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4 12:14:39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教师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前提或基础,没有教师的发展,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也谈不上有教育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学历合格率低,专业水准不高,职称结构不合理,教育理念与手段滞后等。笔者认为,改变这种状况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教育科研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注重教师反思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建立教师主体的发展体系;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学校软硬件设施;构建良好的学校内部支持系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快师范教育改革,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的高素质高中教师。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和发展,至2008年底,专任教师有47512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但从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看,江西省的普通高中教师队伍还不尽如人意。首先,从教师队伍的现状看,学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我们最新统计,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86.6%。在具备合格学历的专任教师中,有相当部分是为“顺应”国家对教师学历达标的要求,通过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实施的“三沟通”教育而突击完成的,其中“学”非所用者不在少数。另据我们调查发现,有48.6%的教师把教师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仅有9.3%的教师将其作为专业或事业。

本调研.笔者在全省选取了l0个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县市高中学校作为样本.通过座谈和问卷等形式对学校进行现场调查。座谈和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认识;教师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式;教师使用教学资源及信息技术情况;教师的学生发展观;教师的课程观及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理念和策略:教师对新型教学方法采用的认识与实施等,以期深入了解全省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

一、调查情况与分析

调查采用座谈、问卷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查阅有关教师专业发展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问卷收集数据,然后进行归纳和分析处理。在调查中.采取教师自评的方式填写问卷.问卷内容共包括30个项目,调查对象为10个样本市、县、区的20所城乡高中教师。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法,共发放问卷1021份,收回980份,其中有效问卷953份,占93.34%。

从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来看,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占教师总数的73.8%;在学历结构方面,城镇高中教师本科率达到91.4%,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包括在读研究生和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获得结业证书)重点高中为11.6%;农村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82.5%,硕士研究生学历几乎为零,专科学历比例占l1%,其余为中师学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计算的本、专科学历均包含在职函授或脱产进修等方式获得的学历资格,城镇高中教师中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比例不足55%,农村不到15%。

从教师的职称结构和学科结构来看,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较小.尤其在农村高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更小,大多数教师现有职称为中级和初级,职称结构很不合理。在学科分布方面,英语、语文、数学三个学科教师数量比例最大,配备较齐全,而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并呈均匀分布态势,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数量很少。甚至短缺。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师基本上属于零设置状态。另外个别农村高中学校还存在着所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相符的现象。教师中94.7%毕业于师范院校或其他学校,均取得高中教师资格证,在教学基本技能和教育理论方面有比较扎实的基础。

从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必要性认识来看,教师自身有不断提升个人能力的要求,有自我提高计划的教师占87.5%,在本科学历教师中.39.7%的教师有进一步提高自己学历至研究生层次的愿望,47.8%的教师愿意选择短期培训形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者则愿意选择函授等形式提高学历。所有被调查教师认为自己有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不过希望形式能更加灵活方便,并且不流于形式;69.3%的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持肯定态度.对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也比较满意。但同时表示压力很大。

从教师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式来看,教师对自身素养的提高不仅体现在学历提高上,一部分教师还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比如寒暑假期的培训,对教材、教法的讨论,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教师问的合作和自我反思,就自己的教学体验撰写论文与其他老师共同分享等等,但以县或学校为组织主体的区域和校本培训过少.远不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在这方面南昌市做得较好.市里和区域间组织的培训达到年平均8.2次.且已常态化;多数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大都停留在经验总结的水平上,理论性不强,有明确科研意识的教师不足50%。

从教师使用教学资源及信息技术情况来看.城镇高中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呈多元化,但以网络和图书馆为主。农村教师主要通过教学参考书获取,较少使用网络和图书馆。被调查教师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方面的能力普遍不高,熟练掌握的比例不足46%,农村教师比例更低,不到30%。城镇高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平均占37%。而农村只占课时的9%,且网络教学条件基本不具备。

从教师的学生发展观、课程观及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理念和策略方面来看,93.3%的教师认为应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把学会做人和学会生存及学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评价的主要方面,这是对以往学生发展观和评价体系的突破和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注入了理性的养分。但遗憾的是,由于目前学校内外评价机制的滞后和不完善.这种理性的学生观和对学生的评价策略还更多地停留在观念层面。在实践中仍不能很好体现。

从教师对新型教学方法采用的认识与实践来看.近95%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切为了高考,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加班加点,实施题海战术,新型教学方法如合作、探究等方法几乎不用。但可喜的是已有27.6%的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以师生互动、实际操作、情境教学或实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直至问题解决,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另外。农村高中学校教师由于专业意识不强,加上学习环境条件不足,学习或培训机会少,存在部分教师知识水准较低,结构不完整,知识老化,且知识更新比较慢,参加脱产学习和外出课程进修的比例不足10%,教育硕士如凤毛麟角,专业不相符的情况也导致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底蕴不足.这明显不适应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需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来看,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教学资源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较弱.79.7%的教师仍然靠教学参考书获取教学资源.获取教学资源的渠道单一.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掌握不够,利用较少;教学方法更新能力不足;反思意识淡薄,反思能力较弱,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有待提高。

从教师的专业情感来看。当前有61.4%的高中教师存在专业情感欠缺。由于高中课程结构、内容、评价、管理等变革大、要求高,教师普遍反映不适应,教学工作繁重,身心疲倦,压力很大.职业倦怠感很强。有l1.4%的教师由于对新课程无法适应,失去信心,产生畏惧心理,存在不良情绪,缺乏职业期望和职业成功感。无法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来看,有28-3%的教师其专业发展意识不强。被调查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不同.既有45~59岁专家型或经验型的老教师,30岁正处于教师职业发展鼎盛期的骨干教师,又有20多岁刚毕业的新手。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外在于教师主体的发展模式.即“外控式”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自身在其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淡薄,自主发展的能力低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空间被剥夺.以至于47.8%的教师没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意识.专业自主性不够,专业信念缺失或不足,64.7%的教师是在被动接受或适应着教育教学的变革而不是主动去迎接,这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速度。

二、思考与建议

教师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前提或基础,没有教师的发展,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也谈不上教育的全面发展。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素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面对这一迫切的现实需求,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教师队伍建设。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改善自身专业地位的过程,是外部客观环境的支持与教师自身内部的努力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的结果。一般来说,教师专业发展表现为两种形式: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与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具体地说.教师专业发展包含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师范生毕业即获得任教资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教学上足以胜任,更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人员。教师专业发展有一定的周期,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其次,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作为发展中的专业人员,其发展的内涵是多层次多领域的,既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情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过程是教师专业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质量提高的过程。再次,教师专业发展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专业发展首先离不开教师教育制度及教研制度的配合。更为重要的一点,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教师专业发展归根结底是教师主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主体的主动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可忽视。最后,教师专业发展既包含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又包含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基础,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教师专业是一个内在的包含着无数个体的群体组织,只有首先实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目标才有可能最终实现。

1.加强教育科研机制建设,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研究是教师产生新思想、获得支持的最佳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在于教师主体的专业发展。教育科研过程.是教师重新学习的过程。是使教师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改善并趋于合理的过程。教育理论与实践表明.高中教师具有从事教育研究的能力基础和优势.知识结构较为完善,同时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关教学情境的知识,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着最真切的体会.能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解决新问题,实践新理论,总结新经验。进行教育研究,教师不仅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还是克服职业倦怠、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建立教师教育科研机制,加强教研组建设,做好校本教师培训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选派教师外出短期进修、举行各种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师带徒活动、合作学习、课题研讨、网上论坛等,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尤其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实施校本培训中也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随时调整培训的形式与内容,以真正达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目的。另外要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消除研究的神秘化,使研究民主化,转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真正使研究成为每一一位教师的职业特征,在教学反思、改进行动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尤其要鼓励和引导教师抓住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讨工作,在研究中发展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欲望,在研究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教师反思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建立教师主体的发展体系

