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研究范文

时间:2023-09-27 19:38:40

硬笔书法研究

硬笔书法研究篇1

编者按:书法有实用、艺术双重功能。在学生阶段,书法的实用功能应放在重要位置。我们练习书法,除了陶冶情操,开阔眼界,还要练一手好字,把日常的作业写好。在书法界,长期存在着轻视硬笔书法的现象,而在少年书法教育中,硬笔书法反而更重要。本刊的宗旨“写好字终生受益,学书法陶冶情操”,就是把“写好字”放在了前面。为了使我们的栏目设置更加贴近实用,我们开设了“规范钢笔书法字帖”栏目,邀请著名书法家张守镇老师来书写规范汉字的钢笔字帖。为了更贴近读者,我们选择了小学课本中的古诗,看着以这些脍炙人口的佳句书写成的赏心悦目的字帖,你是不是有临摹的冲动呢?那就拿起笔来行动吧!也许,明天你的作业就让老师大吃一惊呢……

张守镇著名硬笔书法家,河南杞县人,1958年4月生。中国青年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研究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郑州大学兼职教授。现供职于河南省轻工业学校。多年来致力于硬笔书法的研究、创作及普及工作。先后出版《唐诗三百首硬笔书法》、《宋词三百首硬笔书法》、《元曲三百首硬笔书法》、《钢笔字技法》、《钢笔字速成的训练教材》、《学生钢笔字指导》等字帖、教材及民间文化专著共100多种,主讲的6集电视教学艺术片《小学生学写字》经电教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全国发行。在郑州召开张守镇硬笔书法艺术研讨会。主编河南省地方教材《书法艺术》中部分年级课本。入围新世纪中国硬坛十佳十杰硬笔书法家,应邀访问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其作品在海外展出并被中国驻外大使馆和国际友人收藏。其书法特点含和雍容,清新高雅,古朴中透着灵气,严肃中体现着神采,具有汉魏神韵,既有硬笔书法刚劲流畅的特色,又有毛笔书法典雅朴茂的韵致,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他发明的《田宫格习字法》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发明的“摹临描字帖本”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获部级和省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突出贡献奖,以及青年标兵、晋升工资奖励40余次。《中国钢笔书法》、《中国艺术报・艺术家》、《青少年书法》、《河南商报》、《河南卫视》等多家新闻媒体专栏介绍。成就载入多部辞书。2000年获河南省“中州十大科技名人”称号。

硬笔书法研究篇2

一、小楷学习的工具及材料

小楷的学习相对于其他书体要复杂一些。 同时,学习小楷前应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如小楷工具和材料的选择。小楷的字体较特殊,一方面它作为书法的一个体系在古代为书家必修,另一方面它也成为古人信札往来、文字记载的实用字体,因此它不仅具有艺术性,而且也具有实用性和便捷性。就小楷的书写工具而言,它也与其他书体有较大的差别。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书写工具的好坏以及对它所使用的材料的熟悉和掌握的程度,对学习小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笔的选用

在书法学习中,毛笔的选择是很重要的。根据字体不同,所选用的毛笔性质也不同。一般就毛笔的材质而言,毛笔可分为软毫、硬毫和兼毫。

软毫笔多指用羊毫和鸡毫制成的毛笔。软毫笔的特点是比较弹性绵软,含墨量大,容易写出圆浑厚实的点画。如清代的著名书法家刘墉,他的作品多用羊毫笔书写,且作书喜用浓墨,故后世称其为“浓墨宰相”。刘墉书法的特点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圆润雍容,气苍韵逸,有“绵里藏针”的妙处,以裹锋行笔,劲力内聚,显得平和敦厚。他小字学钟繇、颜真卿(如图1)。就小楷书体而言,我们暂时不提倡大家选用软毫笔,因为软毫笔不易表现出小楷字的精到与劲健之特点。

硬毫笔多指用狼毫、兔毫或鼠毫制成的笔。这类毛笔的笔毫较硬,弹性较强,书写线条劲健爽利。明代书法家文徵明就喜用硬毫。从他晚年的小楷作品《后赤壁赋》(图2)中能看出其劲秀的书法艺术特点,这与他选用硬毫笔书写有一定的关系。虽然写小楷书多选用硬毫笔书,但很多书法学习者使用硬毫笔书写在表现劲健的同时,线条锋芒毕露,失于干枯,这就提醒学书者在正确选用毛笔的同时,一定要熟悉笔性,书写中要适时地调整笔头的力度,掌握好笔画的提按轻重,写出字的精神。

兼毫笔是以硬毫为主、软毫为辅,刚柔相济的中性笔,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九紫一羊等。初学小楷的朋友宜选用兼毫笔书写,因为此种毛笔软硬适中,筋、骨、肉较适于表现。如三国时期的钟繇、晋代的王羲之等大家,他们的小楷作品多用兼毫笔书写而成(如图3)。

除了上面提到的软、硬、兼毫的选择外,选择毛笔还要按圆、齐、尖、健四条标准挑选。“圆”指的是笔头周身圆聚饱满;“齐”指的是将湿润的笔头捏扁后,毫毛齐整,无参差不齐现象;“尖”指的是笔毫聚拢起来,锋颖尖锐;“健”指的是笔头劲健有力,弹性合宜。

(二)墨的选用

古人用墨,多选用墨块研磨书写。墨大致可分为三类:松烟墨、油烟墨、漆烟墨书写书法作品多用后两种,因为后两种墨色浓黑且有光泽。墨块的优势一方面在于墨色可控,另一方面是便于携带。但我们现在学习书法,多用墨汁书写。大家最熟知的墨汁就是“一得阁”墨汁,但它的胶性过大,所以在书写时也要用适量的水来稀释。当然除了“一得阁”之外,也有如“中华”、“宣和”、“玄宗”等墨汁,这些墨汁相对而言比“一得阁”好用一些,但价钱也相对较高。

小楷用墨较讲究,宜浓和润,这样写出来的字光泽如漆,丰润沉着。同时要注意的是,写小楷时要用新墨,切忌用宿墨,因为小楷不同于大字,它用墨较少,且点画讲究,所以学习小楷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砚的选用

