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工程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26 10:29:58

大学工程技术

大学工程技术篇1

1、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8月,学校是由湖北工业大学申办、按新机制运行、以本科和高职高专教育为主的高等学校(民办的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2004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确认,2010年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 2013年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2、学院主体校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南湖,占地面积千余亩,校舍面积20余万平方米,校园毗邻湖北工业大学,可共享湖北工业大学的师资及教学资源。按照 硬件上台阶、软件上水平、管理讲科学、发展创特色的办学思路,学院注重建设。学校筹划在咸宁新建新校区,新校区作为区域性实习实训基地。

3、学院依托湖北工业大学的办学资源和学科优势,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经、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教学型本科院校。截止2013年底学校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信息系、生化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管理系、经济系、外国语系和艺术设计系,开设有36个本科专业,15个专科专业,在校生10000余人。学院截止到2013年9月有专任教师593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约占80%,副高以上职称占三分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大学工程技术篇2

您好!

首先,向您辛勤的工作致以深深的敬意!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个人简历,但愿这能为满腔热情的我开启一扇希望之门。

我叫XX,毕业于XX科技信息职业学院XX级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将于20XX年7月毕业,希望能加入贵单位工作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故冒昧地向贵单位呈荐自己。

“实事求是,勤奋创新”,是我的座右铭。我,自信,乐观,敢于迎接一切挑战。我现在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专科毕业生,但是,年轻是我的本钱,拼搏是我的天性,努力是我的责任,我坚信,成功定会成为必然。在三年的大学生活里,我深知知识就是力量,所以除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外,我还努力提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以后的工作和专业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的三年中,我学习了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相关的课程,为以后的实践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汲取新知识,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并顺利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PhotoShop图像图像处理职业资格证,高级园艺师证,高级园林绿化工证。在以上的专业学习过程中不仅完善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而且增强了我对园林工程职业的热爱。在此期间,我利用课余时间自考XX大学行政管理学本科学历,为提升和完善自己而不断努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多年的异地求学生涯使我形成了自立、自强、自信、谦虚的品格,炼就了艰苦奋斗的意志。在人生阅历不断丰富、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心理和心态也渐趋成熟。事业上的成功需要知识、毅力、汗水、机会的完美结合。

一个人惟有把所擅长的投入到社会中才能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别人不愿做的,我会义不容辞的做好;别人能做到的,我会尽最大努力做到更好!发挥自身优势,我真诚的希望贵单位能给我提供一个发挥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我将用我出色的表现证明我的能力,证明您无悔的选择!!

此致

敬礼!

自荐人:文秘站

大学工程技术篇3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147-03

课程教学大纲是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本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和本门课程的特点,规定该课程的性质、学分、开设时间、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以及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参考资料等。

课程教学大纲不仅是教学管理部门实施教学管理和评价的基本教学文件,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中必须强制执行,而且课程教学大纲也是学生与教师就课程预期及政策达成的合同,师生共同参与[6],“教”与“学”相互渗透。

一、《环境工程实验技术》课程的特点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办学定位为“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培养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富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环境工程实验技术》课程先修课程为《水污染控制工程(一)》、《水污染控制工程(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工程实验技术》涵盖了我校环境工程的主要专业课程的实验项目。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包括5个学时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课堂集中授课、17个必做实验和4个选做实验。课程系统地介绍实验优化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给水处理、污水处理、物理性污染与控制、大气污染与控制和固体废弃物处理课程的主要实验,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验证并加深对水处理、大气处理及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设计、组织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大纲的设计思路

在设计本课程教学大纲时,我们的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时效性。课程教学大纲在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时要及时反映环境工程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成就,反映当代环境工程处理的最新水平,反映当代社会热点问题,将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具有时效性的大纲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用人要求。第二,内容详尽。大纲的内容应尽可能详尽,内容详尽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为课程大纲内容详尽,应包括基本信息(学时、学分及相关课程等等)、目的与任务、要求与安排方式、课程内容即实验项目设置、考核与成绩评定、教学参考资料等;其次为教学内容详尽,包括给水处理、污水处理、空气处理、固废处理和物理性污染控制5个专业课程21项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都是各专业经典的实验。第三,开放性。课程教学大纲为保证稳定的教学质量,首先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但教学大纲也不能成为刚性文件,使之过于僵化,因此教学大纲应该是稳定中具有开放性的体系,开放性从两个方面体现,一为新的处理方法如水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实验,是从现阶段热点雨水研究成果中转化过来的,新技术可及时反映在实验大纲中,可以作为选做实验项目;二为实验原理不变,处理样品可以为开放的,如混凝实验,可以处理不同的样品中如实际河流中的水、自配水、工业废水等,也可以是处理同种样品中的指标。第四,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学习机会,使大多数学生获得同样的收获。由于我们高校实行“严进宽出”的招生、培养制度,导致进入大学后,学生放慢了求学的步伐,笔者认为目前我们本科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的缺失。因材施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前提,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大纲中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实验内容安排见表1,首先支持学生自主实验;在必做17个实验项目中纯演示验证性实验项目仅5项占实验总数的29%,其他都可以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在训练学生的必须掌握的环境处理方法基础上,留给学生自主选择实验的空间,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第五,可实施性。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和执行不能仅流于形式,且二者不能脱勾。课程大纲的编写应以少而精、量力而行为原则,教学方法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独立操作与分组合作相结合为原则。学生工作量要适当、合理,教学内容难易合适,既发挥学生的现有水平,又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据跟多年实验经验,确定合理的实验学时,在规定的实验学时内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教学方法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参与者、指导者的“勘导式”实验教学法。

三、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

1.实验内容。《环境工程实验技术》课程内容见下表。

2.要求与安排方式。实验要求:实验前学生需预习有关实验内容的指导书和实验课件,指导教师按组通过口试的形式抽查实验预习情况。实验分组原则上为4人/组,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实验安排方式:必做实验在实验室内完成,由指导教师统一安排时间,实验采用网上实验预约系统方式,采用“勘导式”实验教学法安排实验过程。选做实验为学生在必做实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所做的专业实验,时间单独安排。

