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范文

时间:2023-10-05 21:52:34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篇1

【关键词】影视创作;背景音乐;作品

一、背景音乐与影视作品的关系

影视作品包含电视、电影,是通过对时间以及空间的营造,在画面上展示完美的空间营造,它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复合体。背景音乐是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电影是人的骨骼,那么背景音乐就是填充在骨骼中的血肉,没有背景音乐的填充,那么再好的影视作品也将会是一具空壳。现今,广大观众认为背景音乐存在于影视作品已经是理所当然的了,已经是影视作品不可缺少的元素。背景音乐于影视作品抒情、气氛营造、突出主题等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虽然,背景音乐是为影视作品增色添彩,但其还是处于次要地位,不能用得太多,不能喧宾夺主。因此,背景音乐的使用要从实际出发与作品相配合,要将背景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影视画面互相补充,互相衬托的优势发挥出来。

二、影视作品中背景音乐的类型

1.片头音乐

作曲家常将片头音乐写为概括性序曲,用以概括影片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或戏剧性矛盾冲突等。如《李米的猜想》是由一个病态的爱情故事发展引出的一段离奇的悬疑案件,因此片头音乐采用压抑、怪诞,能渲染故事人物的矛盾冲突相符情感的音乐。《生死之恋》片头音乐却采用了凄凉、又充满爱意的Summer。

2.主题音乐

主题曲是影视作品中,表达作品主题或概括全片基本内容的歌曲,一般都是在片头或片尾,经常贯穿整部影片。My heart will go on是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它也是在影片的末尾。虽然主题曲只有四分多钟,但是却浓缩了整部影片的情感。《泰坦尼克号》公映后,My heart will go on也随之弥漫在了大街小巷,直到16年后的今天也是经久不衰,每当听到这首歌曲的时候,人们眼前还会浮现电影里所讲述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3.场景音乐

场景音乐也就是影视剧作中的插曲,影视作品中的戏剧冲突,高潮时氛围的营造,都需要场景音乐来渲染和推动,同时也能够营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在《天空之城》创作中,Morning in slagg's ravine第一次出现的地方是帕苏和希塔在众人面前掉下铁轨的场景,他们掉下去后却又安然的落到地面,画面与音乐的基调配合,充斥着惊奇与欣喜以及不可思议,表述一种无法相信的感觉。第二次响起是在一些尘埃扫定之后,希塔休息时。这是的Morning in slagg's ravine是管乐器演奏的,它的曲调明亮轻快,使观众听后有着愉悦的心情,同时又充满希望展现了黎明的到来。

4.片尾音乐

片尾音乐一般在影视作品的结尾,和片头音乐一样,是与字幕结合,列出演员、创作人员、职员等一些与影片有关的信息。影视作品中片尾曲和片头曲的作用也极为相似,都是影视作品的概括性序曲,也有很多影片用它们自己作品中的主题曲或插曲作为片尾曲,例如《画皮》。

三、背景音乐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当代影视的基本特性是声画结合,不同的声画组合会产生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情绪和含义。下面我就具体分析了背景音乐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1.展现民族特色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都有他们各自不同的特色。就如藏族和维吾尔族的音乐,不需花费太多精力就能分辨。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就成为世界上年产影片最多的国家,素有“宝莱坞”的美誉。印度的电影就大力宣传了具有他们民族歌舞特点的音乐,尤其是在50年代的印度,歌舞场面在任何类型的电影中都占有主要位置。印度导演在影视作品中加入民族歌舞,不但拍出了好的作品,也将他们民族的歌舞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它里面的音乐和故事配合的非常完美,在结尾处,男女主人公和众人在火车站的群舞场面,热烈奔放,将影片之前带给观众的压抑感觉一扫而光。歌曲Jai-Ho混入了电子伴奏版的《命运》,融合了印度民族音乐的各种元素,点亮了影片中“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主题。

2.参与情节推动

背景音乐不但在影片的局部与整体制造氛围,还可以参与影片的叙事发展。影片《角斗士》的主题音乐——The battle。它就为电影的叙事起到了非常大的烘托作用。管弦乐和电子音乐一起演奏出的主题曲浑厚激昂,与战场上战士们冲锋陷阵的画面一起配合播放,使观众门看后热血沸腾。战场上的勇士们一往无前,同时还有鲜血淋淋的画面展现在观众眼前,激昂的乐曲不断回荡在战场上,为冲锋陷阵的将士们带去战争即将迎来胜利的希望。

3.为影片风格定调

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的风格,在不同的场景中,音乐以不同的节奏和曲调配合作品,用节奏的舒缓调动听众的情绪。台湾的清新文艺片,剧情舒缓,背景音乐一般都会采用轻柔曲调的歌曲,来表达片子淡淡的清新的感觉。德国的一位电影配乐大师为电影《加勒比海盗3》创作的背景音乐,以管弦乐队为主。曲子开头的部分节奏比较欢快,很符合杰克的形象,每到大战,也就是杰克打架的时候就会用到,欢快的节奏加强了影片的喜剧效果,为影片添彩,调动了影片的节奏,使影片不是一味乏沉无味的讲述,而是具有动感。

4.刻画人物

运用电影音乐可以放大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人物内心真实的心理情感状态,使观众感知画面不能直接表达的人物情感,增添人物的情感色彩,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如《我的父亲母亲》里有这样一个情节。父亲吃饭每次都会拿头份,母亲知道后,就将自己认真备好的蘑菇馅饺子放在了第一份,然后在井边假装打水偷偷看父亲有没有拿自己放的那份饺子。这个时候背景音乐《送饭》响起,画面中母亲神情羞涩,用关切的眼神注视着父亲,他希望父亲吃到那份自己用心做的饺子,背景音乐与画面配合,将母亲的纯真无私和对父亲深深的爱表达的淋漓尽致。

