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28 13:55:35

大学生职业培训

大学生职业培训篇1

关键词: 大学生 入职培训 问题 分析解决

1.引言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崭新文明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技能和素质成为知识经济的先决条件[1]。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茅介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校人数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普通本专科人数达到2000万人[2]。大学生作为企业新员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最感兴趣、最积极参与的活动就是入职培训[3]。但大学生往往过于理想化,到岗几个月就纷纷跳槽,给企业的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我们通过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对大学生的入职培训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以有效帮助大学生渡过“现实震荡期”,解决大学生流失率高的问题。

2.众和公司入职培训

众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众和)是福建一家集纺织与印染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棉休闲服装面料供应的大型上市民营企业。众和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校园招聘,并进行大学生入职培训。

2.1入职培训过程

大学生入职培训时间为1个半月,前1个月主要是基础知识学习与各厂房的现场实习,而后半个月时间就是补充学习、参加与各分公司的见面交流会、培训效果考核等。

此外,公司也给大学生们安排了放映电影、聚餐等活动,增强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企业忠诚度。

2.2入职培训效果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入职培训的实施效果,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接受入职培训的大学生群体,样本容量为200人,收回有效问卷196份。访谈主要针对大学生,以及与入职培训相关的领导与员工,按各个实习分公司与部门的比例平均分配,以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进行。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基础知识学习主要是理论教学,流于形式,大家对理论教学效果都不太满意。现场实习采用分组、岗位轮换与师徒制方式,是入职培训中满意度最高的一项内容,普遍受到好评。整体效果方面,入职培训的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大学生对入职培训效果的评估如下(见表1):

3.大学生入职培训研究结果分析

3.1大学生入职培训的合理方面

3.1.1双重分组培训

人力资源部每两周将大学生分组一次,有利于不同思想与风格的大学生的融洽相处,防止形成独行的“小团体”。总而言之,分组培训促使团结互助与竞争上进的精神有效地融合成一体,促进了大学生的顺利转型。

3.1.2岗位轮换实习

众和对大学生的现场实习采用了岗位轮换的方式,各小组每两周就换一次实习部门。岗位轮换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快地熟悉公司整体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偏好作出客观的评价,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安排,为以后的定岗打基础。

3.1.3师徒制方式

实习采用了老员工指导大学生的师徒制方式,77%的大学生认为方式合理。首先,师傅们文化水平不比大学生们高,他们友善、热心地指导大学生;其次,大学生刚接触工作,比较谦虚好学,需要有个师傅带着了解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等。总的来讲,师徒制使大学生的实习氛围良好,受到了大家的普遍好评。

3.2大学生入职培训的不足方面

3.2.1理论教学效果差

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理论教学方式实现的,但大学生对这种纯粹的说教式培训感到枯燥、缺乏耐心,渐渐地有些人缺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课程安排不合理。培训课程的合理设计应体现在三个方面:课程内容安排合理;课程时间安排合理;教学方式合理。

3.2.2入职培训工作不通畅

大学生的入职培训过程中出现过几次混乱的情况,在部门沟通与协调上缺乏经验,引发培训工作无法衔接。

3.2.3大学生工作表现不稳定

在大学生入职培训过程中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大学生工作表现参差不齐;二是考核的欠缺使大学生工作表现有下降趋势。大学生初涉职场易受外界干扰,情绪化,理想与现实存在着差距,难以融入集体而产生失败感等因素,造成工作表现的不稳定。

3.2.4大学生流失率高

公司在大学生入职培训上投入了不少资金与精力,但投入产出比却不高,大学生感受不到公司重用,公司都一直没有传达给大学生的具体发展计划等,使其离职率居高不下。

4.结论与建议

理论知识培训是入职培训中的重要内容,培训课程的合理设计是保证培训效果的首要因素。上岗实习是促进大学生从课堂走向实际工作的桥梁。无论是双重分组培训、岗位轮换还是师徒制方式,都是使上岗实习更加有效的具体措施。在培训中,培训评估起着信息反馈作用,为了达到预期的培训目的,企业需要采取合适的培训评估,健全培训评估体系。入职培训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大学生度过“现实震荡期”,公司要及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展开辅导,引导他们协调人际关系,正确应对各种压力,尽快消除疑虑、迷茫等情绪,有效地帮助他们展示才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从局外人转为企业人,从学生转为企业员工。

参考文献:

[1]胡美娟.大学生入职培训与内部导师机制选择[J].企业活力――人力资开发,2007,9(2):46-47.

[2]刘媛.心理契约视野下的大学生入职培训[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6,3(3):100-102.

[3]王玉强.如何做好新进大学生的岗前培训[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报,2007,6(6):141-143.