3.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预习情况、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出勤。成绩评定方法:总评成绩由实验成绩(70%)、平时成绩(30%)和选做实验加分(不大于10%)综合确定,按百分制记分。实验成绩包括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测验、口试等。

4.“勘导式”实验教学法。实验课前通过集中授课或者网络通知方式,布置实验预习内容和预习思路,如提供实验原理、实验中的影响因素、实验装置的流程、实验指标的确定、指标的分析方法、实验中的分工、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提供参考书目,学生经过自己查找准备实验预习,分组预约汇报实验预习。在汇报预习过程中,采用随机指定人员汇报相应问题,其他人补充方式,教师勘误学生准备资料、梳理内容思路,由点及面发散提问,根据实验内容及方法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勘导式”实验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合作准备实验内容,采用探讨研究式授课方式,教师的角色是勘误、引导,学生是整个实验教学的主体。

《环境工程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经过在我校环境工程专业09级实施,效果明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进行中,各门理论课都已经学完,通过预习实验内容,巩固了理论课所学的知识,经过“勘导式”实验教学法的实施和检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效果好。在大纲的实施过程中,解决了分组实验一人操作,其他人围观的问题,每人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促进了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层次教学,既保证了基本教学质量,又促进了学有余力同学的需求,达到了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忠臣.水环境分析实验与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2]吴俊奇,李燕城.水处理实验技术(第三版)[M].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09.

[3]姚庆梅,徐红东.成教《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的研究与制定[J].中国成人教育,2005,(4):69-70.

[4]祝吉芳.高校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与执行[J].社会科学战线,2010,(1):276-277.

[5]吴尚义.关于国外教学大纲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1(7下):174-175.

大学工程技术篇4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理念工程造价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探索的背景与基本思路

CDIO工程教育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麻省理工学院以美国工程院院士Ed.Crawley教授为首的团队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从2000年起组成的跨国研究组合,在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后创立的工程教育理念。它 是 构 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的缩写,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Project based educationand learning)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它是以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从研发到运行)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的工程教育改革成果,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系统能力的培养、全面的实施指导(包括培养计划、教学方法、师资、学生考核以及学习环境)以及实施过

程。

应用技术大学与CDIO工程教育理念

根据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我国将推进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对一般普通高等学校、应用科技大学和高等职业学校等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其中应用技术大学(原为应用科技大学)要进行试点改革,实施本科阶段职业教育,适应现代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逐步建立职业教育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衔接制度,建立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同步规划制度,技术技能联动积累创新制度,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现代职业院校制度,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制度,以“双师型”教师团队为特色的人事管理制度。

笔者认为,应用技术大学实质就是培养本科层次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与国家战略思维吻合,可从理念和实践操作上,借鉴吸收国外经验,弥补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践空白,通过“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应用技术大学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探索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如何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融会贯通于应用技术大学工程造价专业,笔者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黑龙江东方学院是首批民办普通高等学校,该校为首批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改革单位,对其工程造价专业为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理念

基于对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理解,结合国家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改革步伐,在吸收传统公办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通过自身不断探索,总结了,“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理念。该理念就是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与国家应用技术大学改革紧密结合,以培养应用实用技术型工程造价人才为目标,以塑造学生工程造价职业能力为手段,通过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经过三年左右的理论学习,一年左右的实训实践,初步掌握工程造价初级工程师的基本技能,熟悉造价行业各种规范和各种软件,做到毕业后能上手快、有发展、能提高的职业规划。

(二)调整学时比重,突出实践能力

以黑龙江东方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调整了公共课与专业课学时比重,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时调整包括压缩公共课(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学时,增加了专业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学时;压缩了理论课学时,增加了实践课学时;调整了专业课学期时间,重新规划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时间。

公共课程而言,对于“两课”内容和英语、高数等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进行学时设置外,其他相应减少学时,《工程图学》由两个学期调整为一个学期,学时整合为60学时;《线性代数》压缩为40学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压缩为48学时。专业课而言,将三大力学即《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门课程合并为《工程力学》;增加《安装工程构造与识图》、《建筑与装饰工程施工》、《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清单)》、《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计价)》、《市政工程构造与识图》、《市政工程施工》、《市政工程估价》、《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等专业课程。

调整课程学期,将大部分公共课程集中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除“两课”、英语和体育外,其他公共课均在第二学期结束。毕业实习调整在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的第11-16周,毕业设计调整在第八学期的1-10周。

(三)增加实践类教学,围绕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

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黑龙江东方学院引入国内一流的工程造价软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另外,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项目为载体,以完整的项目来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建立学科和课程之间的关联,以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得到真才实学。这实际上就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个人能力、交往能力。

黑龙江东方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就是将工程实践的软件、课程设计与项目相结合,将学习软件操作、课程设计、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相融会,增加了《钢筋抽样软件应用》、《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课程设计》、《工程招投标模拟》、《图形算量软件应用》、《计价软件应用》、《安装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水、暖、电)》、《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工程造价综合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BIM应用实训》等实践类课程,将项目引入课程,通过真项目、模拟项目与课程有机结合。这就正确处理课程的功能定位与课程体系架构之间的关系,以全面落实由职场需求和学科专业要求确定的能力和态度目标,以反映职场典型工作和任务的综合性项目为载体,科学设计与学科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四)校内外实训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呼应

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与校内外实训实践需有机结合,同时也需要第二课堂的相呼应。黑龙江东方学院与北京广联达软件公司,率先在黑龙江省建立了标准化实训室,基于此实训室可以进行相关课程培训,如广联达系列软件课程学习、沙盘模拟学习、课程设计实训等。同时,可在学生中成立学术社团,现已经成立算客联盟,组织学生自发进行专业学术比赛,将第一课堂学习的知识自发进一步操作,积极进行第二课堂兴趣比赛中,并鼓励学生参加全国造价软件算量比赛、沙盘模拟比赛等。从而使学生从“让他学”,变成“我要学”,转变学风,促进良性循环。此外,不断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将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有机结合,让学生最好实现无缝对接。

