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质量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08 22:21:01

商品质量管理

商品质量管理篇1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最新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包括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下同)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商品质量违法行为。

第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督促经营者履行商品质量义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情况通报、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监管联动的机制,加强执法协作,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第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商品质量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依照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和督促经营者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第二章 经营者的商品质量义务

第六条 销售者应当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停止销售及退换货等商品质量管理制度,保障商品质量,按照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的规定和对消费者的承诺履行商品质量义务,承担商品质量责任。

第七条 销售者应当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如实记录进货检查验收情况,并根据商品特点采取必要的保管措施,保持所销售商品的质量。

检查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供货商的主体资格;

(二)商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

(三)对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实行生产许可证或者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商品,查验其许可证、认证证书。

第八条 销售的商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应当真实、准确、便于识别,不得误导消费者,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商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有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三)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商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含量以及其他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内容;

(四)限期使用的商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五)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应当有明确的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六)其他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规定应当标明的内容。

销售者销售的使用自己的商标、委托他人生产的商品,应当按照本条前款的规定进行标注。

根据商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商品,可以不附加商品标识。

第九条 销售的进口商品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产地以及进口商或者总经销者名称和地址;

(二)关系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或者对使用、维护有特殊要求的商品,应当附有中文说明书;

(三)限期使用的商品,应当有中文注明的失效日期;

(四)用进口散件组装或者分装的商品,商品或者包装上应当有中文注明的组装或者分装厂厂名、厂址。

第十条 销售者不得销售下列商品:

(一)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商品;

(二)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采用的产品标准的商品,不符合以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商品,不具备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的商品;

(三)国家明令淘汰并禁止销售的商品;

(四)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

(五)失效、变质的商品;

(六)篡改生产日期的商品。

第十一条 销售者销售商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第十二条 销售的商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但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销售者应当在商品、包装或者销售场所的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并以告示等方式如实说明商品的瑕疵或者实际质量状况。

第十三条 销售者不得购进或者销售无厂名、厂址等来源不明的商品。

第十四条 奖品、赠品等视同销售的商品,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至第十三条规定。

第十五条 服务业的经营者不得将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禁止销售的商品用于经营性服务。

第十六条 销售者销售的商品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当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履行退货、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对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的,销售者应当负责退货。

第十七条 销售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的,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销售者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承担无理由退货义务。

第十八条 销售者应当及时履行商品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义务,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第十九条 销售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停止销售、警示等措施。

第二十条 经营者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禁止销售的商品,不得为其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

第二十一条 商品经营柜台出租者、商品展销会举办者、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广播电视购物平台经营者,应当对申请进入其经营场所或者平台销售商品的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履行审查登记义务。

商品经营柜台出租者、商品展销会举办者、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广播电视购物平台经营者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通知或者公告后,应当要求并监督销售者停止销售相关商品,及时停止为相关商品提供入场经营或者平台服务,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章 商品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本办法规定以及随机抽查实施方案的统一安排,随机抽查辖区内经营者,随机选派执法人员,对销售的商品以及经营性服务中使用的商品进行监督检查。

随机抽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执行情况,商品的质量检验合格证明、说明书以及生产厂厂名、厂址、警示标志等标识标注情况,其他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的商品信息。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消费者、有关组织、大众传播媒介反映的以及行政执法中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应当开展重点检查。

第二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有关规定开展抽查检验工作,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科学确定线上线下抽查检验的重点,制定抽查检验计划和实施方案,不得随意抽查检验。

抽查检验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其他有关规定,以及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或者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进行商品质量判定。

抽查检验结果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投诉、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等途径发现、查处商品质量违法行为,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行政处罚信息。

第二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商品质量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时,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当事人涉嫌从事违法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向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其他有关人员以及相关经营者调查、了解与涉嫌违法活动有关的情况;

(三)查阅、复制当事人有关的合同、发票、进货台账、销售台账、财务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商品或者有其他严重质量问题的商品,以及直接用于销售该商品的原辅材料、包装物、专用工具,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六条 对经抽查检验并依法认定的不合格商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对发现销售有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商品的,应当责令辖区内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同一商标的同一规格型号的商品,及时对该商品的供货者进行追查;供货者不在本辖区的,应当将相关线索通报供货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属于生产者责任引起的商品质量违法行为,应当将相关线索通报生产者所在地相关行政部门。

第二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市场监督检查情况,适时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警示和消费提示。

第二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可以对经营者实施行政指导,综合运用建议、约谈、示范等方式引导经营者合法规范经营。

第二十九条 经营者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配合,不得拒绝。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销售者违反本办法第八条和第九条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销售者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项至第(五)项、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和第十四条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六)项、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予以处罚;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予以处罚;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罚;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 对为销售者提供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商品的供货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商品,并处违法销售商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商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十二条 销售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但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商品经营柜台出租者、商品展销会举办者、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广播电视购物平台经营者对申请进入其经营场所或者平台销售商品的经营者的主体资格未履行审查登记义务,或者拒绝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违法行为采取措施、开展调查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销售者主动消除或者减轻商品质量违法行为危害后果,采取退市等措施,自觉解决消费纠纷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销售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销售的商品为禁止销售的商品并如实说明进货来源的,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三十五条 经营者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的销售包括销售者通过实体店、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直销等方式提供商品。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xx年5月1日起施行。

解读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记者:请问《监管办法》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杨红灿: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行政的战略布局,对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放宽市场准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改革举措。工商部门一方面大力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另一方面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探索新的监管机制和监管方式,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商品质量直接关系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当前我国商品质量总体上稳步上升,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一些生产者违规生产,偷工减料,压缩成本,使得不合格商品流入市场;一些销售者未严格执行进货把关制度,造成不合格和三无商品在一定区域内存在,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准入要求,强化销售者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倒逼生产企业不断提高商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工商部门要依法履行好市场监管的职责,进一步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记者:《监管办法》有哪些主要内容?

杨红灿:《监管办法》共五章三十九条,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从事商品经营的销售者义务进行了具体细化。《监管办法》的主要内容有:工商部门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管辖原则、监管制度;经营者从事与商品销售相关的经营活动中应当承担的质量责任和义务,以负面清单的形式明确了经营者禁止销售的商品,经营者解决消费纠纷、承担退市退货、瑕疵商品提示等义务,以及为商品销售服务的运输、保管、仓储以及第三方经营者的质量义务;工商部门开展商品质量监管的方式方法、检查职权,对商品下架、溯源及通报、执法信息公开以及行政指导等要求。《监管办法》还规定了经营者未依法承担质量责任义务的法律责任,明确了依法从轻减轻等情形。

记者:请问《监管办法》对工商部门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提出了哪些要求?

杨红灿:《监管办法》明确了县级以上工商部门是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销售的商品质量进行监管。同时为适应各地机构改革的实际,明确了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的市场监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部门。

《监管办法》规定,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要建立情况通报、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监管联动的机制,加强执法协作,提高监管执法效能。按照国务院对推广双随机的要求,《监管办法》明确要按照随机抽查的实施方案,统一部署对经营者实施随机抽查,随机选派执法人员,对销售的商品以及经营性服务中使用的商品进行监督检查。针对质量问题集中的商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

记者:《监管办法》规定销售者不得销售的商品包括哪些?

