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知识小课堂范文

时间:2023-10-31 06:23:35

环保知识小课堂

环保知识小课堂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 环保教育 环保意识

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环保问题主要呈现为教学中的一个热点。笔者认为,环保问题是未来社会每天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在初中阶段就善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助于学生今后养成环保的习惯,为环保做出积极贡献。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环保问题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门学科,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来渗透环保意识,以下是笔者关于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渗透环保意识的几点探索和研究:

一、讲解现实问题,建立基本环保理念

在初中生物教育中,对环保意识的培养首先需要通过相关现实问题的讲述来做引入,通过真实的社会环保问题做案例分析。在现实问题的讲述中力求生动形象,让学生能够对环保中的细节问题有深入的知晓,而不是肤浅的停留在表层现象中。如雾霾问题,充分的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我们可以做的环保工作。告知学生雾霾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近年来人们呼吸道疾病或者相关疾病的上升情况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减少雾霾就是挽救生命的举措,同时让学生有效的知晓到生活中我们所做的加重雾霾问题的有害行为,从而做好有意识的预防。而对于环境资源问题,如水资源、植被资源、动物资源等,让学生了解当前相关资源的污染、破坏和枯竭状态,以及相关破坏所引发的全球性问题,让其问题严重性上升到人们的生存。如水污染所导致的人类疾病以及生活质量下降等,可以说明现在工业污染对水资源的破坏,让学生明白现实环保问题所涉及的生活方方面面,让学生对于环保有充分的常识性知晓,而不是片面的理解环保,或者对于环保内容理解较为局限单一。同时通过现实问题的列举,提升学生自身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让生物教育可以达到活学活用,而不是仅仅的书本理论教育,更多的是倾向于现实生活的实用主义。而具体内容的讲述,还可以配合影像资料来辅助,如通过纪录片或者新闻报道内容材料做讲解,让讲解内容更加的形象生动,且具有更高的说服力。

二、利用实验课渗透环保意识

生物实验课所用的实验材料都来自周围的环境。这些材料如何选取、到哪里取、取什么部位,无一不包含着环保教育的素材。例如,教育学生不能选珍稀动物,在对实验效果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一些对生物或大自然没有影响的材料。而采摘植物的叶片时,要找一些枝繁叶茂的植物,采摘时要用枝剪而不能随意用手去摘。又如,新教材中去掉了动物的解剖实验,取而代之的是饲养小动物。还有在做完“光对小鼠生活影响”的探究实验后,教师应告诉学生千万别忘了给小鼠找一个温馨的家。在这些细微之处,逐步渗透培养学生保护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情感。环保教育要重引导,忌灌输,只要教师注意挖掘实验课中环保教育的材料,将环保意识渗透在生物课堂并非难事。

三、实践环保行动

对于学生来说,要勇于实践环保行动,否则再多的意识也是空谈。环保行动与生物课堂紧密联系,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要积极利用生物课堂教学的契机,引导学生投入环保行动之中,具备环保意识、实践环保行动。

环保教育不仅呈现在课堂内,更体现在课堂之外,业余我引导学生积极争做环保卫士,每个学期评选出一名环保卫士,在荣誉心和自豪感的建立下,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实践环保行动。在教学中,我也会抽出一些时间,带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撰写调查报告,对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环境污染现象,运用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引导人们具备环保意识,践行环保行动。

四、培养环保习惯

环保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是长久之事,有效的教学课堂,也只有将习惯注入到学生的习惯培养之中,对于学生来说才是终身的有效教学,这种有效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才是注入了学生生命的。环保习惯的培养,要积极运用生物课堂,将环保习惯的培养通过日常的生物课堂教学折射出来。