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是对个体观念行为的再加工过程。反思性教学理论认为,反思性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师通过审视、反观自身教育实践,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育实践合理性,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思性教学的过程还可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因为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要成为研究者和反思型的实践者.教师不仅要做教育教学的主体,而且要做教育教学研究的客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身的教育观念及实践.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育现象及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身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而且,教学与反思相结合,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改革教师的生活方式,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诚然,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但同时不能忽视,教师专业发展归根结底是教师主体性的专业发展。即“内发式”的教师专业发展。离开了教师内在的自身专业发展的积极性这一动力源泉,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学校要建立教师反思与自主发展的推动机制.打造一个“一切为了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的服务型教育管理系统,改变现有的封闭性和强制性管理模式,给教师专业发展以自,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使教师的成长由被动性转向自觉性,由个别性转向群体性。因为“人只有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人才能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可以把个体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提高到自觉的水平。”

3.政府要加大投入.改善学校软硬件设施

由于高中属非义务教育,政府投入少,很多学校在负债运转.尤其农村高中.设备的添置与更新无法满足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因此.政府要加大对高中学校教学设施建设的投人.加快图书资料、网络设备建设和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尤其对农村高中教师队伍建设,要提供倾斜性的培训政策.加大区域间的行动性区域培训和校本培训,缩短专业支持的距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数字信息资源匮乏这一问题,学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与其周边的图书馆或信息服务中心达成协议.进行合作,即由这些图书馆或其他信息服务机构向学校提供各种网络、数字和图书资源。这不仅可以解决学校资金紧张的困难,也可使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既可节约社会资源.又可为师生发展提供获取丰富教学资源的平台。另外,可由地方政府牵头,县域内高中学校结对子,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协作体.建立教师流动机制,形成资源共享,发挥各县优质教师资源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高中教师专业发展。

4.构建良好的学校内部支持系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基于自身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植根于教师职业的应然需要,学校要注重唤醒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自主意识,确立教师在学校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探究、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最终促成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使这一目标真正化为行动,除了靠内驱力以外,还要靠外在机制的保障。一要建立人性化的弹性学校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发展势必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约束,但由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和自主性等特点,要求学校相关规章制度避免“刚”性.体现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具有人性化的特点。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心理辅导或疏导工作。避免因高考压力和实施新课程给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带来不良心理或消极情绪。二要改进教师评价制度。传统的评价是评价者对教师的奖惩性的、终结性的、静态的评价,是外在于教师主体的评价,教师在评价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应对传统的评价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奖惩性评价,实施发展性评价。同时在评价主体上,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由教师自己来评价自身的专业发展情况。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是发展性教师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通过自评、互评,找到问题.明确方向,获得发展的动力。另外,教师评价方案的形成必须结合教师教育教学、教育研究的实际和教师本人的情况,形成个性化的教师评价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每位教师的改进建议、专业发展目标以及进修需求,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5.加快师范教育改革.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的高素质高中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实践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不断反思、研究、实践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校本教研,对克服教师教育研究脱离实际的弊端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选择教师专业发展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是抓住了校本教研的重要问题,能够使研究更加深入有意义。笔者通过细致搜寻,在各类网站上搜寻到多篇与两个关键词相关的文章。各学者从宏观微观上多层次、多分角度论述相关内容,对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做了深层次的诠释,对本研究剖有启示意义。下面笔者将就部分研究分类别作以文献论述。

白昊(2005)在《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中的校本教研》一文中,从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深刻视角入手,试图在深化校本教研的理论认识基础上,对校本教研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项问题上作一番阐述。该文章以“反思性实践”研究成果做为理论基点,从这一新维度进行探索,从而推动理论发展,并对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文章偏于理论研究,因此对时间的指导比较宏观,无法具体实施。并在创新上深度不够,有牵强之嫌。并由于文章研究内容所限,其他如保障机制、阻力因素等许多相关内容未涉及,不够全面。[1]

乔军(2007)在《推进校本教研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一文中探讨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的相关问题。文章以校本教研建设为切入点,来探求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和方法。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围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核心要素,来开展校本教研的研究,并以推进新课程实施为目标,把立足点放在解决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上。[2]

雷自自(2010)在《基于校本教研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一文以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取向为着眼点,用以追寻作为校本基础的校本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文章以甘肃省兰州市实施校本教研的9所学校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中小学校本教研情况调查问卷,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策略建议。但本研究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使得研究的深度不够,对于如何使校本教研更加有力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不能够形成系统有效的策略。[3]

张庆玲(2007)对高中二、三年级的物理课堂教学为例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以及对校本教研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创新点,以学生反馈机制来保障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从而使教师在活动中的专业成长具有持续性。但文章研究只是初步引入此机制,还有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生反馈机制运行过程中的途径与方式的探索、学生反馈机制的监控和评估功能如何实现等等。[4]

龚跃华(2006)在《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文中对此有另一种解读:该文章从教师专业发展这一理论视角入手,试图在深化基本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就校本教研是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作一番阐述。作者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深入分析了校本教研事如何让对对教师专业发展促进的,最后就如何让建立良好的校本教研支持系统,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建议。但研究更多的是一种理论上的探究,还缺乏明晰的实证研究的支持,又限于篇幅与研究条件,有些地方的论证深度不够不足以支撑全文。[5]

马忠丽(2008)《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互动关系的研究》一文中以兰州市某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并以 LLYX 作为案例,在 LLYX 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了解的基础上,对如何才能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通过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校本教研的质量以提升以及二者实现互动的基点和路径作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访谈了解到LLYX在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互动中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取得成就与存在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找出借鉴价值并探索一条在校本教研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可行路径,为我国当前新课改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的参考依据。但是限于单个学校的研究,其影响意义有待考究。[6]

由此可见,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虽然起步不久,但凭籍高速发展的教育时机以及校本理论的滋养,其强盛的生机与活力慢慢展现出来。但通过文献梳理我们也可以看出诸多文章中多偏于理论探究,而实践的操作性构想及建议不多,且可操作性实施困难重重;大部分研究中创新力不足,诸多方面论证深度不够,有牵强之嫌;大部分实证研究由于调查时间及地域有限而无法进行深入调查,不够完备系统。

参考文献:

[1]白昊.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中的校本教研[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乔军.推进校本教研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7

[3]雷自自.基于校本教研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张庆玲.完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龚跃华.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马忠丽.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互动关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作者简介:

王婷婷(1988-),女,汉族,辽宁人,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术研究;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8―0031―04

一 问题的提出

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中,教师是改革成败关键因素,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以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为环境、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促使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的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复杂过程。其目标在于帮助教师适应信息化教学,促进教师发展,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这些年来,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趋势是什么?共同关注的问题是什么?这些研究及其结论对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启示?这些是本课题的研究想要回答的问题。

二 研究方法与过程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提取、归纳、分类,统计出现的频率及其分布,从中得到一定的结论。内容分析方法是针对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多用于分析某一领域的特征与趋势(李克东,2003)。本研究的过程主要包括确定样本,样本整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的解释与结论的形成等步骤[2]。统计方法是一般描述统计,以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梳理,统计分析采用Excel和Word软件。