大学生职业培训篇2

Abstract: The vocational skill appraisal get approvals by 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as the efficients path of reducing school business docking b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any university's appraisal situation is unoptimistic. This article mainly has carried on the elaboration to the vocational skill appraisal's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

关键词: 职业;技能鉴定;措施

Key words: occupation;skill appraisal;measur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208-01

0引言

职业技能鉴定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职业技能鉴定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

1国外现状

进入 21 世纪,国际上提出了培养“关键能力”和“技术人文者”的概念。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特色。德国“双元制”模式:就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各类中学毕业生要谋求某一个职业岗位,就必须首先通过申请成为某一个企事业机构的学徒。学生由企业依照国家标准招收,然后送入双元制大学学习。培养目标是:学士―工程师,即既有大学理论知识,又有从事工程师工作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就能担当起工程师岗位的工作,不需要企业再进行适应性培训。这是区别于传统大学之处。韩国政府大力提倡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1994 年韩国实施了“2+1 制”,即学生头两年在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第三年在企业接受一年的现场实习培训。1998 年建立了 40 所“2+1制”示范学校。澳大利亚的学校,将教室和实验室甚至生产车间合为一体,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能力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方式上灵活多样,既有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有师傅带徒弟式的手把手教学,还有现代远程教学。实践教学则在实验室或车间进行,完全按实际工作要求操作。由此可见,技能教育是全球化教育趋势。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特殊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企业的青睐,目前各大企业越来越看重“两证型人才”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大学生在完成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通过学习培训再考一两个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毕业生尽快就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2我国全日制本科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企业内实施的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开始的,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两证并重,学科性教育和职业型教育两教并举,已成为社会共识,近些年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在各大高校得以顺利开展,参加培训鉴定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据资料显示,我省近三年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本科生占学生总数的51%,普通本科院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把它作为扩大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有的大学明文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至少获一门职业资格证书;有的大学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门必修课安排在教学计划中,计学分,有的学校创造条件,提供信息,鼓励学生参加适合自己的职业技能培训,无论是哪种形式,目的都非常明确,希望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技之长,学以致用,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所有的在校大学生对职业技能培训认识在加深,热情不断高涨,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大学生所拥有的技术和技能的凭证,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

3改变职业技能鉴定现状的有效途径

3.1 提高学生对职业技能鉴定的认识刚走进校门的大学生弄不清我国职业资格制度,不知道为什么在取得本科文凭同时还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了解职业技能培训的含义和作用,搭建各种交流平台,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学历”加上“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将来就业最有效的通行证。

3.2 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缺乏规范性,试题库试题陈旧我国1997年开始试验试题库的开发,但是职业技能鉴定中出自国家题库的试题所占比例较少,试题不规范、不科学,与实际结合不密切,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

3.3 考评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考评员队伍的基本情况看,无论是文化技术水平上,还是人员的分布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要大力开发和增加题库的工种量、试题量,保证试题客观、科学、规范。

3.4 资金投入不足,鉴定设施不够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和鉴定的核心内容是技能操作,应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技能鉴定站往往存在着实训基地严重不足,实验设备无论是数量还是更新程度都远远满足不了职业技能考核和鉴定的需要,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争取财政和有关方面的支持,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尽早购置健全相应的职业鉴定所需的必要设备,以保证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高等本科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非常重要又有意义的系统性工作,“两证”用人制度已被广泛采用,企业偏爱既有理论知识又会操作技能的大学生,聘用之后能马上上岗,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政策支持,职业技能培训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高,效应会越来越大。因此面对高校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提出一定的改良措施必将推动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并提高高校对人才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崔雪梅.对普通高校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21).

[2]陈跃新.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新热点[J].成才与就业,2005,(15).

[3]郝杰.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几点设想[J].大众科技,2009,(09).

大学生职业培训篇3

关键词:行业需求;大学生;职场形象礼仪;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2

一、职场形象礼仪释析

职场礼仪培训中的礼仪则是规范行为的一种,其中礼代表着一个人内在的品质,然后在通过“仪”由外在表现出来,这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针对礼仪并没有什么局限或者特定,只要是能够展现出约定成俗的状态,以准中、友善、美观和愉悦的形式展现出来的都被称之为礼仪。可是每个场所、环境和地域不同的空间礼仪所表达的形式就会存在不同,职场也是如此,当你进入到一个特定的工作场所,并不能立刻具备适应工作场所的利益,这就需要通过职场形象礼仪培训进行学习并加以巩固。

二、项目设计具体内容

1.本项目立足于产业需求,立足于把企业“搬进”校园,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对即将迈入职场的大学生提供专业素质培养和形象技术改造,使其更加适应职场的需求。

2.本项目立足于相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专业研究方法,立足于行业需求导向下的调研分析。通过对淮安周边的中小企业以及大学城周边的本科、高职院校采用问卷调查,对于调查结果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3.本项目立足于研究市场需求与毕业生能力的平衡节点,合理利用校园资源,与大学生求职需求相结合,以开设课程辅导班的形式,定期展开沙龙,请专业礼仪形象导师开展讲座。同时利用大学生创业园的便利资源,利用自媒体平台,例如微博,微信,QQ等的宣传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信息平台。