在课堂上,我还积极鼓励学生列举自身遇到的环境破坏现象,有的学生说,农村大量燃烧秸杆造成了环境污染;有的学生说,镇上的化工厂直接将污水排到小河里,原先清澈无比、鱼虾成群的小河现在臭不可闻、生机全无;有的同学说,我们村头的垃圾都成堆了,也没人管;还有的学生说,家乡的树木越来越少了,都被砍伐卖掉了……然后笔者给学生设定角色,如果你是环境问题所在地的干部,或者你是环境保护部门领导,面对这些环境问题,你会怎么做?从而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引导,学生将课本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相结合,进一步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树立了环境保护意识。

五、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仅具备环保意识还是不够的,最终要落实到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上来。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生物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如平时购物时尽量少用塑料袋,不乱扔塑料袋,这虽是种很不起眼的行为,但可以保护环境卫生,节约资源,防止塑料这种难以分解的物质流落到自然界中。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按这个小小的要求去做,不仅我们周围变得更加卫生,而且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塑料带来的污染。在日常生活中像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垃圾分类放置等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进行保护环境的工作。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并能够自觉地在行动上得以落实和体现。

环保知识小课堂篇2

关键词:小组学习;初中物理;导入;新课教授;实验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也是保护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认真学习小组学习法的核心思想,以确保学生在互相交流、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同时,也为学生物理素养的形成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对如何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法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物理课堂中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

一、小组学习法在物理导入环节中的应用

小组学习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对活跃导入环节,提高导入环节的质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改变以往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要借助小组学习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地走进课堂,以确保导入环节质量的最大化实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高效物理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为了确保导入环节的质量最大化实现,我选择了“小组讨论”导入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生活中的凸透镜成像进行思考和讨论,如:照相机是怎样成像的?近视镜和远视镜是一样的吗?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是什么?……上述这几个问题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也是依靠学生的已知经验可以得到相关答案的。所以,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在互相交流中补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组织学生自主总结“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这样不仅能够将学生顺势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提高导入环节的质量,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顺利地走进课堂。

二、小组学习法在物理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教学环节是决定高效物理课堂顺利实现的中心部分,也是直接影响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基础。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有意识地将小组学习法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进而在提高物理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学“欧姆定律”时,为了确保高效物理课堂的顺利实现,也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选择了“小组学习法”,首先还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确保小组学习法的价值最大化实现,同时,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明确什么是欧姆定律,怎样应用欧姆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等。之后,组织学生带着目标在小组内进行互相学习,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材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以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以小组为单位对“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串联(或并联)总电阻与各电阻的关系”进行讨论,进而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还能在小组讨论、自主体验、自主推导中加深印象,提高能力,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同时,对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有着重要作用,进而确保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三、小组学习法在物理实验环节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物理理论知识的保障,更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基础。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简单演示的教学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小组互相交流、自主动手实验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同时,也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做好基础性工作。

例如:在教学“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电池、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等实验器材自主进行实验。首先,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按照电路图来连结实物图,然后,按照实验步骤记录下实验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小组要分工明确,要确保学生在自主实验中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教师要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模式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轻松地掌握知识,同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高效的物理课堂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环保知识小课堂篇3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十分重要,包括课堂上的提问环节,也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一时期的特点、喜好及思维模式,提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才能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进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未来的知识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小学科学课堂提内涵

课堂提问是打开知识探索大门的必要一步,对于任何科目都有同样的重要性,科学科目亦是如此。科学这门科目是兼具理论概念与知识探索的科目,不仅需要学习科学理论,更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自主对更多的科学概念与原理展开探索。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依然具有一定的被动性,所以教师应当妥善引导,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情境中,将学习过程视作探索过程,而不是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而确保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吸收与消化。由此可见课堂提问环节的重要性,但还需要教师提起重视,妥善规划,巧妙引导才能真正让课堂提问的作用发挥出来,帮助学生奠定科学知识基础。

