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道德范文

时间:2023-11-10 22:14:42

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篇1

师德是古老的话题,但师德不是静止的、凝固的,师德的内涵是动态的、发展的。因此,教师职业道德也是在不断发展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基本精神不会变化,但其内涵却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并与时代精神紧密联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知识积累日新月异,学生学习渠道多元,学生价值观念多样。因此,当代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道德的唯一化身。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所以师德的内容也正在变化。

我国新时期教师的职业道德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教师是一名教育者,同时又是一个公民。因此,他首先要充满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教师要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这是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具体表现。

二是对本职工作的责任,要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要勤奋努力,乐于奉献。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在教书育人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是对自身发展的要求。教师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努力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

教师要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个教师应有的信念,也是师德的核心。但是,怎样才是真正爱学生?在当今时代,热爱学生首先要信任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过去的师道尊严已经不能被学生所接受,也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教师要精心备课,把人类的宝贵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不能单纯地传授死的知识,而是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要引导学生进入未知世界,学会学习,教会他们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正确方法,启发他们的智慧。

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表率,首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注意自己的修养,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的职业道德篇2

教师是一个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认识教师在教育过程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认识教师的劳动特点及其应具备的素质,特点和条件;认识他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教育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的基本观点。因为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他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他跟学生的关系是据此而产生的。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主要通过教师来体现,教师是一定社会教育方针、政策去培养人,使学生的身心朝着社会的要求方向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次,教师术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师知之在先,知之较多,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教育计划、大纲主要靠教师去组织实施。而学生则知之在后,知之较少,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对前人的文化成果,加以消化,进行一番取舍、组织、加工、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观点,教师不仅用丰富的知识观点哺育学生,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正确方法,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者。美国的心理学家科克实验证明:“学生的成优劣与指导多寡成正比,指导越具体、细致,成绩越优,缺乏指导,成绩最差,各组的成绩均因指导的增加而上升。”

第二,教师又是年青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加里宁曾说过:“教育是什么意义?这就是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和道德面貌,要在整整十年的学生期间内,从一定方向上影响学生地就是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人。”

儿童步入学校后,他的知识,智力的开拓和发展,道德观、人生观,个性的形成都与教师的启蒙和塑造密切相关,不仅如此,教师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作用,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是使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保健师,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者,这种建设者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正因如此,党和国家对教师寄予莫大的希望。

此外,“凡是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学生,都有一种‘向师性’,都会产生‘学生感’,他要学习,要听教师的指挥。”这种属性,在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着主导作用,这有客观上也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但是教育起主导作用并不属于教师说的算,教师可以包办、代替,教师可以把学生当成“白纸”、“瓶子”、“罐子”,将前人积累的文化科学成果移植到他脑中去,因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动性、积极性的学生,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否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相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精心培育的结果,所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观点的重要标志。

可见,无论从教与学的全过程看,或者是从认识的角度上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起主导作用。这就是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显然那种认为教师应该放弃主导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然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其主导作用能否发挥或发挥多大,与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客观的工作条件密切相关。

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的作用,是和教育这一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的。人类要把历代长期积累的社会精神财富,包括文化科学知识、文学、艺术、社会思想、哲学思想等一代地传下去,不能没有教育,没有教师,否则人类文化遗传的传递就在中断,人类社会也就无法延续和发展。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播者,他在人类社会有继承和发展中启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人物跟新一代的中介……他感到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人类由于有了这个环节,才有光辉的未来。

但是,由于一定社会的教育总是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因此,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教师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同样体现了一定阶级的要求。教师在客观上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为当时的统治阶级的需要培养他们所需要的继承人。尽管这样,我们也不能因此从总体上否定教师在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中所起的作用。

在人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教育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教育在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批的人才,而“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在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所以教师的工作将直接影响着社会四个现代化的成败,影响着民族的素质和祖国的未来。