应用技术大学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思维模式的大胆解放,勇于创新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这是对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改革高校的要求,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要勇于向国家重点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学习他们在应用职业人才培养上的经验。同时,要与国外应用技术大学交流,吸收引进与本身改革结合。从思想上打破陈规模式,勇于创新,突破原有的应验办法,更新观念,转变思维方式,认真学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将国家试点改革与学科发展相统一,促进工程造价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二)双师型队伍的培养与建立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对于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 CDIO工程教育中,一个能把工程训练视为“提出、创设由若干实践问题构成的问题链,引导、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的过程”的教师,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在应用技术大学中,要真正发挥CDIO工程教育的逆商教育载体作用,就必须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宽厚的行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须具备将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为此,黑龙江东方学院一方面,注重培养自身师资队伍,通过提升学历、骨干教师计划、工程实践锻炼计划等,提升工程技术经验;另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

开放式人才培养的思考

应用技术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开放式的培养环境。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设备支持,还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的相关支持。学生在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阶段,都需要大量的深入工程一线,高校在相应管理教育上,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配合,这就需要政府从法律层面上给予相应规定,行业需在制度上给予支持,企业需要积极接收,争取通过多方努力实现多赢局面。

结语,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应用技术大学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探索,是新时期新阶段黑龙江东方学院基于国家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机遇,借鉴国外先进工程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改革必将对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更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发挥重要的作用。

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HGJXH C110564

参考文献:

唐杰.独立学院CDIO工程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16期

李望国.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23期

大学工程技术篇5

关键: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行政信息楼;钢结构工程;钢骨柱;钢骨梁及钢管柱等

钢结构有着建筑布局灵活、商品化程度高、质量容易保证、施工时间短、基础造价低、抗震性能好、轻质高强等一系列的优点。与传统的住宅建筑结构的形式相比,钢结构还具备绿色建筑以及环保功能等,受到广大建筑师、用户以及开发商的青睐。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钢结构的建筑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而且在欧洲的英、法、德、荷兰等一些国家在建筑别墅住宅时,也用钢结构的建筑方式逐渐代替的传统砖结构。而在我国,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住房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国家建设部门已经将钢结构的建筑列入到重点推广的项目中。近年来,已经在许多城市中应用了钢结构建筑技术,特别是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有优势。例如:杭州、武汉、新疆、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区。所以为了更有效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对多高层钢结构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钢骨混凝土柱、梁设计概况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红树林西北的深圳湾填海区16号地块,临侨城东路,南临滨海大道,占地面积19.2万m2,建筑面积约为35.2万m2,工程分四个标段建设,计划总投资25亿元。其中Ⅵ标建筑面积约52000m2,建筑总高36.45m,总造价为1.6278亿元。行政信息楼工程钢骨柱由H400×300×20×30和H500×300×20×30两种类型组成,钢梁为H型钢梁,钢梁的最大跨度29米,最大自重约7吨。 另外,有两根钢管柱直径为D=1200米,从一层直达4层,高度达18米。

二、钢骨混凝土柱基础施工

钢骨柱基座预埋件埋设位置要求相当准确,精度要求高,土建施工时以保证钢柱安装的精度为前提,在土建施工中保证一次成活、一次成优,确保钢柱的吊装精度。在混凝土浇捣前,对每一预埋件进行检查,对基座预埋件埋设采用上下定位措施,定位前,专人弹线,定好位置后将角铁支架放入,必要时与结构钢筋电焊连接,浇混凝土专人监护,有移动马上校正。

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应及时对基座预埋件埋设的标高和位置进行复测,如有误差应及时纠正,确保误差值小于设计规定的要求。

三、钢骨柱、梁的定位

(一)钢柱安装定位

1、预埋件水平度和钢柱定位线经校正确认无误后可进行钢柱安装。

2、首节钢骨的安装:安装前在每根钢骨基础上设置 4 组垫块,矫正时用垫块调整钢骨垂直度、标高,在两个方向的控制轴线上均布设一台经纬仪控制垂直度,并用水准仪控制标高。

3、上节钢骨的安装:钢骨吊装就位后, 用塔吊缆绳牵拉临时固定,并用两台经纬仪观测,辅以撬棍在接头缝隙处用钢楔塞垫。在钢骨接头处架设小型千斤顶在两个方向上对钢骨的垂直度进行微调。

4、每节钢柱垂直度的校正:用两台经纬仪,站在两个轴线方向校正。通过钢柱上的十字线或柱边,用钢楔子调整柱底脚板,从而进行垂直偏差、位移的测控。

5、钢柱定位后,将钢柱与钢板焊接牢固。采用两人对称施焊,以减少焊接变形和因残余应力引起的钢柱垂直度偏差。

(二)钢梁安装定位

1、钢梁吊装前,在梁底模铺垫木,使垫木上皮标高等于钢梁下皮标高,垫木间距经计算确定。

2、校正钢梁的底标高、垂直度、轴线和跨度,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四、钢骨混凝土柱、梁施工程序

钢柱、梁制作并运至现场搭设钢柱稳固架子安装钢柱,校正并焊接固定搭设大梁排架及钢梁安装操作平台支大梁底模钢梁吊装就位、扶直、校正并焊接固定绑扎柱钢筋支柱模板浇筑柱混凝土至梁下50mm绑扎钢梁之上的梁面筋绑扎钢梁之上的梁底筋绑扎钢梁之下的梁面筋绑扎钢梁之下的梁底筋绑扎钢梁两侧腰筋焊接箍筋验收梁筋支梁侧模安装其他模板浇筑梁板混凝土养护。