4.本项目立足于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真正缩短职场需求与毕业生形象礼仪水平的差距。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项目中包括邀请人力资源部职场人士开展相关活动,开展订单式实地考察学习,以达到对大学生的深度了解,并进行更深入研究。

三、项目开展的主要形式

1.以展开问卷调查的方法

为了更好明确培训的目标,达到培训的效果,使职场形象礼仪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本项目采用问卷调查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真正了解市场的行业需求导向,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倾向和社会需求。

2.以开设课程辅导班的形式

将校园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譬如:大学生创业园,开设以“形象礼仪培训”为特色的专业课程辅导班,对各个学科知识进行整合,针对性构建知识网络,培养综合素质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场能力打好基础。

3.以请专业礼仪形象导师开展讲座的方式

定期开展形象礼仪沙龙,请专业的形象导师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学,让学生在沙龙培训中通过身体力行体会职场礼仪,打造职场形象,在开拓眼界的同时,亦能起到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作用。专业讲师带来前沿知识和技能,必定是对综合素质的一次提升。但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如何做到兼顾,专业知识的深浅铺设也是一个挑战。

4.以建设网络交流平台的方式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实践与交流相适应。在信息时代,通过新媒体的传播,能更快、更好、准确的学习到更深层次的知识点,而且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新媒体平台能促进行业深层次交流,同时带动行业新发展。此项目借助新媒体网络交流平台的优势既可以宣传相关课程培训,又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相互交流学习礼仪培训相关知识。主要通过建设QQ群,新浪微博,微信平台来积淀并最终展示成果。

5.以订单培养人才的企业模式

在积极探讨行业需求导向的前提下,邀请并组织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家、资深员工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并且与相关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参与协助,通过参观企业,模拟企业面试,在企业实地实习等形式给大学生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同时也给予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双向选择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宝贵的企业化实践体验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为以后走进职场提供了必要准备。

四、项目问卷调查过程及问题探究

在实际的问卷调查中,对于形象礼仪话题的关注,只有38%的学生表示对此非常关注,而对此话题漠不关心的学生也占总数的14%,大部分的同学都表示只是偶尔关注一下而已。对于现代社会是否注重礼仪的问题,却又有76%的学生认为现代社会相对关注,而认为完全不需要的学生则一个也没有。对于以上两个问题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数据比例,这说明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认识到了礼仪问题的重要性,但对于该问题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层,并没有给以同等的关注程度。

在被问及是否愿意参加礼仪培训问题时,虽然只有14%的学生表示不愿意,但在剩下的绝大部分学生还是要视情况而定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现代大学生对于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问题上还并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将其看作是个人素质的点缀,亦或是职场应聘中的额外筹码罢了。

五、项目问题解决途径

培养学生的外在素质,让高职院校的同学们树立危机意识和长远目标,要看到素质和能力对于市场选择的重要性,要将长远目标统一到为社会服务和自身素养的提高上。

将职业形象设计作为重点,加速商务礼仪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在校学生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

运用范围经济理论,全面提高从事特定行业工作时所必须具备的素养、特征、气质,表现出专业的身份和仪表,充分展示展示人格魅力的同时表现出职业的特点。

六、项目意义与展望

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在最近的几年,礼仪标准化作为一个员工重要的考核内容,被许多诸如跨国公司的重要企业所提倡。职场礼仪不仅可以有效的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气质和魅力,还能体现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平,个人的学识以及内在素养。通过职场礼仪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冷静,按照礼仪的规范来约束自己,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友好亲善,与同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关系,与领导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能在职场中建立起良好的人脉关系,使自己的事业有进一步发展。“职场形象礼仪”项目的培训能够有效的帮助学习者顺利的走进职场,走向社会,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职场形象,在与他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专业有素的美好形象。

职场礼仪是提高个人素质和单位形象的必要条件;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人际关系的剂,是现代竞争的附加值。职业生涯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完美的职场礼仪的强大助力,而一个完美的职场礼仪需要当代大学生们的努力去打造,精心去培养。同时,各大高校也应该通过调整课程的结构,去开设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商务礼仪等课程,去培养当代大学生们的职业礼仪,当然,高校的老师也要强化自己的职业礼仪的修养,可以将职业礼仪教育融入到自己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从而为大学生们的就业以及发展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同时也在努力提高高校的就业律、改进关于人才培养的方案,从而实现一种跨越式的发展与突破。

参考文献:

[1]李晓军.陈秀君.礼仪,助你求职成功[J].时代文学(双月版). 2007(03).

[2]聂家昱.试论馆员职业道德和礼仪的价值意义[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3(03)2.

