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益生菌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3-10-10 15:23:51

宝宝吃益生菌的好处

宝宝吃益生菌的好处篇1

Q什么是益生菌?

A我们所说的益生菌,是指对人体有益而无害的活菌。大量研究显示,只有鼠李糖乳酸杆菌LGG和乳双歧杆菌BB12等为数很少的菌株符合益生菌的要求,而其他一些未能经过验证或不符合要求的,对人体可能有益的细菌,不能称为益生菌。利用这些细菌所生产出的制剂称为微生态制剂,但不是所有的细菌制剂都是益生菌制剂,所以挑选的时候要注意。

Q怎么给宝宝选择益生菌制剂?

A对于益生菌制剂的选择,除了需要考虑细菌的菌株外,还要考虑每单位包装内细菌的数量,应该不少于10亿个。另外,制剂中的添加剂不应含有牛奶、鸡蛋、麸质,也不能额外加糖等调味剂。

Q不是益生菌制剂是不是就没用了?

A虽然不是所有的微生态制剂都是益生菌制剂,但当孩子出现胃肠感染或服用抗生素等情况时,按照医生的医嘱可以服用一段时间。微生态制剂是药物,要遵医嘱。因为药物都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微生态制剂也不例外,所以不能长期服用。如果孩子是因为过敏等情况,需要较长时间(3~6个月)服用益生菌时,必须选用益生菌制剂。

Q乳酸菌就是益生菌吗?

A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是益生菌。乳酸杆菌是“菌属”,鼠李糖乳酸杆菌是“菌种”,鼠李糖乳酸杆菌LGG是“菌株”。只有确定到“菌株”的水平才能称为益生菌。当然,这对于父母来说太复杂了,确定益生菌菌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要提醒父母的是,益生菌制剂是起治疗作用的,不能像家常便饭似的服用。

我的宝宝6个月了,是配方奶粉喂养。最近宝宝患腹泻,已经一周了,检查确定为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没有给他吃抗生素,只是服用益生菌制剂。可是已经服用一周了,为什么腹泻好转得不明显?

如果宝宝腹泻一周,经检查并没有发现新的问题,要考虑是否是腹泻时并发了乳糖不耐受,这种情况很常见。建议将普通配方奶粉换成无乳糖的配方奶粉。另外,有些益生菌制剂中含有乳糖,也不利于腹泻的恢复,所以选用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Q我是母乳喂养,宝宝前两天腹泻了,应该怎么办?用不用停掉母乳改喂无乳糖配方的奶粉?用服用益生菌吗?

A 母乳喂养的孩子出现腹泻时,可以继续保持母乳喂养,同时给孩子服用益生菌制剂,但要选择不含牛奶、不含乳糖的益生菌制剂。如果3天后孩子的腹泻仍然没有减轻的迹象,说明孩子对母乳中的乳糖出现了不耐受现象。这时要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外源性乳糖酶。将母乳停掉,换成无乳糖配方奶粉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Q我的宝宝大便不好,经常便秘,吃了益生菌就好些,不吃又不行了。能长期给宝宝吃益生菌吗?

A排便是胃肠消化、吸收、分泌、运动功能的综合结果,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通过排便反映出来。但这种情况通常可以自我调整,过多地人为干涉会使孩子的胃肠成熟滞后。益生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胃肠功能,但任何药物或补剂,除了有效成分外,还含有或多或少的添加剂、稳定剂等。所以,还是应该先找原因,不要过分依赖益生菌制剂。

Q我的宝宝是纯母乳喂养,需要补充益生菌吗?

A母乳喂养本身就是有菌喂养过程。妈妈和周围皮肤的需氧菌和乳管内的厌氧菌,在母乳喂养时会进入孩子的胃肠,营造以双歧杆菌为主的健康肠道菌群。益生菌其实就是在模拟母乳喂养孩子的肠道菌群,所以母乳喂养的孩子并不需要补充益生菌。

Q我女儿3个月了,是纯母乳喂养。她好几次都是五六天才排一次大便,是金黄色的酸味便。孩子的精神状态良好,而且每次都是自己排便。请问她几天不大便是否正常?用不用人为干预或吃益生菌?

A婴儿排便常会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天数次或数天一次。只要孩子进食正常,情绪正常,生长正常,没有吐奶,能自行排便而且大便不干,应该不会有问题。

如果孩子的排便时间间隔太长,家长可有规律地(比如每24小时)顺时针按摩孩子的腹部,或用温热的毛巾给孩子敷,刺激排便,不一定非要添加益生菌或使用开塞露不可。

Q我儿子大便特干,排便很费劲,而且拉出来都是一粒一粒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用药?