杨红灿:《监管办法》明确规定销售者不得销售下列商品:(一)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商品;(二)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采用产品标准的商品,不符合以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质量状况的商品,不具备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的商品;(三)国家明令淘汰并禁止销售的商品;(四)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五)失效、变质的商品;(六)篡改生产日期的商品。《监管办法》还规定了销售者不得购进或者销售来源不明的三无商品,不得在销售的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等。

记者:请问《监管办法》实施后,残次品等能否在市场上继续销售?

杨红灿:《监管办法》规定销售者销售的商品可以存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使用性能上的瑕疵,即所谓的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可以销售,但销售者应当在商品、包装或者销售场所的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并以告示等方式向消费者如实说明商品的瑕疵或者实际质量状况,确保消费者享有《消法》规定的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记者:《监管办法》如何加大对销售不合格商品的处罚力度?

杨红灿:《监管办法》规定工商部门发现销售不合格商品的,应当责令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如果不合格商品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则应当责令辖区内该不合格商品的所有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同时要追查供货者,向销售者提供该不合格商品的供货者同样要承担销售不合格商品的法律责任,依法予以处罚;如果供货者不在本辖区的,工商部门应当将相关线索通报供货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如果是该商品质量问题系由生产者责任引起的,工商部门应当将发现的线索通报生产者所在地相关行政部门,由相关监管部门追究生产者的责任。

记者:请问《监管办法》在经营者法律责任的规定上如何体现宽严相济原则?

杨红灿:《监管办法》具体明确了相关法律法规对商品质量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严格依法处罚;对于法律法规没有规定但属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品质量违法行为,《监管办法》按照规章的有关规定设定了相应的处罚。对于从事商品销售的经营者积极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依法履行进货检查验收等义务并能够如实说明进货来源,以及主动采取退市措施、解决消费纠纷,且违法行为轻微的,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通过制度设计,激励销售者主动履行索证索票、留档备查的义务,有利于监管部门督促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自觉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监管成效。

记者:《监管办法》对三无商品的监管作出了哪些新的规定?

杨红灿:工商部门在市场检查中经常会发现一些没有厂名厂址的商品,俗称三无商品,而且这些三无商品往往质量得不到保障,对消费安全影响较大。按照《产品质量法》对标识的有关规定,没有用中文标明产品名称、厂名、厂址等的只能依法责令其改正,并没有进一步的处罚。而三无商品的根本问题是来源不明,没有承担商品质量责任的主体,而且也无法责令改正,本质上与《产品质量法》规定的没有正确标明标识的情形并不相同。因此,《监管办法》明确规定了销售者不得购进或者销售来源不明的三无商品,对销售来源不明三无商品的销售者要依法处罚。而对商品名称、厂名、厂址等标识不规范的行为则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理。

记者:请问销售者提供给消费者的奖品或者赠品有哪些商品质量要求?

杨红灿:一件商品不管是以什么形式由销售者提供给消费者,都应当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规定对于商品质量的要求。《监管办法》明确经营者提供的奖品、赠品等视同其销售的商品,应当符合本办法对商品质量的规定,标识标签不符合规定的商品、禁止销售的商品以及三无商品等一律不得作为奖品或者赠品,违者将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记者:请问《监管办法》对进口商品的要求有哪些特殊规定?

杨红灿:进口商品进入国内市场流通后,应当符合我国法律法规、标准等对商品质量的全部要求。同时在标识标注方面,《监管办法》根据进口商品的特点规定销售的进口商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有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产地以及进口商或者总经销者名称和地址;(二)关系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或者对使用、维护有特殊要求的商品,应当附有中文说明书;(三)限期使用的商品,应当有中文注明的失效日期;(四)用进口散件组装或者分装的商品,商品或者包装上应当有中文注明的组装或者分装厂厂名、厂址。

记者:请问《监管办法》如何规定了商品经营柜台出租者、商品展销会举办者、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广播电视购物平台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

杨红灿:《监管办法》规定了商品经营柜台出租者、商品展销会举办者、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广播电视购物平台经营者应当对申请进入其经营场所或者平台销售商品的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履行审查登记义务。在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通知或者公告后,应当要求并监督销售者停止销售相关商品,及时停止为相关商品提供入场经营或者平台服务,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监管办法》对未履行审查登记义务,或者拒绝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违法行为采取措施、开展调查的,明确规定了法律责任。

记者: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张茅局长提出要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一体化监管。请问《监管办法》如何体现一体化监管的要求?

商品质量管理篇2

1商品混凝土生产期间所存在的问题

1.1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人员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讲,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工作人员是混凝土生产的关键性因素,是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实施者,其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目前,商品混凝土生产期间的相关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的生产质量意识相对较低、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知识掌握不够以及人员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等都严重影响到混凝土质量[1]。尤其是商品混凝土生产的关键性岗位人员,比如技术性岗位人员、配比设计岗位人员以及实验室的管理人员等的综合素质水平相对较低,部分人员没有经过培训考核就上岗,从而给混凝土生产带来了大量的安全隐患。

1.2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问题

原材料属于商品混凝土生产的基础性物质条件,只有原材料质量合格,才可以从根本上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例如水泥、外加剂、砂以及石等材料质量要有保障。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水泥等级不够,进而使水泥浆的粘结力不强,最终影响到混凝土的实际质量水平。原材料的配比不科学不合理等,都不利于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2]。

2商品混凝土生产期间的质量管理对策

2.1加大生产人员的技术性培训力度

商品混凝土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管理,并在培训过程中,细化需要培训人员完成的各种记录,确保培训质量。对商品混凝土的生产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实施科学化测定,并对生产期间的每一个环节实施监督管理。此外,在培训教育期间,相关人员要加强对混凝土生产一线工人的技术性培训,不断提升其质量意识与质量水平。使其树立起相对较强的责任心,并建立健全科学化的管理制度。

2.2加强商品混凝土生产的配比设计管理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混凝土生产期间的配合比设计工作属于确保混凝土质量安全的核心环节,若不能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严格管理,那么即便是拥有高质量的原材料、优良的机械设备以及完善的生产工艺,也不可以生产出质量水平相对较高的商品混凝土。所以,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厂家应该高度重视商品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控制与管理。首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期间不可以照搬别人配方,由于混凝土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若不分条件以及不分场合的进行生搬硬套,可能会发生非常危险的事情。在商品混凝土生产前应进行严格以及系统化的试配试验,而且要准确区分试验室以及现场施工环境之间的差别,保证获得良好的试配试验效果[3]。此外,由试验室进行试验,并取得成果之后,还应该由专业技术负责人以及商品混凝土生产的总工程师进行审核,只有在审核完成之后才可以应用生产,若审核没有通过依然不能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其次,混凝土生产要加强动态化控制,根据工程情况、气候变化因素、设计要求、交通运输状况、工地配合程度以及原材料情况进行合理化调整与控制管理。再次,对配比实施专业化的数据统计,可以给每个配方都编一个编号,便于质量追踪以及信息反馈,而且要根据工程单位进行分列存挡以及备查,不能够涂改或者是丢失。最后,科学运用掺合料获得较好的技术性经济效益,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磨细矿渣、外加剂以及粉煤灰等的双掺技术或者是多掺技术,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升混凝土性能[4]。