大学生职业培训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培训、策略

一、中国劳动力市场迫切需要职业技能培训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劳动力市场日趋活跃,但总体来说,仍是一个畸形态势。2004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约为4.3%,超过800万人,加上下岗人员,实际城镇失业人员超过1000万,如果考虑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中国的实际失业人口更高。在大批失业人员与新增劳动力涌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十分困难的同时,许多职业技能岗位却招不到人。失业人员职业技能低下,是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为解决这一压力,政府对新生劳动力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即新生劳动人口在就业之前接受1— 3年的就业训练和职业培训,增强就业能力①。同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②显然,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或教育培训机构,都将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缓解就业压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举措。

二、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

职业培训在我国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腾飞,大规模的社会职业培训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社会力量办学等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成为职业培训的中坚力量。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使受教育者获取一线职业岗位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在社会职业培训中的定位,对提高我国劳动力职业素质关系十分重大。

高职院校承担的职业技术教育既是学历教育,又是高等教育,虽与职业培训同属于职业教育,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面对自身教学资源相对紧张,职业培训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高职院校有无必要介人社会职业培训?对这一问题,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给予肯定的回答。

1.开展职业培训符合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

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是服务,首先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其培养目标是直接为当地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培养对象的职业素质,提高就业率,许多高职院校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并将职业资格培训纳入正常教学体系。在完成计划内教学的同时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这与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不谋而合。全国一千余所高职院校,如果每所高职院校面向社会每年培训1000人,全国将有一百多万人受益,如果高职院校学历教育在校生与职业培训在校生相等,职业培训周期平均为一年,全国每年经高职院校培训的学员将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二至三倍,达到数百万

人。这将大大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

2.开展职业培训,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协调、科学地向前发展,社会对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这类人员除有精湛的技艺外.同时具有相当的理论水平。以前,技校、中专或高中毕业的学生,要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与理论进修才能获得技师以上的技能等级。随着技术与技艺的进步,过去通过长期实践才能获得的实践能力,现在可以通过具有高度仿真效果的实践教学获得,这样,可以通过培训来缩短一般技术工人成为技师的成长周期,扩大技师队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3年拟定并下达了三年内在全国培养50万新技师的计划。要求“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以及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完善教学方法,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强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内容,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采取校企合作、定单培养等方式,开展后备青年技师的培养工作”③。为实施这一计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高职院校中批准成立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等六部委也于 2004年在全国高职院校建立了一批“国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显然,在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高职院校以其师资、设备、技术教学、科研方面的优势,处于主力军地位。

3.开展职业培训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我国一千多所高职院校中,除近200所民办院校外,其余都由政府与行业投资,投资规模少则一、二亿,多则十几亿。虽然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仍然匮乏,但与社会一般培训机构比较,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不仅更加丰富,而且更加先进。教学资源匮乏主要是师资、校舍和设备。在校师资不足,但社会整体师资并不缺,可以通过临时聘用退休教师,企业富余技术人员解决师资问题。校舍不足是针对正常教学时段而盲,考虑到职业培训的业余性及培训学员多为走读,多数院校都可以解决。设备不足是指满足高职教育该有的设备没有,但已经拥有的设备存在很大的利用空间,据一般统计,即使按每周40小时计,许多学校的设备利用率也不足50%。资源取之于民,必须用之于民,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资源优势,挖掘资源潜力,使高职院校成为既是承担计划内高等教育的职业技术学院,又是承担社会培训的职业培训学院。

4.开展职业培训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造血机能

职业培训目前已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2004年上海昂立进修学院对上海2003年整个培训市场规模进行过调查和统计,结论是:上海约有200万人接受各种培训,按每人投入500元计,培训产值达10亿元④。全国现有民办培训机构近2万所,就业训练中心与技工学校近八千所,此外还有数百个集培训、技能鉴定、推荐就业一体化服务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高职院校进入这一产业,有着天然的品牌优势,在鱼龙混杂的培训市场,可以占得信誉的先机,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我国一些开展社会职业培训较早且形成规模的高职院校,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以及提高员工待遇的经费主要来自社会职业培训。

5.开展职业培训可以提升人们对高职院校自身的认知程度

高职教育在我国仍处于劣势地位,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太差,在观念上总是认为职业教育不是高等教育。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社会解决就业压力,为个人提升自我价值做出贡献,这一过程,可以大大提升社会对学校的认知程度。以开展外语培训为主的新东方为例,其知名程度及对社会的贡献,要远远高出不少本科院校。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西蓝天职业技术学院以社会职业培训起家,目前各类培训班在校学员的人数接近或者超过高职教育在校学生人数。这两所学校,政府没有投一分钱,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达到资产数亿、在校学生数万的教育规模,成为全国知名学校。其成功之举,为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提供了借鉴。

三、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的策略

1.以我为主

以我为主就是要充分认识开展社会职业培训的重要意义,掌握职业培训的主动权。它包含多重意义:首先,学校要向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申请成立职业培训机构,按照市场运行规律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第二,培训机构必须根据当地社会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把握培训的方向;第三,培训机构必须与校内各教学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支持培训机构的工作;第四,培训机构必须有使用学校各种教学资源的权力。