宝宝吃益生菌的好处篇2

功能性腹泻——消化不良的另一种表现

现在的小儿食品可谓种类繁杂,加之家长爱子心切,一味增加营养,给孩子吃过多的营养食品。这样日复一日,最终导致脾胃功能不堪负重,脾胃的正常秩序被扰乱。“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小儿的消化系统还未发育完善,消化能力弱,一旦吃得太多太杂,容易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除了腹胀、胃口差之外,小儿消化不良更容易引发腹泻。根据引起宝宝消化不良的原因,给家长们以下一些小建议。

给予易消化的食物

家长应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饮食逐渐由流质向半流质(如米汤、糊状食品、稀饭)以及固体食物(如软饭、面包等)转变。3个月内的婴幼儿,其消化液与成人不同,对淀粉的消化能力比较差,需要特别注意。而对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所添加的副食品一定要烂、细、软,比如可将青菜切碎、弄烂,做成菜泥。而对于2~3岁的婴幼儿,因为已经有16~20颗乳牙,食物可以稍微粗一点。

勿给太多新的食物

有的孩子在第一次吃某种食物时,觉得味道好,就会一下子吃许多,造成消化不良。因此父母在让婴幼儿尝试吃一种新的食物时,要慢慢添加。

食品搭配需合理

4个月过后,父母就应给孩子增加奶类以外的辅助食品,要注意给予孩子营养平衡的饮食,其中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纤维素等。碳水化物是最基础的食品,而肉、鱼、奶、蛋、蔬菜、水果等都是身体所必需的。

看小儿便便,对症治疗消化不良

1.大便量多、泡沫多、粪质粗糙、含食物残渣或未消化的食物,大多是由于进食过多或食物中含糖量过高所致。对这种幼儿,要控制饮食量或降低食物中含糖量,给幼儿喂些米汤、藕粉糊等易消化的食物就可以恢复正常。

2.喂奶的宝宝发现大便泡沫多,呈蛋花样,酸性气味重,多因喂奶量多,奶中含糖量偏高所致。这种情况不必停奶,可减少喂奶量或延长喂奶的时间间隔,并在间隔时间内喂适量温开水。奶中要少放糖,逐渐恢复正常。

3.大便呈黄褐稀水样或夹杂有未消化的奶瓣,且伴有刺鼻的臭鸡蛋气味,表示对蛋白质类食物消化吸收有障碍,对这样的婴幼儿应减少辅食中蛋白质类含量。母乳喂养的宝宝可在喂奶前多喝些水,以降低奶中蛋白浓度。采用牛奶喂养时可在奶中加适量的水和米汤,浓度按月龄调配。

4.大便量多,呈糊状,外观油润,内含较多奶瓣和脂滴,臭气大,说明脂肪消化不良。母乳喂养的,母亲要少吃脂肪高的食物。人工喂养的可用水和米汤稀释牛奶或采用低脂奶。

消化不良,来点益生菌

益生菌是指对肠道微生态有益,有助改善肠道结构和功能的非致病性微生物。益生菌可以起到屏障作用,防止致病菌种植,增强人体免疫力;有些益生菌可以帮助消化,发酵原本不能消化的膳食纤维,贮存能量。

新生儿的肠道是无菌的,不过出生之后很快就开始有细菌驻扎进来了。随着小儿的生长,肠道中的细菌也在建立一个日趋成熟的微生态环境,这个微生态环境可以极大地帮助和刺激小儿肠道建立成熟的消化和免疫环境。由于小儿肠道的益生菌是“从零开始”,因此从小补充益生菌,对建立健康的肠道微生态环境效果较好。

益生菌的四大功能

1.帮助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许多益生菌株在胃肠道内可产生消化酶,这些酶可帮助人体更好地消化所摄入的食物及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嗜酸乳杆菌是这方面的代表菌株,可分泌消化乳糖的乳糖酶,从而缓解乳糖不耐症。

2.产生重要的营养物质 益生菌能产生维生素,包括泛酸、尼克酸、维生素B1、B2、B6及维生素K等,同时能产生短链脂肪酸、抗氧化剂、氨基酸等,对骨骼成长和心脏健康有重要作用。

3.抵抗细菌病毒的感染 益生菌通过产生杀灭有害菌的化学物质,及与有害菌竞争空间和资源而遏制它们的生长,抑制有害菌产生毒素。

4.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 如肠道综合征、呼吸道感染、生殖系统感染、过敏、口臭、胃溃疡等。

活菌制剂——真正能被人体利用的益生菌

在各种微生物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被认为是两种最重要的有益肠道健康的菌群;而葡萄球菌和梭状芽胞杆菌被认为是有害健康的肠道致病菌。真正可以被人体利用的益生菌,应该是在生产培养、运输贮存之后,被服用时仍然有活力的细菌制剂;并且进入胃肠道后,在消化过程中不会被杀死,最终能够粘附到肠道上皮,宿主可以因此受益。

