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账会计的流程范文

时间:2023-11-26 03:04:47

总账会计的流程

总账会计的流程篇1

[关键词] 会计核算;转变;创新

1会计核算方式内涵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方法,指的是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账务处理流程和会计报表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这一方式规定了账簿、凭证、报表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选择采用。可以说,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另外,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现代会计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顺利进行。在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复式记账是处理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和填制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的中间过程,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方法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正确的科学手段,而编制报表是一个会计期间工作的终结。

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创造价值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借助于自身独特的地位,主动参与公共支出管理活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它与政府其他业务部门,以及网络虚拟组织之间相互交融作用,为公共管理“价值创造”发挥着积极作用。总之。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模糊性,难以精确地加以计量。而恰恰是这种模糊性的存在,才使得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在公共管理中得以充分体现。

2 会计核算方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的成熟,尤其是信息化的进步,推动了会计核算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促使企业会计核算进一步转变理念,改进方式。

2.1 账簿系统虚拟化

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一切会计信息数据化,无纸化,因此用于记录会计信息的账簿也被虚拟化了。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物质形式的账簿来完成。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可见,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2.2 记账过程符号化

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记账工作是自有会计以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会计核算也一直与记账、报账、算账密不可分、时刻相伴,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都打上了“记账”的烙印。而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也就与会计在概念上画了等号。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拟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

2.3 财务处理流程一体化

手工会计时代的账务处理流程,通俗地讲,就是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在填制凭证以后的阶段。要形成会计报表,必须经过过账、填制凭证、试算平衡、结账、对账等诸多程序。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3个环节,首先将分散于手工会计各个核算岗位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此后的各种数据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按照会计软件的要求自动完成,不受人工干预。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气呵成,一切中间环节都在机内自动处理,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都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得到,真正实现了数出一门(都从凭证上来),数据共享(同时产生所需账表)。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严密性,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告的时效性。这就说明,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已没有必要,往往能够通过一种统一的会计核算形式,这就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化提供了前提。过去需要众多人员从事的填制凭证、记账、编表等工作,现在只需要少量的录入人员进行操作就可以了。这样在手工会计中非常费时、费力和烦琐的工作,变成了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一个简单的指令或动作。

2.4 对账环节省略化

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就可以保证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为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因为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被弱化和省略了。

由于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核算形式的深刻影响,作为新时期的会计人员,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会计核算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重新构造会计模式,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满足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红立.论电算化形势下会计核算形式的转变[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3).

[2]金光华.会计电算化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J].微型电脑应用,1997(4).

[3]柳伟.关于会计集中核算的几点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3).

总账会计的流程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形式;影响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账务处理流程相互结合的方式,它规定了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是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前提。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这些会计核算形式的不同点,集中体现在如何登记总账这个问题上。其共同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处理环节多,处理内容分散;第二,处理流程重复,数据核对工作复杂;第三,处理周期长,信息传递、反馈慢,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后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手段的局限性所致。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产生上述这些具体会计核算形式的客观限制条件不复存在了。

一、账簿体系虚拟化

1.账簿的本质。账簿,作为存放经分类汇总的会计数据的载体,是一个承前启后、不可缺少的桥梁与纽带,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中心问题就是账簿问题。手工会计离开账簿,其会计报表的编制便成无本之木、无水之鱼。簿籍只是账簿的外表形式,账簿的内容则是账户记录。账户就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分类、归集而设置的单元。在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账簿来完成。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账户记录与纸介质呈现出分离的趋势,纸介质不再作为账户分类和汇总数据的唯一载体。实践已经证明,在磁、电、光等介质保存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人们需要的各种核算资料尽可通过调用这些介质上的数据库文件并加以显示,完全不必使用纸张作为账户记录的载体。既然账户记录可以完全与纸张分离,那么手工会计中关于账簿的定义也就不存在了。

2.电算化系统中的账簿实际是“虚”的。所谓“虚”,是指磁盘上一般并不存在账,更不是一个手工账对应一个磁盘文件。账簿上反映的数据不外有两类,一类是发生额,另一类是余额。作为记账对象的发生额数据,来自于记账凭证,而作为记账结果的期末(或期初)余额数据,则是在账簿被登记之后形成的。所以,账簿记录只不过是记账凭证上账户记录的分类、汇总罢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可见, 在电算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二、记账过程虚拟化

