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7 09:49:56

商品学实训总结

商品学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商品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23002

1研究背景

商品学课程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等经管类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获得商品使用价值的基本知识,掌握研究商品价值的方法和途径。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由于所涉及知识和生活密切相关,为了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将实践教学的方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必要。在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造就一批能与国际接轨,既懂专业,有商品知识,又能熟练地将理论运用到具体实际中去的人才。

2高职商品学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2.1高职教育的特点

(1)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能够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技术问题,能够与科技和生产操作人员正常交流,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和指导操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为此,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围绕和针对职业岗位的需求组织和实施教学。

(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教学要求上不必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而应该强调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无论理论基础还是实践技能都应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实际应用为重点。培养的人才在实践能力上要比本科生强,理论基础的功底要比中专生扎实。总之,培养的人才既不是“本科压缩型”,也不是“简单操作型”,而是“高层次应用型”。

(3)实践教学内容必须贯穿高等职业教育的全过程。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个过程,应将理论与实践、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教学必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首先,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合理确定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第二,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穿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实践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三,在主要课程之后安排一次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个单一的问题。第四,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随时随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讲授,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学边做,教、学、做合一。

2.2商品学学科特点

(1)实践性。首先,商品学理论来源于客观的商品学实践;其次,商品学理论最终将在实践中运用。商品学中很多理论只有学生进行实践,才能很好地理解。商品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能满足商品化社会的技术开发、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开源节流等时代需求,发挥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指导作用和服务功能。在创建实践性教学体系过程中,商品学教学有必要进行课程改革,能为实现改革课程结构、开发实践教学、加强课程建设、培养应用人才的教育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2)复杂性。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众多,更新换代快,使得商品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展,这也决定了商品学的复杂性。一个中型零售企业要经营上万个商品品种,一个大型企业要经营十万个左右的品种。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备的商品知识,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3)综合性。商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涉及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美学、物理学、化学及各种专门的工程技术学和计算机科学等。

(4)前沿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纲要。商品流通需要一直不断地变化发展,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商品学能够从理论与实践角度不断更新研究领域,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体现学科前沿性。例如商品、资源与环境问题是近几年出版教材的新课题,从资源特征、环境保护、生命周期、绿色革命等现实出发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新问题。只有具备足够的商品学知识,才能紧密关注商品经营和流通的变化,以适应时代潮流。

2.3高职高专商品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没有及时更新高职教育观念、全面推广“以职业活动行为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的理念,而是过多地强调学科的完整性,难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2)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实践教学仅是理论教学的辅助,课程结构难以体现商品学学科专业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课程设计尚未与“设定职业岗位、培养职业能力、设计情境活动、适应生产环境”相对应。

(3)教学过程: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为指导思想,教学方案是以组织完整学科为标准学案,教学过程是以传授理论基础为主线的商品知识,实践教学是以验证商品质量特性为主要目的。

(4)学习过程:学生被动学习,抽象思维,理论观点照本宣科,实践课程生搬硬套,跟着教师思路走,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如商品分类及分类体系、商品成分、结构与性能、商品包装与养护等知识点会使学生听之无味、去之可惜,从而缺乏对商品的整体认识。

3高职商品学实践教学思路与方法

3.1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商品学教学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因为对于商品的检验首先是感官的检验,如果这种能力达不到要求,商品的检验结果将会收到很大的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商品遍布任何一个角落。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随时随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而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地实际操作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需求的必备能力,否则在学生地求职过程中将会受到很大地影响。感官检验是要通过现象推断本质,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商品地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执行的标准代号和品牌等是远远不够的。当然观察能力地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要靠学生在实验实训环节精心设计,结合实际地课题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对问题进行解决。

我国各地商场和超市商品极为丰富,给商品学地实践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某些实训项目上可以借用这些社会资源。安排学生在某些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多种类别的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对商品进行鉴别,也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一次很好的社会锻炼。这样既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地对商品的感官检验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商品学的积极性,又可以节约学校的实验实训费用。

一些高职院校自己建立了实训中心,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更为便利和丰富的实训条件,真正让学生的动眼动手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3.2注重课堂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1)实验前预习。实验前预习是实验课的准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关系着实验课的成败。因此,在实验课前,应向学生布置实验任务,告诉学生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准备。

(2)实验前准备。实验前准备工作可以由教师来做,如各种纺织纤维的准备等;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如材料的选取、试剂的配制等;学生也可对整个实验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重新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而且也使其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够更好地达到实验目的。(3)实验过程的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时刻观察每位学生的操作,及时掌握课堂动态。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 ,学生按组分别讲解各自的实验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应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能够体现出学生对商品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对操作技能的掌握以及对待实验的态度等。

(5)实验报告的批阅。教师通过批阅实验报告,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实验过程中学生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解答,对学生的建议进行分析,最后对整个实验活动进行归纳总结。

3.3与真实业务结合起来设计课题,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商品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大胆探索用于创新的能力。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否则任何工作将会裹足不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要和实际的业务结合起来。比如购买一些食品通过感官检验和理化检验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老师可以讲明要求,具体方案如何设计要给同学们足够的空间。这样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是单纯只会做些机械劳动,而是通过设计最优方案达到最佳效果。

4高职商品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

首先是职业素质需求。企业岗位设置和专业素质要求是高职教育的风向标。高职高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就业是学生、家长和学校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学生不要让“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情况发生,同时也是为了学校未来的发展,学校必须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加强。

