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19 18:35:12

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篇1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弱化、客体复杂、调整滞后、力不从心的问题仍然存在,高校如何创新方法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弱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党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受社会大环境和校内小环境的影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愿直面自己的职业,缺乏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理论素养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趋向复杂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各种社会思潮、思想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冲击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使其思想日趋复杂。复杂性首先表现为独立性和主体意识增强。当代大学生渴望成功成才,追求个性发展,关心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在个人与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关系上,缺乏正确的认知,过分强调自我满足和个人需要,缺乏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阶层、经济组成、分配形式、生活方式、文化理念复杂多变,造成了青年学生价值选择存在困惑、矛盾,价值目标指向功利、现实,价值实现趋向多元、复杂,行为方式呈现自由、随意。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全员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规律性的教育工程,从大环境来讲,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积极参与,提供支持和帮助,从小环境来讲,需要全体教职工同心协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党团干部、政治辅导员为主要力量的正面的、显性的、灌输式教育偏多,以全校各部门和专业课教师为重要组成的侧面的、隐性的、熏陶性教育较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学、行政、组织、宣传、管理工作的合力长期没有得到凝聚和加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削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全面铺开,政治体制、经济水平、社会文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开始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分配不均、法律不全、诚信缺失、就业困难、城乡差距增大、经济负担过重等方面,导致部分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出现动摇和怀疑。特别是市场经济中的交换规则泛化到政治、社会各个领域,深刻影响者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另一方面,伴随西方所谓“自由、人权”等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和扩张,对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较为落后

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模式,教育内容脱离实际、教育载体低效陈旧、教育方法缺乏创新的问题持续存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单向传播、灌输式、号召式的方法,缺乏对大学生独立性和主体意识的尊重,这不符合马斯洛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层次理论,也背离了物质利益决定思想动机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律,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性和科学性。

(三)网络时代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改变了此前大学生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传统媒体与教师的状况。现代信息传播方式以其多样性、广泛性、快捷性和高效性日益成为思想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在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性、隐匿性和低约束性,网络垃圾信息的大量存在也不利于大学生健康的思想观念的形成,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逻辑缜密、科学完整的思想体系,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之上,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要求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反应,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党和国家、社会、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要求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总体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引导青年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旦为大学生接受和认同,就会稳定、恒久、深刻地影响指导他们的社会认知、价值判断和主体行为,从而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效果。

(二)以人为本,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工作实践中,教育者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开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性互动,促进教学相长;同时要借助情感和心理的方法,做到以情感人、以事动人、以理服人,思想政治教育才容易被学生接受。

(三)全方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统一认识,密切配合,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目标。就社会、家庭而言,要全面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坚持的正确的舆论导向。就高校而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到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加强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大教育工作格局,努力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工程。

(四)与时俱进利用网络渠道

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所快捷、高效的天然优势,并在工作中主动加以利用,如建立思政工作网站、论坛,实现信息共享和全时互动,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其次,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有目的、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注意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重大事件有机结合,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最后,我们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挖掘日常生活情境隐性教育的作用,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总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思路和方法,不断发展创新,才能彰显实效,担负起重要的价值和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孙其昂.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3].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3-10-15

[4]武丽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洪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高教,2012(2)

[6]张国江.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5)

[7]刘静茹.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工作方法创新体系[J].现代教育科学,2010(4)

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篇2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辅导员

一、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

1、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指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

2、2005年1月******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讲话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形势及挑战

作为一线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的教育和思想路线贯彻力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目前,高校的辅导员工作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1、高校辅导员工作量大、任务繁琐,工作难度大、工作压力强。高校辅导员身份特殊,不同于行政人员和专职教师,一般在本单位的地位比较低,工作头绪多,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在相当多的高校中,对辅导员职责没有明确划分,只要与学生相关的事情,许多部门和领导首先想到的就是辅导员,而不管事情是否属于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可见,辅导员工作的琐碎、繁重之程度。

目前大学生面临着就业体制、收费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增大,这大大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难度; “安全”和“稳定”是许多高校领导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重点,这使得辅导员工作不能有半点疏忽,工作压力非常大。