记账,是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自会计产生以来,就一直与记账、算账、报账时刻相伴、密不可分,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映射和打上了“记账”的烙印。所以,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似乎成了会计的代名词。然而,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如果有错误,只能采用类似于手工会计下的红字冲销法,通过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所以,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环节完全可以取消,即平时不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只将记账凭证保存在一起,在需要时再采用瞬间成账的做法:根据科目余额库文件的期初余额数据和记账凭证库文件的科目发生额数据,当即形成所需的“账簿”并予以输出。同时,这种瞬间成账的方式也使会计报表瞬间形成成为可能。至于很多财务软件所提供的记账模块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习惯,即只有先记账才能查询和打印。

三、对账环节不复存在

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这种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账证、账账一定是相符的;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不复存在了。事实上,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重要特征的平行登记已没有存在的理由,计算机对来源于会计凭证的原始数据并不需要重复处理,而分类账也没有必要明确地区分为总账和明细账。当然,这并不排除会计软件中设置类似于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存储结构,但这样的总账和明细账之间并不存在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其目的只是为了加快信息检索的速度。

四、账务处理流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流程,简单地说就是:凭证一账簿一报表,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在填制凭证以后的阶段。要形成会计报表,必须经过填制凭证、过账、结账、试算平衡、对账等诸多程序。在电算化系统中,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首先将分散于手工会计各个核算岗位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此后的各种数据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按照会计软件的要求自动完成,不受人工干预。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气呵成,一切中间环节都在机内自动处理,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都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得到,真正实现了数出一门(都从凭证上来),数据共享(同时产生所需账表)。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严密性,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告的时效性。这样,在手工会计中非常费时、费力和繁琐的工作,变成了电算化系统中一个简单的指令或动作。过去需要众多人员从事的填制凭证、记账、编表等工作,现在只需要少量的录入人员进行操作就可以了。因此,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已没有必要,可以采用一种统一的会计核算形式,这就为实现电算化系统中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化提供了前提。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形式的影响是深刻的,我们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会计核算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重新构造会计模式,设计

总账会计的流程篇3

关键词:预付账款;应付账款;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重分类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27日

重分类是指会计报表的重分类,它调表不调账,即不调整明细账和总账,只调整报表项目余额。本文从两个角度来探讨预付账款的重分类问题。

一、预付账款的债权债务间重分类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的规定,预先支付给销货方的款项,即企业拥有的是一种权利,因此按照经济内容来分,预付账款属于资产类账户,但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指出,“预付账款”账户既可能出现借方余额,也有可能出现贷方余额,而这与资产类账户余额在借方的基本理论不符,因此,有必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账户进行分类,即按照用途和结构进行分类。按照用途和结构来分,预付账款属于具有债权债务双重性质的结算类账户,但究竟属于债权还是债务,取决于账户的余额方向。如果期末余额出现在借方,属于债权,应作为资产列示;如果期末余额出现在贷方,则属于债务,应作为负债列示。预付账款作为资产类,余额方向本应在借方,但如果实际收到货物的总价款大于预付的款项,购货方直至会计期末都未将余款补付给销货方,那么预付账款账户将会出现贷方余额,此时,贷方余额反映的不再是预付而是应该支付给销货方的购货款,体现的是一种将来需支付款项的责任与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企业承担的一种现时义务。负债类中的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的产生环境相同,都是在购买货物的过程中由于与销货方的债权债务结算产生的,且预付账款出现贷方余额时体现的正是应该支付给销货方的款项,因此当企业预付业务不多时,可以不设置预付账款科目,直接将预付的款项计入应付账款的借方。在实务中,为了详细反映各个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和资金结算状况,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会按供应商设置多个明细账,而其中对某个供应商预付业务不多的时候,就直接在应付账款中核算,这就使得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下设的明细账中可能出现借方余额,也可能出现贷方余额。在编制报表时,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必须对其进行重新分类,即凡是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中出现借方余额的,应合计在一起列示在资产负债表预付账款项目下,凡是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中出现贷方余额的,应合计在一起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应付账款项目下。例如,甲企业期末“应付账款”总账账户为贷方余额200,000元,其所属明细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为300,000元,所属明细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为100,000元,“预付账款”总账账户为借方余额180,000元,其所属明细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为250,000元,所属明细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为70,000元,则甲企业资产负债表中“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两个项目的期末数应分别为350,000元(100,000+250,000)和370,000元(300,000+70,000)。