2 样本选取

本研究选取有代表性学术期刊的参考指标是CSSCI来源期刊。通过查询CSSCI来源期刊(2006-2007)(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2007),笔者发现有8种期刊与教育技术研究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是《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开放教育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外语电化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国教育信息化(学术版)》,其中前3种期刊属于中国教育类核心期刊[3]。由于《外语电化教学》学科性太强,不在本研究选择范围,因为关于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多集中在教育技术领域,而这8个CSSCI来源期刊较能代表教育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水平。与教师专业发展相近的术语有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因此将这3个术语都作为检索的关键词。检索语句如图1,通过该语句可以将文献的搜索范围限定在教育技术学领域,并利用多个关键词的组合检索,确保将教育技术领域所有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论文找出来。

通过检索,可查找到120多篇论文,剔除一些通讯报道及会议通知,得到的114篇文章为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的截止日期是2008年12月。

3 数据整理和论文级数的确定

从知网中搜索到了论文,对这些论文,有的需要认真、仔细阅读、理解,有的需要了解,也就是说对文章的关注度是不一样的,本文对文章的关注度分了三个等级,按需要关注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一级,即需要重点阅读的论文的选定方法是,在知网中将呈现的记录按下载频次排序,将频次高的前20条记录拷贝到Excel的数据表中。在知网中将呈现的记录按引用频次排序,将频次高的前20条记录拷贝到Excel的数据表中。将在这两个数据表中都出现的或是在一个表中出现过两次的作者所写的论文确定为一级论文,本文找出的作者是顾小清、何克抗、王陆、张生、邵秀蔚、曾兰芳、张建伟、王铟八位,共16篇论文,他们的文章是需要重点阅读的。二级(**)文章的选定,两张表中未选定为一级文章的其余的文章为二级文章,共24篇,另外,将在知网中呈现的记录逐页拷贝到Excel的数据表中,按作者姓名进行排序,将发表文章数量在两篇及以上的作者的文章也选定为二级文章,共10篇,两项合计选定的二级文章是34篇。三级(***)文章的选定,除一级、二级外其余的文章,共64篇。

三 内容分析

1 论文数量

将在知网中呈现的记录逐页拷贝到Excel的数据表中,按的时间进行排序,可以得到从1999年到2008年,的数量,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对教师教育的研究从1999年开始起步,03年有大幅度的增长,以后保持波浪式的增长。

2 关键词分析

将关键词拷贝到Word文档中,进行统计,114篇文章,关键词共433个,平均每篇关键词为3.80个,其中最多为10个,最少为2个。应用Word的查找功能,统计每个词出现的次数,并且将相似、相近的词组成一组,共有九组。关键词是每篇文章的核心概念,术语是专业领域中概念的语言指称,因此,这些词也是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中常用的术语。这些术语分别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教育技术能力、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模式、评价、策略、网络、Blog以及与这些词相近的词语。从每组术语中可以了解研究的主题及主要的内容,例如,第2组的主题是教师培训,类似的提法有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技术培训、培训模式、信息技术培训等;第4组的主题是教育技术能力,内容包括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教育技术标准及教师技术能力培养等。下表选择列出每一组的4项。

3 作者情况

114篇载文,114位作者(本文计第一作者)。作者单位分布如下表及图所示。

作者单位103位来自大学,76位来自师范院校,27位来自综合大学,4位来自中小学,6位来自电教馆,1位来自杂志社。研究人员主要来自大学,尤其是师范院校。

4 主题及研究方法

(1)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及标准研究

相关主题的研究论文占总数的32.5%,所占比例最大,研究对象为中小学教师(31篇)、大学教师(5篇)、师范类在校大学生(1篇)。2004年国家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启动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多,研究的内容包括:对《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解读,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调查,培训方案的设计,实施,评价。研究属教育技术的设计领域,应用的理论包括:混合学习理论、知识管理、绩效管理技术等,研究方法主要有系统设计、调查法、行动研究。

(2) 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途径研究

这方面研究的文章占总数的29.0%,所占比例也是比较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系统设计、描述加讨论、行动研究、调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模式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理论性知识向实践性知识转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开始由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教师教育模式,向以认知科学、建构主义和反思性研究为基础的教师教育模式转型,由以培育技术型为主的培训模式向培养专家型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型[4]。

目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是自上而下行政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通常由高校专家或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来设计学习内容并承担授课任务,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师培训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网络也被广泛用于教师的学习支持中,用以扩展面对面学习的不足,天网与地网结合、辅以学习光盘,则成为解决欠发达地区教师培训经费和力量不足的有效办法。网络培训课程逐渐成为教师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技术力量雄厚的学校,如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利用自已的网络平台对中小学教师实施远程网络培训。除了政府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也有一些企业赞助资金支持教师培训,如英特尔培训项目,目的是提升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能力,在教师培训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校本研修与自主学习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追求卓越。作为学校或组织,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创造平台,如,建立激励机制,组建学习共同体等,形成一个学习型的学校或组织。许多中小学校与大学形成伙伴关系,以课题研究为纽带,大学教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引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校本研修,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 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

Blog(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共有论文7篇,占总数的6.1%。研究方法上4篇是描述加讨论,2篇调查分析,1篇实验研究。Blog应用于教育领域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倡导的,在沿海城市如苏州、广州、山东等部分地区基础教育领域成长迅速。Blog的特点是在技术上“零”障碍,能进行异时空的交互,容易被教师所接受。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包含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不能明确表述的知识,而Blog是教师进行反思,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有力工具,研究表明,Blog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Blog在使用出现一些困难是,教师难以长期坚持在Blog上写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的质量参差不齐以及对Blog的教育功能的还认识不够。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考虑建立激励机制,形成学习共同体,对知识进行管理,必要的专家引领[5]。

(4) 教师教育理论研究

相关的研究涉及到在职教师发展和师范院校教育,以文献研究方法为主。包括国外教育专业发展方面的论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性文章,远程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等。占总数的30.7%。

四 结论及启示

本研究经过资料检索、内容分析、文献研究等过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 教育技术领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然而,两位数的论文数相对于我国上千万的中小学教师数,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显得太少。

2 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是由高等院校的教师、博士生、硕士生等对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研究,大学支持下的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3 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系统设计、调查法、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等,实验研究法较少使用。

4 以应用研究为主,研究主题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及标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途径研究、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等,涉及教育技术的设计、应用、评价等方面。

通过研究,在以下方面获得启示:

1高等院校的作用和地位。高校在研究方面占领先及主导地位,高校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对中小学的实践起专业引领的作用。如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及团队在北京地区开展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及团队在苏州开展的Blog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及研究,都在某一区域产生了大的影响。

2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之一,它构成了通过发展意欲提升的教师技能中的一部分或一大类。另一方面,技术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途径、方式、方法和环境,借助技术,能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发展[3]。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技术的支持作用是分层次的。技术、资金雄厚的大学,如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有自行开发研制的网络平台,可对中小学教师利用平台进行在线的培训;上海师范大学利用技术门槛低的Blog开展研究;更多的地区需要将网络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而大学支持下的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3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与评价。国内目前尚未专门以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的标准体系;同时,我国学者并没有直接描述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特征,更多地是从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来展开讨论[1]。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定量分析;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5-0006-03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81.7%的普通中小学教师在县镇以下农村地区任教。农村教师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的发展。2011年12月12日刊发在《中国教育报》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其涵盖了中小学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13个领域、58项基本要求,从政策上提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基本要求,明确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基本准则。在形势与国家政策上,都显示了对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急迫性,因此,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二、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计量分析

