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2 04:52:17

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71-02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正如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丰富的语文教材,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开端引趣法

开端引趣法泛指教师在课堂开始时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它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想上课”,即有学习的意愿。小学生往往贪玩,他们课间玩性十足,虽然上课铃声响了,但是他们的心思还停留在课间游戏上。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抛开纷乱的思绪,慢慢静下心来进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讲故事、设悬念、猜谜语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如讲到古诗时,可以先让全体学生朗读一遍诗歌;讲到成语故事时,可以展示与故事相关的一幅图画,有条件的还可以播放视频画面等。例如在讲到苏教版语文第三册《乌鸦和狐狸》一课时,笔者问学生有谁见过乌鸦、狐狸长什么样,用自己的话把乌鸦、狐狸描绘出来。学生纷纷踊跃回答,他们的思路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法

联系生活法是指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主要应用于课堂中间,作用是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用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事物、现象表达出来,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上看,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事物、事理的认识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即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弱,对图像的理解能力强。要想让学生快速认识事物,最快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亲自看到、听到将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把语文知识和学生生活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例如课文中涉及动物如公鸡、兔子、小猫、小狗的,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谁家养了这些动物,它们有什么特征;课文中涉及拾金不昧的故事,可以提问谁捡到过钱包,是怎么处理的;课文中涉及诚信待人、尊老爱幼等故事,可以问问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后该怎么做。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起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如教学《乌鸦和狐狸》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和狐狸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样解决的?提问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看看课文里的主人公是怎么样想的、怎么做的。通过层层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课文中获得联系生活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三、鼓励引导法

鼓励引导法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教学方法,是相对于常严肃、重批评的教学方法而提出的,是指教师对学生应该多鼓励、多引导,不应该有太多的批评行为。这一方法贯穿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其作用是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使之对教师有好感、认同语文教学、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从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分析,小学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到辅导作用。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让学生树立“我想学”的观念,培养学生养成两种习惯:一是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二是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回应学生的提问,多启发,不包办代替,鼓励他们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有的学生依赖心理强,一看题目较难,自己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教师,这时候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要先鼓励学生仔细分析,或是针对具体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具体要他自己去推敲。比如对于不怎么会造句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联系生活经历来造句;对于难理解成语的,可以提示他们回忆之前讲过的课文或故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三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很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对教师的提问也回答不上来。这时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植物,通过直观形象认识什么是种子。学生获得感观认识后,再来学习课文,脑中浮现了观察种子的形象,提高了学习兴趣,就能够主动地与同学交流学习所得。

四、分组竞赛法

分组竞赛法是教学中组织活动的一种方法,是指将学生进行分组,设置一定的活动规则,以组为单位进行竞争。这一方法可以应用于课堂活动中,也可以用于课堂之外,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竞赛中了解自身的知识水平,查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在相互竞争中不断进步。从学生行为分析,小学生在课外常常进行跑步、扔石子、飞瓦片、跳绳、猜拳等比赛游戏,说明他们有了竞争意识。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竞争心理,组织他们在学习上进行竞赛。竞赛主要有三种:一是学生之间的竞赛,可以比成语接龙、成语填空、造句、近义词等;也可以比一比谁认字快、组的词多,谁朗读课文更有感情等。二是小组与小组的竞赛。教师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组内合作、互相帮助,并与其他组竞赛。分组竞赛通常很受学生欢迎,因为学生既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又得到同组成员的帮助,团结协作的教学氛围使大家关系融洽。分组竞赛时要注意的是,不能总让尖子生带头,要尽量调动所有学生参与思考、参与竞争,只有参与了,学生才会产生团队精神、胜利时才会有荣誉感。三是班级与班级的竞赛。这需要班级教师之间精心设计竞赛项目,组织实施,例如可以组织与邻班比成绩、出板报、比画画等,也可以双方选几个代表进行成语接龙、成语填空、朗读课文、快速造句等游戏。如笔者在任课班级实行“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时,将学生划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组长一人,依据学习成绩不定期轮换,把学生的读书、写字、作业质量、单元考试成绩等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竞赛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互改作业法