. 2、高校辅导员配备不足,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多,而高校辅导员的编制却相对在不断缩减。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辅导员数与学生数的比例关系是1:120~150,但相当多的高校远远超过这一比例,一般都是1:260,有的甚至达到1:500。辅导员带的学生越多,事务性工作就相对越多,就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大量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削弱了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凝聚力、影响力、说服力,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威信受到严峻的挑战,辅导员队伍的战斗力减弱,这是造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薄弱的主要原因。

3、高校对辅导员的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不够重视。高校非常重视专业教师参加大型的学术交流和出国访问,而辅导员参加大型的学术交流和校外学习的机会几乎没有。而许多高校的辅导员大多是专职辅导员,很少有向专业教师转行的机会,由于科研成果不多,在职称晋升上很不利。加之高校对于辅导员,又缺少相应的培养、使用、竞争、激励等有效机制,辅导员的地位低、待遇低、工作繁重、压力大、后顾之忧多,特别在新形势下,辅导员的待遇与其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承担的责任和实际付出相差甚远。许多辅导员感到无论是在学术成就还是经济效益上都没有希望,导致辅导员心理失衡,进而出现队伍不稳定趋势。

4、辅导员缺乏从事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敬业精神,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淡薄。与此同时,受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包容度增加,人们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影响,部分辅导员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同开始动摇,甚至一些辅导员受经济利益的诱惑,价值取向扭曲,不认真踏实地安心工作。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更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实效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社政司.《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赵庆典,李海鹏.努力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2000.

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篇3

1.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1教育的目的不够全面

人的思维一般分为理性和感性,而大多数高校在对大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基本上侧重的都是理性的教育,而轻视了感性的思维。如果对学生的教育过分的注重理性思维,则很可能会把学生同化,即他们的思维、认识、行为等等都会偏理性,这样就会忽视了感性的培养,例如人的情感方面、未来的理想、以及一些对事物的价值观和信仰等等,这就好比把一个人一分为二,我们只选择了理性的一个。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在过去的教学中,学校把教育的重点过分的放在了老师的教育和教材上,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成了学习的一个附属品。这些问题都偏离了教育最初的目的: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同时有能力的人,既能科学理性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又对人生有理想有追求,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使理性和感性完美结合,同时表现出来。

1.2对网络文化的忽视

在这个数字化信息迅速普及的时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但是有些教育工作者依然采用过去陈旧的观念和模式,不肯顺应潮流更新自己,这样会阻碍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并且会导致有些大学生对这样毫无新意的教育产生反感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兴趣。

1.3思想政治中的“螺丝钉”式教育

我国教育体系长期以来都遵循一种价值观,那就是“社会本位”的价值观。正式因为这种价值观的存在,使得大多数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往往更加重视的是宏观的国家精神的培养,主要包括体现国家政治的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勇于为祖国献身的精神。但是对于大学生个人的精神培养却有些忽视,比如自身的爱好、对理想的追求和张扬的个性等等。如果只是侧重对大学生进行一些知识、责任、规范的灌输和说教,而忽略了他们在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就演变成了传道的行为,受教者只是机械的接受,毫无自己的思维活动可言。因此我们应当转变对传统价值观的认知,不但要教会学生们如何正确认识我们的国家、自然和社会,还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利益和自身的利益之间的联系,要学会怎样正确面对生活,对待困难和挫折等等。我们常把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为“螺丝钉”,他作为“社会机器”中的一个零部件,只是为了能维持机器的运转,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这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普遍的现状。

1.4教育的内容没有条理,缺乏层次性

我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太多理想化,把那些道德标准定得太高太完美,没有一丝缺陷,有些不贴近实际生活,因此会造成学生的自卑心理,会认为这些准则和要求是自己望尘莫及的,和教材上所列举的人相比,现实中的人显得太渺小太卑微,所以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而放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主要列举了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2.1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根本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基本出发点,也就是从实际出发,坚持大学生在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在加上老师积极的主导作用,两者完美的结合,协调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培养他们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有品德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因此教育体系的发展必须以学生为根本,适应学生的发展。