对过去10年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化研究的论文实现数据可视化,以期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检索的全部文献是基于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数据源,检索的时间是2012年6月19日,检索的条件是“发表时间between(2002-01-01,2011-12-31)并且主题=教师专业发展并且主题=农村(精确匹配)”,由于2012年的数据不全面,所以,本次检索年限不包括2012年,检索的信息量为567条记录,有效信息量为554条。

1.论文的时间研究

从2004年第一篇西南大学夏小刚发表的《校本教研与农村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论文开始,到2011年12月31日,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为554篇。尽管在2008-2010年期间数量有所减缓,但在2011年数量又得到大幅度提升。这就可以说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仍然未达到高峰,在未来的几年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题仍将得到研究者的持续关注。

2.论文获得基金支持

在2004-2007年间,获得基金的支持数量约占总基金量的21.8%;从2008年开始,获得基金约占总基金数量的78.2%。从整体看,获得基金支持的论文总数量为199篇,占论文总数量的35.9%。其中,获得国家或教育部基金支持的仅52篇。可以看出,基金的支持主要是以地方支持为主;从获得基金的走势来看,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正逐渐受到社会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和支持。

3.论文的期刊分布

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相关论文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期刊,且在这些刊物发表相关论文5篇及5篇以上的有27种,共刊发论文数量为244篇,约占总数的44.0%。而在教育学核心期刊(以CSSCI2010-2011年收录为准)上的论文只有58篇,所占比例较低。由此可以看出,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缺乏对研究主题的深入研究。图1为刊载量前10名的期刊刊载情况。

4.论文作者所属单位分布

对学术论文作者所属单位的分析,是为了梳理我国哪些团体在研究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以及研究力量分布。截取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河池学院、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大同大学、重庆教育学院)刊登的论文总数量为105篇,其中,除去河池学院、赣南师范学院、大同大学、重庆教育学院4所院校,其余6所都为国家部级重点师范院校。西北师范大学有25篇,河池学院和西南大学都是13篇,东北师范大学发表有11篇。这些院校几乎都是师范院校或者由师范院校合并的院校。说明我国高等院校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国家部级师范院校排名相对较前,地方性大学研究水平有待向前发展。

三、高被引论文分析

对高被引文章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发表研究论文的质量和论文的被认可程度。

1.高被引文章刊发期刊分析

通过筛选发现引用次数大于等于4次的论文有120篇,占论文总数的21.7%。这些论文分布在68种期刊,排名前10的期刊有教育探索、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江西教育科研、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教育与职业、现代教育科学,这些期刊与教育理论、教师培训、教育技术高度相关。可见这三个领域的期刊集中了高被引文章。这十种期刊共刊载高被引文章48篇,占120篇的40%,可见这些杂志是支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文章发表的核心力量。

2.高被引论文作者分析

统计分析发现,发表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共有99人,其中,发表高被引论文2篇及2篇以上并为第一作者共有9位,占总数的9.1%。发表高被引论文最多的作者是阮为文和黄白,发表高被引论文分别为5篇,其后的为郭浩发表高被引论文数量是4篇,王嘉毅、廖龙龙、肖第郁分别发表3篇高被引论文,王金涛、卢秀琼、曹留成发表高被引论文数量分别是2篇。由此可以推出,高被引文章只是集中在少数几个作者名下,大部分高被引文章分布比较分散,一定程度上说明在这一领域科研的群体比较大,人员数量比较多,但缺乏专家性人才,核心领军人物不足。

3.高被引论文引用次数分析

表1列出的是前10名高被引用次数超过15次的论文作者、作者所属机构、论文刊发期刊、引用次数。由表可知,排在引用次数前三位的,所刊发期刊都是核心期刊,且前两位都是刊发在《教育研究》上的。可见,重点师范院校在本领域的贡献,也说明他们在此领域的研究水平是国内研究水平的代表。

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论文主题分析

1.研究论文高频词分析

论文高频词的研究可以清晰、明确地概括研究论文的主要目的、方向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从2000年至2011年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术论文中提取出现次数大于等于15次的高频关键词,删除本体词汇以及含义过于宽泛的关键词,剩余37个(研究、中小学、培训、现状、对策、教育、调查、促进、分析、小学、策略、地区、专业化、中学、教研、课程、学校、建设、英语、模式、实践、困境、西部、队伍、途径、提升、成长、有效、研修、改革、能力、远程教育、技术、资源、初中、学习、义务教育),占关键词总频次的52.1%,这37个高频关键词基本代表了国内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从2000年至2011年的研究热点。

2.文献主题总结

结合高频词分析,我们很容易得出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等主题。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国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对我国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用,农村教师专业标准等;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农村教师的专业情意,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态,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分析等。

五、对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几点结论

通过对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术论文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从论文数量及相关支持来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仍是未来几年研究的热点方向。

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未来几年教师专业发展将会受到更多学者的持续关注。国家和社会将持续投入更多财力和物力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养。

其二,从研究主体以及高被引论文来看,目前研究仍以部属师范院校为主,但从研究趋向上看一线教师、地方院校应当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作者所属机构以及高被引文章分析,在我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体是大学师范类院校,缺乏农村一线教师的支持,教师作为研究者与教学的实践者更能客观地反应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检验解决问题方法的有效性;而且数量较多的机构很大一部分都是部属师范院校,而地方高校所发表甚少,也从侧面反应了各研究机构之间缺乏交流合作。

在未来研究中,一线教师、地方院校应是研究力量的重要部分。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农村教师之间存在差异,地方师范院校可以利用地区优势,更好地了解当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提出本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促进当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进而提高农村教学质量。而且应加强院校之间的合作,促进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各研究主体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服务我国农村教师。

其三,通过研究主题分析来看,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策略方面研究仍有很大的延展空间。

通过分析研究文献的主题词可知,发展策略的研究多数是从外部因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改变现有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等,而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专业情感和自主性研究很少,没有充分重视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主要是一些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如校本教研、教师培训。很少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式和可操作性。

文献中对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几乎空白。教师的继续教育属于成人教育,由于成人教育不同于全日制教育,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这就有赖于教师的自主意识,这对教师素养提出很高的要求,而合理完整的教师评价可以激励教师的学习行为,对教师的学习行为进行监控,进而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使教师专业发展由外部的刺激转向教师自我完善、自我修炼,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中,大量文献研究的结论认为:与城市教师相比,我国农村教师专业素养总体较低,而且农村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兴趣度不高。农村教师对其职业满意度不高,从教积极性较低,职业情感堪忧。而造成这样的原因可以总结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主要是农村经济和文化落后,教师生存环境恶劣,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师专业发展惰趣不高;而微观方面主要是学校管理方式简单,管理水平滞后,缺少对教师的关怀。对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准确的研究,将是今后学者研究的重要参考。

六、结束语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第5篇

>> 对农村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建议 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养的几点策略 农村学校新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困境与出路 教育信息化对促进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对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考 对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的几点思考 推进南疆地区农村学校数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研究 农村学前班美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于促进邢台市农村学前教育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突破的几点建议 对提升农村学生语文素养的几点认识 教师的专业情意 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探析 校本研修――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关于我国农村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谈谈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浅谈农村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策略 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对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几点认识 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认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9).

