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31 11:16:00

药用植物学论文

药用植物学论文篇1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践性;多重教

实践性教学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多角度、多层次地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彻底改变学生“记不住,易混淆,联系不上,不会用”的尴尬现状,我院创建了药用植物学实践性多重教学平台。

精心设计课堂实验

毕业实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毕业生信息反馈的情况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巩固和验证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整理、发展中医药学以及开发新药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在增加实验课时,应适当减少理论和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机能性实验,将植物显微结构部分与中药材或中成药的显微鉴定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还特别强调课堂实验的规范性,从实验准备、学生操作、疑难问题解决、实验评价与考核等全过程进行监控,从根本上保证实验的效果。在讲植物解剖时,我们将其与显微实验相结合,让学生通过镜下观察,将观察到的物像描绘成较准确的显微结构图。课内实验常采取个人操作、小组讨论、典型指导、教师指导与学生介绍经验等方式。

我们努力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成立了“本草社”,鼓励热爱药用植物学的学生加入到该社团中。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行设计实验,自己解决问题。例如,无花果的雌雄在不同的工具书中描述差异较大,学生发现后对资料进行了检索,并动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校园实习,现场讲解与实践

我校内有丰富的药用植物物种,达三百余种,其中药圃是药用植物最为集中的地方。我校理论内容与实习内容同步进行,并用理论指导实习教学。例如,讲到唇形花冠和二强雄蕊的概念时,要求学生找到校园中哪些是唇形科植物、哪些植物具有二强雄蕊。

教师现场可讲解植物的名称、所属科属、拉丁学名以及药用部位。如在讲解杜仲时,折断枝、叶,让学生看到银白色胶丝,其药用部位为树皮,为补阳药,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药圃内一些药用价值小但观赏价值大的植物,我们将其与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求学生对校园植物进行拍照,最后制成“中医药大学校园药用植物”课件,供学生学习参考之用。

登山采药,标本大赛

为配合我校举办的校园文化节,也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规律,一般在五六月间举行一次登山采药活动。之前举办专题讲座,使学生先初步掌握采药及制作标本的原理与技巧。本着“广泛参与、增加知识、普及科学、发展兴趣”的原则,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登山采药活动中来。

在采药过程中,指导教师对每种中草药的生长习性、功效、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现代中医药研究价值作详细说明。对有代表性的植物进行摄影拍照,随后还举办了标本制作大赛,并对参赛获奖作品进行展示。

快乐的植物园实习

学校与植物园距离很近,园内名木花草上千种,且多为药用植物,是现场教学的良好场所。我校的植物园实习一般安排在绿树成荫的六七月份。植物园有丰富的现场教学资源,如讲授叶和茎的形态和类型时,学生可以现场观察。这样,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再如,讲到植物分类内容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牡丹的特征,而且还要学会区别牡丹与芍药,懂得牡丹园里为什么有芍药这一独特的景观。在牡丹园里,师生不仅会产生“俯瞰四时景,坐观国色香”的感觉,更会叹服“山的凝重与水的轻灵”和谐统一的自然蕴味。另外,植物园里还有观赏温室、水上世界、日本园、音乐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师要努力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教学对象,并尽可能地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以加深印象。

现场观察后,要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做好总结讨论。在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双方都获益匪浅。

野外实习,能力提升

我校每年都要组织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通过这次系统且集中的野外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广泛接触自然环境中的药用植物学资源,认识药用植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利用各种各样的活材料使课堂所学的抽象分类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对药用植物科、属、种的实际鉴别能力。

教师要有重点地引导学生注意药用植物及其生态特点,不要让学生因野外景致多样、植物种类繁多而分散精力。在组织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多看、多问、多记、多动手。每天我们都会带着标本夹上山,遇到好的植物大家都如获至宝,小心地制成标本保存起来。山上野果很多,每到一个地方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小小的惊喜,也给他们劳累之余带来一些乐趣,使其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兴趣。

野外实习临近结束时学生易出现松懈情绪,因此要注意防止实习虎头蛇尾,认真做好实习的最后一项工作——实结。实结包括业务和思想两方面,主要是讨论野外实习的收获和体会,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给出改进意见。还可举办报告会(报告实习中取得的科研成绩)和展览会(展出学生的专题论文、植物标本及丰富多彩的实习照片等)。这样,不仅可充分反映实习成绩,还可使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知识。通过此次活动,大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总之,通过建立上述全方位、多层次的《药用植物学》实践性教学平台,对传统药用植物学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实施等进行改革,为最终建立《药用植物学》课程开放性、多媒体、立体式教学新模式提供了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宝康,高越,柴逸峰,等.药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081-1082.

[2]邓雪华.《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课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2):237-238.

[3]袁王俊,韩远记.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24):24.

[4]钱彦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优化药用植物学教学[J].药学教育,2001,17(4):59.

[5]秦晓群,曾志成,张新平,文建国.综合性大学基础医学教育中心化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思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5):525-527.

[6]许亮,王冰.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特色[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 155-156.

[7]王捷频,王剑波,谢艳华,等.浅谈《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兴趣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527-528.

[8]秦民坚,余国奠,王旭红.加强直观教学 提高药用植物学教学质量[J].药学实践杂志,2003,21(5):310-311.

[9]詹若挺,潘超美,黄海波,王宏.《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组织和实施[J].药学教育,2002,18(3):45-46.

作者简介:

药用植物学论文篇2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65-02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形态学内容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器官形态、显微结构以及药用植物的分类等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中药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资源学等专业课的前提和基础,与药材的基源鉴定、品质鉴定、资源开发和临床药效评价等关系密切;是一门理论性、直观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一、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践教学包括实验课教学及野外见习两部分,一直是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我校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虽有开展,但仍存在很多不足:(1)实验课教学方法死板,教学内容陈旧。实验内容多为基本操作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教学。一般先由教师介绍当次实验的内容、材料和方法,讲解和演示实验内容,然后学生参照教师的方法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仍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少主动去思考问题。(2)野外见习时间短、效果较差。见习仅为去广西药用植物园参观一天,其间学生分组听取带教老师的介绍与讲解。学生不易留下深刻印象,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将野外见习当成外出游玩,学习态度不端正,有悖野外见习的初衷。另外,见习并未培养起鉴别药用植物的方法和能力,且药用植物园不能提供固定的经过培训的带教老师,造成授课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难以保证。(3)由于场地不足,我校目前尚无专门的药用植物园。

二、“田野教学法”的探索

纵观目前各院校对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改革,部分高校进行了理论课与实践课课程的整合,将实践课和理论课结合起来实施“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在实验课上增加技能型、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抑或是改革实验考核体系,还有重视野外见习在实践课程中的作用。如何将实践教学内容与校园自有植物资源、周边植物园、山麓丰富物种资源、学生学习特点等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都是各高校面临的同样困难和挑战。[1]为进一步提升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并结合我校药学专业认证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组对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体系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在校园内进行了一系列“田野教学法”的探索。[2]

1.开辟药用植物种植基地。由学生自行开辟校园药用植物种植基地,并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使校园成为药用植物鉴别技能实训基地。[3]本项探索首先在2012级中药资源专业学生中进行,目前已在校园内开辟药用植物种植基地,由学生全程参与园区规划建设、土壤改良、植物配置等。结合药用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及其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由学生自行确定药用植物栽培的物种。挖掘校园中适宜于教学的药用植物,根据教学进度随时进行野外观察,便于增强学习效果,激发学习积极性。

2.积极借鉴PBL教学手段,对校园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在2013―2014年下学期2012级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药用植物学教学中,挖掘适宜于教学的药用植物,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形成开放性实践课堂。校园植物资源调查见习采用PBL教学法。在见习前,教师详细介绍校园内的药用植物资源情况,据此按药用植物分布较多的科属确定选题,由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并确定选择课题。学生在确定选题之后对各自收集的方向做出较为全面的了解认识,总结归纳所要收集的科属特征,在校园中选择标本,了解该科常见植物,自行观察、记录植物形态,查阅分析文献,真实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发育阶段,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器官形态、药用部位等,增强对药用植物的印象。在见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进行任务分配,明确收集结果附数码照片,主要拍摄药用植物营养器官、生殖器官、药用部位。