2.以市场为主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关键是获得生源。在竞争激烈的培训市场,高职院校是后来者,与见缝插针、机制灵活的社会培训机构相比,高职院校除资源外其他优势并不明显。要拓宽市场,除一般的广告宣传外,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重点推出一般培训机构难以开办的培训项目,比如要用到昂贵设备的项目;二是刚开始不要过于追求办班效益,即使人数不多、利润不高甚至亏损也要办,其目的是使机构运行起来,逐步形成影响并扩大规模;三是主动与其他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学校的资源与品牌优势合作培训;四是主动与中等职校联系,针对其毕业生开展高层次的技能培训;五是要形成稳定的培训项目.定时开班;六是将培训与推荐就业结合起来,解决培训学员的后顾之忧。

3.以高技能培训为主

在五彩缤纷的培训市场,高职院校不可能大包大揽面面俱到,合理分工与准确定位是市场对各培训机构在竞争中得以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优势,将培训方向定位于培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培训机构自身发展的必然。高职院校培训与鉴定机构应充分利用政府或其他职能部门授予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有利条件,帮助政府制定与完善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标准与考核大纲,开发新的技能鉴定项目。

4.以全日制培训为主

培训与一般教育一样,有业余与全日制之分。业余就意味着“走读”,但受地域限制给参加培训的学员带来不少困难。城镇新增劳动力中的“三校”(职高、技校、中专)毕业生是高职院校开展全日制培训的最好生源,他们需要接受培训课程之外的思想教育与生活管理,特别适合全日制的“住读”方式。实施全日制培训,家长放心,学生安心,但要解决好学员的住宿问题、日常管理及教学资源的协调问题。

5.以在职人员培训为辅

2004年,在一项关于“今年职涯路上最让你满意的是什么?”的调查中,30%的参与者选择了“学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力又上一层楼”,其比例远远超过“薪酬提升”、“职位提升”等选项,居第一位①。显然,企业员工将提升自我作为最实际的需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高职院校与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完全可以通过职业培训帮助企业员工实现自我升值的愿望。对在职人员培训,要将培训班办到企业去,要根据企业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

高职院校在从以上五个方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的过程中,任何时候都必须强调质量,质量是培训机构的生命。要建立稳定的质量保证与监控机制,比如培训计划的制定应科学、规范,执行计划应严肃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还要有督导机构和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严格执行考培分离原则等。

参考文献:

①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2001-03- 11

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中发[2002)12号

③劳社部发[2003138号

④汪瑞林.教育培训市场的前景与竞争策略(中国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职业培训篇5

论文摘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独立学院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从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着手,分析独立学院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并提出当前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为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一、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

职业技能培训是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进行的规范性培训。是通过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的职业教育活动,其目标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促使劳动者顺利地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独立学院作为培养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备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三本院校,目前处于一个很尴的地位——和一本二本相比,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欠深入;与职业技术院校相比,学生动手能力缺乏。因此,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学院发展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能培养更多的直接面向社会生产实践第一线,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成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承担本院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生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

首先,高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许多单位的眼中能力素质比一般一本二本院校学生差。而学生本身理论方面不及二本,动手实践能力又比不上高职,导致其本身缺乏自信和能力去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因此,他们迫切需要培养能力来面对就业竞争,而参与职业培训,获取某一行业的从业资格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并不一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为了能适应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就业增加筹码,学生需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取行业准入资格,学校设立培训点,举办相应的资格培训为学生提供便利,满足学生的需求。

2.开展职业培训是学院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活动,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学院开展适应社会需求、符合学院专业特色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项目,为广大学生打造优质的“毕业+证书”就业服务平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些师范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大部分专业与举办方一致,学生也可以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书来获取从教资格。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在他们参与教师竞聘时更具备优势。

3.开展职业培训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1)有利于学校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培训课程,改进培训方法实施职业培训,必然拉近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使学院更能全面深入地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学校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将职业培训引入到学校中来,让学生不用离开学校就能享受技能培训,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参加培训的经费投入,而且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将学院的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学校的实践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校的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

(2)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率。当前独立学院在某些专业招生不多,但是为了能应对专业发展需要,场地设备也必须配置,但成本过高,利用率不足。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把富余的教育资源输入到技能培训中来,不但有利于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还为学院谋取了利益,提高了和专职培训机构竞争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可以为其办学指明方向,使其进行科学定位,理清发展思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当前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从独立学院改革与发展的现实出发,研究如何培育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把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定为独立学院发展战略,打造和创建“品牌培训项目”,突出学院的特色和优势,是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开展职业培训有利于师资的培养

目前学校能胜任培训发展的教师很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造就一支培训观念新、创新意识浓、教学水平高、操作技能强、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学院鼓励专任教师获得相应的授课资格,使教师积极充实自己,提高水平,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其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给教师提供一个平台,一些教师为了获取培训资格,就会积极去学习,参与获取相应资格认证培训,提高学院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数量;再次,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学生将直接面向就业市场,培训效果如何,其反馈将有利于提高教师关注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当前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困难