二、科学课堂提问环节完善措施

(一)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巧妙设计提问

教学最终成果取决于学生,这是教学发展过程当中始终不变的准则,教师也需要遵循这一基准,才能确保课堂每个环节都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提问环节亦同理,科学是一门注重探索的课程,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喜好、思维特点,并对学生个人需求给予充分的尊重,遵循学生主体的原则对课堂问题进行规划与设计,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分析,敢于表达,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讲解动物时,教师可以利用谜语的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抢答,在游戏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例如“我喜欢飞在天上,脖子和腿很纤长,头顶戴着小红帽,猜猜我是什么动物?”答案是丹顶鹤。教师以这样的形式提出问题,是具有引导性的,给出了学生有效的线索,学生自然便会开始思考,并与同学进行讨论,最终逐渐得出答案。如果学生一时无法猜到,教师可以放出丹顶鹤身体一部分的截图,给出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思考得出答案,这样要比只依靠书本内容设定的枯提问更加有效。

(二)注重提问时机,确保问题作用发挥

课堂上的提问是否能够发挥作用,带动学生投入情境,也与提问时机有很大关系。课前提问应当注重对学生兴趣的调动,课中提问应当注重对学生深层思考的激发,课后提问应注重对课堂内容的总结,课堂进行到不同阶段,提问也应当有不同的规划。课程讲解开始前,教师要注重提问的趣味性,多利用游戏形式的提问、谜语问题等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迅速对课程内容提起兴趣,具体案例在之前分析当中已有提及。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加深理解为目标提出问题,例如在针对《各种各样的蘑菇》这节课程进行讲解时,课中提问时教师应当针对蘑菇的具体种类、特征等方面适当提出问题,可以提问同学,你们认为蘑菇头上的大帽子应当叫什么,下边的小柄又叫什么等等,激发学生思考,衔接后续要讲解的课程内容。而课程结尾的提问是以总结为主旨的,这一阶段已经完成了课程的讲解,就要帮助学生稳固记忆,借助提问让学生再次回忆总结之前所学的内容。例如在针对自然界雷电现象进行讲解之后,教师便可以借助提问帮学生进行回顾,例如雷电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学生便自然会去回想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雷电是两片云团相互碰撞产生的,两片云团带有不同的电例子,正负电离子相互碰撞,便产生了雷电,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然会开始回忆总结。

(三)跳脱传统提问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表达

提问环节注重的是对学生自主思考的激发,但在应试风气影响之下,许多教师都已经忽视了这一主旨,只以分数与对错论成败,这会使学生的思想受到限制,显然是对学生思想表达极为不利的。想要确保学生自主精神的激发,教师在针对提问结果进行评价时,应当注重提问环节的本质,以客观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表达,才能真正体现出提问的作用。例如在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为什么这样认为,不要评价学生说的是对是错,之后通过讲解来帮助学生分析,得出真正的答案,这样才能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质疑、敢于出错,走出思想的限制,将被动变为主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三、结语

环保知识小课堂篇4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不断优化对高效课堂的实现以及学生健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们要不断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最大化地展现给学生,进而,也为高效物理课堂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从以下几个环节的优化入手对如何展现物理课程价值进行论述,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的优化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计要达到的结果,该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是为了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以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那么,在课程改革下,我们应该如何优化教学目标呢?单一目标转变为三维目标是课改下教学目标优化的最大特点。即:知识目标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任何割裂三者的教学活动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全发展的,也是不利于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所以,在优化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要不断优化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导入环节的优化

清末明初文学家李渔曾经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可见,有效的导入直接影响着高效物理课堂的顺利实现。但是,在以往的导入环节中存在着两种情况,即:一种是教师不重视导入环节,课堂上根本不存在该环节;另一种是教师的导入方式单一,一直以来大部分教师的导入采取的都是以旧代新的模式,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较低。所以,课改下,我们要优化导入方式,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为了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选择了直观导入法,首先,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荡秋千、过山车、海盗船、汽车过桥等现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找到参与课堂活动的动力,进而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物理的兴趣点,同时,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导入环节的质量,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前提工作。

在高中物理导入环节的优化过程中,我们要有效地将多种导入方式应用到课堂活动之中,比如:设疑导入、小实验导入、悬念导入等。总之,作为课改下的物理教师,我们要重视导入环节存在的价值,要不断优化导入形式来确保高效物理课堂的顺利实现。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