其次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实践性教学模式和书本式教学模式相比,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获得明显的提高,能利用常见的商品学技术方法,掌握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在教学环节中强调商品学的实践性,本质上来讲是强调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会直接影响到商品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即使学生被动地接受了再多的知识也不能灵活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经济、管理活动当中去。

商品学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品学;理论结合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早在2500年前就提出了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适应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理论结合实践教学在商品学课程中的应用就体现了这一点。

一、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

18世纪初,德国的工业迅速发展,许多德国工厂将进口原材料加工成出口工业品,从而扩大了国内原材料与工业品商品的贸易。商人们只有具备了系统的商品学知识,才能从事日益发达的贸易活动。因此,市场对商业教育提出了系统讲授商品学知识的要求。18世纪后期,德国的一些大学和商业学院就陆续开始讲授和研究商品学知识。德国的约翰・贝克曼教授在其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于1793~1800年出版了《商品学导论》。该书第一次明确指出了商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任务和研究内容,创立了商品学学科体系。因此,贝克曼教授被誉为商品学的创始人。18世纪以后,商品学相继被传入到意大利、俄国、日本、中国等国家。

1902年我国商业教育将商品学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解放后,我国商品学受到前苏联的影响,以商品的自然属性的研究为主。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要求商品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也要求能够满足精神需要。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也在提高,所以商品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完善。

二、商品学课程的内容与特点

商品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以商品体为基础,围绕商品-人-环境系统,从技术、经济、市场、法律、环境、资源和消费需要等多个角度系统地、综合地和动态地研究商品使用价值以及商品质量和品种的一门学科。除此之外,它还要介绍食品、纺织品、日用工业品和家用电器等具体商品。

商品学的每个知识点都会牵扯到某些行业或者领域的专业知识。食品组织结构涉及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纺织品的纤维结构就要涉及材料力学和热学;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涉及电学;日用工业品的化学成分涉及化学。

商品学不仅与自然科学有联系,而且还与社会科学紧密相连。商品学绪论、商品质量法规、商品分类、编码、包装、储运、养护就要分别涉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历史、法律、统计、数学、包装设计、物流管理、微生物等问题。它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跨学科的科学。

三、商品学理论结合实践教学

选修一个专业或者学好一门课程,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地进行理论知识地研究和探索。

大一新生不仅社会生活阅历有限,而且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做基础。有的学生还是来自生活条件艰苦、物资匮乏的山区。客观上讲,由于学生对市场商品缺少足够的直观认识,所以他们对商品也就缺乏概念。如果仅凭教师课堂上单一地灌输,那么学生不仅会感到商品学知识抽象、陌生,而且也会感到商品学课堂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学、弃学心理。

实践教学是商品学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主动地接触实物商品,自发地了解商品学信息,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商品学知识。商品学实践教学可分为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其中,课堂实践包括多媒体的使用、实物商品进课堂、学生讨论。而课外实践主要是指商品学的实训课程,包括市场调研、具体商品的感官鉴定、参观实习等。

商品学理论结合实践在教学中成效显著,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理论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填鸭式教学往往让学生对新知识难以消化和理解。而兴趣却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感兴趣,就会善于思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商品的包装知识,笔者播放了数十张典型的商品包装图片,准备了十多种商品包装物,如鼠标盒、塑料袋、茶叶筒、酒瓶、托盘等。见到各式各样的包装物,学生们很新奇。他们主动地跟随着笔者的思路,浏览了瓦楞纸箱包装的冰箱、硅窗气调包装的水果、收缩包装的火腿、真空包装的茶叶、泡罩包装的电池等,还接触了包装茶叶的木盒、包装饼干的铁桶、盛酒的玻璃瓶和塑料包装的鼠标等。商品的包装实物引导着学生积极地思考:商品包装有何作用?不同的包装又有何特点?他们很快便掌握了商品包装知识,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其他内容的学习当中。

(二)理论结合实践教学,使知识学以致用。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掌握的商品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茶叶感官评审实验,学生可以深刻地了解茶文化,进而准确地辨别茶叶种类,判断茶叶质量;通过纺织纤维鉴别实验,学生可以利用燃烧法辨别织物面料的真伪;学生通过商品包装信息,可以指导日常购物;学生通过学习商品法规,可以强化维权意识,提高维权能力。商品学知识在实践生活中普及应用,更好地体现了商品学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成果。

(三)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有助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商品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跨学科的科学。它的每个知识点都会涉及到某些行业或者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商品的储运涉及运输工具、仓库堆垛堆码、货架分类管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就是物流管理课程所要专门介绍的内容。在商品学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参观工厂库房,观察超市中货架商品的摆放,不仅直观地了解了商品储存的情况,同时也为物流管理课程的学习提供真实可靠的感性认识,为日后专业课程的深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

商品学理论结合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商品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带动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作风和独立的工作能力,为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汪永太,万融.商品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

商品学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外贸商品学;发展沿革;课程特色;存在问题;改革建议