当前,一些独立学院已经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从培训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都非常欢迎,培训开展工作也很顺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学生参加培训比较盲目,指导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中途放弃培训,培训效果不明显。

学生对于学校已经设立的培训点反映很好,学校在实施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实施操作过程中还存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取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其他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借鉴参考的依据。

1.师资不足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必须具有相应的培训师资和职业指导教师,但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历史不长,许多学院师资还不是很充裕,相当一部分还依赖于举办方师资和外聘师资,自有师资以青年师资为主,授课任务重,具备相应培训资格的教师还不多,教学效果和经验积累尚待进一步提高。

2.配套工作不到位

一方面,一些独立学院为开展培训而培训,缺乏对学生的引导。部分学生为考证而考证,对自身的职业发展缺乏规划,参加考证比较盲目,职业技能培训没有很好地和专业、实践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虽然能通过考试,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仍然缺乏,证书与应该具备的能力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学校对职业技能培训进行宣传不到位,相关设备、职业咨询等配套工作跟不上,导致学生对学校开展的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存在疑惑和不信任感,影响了报名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竞争乏力

独立学院在师资、设备、资历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其竞争乏力。另外,当前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及认证已具备,其所拥有和具备的较强的师资、设备和实训基地使得在职业培训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竞争力。此外,专业培训机构的高通过率以及较好的社会经验也给其带来生源竞争。这些都是独立学院在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需要面对的竞争。

三、独立学院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的路径和保障措施

1.师资引进与培养

首先,要增加具有双师技能的专业师资,在负责学院正常的教学以外能承担技能培训的相关课程,从而将专业课程与技能培训有效结合起来,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考证的通过率。其次,培训已有的专业教师,使之具备双师资格并具备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能力。再次,从企事业单位引进相应的兼职人员让其担任学院的实践技能指导教师以更好地进行实践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做好引导工作

一是要设立职业咨询的相关职务,负责学生参加培训的相关咨询工作,使学生能更好地根据个人发展需要参加培训,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二是教师、辅导员要发挥职业引导和培训引导的作用,从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和丰富未来人生规划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参加职业培训,并获取相应的证书,使职业培训成为学生的自主自愿行为。此外,在学生完成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参与职业考证,“艺多不压身”,学生如在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同时,再取得其他的职业资格证书,无论对学生以后的就业,还是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都是非常有利的。三是开展专题讲座,一方面,是从企事业单位聘请相关工作人员来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工作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根据个人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从而将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系列性、长效性的工作,而不是毫无计划地随意报考,或心血来潮去试一下。另一方面,是组织取得双师型证书的教师开办系列讲座或交流会,以自身考取相关证书的经验和作用,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加职业培训。

3.精选培训项目,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学生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进行有效结合

独立学院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这个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实践动手能力是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许多学校一般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比例,加大实践类课程的学分等方式来进行。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我们可以精选那些与所开专业相关的培训项目,并坚持培训与实践性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的原则,使职业技能培训成为专业知识学习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培训也是我们开展实践性教学的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之外的收获对自身成长所带来的好处,而不是简单地为了考证而考证。

4.加强培训质量监控,提高培训质量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质量跟踪体系,对已参加培训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培训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依据;其次,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和走访,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期望,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项目。同时,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单位需求和培训的差距,尽量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单位需求进行无缝对接,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再次,完善质量监控制度,通过实施职业技能培训专项督导等方式,加强培训质量督查,规范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保朗.独立学院成人教育的职业性趋势分析[j].成人教育,2006,(8).

[2]吴志清.开发职业培训市场的探索[j].中国培训,2009,(4).

大学生职业培训篇6

关键词: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资格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不仅感受到技术、资金的压力,更让他们烦恼的是人才的匮乏。不但缺乏精于业务、善于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而且缺乏技能优秀、乐于进取的技能型员工。为了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在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经过多年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管理工作的积累,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就如何在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一、搞好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意义

(1)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深化和各种管理机制的改革、社会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大、中专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窘境,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早已不能再厮守铁饭碗,下岗待业人员也不再奢望单位的安排,行政人员也亟待知识更新,各类人员都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掌握多种职业技能,应对社会的竞争和挑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参加职业培训就成了就业准备、转岗培训以及在职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好办法。

(2)是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有效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八条强调:“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能结合所学专业,提前了解该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并通过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毕业时既能获得学历证书又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3)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办法。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为师生的专业学习建立了“应知、应会”的教学标准,为适应“双证书制度”,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实训大纲、教材,实训项目、测评标准就要根据职业标准做相应的调整。学生要通过职业资格鉴定,需要充分地利用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这样才能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通过参加职业资格鉴定,使同类学校之间、学校的班级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学习成绩有了横向的比较,这样能极大地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浓厚了学习气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是实现职业学校多功能化的有效途径。实现学校的多功能化是职业学校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主要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实用人才,学校不仅要对在校生进行职业教育,而且还要整合学校的师资、设备等资源,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拓宽办学门路,面对农村、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开展职业培训,为劳动、就业服务。

