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游戏范文

时间:2023-10-03 15:31:03

小班音乐游戏

小班音乐游戏篇1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班幼儿;音乐教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更加注重对幼儿的培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提出要求激发幼儿的自主性能力,注重对幼儿音乐、美术等艺术素养的培养,音乐游戏的创新为幼儿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让幼儿通过游戏娱乐的过程对音乐、节奏都有所感知,提升乐感,感知音乐中的美。

一、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适用性

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既提高了小班幼儿进行游戏的兴趣,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使幼儿得到了健康发展,因此音乐游戏对小班幼儿的音乐教学有着很强的适用性,这些适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游戏符合小班幼儿的爱玩特性,小班幼儿一般为3岁左右,他们正处于爱玩的阶段,游戏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他们能够感知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感,教师通过不同音乐游戏的举办能够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其次,音乐游戏能够让小班幼儿感知与人交流的快乐。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环境进入集体环境,他们很不适应环境的突然改变,但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渐渐熟悉周围的人和物,通过游戏中与教师、小伙伴的交流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再次,音乐游戏中的音乐能够带给幼儿愉悦感。在对小班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选择简单、轻快的乐曲,通过这些节奏感的感知激发幼儿的内心情感,为他们带来愉悦的心情。最后,音乐游戏符合对小班幼儿培养的目标,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过音乐与游戏间接地提高对节奏感的把握,进而提升了音乐素养。

二、如何利用音乐游戏进行小班幼儿音乐教学

教师作为小班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利用音乐游戏进行教学呢?

1.乐曲选择要便于旋律记忆

音乐游戏的过程中,音乐与游戏是两大元素,教师在音乐游戏中对游戏的选择很重要,教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选择便于幼儿记忆的音乐旋律。一般对小班幼儿而言,他们能够很好地记忆节奏欢快、歌词简单的乐曲,这种乐曲能够让小班幼儿在教师引导几次后就能独立完成。

2.游戏设置要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好的游戏设置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要依据小班幼儿的特征设置一些具有角色扮演的情境性游戏,通过有效材料的投放使用,让小班幼儿能够在集体游戏的过程中真实感受。例如,在小蜜蜂扮演中,可以投放蜜蜂翅膀、花朵模型等材料,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感到真实性,进而发挥想象力来感知音乐。

3.音乐游戏引导要适时合理

教师是音乐游戏的设置者,因此教师的引导对音乐游戏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模仿、表演等方式,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小班幼儿在活动中平衡好游戏与音乐,进而达到音乐游戏的统一,使小班幼儿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使音乐引导能够从引情、激情、解情、动情到抒情,让小班幼儿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提高音乐的感知力与音乐素养。

三、案例分析

笔者将通过“小鸟和大象”这一音乐游戏的实施描述,对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呈现。

1.选曲与游戏设置

音乐游戏的实施首先是对音乐的选择,《小鸟和大象》这个曲子比较欢快轻柔,在乐曲中呈现出了小鸟与大象的特征,能够吸引小班幼儿。在游戏的设置过程中,我选择了亲子合作的游戏方式,通过对小鸟与大象的不同扮演,让幼儿对这个乐曲表达的内容进行深层感知,并通过舞蹈体现出小鸟与大象的外在特征。

2.游戏准备阶段

在游戏开始之前,对游戏进行准备。首先通过音乐的播放让小班幼儿熟悉音乐,并对其中呈现的小鸟与大象形象进行分辨;其次,给幼儿讲解有关小鸟与大象的不同特性,让幼儿通过图片想象小鸟与大象的动作,并进行模仿;再次,通过森林、小鸟翅膀、大象鼻子等游戏素材的制作投放创设出一个游戏情景;最后,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带领孩子进行具体游戏动作的设计。

3.以引导为主的实施过程

在音乐游戏的实施中,首先让学生与家长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带领他们进入布置好的游戏情境,在进入情境后,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倾听乐曲;之后根据AB段的音乐节奏让小朋友和家长一起表演,通过个体示范、两两表演、集体表演的形式不断感知音乐;最后通过家长与幼儿的合作表演呈现音乐过程,通过转圈、飞行等动作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必要时也可以加入语言模仿。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此次音乐游戏的过程,让小班幼儿在表演中提高音乐的感知力。

音乐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既具备游戏特征,也具备音乐特征。幼儿原本就好动,喜欢游戏,音乐游戏中的游戏特征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也有利于让幼儿进行自主活动。音乐游戏能够带给幼儿愉悦的心情,使幼儿净化心灵,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音乐游戏进行引导,通过不同音乐游戏的创新让幼儿在音乐与游戏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晓花.小班游戏化音乐教学初探[J].才智,2012(24).