2.3确保商品混凝土生产期间搅拌工艺的科学化

在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期间,要实现搅拌工艺的合理化,从搅拌时间角度出发,需要根据生产过程中搅拌机类型、混凝土的实际运输时间、实际搅拌效果情况、坍落度大小等设定搅拌时间。而且要充分利用搅拌运输期间的二次搅拌效果,并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尽量缩短搅拌时间,不断提高商品混凝土的实际生产效率,尽量减少搅拌叶片以及衬板等的磨损程度。此外,在混凝土生产期间,质检员与操作员应定期目测混凝土的实际坍落度以及和易性。如果发现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实施科学化检测,试验室不仅要抽样实测其坍落度,还必须在商品混凝土的出厂之前目测其坍落度与和易性[5]。当遇到异常情况的时候,首先要查明原因,然后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处理。

2.4加强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运输管理

为进一步确保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水平,应控制好运输时间,从搅拌到入模的全过程不可以高于混凝土初凝时间。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以根据水泥品种、气温因素、外加剂品种以及实际坍落度大小情况来制定,通常情况下,运输时间需要控制在两个小时,而且从装料到卸料不可以超过四个小时。在搅拌车装料之前,应倒净积水,且运输与卸料期间也不可以随意加水。此外,重载搅拌车在筒体方面要避免停止转动,防止产生离析以及分层现象。还要及时清洗混凝土搅拌车的筒体,具体时间间隔可以为搅拌车从工地返回的时间,如果工地较近则不能够超过四个小时,避免时间较长影响质量。

3结语

总而言之,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工作是一项专业性以及复杂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直接关系到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水平。因此,在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加大生产人员的技术性培训力度、加强商品混凝土生产的配比设计管理、确保商品混凝土生产期间搅拌工艺的科学化以及加强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运输管理等措施,促进商品混凝土生产工作的顺利运行。

商品质量管理篇3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

一、公司组织机构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

混凝土生产属建筑业当中的夹缝产业,具有离散性和环境变化性。市场要求混凝土企业要以质量保障为前提,以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为重点,才能直得客户的认同,才能抓住“有效市场”的机会。公司内部的运营意识和体系要形成层层服务的工作氛围,以部门主管为第一责任人,以总经理为核心形成与市场氛围同步的内部机构互动服务管理体系。

营销服务部负责市场承揽业务和服务保障,销售合同评审组织,有企业产值和利润实现的贵任,工作内容集中涵盖所有施工现场的公司人员和机械,是公司的形象窗口,是实现产品销仓的指挥中心。市场调研工作要以“快半步”的思维方式作为指导随着商品混凝土公司市场经营节奏的加快,市场调研工作应尽快进入实质性和真实性的工作阶段。

生产技术部对外保障产品质量,对内保障生产过程工艺的控制和生产,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生产技术部集中和整合了公司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资源,有负责市场技术动态的信息收集和公司产品的技术储备的职责,有成本控制的职能。

二、商品混凝土的技术管理要点

(一)原材料的质量管理

当代的混凝土已经再也不是砂、石、水泥、水的四项组成了,外加剂、粉煤灰、矿粉、硅灰以及各种掺和料、激发剂的出现与应用,使混凝土发展到第八、第九甚至更多的组分。因此,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管理是保证获得质量合格产品的根本。混凝土企业应在充分考虑采购成本的前提下,优选质量稳定的供应商。在采购合同中明确验收标准与违约责任。对水泥、外加剂等,质量检测结果有较长带后性,又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最大的大宗材料,不宜委托中间商采购,以避免出现质量纠纷时处理的间接件与苫偿能力的不确定性。从验收角度讲,应尽量做到先检讨后卸货,对于不能立即出结果的原材料应双方共同见证封样留存,并严格按照相应规范规定执行,为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处理提供物证。对于接收的材料,应有授权责任人接字认可,分类存放并及时设置标识,明确使用的结构部位与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常规原材料的人库,应有检测、生产、材料三个岗位人员的签字确认程序。

(二)配合比设计的质量管理

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是获得性能优良混凝土的基础。配合比设计除了要满足规范要求外,还要深人了解工程结构特点,根据实体的图纸设计、施工要求、强度验收批的划分与验收方式、实体尺寸、使用环境因素等,充分考虑其经济性、施工性能、耐久性,优选质量优良的原材料进行试配、试拌。在为施工单位供应前应将质保资料提前或随第一车混凝土送至工地,其中应明确原材料的厂家、己检出的质量数据、掺和料的性能与掺量、外加剂厂家的使用说明书、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等。

(三)对不同工程的分类管理

商品混凝土的服务对象,涉及工民建、市政、道路、水工等不同行业的工程。公司应对不同类别的工程项目分门别类进行管理和技术开拓。

1.常规系列混凝土,是适用于工业民用建筑的项目,通常强度等级为C10~C40,技术管理方法是以基准配合比为基础,适当调整施工(生产)配合比;

2.自防水(补偿收缩混凝土)适用于地下建筑物。如,下地室的底板、侧墙以及有防收缩要求部位的各后浇带等。对这类混凝土是在基准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水泥、膨胀剂、外加剂、掺合料的相容性和需水量的较正试验;

3.大体积混凝土是指适用于水工或地下建筑物的其外形尺寸较大的混凝土结构物。这类混凝土,需掺用缓凝型外加剂和磨细掺合料,降低水泥用量,并在生产过程中,对粗集料作洒水降温,以减少混凝土的出厂温度;

4.抗渗与高抗渗混凝土,主要用于水工建筑物及有抗渗要求的地下建筑物。这类混凝土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兴起而大量应用。通常是采用自防水技术措施,并掺入引气型外加剂。使其达到抗渗要求。

(四)加强公司商品混凝土的技术管理发展目标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明日的市场,本公司经历了多年的实践,充分认识到作为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一切产品必须根据工程类别,设计要求,用户施工环境等条件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最终目标是与用户(施工单位)共同建造优质的混凝土结构物。其实施要点是:

1.严格控制与检测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与数量,严格控制拌和工艺与运输环节中的影响因素,根据用户对工程的要求,确立生产与输送方案;

2.混凝土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本公司的技术部必须超前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信息与发展趋势,调整并制定新的实施方案。

商品混凝土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是公司的工作中心,它要求一定的技术含量,并是有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及组织结构来贯彻落实。通过本公司几年来的产品开发实践中的体会,以技术开拓来达到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商品质量管理篇4

关键词:预拌商品砼原材料外加剂掺合料施工控制质量控制

1前言

商品砼即预拌砼也是由粗细骨料、水泥、水和外掺合料及外加剂等材料,按设计比例需要配置而成的拌合物。在现阶段商品砼供应用量大小,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砼生产工业化程度的高低。国内应用实践表明,采用预拌商品砼,可以提高劳动效率200%以上,节省水泥15%左右。目前全国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利大坝,铁路码头,尤其是各种建筑工程及房屋住宅工程,已经绝大多数采用了预拌商品砼。