五、钢骨混凝土柱、梁施工工艺

(一)钢骨混凝土柱、梁钢筋施工

钢骨混凝土柱梁因其内有型钢,外包钢筋,因此与普通结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有所不同。钢骨混凝土柱、梁之钢筋工程的施工重在梁、柱节点的穿筋构造,在钢骨混凝土柱梁施工前首先需要对钢骨柱梁节点进行深化设计,深化设计采用Xsteel与AutoCAD相结合的方式,将柱梁节点交汇处所有柱筋、梁筋与钢骨的相对位置准确施放在图纸上,以保证钢骨上制孔标高、轴线的准确性。

(二)钢骨混凝土柱、梁模板施工

为了增强混凝土的表面感观质量,钢骨柱模板面板采用定型模板,柱模采用18mm厚覆膜胶合板配制,竖龙骨为50×100的木枋,矩形柱模板设计成四块。在竖龙骨外侧用[5#槽钢加工成可调柱箍加固。

梁模采用18mm厚覆膜胶合板,背枋和托枋均采用50×100木枋。梁板模板支撑架采用型钢桁架支撑。

1、原材料及配合比

(1)对于钢骨混凝土结构,由于钢筋与钢骨之间间隙较小,对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带来较大难度,须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并在搅拌站进行混凝土试配,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良好的可泵性和保塑性。同时由于500*1300大梁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范畴,为防止施工裂缝的出现,在配合比设计中须考虑降低水泥水化热,减少单位体积水泥用量,降低温度应力,并采用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

(2)水泥选用水化热较低的42.5矿渣水泥,减少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出现。

(3)严格控制碎石级配,采用0.5~2.5cm连续级配,含泥量≤0.5%,泥块含量≤0.2%,针片状颗粒含量≤5%;并满足泵送要求。

(4)细集料选用石英含量较高的圆形颗粒状优质天然河砂,细度模数为2.6~3.3,且含泥量≤2%,泥块含量≤0.5%,其他指标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5)采用优质I级粉煤灰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替代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提高抗裂性。使用前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细度、烧失量和含水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UEA膨胀剂配制成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止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

(7)采用高效减水剂,增强混凝土的粘聚性与和易性,减小用水量,其掺量根据施工要求,通过试验室试配确定。

(8)坍落度要求:为便于施工并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运输到现场的混凝坍落度为180~200mm,并根据浇筑时间对混凝土坍落度作出适当调整。

2、浇筑、振捣

钢骨混凝土结构内有型钢,且四周钢筋围绕,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时死角较多,易造成混凝土不密实,混凝土浇筑拟采取以下措施:

(1)钢骨柱混凝土浇筑

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从型钢柱四周均匀下料,每根柱采用4根振捣棒振捣至顶。

对钢骨柱混凝土浇注的分层厚度控制在500mm以内,同时用标尺杆严格控制。由于型钢砼柱内的钢筋多,使用Φ30高频振捣棒,每层必振,振捣时间不得超过20s,待表面泛浆自平,气泡溢出即可,严禁过振。当上层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

(2)钢骨梁混凝土浇筑

钢骨梁长度较长,最大跨度达25.2米,混凝土浇筑采用整体浇筑,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

对于高度大于1000mm的钢骨梁,混凝土浇筑采用斜向分层浇筑,振捣时间以混凝土面无气泡泛出为准,设专人监控。

钢骨梁混凝土先从钢梁一侧下料,用振动器在钢梁一侧振捣,将混凝土从钢梁底挤向另一侧,直到混凝土高度超过钢梁下翼缘板,然后改为双侧对称下料,对称振捣,当混凝土浇筑到上翼缘板时,再将混凝土从跨中下料,混凝土由跨中向两端延伸振捣,将混凝土内气泡赶向两端排出为止。

鉴于钢骨梁为大体积混凝土,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预埋测温探头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测,并相应采用一些温差控制措施,防止了温差裂缝的出现。

3、两种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界面处理。

柱、梁混凝强度等级≥10Mpa时,先施工柱混凝土至梁施工缝,接着施工梁板混凝土,在交界处用双层钢丝网固定于定位支架上。

(四)支撑加固及模板拆除与养护

1、支撑加固

由于钢骨梁自重较大,除本层支撑系统应满足各类荷载要求外,还应对其下楼层相应的梁采取逐层加固措施。该工程拟采用分层卸荷的方法,从首层起在钢骨梁下的模板支撑均不拆除,以保证楼面结构安全。

2、模板拆除及养护

由于钢骨梁跨度较大,截面较高,故对拆模时间作出严格限制:底模从浇筑完毕起28天且强度达100%后方可拆除;侧模浇筑后7d开始拆卸固定梁外侧的螺栓,然后用撬棍略加撬动以脱离混凝土,浇水养护14d,每天4次,外侧模板起保温保湿作用,防止混凝土因收缩温差而裂缝。

六、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钢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工程钢骨柱梁的结构复杂,质量要求高,结合本工程的需要,通过组织技术攻关,最终钢骨与混凝土结构成套施工技术成为本工程取得几项技术创新成果之一,钢结构技术成为了本工程推广应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之一。

参考文献:

(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2009

(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大学工程技术篇6

【关键词】工程图学;发展趋势;教学改革

【Abstract】Computer technology not only change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but also changes the teaching form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at the present stage. By summarizing the past/present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is discussed, and the direction of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Engineering graphics; Developing trend;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工程图学作为工程交流的语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工程图学随着工程实践的需要及各种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近半个世纪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影响了工程技术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工程图学的核心内容,并最终改变了工程图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1 工程图学核心内容的变化