2.2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首先要符合学生们的基本认知模式。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道德、心理以及法纪之间的联系,并以它们为基础进行思政教育,这是一个基础的内容。接下来就要对更深一层的内容包括人格、人际关系、情感教育等进行认识,这相当于中间层析的教育,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公民。最重要的也是最高层次的教育是政治教育,由于它是关于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包含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在内的政治理论,因此承担的任务也最为艰巨。

3.结束语

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篇4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的内容日益丰富,范围日益拓宽,方式日益多样。基于已有研究和现实,根据实践活动开展的场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类型:

校内思想政治实践教育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实现。根据教育的目标以及活动的特点,校园思想政治实践教育也可大致分为文明修身类、社会工作与社团类、志愿服务和勤工助学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体艺术类等实践活动。

校外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是校内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向社会的延伸。较之于校园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大学生校外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活动的形式更为丰富多样,如: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三下乡”活动、“四进社区”活动、自主创业等等。最具代表性的基本类型有社会调查、校外志愿服务、校外勤工助学、挂职锻炼等。

二、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现实需要及实施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高校开设了多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认知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但人的情感体验、意志锻炼、行为养成等问题,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才可以解决。很多时候,只凭借理论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品德素质。因此了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探寻对策就显得尤为迫切。

我们对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大学、内江师范学院、宜宾学院、四川理工学院等6所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情况进行调研;同时对富顺县晨光合成有机化工厂、自贡市沿滩区邓关镇盐业社区、自贡移动公司、沿滩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7家企事业单位发放调查问卷,了解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实施现状。在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学生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实践的积极性高,但认识不足

通过调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实践,75.21%的同学表示愿意尝试,17.96%的同学认为必须参加,但也有5.69%的同学认为没必要参加,有1.14%的同学对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实践持反对意见。

58.3%的大学生认为参加思想政治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社会阅历,积累社会经验,为就业作准备;18.9%学生认为目的在于为社会做些贡献;约8.1%是为了出风头或基于经济目的才参与到实践中;有6.5%的人是为了完成学校(院系、班级)布置的任务,走过场;有3.86%的学生认为参加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可以巩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

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中,有34.01%的学生认为活动时间太短,无法真正进入角色。30.13%的学生选择了理论知识不足,业务技能不熟练。17.93%的同学认为组织管理有待提高。17.19%的同学认为追求媒体效益,活动不务实为最大问题。

以上调查分析发现多数学生参与思想政治实践的积极性很高,但仍有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处于排斥状态,认为参加思想政治实践是浪费时间和财力,甚至约1/4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思想政治实践活动。

(二)高校重视思想政治实践,但缺乏规范管理和指导

高校都把思想政治实践作为学生素质拓展培养重要举措。调查结果显示,100%的高校教师支持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实践活动。但学校对思想政治实践的研究力度不够,尤其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的过程设计,一般将主要精力和财力用在了“重点服务队”上,对自主实践的同学缺乏有效的经费支持和过程管理,经费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广泛的实际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没有实现大众化。

(三)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流于形式,实效性不高

近年来,各高校都着力于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思想政治实践基地的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政府、高校、学生的共同参与、互利互惠。而某些单位和有关部门认识不清,认为建设思想政治实践基地和接受大学生参加思想政治实践是一种负担,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开展。少数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基地徒有虚名。不具备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的条件或因为种种原因无力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提供方便。基地接受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实践,常常是出于领导的压力或情面,在接受、安排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时往往敷衍了事,不清楚应该为大学生实践提供哪些服务和帮助。更不会积极主动配合工作,履行自己的义务。而某些学校则往往将实践基地作为大学生一个相对稳定的实践场所,并未重视能否帮助地方或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理论研究

一方面,我们要总结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事实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和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将研究的视角投注到整个理论界,并将最新发展态势和成果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理论体系中,在借鉴中寻求突破与创新,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重点突击,形成具有思想政治实践教育自身特色的成熟理论体系。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组织工作