预拌商品砼的广泛使用,是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需要,也是为了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需要。应用预拌砼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但在目前总体来着,预拌砼的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具体应用中制约预拌砼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从预拌砼的性能特点出发,有针对性的分析诸多不利影响,从拌合物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和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控制,认真研究施工过程的工艺措施,确保砼工程的整体质量。

2预拌商品砼的特点

2.1采用优点

具有工业化,专业化大生产的优势,在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成本控制,技术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越性;质量相对于现场拌制砼更加稳定,机械化程度高,计量先进准确,拌种均匀,拌合料的离散性大辐度减少;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现场粉尘和噪音污染,有利于文明工地提高施工质量。

2.2容易出现的质量缺陷砼是人工制成的一种非均质混合材料,质量波动较大

原材料的质量不稳定,配合比的波动,生产过程的环境条件变化,施工工艺方式及操作者水平都会不同程度影响砼制品的质量。预拌商品砼一般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

2.2.1和易性较差和易性主要是指拌合料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即可施工性

泵送砼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泵性,要求拌合料具有摩擦阻力小,不离析,不堵塞,可顺利通过输送管送至浇筑地点。

(1)坍落度的损失

坍落度的损失主要反映在拌合物失水率和凝结硬化速率。砼经拌合后经过一定时间,拌合物在环境气候下逐渐变稠而粘聚性增加,流动性慢慢失去,给输送,入模振捣,收压和保湿养护带来一定困难,也容易导致砼成型后表面出现麻面和蜂窝现象;

(2)拌合抖的离析

混合料经过搅拌后各组分产生离析情况,从而造成不均匀的沉淀倾向。砼出现离析后在泵送过程中很容易堵塞胀管,流动不畅;在浇筑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分层;造成结构件的不均匀性;

(3)拌合料的泌水

搅拌后的混合料中水以不同方式从拌合物中分离出来。粗骨料在混合物中下沉使水分子被排除并上升至表面,使表面形成水膜浮浆。有部分水通过模板缝隙渗漏排出,带走水泥使该部位成为质量缺陷。

2.2.2砼早期强度低影响后期强度

砼的特性是属于非均质性,在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强度离散性是较大的。外掺合料适应性差掺用不当,应用时为了改善拌合物的和易性确保施工,目前常采用掺入粉煤灰或矿粉掺合料,同时又复合掺用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如果掺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砼强度造成不利影响。在泵送施工时为满足输送需要,有时也会在搅拌车内任意加水,也会严重影响砼的强度和耐久性能。

2.2.3砼的裂缝

(1)干缩性裂缝

砼在水化过程中由于水分的减少而引起体积的收缩。因砼内部游离水由表至里的逐渐蒸发,砼结构体内外形成了湿度和温度梯度。在边界约束条件下收缩应力大于当时砼的抗拉强度时,即出现干燥收缩裂缝。早期的收缩裂缝比较细微,随着干燥程度的增大收缩量也会增加,这种裂缝上宽下窄,大风天施工及现浇楼板裂缝比较多;

(2)温度裂缝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一般在3d内会释放出50%以上的水化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若使结构内外温差超过25℃以上时,因温差梯度应力而导致结构开裂;

(3)砼异常嶷结。外加剂及水泥的适应性不好或外加剂掺量过多,砼拌合物出现速凝,假凝和缓凝现象,影响到砼的施工质量。

3预拌砼的质量控制

3.1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组成砼的原材料主要是水泥、石子、砂、外加剂、外掺合料和水6种,其质量直接影响砼的质量性能

施工规范要求对所有进场的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并按抽查比例取样进行复检,在达到各自的质量标准后才可使用。

3.1.1水泥控制

水泥是砼的胶结材料,其质量性能对砼的强度,变形量,耐久性影响最大。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方式及不同批,其细度,凝结时间,强度都会有些差异,影响拌合物的用水量,坍落度及最后强度。在采用用时应注意。

(1)针对不同用途的砼正确选择水泥品种。从控制裂缝的重要性考虑,水泥品种优先选择的次序应是:低碱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而大体积砼宜采用低化热水泥。无特殊要求时不宜采用早强水泥,含碱量高及过细水泥;

(2)根据砼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应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进行复试,合格后才可使用。必要时还应对其他性能指标复检,如凝结时间和细度;

(3)对水泥稠度和用水量的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指水泥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用的实际用水量。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多少是不同的,其大小对所拌制砼拌合物稠度有一定的影响。相同强度时选择需水量小的水泥,在配置砼时采用需水量小的水泥可减少水泥用量;

(4)对水泥强度富余量,强度标准差,标准稠度用水量,初凝和终凝时间,对适应性好的外加剂和经时坍落度损失率等综合考虑,来评价水泥质量的高低优劣。

3.1.2粗骨料控制

在砼硬化后石子起到骨架作用,占据砼中的大部分体积,石子的最大粒径和级配对砼的流动性,强度和耐久性起到重要作用。配制砼时对粗骨料的质量要求一般是表面形状、最大粒径、有害杂质含量、颗粒连续级配及粒径强度等。对石子中氯离子含量有限制时应按批进行检验。当粗骨料的级配有变化时,可调整砂率使粗细骨料在拌合物中密度增大。

3.1.3细骨料控制

商品质量管理篇5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 施工质量 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9(c)-0104-02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和引导下,现场拌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点已很难满足大型工程集成化、快速化的相关需求。而且,商业混凝土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相对较多的产品,而且混凝土相对集中易于现场管理,能够满足工程结构建设和设计的要求,其技术和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释,提升效率的优势更加明显。但是,在实际现场施工中,商品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时有发生难以控制,例如外观不良、坍落度损失、强度不达标、裂缝等问题很常见。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新混凝土和易性较为明显,其次归因于新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机械性能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材料组成的性质、环境条件、材料使用量的比例、养护条件、施工条件、添加剂等因素息息相关。混凝土的质量会对项目的最终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一直是混凝土质量关注的焦点,控制商业混凝土的质量需要控制其生产的整个过程,下面让我们详细分析。

1 施工企业对质量的全程控制

1.1 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最初建设时,施工管理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如企业的规模和质量保证情况等应列入项目调查,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品股对企业的资质、材料和供应能力,对具有抗冻性和抗渗性要求的项目或需要浇筑大体积混凝土项目以及对施工进度有严格要求的项目,更要专注于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实地调查。在调查中必须秉持客观公平、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抽样检测应坚持随机性,测试其质量和设计标准是否一致,以确保项目的整体质量。与此同时,现场管理人员也应考虑商品混凝土的运输距离,距离超过标准应放弃选择。按照优选的原则,应选择设备和供应能力都很好的企业作为商业混凝土供应商。

1.2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1.2.1 强化浇筑与振捣工作

项目施工中,项目结构的特点是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制定方案的基础,设计科学高效的施工方案,按照项目的总体进度、工程量和分层分段设计出建筑需要使用的混凝土重量,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书,从而确保商业混凝土的质量。同时,要在施工前做好适当的准备,对模板高程、钢材的尺寸、规格、品种和数量等方面进行仔细检查,并根据研究结果预留出适当施工间隙。在施工现场随机取样混凝土,将制成立方体试样,根据检查结果,相关人员可以准确了解使用混凝土是否达到标准。混凝土施工后,模板内的骨料将相互接触,产生摩擦和水泥静浆粘结力等,将导致混凝土不能自动填充所有模板,且与预期密度有一定差距,进而对混凝土的抗冻性、强度和耐久性等产生直接影响,混凝土在初凝前要实施分层振捣密实,从而确保混凝土硬化后其外观质量和强度达到标准。