互改作业法是批改作业的一种方法,是相对于以往单纯由教师批改作业的现象而提出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相互批改作业时既互相监督,又探讨问题,进一步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笔者让学生“当教师”,组织学生之间互改作业,可以同桌、邻桌互改,或随机改,由于学生之间有竞争,相当于有人监督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减少了学生互抄作业的现象。经过几次互改,笔者发现小学生批改作业时往往很认真,要求很严格,遇到有分歧的地方还会与同学争论。对此,笔者进一步加强批改指导,在学生争论时做好“裁判员”。学生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复习了所学知识,还对答案进行分析,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

总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篇2

一、循序渐进,跳跃提升

学习要循序渐进,这是毫无疑问的,不懂于前就不能晓于后,对于某一门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的确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循序渐进,基础打不好,煮了夹生饭,到头来还要重煮,还要从头学起。但是现代学习论,从效率出发,又提出了学习不能完全像乌龟爬行一样,一步一寸地前进。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之后,有时可作跳跃式的学习,以便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东西。语文学习也一样,要学的东西很多,不能每一项都从头至尾循序渐进,如认字读书,总不能把该认的字都认识后才开始读书,而是在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之后即可较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再扩大识字量,并进一步扩大阅读量。这样既循序渐进,又跳跃前进,先循序渐进,再跳跃前进,才能既打好基础,又提高学习效率。

二、新旧联系,温故知新

各门知识、各种能力都是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自成为一个系统的。人们要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它,要从各种能力的基本能力与复杂能力的联系中去掌握它。这就需要建立新旧联系的学习观念,需要树立温故知新的学习观念。例如在学习“名不虚传”中的“名”字时,我们首先理解“名”在这里是“名声”的意思。由此还可联想到“名”用在其它词语中又是怎样解释呢?如“名牌”的“名”和“名落孙山”的“名”等。通过这种多向性的思维,学生就会对“名”有更全面、更透切的理解。

三、回忆内容,促进记忆

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对学好语文是很有帮助的。在回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想不起来的内容,此时要及时翻一下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回忆一遍。如果还没睡着可以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多回忆几次。由于刚上完课,学生对大部分内容还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时间就回忆完了。如果回到家,书一合,对所讲的内容不理不睬,到期末复习时,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望题兴叹”。急来抱佛脚不如睡前多回忆来得好。

四、抓住知识点围绕其规律性进行学习

语文教材尽管篇目繁多,但只要理清文体,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例如记叙文的学习,围绕其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生、发展及结果进行,掌握其中心思想、叙述顺序、表达方式等。说明文的学习,则要掌握主要特点、种类和说明的方法,把握说明的对象的特征和弄清说明的顺序。议论文的学习,围绕其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进行,掌握其最基本的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找出论点,把握论据。应用文的学习,则要牢记其写作格式,把握写作要领,如“黑板报稿”一要通俗化、口语化;二要注意短小活泼;三要形式多样。当然,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的是记叙文,所以,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会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或重点段落的分析来理解文章内容,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五、举一反三,逐类旁通

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集中于字、词、句、段、语法、修辞、逻辑等。这些知识需要理解记忆,例如,我们在教学生认识“烈”字的意义时,就告诉他们“四点”表示“火”,是由书写时演变而来的,凡带“四点”的字都与“火”有关,进而加深讲解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学生依此类推,很快就可以掌握一大批字的大概意思。如带“贝”旁的字与金钱有关;带“忄”旁的字与心理活动有关;带“言”旁的字与语言有关等等。这样就教会了学生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逐步奠定了学生自学识字、辨字、释义、辨义的基础。这样,学习也就达到了举一反三,逐类旁通的效果。