宝宝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母源抗体在出生后逐渐消失,在出生后最初6年都处于免疫力较弱的状态,这段时间很多宝宝都会出现消化功能紊乱、肠吸收不良及感染性疾病等,这些问题不但阻碍了宝宝体格的生长和发育,对宝宝智力认知的发育、情感社交能力的发育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益生菌以菌制菌的生态疗法,通过维持肠道菌丛平衡,保持益生菌优势地位,可以改善宝宝免疫力、促进肠胃消化吸收,预防各种疾病,守护每个宝宝健康成长。

宝宝吃益生菌的好处篇3

乳酸菌饮料=酸奶?

目前市面上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莫过于那些包装得花花绿绿、口感酸酸甜甜的乳酸饮料了,这些饮料的外包装上虽然都冠以乳酸菌的字眼,但为了方便储存和销售,其中的乳酸菌在整个生成过程中的加热无菌处理阶段已经被灭杀了,所以根本不具备活性乳酸菌的功效。从营养成分来看,虽然成分中也标识了添加牛奶,但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仅在1%左右,营养价值非常低,并不适合用来替代牛奶喂养宝宝。

另一种常见的乳酸菌制品源自牛奶,新鲜的牛奶经灭菌消毒后再加入乳酸(或柠檬酸),酸化处理后的牛奶蛋白的凝块变小,整体口感略酸,非常有益于宝宝的肠道吸收,这种产品被称为“酸奶”。

由此可见,乳酸饮料与酸奶无法相提并论,妈妈们切勿被花哨的名称混淆视线。

妈妈关心的乳酸菌问题

Q1:乳酸菌制品,孩子想喝就喝?

A:酸奶可以帮助孩子消化积食,所以儿科医生也会建议妈妈们给宝宝适量食用。当酸奶提高食欲的功效一旦在宝宝身上有所验证的时候,爱子心切的妈妈们就会把它当作孩子每天的必备食谱,这种做法长期下去往往会适得其反。

1周岁以内婴儿时期的宝宝,肠胃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胃酸、胃蛋白酶的活性偏低。这个阶段的宝宝不宜喂食酸奶,否则酸奶中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宝宝的肠胃黏膜,影响宝宝正常吸收。

1周岁以后可以适当喂食酸奶,但仍要注意量的把握,倘若初长的乳牙过多地处在酸性环境中,会导致龋齿的产生。

Q2:“乳酸菌”该怎么喝?

A:乳酸菌制品对孩子的消化有所帮助,可为什么总有妈妈抱怨自家的孩子怎么吃、吃多少都不见效果呢?究其原因,与妈妈喂食的时间和方式都有关系。

有些孩子喝酸奶完全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什么时候想喝了,妈妈就递上一瓶。其实,空腹时,人体胃液的PH值在2以下,而酸奶的PH值一般为5左右,如果饭前喝酸奶,酸奶中的益生菌很容易被胃酸杀死,效果甚微,而饭后2小时食用,胃液被稀释后的PH值上升到5左右,非常适合乳酸菌存活,效果最佳。

Q3:“乳酸菌”该如何储存?

宝宝吃益生菌的好处篇4

好菌培养计

如果宝宝的大便软硬度刚刚好,且排便规律,就说明他的肠道是健康的。当菌群遭到破坏,肠道失去正常,大便就会出现异常情况,出现腹泻或便秘。为了维持宝宝肠道健康,妈妈可以这样做:

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中的益生元能通过调节肠道的免疫防御机制来增强宝宝的整体免疫力,同时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肠道功能。尤其反映在宝宝的大便性状上.通常母乳喂养的宝宝排便次数较多,大便往往较软,不会发生便秘。

保持饮食均衡。益生元给益生菌提供“食物”,能够被肠道内有益细菌分解吸收,促进有益细菌生长繁殖。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就有给肠道细菌提供营养的作用,因此只要满足正常营养均衡的饮食,就能让肠道健康。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只针对细菌感染,不是治疗发烧、咳嗽、腹泻,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咳嗽、发烧,抗生素不仅不会起作用,还会因误杀细菌使得正常的菌群遭破坏,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加重病情。建议在服药后两小时,适当服用益生菌,这样能减少被破坏的细菌,并使其肠道免疫功能尽快得到恢复。

益生菌药物遵医嘱。当宝宝出现腹泻时,医生通常会给宝宝开一些益生菌类药品。益生菌是人工体外方式合成,尽量模拟正常肠道内的“好菌”,来补充肠道内有益菌的缺失。但注意,益生菌制剂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当宝宝病好后,即停益生菌制剂,相信宝宝的身体,自己会调节到正常状态。

