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煤矿安全规程范文

时间:2023-10-14 00:23:57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1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生产生活对于煤炭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煤炭用量的要求,煤矿的开展规模不断扩大且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煤炭开采人员的危险系数,严重威胁了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近几年,我国发生了多起的煤矿安全事故,造成了多人死亡和受伤,给煤矿工作人员的家庭带来了痛苦,也提高了人们对于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视度。因此在煤矿开采的日常工作中,要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力度,制定有效的措施,消除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保证煤矿开采作业开展的安全性,为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1 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

目前,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由政府部门进行统一的领导和依法监管,再由煤矿企业负责执行和开展,社会群众对煤矿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社会各界人士给予广泛的支持。我国设有国家安全生产监察总局,是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进行依法监管的部门,为了充分发挥部门的监管作用,特别是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特设有三级安全生产监察机构:省、市、县煤监局。有的煤矿企业为了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并获得发展,在企业内部还专门设置了开展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部门安监处或者是安监科,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实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从而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随着近几年矿难的不断发生,煤矿企业也十分重视煤矿的安全管理,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逐渐加大了对煤矿安全管理的力度,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 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煤矿数量众多,安全水平低

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大了对煤矿企业的整顿力度,相继对一些规模较小或者是环境、条件较差的煤矿企业进行了关闭或者整改的处理,煤矿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由于煤矿企业的基数较大,因此煤矿数量依然是众多。有的中小型煤矿中的机械设备很落后,系统也很陈旧,大多是大型正规煤矿企业已经淘汰了的,但是在中小型煤矿企业中,依然使用较为传统和原始的方法进行煤矿的生产活动,没有安全生产条件的存在。我国地大物博,煤炭的储量较大,大多数都是使用矿井进行煤矿的开采,矿井中煤矿的生产存在着更多的危险因素,例如瓦斯、水、火、煤尘等,都严重威胁着煤矿开采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因此,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生产活动,一旦出现失误,将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

2.2 忽视安全,技术落后

虽然我国的国家安全监察部门一直都很重视煤矿的安全管理。并一再要求煤矿企业加大对煤矿生产安全的投入,但是还是被很多煤矿企业忽视掉,还是依然使用20世纪八九十时期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以及安全监控系统,煤矿生产技术更是大大落后,机械设备的老化程度严重,矿井中对于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较差,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埋下了大量的安全隐患,这就导致煤矿事故时有发生,屡禁不止。

2.3 煤矿企业中的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很多煤矿企业的领导都不重视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是在煤矿企业的文件可口头表达上表现出来,以应付国家安全管理监察部门的检查,并没有意识到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制定的与煤矿安全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也就没有真正落实下去。而在有的煤矿企业中,煤矿企业的领导一味的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最大程度的提高煤矿开采的生产效率,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也在所不惜,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系数一直居高不下,三违现象更是家常便饭,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中的安全生产。

2.4 煤矿生产人员的综合素质差

煤矿企业相较于其它的行业而言,工作的环境和工作条件都较差,且劳动的强度较大,因此在煤矿企业的工作人员中,专业的人员数量较少,特别是煤矿开采的一线中,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占到煤矿开采一线工作人员数量的90%以上,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因此更谈不上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技术的含量了,自我保护意识严重缺失。有的煤矿企业中连供生产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技术培训的场所都不存在,因此没有对新聘的一线员工进行培训就直接上岗,煤矿开采人员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理论知识指导煤矿的生产环节,严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2.5 煤矿安全管理停留在表面

很多煤矿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绩效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依然还有由于煤矿企业中的个别领导不重视、不理解,到目前为止,煤矿企业中的绩效考核机制还不完善,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型人才存在,因此煤矿企业中的绩效考核还只是涉及到煤矿企业的日常工作,并没有将煤矿安全管理纳入到绩效考核的范畴,对绩效考核进行操作时,没有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作为依据使用,因此在绩效考核中的操作行为还不贵发,导致煤矿企业中的绩效可贺和安全管理工作依然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3 煤矿安全管理的对策

3.1 遵守规程,依法管理

在煤矿生产中实行安全管理,主要是为了杜绝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使煤矿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因此要遵守与煤矿安全管理有关的规程,依法进行煤炭企业的管理,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证明,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严格遵守规程中的要求,就能够有效的保证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如果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不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忽视这一客观规律的作用,煤矿企业中的生产活动中就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就之前我国煤矿中出现的安全事故来看,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与不遵守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程有关。因此,为了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煤矿企业制定的与安全生产管理有关的制度进行煤矿生产,依法进行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

3.2 转变观念,提高安全意识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逐渐转变开采人员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在矿井中的安全生产,实质上是对自己的人身安全负责,是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并将对自己负责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文化,严禁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防止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煤矿安全事故的出现。

因此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开采人员安全生产的意识,从而促使操作人员的行为符合机械设备操作的要求,从整体上提高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特别是处在煤矿开采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将以人为本理念应用到对企业安全管理之中,不定期的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并做好前期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目前我国政府选择扶持大型的煤炭企业发展,而大型煤炭企业也已经转型完成,变成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并对附近存在的小煤矿实行兼并、租赁、收购等形式的合并,估计中小型的煤矿企业快要消失完毕了。并在煤矿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省,并与合理化和科学化的建议相结合,以找出最适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存在,从而增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力度。

3.3 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改造和创新

(1)改造支护设备

在矿井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少不了使用支护设备,通常情况下,在巷道中的推移、支承、降架等操作都要求支架要一直都保持在支承的状态,支架在通过带压进行移动时,要防止巷道的围岩中出现松动的现象,从而保证巷道围岩具备完整性。支护设备在替柱和挑梁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远距离的控制,不仅满足了巷道顶板支护的要求,而且还提高了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性。

(2)引进先进的煤矿生产设备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机械设备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材料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煤矿企业为了提高煤矿生产的工作效率,保证煤矿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大量引起先进的生产设备,并且要不断对矿井生产中使用的排水系统进行更新,以保证排水系统的工作效率,从而将矿井中产生的水,及时的排出去,减少矿井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从而在保证煤矿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3)生产工艺的创新