5.过渡作用

电影里的时间是浓缩的,一部作品里的时间跨度可以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在电影中,这几个小时里,不可能按照时间顺序毫无取舍展现这些内容,在不影响电影叙事的条件下,电影里就需要跳跃一些不必要的情节,跨越一些时间段,单独的画面很难实现这样的情况,这就要音乐的帮忙了。《我是山姆》讲述了一位有智障问题的父亲与自己女儿之间的爱。其中有一个情节,女儿露西被领养到新家后,山姆为了经常见到女儿,搬到了女儿家附近,而女儿一连几天晚上翻墙、爬窗户去父亲那里的情节。如果每天都详细叙述就会比较繁琐,影片里只详细叙述了第一个晚上露西去父亲那里,父亲送露西回新家的过程,后面就用轻快的背景音乐配合着快速剪切父女之间来回奔走的镜头代替了,如果只是单独镜头的快速切换,就会比较突兀。但是用一首背景音乐帮衬,背景音乐的节奏配合剪切,几天的时间跨度只用了十几秒的时间就带过了,不但内容讲述清楚了,而且画面转换然流畅,不会显得很突兀。

四、结语

背景音乐与影视的关系是微妙的,它们相互渗透,优秀的影视作品为音乐注入了情感,使音乐更加深入人心,而优秀的音乐加入影视作品,也使影视作品的情感更加细腻。

参考文献:

[1]邹俊杰.背景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完形作用[J].大众文艺,2012,19:12-13.

[2]张永红,刘文良.声画交融的视听——生态影视的审美之维[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55-59.

[3]张雅囡.谈影视音乐的艺术表现[J].电影文学,2011,22:

134-135.

[4]李延俊.影视音乐的审美表意功能[J].电影文学,2012,07:

119-120.

[5]刘宁.谈影视音乐的构成及审美[J].歌海,2011,05:59-61.

[6]李杨.音乐性影视作品中的音乐精神[J].青年记者,2011,

35:52-53.

[7]李智.钢琴因素在影视背景音乐中的地位与作用[J].艺术教育,2011,02:89.

[8]王辉.影视广告创意新革命——CF脚本DIY[J].广告人,2005,04:97.

[9]沈爱国,孙莹.浅析影视声音在艺术表达中的作用[J].电影评介,2007,06:52+51.

[10]李玉琴.影视审美创作中的音响造型[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53-57.

创作背景篇2

关键词 新媒体 企业 党建工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70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 Party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LIN Hongsheng

(Dongshan Communist Party School, Zhangzhou, Fujian 363400)

Abstract New media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came into being based on the emergence of new media, there is no doubt for the enterprise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Party building has injected new blood, created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development platform. Strengthening the party building within the enterprise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enterprise's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media, expound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enterprise party building wor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and explore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of the enterprise party building work, ensure the enterprise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can develop healthy and orderly.

Keywords new media; enterprise; party building work; innovation

由于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得到蓬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的模式(比如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等),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党建工作在其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新媒体于企业党建工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有利于架构起党组织与职工群众间的沟通互动平台,有利于党员教育内容的多样化、互动化、现代化,有利于企业党组织打造自我完善的“利器”,形成党外舆论媒体监督机制。

1 新媒体的概述

新媒体完全不同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发展依托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涉及移动技术、数字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借助计算机、数字电视、手机等终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信息内容。新媒体有着互动性、自主性、跨越性、复合性的特征。(1)互动性:新媒体弥补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不足,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接收与发送消息的双方可以进行有效互动,在网络的支持下传播信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2)自主性:传统媒体背景下,受众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传统媒体作为通讯工具,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受众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新媒体打破了这种“平衡”,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输方式,使“人人都是麦克风”成为可能,为受众提供交流互动平台。(3)跨越性:新媒体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海量信息的共享,比如微博、微信的使用。(4)秃闲裕涸谛旅教寤肪诚拢数字电视、手机等新媒体的传播载体,在传播文字信息的同时,又可进行声音与视频的传播,新媒体是一种传播形式多样化的复合型媒体。综上可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在于:(1)传播状态的不同,由传统媒体的一点对多点,转变为新媒体的多点对多点;(2)主导状态的不同,由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转变为新媒体的互为主导;(3)受众状态的不同,由传统媒体的普通大众,转变为新媒体的细分受众。

2 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从机遇的角度来看

以往针对企业党员所开展的思想教育模式常常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特别是时空的限制,所开展的党建工作局限于固定场所的讲座、分发宣传文稿等,讲授内容仍以理论知识为主,贯彻党的新思想与新精神。基于当前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过去的思想传播方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党建工作的实际需求。新媒体技术以其交流互动性较强的独特优势,被广泛运用于企业党建工作中,极大地提高党的思想传播效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拓宽了开展企业党建工作的平台。新媒体时代下,企业员工的自主意识在不断加强,通过网络媒体来发表个人的见解与想法,企业党建工作的组织者要充分地利用新媒体建立全新的企业党建工作模式,并借助新媒体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党建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以便高效快捷地深入开展企业党建工作。

2.2 从挑战的角度来看

2.2.1 工具应用

基于新媒体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媒体工具被广泛地开发与应用,对于年轻人来说,接触并使用这些媒体工具比较容易,但对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年龄偏大的人员来说,灵活地使用现代化媒体工具较为困难,对此有着较大的抵触情绪,是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所要面临的挑战。

2.2.2 意识形态

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为宣传党的方针与政策,引导企业员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企业员工的爱国情怀。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思潮,员工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着意识形态方面的挑战。

2.2.3 队伍建设

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对于网络中迅速传播的不良舆论与思潮,法律难以对其进行把控,在企业的范围内将会影响其员工的价值观念,不利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不利于企业的稳健发展,对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挑战。