吃一些富含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食品。目前,富含益生菌或益生元的产品有酸奶、奶酪、乳酸饮料、奶粉(如添加双歧因子、膳食纤维)等。奶粉可根据宝宝的月龄选用,其他产品可在宝宝1岁后每天食用一些。

益生菌食品的真理

必须低温冷藏:益生菌的活性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提升并进入发酵过程,长时间常温保存容易造成产品口味变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中活性益生菌的数量。一般保质期在1个月内,冷藏温度应控制在2℃~10℃左右。

避免高温加热:当温度超过60℃时,益生菌会进入衰亡阶段。因此,益生菌产品最好是在冷藏条件下取出后直接食用,避免高温加热。

给宝宝正确用量:宝宝的胃肠功能尚未完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正常菌群,如果这个时候幼儿服用过量的酸奶,酸奶里面的乳酸菌会影响幼儿肠道正常菌群之间的比例,引起菌群失调,导致幼儿肠胃功能的紊乱,反而对娇弱的肠胃产生不良影响。一般幼儿在1岁以后可以给他喝适量的酸奶,以每天1~2小杯(100毫升)为宜。

饭后食用最好:益生菌产品虽然也可以单独食用,但最佳食用时间为饭后。因为食物中和胃酸,更有利于活菌顺利到达肠道发挥作用。

肠道菌对宝宝健康的影响力

在人体肠道内栖息着数百种的细菌,其数量超过百万亿个,好菌与坏菌共存。当益生菌占优势时(占总数的80%以上),人体则保持健康状态,否则处于亚健康或非健康状态。因此,益生菌对宝宝健康尤其重要。

防止宝宝乳糖不耐受:正常情况下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中乳糖酶的活性逐渐下降。两岁以后乳糖酶的活性急速降低,3~5岁儿童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为30%左右。有些宝宝天生乳糖酶缺乏,不能分解消化牛乳中的乳糖,表现为腹泻、呕吐等症状。饮用益生菌发酵乳,乳糖不耐受即可迎刃而解。

促进宝宝营养吸收:益生菌发酵后产生的乳酸,可提高钙、磷、铁的利用率,促进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乳糖分解产生半乳糖,是构成脑神经系统中脑苷脂的成分,与婴儿出生后脑的迅速生长有密切关系。它还有利于防治由于缺铁、缺钙、引起贫血症和软骨病。

提高宝宝免疫力:益生菌可产生大量抑制有害菌的物质,包括乳酸、醋酸等有机酸,过氧化氢、醛类、乳酸链球等天然抗生物质,可抑制病原菌的繁殖,调整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保持益生菌呈优势状态,从而克服因抗生素等因素引起的体内正常菌群失调。

增进食欲,预防消化不良:益生菌奶可以增进食欲, 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肠胃消化功能, 促进胃肠蠕动, 因而可防治便秘、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症。

名词解释:好菌

宝宝吃益生菌的好处篇5

这次又来看病,体温不是很高,但烧了2天多,妈妈就给孩子吃了抗生素了。我有点无奈地看着KEKE妈:为什么给孩子吃抗生素呢?

KEKE妈有点迷惑,上次没吃退烧药不对,这次吃了抗生素又不对,那就诊前到底该不该给孩子吃药呢?

估计很多妈妈也有类似疑虑:孩子病情不重时,是否可以在家观察给孩子吃点药?吃点什么药比较合适?什么药是不能吃的呢?

可以不看医生就给孩子吃的药

可以自行给孩子吃的药一般应是OTC类药物。所谓OTC药即非处方药,是指那些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可直接在药房或药店中可购取的药物。这些药物不需在医生指导监督下使用。

这些药物大都属于对症药物,比如退热药、止咳药、化痰药、止吐药以及一些中药。

退烧药:不论由任何疾病造成的孩子发热,如孩子体温达到或超过38.5度,都建议给予退热处理。最主要、最确切、最直接的方式可考虑给予退热剂如泰诺林、美林等药物,辅以物理降温方法。两种退热剂可交替使用(但不是必须交替),特别是体温持续高热,一种退热剂对体温的控制不理想时。

有的妈妈担心去医院前给宝宝吃退烧药,孩子体温控制下来了,宝宝表现得病情很轻,医生就对宝宝不重视了。

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医生不会单单仅凭就诊时宝宝的状况来对宝宝病情进行判断。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综合整体情况判断宝宝的病情。即宝宝在就诊时发烧39℃,与妈妈叙述病情时告诉医生宝宝本次发烧最高体温曾达到过39℃,医生的重视程度会是一样的。