二、预付账款的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间重分类

2006年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明确规定,企业进行在建工程预付的工程价款,也在预付账款科目核算。众所周知,预付账款是预先付给供货方客户的款项,是公司债权的组成部分,只是预付账款不是债务人用货币抵偿的,而是在短期内以某种商品、提供劳务或服务来抵偿,在资产负债表中预付账款作为“流动资产”项目进行列示。而关于流动资产的定义,会计准则中规定,当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①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这主要包括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②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③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④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很显然,预付的购货款,当债权资产转为货物资产时,仍然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范畴,而企业预付的工程款,当债权资产流失,形成的却是在多个会计期间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属于企业的非流动资产范畴。而会计核算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从形式上看,预付工程款符合预先支付这一定义特征,应在预付账款科目中核算,属于流动资产,但其带来的经济后果是长期的,最终形成的资产变现期间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其持有的目的是为生产经营服务,不是为交易目的而持有,因此“预付工程款”根本不符合上述流动资产定义中的任何一条,会计报表中将“预付工程款”列示为流动资产,混淆了企业的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划分界限,容易误导会计报表使用者。因此,笔者认为,预付账款在出现这种情况时也应该进行重分类,日常核算中,按照供应商设置二级账户,按照预付的材料等款项和预付的工程款进行明细核算,期末编制报表时,将预付的材料、商品款等列示在流动资产预付账款项目中,将预付的工程款在“其他非流动资产”项下设置“预付的工程款”进行单独列示。如,A企业“应付账款”科目期末贷方余额500,000元,其中:“应付甲公司账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750,000元,“应付乙公司账款”明细科目借方余额250,000元,“预付账款”科目期末借方余额200,000元,其中:“预付丙企业账款――购货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200,000元,“预付丁企业账款――购货款”明细科目借方余额100,000元,“预付丙企业账款――工程款”明细科目借方余额300,000元,则A企业月末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项目的金额分别为950,000元(750,000+200,000)和350,000元(250,000+100,000),在“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中单独列示“预付工程款”300,000元。

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如果不对预付账款进行上述两种重新分类,将会对企业的各种财务分析指标产生影响,从而降低信息的“有用性”。所谓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的分析和评价,各项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长、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等等。正如前文的分析,预付账款的重分类涉及到的不仅有资产与负债的划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区分,还包括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划分。如果不正确列示预付账款的内容,不仅会影响企业计算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偿债能力指标,还会影响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和营运资本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营运能力指标,使得信息使用者无法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做出不恰当的决策。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总账会计的流程篇4

关键词:手工会计 不足 程序变化

一、传统手工会计业务操作流程的缺陷分析

(一)信息来源上的局限性

传统的会计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没有集成,不能提供实时的会计信息;且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许多重要资源无法用货币计量。传统的财务软件功能单一,难以将整个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信息使用者更强调未来,强调数据的相关性和灵活性,更多地关注非货币数据,希望从多层次、多视角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信息就明显不够。

(二)信息处理的局限性

现行会计的信息处理过程是对经过“筛选”的会计数据,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及总账进行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严格的处理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但它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即该过程只是对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映,从中看不到每项经济活动发生、执行与完成的全过程 。

(三)信息输出的局限性

现行会计信息系统一般都是采用单一化的信息披露模式,将全部会计信息存放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这三张报表提供给特定的使用者。然而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信息使用者的范围越来越广,他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单一的信息披露模式已不能满足他们进行相关决策的需要。