砚,又称砚台、砚池。古人用砚台是为了研墨用。不同砚台石质不同,从而发墨的效果也不一样。中国的四大名砚是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石质坚润细腻,但坚而不燥、腻而不滑、贮而不涸、历寒不冰。到清末时期,盛行铜墨盒。这种微型的铜质墨盒里面放入丝绵等吸墨性的材料,既具有艺术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由于小楷用墨较少,他们多将铜墨盒随身携带,就如同我们携带钢笔一样,使用起来方便快捷。现代很多学书者也都喜欢用砚台,但大多数不是用来磨墨的,而是用来盛墨的,当然它相对别的容器而言更能保持墨的水分,较好地保持墨的浓稠度。在这里还要提到一点,那就是要定期清理和保养砚台,墨汁长时间贮存在砚台中,会凝固起来,所以要定期清洗砚台。在清洗时不能用力刷洗,以免划伤石质表面;清洗完后,要自然通风晾干,切忌暴晒。

(四)纸的选用

古人主张“纸墨相发”,纸的好坏也直接影响书写的效果。纸分生宣、熟宣、半生熟宣三种。古人用纸颇为讲究,对于纸张的材料、工艺等都有讲究,尤其是魏晋时期的书家多选用质地细密、表面光滑的“茧纸”。现代我们书写小楷多选用如云母、蝉翼、绢、泥金纸、粉笺纸等偏熟的材质书写。初写小楷用纸不必过于讲究,以熟宣或半生熟宣为好。同时也可选用较细而薄的包边纸等,不可选用太过光滑、沉不住墨的纸。

硬笔书法研究篇3

个人简介:

笑琰,本名靳新国,字雨润,号憨山、一贤居士。现任《现代教育报・少年成才》编辑部副主任、《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副主编、中国寺庙文化促进会会长、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中小学教育艺术教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写作学会副秘书长兼教育科学委员会理事长、中大科文(北京)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总裁,中大书画院院长。

自古能吟诗作赋,写一手好字的男子被称为才子,我的朋友靳新国(笑琰)便是一位。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教育报主编,资深报人,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和书法我极为喜欢,尤其是他的甲骨文书法和行书,深受各界朋友喜爱。

新国十二岁迷恋上硬笔书法,时值硬笔书法风靡全国,他拜在第一届硬笔书法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曹宝麟门下学习,曹宝麟先生亲笔为他批改作业,使他进步很快,同时兼习毛笔书法。1990年在他的故乡安阳市第一届硬笔书法大赛中,他荣获二等奖,并成为安阳市硬笔书法学会理事。之后,新国又结识了著名书法家姜东舒、沈鸿根(江鸟)等一大批书法家,并常常得到这些大家的亲笔致函指导,使他受益非浅。不断激励新国的,还有他身边的几位书法好友吴景晨、刘颜涛、米闹、姬学友等,新国说,特别是吴景晨先生,在书法上给了他不少帮助,也深受其书艺影响。

新国读初中时作文在班里就小有名气,加上又写有一手好字,班级的黑板报便成了他的专利,高中一二年级他还担任了校文学社社长,这无疑为他成为一个诗人和报业文化人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参加工作后,新国在基层乡政府干了两年半。最后他辞掉工作,毅然选择了文化之路。1993年他和朋友在安阳县文化局主管下创办了《新绿文学社》和《新绿文学报》,1994年他又出任安阳市文联殷都文学书画创作研究社社长,成为当时安阳最具人气和生命力最旺的文艺社团,几乎团结了安阳地区所有的新老作家、书法家。新国的文学作品也在全国各大报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除了小小说、新闻报道,最多的就是他的诗歌了,他的组诗曾几次发表在《诗刊》上。

2003年2月,新国怀揣着更大的梦想告别了安阳闯入北京,出任《学习方法报・文学写作》周刊执行主编。几年下来,新国已是身兼数职,在北京文化圈也有了一席之地。他的书法润格也一路飙升,由每平尺三百到五百,再涨到一千元。作品在国内国际大赛中多次获奖,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友人、政府官员、艺术收藏馆、艺术馆永久性收藏。2009年3月至4月他在故乡安阳成功举办个人甲骨文书法展,受到甲骨界老前辈和书友的一致好评。

在我与新国的交往中,我认为他的自学能力、处世心态和人品都是值得推崇的。新国涉及的领域很多,也都小有成绩,比如电脑,他由一点不懂到现在的排报排书封面设计,以及电脑的一些问题他都能解决;研究作文教学,他创出一套笑琰创新作文讲座来。他常说:“为善常乐,知足,平常心处之,大福也。”生活中他给朋友的印象就是一脸憨厚与和善。

随着新国在书法成绩上的不断进取,向他求字的朋友也越来越多,新国的为人又不善推辞,故求字者多能如愿。然现在的新国已是一位忙碌的文化人,他虽没有把全部的精力用来搞书法艺术,但他对书法艺术的执著没变,他研究甲骨文书法的态度是极认真负责的、是有使命感的。他说:“要想如其它书法书种,如行草隶篆一样普及,甲骨文书法就一定得创新。我做为甲骨文之乡的安阳人有义务把甲骨文发扬推广开来。” 甲骨文现能用的字只有一千四五百字,甲骨文学术界现分为保守和创新两个理念,新国是站在创新一面的,他主张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新国的甲骨文书法气爽神迈,风骨超然,他追求厚重洒脱的书风,使之线条优美,又不失甲骨刀刻之意,作品常以古拙苍浑和气势豪迈的笔锋表现,于遒劲挺拔中见秀锐,朴茂凝重之间显生动。

他的行书以米字为基础,博采众长,用笔圆润遒劲、洒脱,柔中寓刚;结体谨严、自然凝重、他追求流畅、大气、清新、朴茂的艺术风貌。

《作家报・艺术世界》主编、书法家杨绍穆先生曾在新国甲骨文个人书法展时赋诗一首:“安阳甲骨欲寻根,雨润书法不同伦。点画拙朴能膺古,抱残守缺布局新。兼师南宫二王法,读贴著述百家文。”