止咳剂:感冒的病程初期常伴有比较频繁的干咳,可考虑给孩子服用止咳剂。西药的止咳剂基本都是中枢性镇咳作用,虽属于OTC药物,但有些药店并不轻易卖,有些需要医生处方。如果咳嗽不剧烈可以不服用,如咳嗽严重,影响孩子日常活动或夜间休息可以让孩子服用。但如果痰很多,不建议服用镇咳剂。2岁以下孩子不建议服用。

化痰剂:咳嗽三四天后往往痰增多,此时可考虑给孩子服用化痰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稀释碎化痰液,使黏稠的痰液易于咳出。

清热类中药:如孩子发热、咳嗽、便干或便秘,可考虑服用清热类中药。这类药物一般可清热利便,对退热咳嗽减轻排便有一定辅助作用。

止泻药:如孩子腹泻严重,大便呈稀水样,水量多,可考虑服用缓泻剂。但如大便中有脓(鼻涕样)血,应化验大便后再决定是否服用缓泻剂。

益生菌:如孩子有腹泻,呕吐,可让孩子服用益生菌。

不能自行服用的药物

抗生素:抗生素,属于处方药,也就是说是需要医生指导使用的药,家长不要给孩子自行服用。

病毒和细菌都可能引起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引起的感冒有效。而事实上,80%的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抗生素对它是无能为力的。

如果宝宝是病毒性感冒,吃抗生素不但对治疗没有帮助,还会导致耐药及肠道菌群紊乱。等宝宝哪天真的感染了细菌,抗生素的药效反而不那么理想了,导致疾病越来越难治。

不能给孩子吃的药

现在有的家长在孩子感冒或腹泻时,拿家里成人用的药减量给孩子服用,认为这样省事、省时又省钱。当然,有些成人用的药孩子可以使用,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按照规定剂量给孩子服用。

但是,不是所有成人用的药品都可以随便替代儿童药品的。由于儿童体质与成人不同,儿童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全,解毒排泄功能弱,有些成人使用安全的药品,对儿童却并不安全,有时还非常有害。

喹诺酮类抗生素:比如氟哌酸、环丙沙星。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成人的肠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药效非常好。但对于18岁以下的患儿是不能使用的,因为这类药物在幼年的动物模型中会造成关节病变。对于家中的腹泻的年长儿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拿自己的药给孩子吃。

成人用退烧药和抗感冒药:阿司匹林: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儿应用本品,可能发生瑞氏综合征(ReyeSyndrome)。所以儿童退烧现多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

宝宝吃益生菌的好处篇6

问:我最近总觉得肠胃不舒服,有点消化不良,超市里有很多益生菌饮料卖,听说对身体有好处,尤其是肠胃方面。那么,服用益生菌有没有副作用呢?

答:益生菌从理论上讲对人体健康没有副作用,适当补充能改善肠道内环境。但尽管益生菌有益,却不是万能的,盲目滥用益生菌甚至可能对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对于超市里卖的一些益生菌饮料,与医学上治疗肠道功能衰竭或失调的益生菌口服制剂有一定的差异,效果肯定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益生菌饮料还是制剂,都不能盲目使用,因为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会促使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久而久之肠道便会对它产生依赖性,医学上称之为益生菌依赖症。人一旦患上益生菌依赖症,终身都将依靠和使用人工合成的口服益生菌产品来维持生命的健康状态。

人体内的菌种都保证一定比例的平衡,一旦失衡,即使是益生菌也会带来危害,除了产生依赖症,严重的还可引发新的感染。

用山楂类零食给宝宝开胃要注意什么?

问:孩子食欲不好时,我经常给他吃一些山楂片、山楂糕之类的零食,但吃得多了,会不会对健康有害呢?

答:在生活中,“山楂片”是很多家长们首选的开胃佳品。不过要注意的是,山楂片、山楂糕等山楂类零食含糖量高,孩子吃多了可能会生龋齿。

目前,超市商场里售卖的山楂片、山楂糕、山楂果脯等山楂类零食,虽然主材料是山楂,但大多经过了食品加工,口感虽然酸甜适中,但内含糖分却大大增加。长期食用又不注意口腔清洁,很容易导致孩子生龋齿。另外,高糖食品摄入过多反而会影响消化吸收,加重食欲不振的情况。因此,并不建议家长长期给孩子食用此类山楂零食来开胃。

当然,这并不是否认山楂类零食的开胃消食功效。由于孩子很难抵制甜味的诱惑,在食用时家长要注意控制量,适可而止。

开胃消食选山楂固然没错。但效果最好的还属中药铺里的中药材——生山楂、焦山楂等(因炮制工艺不同,功效会略有区别)。因为这些山楂作为中药材,不过分追求其本身的口感,没有经过反复加工,药效成分大多也能得到很好的保全。尤其是焦山楂经过炒制之后,除了消食导滞的作用,还能治疗伴有积食的泻利,更有利于消化。因此,对于食欲不振、胃口差的孩子来说,家长不妨试试用此类山楂煮水服用或开水泡服。

冬天开窗换气应注意什么?