传统的加工过程中,加工工人需要二维视图精确表达形体来进行加工,因此传统的产品设计基本过程是设计人员先在头脑中设想好机件的三维实体形状,然后利用机件的表达方法把设想好的三维实体形状转换为二维视图, 形成机件的图样,接着加工工人再经过分析图样中的二维视图,想象出该机件的三维实体形状。这种常规的由三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工程图学的应用过程较为复杂,其中二维视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二维视图中的剖视图、断面图、简化画法等知识点需要花大量篇幅来说明[1-2]。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飞速发展,三维软件如Solidworks、Pro/E、UG等已广泛用于工程设计与制造中。先进的工程实践过程通过三维设计的模型,不经过二维出图,直接经过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在数据加工设备上进行加工,生产出产品,从此将告别图纸化年代。设计师设计的产品在屏幕上直接三维实体图像仿真出现,形象又逼真。是直接的思维过程,不用再由三维模型转二维视图再转三维等繁复的过程,表达更清晰、准确、直观。加工人员直接读取三维实体图及其对应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等信息,加工出用户需求的产品。以前繁重的手工绘图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其速度、保存、修改都严重地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三维图样的形成, 使人们对空间形体的把握更为直观, 三维CAD设计过程省去了三维实体形状和二维视图之间的转换过程;因此我们甩掉了图板。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工程图学的应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人们把工程图纸作为表达零件形状、传递零件分析和制造的各种数据的唯一方法。现在,应用高性能的计算机绘图软件生成的实体模型可以清晰而完整的描述零件的几何形状、并且可以基于特征造型的实体模型直接生成该零件的工程图或数据代码,完成零件的工程分析和制造。为支持快速敏捷制造,几何知识的共享已成为制约现代制造技术中产品开发和制造的关键问题。目前,计算机辅助产品的设计绘图(CAD)、设计计算、加工制造、生产规划已得到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并初见成效。随着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等基础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集成制造、并行工程、协同设计等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使得CAD系统也由单纯二维绘图向三维智能设计、物性分析、动态仿真方向发展,参数化设计向变量化和VGX(超变量化)方向发展,几何造型、曲面造型、实体造型向特征造型等方向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绩。作为CAD技术核心的几何建模,由最初的线筐模型、表面模型发展到实体模型、特征模型经历了由几何信息模型、拓扑信息模型、到产品的发展过程,实现了设计、制造、测试一体化[3]。

三维实体绘图软件的产生除了能得到实体转型,还能够利用设计出来的三维实体模型进行模拟装配和静态干涉检验、机构分析和动态干涉检验、动力学分析、强度分析等。因此,运用三维设计软件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设计模型本身,而是设计出模型后的处理工作,对于有问题的,修改使其满足用户的需求,满足实践要求.避免重复劳动,更高效地实现设计意图。

但是由目前的现状转型到将来,仍然需要中间的过渡期,现有的技术和设备不可能由人们习惯的二维图纸时代一下子转换成三维设计、数据处理加工的时代。这一段适应期,要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革新来适应潮流的发展。对于在校学生则通过教学改革直接接受新的教学内容。设计者三维思维、三维设计,由软件自动生成二维图纸,以供加工工件之需,是过渡期的特点[4]。

从工程图学内容上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了工程图学课程学习的重点,三维教学课程将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并最终取替二维视图在教学中的地位。

3 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形式的改变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工程图学的教学课堂中,改变了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是手工仪器绘图、课堂纸质挂图、实物模型、加上课堂讲授的方式,在课时以及实物模型有限的情况下,教师不可能把全部立体图形都画在黑板上,这样就存在口述一个工程实体原形的情况,学生只能凭借想象力来跟上老师的讲解过程,想象实体的形状,给初学者带来很多困难,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学习过程中教师每讲授一个工程实体原形就有相对应的立体图形展示给学生,甚至还有动画过程和爆炸图解过程,学生由不知所云到感同身受,由想象教学到情景教学,由枯燥的文字和挂图到动画交互方式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和激发了学生学习工程图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奠定基础。例如在工程图学的装配图内容里,有机器的装配和拆卸动画演示过程,同学们了解了机器的结构,在画图时就能在理解机器各部件关系的条件之下进行绘制而不是死记硬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4 工程图学教学改革

工程图学的内容和教学形式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对其进行改革已是势在必行。工程图学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新变化决定了工程图学改革的方向。目前工程图学主要包括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两部分内容。

4.1 画法几何是培养学生具备立体概念、立体感的学科,工科院校学生只靠高中的立体几何知识不足以满足工程技术人员的读图、绘图能力需求。画法几何培养空间想象、空间思维、空间解析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也是下一步学习工程图学甚至进行机械设计的基础,是在练“内功”,决不可轻而视之。就这一点意义上讲,画法几何不会被削弱计划学时更不会被取消。

4.2 机械制图课却要做重大改革,由于三维实体模型越来越占据主要位置,因此二维视图的课程内容会越来越简化,如机械制图中是重点也是难点的机件表达方法,在未来的无纸化图形管理中,不再需要通过繁复的剖视、简化画法来表达机件。当然目前属于转型期间,二维图形的课程可以削弱但不能完全去除。但是,学习三维实体模型绘制软件比如Pro/E等等课程的学时一定要增加。

4.3 无论是画法几何还是机械制图课程,都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如:利用ppt提高授课效率;利用网络平台找到实际的或者形象的机器加工过程或工作过程;用三维软件来表达图形,利用其中旋转等等命令,从不同角度观察对象,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结论

工程图学发展的目标即方便设计人员设计,更符合设计直接思维,又方便加工人员加工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必将给设计者带来更大的福音,而相与之配套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与数据加工设备也必将应运而生,彻底告别图纸化时代,由三维设计到三维加工是工程图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庞永俊,孙冰心,王月亭,w芳.从工程图学发展趋势谈工程图学教学改革,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04).

[2]毛文武.机制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装备制造技术,2009(08).

[4]冯利.关于工程图学发展史的科学模式探讨,考试周刊,2007(9).