著名诗人,散文作家、文艺评论家沉沙先生写藏头诗一首赞道:“笑琰艺海诗书画,琰兄挥毫是大家。甲乙丙丁点线面,骨气力到字字佳。文雅高古意境美,好字千金德无价。

新国先生正值中年,书法臻于精熟,我衷心祝愿他锲而不舍,百尺竿头,不断向书法艺术的高峰攀登。

硬笔书法研究篇4

近日,有幸看到“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庞中华老师的一幅用硬笔书写近千字的文章《马克思教我学书法》。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爆发了“马岛之战”,双方都使用了新式武器。中国《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说,“马岛之战”再次证明马克思军事思想的一条真理:武器装备的发展决定作战方式的变革。联想到:书写工具的发展决定书法创作和理论的变革,并“逆向推断”,即作战方式的变革将促进武器装备的发展,而书法创作和理论的变革必将促进书写工具的发展。于是,这位书法家开始关注市场上流行的各种书写工具并且大胆使用这些新工具来进行书写实践。

1987年庞老师第一次应邀赴日本出席书法研修大会,发现日本硬笔花色品种如此多彩多姿,除日常用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外,其他各种可供写中字,大字的新式硬笔近千余种,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他带回了三箱新款硬笔向国营制笔厂家推荐,希望他们研制和生产,但未能如愿以偿。其中经过很多波折,最终在2008年经中国制笔协会负责人协助下,和香港盛怡公司投资开创了“庞中华硬笔生产基地”,开发出从写蝇头小楷到碗口般大字的各种新式硬笔,外观精美,书写流畅,使用便捷,效果斐然。为中国的书法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了创作的精良武器,也让中国书法之花更加绚丽多姿。

临池志意度春秋

从小时候起,庞中华就嗜书如命,古今中外名著典籍涉猎广泛,数十年如一日地写读书笔记和日记,可谓博学多识、文思泉涌。

1965年,20岁的庞中华从地质专科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河南从事地质工作。地质勘探队的生活是枯燥的,几乎每天都是与冰冷的石头、泥土打交道。但在地质队的工作之余,他以笔墨为伍,碑帖作伴,孜孜以求,不辍临池之志。如今盛名之下,庞中华更加理智,读临日勤,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潜心于硬笔书法艺术,在吸收和继承前人的路上,用各种硬笔创作品,并在意境上以情带笔,以笔助情,让他的每幅作品都有长久的生命力。

风格意趣独树一帜

看庞老师为书法大展所作的《马克思教我学书法》大幅长卷书法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他那浓厚的文学底蕴,深切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整幅作品近千字,用方头硬笔以行楷写就,每个字都出手不凡,融入了王羲之的楷书意韵,宽博中见婉丽、于平和中见精奇,其潇洒之姿、古朴之意,险劲之态,灵动之气让我们看得如醉如痴。

而远观整幅作品,有种扑面而来的鲜活气息给我们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庞老师用现代的书写工具,写出苍劲有力、桔湿相兼的线条变化;看似中规中矩的章法造势,却给人一种酣畅淋漓、大气磅礴的整体风貌。

有人说:个性是艺术的生命,只有鲜明的个性才能产生穿透力、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而以汉字为表现的书法艺术能够体现独特的个人风格,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庞老师不以奇,特为美,以扎实的传统为功底,再以可寻承袭关系,兼有鲜明的特色来表现出独有的硬笔作品的个性。

面对庞老师这样的书法作品,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光环,而是一掬掬辛勤的汗水。花好月圆之夜,柳暗花明之春,别人或牌局尽情人生之时,他却关在书房里,独对孤灯与碑帖对话,向先贤讨教,于阴阳中和中抒我愉悦,干枯润浓淡中弹奏心曲,于笔墨纸砚的磨擦交响中寻求自己的个性语言,个中劳苦只有他自己最明了。

正气凛然抒胸臆

庞老师的成功来自于勤奋,得益于他对书法真谛的正确把握和理解,也是他自身的造化。他从传统入手,广泛涉猎,在遍临诸多碑帖的交换中夯实自己的笔墨根基,在恪守传统的前提下,敢于突破前人藩篱,有选择,有取舍,大胆塑造自我,从中寻找时代与自我性情的契合点,并大胆开创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在他的作品中,找不到狂怪浮躁之气,看不见随波逐流的功利之风,昭然可见的是他那强烈的个性,每一笔都直气冲盈,每一画都精力弥漫;正气凛然,神完气足,直抒胸臆。其行笔收入有致,藏露相生,气势跃然纸上,达到痛快酣畅,美妙惬意的境地。

能用硬笔写出这样的作品,是与庞老师对书法内涵独到的理解分不开的。他运笔时,对字形的大小,粗细,疏密、浓淡、宽窄、正斜等关系把握得相当到位,兼用笔灵活,节奏感强,如规如矩,既得唐人严谨之韵致,又兼传统锻造自己浓厚艺术功力的同时,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注重研究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从现代书家作品中汲取营养。他戒自满,立躬行从不以书家自居,拜名师,品佳作,交书友,谈书艺,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追求,用多方面的营养来充实自己。此外,他为了汲取自然之道,一有机会,便去观览名胜古迹。如西安碑林等书法圣地就田下他的足迹…谈及学习书法,他总感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他说:“书法乃人生一乐,一提起笔,铺开纸,进入情境,苦累烦恼全忘了。”

书如其人,人如其书

庞老师作为一位书法家,绝不能只埋头写字,他有广泛的学识修养和“字外功”。他深谙其理,并向更高境界拓展,他爱好广泛,对诗词、作文、音乐多有研究,并能够融会贯通,从中汲取营养。他的书法作品多为自撰诗文。古人云:“兵者以武为精,以文为种。”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武的最高境界,也是文的极致发挥。