二、搞好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政策依据

在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一切从业人员,首先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要象汽车司机经过考试合格取得驾驶证才允许开车那样,必须取得考试合格证书才能走上工作岗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十四条明确指出:“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分别由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实施。其他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办学能力,开展面向社会的、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接受职业培训的学生,经培训的职业学校或者职业培训机构考核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培训证书。”“学历证书、培训证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毕业生、结业生从业的凭证。”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些为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提供了政策依据。培训单位和技能鉴定机构,如何卓有成效地搞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就成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三、搞好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有效方法

建立组织机构,制定管理制度,配备完善的设施和得力的人员,是搞好培训鉴定工作的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使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各类人才的培训工作会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一种产业。职业学校要时时以开阔的思维和敏锐的视野,多方收集培训信息,主动与劳动、人事、教育、财政以及其他行政、企事业等部门与单位联系,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学校建立职业培训考试站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面对职业学校的学生,社会各行业的工作人员,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开展职业培训和鉴定工作。如开设计算机类专业的学校可经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建起“计算机及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考试站”、“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计算机操作员”的培训与鉴定);经人事部门批准,建起“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培训考试点”等等,对各类人员开展计算机类知识与技能培训与鉴定;开设财会类专业的学校可经财政部门批准,建起“会计电算化培训站”,对会计人员开展培训和考试,使其获得上岗或继续再岗必需的资格证书;医科院校可经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或卫生部门批准,建立培训考试站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口腔修复工、中药调剂员、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育婴师、保健按摩师、乡村医生、社区护士等职业(工种)的培训与鉴定。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关系到众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是一项政策水平高,原则性强,具有权威性、严肃性等特点的工作,因此配备与培训相适应的场所、完善的设备设施和高素质的管理、培训、考评队伍是搞好此项工作的基础保证。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培训鉴定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选拔出一支觉悟高、原则性强的组织管理队伍和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学团队,进行严格的培训,学习有关文件、制度,教材和软件,并让任课教师首先通过职业资格鉴定,成为经有关部门批准的考评员,为培训鉴定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依托联办的管理方式,可以加大培训和鉴定工作力度。社会上培训单位比比皆是,各个培训鉴定机构竞相招收生源,如何把工作做得主动,使培训人员自觉来参加培训和鉴定,除了做好宣传工作外,依托联办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1)依托教育主管部门;征得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进一步贯彻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实行“双证制”,否则不予办理毕业手续,不发毕业证。同时根据鉴定考核的结果,在各职业学校之间进行教学质量横向对比,这样可以产生竞争力,激发各校师生的积极性,浓厚学习风气,使各职业学校的学生自觉地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2)依托劳动、人事、财政主管部门: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人事和干部管理制度,通过劳动、人事、财政主管部门,颁发有关文件和通知,强调各类部门的有关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不得开业或上岗。使各类劳动者面对劳动力结构的重新调整,优化组合,或就业开业的危机。为了增加竞争的实力,不被市场经济的浪潮淘汰,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参加职业培训和鉴定,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储备。“依托联办”的管理方式能够加大工作力度,为培训鉴定工作打开通道。联办的生源由有关部门组织,学校根据联办部门的要求进行培训,这样不仅解决了生源困难的问题,而且还增大了培训鉴定的覆盖面,使培训鉴定站充满了生机。

培训、鉴定管理方式多样化有利于推动工作的开展。如何保质保量地搞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职业教育的质量,为劳动市场输送合格、优秀人才,是培训鉴定站的中心任务,采取多样化管理方法是搞好工作的关键。(1)采用“三结合”式的培训鉴定管理方式:即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结合;业余培训和正规培训结合;校外培训鉴定和校内培训鉴定结合。对于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拟取得资格证的人员,采取短期培训方式,反之进行长期培训;对于难以脱产的在职人员,利用晚上、休息日等业余时间培训,通常采取正规培训;对于来培训鉴定站学习有困难的,主动派有关人员到对方处去完成,一般情况则在站上进行。例如:有的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需要培训,但时间难以安排,就可主动派辅导教师前去培训;有些学生需要鉴定,但学生多,路途远,学校鉴定站就可主动派考务、考评人员前去鉴定考核。只有采取灵活机动的工作方式,才能够搞活培训鉴定工作。(2)“立体交叉”式的培训鉴定管理方式:即根据学员的文化层次不同,培训鉴定的专业不同,参加的时间要求不同来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师资力量,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教学设施,充分发挥潜能。这样即使几个培训鉴定站集于一体,只要进行有机的组织和立体交叉式管理,统一协调,统筹安排,就可保证各类培训班同时顺利地进行。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灵活机动的服务措施进行培训,能更有效地为社会培训大批有用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也为促进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实现职业学校多功能化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何蕴峥,赵倬.逼近双证书制度的高职课程改革,科学教育论坛[J].中国科技信息,2005,(5):26-31.