3 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策略

3.1 利用新媒体传播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理念

3.1.1 传播“资产”观念

企业要对自身的党建工作进行明确清晰的定位,围绕经济发展来抓党的建设工作,抓好党建工作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找准企业党建工作与经济管理工作的结合点,确保党建工作同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相一致,基于企业的层面来考虑,需要不断地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认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直观体现就是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只有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才能惠及员工并回馈社会。对企业党建工作来说也是如此,必须树立资产观念,意识到党建工作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充分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传播“资产”理念,唤起企业职工的认同感,纠正部分员工对企业党建工作的片面认识,要在根本上剔除务虚论、负担论、无用论等不良认识,让其清醒地意识到加强企业的党建工作是在打造企业自身的软实力,借此无形资产来转化为企业占有市场资源、长足发展的优势。

3.1.2 传播“管理”观念

通过新媒体于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帮助企业的党员与群众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树立与时展相契合的企业党建工作创新观念,从而激发企业党建工作的活力与生机。企业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潜移默化中输入正确的思想理念,达到思想共识,使企业员工认识到党建工作暗含的管理观念,党建工作涉及人的思想工作、调整生产关系,可看作是一管理工作。有些企业已经将党建工作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也就是将企业内部的党组织定性为“管理”机构,可想而知党建工作的重要,党建工作的创新就是要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层次,进而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性提升。基于此,将企业的生产经营同党建工作实现同频共振的有机融合,即使企业的所有制和组织形式发生改变,党对企业的政治性领导也不会因此而削弱。

3.1.3 传播党建工作成果

当前仍存在企业的部分党建工作者对新媒体的认识局限的问题,未能充分地意识到新媒体的能量与价值,认为互联网属于“草根”媒体,不具备传统媒体的权威性,认为党建工作的成果必须通过核心期刊发表才有较高的含金量,借助新媒体手段来发表党建工作的研究成果与实践课题尚未得到普及推广。事实上,任何研究成果都离不开“知音”与受众,最终的价值都要通过企业的生产力来体现。基于此,党建工作者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新媒体于企业党建工作成果方面的积极作用,学会运用新媒体,不断推出有实践价值的精品力作,在具体工作中实践党建工作的成果,提升企业党建工作质量。

3.2 提升企业党建工作者的媒介素养

新媒体已悄然无声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加强企业党建工作者的新媒体专业知识学习,特别是学习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知识,显得尤为紧迫。正所谓“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对新媒体一无所知,便难以融入其中,为此,企业党建工作者必须深入地了解网络的作用、把握其运行规律、调动其资源优势,学会网络语言的运用,与受众的心理需求相对接,优化企业党建工作。企业党建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运用网络进行学习、理政、办公的能力,依托于网络平台来掌握民情与汇聚民智。此外,加强对传播学、新闻学等知识的涉猎,了解数字报刊、微博等新媒体的功能、传媒环境与体制,进而较好地运用新媒体来开展党建工作,推进其创新发展。

3.3 加强对新媒体的正面引导与管理

如今大多数的企业都建立起相应的门户网站,搭建了企业同公众交流的桥梁,是企业基于新媒体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企业要组建优质的人才队伍,精心维护企业的门户网站,做到板块布局合理、栏目策划创新、信息实时,要确保门户网站所上传的内容积极向上,对企业内部来说可以凝聚力量,对企业外部来说打造良好形象。加强对企业门户网站的正面宣传与引导,加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形象塑造力与发展驱动力。

4 结束语

综上可知,企业党建工作要与时展相适应,确保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新媒体基于网络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资讯的传播发生变化,企业的党建工作要把握新媒体所带来的机遇,乘势而上。党建工作对企业的竞争能力、战略愿景、发展趋势有着直接影响,为实现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企业党建工作的“资产”与“管理”理念,提升党建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学习新媒体知识,通过网络渠道建支部、开课堂、设窗口,创新党建工作的途径,以此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战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确保企业得以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思雨.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22:349.

[2] 王吉昭.探究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党建工作创新[J].才智,2015.32:265.

[3] 郑维兵.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20:220.

[4] 李新红,韩宗奎.新媒体背景下的企业党建工作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6.12:31.

创作背景篇3

水仙子·咏江南

元代: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鉴赏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两句采用对偶的写法,从大处落笔,先描写江上之景,雾霭弥漫,烟云缭绕,再写两岸人家,鳞次栉比,画梁相接,正合乎水仙子的曲牌作法。首句画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经晴日照射,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次句“两岸人家接画檐”写出了江南地区人口稠密和繁华富庶的特点。

接着作者又把注意力放到自然景物,“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的“淡”用得好,把温柔水乡的浓郁春光冲淡了,彷佛有抿去嚣扰的意味,更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摇曳之姿。“看沙鸥舞再三”写得是作者张养浩本人闲洒自适得怡然之味。

“卷香风十里珠帘”暗示了其所在的温柔乡之香艳、富丽,和前面的画檐人家相呼应。“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相对,也是水仙子的惯例。而这两句不仅是字面相对,所描述的情景也恰成对应,一方频频召唤,一方倦旅来投。最后一句由客观观察转回主观感受,“爱杀江南”总结心得,既突显主旨,又充分表达了情感。

这首小令在艺术的处理上,能够把远近的景物交错来写,富有变化,江南各种富有特色的景观足以激发起令人心想神往的印象。

这首《水仙子》中最繁华富丽的句子是“两岸人家接画檐”。

该曲中运用了“一”“两”“再三”“十”等数词,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明丽隽美的特点。由于选择的数词不同,富于变化,增强了生动活泼的情韵。五句写景由远而近,从大到小,写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写远方的船,第七句又村落酒店酒旗,极富条理性和层次感,表达了欢快的格调。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篇4