教师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永恒的,这是由教育的永恒所决定的。  列宁把教育现象称之为永恒的范畴,因为只要人类社会的存在,就需要教育,教师的职业出就不可缺少,即使阶级消灭,教师职业永存,教师的职业与社会其存亡。

教师的劳动任务和劳动特点,决定了教育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才能完成任务。

教师的职业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模和道德准则,它是教育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的作用。教育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有:

1、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教师的基本教育准则。如前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是长期复杂的,它不是单凭经济招待会手段、行政命令及立法措施所能奏效的,教师为认识自己的劳动对象并能掌握和改变他们,所需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是无法估量的,它的工作量往往超过社会规定的时间和空间,甚至有时还要超越他们自身的负荷,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而所得的劳动报酬却往往和他们的劳动支出不相适应。因此,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充分认识自身工作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才能树立从事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以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2、对待学生的道德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具体表现。热爱学生与否是对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决不是好教师。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热爱学生,是基于学生是革命的后代,他们的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素质和祖国的未来,正因为如此,教师热爱学生应该表现在对学生的全面关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对他们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不侮辱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具有不同性格的学生,使他们发展各自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不只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对学生要做到严慈相济、情理结合,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提高。

3、对待教师集体的道德

一所学校要强而有力,首先靠的是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学生的塑造也靠教师集体的劳动智慧。教师集体是一个由共同的教育任务组成复杂的整体,要使这一集体能够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有效地进行工作,所有成员力量的协调一致非常必要。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本份工作负责,同时,彼此之间还要对整个“事业”负责。如教师所教的每门学科都是形成学生完美的个性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科教师就不能采取贬低其他学科的方式来提高本学科的威信,每个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教师钻研教材主要依靠个别劳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也往往是面对学生单独进行,这就容易造成一种假象,似乎工作的成绩仅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努力。可是这种个别性劳动的形式更需要教师确立正确的产物道德观点,这样正确处理好教师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做到彼此尊重,相互支持,心理相容,通力协作。

4、对待自己的道德

教师的劳动始终具有示范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他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作风仪表,治学精神以至劳动态度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都无法代替的。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的一般规章,但是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而对面交往的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人的心灵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可见教师自身的修养和业务的提高显得特别重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一切行为举止中,以身作则地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其有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广泛的文化修养和渊博的知识的楷模。只有这样才能说服学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不屡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智能素养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教师的职业道德篇3

高校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行艰苦锻炼的结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1.社会主义教师道德修养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检验师德修养客观效果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师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因此,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首先,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去。只有在两个文明的建设之中,教师道德修养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在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并得到考验和检验。其次,要投身教育实践。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实践,教师道德修养中的各种矛盾都存在于教书育人的实践当中。每个教师要把教师道德要求化为自身内在的道德品质,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或牺牲一定的个人利益。 教师能否战胜自我、自觉自愿的依据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需要,这些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做出回答。

2.实现教师道德修养,还必须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教师道德修养离不开参加社会实践,特别是不能离开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然而,要提高实践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否则道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时代的人民教师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别于以往一切时代的教师道德修养,才能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和阶级性。学习马克思理论,要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清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师德觉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还要学好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的具体表现,它是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和教师的职业特点出发,批判的继承了古今中外一切优良的教师道德传统,科学的分析和概括了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并具体指明了教师道德修养的任务、途径和方法。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必须学习和掌握这一理论,这有助于他们深刻了解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师德修养的标准,分清教育实践中的是与非、善与恶,自觉的抵制剥削阶级道德遗毒的影响,从而提高遵守教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不断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

3.时代在进步,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党和政府关于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学习优秀教师的思想和事迹。不断提升教师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进行师德修养,不仅要了解修养的根本途径,还必须学会掌握修养的科学方法。教师在道德修养过程中,以下方法是不应该忽视的。