可以在矿井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对这一个巷道进行两个作用的使用,也就是将运输巷道与矿井的主运输巷道进行平交的处理,并与回风巷进行有机的结合,对煤矿开采区域进行再次的使用,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提高煤矿开采的能力,使煤矿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减少煤矿开采人员的工作量。

3.4 完善制度,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

(1)制定制度,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建立长效安全机制,并将安全管理的质量纳入年终奖的核算、新型工业化的考核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并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在实际的生产之中,严格按照奖惩措施执行,从而在煤矿企业内部塑造安全生产的文化,发动工作人员参与安全管理,制定岗位责任制,将整体大的责任分化到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将工作人员的利益与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紧密相连,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制定有效措施,监督到位

煤矿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以保障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要不断完善煤矿企业中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力度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并对安全监督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提高安全监督人员的安全监督意识,保障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和落实情况,从而有效地控制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煤矿企业的经济损失。安监人员在煤矿企业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存在着安全隐患或者是三违行为,则必须对其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将安全隐患及时的排除,并给与经济上的处罚,并对相关的负责人进行处罚,严重时可以对其进行撤职处理,以保证让部门长记性,在以后不会犯类似的错误,在萌芽状态就将安全事故消除掉。

3.5 发掘安全潜力,创新管理思路

煤矿企业中的安全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复杂,具有极其明显的行业特点,但是在复杂中有带着规律性和特殊性。因此,煤矿企业中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需要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掘煤炭企业的安全潜力,对现有的安全管理思想进行创新,制定与时俱进的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以此来提高煤矿企业中的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仅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而且还需要对工作人员的思想进行教育,以帮助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的自觉性、主动性,消除侥幸心理的存在,帮助工作人员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需要煤矿安全管理人员长时间的坚持,并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煤矿开采方针牢牢灌输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思想中,并在煤矿的实际开采中体现出来,从而降低煤矿企业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减少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限度的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贤波.地方煤矿安全监管与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的矛盾及对策[J].云南煤炭,2013(01).

[2]李小欧.基于煤矿安全管理中“人因素”研究与管理[J].价值工程,2012(24).

[3]赵福源.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2(35).

[4]陶水平.浅论增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8).

[5]衣子.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管理和监察执法水平 福建煤监局部署2013年重点工作任务[J].安全与健康,2013(03).

[6]史松伟.浅谈在煤矿安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3(09).

[7]高宇,柴然,.浅谈智利矿难对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启示[J].中国化工贸易,2013(01).

[8]阎治宏.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1).

[9]聂政.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J].科技与企业,2013(02).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2

关键词 煤矿;机电设备;引进管理

中图分类号:TD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7-0136-01

煤矿机电设备的选型,是煤矿生产设备设施规划工程中优化方案的过程,也是煤矿机电设备设施前期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前期管理”除了包括煤矿机电设备设施的选型以外,还包括购置、测试和验收等一系列的工作内容,是保障煤矿机电设备设施后期管理质量与有效性的基础。可以说,煤矿机电的引进管理一方面与煤矿生产机电水平与机电设备综合效能的发挥挂钩,另一方面也直接与煤矿生产效益、安全和煤炭企业的战略目标紧紧相关。所以,探讨如何搞好煤矿机电设备设施的引进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煤矿机电设备设施的引进规划

煤矿机电设备设施投资引进规划的类型所指的是根据明确的引进目标,保障煤矿机电的引进效益,在进行煤矿机电引进规划编制的时候,分清煤矿机电设备设施投资引进规划的类型。这个规划类型一般可以分为更新规划、扩张规划以及新产品开发规划三种。1)更新规划。“更新规划”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已有的煤矿机电设备设施进行更换的投资引进规划,简单点来说就是用效率更高、操作性更高、能耗能效、污染更小的机电设备带替代各项技术条件落后以及磨损严重的设备,它既包括原型更新也包括技术更新这两层性质。2)扩张规划。扩张规划指的是在已有煤矿机电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建设,以扩大煤矿机电设备的数量与覆盖面,扩展煤矿生产规模。3)新产品开发规划。这指的是新增新式设备的投资规划,这种煤矿机电设备设施投资引进规划类型包括了前两种规划类型的综合性质。但不论规划类型如何,其根本目的均为增强煤矿生产开采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率。

另外,煤矿机电设备设施投资引进规划一般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单项设备投资计划,二是建设项目设备投资规划。如果煤矿企业已经在正式的进行实际的开采生产,那么其投资引进规划主要是单项投资规划,一般就是针对某一项设施设备进行改造、更新或是零星的购置。而如果煤矿企业还没有正式的开始进行开采生产,那么其投资引进规划主要是建设项目设备投资规划,它需要进行大范围、综合性的煤矿机电设施设备购进。投资引进规划所主要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基本的市场调研、提出初步的规划方案设想、对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论证并做出合理的调整、编制具体的实现计划与经费分配、对方案的具体实施程序进行明确、制定煤矿机电设施设备引进的评价标准,最后是对引进效果进行预测等。

2 煤矿机电设备设施的引进

2.1 煤矿机电设施设备的选型

煤矿安全基础设施、设备主要有提升运输设备、机电设备、采掘设备、防治水设备、通风设备设施、防瓦斯设备、防煤尘设施、防灭火设备设施、安全监测监控设施、调度通信设施等。

在进行煤矿机电设备设施选型的时候,特别是固定设备(提升、通风、排水、压风),应当综合性的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比如经济的合理性、技术的先进性以生产运转的操作性、地质条件的实用性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等等,同时还要对设备的各种属性与性能表现进行实际的市场调查,详细了解各项工作技术参数,并考虑工作效率,摸清设备的能耗高低、可靠性、配套性以及使用寿命等等,最后要基于自身实际所需,通过计算、校核和验算、比较、分析做出最佳的选型。整个论证、分析与确定过程,必要的时候要通过现场试验,采集第一手数据,通过与矿业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分析论证和研究,做适合于自己井田范围内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改进和定做,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必须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等全程参与,做到施有所用,用有所值。另外,在进行设备选购的时候,还要保证所选设备是具有生产许可证、经过鉴定的非淘汰品,同时必须保证所选设备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的国家规范、行业规范相符合。供用电设备特别是矿用电缆是否具有安全标志、符合阻燃抗静电要求等。