[关键词]学部制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

[分类号]G252

“学部制”是近年来高校为整合优质资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有益尝试,同时也是进一步彰显高校学术权力,落实教授治学的重要举措。“学部制”实施可以消除过度的学术行政化,把学术权力分离出来;可以从组织机构和制度上切实保证专家学者参与学术管理;可以提高学术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彻底改变高校学术权力被行政权力所取代的局面。因此,“学部制”改革能创造一个自由活跃的学术氛围,促进学科健康发展。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10余所高校已陆续启动这一制度。

实践证明,“学部制”改革可以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激发基层学术竞争力,推动学术力量的整合。学部制的建立,对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图书馆如何应对“学部制”的体制来开展工作?如何让信息服务跟上学部制发展的要求?这是摆在图书馆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1“学部制”构建后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

学部制要求“研究型大学以学术为中心,把学部作为学术分类管理的平台、整合办学资源的载体”。而图书馆是学术研究的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资源的服务平台,每一个时代的图书馆都应呈现出与时代同步的模式,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建立在与大环境的要求相适应这一基点上。因此,在“学部制”改革带来的学术科研过程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图书馆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用户提出了围绕学部科研尤其是交叉学科研究的知识服务需求;另一方面科研产生的大量多类型的成果需要管理。图书馆需要从调整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深化学部信息服务、提供信息共享空间、拓展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

1.1“学部制”学科的发展要求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和分类导航更全面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学科发展呈现出了既高度分离又高度融合、以高度综合为主的重要发展趋势。而“学部制”建设更强化了这一趋势,要求学校优化学科布局结构,促进学科融合和全面交叉,形成以学术管理为核心职能的学部。通过学科的分化和集成,促进学科整合,使原有学科在保持传统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竞争力。这就要求图书馆打破传统的文献信息整合模式、分类导航模式,按照学部学科特点来对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分类导航。通过新的整合和导航,为学部用户检索和存储知识提供全面的信息,最大限度地提升不同学部知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

1.2“学部制”科研集群的形成要求图书馆进一步实现信息和成果的共享

学部制的建立,打破了传统单一学科研究的局限性,鼓励跨学科研究,形成新的科研集群并且要求学校资源具有集群优势,即学校所有的硬件、软件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整合、共享和优化。图书馆则是科研集群的信息核心,是集群发展的重要资源。新的科研集群所带来的成果共享不仅是科研公正原则的本质要求,也是学术进步的必然要求,共享程度越高,研究工作受益越大。因此,在科研集群的发展下,图书馆只有建立强大的资源共享网络,才能进一步实现信息和成果的共享。具体而言,要求图书馆有配套的网络信息来满足教育科研的需求,展示教育科研成果;要求服务空间的多样化和服务设施的现代化;要求服务内容的多载体和服务形式的多元化;要求服务态度主动和服务水平的专业化。

1.3“学部制”院系的整合要求图书馆搭建以学部服务为基础的网络平台

“学部制”以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为核心搭建创新平台,按学科群来组建学院、组织教学,按课题组、研究中心等组织科研,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有学科之间的壁垒,构筑院系间整合的平台。在整合的平台中,学校通过学部加强不同学科的分类指导,建立更加合理的学术标准和评价体系。这就要求图书馆不仅提供这些标准和评价体系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而且提供这些信息资源的网络服务平台。在新的网络服务平台下,图书馆要打破原有的学科服务观念,以学部服务为基础,通过资源调配等方式,加强院系和学科之间的合作,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

2重庆大学图书馆在“学部制”背景下的创新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重庆大学于2011年初提出了进行学部制改革的目标,一方面完善优化学科布局,另一方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在学部制建设中,重庆大学图书馆从多方面着手,进行一系列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服务体制的优化

高校图书馆服务结构可分为外部服务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两个方面。外部服务结构指图书馆与外界环境因素之间形成的服务协调机制,其核心是“学校一图书馆一读者”三者之间的协调。图书馆内部治理结构指图书馆系统中管理主体之间的权力分享机制,也即图书馆内部的管理结构和各项管理制度。在以学部为基础的图书馆服务中,什么样的内外结构才能适应学校学部制的建设,满足学部信息服务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重庆大学图书馆实施了新的管理结构,以此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实施学部信息服务制度,以此优化外部治理结构;合理设置信息资源,以此优化学校投入结构,如图1所示:

重庆大学图书馆通过设立学部信息服务中心和学部馆员,并在学部科研人员中设立学部联络员,实现与各学部研究团队的沟通、交流;成立图书馆学术论坛,打造学术交流平台,给馆员提供展现其研究成果和创新思路的空间;图书馆学术论坛与各学部研究团队密切合作,并参与各学部与图书、信息情报学科交叉课题的探讨、研究。通过服务体制的优化,图书馆嵌入了教学科研全过程,融入教学科研第一线,协调解决相关服务问题,为科学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保障环境。

2.2服务方式的转化

重庆大学图书馆针对各学部的特点,转化服务方式,提供不同的服务策略和服务内容。其实质就是以学部研究工作为中心,提供满足科研人员的个性特征和需求特征的服务。图书馆拓展了服务的时空范围:通过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实行全天24小时服务制和远程面对面服务;丰富了服务内容:除满足学部的信息需求,还增加了为学部课题进行调研的服务;对服务效果进行了追踪:通过网络平台,学部人员可以对图书馆服务效果进行评价。这样的服务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动性、交互性、灵活性和专业性,赢得了学部用户的信任和支持。

2.3系统平台服务功能的创新

服务体制的优化、服务方式的转化需要通过系统平台来实现。因此,图书馆做了大量的调查,从用户需求出发,升级了系统,增加了一些功能,以实现简单、方便、通畅的信息和成果展示。