要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牵头,成立一个由学生处、团委、教务处、思政部以及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总支)副书记共同组成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机构。根据学校自身特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和思想特点,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内容、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

首先要教给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实践的相关知识,开设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活动方案进行详细讲解,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其次要做好实践策划,尤其要在选题上下功夫。选题应该能够充分体现活动的目标追求,体现组织实施者的政策把握、社会认知、专业积累、创新意识等各方面信息。要围绕社会时代主题和社会焦点热点选题,并突出专业优势。最后要加强总结提炼。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认真总结社会实践,反思得失和经验教训,找出差距不足,并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找到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为今后的社会实践提供借鉴。同时要大力宣传社会实践成果,表彰先进典型,扩大教育效果,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社会实践,以此激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队伍建设

必须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理论丰富的拥有较大数量且较为固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应主要由学生工作战线的相关领导、工作人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组成,分别负责实践技术层面的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篇5

【关键词】思政教育;现状;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面向服务管理、面向生产和基层的实用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双重特点,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高技能和高素质人才的重担。然而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都不尽如人意,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状况更是不容乐观,他们的思政教育显得尤为薄弱。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老师,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政治教育,努力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有助于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有助于维持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从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出发,分析现状、探究原因,文章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高职院校的思政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现状和其他高校并没有较大的区别,在主流上都是积极乐观、开朗向上的,但是往往还存在着一些思想上的障碍和误区。

1、积极的方面

从总体上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政教育现状还是比较乐观的,他们都有着较为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以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的决心,热爱祖国和人民,拥护党的政策路线,愿意为国家的发展努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处于青年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和思想,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出于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他们拥有很强的求职和成才的欲望。

2、消极的方面

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较复杂的生源结构,他们主要是来自于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和一些职业技术学校,有些甚至是高考分数为达线的落榜生,因此他们往往文化基础很薄弱,学习底子较差,在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后又开始学习新的专业知识,这导致出现了知识衔接的断层,所以这两方面都使得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商品经济和网络信息不断冲击着他们的思维,部分学生受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响,他们的政治立场开始动摇,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在他们大脑中滋生,开始盲目的信仰和崇拜,有些学生甚至会加入一些组织或者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组织。有的学生缺乏集体主义观念,难以做到知行合一,而且缺乏诚信。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现状成因探析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现状的原因比较多,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也有外部影响因素干扰的,也有内部因素造成的,认真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现状原因有利于搞好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

1、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体因素的影响

高职学生的年龄、心理状况、情感因素等方面都要比普通的高校学生要复杂。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而且受到计划生育的限制,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具有任性、自私自利、自理能力差、不能吃苦等缺点,再加上自身薄弱的文化基础、心理和感情发展也相对不成熟,甚至有少数学生认为高职很没有面子,产生了自卑自弃的心理,从而也不能认清高职就业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认为毕业后只能做销售或者一线工人,而不能做白领和领导。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约束感比较差,责任感很弱,主管约束以及客观的管教难度都相对的大大增加。

2、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1)学校的德育和教育存在滞后和缺失

目前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每个学校的教学计划都围绕着各种各种的考试安排在转,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教学手段和评价体系,都带有浓厚的应试教育的色彩,学校的德育功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一些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少有学校能做到德育为先,大部分学校只是口头上提一提德育,在德育上务虚不务实;另外德育方式老化,手段陈旧,缺乏创新的意识;德育评价体系也是以分为判,以成绩定成败;德育师资队伍不强,老师缺乏责任心,少数老师不能做到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综合上面的观点我们发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格局还没有形成。

(2)家庭教育的片面性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单位,是学生教育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人生的启蒙学校,父母往往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对子女今后的成长、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然而我国家庭教育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成员把教育孩子仅仅理解成为智力教育,而不进行德育、体育等。因此家庭教育的片面性给高职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以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都带来了一定的干扰。