2.2 煤矿机电设备设施的购置

将煤矿机电设备设施的购置清单填写好后,交由上级进行审批,得到批准后方可进行实际的购置工作。首先确认厂家,并与其签订好详细、明确、责权分明的购置合同,双方确定各项条款无误后签字并生效。如果发生了购置不当的现象,造成了煤矿机电设备设施的闲置或浪费,应当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予以处罚。

2.3 煤矿机电设备设施检查与监督

在整个煤矿机电设施设备的选型、询价、实地考察直到购置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检查与监督,坚决防止有的现象出现,因为这一方面可能会导致企业经济受损,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购进设备的各种属性、性能满足不了生产需要。

引进的煤矿机电设备设施,建立建设单位与厂家、科研机构之间的保修、回访、意见反馈等互动合同机制,在运行、使用过程中加强数据采集、分析、验证等过程管理,并及时反馈于厂家和科研机构,同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资产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检修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备件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改造、更新与新产品开发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全面质量管理和技能实训等,从而达到确保引进煤矿设备设施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少军.煤矿设备选型与采购综合效益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0(12):82-83.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3

1.1煤矿机电安装技术

煤矿机电安装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机电安装技术的创新。随着煤矿开采的大型机械化,采用先进的机电安装技术是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煤矿机电安装创新的主要路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煤矿机电设备采用大量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状态下,煤矿机电安装技术的创新必须选用先进的机电安装技术,用现代化的技术含量高的安装手段代替落后的、传统的安装手段。

1.2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

煤矿机电安装创新的命运取决施工技术人员,煤矿机电安装技术取决于高素质的施工人员。高素质的施工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配合决定着煤矿机电安装创新的成败。因此,具备深厚专业知识的施工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是煤矿机电安装创新动力的源泉。所以,有必要全面提高施工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煤矿机电安装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最终在煤矿安装技术领域达到先进国家水平。

1.3煤矿机电安装技术管理创新

煤矿的实际操作中,个别矿井因矿井种种原因,很多实际操作与原有理论并不相符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采用相应措施,最终达到煤矿管理创新。同时也适应煤矿机电安装企业政策法律环境、新技术采用、市场变化、新材料的更新换代、新装备的大量应用等客观实际。为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现代化的煤矿机电安装制度,需要在煤矿机电安装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施工工期的管理和控制等全过程实现整体的创新,落实创新责任制,在煤矿机电安装企业内部大力营造创新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氛围化,使煤矿企业机电安装保持活力。

1.4提高煤矿机电安装技术水平

机电安装的未来发展趋势取决于安装技术水平的高低。煤矿机电安装的技术水平主导着煤矿企业的创新水平。在提高煤矿机电安装技术水平上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奖罚机制,促进作业人员不断提高煤矿机电安装技术水平,煤矿机电安装技术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将创新进行到底。

1.5煤矿机电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1.5.1工程设计不合理

工程的设计决定着施工的进度与难度、机电设备是否正常运作以及整个机电安装工程的费用,起着主导作用。目前,一些煤矿机电安装工程的设计往往不够合理,没有起到效益最大化,从而造成设备与材料的使用不得当,增加工程的造价。甚至有的设计还缺乏可行性,所以就很难根据设计进行施工,影响到煤矿的正常生产,造成理论与实际不符。

1.5.2施工质量及管理的控制不足

在复杂的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影响安全、质量的因素很多。因此,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保证机电安装工程中人员安全、质量可靠,管理人员必须按章指挥,提高施工操作人员自身安全意识及技术素质。加强施工方法和原材料的质量管理,施工工序要符合规程制度。然而,一些煤矿存在机电安装工程的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弱,专业能力不足,安全意识薄弱存在经验主义。因专业知识的薄弱,而难以发现一些不规范的作业人员,使工程存在较大的隐患,由此常常造成机电设备事故,更甚造成人员伤亡,难以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1.5.3施工技术落后

在技术上出现的问题比较多,落后的施工技术与方案的,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及进度。现代的煤矿机电安装工序较复杂,安装工程发展速度较快,相对落后的施工单位,已经满足不了工程的需要,往往造成安装工程的施工方法不规范、错误操作装备机电设备等问题,导致机电设备的损坏增加维修量及工程质量不达标,为煤矿安全生产埋下重大隐患。

1.5.4机电设备安装的错误操作

施工现场的机电设备安装普遍存在不按出厂说明书规定的承载能力、使用条件、技术性能和相关规程的有关规定作业,使用极不合理,超载作业或更改使用范围,安全装置出现问题,不定期检测的相关仪表等经常出现问题,常常引起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

2煤矿机电管理技术创新

2.1煤矿机电设备设施质量的管理

煤矿机电技术基础管理要有规范性、科学性、有序性。煤矿机电设备设施正式使用前,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其应用数据作系统的统计,对使用前的机电设备进行多次调试,保证使用时不出现问题,达到基础管理规范化。管理是煤矿机电技术的主体,为此,有必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及其服务理念,最终达到煤矿生产的安全、高产、高效。煤矿机电设备安装实施都要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进行相应的筹划,计划出有序、合理的方案进行安装,达到生产效益最大化,确保投入成本的合理性,充分发挥煤矿机电设备设施的功能,保障人员、设备安全。现代化矿井机电设备是主要劳动力,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的把好设备质量关,仔细检查进入矿井的新型设备,在购买设备或者更换零件的时候,拒绝贪图小便宜而选择规模较小,质量差及信誉无法保障的厂家,首选信誉度高的生产机构,尤其是采购一些重要设备,更要严把入矿前质量关,确保设备符合本区域内生产需要,确保设备正常运作。