2.3.1升级学科导航系统 以学部为单位,根据各学

部的学科领域,图书馆把学术研究和教参信息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与服务凝聚到图书馆的知识体系中。在原有的导航系统基础上,根据学部对知识内容的分析来选择、描述和组织有用的信息资源,并提供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的资源检索环境。

同时,组织采编部、系统部、数字资源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资源进行严格选择、规范描述和持续校验、更新,以保证学部导航信息的可靠性。

2.3.2升级图书馆OPAC系统 升级后的OPAC系统,不仅可以查找文献馆藏详细状况,连接具体的数字资源文献接口,续借和预约文献,登陆手机图书馆等,还可满足读者新的信息需求。比如,读者登陆图书馆以后,在“我的图书馆”里面,可以醒目地看到与其学部研究有关的信息展示,包括:该学部使用前10名的期刊、图书,该学部教师、学生发表的文章、课题、成果,等等。升级后的OPAC系统更便于学部之间的学术交流,特别是为连续性的研究提供了更为直观的参考。

2.3.3搭建以学部为基础的服务平台 根据学校学部制改革的需求,图书馆专门搭建了学部服务平台,一方面在平台内实现对各学部信息资源的需求调查和学部读者的反馈评价;另一方面图书馆根据每个学部科研和教育资源的特点,收集组织各类资源,比如学部信息网站、信息导报、课件、教材、参考书和最新学科会议等,通过以学部为基础的网络平台,把这些资源更集中地呈现给用户,实现各学部与图书馆之间的沟通、服务。

2.4鼓励馆员进行学术研究

“学部制”的学术开放环境,为图书馆的科研工作带来了机遇。为此,图书馆把馆员按学部专业背景进行分组,并对馆员进行信息、计算机、网络知识、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成立青年学术论坛,打造研究团队,培养青年骨干和情报学学术带头人;组织馆员申报研究课题,参与各学部课题的研究。通过这些措施,来提高馆员的学术科研能力。图书馆寓服务于科学研究中,在科学研究中开展高质量的服务,通过服务出题,科研求解,以科研成果支持服务工作提升。不仅如此,图书馆还通过与学部之间的学术研讨会鼓励馆员与学部科研人员合作,开展各类跨学科的研究和学部科研服务创新的研究,使得图书馆的科研工作与学部科研工作融会、交流。

3“学部制”下对图书馆创新工作的思考

重庆大学实行“学部制”以后,图书馆调整自己的角色,努力发挥在学部科研中的作用:基于技术支撑环境,对数据资源进行科学的组织;对馆员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对学部即时地配置资源。这些创新措施使学校各学部的教育、科研工作有序展开,图书馆也逐步转型为集资源、服务、科研于一体的学术型图书馆,以逐步适应学部制发展的要求。通过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创新,在实践中,重庆大学总结了在“学部制”下做好图书馆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优化服务体制必须以学术信息资源为基础

服务体制的优化需要庞大的学术信息资源做支撑,这是学部制下提高图书馆服务的基本物质前提。无论是“学校一图书馆一读者”三者之间的协调,还是“学部研究团队――图书馆的学部信息服务中心”之间的合作,都需要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因此,补充信息资源是优化服务体制的关键点。而对信息资源的补充,要求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中具有强大的管理、集藏和整序、辨别的能力。重庆大学图书馆在实践别注意这一点,通过组织培训和研讨、信息个案分析等措施加强馆员这方面的能力,扩充优化服务体制所需要的物质资源,实现以学部用户满意为目标、面向知识内容、面向解决方案、面向服务内容个性化为特征的知识服务。

3.2服务方式的转必须强化馆员的学科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高校人事管理的需要,往往将图书馆馆员与一般性的教辅人员混同起来,图书馆工作人员成为高校学历、专业背景最为参差不齐的队伍。这样的人力资源环境为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化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在“学部制”背景下,要做到拓展服务时空、丰富服务内容,必须对图书馆馆员进行专业学科的培训。重庆大学图书馆把馆员按学部分组,到各学部接受专业知识培训,使图书馆拥有覆盖学校全部学科背景的馆员,真正做到服务时空、服务内容的转化。

3.3创新服务平台必须把用户需求和学部体制结合起来

在服务平台的设计中,用户需求是出发点和目标,学部体制是框架。出发点和目标必须在框架内,框架必须作为出发点和目标的支撑,两者相铺相承。图书馆正是有了结构合理的学部制框架,在服务平台的设计中,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和目标进行不断地完善,才做到服务平台的真正创新。

3.4馆员进行学术科研活动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

学部制实施后,在图书馆积极的鼓励下,馆员开始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据统计,2011年重庆大学图书馆被csscI期刊收录的论文已近20篇,是2010年的2倍。在科研工作中,一些人对图书馆开展科研产生了置疑,认为其阻碍了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这样的舆论环境不利于学术活动的开展,所以图书馆需要引导馆员正确认识科研工作。

创作背景篇5

关键词:医学背景;当代作家;创作影响;毕淑敏;余华;冯唐

古往今来,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们涉猎到的领域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史学科,他们中的很多还有着不为人知的自然科学背景。医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自然吸引了很多创作者投身其中。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最终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医学背景提升了这些作家的创作,帮助他们用自然科学赋予其的理性翅膀在充满感性的文学领域中翱翔。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曾经做过近10年的外科医生。在接受新浪采访时,被问到从医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他说:“在研究人性本质的层面,医学、文学走的其实是一条道路,只不过是方法和角度的不同。医学是从身体上对人进行探求的科学,从理论上研究人的结构。但是经常会碰到理论上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只能把它转到心理和精神层面上,也就是文学,用小说的方式去描写或者解决这些问题。我想这两者既不一样,又有共通的地方。”两者虽有诸多不同,但是在生命的诞生、死亡和对人类社会的思考上面,文学和医学殊途同归。