3.多渠道加强互动式交流,举办药用植物摄影大赛。校内植物资源调查结束后,将各小组拍摄的药用植物照片按照科属或中药功效进行分类,并以展板形式在校园内展出。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和提高药用植物物种和植物分类知识,也拓展其中药学知识,并能激发学习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将药用植物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标本的展览也可丰富校园文化,同时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4.培养合作意识与环保理念[4]。学生PBL教学中通力合作,一起学习探索,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小组成员确定课题,内部讨论,检索文献,见习过程中分工合作,得出结果,并请教师及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在见习教学前对学生进行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在教学中时刻贯穿环境保护的概念、目的、意义,保护好校园植被的质量,注重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教育。在拍摄植物的过程中,不允许随意踩踏植被。对所需标本不需采集,只需记录影像资料。

5.实践课程考核体系改革[5]。目前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考核体系单一,只是对学生每次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给予评分,再将所有实验报告的平均分作为实验成绩,按20%计入课程总评成绩。由于在总评中所占比例较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实验报告马虎、抄袭等现象屡见不鲜。药学专业认证提出了药学人才培养的新需要,引入更科学、更符合素质教育培养需要的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建立了多样性、规范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考核方式。将实验基本操作规范程度、药用植物认知、实验报告的成绩、见习纪律等纳入实践课程考核,形成综合考核方法体系,并且适当提高实践课程成绩在总评中的比例。

三、结语

目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首先在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进行试行,取得效果之后再在药学专业进行推广,但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尤其是校园外的野外见习尚须大力加强。本课题组下一步的改革方向为在校园“田野教学法”取得初步成绩的同时,加强学生野外见习的能力,包括采集整理制作植物标本、编制药用植物物种名录等,使学生将药用植物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做到在实践中讲解理论知识,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真正提高学生应用知识鉴别药用植物的能力,把实践课作为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和激情。[6]

参考文献:

[1]段瑞,金松南,刘克,等.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78-79.

[2]肖若蕾,袁侣明,陈莉.校园植物资源与药用植物学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65-67.

[3]汪荣斌,刘晓龙,李林华,等.校内药用植物技能实训基地规划与建设[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3):94-95.

[4]董永和,王伟,王振旺,等.在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9(1):99-100.

[5]王利国,潘超美,杜勤,等.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初探[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31-2832.

药用植物学论文篇3

关键词 药用植物栽培学 实验教学 改革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质量构成因素及其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调控途径,以其理论和技术来指导,使药用作物获得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一门科学[1]。药用植物栽培学就是指导药材生产的学科,实践性强,实践教学的过程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药用植物栽培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2]。

实验教学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从事相关科研的能力,毕业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4]。

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 2004 年建成,并新开设了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中药学本科专业。药用植物栽培学分别是上述两专业学生的必须课和专业限选课,与之发生关系的学科是很多的,有植物形态解剖、生理生化、生态群落、生物学、农业气象、土壤学、农业化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等。上述学科各自从药用植物的某一方面,或者从生活环境的某一侧面研究与药用植物生产有关的问题[4]。然而,我校为历史悠久的药学院校,没有农学背景,该科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看做是验证课堂理论的方法和辅助手段。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体制和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并通过实验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这些方面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1)实验教学多为验证式、被动式,实践性不强,学生能力培养及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很好体现;(2)学生虽然参加了实验教学中的各项技能学习,但多处于被动地位,该课程在学生简单看来就是“种地”,学生对该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入和科学,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太愿意表现出来;(3)又因校区建设是逐步完善,实验室投入不够多,基础不够坚,学生多为4 至 6 人一组开展实验,独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少;(4) 我校开设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整体时间短(32学时),但中药材生长的周期长,个别生产性实验结果不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影响实验教学结果。以上这些弊端导致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现就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课的改革谈一些体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要符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发挥地方优势和专业特色,培养出更多“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高素质人才。

1

优化实验教学课程内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必须处理好其与理论教学体系及试验方法的关系,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整体优化,使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内容有实验一:种子活力、发芽率、发芽势测定;实验二:种子含水量、净度、千粒重测定;实验三:种子处理和播种育苗实验;实验四:枸杞扦插实验;实验五: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其中,有两个是在室内完成的验证性实验,有 3 个是在室外完成综合性实验,但是这些还不足以满足目前的学生培养需求,应对内容进行更新、充实,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部分综合性试验内容。且药用植物栽培学理论课教材是杨继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该教材主要偏重于北方药用植物,而对南方药用植物讲述甚少。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尝试把实验一和实验二合并,增加一个广金钱草种子质量标准研究的实验;把枸杞枝条扦插实验,改成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广藿香扦插的设计性实验;将种子处理和播种实验与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这两个实验联系起来,药材种子播种后,学生参与日常的栽培管理,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任务自行设计方案,独立进行操作并得出结果。

根据药材生长的周期长,我们把实验内容的顺序按照时节调配。

在春季三月份,即开学初,做扦插实验和播种实验;中间做药材种子质量标准实验;学期末做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

学生普遍认为设计性实验更具有挑战性,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完成后更具有成就感。我们经过询问和调查对比发现,学生产生了从被动式灌输学习方式到主动寻知求学学习理念的转变。

2 强化实验场所建设

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是实践教学的物质条件,就其功能而言,不只局限于技能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更大的作用在于成为师生科技创新的基地。因此,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水平,完善实验教学的政策、体制保障,是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的前提,也是使之与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5]。

我校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在校内建设药圃占地10 余亩,包括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区和药用植物栽培实验区。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区是未经开垦的小山丘,所有植物都是自然生长的,经调查约有 210 种药用植物,可以丰富学生视野,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认识更多的药用植物,为学生调查药用植物生长环境提供场所;药用植物栽培区约 4 亩,由相关专业老师指导,校中药协会实践部负责管理,学生可申请一定面积的土地,在自己申请的“一亩三分地”里耕作种植药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定人定区,栽培和管理药用植物,如小驳骨、水茄、广藿香、广金钱草、何首乌等种植面积较大,还有其他药用植物,使学生在劳动中自觉观察比较自己的劳动成果,培养劳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中药协会实践部形成“老”会员对“新”会员进行“传”、“帮”、“带”的格局。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帮助学生解决栽培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培养,以便更好地为将来学习,为工作服务,教师还要求学生善于进行知识积累,二年的管理要求有详细的工作记录,这些记录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3

结合南方特色中药材生产实际,以药材 SOP 操作规程模拟中药材 GAP 种植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和天然药物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彰显中医药国际竞争的优势所在。但长期以来,我国中药资源无序和不加节制的开发利用,导致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逐年减少,部分资源紧缺,甚至濒临灭绝[6]。种质资源是中药材生产的源头,是优质中药材形成的物质基础,故种质的优劣对中药的质量和产量有决定性作用[7]。

在资源相对较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实行中药材GAP种植,对于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栽培药材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前景十分广阔,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而作为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中药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势必了解、学习和研究中药材GAP种植的相关知识和实践。

我们选定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和代表性的“十大广药”之一广藿香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学生开展广藿香的GAP 种植实验。