2.2培养专业人才的素质

定期对专业职工进行再教育,强化各岗位的职工素质。将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机电技术人才安排在重点岗位上。在培养机电技术人才时,培训形式可采用理论学习基础与员工实践经验相互交流,继而现场操作,做到理论学习、实验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其方式能够明显提高培训的效果。注重培养优秀人才。目前各个市场中人才的竞争非常的激烈,人才才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才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基础,因此领导者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注重人才队伍的建立,重视对员工的尊重,不仅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还要关心员工的个人生活,尽力解决其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另外,每个员工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学习能力,对那些创新意识强"学习能力高的员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要知道,不可能所有的员工都能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领导者要做的就是从中挑选有潜力的员工进行特殊的培训方式,从而不断加强其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断完善自身。

2.3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改善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完善职工的办公室、学习室,为职工配备相关的书籍。为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学习、工作用品,实现办公信息化。

3煤矿自动化产品发展研究

现代煤矿自动化产品拥有很多种类的传感器,对煤矿生产作业执行实时监控。利用高精度的传感器是现代煤矿自动化产品的主要特征,并且有很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采集的数据信息真实可靠。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各种传感器配合起来对周围环境的进行监控能够准确的预防矿井灾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4煤矿自动化产品的发展趋势

在飞速发展的机电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中,煤矿自动化产品的高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我国与先进技术国家相比,我国煤矿自动化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下,没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发展煤矿自动化产品已势在必行。

4.1处理能力不断加强

随着当前计算机科技不断的超越及硅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处理的速度越来越快,必须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的同时确保设备的正常功能。

4.2独有化的通信方式

在设计煤矿自动化产品的过程中,结合煤矿实际情况,根据煤矿生产需要,既要保证稳定性的同时,又要保证其传输速度。

4.3产品的可靠性

产品的接口处和机械部分寻求突破。

4.4规范自动化产品

自动化产品的发展过程中,需建立起煤矿自动化产业的标准。

4.5煤矿自动化产品的智能化水平需提高

在矿井控制程序方面,要充分结合矿井实际环境,根据获取各项环境的准确参数,判断设备的运转状态,并在设备最良好的工作状态下,采集各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运算,准确地进行故障方面的预测。

4.6传感器的研发

煤矿生产作业具有产生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特性,结合这些特点,研发出煤矿生产所需的传感器。

4.7新科学技术在煤矿自动化产品中的应用

当前,红外方面、光纤方面、雷达方面以及煤矿机电一体化方面的新技术已涉及到先进煤矿,煤矿自动化产品应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有很明显的效果,但有些不能很好地被应用,强行与煤矿自动化产品结合会适得其反,经济效益降低,对煤矿实际生产作业的贡献度微乎其微。

5结语

在各项科学技术都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我国煤矿企业发展速度相比国际水平还有诸多不足,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机电技术水平还要逐步提高,煤矿自动化产业要与国际接轨,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机。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4

1.1 企业管理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则

1.1.1 实事求是是企业管理基本原则

所谓的设施求是主要指根据企业的规模、实力和实际发展需求,制定符合企业生存、发展的相关策略和规划,然后再通过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改进,从而实现符合企业客观发展规律的最终目标;另外,坚持实事求是还要在领导和群众相互协调统一的基础上进行的,企业的发展管理策略是由领导进行决策而员工进行实施验证的,因此,整个过程还需要考虑到员工的集体意志,领导层需要虚心接受来自员工底层的意见,立足于保护员工利益和实现企业发展的前提,做出最终的决策,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这一点也需要重点考虑和借鉴。

1.1.2 全面、系统的企业管理方法

企业管理方法是指导企业实际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规范的制定中需要做到全面、系统、科学、有效,使管理内容和行为实现整体优化;有利于企业中各个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工作内容之间实现协调有序进行,达到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是煤矿企业管理的第一要素,全面、统一的管理方法,是实现最优管理的最佳途径。

1.2 企业管理职能内容

企业管理方法的职能目标的实现内容总结起来有四个方面:计划、控制、激励和领导。计划是对企业未来发展和规划的预测,是制定方法的重要标准;控制就是确保企业管理实现其各自职能的基本手段,是确保计划执行和生效的重要条件;而激励和领导则是对于计划和控制过程的优化,是保证计划预测合理化、科学化的有效动力因素,也是实现控制过程的高效、标准的重要监督和检验标准。且在计划安排中需要做到计划内容的简单易懂,便于执行和理解是确保最终企业管理目标实现的基本要求。

2 企业管理方法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实践

2.1 企业管理中的责任制和自主管理方法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企业管理中往往注重责任制和自主管理方法的利用,从而实现企业的高效管理。在煤矿安全监督管理中,同样需要将责任制落实到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提倡自主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将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重心放在矿井生产现场中去,将安全举措落实在每一个员工身上,不仅仅要强调煤矿企业的管理模式,更要注重煤矿企业中各个现场施工班组之间的安全管理意识,落实各个班组长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员工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实现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每个成员间的自主性安全意识,切实提高煤矿企业生产安全。

2.2 企业管理中现场高效管理和创新管理思路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重点在于生产现场的安全监督控制,而煤矿企业的核心和安全管理的根本方法在于不断的思路创新,以创新的思维,指导煤矿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现场管理人员严谨、务实、深入和仔细的工作作风的养成,明确安全岗位职责,将安全管理意识与现场安全监督控制工作结合起来;其次,对于工作现场以及相关辅助人员实行全体安全管理培训,做到安全管理工作的无死角、无盲区,科学管理和控制工作现场的人员、机械、物流以及环境;对于现场班组长进行定期的安全管理培训和考核,不仅仅要实现煤矿生产的质量和高效,还要实现生产的标准化、安全性;定期开展安全隐患和相关处理措施的技术交流会,促进全体人员对于安全问题的深入认识,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安全管理意识,并且在不断的学习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安全管理模式思路,实现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性。