一、《外贸商品学》课程发展沿革

自然科学的商品学起源于意大利波那费德教授的生药学,18世纪中叶由约翰・贝克曼创立,至19世纪进入技术论的商品学时代。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植物学家威茨纳教授是这一时期的著名商品学学者。进入20世纪,自然科学的商品学有了进一步发展,理论和体系更趋完善,内容更适合贸易实践的需要,主要包括商品分类、商品标准、商品质量、商品鉴定与检验、商品包装、商品养护等。我国的商品学在建国前极为落后,建国后从前苏联引进,因此我国商品学受前苏联的商品学体系影响很大。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商品学学科得到了蓬勃发展。高等财经院校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等专业均开设了商品学课程。

二、《外贸商品学》课程的特色

1、贴近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

除了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进出口商品大类的特征和性质加以总结之外,还将与之相关的最新国际技术标准分区域、分层次融入到本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在更全面、更新的角度上看待国际贸易过程中所遇到的市场障碍诸如技术壁垒与绿色壁垒。

2、更直观、易于让学生理解且产生兴趣

本课程涉及多门贸易学科的主干课程的实际应用,将这些原本是几门课的主要内容在这一门课里阐述清楚,要使学生学习这门课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一方面加强实训,通过分类与编码的练习、跟单与报关的实训巩固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实践,利用商品学实验室,通过商品实际鉴别和外贸实习单位调查,掌握我国进出口商品大类特征,具备外贸商品学的基本常识例如外贸企业如何选择商品的国际认证制度从而达到成本最低等。

三、开设《外贸商品学》课程所遇到的问题与不足

1、让大多数具有不同能力和背景的学生,尤其是非理科出身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复杂抽象的商品成分与性质感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去理解和掌握,还需要非常妥当的教学方法。

2、课程设置36学时,过于紧凑,让学生较短时间内全面了解几大类出口商品的特征,难度较大。

3、讲授教师,大多数缺乏实际企业操作经验,毕竟与现实还有差距。该课程开设时间较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较短,大部分任课教师以主讲其他课程为主,该课程基本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4、该课程的教学研究不具备成果性,同时大纲组织设计还存在不足,课程内容结构之间的关系布局也缺乏全面的、更合理的、严谨的审视,课程建设系列工作还需经一步的完善。

四、对《外贸商品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1、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进

(1)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资料和信息量,拓展学生知识面。主要是多媒体课件和课程网络教学,加大和丰富教学资料的宽度和深度,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反馈信息和掌握知识的程度,旨在改进和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2)案例和热门新商品名词的课堂讨论分析,把握国际市场新商品的发展动向例如纳米技术、新能源汽车、欧洲之花等。(3)外贸商品的分类与编码,锻炼学生对报关税则的掌握。(4)利用商品学实验室开展商品的鉴别与检验,加强学生全面的商品质量分析与评价。(5) 外贸跟单流程的模拟操作,提升学生物料跟单的实际应用能力。(6)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与学的沟通。(7)利用本课程的公共邮箱,解决同学们的学习问题。(8)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商品学实验室和国际贸易实习基地的资源,加强学生实践机会和应用能力。

2、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条件

(1)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采取收集案例资料和习题的方法,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2)利用学院的教学网络平台,与学生相互沟通信息,通过大量的案例和信息,做到网上讨论与课堂讨论相结合。(3)在原有各班建立公共邮箱的基础上,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外贸商品学》课程的建设,对教师的授课以及对课程结构及教材建设提出好的建议、好的想法,共同完善该课程的建设。(4)邀请专家学者对有关外贸商品学的能力形成方面如报关、跟单等的进出口贸易热点问题作专题报告。(5)利用国际贸易商品学实验室进行商品的识别、检验。(6)利用国际贸易实习基地获得一手的资料信息,进行商品归类与编码、物料跟单的练习。

3、利用网络教学环境

(1)在校园网络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外贸商品学》课程已具备了良好的网络资源教学环境,2007年西财院启动的网上教学平台为教与学相互沟通提供了条件,加上学校多媒体教学设施条件,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增进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学院的电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教学网络建设完善,网络资源可以下载有关书籍、课件和习题及参考信息,有利于教师备课以及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自学条件。(2)通过设置课程网址,将教学资料与学生共享。可以进行案例作业布置,也可进行师生答疑,同时通过课件上传,便于学生掌握课程核心点,进行复习与预习。

4、师资队伍建设

继续加强学科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研究。加强校内、校外的学术交流整合多方力量来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梯队建设,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加强外语水平的学习和培训,朝双语课教学方向迈进。课程的综合性,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面,尤其是生物学、物理、化学的学习以及报关和跟单业务的进修。

【参考文献】

[1] 叶梅.外贸商品学教程[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10.6.

商品学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供给侧;商品知识;工匠精神;学徒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165

2015年,主席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称“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总理随后也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2016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建设质量强国”,我们可以理解供给侧经济改革的关键是“质量”问题。从根本上讲,供给侧改革要解决有效需求,核心是推出消费者想买、买得起的高质量商品,解决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问题。“质量”成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共同关注,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对于消费者来讲,零售业就是供给侧;对于生产者来讲,零售业又代表需求侧。零售业在供给侧改革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承担着重任。消费者通过“零售业”有了与商品的直接接触,通过营销人员的销售引导有了对“质量”的认知。

在中国,打假、海淘等如火如荼,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营销人员为何而存在,“商品质量”之于营销人是什么?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来看看关于商品质量与消费者认知水平的研究。

1商品质量与消费者认知水平辩证关系

“商品质量”的高低好坏,消费者何以得知?