问:冬季天寒地冻,不开窗通风,怕空气不好有害健康;开窗通风,又怕冷空气进来给吹病了。开窗通气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答:冬天空气干燥,微生物繁殖和传播速度加快,人体呼吸系统的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开窗通风时,应注意次数、时间、环境和室内人员情况。

第一,最好在每天的早、中、晚开窗通风3次。有人认为开窗次数越多越好,其实并非如此,因为频繁开窗会使室温降低,老人和孩子容易生病。

第二,房间较小、室外有风或较寒冷的情况下,开窗时间应短一些;房间较大、室外无风或较暖和的情况下开窗时间应长一些。以80平方米的单元房为例,在无风或微风的条件下开窗20分钟左右就可使致病微生物减少60%。

第三,如果室外是马路,污染物较多,就需要变动一下开窗时间。早上稍提前一些,晚上稍拖后一些,争取在车少的时候开窗换气。如果遇到风沙天气,最好在有纱窗的情况下,窗户开小一点。并使用加湿器、湿化喷雾,或在暖气上放一盆水,以增加空气湿度,让灰尘和微生物都沉下去。

第四,老人和孩子最好在开窗之前加点衣服,以免开窗后因温度骤降而患病。如果有重病患者,则需慎重开窗,尽量用紫外线消毒灯来净化空气。

需要注意的是,室内温度不要因开窗而降到16℃以下,控制在16℃~24℃为最佳。

新生儿吐奶是怎么回事?

问:尽管我在做妈妈前就听朋友说新生儿由于生理原因容易导致吐奶,但看到自己的宝宝吐奶时,还是紧张得不知所措。在此我想请教一下有关导致新生儿吐奶的具体原因?

答:吐奶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吐奶也可称喷奶,不同于漾奶,是由于消化道和其他有关脏器受到某些异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经反射性动作,呕吐时奶水多是喷射性地从嘴里,甚至鼻子里涌出的。

吐奶的原因较复杂。新生儿呕吐与其他年龄婴儿不同,这与新生儿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有很大关系。新生儿胃容量小,呈水平位,而且胃的入口贲门括约肌发育差、较松弛,而出口的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较紧张,形成出口紧入口松,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呕吐。一旦遇到喂养和护理不当,如喂奶次数过多,喂奶量过大,乳母过大、凹陷,或用奶瓶喂奶时橡胶孔眼过大,致使婴儿吸奶过急;或喂奶后让婴儿平卧,或者过多、过早地翻动婴儿,都容易引起婴儿吐奶。这种吐奶在改进喂养和护理方法后即可防止,所以也不算病态。另外,一些疾病也可以引起婴儿吐奶,如食道和胃肠道的先天畸形、肠梗阻、幽门痉挛等。

遇到新生儿吐奶时,要仔细观察每天的吐奶次数,大小便怎样,有没有腹胀、发热或精神不好等症状。当吐奶又伴有其他症状,或每天吐奶次数在2~3次以上时,应及时到医院让医生检查。

宝宝吐奶怎么办?

问:宝宝吐奶时可以做哪些护理,有哪些办法可以预防孩子吐奶?

答:婴儿吐奶时,一旦呕吐物进入气管会导致窒息,所以要让孩子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势。因此在让孩子躺下时,最好将浴巾垫在孩子身体下面并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孩子躺着时发生吐奶,可以把孩子脸侧向一边。吐奶后,孩子的脸色可能会不好,但只要稍后能恢复过来就没有问题。

补充水分要在孩子吐奶后30分钟进行,用勺一点点地试着给孩子喂些白水,如果马上给孩子补充水分,可能会引起再次吐奶。吐奶后,在宝宝精神恢复过来又想吃奶的时候,可以再给宝宝喂些奶。但喂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左右,喂奶次数可以增加。在宝宝持续呕吐期间,只能给宝宝喂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辅食。