2.3 企业管理中领导带头作用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煤矿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安全管理隐患,防止意外安全事故带来严重的后果。在企业管理中,领导始终是企业的核心,是工作管理和执行的灵魂人物,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同样需要领导的带头作用,领导带头实施下井安全管理监督和指导,能够激发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还能够提高全体人员对于安全管控的重视程度,具体的实行措施可以通过管理人员带头下井制度的建立开始,确保实际的井下生产过程中都有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制度和监督,同时,因为煤矿生产的特殊性,还需要实现24小时安全管理监控制度,对于夜班和中班以及早班配置不同的管理人员小组,进行实时的井下生产安全控制,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还能够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标准和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4 企业管理中监督机制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企业监督机制的建立是企业进入责任制和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企业运行过程中,各项规定和制度正确执行的重要尺度。企业监督机制在煤矿企业安全中的应用,其内容不仅仅包括对于安全制度和相关安全控制措施的监督管理,同时还包括对于煤矿企业生产中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控制,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煤矿开采场地建设的安全设置监督,建筑实际应用的安全性能,以及生产过程中各种机械的操作安全等等,都是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控制措施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的,尤其是井下开采,对于开采过程中的井下通风控制、易燃气体监测、机械操作强度等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是确保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屏障。

3 企业管理在煤矿安全中的技术指导应用

3.1 核心煤矿安全管理监测技术核心的应用

企业管理中都会有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而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核心在于监测技术的应用。现代条件下先进的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井下建筑监测技术、易燃气体监测、水文信息监测以及火灾信息的有效监测技术的应用是确保煤矿安全的重要手段。实际的开发生产中坚持先检测后发掘,有疑必探的安全管理原则可以有效提高煤矿生产管理安全。另外,相关主要的操作机械的设计标准,安装步骤以及连接安全等内容也需要配置专业的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护,危险区域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高工作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3.2 企业管理中教育培训方法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学习和创新,而企业核心的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整体人员素质的提高。煤矿安全管理中同样不能忽视学习、创新和培训的力量,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培训,对于专业人员实行岗前安全技术交底,重点工作还需要从体能到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应变处理能力等方面挑选合适的人员任职等,通过不断的学习、改进和创新可以将煤矿的事故发生率降低最低,也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

4 结语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5

关键词:矿难;生命权;社会责任;美国矿山监察与管理局

中图分类号:TD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178-02

一、中美煤矿安全现状

(一)中国煤矿安全事故现状

中国是产煤大国,同样也是矿难大国。当今中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煤炭产量的35%,但中国的矿难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矿难死亡人数的80%。国际上以每产100万吨煤死亡的矿工数量作为矿难事故死亡率。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2005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4.17,即每开采100万吨煤,有4.17名矿工死亡,以每年15亿吨产量计算,意味着每年有6 000多矿工死于矿难事故!而美国仅为0.03左右,中国是美国的100多倍。有关资料显示,20012004年10月底,我国煤矿一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88起,平均每7.4人一起。我国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150倍、南非的30多倍、印度的10多倍。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不断发生一次死亡100人以上重大事故,使世界震惊:郑煤集团大平煤矿2004年“10・20”特大瓦斯事故,死亡148人;陕西铜川陈家山煤矿2004年“11・28”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66人;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原新窑煤矿2007年瓦斯爆炸事故,105人遇难。2008年全国共发生120起矿难事故,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煤矿事故有5起。2010年5月30日,重庆綦江同华煤矿发生矿难,死亡30人,伤77人。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获悉,2010年1月至9月,全国煤炭事故总量88起,事故死亡人数496人,失踪47人,轻重伤255人。

(二)美国煤矿安全事故现状

反观美国,作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产煤国,在整个20世纪最后十年间,煤炭产量始终维持在10亿吨左右,而每年平均死亡人数只有49人,煤炭开采不再是危险的行业。据美国劳工部发表的1998年各行业事故率统计,煤炭开采行业甚至好于服务业、工程建筑等行业。美国真正实现了“安全与生产并不矛盾”的最佳状态。但纵观美国历史上的煤矿开采,煤矿矿难也曾时有发生,尤其是20世纪前30年,重大恶性事故接连不断,每年死亡人数都在2 000人左右。美国历史上的重大煤矿事故大都发生在这个时期,是美国历史上的矿难高发期,最严重的是1907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3 242人。这期间发生的重大矿难,如在1907年12月6日西弗吉尼亚州的孟农加煤矿矿难,造成362名矿工死亡,为美国历史上的最大一次矿难。同月19日,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达尔煤矿也迎来血腥的一天,因煤尘爆炸,239名矿工遇难。在1907年美国地理研究技术机构(USGS)的煤矿死亡人数报告中,这是第一次从所有州收集信息得出的全国性报告。它告诉了一个严峻的现实:每年在1 000个煤矿雇员中有3.39个工人死亡,美国的死亡率是英国或比利时的3倍。从20世纪前30年因煤矿矿难每年死亡达二三千人到90年代末的三四十人。进入90年代,美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继续减少,是历史上的最好水平。1990年美国煤矿事故死亡66人,1999年事故死亡34人,10年中年平均死亡45人,20万工时死亡率降到了0.03。1990―2000年10年间,美国共生产商品煤104亿吨(产量仅次于中国),死亡矿工492人,平均百万吨煤死亡率为0.047 3,与20世纪前30年平均每年死亡2 000人以上形成了鲜明对比。《联邦矿山安全健康法》的实施,在改善美国煤矿安全与健康状况方面效果卓著。现在煤炭事故伤亡率已低于公路交通运输等20个其他部门,由一个公认最危险的行业转变为一个比较安全的行业。

《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的实施,标志着美国煤矿业进入事故低发阶段。作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采煤大国,1990―2000年,美国共生产商品煤104亿吨,仅死亡492人;1993―2000年的8年间,整个煤炭行业没发生过一起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2002―2004年,美国煤矿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27人、30人、28人。2005年创下新低,仅22人。