要求学生参照刘大会等(

2009)中药材仿生栽培的基本步骤,做一定的改动完成实验,具体步骤:(1)文献资料调研,全面了解选定药用植物的已研究资料,通过文献资料检索, 写出该种药用植物的综述报告, 作为对该中药材进行GAP 种植的基础背景资料。(2)产地生态环境和物种生物学特性研究,调研选定对象的野生资源分布区及其生长有优势优质种群的原生环境的自然生境条件,并对原生环境中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调研。在上述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为制定药用植物GAP 种植的技术方案提供依据。(3)药用植物的生理学基础研究,对药用植物野外分布的优势优质种群开展定点跟踪调查,并在同前人研究结果比较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进一步为制定药用植物GAP 种植模式提供技术支撑。(4)生产基地的选址,在文献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进行中药材 GAP 种植基地的选址。(5)制定栽培技术方案,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参阅农作学、园艺学、设施农业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植物保护学、肥料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植物化学和管理学等各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结合种植基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设计并制定该种药用植物 GAP 种植的具体技术方案与实施方案。(6)基地建设和栽培技术的实施与完善,根据上述药用植物 GAP 种植的技术方案,开展种植基地的建设,建立药材田间复合生态系统,实施各栽培技术方案,验证并记录栽培技术方案各步骤的实施效果,并根据田间实施效果对栽培技术方案进行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同时,从药材质量、产量及经济和生态等方面进行中药材 GAP 种植的效益分析,制定药材生产的质量标准,并撰写栽培技术总结报告。(7)操作规程(SOP)的制定,根据上述 6 个操作步骤,制定出中药材GAP 种植的标准操作规程(SOP)[8]。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应用成为一个统一的过程。

在学习中,学生更能体会到中药材 GAP 种植是今后中药材生产的主要模式,在掌握实验技术的同时,科研实验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开展广藿香的 GAP 种植实验后,学生从试验设计到实验实施直到撰写论文独立完成该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同时应用实验技术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总结分析,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的现象,共同讨论和总结,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为今后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这种结合实践的讨论,对于引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求知欲也很有好处。通过开展像广藿香的 GAP 种植这种研究式综合性实验,学生人人都可参与,人人都必须参与,解决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时,学生“人为满患”的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4

结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引导学生开展药用植物栽培学科学前沿的研究创新性计划实施的主体是学生,一个创新项目的实施,往往一个人是难以完成的,更多的是依靠集体智慧,需要一个稳定高效的团队[9]。

例如,我们考虑到苦参生长的周期长,在组建科研小团队时,成员一、二、三年级学生都有,经过查阅文献,了解中药栽培学的科学前沿,结合本校实际,在实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我们选定研究课题为《苦参的引种实验》。实验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的每一项工作进行跟踪监控,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定时检查学生项目的完成情况,对于学生取得的结果,要求学生及时地分析数据,讨论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学习和研究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科学前沿,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总之,以上

4 种措施运用于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学校将继续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紧扣中药材生产的实际和科学前沿,与时俱进地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和平台,以保证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更多“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符合社会生产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巧生.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周亚俊.全面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7):78- 80.

[3] 韩方珍,俞守华.浅谈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3):78- 80.

[4]李桂芳,杨晓献,孙辉.面向 21 世纪生命科学类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管理[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82- 10883

[5] 金伊洙,李新江.依托园艺专业实习基地培养创新型人才[J].2010(18):199.

[6]陈士林,肖培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导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9.

[7] 黄璐琦,崔光红,陈美兰,等.中药材 GAP 实施的复杂系统论———中药材种质资源的现状、问题及方向[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7):481.

药用植物学论文篇4

[关键词] 欧盟植物药;中药国际化;植物药新药开发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regulatory pathways and characteristic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marketing authorization of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 in the European Union(EU),and the legal status and applications of "European Union list of herbal substances,preparations and combinations" and "European Union herbal monographs". Also introduced are Chinese herbs that have been granted the EU list entry,those with EU herbal monographs,and registered EU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 with Chinese herbs as active ingredients.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technical details of three authorized EU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 (Veregen,Sativex and Episalvan) in comparison with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extract HMPL-004 that failed the phase Ⅲ clinical trial for ulcerative colitis. The paper furth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enriching active fractions of herbal extracts and taking regulatory and quality considerations into account in early stage of botanical drug development.

[Key words] European Union botanical drug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lobalization;botanical drug development

近年来中药国际化取得了长足进步,丹参胶囊继地奥心血康后在欧盟国家成功注册为传统药品[1]。天士力顺利完成复方丹参制剂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并得到有效结果[2]更标志着中药国际化新药开发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由和记黄埔中国医药科技和雀巢健康科技 (Nestlé Health Science) 合资组建的Nutrition Science Partners耗资数千万美元进行的穿心莲提取物HMPL-004治疗溃疡性结肠炎Ⅲ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大失所望。虽然HMPL-004对美沙拉嗪无效的病人有明显有效倾向,但差异不显著(P=0.09),总体疗效与安慰剂没有差异。由于临床试验所用穿心莲提取物中仅含约15%二萜内酯,试验结果难以确定是由于活性成分含量过低,还是HMPL-004对受试病人确实没有疗效。因此,Nutrition Science Partners决定穿心莲提取物活性部位进行富集,将穿心莲二萜内酯含量从原来的约15%提高到70%,重启穿心莲高浓度提取物治疗溃疡结肠炎研究[3]。上述结果提示中药国际新药开发必须在开发研究前期考虑欧美植物药开发的有关药政法规要求,重视中药活性组分的富集,以避免重蹈HMPL-004覆辙。

欧盟的植物药市场和植物药研发水平领先世界,由此建立了完备的植物药法规和质量体系,并积累了植物药新药开发的丰富经验。学习借鉴欧盟植物药法规、质量技术要求和植物药新药开发的成功经验对中药国际化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欧盟植物药注册现状、欧盟植物药质量要求特点和欧盟植物药新药注册案例,为中药国际化新药开发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经验。

1 欧盟植物药种类、注册文件和注册途径

欧盟药品法 (directive 2001/83/EC) 及其补充修正案 (directive 2004/24/EC,即欧盟传统药品法) 将植物药分为新植物药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固有应用植物药 (well established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 和传统植物药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 3类。新植物药是指按照欧盟药品法第8条新药研究要求进行临床前和临床试验证明安全有效的植物药。新植物药上市许可申请 (marketing authorization application) 必须提供完整的临床和非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全文本完整申请 (full dossier application)。新植物申请对适应症没有限制,可以申请任何有临床试验结果支持的适应症。固有应用植物药是指符合欧盟药品法第10(a) 条规定,已经在欧盟有10年以上药用历史,具有能充分反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文献发表、可以减免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的植物药。固有应用植物药上市申请材料中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部分可以引用已经发表的相应植物药 (corresponding product) 的试验结果进行引用文献申请 (bibliographical application)。固有应用植物药的适应症可以是有文献报道对相应植物药进行的设计严格的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结果支持的适应症。传统植物药是指符合欧盟药品法第16(a) 条规定,在药品注册申请日之前在欧盟成员国有至少30年应用历史 (其中在欧盟应用超过 15 年)、安全性好、适用于自我给药的口服、外用或吸入剂型的植物药。传统植物药可以根据传统经验 (无需临床试验结果或临床研究文献) 进行简化注册申请 (simplified registration)。传统植物药的适应症仅限于有文献记载和其他传统应用证据支持的OTC适应症。3类植物药在质量要求方面完全一致[4]。

W盟药品注册申请途径有集中申请 (centralized procedure)、分散申请 (decentralized procedure)、互认申请 (mutual recognition procedure)和成员国单独申请 (national procedure) 4种途径。集中申请途径是指向欧盟药监局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递交药品上市许可申请文件,新药批件适用于所有28个欧盟成员国。分散申请是指向几个欧盟成员国同时递交药品注册申请文件,由这些成员国协商决定是否批准申请。互认申请是指将已经在某欧盟成员国获批的药品注册申请递交到其他尚未批准的成员国申请批准。分散申请和互认申请都需要指定一成员国的参照国 (reference country),由参照国与其他成员国协商进行评审并起草评审报告 (public assessment report),在各成员国达成一致意见后批准上市。成员国单独申请是指向欧盟成员国单独递交药品注册文件,成员国单独评审并决定是否批准。

