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笔记范文

时间:2023-10-22 14:50:44

机械基础笔记

机械基础笔记篇1

在汽车机械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力打破原有沉闷的课堂,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多元教学,激活课堂气氛;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引发学生兴趣,打破课堂的沉闷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思考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认真吃透教材,选择好知识的切入点,并且充分利用一些图片、视频,同时设置好疑问。如,笔者在讲到凸轮机构的组成和特点时,就特意播放了一段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工作的视频,学生看到这些动画,一下子就提起神来了,非常认真地观看着齿轮的传动和活塞的上下移动。然后,笔者再抓住机会提问学生,在这些图中有哪些是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包括哪几个部分,学生很快就能指认出来,并且能很好地回答问题,这样再来开展教学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教师要善于对学生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的点拨和指引,启发学生从疑问中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笔者在讲到一些轴系零件时,特意给学生观看了汽车的曲轴,但就有学生提问,这个曲轴没有必要弄得这么复杂,可以设计简单化。笔者认为这是吸引学生课堂兴趣的最好途径,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非常细致地给学生讲解了曲轴在发动机中的作用,因为主要用于往复运动和旋转运动,所以结构要相对复杂一些。

二、采用多元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汽车机械基础涵盖的内容多,而且概念多、原理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一定会感到很吃力,甚至有不想学的念头,因此必须灵活多变,多元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活跃课堂。

1.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

传统的黑板、粉笔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信息化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化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在课件中多采用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化含量较高的元素。如,在讲到平面运动副时,笔者就用Flassh软件制作了几个低副、高副、转动副和移动副的动画,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重要的是采用了信息化技术,学生在观看时能够很好地理解一些抽象概念。

2.自制教具破解教学难题

铰链四杆机构的判别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重点,但同时更是一个难点,学生基础差,难理解,更不用说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判断了。基于这方面的考虑,笔者从一个破扫把中弄出四根竹条(四根竹条的尺寸不一样),再配上四根螺丝进行固定,一个简单的铰链四杆机构就制成了。到了上课时,笔者把这个简单的自制教具放在黑板上,逐步固定不同的边,再来观看其他三条边的运转情况。学生就感觉非常有趣,都显得特别的兴奋,纷纷拿出笔来记录运转情况。通过这个方法,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会铰链四杆机构的判别方法,同时,课堂气氛也不断高涨。

3.充分利用教学用具和机械实物

职业教育具有开放性,因此专业教师绝不能照本宣科,一定要多到实训车间,充分利用学校实训室的设备和资源充实教学。如笔者在讲到螺纹的分类时,就从学校一台旧的实训车上拆下了一些常用而又典型的螺纹,通过实物的讲解,再慢慢地给学生分析,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连接螺纹、传动螺纹等。

三、突出汽车元素,引领学生专业化发展

汽车机械基础学习的对象就是汽车上的一些机械,如汽车常用机构、常用连接件、传动件等。有个别老师在上课时无法把握轻重,把汽车机械基础看成是机械基础了。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在上课时多利用汽车的自身特点进行讲解,突出机械基础知识在汽车上的应用。同时,多对学生进行职业化发展的指引,强调本课程是今后汽车专业维修工必备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举一些汽车的例子,以此加强学生的专业化发展。如在讲到曲柄摇杆机构时,根据教材的安排,普通家庭里使用的缝纫机踏板机构就是曲柄摇杆机构,但笔者个人认为,缝纫机与汽车的维修联系不大,因此,在上课时就简略过,但是笔者发现汽车上的刮水器机构也属于曲柄摇杆机构,于是抓住这个典型例子进行讲解,而且这个例子结构简单、直观,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容易,但更重要的是融入了汽车元素,加深了学生对汽车的认识和了解。

四、为本专业的其他学科学习多作铺垫,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汽车机械基础是基础性学科,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会单纯性地认为学了也没用。但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一定要熟透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以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做好铺垫。如在讲到花键连接时,汽车传动轴的连接就是应用了花键连接,但学生对汽车传动轴了解不深,因此,笔者播放了一段短的视频,加深了学生对花键连接的理解,同时,又渗透了汽车底盘的知识,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以后进行汽车底盘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五、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技能的培养