[4]刘桢.解读古兰经[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

[5]祖拜热・艾尼瓦尔.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及其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李全胜.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本论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疆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项目(040512B01)阶段性成果。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第6篇

【关 键 词】农村;幼儿教师;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1-0118-04

随着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行,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无论是城市幼儿园还是农村幼儿园,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幼儿园,这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本文主要就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幼儿教师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希望对以后的研究者和幼儿园教师发展能够有所裨益。

一、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相关文献的量化统计

1. 相关文献发表的年份与数量统计。笔者在(CNKI)中国知网上以农村幼儿教师作为篇名搜索,发现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研究一共有229条。按照相关文献的时间进行查找,发现现有记载中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研究最早始于1985年。从1985年~1990年6年间,仅有相关文献9篇;从1991年至2000年间,仅有相关文献14篇。2001年以后,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文章开始大量涌现,从2001年~2010年的10年间有相关文献96篇,其中仅2010年就有相关文献41篇(为所有年份中文献数量最多的一年)。截止到2013年4月,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就有相关文献110篇。(详见表1)

2. 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统计。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笔者发现与农村幼儿教师有关的文献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现状调查和专业发展。其中现状调查又涉及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现状(11篇)、心理健康(6篇)以及队伍建设(15篇)三个方面。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9篇)、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途径(36篇)以及农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48篇)三个方面。

3. 相关文献研究方法的统计。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统计,笔者发现与农村幼儿教师相关的研究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52篇),案例研究法(24)。其中,相关文献中报刊报道共计17篇。

4. 相关文献研究机构的统计。从相关文献的研究机构看,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研究的机构主要来自高等院校,共计105篇;来自教育管理部门的研究共计6篇;来自幼儿园的研究共计4篇。

5. 相关文献的学科分类统计。从相关文献的学科分类看,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的研究主要涉及:学前教育(210篇),高等教育(7篇),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7篇),数学(2篇),中国文学(2篇),基础医学(1篇)。

二、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相关文献的质性分析

对农村幼儿教师相关文献的量化统计,有利于我们从宏观上了解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相关研究的整体情况,揭示建国以来我国关于农村幼儿教师研究的基本特征。但是,想要对相关文献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还必须对相关文献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一)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现状调查的研究

1. 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相关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以某一位或某一个地区的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生存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主要是归纳整理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现状和生存环境,最后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如:西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闫伟鹏(2010)通过对一名农村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揭示出农村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社会地位不高、专业发展匮乏、人际关系简单的现状,并指出导致这些现状的因素包括:社会关注不够、城镇边缘化以及教师自身因素;李晴虹、张智敏通过对31所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调查指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承担的安全责任重大,教学自主性不高、工资低、福利差、专业发展受阻;丁同芳对安徽滁州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生活状况调查后指出:工作压力、工资待遇和职业满意度是影响幼儿教师生活状况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主要特点为:较大的工作压力与农村幼儿教师极度缺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普遍偏低的学历水平、工资待遇之间的矛盾。

2. 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职业倦怠、精神生活等方面。苏刚(2011)指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度低;伍明辉、杨仕进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指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并认为工作任务重、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专业发展机会少等因素是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与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悠(2012)的结论正好相反。李悠从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职务、不同性质幼儿园、不同学历以及不同收入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指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整体不严重,他们的职业倦怠和职业幸福感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张云亮在其毕业论文《国家扶贫县农村幼儿教师精神生活状况考查》(2012)一文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生活状况的特点是:农村幼儿教师对总体生活状态相对满意,他们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主要来自幼儿和家长),并且普遍能够正确判断自己的性格特征;王杰(2006)在《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状况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一般正常人并显著高于县城同行。笔者认为,关于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和研究对象的选择有关。

3. 有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目前有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章普遍认为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李向玲在《延安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2012)一文中,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性别、年龄、教龄、学历、教师资格、编制、工资待遇、培养培训以及流失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延安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队伍现状。认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极其艰难,导致农村幼儿教师流动性大;王雪芹(2010)认为农村幼儿教师由于没有正式编制、身份特殊、工资待遇偏低,加之招聘录用的随意性导致农村幼儿园很难招聘到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且现有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文化素质、理论修养、专业技能水平和幼儿教育的发展极不适应;湖南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肖晓凌(2010)通过对湖南省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状况的调查得出,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比较严重,从2006年到2009年的4年间L县的农村幼儿教师的平均年流失率达到了22.3%,严重影响了整个L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在流失的教师中,以年轻教师较多,且流失的教师并未完全就业;黄胜梅(2012)通过对安徽省淮南市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情况调查发现2006年至2010年间,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率高,且呈现出:年龄偏年轻化、学历层次较高、教龄大多在10年以下和以职业外流失为主的特点;王声平、杨晓萍(2011)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增加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幼儿园为幼儿教师提供成长空间、加强政府财政投入、提高对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关注等措施,以减少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

(二)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关系着农村幼儿教师个人的幸福,也关系着整个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提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者发现建国以来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三个方面。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研究中,关于继续教育和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较多。

1. 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探究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要明确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含的具体内容。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专门性研究并不多,大多都是融合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研究中的。罗咏梅在《重庆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一文中,从幼儿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方式以及专业发展环境五个维度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张元(2003)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归纳为: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智慧、合作和反思能力、人文素养、批判理性;郑建成(2001)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专业知识结构、职业能力;陈亚芳认为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北京师范大学的庞丽娟教授(2001)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承诺、全面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不断地专业化的学习。《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将幼儿教师素质结构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

从以上有关幼儿教师素质结构的划分来看,不同的研究者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划分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他们划分的角度不同所造成的,并没有质的差异。

2. 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找出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郭健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支持体系构建》(2012)一文中指出:构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包括:一个中心、三个层面、两个主体、八项措施、五种保障,即以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政府和幼儿园为支持主体,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出发,在政府统筹、健全机制、创新实践、质量监督、舆论配合的保障下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乔中彦在《广州市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之研究》(2011)一文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社会地位、幼儿园环境之间的相关极其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63和0.499。窦丽丽在《制约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2012)一文中指出:制约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师资培训和幼儿园园长三个方面;王晓云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困境浅谈》(2010)中指出:影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可分为社会政府方面、幼儿教师自身以及幼儿园管理三个方面。可见,研究者们通常会从政府、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3. 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几乎所有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最后都会探讨有效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陈思在《中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2010)一文提出了教育行政单位、教师培训机构、幼儿园和教师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发展时所需要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张超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调查研究》(2012)一文中指出:园本课程开发、教育行动研究和培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王杰在《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2004)一文中提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包括:①规范和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②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农村幼儿教育经费对教师的投入。③加强“培训”。④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家园合作;杨莉君,陈思(2010)的研究指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①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②构建符合农村世纪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③幼儿园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④提高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另有研究者专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研究,认为继续教育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周端云在《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研究》一文中指出了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四条建议:①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②教师培训机构增强服务意识;③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④农村幼儿教师展开主动反思,不断提升自我;林琳在《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12)一文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后也提出了四条策略:①行使政府职能,出台配套政策;②提高继续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③丰富继续教育形式;④加强继续教育过程的监督和评估;潘君利(2010)在分析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困难后,提出:建立和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全员培训机制;强化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促进城乡互动和农村幼儿教师本土化以及推进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加大政府对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等几方面措施。

