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10 01:00:10

乌鸦喝水教学

乌鸦喝水教学篇1

记得在上《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我在创设情境,拓展思维,激发兴趣,巧设问题上下工夫,结果,孩子们的表现令我折服。如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充分拓展阅读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让学生思考比放小石子更好的办法。以下是师生、生生互动流程的精彩片段:

师:乌鸦很聪明,会利用瓶子旁边的小石子喝到瓶子里的水。可是,如果瓶子的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

学生自思自议。

生1:乌鸦可以去找一根吸管,放进瓶子里,不就喝着水了吗?

师:你这只乌鸦可就省力多了。

生2:乌鸦如果把瓶子推倒了,就可以喝着水了。

其余学生急不可待地要反驳。

生3:你这个办法不行。你把瓶子推倒了,水都流到地上了,被地板吸干了,岂不是前功尽弃?

师:是啊!要考虑到这一点。

生4:我就把瓶子斜一点点,不全放到地上。

生5:乌鸦又没有手,怎么能扶得那么好呢?要是它一不小心,扶不住,瓶子就会摔倒地上打烂了。

师:大家考虑得很周到,能不能把这个办法改进一下呢?

学生思考、讨论。

生6:我有办法。乌鸦可以先用爪子把地上的沙子挖起来,堆得像小山那样。再把瓶子靠在上面,不就可以喝到水了吗?

教师连忙根据生6的描述画了一幅简笔画在黑板上。

师:现在这样行吗?

学生齐鼓掌。

师:通过大家齐心合力地思考,我们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

学生对于同学提出的办法,纷纷提出改进意见。这样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在新的情境中思考新的应对办法,对别人的办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办法进行不断修正,在表述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师的适时评价,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见解是有意义的,从而更进一步激起学生对思考的兴趣。

在学生充分进行拓展思维训练后,我还将这些创新思维的成果抓住,让学生将想说的话定下来。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乌鸦听了可高兴了,它说下回再遇到这种情况就难不倒它了。你能猜猜,乌鸦会怎么做吗?我们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吧。

以下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成果记录:

生1: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看到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乌鸦的嘴巴太大了,伸不进去,喝不着水。它就开始想办法。想啊想啊,想出来三个办法:(1)我可以用吸管喝水。(2)我把麦秆放进瓶子里,麦秆是空心的,我就可以喝到水了。(3)我把瓶子小心地、慢慢地倾斜,这样就可以喝到水了。

生2: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忽然发现路边的一块石头旁有一个瓶子,乌鸦高兴极了,于是它把嘴巴伸进去,可是瓶子的口太小,它的嘴巴根本就伸不进去呀,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一根吸管,就把吸管放进瓶子里,乌鸦痛痛快快地喝着了水,口不渴了。

生3:有一天,乌鸦在山上玩。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一边飞一边找,终于找到一瓶水。但是瓶子里的水少了,乌鸦喝不到,怎么办呢?乌鸦想出了一个办法,乌鸦用力把瓶子推倒,水一滴一滴地流出来,乌鸦终于喝到水了。

生4: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沙子,乌鸦就用翅膀和爪子把沙子堆成一座小山,乌鸦把有水的瓶子斜靠着小山,乌鸦就喝着水了。

上完课后,我感慨万分,我们不能低估孩子,只要引导得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远远超过我们的预设。语文教学也许就是这样,当你不再刻意给自己框一个架子时,你才会更接近真实的语文本质,你才会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轻松自如地潇洒应对,而结果往往也让自己有更多的惊喜。

现在是素质教育,时刻以学生为出发点,时刻记住教师只是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而学生的角色则由回答者到质疑者、由听课者到参与者,要想很好地贯彻新课标的有关精神,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以实现学生角色的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才会有更大收获,有更高层次的飞跃,才能保证教学始终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获得想要的教学效果。