小班音乐游戏篇2

关键词:音乐游戏;幼儿教育;应用;兴趣爱好

一、音乐游戏要选择有利于记忆音乐旋律的音乐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刚刚接触新的事物,很多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对于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为了使音乐游戏教学过程中能够完整的进行,教师可以为这个游戏配备一个好听的音乐,也可以是配有歌词的曲子,这样能够有效的吸引幼儿的目光,使孩子对于音乐更加感兴趣,从而提高音乐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点点虫》这个曲开展音乐游戏,在唱歌词“虫虫飞,飞上屋……”孩子们可以根据歌曲进行动作表演,模仿虫子飞的动作。通过这样的动作不但增强了幼儿的模仿能力,还能够使幼儿对于音乐游戏的技巧灵活掌握。

二、对音乐游戏活动形式进行精心设计

为了能够有效的开展幼儿音乐课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精心为学生设计音乐课程。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于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应该尽量做到新颖有趣,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吸引孩子们的目光,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循序渐进,当学生掌握了比较简单的音乐之后应该增加难度,从而提升学生音乐水平。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其中,为学生制定一个适合幼儿的学习目标,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拉拉勾》这个音乐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两方对唱这样的课堂情境,让孩子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这样的学习不断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实现音乐游戏中音乐故事的情景化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年纪比较小,心理承受能力和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而音乐的艺术性是比较抽象难懂的,为了能够使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增添故事色彩,使音乐课堂更加具有趣味色彩。在这样的课堂上,会给孩子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并通过音乐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小班音乐游戏篇3

设计者:__区闽安联办园洪老师

故事

大象和蚊子(自编)

在一座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大象,它有着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它的大腿就像柱子一样,走起路来慢慢悠悠,“咚~~~~~~”你们瞧!它来了!

“哦,天气真好呀!好久没有出去玩啦!今天可要玩个痛快!”大象玩着玩着就来到一片嫩绿的草地上,“哦,好累呀,就让我在这睡一觉吧!”(慢慢的躺下,发出打瞌的声音)不一会儿大象就睡着了!

“嗡~~~~~”一群蚊子飞来了,“嗡~~我们好饿呀,哪里有吃的”“咦,这里有只肥肥的大象,嗡~~我们就一块儿叮叮它大大的屁股吧!”“恩~~好吧、好吧!”“嗡~~我叮你的屁股,我叮我叮我叮叮叮”。大象的屁股被叮得很痒,“哦,谁呀?”赶紧用它的尾巴左拍右拍,“啪啪啪”把蚊子赶跑了。

大象走到一棵大树下躺下来又睡着了“呼噜~~~”

“嗡~~~~”嗡子的肚子饿着呢!瞧,它们又飞来了!

“你瞧。它有长长的鼻子,躺我们一起叮它的鼻子吧”“好吧、好吧。着下可以享受一顿美餐啦!”“嗡~~~我叮你的鼻子,我叮你的鼻子,我叮我叮我叮叮叮。”“哎哟、哎哟”大象的鼻子被叮疼了,它用长长的鼻子使劲拍打着树干、一下子就把蚊子给赶跑了!

“真讨厌的蚊子,老是打搅我睡觉!”于是大象走到一块大石头的后面伸伸懒腰,又做起它的美梦了!“呼噜~~~~”

“嗡~~~”蚊子们东找找西找找,“咦,大象哪去了?”“哦,在那呢!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叮叮它的大腿吧!”“嗡~~~我叮你的大腿,我叮你的大腿,我叮我叮我叮叮叮”“哎哟,哎哟,好疼啊!你们这些坏蚊子!”大象非常生气,用它大大的脚使劲跺了起来“咚~~~~”这下把蚊子全吓跑了!

大树林又恢复平静,蚊子再也不敢来了,大象终于可以美美地睡上好觉了!