大学工程技术篇7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特色专业;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192-03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通信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规模达到13亿,人口普及率达94.6%;移动宽带用户(3G和4G用户)总数达到8.38亿,占比达64.4%;4G用户总数达到6.13亿。另外,光纤接入用户占比超过68%,IPTV用户净增1991.7万户,总数达到6581.2万户。电话用户总抵多,位居全球第一。另外,在通信科研和生产方面,也取得长足的进步。通信产业的高速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通信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在我国各层次大学中,开办通信工程专业的学校有近500所。在众多的通信工程专业中,制订一个适用于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能与新技术接轨、与社会需求接轨、与学科发展接轨并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制订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应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应生产过程;创新培养人才模式,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训实践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按照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要求,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全面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根据特色专业建设要求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具有特色的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其基本原则如下。

1.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原则。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遵循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岗位实习,探索“3+1”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办冠名班及订单式培养模式,“校企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专业方向模块”的特色培养模式,引入职业资格与工程认证教育培养模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改造国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开展中外联合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2.贯彻通识教育理念的原则。按照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遵循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始终贯彻通识教育理念,开设系列通识教育课程。为了有利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适度压缩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学时学分,增设专业导论课程,形成专业自身通识教育课程模块。通识课程教育为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素质与文化技能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和形成,提供必备的课程支撑。

3.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原则。以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技术技能结构的要求为导向,按照课程对应职业标准,照顾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和教育需求,重新审定、合理调整专业课程体系,避免专业培养同质化,突出体现高层次、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课程体系。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本着够用、会用和终身学习发展必需的要求设置,压缩理论性强、应用程度不高的课程学时数,适度降低课程难度系数。

按照专业集群对应产业链的要求,引入行业企业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开设职(执)业资格和工程认证课程。按照行业企业和职业岗位要求调整专业方向课程,适当开设与行业企业和职业岗位对应的微课程。根据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在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中,设置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连通的课程,为学生发展打通上升通道。

4.实践教学体系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原则。人才培养目标应与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定位相匹配,坚持“应用性、差异化、集群化、有特色、高质量”的专业建设理念,根据学生能力形成规律和教学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专业特点,在结构上注重层次性,知识与能力上注重系统性和完备性。为了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专业技能的应用、技术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形成,把课程实验、认知实习、实训、课程设计与岗位见习、学科综合实习、企业岗位操作和技术开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第二课堂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5.创新性原则。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在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等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由相关专业组成的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链的紧密对接,面向新(兴)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形成应用技术型交叉专业群,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三、培养方案的基本结构

培养方案的结构主要包括:(1)专业代码;(2)培养目标;(3)专业优势与特色;(4)培养要求;(5)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能力实现方式;(6)指导性专业方向;(7)主干学科;(8)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或核心知识领域;(9)学制与学位;(10)最低毕业学分;(11)专业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12)毕业条件及其他必要说明。

培养方案所涉及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类、专业教育类、职业技能培训类、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类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外学分五个部分构成。

通识课程由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组成,强调在不同学科之间构建共同的知识结构基础平台,使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

专业教育类课程由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构成。该类课程设置应本着学科专业自身的发展需要,结合行业企业要求,更新课程和教学内容。

职业技能培训类课程是培训学生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应当具备的职业技能。根据行业职业岗位和各专业实务中所需具备的职业技能,专业性职业技能培训类课程应开设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课程2―3门,积极引进工程认证课程。同时,兼顾行业的发展和细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更新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开设3―5个学分和职业岗位对接的微课群,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主要由独立于理论课程开设的实验实训课程、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组成。

设置10个课外学分,学生可利用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时间参加教科研活动、文化活动、技能训练、科技发明创造和社会实践等,获得相应的课外学分。

四、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

(一)审视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信息通信企业的人才需求及趋势

根据“以人为本,求实创新,强化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原则,以未来10年社会产业发展需要、科技文化发展需要和个体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学分制改革要求,深入研究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趋势,把握专业发展内涵,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审视定位,制订特色鲜明、适应性强、创新性强的培养方案。

(二)专业课程前置,技术培养提前,改革培养过程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基本上遵循这样一个课程教学习惯顺序:从高等数学开始,接着是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样的顺序,虽然看起来符合一定的教学规律,但会带来一个问题。即:一些应用技术类课程,如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课程的开课时间,会因基础课程的习惯性排序而被推后,甚至在大学三年级时才开课。显然,这样的培养方案很难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而将专业课程适当前置,就可解决这个问题。即:在大学第一学期开始上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直流电路部分,这部分内容不需要高等数学的支持,只要具备高中基础知识即可进行教学。在大学第二学期讲述交流电路时,所需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已经具备。同时,由于有了电路分析基础,这一学期可以同时开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这样技术培养的过程就得以提前了。

(三)创新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着眼点,从学分制管理出发,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对本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梳理,选择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组合成具有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

从课程相关性和衔接性出发,将专业教学内容体系归纳为以下四个课群。

1.学科基础课群。主要组成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通信接口、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

2.信息处理课群。主要组成课程:数字信号处理、信息理论与编码、图像处理与通信、信息安全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与信息系统、高级程序设计、数值计算方法。

3.通信系统课群。主要组成课程:交换技术、移动通信、光纤通信、通信网原理与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宽带无线通信、多媒体通信技术、数字电视技术。

4.应用技术课群。主要组成课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DSP原理与应用、EDA原理与应用、FPGA原理与应用。

针对上述课群组成教学组,对与课群相关的教材选用、教学内容选择、课时安排、教学环节衔接等问题进行研讨,使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得到充分论证。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统筹规划,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自主性实验项目

运用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装置,采用先进的现代设计工具和设计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加强基础的同时,与新技术接轨,与社会需求接轨,与学科发展接轨。在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推动下,利用通信系统综合平台、单片机应用实践平台、嵌入式系统实践平台和FPGA应用实践平台,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体系的学习与综合实验技能相结合,针对上述四个课群,强化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学科基础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以系统仿真为主,信息处理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以编程实现为主,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以通信系统综合平台训练为主,应用技术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以系统设计与实现为主。

五、结语

研究并制订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培养方案的过程,是推进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是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将认真落实培养方案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在方案实施阶段扎实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形成高质量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信息通信领域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建设和改革,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杜玉波.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N],中国教育报,2014-01-13(1).

[2]曾章.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N],湖北日报,2014-06-24(4).

[3]吴仁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需要解决六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4-05-01(10).