1.2.2 浇筑后的养护

由于混凝土在使用后逐渐硬化。而水化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的更快。混凝土的养护管理的三个具体的元素是时间、温度以及湿度,要确保混凝土强度的不断提高,我们必须遵循三个具体的保护措施。

2 生产企业对质量的全程控制

2.1 生产前期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技术人员在混凝土生产之前,必须了解水泥和砾石等能够改变混凝土的性能、影响混凝土质量,混凝土制造商必须严格采购过程,严格的检验原材料。企业应设立原材料专项检验部门:(1)对供应商进行调查,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优质供应商;(2)每次采购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能做贮存处理的必须是合格的材料,材料不合格,应返回企业处理,从而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与此同时,要求混凝土企业标注原材料的储存和保存信息,应有详细的材料分类帐,标记数量、名称和质量保证书等,并根据原材料的特点做出适当的保存措施。

2.2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2.1 对配合比的设计要求

所谓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各种材料在混凝土中的比例,这是混凝土生产的基础,对产品性能和生产成本造成直接影响的是配合比,它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当设计材料配比时,要将运输浇注、振动和新拌混凝拌和等因素加以考虑,确保结构截面尺寸和形状等能满足施工标准外,还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对设计的材料比例进行调整,以确保设计的适用性。

2.2.2 明确配合比的三个主要参数

混凝土混合比有三个主要参数,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首先要确定这三个参怠#1)水灰比。在该比例下,如果水灰比较大,混凝土的工作性会变得更好,但是也会由于过多的水而造成泌水的情况,强度会降低,因此,水量应严格控制;但如果水泥量太大,混凝土会产生收缩,容易出现裂纹的情况。相关人员可以在保持水灰比不变情况下,增加水泥量,从而确保可操作性。(2)砂率。在保持混凝土粘聚性的前提下,尽量避免选择相对较大的砂率。(3)单位用水量。当混凝土流动性标准后,选择水量最小值。在参数明确的情况下,相关技术人员制定适当比例的具体方案,并交予相关的技术部门按照方案进行配料,对材料的数据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保生产准确性。商业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可以在控制商业混凝土的质量后得到保证,但这种质量控制需要现场施工系统更加完善,可以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在原材料、运输过程、生产过程中质量是否可以顺利进行,将对其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只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减少过程中所有不确定性的因素,使质量满足要求。

近些年来,商品混凝土快速发展的石头有增无减,随着改革步伐的步点,我国城市建设普遍要求采用商品混凝土。而且商品混凝土优点突出,具有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使用面积、减少环境污染、强度高、截面尺寸小、承载能力大、抗渗性好的优点,拥有良好的耐冻性,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成本。但是,考虑到机械设备、施工管理、价格因素和生产技术等因素,混凝土质量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势在必行。

3 结语

文章针对施工企业和生产企业对商品混凝土质量进行全程控制的介绍,使我们了解了想要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确保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工程管理人员要本着负责的工作态度对混凝土产生的各个环节,实施的各个步骤进行有针对性地控制,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蔡向阳.浅析商品混凝土生产的质量管理[J].科技信息,2014(11):213,273.

[2] 张玉龙,许林胜,樊海涛.浅析商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13):268.

[3] 郑凯锐.影响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的因素浅析[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4(2):61-64.

[4] 武海斌.使用方如何有效控制商品混凝土质量[J].山西建筑,2011(5):223-224.

[5] 于震,杨红涛,王刚,等.商品混凝土质量全程控制[J].商品混凝土,2011(11):57-60.

[6] 赵建明.浅谈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建设监理,2012(6):

62-64.

[7] 黄日欢.浅谈建筑用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3):47-49.

[8] 黎智雄.浅析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广东建材,2015(6):

22-23.

[9] 郑凯锐.影响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的因素浅析[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4(2):61-64.

商品质量管理篇6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生产管理改进策略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传统现场采用小型搅拌机拌制混凝土的方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已经不能满足工程量及工程进度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城市建设的质量,改善城市建设对人民生活及环境的影响,各种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逐渐兴起并得以长足发展,混凝土的集中搅拌能够将工程原材料的供应稳定化,对于工程的整体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对于环境保护也有着极大助益。贵州铭材混凝土有限公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立并发展起来,下文笔者结合自身在贵州铭材混凝土有限公司的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多年管理经验,对我国目前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我国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现状

贵州铭财混凝土有限公司将“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作为长期以来的经营理念,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混凝土生产、销售、质量、环保为一体的管理体系。对内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健全企业管理;对外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及管理经验,精诚合作,力争创优争先。目前,公司在混凝土生产中已经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管理机构较为健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相应的等级标准;对材料试验的检测仪器基本能够满足质量控制的需求;混凝土的生产资料如砂石原材料、水泥等试验台账基本齐全。在商品混凝土生产上基本具备了所需的技术试验设备,如混凝土运输车辆、输送泵、搅拌系统等,生产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且有效控制;建立了商品混凝土试验室;一些辅助设备如砂石堆场、水泥存储仓等也基本完善。笔者通过在制度及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结合行业领域内的普遍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我国相关领域内的现状如下:

1.制度现状

在我国商品混凝土生产领域内,很多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多弊端,如:质量控制的内部审核资料等缺乏;管理体系的可操作性较弱,流于形式;生产过程不能按照标准控制,不够规范;试验过程的控制不够严格;试验人员的资质不符合上岗标准;试验室管理制度贯彻实施不够严格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混凝土的质量,对企业的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2.生产过程现状

在生产过程中,我国很多相关企业都存在着以下弊端:有的设备欠缺操作规程,操作不够规范化;试验人员的专业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培训加强;试验过程由于环境或条件局限不能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原材料存在混堆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混凝土生产过程不能实现质量的全过程控制,为混凝土的使用质量造成了安全隐患。

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针对行业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运行控制不到位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虽然很多企业生产的商品混凝土得到了质量认证,但是对于质量的管理还保持着原始的方式,其中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多,而且很多管理人员对于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不够专业,不能有效的进行指挥控制。质量体系的管理大多是停留在文件的文字上,不能真正的贯彻落实,因此,混凝土的质量不能得到根本的保证。

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普遍较弱

随着近年来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增多,市场对于工程技术人员较为欠缺,从而造成了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技术人员甚至完全不懂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特征,滥竽充数;很多管理人员是由工人担任的,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此外,企业中的人员流动较快,不能有效的形成一个团结的生产体系,对混凝土生产环节的紧密配合造成了很大的局限。

经营与质量管理存在着矛盾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公司实际经营与生产中,要想加强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信誉创效益。而在公司实际经营中,管理层不能很好的认识这点,在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复杂的债务纠纷中,通常更多的对企业的当前利益考虑,不能将更多的资金投入企业生产管理及专业人员培训中,也就不能对产品质量进行更好、更专业的控制。