申请途径取决于药品类型,集中申请途径只适用于新植物药和固有应用植物药,传统植物药只能通过成员国单独申请、分散申请和互认申请途径申请。治疗艾滋病、癌症、神经退化性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免疫行疾病的药品、孤儿药和生物药必须通过集中申请途径申请,即强制性 (mandatory) 集中申请。其他符合条件的药品则可以由申请者决定是否通过集中申请途径申请,即自愿 (optional) 集中申请[5]。新植物药和固有应用植物药可以选择上述4种申请途径中的任何1种,但传统植物药不可以集中申请,而只能通过成员国单独申请、分散申请或互认申请。绝大多数传统植物药通过成员国单独申请注册,目前只有很少数通过分散申请或互认申请,因为大部分成员国要求以欧盟草药专论 (European Union herbal monograph) 作为分散申请和互认申请的基础。

2 欧盟植物药质量要求特点

如上所述,欧盟对新植物药、固有应用植物药和传统植物药的质量是要求完全一致的。除了欧洲药典对药材、提取物和制剂的通用质量要求外,欧盟药监局植物药委员会还了一系列植物药质量指南文件[6-8]指导植物药质量控制以达到保证植物药质量的可控性和疗效的可重复性。理解和遵循这些植物药质量指南文件,对提高中药国际化新药研发水平、提高研发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欧盟植物药的质量要求是基于欧洲药典定义的植物原料药及其质量控制原则制定的。根据有效成分是否明确、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指标成分的性质将植物原料药(即植物药API) 分为标准植物提取物(standardised herbal preparations)、定量植物提取物 (quantified herbal preparations) 和其他植物提取物(other herbal preparations) 3类[6]。

标准植物提取物是指已知有效成分 (constituents of known therapeutic activity) 的植物提取物,通过添加辅料或勾兑调整提取物有效成分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植物提取物。有效成分是指对提取物的治疗作用起主导作用 (responsible) 的成分,如番泻叶提取物中的番泻甙和大麻提取物中的四氢大麻酚和大麻酚。含有标准植物提取物的植物药制剂以有效成分的含量来标识,如下文介绍的大麻喷剂Sativex是以大麻叶和花标准提取物为原料制成的植物药制剂,每 mL 喷剂含 27 mg Δ9-四氢大麻酚 (delta-9-tetrahydrocannabinol) 和 25 mg 大麻酚 (cannabidiol)[9]。

定量植物提取物是指有效成分不明确,通过勾兑调整活性成分 (active markers) 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植物提取物。活性成分是指具有与提取物的治疗作用有关的 (contributing) 药理活性的成分,如桦树皮提取物中的白桦脂醇 (botulin)等三萜类成分。含定量植物提取物的植物药制剂中提取物含量固定而活性指标成分含量则在规定范围内,如1 g 桦树皮胶制剂含100 mg 桦树皮定量提取物,其中白桦脂醇(botulin) 含量在 72~88 mg [10]。

其他植物提取物是指有效成分不明也没有勾兑调整活性成分含量,而是选择合适的分析指标成分 (analytical markers)来控制质量的植物提取物。含其他植物提取物的植物药制剂主要是通过控制药材质量 (符合药典标准) 和生产过程控制来保证植物制剂质量。欧盟药监局视植物提取物整体为植物药的活性成分,因此仅仅控制指标成分还不能完全反映植物药的整体质量,指标成分外的其他成分也应加以控制。所以,欧盟药监局要求在植物药生产过程控制、制剂放行和稳定性指标中除了指标成分外,还要有指纹图谱来控制[11]。与FDA植物药指南[12]比较,欧盟植物药质量指南注重实际而且更具可操作性。

欧洲药典收载的标准植物提取物、定量植物提取物和其他植物提取物见表1。

3 欧盟注册植物药实例分析

根据欧盟药监局统计,至2015年底欧盟已注册传统植物药1 577种和固有应用植物药768种[13]。此后天津天士力的丹参胶囊于2016年1月在荷兰成功注册为传统植物药。有报道称尚无植物药品以全文本方式注册[1],事实并非如此,目前已有3种新植物药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安全有效后在欧盟按照全文本完整申请方式通过新药审批获准上市。这些植物新药的开发和成功注册对中药国际化新药开发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现将含有中药的欧盟注册传统药和欧盟植物新药注册情况介绍如下。

3.1 传统植物药

截至2015年底共有包括地奥心血康在内的1 577个传统药品在欧盟各成员国注册,2016年天津天士力的丹参胶囊在荷兰成功注册,同仁堂的愈风宁心片也已经在荷兰递交注册申请。除中国药企注册中药欧盟传统药外,也有欧洲药企注册的已经在欧洲使用已久的中药如人参、五味子、刺五加、红景天等为活性成分的欧盟传统药品,见表2。传统植物药多通过各成员国单独申请程序 (national procedure) 批准。

欧盟传统药品法允许有传统应用证据证明已经在欧盟安全使用15年以上并在欧盟以外如中国使用30年以上,符合欧盟植物药质量要求的中药制品无需进行临床试验注册为欧盟传统药。已收入欧盟草药名录 (European Union list of herbal substances,preparations and combinations) 或有欧盟草药专论 (European Union herbal monographs) 发表的草药则无需提供传统应用证据。欧盟草药名录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成员国不得在要求申请者提供传统应用证据或有其他异议。欧盟草药名录由欧盟委员会以欧盟委员会决议2008/911/EC (Commission Decision 2008/911/EC) 的法律文件形式发表,此后新收的草药以决议修正案的形式增补到决议2008/911/EC的附录中。目前只有8种草药收入欧盟草药名录,包括最先收入的小茴香和第一个增补的刺五加2种中药。

欧盟草药专论没有法律约束力,成员国对适应症措辞等可以有不同意见。如爱尔兰因为已有人参制剂作为药品注册不同意人参作为传统药注册、荷兰同意人参注册为传统药但不同意欧盟草药专论建议的人参传统适应症[14]。大部分欧盟成员国接受欧盟草药专论,并以此作为传统药互认申请的依据。欧盟草药专论由欧盟药监局植物药委员会 (Committee on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HMPC) 的欧盟草药专论和欧盟草药名录专家工作组 (Working Party on European Union Monographs and European Union List,MLWP) 起草,递交HMPC讨论通过后公布专论草案听取各方意见,再经MLWP和HMPC讨论修改补充后正式发表。专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被认可的传统植物药或固有应用植物药的植物原料组成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position)、剂型、适应症、剂量和禁忌。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植物原料组成,该部分内容详细列出被认可为传统应用的详细信息如提取溶剂、提取比例、甚至指标成分等,具体内容可参见人参的欧盟草药专论[15]。欧盟草药专论是协调统一欧盟各成员国传统植物药和固有应用植物药注册特别是互认申请注册的重要依据。已经正式发表的中药欧盟草药专论有芦荟、番泻叶、刺五加、小茴香、人参、甘草、大黄、生姜、q蓄和亚麻子。MLWP曾决定起草穿心莲、当归、白芍和赤芍等中药的欧盟草药专论,但由于缺乏传统应用证据或安全性等原因而未能完成。欧盟草药专论由欧盟药监局发表,欧盟草药专论名单及详细内容可在欧盟药监局网站 (ema.europa.eu) 的 “Herbal medicines for human use” 网页下查询(http://ema.europa.eu/ema/index.jsp?curl=pages/medicines/landing/herbal_search.jsp&mid=WC0b01ac058001fa1d)。