商品学对商品质量的定义“商品所具有的特征或特性满足需求或潜在规定的程度。”商品满足规定的特征和特性是商品的客观质量,商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它是一种认识,一种动态的认识。时代的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对质量的判断都会存在差异。

客观质量与主观质量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一般情况,客观质量好是质量好的关键,如果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够高,往往能得到消费者的主观认可,此时商品的客观质量与主观质量是一致的。客观质量不好的商品,如果消费者的认知水平比较低,信息不对称现象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出现,消费者可能无法识别出来,此时商品的客观质量与主观质量是不一致的。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质量认知水平提高的渠道有很多,如网络媒体、报纸、电视、口碑、广播、卖场广告等,这些渠道内的商品质量信息都是制造企业和零售企业营销人员的工作成果。可见消费者对某种商品质量的认知更多地依赖于营销人员的销售引导。

然而,在“利益”至上的营销模式下,企业对营销人员“商品质量”培训或多或少存在偏差,消费者通过营销人员的销售引导未必能获得“客观质量”的正确认识,最终导致消费者对营销行为存在抵制。

消费者对商品客观质量的认知水平的提高,不再完全取自营销宣传,而是在一个曲折的道路上实现的,是用血汗钱买来的提高。有研究显示,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对其购物行为有直接的影响,消费者认知水平提高了,认识了“商品客观质量”何为好坏,才能为高价高品质商品买单,才有可能实现商品的有效供给。

2营销类人才的有效供给如何判断

高职教育营销类专业担负着市场零售业营销人员的供给,但是否是有效供给,又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一段时间,高职教育“就业导向”存在功利性,完全依赖于企业所需,校企合作成主流,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成了高职院校的合作单位,企业要什么样的人,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高职院校营销类专业注重学生口才、礼仪、营销策略、消费者行为分析、商品知识等方面知识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走入销售现场,领悟了一些销售技巧,领悟了一些针对消费者现有认知水平的销售技巧。表面上看,高职院校营销类专业培养了企业所需的营销人员。

那么企业所需是否为市场所需呢?学校与企业构成了学生的就业市场,而企业与消费者构成了商品流通市场,学校既要培养企业所需,更要培养消费者所需。

营销人员,紧抓消费者现有认知与需求,以促成商品交易为目的,为企业挣取了利润,为自己赚取了工资,但为消费者提供了什么?通过现有营销人员的营销,消费者有多少成为了“回头客”?如果以“营销人员的销售服务实现的交易次数”为考核标准,那么我们培养的营销人员是否对市场成为了有效供给?回答是否定的,高职院校培养的营销类专业学生没有对市场形成有效供给。原因很简单,因为缺少底线的坚守,缺少“工匠精神”,没有为企业维护好满意度高的忠诚顾客。

营销人才供需已经出现了结构性失衡,政府、企业、市场三方如不能各自发挥作用,进行机构性改革,作为直接向市场输入应用人才的高职院校也将迷失方向,无法实现营销类人才的有效供给。

3营销者“工匠精神”培养迫在眉睫

“马桶盖”引发了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思考。作为一名消费者,却在思考营销人员“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其核心内涵在于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著、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

2016年3月,在“董姐饭局”中的盲评中,中国电饭锅完胜,给中国制造平添了几分底气,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有了不起工匠。但工匠的制品更需要通过品牌推广、品质宣传,让我们已有的国产优质产品能被消费者认可。

海淘数据证明,中国消费者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此时,谁能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谁就能赢得市场。谁能将商品质量、性能通过营销,让用户更好的体验,树立起正确的“质量观”就变得更加重要。

谁能担此重任?唯有营销工匠。营销工匠是对制造工匠的接力,通过营销工匠的传递,将“工匠精神”渗入全社会。可是,从最近网络媒体报道的人才需求看,市场营销虽是所有企业大量需求的岗位;但市场营销招聘门槛都相对不高,专业、学历等并不是最主要的,用人单位要求主要集中在求职者的综合素质、沟通能力方面。在此基础上的“工匠精神”培养,似乎存在很大的障碍。可见为了利益,企业是否需要,仍是个困扰。

综合以上,笔者认为,中国营销比中国制造更需要“工匠精神”。中国营销的“工匠精神”应体现在对中国制造正确、精准营销,应体现在让中国消费者正确的认识商品质量,应体现在只卖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商品,不仅为短期赚钱效应。而这种“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政府、企业的参与,顺应市场,让高职教育能够找到人才市场的真正所需。

4营销类专业的商品知识短板与教学改进

高职学院营销类专业开设商品知识相关课程,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具备一定商品知识,具备成为“匠人”的能力。可为什么在市场上我们看不到专业的商品营销者。营销类专业商品知识的短板在哪里,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如何改进?