专业课的学习绝不能离开实践空谈理论,一定要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学生技能的提高。如在讲到螺纹连接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螺纹连接拆装的技术要领属于识记的内容,但笔者认为,螺纹连接拆装的技术要领虽然从知识点上来说不是很重要,但是如果从技能的操作角度来看,这方面的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里包含的扳手的合理使用、垫圈的灵活使用、遇到紧急情况时(如出现螺纹锈死或螺栓断在螺孔内)的一些处理方法等,对于学生今后的技能操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所以,笔者抛开考试大纲,重点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讲解,并且把学生带到实训车间,理论联系实际,自己亲自操作示范,结合教材内容,逐步给学生分析。这样,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看到一些实际操作,掌握操作要领,相信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机械基础笔记篇2

《机械制图》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的基本技能。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机械制图》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可以发现,空间想象能力强的学生,对知识接受快,思维敏捷,能举一反三,学习兴趣越来越高;而空间想象能力弱的学生,对知识接受压力大,思维灵活性差,缺乏学习动力。从两者强烈的反差中可能看到: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1 通过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我们所教的中专学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社会经验和实践经历,普遍缺乏对制图形体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制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电教录相、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深入到现实中去观察体验,多接触形体,扩大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培养观察力,这是提高学生空间想象思维能力的基础。

如投影基础这部分教学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初学者必须在头脑中建立起空间投影体系,勾画出点、线、面、体等各种基本几何元素在空间的形状和位置。初闪接触这部分内容学生会感到抽象,初学者能否理解空间物体与平面图形的转换,即将想象出的空间位置,经过变换后再在几个平面上同时得到投影图形。这对以后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讲授时一定要采用三面投影体系模型,演示物体旋转其中的投影过程,认识物体分别在V、H、W面的投影效果和所得的视图,让学生直接感受三维立体向二维平面转化的过程。最直观的方法可以利用教科书垂直打开与讲台桌面建立起空间投影体系,粉笔盒、三角板、铅笔等作为各类几何元素,并教会学生如何在这样的空间投影体系中,模拟摆出各种不同几何元素的位置,再观察假设投影后的效果,在头脑中做默图训练。还可以鼓励学生交流各自默图结果,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这种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感知力和空间想象力,增强学习效果。

2 通过记图训练,培养空间想象力

记图就是在感知且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基本体的图样特征以及它的立体空间形状,记住图与物之间的特征及其联系。正如学英语背单词一样,词汇量越大,其英语的口语和听力就越强。

如正投影法和三视图教学,采用模型教学,让学生对照图样找出模型,由模型画出三视图,使用模型提供感性依据,指导学生反复感知,反复观察,总结出三视图间的投影关系规律为“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把由感知所得的表象,在头脑中进行形体分析、综合、概括、思维和识记。

又如,结合模型讲解了正平面的定义及三视图后,引导学生摆出水平面、侧平面的位置,并分别表述出它们的定义和作出它们的三视图。在此基础上启发他们分析、归纳出平行面和垂直面的投影特征分别为“一面两线”和“一线两面”。

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弄通弄懂,而且通过动脑、动手等,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变通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形体的能力,让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以延伸。

3 通过读图训练,发展空间想象力

读图是一种思维训练,它把直觉的感知和理性的思维结合起来,即把简单的映像与逻辑思维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利用分析、综合等方法推理、判断,从而想象出形体。形体思维是《机械制图》教学必须的基础思维,它是建立在丰富的感知基础上和对视图的科学分析及对表象的正确综合。

如,组合体视图的识读,采用形体分析法读图,把组合体的视图按线框划分成几个部分,想象出各部分的形状,最后综合起来想象出整体形状。这就是化繁为简,把解决复杂的组合体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基本问题。

又如,讲过三视图后,可做下列训练:方法一,已知形体两个视图,补画第三个视图。方法二,已知形体不完整的主、俯、左三视图,补充视图中漏线。此类读图、补图、线训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多向思维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推动了空间想象力的发展。

机械基础笔记篇3

识记字词,便是要求学生见到一个字或一个词,能读准字音,写对字形,明了意义。因此,我们就要在字词的音、形、义方面多下功夫。

扎好拼音基础,训练拼读能力

我在刚开始教生字时发现,有些聋生在跟读时口形较正确,一旦让他们自己读,就想当然的乱发音了。可见,这是拼音基础不扎实。语音是识字学词的基础,对聋生来说也不例外,为纠正这种乱发音的现象,我认为首先要把好汉语拼音基础关。训练时,我给每位同学发一面小镜子。加强发音、口形练习。为激发他们的练习兴趣,我常请口形到位的同学到讲台上当小老师,教其他同学对镜练习。在训练发音能力的基础上还必须训练聋生拼读音节的能力。可采用两拼法或三拼法拼读,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教师唇形的变化,是怎样用这两种方法把声母和韵母接读成一个音节的。强化发音口形和训练拼读能力必须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要求学生在发任何一个拼音时口形能正确,在教师带领拼读后,自己能基本把音节拼对。这样,才能在学习字词时读准字音。