六、加强背诵,注重积累

要求学生把有价值的材料背下来,对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很有帮助。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意思是说,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因此,必须想方法记住知识。记忆知识,可分为内部记忆和外部记忆。记在大脑里为内部记忆,记在大脑以外,书本中、读书笔记中、日记中、摘抄本中、电脑里为外部记忆。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科学家们曾经讲过,大脑储存记忆知识的功能开发利用的不到10%,应开发和充分利用大脑的储存功能,记忆储存更多的知识。但对一般人来讲,大脑及时记住知识的能力是弱的,过目不忘的人毕竟是少的,很多人记住知识是要靠反复的记忆。因此,要在大脑之外建立知识的仓库,这种知识的仓库,可以是书本、笔记、日记、摘抄本、电脑,平时经常翻看检阅,就可以把外部记忆变为内部记忆,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预习的要求是: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学生字新词,圈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复习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一环。它与预习在形式上基本相同。(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块沃土,让学生学到比知识更可贵的东西,学会倾听是要培养的一种最重要的能力。在活跃的课堂上,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进行。(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现在的课堂追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特别多,我们个别同学始终不参与小组学习。(4)多动脑,大胆发言,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发言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训练口才、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我希望所有的同学,每节课都有发言的欲望。

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篇3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87-01

1.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除了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当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更重要的要看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动力。这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因为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观的教学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是发展思维能力、保证素质教育真正落实的前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争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李时珍》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评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了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文中第一和末尾自然段中的''著名''、''药''、''立志学医''、''一边行医,一边采药''、''编写本草纲目''这几个词就把李时珍的情况特点及优秀品质都介绍给我们听了,他不愧是我国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我为他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的品评中进一步升华了认识。

3.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4.积极地参与和反馈

在《广玉兰》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小组的学生探讨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这部分内容。在组长的带领下,这个小组开始了热烈的讨论。但小组内的气氛明显与其他组不一样,讨论渐渐变成了组长一个人的演说,其他成员大多只是默默地点头,或者悄声一个人说着。待到这个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时,仍旧是组长一个人承担了任务,表达了个人的观点。这不得不让人怀疑那份热情高涨到底有几分实在。

教师应该怎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讨论的效果呢?我想,教师可以在平时就注意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通过教给学生倾听、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等必要的讨论技巧,鼓励、引导所有的学生一起参与讨论。比如,从简短的发言开始练习,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保持对课堂思考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当学生具备了这份自信之后,相信他们参与讨论的欲望也就油然而生了。

5.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5.1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要抓好“四基”训练,即基础年级、基础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我们要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有关的语文基本功。

5.2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窥其全貌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去加强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着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指导:一是积累好词佳句美文。这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留心、勤动笔、善思考,捕捉住生活中那些优美动人的语言、诙谐幽默的俚词俗语、寓意深刻的名言警句。二是积累写作技巧。不同的题材需要不同的布局,不同的要求需要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叙述顺序可突出不同的重点,不同的修辞手法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

6.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篇4

一、借助问题情境实施探究学习方式

问题情境的创设目的就是要组织学生在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应用探究学习方式。而且,问题是探究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以确保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七月的天山》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授课的时候,我组织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七月的天山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印象?(2)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3)文本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营造开放环境实施探究学习方式

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可见,良好的环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想有效地实施探究学习方式,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凸显学生的个性,对探究性学习方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造开放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热情,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给学生搭建开放的平台,使学生在小组内自主讨论文本中的人物,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比如,谈一谈对晏子的认识;对楚王的认识等等,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不要随波逐流。之后,再引导学生在班级里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也能确保探究性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学习模式,以确保学生在高效、自主的活动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篇5

关键词:中等生语文学习体会

一、发现

送走了旧生,我又迎来了新生,面对50多双好奇的眼睛,我知道又将开始新的启程。这是一个普通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在这之中有一位很普通的孩子,他貌不出众,语不惊人,常常孤单只影,沉默寡言,像是躲在角落里的一只可怜猫,引不起众人的注意。最初我没注意到他,直到第一次语文测验……那次测验前,我就给学生敲警钟,小心第一次语文考试会“考砸”。因为小学和初中语文的要求差别较大——基础知识量大,阅读内容灵活,作文要求较高。果不出所料,测试结果90分以上一个没有(满分100分),十几人不及格。当时我并没有批评他们,我知道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况且我也不想让他们失去信心。于是帮他们“找原因”,其他同学很快就接受了事实,可他还是哭的很伤心。下课后我安慰了他,谈话中我了解到这次测验他没及格,且他小学语文成绩是中等。