(3)社会多元化因素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济成分、利益关系日趋多元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边巨大的变化给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再加上现在社会上一些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用工歧视,使得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这必然会引起高职学生思想上的各种波动,甚而出现了消极避世和逆反的心理,这些给思政教育带来了更大的干扰。

三、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建议

1、充分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工作,发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动力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特点以及个性的差异,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都必须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针对性。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们了解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和在职教育的一些情况,使他们了解学校的培养方式和教学目标,帮助他们充分的客服自卑心态,从而快速的去适应学习新模式;培养高职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高职生建立良好的职业规划,认清时代的潮流和社会发展现状,启发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为将来的求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结合的德育体系,形成重视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三位格局

通过前面我们知道,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影响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这三者之间应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德育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外部环境和舆论导向。所以笔者在此处呼吁全社会都应该努力去帮助建立良好的教育外部环境,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使得社会层面上的教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3、进一步加强改进学校的思政教育,营造德育和思政教育双管齐下的局面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机制保障。为了健全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体制,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广大思政教育老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和人格来给大学生们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思政教育放在首位。老师还应该努力去配合学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体制,形成一个较为良好的循环管理体制,确保高职院校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充分开展。

第二,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可以通过党团组织来开展相关的活动,成立相关的兴趣爱好小组,举办各种艺术节活动、英语角、知识讲座、书评活动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功能。

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篇6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现状;改革路径

最近几年,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不管是改革还是发展,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使得高校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问题。本文从目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涉及到教育内容、功能、有效途径、队伍建设等方面,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

高校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管是内容、方法还是手段都停留在以往,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需求。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征无法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联系,没有明显的针对性。最近几年,尽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教育内容较为呆板、传统,不能够按照现实情况加以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无法紧密联系大学生自身发展,没有涉及职业教育、心理健康、网络道德等等层面的教育,因此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教育方法上面并没有关注到大学生其实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而是过于关注可塑性,被动的填鸭式教学。以往的教学手段依靠一支笔和一张嘴,这样的教育手段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已经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

(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大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大学生成为整个活动的最终受益者。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必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保持一致性,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发展进步,也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目前正是全球化的时代,大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视野开阔,能够充分运用新技术,也能够根据情况进行独立判断,并且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认可。但是,大学生由于年龄特殊,各方面有所不足,不管是生活经历还是社会阅历明显不足,对整个国家的情况也不够了解,当判断事物过程中仅仅依据个人的思想来盲目判断,这样极易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互偏离,无法实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路径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首先,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整个团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包括管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等等,加强学生事务管理,给予学生一定的就业指导。通过多种方式有效引导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最终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无论是素质还是业务水平都处于领头地位;其次,了解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困难和待遇,主要加强福利待遇,保障他们解决生活问题才能够消除他们烦恼,一心一意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再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进行定期考核,让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了解自身的职责,通过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将工作直接与激励挂钩,提高思想教育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紧紧围绕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变化,有效确定整个教育活动的内容和重点,不仅需要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还需要结合实际生活,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教育内容有所针对性,才能最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引,让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充分了解大学生特殊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将传统与创新加以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保证学生能够全面成长,并且能够成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在大学生基本心理特征的基础之上,从大学生最为在意的问题切入,找准方向,将各种问题融合在实际问题当中,帮助大学生化解矛盾,瓦解冲突,然后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丰富内心的情感,这样大学生才能够精神境界更为丰富。

(三)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学阶段为什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为直接的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学生作为主体,真正了解学生之所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尊重学生情感,重点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人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有长远的规划和明显的目标,整个过程当中抓住重点,有所把握,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升自己认识的能力。明确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后,能够将原来的外在内容进行转化,变化内在信息最终被学生所接受。

(四)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各种方式的渗透性

一是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采用更为丰富,更为积极的活动,在关注智育、体育、美育的同时不忘记加强德育,真正在文化活动当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定期开展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包括政策宣传、公益活动、社会调研等等,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效发挥自己的所学知识。三是将网络信息媒介加以利用,从而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通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让新兴媒体间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方式。四是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教育,让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提升。大学生这个阶段的具有一定的规律,需要从规律入手,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然后有效引导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能够真正经受住考验。

参考文献

[1] 骆郁廷.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0) .