硬笔书法研究篇5

一、对象不同,追求的目标完全不同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规定书法教育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是:①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②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③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视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概括起来就是写字能力与习惯教育、美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当下,全国共有中小学生2亿多,这是一个巨大的群体,他们要接受十来个学科的教育,再加上择校的不便与升学的压力,要完成上述目标确属不易,而且任重道远。《纲要》明确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要求:①合理安排教学时间;②注重书法基本功;③重视书写习惯和态度;④遵循循序渐进规律;⑤强化书写实践;⑥明确汉字的使用要求;⑦发挥教师示范作用;⑧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⑨课内外结合。这就把书法教育放到了与其他学科同等地位:有课时、计划,有专业的固定的老师,讲究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研究。甚至高于一般课程教学:强化实践,走出课堂。

而从事专业书法创作的人呢?他们是书法家,或者至少是书法爱好者、职业书法工作者,他们大都是成年人(少年“书法家”仍然是中小学生)。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书写技巧与书法理论,他们已有自己的审美趋向和追求风格。他们创作书法作品,有的是为了参加专业展览,有的是为了迎合某一个时政主题,有的是圈内人员的竞赛,有的是作品交流、制作纪念册,等等,不一而论。但作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展示自我、彰显个性、切合时境。书法作品风格雷同则乏味,文不切题则扫兴,装饰陈旧则落伍……因此,如何考究用笔用墨技巧,绞尽脑汁设计形式,尤其是为了风格面貌的凸显,导致学院派、印象派等潮涌,丑书、拙书等遍布,脱离传统远矣。但“书贵创新”,何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能够给展厅增点色彩、给市场造点声势,只要不影响青少年一代,就让他个性去吧!但我们这些书法老师们,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甄别,别让那些“大作”糊弄了自我,贻害了孩子们!

二、工具材料不同,技法表 现有异

中小学书法教育包括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教学。硬笔仅指小学低年级的铅笔和其他所有年级的钢笔;铅笔以HB型为佳,普通钢笔,蓝黑墨水皆可。毛笔以寸楷、兼毫、中锋笔为统一标准。书写硬笔字的为方格或田字格作业本,练习毛笔字的为方格或米字格毛边纸或作业本,进行毛笔书法创作尝试才用宣纸。学生用的墨汁适宜携带、方便使用,不必高档、昂贵。

专业书法创作笔的种类繁多,硬笔除多种类型的钢笔外自制笔种也可;毛笔则长锋、短锋,软毫、硬毫,碗笔、斗笔、蝇头小楷笔,选择笔种既要符合自己创作的实际,也可以依随自己的喜好。硬笔书家王惠松就喜欢用圆珠笔创作;书法大家林散之老人专用长锋软毫作草,一般人均无法驾驭。书法创作对宣纸和墨汁的要求也高。宣纸有绵厚、滑软之别,吸水性能不同;有各种染色或印花宣,漂亮至极;好的品牌宣一张就需数十甚至百元才能购得。墨汁非专用品牌不可,好的墨汁浓黑且泛紫光,更能为作品增色,尽显墨分五彩之态。

在书写技法上,中小学书法教学往往需要长期停留在基础阶段,尽量简单实用,倡导硬笔与毛笔兼修。《纲要》中关于硬笔学习的内容很明确:①掌握执笔要领,书写姿势正确,不急不躁,专心致志。②学习正确的运笔方法,体会铅笔、钢笔的书写特点。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④把握字的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关于毛笔学习的内容就更加具体,分别按照小学3―4年级、小学5―6年级、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等四个不同时期作出了安排。而学习内容也无非是执笔、运笔、笔画、偏旁部首、笔顺、字结构的练习与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书法欣赏的美育。到高中才要求结合其他学科,认识中国书法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以此提升文化修养;并开始尝试书法作品的创作。专业书法创作则是建立在有良好的书法基础上的笔法展示。这不仅要掌握好最基本的点画和字结构,还要追求行气与章法的完美。这就需要在完成每个笔画的起、行、收与简单运笔上再进一步,从中锋侧锋变化、提按频率幅度、方圆表现、疾涩运行、枯湿融合等方面进行发挥,以使线条变化丰富,吸人眼目。

三、书写内容不同,运用的字体也不尽相同

在对中小学书法教学用书的编写上,《纲要》建议:①用书包括学生用《书法练习指导》和教师用《书法教学指导》。教学用书的编写应该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高中语文、美术、艺术等相关课程标准和本纲要的有关要求,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要体现书法教育的基础性、实践性、阶段性和规范性。②小学低年级《书法练习指导》,要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附录4“基本字表”,参考同学期语文教科书的识字、写字内容,以硬笔书写的范例和书写练习为主体,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的指导内容。小学中、高年级《书法练习指导》,以硬笔楷书、行楷和毛笔楷书为主体,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姿势、书写习惯、书写技法的指导内容,适当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的内容。初中《书法练习指导》以硬笔行楷字书写练习和毛笔楷书经典碑帖临摹为主体,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技法指导内容,适当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的内容。高中阶段则可按课程标准要求编写书法选修教材。《纲要》还提供了四方面的附录:①汉字笔画名称;②汉字笔顺基本规则;③临摹范本推荐;④欣赏作品推荐。

由此可以看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学内容是规定或指定的,不能脱离基本笔画的训练、相应语文课本的汉字书写训练和毛笔方面的古代经典碑帖临摹这三个范筹。其书写的字体也只限于楷书和行楷两种,其他如篆书、隶书和草书等仅供学生欣赏,可作为选修字体,而没有也不要纳入到日常教学当中。概言之,中小学书法的教学内容与字体就是“常用字为主,兼习古帖;楷书为主,兼习行楷”。至于专业书法创作,大家都知道,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既可是古代优秀文辞歌赋,也可是现代散文与对联佳句,还可是切合主题的自作诗词。字体更是新奇异幻,虽然离不开真、行、草、隶、篆,但甲骨、石鼓、写经、章草、今草、狂草、隶带魏、草融隶……可以说异彩纷呈,各有面貌与形态。当然,作为专业书法创作的个人,不一定各体皆精,但如只能独善一体,其书法创作的资质是永远不够的,其书法表现的魅力、效果也是远远不够的。