乌鸦喝水教学篇2

小学生在习得拼音和一定数量汉字的基础上,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已经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从少到多、从浅到深的过程。支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起点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思维发展水平为基础,设计导学问题,以指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在《奶奶的白发》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儿歌“爷爷亲、奶奶好,天天为我们把心操,奶奶的头发全白了,我们的步子加快了”导入课程,然后以问题“奶奶的白发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奶奶会有白发,奶奶的白发会变黑吗”为指引,引导学生展开课文的自主阅读。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这样雪白的头发一半是爸爸给的,一半是小作者给的。教师提出问题:“奶奶在平时为自己和爸爸做过什么事情?”学生回答,奶奶做饭、洗衣服,奶奶对自己的呵护和关心,学生们通过生活中具体的案例,逐渐理解奶奶的白发是辛苦所致,并培养学生对奶奶的尊敬和爱戴。在奶奶的白发还会变黑的问题指引下,学生逐渐理解,辛苦和操心逐渐使奶奶的身体变得脆弱,要孝敬奶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为奶奶洗脚,祝奶奶幸福”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文章的情感。

二、以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的学习

语文课文内容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理解课文内容必须与当时的情景结合。例如,在《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叠一只小乌鸦,并准备一个高脚小口瓶子,让学生自己实践,想办法让自己的乌鸦喝到水。学生们不断尝试,有的学生想到把瓶子放倒,有的学生想到把瓶口用石头砸破,有的学生想到自己拿瓶子喂乌鸦喝水等等,学生的方法千奇百怪。这时教师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乌鸦想到了哪些办法,哪个办法使乌鸦喝到了水,哪些办法乌鸦没有喝到水,为什么那些办法没有让乌鸦喝到水。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实践,逐渐画出文章中的几种方法以及各种方法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也就是逐渐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学生以乌鸦为主体展开思考,有的同学思考,乌鸦用嘴衔着石头力气不够大,打不碎瓶子,而且破的瓶子会把乌鸦弄伤,有的同学说乌鸦力气不够大,瓶子倒不了等等,学生在讨论中体会乌鸦的智慧,并体会到遇到问题发挥智慧的重要作用。

三、以扩展性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

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理解策略以及语言使用策略都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这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动力,为此,要实现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互动。教师作为支架式教学的主导,要以课内知识促进课外知识的学习,使语文学习成为终身学习。例如,在《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和《狐狸和乌鸦》的相关章节学习完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文章的特点,文章简短,语言精练,并且都共同说明了一个小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和中国传统的故事,指导学生通过速读体会文章所述说的道理,并通过语言转换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自己的同伴讲述自己看到的故事,这样的支架就将学生的语言学习扩展到日常生活中,促进了语言学习的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在支架式教学时,引导学生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链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学习习惯。支架的构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其次要引导学生在情景中理解学习内容,体会文章情感,再次要通过课内支架式教学内容的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语文的课外学习,以此来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

乌鸦喝水教学篇3

一、模仿训练

模仿绝不是呆板的复制,而是找准此事物到彼事物之间的支撑点进行再创造。模仿可以激发兴趣,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阅读时,感知、理解其表达方式并及时进行迁移,就是一种很基本的模仿训练。如我在教学《落叶》这篇课文时,在学习了2-3节后,让学生找出这几节的相同点,即树叶落在(哪儿)(谁)把它当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学生兴趣盎然,回答也富有诗意。学生甲:树叶落在地上,小朋友看见了,把它捡起来当做扇子。学生乙:树叶落在小姑娘头上,小姑娘把它当做帽子。学生丙:树叶落在地上,小朋友看见了,把它捡起来夹在书里,把它当做书签。学生丁:树叶落在沙漠上,骆驼看见了,把它当做食物。

由此可见,模仿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很好的训练形式,同时它可以架起阅读和写作间的桥梁,达到以读练说,以说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