[4]U硕来,诸园.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美国社区学院转型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5,(6).

[5]王冰,陈兆金.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基本问题探讨[J].天中学刊,2014,(12).

Applied Science Universities' Talent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LIU Lan,YU Hua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Wuhan Donghu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212,China)

大学工程技术篇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办法》(暨阳学院﹝2020〕20号)精神,结合工程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以下简称“考核”)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重在引导和激励,突出课堂教学效果,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原则。

第三条 本实施细则的考核期间为公历自然年度。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学院成立考核工作小组(以下简称“考核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院长、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系(部)主任、专业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分工会主席和教师代表组成。

考核小组职责:制定学院考核实施细则;组织学院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审定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等级,并上报暨阳学院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领导小组;受理教师异议;处理考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系部成立系部考核组,系部主任担任组长,成员由系部

副主任、专业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组成。

系部考核组职责:按照考核小组制定的考核实施细则,对系部教师具体实施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等级评定,考核结果(附考核佐证材料复印件)上报考核小组。

第三章 考核对象 第五条 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不含辅导员)须按要求参加考核。

(一)从事管理工作并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双肩挑教师,由其学科所属系(部)进行考核。

(二)请假(病假、事假、产假、哺乳假)、暨阳学院批准脱产赴国(境)内(外)进修、组织批准外派挂职锻炼的人员,不在校时间累计6个月及以上的,原则上当年度不参与考核;如教师确需参加考核,可向学院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参与考核。以上人员在校时间累计超过6个月及以上的需参加考核。

(三)因工作调动或应届毕业生来校工作,原则上当年度不参加考核。

第四章 考核内容 第六条 考核主要围绕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等三个方面。

(一)教学工作量。学院安排的课程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工作量。

(二)教学效果。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规范、教学质量评价(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学院测评)、教学奖励(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获奖、在教书育人方面的获奖情况)和教学事故等方面。

(三)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师教学建设与研究项目、教学研究论文及论著(教材)、教学奖励等。

以上三方面具体考核指标和权重,根据《工程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指标》计算。

第七条 考核实行等级制。考核等级分为A等(优秀)、B等(合格)、C等(基本合格)和D等(不合格)四个等级。教师按规定时间向系(部)考核组提交考核相关表格及佐证材料(超出规定时间提交的材料不予认定,无佐证材料的内容不予认定)。

第八条 各系(部)考核等级分配。各系(部)A等人数为各系(部)参评人数乘以当年度教务部给定A等所占百分比结果的整数部分,与教务部分配名额的差额根据其小数部分由高到低排序补足,小数部分相同的的系(部)根据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指标得分去掉S2教学规范指标由高到低排序补足。B、C、D等不做比例要求,由各系(部)考核决定。

第九条 考核等级的原则要求。

A等。教学工作量符合规定的最低要求,每年度至少主讲一门课程,教学效果好;未出现教学事故;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考核当年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可定为 A 等,且不占学院(部) 比例:

1.作为主要完成人(前 3)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作为主要完

成人(前 5)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一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

业大赛获省级一等奖及以上;

3.作为主要完成人(前 5)参与专业认证,并获得认证通过;

4.作为主要完成人(前 3)获得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

定称号;作为主持人获得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称号;

5.作为主编、副主编获得国家级规划教材;作为主编获得省(部)级规划教材;

6.作为主要完成人(前 3)获得国家级教学建设项目;

7.获浙江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及以上。

B等。教学工作量符合规定的最低要求,每年度至少主讲一门课程,教学效果好;未出现教学事故;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青年教师参加助讲培养考核结果为优秀可定为B等;暨阳学院领导参与考核的定为B等。

    C等。教学工作量符合规定的最低要求,每年度至少主讲一门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合格;青年教师参加助讲培养考核结果为合格可定为C等。

    D等。有以下情况之一者直接定为D等:认定为一般教学事故2次以上(含2次)或重大教学事故1次以上(含1次)者;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学院、系(部)安排的教学任务者;违反教学工作有关规定,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

第十条 认定为1次一般教学事故者,只能评为C等及以下等级。

第五章 考核程序 第十一条 具体考核程序。

(一)系(部)考核组评审。系(部)考核组审核和评议,评定等级后报院考核小组。

(二)院考核工作小组审定。考核小组组织召开考核工作小组会议,对评定等级进行审定。

    (三)公示。学院办公室在工程技术学院范围内公示年度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结果,并上报暨阳学院教学工作业绩考核领导小组。

第六章 考核结果的使用 第十二条 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和职称评定等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十三条 考核为D等者,学院暂停其主讲教师资格,不得承担课程主讲任务;连续两年考核为D等者,调离教学岗位。

第七章 其  他 第十四条 本办法与上级文件冲突时,以上级文件为准。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考核小组负责解释。

附件:

工程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指标

 

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计算公式为:S= S1*10%+ S2*75%+S3*15%。其中S为教师教学工作业绩总分,S1为教学工作量得分,S2为教学效果得分(S2= S21*30% +S22*50% +S23*20%-S24),S3为教学改革得分(S3= S31 +S32)。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量化分值计算办法

备注

教学工作量(S1)

 

课堂教学:

理论课、实验课

达到学院规定的岗位最低教学工作量100分,以工程技术学院教师人均教学工作量作为标准量,每超过标准量的1%,增加1分,最多加到120分;不足岗位最低教学工作量的每1%,减1分,以此类推直至减至0。(注1)

在学院管理岗位工作且从事本科教学的教师按暨阳学院相关文件的要求计算。

实践教学:

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实验室开放项目、科技竞赛、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

其它

学术报告或讲座

指导学生社团

以学校、学院审批立项为依据,每项得分3分。

 

教学效果

(S2)

 

教学规范(s21)

(30%)

大纲、教案、作业、试卷、毕业设计等

1.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教案、作业(含实验报告)批改、实验实习教学计划及总结材料、成绩与教学日历递交、试卷与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符合学院要求上交时间等相关规定,满分100分,没有按时上交的,每次减1分;