二、指点

我又具体了解他的情况,原来小学他主要是靠记忆、练习来学习语文的。于是我指点了他的学习方法。首先,注重积累。从课文中的字、词、句入手。其次,扩大阅读。由课内慢慢迁移到课外。再次,坚持练笔。坚持写周记,从写话开始,只要求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即可。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说过的话,用笔“说”出来。并叮咛他要坚持下去。第一学期结束时,他的语文成绩竟然七十多分,我暗自高兴,我的“有效教育”生效了。这件事对我触动较大。

三、反思

像案例中这样的学生,班上占多数,他们才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宝库,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中等生不是天生就居于这个位置,他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定位。这就有待于我们老师去“开采”“挖掘”。那么我们教师该怎样去做呢?

四、分析

中等生不论思想、学习及其它方面都处于一般水平,他们被称为“灰色”学生。老师几乎忽视和冷落了他们,因为大多数老师主张“先抓两头,后带中间”。事实上常常是“忙两头,丢中间”。老师只想让优生更冒尖,差生不给班级拖后腿,中等生就晾在了一边。中等生要么孤独地等“带”,要么被“丢”在遗忘的角落,不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学生的心灵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产生被遗忘,被抛弃的心理情感。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对成绩失望甚至麻木,失去学习上适当的压力感和进步的动力,成绩停滞,甚至放弃学习。这种情形就要求我们教师倾尽所爱去关注这个弱势群体。

五、对策

第一,情感激发。中等生的特点常常是沉默寡言、胆小冷淡。教师应经常与他们交流、谈心,让他们不再有被忽视的感觉。古人云:“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班级中的中等生,犹如社会中的普通老百姓,坚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学习态度。作为教师,首先打开他们的心门,通过聊天谈话、周记评语回复等形式,与他们沟通,时时关注学生的想法,状态。让他们明白老师很在乎他。这样触及学生心灵,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

第二,制定目标。中等生的认知水平偏低。语文成绩的进步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就帮助他们每学期制定每期或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不是遥不可及,而是结合他们实际,制定适宜的目标,稍加努力就能达到。当成绩达到目标,教师就大大的表扬、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三,夯实基础。中等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偏低。进入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多而杂,他们感觉无从下手,把握不到点子。如他们在学习字词句时,无法记忆和掌握那么多,考试时基本上是猜,出错率很高。教师可指导学生不能死记,把字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记忆,并且分期记忆,定时巩固,这样才能掌握。其次,对文学常识、古诗文等必须记忆的基础知识,采用“分散记忆”“定期回忆”的方法,监督他们分量、按时完成。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度。

第四,养成习惯。中等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从“积累、阅读、练笔”三方面入手。积累——从课文中的字、词、句入手,理解、记忆并最终运用。阅读——抓住课内重点文章、精彩段落,运用老师讲的阅读方法去体会、分析、理解,并慢慢迁移到课外阅读。练笔——利用好“作文书”,进行“仿写”。坚持写周记,降低“写作难度”,不规定题目、不限制内容、字数,从写话开始,只要求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即可。这三方面都要求他们坚持,教师定期督处检查帮助他们完成,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讲究策略。很多中等生不具备管理策略。进入初中学习任务较重,作业量较大,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合理分配时间,完成学习任务。首先,教师就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布置适量作业,让他们不被作业所左右,空余点时间自行安排复习。让他们慢慢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其次,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成绩。不是每个学生制定了目标次次都能实现,这就要求学生从知识点、思维角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找出不懂、失误或忽略的地方,以便在下面学习中改进。当然,这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必要的时候老师带着他们来寻找,及时地查漏补缺。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中等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教师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弥补学习上的不足,提高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肖琪坤.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