二、想象训练

想象是由此及彼,是在模仿基础上的新发现。想象让事物与事物相接近,从中引出新现象和新结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赖于想象力的提高,想象是一切创新思维的核心。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训练,抓住段篇中的关键,展开想象。如在教学第二册《龟兔赛跑》时,我多次设计了发挥自由想象的教学环节。在读到“兔子跑到半路上,回头一看,乌龟落得老远老远”时,教师启发提问:兔子看到这一幕,他会怎么想?在读到“乌龟向着大树一刻不停地向前爬去。”教师又发问:乌龟向着大树一刻不停地向前爬去时,会怎么想?在读到课文最后“兔子跑到那儿,乌龟早在那儿了。”教师再发问:兔子看到乌龟得了冠军,心里会怎么想,又会对乌龟怎么说,乌龟得了冠军,心里会怎么想,又会对兔子说些什么?

三、求异训练

求异即坚持答案结论的多维性,不刻意寻求一种答案,相信真理在一般意义上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习惯性思维,从另一角度、另一方位、另一侧面来考虑事物,独辟蹊径,发现新结论。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我有意识地进行了求异思维的训练,而且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在学到“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时,我对学生说:“乌鸦用这种方法喝到了水,那么你还能为乌鸦想些办法喝到水吗?”学生甲:“因为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之一是瓶口小,所以,用石子砸破瓶口,就可以喝到水。”学生乙:“找一个小勺子,把水倒在勺子里再喝。”学生丙:“找根管子伸进瓶子里,然后吸着喝水。”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禁锢,不断创新。

四、拓展训练

拓展,即在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延伸。如在学完《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后,教师发问:“狐狸和乌鸦,你喜欢谁?又不喜欢谁?为什么?”学生甲:“我喜欢狐狸,因为狐狸很聪明,它想办法骗到乌鸦嘴里的肉。我不喜欢乌鸦,因为乌鸦很笨,容易受骗上当。”学生乙:“我不喜欢狐狸,因为狐狸很狡猾,它用不正当的办法来获取食物,不脚踏实地地工作。我也不喜欢乌鸦,因为乌鸦爱听好话,最后受骗上当了。”学生丙:“我喜欢乌鸦,因为乌鸦忠厚老实,她相信邻居狐狸是不会骗它的,所以不假思索地就唱起了歌,她受骗是可以理解的。我不喜欢狐狸,因为狐狸把它们之间的友情看得很轻,骗邻居的食物。”

由此可见,设计拓展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批判性。

总之,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训练点,并积极创造条件,正确诱导,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乌鸦喝水教学篇4

一、“灵光一现”见智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受某种外界偶然事件的启发,心血来潮,产生一个在事先教学预设中没有的思绪。这是一种极富创造生机的教学灵敏,教师若能及时捕捉,可能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牛郎织女》(一),讲到“牛郎对那头老牛照顾得很周到,老牛跟牛郎也很亲密” 时,先让学生用课文语言,说一说牛郎是怎样“很周到”地照顾老牛的,并出示投影片助说。教学进行到这一步,应该可以讲下面的内容了,但此时教师的头脑中闪现了一个新的设想,临时增设了一个环节:

师:现在,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提高了,但是仍然有人残害动物,你见过吗?你会用什么妙招制止他们?(生各抒己见,富有创意的妙招层出不穷)

师(画龙点睛):跟牛郎相比,他们的行为太可耻了。很久以前,人们就知道保护动物,牛郎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堪称“中国保护动物协会”的元老啊!(生笑)

历经“临时增设”,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认识上升了,思维深化了。看似“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四五分钟,却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播下了善于思考的种子,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价值不言而喻。

二、“将错就错”显智慧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要面对学生的错误。有些教师对学生出其不意的发言,常常因出乎意料而不知所措。其实,错误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若善于理性地看待、灵动地捕捉、恰当地处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教学《牛郎织女》(二)时,教师让一位学生朗读:“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了一条天河。”学生将“背后”读成了“后背“,引得同学哄堂大笑。此时,教师如果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批评,他的学习兴趣会受到打击;但将错就错,处理得好,可以使教学生辉,会有意外的收获。教师待学生笑了个够,从容地说:“这位同学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读出了对王母娘娘的恨!王母娘娘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活生生地拆散织女的一家人,她用玉簪往‘后背’一划,我仿佛见到了她被划得血淋淋的模样,多令人解恨啊!我们再来聆听这位同学的感情朗读,体悟王母娘娘的可恨!” 这位学生的再读既正确又富有感情,真正读出了对王母娘娘的憎恨。