宝宝吃益生菌的好处篇7

秋冬季,便秘最爱招惹宝宝

自从干燥的秋季来到之后,2岁半的丁丁就经常便秘,经常好几天没有大便,且大便又硬又粗,每次拉??都要哭上一通,搞得妈妈又着急又心疼,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向她们讨要来了不少对付宝宝便秘的方法,比如吃香蕉、喝蜂蜜、揉肚子、用开塞露,一番折腾之后,总算是畅通了,可是没过几天,便秘又会再次光临。现在,妈妈最想知道的是,饮食上到底该注意什么,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宝宝的便秘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为先天性肠道畸形所导致的,这种便秘通过一般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理是达不到改善目的的,必须去医院就诊,通过手术等方式来进行治疗。另一类属于功能性的,这一类便秘经过饮食和生活调理是可以痊愈的,同时也是可以积极预防的。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宝宝的便秘都是功能性的,形成原因多与宝宝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比如,饮食过于精细,或食物种类单一,导致肠道蠕动变缓,从而引起便秘;进食量少、饮水量不足等也是宝宝患上功能性便秘的重要原因。此外,一些精神上的刺激因素也可引起宝宝出现便秘现象,如生活环境的改变,进行如厕训练时有过不愉快的大便经历,这些都可能导致宝宝出现短期的便秘。

这样吃,让宝宝远离便秘

宝宝便秘除了气候干燥之外,其实多数是饮食不当造成的。想要让宝宝远离便秘,最简单的做法是改良饮食。

让宝宝吃得刚刚好

饮食不足,宝宝总处于饥饿状态,所摄入的食物基本全部被机体吸收,而且消化后余渣少,致大便减少;而过多进食,宝宝的肠胃消化能力弱,不能及时代谢,同样也会导致便秘。对于能吃的宝宝,妈妈要帮助其适当控制饮食量,避免导致积食,进而出现上火便秘。

蛋白质不宜过多

不少妈妈喜欢给宝宝吃过多的蛋白质食物,比如肉、虾、鸡蛋等,认为对长身体有利。殊不知,过多的蛋白摄入,不仅会影响宝宝的食欲,增加胃肠道负担,而且还容易使肠道菌群紊乱,从而使大便干燥致密,诱发便秘。因此,宝宝不宜过食太多的肉类、鱼虾、蛋、海鲜等,尽量做到饮食均衡,蔬菜、水果的量与肉食的比例至少在3:1左右。

多吃一些新鲜果蔬

如果宝宝饮食中的膳食纤维不足,对肠壁刺激不够,就很容易导致便秘。而新鲜果蔬中的纤维含量非常丰富,保证每天给宝宝吃水果,可加在两餐之间,每次吃50~100克水果。很多绿色蔬菜,像芹菜、菠菜、白菜等都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帮宝宝刮肠去油,缓解便秘症状,让宝宝多吃些。如果宝宝不爱吃菜,可把菜切碎与肉放在一起,包成小饺子,也可以用菜煮粥,增加蔬菜的进食量。

尝试着让宝宝吃些粗粮

粗粮里面富含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宝宝预防便秘。一般来说,宝宝在1岁左右就可以接触粗粮了。不过,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来说,消化吸收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宝宝每天摄入的粗粮总量最好不要超过当天主食总量的1/4。在为宝宝选择粗粮时,应该选择既富含宝宝需要的营养素,同时又比较适应宝宝的消化功能的种类,如小米、燕麦、红薯等就比较适合肠胃相对脆弱的宝宝。再大一些的宝宝可加较粗的谷类食物如玉米、麦片、薏米等,使宝宝摄取足量的纤维素。

每天喝点儿酸奶

有的宝宝便秘是由于肠菌群失调引起的,导致肠蠕动减慢,肠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便秘。1岁以内的宝宝可以服用添加益生元的配方奶,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养成每日喝一杯酸奶的习惯。酸奶中的益生菌可改善肠道环境,帮助消化吸收,改善便秘。但一般要在饭后饮用酸奶,因为空腹时胃酸较多,会阻止并破坏乳酸菌进入肠道。

给宝宝喝足够的水

水是膳食纤维发挥作用的基础,一旦宝宝饮水不足,就会造成膳食纤维所引起的腹胀,进而出现便秘。宝宝喝水可安排在两餐之间,早上起床喝水对排便都有帮助。一次喝较多的凉开水,对肠胃是一种较温柔的良性刺激,可以使肠胃产生较集中的蠕动,从而产生通便的效果。一般来说,1~3岁宝宝每次的饮水量大约在100~150毫升,每天饮水4~5次,可根据季节、气温及宝宝的运动量来适度调节。如果宝宝不爱喝水,可以买学饮杯培养宝宝对喝水的兴趣。

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秋冬季气候干燥经常导致宝宝上火,便秘也容易找上门。因此,饮食宜清淡,要少给宝宝吃胡椒、咖喱、花椒、生姜、葱、蒜等辛辣以及油炸的食物,可适当吃些润燥的食物,如西瓜、香瓜、哈密瓜、梨、百合、银耳、藕等,以消除体内的燥热,预防便秘的发生。