从相关文献中可以发现研究者们主要从政府、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四个方面去探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 有关农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在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已有文献中,有关职后培训的文献数量是最多的。张云亮等人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649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后指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已有培训内容集中在教学专业培训方面;培训形式以集体培训居多;缺乏明确的培训制度,有近半数的幼儿园教师极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并提出了建构系统化的培训内容体系,注重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拓展幼儿教师培训形式,突出教师参与的主体性;建立教师培训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幼儿教师获得公平培训机会等建议;彭国平等人主要对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必要性、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应遵循的五条原则:教学目的实用、课程设置巧用、教学形式活动、教学内容实在、培训阵地迁移。还有研究者主要就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教材进行了相关研究,如王玉珍主要针对农村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问题,就培训教材开发的意义、原则、过程等展开论述。还有研究者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模式进行了专门研究,如高媛在《陕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模式的探讨》一文中针对陕西省职后培训的现状,提出了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包括:举行竞赛评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积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提升农村教师了解幼儿的能力等;田景正(2009)等认为要形成农村幼儿教师多元的培训或继续教育体系,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幼儿教师资格引进优秀幼儿教师充实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并主张教师培训到农村开辟“幼教教师培训试验田”,举办讲座与示范课程;农村幼教机构建构学习型机构,强化园本培训。

三、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反思

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到建国以来我国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1. 从研究数量上看,呈现出相关研究在数量上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相关研究迅速增加。并且相关的硕士论文近年来明显增加。笔者认为这与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有很大关系。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研究,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 从研究内容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和职后培训上。对于农村幼儿教师自身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现有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也很少针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农村”性来说。笔者认为既然是农村幼儿教师,就应该具有一些与城市幼儿园教师不同的专业素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

3. 从研究方法看,现有研究多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研究,只见到了2位研究者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研究。笔者认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可以尽量采用更多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物收集法、叙事研究法等。此外,关于农村幼儿教师的研究大多停留在静态层面的研究,缺乏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动态过程的关注。

4. 从研究主体看,现有研究主体以高校研究者为主,高校研究者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有利于研究者站在较高的层面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本科、研究生)毕业生加入到幼儿教师的队伍,我们希望更多的农村幼儿教师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能够拓展现有研究中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研究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张丽娟,张炜,张丽玲.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国内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2011(10).

[2]杨莉君,周玲.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以中部四省部分农村幼儿教师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20(9).

[3]闫伟鹏.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4]李晴虹.张智敏.幼儿教师工作与生存现状――基于武汉、仙桃等地区31所幼儿园的调查[J].教育园地,2012(7).

[5]杨宏伟.临洮县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3(11).

[6]王杰.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

[7]郭海燕.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以江西省万安县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例[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

[8]崔青华.张丽霞.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9]李向玲.延安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

[10]王声平.杨晓萍.幼儿教师流失:组织社会学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8).

[11]黄胜梅.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12(8).

[12]肖晓凌.湖南省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状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6).

[13]田景正.周端云.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09(7).

[14]周端云.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5).

[15]罗咏梅.重庆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

[16]窦丽丽.制约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4).

[17]郑名.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特征与相关因素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05(4).

[18]张云亮.国家扶贫县农村幼儿教师精神生活状况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

[19]伍明辉.杨仕进.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调适策略.社会心理科学,2007(5、6).

[20]苏刚.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现实困境及重塑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1(6).

作者简介:母远珍(1982-),女,四川泸州人,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学前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学前教

育研究;雷永丽、刘东东,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0级本科生。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回顾;展望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4-108-03

一、研究方法

为了了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高中教师专业发展”、“初中教师专业发展”为篇名检索2001-2010年期刊论文,获得相关论文101篇(见表1)。并对这些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和结构

关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和结构研究不很多。郭永光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起步:个体被动的发展。(2)关键:个体主动的专业发展。(3)理想:群体的共同发展。”有学者从教龄、职称、学历三个方面研究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与师生观关系。孙小红探讨了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为“从初为人师到站稳讲台阶段;从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阶段;从站好讲台到站美讲台阶段”。并提出了每个阶段相应的策略。李琼、曾晓东和杜亮的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因素:即专业精神、专业理念、专业能力、专业知识、自主反思与发展意识、能够较好地解释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结构。”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1.远程培训

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普遍趋势。有些学者认为,远程培训可以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远程培训确实对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更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如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和教育科研网,由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解答,从而更好地体现专业引领、外部推动的作用。形式有Blog、QQ、MSN、E-mail、网络观摩示范课等。

2.网络教研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网络教研应运而生。裴胜辉通过对湖北教研网、辽宁基础教育教研网、浙江教研网、河北省深洲教研网、黑龙江省网络教研上有关内容进行分析,认为“网络教研改变着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模式,扩展了中小学教师发展的领域,是现实教研的补充,有助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3.校本培训

校外培训往往受到重视,而忽视校本培训。一些学者对校本培训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潘岳祥认为:“校本培训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的学校和课堂,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因而更能激发学校和教师的参与热情,使教师培训活动更具活力与效率。”校本培训从另一种视角探索师资培训的方向,扩大了师资培训的职能,挖掘师资培训的内在资源,促使师资培训更加全面和科学。在整个教师培训的框架中,校本培训应该是教师培训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学校应重视校本培训。

4.行动研究

多数学者认为通过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他们普遍提倡行动研究。鲁永胜认为:“教师本人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建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教学专业技能。行动研究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善教师行为,让工作更卓越,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方法有教学后记、案例研究、示范课、研讨课、教育叙事研究。”也有些学者认为,教育行动研究是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提供可能,使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有利于增强中小学教师的责任感。

关于教育叙事研究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些学者进行了研究。一般认为,通过教育叙事,教师能进一步认识自己教学的真实情况,可促使教师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行为。教育叙事确实是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符合中小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迎合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

5.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也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桂建生认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自主发展,并认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专业对话,“专业对话”是指教师在专业领域里,对教育活动涉及的各个方面,与同仁们进行交流、切磋研讨,对一些问题能相互理解,或能达成共识,或有积极的反应。并提出教师参与教育期刊的“专业对话”,这一观点也说明教育期刊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1.职前教育方面

一般提起教师专业发展,往往以为是职后的教师专业发展。有学者从职前教育进行了探讨,张爱红分析了在校师范生选择教师的职业动机,有厌恶、功利、热爱,认为:“师范生择业动机的复杂性,必然带来日后对专业发展态度和行为上的个体差异大。”并认为:“假如学校能吸纳高素质的师范生,将有利于日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左瑞勇和王纬虹通过对中小学新教师的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我的专业素养满意度调查,表明:“中小学校对新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满意度总体而言不高。尤其是师范素质不容乐观。”¨u他们认为高师课程改革必须以中小学教师为目标。关于师范教育的课程结构,学者们认为,在我国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明显地存在重学科专业课程而轻师范专业课程的倾向。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师范生的素质不高影响以后的专业发展,高师院校的课程需加强师范专业课程。

2.职后教育方面

根据已有的研究,在职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继续教育经费、职后培训、教师自主发展等三个方面,根据存在的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继续教育经费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保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对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做了相关的规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主要表现在:在很多地区并没有建立专项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对于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而言,学校经费相对紧张,没有足够经费添置教师教育的设备、图书资料及其他培训经费,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图书文献资料严重缺乏,仪器设备简陋。谈到经费,一般都希望政府多提供经费,但在国家培训经费没有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周国华提出的一条对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认为:“实现国家、地方、学校和教师共同承担继续教育经费,其不同的比例应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定。”

教育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然而,教育培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培训机构存在教育观念陈旧、教学内容落后等问题”。不少培训机构的培训课程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不