在当代文坛上,有医学背景并且较有成就的代表作家有毕淑敏、余华和冯唐。医学不仅影响了这些作家的创作还影响了他们整个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毕淑敏在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文坛时,以其冷静和对人事悲悯的情怀而独树一帜。她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阿里高原部队当军医达11年之久。1980年回京,她被分到工厂医务所任主治医生、所长。1991年她告别医院,开始专业写作。7年后,正处在写作黄金时期的毕淑敏放弃写作,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读书,2002年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后成立了自己的心理咨询中心,2005年关闭心理咨询中心,再次弃医从文。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长年的医学生涯使得她对生与死有从身到心的全面理解,怀着高度的作家使命感关怀着人生。

因为毕淑敏当了20多年医生,所以能感同身受。她为我们塑造了各具特色的医生形象。毕淑敏在谈及自己创作的体会时说:“我只敢写我大致经历过的事情,我只敢描述我确有把握的感觉和记忆。”在她的小说中,医院是一个小社会,医生是主角。他们不再是隐藏于白大褂之后神秘的群体,而是有血有肉、有缺点的普通人物,拥有更丰满的人格。毕淑敏呼唤良知和责任,着力塑造的是有良好医德的医生。这些医生有高度的责任感,克服极大地困难,只是为了救人,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做医生的,就该终生穿着白的工作服,永远一尘不染。需忘我,需J真,需冷静如水,需严谨如丝丝入扣的卡尺。”毕淑敏如是说。

在她为我们精心创作的故事中,往往以医学故事为切入点,同时将各种社会、人生问题巧妙地编织在故事中,在医院这个小天地里经营着一个高度浓缩的人生舞台。我们经常说人生如戏,经过作家精心创作的人生更有韵味。好恶、美丑在医院里纷呈,生和死每天一幕幕在医院里上演。作者几乎每天都面对死亡,慢慢习惯以敬畏之心缅怀死者,祝福生者。对人事悲悯的情怀,对人生命的关注,灌注在毕淑敏的作品中,使其作品具有思想深度,耐读又感人。

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坛有鲜明创作特色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明显带有医生这一职业印痕。余华自称“他的童年岁月在医院里”。因为父母亲都是医生,余华从小就出入于医院,对生死离别看的多了,他说道:“我喜欢闻酒精和弗尔马林的气味……我对从手术室里提出来的一桶一桶血肉模糊的东西已经习以为常了”。这种感官体验,影响了之后余华的创作,成为内在的渊源。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余华能够冷静地、不动声色地描绘血腥、残暴,描写人性中的黑暗和丑陋。

另一方面,余华做牙医时面对口腔这一小方天地,锻炼形成的精准、利落,也极大地影响了余华的现实创作。他的小说一直存在着一个清醒的叙述者,利落、冷静地描写生存和死亡。

冯唐是一个新生代作家,70年生人。他被称为文学界的“异类”,作品有难得的轻狂和痞气,同时也充斥着旺盛的青春气息。他的身份无疑是多重的,医生、商人、作家,这三者同样指向了敏锐这个特点,正是这个特点滋养了冯唐的文学创作。1990-1998年间,冯唐就读于协和医科大学,主要学习妇科肿瘤专业,并获得了临床医学博士。在一次专访中冯唐这样回答从医经历对他的影响:“我记得卵巢癌晚期的病人如何像一堆柴火一样慢慢熄灭,如何在柴火渐渐熄灭时,身影还在病房慢慢游荡,还站到秤上,自己称自己的体重。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医的8年是我练习素描人类的8年,是我了解生死的8年。这两点,对于我的世界观和写作至关重要”。医学背景对冯唐文学和人生的影响毋庸置疑。

冯唐引起大众的关注,是因为《北京三部曲》的出版发行。《北京三部曲》由《十八岁送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和《北京北京》三部小说组成。小说以自传式的口吻叙述了在学院背景下主人公秋水由男孩向男人转变过程中的迷惘和青春所经历的伤痛。作者在作品中对“性”这个话题大胆、开放地描写突破了一定的尺度;对小说中几位主要女主人公的描写,我们能感受到浓厚的男性荷尔蒙气息。出现这种描写的深层原因是冯唐作为妇科医生的职业敏感,他十分了解女人身体的构造,而且能够冷静、理智地对待人身体的欲望。冯唐要表达的并非是无度空虚的,他并没有依靠性描写博人眼球,而是在调侃中解构,让人们正视正常的欲望。

冯唐的小说还常常用人体器官做比喻。他会将建筑物的外形比喻成男性的生殖器,这和余华的小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将自己熟悉的医学场景或医学名词写到文字中。冯唐在《万物生长》后记中写道: “我在满足读者阅读期待和还原生活之间,徘徊许久,最后选择了后者。”

每位作家的思想观念不同,因此即使有着同样的人生经历,获得的认知和体悟也不尽相同。生命最高形式的书写,必定充斥着对生死、命运的认真观察和思考。人一生会经历生、老、病、死,难以预料。但它之于有医学背景的作家又完全不同了。他们比一般人更能直面痛苦,直面死亡。在这些作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看清死亡,直面深层人性。读完作品之后,我们这些普通读者面对现实,或许能够更冷静、理智,将更多的热情和关注投向未来所向往的生活。

[注释]

[1]宋耀良.艺术家的生命向力[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276.

[2]金银花.试论医学对毕淑敏创作的影响[D].长沙,中南大学,2009.

[3]李巍巍.用生命擦拭生命[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4]毕淑敏.红处方[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477.

[5]余华.医院里的童年[Z].1998.

[6]余华.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Z].2005.

[7]米歇尔・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M].刘北成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8]冯唐. 万物生长: 后记[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234.