众所周知,教学方法是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所以,课程改革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以生为本”为指导思想,要做好教学方法的优化工作,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进而确保高效物理课堂的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时,为了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也为了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更为了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选择了小组实验的模式,首先,引导小组选择本实验的实验器材,即: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导线、纸带、刻度尺、小车细线、钩码、坐标纸等。之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进行自主实验操作,并思考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为什么纸带上不是点而是线段?(2)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思考讨论,这样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另一方面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提高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见,教学方法的优化不仅能够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课改下的物理教师,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期能够选择出更适合课程价值的体现以及学生健全发展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建军.新课改下如何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J].科技资讯,2014(25).

环保知识小课堂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 地理教学 高效课堂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34-01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和方向,在地球教学课堂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在21世纪,人类将会面临环境恶化、资源紧张、人口过快增长等全球性的难题,而地理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环境、资源、人口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渠道,是爱国教育和国情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地理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向学生积极渗透素质教育的内容。但是,要想在地理课堂上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调整,丰富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手段,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不断提高地理课堂素质教育的成效。

1 注重课程导入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地理课堂教学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样也不例外。地理课堂的导入艺术就像电影的序幕,或者乐曲的引子,良好的开端能够有效集中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活跃课堂的氛围,使学生在课下散漫的思想快速集中起来,带着主题或问题开展高效的学习。在对新课程进行导入时,通常没有固定的模式,地理教师关键是要做到有新意、有创新、有技巧,要根据每堂课的实际进行灵活的选择和调整,避免弄巧成拙、功亏一篑。例如,在讲到“全球气候变化”这一章节时,教师先是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几幅美轮美奂的岛国图片,一副图片是拥有1.2万人口的国家吐瓦鲁的最大岛屿;另一幅是度假胜地马尔代夫,当很多学生还在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时,我告诉学生吐瓦鲁的最大岛屿已经消失了一半,马尔代夫总统正在考虑将国民移民新国土,就连拥有“千岛之国”美誉的印尼在未来都有可能从地图上消失,而这一切都归咎于全球气候变暖。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被高度调动起来,在积极探究和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课堂教学的高效显而易见。

2 强化课堂上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引导学生多思考、多交流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集体协作能力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与他人互动学习的意识,对此,地理教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将课堂上的很多问题交给学生们自己去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让学生在合作中实现共同的发展。同时,学生在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的同时,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助于及时的查漏补缺,提高地理学习的针对性。例如,在讲到“城市化”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愿意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将选择城市的那部分学生再进行设问,愿意住在市中心还是郊区,将该组学生再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就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教师可能发现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已经找到了很多问题的答案,这时教师再加以点拨或指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潜力,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3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动力,才能将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逐渐内化自身的专业能力,逐步树立其应有的环境保护意思,实现素质教育的相关目标。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就当前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地理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将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在讲到中国的气候条件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假如中国的西南部没有喜马拉雅山等山脉的阻挡,是一马平川的话,中国的会是一个怎样的气候环境?中国的还是不是一个没有任何污染的“净土”,那样我们该怎样保持的生态环境?该问题虽然看起来不切实际,但是却能够点燃学生想象的火把,让学生充分利用已经掌握到的理论知识寻求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实现课堂内外教学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往往是过分看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深入贯彻,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加快课堂内外教学的有效衔接,给学生更多野外贯彻或课外实践的机会,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能力、环保意识培养的有效结合,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例如,在讲到“地表形态的塑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当地的地形种类和特征进行考察,然后在分析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在讲到“人口的变化”时,可以让学生先就当地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等资料进行搜集,再引导学生考察当地的资源情况和环境压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地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地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假期的机会,做一些野外观察或社会实践的项目,如在讲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时,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几人一组在假期参加一次郊游活动,然后就旅游过程中发现的水污染、交通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相关问题进行综合和纪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到的理论知识,需要解决问题的办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学习任务往往会更好地完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往往可以得到有效的加强。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素质教育与高效课堂的构建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树立应有的环保观念和节约意识,提高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实现更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宣选社.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0(12):58.