四、书法理念不同,表现形式与空间有别

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要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要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特别要强化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落脚点在实用。语文课本学什么,你就写什么字;你看到的或认读的字是楷书,你就写楷书;写得怎么样,你就写在作业本上交上来供老师检查、讲评,也可以在课堂上写在黑板上,让大家来观看、评价。到了小学高年级、初中,或许班级有什么通知、个人要写什么申请,你就用行楷写一下;用得最多的还是用行楷书写各门功课的作业。要写得端正、干净,合乎规范,容易辩认。只有极少数学生为了参加书法比赛或是书法展览,创作的作品也应该写得自己和他人认识,具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之美。

专业书法创作则重在“专业”二字,要突出专业,就要高屋建瓴,与众不同。笔者从历届国展获奖作品中看出,优秀的作品应该至少做到:

(1) 书写别出心裁,倡导个性张扬。别出心裁的书写包括文字内容的选择和字体的运用。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慎重,抄录古人词赋,先要切合题旨,再要定准格调,还应考虑字数与形式的统一,不能写错别字;自作诗词更应反复推敲,不能出现蹩脚之处。书写字体应追求古、雅、趣,在处理同字、同旁字、同势字、同意字时,要方法灵活,极尽变化;特别是在笔法、笔势、笔意、笔趣及章法运用上要竭虑精思,举重若轻,才能超然脱俗而表达自我个性。

(2)作品赏心悦目,注重展示效果。专业书法作品可以说完全脱离了实用。展示的是笔墨空间之意境,点面线条之态势:或茂密朴实,或疏朗远致,或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或精细致美,或粗犷生辣,或古拙野逸,或连绵痛快。品读的是中华文学的厚重底蕴与中国文字的千姿百态。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是文字内容与书体变化的完美结合,更是书法家文化修养、知识水平与风格个性的完美统一,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统一。

综上所述,目标、技法、内容、理念的不同是中小学书法教育与专业书法创作教育的最大区别,当然他们还存在不同的评价方法、手段等。我们在中小学书法教学中一定要严格按《纲要》的实施建议,结合学生实际完成教学目标内容。总的来讲,中小学书法教育是写字的教育,是围绕汉字书写的教育与美育;而专业书法创作是不能离开汉字,而又不太愿意把其作为汉字来写的一种笔墨艺术。这也是许多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长期看不起“三笔字”训练而导致现代中小学书法教育断层的关键之处。因此,笔者在此大声向全国所有中小学书法教师呼吁:不要把书法搞玄乎了,就让我们的孩子们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写好汉字,从小写好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吧!

硬笔书法研究篇6

关键词:硬比写字;节奏训练;研究

要把字写得比较完美,需要写字技巧。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写字技巧呢?我在硬笔字训练方面探索了一条新途径——节奏训练法。

硬笔写字节奏训练有四个特点:一是寓笔法于节奏中,即书写的轻重快慢之中,使训练直观、生动,富有韵律感。二是按照识形、示范、书空、空描、描写、练习六个环节将训练贯穿起来,用简明的口诀帮助学生掌握笔法和节奏。训练中要求学生念节奏口诀与做运笔动作协调一致,培养学生的书写动感与节奏,初步形成正确的写字手势,从而保证良好的训练效果。三是以节奏为中心环节,进行结构、重心、笔顺、笔画位置等各种写字要素的综合训练。四是在教学安排上,以节奏为经线,以各种写字要素为纬线,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训练。

硬笔字楷书节奏训练分为两大段:

笔画节奏训练。低年级是掌握笔法及其基本节奏的阶段。笔画节奏过快会影响学生写字技巧的形成,因此节奏的选择原则应是:节拍较少而能体现用笔的主要特点。在一年级进行基本训练,促成儿童书写观念与动作方式的转变,到二年级再进行延续训练,以便于抓住主要特点,进行重点笔画练习。

节奏变化规律训练。中年级是掌握节奏简单变化规律的阶段。这一阶段让学生弄清哪些笔画可以快写、连写,哪些笔画要延长运行时间,使其掌握节奏变化规律,有法度地提高书写速度,使字富有生气。

在以上两大阶段的训练中,都应掌握好三个原则:

1.“二建立”:教笔画节奏时,必须把节奏分析建立在掌握笔形特点及其笔法特点的基础上。

2.“四结合”:书写节奏的训练,须视实际需要,通过简明扼要的分析,按一定的顺序与方法,同笔形、结构、用笔与笔顺等四要素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3.“一贯穿”:自始至终必须把节奏分析与指导练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硬笔写字节奏训练属于书法训练。未经训练的儿童,写成的笔画就像火柴棒,板直无变化。对一年级进行节奏训练后,儿童书写观念转变,建立了节奏观念,从而促使儿童动作方式转变,表现在作业上,儿童用笔已有轻重之别、快慢之分。

在硬笔写字书写过程中,进行轻重快慢的节奏训练,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写字技巧,而且能够让他们在训练过程中感受到节奏的美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专心练习,提高书写质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硬笔写字节奏训练法遵循了直观性、兴趣性原则,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儿童的写字技巧效果显著,是小学写字教学中走出的一条前途光明的路。

硬笔书法研究篇7

一、思想求新求变,提供了书法创新的不竭源头

张裕钊早年接受的是科举教育,熟读四书五经,是一名传统知识分子。然而,他却并不因循守旧,思想上求新求变一直是他人生的主要基调。

道光三十年,张裕钊考取国子监学学正学录,授内阁中书,由于文才出众,得到主考官曾国藩的赏识,后入曾幕。直到曾氏去世,张裕钊一直追随左右,深受影响。曾国藩是晚清重臣,也是近代中国颇具革新意识的先驱,所发起的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正是在曾国藩的引导和影响之下,张裕钊在思想观念上完成了从封闭保守到变革开放的重大转变。”[1]

张裕钊交游甚密的师友、学生中,颇多维新变革者,如同为曾门四学士的黎庶昌、吴汝纶、薛福成,其中黎、吴多次出使国外;同在曾幕与张裕钊一起被称为“文武二臂”的李鸿章,在曾国藩后继续主张洋务运动;门生张謇,曾创办实业;日本留学生宫岛咏士相从八年,日本学者冈千仞慕名来访;长子张后沆,多年出使日本……。这些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张裕钊的视野。