3.2 全文本完整申请注册的新植物药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种新植物药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安全有效后在欧盟按照全文本完整申请方式通过新药审批获准上市。这3种新植物药分别是茶多酚软膏 (Veregen)、大麻喷剂 (Sativex) 和桦树皮胶 (Episalvan)。它们分别通过分散申请和互认申请途径以及集中申请途径获得批准,其活性成分包括定量提取物和标准提取物,是研究欧盟植物药法规及其实施的重要案例,对中药国际新药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2.1 茶多酚软膏 (Veregen) 茶多酚软膏 (Veregen) 是目前唯一一个同时在美国和欧盟注册的植物药。是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程均院士儿茶素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经验,由日本三井农林在中国湖南金农生物资源公司绿茶提取物基础上精制所得茶多酚 (polyphenon E,含80%以上没食子儿茶素类成分) 为活性成分与加拿大Epitome公司和德国 Medigene公司合作开发成功的。2006年首先在美国获批用于治疗尖锐湿疣,成为FDA批准的第一个植物药 (botanical drug)。在欧盟,茶多酚软膏首先在2009年通过分散申请途径以德国为参照国在德国、奥地利和西班牙三国获得批准上市,然后再通过互认申请途径在其他欧盟国家获得批准上市。茶多酚软膏的疗效是主要是根据2个总病人数为1 005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16-17],在美国批准的是含15%精制茶多酚的软膏,在欧盟批准的是含10%精制茶多酚的软膏。主要原因是15%茶多酚软膏的不良反应率比10%软膏高5.3%,而有效率仅提高0.5%~1.3%。

茶多酚软膏为尖锐湿疣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疗效与其他外用药相似但复发率比其他外用药低并可能扩大应用到其他皮肤病治疗领域[18-19]。

3.2.2 大麻喷剂 (Sativex) 大麻喷剂 (Sativex) 是由英国GW Pharmaceuticals公司开发的治疗多发性硬化病僵硬症状的新植物药,活性成分是由2种分别富含Δ9-四氢大麻酚和大麻酚大麻栽培变种的叶和花的液化二氧化碳标准提取物。每mL喷剂分别含2种大麻提取物38~44,35~43 mg,其中含有效成分Δ9-四氢大麻酚27 mg,大麻酚 25 mg。2006年第一次递交的临床疗效证据是3个总病人数为686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因评审官认为疗效不确切撤回申请。GW Pharmaceuticals公司在补充进行了一个大型Ⅲ期临床试验后于2009年重新申请 (Ⅲ期临床试验总病人数达1 258) 并获得批准。大麻喷剂也是先通过分散申请途径,以英国为参照国于2010年在英国和西班牙获得批准上市,然后再通过互认申请途径在其他欧盟国家获批。上市后真实世界证据显示大麻喷剂对多发性硬化病僵硬症状有效性和安全性[9,20]。

3.2.3 迨髌そ (Episalvan) 桦树皮胶Episalvan 是欧盟第一个通过集中申请程序批准的植物药,用于促进疤痕愈合修复,由德国Birken公司研制开发。桦树皮胶的活性成分是从造纸木浆和木材加工业废料桦树皮用正庚烷115 ℃ 以上高温提取制备的桦树皮定量提取物。提取物中三萜类成分质量分数达87%以上,其中主要成分是白桦脂醇Betulin,还有少量桦脂酸,齐墩果酸,高根二醇,羽扇豆醇。桦树皮胶为桦树皮定量提取物分散在葵花籽油中形成的凝胶状制剂 (10%提取物,90%葵花籽油),每g 桦树皮胶制剂含100 mg 桦树皮定量提取物 (其中含白桦脂醇72~88 mg)。桦树皮胶于2015年底通过欧盟药监局评审,2016年初获得欧盟新药证书。桦树皮胶的疗效是根据共有280个植皮和浅Ⅱ度烧伤病人参加的3个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桦树皮胶可以有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10]。

最近研究发现桦树皮胶对术后伤口疤痕愈合效果显著并发现了新适应症表皮溶解水疱症(epidermolysis bullosa),有望将同一提取物开发成另一种治疗表皮溶解水疱症的新植物药[21]。

4 结论和建议

欧盟具有完备的植物药法规和质量要求,并已有众多的各类植物药通过各种注册途径成功注册。研究和借鉴欧盟植物药法规和注册植物药实例对中药国际化植物药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传统经验是植物药新药开发的宝贵源泉,上述3个欧盟新植物药都是基于传统应用或临床实践经验开发成功的新植物药。绿茶提取物治疗尖锐湿疣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程书均院士儿茶素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合作开发成功的,大麻喷剂Sativex 是根据多发性硬化病病人吸食大麻缓解疼痛和僵硬等症状的经验[22],Episalvan则是基于桦树皮促进伤口愈合的传统经验[10]。

但是把临床经验转化为新药除了需要大量经费投入外,还需要克服植物原料药技术上的难题,以保证新药临床试验取得理想结果。穿心莲提取物HMPL-004临床试验失败[3]的惨痛教训提示中药国际新药开发必须在开发研究前期考虑新药临床研究特点和有关药政法规要求,重视中药活性活性组分的富集。上述3种新植物药从传统临床经验到新药开发的成功经验和穿心莲提取物HMPL-004临床试验失败的教训提示富集活性组分对保障植物药后期临床试验疗效至关重要。茶多酚软膏、大麻喷剂和桦树皮胶3种新植物药原料的活性组分质量分数均在80%以上,而HMPL-004是穿心莲叶90%乙醇提取液经浓缩和喷雾干燥后所得的粗提取物,含8%~10% 穿心莲内酯 (andrographolide),总二萜内酯类成分的含量也仅约15%[23]。

中医药悠久的传统应用经验为新药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如何在尊重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工艺、提高中药活性组分含量应该成为中药产业创新研究的重要课题。中药活性组分提取物也是提高中药国际竞争力、增加知识产权保护、从植物药产业链低端原料供应向高端产品开发和药品注册发展的重要途径。中药国际化植物药研究应该根据中药产品特性,根据有关药政法规要求制定相应的产品开发策略,学习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相信我国植物药国际开发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李浩,田侃,喻小勇,等. 欧盟成员国植物药产品审评现状分析及启示[J]. 中草药,2016,47(24):4494.

[2] 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复方丹参滴丸美国 FDA 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告[EB/OL].[2017-02-13].http:///upload/2016_12/16122316134697.pdf.

[3] Hutchison China Meditech. Company overview[EB/OL]. [2017-02-13].http:///wp-content/uploads/2016/05/pre1605051.pdf.

[4] Vlietinck A,Pieters L,Apers S. Legal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of herbal substances and herbal preparations for the manufacturing of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 in the European Union [J]. Planta Med,2009,75(7):683.

[5]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Scientific aspects and working definitions for the mandatory scope of the centralized procedure[S]. 2007.

[6] Committee on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 Guideline on quality of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Revision 2[S]. 2011.

[7] Committee on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 Guideline on quality of combination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Revision 1[S]. 2008.

[8] Committee on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 Specifications: test procedures and acceptance criteria for herbal substances,herbal preparations and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Revision 2[S]. 2011.

[9] Rekand T. THC:CBD spray and MS spasticity symptoms: data from latest studies [J]. Eur Neurol,2014,71(Suppl1):4.

[10] Ebeling S,Naumann K,Pollok S,et al. From a traditional medicinal plant to a rational drug: understanding the clinically proven wound healing efficacy of birch bark extract [J]. PLoS ONE,2014,9(1):e86147.

[11] Kroes B H. The legal framework governing the quality of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 in the European Union [J]. J Ethnopharmacol,2014,158:449.

[12]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Botanical drug development guidance for industry,Revision 1[S]. 2016.

[13] Committee on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 Uptake of the traditional use registration scheme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visions of Directive 2004/24/EC in EU Member States[S]. 2016.

[14] Committee on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 Opinion of the HMPC on a community herbal monograph on Panax ginseng C.A.Meyer,Radix[S]. 2014.

[15] Committee on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 Community herbal monograph on Panax ginseng C.A.Meyer,Radix[S]. 2014.

[16] Stockfleth E,Beti H,Orasan R,et al. Topical polyphenon E in the treatment of external genital and perianal war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J]. Br J Dermatol,2008,158:1329.

[17] Tatti S,Swinehart J M,Thielert C,et al. Sinecatechins,a defined green tea extract,in the treatment of external anogenital war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Obstet Gynecol,2008,111:1371.