[2] 邓继新,严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现状与策略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

[3] 王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篇7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研究 现状 展望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outlook of theory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o Jinling

【Abstract】Theory study is the precursor of practical activity, If we want to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ing a good role in higher education, we need to seriously advan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building to achieve the purpose that making theory study play a better role in guiding practical activity. Understanding the status of China's theory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ent stage and making clear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us to think of the fundamental miss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rther in-depth, how to really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and mean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o on a ser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sues and obtains th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theory basis.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study Current situation Outlook

众所周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施以重要影响的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针,是决定国家未来人才整体素质的关键。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深刻的发展进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历经了全球经济危机后的今天,我们以宏观的视角,统观世界,从国际环境上看,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继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思想和文化的碰撞不断加深,各种矛盾日趋错综复杂,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渗透和反渗透,主阵地的占领与反占领斗争十分激烈;从国内发展看,这些年来,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的结构发生深刻变动,利益的格局深入调整,人的思想认识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也日趋明显,特别是大学生的价值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正视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的发展现状,实现有的放矢的理论建设,充分发挥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是我们积极回应时展需要的必要举措。

1.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现状。

1.1 中央指导文件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持续发展。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是从1984年开始有了统一的概念,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列入国家高等教育专业目录的。也是从那时起,我国明确了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理论指导文件,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指明方向。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1987年,中共中央又作出《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9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年,在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又举全党之力发表了16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此《意见》给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依据,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照文件精神,我们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力争用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等方面的作用。

1.2 专业学者理论成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丰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内容比较宽泛的概念,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此问题的探讨也从未间断过。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学德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就进行了认真的探索,贡献了大量的理论成果。1986年,李景先、肖约之、李庆善主编的《大学德育概论》,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大学德育科学的学科特性,大学德育的社会本质、作用、对象、原则、内容、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观点。1988年,王殿卿教授撰写的《大学德育学》问世。1993年,他再著《新编大学德育学》。这两本书是作者在总结10多年来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后写成的,是我国大学德育学的代表作。书中不但对大学德育观、大学德育的理论基础以及大学德育的价值、规律、对象、规格、内容、原则等进行了论述,还提出了很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启发性的独到见解。此后,又有多本有关大学德育学的论著相继出版,这些论著在丰富了大学德育学科建设的同时又丰富完善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1999年由邱伟光、张耀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2003年张耀灿等著的,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从现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出发,建立了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2008年由陈义平主编的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1.3 时代需求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在前不久刚刚召开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对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全会首次提出了要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了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重大任务,同时也对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特别提出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提高与发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毋庸质疑,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社会价值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研究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进展。然而,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教学效果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有些方面尚存空白,因此这方面的理论课题具有广大的研究空间,非常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

2.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状况。

2.1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在世界各国受到高度重视。目前,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在其他的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并没有统一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名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述也是以公民教育、国民精神教育、法制教育、共同价值观教育、民族振兴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历史地理教育、政治社会化、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工作等概念的形式出现,但各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质和目的是一致的,想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达到和实现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是相同的。二战之后,由于因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而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这样的教训在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都曾有过。所以,20世纪后期,各国政府都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无论是政治制度相同的国家,还是政治制度有较大差异的国家都不约而同的纷纷采取各种具体措施,把大力加强本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为一项首要的教育任务来抓。

2.2 世界多国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上不吝投资。美国1991年4月,“教育总统”乔治•布什颁布了振兴美国教育的改革文件――《美国2000:教育战略》;1993年4月,克林顿政府又颁布了《2000目标:教育美国法》的全美教育改革计划,并强调要恢复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从培养人才开始,学校必须进行品格教育,必须把美国学生培养为好公民,许多州大学都硬性规定,必须思想政治科目的学分合格才能拿到学位。同时他们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强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就是要把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花在道德教育上;英国也认为:只有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德育的效果更有效地发挥作用;除此之外,日本、韩国、英国、印度等国政府都拨出相当数量的专款,资助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努力提升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绩。在教育机制上许多国家还专门建立了“道德效绩评价委员会”等机构,实行专人专做道德教育效绩的评价工作。部分发达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效果等方面都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从而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使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通过对上述国家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分析介绍,我们对国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状况有了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同时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必备因素。因此,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是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