对于出现的误读,教师非但没有否定学生,而是“将错就错”,通过巧妙的点拨,让学生明白了读书要仔细,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王母娘娘”这一残暴统治者的形象。他善待学生错误、保护学生自尊心的理念,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教师灵活挥出的“峰回路转”的神来之笔确实是一种智慧。

三、“宽容另类”的智慧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生成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学中教师及时捕捉那些具有独特理解的生成,把它看作一笔财富,一座宝库,做到顺势引导,定会有不少的惊喜。

如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教师让学生复述喝水的过程,准备小结时,一个学生高声提出:“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教师顺势引导:“是呀,没有小石子,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呢?”随即,让小组合作讨论。

生1:可以请猴子、小白兔等小伙伴帮忙。

生2:乌鸦可以把瓶子推倒。

生3:这种方法倒是很方便,可不讲卫生,而且水也会损失一部分。

师:这位同学思考问题周全,超过了爱动脑筋,聪明机灵的乌鸦!来,老师跟你握握手!(师笑眯眯地走到生跟前,紧紧握住学生的小手,其他的学生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这位学生)

师(趁热打铁):谁还有好办法,也想和老师握手。(以点带面,于是有的同学为乌鸦想了更好的办法,并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4:乌鸦看到地上有根吸管。它衔起吸管,瓶里,咕咚咕咚地喝着水了。

生5:正在乌鸦着急的时候,他看到树上挂有小果子,它高兴极了,立刻摘下果子放到瓶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喝着水了。晚上,乌鸦还可以煮玉米粥吃呢。

生6:乌鸦飞到我的窗前,着急的告诉我:“小朋友,我口渴了,找点水喝,好吗?”我请乌鸦进家作客,倒了一杯水给它喝。乌鸦很感动地流泪了。

师:你们几个说得很好!想象合理,好似插上想象翅膀的小鸟!来握握手,美丽的聪明花属于你们!

课堂上教师遇到了“另类”资源,让“另类”生成精彩的关键是教师尊重、利用这一资源,使之与学生形成对话,共享资源。因此,教师要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敏锐地捕捉另类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并善于察辨这种“动”是“真动”还是“假动”?是“内动”还是“外动”?是“多数学生动”还是“少数学生动”?要让课堂“动”的有价值、有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学智慧。

乌鸦喝水教学篇5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一、“将错就错”显智慧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要面对学生的错误。有些教师对学生出其不意的发言,常常因出乎意料而不知所措。其实,错误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若善于理性地看待、灵动地捕捉、恰当地处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教学《牛郎织女》时,我让一个学生朗读“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了一条天河。”学生将“背后”读成了“后背“,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此时如果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批评,他的学习兴趣会受到打击,但将错就错,处理得好,可以使教学生辉,意外得溢。待学生笑了个够,我从容地说:“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读出了对王母娘娘的恨!王母娘娘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活生生地拆散织女的一家人,她用玉簪往‘后背’一划,我仿佛见到了她被划得血淋淋的模样,多令人解恨啊!”他开心地坐下。王母娘娘的形象已铭刻在了每个同学的心中。