张裕钊的创新思想体现在诸多方面:有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积极变革,“泰西人故擅巧思,执坚刃。……穷则变,变则通,而世运乃与为推移。”[2]有对学生经世致用的鼓励,“通州张生,力学行,治古文,而益有意于当世之务。”[3]有对科举制度的猛烈批判,“裕钊惟天下之治在人才,而人才必出于学。然今之学者,则学为科举之文而已,自明太祖以制艺取士,历数百年,而其弊已极。”[4]这些力主革新甚至有些激进的思想,必然反映到书法的不循旧途,自出新意当中。

二、努力扎根传统,奠定了书法创新的坚实基础

张裕钊对书法颇为自负,称“惟书法则自谓能悟千年绝学”[5]。那么,“千年绝学”又是什么呢?其实,书法中的学术涵养,书写方法的追根溯源,书法面貌的力求古意,无疑是其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书法传统精华所在。

张裕钊一直大力倡导和使用中锋。中锋是书法的一条基本原则,这既是由汉字的造型特点、毛笔的物理特性等因素决定的,也是传统文化“中庸”、“中和”思想的集中反映。宋代尚意书风兴起,直接导致了中锋的偏废。张裕钊在书写时几乎笔笔中锋,极少偏锋、侧锋。其子说:“汉人用笔,莫不中锋,其法至唐尚存。宋以后纯用偏锋,失厥旨矣。先严苦索冥思数十年,尽得汉魏人之真谛。殆合北朝之高浑、唐人之整肃而为一。”[6]他的书法品格雍容端庄,高古浑穆,雅健雄强,光大了中锋使用的千年古法,根除了帖学浮滑和媚俗之病,在当时是较为难得的。

张裕钊在取法对象上力求高古。作为晚清碑派书法集大成者,张裕钊书法取法多样、复杂性、力求古意是其成功要诀。他在继承了传统帖学传统的基础上,直追秦汉,有意识地从魏晋碑版中汲取营养,从篆隶碑刻中学习笔法,同时,又对魏碑中的一些粗野成份加以灵活再造,仅取其灵动飘逸之气。《清史稿》说:“又精八法,由魏晋六朝上窥汉隶,临池之勤,亦未尝一日辍。”[7]门生贺涛亦说:“先生取法北魏,而隶于汉,篆于秦,以上契乎取象造体之,而古法遂得其真。”[8]欧阳中石也认为,“结字他以唐为主,加之以北碑的神采,人笔颇有篆法,行笔则取势于北魏,藏头护尾,中正不倚,折笔取法于汉隶,撇捺敛锋,出钩迥锋,蓄而不使芒颖外显,但是精神爽利,法度俨然。”[9]张裕钊正是在深入学习和借鉴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取法,融会贯通,才形成了独特的张氏书风。

三、笔法与众不同,决定了书法创新的基本面貌

张裕钊对其书法论述甚少,“然恐为人所骇且怪,未尝轻以语人”[10],这也导致了后人对其笔法的模糊认识。通过对其诗文、手稿的检索,仅发现《张濂卿先生诗文稿》中三处论及笔法的文字,前二处内容相似,主要讲用笔、用腕、用指、用墨等,后一处讲永字八法:

(1)名指得力,指能转笔,落纸轻,入墨涩,发锋远,收锋急,指腕相应,五指齐力。

(2)名指得力,指能转笔,落纸轻,注墨辣,发锋远,收锋密,藏锋深,出锋烈。

(3)一点为侧,二横为勒,三竖为弩,四挑为,五左上为策,六左下为掠,七右上为啄,八右下为磔。弩如流金下注,磔如巨舰凌波,掠如饥鹰捩影,侧如虎蹲崖,啄如利箭破的,勒如长剑决云,如莽蜂出,策如潜虬渊,折如曲流赴壑,戈如壮士挽强。[11]

三则文字虽寥寥数语,但应是长期书法实践的经验总结,显而易见,其笔法与传统书论颇有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则都是手书于文稿的页边,像是随手记下的心得体会,因而更加真实可信,更具参考价值。

沈尹默对张裕钊笔法曾论述道:“卷前眉上,有题记数行,似是笔诀,……前二语,要是先生自道平生用笔得力之秘,向来五字执笔法,为口、押、钩、格、抵,先生主张转笔,因特注意于格,盖非如此,则笔转时易出画外故也。惟其用转,故不得不落纸轻,入墨涩,沉着作势,方有把握也。……”[12]此处对张裕钊笔法尤其对其转笔进行了深入探究,以为是“用笔得力之秘”,十分精到,多用转笔正是张裕钊书法创新的重要方面。

另外,康有为也曾说:“吾得其书,审其落墨运笔,中笔必折,外墨必连;转必提顿,以方为圆;落笔含蓄,以圆为方。故为锐笔而实留,故为涨墨而实洁;乃大悟笔法。”[13]其中,关于转笔、涨墨、外方内圆等阐述,与张裕钊自述笔法也多有契合。

贺涛的侄子贺新培也曾经提到:“先大父常请先生自述其书行自古人及所自得者,著为一编,以昭后学。先生卒未及为。而复书有云:名指得力,指能转笔,指能转笔,落笔轻,入墨涩,发锋远,收锋急。又云:空中如渴骥奔泉,怒猊抉石;纸上如蜻蜓点水,轻燕掠波。”[14]贺涛是张裕钊的得意门生,对其学问文章以及书法了解很深。因此这段文字非常可信,论述也极为贴合张裕钊的书法风神及其行笔、用墨特征。

宫岛咏士记述中也多处说到:“书道之旨,首在捻笔。劲直之基,在第四指。微妙之作用,在拇指尖。来锋远,收锋急,姿势则得。汉唐人运笔,悉由中锋。宋则亡,千有余载,廉公独悟,可谓神矣。”[15]“我多年来看了先生不少的书法作品,反复研究是怎么书写的,自信已领会先生的笔法时,第一次观看了先生的笔法,结果大吃一惊。因为他与我从前自己研究解释的结论相关甚远。以至于几十年后的今天追想起来,反复玩味,更觉得先生之正确。”[16]

