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学中,学在乐中

时间:2022-05-31 10:34:51

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并不是每一个都喜欢学习。校园里经常会出现一群另类的同学,这个群体在课堂上对所有文化课老师的声音几乎不闻不听,就像物理材料中的绝缘体――不通电,他们“不通”老师的声音。他们在课堂上表现不佳,导致一系列课堂问题:上课时要么坐着发呆,面无表情;要么趴在那里,无所事事;要么做小动作;要么偷偷地和同学说话……对于老师的提问,要么文不对题,结结巴巴说不出所以然;要么歪歪扭扭地站着,一言不发;有的甚至连叫几声他的名字,还呆坐在那里,无动于衷。而老师呢,跟这群学生较真,会导致师生之间产生冲突和课堂纪律问题;漠视他们的行为,不理不睬,又没有尽到为人师者的责任。面对这些问题学生,老师该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良方转变这种局面?――唯有让学生乐在学中,学在乐中。我根据以往的学习经历,认为老师可在以下方面作积极的探索。

一、尊重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乐在学中,学在乐中。

自信是一个人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是人奋发前进的一种动力。造成学习上“绝缘”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学校里往往一味受压抑,经常受误会,甚至全盘被否定。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产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自卑心理,这种心理阻塞了他们智慧火花的迸射,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大部分“绝缘”学生成绩不理想,在课堂上出现一系列问题,不是由于智力的原因,而是由于各种消极心理因素造成的。每个人都有被尊重和被赏识的心理需求,所以尊重他们,给他们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重新树立起信心。

为了重塑“绝缘体”的信心,每逢开学,老师都应该重视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这堂课是特殊的思想教育课,是给“绝缘体”们鼓舞士气的鼓动课。告诉他们,其实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进一步和退一步的差距是非常惊人的。成绩不理想只不过是平时不够努力罢了。以前的成绩是以前的,相信自己,相信老师,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定能行。一番动员,“绝缘体”们也会听得激情澎湃,信心十足。――自信,让他们的心灵充满阳光和激情。

学生学习信心的培养不在一朝一夕,贵在持之以恒,细水长流,在平时的课堂上,对于“绝缘体”们正确的回答,老师发自内心地说一句:“哇,完全正确,某某同学真不简单!厉害!谁还有不同见解?”他们也渴望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如果能过五关斩六将,他们就会茅塞顿开,有登堂入室的欣慰,有放飞理想的喜悦,“我来,我来……”的声音将此起彼伏,这时的课堂气氛用“沸腾”两字描述绝不为过,你想让他们安静下来?难。这时的课堂“绝缘”将绝迹。其实,马斯洛早就提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需要,就要满足其基本的生理、爱、尊重等需要。更重要的是,只有当学生的需要进入较高层次时,学生才能真正安于学习、进步迅速。”

二、立足课堂,改善环境,让学生乐在学中,学在乐中。

美国近年来对中小学学生课堂行为的研究发现,像“绝缘体”那样,有问题行为的初中生占了70%(杨心德《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的心理》)。这表明绝缘体现象在课堂中发生的几率很高,涉及的学生比较广泛,极具普遍性。而一个杂乱无章或死气沉沉的课堂环境本身就为问题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土壤,要想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就要以课堂为主阵地,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才能有效地改变“绝缘”这种状况。

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建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采用必要的煽情手段。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同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有些学科概念性内容较多,理论性强,学习起来比较抽象、枯燥、乏味。特别是有些学科的课时安排往往在下午几节课,尤其是第一节,正是学生昏昏欲睡的好时光。如果这时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枯燥,缺乏情绪感召力,就不能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历史课在讲述“鸦片的输入对中国产生的后果”时,老师刻意用悲愤、苍凉的语言诉说着当时经济上白银外流、国库空虚;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生产上土地荒芜,国家陷入一种极端危机之中,煽动学生的悲愤之情,再来一句、高亢、激昂的“作为有识之士你该怎么办?”引发一场人人参与的大讨论,学生就会精神亢奋、思维活跃,爱国热情自然而然由心底喷发出来,不用老师多说,情感的激发、知识的落实就水到渠成,充分展示出煽情艺术的魅力――“情到深处自然明”。

2.渗透时政、联系生活,激发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和情景会特别感兴趣,并有很强的参与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让鲜活的生活资源走进课堂。例如:思品课老师在讲授《消费者权益》这一内容时,如按教材的安排,死板地罗列、讲解知识点,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而老师如果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我们班小林同学上周买的球鞋,才穿了一周就断底了,她该怎么办?请大家帮帮她。”这堂课学生探究热情就必将被大大激发出来。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时政热点越来越多地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如果教师能及时地把最近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那么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对身边的、国家的、世界大事的关注,另一方面还将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激发好奇天性,主动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极大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三、以作业为切口,让学生乐在学中,学在乐中

对于学生来说,做作业是复习巩固知识不可或缺的训练形式。如果说教师有效地把握好作业这个小阵地的话,利用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同样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老师极富人文情调的教育,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不再“绝缘”,就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

1.赏识性地批改作业,培养乐学的学习信心。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批改作业是为师生感情交流提供好机会,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好途径。有人说:“批改作业是教师与学生不见面的交流,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不要轻易在学生作业本上打‘×’。”这句话很有道理,因为“×”扼杀了学生的自信心,泯灭了学生的求知欲,淡化了学生的改错意识,遏制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老师在学科作业批改中,总是带着赏识的眼光,努力挖掘学生作业中的成功因素,如书写端正、作业齐全、正确率高、思路独特,哪怕一个句子、一个点子同样是热情鼓励,用红笔在这些句子下面画上表示赞美的小圆圈、小星星、一张笑脸,或写一些激励性和针对性的评语。如“想一想,是材料没读懂,还是不知道题目问什么?”“再想一想,这道题究竟要你说明什么?”“分析得很好,试一试,语言能否再简练一些。”“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对策来解决呢?”等等。当学生翻开本子,看到这些,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得到一种精神的满足,体验到学习本身的乐趣。而学生一旦尝到甜头,就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

总之,我坚信,老师们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上述一系列方法,那么同学们必将乐在学中,学在乐中,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2.别具一格地编制、批改作业,引发乐学意向。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曾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教育者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要分析绝缘体们的认知状态,再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强化训练,引发“绝缘体”们学习的意向。

(1)自编一套相对应的较浅的系统的练习题,让他们每天认认真真地做十到十五题的选择题,要求他们保证不能讨论,独立完成。因为题量少,要求不高,他们就有耐心、有兴趣独立完成作业。

(2)作业过程,制定一套比赛规则,及时记录正确的题数,及时评比。比赛能激发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做题的热情。

(3)及时批改、订正,及时面对面讲解;理解了的同学给不懂的同学做小老师,为他们讲解。及时批改,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做了这一组题,还想着做下一组。及时订正,面对面讲解,就能避免他们分散注意力。做小老师,是他们无上的荣耀,从未体验过,他们就铆足劲去做。

(4)选择题全对的同学,奖励一道简单的非选择题。如:提出你周围生活中存在的一个环境问题,再针对此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因题目简单明了,再提醒注意题目中的两个定语:“周围生活”、“环境问题”,他们往往能很快作答,答题信心倍增。

(5)营造进步的环境,营造上进的氛围。即加强对他们进步的宣传。因为题目浅,青少年好胜心强,再加上舆论的监督和鼓励,他们往往能坚持训练,无形中积累了基础知识。根据我以前的学习经验,学生往往能大幅度提高成绩,至少能超越自己。

上一篇:用“美”激活学生的艺术生命 下一篇:小班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有效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