[2] 郭艳芬.激活地理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教师版,2007(6):139.

[3] 周叶梅.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J].教育革新,2007(5):65-66.

[4] 毛广雄.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8(1):49-51.

环保知识小课堂篇6

关键词:小组学习;导入环节;授课环节;习题讲评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来的,而小组学习模式以学生自主思考、生生交流的特点则与其核心思想不谋而合。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认真贯彻小组学习,落实小组学习模式,以确保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高效实施小组学习模式进行概述,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在导入环节实施小组学习模式

魏书生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可见,导入环节对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可以将小组学习模式引入导入环节,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思考中找到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小组内思考下面几个问题:①若直线l与平面?琢平行,则l与平面?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②若a、b是异面直线,且a∥平面?琢,则b与?琢会有几种位置关系?③若a∥b且a∥平面?琢,则b与?琢的位置关系?……组织学生依靠自己的空间想象力来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并举出例子进行解释,进而推动学生自主地去探究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其他位置关系,并促使学生主动地走进数学课堂,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二、在授课环节实施小组学习模式

小组学习模式作为一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言堂,而且还能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确保课堂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有效地实施小组学习模式,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小组学习、讨论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而为高质量数学课堂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抛物线”时,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为了有效应用小组学习模式,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抛物线”“双曲线”“椭圆”三节课的内容进行对比学习,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对比三者的标准方程、几何性质、离心率、对称轴、顶点、焦点坐标等进行比较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双曲线”和“椭圆”的知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抛物线”的知识,这对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环节,我们要有效发挥小组学习模式的价值,确保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效率,最终确保课堂效率大幅度提高。

三、在讲评环节实施小组学习模式

试题讲评是各学科教学中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以往的讲评中,采取的都是教师一讲到底或者是订正答案的方式,导致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提高和改善。所以,在课程改革下,我们也要在讲评课中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一起对试卷或者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一来优等生能够通过讲解来强化已掌握的相关知识点,二来学困生也能在明确自己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三棱锥P-ABC中,D、E、F分别为棱PC、AC、AB的中点,已知PAAC,PA=6,BC=8,DF=5.求证:(1)直线PA∥平面DEF.(2)平面BDE平面ABC.

该题是2014年江苏省的高考题,该题属于基础型试题,考查的是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解题时应明确空间中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垂直与平行的互相转化关系。所以,在讲评该题时,为了提高学生做练习题的质量,也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学习模式的价值,我组织优等生以“小老师”的身份对该题的考查点、解题的思路等进行讲解,以帮助学困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进而也逐渐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要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地走进数学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环保知识小课堂篇7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自主性学习模式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将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效转变,并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实施,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与新世纪发展需求相符合。自主性学习模式还要求学生的学习环境处于独立自由、开放的状态,这样的环境能使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创造能力与主动性得到激发,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

一、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确保学生主动地学习

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能让学生对所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积极思考,并且提出他们的疑惑,使沉闷的课堂教学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并且确保所涉及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去进行自由的交谈。例如,在进行“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句型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合理地引导学生用英语将见过或者吃过的食物说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采用“Try it again!”“You are quite right!”“You are clever!”“Good!”进行表扬与赞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产生成就感。另外,若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与题意产生较大偏离的情况,教师应该温和地指出学生的失误,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与尊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与教师维持良好的关系。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该确保学生处于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并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进步。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持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方面的浓厚兴趣,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自主性。