[2]王玉琛.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篇6

关键词:教学方 教育理念 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以致用。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教学生涯中不断探讨的,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并细心观察,在语文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许多教师都存在着沿用老旧方法,缺乏开拓创兴的思想,只有找出问题的根本,寻找出新的教学方法,才能解决问题。

学会角色转换,以学生为主,开展实用的课堂教学。

一、如果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改变旧模式的学习观点

目前仍有教师一直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置,这是很陈旧的观点,这样的观点存在很久根深蒂固。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不去关注其他方面的发展是错误的,“教学”并不只是教师在课堂将书本上的知识点强行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考试中学生能看着试卷题目一一写出正确答案这么片面。首先教师应当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实际想法,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思想,不要一味的只按照自己的“标准”将学生全部照葫芦画瓢教育成统一的“模版”。

教师应当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固然重要但也要学会“留白”,根据课堂教学时间对教学内容做好内容规划、课堂时间合理分配,要给学生留一定的空间去消化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要对教学过程中将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有效预测。在整个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仅是扮演着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参与者,教师应当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只有教师放下“教师的身份”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对教师敞开心扉,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与教师互动,让学生有原始的学习欲望,对语文不在害怕,只有这样的课堂才算是有有效的。

二、学会关注学生课外兴趣、从兴趣入手做好教学引导工作,让学生对语文善生原始的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会在学习语文的期初就说对语文“不感兴趣”,其实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不感兴趣”不是真的没兴趣,而是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学生自然对语文课本上的文字内容提不起“兴趣”和“学习欲望”,熟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开好头”接下来的引导工作也相对简单得多。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不喜欢看语文课本却对课外读物或是电影很感兴趣,此时就应当从学生感兴趣课外读物和电影上着手,将课外读物或电影的内容带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作为“开头”,再将教学内容穿插其中,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习语文知识,慢慢改变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现象,让学生喜欢语文,主动学习语文知识。

当然学生的课外兴趣并不只是课外读物和电影这两个方面,还有很多方面,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主动去观察的,只有对每个学生足够了解才能真正有效的运用好兴趣引导,反之则是无效的。

三、巧用课堂提问新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欢笑声中学习知识

作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知识点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求索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同时教师应当善于培养学生课堂提问的勇气,就以往采取的一问一答的老方式方式而言,可以将其改变成“一问多答”的模式,即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提出问题,回答者可以是教师,还可以是知道答案的学生,在活跃课堂问答气氛的同时也让学生从同一问题中得到不同的答案,让学生就同一问题表达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最后在就同一问题答案做出总结,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点并加深记忆,同时还可以对班级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一个了解,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课堂教学内容。

四、给予学生适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教学是整体教学中所占比例的最大一部分,大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仅仅采用文字教学的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也是行之有效的,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旧是比较缺乏感染力。从而很多教师开始开展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情境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是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情境教学是让学生在对课本内容有基础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个人、组合作亦或是自由搭配的形式以表演的形式将课本内容立体化呈现,学生将书本中的文字转化成具体的表情或者是动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达到从“静”到“动”,让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态度等,还可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通过课堂上简单的情景表达,训练语言逻辑思维,让学以致用。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只有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方法和方式的不断探索,才能寻找出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只有真正实用的教学方法才能让自己能学好语文,学懂语文,在语文学习质量上才能真正的所有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琴.《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方法》.2004.

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篇7

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

一、教学方法是关键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用微笑面对学生;给予学生鼓励;多给学生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目光。

(二)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三)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四)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二、提高自身素养很重要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是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变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

(二)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的语文感悟,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那就像丰富的矿场中闪烁的颗颗耀眼珍珠,光彩夺目,让人喜爱。教学中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语文天地。如果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词句华美,色彩斑斓,妙语如珠,情真意切,就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复习课;教学效率;提高