发挥机械识记功能,提高识记效率

会读字音,还必记住字形,由人的记忆发展规律和聋生的记忆特点知道,聋生在学习中依靠的主要是机械记忆。因此,我们就要充分利用机械识记来帮助聋生记忆字词。

照平常的做法,机械识记就是要求死记硬背,但这是缺少语音刺激的聋生最不愿意做的。这就要求教师想法调动聋生识记的积极主动性,来增强识记的效果了。我发现随堂识记字词效果比较好。教师在讲完一个新字或新词时,要认真指导学生书写,弄清偏旁结构,分析熟字,帮助记忆生字。教学生书写时,要求他们跟着书空,数出笔画,说出笔画名称。然后让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练习书写,再书空字形,写对了,全班同学以掌声鼓励。每周评选出一名识记冠军,给他戴上一顶漂亮的王冠,再给予一点物质奖励。这样,学生表现自己的热情相当高,课堂气氛活跃,记得又快又好,效果当然比较令人满意。

调动感官功能,掌握字词意义

聋生的听力缺陷,导致他们无法接受语言信息,不能通过教师口头讲解与日常运用形成字词概念,可他们的视觉、触觉、嗅觉等,多少能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而能给聋生大脑以刺激的主要是视觉,他们能靠视觉印象记忆绝大部分字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把字词意义讲得直观、形象、具体、便于聋生接受。

我在讲具体事物名词时,尽量出示幻灯、图画、实物等直观教具,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明白这个东西是什么,那个东西又是什么,从而加强字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为帮助学生形成清晰、明确的概念,我采用“贴标签”的方法。组织学生把教室、寝室里的所有实物都贴上汉字标签,动员家长把家里的实物也贴上汉字标签,这样,字生靠视觉刺激能识记好些字词。

不能直接表达意义的词,在讲解时也应尽量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如:讲“长―短”这对反义词时,我就用一支铅笔和一支粉笔作比较,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长度区别后,指着铅笔教学生说“铅笔长”,指着粉笔说“粉笔短”,如此反复几次,使学生明白什么叫“长”,什么叫“短”。再用其它东西作比较,请学生明白“什么长、什么短”,这样就巩固子词义。多数动词可通过演示讲解意义;有的则必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具体事例来说明。如“团结”这个词,可以举同学有困难互相帮助,有事分工合作的事例,使学生理解它的意思。

还有一些词,如“和”、“比”等就只能在运用中讲解意义。另外,像“甜”、“香”、“软”等词,是要调动聋生的味觉、嗅觉、触觉才能使他们明白词义的。总之,在讲解词义的过程中,要使聋生的眼(耳)、鼻、舌都参与获得新知的实践。

加强复习工作,巩固识字记效果

只在当堂课强化了聋生的识记效果还不行,还必须加强复习巩固工作。上新课之前要进行字词的复习,可运用生字卡,请学生在黑板上给汉字注音,给拼音写出汉字或看口形民词等多种形式进行,还要加强听写和默写训练。针对聋生遗忘快的特点,我们要定时或不定时地把以前的课程拉拢复习。当然,这比较花费时间,不能经常性地进行,所以要重视学以致用。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多与聋生交流知识信息,方能达到理想的识记效果。

机械基础笔记篇4

摘 要:机械基础是电工类、机械类学科必学的科目,是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的知识内容。机械基础顾名思义就是讲机械上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及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而轮系是机械基础中很重要的一章,汽车变速箱,钟表的内部,车床、铣床的变速机构等都应用到轮系的相关知识。本文主要就轮系中知识点的讲解及方法简单阐述一下笔者的体会。

关键词 :机械基础 基础课程 轮系 定轴轮系

机械基础这门课,无论在大学的工科课程中还是技工院校的课程学习中,都是基础课程,对电工类、机械类专业都是必学科目,是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的一门课。机械基础顾名思义就是讲机械上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及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机械传动包括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构包括凸轮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等;轴系零件主要介绍轴、键、销等连接的常用知识;液压与气压则介绍液压及气压的基本原理等等。而轮系是机械基础中很重要的一章,汽车变速箱,钟表的内部,车床、铣床的变速机构等都应用的是轮系的相关知识,所以就轮系这个章节,笔者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感触。