4.1商品知识短板

单纯从高职院校知识传授来看,学生的知识程度和知识结构不应该存在短板,但从个人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考虑,商品知识短期无用,不能使资本得以增值,最终导致“商品知识合理应用”成为学生的知识短板。

为什么说短期无用?供给侧改革提出也才不到两年,“质量”的氛围还没有形成,信息不对称、消费者认知水平不高、企业的功利等多因素综合在一起,学生到企业的实训教学,学生到企业的顶岗实践,围绕中低端商品的低认知消费者的销售引导用不到商品知识。对于不会察言观色的学生,也不知道啥时用,用到什么程度,能即介绍了“商品质量”,又不引起消费者反感。

察言观色是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知识,融会贯通方能达到的本领,没有大量的实践,理论永远是理论,无法实现向实践的迁移。为了练就察言观色的本领,为了弥补“商品知识合理应用”的知识短板,高职院校必须做出教学改进。这样才能适应为了十年甚至更远时间人才市场的需求。

4.2学徒制实训教学的教学改进

近年来,现代学徒制越来越受到欧洲等地一些老牌制造业国家的重视。201.4年5月,我国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倡导学徒制在中国的发展。

营销类专业具有明显的应用性,但在授课中却无法打破学科界限,以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知识的混合授课。主要是学生现有的知识碎片不足以支撑学科的交叉学习与应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商品学”教学尝试设立了两周的实训,引入学徒制教学,可以作为一个教学改进的参考。

(1)以商品为中心进行学徒制实训教学。营销者面对一人一物,人是动态的,无法作为学徒制实训教学的中心。物是相对静止的,可以作为学徒制实训教学的中心。

(2)学徒制实训教学的师傅人选。学徒制需要师傅,师傅从何而来?市场经济的冲击,企业师傅还坚守多少底线,还留有多少“工匠精神”,还能否独立担任“师傅”这一角色?笔者从教师和消费者身份出发,不赞同企业师傅的独立教学,师傅必须一文一武,由优秀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

(3)学徒制实训教学的场地。实训需要场地,场地到哪里去?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实训基地已经走进企业,走进卖场。笔者认为,学校仍是一方净土,校办超市不以盈利为最终目的,更适合营销类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学徒制实训教学场地有卖场,有校办超市,在真实的营销环境中,感受“功利”“工匠”。校方优秀师傅必须坚守“工匠精神”,及时化解“功利”思想。

“商品学”是一门基础课,在学徒制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做了长期大量的学习和企业实践准备。校内实训,能够应对学生随时提问,校外实训,全程走访跟踪,利用网络平台及时总结、讨论、分析、再总结。

“供给侧改革”改革市场的不健康,也预示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面临调整。作为一名“商品学”教师,看到营销类专业学生的商品知识短板,这将不利于营销工匠的培养,所做尝试仍需探索改进。

参考文献:

[1]吴鸣“供给侧改革”是什么?最通俗易懂的解释[J].公民导刊,2016(1).

[2]紫叶供给侧改革关键在质量[J].上海质量,2015(1.2).

商品学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 药品综合技能实训 考核评价

为适应卫生事业发展改革对卫生职业人才的需求,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和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药剂专业开设《药品综合技能实训》课程,试图以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目的,尽可能满足各岗位的需求。

本课程安排在学生实习前的一个学期学习,每周3学时,共计48学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与其他课程关系密切。其关联的课程有药剂学、药理学、药事管理学、医药商品学等。然而,目前还没有适合中专药剂专业的教材,给老师授课带来一定困难。笔者学校目前主要以市场上就业岗位需求旺盛的零售药店为方向对在校学生进行实训。笔者结合多年来药剂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市场上对学生实际岗位需求的调查了解,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供领导和同行参考。

一、目标与定位

根据药剂工作岗位的需求和中等职业卫生教育的功能与定位,药剂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为“能在各级各类医药卫生机构和行业从事药品的生产、销售、应用和药学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而笔者学校对药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学生熟悉药店药品销售的基本程序,掌握药品流通企业的采购、销售、质量管理、储存、养护管理等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开展药学服务等工作。

二、教学内容

销售礼仪、及销售技能培训(共计6学时)。

常见疾病(感冒、鼻炎、咽炎、口腔溃疡、胃炎、胃溃疡、便秘、痔疮、尿路感染、阴道炎、宫颈炎、月经不调、乳腺炎、关节炎、颈椎病、更年期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皮肤病、贫血、失眠等)及特殊人群(老年人、小儿、孕妇等)的用药及药品的分类(共计36学时)。

GSP管理(零售药店和批发企业)(共计6学时)。

三、教学模式初探

为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体现中等职业学习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价值,结合近几年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岗位的实际情况,笔者学校构建了模拟药房作为实训课堂。利用模拟药房可进行销售技巧的教学,采用设置药店销售情境-激发学习动机-组织教学-学生分组练习-检测评价的教学模式;常见疾病用药介绍首先进行知识检测(常见疾病临床表现-联合用药物介绍-注意事项,这些知识学生们在疾病概要、药理学等课程中已经学过,也可让学生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学生总结-教师点评,最后结合销售技能让学生分组练习,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GSP管理知识的讲解,结合医药商品学和药事管理学有关知识,首先让学生熟悉零售药店的营业场所、药品的陈列、储存、保管是否符合GSP标准,掌握药品采购程序、验收、保管、养护的质量管理、不合格药品的处理程序等有关内容;对于批发企业GSP的管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领学生选择管理规范的医药公司参观,可以边看边讲解,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知识和技能。

四、构建评价机制

对于药品综合实训成绩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了药品销售礼仪、销售技能、技巧。

第二,学生是否熟悉了药品的基本常识及常见药品的分类。

第三,学生是否熟悉了医药公司药品采购、验收、养护、储存、出库、不合格药品、退回药品的质量管理等程序。

结合这几个方面,制定《药品销售综合技能训练评分标准》《药品流通企业药品经营各环节质量管理程序标准》等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通过这些方面的考核评价,打破以知识考试成绩为考核评价标准的旧体系。