1.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道德修养离不开外部的条件和作用,但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和高度的自觉性。因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本质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贵在自觉,教师在进行道德修养过程中,要勇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之一。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可以洗刷自己思想中的灰尘,也可以提高自己辨别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是个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2.做到“慎独”。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它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人们在修养中所形成的一种道德感情和道德信念。它使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按照教师道德规范去做。“慎独”还是一种高度自觉性的表现。一般来说,教师在集体生活中,有组织和同志们的监督,注意自己的言行还比较容易,而在无人之处,别人永远不会知道的情况下,能否严格按照道德标准去行动,就要看其道德修养水平的高地了。做到“慎独”是很重要的,但也是很不容易的,这要经历一个由不十分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思想斗争和锻炼的过程。慎独是教师道德的崇高境界。

3.结语: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 ,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应对师德建设做出长期规划,并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光辉发扬下去,为培育先进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校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相关文章:

1.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2.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3.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途径和方法

4.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教师的职业道德篇4

关键词:高职教师 职业 道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124-01

高职院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教师职业道德状况,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当代社会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教师的道德修养也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教育要想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

一、高职教师的道德修养关系着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一所好的职业院校,能否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之一。在学校,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更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师的道德修养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是一个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然而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相互冲击与碰撞,受社会环境和社会信息的影响,有些学校老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比如剽窃论文、虐待体罚学生、索礼等,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与教师的道德修养密切相关,职业教育的发展更依赖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教师的道德修养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掌握技能,更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对学生因势利导,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敬而受教”。常言道:言传不如身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和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和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

三、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当今的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家、民族、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人才的竞争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更是为中国在竞争中提供智力支持。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也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尤其是道德理论修养,不断充实自己,来适应时代的变化,来迎接各种挑战。

当今世界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调整的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交流交融交锋异常频繁,这就意味着对学生的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教师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高职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提高科研水平,才能真正应对各种挑战,成为一名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

四、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政治素质高、师德师风正、专业素质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正确引导学生认清并处理好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把青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只有教师不断提升道德素质,才能不断引导影响青年学生奋发进取,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王治俊.对教书育人的理性思考[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 8(30).

[2]韩丽萍.论现代远程教育德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2(21).

[3]张建明.从战略高度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J].求是,2015,11(1).

[4]刘兵.刍议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J].今日科苑,2010,11(23).

[5]强巴央珍.略谈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J].教育,2010,12(20).

教师的职业道德篇5

1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1.1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师觉悟,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教育工作中,各种教育活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果一个教师在工作中教书育人、循循善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勤勤恳恳地为学生及家长服务,就会在学校中率先树立起职业的社会公德榜样,这种榜样会对师生及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1.2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激发和鼓励教师自觉地献身人民教育事业。人民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使人类文明与知识得以延续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要有献身精神、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高尚的师德。因为师德是激励和鼓舞教师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一种精神力量,一种巨大的内驱力,为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为了培养下一代,春去秋来,年复一年,许多教师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烛”、“园丁”、“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均源于师德的力量,这都是师德对教师鼓舞和激励作用的真正写照。

1.3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师德的重要任务是陶冶教师情操,转变教师气质,培养教师品德,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对提高教师素质,加速教师队伍建设,使教育改革向更高层次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征透视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它既是接受道德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道德的施教者。广大教师要时刻注意培养自身的共产主义意识并自觉地培养这种品质和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那种高尚的道德,而迥然有别于其它社会的道德标准。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上,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着眼于未来。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师道德教育的内容,既要全面而系统地大面积上的“施工”,又要有所侧重,在几个重点部位上加大力度以使教师道德教育问题不断得到深化。

例如: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共产主义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与此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无疑应当着重于要求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自觉地尽其所能,自食其力,凭自己劳动的数量和质量领取报酬,切不可少劳多得甚至不劳而获。还应当进一步引导教师自觉地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把教育看作自己“生活的第一需要”。显然,这样的道德要求,既适合于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状,又能引导教师为达到新的道德境界而努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对物质生活的冲击,有些教师不安分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课余时间乱办班、乱收费,这种行为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助长了不正之风,又严重影响了教师自身形象,不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因此,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3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寻踪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帮助教师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并最后形成道德习惯的过程。由此,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可确定为以下五个环节:

3.1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起点,首先是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同志曾经指出:“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情。”在师德领域中也是这样,这里指的是道德认识。要使教师具备师德的理想人格,就必须遵循道德认识。首先要把握师德的原则,规范和义务,要善于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才能有一个明确的教师职业道德实践方向。

3.2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第二个环节,是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感。我们说,有了某种道德认识,并不一定有相应的道德情感,没有炽热的道德情感,当然也就不会有对真善美的炽热追求。只有让教师通过实际的事例,并通过在工作生活中亲身感受,通过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让教师亲身感受,才能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教师道德情感。而这种道德情感的改变要比改造一种道德认识困难和长久得多,因此,就需要教师有更大的毅力和耐心。

3.3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第三个环节,是锻炼教师的道德意志。我们说,如果没有坚强的道德意志,就不能在道德实践中克服种种困难,舍弃个人利益,战胜种种私欲,弘扬真善美,也就无从形成理想的道德品质。

孟子说:“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饿其体肤,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曾益其所不能。”要锻炼教师的道德意志,就要引导,激励他们积极参加实践,在教育工作中,在道德的实践中去磨练意志。

3.4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第四个环节,是使教师确立道德信念,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中心环节。道德信念的确立,一般来说,是以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形成为基础的,只有识深、情笃、意果,才能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有了道德信念,教师就有了教书育人的精神支柱,这样,教师的职业道德中的“人格”因素也就形成了。

3.5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过程的最后完成,在于养成道德习惯,并将其付诸于工作实践中。这就要求不断进行道德教育,使之遵守而不越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这五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教师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是基础,教师道德意志是关键,教师的道德信念是核心,而教师的道德习惯是结局。

当然,在实际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是复杂的、多变的,所以要注意以下几个特点: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诸环节具有同时性。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起点具有多端性。③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过程具有重复性和渐进性。④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教师的职业道德篇6

论文摘要: 教育良心是教师高层次道德的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自律性的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和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教育良心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教育职责的道德责任感,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它对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起着指导、控制和监督及评价的作用。没有教育良心,教师道德的行为规范功能很难发挥,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和增强教师教育良心。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和造就优秀的教师队伍,历来为我们党和政府所重视。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育的整个过程是育人的过程,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教书育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全面地贯穿于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的始终,而且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说,关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关心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职业所应遵循的与该职业有关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具体包括对所从事职业的情感和责任心、对职业规范的认同遵守等。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作了明确的规定:“爱岗敬业、诚实信用、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各行各业具体的职业道德是这一总体要求的具体化。

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传播、创造人类文化、文明和先进思想,职业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关系到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影响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以及公民道德建设的作用。这是由于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得以实现呢?笔者认为教育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

教育良心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教育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也是对自我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也称为教师职业良心。教育良心是教师高层次道德的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自律性的体现。在教育劳动中,教育良心首先表现为教师自己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事业有一种高度自觉的道德责任感,对自己应当履行的道德职责,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把对他人和教育事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上升为对自己本身应尽的义务责任。这种高度的、自觉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是个人的职业道德意识的深刻表现,也就是个人的“职业良心”。 其次,表现为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自觉的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同时,教育良心又可表现为一种感性情绪体验:教师在感到自己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良知”时,就会有“良心责备”的情感,从而促进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