一、多媒体设备的应用

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学采用了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把很多抽象、复杂、不易理解的机械原理及运动直观地表达出来。这在传统教学中是很大的突破,教师讲得清楚,学生也听得明白。对于轮系的讲解,我们可以将汽车变速箱内部齿轮组的啮合用动态动画演示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清晰地明白,汽车之所以能由慢到快地变换速度满足不同的需要,原来是跟内部的齿轮啮合有关,不同的齿轮组之间配合就能达到不一样的速度。这样我们在讲轮系的时候,也就自然而然地通过实际的例子切入到了教学中。

二、复习的重要性

在教学环节中,一定要注意复习的重要性。在学习轮系这章之前,我们已经接触到了齿轮传动的讲解。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我们就可以从齿轮传动入手,先复习前面“齿轮传动”的相关知识,比如找到齿轮传动的图片和例子,再找我们要学习的轮系的实例,我们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找出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中间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把班里的学生分成几组,让每个组派出代表把本组的答案总结出来,把每个组的答案记录在黑板上。这样在找区别的同时,让学生带着竞争、带着疑问去学习,教学效果就比我们单纯的讲解要好。学生通过观察可能会得到很多的答案,教师则可以把这些答案归纳总结,最后得出齿轮传动与轮系之间的区别。

三、了解轮系的用途

初步认识了轮系,那我们接下来就应该让学生了解学习轮系有什么用处。这个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引入。比如还是拿汽车举例子,即如果知道汽车变速箱输入轴上的齿轮的速度,如何求最后一根轴上也就是输出轴上的速度。这样通过一个实例题让学生思考,也就明白了我们学习轮系的用处所在。

紧接着,我们可以在课件上引出不同的轮系演示图,此部分主要是讲解轮系的分类。因为在我们的学习和现实机构当中,轮系主要划分了三类,即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混合轮系。这三种类别的学习在轮系当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那如何较好地而且比较容易地把这部分内容教授给学生呢?笔者主要还是较多地采用了比较教学法。首先我们得找到三种类别在机械设备上的实际应用举例,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体会三种类别的不同。其次,我们得把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混合轮系的实例抽象出来,把它们转化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轮系知识。然后,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三种轮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比如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的结构组成、周转轮系和定轴轮系的机构区别等。之后把三种轮系的结构简图放在一起比较。因为在我们机械考试和实际应用中,主要以简图为主,所以会看懂轮系的简化图也是该章的重点。最后我们通过习题,让每组的同学代表出来分析简图和识别给出的各种轮系结构,从而达到轮系这块初步的学习。在课堂中,我们主要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和比较法以及设疑、分组、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在一种轻松而紧张的教学氛围中完成轮系的初步学习。

教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如果我们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容易地把我们想传授的知识教给学生。以上就是笔者在轮系这章教学课程中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对教授同样课程的老师有所帮助。

机械基础笔记篇5

机械类或近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会从事机械类或近机械类的设计、制造工作,其中,掌握机械工程材料方面的知识,以达到正确选择模具及零件的材料,为制造工艺路线、机床模具设计与冲压、金属的切削做好准备。这些选材、准备工作是与机械工程实际密切结合的,尤其重视工程背景。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材本身理论较强,工程应用部分较弱,如果教师本身没有工程实践知识,或未从事过机械工程材料的科学研究,那么授课时就不能从教材本身给学生传授机械工程材料方面的工程应用知识,学生由于感觉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不强,而印象不深、掌握知识不够深刻,未来工作一碰到需要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相关知识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因此,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应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与机械工程背景结合,从实际应用出发,进行教学改革。

2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思考

针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出现“三多一少”现象,任课教师要从教材选择、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等方面着手,解决“三多一少”给学生带来的学习问题,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1教材选择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作为机械类或近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版本众多,大致可归为三大类:一是仅从工程材料本身出发,立足材料学本身,教材主线为“成分—热处理工艺—组织、结构、性能关系——材料选择”,国内教材大都如此。二是只从工程实用角度出发。三是理论与工程实际运用并重,把机械工程设计制造与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核心——选材相结合,介绍工程材料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及其机械实际工程应用。