2.调停课从第7学时开始,每学时减0.25分。

 

教学质量评价(s22)(50%)

期末网络评教

期中网络评教

(注2)

1.每学期学生评教得分=期末网络评教分*0.6+期中网络评教*0.4;

2.学生评教(S21)得分取两学期平均值。

 

教学奖励(s23)(20%)

科技竞赛

1.经学院认定的一类竞赛按以下标准计分:

①国家级比赛:一等奖60分,二等奖40分,三等奖20分,优胜奖10分;

②省部级比赛:一等奖40分,二等奖20分,三等奖10分,优胜奖5分;

③市级比赛:

一等奖10分,二等奖5分,三等奖3分;

2.经学院(含二级学院)认定的二、三类竞赛按以下标准计分(同一竞赛限2项):

①国家级比赛:一等奖30分,二等奖20分,三等奖10分,优胜奖5分;

②省部级比赛:一等奖20分,二等奖10分,三等奖5分,优胜奖3分;

③市级比赛:一等奖5分,二等奖3分,三等奖1分;

1.教学奖励获奖当年给予加分,同一项目获奖按最高奖项计分,不重复加分;不同项目获奖记分累积。

2.科技竞赛的获奖级别以教务与科技部的标准认定。

3.多人参与的项目得分的分配原则参见(注3)。

 

论文、专利、项目

1.发表论文:指导本院学生以第一作者在一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得20分/篇,指导本院学生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得10分/篇,指导本院学生以第一作者在一般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得3分/篇;(注4)

2.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获学院优秀奖励3分/篇;

3.指导本院学生以第一作者获发明专利得30分/项、软件著作权得5分/项、实用新型专利得5分/项、外观专利得1分/项,其中外观专利年度最多总计5分。指导学生通过工程技术学院申报发明专利3分/项。

4.项目:指导学生立项大学生科技训练等项目得分:国家级20分/项,省部级10分/项,市院级5分/项;指导学生申报2分/项(同类项目限2项)。

其他活动

1.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得分分别为30、20、10分/项,获优秀奖得分为5分/项。

2.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得分分别为20、10、5分/项,获优秀奖得分为3分/项;

3.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团体获奖,国家级10分、省部级5分、市校级3分。

教学成果奖

1.国家级一等奖200分/项,二等奖100分/项;

2.省级一等级100分/项,二等奖50分/项;

3.市校级一等奖50分/项,二等奖30分/项;

4.院级一等级30分/项,二等奖20分/项;

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优秀教师等教学荣誉

1. 国家级教学名师100分;省级教学名师50分;市校级教学名师20分;

2. 省级教坛新秀40分,市级教坛新秀25分,校级教坛新秀15分;

3.国家级优秀教师100分;省级优秀教师50分;市校级优秀教师20分;院级优秀教师一等奖15分;二等奖10分;提名奖5分。

 

其它教学奖励

1.国家级获奖:一等奖50分,二等奖30分,三等奖20分;

2.省部级获奖:一等奖30分,二等奖20分,三等奖10分;

3.市级校级获奖:一等奖20分,二等奖10分,三等奖6分;

4.院级获奖:一等奖10分,二等奖6分,三等奖3分。

5.心目中的好老师10分。

 

教学事故(S24)

一般教学事故

重大教学事故

一般教学事故扣20分/次;二级学院处理扣5分/次;一年度内出现一般教学事故2次以上(含2次)或出现重大教学事故1次以上(含1次)者,直接定为不合格。

 

教学改革

(S3)

教学建设与研究项目(S31)

 

学科、专业建设(建设期内)

1.国家级100分/项/年;

2.省级50分/项/年;

3.市、校、院级30分/项/年;

4.新专业30分/项/年。

1.同一建设项目取最高级;

2.多人参与的项目得分的分配原则参见注3;

3.各类项目建设期见注5;

4.各类项目当年中期检查或结题验收不合格,扣相应分值。

 

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期内)

1.国家级100分/项/年;

2.省级50分/项/年;

3.市、校、院20分/项/年。

教学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习基地、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建设期内)

1.国家级100分/项/年;

2.省级50分/项/年;

3.市、校、院级20分/项/年;

4.二级学院实习基地2分/次。

教材建设(教材正式出版当年计分)

1.国家规划教材50分/本;

2.省重点建设教材30分/本;

3.正规出版社教材15分/本;

4.译著10分/本。

教改项目(项目通过中期检查或验收当年计分)

1.国家级重点项目100分/项,一般项目60分/项;

2.省级重点项目50分/项;一般项目30分/项;

3.市、校、院及重点、一般项目分别为

20分/项、10分/项;

4.结题优秀的相应增加10%分数、延期的减10%分数、不结题的相应扣100%分。

教学研究论文及论著(论文)

(S32)

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注4)

1.以第一作者在一级期刊发表论文得20分;

2.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得10分;

3.以第一作者在正规一般期刊发表论文得3分。

 

公开发表专著

1.国家级出版社50分/本;

2.省级以下出版社30分/本;

3.译著10分/本。

 

注释:

1.专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最低要求:参照《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2018年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方案》中岗位聘期业绩点任务要求。

2.学生评教每学期进行两次,以教务与科技部提供的数据为准。

3.多人参与的项目,项目组成员计分由项目负责人按承担任务大小协商分摊,或参照下述规定执行:二个主持或完成人按6:4;三个主持或完成人按5:3;2;四个主持或完成人按4:3:2:1;五个主持或完成人按4:2:2:1:1比例给予相应比例的业绩分。

4.一级期刊论文以《浙江大学学术期刊名录(2012版)》为准;核心期刊论文以《浙江大学期刊定级标准(最新版)》为准。

5.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期限为4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期限为5年,省、校(院)级精品课程及双语课程建设期限为3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期限为5年,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期限为3年,实习基地、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期限为3年。

上一篇:四级万能作文模板范文 下一篇:我的家庭生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