教育效果的基础与前提。

3.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与展望。

3.1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主、客观原因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动,大学生思想上普遍存在理想信念意识比较淡薄,对个人价值、个人利益看得较重,对国家、民族、党的利益考虑得比较少的问题。实现把每个学生都教育成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高度的国家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的人这一目标的难度越来越大。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并没有完全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

3.1.1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主观原因。从主观原因上讲,大学生受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仍然将受教育的主要目的集中在获取科技知识和智力训练上,往往忽视对自己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创造力的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缺乏应有的重视。

3.1.2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客观原因。从客观上讲,第一,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受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出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第二,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内容的符合度来讲,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内容的设计还没有完全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依然存在理论内容陈旧过时、脱离实际、大道理多而空洞的情况,不能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对大学生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第三,从教育形式上看,简单说教、生硬灌输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不鲜活、不生动可以说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依然存在的弊端。

近几年来,针对上述原因,为了找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措施,我国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不断的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其中有些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但就改进我国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水平而言,还差强人意。因此,我们应该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主、客观原因为靶向进行有针对性的、符合现实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3.2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展望。展望未来,在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该总结我国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宝贵经验与成就,结合并借鉴国外有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与方法,针对新的历史条件,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局面。结合上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原因,笔者认为未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将会更加致力于解决如下问题:

①找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提出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具体方法。

②探求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的真正需求,为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调整和改进提供高质量理论参考依据。

③了解大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方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现实方案,挖掘新颖思路。

④为扩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现时性提供素材,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出其在大学生成才过程中应有的实际作用。

⑤比较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异同,化解分歧,实现统一。

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运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社会与高校间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吴潜涛、赵爱玲、范笑仙.我国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30年――主要成就、经验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7)

2 王璐、任福全.改革开放三十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评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

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篇8

于鹏 武汉体育学院

摘要:本文概括分析我国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明确指出其发展趋势及不足之处,并结合相应情况提出对策研究,以期

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在我国,学生尤其是高校中的大学生,是一种十分宝贵的人

才资源,是民族发展的希望,同时也是祖国的未来。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来,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走过了不同寻常的发展道

路, 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 同时也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诚然,新中国 60 多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中,

的确积累了许多珍贵的经验。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始

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

拥护并执行党制定的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只有坚持了正

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才能在今后的社会生活和政

治生活中更加积极无私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自己

的力量。其次,要着力建设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思想

政治教育队伍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骨干力量,

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最后,时代在不断

的发展,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必须沿着改革和创新的道

路不断延续。

但是,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历经 60 余载的发展,其本身所

具有的一些缺陷与不足越来越明显。如果不及时弥补和改良这些

问题,其势必将影响思想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我国高校对

人才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培养,从而影响我国的思想理论道路的走

向,进而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完全渗入到实践当中。俗话说:

“言传身教”,但是在中国的课堂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

止步于“言传”,止步于令学生“神往”的境界。这从学习知识、

接受教育的角度来说,是不完整的,浅尝辄止的;对学生来说,

这种接受知识的方式并不是他们所希望的,学生更希望老师能够

做到“身教”,将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推广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其中需要许多人的付出和努力,但是,必须贯彻和执行下去。

其次,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但

仍然延续传统的授课模式,老师是主动地传道者,麻木而坚硬的

在讲台上讲授课本上的知识;而学生则一直是作为被动接受者的

形象出现的,在课堂上缺乏激情和兴趣,疲乏应战,自由地参与

课程进度、表达自身的观点的机会是极少的。另外,从授课内容

上来说,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一直是枯燥无味

而且又僵化呆板的,这使得老师与学生处于同样的困境——一个

没有激情地教,一个没有兴趣地学,但是又不得不依照规定继续

在课堂上“蹉跎”。目前中国授课模式的僵化与授课内容的枯燥

无味,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效率上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引起学