商品学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商品知识》 职业教育

引言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新编的《商品知识》课程突破了传统课程体系的模式,以商品学基础知识、大类商品基本知识、有关商品的基本技能实训三部分为基本框架。这使得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加上中职学生素质不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处在较低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改进现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把商品知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就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学生通过该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二、《商品知识》项目教学法具体实施

根据《商品知识》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当前商品经营的实际情况,运用项目教学法对《商品知识》课程教学设计如下。

(一)项目教学的确定

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项目的工作任务,一个合适的项目的确定意味着项目化教学成功了一半。这里的项目主要是指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小任务。具体地说,它应该满足下列条件:

1.该项目过程可以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能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该项目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项目完成过程比教师讲解实例要难些,尽量结合其他学科,有一定的综合性。

4.项目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5.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可以对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6.学习结束后,师生共同总结,并把项目内容适当延伸,以适应以后的需要。

新编的《商品知识》教材全书共分十一章。第一章至第五章分别介绍商品的分类与编码、质量、标准、检验、包装等商品学基础知识,第六章至第十一章分别介绍各大类商品知识。在每章的后面,均安排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实训内容,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实用性。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企业商品经营的情况和学生的兴趣选择项目。

项目确定之后,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每个项目的详细资料。教师要对每个项目做情境设计,如在“商品包装”项目中,假定经营某商品的企业正要更换包装,要求设计出独特并且具有诱惑力的精美包装。另外,情境设计不要太过死板,给学生发挥和想象的空间,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如在包装设计中,不限定具体的商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定商品,进行有意义的设计。

(二)项目教学的准备

在布置每个项目之前,教师先讲解本项目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先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讲解中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不给学生限定条条框框,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创意,锻炼其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还要把提前创设好的情境布置下去,激发学生完成项目开发的兴趣。同时规定完成项目的时间,要求学生分阶段、有步骤地完成项目,并明确评判项目方案的标准。

(三)项目教学的实施

1.小组合作按照制订的方案完成项目内容

项目确立以后,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参考项目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个人能力,人数为四至六人一组,每个小组由其成员选定一个组长。组长的职责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制订本小组的项目开发计划及负责本组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分配、监督实施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要求不同的项目推选不同的学生担任组长,培养学生的领导力。

其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通过各种适当的方法查找、收集资料,以解决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商品包装”的教学项目中,组员通过上网、图书馆、专业书籍等途径查找、学习相关资料,重点收集独特的包装、精美包装设计等资料。然后把个人收集到的资料在组内集中整理、归类,做到资源共享。教师对学生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各种疑问要进行及时的解答,但只是扮演咨询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指挥者的角色。

2.项目分阶段进行总结

每一阶段结束后,要求项目负责人向教师和全班同学进行总结汇报,以便沟通与交流。如商品包装的心理功能是一小项目,学生完成之后进行总结交流,谈谈小组在完成这一阶段任务时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这样经过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产生新的创意,也逐步形成如何合作研究的思维方式。

3.完成项目后进行整体总结

设计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一题多解”是要极力推荐的,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名向导和顾问,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培养了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针对学生以后可能遇到的类似问题,想到用该知识进行解决,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

(四)项目教学的评价

项目完成后,各小组首先要对自己的方案进行陈述,在陈述中要回答教师和其他组成员的疑问并进行答辩。在答辩中,教师要进行点评,点评时要以鼓励为主,给学生以充分肯定,但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学生沟通改进的方法。当答辩结束后教师要进行一个总评,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评出成绩,更应该指出问题所在,给出具体改进及修改建议等,让学生继续完善项目。有些项目还可以展示出来,比如,商品包装的设计,在展示的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去体会知识,最后提交书面报告,对完成得特别好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商品知识》项目教学法实践效果

(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项目教学法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一种真实的实践方式,调动学生参与项目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小组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思考、动手、实践、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实际操作,不但可以训练学生在工作中与其他同学协调的能力、合作的精神,还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等方面努力实践。

结语

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不但可以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综合演练,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魏红梅.项目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9(8).

[2]陈小茗.开放式教学法在商品知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7(7).

[3]李丽芬.项目教学法在商品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07(9).

商品学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微信平台;《商品识别》教学;互动应用

商品识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广泛开设的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系统地认识商品的分类、标准、质量管理、具体商品特性等,掌握识别商品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同时能为《推销技巧》、《超市经营管理》等后续课程起到支撑的作用,其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助于目标岗位、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形成。而传统的商品识别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商品识别课程的教学互动改革,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但是目前商品识别的教学互动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教材没能跟上商品发展的速度,教材内容滞后;另一方面商品识别的教学仍是主要以教师讲授课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随着校园内涵建设的深入,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老师开始着手于商品识别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商品识别》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一)商品识别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滞后。商品学是一门形成较早、体系比较完整的课程,在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广泛开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品类、特性和消费者习惯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我们的商品学教材则很大程度上仍保留着原有的商品品类,“商品库”比较陈旧。

2.商品识别的教学方法单一。在课程的教学上,大多数课堂仍旧是采取“教材+PPT+板书”的形式,单一的教学方法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由于课程涉及的商品品类较多,一般学校难以配备较完备的实训商品,所以教师一般以理论讲授为主,以商品图片代替实物商品,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对商品的感性认识和相应的互动性,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单一的教学方法,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积极投入到商品识别的学习中。

