结构式,奇特的结构使每一位初到者都要像走迷宫一样寻找着自己的目的地。所以当你漫步于校园时,一种浓厚的石化气息会扑面而来,校园绿树成荫、风景怡人,这里就是曾被中国人民大学团委书记赞誉为北京最美的大学之一。

30多年的风风雨雨,使得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863等项目40余项。在海洋石油装备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在我国海洋石油、核电等行业的技术垄断;特种机器人研究成果应用于奥运鸟巢和上海世博会主场馆建设,并入驻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进行永久展示;生物质能源与化工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初步构建了自主知识产权和生物质资源化工技术链……这样的出色表现,不仅仅是过去,更是未来,是由一代代石化人谱写的。

学校拥有很多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的院士、教授、教师。他们把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学生,每节课后,他们都会在教室多呆几分钟为学生答疑,每周他们都会抽出时间为学生讲解难题。课堂上他们讲解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做人的道理。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学校不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也便校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作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一份子,我们是自豪的。因为在这片沃土上,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现今大学生缺乏的实践能力。学校为我们安排了大量的实习、动手操作课程,例如我校与很多石油、石化单位签署培养协议,让同学在大学期间就与石油石化单位接触,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减少毕业后进入企业的培训时间。2011年我校还率先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这样一来我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更是大大提高。

学校的学生社团也为我校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添砖加瓦。辩论赛、排球赛、运动会、社团文化节、校园文化节、三孔志愿者活动、英语文化系列交流会……各种光芒,各放异彩。国内、国际知名艺术团也会来学校交流演出、学校还会请来一些专家学者为同学开拓视野。

如今,我即将离开这所让我难以忘怀的学校,我想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给我影响最深的就是“宁静致远,务本维新”这八个字的校训。正是这八个字,让我在学习中变得更踏实,更专心,更有创新意识,在实习中能够将书本知识转移到实践中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王修川)

百年工学,百尺竿头――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打开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网站主页,翻一翻她的简历,在酒红色网页背景的衬托下有一行小字格外引人注目:创建于1903年北洋工艺学堂。没想到吧,承德油专还是一所百年学府呢!

追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史,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是我国兴办最早的高等工业职业院校,是“工学结合”办学理念的发源地。办学伊始,学校以“培养工艺上之人才”为宗旨,以“学理与实习相资并进,既习其理、又习其器”为方法,以“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来辩证“工学关系”。1905年学校创建的实习工场是我国创办时间最早的高等学校校办实习工厂之一。学校1952年开始面向石油工业服务,1958年迁至河北省承德市。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由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隶属关系虽然转变,但学校为石油工业育人的方向不变。学校继与中国石油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石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之后,又先后与辽河油田、吉林油田等10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探索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按照“引企入校、专业入企、实境导向、贴近生产、多元投入、校企共建”的思路,采取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特色专业建设,达到教学与工作的“零距离”,形成了“校企结合、课岗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早在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单位,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优秀建设单位,正是对承德油专育人特色的肯定。

承德油校的学子们正是得益于这种“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往往让同层次院校的毕业生羡慕不已。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恩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该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指数在全国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排名第一。

2007年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石油工程技术专业被列为第二批国家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并于2010年三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考核结果为优秀。专业聘请来自华北油田、冀东油田、大港油田等企业的钻井、采油技术专家为兼职教授,并以他们为骨干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职业能力分析、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考核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

石油化工和石油工程的区别篇8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safety condition in petrochemical terminal enterprises, as well as reduce the possibility and severity of accident, the hazard factors during transportation of oils and chemicals in the petrochemical terminal enterprises was identified using HAZOP method. And risk was analyzed qualitatively. Risk control measures was suggested according to the anslysis result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in the enterprise. The method and analysis process can be used to control of the risk in petrochemical terminal enterprises.

关键词:石化码头;装卸作业;HAZOP方法

Key words: petrochemical wharf;handling operation;HAZOP

中图分类号:TQ5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032-03

0 引言

我国沿海和内河港口建有大量的化学品和油品码头,这些介质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易燃易爆等特性。在装卸、存储过程中一旦发生危化品大规模泄漏,可能造成港口生产瘫痪,港口水域污染和生态灾难。如2005年12月11日英国伦敦Buncefield油库汽油储罐输油过程,由于液位传感器、防溢出开关同时失效引起溢油,违章启动发动机引起大爆炸,造成4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94亿英镑。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一艘外籍油轮卸油时,操作不当,引发输油管线爆炸和原油泄漏。因此依据系统安全原理,分析石化码头生产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于石化码头安全风险控制,在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张拔雄[1]阐述了石化码头的职业危险因素和劳动卫生危险因素,并介绍了不同暴露途径的急救方法。王晓丽等[2]为避免评价过程的主管随意性,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石化码头装卸过程进行了安全评价。深雁[3]围绕石化码头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次,提出改进措施。以常州港石化码头为实例,叶军[4]对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事故后果进行了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事故应急预案。李孔全[5]针对石化码头施工的特点,提出施工安全风险的防控措施。孙毅等[6]研究了国内外石化码头预警体系指标发展现状,提出了把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完整的石化码头储罐区预警指标的重要性。郝新秀等[7]分析了石化码头溢油过程,找到了较为常见的溢油风险点,并提出相关建议。然而,采用系统的分析方法识别石化码头装卸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是安全风险的基础,这一方面的研究还较少。

笔者采用HAZOP方法辨识某石化码头装卸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探讨石化码头精细化安全管理方法。