设计意图:

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在音乐区中拿着乐器敲敲打打,一些孩子还经常随音乐节奏自由地作模仿动作。于是我们尝试着把生动有趣的故事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音乐融入到游戏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倾听、欣赏、敲击乐器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理解表达音乐。

小班的幼儿对大象和蚊子都十分熟悉,并且能模仿大象走路时笨拙、可爱和蚊子飞起来轻巧、淘气的样子。因此,我们选择了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的不同性质。

为此,我们根据设计了此次活动,将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与节奏对比鲜明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并通过演奏简单的乐器,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在音乐情境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目的:

1、体验、表现音乐故事的情趣,感受与同伴活动的快乐。

2、感受大象和蚊子不同的音乐性质,乐意随音乐做游戏。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通过图片、录像等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和蚊子的形态,并能够模仿它们的各种动作。

物质准备:“大象与蚊子”音乐cd、森林场景、桌面演示教具、“大象”长鼻子、“小蚊子”指偶若干、打击乐器鼓、沙锤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

师:小朋友,瞧!森林里的景色真美啊,让我们跟着音乐到森林里去玩吧!(引导幼儿听音乐手拉手,愉快入场。)美丽的森林到了,小朋友们找个位置休息吧。

[反思:活动一开始,教师注重为幼儿营造一个童话般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以游戏的形式进入活动室,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主动融入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师演示桌面教具讲述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1、引导幼儿说说大象的特征。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幼:大象。

师: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幼:大大的身体,长长的鼻子……

师:是的,大象有长长的鼻子,粗粗的四肢和大大的身体。这只大象在森林里散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朋友认真听一听。

[反思:这个故事比较简单,要想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讲述的技巧十分关键。教师在此环节充分地调动起自己的激情,结合桌面教具,运用生动的语言、可爱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讲述了故事《大象和蚊子》,特别是拟声词的运用,令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角色更加鲜明,具有诙谐的色彩。幼儿们都听了入了神,同时,也感染了参与观摩的客人老师们。]

三、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不同性质。

1、结合桌面教具,完整欣赏音乐,重点指导幼儿感受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

师:刚刚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随着音乐来听这个故事吧。小朋友们仔细听,哪段音乐听起来是大象走出来了,哪段是蚊子飞出来了?

[在引导幼儿分辨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时,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基本能够分辨得出。]

2、结合片段音乐,启发幼儿利用姿体动作自由表现音乐的角色特点。

⑴引导幼儿听第一段音乐集体表演“大象”。

师:小朋友,你们在听音乐时,大象是怎么走的呢?

⑵幼儿听第二段音乐集体表演“小蚊子”。

师:我们再听听看,谁飞来啦?我们变成小蚊子一起飞起来吧。

[反思:幼儿对模仿大象走路和小蚊子飞来飞去的动作十分感兴趣,特别是男孩子,他们学大象走路时那种憨态可掬的样子,十分可爱。在过渡环节中,我始终用游戏的口吻来调节幼儿的活动量,注意动静的交替,幼儿不易疲劳。]

3、结合乐器感知音乐

(1)教师出示乐器并演奏,引导幼儿辨别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色。

师:小朋友。你们瞧,这是沙锤,这是鼓,你们听听哪种音乐听起来像是大象来了,哪种音乐听起来像是蚊子的声音,你们听出来了吗?

(2)幼儿演奏乐器,感受大象和蚊子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蚊子来了。(引导幼儿听第一遍)蚊子飞走了,让我听听蚊子的声音。(引导幼儿再次感受第二遍音乐。)

师:咦,大象来了,蚊子要躲起来啦。(引导幼儿听一遍音乐)

[反思:此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用脚步表现大象的笨重,在提醒幼儿听音乐通过大象与蚊子躲藏的方式来辨别不同的音乐性质时,教师害怕幼儿出错,语言的提示稍多了些,可以适时的退出,让幼儿学会自己听音乐进行游戏。]

(3)引导幼儿再次听音乐演奏乐器,在演奏中进一步感受并表现“大象”与“蚊子”不同的音乐性质。

[反思:小班幼儿对乐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选择了两种幼儿易于分辨的、音色对比明显的乐器,让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进行乐器的伴奏,进一步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乐器不仅可以用来为旋律伴奏,还成为了幼儿喜爱的游戏道具了。]

四、游戏“大象与蚊子”,体验快乐的游戏氛围。

师:小朋友今天耳朵真灵,现在我们一起来玩大象和蚊子的游戏吧!

教师出示并逐一介绍游戏道具(大象鼻子、大象头饰、蚊子指偶)及游戏场景。

1、第一遍,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并能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由表现大象与蚊子的样子。

师:美丽的大森林里面来了谁呀?