创作背景篇6

关键词:大班主题;写生创作活动;指导策略

幼儿写生的对象主要就是特定的物体或者景物,通过仔细观察将看到的东西画出来。由于幼儿缺乏经验的积累,他们的创作就会受到限制,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表现技能不够平衡,这样创作就会受到局限。幼儿的绘画缺乏系统性,就无法有效地结合技能和创作。在主题背景下,将写生创作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能促进幼儿创作灵感的发展。

一、借助主题环境提供写生的素材

幼儿自身对于美具有敏感和喜爱,而儿童获得经验的主要渠道就是视觉,利用生动的视觉体验可以将无穷的想象激发出来,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例如,大班主题活动为“鸟的世界”,教师利用网络搜索,可以创设具体的环境,为学生确定具体的主题。例如,我认识的鸟类、鸟的生活环境、鸟的事物等等,将这些不同的主题进行有效的串联,教师和学生一起搜集有关鸟类的信息资料,这样就会为学生提供有关“鸟的世界”,可以制作相关的简报或者鸟类的标本,形成各种丰富的视觉感性材料,进行有效地安排,布置具体的主题环境,教师引导幼儿创设有效的互动,对鸟的外形特征和种类等各种相关的知识经验进行仔细观察,并且用心体验,这样一来,幼儿就会对鸟类的外在美印象深刻,能够对写生创作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素材。

二、分层主题的进程

针对写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幼儿利用自身的视觉感知,对于事物的想象进行捕捉,并且实现再现,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促进幼儿获得形象感知的能力。在日常写生过程中,幼儿的观察缺乏秩序,也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幼儿自身不知道怎样去对自己看到的物象进行表现,他们通常只是将记忆中的表象进行表现。幼儿对于绘画缺乏想象力。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针对主题开展的进程,进行有目的和有计划的划分,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让幼儿对写生对象的形象特点具有初步的感知,将上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解决。首先教导学生对整体特征进行感知,随后再进行有效的局部观察,学会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有效的对比,最后引导一些具体的细节。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事物,例如一盆花,让幼儿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仔细观察,形成整体感知,通过对花的花瓣、花径、叶子等各方面进行局部观察,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对写生对象形成整体方面的感知。进行第二层观察,就是感知观察。通过对整体进行观察,让幼儿对两盆相近的花进行比较,幼儿通过观察,就会发现这两盆花在形态和色彩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幼儿通过这样的观察,可以获得多样性的感知,丰富感性认识。随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情景感知观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不同的花放置在不同的情境中,这样幼儿就可以明确花的特征和他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当幼儿在将其细节继续拿给你表现的时候,这些都是最根本的基础。除此以外,还可以激发幼儿对于大自然的兴趣,让幼儿直接对写生对象进行理解和描绘,建立自己的知觉形象,幼儿可以明确观察花的细节特点。

三、创设主题交流平台

写生的过程,就是让幼儿去观察和分析以及理解、获得直接体验、锻炼幼儿智力的过程,可以将自身的观察和认识表现出来,这就是一种创造能力,在未来的创作中也是非常丰富的材料。主题“鸟的世界”,教师创设出美术区域的环境,并且创设出交流展示平台,让幼儿可以自由交流,可以对同班的作品进行欣赏,可以将幼儿的创作欲望充分激发出来。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幼儿以自己的意愿为基础进行有效的组合,将自己想要的画面描绘出来。以鸟的特征为基础,对鸟的生活环境进行自由想象。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按照选择的鸟的标本进行写生创作,幼儿也会变得更加投入和自信,更加生动地将鸟的形态特征表现出来。

在主题背景下,幼儿写作创作得到有效的开展,这个美术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过程,更是一种促进创造性发展的手段,具有很强的创作欲望,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的创作欲望,提高幼儿的写生技能。

参考文献:

[1]邹晓梅.《指南》背景下大班幼儿绘画活动指导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6(25).

[2]万新华.图式革新与趣味转变:以十七年江苏国画家笔下的建设主题为例[J].美术研究,2012(1).

[3]刘玉立.大班额背景下如何实现教育过程公平:基于学生参与的视角[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2).

创作背景篇7

关键词:网络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193-01

网络对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造成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而随着网络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将不断的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问题与情况,所以在网络背景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进行创新以适应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环境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在此过程中,高校必须抓住网络带来的机遇并直面网络带来的挑战,通过对网络的充分利用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1.树立网络教育观

树立网络教育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网络背景的重要要求。网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明显的影响,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适应网络发展这一趋势。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网络对学生本身思想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积极的态度抓住网络带来的机遇,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避免因为网络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就全盘否定网络。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随着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会不断的面临困难和挑战,对于网络而言,既然无法有效的杜绝和脱离,就应当探寻面对、接受和利用它的途径。

2.占领网络阵地

网络在当前是一种最为先进和便捷的信息传播媒介,大部分学生已经将网络作为获取信息和获取知识的第一渠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承认和占领网络阵地并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建设,是掌握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性的必然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领网络阵地的过程中,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是重要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许多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都越来越重视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出的新手段、新渠道的作用,并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事实上,这些网站的建设并不能完全满足网络背景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需要,其中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数量较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内容单一;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功能有待扩展;四是各个高校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难以形成合力;五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宣传工作不到位,使已经建成的网站形同虚设。针对这些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占领网络阵地的过程中需要重点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遵循个性化原则,即根据高校和学生本身的特点呈现出网站的特色和个性;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遵循服务性的原则。点击率是网站作用是否发挥的直按说明,在网站建设的过程中,只有遵循服务性的原则,将教育和服务统一起来,才能拉近学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距离,同时能够更容易的获得学生对网站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三是遵循资源共享原则。针对各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分布零散以及影响力小的问题,各个高校应当具有资源共享的意识,通过进行思想政治资源的整合来提高网站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四是遵循丰富内容原则。网站中的内容是否丰富决定着网站是否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所以在网站建设中其内容不仅要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要将这些内容与学生。