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策略

笔者通过对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制约我国商品混凝土质量提高的最主要问题是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控制不到位及缺乏高素质人才,从而使得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贯彻落实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标准,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力度。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混凝土质量标准的相关规范进行,并将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的质量要求作为检查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从而确保混凝土生产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整个过程中质量受到控制。

加强人员管理工作,保证混凝土生产工序的紧密配合。混凝土在工程中的使用是定点、定时、定量的,不能使用间断的半成品,因此,在生产中必须有序的将各个生产环节协调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每个环节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要进行分类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确保其能够完全胜任岗位工作;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强职业道德;此外,企业管理层必须彻底抛弃对当前利润的侧重,而要把目光转移到生产管理上来,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树立员工的经营理念;

B.提高领导者的核心地位。在企业中领导是核心,只有加强领导的核心影响力,才能将整体组织打造成为一个团结的队伍;

C.建立健全的科学管理制度。促使人身行为与管理活动有效统一,保证社会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

D.引导员工参与管理,集思广益,使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实际工作中,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有效力量;

D.促进认识上和行动上的协调进行,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不断强化团队意识,从而从根本上加强员工的团队意识,避免员工流失。

加强试验工作。试验工作是商品混凝土检验的最有效手段,只要优质的试验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混凝土。笔者认为,对于混凝土生产的试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严格按照计划的配比单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并做好记录,确保材料使用的正确性;

B.对于进厂的原材料必须经过复试,保证进厂原材料质量的稳定,从而确保原材料的使用符合商品混凝土拌合的要求;

C.对于计量器具的管理要完善其使用记录及试验台账,而且要定期对器具进行检测校定,确保其检测的准确性;

D.加强混凝土出厂检测,确保出厂的混凝土强度、塌落度等质量符合既定标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商品混凝土在工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于其生产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从生产、技术、设备、材料上进行全过程的管理。管理人员要不断总结管理经验,树立质量为本的观念,从而将商品混凝土生产规范化,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质量。

参考文献

[1]丁锋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建材与装饰-2007年8S期。

[2]李维 宋金堂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几个问题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年1期。

商品质量管理篇7

一、培植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强化釆购质量意识

随着IS09000族标准的普遍采用,质量管理领域发生了观念上的变革,一些新的质量管理理念不断涌现,而这些新的理念极大地促进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企业在采购管理中应培植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强化采购质量意识,要做到这点,就要求企业领导在组织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时,企业采购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检验人员在从事采购商品质量管理与控制活动中,必须树立和强化“质量第一”、“预防为主”、“持续改进”、“协作精神”、“注重质量效益”、“顾客至上”等理念,增强关心采购质量和保护质量的自觉性。质量意识的形成和提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可通过以下方法强化质量意识的形成:

(一)通过学习、宣传,提高采购人員的质量意识

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宣传,使采购人员提高对采购商品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地提髙业务水平和操作技术,提髙学法守法的自觉性,严格按质量法规、质量标准做好有关工作,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明确没有采购质量,就没有产品质量,就没有企业效益,就没有个人利益,不断增强质量意识。

(二)提高领导质量意识

提高采购质量意识,关键在于企业领导层质量意识,只有领导决策层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髙度重视采购质量工作,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的中心工作真抓实干,才能提高质量意识,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不断提高采购质量。同时,企业领导应善于聆听采购人员的心声,通过沟通,使采购人员认同企业采购质量目标,贯彻执行企业采购质量策略。

二、选择优秀的供应商,构建全新的采购质量管理模式

采购是企业与一个或多个供应商之间的交易活动,采购商品质量与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水平密切相关。经验表明,一个企业要是能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质量管理精力花在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上,那么企业过程质量和成品质量起码可以提高50%以上。所以,选择优秀的供应商,构建全新的采购质量管理模式,加强供应商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提出明确的采购质量要求,选择优秀的供应商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是采购的首要工作,是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合格的供应商应具备完全满足规范、图纸和订单等质量要求的能力。为此,企业亩根据供应商的信誉,对比类似产品的历史情况,对比其他用户的使用情况,供应商提供的样品,供应商能力,是否取得有关质量认证机构的质量体系认证等来评价供应商是否具有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要做好评价工作,应做好如下工作:

1. 对供应商进行调査。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派出一组有资格的调研员对供应商进行访问调查,对供应商是否有可能交付优质产品作出科学预测。要使调査结果反映实际情况,企业就需要对调查的方法和内容做认真细致的考虑。调查方法切忌形式主义,调查内容力求全面,调查重点应侧重于工序能力、工序控制、员工培训和资历考核等方面,同时,调查要避免重复劳动,善于利用社会性质量数据库。

2. 对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保证能力评估。要采购到优质商品,企业必须充分掌握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能力,为此,企业可选派有经验的审核员或委托有资格的第三方审核机构对供应商设计资格、制造资格、供货质量、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质量控制能力等进行审核。此外,在审核过程中,还应对被审核方的顾客满意度、职工素质、技术装备、过程能力、服务水平、财务关系等进行调查。审核和调查应形成明确详细的审核报告和调查报告。通过审核,对供应商的合作经验、质量管理与控制能力、质量保证能力、履约能力、服务与技术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

3.做好样品小批量试用的鉴定与审核。企业应按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新开发供应商的:样品进行鉴定与审核,并在样品合格后,进行小批量试用,试用合格后再批量供货或芷式使用。这样,不但可验证供应商产品与样品同技术要求的一致性,还可验证供应商产品满足企业工艺要求的能力以及供应商供应质量的稳定性程度。

经过质量调查、论证、开发样品、小批量试用等过程的选择,符合企业质量-求的即为备选的供应商。但是,供应商的选择除了考虑质量要求以外,还要考虑价格、信用、管理水平等因素。另外,同一商品的供应商数目应根据商品的重要性程:度和供应商的可靠程度而定。一般:可以保持2~3个,以保证供应的可靠性和形成竞争,有利于商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二)加强质量合作,与供应商:建立和保持互利共赢的关系

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己成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问题。IS09000:2000标准中把“互惠的供应商关系”作为质量管理的8项基本原则之一,其目的就是要求企业与供应商建立和保持互利共贏的关系。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加强与供应商的质量合作。上海通用汽车公司之所以创造出我国汽车工业的奇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与供应商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合作中,上海通用和供应商一起研究如何在小批量、多品种、快节奏的生存环境里一'起成长发展,双方建立了联合发展委员会,上海通用公司用企业的一部分利润为供应商提供培训和服务,帮助供应商改善和实施他们的供应系统,提髙产品质量,并帮助其争取出口项目,扩大出口规模,从而获得了双贏的局面。上海通用公司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为使供应商提供的商品持续地满足企业的需要,与供应商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应做好如下工作:

1. 制定联合质量计划。采购现代商品,需要把供应商与企业双方的能力对等协调起来,协调的最佳办法就是制定联合质量计划。通过制定联合计划,确立共同遵循的质量方针和质量要求,明确质量职能,建立起迅速、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使各方获得最大的价值,以保证双方沟通渠道畅通,持续保持和提高产品质量。

2. 掌握供应商质量状况,对供应商进行监督检查。根据需要,企业可派代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商品质量进行全程、全面地监督检査。通过监督检查,有利于全面把握供应商的综合能力,及时发现其薄弱环节并要求其改善,从而从体系上保证供货质量,满足企业的质量要求。