教育良心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的道德灵魂。加里宁指出:“为了真正地进行教育,不仅要很好地熟悉自己的业务,而且要有纯洁的灵魂。乌申斯基把‘灵魂’这两个字理解为教育者的精神面貌,教育者的道德,或者名之为良心。”[1]它在教师职业道德价值的实现过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1.有利于塑造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教师劳动的好坏,从内在动力来说主要是靠教师自我评价,这种自我评价的准则就是靠教师的职业良心。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上,不是靠领导检查和计算工作量能解决了的,更多的是靠教师的职业良心,教师劳动虽然可以在数量上、实物形态上、指标上作出有形的考核,但是,每堂课知识传授的程度,备课的深度、广度,批改作业的认真程度,对每个学生全面耐心的关怀程度,为学生排忧解难的态度等,这一系列大量工作,主要是教师职业良心支配的“良心活”。任何一位高明的领导都很难定出教师劳动在一个实践、空间之内的质量、数量界限。我们不否认检查、定工作量等办法的作用,但是,在教师工作中有些重要的、大量的超额劳动是没有明文规定,不是靠领导监督的。它是在教师职业良心支配下,自觉自愿去做的。如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长年累月地、不分节假日地家访和帮助后进学生;护送学生回家,带领学生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等等平凡而艰苦的超额劳动,是无法计算的。这些却是靠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而不是任何别的东西可以取代的。只有当教师把对工作的负责、对学生的尊重、关爱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表现在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往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有深切的体会,老师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

2.有利于建立起师生相互信任、理解的教育渠道。在学校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难以形成融洽和谐师生关系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缺乏应有的职业良心,教育态度、教育方法没人情味,职业道德冷漠,对学生无兴趣,缺乏同情、理解、爱护和应有的尊重。有的教师只管教书,不履行育人的神圣使命;有的老师教育方式呆板、生硬,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甚至采用各种体罚和讽刺挖苦的“心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伤害与个性的压抑和扭曲等极为严重的后果,在老师和学生之间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在觉得老师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关心他们,他们也理解老师、尊敬老师、信任老师的时候,才可能敞开心灵的大门,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听取老师的见解,把老师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接受下来,并转化为自己成长、发展需要的内在信念和意志,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学生的自尊、自信是靠他人的尊重来维持的,特别是老师。老师过于严厉、粗暴的批评与训斥,不负责任的冷嘲热讽,首先摧毁的是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一个涉世不深、对人生与社会缺少深刻理解和认识的青年学生,一旦丧失了做人的尊严和自信,对他们自己以及社会意味着什么,每一个有职业良心的教师应该是清楚的。

3.有利于教师建功立业。教师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工资福利待遇相对比较低,尤其是一些中青年教师,家庭生活负担很重。但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却心甘情愿地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职业良心日臻完善,愈来愈充实,并激励着教师进一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道德品质的升华。这种职业良心使他们在道德行为的选择上,先为学生,后为自己。有多少人家的子女在教师的辛勤培养下成了专门人才,其主导因素是人民教师在无私的良心支配下,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一心扑在培养学生的工作上的结果。无数事实证明,教师的教育良心,是教师为人民教育事业建功立业的重要精神支柱。

我国长期以来,在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上,宏观性地强调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境界多,起码的行为规范强调得少,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更缺乏,使得一些教师不知道如何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并具体地转化为身体力行的职业道德实践。因此,社会应努力设法营造有利于教师职业良心形成的环境条件。因为良心是人类在精神上的自律。社会应当使自己的成员在内心确信:德行是获得自身正当利益的最佳途径,即使社会暂时还存有许多缺憾,德行也是人安身立命所不可缺少的;合乎良心的行为,不仅是人性的要求,同时也是可以给自己带来心灵安宁和精神充实幸福的行为。教师的教育良心,是一个教师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激励自己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质量的最重要的内在道德因素,它在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一,在教师选择教育行为之前,教育良心起着指导作用。每一个教师在选择自己的教育行为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某种动机,考虑这一行为的目的和后果。教育良心能指导教师为学生或教育利益着想,对教育行为进行思考和权衡,选择合乎教师道德要求的行为。一个已经确立教育良心的教师,常常会自觉地为行为对象着想、思忖:“这样对他是不是真有好处?”“这样做学生会受得了吗?”“要是我处在这个位置上呢?”等等,进行道德选择和心理平衡,从而否定不合乎教师道德要求的动机和行为,选择正确的动机和行为。

