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中学 学中画

时间:2022-09-13 12:18:02

玩中学 学中画

摘 要: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爱玩,但要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如何玩。陈鹤琴老先生也主张在玩中学。游戏是幼儿的主导运动,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幼儿能够获得身体运动的满足,获得情绪情感的满足,获得认知想象的满足。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游戏也是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力表现的需要。

关键词:幼儿;玩;学

在以往的绘画教学中,我们曾追求过整齐划一,幼儿机械性地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在这种情况下,绘画教学起不到应有的教育功能,束缚了幼儿想象力、思维能力的拓展,幼儿的个性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指导幼儿的绘画学习活动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尝试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幼儿对美的敏感性,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绘画游戏也充分成为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体验和情感的大好舞台,使幼儿有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有施展他们多元才能的大好机会,使幼儿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满足。幼儿绘画最难的问题就是画什么以及如何画,首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画什么,画什么就要从幼儿生活入手,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趣事,积累绘画的素材。如,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运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易于让幼儿产生轻松、愉快的游戏心理,使他们乐于参与。实际上绘画就和游戏一样,玩进去就会感悟很深,产生幼儿自己的想法。更能轻松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开始,我会让幼儿说说会玩些什么,喜欢玩些什么,然后要他教其他小朋友玩。在玩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玩的过程和方法,然后让他们画玩中的趣事或场面。例如,幼儿玩自制体育小型器材小跨栏,用几张报纸紧紧卷成纸棒,再用细绳将纸棒的一头与酸奶瓶固定,同样,另一头以同样的方法固定,制作好的小跨栏,幼儿可以把跨栏竖直放在地面,利用松紧带的一定距离,作为障碍物,幼儿可以双脚跳过去或跨过去,增强幼儿的跑跳兴趣……让幼儿自己组合,玩跨栏。玩之前,我会对幼儿提出要求:“玩跨栏的小朋友要想出各种办法跳过去,怎么样跨过去;观看的小朋友要仔细观察:是哪个小朋友在玩?怎么玩的?(重点提醒幼儿看他玩的动作、玩法、表情)”幼儿分小组轮流玩小跨栏,玩过之后请幼儿把自己刚才玩得最开心的地方画出来,通过游戏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找到了画的目标并进行仔细的观察后,接下来就是如何画,如何画不仅仅要考验幼儿的绘画水平和绘画能力,还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观察能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但切忌刻意。

以往在幼儿绘画或手工操作时,教师经常会批评幼儿“画得跟老师的不一样”“跟小朋友的不一样”,常常使幼儿束手无策。我认为,所谓“不一样”,正是幼儿创造性的萌发,应提倡幼儿创新,使作品不同于自己以前的创作,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如画鱼时,鼓励幼儿画自己喜欢的鱼,也鼓励幼儿画想象中的鱼,头、身体、眼睛、鱼鳞什么都可以改变。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了美好的愿望,由此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才能成为幼儿继续进行创作的动力。而提供故事续编画也是一种很好的拓展幼儿思路的方式:我在绘画故事区域中放进很多本未完成的画,让幼儿在看完故事后继续来编出精彩的结尾。例如,幼儿画的一朵白云的故事:一朵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中飘来飘去,这朵白云在飘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呢?幼儿对于这样充满着想象和乐趣的活动是永远乐此不疲的。当然,还有图形拼贴画、接龙画、粘贴画等等。丰富的形式开拓了幼儿想象的平台,打开了幼儿那充满着奇思妙想的思维之门,使他们肆意地在绘画这片宽广的区域里驰骋,挥洒属于幼儿的那份天真和烂漫。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绘画最大的特点并不是自己画得多么好,而是寻求与他人的与众不同,用幼儿的话呈现:

“我有……你没有……”因此,在指导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我采取举一反三的练习法。如,以圆形为基础,任意添画各种小动物,以鱼的轮廓为前提,运用各种线条、图形进行装饰。活动中,幼儿兴趣盎然,思路开阔,在统一的基础上,他们积极创意,寻求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激活幼儿想象力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绘画潜能。分析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对拟人化的动物、带有情节性的主题是最感兴趣的,也是最易于幼儿所记忆的。在选取素材时,我们应多以不同种类的小动物为主,通过拟人化的动作、神态,丰富幼儿的绘画经验。可以把绘画的内容转化成做游戏编故事的方式,随着游戏的开展或故事情节的展开指导幼儿绘画。这样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在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幼儿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在绘画游戏中,我们对幼儿的指导也是很重要的,如何做好幼儿的引导者,并参与幼儿的活动,做好幼儿的支持者,这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和努力,以欣赏的话语说出指导点。教师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不是很在意的话语,但对幼儿的影响却会很大。所以我时刻注意自己对幼儿的指导用语,尽力以欣赏的话语使幼儿有着心灵上的感悟,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幼儿好的行为。(1)似曾相识类推法。例如,看到幼儿的一幅画,可以说:“哎呀,你画得真漂亮,如果这里有什么就更好了,我看到有些画这儿还有……”或者:“××小朋友还画了什么?”等等。这样说,既对幼儿的作品有了一定的肯定,同时,又巧妙地提出了作品的缺点,让幼儿知道某些地方需要改进,激起了他们的再创意识。(2)赏识法。例如,看到幼儿的一个折纸作品,可以说:“你折的是×××吧,真漂亮,折得跟真的一样,可以送给我吗?”当教师把作品拿到手里,仔细看过之后,可以说:“哎呀,它的×××地方(指出缺点),如果在过来一点就更完美了,可以再折一遍吗?”这时的幼儿一定会说:“好的。”他们就会拆开来重新折,兴趣并不亚于折第一遍的时候,而且还会折得更认真、更细致,力求完美。鼓励尝试,鼓励是每个活动对幼儿兴趣提高的一个强有力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也是如此,在绘画中更是如此。教师的语言如何,就会知道对幼儿起的作用如何。例如,幼儿拿到纸笔,不知道如何下手时,教师可以和蔼地说:“××小朋友,你知道吗?上次你交给老师的××画,我帮你打了三个星呢,你的进步可真大呀,今天你的画××,一定也可以打三个星吧,是不是?老师相信你。”幼儿听了,信心倍增,马上会再次启动思维列车,认真地投入到绘画中去了。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我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有时引导幼儿观赏那些技能高、创造性强的作品,也让幼儿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能相互学习借鉴,扬长避短。对那些技能较好的幼儿,在表扬的基础上再提出想象的任务,使他知道自己还有不足之处,避免他形成骄傲自满的心理,同时在以后的操作中也能注意调整。反过来,对于能力差的幼儿,即使他们有一点优点也要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不断地积累信心,增强兴趣,在喜欢绘画活动中健康成长。例如,有一次,班内平时绘画能力较弱的一个幼儿画了一幅很简单的七彩气球的画。对于他来说,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而且颜色也涂得很均匀,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指出了他的优点,让小朋友向他学习。这样一来,大大增强了他的信心,使他觉得“我能行”。

幼儿在游戏中收获知识,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学到了本领。

“玩”是幼儿的天性,我们既要让幼儿爱玩,也要引导幼儿如何玩、会玩。我们要将游戏带入到课堂中,让幼儿无形间自己主动地发现掌握知识比我们教师直接灌输给幼儿知识更能使他印象深刻。“玩”让幼儿对绘画有了浓厚的兴趣,“玩”让幼儿学会了绘画技

能,“玩”让幼儿孕育了真情实感。

(作者单位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镇第一小学附属幼

上一篇:如何优化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乐理教学 下一篇:儿童作文教学幽默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