二、“宽容另类”的智慧

动态生成是新课堂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生成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学中教师及时捕捉那些具有独特理解的生成,把它看作一笔财富,一座宝库,做到顺势引导,定会有不少的惊喜。如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我让学生复述喝水的过程,准备小结时,一个学生高声提出:“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教师顺势引导:“是呀,没有小石子,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呢?” 生1:可以请猴子、小白兔等小伙伴帮忙。生2:乌鸦可以把瓶子推倒。生3:这种方法倒是很方便,可不讲卫生,而且水也会损失一部分。生4:乌鸦看到地上有根吸管。它衔起吸管,瓶里,咕咚咕咚地喝着水了。生5:正在乌鸦着急的时候,他看到树上挂有小果子,它高兴极了,立刻摘下果子放到瓶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喝着水了。晚上,乌鸦还可以煮玉米粥吃呢。生6:乌鸦飞到我的窗前,着急的告诉我:“小朋友,我口渴了,找点水喝,好吗?”我请乌鸦进家作客,倒了一杯水给它喝。乌鸦很感动地流泪了。

三、“拔节思维”的智慧

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渴求主动发展的生命体。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了,他们的学习才会变得充满智慧和挑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现在的语文课堂中的“动”,不再是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还让学生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做一做、评一评等等。多种多样的“动”,生动了学习,精彩了课堂,使课堂成了学生愉悦学习的“娱乐场”,自主活动的“操作间”。在教学《惊弓之鸟》一文时,我引导学生针对“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这一问题展开了层层递进的探究活动,欣喜地听到了学生“思维拔节”的声音。学生自主学习后,轻易得出了“因为这只是受过箭伤的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这一推理雁落的理论。但这是课文中明显易知的显信息,还有不少隐信息或潜信息需要学生“动”起来,去探究,去发现:师: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还有哪些关键条件?生1:我觉得关键是这只大雁的箭伤还没有愈合,要是大雁伤好了,它也不会掉下来。生2:我觉得还有一个关键条件——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要不然更羸也不能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而且它的伤口还没有愈合。生3:对,因为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所以他的经验丰富,能根据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声音,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生4:因为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他拉弓特别有力,“嘣”的一声才会特别响。在天上飞的大雁听到了,才会被吓得掉下来。师:同学们真会研究,那你们有没有从“大雁就很害怕”这儿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生1: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师:为什么受过箭伤的大雁在这次听到弦响会如此的害怕呢?生2:因为这只大雁在上次听到弦响后,一支离弦而出的箭紧跟着就射伤了它,使它孤单失群,受尽痛苦。而这一次它又听到了弦响……师:对,这次大雁又遇到了上次受伤相似的情况,“嘣”的一声弦响……生2:这时它以为又会有一支离弦而出的箭跟着再射伤它,心里就很害怕。师:说得好!这时的大雁心里会怎么想?生3:遭了,又要受苦了,我要快躲开。生4:上次的苦还没有吃够,这次又要遭殃了,我再不躲开,命都要没了。生5:妈呀,我怎么这么命苦啊!师:想得好,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这时听到了弦响的大雁?生:胆战心惊……魂飞魄散……惊恐万状……师:你们简直是一流的侦破家!像这种以前受过惊吓,后来遇到类似的情况而心里害怕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生……

乌鸦喝水教学篇6

【关键词】提高 口语 交际 信心 趣味 想象

口头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开展工作、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必不可少的桥梁,口头表达能力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未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1. 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让信心取代怯懦

在教与学这个课堂教学体系中,师生的关系应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学生,为那些性格内向,想说又不敢说的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民族、真实的口语交际氛围。如在进行口语交际"我爱读书"活动时,我首先让学生解散原来固定的学习小组,然后从学生最容易回答的几个问题入手:(1)你最近读过哪些书?最喜欢读什么书?(2)从书中你积累了哪些好词好句?小学生都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能,围绕这些简单的问题,学生很快就投入到热烈的表达活动中去了:"我最喜欢读《一千零一夜》"、"我最喜欢读《格林童话》"、"我最喜欢的好句是'一日无书,百日荒芜。'"……面对朝夕相处的好伙伴,自己还有什么不能说或不敢说的呢?胆小的李琳终于张开小嘴放开嗓音说话了,内向的王海也情不自禁地咏读了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学生通过自主交际逐渐地有了自信心,慢慢忘记了拘谨和自卑,大家说的更自由、更流畅。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更应该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形成,自信为学生奠定了口头交际的基础。