二、美国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的启示

(一)树立充分尊重生命权利的观点

在美国联邦政府1969年制定的《联邦煤矿安全法》中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国会谨此宣告:煤矿业和其他矿业优先考虑和第一要务必须是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矿工是最为珍贵的资源。”生命权指人的生命过程中所拥有的、不可或缺的一切权利,即人权本身。生命权是其他一切权利的载体和终极依据。它是一个人所拥有的一切权利的源泉。生命权具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性和自足性,它独立于社会制度和法律规范,永远不会被其他价值和规则压倒。在美国人的“文化”里,“命”是最值钱的。对待生命的态度,传达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点:生命权要高于任何其他权利。这个文化贯穿在国家对矿山经营的监管、企业对矿工生命价值及对人的尊重。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对人的生命的敬畏,对人的价值的崇尚,是建立良好的安全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在美国的煤炭行业,有一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一个安全的矿,才是一个高产矿。”

(二)强化独立监管部门的职能

美国特别重视煤矿监察体系”独立性“的建设。1973年内政部长运用行政权力,创建了矿山监察与安全管理局(MESA),这是一个与矿业局不同的新的部门机构。矿山监察与安全管理局承担了以前属于矿业局的安全与健康方面的执行职能,目的是避免矿业局在强制执行矿山安全与健康标准时与其负责的矿物资源开发发生利益冲突。1977年通过的《联邦矿山安全健康法》改变了矿山监察与安全管理局的隶属关系,将其划归劳工部,并更名为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联邦矿山安全健康法》明确规定,由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负责对全国矿山进行安全与健康方面的监察,既包括对煤矿的监察,也包括对金属与非金属的监察。从法律角度规定了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的各项职能,赋予了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对全国矿山那进行安全与健康监察的权力。矿山监察与管理局负责实施以前由矿业局行使的安全与健康方面的职责,以避免在矿业局负责的矿物资源开发和实施矿山安全与健康标准之间产生矛盾。

(三)煤炭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对股东这一利益群体以外的,与企业发生各种联系的其他相关利益群体和政府代表的公共利益负有的一定责任,主要是指对雇员、消费者、债权人、坏境以及公益事业的责任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首要责任是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这是企业生存之本。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作为企业,仅仅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应履行广泛的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表现方式为:保障员工利益,创造安全环境;保障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合法善意,保护债权人利益;注重环保,合理利用资源;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其中保障员工利益创造安全环境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体现,也是以人为本的观点的具体体现。

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逐步从法律制度层面解决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在美国不仅由立法部门制定了许多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而且,能直接指导企业行为的还有企业的规章制度。只有将社会责任明确地写进企业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经营活动中。

(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新技术在煤矿业的推广和采用也是美国煤矿安全事故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及更加安全的生产机械的利用显著改善了美国煤矿的安全水平。美国井下开采设备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了全机械化开采的水平。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煤矿高新技术和设备的应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煤矿工人就业人数逐年减少。由于美国煤矿大量采用高新技术和设备,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煤矿就业人数逐年减少,到1990年时已减少到13.13万人。此后,煤矿就业人数继续减少,仅1992―1997年间就减少了28.9%[13]。可见,在煤矿用人很少的情况下,即使偶尔出现事故,事故的伤害程度与规模也会很小,从而能够避免灾难性的重大安全事故。因此,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作业以及先进开采技术的应用是美国煤矿安全记录产生巨大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开采技术,美国还特别重视对煤矿安全技术的支持。联邦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煤矿安全与健康技术支持体系。联邦政府每年要向MSHA大量拨款,例如2000年拨款2.28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都用在支持煤矿安全和健康科研项目上。MSHA下属的技术保障司负责技术保障和支持工作,其主要任务就是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安全检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MSAH和煤矿企业解决安全和健康问题。该司及其下属的匹兹堡安全与健康研究中心在煤矿矿井通风、瓦斯防治、火灾防治、粉尘防治、冲击地压和顶板事故防治以及职业病防治等方面都研究开发出了有效的技术。这些技术广泛应用到采矿业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煤矿的安全。所有这些技术上的改进,都进一步地保证了美国煤矿采矿业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吉尔伯特 C 菲特.美国经济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

[2] 崔沪.国外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对国内矿难的启示[J],煤矿现代化,2005,(2).

[3] 马德庆.美国煤炭工业政策[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4] 方纳.美国工人运动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6

关键词:矿工素质;煤矿安全规制;探析

[中图分类号]F426.21;X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1-0086-02

煤矿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由于其生产作业环境决定了其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太多,同时,该行业受各种自然因素威胁的程度要明显高于其它行业,因此,在我国目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下,难以避免煤矿事故的产生。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矿工的总体素质水平低下所造成的。所以,若要有效地实现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就得切实加强对广大煤矿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安全意识、专业素养的培养,从而提高矿工整体素质,这是实现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也是一项当务之急的系统工程。

一、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与安全能力存在的现状

1.管理人员安全素质与安全能力存在缺陷

据报道,我国目前尚有许多煤矿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以及法律素质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从而导致他们在监督生产过程中的决策能力、感召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低下,难以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

2.矿工安全素质参差不齐安全能力受到限制

煤矿行业作为一个辛苦、危险的行业,许多人都会对此有所顾虑,因此,导致矿工的来源往往是文化素养低的人群。从而其素质总体上不高,加上煤矿大量使用农民工,还有的煤矿矿工培训不到位,更多的情况下是管理人员不适当运用权力,限制了矿工安全能力的发挥。

3.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煤矿开采的历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要晚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难以确保矿工的批评建议权和紧急避险等安全权利,并且在实际生产中矿工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障。同时,矿工在生产第一线长期工作,对生产和安全情况最熟悉,对自己的安全最关心,若他们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煤矿的安全生产进程与生产效率。