从以上几处引文中可知,张裕钊在书写时有创造性地研究出许多新的笔法,正是其书法独具面目的根本所在。

四、书写工具独特,形成了书法创新的物质条件

张裕钊的独特书法面貌,与笔、墨、纸等特殊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也是分不开的。

用笔。帖学书家大都喜用硬毫笔书写,而碑派书家似乎更喜用长锋羊毫。张裕钊虽被称为碑派大家,但用笔似乎保留了帖学的习惯。欧阳中石曾指出:“张裕钊先生选笔则用硬毫,可以笔秃无锋,但不喜其软。……可以看出张裕钊之所以如此,恐怕意在追求古人刻石之刀痕,石质剥蚀后的自然情趣。”[17]通过作品分析发现,张裕钊用硬毫笔时居多,与书写时喜用转笔,而且书写速度较慢有关。因此,张裕钊可能不喜软毫,多使用兼毫或硬毫,但也有一些书风相对丰腴的作品可能是软毫笔书就。

用墨。张裕钊在用墨上多突破传统,一是用墨比较大胆,书写时常常不顾洇晕漫散,以追求风雨剥蚀之碑版效果;二是喜用宿墨,有时还直接蘸清水书写。张謇曾记述:“往时从学江宁,见师坐右积旧书叶寸许,每晨蘸墨壶宿汁作书,或今隶,或分或草,必十余纸。既满则书其背之空行,几于反覆皆黑。”[18]宫岛咏士也曾回忆道:“张先生在墨汁池里把笔毫蘸饱墨,把笔端轻浸清水面是书成此作。”[19]蘸水书写的情况在正式作品不多见,在习作中则经常见到。康有为称“故为涨墨而实洁”,马宗霍称“饱墨沉光,精气内敛”,均可看出张裕钊用墨上的与众不同。喜用涨墨、浓墨、宽墨,极少见到枯笔、飞白,与其笔法中 “入墨涩”、“注墨辣”大有关系,也是追求碑派书风使然。

用纸。张裕钊曾自述其用纸喜好:

有恳代求拙书者,可嘱其先备佳纸,俟至尊署,当为快书,以塞众望。其宣纸必玉版宣。杂色纸惟冷金笺、雨雪宣、大红蜡笺三者差可(他色纸不能写)。其余诸纸,必不敢书也,幸豫告之。[20]

上面三种纸都是半熟宣或熟宣。总体来看,张裕钊写字喜用半熟宣或熟宣,这一点与帖学书家类似,而与大多数碑派书家不同,用熟宣可能更多地是求其饱墨浓光、庄重沉稳而已。闻钧天曾说“其用墨的效果,浓厚沉缩者施于熟宣、蜡笺、金笺纸类颇为有利。常见其所书寿屏、对联光彩焕发,富丽堂皇,引人入胜,效果美善。施于生宣单料纸张,则不甚有利。”[21]也是这个道理。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张裕钊喜用硬毫笔,在熟宣上如用软毫,笔性太软,墨迹不易控制,显然书写很难得心应手。而且,张裕钊作品以对联居多,“他色纸不能写”,并不是不能使用生宣,只是不太适合写对联牌匾而已。有些相对强调艺术性的作品,则多是写在生宣上,如《宝剑赞》、《八分考》等,说明了他是根据需要选择纸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十世纪以来,各种现代思潮对传统书法思想、书写方式猛烈冲击,我们在书法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上面临着两难选择。也许,张裕钊的书法创新之路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他以深厚的学养,独特的视角,刻苦的训练,实现了书法传统的理性思考和智慧回归,借助优秀传统对书法时风巧妙改造,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创新,达到了令人敬佩的高度。可以说,只有在立足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才是书法学习的正途。

注释:

[1]张后铨:《张裕钊革新观念的形成及其内涵》,见湛有恒主编《张裕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接力出版社2004年,第99页。

[2]张裕钊:《送黎莼斋使英吉利序》,见王达敏校点:《张裕钊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34页。

[3]张裕钊:《送张生謇之山东序》,见《张裕钊诗文集》,第45页。

[4]张裕钊:《重修南宫县学记》,见《张裕钊诗文集》,第279页。

[5]张后沆、张后浍:《哀启》,见《张裕钊诗文集》,第551页。

[6]同[5]。

[7] 《清史稿》486卷,中华书局1997年,第13442页。

[8]贺涛:《武昌张先生七十寿序》,见《张裕钊诗文集》,第565页。

[9]欧阳中石:《张裕钊书法溯源》,《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1期。

[10]同[5]。

[11]以上分别见沈云龙主编《张濂卿先生诗文稿》,台湾文海出版社1974年,第7、116、336页。

[12]沈尹默:《执笔五字法・再补小楷释文本》,齐鲁书社1986年。

[13]康有为:《广艺舟双辑・述学篇》,见潘运告译注《晚清书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第435页。

[14]见杨祖武主编:《张裕钊书法艺术》,华夏出版社1997年,第28-29页。

[15]宫岛咏士:《书道之要决》,见《张裕钊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选》之大泽义宽撰文、夏日新译《张廉卿、宫岛咏士在书法表现上的特色》,第282页。

[16]富永觉:《咏翁道话》,见叶贤恩《张裕钊传》,中国三峡出版社2001年,第262页。

[17]同[9]。

[18]张謇:《题濂亭师真书册》,见《张季子文录》卷六,中华书局1931年,第3页。

[19]同[16]。

[20]丁有国主编:《张裕钊〈论学手札〉助读》,湖北美术出版社1994年,第160页。

[21]闻钧天:《张裕钊年谱及书文研究》,湖北美术出版社1988年,第44页。

硬笔书法研究篇8

关键词:少儿;硬笔书法;软笔书法;习惯

遥想两千年前,我们手中抓的皆为毛笔,毛笔走向了实用舞台,之后又渐渐成为了艺术,但其实用性仍在。如今我们的签字笔、钢笔等更加便捷的书写工具替代了毛笔,而毛笔所书的作品已经上升为纯艺术。书法是我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经典,我们有义务对其弘扬与发展。少儿书法学习在如今看来,显的格外重要。究其原因,是经济的大繁荣已经让我们整个社会的步伐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已拉开序幕。教育部最近也有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从中可见书法教育在整个国度的重视,书法是最能体现祖中国文化传统经典的艺术之一。