第二,在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中,教育良心起着自我控制和监督作用。在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教育良心对教师自己的行为,能及时处处进行道德上的自觉督促。当教师发现自己的行为在实践中符合教师道德的要求,便予以激励和强化,对不符合教师道德的行为,能自我进行纠正。由于教育劳动的一系列重要特点,对教师工作进行外部监督的力量常常是微小的,教育良心的自我监督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当教师发现进行中的行为失当、有差错时,教育良心发出无声的命令,要求教师立即纠正自己的教育行为的方式或方向,以确保学生和教育事业的利益。

第三,在教师的教育行为结束后,教育良心对教育行为起着自我评价作用。教育良心,使教师自己的“道德审检院”,当一个教师看到自己的教育行为合乎教师道德要求,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益于教育事业的利益时,会在道德心理上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和快慰,从而,对自我道德的肯定。当看到自己的教育行为违背了教师道德要求,损害了学生和教育事业的利益,就会在自我道德心理上,产生内疚、惭愧和悔恨,进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促使自己改正自己的行为。

总之,教师的一切道德规范要真正转化为教师的行为和品质,最关键的就是要培育出教师对践履职业道德的自觉精神,即“教育良心”,它几乎是教师职业道德完善的最强大的内部动力。所以,必须重视培养和增强教师教育良心。那么,培养和重视教师教育良心应该从那几个方面着手呢?首先,要具有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如果没有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教育良心的作用就无从谈起。如面对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具有高度负责精神的老师,就会主动地去帮助这个学生,给他补课、答疑等。这样做,教师的良心上就会得到安慰,否则,就会受到良心上的谴责,感到内疚。面对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来说,他会认为课上完了,就等于完成了任务,至于学生会不会,那是学生自己的事,与己无关。对于这样一位教师来说,也就无所谓良心上的安慰或谴责。因此,有无责任心,有无对教育工作者高度负责的精神,是培养和增强教师职业良心的前提。其次,提高教师的道德觉悟。教育良心,必须以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自律为基础。从个体的角度看,教育良心是一种“道德自律”行为,而且,这种自律是以道德自觉为前提的。一个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和热爱之情的人,同时具有献身教育的价值观,教书育人、一身礼教的社会使命感,才能把职业道德修养看成是自身的需要,以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并严格规范自身言行,提高履行职业义务的自觉性、习惯性,使自身素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有些教师对学生冷漠、对工作不负责任、敷衍了事,恰恰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期,社会利益矛盾较为突出、道德行为失范等消极影响的结果。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广大教师的道德觉悟。再次,教师要有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是教师职业良心中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教师连起码的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都没有,当然也就谈不上职业良心。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是培养和增强教师职业良心的关键。

在21世纪,教育在发展社会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公民素质以及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业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我们相信,既具有热爱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又具有教育良心的广大教师,将会更好地肩负起民族与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44.

[2] 田可俭.良心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及良心的形成[J].道德与文明,2004,(1).

[3] 王荣发.现代职业伦理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教师的职业道德篇7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到学生,正所谓的“言传身教”。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在《论语·子路》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教师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必须要作出表率,即使你不下命令,学生也会作出正确的行动;而教师自身不端正,虽然你三令五申,学生也不会服从。所以,教师就是一面镜子,你的言行举止会让学生量身定做,学生就是你的复制品。那你岂不是照妖镜了吗?在日常工作中,我就遇到这样的现象:

某数学老师在上数学课时,学生正在黑板上完成练习,而该教师却在旁边吞云吐雾,一支接着一支猛抽。天气冷,学生多,整个教室被学生坐得满满当当。本来空气就很混浊,再加上浓浓的烟味,整个教室的空气简直让人窒息。学生学习本来就需要一个清新的环境,如此一来,学生就会被动吸毒。久而久之,男学生也学会抽烟了。因为他们的前面就有一面无法避免的“镜子”,尤其是女学生对这面镜子却是“敢怒不敢言”。