[18] Stockfleth E,Meyer T. The use of sinecatechins (polyphenon E) ointment for treatment of external genital warts [J]. Expert Opin Biol Ther,2012,12(6):783.

[19] Scheinfeld N. Update on the treatment of genital warts [J]. Dermatol Online J,2013,19(6):18559.

[20] Etges T,Karolia K,Grint T,et al. An observational postmarketing safety registry of patients in the UK,Germany,and Switzerland who have been prescribed Sativex (THC:CBD,nabiximols) oromucosal spray [J]. Ther Clin Risk Manag,2016,12:1667.

[21] Metelmann H R,Brandner J M,Schumann H,et al. Accelerated reepithelialization by triterpenes: proof of concept in the healing of surgical skin lesions [J]. Skin Pharmacol Physiol,2015,28(1):1.

[22] Page S A,Verhoef M J. Medicinal marijuana use: experiences of people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J]. Can Fam Physician,2006,52:64.

药用植物学论文篇5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改革;综合测评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1-0207-02

药用植物学是医药院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对提高大学生基本科学素质和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和重要的影响。如何发展药用植物学学科,提高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的水平是始终贯穿药用植物学课程建设的重大问题。药用植物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实践环节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年来,笔者本着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与课程理论内容有机整合的原则,围绕实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深度和广度,精心设计,对药用植物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地调整,增加应用性、先进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内容安排上,尽量减少和删除一些陈旧的验证性的实验。增加了一些提高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根据学对知识掌握与应用的规律,将实验内容划分基础层、提高层和综合创新层3个模块。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浓厚兴趣。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近年笔者对野外实习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

1 改革前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校本科生中药学和药学专业有1~2周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在改革前药用植物实验的考试分为实验室内理论、技术考试和野外药用植物种类识别考核,分别占80%和10%。另外10%是平时实验课成绩。识别药用植物种类考核方法是在野外实习结束时在教师和学生采集的标本中,由教师每组选取20份标本,对学生分别进行考核。由于野外实习所占总成绩的比例较小,导致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其不重视,仅在考前临时突击强记,导致野外实习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而所学的知识难以巩固,教学效果不明显。

2 野外实习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反复比较和遴选,立足山东药用植物资源,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药用植物,列出一系列的实习专题,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在实习前布置下去,让学生带着专题实习、普遍认识药用植物与专题调查相结合、标本采制与药材鉴定相结合、专业实践与社会调研相结合等多角度开展实践教学的方法。这样笔者模拟了科研过程。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为学生科研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 查阅科技文献能力的培养 查阅科技文献能力包括阅读学术著作和科技期刊的能力,使用多种工具书的能力,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现代科技情报的特点是数量大,增长快。快速、有效地检索、查阅相关文献,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是提高科研效率的重要一环。结合实习布置相应的专题,如山东昆嵛山沙参属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等,在实习前对专题中药用植物的分布、生态环境、植物形态和药用价值等进行查阅。实习归来后。对采集到的沙参属药用植物的实验室业内整理,列出分种检索表,然后再查阅科技文献,总结写出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的综述报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表达能力。

2.2 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来考察现象的方法。观察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认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也是检验科学理论假说真理性的重要依据。科学的观察方法要求必须全面、系统、精细、客观。

实习过程中对药用植物的观察包括生态环境和植物个体的观察。药用植物的生长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生态环境和群落类型,如森林、灌丛、草甸、湿地等主要生态环境和群落类型等,并掌握各种生态类型和群落类型的特点,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以及植物群落的内部联系,也为中药资源学的学习和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植物个体的观察要求学生从分类学特征上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进行详细观察,找出每种植物的显著分类特征,然后进行描述并熟悉其药用部位。

2.3 标本采集制作能力的培养 在详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标本的采集。标本采集既要注意其典型性和完整性,还要兼顾药用部位和鉴别特征。采集时要注重质量,减少数量,对于植物的产地、生境、性状、花色、采集日期等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这对标本的鉴定和研究是必须的。

腊叶标本在最初压制时,必须使标本舒展,叶片应有正面和反面两种;浸制标本要注意浸液颜色、浓度和保存液的选择。为了保证标本的制作效果,在实习阶段。组织学生随时进行采集制作标本的讲评活动,指导学生科学采集标本。野外实习结束后,还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标本展评,选择学生制作精良的标本,充实到标本室或作为科研素材,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4 鉴定能力的培养 鉴定植物是药用植物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鉴定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讨的问题。

比较、分类和类比是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整理、加工和概括事实材料必须依靠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人们要认识事物、辨认事实,首先要做到鉴别事物和区分事物的种类。为了加强学生对植物分类知识的深化,就要对不同生境、不同生长期的同一种植物和近似种、相似科的植物进行比较、分类和类比。

分析和综合是人们科学思维中常用的逻辑方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分析是从认识事物的现象出发,通过分解对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而综合则是从事物的本质出发,通过综合认识对象的各个方面,去认识事物的整体。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要求学生熟练使用分类检索表和植物志等工具书,鉴定常见的药用植物。使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时,首先要全面而仔细地观察标本各部分的特征,特别是花和果实的特征,与检索表上所记载的特征进行比较,逐一查阅,直到检索出该标本的分类等级名称。当检索出某一分类等级名称时,要将标本特征和文献记载的该分类等级的特征进行核对,两者符合。方可继续检索。在使用分类检索表的过程中,反复应用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方法,认识植物的整体,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鉴定植物的能力。

3 野外实习综合测评方式的创新

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其中最直接的方式是考试,考试的方法也要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而改革。首先笔者提高了野外实习考核在药用植物实验总考试中所占的比例,由原来的10%提高到40%。然后笔者探索和建立了形式多样、规范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考核方式。创立了综合学生论文成绩考查、药用植物认知考核、标本制作规范考评、社会调研情况和实习纪律等综合测评的考核方法体系。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野外实习效果越来越好,实习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具体考核方法体系如图1所示。

药用植物学论文篇6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课堂延伸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118-02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这些植物的形态、组织构造、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1]。药用植物学是高等院校药学类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例如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资源学,以及其他与中药和天然药物有关的课程。其中实践教学是这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旦大学作为较早实行通识教育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所有学生第一年全部在本部接受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都从本科第二年正式进入药学院后才开始学习。药用植物学是学生较早接触到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因此药用植物学教学的成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药学专业认同,建立一定的药学专业常识和医药人文素养可以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本课程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植物学》课程有相通之处,但我们的特色在于“药”字,即所谓万变不离其“药”。我们希望这门课不仅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正是出于对生命的热爱,我们的祖先才发掘出了那么多可以治疗我们身体疾病的药用植物,不但使中华名族几千年来在华夏大地上生生不息,今天更是造福整个人类)、热爱生活。

药用植物学非常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课程由理论课、实验课和野外实习三部分组成。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们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初衷和目的。本文结合本院系的特点,探讨在综合性大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推动下,进行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概括起来,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探索和改进:精心选择实验材料、不断更新实验器材、提高探索性实验的比例、编写新的实验教材、实验课堂的内涵培养和延伸。这一系列的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质量。

一、精心选择实验材料

植物分类学是药用植物学的一个教学重点。学生只有充分观察比较实物材料,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所讲述的专业术语,特别是跟植物形态有关的内容[2]。传统的切片观察存在无法全方位展示一个植物材料的弊端,因此我们在这个部分采用的新鲜植物材料占到90%以上,例如十字花科的油菜、诸葛菜,毛茛科的毛茛、洋地黄,豆科的蚕豆、紫荆,唇形科的丹参、野芝麻等,都是我们常用的典型材料。但近年在异常气候越来越多发的情况下,这些材料的花期难免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一方面学院想方设法地开拓材料的来源。首先是校园观赏植物中具有典型特征的植物和花卉,如蔷薇科的红叶李、木犀科的迎春花;其次是周边绿地、药草园中资源的挖掘,如瑞香科的结香、唇形科的白毛夏枯草;再有就是花卉市场中购置的如景天科的长寿花、玄参科的金鱼草、兰科的洋兰等;开课期间实在无法得到鲜品的则利用保存浸泡的植物标本,如豆科的合欢(盛花期主要在暑假)。另一方面每个春季学期开学后,每个任课老师都要随时留意物候,以便随时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合[3]。