1 HAZOP分析方法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于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提出[8]。HAZOP方法的特点在于以一系列“偏差”为出发点,向前寻找产生偏差的原因,即危险有害因素,向后寻找偏差可能引起的危害,即风险,实现对风险的控制。HAZOP方法的实现依据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物料及热量平衡图(PFD)、设备原理等基础资料,综合不同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的经验,以讨论会的形式,分析偏差正常运行参数的原因及后果,进而提出应采取的控制措施。HAZOP方法在化工、石油、石化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某石化码头企业事故统计

某石化码头企业近四年发生的事故与未遂事故故共发生事故、未遂事故158起,事故类型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该石化码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类型包括涨压、泄漏、溢油;船碰撞码头、断缆或缆绳挂碰、其他碰撞等,其中涨压、泄漏、溢油事故数量所占比例高达49%,从事故后果严重的角度来看,涨压、泄漏、溢油事故的危害与介质的性质相关,也是该类企业最为严重事故类型之一,甚至可能产生灾难性事故后果。因此,采用HAZOP方法分析装卸作业风险和有效控制措施,将改善该类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

3 某石化码头装卸生产工艺

石化码头装卸工艺主要通过管道输送液体介质。根据码头管道两端所连接终端和动力泵位置的不同,一般石化码头主要装卸作业包括装船、卸船、过驳等作业。从管道工艺方面来看,石化码头工艺过程分主要装卸工艺和辅助工艺。辅助流程包括装卸管道的气密性检验、吹扫管线、导热油工艺和预冷工艺。石化码头管线主要包括码头前沿的软管、输油臂,管道连接至分配站,之后通过分配站的输油臂或管道连接各库区管道至储罐,泵一般由船方或发货库区提供。辅助流程主要采用氮气吹扫管线内的残余介质,导热油或预冷介质在夹套管道内流动起到加热或保冷作用。根据输送介质的不同,工艺管线也存在区别,如沥青管道要求温度高,需要采用导热油拌热;原油管道输油温度要求不高,一般要求管道采用电伴热防止输送温度低于介质凝点;乙烯输送温度非常低,管道需要预冷处理,并设置保温层,以减少管道与环境之间的热量传递。

石化码头输送介质工艺设备主要包括管道、阀门和泵等,设备工作原理相对简单,但完整的工艺管线所涉及到船舶、石化码头和各储罐等不同企业;因此,每进行一次装卸作业相当于临时组建一套的工艺流程;另外,船舱、储罐在装卸过程还要根据容量要求进行切换;这都增加了石化码头油品装卸作业的风险。

4 装卸工艺HAZOP分析

本次选取典型油轮与储罐之间卸汽油工艺、库区之间转输柴油工艺、油轮与储罐之间卸原油工艺、沥青装船工艺进行HAZOP分析,以下仅以油轮与储罐之间卸汽油工艺来说明HAZOP分析过程。

某次海翔6号油轮停靠南三码头,卸汽油至津国油库区T7储罐。输油管线包括南三码头304输油臂、码头前沿输油管线,2#分配站管线,津国油库区21号管线及T7汽油储罐,具体工艺PID图及阀门状态如图2所示。

选取油轮与储罐之间卸汽油工艺,将输油工艺管线划分为船舱管线、码头前沿管线、2号分配站挂线、库区储罐及管线4个分析部分。作业开始时,流量控制在200m3/h,待津国油库区储罐检测到汽油后,卸船速率提高到700m3/h,管线压力不超过0.8MPa。

HAZOP分析中明确5个输油指标参数作为分析要素,与7个引导词结合建立偏差矩阵,经讨论小组最终确定10个有意义的偏差进行分析。基于偏差矩阵,经小组讨论,得出导致偏差的原因22条。HAZOP分析表示例如表1所示。

从HAZOP分析的结果来看,出现频次最多的风险为泄漏,与该石化码头事故记录统计一致,导致泄漏的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员现场的误操作、作业票工艺流程制定错误;如开启或关闭的阀门不正确,阀门开度不够等。

②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如阀门转动不灵活,法兰垫片老化,密封失效、液位传感器失效等。

③管理因素:油轮、码头、储罐分别属于不同企业,引起流程变通机制不合理;维修不及时、培训不到位等。

该石化码头现有的安全措施针对危险有害因素起到一定的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风险。由于石化码头介质种类繁多,具有不同的危险性,一部分危险有害因素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

5 建议措施

通过对该石化码头典型装卸工艺进行HAZOP分析,核对企业现有的装卸作业规程,提出以下建议控制措施。

①码头管线、库区管线分别属于不同企业,从输送作业方面来看属于一个完整的工艺,任何一个阀门状态错误或不到位都可能引起输送管线涨压、泄漏。建议通过DCS系统掌握整个工艺管线上阀门状态、储罐液位数据、温度、压力等参数,并制定校验周期和制度。

②对与长距离输送管线,沿程阻力大,作业压力高,设置防涨压措施,如在中转储罐设置专用泄压储罐等。

③每次输送作业相当于一次临时工艺,因此完善操作、维修规程,加强培训,降低人员误操作,确保设备设施工作正常。

参考文献:

[1]张拔雄.大型石化码头的安全生产危险隐患因素分析[J].中国水运,2012,12(7):21-22.

[2]王晓丽,魏志兵,彭士涛,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石化码头装卸过程安全评价[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4,40(8):1-4.

[3]沈雁.天津港石化码头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4]叶军.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码头安全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5]李孔全.石化码头施工安全风险及控制[J].广州化工,2014,

41(22):103-104.

[6]孙毅,彭士涛,王晓丽,等.石油化工码头储罐区安全预警研究进展[J].水道港口,2014,35(4):438-444.

[7]郝新秀,丁万丰,邓伟勇,等.石化码头溢油风险分析[J].港工技术,2014,51(2):44-45.

上一篇:海洋经济发展范文 下一篇:社区医疗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