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这就违背了当初设立思想政治教育课

程的初衷,这需要引起当今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中教育工

作者的深度思考。

再次,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使得思

想政治教育面临一系列危机与挑战。在国际上,经济全球化的现

状,使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里的国际交流更广泛,竞争

日趋激烈;同样的,社会信息化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信息

沟通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

一个关键时期,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的一系列变化直

接导致了价值观念和文化的多样化,甚至随时面临着外来文化的

侵袭。经济与时代的发展变化,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直接面临新环境新挑战。

最后,我认为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教育都是将着眼

点放到了外部世界,对学生本身的关心反而减少了,甚至有时候

学生自己也是如此。正是在学生本身与外部世界都忽略的情况之

下, 才间接使得学生高频率的出现了各种的问题。 比较典型的有:

一、缺乏自信。大学生缺乏自信主要表现在,习惯性的指责和抱

怨,做事优柔寡断,拖拖拉拉,还喜欢放纵自己,甚至一些自杀

的行为都是由于缺乏自信造成的。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想通

过这种方式增强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度,寻求存在感。综上总总,

归其根源都是由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家长对其关注度

不够。没有进行正确的行为、思想的引导,没能让学生本身从根

本上建立自信。二、当代大学生中也有很多人出现心理方面的疾

病。如:考试综合症、网络综合症、学习逃避症、严格管束引发

的反抗性焦虑症、心理障碍等。这也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深

入到学生本身造成的。

二、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对策研究

中国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入学伊始,思想政治教育就与他们

相伴而行。老师们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

教育指向结合起来,一点一滴的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当中,多年间

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已经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默认区域”。

即使如此,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出现了以上众多的困难和问题。现

阶段我们应该着力寻求到有效的方法,合理而且完美的解决这些

问题。

首先,必须继续在高校中广泛而深入的开展社会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教育相对于课堂教育来说,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感受,

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内容,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

的时间活动为主要方式,着力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教育方

式。在某种程度上说,社会实践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活动,也是一

种教育理念。它能够把学生的社会生活融入到学校课程的范围当

中,有意识的强调了人作为教育主体的实践活动。

其次,高校应该逐步更新自身的授课内容,转变传统的授课

模式。自从进入 21 世纪以来,社会信息化速度加快,使人们接

受新文化新信息的速度大大加快。面对新时代的新变化,教师应

该逐步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新时代的大环

境中,积极创新,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各种有效的文化载体,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文化育人的功

能。

再次,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文化的全球化,面对外来文化

的侵袭,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必须不断学习

思想政治理论,以提高预防外来文化侵袭的能力。因此,在未来几年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把当代国

际国内发展变化的形势作为教育内容,适当总结人类社会历史的

发展成就,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形势,了解社会生活的意义,把

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增强社会适应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文

化程度,努力培养出合格的社会成员和国家公民。另外,大学生

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根据社会实践的深化和社会发展的变化

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充实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

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同时,只有根据实践的深化和社

会的发展,不断充实、更新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内

容,才能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加强对大学生学习、

生活和择业的指导,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

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结语

教师应该在坚持教书育人的同时,充分关心学生的发展与内

心世界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思想工程,

必须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观念、 全局观念、 整体观念,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整合。然而,这个整合的关键就

是要遵循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消除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存在的缺位、错位和冲突,充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帮助其

解决大学期间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鼓励其化阻力为动

力,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我国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能否更好更快地走下去,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能否继续带领人民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因此,高

校必须坚持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弥补工作

中出现的缺陷和不足, 继续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当代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树立科

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把学生培养成

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梁宁.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D].哈尔

滨工程大学,2005.

[2]陈德祥,李景军.新时期大学生党员价值观调查分析与教育

引导[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07).

[3]郑华萍,柴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问题及对策探

析[J].理论导刊,2007(1).

[4]姜继红.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高等教育研究,

上一篇:员工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行政合同的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