3. 帮助供应商引入新的体系和方法。为有效地控制采购商品的质量,企业应对供应商引入自己多年总结出的先进质量管理手段和技术方法,主动帮助、指导供应商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质量保证能力。对供应商的帮助应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帮助供应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和质量培训,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实现检验和试验的标准化、规范化,贯彻IS09000族标准,争取质量体系认证,帮助供应商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如6Sigma系统等。对供应商的帮助重点是加强商品质量的薄弱环节,解决影响商品质量的关键问题,从中获得长期、稳定的优质商品。

(三)加强对供应商的动态管理

要提高采购商品质量,应保证在合格的供应商名单范围内采购,同时,应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为此,企业应按照采购质量要求,对不同采购商品进行定期质量缺陷分级评定,据此对供应商进行等级评定。另外,也可定期对供应商的质量稳定性、售后服务水平、供货及时性和供货量的保证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对优秀的供应商继续保留或提高等级,对不好的供应商进行降级处理或从供应商名单中剔除,实现供应商管理的良性循环。

三、层层把关,加强釆购全过程质量管理

采购过程涉及到供应商的选择、与供应商谈判及成交、对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对供应商商品质量进行验证、进货运输、进货检验与验收等活动。可见,采购商品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控制,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严格把好每一个环节质量关。

(一)明确各部门的质量职责,建立相应的盾量控制程序

采购质量并不仅仅是采购部门的事,还与设计技术、质量管理、检验以及企业上层管理等部门有关。因此,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商讨、分析、明确质量职责,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加强配合和协作,保证质量职责的落实。同时,应对采购质量形成的各环节进行分析,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做到采购质量管理程序化。

(二)建立健全采购质量管理制度

为保证采购商品质量,必须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与采购有关的人员行为,防止暗箱操作。对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人员应给予奖励;对个别有章不循、损公肥私、定人情货、采购质次价高甚至假冒伪劣商品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人,应坚决处理,情节严重的应送司法机关处理,以保障采购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树立质量监督的权威性。

1.建立起较完善的供应商质量管理制度。对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审核、验证,都应建立完善的程序,严格按要求和标准执行。

2. 建立采购商品质量档案制度。企业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重点有选择地对大宗、关键、技术性强的采购商品建立相应的质量档案。质量档案的内容要全面,主要包括商品的合格证、试验报告、化验单、使用说明书、验收记录、保管保养记录、出库检验记录、使用中发现问题的处理意见等。企业应建立质量档案的管理制度,设置专人对质量档案进行管理,以供选择、优化供应商时参考。

3. 建立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监管制度。全过程质量监管是指从计划、审批、询价、招标、核算等所有环节都有监督,重点是采购计划制定、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质量控制、质量验收4个环节的监管,以保证对供应商选择和验收不降低标准,不弄虚作假。全方位监管是指行政检察、财务审计、制度考核三管齐下。

(三)严把采购商品检验关,加强不合格品的控制

企业应根据采购批量、采购商品种类与性质、价值以及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科学合理地制定检验方案,并严格按要求实施。检验应在双方认可的条件、方式和环境下进行,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记录,以满足可追溯性要求,并对不合格品进行质量分析,做到查明原因、分清责任、防范措施落实。

四、夯实基础,全面提高采购商品质量的管理水平

为保证采购商品质量,企业应做好采购商品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一)做好采购商品质量信息的收集、加工、存贮和传递工作

采购商品质量信息是进行采购质量决策的依据,是改进采购商品质量、改善采购各环节工作质量的最直接的原始数据。要使质量信息在采购质量管理中发挥作用,应使质量信息满足及时、准确、全面、系统的要求。为此,企业应加强采购质量信息的收集工作,建立一个髙效、灵敏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对质量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

(二)编写好采购质量文件

为了保证采购商品符合质量要求,企业采购部门在采购商品时,常根据申购部门提出的具体质量要求和规格,编制采购质量文件,向供应商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并让供应商充分地理解这些要求,如所购商品的规格、图样、等级、质量标准、验收检验规则、质量保证要求等等。作为企业采购部门,应制定采购质量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使用和管理等一整套程序,特别应做好采购质量文件的编制工作。

1. 编制的采购质量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应齐全。采购质量文件至少应包括:采购商品的准确标识,采购商品的技术和质量要求,对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和保证能力提出的要求。

2. 确保采购质量文件的有效性。编制采购质量文件所引用的标准要保证是当前的最新版本,确保所编制的采购质量文件的现行有效性,同时,还要尽量地与ISO等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相接轨。

3. 要有一定的审批程序。为了做到有章可依,有法可依,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防止购回不合格商品,每一企业应根据组织机构设置,明确质量职责,合理确定采购质量文件的审批程序,采购质量文件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才能生效。

4. 编写采购质量文件所用语言要简明、通俗、准确。采购质量文件是为指导采购人员正确使用而编写的。因此,采购质量文件必须对采购人员和企业生产高度负责。要求采购质量文件措辞准确、逻辑严谨,用词禁忌模棱两可,以防止不同采购人员从不同角度产生不同的理解。此外,还要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不要使用生僻词语或深奥难懂的术语及地方俗语,在保证技术条款无误、准确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大众化的语言,充分考虑采购人员的阅读习惯和理解方式,使不同层次的采购人员都能正确理解,一看就懂,以便按要求进行采购。

(三)苦练内功,不断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

商品质量管理篇8

一、工商机关在产品质量监管中的职能和定位

(一)国务院调整质量监督职能,工商机关成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主体。

20**年,国家工商局调整为国家工商总局,升格为正部级。国务院在批准国家工商总局的“三定”方案中,对质量监督职能重新作了调整,将原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承担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划归工商,工商机关成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主体。所谓流通领域,是指商品运输、分类、包装、储存、保管、销售等;所谓商品,是指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从此,工商机关有权对流通领域的商品行使《产品质量法》中的质量监督的职权,以保证商品质量能满足消费者和用户的愿望和具备符合规定用途的特性和特征。

(二)《产品质量法》赋予工商机关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各项权力。

1、工商机关有权依照《产品质量法》第15、17、24条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第15条是关于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监督抽查制度的规定,第17条是关于监督抽查的产品不合格和有严重质量问题时应如何处理的规定,第24条是定期产品质量状况公告的规定。

2、《产品质量法》第18条明确赋予了工商机关采取有关调查取证和必要的行政强制措施的权力。按照一切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的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行使调查取证和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权力时,必须遵守本条规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一是已经取得违法嫌疑的证据,或者接到对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举报(包括电话、书面等形式接到的举报);二是调查取证的对象只能是与违反本法规定的销售活动有关人和物,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只能是有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及相关物品;三是采取调查取证和行政强制措施的主体必须是县级以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本条规定,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对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法》的销售活动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的调查取证权包括:(1)现场检查。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直接进入当事人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法》的销售活动的场所进行现场检查。(2)向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检查过程中,有权向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法》销售活动有关的情况。调查了解情况一般应在检查现场进行,必要时,有关行政执法机关也可以要求有关人员到行政执法机关接受调查,但不得限制被调查人员的人身自由。(**)查阅、复制有关资料。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调查时,可以查阅、复制当事人有关的合同、发票、帐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查阅、复制的资料如不属于违法行为证据,并涉及当事人商业秘密的,应当依法为当事人保密。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法》的销售活动进行查处时,对确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有其他严重质量问题的商品,以及直接用于销售该项产品的原辅材料、包装物、生产工具,有采取查封或者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的权力。本法赋予有关行政执法机关采取查封、扣押有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的权力,一是可以防止这些伪劣产品流入市场,给消费者造成损害;二是可以为进一步查处违法销售活动保留证据。