所以,作为一个教师,站在神圣的三尺讲台上,就应该给学生一个积极健康、庄严亲切、风度优雅、举止从容的新时代教师形象,而不是缺乏修养、动作猥琐、不思进取、冷漠无情的教师形象。小学生自制能力差,需要教师正确引导,稍有不慎,会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无法把握自己。根本无法达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教学效果。我们经常强调的禁毒教育,希望学生珍惜生命,远离。难道海洛因、冰毒、、白粉才叫吗?而香烟不是?所以当着学生的面抽烟“吸毒”,实在不该,且不雅观。所以我们要避免出现类似的奇怪教育现象。这是教育之大忌,教师队伍的悲哀。

作为一名教师,衣着是教师的第二张脸。教师衣着应该朴实整洁而不呆板。过分新奇艳丽和浓妆艳抹都会失去朴实之美。当然,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爱美之心人人有之。我们不能否认教师爱美的天性。但因教育的特殊性,使教师的爱美特性受到限制。如果我们从教育的审美角度去思考问题,那么爱美受限的症结就迎刃而解了。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朴实是美的必要条件”。讲究朴素美,是一种内在的美,比外在的美更重要。如果穿着十分华丽,画浓妆,衣着暴露,涂靓丽指甲油等,在课堂上均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高年级的男生,更会让他们“浮想联翩”。

场景一:

在90年代,我曾经有一男同事,生活上不拘小节,留长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怎么说?冬天穿的薄,有时冷得像筛糠;夏天呢,却穿得特别厚。你会关心的去问:“你为什么不穿薄一点啊?”他说:“穿厚点,太阳晒不进去!”嗯!有道理。一年四季穿着流行的喇叭裤,可是长了点,完全可以当扫把用,因为裤脚被拖烂了。衣裤也许十天半月不洗一次,走近他汗味扑鼻,令人窒息。我们不知在上课时学生闻到此气味,心里翻不翻。

场景二:

某所学校一女教师特爱打扮,每天去上课前都要浓妆艳抹一番。远看确实漂亮。可是近看却是厚厚的粉底,脸色近似惨白,狰狞可怖。去上课时穿超短裙,衣着透明。在上课时在组间巡视,不料被后排的大个子学生用笔轻挑裙底,用手机偷拍。旁边的学生遮掩偷笑,场面甚是尴尬。而女教师却浑然不知。如此一来,学生还有心思上课吗?

所以,衣着虽然可以给教师粉饰外表,却给课堂带来负面效应。原因何在?那都是衣着华丽、穿着暴露或者邋遢惹的“祸”。与我们教学初衷相违背。试想:我们打扮自己怎么了?我们爱美怎么了?我喜欢这么穿怎么了?自由穿着确实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但因为我们的工作性质特殊,我们的工作对象特殊,我们的工作环境特殊,我们没有统一的工作制服。所以,我们爱美,到生活中去;我们爱美,到大自然中去。那里会给大家展示美的舞台。因此,我们仪表的基本要求就是:得体、整洁、随众。

作为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理应当把学生自己的孩子看待。因为他们的思想很不成熟。教师一定要严于律己,坚守道德底线。无论教师的情感如何受打击,如何孤独,都不应该把怨气和仇恨发泄在学生身上。学生对老师的爱是纯洁的,老师对学生的爱也应该是纯洁的,而不能变质。对学生的“冒犯”、“发火”,都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会抵制你的授课,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我们在教学时,遇到调皮学生,要冷静思考教育对策,不要轻易出手。“忍一下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细心教育,感化学生。曾经就有教师一时性急造成伤害学生、被判巨额赔偿的事件。

同时,在教师队伍和领导集体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人格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赢得社会的尊重。在当今文明社会,需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有不少害群之马正在危害这支队伍。这样,一颗老鼠屎就坏了一锅汤,使我们被整个社会误判和质疑。特别是对幼儿的事件令人发指。

镜头一:

海南省万宁市第二小学校长陈某鹏与该市房管局职工冯某松因涉嫌猥亵未成年少女,已被警方刑事拘留。经该市公安局法医鉴定,犯罪嫌疑人并未与六名女生发生。万宁警方已经请求海南省公安厅法医对受害女生再次进行鉴定,向社会澄清事件真相。13日,有媒体报道海南万宁第二小学校长陈某鹏与该市房管局工作人员,于8日晚间带六名小学女生开房,女生下体遭到伤害,疑似遇,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镜头二:

2013年7月27日,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6岁女童陈新(化名)在失踪7天后,被警方确认遇害身亡。警方在犯罪嫌疑人杨海军的指认下,在涞源与蔚县交界处找到女童遗体。遗体身无衣物,口缠胶带,下身有血迹。多名知情者称,杨海军是涞源县王安镇中心小学副校长。该幼童头部被透明胶带一圈接一圈的缠满,又套了四五层塑料袋,下体有血迹,两条腿被掰折。

教师的职业道德篇8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重要性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177-01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之德也”,也就是说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本身还是道德的传递者。而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递道德,进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可见,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多么重要。

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实践时所应遵守的职业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就是依据社会对高校教师的道德要求开展对高校教师的道德教育,并通过外部的教育促使其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将外在的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进而在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1 能够促进高校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

在当前社会转型以及价值观多元化的时期,高校教师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并真正做到以“育人”为职业理念,才能真正地从正面引领学生,进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1.2 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大学是学生从学校迈向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而大学生群体由于思想单纯,再加上对日益变化社会没有太多的接触和了解,因而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难以抵制。而大学生一旦沾染上不良的习气,产生了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很难进行纠正。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特别注意通过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进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

1.3 能够促进我国德育的顺利实施

当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而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的道德,除了设置专门的道德课程对其进行教育外,还需要高校教师通过自己的职业道德影响大学生,使其真正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进而促进我国德育的顺利实施。

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现状

当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和教育人士的重视,也积极采取了很多措施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但取得的成果却并不是特别理想。

2.1 高校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前,很多高校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培训都是针对入职前的教师的,而对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高校在职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出现的问题就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

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针对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但由于培训的课程仅停留在讲授层面,并未在实践中运用,因而在职教师虽然接受了职业道德培训,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出现道德缺失及失范现象。

2.2 高校教师对自身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视不够

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有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只要做好教书的工作,让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就可以了,因而会自觉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但对自身的职业道德没有足够的重视,更不注重对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还有很多教师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和道德习惯是专门讲授思想道德教育学科的教师的工作,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从而也就忽视了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良好道德培养的重要性,进而忽视了对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

3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进一步完善的途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不论对教师、学生和高校的发展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3.1 高校要重视良好师德师风氛围的营造

高校要积极提倡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积极引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自己的修养高度重视,同时使教师能够在工作中成长并体验到教育学生的乐趣。而要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传统,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努力。其中,学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要让学生对教师工作有深入的了解,不断提高教师在其心目中的地位。

3.2 高校要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高校要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使教师真正意识到树立自身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为此,可以通过组织经验丰富、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和其他教师一同分享教育经验的活动,在思想上对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培养;可以通过树立教师职业道德先进典型的方式,用活生生的典型影响和鼓励其他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等。

3.3 高校要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制度的建设

高校要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制度的建设,用制度对教师提出相关的要求,通过教育与管理手段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规范,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另外,高校要建立和完善教师的职业道德考核机制,确立能体现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途径。此外,高校还应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对考核评价后确定的优秀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营造一种正当职业道德优良教师的良好风气。

3.4 高校要制定完善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高校要依据《教师法》以及《高等教育法》中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明确要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明确教师的岗位责任和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并积极引导教师自觉地遵守和履行这些规范。

3.5 高教教师要切实树立起职业道德意识

培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首先需要高校教师切实树立起职业道德意识。通常来说,高校教师树立的职业道德意识应包括:遵纪守法的意识、严谨治学的意识、科学执教的意识、为人师表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意识、团结协作的意识、廉洁从教的意识等。

参考文献

[1] 安身健.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2] 张黎.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思考[J].广西轻工业,2010(3).

上一篇:初中几何范文 下一篇:虎成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