幼:大象。

师:对了!我就是大象妈妈,今天我要带着几只象宝宝和我一起到森林里散步。(教师请几个小朋友到旁边戴头饰准备扮演象宝宝。)

师:那剩下的小朋友扮演什

么呢?嗡~~~~~~~~~~~~谁来了呀?(配班教师扮演蚊子妈妈,引导其他幼儿扮演蚊子。)2、第二遍,引导幼儿熟悉游戏的基础上,请个别幼儿来扮演大象,并提醒幼儿大象出来时蚊子要躲在每棵树后,别让它发现了。

师:现在大象妈妈要去休息了,象宝宝们继续玩吧,(蚊子妈妈:“蚊子们注意了,象宝宝的肉可香了,我们可要多叮上几口才能飞走哦。”(师退出游戏)

3、第三遍,教师鼓励幼儿互换角色,听音乐自由游戏。

师:刚才象宝宝和蚊子宝宝都表现的很好,现在你们可以和好朋友交换头饰、指偶继续玩游戏。

[反思:此环节教师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听音乐通过肢体动作大胆表现动物的形态和动态。在此环节,幼儿满足于游戏中躲藏的过程,听音乐的能力还不够,特别是在大象与蚊子音乐过渡的环节,需要老师的提醒。再有就是:由于小班的幼儿的动作局限性大,他们只满足于模仿简单的动作,创造性不够,在后期的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找不同”等各种方式来丰富幼儿经验,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这样音乐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幼儿的水平将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五、游戏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在森林里玩得高兴吗?现在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让我们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在音乐中自由结束)

小班音乐游戏篇4

关键词:充分发挥;幼儿;音乐游戏;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41-01

音乐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将其应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可以促使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获得全面的发展,可以促使幼儿自觉、兴趣盎然地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促使幼儿在此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获得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培养并形成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个性。为了充分发挥音乐游戏活动的作用,幼儿教师要重视合理选择音乐游戏素材、内容和游戏的类型。那么,具体来说,应当怎样去做呢?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合理选择音乐游戏内容、素材

幼儿教师要根据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特点,为其选择合适内容的音乐游戏,以促使不同班龄的幼儿都能够被音乐游戏所吸引,并产生兴趣。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如感官发育进一步增强,可以模仿简单的动作,为他们选择一些易于感受节拍的音乐,音乐游戏的内容要能够对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起到启发作用,可以使他们的肢体动作得以调动和发挥。针对中班幼儿的特点,如记忆表现显著,大脑发育处于高峰期,要为他们选择形象特点鲜明的音乐,所选择的音乐游戏要具有比较强的启发性,要能够使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要能够使幼儿自觉地进入到音乐情境当中。针对大班幼儿的特点,如可以初步完成一些精细的动作,认知能力有所增强,能够将各种肢体信号弄明白,要为他们选择乐感比较强且变化多端的音乐,所选择的音乐游戏要包含竞技的因素,利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再者,为幼儿所选择的的音乐游戏素材要能够使幼儿对音乐的高低进行听辨,所选择的音乐游戏素材要可以使幼儿对音乐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加以感受,所选择的音乐游戏素材要可以使幼儿对所播放的音乐旋律加以记忆,所选择的音乐游戏素材要具有鲜明的节奏,更加利于幼儿用肢体表现音乐旋律。例如,“老鹰捉小鸡”“猫和老鼠”这类音乐游戏,其中表示老鹰、小鸡、猫、老鼠的音乐要形象,对比要强,使幼儿一听就能分辨。又如“小鸭子”这个音乐游戏,讲的是一群小鸭了一摇一摆走了出来到河里去游泳,捉鱼虾,最后又慢慢地摇摇摆摆地回家睡觉了。其中的音乐不仅要形象,有对比,乐段也应清楚,这样幼儿才容易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音乐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此外,所选择的音乐游戏的内容要生动形象,要富有趣味性,要更容易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不但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还可以促使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和游戏给其带来的快乐。

二、合理选择音乐游戏的类型

幼儿教师选择音乐游戏时要符合该年龄段的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并基于不同班龄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下面笔者列举几种类型的音乐游戏,希望幼儿教师在实际中能够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为其选择合适类型的音乐游戏。

1、主题音乐游戏和无主题音乐游戏

基于音乐游戏的内容和主题,可以将音乐游戏分为主题音乐游戏和无主题音乐游戏。其中主题音乐游戏一般都有内容,也有情节和角色,能够将鲜明的形象、动作表现出来。而无主题音乐游戏一般没有特定的情节,只是在音乐旋律下自主变换动作、队形等。例如《踩报纸》游戏,儿童只是随音乐着围着地上的报纸饶圈,当音乐停止时,必须迅速踩在一张报纸上,踩不到就输了,这就是无主题音乐游戏。

2、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和听辨反应游戏

基于音乐游戏的形式可以将音乐游戏分为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和听辨反应游戏。幼儿教师可以基于教育教学目标和幼儿的特点,为其选择合适的音乐游戏类型。