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不足

1.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在考核机制尚不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机制,就很可能出现侵犯或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由于国家所有权的行使缺乏妥善措施,很多上市公司出现内部人或控股股东等关键人大权独揽的现象。这就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2.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违法违纪常有,随着会计队伍的不断扩大,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同步跟上,根本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现阶段会计人员特别是主管会计人员的素质相对而言不能满足投资者及企业发展的要求,甚至有些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松懈企业管理,使财务会计制度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不到应有发挥。3.内控体系不够健全,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目前有些企业虽然也建立了相关的内控制制度,但缺乏科学性与连贯性,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很多规章制度比较零散,未达到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控制要求,造成既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控。4.内外监督制约乏力对于内部监督而言,有的企业虽然有财会规章制度,但是流于形式,未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有的企业忽视财务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稽核不规范,未形成制度。这主要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监督弱化问题严重。

三、信息化下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变化

手工会计业务处理,起初是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完全模仿手工业务操作流程,把计算机作为一种通过快速计算来帮助人们降低劳动速度、提高劳动效率的工具。此后会计电算化不断得到发展,一个比较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也逐步发展起来。主要变化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记账的含义发生变化

账簿记录实际上就是将记账凭证按不同的形式进行组织和汇总。手工记账时必须将它们重新抄写到各有关的账簿上。但电算化后,记账凭证包含了两层意义:一是将当月的输入到未记账凭证文件中的记录转存到已记账凭证文件中,使经审核的输入凭证成为正式的会计档案;二是对科目的余额、本期发生额和累计发生额进行汇总、更新。由于手工系统存在不同的记账程序,各企业要根据业务性质、管理方式规模大小以及经济业务的数量,相应地确定适合自己特点的账务处理程序。而电算化下的记账凭证是指计算机账务处理的形式和相应的内部数据流程,显然一般只能固定采用一种账簿处理程序,而且其含义也不同于手工的账务处理流程。

(二)对账的含义发生变化

对账是对账簿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账是否正确以及账簿是否平衡,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在手工会计中,对账主要包括账证、账账、账实和对三个方面。账证核对是核对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账账核对是核对不同账簿是否相符,包括总账与明细账、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辅助账、会计部门的财产物资保管明细账与使用部门的有关明细账;账实核对是指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财产等实有数额是否相符。通过对账达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的要求,用以确保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结账的含义发生变化

在计算机环境下,结账的功能主要用于结转各个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同时结束本期的账务处理工作。在这里结账是一个批处理的过程,其处理的内容是将本期所有的期末余额数据结转到下一期的期初余额,并清除本期的所有借方和贷方发生额数据,最后对本期业务执行封账。而在传统手工处理程序中为了使账簿达到账实、账证、账账相符,会计人员需要做一系列对账的工作,相比较之下电算化系统的处理程序显得更加简便易操作。

(四)期末转账的的含义发生变化

自动转账业务是所有单位在月底结账之前都需要进行的固定业务处理,并且这类转账业务在企业管理体制或会计核算制度未改变的情况下每个月都要重复进行。不论是哪一种转账业务,都要通过定义转账凭证,然后由系统自动完成期末自动转账处理。然而在传统手工会计中,转账业务处理是期末由会计人员根据某些账户的余额或本期发生额填制转账凭证、登记有关账簿实现的。

结束语:

总账会计的流程篇5

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目前使用的是工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采用的手段是编制调整分录。将权责发生制记录的经济业务转换为收付实现制反映。但是,由于现金流量表是在期末编制,调整分录的综合性很强,账户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涉及到多个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项目,有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项目又涉及多个调整分录。这样,调整过程非常繁琐和复杂,其难度很大,出错的可能性也大。工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一)不利于审查、核对和更正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不是按照账务处理程序完成的,因此不利于会计人员进行对账和查账。另外,调整分录在期末时编制,日常无法查询、核对现金流量。

(二)不利于人员的分工

企业会计人员职权划分很细,日常业务均为分散处理,各自拥有部分明细科目权限。然而,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调整分录彼此牵连,而且调整方式又具有多样性,所以必须由专门会计人员完成。这样造成日常处理与期末处理时的人员发生变动,缺乏连贯性,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三)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