我们的原则是:材料的选择不仅务必新鲜和完整(苗花果兼备),而且力求既符合专业考察的要求,又贴近同学的生活。如此每次同学们走进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的教室都很惊喜和新奇,他们看到的不再是冷冰冰的切片和标本,而是不同科属的赏心悦目的新鲜花卉材料。以上做法虽然给药用植物学带教和准备的老师带来了很多“麻烦”,但是同学们的上课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很多同学甚至对课程充满了期待,因为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认识了更多的生活中常用常见的植物和花卉,更增添了生活情趣。

二、不断更新实验器材

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促进了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尤其体现在实验器材的更新上。十年前药用植物学实验所使用的教学器材都很单一落后,学生在观察子房胚珠的时候所使用的还是手持的放大镜。2006年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成立后,不断投入经费以改进教学仪器。当年的第一笔经费购买了首台示教用体式解剖镜,放在讲台上用以展示花的微观构造,学生轮流到讲台上进行镜下观察。到2008年实验中心搬迁至新校区后,中心统一购买了一整批学生用体式解剖镜,学生每人一台进行观察。实验器材的改进使得以往胎座类型等观察难点被克服了,学生对于花程式和花图式的理解和掌握更完整了。2012年,随着数字教学的不断引入,实验教学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到PPT和投影仪,因此我们及时购进了2台示教用的数码体式显微镜。现在,教师上课时可在讲台上进行实时的花的解剖,利用数码体式显微镜将图像捕捉和投影到幕布上,再不需要每位同学轮流到镜下去观察了。

实践证明,实验器材的更新和升级使同学们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的掌握了植物的形态,从而大大提升了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效果,使同学们真正进入到“一花一世界”的境界。

三、提高探索性实验的比例

近年来我们逐步提高探索性实验的比例,目前已达到每堂实验课都有未知材料的检索。理论课上我们重点介绍的被子植物部分已包含了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常见的22个科。理论课内容的拓展,在每次实验课上都会选择1~3种带花、果、茎叶的新鲜植物材料,这些材料大多属于理论课未涉及的科属。我们要求学生解剖每一种实验材料的花果,写出其花程式,画出其花图式,并要求学生使用植物分类检索表,鉴定出每一种未知材料的科。这个探索性实验对带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教师必须在预实验时先鉴定每一种材料,对于个别未知材料的常见变异也要了如指掌。且每个学期,根据气候情况,每次选择的未知材料多有不同,需要实时调整。

事实证明,以上举措效果良好。经过本课程的训练,学生随便拿到一个未知植物材料,只要标本完整,都可以通过检索知道其科属,再查知其植物名。通过这样的训练,对于校园中出现的栽培植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识。学生对校园及其周边植物的认知能力大大提高,而这样的认知能力对于平时生活是大有益处的。

四、编写新的实验教材

我们结合近年的实验教学和改革,新编了研究性大学药学实验系列教材之一《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指导》,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并投入使用。本教材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精简,精心选择、删除陈旧的、不易开展的实验,增设了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药用植物学课程紧跟互联网教学的步伐,我院于2013年积极申报校本科教学研究及教改激励项目并获得资助,拟利用现有的仪器条件,将实验材料拍摄搜集成图片库以美化和提升课件的质量,并将部分实验内容开发成数字化教育资源,为慕课(Moocs)课程的设计和建设做前期的准备。

五、实验课堂的内涵培养和延伸

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其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在学时数不断被压缩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得不转变思路,努力加强课堂的内涵培养并尽量使之延伸。当前我们的尝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秀报告展示,引导互相学习。每次实验课后,我们都要评选出2份优秀实验报告,并将其张贴在教室门口的展示窗中,供其他同学观摩参考。在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建成后,挑选出每次实验课上特别优秀的实验报告,扫描后放在的“优秀实验报告展示栏”中加以展示,以鼓励同学们认真对待每次的实验报告并互相借鉴。

2.自制植物标本,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野外实习等机会,对校园(或山林)植物进行调查和识别,并制作一定数量的腊叶标本,同时将腊叶标本的制作纳入到课程考核体系当中。这样的调整突破了课堂教学时数的限制,使得基础课堂成为学生热爱生活的教育课堂,也成为亲近自然的教育课堂。对于制作精美又符合专业要求的自制标本,我们将其做成展板展示在教室的外墙上,不仅美化了实验教学中心的环境,更增添了药用植物学实验室的专业氛围。

3.时刻贯穿“药”这条主线。在课堂和野外实习的过程中,我们除了重点介绍植物学的知识外,还将药用植物学的课程内容延展深化,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解某些科属的材料,如同学们对扛板归的故事、金樱子的故事都很有兴趣。如此一来,看似简单朴实的每种植物就与“药”联系在了一起,更多地使同学们了解和感受到祖国医药文化的魅力。

总之,在建设实验教学中心的契机推动下,通过多年的努力,我院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药用植物学课程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对过去的总结就是为了以后做得更好,我们将一直坚持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理念:夯实专业基础课,激发学习兴趣,并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更多的发现大自然的美,更富于人文精神,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郑汉臣.药用植物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彭华胜,王德群.实物教学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0,26(3):43-45.

药用植物学论文篇7

    关键词 药用植物栽培学 实验教学 改革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质量构成因素及其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调控途径,以其理论和技术来指导,使药用作物获得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一门科学[1]。药用植物栽培学就是指导药材生产的学科,实践性强,实践教学的过程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药用植物栽培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2]。

    实验教学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从事相关科研的能力,毕业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4]。

    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 2004 年建成,并新开设了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中药学本科专业。药用植物栽培学分别是上述两专业学生的必须课和专业限选课,与之发生关系的学科是很多的,有植物形态解剖、生理生化、生态群落、生物学、农业气象、土壤学、农业化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等。上述学科各自从药用植物的某一方面,或者从生活环境的某一侧面研究与药用植物生产有关的问题[4]。然而,我校为历史悠久的药学院校,没有农学背景,该科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看做是验证课堂理论的方法和辅助手段。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体制和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并通过实验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这些方面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1)实验教学多为验证式、被动式,实践性不强,学生能力培养及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很好体现;(2)学生虽然参加了实验教学中的各项技能学习,但多处于被动地位,该课程在学生简单看来就是“种地”,学生对该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入和科学,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太愿意表现出来;(3)又因校区建设是逐步完善,实验室投入不够多,基础不够坚,学生多为4 至 6 人一组开展实验,独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少;(4) 我校开设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整体时间短(32学时),但中药材生长的周期长,个别生产性实验结果不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影响实验教学结果。以上这些弊端导致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现就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课的改革谈一些体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要符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发挥地方优势和专业特色,培养出更多“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高素质人才。

    1

    优化实验教学课程内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必须处理好其与理论教学体系及试验方法的关系,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整体优化,使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内容有实验一:种子活力、发芽率、发芽势测定;实验二:种子含水量、净度、千粒重测定;实验三:种子处理和播种育苗实验;实验四:枸杞扦插实验;实验五: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其中,有两个是在室内完成的验证性实验,有 3 个是在室外完成综合性实验,但是这些还不足以满足目前的学生培养需求,应对内容进行更新、充实,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部分综合性试验内容。且药用植物栽培学理论课教材是杨继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该教材主要偏重于北方药用植物,而对南方药用植物讲述甚少。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尝试把实验一和实验二合并,增加一个广金钱草种子质量标准研究的实验;把枸杞枝条扦插实验,改成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广藿香扦插的设计性实验;将种子处理和播种实验与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这两个实验联系起来,药材种子播种后,学生参与日常的栽培管理,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任务自行设计方案,独立进行操作并得出结果。