宝宝吃益生菌的好处篇8

其实,宝宝腹泻类似于发热,只是症状而不是疾病本身。腹泻可能由病毒、细菌等感染而引起,也可能由过敏等免疫异常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目前,治疗宝宝腹泻的药物名目繁多,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帮助宝宝很快止泻。因此,面对五花八门的止泻药,妈妈需要仔细鉴别药物特性,再对症选药。

抗生素:抗细菌感染

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感染引起的宝宝腹泻,必须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然而,对大多数宝宝来说,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小,而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或者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较为多见。抗生素对这些病毒毫无用处,更麻烦的是,抗生素还会“不分敌我”杀死肠道内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造成肠道菌群失衡,使肠道内有害菌趁虚而入,反而导致继发细菌感染。此外,抗生素还有不良反应。因此,应用抗生素治疗腹泻需要慎重。

特别提醒:黄连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碱,是我国应用很久的中药,其主要成分是盐酸小檗碱,有抑菌作用,特别是针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但黄连素在婴幼儿中的应用经验有限,不适用于1岁以下的婴儿。

止泻药:收敛、止腹泻

止泻药根据其止泻的药理作用可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 洛哌丁胺(易蒙停)、地芬诺酯(苯乙哌啶)、匹维溴铵(得舒特)等。通过增强胃肠平滑肌张力,减弱胃肠蠕动而达到止泻的目的,

特别提醒:这类药物属于处方药,禁用于2岁以下儿童,5岁以下儿童也需谨慎使用。小年龄宝宝的胃肠道发育尚未成熟,这些药物可促使肠道内的有害物质或其他不能消化吸收的物质渗透加速,并通过宝宝尚未成熟的肠壁组织,加重腹泻或诱发过敏反应。

第二类 药用炭、蒙脱石散(思密达)、鞣酸蛋白等。该类药物能吸附肠道内多种有毒或无毒的刺激性物质,以及肠内异常发酵产生的气体,还可使肠黏膜表层的蛋白质沉淀,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减轻腹泻时各种有害物质对肠壁的刺激,减少肠蠕动,降低炎性渗透物,起到收敛、止泻的作用。

特别提醒:虽然这类药物安全性相对较高,而且大多为非处方药,但妈妈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这类药物。研究表明,这类药物的吸附无选择性,会影响到肠道内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酶等的活性。此外,这类药物在抑制肠道内有害物质吸收同时,还会妨碍营养物质的吸收,长期应用会影响儿童的营养状况。

第三类 杜拉宝(消旋卡多曲颗粒)。该类止泻药是新型止泻药,可通过延长消化道内源性脑啡肽的生理活性,减少水和电解质的过度分泌,从而减轻腹泻。

特别提醒:杜拉宝需要医生的处方。在口服或静脉补液的前提下,可以安全地应用于1个月以上的婴幼儿。

宝宝患急性感染性腹泻,不要盲目使用止泻药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患急性感染性腹泻时,如盲目应用止泻药可能使肠道内由细菌或病毒产生的毒素无法排出,反而加重腹泻。因此,应用止泻药时,需要配合抗生素、液体补充等治疗措施。

功能调节剂:平衡肠道菌群

益生菌、益生元等作为宝宝腹泻时的辅助治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证明,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以及低聚半乳糖等益生元,可以纠正肠道菌群失衡,加快腹泻痊愈。

特别提醒:胃肠功能调节剂主要适用于腹泻的辅助治疗,在严重急性腹泻时,不能替代补液,以及抗感染、止泻等治疗。

事实上,宝宝急性腹泻时,妈妈不要急着给宝宝吃药,期望腹泻能马上停止,而应该密切观察、加强护理。一般地说,妈妈需要观察宝宝的大便次数、性状和量,以及大便是否带血或黏液等,同时也需要注意宝宝的精神状态,是否有发热、呕吐等伴发症状。必要时,妈妈应该带宝宝去医院就诊,以免错用或误用药物,对宝宝健康造成危害。此外,针对长期、慢性腹泻的宝宝,应寻找腹泻的原因。这些宝宝很可能是由食物过敏或其他疾病所致。妈妈需要注意观察宝宝饮食与腹泻的相关性以及皮疹等伴发症状。这些信息对医生判断宝宝腹泻的原因非常重要。

宝宝腹泻期间,妈妈需关注2点事项

1. 补足水分 当宝宝发生急性腹泻时,最重要的并不是止泻,而是补足水分、调整饮食。口服补液盐、多喝水或者增加母乳喂养量等都可以帮助宝宝补充水分,降低腹泻引起脱水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以果汁、饮料或糖水来补充水分,因为这些都是高渗液体,反而可能加重腹泻。

上一篇:关于爱情的哲理句子范文 下一篇:上学路上的景色三年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