要求编制调整分录的会计人员不但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还必须熟悉全年的会计业务,并且准确掌握各科目的明细科目增减变动情况。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比,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账户法的编制程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必要改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其目的是变繁琐为简单,变孤立为循环,变事后为事中,使其完全融于日常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笔者在此提出现金流量表的另一编制方法一账户法,即通过设置会计科目、账户,以记账凭证为依据,逐笔登记现金流量各项目,于期末进行结账,并编制现金流量表。具体方法如下:

(一)设置科目

按照现金流量项目的分类,设置“经营活动现金”、“投资活动现金”和“筹资活动现金”三个一级科目,在一级科目下,按经济内容设置明细科目。另外,为了反映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各明细科目下再设四个项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这里的银行存款是指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存在金融机构里有特定用途的资金;现金等价物是指期限短(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二)设置账户

首先是总账的设置。对三个一级科目分别开设总账,即“经营活动现金”总账、“投资活动现金”总账和“筹资活动现金”总账。总账的格式采用三栏式。其次是明细账的设置。对每个明细科目均开设明细账,明细账采用多栏式结构,设置的专栏一般有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凡是现金流人的项目,在借方设置专栏,凡是现金流出的项目,在贷方设置专栏。此外,还需设置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总账,以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三)编制记账凭证

采用账户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增设了现金流量科目,因此将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中的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用现金流量科目代替。如企业销售产品一批,销售价款30万元(不含收取的增值税),价款已收。账务处理为:

借:经营活动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银行存款) 35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0

(四)登记账簿

按现金流量科目编制分录之后,会计人员将现金流量科目的金额登记人现金流量总账户和明细账户中,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由出纳登记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其余科目的登记方法不变。

(五)结账

在一定时期终了时,即在月末、季末或年末,为了编制会计报表,需要进行结账。同样,需要对现金流量账户结账,并据以编制现金流量表。其方法是:结出现金流量账户本期发生额:编制结转分录,将现金流量各明细账的发生额结转到现金、银行存款等总账,结平现金流量账户。由此可见,现金流量账户期末无余额,是虚账户,其经济内容仅仅反映本期的发生额,与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不同,这些属于实账户。

(六)编制现金流量表

结账之后就可以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明细科目是按现金流量表项目设置的,因此,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直接将明细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发生额登记对应的项目。

三、账户法编制的优点

采用现金流量账户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具有以下优点:

(一)具有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

账户法设置了科目和账户,以记账凭证为依据,逐笔登记账簿,期末结账,编制报表,使三张报表的编制原理和步骤完全一致。

(二)简化了编制方法,减少了工作量

账户法下现金流量账簿与其他账簿同步登记,只是增加了明细账的登记、结账的工作,但比起编制调整分录来,工作难度少得多。

(三)提高了现金流量表的准确性

账户法下现金流量表的基础工作均在日常账务处理过程中完成,由会计人员针对每一笔涉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业务进行分类核算,计人相关的现金流量明细账户,发生错记账户的可能性很小。

(四)便于审查、核对和更正

总账会计的流程篇6

【关键词】 财务管理; 网络账务系统; 设计与实现; Web应用

一、系统开发环境

系统开发的环境包括系统开发工具、系统界面设计工具和所使用的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MyEclipse 6.0.1,Tomcat 5.5.7,UltraEdit 32。其中,Tomcat 5.5.7采用的是免安装版,下载压缩包后直接在目录中解压,然后配置好相应的环境变量,即可使用。系统界面设计工具:Adobe Dreamweaver CS3。Dreamweaver是世界上优秀的可视化网页设计制作工具和网站管理工具之一,支持最新的Web技术,包含HTML检查、HTML格式控制、HTML格式化选项、HomeSite/BBEdit捆绑、可视化网页设计、图像编辑、全局查找替换、全FTP功能、处理Flash和Shockwave等。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二、系统概要设计

整个网络财务管理系统分为登录模块、财务管理模块、其他附加功能模块三大功能模块。

(一)登录模块

系统的登录模块中分为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用户两种。普通用户中有账号注册、登录、个人信息修改、退出等功能;管理员用户实现了账号注册、登录、删除普通用户、注册页面管理、普通用户注册等功能。