孔老夫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应验了习惯的重要性,而且还能感悟到:只要有好的培养,一旦养成好的习惯,对于少儿的未来都是有百利的。笔者有感于大学毕业的一年内一直在培训中心及小学上课,深感少儿书法应从娃娃做起,其形势已迫在眉睫。

那谈少儿书法的学习,就有必要对少儿书法进行阐释说明。何为“少儿”?少儿即儿童,其年龄界定于7周岁-13周岁。但鉴于我国如今幼儿教育的兴起,绝大多数的孩子已经在7周岁之前就能熟练掌握许多汉字;再者,计划生育的实施也使得如今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经济的繁荣势必影响多数家长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上。故如今5周岁的孩子与法定的七周岁的孩子的智商已趋于接近。所以笔者以为学习书法的年龄宜于5~7岁。那什么叫“书法”?这个在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词,或许很多人无法能够准确地表述。书法分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狭义上的书法就是软笔书法,即以中国汉字为载体,运用毛笔进行书写的一门艺术。这也是传统的表述,也是众“学院派”的说法。广义上得书法也就是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的合称。那什么又是硬笔书法?与软笔书法相比,其实在概念上只是工具的不同,是铅笔,钢笔,碳素笔等对毛笔的替代。实际上还是有章法、笔法、墨法的区别的。硬笔书法较之于软笔书法更易接受,程序更趋于简洁。

下面就少儿书法的学习进行阐释。首先说说软笔书法的书写。

第一,执笔。传统的执笔方法一般采取五指执笔法。由于少儿的手臂发育尚未完全,所以执笔其实相对困难,故建议在所执之笔最好直径在0.8~1cm。笔杆不宜过长。毛笔的选择最好是硬毫,即狼毫或兼毫。五指执笔法在市场上多数书法字帖书籍中都有涉及,需要做到“指实掌虚”。需要强调的是,大拇指的两个关节连接处须向外弯,使得“掌虚”,这样写出的字不会显得死板,书者在写的时候也不易太累。古人云,“执笔无定法”。在少儿的书法训练中,其实也有一定的价值。一切要符合少儿的生理习惯,虽然不能讲喜欢怎么执就怎么执,但一切执笔习惯当以舒适为准,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写字。贡布里希说:“有一种‘秩序感’的存在,它表现在所有的设计风格中,而且,我相信它的根在人类的生物遗传中。”艺术是相通的,我们从中可以清楚从人的生理构造角度来考察艺术的秩序和规则。毛笔的执法与硬笔截然不同的。

第二,砚纸墨帖的选择。少儿书法的培养,家长们的想法在我看来有二。其一,培养孩子的特长、兴趣。其二,帮助孩子的硬笔字写得更加漂亮。所以在砚纸墨的选择上,相对自由的多。至于砚,一小白瓷盘即可。纸张的选择,或用米字格纸,或用偏熟的宣纸,或用手工毛边纸。墨,北京墨汁、一得阁、红星墨液都是不错的选择。字帖的选择很重要,以清晰便识为宗,像上海书画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的字帖质量都相对较好。至于书体,应选择楷书,原因是孩子见的多,易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工具,比如:镇尺,笔帘,笔架,毛毡,……

第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少儿的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很多家长,尤其在大城市里,周末给孩子报的培训班少则两三个,多则七八个。家长的用心良苦可谓让人感动,但是书法的培训在这里面应该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学习软笔对学习硬笔有百利而无一害,耐心、恒心、认真地培养皆从中可以做到,而且一旦孩子入读小学,多门课程的学习涉及到汉字的书写。由于孩子年龄较小,故而家长的引导显得格外关键。所以奉劝家长们一句:尽量让自己的孩子养成一个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

第四,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的传授是靠得书法专职教师,因为他们有着最为优势的条件——专业的书法技法知识。在笔者看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择师,很重要。奉劝那些以年龄、经验为择师标准的家长,应该不要以此为界。

第五,量变——质变说。书法的训练学习,要靠时间保证。古今的书法大家皆从大量临摹和创作中出来的。其实,假使选择了书法,那不如抱着这样的态度去学下去,即:我虽然不是书法家,但是可以把自己当书法家培养。至于古代“笔成冢,墨成池”的训练,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但至少在少儿兴趣培养阶段,应该有“一日不书,便觉思涩”的精神,每天坚持写点。

现在再说说硬笔书法的学习。

第一,执笔。至于硬笔书法的执笔只有一种,就是三指执笔。正确的执笔方法是:拇指、食指、中指分别用第一节从三个方向合力捏住笔杆下端,大拇指在笔的内侧,中指食指在外侧,小拇指和无名指为辅助而已。同样遵守“指实掌虚”的原则,使铅笔向右后方倾斜约45度。在不失以上原则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自己的生理习惯,进行舒适执笔的变动。

第二,笔和本子的选择。笔嘛,少儿阶段多以铅笔为主,以笔者看来HB的最好。至于钢笔,或签字笔之类,由于涉及太浅,不敢妄言。本子,以米字格纸张的本子为宜。之后可根据年龄和书写程度适当改为田字格、方格、无格。

第三,注意事项。字帖的选择可与孩子商量,若是孩子喜欢那是最好不过的。在学写硬笔之前同样宜在孩子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字的基础之上。至于量的积累是很有必要的。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的硬笔书法联系与软笔书法是相通的。写好了软笔书法,有助于提高硬笔书法水平。

面对着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以及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我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最经典的艺术发扬光大。书法,就是传统中的经典。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希望少儿们能愉快地步入到书法的学习中去。少儿是祖国的花朵,愿祖国的花朵能够茁壮地成长。(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丛文俊等编著,《中国书法史》七卷本,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辩论存在的意义范文 下一篇:基本法律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