第一类教材由于材料与机械设计、制造脱节,学生理解、掌握较难,难以将所学的课程知识运用到机械的设计与制造中去,即只注重材料知识本身,实际运用知识较少。第二类则刚好与第一类相反,大量篇幅是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不符合机械类本科的“厚基础、宽口径、注重实践”的课程体系要求。第三类恰是第一类、第二类的结合。为此,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选择杨瑞成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工程材料》(第4版)教材较为合适。该教材注重工程设计与制造紧密相关的工程材料知识,让学生懂得具体材料的选择;教材主线为“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特征—材料的成形加工特性及改性—常用机械工程材料介绍—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2.2优化教学内容

杨瑞成主编的《机械工程材料》(第4版)教材确定的基础知识为“第1章机械工程对材料性能的要求,第2章材料的组成和内部结构特征”;重点内容为“第3章工程材料成形过程中的行为与性能变化,第4章改善材料性能的热处理、合金化及改性,第5章常用金属材料及性能,第6章非金属材料,第7章工程设计、制造与材料选择”。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把握教学目的,压缩材料的组成和微观结构方面的内容;讨论金属、非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及性能;除第1章、第4章、第7章外,还重点讲述机械工程材料的核心内容以及“第四篇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如第8章到第13章的机器零件、工模具、高温与磨损条件下的选材”等。这样的优化,有利于学生掌握机械工程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把握住重点知识,并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

例如,“第2章材料的组成和内部结构特征”,虽是基础知识,但过于偏重物理、化学中的晶体知识,微观结构较多,难以板书形式呈现。对于此章的教学,笔者首先呈现PPT(已压缩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记住每节的标题,如图1。对于材料的结构:晶体与非晶体、金属的晶体结构、高分子材料的结构、陶瓷材料;晶体材料的相图与相变:相与相图、固溶体与金属间化合物、二元相图类型及Fe—C相图;材料的组织与性能:平衡组织与非平衡组织、单相组织与多相组织、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的组织性能,这些内容多以材料感性识别为主,应以多给学生看材料图片,如图2~图4,记住主要名词,如相、相图等,即可达到教学目的。

2.3改革教学方式

由于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知识点多,对部分章节进行教学内容优化后,如何快速压缩非重点内容,多媒体教学无疑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式。笔者曾在先前的文献[8]中详细讨论了传统板书与电化教学的优缺点。但本课程不同于“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强调投影、空间几何知识,而概念化的文字记忆点相对较多;尤其强调机械工程应用,如工程材料的晶体结构、成形过程、热处理、合金化及改性的过程,机器零件如箱体支承,工模具如刀具、冷作、热作、成形模具等,用Flash或swf动画可以实现平面或立体呈现,而黑板板书较难;同时,新建本科院校尚没有相关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要用到的教具、材料实例。因此,本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板书教学方式使用的比例较大。对于与生产实践相关的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借助工程实践的录像重点播放,课后还可以把多媒体课件、录像资料上传到班级QQ群中共享,让学生课后学习。

2.4引导学生课后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但大学生的学习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时间有限的课堂内,而应针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三多一少”特点,要求学生相互之间提出问题,复习知识点。课堂上,教师采用引导式教学,如讲到钢材的特性时,让学生联想老式铸铁与不锈钢自来水管,然后把学生引入铸铁、结构钢、滚动轴承钢、工具钢、不锈钢和耐热钢的课程知识上来。如今的网络时代,电子教学资源极其丰富,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后登录中国材料网、机械CAD论坛、模具论坛、热处理论坛等,学会网上学习,学会从网上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巩固基础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面。

2.5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教学中,“金属的凝固、铸造过程中的材料行为及性能变化、钢的合金化”的内容与笔者的科研项目“柱塞泵转子挤压铸挂成形的优化”相关,为此,笔者根据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把相关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尝试研究性教学[10],以下以“铸造”的教学为例。铸造,简而言之,将熔融状态的金属浇入铸型,等凝固后获得既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金属零件毛坯的一种成型方法。挤压铸挂或称挤压铸造作为一种先进的铸造技术,其最大的特点是金属液体在较高的压力下凝固。冲压压力可以起到加速铸件凝固过程和产生塑性变形的作用,使铸件晶粒细化,物理性能好。教学中,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项目,开展铅锡青铜在压力下快速充型、凝固对内部组织结构和铅锡青铜与钢坯体铸挂结合面质量的研究,在分析不同工艺参数的基础上得出转子毛坯内部组织结构和铸挂结合面质量的规律性,以期建立结构复杂件(如柱塞泵转子毛坯)液体金属挤压铸挂成形技术的工艺体系,达到获得质量和效率稳定的铸挂毛坯的目标。课堂上,给学生PPT展示铸造过程(图5、图6)、ProCast模拟成形参数的优化,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3结束语