能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衔接,培训务虚大于务实。针对培训中的问题,有些学者提出了一些措施,主要有:合理选择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实现职前、入职、职后教育一体化;培训内容应系统化设计,满足不同教师、不同阶段的多样化需求;课程设置要实用,科目安排要合理,教材内容要新颖;培训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应符合教师的学习成长规律。

自主发展是保证教师专业发展持续发展的源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所在。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也有学者做了研究,发现教师在专业发展自主性方面存在问题,如董银银和姬会会对中部某省1000名中小学专业发展自主性调研,发现“中小学教师自我发展意识、自觉反思状况最好,自设发展规划、自我发展调控次之,自主发展行动状况最差”。

三、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展望

(一)继续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

从2001年至2010年,关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论文情况(见表2)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基本上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但目前已经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尽管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起步较晚,理论基础贫乏,仍有许多有待深入探究和完善的地方,因此,应继续加强相关研究,推进研究的纵深化。

(二)研究方法应多样

学者比较侧重于理论层面与经验总结。在理论探讨的论文中,存在着观点和内容重复、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有些论文采用调查研究方法,主要调研的内容是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现状等,如对山西农村初中、西部贫困初中、山西省普通高中、江西省高中,南宁市某中学、北京市某区小学等地的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研究论文中,采用最多的是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总之,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理论研究较多,调查研究次之,而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甚少。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应加强实证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方法,也应加强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强研究的科学性。

(三)加强其他主题的研究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主题有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发展阶段、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及影响因素等。研究主题不够多,还应开展新主题的研究。与国外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有关的论文有5篇,约占论文总数的5%,是关于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等的研究。因此,应加强国外相关研究,以便为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拓宽研究的视阈

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视角比较单一,主要是从教育学的视角。以后,应进行多种学科视角的研究,如从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生态学、文化学等视角探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本质、内涵等,可丰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五)加强理论的应用性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但是多数理论没有能够有效指导实践。目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仍存在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符合成人特点、管理松散、成人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当然,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也与已有研究的操作性有关,因此,在理论研究时,应多考虑一些具体的实践策略,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第8篇

教师专业化水平不仅决定着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决定着培养学生的命运和发展。笔者学校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就直接到学校任教的,不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导致教学往往与企业岗位要求相脱节,培养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岗位的要求,专业教师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组织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具有“双师”素质、能引领团队建设的专业带头人不足,专业的骨干教师亦比较缺乏,生师比偏高又成为制约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因素。如何根据学校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成为学校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成了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和国家示范校建设,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可以归结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构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模型及培养的有效途径;二是建立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长效机制,突出五支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品牌教师队伍、教科研教师队伍)的建设成效;三是创新教师专业化管理的模式。

三、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实施过程

为做好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工作,需要分步实施如下几项工作:

1.进行调研,制订方案

首先要调查研究教师专业化现状,收集相关资料,从而制定详细执行计划。根据收集的资料,研究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计划和执行方案,建立教师专业化标准。

2.征求意见,逐步完善

其次通过召开教师、企业参与的讨论会,听取教师和企业对项目的意见,再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总结了解研究对象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效果,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修订与进一步完善,逐步进行相关文件的制定。

3.建立制度,构建培养途径

再通过建立“教师成长工作室”,制定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制度,组织一列教师培养活动,来构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培养途径。笔者学校教师培养主要包括五种途径:

(1)制定《关于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习和职业资格等级培训考核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学历与职称提升。

(2)制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出国学习培训及考察经费分担的规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外出学习培训补助与加班、用车补助的管理规定》,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培训。

(3)制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管理办法(试行)》,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

(4)制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教学与科研成果奖励的试行办法》,激励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和教学设计。

(5)重新修订《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专业技能培训及大赛奖励办法》,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全区等各级别技能大赛。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管理制度建设更加完善,逐步形成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了教师专业化建设的“125”模式,创新“成长记录―机制激励”管理模式,通过制度管理和机制激励,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活动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计划,学校逐步建成了五支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品牌教师队伍、教科研教师队伍,同时有效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五个对接”的目标: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四、主要成果与成效

1.构建中职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

(1)形成教师专业化建设的“125”模式。“1”是指:突出一个标准――教师专业化标准。“2”是指:把握二项主题――教学专业化和教师培训培养专业化。“5”是指:掌握五种能力――持续学习能力、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与信息化手段使用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控制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持续学习能力:职业教育的教师只有掌握了新技术、新知识,才能够胜任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形势,所以必须有持续学习能力。

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实现“教育教学界”和“专业技术界”的跨界,教师必须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与信息化手段使用能力:职业教育必须根据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通过教学设计,将其转变成教学过程,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直观、有效。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要掌握这种能力。

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控制能力:中职生并非智力低,只是智力类型不同,这一类型的学生身体、动觉智能较高,这注定了他们对一般教学方式的适应性较差,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能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很好的控制能力。

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这一能力可以说是教师职业成长的标志性能力。在从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针对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结合行业和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进行探索与研究,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教育教学的科研能力才能获得不断进步。

(2)构建了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模型。根据对教师五种能力的分析,项目组构建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整体能力结构模型如下图:

通过该模型,不难得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要经过三个阶段。在初级阶段,要培养教师的持续学习能力,这是教师成长发展首先要具备的能力;第二个阶段可以说是教师向专业化成长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职业教育的教师实现“跨界”,教师的三种能力在这个阶段都得到明显提升;最后一个阶段是升华阶段,在教师专业化培养过程中,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培养与磨炼之后,教师的能力应该要得到升华,不仅会做、会教,而且开始反思、总结、创新。

(3)形成“成长记录―机制激励”管理模式。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档案,了解教师各个阶段的所需,做到培训培养能有的放矢。成长记录包括:教学督导记录、学生测评记录、教师业务档案记录、教科研记录、教学质量量化考核记录。同时建立相对应的激励和管理制度,用制度去管理人,落实激励的举措,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积极性,保证队伍建设的质量。其中教师考核依据主要是《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学人员教学质量考评及津贴发放管理的试行办法》。

2.出台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制度

学校先后出台了《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专业带头人的评选、培养与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管理办法(试行)》《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评选与奖励五星、四星级教师的试行办法》《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与使用管理的试行办法》《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外出学习培训补助与加班、用车补助的管理规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规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开展专业教研部间业绩考评奖励的试行办法》《关于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习和职业资格等级培训考核奖励办法》《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出国学习培训及考察经费分担的规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学督导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为促进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3.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

建成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教师成长培训工作室”,构建了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培养途径。工作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起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关文件,主管教师培训培养工作,包括新教师的岗前培训、指导教师参加校内外的教学设计大赛和说课比赛、组织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帮助教师等等。

项目组编写了校本教材《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教程》,该教程把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一起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技能提高很快,接受培训的青年教师易学易懂,实用性更强。广大教师通过教师成长工作室的运作,参加校内外各种培训学习职业教育教学法和专业技能,教师在培训中找到了“如何教”的答案。

4.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骨干教师

2010年以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项,获奖校外奖励16项,公开184篇,获奖论文175篇,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教学设计与说课奖励60项,具有高级专业职务专任教师的比例由之前的20.3%提高到26.5%。目前学校已培养专业带头人20名,培养骨干教师35人,“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从四年前的54%提高到现在的80.3%,评选出“五星级”教师6人、“四星级”教师24人。专业带头人在学校管理、专业建设、教学及督导、科研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形成了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模式研究的理论