二、提高矿工素质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策略分析

1.建立与完善矿工的准入制度

由于中国绝大多数的煤矿是从地下进行开采的,煤矿的安全生产难度更大。然而,当前我国尚没有较完善的矿工准入标准,从而许多煤矿企业为了节省成本随意招聘矿工,甚至有些矿工对煤矿相关知识一无所知,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进程。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必须不断建立与完善煤矿安全规制,强制实行准入制度,从源头设限,提高矿工的整体素质。同时,煤矿安全规制部门还应该明确将相应工种培训时间以及矿工的受教育年限等作为企业必须遵守的标准,确保煤矿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强化现场管理工作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必须将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落实在生产现场。因为,如果各级管理人员没有一个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是绝对搞不好安全工作的,尤其是煤矿的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同时,管理者工作作风的改变,并不能只依靠其自觉性或觉悟,必须是建立在相应的规章制度之上,并在实践中按要求进行,促使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将工作重点放在井下。对于作风漂浮工作严重不负责的矿工,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处理,决不姑息迁就,确保煤矿工作的安全生产。

3.加强对煤矿矿工的安全培训

由于煤矿的生产规模大,管理范围广,设备先进,这就需要煤矿企业对其管理人员的培训也应该与时俱进,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同时,在培训中应把法律法规培训放在重要地位,使煤矿的管理者能够更好地熟悉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养成法律意识,做到知法守法。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采用更加先进的安全监测系统、采掘方法以及通风系统等,将更加有效的改善煤矿生产环境,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安全风险。但是,一切先进的安全设备,都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来掌握,必须不定期地对煤矿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切实地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步伐。

4.健全矿工工会组织

研究表明,以往煤矿企业之所以敢无视各种安全规定,忽视素质较低的矿工安全权益,与我国矿工队伍组织松散有很大关系。煤矿工会组织应积极参与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矿工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结合工人自身努力,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切实地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进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矿难事故的发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作为一个煤矿开采大国,我国应该努力探讨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从源头开始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由于我国当前煤矿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水平较低,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进程。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努力实现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目标,加强对广大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以及专业素质的培训,从而有效地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实现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韩培科,王国辉.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和员工的关系[J].科技资讯,2009.

[2]康海霞.论提高煤矿员工素质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1.

[3]付继娟,聂锐.从频发的矿难看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员工素质匹配[J].科技导报,2006.

[4]段小伟.安全管理之重点――教育培训[J].甘肃科技,2004.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7

一、安全技术培训调查的背景和的现状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安全基础工作,搞好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也是维护职工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强化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规定:“煤矿企业应当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也对煤矿企业提出了强制性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严格要求。对在新体制下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培训质量提出了新课题。这充分说明了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比其它行业显得更为重要。 据查阅资料统计,1981-1999年,全国煤矿职工死亡人数114878人,百万吨煤死亡率为5.94。而同期美国煤矿死亡人数仅为1261人,特别最近三年煤矿死亡人数每年均控制在40人以下,1994年以后百万吨煤矿死亡率一直保持在0.05以下。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如此严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员安全意识差、能力较低,构建和完善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加强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存在问题

从大量事故调查资料分析结果看,80%以上的事故都是“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说明,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人员安全素质是减少事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认识不深,理解片面,对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抱着敷衍了事和走过场的态度,没有给予充分重视。

三、规划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为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杜绝“一劳永逸”的学习态度,树立不断培训和努力学习的思想。为使安全培训教育取得预期效果,必须注重培训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同时考虑到煤矿行业的特点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制订不同的培训规划措施如下:

1、 安全培训内容 (1)法律法规教育。主要有法律基础知识,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和《劳动法》等。 (2)煤矿安全基础知识。包括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性质和危害及防治办法;采、掘、机、运、通各个环节中的工作常识、要领及安全注意事项,如采掘工作面的安全技术、爆破安全技术、“一通三防”安全技术、矿井提升运输安全技术、矿井电气安全技术、井下现场救护常识等。 (3)煤矿安全技术法规。主要包括《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一通三防”责任制和各种《操作规程》及《作业规程》等。 (4)煤矿事故分析和处理。主要是案例教育,包括煤矿各种事故产生的原因、特征、发生发展过程、分析技术方法的理论和防治对策等方面。 (5)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方面的信息技术。 在具体培训中,可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安排选用不同的内容。

2 、培训形式 (1)入矿培训。对象为新招收的工人,一般是脱产培训,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间为2个月。但在实际中很多矿并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培训,内容简化,时间仅有一个星期左右,使得进矿的新工人刚一参加工作在安全方面的素质就先天不足,从而为以后的违章埋下隐患。 (2)现场培训。对象包括经过理论培训的新工人和对工艺、设备等不熟悉的所有各种工作人员,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也可能长达数月之久。内容包括手工操作过程、工艺设备流程、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等。 (3)脱产集中培训。对象为在煤炭企业工作的各类人员,根据工作岗位和性质,可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周期。对特殊工种和各级安全监察管理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上岗资格培训和定期安全培训,对其他工作人员也应进行定期安全培训。 (4)在职培训。对象为在煤炭企业工作,没有时间或不需要进行脱产培训的各类人员,如班前、班后安全培训,利用会议间隙培训,利用有关图书资料自学等。

3、安全技术培训措施

(1)对安全培训设备与教学管理要两手抓,不能一手硬一手软。有些单位要么只重视更新培训设备和教室的装修,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等一应俱全,但对培训具体计划和落实执行情况疏于管理,人员培训缺少明确目标;要么只注意落实计划和任务数,但由于设备陈旧,缺乏必要的教学手段,教室或专职教师不足,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2)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安全培训变成走过场。为不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许多单位也对 有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但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且只要参加学习就能通过考试,拿到合格证,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而且,由于生产比较紧张,全员培训经常得不到落实,生产能手、技术骨干和单位正职等人员需要参加培训时经常因为人手紧和工作繁忙无法参加,为了完成“任务”,只好指派他人参加。最后培训部门和接受培训单位的培训任务指标虽然完成了,双方皆大欢喜,但并未达到全员培训的目的。

(3)增加安全培训投入。如在安全培训资金安排上,美国煤矿提取比例为0.02美元/t;文化程度方面,美国矿工高中以上占77%,其中大专以上占15%。相比之下,我国煤矿职工素质低,企业在安全培训方面的投入也较低。为提高本单位职工素质,增强安全意识,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加大安全培训资金投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的被动局面。