针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三多一少”现象,笔者提出了:(1)选择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的教材;(2)压缩偏重材料本身的化学知识;(3)加大多媒体教学的比例;(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建议;倡导教师应用研究性教学,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中,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工程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机械基础笔记篇6

关键词:多媒体;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55-01

0 引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在《机械设计基础》课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达到这门课在学生的知识架构中应起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1 多媒体技术引入《机械设计基础》课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1.1 《机械设计基础》课课堂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经笔者大量调研发现,传统教学方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上存在以下问题:①教学方法陈旧,手段落后。②课程内容不能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③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率。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胜任高效率的要求。④传统的教学过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⑤教学手段的单一化致使教学乏味,课堂气氛沉闷,教学与学习效果差。⑥在黑板上“开机器”,不能使学生对本课的有关概念、原理等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没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步入”机械的殿堂。

1.2 多媒体技术在《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我们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使用了自制课件、放映录像等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总结这些实践结果,反映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优势:

1.2.1 多媒体技术进入《机械设计基础》课堂,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针对该课的实践性强、与工程现场结合紧密的特点,展示课程内容中较复杂的机器结构,使学生能轻松认识一些常见机器的结构原理,以及一些学生初次接触感觉陌生难懂的名词术语。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观看单缸内燃机的结构及其动作演示,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就看懂单缸内燃机的结构原理、组成部分,认识机器特征,并进而理解由单缸内燃机引入的零件、构件、机构、机器、机械等概念。

1.2.2 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即时演示功能,能明确诠释某些抽象的结论,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类型时,用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各种铰链四杆机构的形式及其动作,再以一个四边长度确定的铰链四杆机构为例,通过其机架分别为最短杆、最短杆的相邻杆、最短杆的对面杆时的动画演示,就能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并记住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其判别方法。

1.2.3 多媒体课件可将授课中不易理解和难以看清的部分,多遍重复观察,彻底弄清机器的结构原理,动作过程等。

1.2.4 有利于开发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对大量具体多媒体信息的观察、分析,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进程,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知识,也培养了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了智力。

1.2.5 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使原本学生感觉沉闷、枯燥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显得生动起来,学生愿学、乐学,提高了授课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生动的声音、形象直观的画面、表现手法的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

1.2.6 多媒体进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的课堂,还可实现一般情况下很难开展的交互式教学。例如,在设计轴系时,我们可用轴系组装仿真软件,模仿真正的轴系安装过程:用鼠标点击拖动零件进行仿真安装,选择的零件及安装步骤正确时才能安装,并说明正确的理由;错误时不能安装,并给出错误的原因。

1.2.7 现代工业发展很快,课本内容经常不能及时反映一些最新的工业发展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渠道,获得最新的信息,将其制作成多媒体素材,用在课件上或用投影等多媒体设施在课堂上做以介绍,使《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内容总有新意,学生所学知识与时代同步。

2 《机械设计基础》课课堂引入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内容前后联系不是很大,这样,在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的课堂教学的操作上就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各章节或者某个具体问题的需要来引入一段录像或用一个课件甚至几个图片都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以下几种方式可以灵活使用。

2.1 录像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手段一般称之为电化教学,即用电视录像进行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我们安排了绪论中的内容以这种方式进行。通过录像中对历史的浓缩,对当前机械业的展示及对机械业未来的发展展望,让学生对整个机械行业的历史及其发展有个生动形象的简单认识。

2.2 图片模型辅助教学模式 此模式主要是利用教学模型、图片、图表、幻灯片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其教学设施简单,如挂图、幻灯机、视频平台等。这种模式主要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中机构的组成、动作原理等内容的教学所采用的一种简捷方式。它可以根据教师教学安排,随时出现在课堂中需要的环节。这种方式虽有一定的直观性,但不够生动,难以表达动态过程。

2.3 多媒体投影教学模式 多媒体投影教学模式是我校主要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其构成也并不复杂:一台多媒体投影仪,一台笔记本计算机,一台视频平台及扩音设备等,即构成一个理想的多媒体投影教室。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方便地随时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说明一个问题或整个章节,可将电视、图片、幻灯教学集中到以计算机技术为平台中心、课件为主要方式的教学中。

如上所述,多媒体技术为《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显示了巨大的优势。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课堂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和质量,让学生轻松步入机械知识的殿堂。

参考文献:

[1]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于兴芝.《机械设计基础》课的CAI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2002,(2)

[3]徐锦康.机械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机械基础笔记篇7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H126-4

1引言

笔者所在的学校自前些年开始进行招收数控专业的学生,该专业《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教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但也是学校发展的机遇。经过长期的实践与不懈的探索后,我们对该课程的内容、教学体系、教学办法等摸索到了较为合适的一套模式,这套模式是比较合适数控专业的特点、学生水平以及该门课程的基本要求的,笔者将在下文进行更为详细地介绍。

2数控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

尽管现在信息化关键技术CAD/CAM/CAE都慢慢地在制造业中推广开来。在现代化的大型企业中,在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往往是离不开数字化的三维产品模型的,无论是设计构思、数据采集还是数控加工成型,缺少了数字化的三维产品模型都是不可行的。但是在实际运作中都离不开最基础的绘图工作――利用工具进行手绘。这是目前数控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不得不学会的一项重要性技术。只有掌握了这项技术技术人员才能为现代化企业服务,创造经济价值。

尽管信息化技术是未来机械产品生产的大势所趋,但是目前由于内外部诸多原因使得基于三维模型的设计、制造技术还不现实,仍然有待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实际上技术人员通常是先利用各项工具进行手绘,待绘制零件图结束后,进行核对,确定无误后才展开生产。

依上文所述,数控专业的《机械制图》课程不但需要关注投影理论和方法、制图和读图的基本原理与规范等旧有的内容,将这些基础知识教授给学生,由此培养学生能够徒手绘制二维图形的能力,由此培养出专业人才,从而推动手绘技术的发展和使用,满足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于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

3课程体系设计

根据加强培养学生的三维构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想法,我们采取了从整体出发,探究面、线、点,最后又回到整体的这样一个课程体系。在上课之初,我们先教导学生学习《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树立标准化的观念。然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绘图习惯,正确、熟练地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能绘制出较好图面质量的图样。接着让学生逐步地掌握绘制几何图形的方法和步骤,同时掌握常见尺寸标注方法,还能够帮助培养学生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构型能力。

4绘图工具的选用

在教学环节中,我们将以二维绘图作为主体内容,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始末。因此选用何种的绘图工具对于课程的开展和学生的培养就非常有意义了。目前常用的绘图工具主要包括了图板、丁字尺、三角板、曲线板。除了常见的绘图工具外,要想完成好精密零件的绘图还需要绘图仪器的配合,包括了圆规、分规。除了上述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外,还需要有绘图用品的辅助,其中就有铅笔。绘图时要采用绘图铅笔作图。铅芯的软硬程度用H、B表示,字母“H”表示硬性铅芯,“H”之前的数值越大,表示铅芯越硬,颜色越淡;字母“B”表示软性铅芯,“B”之前的数值越大,表示铅芯越软,颜色越黑;字母“HB”表示软硬适中的铅芯。绘制图样时,常用H或2H型的铅笔画底稿;用HB或H型铅笔写字、标注尺寸;用HB或B型铅笔加深图线;在加深圆或圆弧时,圆规的铅芯应比画直线的铅芯软一号。削铅笔时应从无标记的一端开始,以便保留标记,识别铅芯硬度。除铅笔外,橡皮、擦图片、小刀、砂纸和胶带纸也是必备的绘图用品。

5教学办法的探索

(1)在课程中加强ρ生的规范性培养

手动绘图与计算机绘图不同,手动绘图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地方错了可能全图都需要推到重来,同时因为手动绘图有时难免出现误差,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对学生绘图规范性的培养。 为了国家就专门颁布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标准(简称国标,代号GB/T或GB)。工程图样作为"工程界的语言,国家标准就是工程界语言的“法规”。其中对图纸幅面及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都有详细的规定,如此才能确保手动绘图减少误差,从而保障最后生产零件的质量。

(2)加强手动绘图能力的培养

在目前应届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当下,对于手动绘图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所以我们认识到该课程的教学不能在继续保守下去,而是应当积极进取。所以为了能够合理地加强学生的算计绘图能力,我们增加了仪器绘图的教学任务,提高了其训练的范围和深层性,摸索出一套合理地培养学生手动绘图水平的办法,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水平与能力。

(3)精讲多练

对于数控专业来说,除了重视理论知识外,动手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对于理论知识的教授尽可能地从简。让学生掌握理论大纲即可,避免理论变得过于复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同时为学生讲解例题时也需要多次思考,不是简单地以填鸭灌输方式教学了事。而是尽可能地以简要的结构让学生了解问题的本质所在。同时要留出合适的时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理解并且操练。在操练后老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辅导,及时改错,进行讲解。这样就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6结语

近些年来,虽然我们早对数控专业的《机械制图》课程在不断摸索中建立起了一套比较适合于学生水平、专业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模式,不过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社会对于该专业学生要求的提高,现有的模式如果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将很快面临着淘汰。所以对于该课程的摸索和教学改革是会一直持续下去的。综上所述我们对数控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定。

【参考文献】

[1]王立群.高职数控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11):44.