汉语博大精深,每一个孩子几乎都是在语文课上正式地接触母语文本,通过语文课学习,培养语言能力、阅读能力与逻辑思考能力。在当今的小学语文复习课中,很多教师固步自封,教学手法呆板无趣,在复习课上,常常只是讲解习题,发放试卷,使得语文这一本该鲜活生动的语言课程变得如理科学习一般僵硬与教条化。本文首先要指出目前小学语文复习课的不足,随后探寻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当前小学语文复习课存在的不足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都是通过语文课学习培养语言能力、阅读能力与逻辑思考能力的,他们进行语文课复习的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到语文一门学科,还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复习课堂中,存在着两种不良的教学模式,如下:

1 依赖反复温习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重复温习,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不情愿地进行课文读写默写,学习兴趣被大大降低,主观能动性几乎全被消磨。

2 依赖试卷测试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课堂中,教师针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要求学生做试卷,教师便不停改试卷。这样一种模式导致学生把精力全部集中在测试成绩上,片面关注试卷得分,反而忽视了真正应该复习与巩固的方面,导致复习效果不佳,影响了教学效率,最终造成教学进度的迟滞。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教学效率的方法

1 深入分析课程特点,制定合理复习目标

针对目前不良的教学模式,小学教师务必要认真反思工作,找寻提高复习课效率的有效措施,这是教师这一神圣职业赋予每位从业者的天职与责任。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堂复习时,一定要深入分析复习对象的特点与个性,制定出合理的复习目标,编写科学的复习教案。

(1)教师要正确认识复习课的意义,树立效率意识

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语文复习课的意义,要革新自身的落后观念,不要认为复习仅仅是重复,要了解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新的体验与知识积累。故而,教师要充分关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强化自身的效率观念。在课前认真编写教案,在课上,第一步是要引导学生温习旧有知识,随后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不断升华与提炼已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构建起立体网状的结构,将知识统一在一起,使之条理分明、层次明晰。学生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前提下,勇于创新,从知识的点、面进行发散,开发思维能力与想象力,将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与提升,真正做到知识的内化。

(2)分析学生水平,划分复习重点

小学教师一般会带几个班级。在进行复习课时,教师一定要注意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灵活设置复习重点。对于学习水平偏低的班级,教师一定要加强重视,务必将其成绩提升上来。教师可以编写一些有针对性的系统复习知识,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不足,进行查缺补漏,避免木桶效应的影响。

2 分析篇章内容,设立专题复习项目

在具体的课堂复习中,教师针对某一课,要将其重点字词与段落进行整理,设立复习专题,包括生字词的复习与文段的复习等。

(1)针对生字词,教师要区分其词性,将其分为形容词、名词、动词、量词、拟声词等

在复习时,教师要不时提及词性划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词语的认识,这样比学生死记硬背词性要有效得多。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师可划分复习的层次如下:理解、运用、巩固、升华。词语复习的难点在于指导学生理解关联词汇,这是对逻辑思考能力的有效培养,故而,教师务必要将其视作工作重点之一。

(2)针对课文文段,教师一般可以整理出重点语句

一个有效的手段是将不同语句依据作者的感彩进行划分,这样在进行复习时,学生不仅理解了文句表达,也体验着不同表达蕴含的感情,能有效促进阅读水平与写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依据修辞的不同来划分句子。

3 在复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其学习思维能力与学习自主性会存在不足。在进行语文复习课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是否良好地掌握了课本知识,但绝不应止步于此,还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养成了积极思维的习惯,是否掌握了积极思维的方法。故而,复习课的重点之一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务必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法指导,比如可以鼓励学生认真记笔记,尝试将知识分类归纳,从而有效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4 改变教育观念,灵活选用教学手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小学生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抛弃以往落后呆板的教育观,在教学中灵活选取各种手段,增强复习课的趣味性与多样性。比如说,教师可以开展比赛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课文朗诵竞赛。在复习重点包含很多成语时,适于开展成语接龙游戏。这些活动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复习任务水到渠成,效率得到提升。另外,教师还应注重对复习效果的评价,对复习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语言鼓励,对效果不佳的学生也要一视同仁,孩子的心灵都敏感而脆弱,教师的鼓励可以有效增强其信心。

上一篇:高中数学知识构架范文 下一篇:行政考核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