(4)加强和改进师资建设和教学方法。长期以来,作为安全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往往没有实践经验,专业技术课主要靠聘请生产技术人员来讲授。虽然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各种规章制度比较熟悉,但受时间和精力限制,难以保证培训内容的系统性。表现在教学上,对培训的具体方法研究较少,讲授时具体技术法规讲的多,理论和案例讲的少,而案例教学是培训中具有针对性能够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一环,只有抽象,没有具体,讲授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使安全培训质量大打折扣。

四、体会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8

1我国煤矿供电安全现状

当前我国很多的煤矿所进行的开采都是在井下进行的,其自身的危险系数相当高[1],伴随着透水以及爆炸等风险,最近几年,我国很多大型的井下安全事故的发生基本上都是由于供电系统自身存在问题出现的。

(1)供电设备较为陈旧

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煤矿在运营过程中所使用的供电设备都相当的陈旧以及落后,同时自身的供电系统也比较复杂,尤其是在一些年岁比较久的老矿区,一些电力设备相当的老化,同时还会存在一些失修的状况,一些电力设备往往很难甚至是得不到更新以及及时的维修,这样也违背我国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要求,继而也就会对煤矿自身的安全生产与发展带来较大的威胁,这种问题的存在会对煤矿安全供电的技术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

(2)有些煤矿依旧缺少双回路供电

针对煤矿供电而言,我国有相关的规定,要求煤矿应当有双回路的电源线路,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当一回路线出现停电状况的时候,主通风机等还能够进行正常地运行,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能够相对安全的撤离,继而才能够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但是在实际运行和操作的过程中,依旧有很多的煤矿使用单回路的供电方式,很多煤矿往往只有一些临时性的小容量的发电机进行照明,很多煤矿自身的供电设备在管理上往往是停留在表层以及形式层面[2],只是肤浅的应付上级的检查,为了使得成本有所降低,很多煤矿使用的双回路往往是来自于一个区域的同一个发电厂,这样就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3)备用电源不够规范

依据我国现有的相关法规,自备电源应当要经过相应的审核方案之后才能够进行安装,在将一些新的自备电源投入使用的时候,为了避免出现电网停电使得自备电源箱电网反送电,应当在自备电源接口和电网之间安装相关的闭锁装置。但是就当前实际的操作和运行状况来说,一些煤矿自身的自备电源还没有进行审核,一些闭锁装置的安装也不乐观,依旧处于无人看守的状态,继而也就会出现电力设备毁损的状况。

(4)井下长距离的输电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当前煤矿开采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巷道的进一步挖掘,使得煤矿自身的生产规模也在进一步的扩大[2],这样就要求煤矿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应当具有较高的机械化的水平,继而使得煤矿安全生产得到有效保障。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一旦电缆的截面在选择上不够合理的话,就会使得火灾容易出现,严重威胁经济效益以及安全生产。

2提升煤矿安全供电的技术管理方法

2.1进一步提升煤矿供电设备自身的维护以及更新

煤矿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强在物质以及资金上的投入,尤其是资金方面,进一步加强对煤矿供电设备自身的维修以及更新,更新那些安全性比较低或者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高耗能的设备,要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对于那些性能上不达标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换。依据煤矿安全的相关要求,要使用防暴水平较高的电气设备,另外还应当对一些新的产品以及技术进行及时地推广和普及,使得煤矿企业的供电系统在运行上能够真正达到和适应相关的安全生产要求。

2.2积极构建合理完善的电网结构

对于煤矿供电系统来说,对电网结构进行合理规划是确保其自身安全以及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因此,煤矿企业应当对电网的合理规划进行重视,要对安全稳定准则加以遵守,积极构建稳定以及高效的电网结构。另外还应当进一步提升配网建设的水平,要通过安全稳定防线建设,使得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提升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2.3进一步提升对各项保护措施技术的认识

在整个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供电系统尤其是供电设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煤矿企业的供电保护措施一般都有过流保护以及防雷的装置等等,这些防护措施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瓦斯聚集等现象难以出现,继而也就能够有效避免出现爆炸事故,因此相关的煤矿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强对煤矿供电设备的重视,继而对相关的保护技术措施加强完善。

2.4改进煤矿企业供电应急措施

电力企业以及煤矿企业和政府部门相互合作,依据煤矿企业自身的供电实际状况,制定出合理以及科学的应急预案,同时对相关的演练做到进一步的加强,继而提升煤矿企业对供电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煤矿企业通过相关的应急联动的协调机制,对突发事件做到协同处理,组织相关的煤矿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的变电工进行实地演练,同时对一些供用电事故的案例进行学习,提升煤矿企业自身的应急处理能力,继而在事故发生的时候,能够将事故的时间尽量减少,使得事故的损失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

2.5落实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维护检修的力度

煤矿安全供电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实施相关的安全管理的责任制度,要对电网设备管理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的责任都落实到位,要将安全责任在所有的环节以及岗位中落实到位,要争取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相应的事故现场,要找到相应的事故责任人,继而将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在日常的生活中,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安全监理,要逐步引导相关的煤矿工作者对相应的纪律严格遵守,要真正做到按章作业,对工作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违章行为,应当进行及时的纠正,要对相应的设备维修人员采取责任制,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提升煤矿企业供电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煤矿供电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会对煤矿工作者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相关的经济效益带来较为严重的威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使用合理以及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对供电安全技术管理做到进一步加强,使得煤矿开采工作自身的安全系数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煤矿企业的生产以及运行发展而言,安全是第一位的,只有确保煤矿工作者的人身安全有所保障,才能够使得企业生产运行得以长久。煤矿供电安全管理应当是一项相对持久和长期的工作,需要相应的煤矿企业和政府机构进行不断的努力,积极构建相对完善的电网结构,对煤矿企业的供电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以及检修,对相关的保护措施以及应急的方式进行完善和改进,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保障煤矿生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上一篇:公共管理相关理论范文 下一篇:美丽乡村发展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