    根据药材生长的周期长,我们把实验内容的顺序按照时节调配。

    在春季三月份,即开学初,做扦插实验和播种实验;中间做药材种子质量标准实验;学期末做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

    学生普遍认为设计性实验更具有挑战性,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完成后更具有成就感。我们经过询问和调查对比发现,学生产生了从被动式灌输学习方式到主动寻知求学学习理念的转变。

    2 强化实验场所建设

    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是实践教学的物质条件,就其功能而言,不只局限于技能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更大的作用在于成为师生科技创新的基地。因此,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水平,完善实验教学的政策、体制保障,是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的前提,也是使之与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5]。

    我校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在校内建设药圃占地10 余亩,包括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区和药用植物栽培实验区。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区是未经开垦的小山丘,所有植物都是自然生长的,经调查约有 210 种药用植物,可以丰富学生视野,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认识更多的药用植物,为学生调查药用植物生长环境提供场所;药用植物栽培区约 4 亩,由相关专业老师指导,校中药协会实践部负责管理,学生可申请一定面积的土地,在自己申请的“一亩三分地”里耕作种植药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定人定区,栽培和管理药用植物,如小驳骨、水茄、广藿香、广金钱草、何首乌等种植面积较大,还有其他药用植物,使学生在劳动中自觉观察比较自己的劳动成果,培养劳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中药协会实践部形成“老”会员对“新”会员进行“传”、“帮”、“带”的格局。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帮助学生解决栽培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培养,以便更好地为将来学习,为工作服务,教师还要求学生善于进行知识积累,二年的管理要求有详细的工作记录,这些记录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3

    结合南方特色中药材生产实际,以药材 SOP 操作规程模拟中药材 GAP 种植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和天然药物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彰显中医药国际竞争的优势所在。但长期以来,我国中药资源无序和不加节制的开发利用,导致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逐年减少,部分资源紧缺,甚至濒临灭绝[6]。种质资源是中药材生产的源头,是优质中药材形成的物质基础,故种质的优劣对中药的质量和产量有决定性作用[7]。

    在资源相对较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实行中药材GAP种植,对于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栽培药材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前景十分广阔,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而作为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中药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势必了解、学习和研究中药材GAP种植的相关知识和实践。

    我们选定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和代表性的“十大广药”之一广藿香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学生开展广藿香的GAP 种植实验。

    要求学生参照刘大会等(

    2009)中药材仿生栽培的基本步骤,做一定的改动完成实验,具体步骤:(1)文献资料调研,全面了解选定药用植物的已研究资料,通过文献资料检索, 写出该种药用植物的综述报告, 作为对该中药材进行GAP 种植的基础背景资料。(2)产地生态环境和物种生物学特性研究,调研选定对象的野生资源分布区及其生长有优势优质种群的原生环境的自然生境条件,并对原生环境中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调研。在上述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为制定药用植物GAP 种植的技术方案提供依据。(3)药用植物的生理学基础研究,对药用植物野外分布的优势优质种群开展定点跟踪调查,并在同前人研究结果比较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进一步为制定药用植物GAP 种植模式提供技术支撑。(4)生产基地的选址,在文献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进行中药材 GAP 种植基地的选址。(5)制定栽培技术方案,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参阅农作学、园艺学、设施农业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植物保护学、肥料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植物化学和管理学等各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结合种植基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设计并制定该种药用植物 GAP 种植的具体技术方案与实施方案。(6)基地建设和栽培技术的实施与完善,根据上述药用植物 GAP 种植的技术方案,开展种植基地的建设,建立药材田间复合生态系统,实施各栽培技术方案,验证并记录栽培技术方案各步骤的实施效果,并根据田间实施效果对栽培技术方案进行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同时,从药材质量、产量及经济和生态等方面进行中药材 GAP 种植的效益分析,制定药材生产的质量标准,并撰写栽培技术总结报告。(7)操作规程(SOP)的制定,根据上述 6 个操作步骤,制定出中药材GAP 种植的标准操作规程(SOP)[8]。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应用成为一个统一的过程。

药用植物学论文篇8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 学习 探讨

【基金项目】本项目受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苑培才”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研究课题(药字〔2014〕1号)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56-01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专业和药学专业的“桥梁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学生后续学习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生药学等相关课程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由药用植物的器官和显微结构、药用植物分类两大部分组成。因为药用植物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涵盖面广,知识点繁多,内容枯燥,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多,学生常常感到难以理解、掌握,甚至无从下手,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学习方法。

一、正确理解、熟练掌握专业术语是学习的前提

《药用植物学》主要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和植物分类两大部分内容,其中形态、解剖知识是学习植物分类的基础,但是形态解剖部分的内容涵盖面广,出现的专业术语繁多,难于理解,容易混淆,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多,这就要求学生要正确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这样才能掌握药用植物的特征,为下篇植物分类的学习打好基础。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对出现的专业术语切勿死记硬背,一定要充分理解相关名词的含义,如纹孔、气孔、皮孔、穿孔、筛孔,对于它们形成的原理,在植物体内的功能、存在部位一定要正确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二、系统比较、纵横联系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系统比较、纵横联系是学习《药用植物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对相似植物的外部形态、显微结构、药用部位,既要比较其相同点,也要比较其不同点。在《药用植物学》的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内容需要比较记忆,才能加深印象,如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的异同点,双子叶植物根和茎初生构造的异同点,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叶片内部构造的异同点,唇形科、玄参科和马鞭草科的异同点等。同时又要注意某些内容的横向联系,如子房位置和果实类型的关系;种脊的长短和胚珠类型的关系;导管的大小和根、茎中初生木质部发育方向的关系等。经过从各种不同角度的联系和比较,就能深刻理解,加强记忆。

三、密切联系实际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习兴趣非常关键,只有产生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这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借助实物和药用植物的相关小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学生还可注意密切联系实际,结合日常生活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如学习果实的构造和类型后,可以结合熟悉的果实想一想所吃的部位属于果实的哪一部分构造,如苹果吃的部位是花筒,核桃吃的是种子,桃吃的是中果皮,西瓜吃的是胎座等。这样既复习巩固了理论知识,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随时随地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验是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重要途径。实验环节的教学可以验证和巩固《药用植物学》理论知识,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药用植物学》实验主要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是《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观察验证课堂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根、茎、叶永久切片的显微观察就属于验证性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设计性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单元环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操作,如鼓励学生自行采集校园植物,观察植物形态特征,进行花的解剖,写出花程式,最后编制检索表。这样既能实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完成对药用植物的认识和鉴定,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用途,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从而促使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此外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徒手切片、临时装片、表皮撕片、绘图、花的解剖等基本技术,有效的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五、野外实习是培养知识运用能力的机会

野外实习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可以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是对理论课及实验课的一种有效补充,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和运用的好机会,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增加知识,开拓视野,锻炼毅力,培养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精神的好机会,也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不可缺少的步骤。

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理论知识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方式,能够对植物进行种类识别,应用专业术语进行形态描述,并了解其药用部位和功效。对于不认识的植物要能够利用《中国植物志》等工具书通过植物检索表检索所属的科、属、种,所以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良好机会。同时同学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讲解,提高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此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植物蜡叶标本,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课外阅读是扩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教材内容外,还要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阅读相关课外资料。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巩固课堂理论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形成自己牢固的知识体系,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比如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自主学习其他院校的《药用植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网络课程资源,树立药用植物各分支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知识理念。还可以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接触和了解药用植物学学科的学术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增强专业理论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培养创新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课外阅读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综上所述,真正有效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知识更不是只凭教师强加的外部力量获得的。只有有效地培养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晓铮,石延榜,董诚明.浅谈《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方法[J].中医学报,2009,24(145):104~105.

[2]郑承剑,黄宝康,郭美丽等.浅谈《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4):59~60.

[3]郭庆梅,金一兰.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和综合测评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07~208.

[4]包华音.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9):95~96.

作者简介:

上一篇:我眼中的春节范文 下一篇:后赤壁赋的翻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