(二)财务管理功能模块

财务管理模块中包含了日常记账、商务中心、统计分析三大功能模块。

日常记账中实现了流水账、借入、借出、储蓄四个记账功能。

1.流水账功能:流水账是为了方便用户记录日常生活中随时发生的财务情况,流水账中分出了详细的科目供用户分门别类地记录自己的财务状况。

2.借入功能:实现用户记录随时发生的借入款情况,将用户的借入款项单独进行记录。

3.借出功能:实现与用户的借入功能相对应的借出功能。

4.储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添加银行账户,并将自己发生的储蓄业务记录在相应的账户下。存与取的业务都会在数据库中为用户记录,以便用户查询。

商务中心用于记录用户商务上的各项信息,将用户的商务信息与日常生活中的财务信息区分开,便于用户的查询以及管理。

1.应收款:实现了记录用户发生的商务上的应收款账务信息,将用户与客户之间在商务上发生的应收款项目进行记录,包括应收款的金额、发生的时间以及该款项的联系人等信息。

2.应付款:实现了与商务中心中应收款相对应的功能。用户在使用时需记录金额、发生时间以及联系人等信息。此功能将收款与付款分开来记录,方便对用户款项的汇总和查询。

3.投资:在商务上随时记录用户所参与的投资项目、投资方式、投资的日期与联系人,方便用户在以后随时查询自己参与的投资项目,并查询出参与投资的方式与投资金额,如果对其中的具体细节需要了解则可以根据用户记录与联系人取得联系,获得投资项目的详细信息。

4.重大资产:实现了用户随时记录自己的固定资产,用户可以将对资产的具体描述、资产的折现金额以及记录日期进行记录。实现了用户可以随时查询自己所具有的资产,并对资产的折现进行查询。

统计分析主要实现了用户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进行汇总以及查询的功能。

1.汇总管理:主要实现了用户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进行汇总的功能。主要分为年度汇总和月份汇总。年度汇总实现了将全年中每个月份中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分别统计,并以柱状图的形式展示给用户,同时会对年度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汇总,将以数据表的形式展示给用户。月份汇总实现了根据用户的需求以月为单位对用户的财务情况进行汇总,其中会对用户的各个财务账户在汇总月中的财务状况进行汇总,并将最后的数据以饼状图的形式反馈给用户。

2.明细查询:主要实现了根据用户所选择的账户类型或具体的科目种类将用户在所查询的时间段内的所有账务明细情况反馈给用户,使用户能够随时地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来不断调整自己的财务收支,使用户的财务管理更加完善。

(三)其他功能模块

主要实现了与主要模块相关联的一些辅助功能,为了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更多的便利,主要包括:购物计划、我的提醒、理财日记三个辅助功能。

三、网络账务系统的详细设计

(一)系统业务处理流程

通过系统总体业务的处理流程图(图1),可以清晰地看到系统总体业务的处理过程。

(二)各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

财务管理模块中包括日常记账、商务中心、统计分析三大功能。通过财务管理模块的整体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该模块的功能设计。详细内容如下:登录成功,进入到财务主功能页面,有三个可选项:日常记账、商务中心及统计分析,其又分别对应着记录日常账务、记录商务账务、统计类型三个功能,直至操作数据库中相关表格。

1.通过日常记账功能模块的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该功能模块的设计,如图2所示。

2.商务中心功能模块主要操作如下:点击商务中心进入管理页面,有应收款、应付款、资产、投资四个选项,分别对应相关类别的财务信息,判断输入信息是否为空,如为“否”则在数据库中的相关表中记录信息;如为“是”则返回上一级操作页面。

3.统计分析功能操作具体操作如下:点击统计分析,进入分析界面,有汇总管理和明细查询两个选项,汇总管理下有账户汇总和科目汇总;明细查询下有查询账户或科目两个功能。

其他功能模块中主要包含购物计划、我的提醒、理财日记三个功能。每个功能的具体活动过程如下:

1.通过购物计划功能的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该功能的设计。具体操作:页面显示未到期购物计划与提醒,点击购物计划,输入购物信息,判断信息是否为空,页面显示未到期购物计划。

2.通过我的提醒功能的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该功能的设计。具体操作如下:点击我的提醒,输入提醒信息,判断信息是否为空,页面显示未到期提醒。