[2]周英.开放教育“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数控专业为例[J].科技咨询导报,2012(09):12.

[3]李庆福.高职机械类专业“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2012(03):11.

机械基础笔记篇8

1、通过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我们所教的中专学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社会经验和实践经历,普遍缺乏对制图形体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制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电教录相、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深入到现实中去观察体验,多接触形体,扩大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培养观察力,这是提高学生空间想象思维能力的基础。

如投影基础这部分教学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初学者必须在头脑中建立起空间投影体系,勾画出点、线、面、体等各种基本几何元素在空间的形状和位置。初闪接触这部分内容学生会感到抽象,初学者能否理解空间物体与平面图形的转换,即将想象出的空间位置,经过变换后再在几个平面上同时得到投影图形。这对以后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讲授时一定要采用三面投影体系模型,演示物体旋转其中的投影过程,认识物体分别在v、h、w面的投影效果和所得的视图,让学生直接感受三维立体向二维平面转化的过程。最直观的方法可以利用教科书垂直打开与讲台桌面建立起空间投影体系,粉笔盒、三角板、铅笔等作为各类几何元素,并教会学生如何在这样的空间投影体系中,模拟摆出各种不同几何元素的位置,再观察假设投影后的效果,在头脑中做默图训练。还可以鼓励学生交流各自默图结果,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这种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感知力和空间想象力,增强学习效果。

2、通过记图训练,培养空间想象力

记图就是在感知且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基本体的图样特征以及它的立体空间形状,记住图与物之间的特征及其联系。正如学英语背单词一样,词汇量越大,其英语的口语和听力就越强。

如正投影法和三视图教学,采用模型教学,让学生对照图样找出模型,由模型画出三视图,使用模型提供感性依据,指导学生反复感知,反复观察,总结出三视图间的投影关系规律为“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把由感知所得的表象,在头脑中进行形体分析、综合、概括、思维和识记。

又如,结合模型讲解了正平面的定义及三视图后,引导学生摆出水平面、侧平面的位置,并分别表述出它们的定义和作出它们的三视图。在此基础上启发他们分析、归纳出平行面和垂直面的投影特征分别为“一面两线”和“一线两面”。

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弄通弄懂,而且通过动脑、动手等,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变通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形体的能力,让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以延伸。

3、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在练习由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及补画视图缺线练习中,可让学生根据已给视图特征,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萝卜,进行模型的切制,以增强直观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如此反复地进行空间形状和平面图形的相互转换,学生在思维中储存的立体信息多了,空间思维能力也随之提高,悟性也就提高了。

为使学生建立较强的空间概念,在教学中应注意精选例题、一题多解、举一反三,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学习能力。在讲组合视图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不违背主视图选择原则的前提下,从几个方面选择主视方向,画出同一物体的三视图,使学生从表面看起来相差甚远的三视图表达的却是同一物体的过程中得到启示、思考、培养其空间想象力。或是从相同的主俯视图想象出多个物体的形状;或是从相同的主左视图想象出多个物体的形状。经过这样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强化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通过读图训练,发展空间想象力

读图是一种思维训练,它把直觉的感知和理性的思维结合起来,即把简单的映像与逻辑思维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利用分析、综合等方法推理、判断,从而想象出形体。形体思维是《机械制图》教学必须的基础思维,它是建立在丰富的感知基础上和对视图的科学分析及对表象的正确综合。

如,组合体视图的识读,采用形体分析法读图,把组合体的视图按线框划分成几个部分,想象出各部分的形状,最后综合起来想象出整体形状。这就是化繁为简,把解决复杂的组合体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基本问题。

又如,讲过三视图后,可做下列训练:方法一,已知形体两个视图,补画第三个视图。方法二,已知形体不完整的主、俯、左三视图,补充视图中漏线。此类读图、补图、线训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多向思维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推动了空间想象力的发展。

上一篇:公用工程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保险公司财务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