(二)目前商品识别教学互动改革方面进行的主要研究和实践

1.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商品识别课堂教学互动普遍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以将商品的特点、形状、质量特征等通过图片和文字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辅以相关视频介绍,接收信息比较方便,运用广泛。

2.实物教学法。将商品实物搬上课堂,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商品,掌握商品知识,有效开展课堂互动。这个教学互动方法直接、生动,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检验和使用来总结该商品的特性,但是受到商品品种的限制,一些小型的,采购方便同时价格便宜的商品比较适合搬上课堂,比如食品,纺织品等。而一些较大型的、价格比较昂贵的商品比如电视、冰箱等就受到限制,难以在课堂上以实物的形式展示出来。

3.案例教学法。通过商品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对该商品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商品质量特性、商品的成长规律,从而进一步认识商品,了解行业新动态。

4.网络课程教学法。研究如何运用学校已有的网络课堂资源,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的统一。网络课程平台上可以上传课程课件、布置作业,进行在线测试等,是传统课堂的强有力补充。但网络课程平台有其局限性,大多只能在PC机上使用,还未开发出手机移动客户平台,因此师生互动的时效性和便捷性受到一定局限。

二、微信平台的优势

现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学生信息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微信以其“使用简便、信息传播迅速” 的特点深得学生的喜爱。没事的时候刷刷微信看看朋友圈,浏览一下微信公共账号推送的新闻和信息已经成了每天必做的事情。而且微信推送的内容形式多样化,可以将文字、图片甚至是视频相结合,还有投票功能,同时平台后台还有详细的数据分析。因此如果能将商品识别的课程教学和微信平台有效结合,将有效加强课程的教学互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培养其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能力。

三、微信平台在《商品识别》课程教学互动中的实践运用

(一)前期的基础调研工作

由于原有商品识别教材中涉及的商品品种有限,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商品的质量特性也已发生改变,我们第一步就是充实我们的“商品库”。首先对本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进行调研访问,关注毕业生目前工作的行业所涉及的商品类别和信息。其次,对在校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在校生关注的商品种类、信息和动态。做好前期的商品信息搜集工作,扩充课程的“商品库”。为微信平台教学互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任课教师创建微信公众订阅号

由任课教师创建商品识别课程微信公众订阅号,并在班级内选取微信维护团队对该微信账号进行共同维护。该团队负责微信账号的信息推送、后台维护等工作。教师负责订阅号后台留言的疑问解答。在使用的过程中注意搜集数据和信息,以备后期做修正。微信公众订阅号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知识推送。根据课程将微信内容分为商品包装、商品分类、食品商品、纺织商品、日用商品等几个主要模块。通过平时的积累,充实模块内的商品知识、商品热点新闻、商品前沿动态等信息,学生可以通过关键词发送,即可方便快捷地得到相应的商品知识,适合课后预习和复习。根据订阅号每天可以群发一条信息的功能,本周学习的商品相关知识一周内进行两次群发消息推送,可以使学生在课后能获取更多的商品相关信息。

2.投票管理功能。微信订阅号有在线投票功能,这个功能在课程教学互动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在开始一章新的内容学习前,教师在投票系统中列举出相关商品的信息,让学生票选出他们在课堂中最想学习哪些商品的知识。这样根据学生投票的情况,在课堂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商品和内容进行讲授,学生自己选的,在课堂上自然互动也就多,学习主动性也就提高了。投票管理功能的第二个作用体现在课堂在线投票上。比如在鞋材知识的学习中,结合实物展示,向学生展示多种皮鞋材质,学生在进行初步鉴别后进行现场投票,全班的投票结果马上就能出来,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既能及时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又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互动效果。

3.后台留言互动。微信订阅号后台有留言功能,学生可以把自己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想关注哪些商品信息、在课程学习上的疑问等在后台留言,教师和微信管理团队可以进行及时回复互动。

(三)学生创建私人微信账号,对课程公共账号进行关注

学生现在的手机都是智能型手机,鼓励学生创建私人微信账号,对商品识别课程的公众号进行关注。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在微信上浏览相关商品模块,进行课后学习。

四、微信平台在商品识别教学互动中的应用实践总结

通过微信平台新媒体的介入,商品识别的课程教学互动方式更加多样化,从课堂上的互动到课后的互动,从“线下”的互动到“线上”的互动,互动的时间和空间更加灵活,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也更加方便和深入。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学生对于商品识别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改善,简单的PPT+板书的教学方法也有了新的辅助形式。教学互动模式的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满意度起到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大虎.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问题教学活动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5(11)

[2]李莎.微信互动教学系统研究与实现[J].微型电脑应用,2015(04)

[3]霍芳.基于任务驱动的微信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

[4]刘吉芳.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商品学基础教学实践――以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为例[J].东方教育,2015(07)

商品学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1.基础层

主要由项目团队主要负责教师深入细致学习和研究全球最新微博营销的理论和技巧,并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及对应能力与微博营销策划实施过程相结合,探索市场营销综合应用能力提高途径。将《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品学基础与实务》、《公共关系学》、《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建立对应知识联结点,通过完成微博营销策划的实施把相关课程内容知识形成系统动态的运用过程。