(1)歌舞游戏

这种类型的音乐游戏指的是歌唱和韵律活动的游戏,也就是基于歌词、节奏、乐句、或乐段的结构做动作和变换动作。如《拍手歌》等游戏,儿童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根据歌曲的意思拍拍手、跺跺脚。

(2)表演游戏

这种类型的音乐游戏指的是基于音乐性质变化进行角色表演的游戏。在这种游戏中,仅强调儿童的动作和表演要符合音乐的性质、节奏和结构。一般没有统一规定的动作,各部分音乐重复的次数也没有严格的规定。如游戏《猫捉老鼠》由四段组成,全体幼儿在第一至第三段扮演小老鼠,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小老鼠的灵活、机敏以及到处找食的样子、吃饱后睡觉的样子。幼儿教师扮演大猫,在第四段边唱边走出来,在最后一句音乐结束时追捉小老鼠。

(3)听辩反应游戏

这种类型的音乐游戏指的是当听到声音或音乐后快速做出听辨的反应,旨在培养幼儿掌握分辨音乐高低、强弱、快慢、音色等的能力。这种类型的音乐游戏一般不包含情节和角色表演,仅要求幼儿在掌握规则的基础上对音乐或者声音的某些要素做出相应的反应。

(4)创造游戏

这种类型的音乐游戏指的是幼儿基于教师的示范做出与他人不同的反应。例如,在进行《碰一碰》的音乐游戏中,教师或者幼儿根据歌词中“碰哪里”即兴说出一个相互触碰的要求,幼儿最好能够采用和他人不一样的方式将相关动作表示出来。

总之,幼儿教师应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来选择适合的音乐游戏,要注重对幼儿音乐游戏教育的创新,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幼儿从中可以有所收获,有所发展,真正利用音乐游戏取得良好的音乐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美琳.幼儿音乐游戏活动设计与开展思路初探[J].黄河之声,2015(06)22

[2] 伍君华.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游戏的作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04)179.

小班音乐游戏篇5

一、用点、线、圈三个途径强化幼儿游戏中的规则意识

游戏的形式有很多种,除了两两合作的游戏,集体游戏也是很普遍的一种,但是小班的孩子集体意识比较薄弱,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为了更有序地开展游戏活动,我首先采用了站点的方式来开展,在地面上贴或是用粉笔画上小点点,让孩子们有目的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如在玩游戏“兔子和狼”时,大灰狼在音乐的最后要抓小兔子时,所有的兔子都要有一个自己的点点当自己的家,这样就避免了在游戏中孩子们到处乱跑乱躲,出现失控的现象,相信孩子们在不断的重复游戏时,会慢慢知道游戏的规则就是在某个音乐片段时找合适安全的地方躲避。另外在游戏“碰一碰”中,站点也起到了大作用,全班二十几个孩子,老师用红点和蓝点将女孩和男孩进行了分组,孩子们分别和自己对面的伙伴合作游戏,整个游戏过程,老师不用费力组织,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和伙伴。其次我还采用了站线的方式来组织孩子游戏,首先让孩子观察地面上的线,让他们知道线是连续的、可以无线延长的,然后让孩子们站到线上和旁边的伙伴手牵手,让他们尝试变成一根长长的线,而且还是一根可以左右移动的线,如果有人松手了线就会断掉,在一次次的练习中,他们学会了在线上手牵手,也学会了手搭肩,在游戏“开火车”中,孩子们手搭肩一个接一个变成了小火车,安全地行驶在“轨道”上,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懂得的游戏规则就是火车的车厢是连在一起不能断掉的,火车只能行驶在轨道上(线上)。最后我用了站圈的方式来开展游戏活动,相信对于没有游戏经验的小班孩子来说几十个孩子牵成大圆圈是很难的,老师经常把这边的孩子组织好了,那边的孩子手松开了或者跑掉了,但是对于有了站点和站线经验的孩子来说站在圈上是很容易做到的,在游戏“吹泡泡”中,孩子们手牵手拉成一个大圆圈,圆圈变大变小,然后还原到圆圈上,在反复游戏中,孩子们知道了要想玩这个游戏,必须所有的人都把手牵好不能松开,否则泡泡就“破掉了”。孩子们有了牵圆圈的经验后,还玩了“网小鱼”的游戏,孩子们牵个圆圈当渔网,为了网住“小鱼”,孩子们牢牢地牵着手,防止“小鱼”跑掉,在游戏中孩子们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二、用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习惯遵守游戏规则