3、工商机关有权依照《产品质量法》第49至57条和59至63条,对违反《产品质量法》的销售活动作出行政处罚。针对不同的违法行为,工商机关可以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有:(1)责令停止销售。以第49条为例,即由工商机关以行政决定的方式,要求违法者停止违法的销售行为,避免违法销售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进一步危害社会。(2)没收违法销售的商品。以第49条为例,即没收违法销售的所有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标准和要求的产品,包括尚未售出的产品,以防止这些产品售出后,给使用者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3)罚款。罚款是适用较为普遍的一种行政处罚形式,即由有关行政执法机关责令有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缴纳一定数额的货币。关于罚款的幅度,本法规定以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为标准计算。这里所说销售的产品,包括已经售出的产品和尚未售出的产品。销售产品的货值金额依照本法的规定,以违法销售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计算。(4)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这里所讲的违法所得,是指违法销售的产品的全部收入。(5)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吊销营业执照,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取消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凭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一旦被吊销营业执照,就不能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本条所说的“情节严重”的情形,以第49条为例,包括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的产品数额较大,违法获利较多,或者多次实施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标准的产品,屡教不改,或者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

(三)赋予权力的同时,《产品质量法》还对工商机关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产品质量法》第68条明确规定:“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代表国家执法的人员,肩负着加强产品质量监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任。如果知法犯法,违法犯罪,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还会破坏党风和社会风气,损害党和政府同群众的关系。因此,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必须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四百一十四条也明确规定:“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从一个案例,看工商行政管理在商品质量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南通翔钢贸易有限公司不服如皋工商局行政处罚决定案。

200年5月18日,南通翔钢贸易有限公司购得直径为10MMHR****5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19.5吨。在货运途中,如皋市公安局城西交巡警中队检查发现该批货无任何手续,遂移交南通市如皋工商行政管理局查处。南通市如皋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南通翔钢贸易有限公司的上述货物无进货发票及质检报告,涉嫌销售不合格钢材立案。同日,南通市如皋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第(四)项之规定,对该批货物予以扣留。同时,双方共同从上述物品中以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三根钢筋。总长**.6米。其中一根留样,两根送检。南通翔钢贸易有限公司方人在抽样取证记录上签名并注明“对抽样无异议”。5月19日,南通市如皋工商行政管理局委托南通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进行检验。次日检验所出具〔200**〕机电第11921号检验报告。该报告称纵肋高、间距、重量偏差三项的检测结果为不合格,其他项目均为合格,故检验结论为“样品经检验,不符合GB1499—1998标准规定的要求,判该样品不合格”。该检验报告同时注明“本所仅对来样负责,检验结果供委托者了解样品品质之用”。5月21日,南通市如皋工商行政管理局将检验报告送达南通翔钢贸易有限公司,南通翔钢贸易有限公司人签收并注明“无异议”。7月10日,南通市如皋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南通翔钢贸易有限公司履行处罚前的告知程序。7月15日,南通市如皋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南通翔钢贸易有限公司销售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违反《产品质量法》为由,作出皋工商案字〔200**〕第0447-01号行政处罚决定,决定责令南通翔钢贸易有限公司停止销售,没收上述货物。南通翔钢贸易有限公司对该处罚决定不服,诉称:被告无质检抽样资格,其单方面抽检违反规定,鉴定程序违法。于200**年10月15日提起行政诉讼。

如皋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所购钢材因无进货发票及质检报告,被告对其进行立案查处并无不当,但作为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原则,而〔200**〕机电第11921号检验报告所依据的鉴定物不是具备抽样资格的人所抽样的,且抽样程序、方法,数量也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GB1499—199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筋标准规定的要求。该检验报告只能证明送检物的性质、质量,不能证明原告被查处货物的性质、质量。故检验报告不能作为被告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定案依据。因而,被告所作出的皋工商案字〔200**〕第0447—0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本院难以支持。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之规定,该院于200**年12月8日作出如下判决:撤销被告南通市如皋工商行政管理局作出的皋工商案字〔200**〕第0447-0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

(二)该案揭示的工商机关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对抽样机构有规定的,工商机关自行抽样取证属于抽样取证主体不合适。依据《工商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工商机关具备抽样取证的资格。然而,根据GB1499—1998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抽样取证主体为特定主体。工商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应服从国家强制性标准。为此,被告自行抽样取证应属于抽样取证主体不合适。

2、抽样程序、方法,数量也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GB1499—199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筋标准规定的要求,而且没有对所抽样品进行封样。根据GB1499—1998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对重量偏差的测量,试样数量不得少于10支,而现送检材料仅是2支;试样总长度不得少于60米,而现送检材料仅是**.6米;还有,对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标准,对尺寸、表面的取样、试样方式为逐支检验,这里就不存在一个抽样检测的问题。综上,从取样送检材料上很难反映出整批货物的质量问题。所以,只能作了解样品品质之用,而不能作整批货物品质之用。不仅如此,本案中工商机关在抽样取证过程中,并没有封样的操作程序。没有对所抽样品进行封样,就很难证明被检样品就是所抽样品。只有所检样品被毫无争议地证明为所抽样品,在这基础上得出来的检验结论,才对被检物品起到证明作用。

(三)该案对工商机关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执法的启示

1、完善立法。针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第三十三条的漏洞,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抽样取证时,“办案人员应当制作抽样记录,对样品加贴封条,开具物品清单,由办案人员和当事人在封条和相关记录上签名或者盖章”,这增加了最终鉴定报告的科学性。该条第二款规定:“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对抽样机构或者方式有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委托相关机构或者按规定方式抽取样品。”该款明确规定了在抽样机构或者方式方面,优先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家有关规定。目前,工商机关委托其他抽样鉴定机构抽样鉴定的费用问题,还需要国家尽快出台相关规定,以解决工商机关的后顾之忧,保证鉴定结果的真实有效。

2、在产品质量监测方面,工商机关需要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为了保证质量检测的科学性、合法性,工商机关经常要委托其他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对涉嫌不符合国家质量规定的商品进行质量鉴定。这是因为:第一,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对抽样机构有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委托相关机构抽取样品;第二,由于工商机关的不是专业的质量检测机构,商品质量检测的设备、人员等都无法满足现代商品质量监管的需要。

3、提高工商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工商行政执法人员是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人,负责查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他们的素质,决定着工商机关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成败。所以,工商机关要理顺内部结构,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法律修养,以适应现代商品质量监管的需要。

三、进一步发挥工商职能,强化工商机关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方面的作用

上一篇:安全教育的心得范文 下一篇:车间主任的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