3.通过理财日记功能的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该功能的设计。具体操作流程:点击理财日记,进入日记记录页面,输入日记内容与时间,及信息记录进数据库。

以上对系统业务的处理流程进行了详细设计,说明了系统整体业务流程和系统中核心模块“财务管理模块”的流程;同时,对系统中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设计方法进行了说明,采用活动图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对各功能模块的设计思想进行了描述。

四、结论

本文描述了一个基于Web的网络账务管理系统,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主要实现了登录模块、财务系统特有的财务管理模块、方便用户使用的附加功能模块。目前,Internet上出现了一些基于Web的账务管理系统,但是,其中一些系统仅具有简单的记录和查询功能,在财务管理功能设计上存在一定欠缺,用户体验不佳。本文所设计的系统除了记录和查询基本账务信息,还具有较为实用的财务管理功能,并能够为用户进行财务统计和分析,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Balsam.Head First Servlets & JSP[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Art Taylor.JDBC Database Programming with J2EE[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总账会计的流程篇7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实习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使其毕业走向社会后能适应专业岗位的要求。会计实习教学的基础是会计理论知识,会计实习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实行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本文作者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积累了新的经验,特别是在会计实训课的教学方面,创新了一些新的模拟教学模式。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 教学模式 会计流程 模拟教学方式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一、建立会计流程

会计实习是按照会计实践性进行的一次仿真教学。教师采用企业会计资料,按照会计工作流程设计,让学生感受仿佛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建立会计实训教室,配备实训材料、实训工具、会计电算化软件等,按照工作流程分配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接受各自的工作任务,根据实训材料按照会计流程,将记账活动实习一遍,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整个流程。

1.角色分配

将学生分两大组:①手工操作组:分派会计主管1名、总账主管1名、成本核算1名、会计1名和出纳两名,即银行和现金各1名。按照会计准则每人分工不同。②会计电算化操作组:分派会计主管1名、记账1名、复核1名、出纳1名、制单1名,进行分工,设置权限,明确其职责。

工作要求:

按照企业需求建立现金日进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各个明细账,将上期结余核对清楚,将准备工作安排就绪。

2.会计循环

教师按照企业实际材料,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作流程,按照会计循环独立操作。要求准确运用会计科目、借贷方向、金额等。为确保实习效果,要求整个模拟实习真实、具体,并尽可能地发放大量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编写、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总账和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除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外,还能锻炼实践技能的目的。

3.会计电算化

结合专业特征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按照会计流程处理相应的会计实际工作,并打印出凭证及报表。

4.总结

会计流程从月初到月底,在总账试算平衡以后,会计便可据此编制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然后将编好的会计报表,经过装订后交给任课教师,进行验收。此时,会计流程基本完成。

这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经验。任课教师指导评价各组的“工作业绩”,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不足。对存在的通病,任课教师统一指导,重点强调,力争改正错误,以利下一步共同提高。

二、分析会计流程实践出现的问题

一是学生对会计科目运用不够准确,容易混淆,方向经常记错,造成账面不平衡,没法结账,给月末会计结账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量。

二是会计格式填写不够熟练,不注重细节。

会计模拟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自制的和企业的原始凭证,有些原始凭证一式多联,各联都有各联的用途,而有些则是单联。对此,在实习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看到只要与某一项经济业务有联系,也不核对每联原始凭证的用途,就全部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这样,有的原始凭证只有一联单,学生不熟悉其余各联的格式,影响了原始凭证的审查力度。

三是会计环节混淆,权限不分。

四是由于涉及税金比较单一,到社会中这方面有些匮乏。

三、改进会计实习教学的办法

1.指导学生多学多练

教师利用理论课多讲实际例子,让学生多熟悉会计科目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变,准确把握借贷方向。将每张凭证的用途讲解清楚,在模拟实习时尽量贴近实际。