小班的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有限,尤其是一些纯音乐的曲子,孩子们在听了以后很难用语言或者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老师可以将游戏内容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引导孩子边欣赏音乐边进入游戏情境。比如在游戏“小鸟”中,老师随音乐节奏的快慢讲述一只小鸟从清晨起床到出去找食物,最后辛苦地飞回家,孩子们听了故事以后已经跃跃欲试了,很快他们就成了一群可爱的小鸟,随着音乐的节奏时而飞的快,时而飞的慢,最后音乐停时,所有的小鸟都“休息”了。在游戏“捕鱼”中,老师讲述了一个捕鱼的人,在海上不怕风不怕浪,划着小船努力的撒网,小鱼们为了不被网住,在水里四散地游来游去,老师边讲述边引导幼儿理解音乐的每个片段,如舒缓的音乐时,是捕鱼人在海上划着小船,当音乐节奏变得急促时,是捕鱼人发现了小鱼,当音乐节奏变得非常快的时候,是小鱼们惊慌的躲避,最后音乐停止时,是捕鱼人收获的时候,被网住的小鱼将乖乖地躺在“网里”。这种追逐和躲避的游戏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心理,让他们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快进入了游戏情境,自然而然地扮演着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此时孩子们对于游戏规则的理解和掌握已经水到渠成了。

小班音乐游戏篇6

一、音乐作品儿童化,提升幼儿整体的音乐素养

由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幼儿年龄小,控制力弱,因此必须把音乐游戏同他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民间音乐游戏恰恰体现了这一特点,较好地满足了幼儿的需要。作为音乐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独有的特点及价值,充分调动孩子的激情,展开联想,发展想象,在幼儿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是实现素质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作品中,绝大部分采用五声音阶的调式,没有fa、si两个音符的加入,而这一特点又恰恰符合幼儿旋律感知的规律,并更加印证了柯达伊提出的“儿童自然发展法”理论,使幼儿感受民间音乐作品就显得并不那么费力,也更加体现了幼儿身心的发展特征。

二、游戏内容生活化,利于幼儿亲身体验并加以创新

首先,民间音乐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认识生活、了解他人、亲近社会的过程。民间音乐游戏来源于生活。大多数民间音乐游戏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也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其中包含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如中班音乐游戏“炒豆豆”,将民间童谣“炒豆子”和劳动号子“加油干”相结合,替换歌词,让幼儿在传统炒豆子的游戏中感受民间劳动号子特有的韵味。

其次,幼儿对游戏的理解水平,也会因为年龄不同而获得的游戏经验不尽相同。大班幼儿容易理解社会生活中的习俗知识及社会关系,并在游戏中通过合作,获得生活经验,并能大胆表现和创编游戏情节。如歌曲“大花轿”,可以让幼儿根据音乐模仿八只小狗抬花轿,自由分组合作表演。

三、表现形式多样化,不断丰富幼儿知识和感性经验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是最重要的。”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开放鼓励的环境、提供幼儿自主和主动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是确保幼儿自主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1.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幼儿感受强烈的民俗特色

民间音乐游戏离不开音乐,民间音乐能为幼儿创造更好的游戏氛围,使孩子在音乐游戏情景中受到良好的熏陶,为音乐感染。教师在研究中能抓住幼儿喜爱有词游戏的特点开发游戏,同时借鉴我国民乐独有的特点,巧妙地用音乐指导幼儿在游戏中的规则意识。我们这样富有感染的音乐情景中,孩子更加投入和充满热情。如:教师创新的以民乐合奏曲“百鸟朝凤”为游戏背景音乐的大班“孙悟空打妖怪”游戏,和以古筝曲“春江花月夜”为游戏音乐的中班“彩巾飘飘”游戏,都是将民间游戏与民族器乐有效结合,体现出浓郁的民间音乐文化氛围,音乐的停止和变换,巧妙地成为了游戏的信号,提升了游戏的美感。

2.提供因地制宜的材料,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自主选择

民间音乐游戏来源于生活,因此很多游戏材料也可以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根据游戏的进展和需要自主选择游戏材料,既省去了教师反复介绍游戏玩法的时间,也给了幼儿足够的自主选择游戏材料的空间。如:在“碰一碰”这个游戏中,可以投放了不同的游戏材料,可以是玩具作为道具,有人边唱歌边根据材料不同特征来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无论幼儿运用的是什么道具,他都是在练习根据物品不同特征进行归类,并能根据音乐来发展变换情节。

3.设计交替变化的游戏玩法,满足幼儿情感与生活的需要

活跃的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核心,游戏形式多变是幼儿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在民间音乐游戏中,通过引导幼儿探索根据不同的游戏风格改变游戏规则,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民间音乐游戏活动,使幼儿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好朋友”和“摇啊摇”幼儿不仅可以自主交换同伴,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由两人找到多人找,在难度和形式上可以更丰富多样,在按一定数量要求找朋友时,又体现与数学相结合,游戏让幼儿充分享受到自由,没有心里压力,情绪放松。