2. 重视趣味性,激发听说愿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听力集中,想说、敢说。为此,教师要以有趣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去唤起学生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听知注意力,使他们听后乐意说,有话可说。我在教学《乌鸦喝水》这课时,特意出示了一个自制的课件:这只聪明的小乌鸦终于喝上了水。可是天气实在是太热了,没过几天,瓶子里的水就被大家喝完了。乌鸦大哥口渴的要命,他四处打听,终于从猴子嘴里得到了一个可靠信息,村子里的井中有喝不完的水,热心的猴子要主动帮乌鸦大哥提一桶水上来喝,乌鸦说:"谢谢,我有办法喝到水。"猴子不可思议地走了。乌鸦飞快地找到那口井,他想只要我往井里填石子,井里的水一定会像瓶子里的水一样漫上来,可是衔了好半天,还是不见水升上来……学生看看泛着涟漪的水面,又看看气喘吁吁的乌鸦很是替他担心。这时画面上突然闪现出一个新的问题:乌鸦这次能喝到水吗?为什么?由于课件内容和形式充满情趣,唤起了学生表达的愿望,他们兴趣盎然,滔滔不绝,在相互交流的同时得到了相同的答案--乌鸦仍用老办法办事,肯定是喝不上水的。为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兴趣,我提出了一个新问题:"看了刚才的画面,你们愿意眼睁睁地看着乌鸦一家被活活渴死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教室里沸腾起来,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妙语如珠,越说越有劲,实现了听与说的互动。可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

3. 提供交流的土壤,展开丰富的想象

口语交际重在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力,如果没有交流的土壤,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儿童的想象是可以敬服的,他们想飞上蔚蓝的天空,他们想潜入浩瀚的大海。所以,我经常上网搜集各种精美的图片,从远古的珍禽猛兽到现代的奇花异草,从各地的风景名胜到各处的乡土人情,学生看得眼花缭乱,说得津津有味。图片在学生心中播下多少想象的种子,碰撞出多少智慧的火花,谁也说不清楚。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学生看了"冰天雪地里的北极熊"和"鲜花盛开的海南岛"这两幅图片的情景。做课件时由于时间太仓促,我误把这两张图片插在了一张幻灯片上,可意想不到的是小错误引发了大智慧,大屏上白色的冷漠和五颜六色的繁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当我忐忑不安时,学生却有感而发,情不自禁的打开了话匣子:"蝴蝶姐姐在美丽的花丛中翩翩起舞。""北极熊妈妈长这么大从没见过这么色彩鲜艳的地方,她决定送宝宝到海南去读书。"听了最后这句话我的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地说:"你坐得这么远都能看出北极熊妈妈的心事,真了不起!"一语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一发不可收拾。"熊宝宝来到海南岛,既不去读书也不去游乐园玩,他在水里直打滚,原来他热得受不了。""春姑娘将花的芬芳悄悄地送到北极,北极成了花的海洋,小动物们好像走进了迷宫,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家。"……学生们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口语交际的高潮。

乌鸦喝水教学篇7

一、 设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它好像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疑问的驱使下,儿童会主动地产生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这时,如果老师尊重学生的意愿,顺从他们的需求,学生就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反之,则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其学习效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减。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人的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形成寻求解决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问题提出后学生稍加思考后,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向瓶中放石子,使水上升,然后就能喝到水了。”至此,作为传统教学而言,问题就解决了,但此时我又进一步设疑:“向瓶中放石子,乌鸦就一定能喝到水吗?”问题一出,教室里一片沉寂,随后,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打开了,问题的答案出现了许多:有的说乌鸦能喝到水,有的说乌鸦不能喝到水,有的说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学生一下子分成三派,每派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正确答案是:“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当瓶中的水不多时,即使向瓶中放石子,乌鸦也喝不到水。“这与传统的教学是不同的。通过有的放矢的设疑,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大胆质疑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和建议,勇于大胆创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任何发现,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即使是看起来十分幼稚的问题,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指责挖苦。而应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小心呵护他们的创新萌芽。