2.增加实践学习资料

教师多联系企业及税务部门,了解会计税务更新知识,增加实际例子,让学生深入了解税务登记方法,到企业可以顺利适应岗位要求。

3.改进模拟教学方式

教师将原有的模拟实习方式再扩大,多设置一些与财务关系密切的部门岗位,比如:仓库保管、销售人员、车间管理统计等。只要凭证涉及的业务,就都要有相应岗位,让学生每次实习都要轮换岗位,让学生在每个岗位上都体验工作任务及职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4.增加会计电算化课程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针对现有企业都已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多增加会计电算化课程,多讲几种会计电算化软件。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实用性会计电算化人员,学生毕业时除了要具备较强的会计理论知识,同时要具备熟练的实践能力。今后,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会计实习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总账会计的流程篇8

相对于传统会计和审计而言,房地产开发经营财务档案管理系统是全新的企业财务档案管理手段,给企业带来了新的财务档案管理模式。房地产开发经营财务档案管理系统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核算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两个方面。

在企业应用财务档案管理系统之后,核算工作将完全由电脑代替,对比以前手工记账时期,会计人员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将会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往会计人员的财务核算工作全部由手工完成,应用财务档案管理系统后,会计人员日常的工作变成只是正确输入基础业务数据。财务工作岗位将根据企业所采用的财务档案管理系统系统功能模块进行设置,并重新制定财务岗位内部牵制制度。再者,许多以前由会计人员完成的制证任务可以由财务档案管理系统系统中的账务模块自动从其他模块取得数据完成。系统有了这些数据之后,就可以根据预先已经定义好的程序进行数据的处理,形成财务人员或其他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账簿和报表,以及其他形式的财务报告等。财务档案管理系统系统账务处理流程基本上沿用了手工时期的一套操作方法,如先实行初始化,然后再登记凭证,审核并记账汇总,这一些工作都结束之后,便可以查询科目汇总表、日记账、明细账以及总账和各种报表等。对简单的企业管理架构而言,操作流程在系统应用前后基本相似,但在操作形式和方法上却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2 房地产开发经营财务档案管理系统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2.1 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

手工会计下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而财务档案管理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财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软件运行环境的设置、科目级别与编码长度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最终明细科目初始余额的输入、凭证类型设置、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及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另外,针对集团企业而言,财务档案管理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将还包括对集团企业中特有的管理项目、管理对象等进行定义,这一部分工作根据不同的财务档案管理系统系统有许不同。

2.2 账务处理程序

财务档案管理系统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财务档案管理系统中,一般要根据财务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在硬件系统中存在的文件内容形式来确定,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y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

2.3 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体系设置

实行财务档案管理系统后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1)组织控制。在财务档案管理系统系统中划分不同的职能部门;(2)授权控制。规定财务档案管理系统系统有关人员业务处理的权限;(3)职责分工控制。规定同一人不能处理“职责不相容”的业务;(4)业务处理标准化控制。规定有关业务处理标准化规程及制度;(5)软件的安全保密控制。规定软件维护、保管、使用的规程及制度;(6)数据文件的安全保密控制。规定数据维护、保管、使用的规程及制度;(7)运行控制。应用控制,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三个方面;(8)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信息档案立卷、归档、保管、调阅、销毁等管理制度。在应用财务档案管理系统对后,企业内部控制的设置相应也需要做些调整。实行财务档案管理系统后,

3 应用财务档案管理系统对企业管理工作的影响

3.1 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

全面预算是企业加强集权管理,实现企业对下属单位、分支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开展集团化管理行之有效的突破口。通过应用财务档案管理系统,对企业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加速了对企业的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分析考核等管理环节中大量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改变了以前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鸡肋”局面。

3.2 对企业资金管理的影响

财务档案管理系统系统对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了有效的集成控制,使物流的每一个活动都能及时地反映为资金的变化。财务和资金成为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杠杆。与财务档案管理系统系统预算机制相配合,财务系统可以有效地监督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情况,在超限额花费时给予报警。对企业资金管理实现了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3.3 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在企业未应用财务档案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之前,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财务的审计仅仅涉及到相关的会计资料,而没有对信息系统的审计。企业一旦实施信息系统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档案管理,审计人员就需要对其所应用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估和审计。这是由信息系统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信息系统的高度自动化运行,会因程序设计、人为修改等问题而导致其输出的结果与实际所应输出的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别。通过进行信息系统审计,对维护房地产开发经营财务档案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3.4 对企业物流管理的影响

上一篇:社交服务调研范文 下一篇:供应链金融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