4.随机把握游戏的难度,关注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差异

幼儿在娱乐的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运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再配合相关的民间音乐。民间音乐的娱乐性,游戏玩法不是一成不变固定模式。很多民间音乐游戏可以在大、中、小三个年级段进行,在同一年龄段也可以体现不同的难易程度,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把握。如“找朋友”这个游戏,通过音乐自然过度,到换一个好朋友继续下一轮的游戏。小班:一对一游戏,中班:幼儿分成相同两组,内外圈游戏,大班:1-2-4-8……由一个朋友向多个朋友递增发展,也可以用开火车的方法,请被邀请的好朋友坐上自己的列车里。

小班音乐游戏篇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兴趣是幼儿艺术活动的主观前提,是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这也是幼儿打击乐教学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我国早期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游戏完全符合儿童的本性,幼儿虽然喜欢音乐,但对音乐的兴趣却是不持久和易转移的。因此,笔者就以让幼儿在每次音乐活动中能保持长久和浓厚的兴趣为突破点,进行音乐打击乐教学活动。

一、在敲敲打打中认识打击乐器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圆舞板、砂蛋、碰钟等打击乐器接触较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在小班初期就应该为幼儿提供各种适合的乐器,让他们自由敲打。为了让幼儿在自由敲打中熟悉并喜欢乐器,我们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通过“乐器妈妈和乐器宝宝”的游戏,幼儿知道了乐器的名称和特征,并能整齐地把乐器分类送回家;通过“乐器妈妈声音大,乐器宝宝声音小,乐器宝宝睡着了”的儿歌游戏,幼儿学会了学习管理乐器。在游戏中,幼儿认识并喜欢上了乐器。为了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的演奏方法,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不同的乐器,让他们在敲打中分辨区别,在比较中感知不同乐器的音色。例如:在“什么乐器在唱歌”游戏中,幼儿在找乐器的过程中,判断乐器的相同与不同,加深了乐器的形态及音色的认识;在“大狼吃甜粥”的游戏中,教师用铃鼓引导幼儿以不同演奏方法表现大狼三次喝粥的不同情境,幼儿在乐此不疲的游戏中初步了解了声音的轻、重、快、慢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实践证明,这些自由敲打的音乐可以使小班幼儿获得身心的满足感,而且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乐器,有利于激发幼儿对乐器的兴趣,避免了枯燥和单调的训练,使小班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喜欢上打击乐器。

二、在玩玩做做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诸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在打击乐中,节奏尤为重要,是幼儿学习音乐的主要“入口”。无论音乐中的节奏还是生活中的节奏,都可以激发幼儿的节奏感。对于小班幼儿来讲,节奏是将长短和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这一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幼儿对节奏却是最敏感的,自然界、生活中有很多让他们着迷的音乐,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循着幼儿的视角,发现他们感兴趣的音乐,让幼儿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中享受节奏带来的乐趣:

1.教师用有节奏的语言问候每一个幼儿,让幼儿体会节奏的变化和集体游戏的快乐

(1)×× × │ ×× × │×× ××│ × ││

小朋 友 你在 哪 我们 欢迎 你

(2)× ××│ × ×× │×× ×× │ × ││

小 朋友 你 在哪 我们 欢迎 你

2.用拍手、跺脚、拍肩等身体动作表示歌曲、儿歌、古诗中的节奏

春 晓

春眠 不觉 晓, 处处 闻啼 鸟。

×× ×× × - ×× ×× ×-

手手 手手 腿 手手 手手 腿

夜来 风雨 声, 花落 知多 少。

×× ×× ×- ×× ×× ×-

手手 手手 腿 手手 手手 腿

3.选择幼儿日常熟悉的、节奏鲜明的歌曲练习节奏

稳定的律动和节拍是构成节奏的基础,熟悉的日常动作能帮助幼儿建立稳定的节奏感。如让幼儿随着乐曲旋律进行边拍边唱的练习,然后配上乐器伴奏再练习一遍,幼儿能有新的感受和体验。幼儿在唱唱打打的活动中能初步感知乐器演奏与演唱的关系,体会自由敲打与随音乐有规律敲打的不同。