三、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活动,竞选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力求使活动活泼有趣。针对小学生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以眼、手、耳的活动为中心,言语、文字描述相辅相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利用它们形象思维优势,通过观察、言语,描述等活泼生动、趣味性强的形式来表现事物,激发儿童的参与愿望,使之乐于投身活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作文课《春天》,我首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春游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天的景物,然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色记述下来。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真正体会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真理,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不少教师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垄断了学生的学习。而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本应该具有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学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静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走向知识的体验,达到自学的效果。

其次要确保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吃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如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其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五、表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好胜心,都喜欢被教师表扬,都十分重视老师的表扬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抓住了他们心理的这一特点,认真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并注意及时的表扬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会使他们能够全面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增强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 。

乌鸦喝水教学篇8

一、要在读中识字、学词

低年级语文教材采用全文注音,为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识字和阅读结合提供了条件。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重点认读生字,解决字音渗透字形和字义,再读课文,结合语言境和具体事物,重点理解字义,巩固字音,再现字形,学完课文进行字形分析和书写指导,体现了识字是为了读书这一指导思想。如教《怀素写字》一课,第一步,我让学生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掌握“先”等7个生字的读音,初步了解字词的意思。第二步,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了解用法,理解课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是为了阅读,阅读又可以学习巩固更多的生字、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随文识字,对于阅读中出现的生字,要单独拿出来,让学生看准字形,读准字音的同时,也要将它放入到文中进行整体认识,体会语义。这样,学生对生字的音形义及用法就掌握得更牢了。

二、要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小语阅读教学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识字、学字、学句式为了更好地读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述目的要通过学生对文章反复地读来实现,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内容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近,只要学生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重音、停顿,就基本上懂了。如《乌鸦喝水》一课第二段,主要讲乌鸦找到了一个有水的瓶子,可是喝不着水。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把这段话读通,初步了解大意。接着我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读文:“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呢?”学生通过读,弄清了喝不着水的原因,一是水少,二是瓶口小。然后我再点拨:“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不到别处找?”“怎么办呢?”说明乌鸦要想出喝水的办法。学生理解了内容之后,我进一步启发:“乌鸦在去了很多地方也找不到水的情况下,看到了一个有水的瓶子心情会怎样?看到水而喝不着时心情又会怎样?为喝到水而认真想办法时的情形又会怎样?”最后再让学生读课文,学生把乌鸦看到水时的高兴,喝不到水时的着急,继而想方设法要喝到水,进行认真思考的心理过程读得淋漓尽致,由于学生理解了内容,达到了有感情地读的要求。这样读中讲、讲中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的方法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在读中提高说话、写话能力

我所在的是一所乡镇小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却不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更不用说生动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怎么能与他人很好地沟通、合作呢?儿童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抓紧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认真训练,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为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对他们从事学习、工作都是极为有益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多数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怕老师批评,怕别人笑,少数人虽能积极举手,想说但又说不清。在教学中重视兴趣的激发。平时还可以多进行口头造句,看图说话,复述课文,举行讲故事比赛等,通过表演的竞争鼓励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尤其在说话训练中,我力求做到练说的形式多样,如:听说故事、绕口令、儿歌、谜语、看实物、看表演练说、看图、做游戏、做小实验练说以及转述、扩讲等。再利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就能激起孩子们头脑中的想象,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从何说起?该怎样说?这是学生说话的难点,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是训练的重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因素,由浅入深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低年级学生要先从说一句话、几句话到一段话,特别注意由说好一句完整的话开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从简到繁,逐步提高。

低年级的说话、写话教学是中、高年级写作文的基础,但仅凭每周的说话、写话课来教学时不够的。那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说话、写话教学,成为语文老师,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老师需要关注的一个注意点。作文贵在积累,如果每个语文老师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并能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多加训练的话,相信孩子在中高年级中的“作文难”现象会有一定的改观。

上一篇:我是中学生作文范文 下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