3.重视网络思想政治队伍建设

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内容、环境还是手段、方法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适应这种变化,在此要求下,重视网络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高校要通过培养和培训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不断发展,首先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强化几点意识:一是网络意识,二是认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三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持有民主意识,四是学习意识与创新意识;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这种优化主要体现在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方面。总之作为网络背景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不仅要确保自身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熟练的业务素质,深厚的理论水平,计算机网络素质,同时要有敏捷的应变能力,能够快速的发展问题及开展工作,在责任感、进取精神的推动下做到积极进取,勇于探索。

4.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当前网络管理的体制仍旧有待完善,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针对学生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伦理观念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高校首先要重视开展文明上网和安全上网的教育和宣传,强化学生在上网过程中的自律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帮助学生在思想方面构建能够对不良信息进行抵制的壁垒;其次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在高校中建立起网络监督机制和惩戒机制,通过完善校规来让网络背景中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所依据。

5.重视对网络技术的利用来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功能

在网络背景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仍旧是高校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所以不能为了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扩展到网络平台中而忽略了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在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将网络技术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从而让理论课程能够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凸显出自身的主渠道作用。在此过程中,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应当引进多媒体教学,通过对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发挥来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中教学方式枯燥乏味等问题;其次,教学课件中的观点应当具有重组的依据,通过结合理论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做到严密的论证和准确的理论;再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必要从课堂向课外延伸,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网站的建立来增加学生接触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

创作背景篇8

摘要:由于各种原因,当前高职辅导员工作没有深入对接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及提升学生就业率等因素要求高职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高职辅导员应首先提升自我素养以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同时在辅导员工作中应强化创新创业宣传、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获得校企支持等途径来有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正在逐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高职职业院校在师资力量、教学场地,课程设置方面都进行了系统性设计,保障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创新创业活动在校园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总体来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所带来的绩效并不高,与教育部设定的预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转化为创新创业行动的实践成果,高职院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高职辅导员由于身处一线,担负着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与学生接触最紧密,因此高职辅导员工作尤为重要,高职辅导员工作能否实现转变,能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

一、高职辅导员工作没有深入对接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也是一件新事物,由于各种原因,当前高职辅导员工作并没有深入对接创新创业教育,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管理及奖惩制度有关。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处于探索阶段,各种利益关系还没有理顺,相应的从创新创业角度来对辅导员管理及奖惩的制度还没有建立,这无形中降低了辅导员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使得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最密切关系的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留下空白,迟滞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二是高职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高职学生管理难度较大,学生工作不能出任何差错,造成高职辅导员压力巨大。同时,班级中的各项评优评奖、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甚至于教室和寝室的卫生都需要高职辅导员亲力亲为,造成高职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高职辅导员很难有额外时间配合创新创业教育,更难有动力主动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之中。

二、高职辅导员工作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社会、政府、学校的全面参与,高职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学生思想活动的引领者,高职辅导员工作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有很强的必要性[1]。

(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全民创新、万众创业”活动,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高等院校,是实施创新型国家的主战场,肩负着推进国家创新工程的使命。高职辅导员要响应国家政策,自觉形成使命感和责任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素养,逐步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能力,适应创新创业教育需求。

(二)提升学生就业水平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放缓及经济结构转型,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呈下降态势,高职辅导员工作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高职辅导员“以生为本”,践行辅导员职责的重要行动。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改变学生就业观念,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并通过创业活动使得学生尽快进入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提升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我国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学生职业能力不强,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这就需要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符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校重视学生职I能力培养,重视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高职辅导员工作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辅导员工作层次的一次提升,将高职辅导员职能从学生工作管理者提高至人才培养的全面参与者,极大提升高职辅导员在教学中的地位。

三、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辅导员工作路径分析

从入学的第一天起,高职辅导员就与班级学生紧密相处在一起,最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最了解每个学生的潜质与发展规划,因而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更具有优势。在创业创新教育背景下,高职辅导员既要胸怀远大目标,又要脚踏实地,从提升自我素养做起,整合和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通过开展参与各类活动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一)提升自我素养以适应担当创新创业教育者角色

创新创业教育对高职辅导员是一门新兴的课题,合格的创新创业教育者需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组织能力。高职辅导员应广泛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劳动就业政策、企业管理知识,学习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同时还应加强社会实践,与企业保持一定的沟通和合作,通过提升自我素养和积累社会资源以适应担当创新创业教育者角色。

(二)通过多种形式突出创新创业主旋律

当前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模糊认识,甚至有部分学生存在抵触情绪,这就要求高职辅导员要广泛深入开展各类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题活动,使得学生认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树立学生创新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创新创业思潮和斗志[2]。具备活动包括:集中学习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通过主题班会和座谈会,组织宣传和学习各类典型创新创业案例;举办在创新创业道路上获得成功的杰出校友的讲座和联谊会;组建创新创业积极分子社团或协会等。通过上述活动,并发挥班级干部主观能动性,积极宣传创新创业,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班风、学风,突出创新创业的主旋律。

(三)加强创新创业心理辅导与职业生涯规划

创新创业的难点在于“创”,它的本质在于突破自我,打破传统。高职学生由于没有考上本科,普遍存在认识上的自我否定,对自身创新创业能力持怀疑态度。高职辅导员要从树立学生信心入手,通过加强创新创业心理辅导来疏导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高职辅导员还应从学生一入学就与学生深入沟通,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根据学生能力和职业兴趣,逐步制定与完善学生创新创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将创新创业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学生职业发展相结合,最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学生整个大学学习和实习阶段,终身受用。

参考文献:

[1]张立付,周旭,杨仕勇.“双创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辅导员职能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6):44-46.

上一篇:民情日记范文 下一篇:小学班级公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