三、在说说唱唱中感受打击乐活动的乐趣

充满儿童情趣并具有教育意义的儿歌可以激发幼儿演奏打击乐的兴趣。幼儿喜欢朗朗上口的儿歌,教师要把儿歌的学习和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挖掘儿歌的潜在力量。如《走路》就是一首表现力较强的儿歌,幼儿可以边唱边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这样的儿歌亲切活泼、节奏从容,可以让幼儿选择与小动物叫声相匹配的乐器,分组演唱、演奏。

小班幼儿的记忆、注意、协调能力及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有待发展,因此教师还可以选择有动作变化的、有故事内容的律动音乐,借助幼儿对律动音乐的掌握情况,帮助幼儿理解、分辨音乐,根据动作的变化配合乐器演奏。如《小兔和狼》的音乐,分为A、B两段,A段音乐小兔一边跳一边做吃草的动作,B段音乐响起,大灰狼出来,小兔子藏起来。幼儿熟悉音乐后,就可以选用两种乐器演奏,自然地把打击乐与音乐游戏结合起来。

小班音乐游戏篇8

1.结合儿歌、绕口令进行教学,在快乐中提高教学效率

英语儿歌与绕口令不仅有抑扬顿挫的节奏,而且其语言精练,响亮押韵,朗朗上口,深受学生喜爱。而语音是非常枯燥的,用儿歌进行语音训练,可以将理性的规律变为感性的接触,使学生在轻轻松松的说唱中加深对语音音素的理解和记忆。如我选了两个差不多的二年级班级分别进行音标/i:/的渗透教学,都以bee、see、tree三个词为例词。A班采用普通音标教学模式,枯燥乏味,部分学生在开小差;B班一开始与A班一样,但是在学生基本会读后开始利用儿歌:Whatcanyousee?Icanseeabee.Where’sthebee?It’sonthetree.让学生朗读,一边拍节奏一边朗诵,气氛活跃。一天后我分别对两班进行调查:A班有31%的学生记住了,B班有65%的学生记住了。通过实验可以明显发现,儿歌确实对音标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2.结合游戏进行教学,在快乐中提高教学效率

想要教好音标,就要从学生的天性出发,借用游戏这个桥梁,把枯燥的音标学习变成充满趣味性的各种游戏活动,从而实现快乐学音标的目标。游戏可以促进教学是已经被证实的。但是这里我要提醒一下游戏和儿歌所产生的效果的不同:儿歌不会产生喧宾夺主的情况,而游戏中一个处理不好就成了为了游戏而游戏,没有发挥其促进音标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使用游戏时要注意:

(1)游戏类型要适合特定的教学内容;

(2)游戏难度要适合学生;

(3)游戏规则要简单明确;

(4)游戏要兼顾所有学生,不可让游戏成了部分优秀学生的独角戏;

(5)游戏形式要多样。只有这样,游戏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

二、针对高年级的快乐音标教学方法

低年级的教学方式当然也是适用于高年级的。但是高年级的学生与中低年级的学生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逐步发展,对于快乐的体会也有新一层次的认识。游戏、儿歌等产生的表面性快乐已经不能让高年级学生对音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更加需要一种内在的快乐———通过努力后获得的自信心、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音标时真正感到快乐,才能做到持之以恒,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果。如何让学生得到内在的快乐呢?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1.师生制订小而可行的目标,树立信心

在教学中我们很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每天的小目标的制订,让小目标更具可行性,也提高了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每完成一次,你就可以借机表扬他们。一个星期后,你再问:你们今天完成了吗?他们会这么对你说:小意思,我们这么厉害肯定完成了啊!其实这时学生已经产生了自己学习很厉害的印象,而且音标似乎也并不难。简简单单一星期就树立了学生学习音标的信心。

2.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日积月累的。音标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元音音标和辅音音标只是基础,要在此基础上上升到单词的拼读、字母发音规律的理解,能正确把握单词中字母的准确发音。因此,音标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繁琐的过程。作为教师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不然就会事倍功半。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学习情况确定教学进度,力求把难度控制在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的水平上。这样的循序渐进,学生才能长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及时反馈,让学生真切看到进步,产生成就感

如果一味地只教不反馈,时间一长,学生发难免有倦怠的心理,而教师空泛的表扬也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实际的反馈方式,如:

(1)前后对比。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罗列一下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了什么,让他们去感受自己的成长,产生成自己很厉害的自身成就感。

(2)可以利用好每个单元的单元练习进行平行班间的正确率对比,利用精确的数字让学生看到学习音标的现实意义,坚定学生学习的意志,产生“我们很厉害”的班级成就感。学生有学习的内在动机,从而会事半功倍。

上一篇:陈景润的故事范文 下一篇:谈谈卫生与健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