二、建立自主学习制度,确保学生善于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带领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研究、调查、质疑。教师应使所创造的教学情境处于真实的状态下,能够高度统一学生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和谐师生情感,保持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自主地学习英语。例如,学生在对词组“do well in”以及“be good at”进行学习时,教师应该合理地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下一课时的学习中采用上述词组来展示自己的爱好或特长。通常学生在上台展示特长时均会以“I do well in drawing pictures”或者“I am good at singing English songs”进行讲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上台表演展示特长的情况,让暂时没有上台的学生模拟评委以及观众,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词组,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亲自实践、主动参与,使他们的学习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由于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说出流畅的英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建立真实的教学环境,确保学生在真实的教学语境中能够通畅地用英语对话,并且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使英语课堂能被真正激活,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采用竞争机制,确保学生快乐的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引导学生采用参与、实践、体验等方式去全面实现英语学习的任务,就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采取措施积极调动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力,确保课堂教学能够充满激情,使学生能够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去掌握知识、接受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peach(桃子)”“orange(桔子)”“pear(梨)”“banana(香蕉)”“apple(苹果)”等与水果相关的词语时,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水果放入密封的盒中,让学生通过先触摸、后猜测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将竞争机制合理地引入英语课堂学习中,每个小组均有三次触摸水果的机会,小组在比赛过程中每正确一次,便奖一个“star”作为鼓励,游戏结束后,获得“star”最多的小组则能够享用水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均想努力获得奖励,因此会集中注意力进行积极的表现,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也会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大的积极性。例如,在对词汇进行期末复习时,教师同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开展首尾字母接龙比赛,对比小组成员在接龙比赛时的情况,给予表现优异的小组物质奖励。这样会激发小组成员积极寻找英语单词进行成语接龙,学生在游戏比赛中能更加轻松地学习语言知识,从根本上用“我要学”代替“要我学”的教学模式。

环保知识小课堂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师 优质课堂 教学过程 特征

数学是培养小学生提高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科目,教师作为指导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氛围。优质课堂的创建中,教师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素养,还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积极地课堂评价,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从而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的知识传播媒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把握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对知识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整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提升教学质量。优质的课堂教学包括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扎实的知识储备,公平、公正的教学氛围和教师对课堂的灵活调控以及客观有效的课堂评价。

一、适宜教学环境的创设

创设适宜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学生有效接收知识的重要外部条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适时调整教学形式。数学学习注重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为学生创造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学活动是一项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效整合的智力思维活动。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直观教学时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式,数学作为理论性较强的科目,需要学生在直观感知和抽象思维的双重作用中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实物演习或视频播放,让学生更真切的观察事物,感知事物。然后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意义,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应用中的价值。

良好的教学场景创设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增强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有效方式,是优质课堂教学的创建保障。

二、教材的有效解读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纽带,教材资源能否有效的利用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的重要条件,也是打造优质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材和教学环境保障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教师有效地解读教材,把握教材,对教材进行准确的分析、研究,才能挖掘出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发挥教材运用的价值。

数学学习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进而在实际做题和生活运用中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作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载体,承担着知识传输的重任。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要把教材真正有效地利用起来。数学教材融合了数学理论知识和经典例题的分析解答,教师在课堂前后,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把握研究,在教学中,要基于教材中基本知识的传授,又要敢于超越教材,大胆地对教材知识进行“加工创造”,找出切合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承载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教师有效地解读教材,运用教材,才能提炼出实用的教学方法,把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传达给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公平、公正的课堂管理和教学氛围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建立公平、公正的课堂氛围能够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优质的课堂不仅要求学生有 效获得理论知识,还要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单方面的主导和控制,而是平等的交流和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应该尊重学生,倾听他们的问题和内心的想法,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让学生在权利的保障中,热爱学习,有效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教学中的朋友,公平地对待优等生和差等生。数学教学是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难免会遇到不能解决的难题。又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力、思维认知的不同,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就会产生不同。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中,要适当地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关注到成绩较差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世界,鼓励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简单问题,为数学课堂创设公平、公正的教学氛围。

数学作为小学生进入学校以后最早接触的科目之一,对于开动学生的脑筋,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数学的特点,灵活把握课堂进程,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在努力创建优质教学课堂的观念中,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进.论打造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策略与途径[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2010(11).

上一篇:科研经费管理原则范文 下一篇:合理规划原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