2.应用层

在市场营销调研实训的基础上,学生带着在调研实训中实现的一个个选题进入集中微博营销实践环节。教学安排上将市场营销实习与微博营销应用整合到一起,引入项目训练,让学生在此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设计,申请微博完成从市场调研到产品推介、从公共关系到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品牌营销策划的全过程。使实践训练与就业岗位需要实际接轨,启发学生多向思维和设计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和创新欲望。

3.创新层

通过基础层与应用层的市场营销项目综合应用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训练,学生已具备市场营销策划的基本步骤和能力。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进行综合性的项目设计。通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市场营销技能竞赛,也可以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通过大赛来检验学习效果,检验实践创新能力,完成综合项目的设计、策划与完善。在创新层的项目法实施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从文献查阅、方案制定、可行性分析、设计策划、实施、总结等方面组织学生独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析解决实际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以创新为灵魂,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和组织实施能力。

商品学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1.基础层:

主要由项目团队主要负责教师深入细致学习和研究全球最新微博营销的理论和技巧,并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及对应能力与微博营销策划实施过程相结合,探索市场营销综合应用能力提高途径。将《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品学基础与实务》、《公共关系学》、《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建立对应知识联结点,通过完成微博营销策划的实施把相关课程内容知识形成系统动态的运用过程。

2.应用层:

在市场营销调研实训的基础上,学生带着在调研实训中实现的一个个选题进入集中微博营销实践环节。教学安排上将市场营销实习与微博营销应用整合到一起,引入项目训练,让学生在此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设计,申请微博完成从市场调研到产品推介、从公共关系到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品牌营销策划的全过程。使实践训练与就业岗位需要实际接轨,启发学生多向思维和设计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和创新欲望。

3.创新层:

通过基础层与应用层的市场营销项目综合应用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训练,学生已具备市场营销策划的基本步骤和能力。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进行综合性的项目设计。通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市场营销技能竞赛,也可以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通过大赛来检验学习效果,检验实践创新能力,完成综合项目的设计、策划与完善。在创新层的项目法实施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从文献查阅、方案制定、可行性分析、设计策划、实施、总结等方面组织学生独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析解决实际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以创新为灵魂,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和组织实施能力。

商品学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计算机 中职物流专业 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专业课教学的出路只有联系企业,将企业的需求纳入课堂教学之中,才能让专业教学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好基础。最近几年,很多中职院校对物流专业中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和教学都在不断探索之中,究竟物流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哪些计算机知识,才能满足我国目前和将来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呢?本人经过多年从事计算机和物流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和探索,依据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情况,我认为如何使教学与就业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的有效使用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下面结合“演-练-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对我校的物流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分析如下:

我校中职物流专业开设的课程有两大部分,一是文化基础课,包括语文、职业道德、法律、数学、英语、写作、书法、就业心理教育。二是技术理论课,包括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会计基础、礼仪沟通、财务软件、商品学。专业课:物流法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设备、市场调查、企业参观实习。

目前,我校的中职毕业生在河南长通、豫新、万里、金辉等大型物流企业实习工作岗位主要有:1.财务部整理统计单据、催收货款。2.信息部输入电脑单据。3.物流总部或分理处开具电脑单据进行收、发货。4.客户服务。

以上岗位的工作内容不太复杂,易操作,但要求细心、专业。

针对以上工作岗位的需求,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应采取专业知识层层推进,工作能力逐步提高的训练方法,有效地利用“演-练-评”三步走的立体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明确,针对不同素质、特点的学生,培养其工作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

学生毕业实习时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交际沟通能力,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每分钟打字速度要在50字以上,物流系统专业知识扎实、全面。下面针对各岗位中计算机知识的教学方法加以说明:

1.财务部整理单据、催收货款。

本岗位的重点课程是《会计基础》和《财务软件》,第一学期学习《会计基础》,课堂老师讲解会计知识,学生课下演练《会计案例实训模拟题》,老师进一步讲解实训题,让学生在情景案例中掌握财务知识。第二学期学习《会计软件》,老师讲演,学生上机练习,老师再评价总结,最终使学生熟练使用电子财务软件,达到会使用计算机整理物流出入库等单据、催收货款的能力要求。

2.信息部输入电脑单据。

本岗位的重点课程是《计算机基础》和《办公软件》及物流系统知识,第一学期学习《计算机基础》,老师讲演,学生上机练习,主要是打字、五笔字型的学习,第二学期学习《办公软件》,主要学习微软的OFFICE软件,如:排版软件word、表格数据处理软件excel。本岗位要求学生打字要使用五笔,打字速度必须在每分钟60字以上,工作要细心、专注,老师在讲课时需注意这一点,加以点评和总结。

3.物流总部或分理处开具电脑单据进行收、发货。

本岗位的重点课程是《物流法规》、《物流设备》和《物流信息系统》,前两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要记住重点法规,《物流信息系统》老师则利用“演练评”模式教学,学生上机操作练习物流信息软件,熟悉物流流程中收发货的程序,老师进行讲评总结收发货中注意事项及如何正确开具收发货单据。

4.客户服务。

本岗位的重点课程是《物流法规》、《礼仪与沟通》,此外,学生对于客户提出的问题,不仅要反应快,而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要强,在教学过程中需利用不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

上一篇:网中网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实训课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