在构建“成长记录―机制激励”管理模式,形成“125”教师专业化标准,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模式研究的理论体系。

参与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研究成员先后参与编写了教材《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广西科学出版社)、《职业教育教学法实用教程――教师培训专用》(校本教材);撰写了论文《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探讨》,并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并发表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上;论文《实践和创新中职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模式――以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为例》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论文《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获广西教科所论文评比二等奖,并发表在核心期刊《课程教育研究》上;论文《通过校企合作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讨》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论文《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研究及建议》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论文《提升教科研能力,中职名师成长长的必经之路》发表在《广西农机化》上;论文《执着杏坛,乐于奉献――论“中职名师”应具备的特征》发表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上;论文《浅谈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论文《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与实践》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论文《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论文《关于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获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五、影响与评价

1.在校内推广应用的情况

如前文所述,学校从制度建设和完善到实施“双师型工程、名师工程”,开展了“星级教师”评比,采取教师到企业锻炼、国内外、校内外进修培训,参与教育科研、教学改革等多项措施,使教师队伍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

在教师业绩考核、教科研工作、技能比赛等工作中,学校积极推行“成长记录―机制激励”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成绩和科研水平稳步递增,近三年学校在教学改革和学生技能大赛指导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2013年学校被广西教育厅授予“广西第三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下表是学校近三年参加各种校外比赛的成果总数汇总,明显呈递增状态。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项目组所起的作用

教学获奖统计 180 340 488 577 989 致力于推动“成长记录―机制励”,为提升教师的积极性起到积极作用

2.在广西区内的推广应用

(1)项目成果――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成为广西区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交流学习的模板。建设期内,成果为广西中医学校、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广西第一工业学校、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防城港理工学校、贵港职教中心等近10所中等职业学校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模板。

(2)对校校联合办学的带动作用。在与学校联办的广西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桂林平乐县职业学校推广项目教学法教学,有效推动了联办职校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其中与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利用我们的教师专业优势,共同交流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体会,达到了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3)对校企合作的作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力带动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2010~2014年,学校新建校内实训室12个,扩建校内实训室6个,新建校外实训室11个,专业教师为本地企业编写培训教材5种。

3.在广西区外的推广应用

建设期内,湖北宜昌机电工程学校、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专程到笔者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学习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

六、一点建议

职业学校对教师的技能培养和培训学习都很重视,特别是专业课教师有相当多的培训机会,省级培训、国家级培训和出国培训等无一例外都是向专业教师倾斜。但是,职业教育应该是全面培养德、智、体、美、技的综合性人才,学生毕业进入社会是否可持续发展应该以德为先,而学校各级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文化课教师和班主任等认知水平的高低同样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应该是综合的、全方位的、多层面的,教师师德培训、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行政管理能力培训、教学管理能力培训应该和技能培训同等重要,同步进行,所以教师专业队伍建设也应该考虑到学校管理人员和文化课教师的培训和培养,让他们也有机会参与培训,更好地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学院;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

高职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力量。高职体育教育的研究是基于高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主要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教师的来源结构和外聘教师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既有教师主观的影响因素,又有客观的外部条件的制约。分析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可以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我国高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如何,在国内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市27所高职学院在职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70 份,回收有效问卷235 份,旨在了解高职学院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影响因素,分析高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高职学院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外在途径和内在途径两个方面。外在的途径包括教师专业发展机构、教师在职学校、教育模式培训机制。这种途径不是直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而是从宏观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加以调控,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内在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指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如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自主教学研究、终身教学意识等,它源自于教师自身的需要、以及自身对实践的追求。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及方式目前在学术界没有明确提出。在对重庆市高职学院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影响专业发展途径的现状:教学观摩、自学、各种教研活动、培训进修、教学竞赛、以教学促进科研、教学反思、攻读更高学位等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其中,教学观摩和自学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原因可能是第一,通过观摩式的交流和学习,教师更容易在具体的教学、评价中得到直观的经验和认识,更能从教学观摩过程中找寻出问题的来源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在此过程中借鉴同行与同事的上课风格来更新本人的教学内容。第二,自学是所有教师都可以通过自身来进行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体育教师已经形成了终身教育学习的思想和氛围。相对于其他方式的途径来讲,自学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比较灵活多样。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除了教学,其职称的评定与体育科研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以教学促科研也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体育教师此类人群中缺少专家型教师的领导,缺少提升教师发展的氛围。

2.高职学院体育教师专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主要受到个人、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调查结果显示,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学校条件限制;教师的职业理想受到冲击,个人发展动力不足;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抑制了教师内心蕴含的积极进取意识;科研素质和科研工作环境等。学校领导的思维和态度对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也有很大的影响。

(1)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抑制了教师内心的进取意识。选择“学校条件限制”压力的教师达到73.4%,学校条件是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统计的结果来显示,39.9%的体育教师认为学校有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措施,有32.7%的体育教师认为学校措施不落实或没有,还有31.0%的体育教师认识模糊。其中衡量办学的主要因素是可支配的经费多少和教学活动所需的硬件设施。

(2)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成长的动力要素和驱动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的职业理想受到冲击,造成理想缺失。社会现实使相当一部分教师职业理想和教育教学行为出现了分化,体育教师个人发展动力不足。

(3)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生涯中的“高原现象”使教师出现发展中的停滞。在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原因调查中发现,有的体育教师认为自己“工作经验丰富”,有的认为“各方面素质己很强了”,所以忽视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这部分教师主要集中在具有一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和教龄十年以上的教师中,他们分别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91%和81.3%。

(4)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大多忙于教学与训练,很少钻研理论知识,重技术,轻理论。调查中显示体育教师科研发展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观上,体育教师自身专业态度存在一定问题,这种习惯与在学校学习体育专业时“重教育,轻研究”等观念无不有一定的联系。大部分体育教师不能坚持撰写论文,即使有写也难于发表。同时,在有写论文的体育教师中绝大部分并不是主动撰写论文,而是因为学校的各种评比与论文挂钩。事实上,体育教师科研水平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高职院校起步晚缺乏体育科研方面的机构与指导,缺乏学科带头人,或科研氛围不浓。其次教师其家务事繁杂,教学任务繁重,比赛繁忙也影响到科研的发展。

(5)在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个人因素方面,经济条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工资收入不高的青年教师来说出去培训一次对他们经济造成一定的压力,尤其是承担养家育子重担的教师更是这样。

3.结语

(1)体育教师应该注重自我成长,坚持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扩大自身的知识范围。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学术研讨活动。促进体育教师知识的更新,提高竞技运动科研能力。了解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与动态,从而在教学中积极采取对策,提高和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出发点是教师,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生存和发展的,因此,我们不能脱离教师所处的具体社会和学校环境来研究其发展。要推动体育教师发展,学校需要建立有活力的激励机制,加强学术氛围,培养学科带头人,形成一个科学术的体育团队,提高体育教师对工作的兴趣和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鼓励体育教师进行科研和学术出版活动,可以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如建立教师基金或寻求协会、政府多方面的支持,同时学院应该积极转变职能,从管理转向服务,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待遇,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信心。

(3)体育教师肩负着科学、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的艰巨任务,提高全民对学生健康的关注,社会必须意识到树立强身健体的良好社会风尚是体育教师不容忽视的责任,使体育教师专业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参考文献:

[1]由文华,张黎;陕西高校体育学习评价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2]周典明,郑沪娥;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上一篇:中小学生教师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师专业发展历史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