大学生职业培训篇7

论文摘要:职业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采取有效的方法,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是职业学校为职教和劳动就业服务,实现职业学校多功能化的有效途径。在职业学校中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要注意社会需求导向和依托政府和社会资源,同时也要建立健全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不仅感受到技术、资金的压力,更让他们烦恼的是人才的匮乏。不但缺乏精于业务、善于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而且缺乏技能优秀、乐于进取的技能型员工。为了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在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经过多年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管理工作的积累,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就如何在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一、搞好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意义

(1)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深化和各种管理机制的改革、社会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大、中专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窘境,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早已不能再厮守铁饭碗,下岗待业人员也不再奢望单位的安排,行政人员也亟待知识更新,各类人员都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掌握多种职业技能,应对社会的竞争和挑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参加职业培训就成了就业准备、转岗培训以及在职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好办法。

(2)是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有效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八条强调:“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能结合所学专业,提前了解该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并通过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毕业时既能获得学历证书又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3)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办法。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为师生的专业学习建立了“应知、应会”的教学标准,为适应“双证书制度”,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实训大纲、教材,实训项目、测评标准就要根据职业标准做相应的调整。学生要通过职业资格鉴定,需要充分地利用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这样才能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通过参加职业资格鉴定,使同类学校之间、学校的班级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学习成绩有了横向的比较,这样能极大地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浓厚了学习气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是实现职业学校多功能化的有效途径。实现学校的多功能化是职业学校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主要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实用人才,学校不仅要对在校生进行职业教育,而且还要整合学校的师资、设备等资源,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拓宽办学门路,面对农村、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开展职业培训,为劳动、就业服务。

二、搞好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政策依据

在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一切从业人员,首先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要象汽车司机经过考试合格取得驾驶证才允许开车那样,必须取得考试合格证书才能走上工作岗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十四条明确指出:“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分别由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实施。其他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办学能力,开展面向社会的、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接受职业培训的学生,经培训的职业学校或者职业培训机构考核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培训证书。”“学历证书、培训证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毕业生、结业生从业的凭证。”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些为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提供了政策依据。培训单位和技能鉴定机构,如何卓有成效地搞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就成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三、搞好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有效方法

建立组织机构,制定管理制度,配备完善的设施和得力的人员,是搞好培训鉴定工作的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使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各类人才的培训工作会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一种产业。职业学校要时时以开阔的思维和敏锐的视野,多方收集培训信息,主动与劳动、人事、教育、财政以及其他行政、企事业等部门与单位联系,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学校建立职业培训考试站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面对职业学校的学生,社会各行业的工作人员,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开展职业培训和鉴定工作。如开设计算机类专业的学校可经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建起“计算机及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考试站”、“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计算机操作员”的培训与鉴定);经人事部门批准,建起“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培训考试点”等等,对各类人员开展计算机类知识与技能培训与鉴定;开设财会类专业的学校可经财政部门批准,建起“会计电算化培训站”,对会计人员开展培训和考试,使其获得上岗或继续再岗必需的资格证书;医科院校可经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或卫生部门批准,建立培训考试站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口腔修复工、中药调剂员、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育婴师、保健按摩师、乡村医生、社区护士等职业(工种)的培训与鉴定。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关系到众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是一项政策水平高,原则性强,具有权威性、严肃性等特点的工作,因此配备与培训相适应的场所、完善的设备设施和高素质的管理、培训、考评队伍是搞好此项工作的基础保证。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培训鉴定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选拔出一支觉悟高、原则性强的组织管理队伍和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学团队,进行严格的培训,学习有关文件、制度,教材和软件,并让任课教师首先通过职业资格鉴定,成为经有关部门批准的考评员,为培训鉴定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依托联办的管理方式,可以加大培训和鉴定工作力度。社会上培训单位比比皆是,各个培训鉴定机构竞相招收生源,如何把工作做得主动,使培训人员自觉来参加培训和鉴定,除了做好宣传工作外,依托联办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1)依托教育主管部门;征得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进一步贯彻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实行“双证制”,否则不予办理毕业手续,不发毕业证。同时根据鉴定考核的结果,在各职业学校之间进行教学质量横向对比,这样可以产生竞争力,激发各校师生的积极性,浓厚学习风气,使各职业学校的学生自觉地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2)依托劳动、人事、财政主管部门: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人事和干部管理制度,通过劳动、人事、财政主管部门,颁发有关文件和通知,强调各类部门的有关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不得开业或上岗。使各类劳动者面对劳动力结构的重新调整,优化组合,或就业开业的危机。为了增加竞争的实力,不被市场经济的浪潮淘汰,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参加职业培训和鉴定,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储备。“依托联办”的管理方式能够加大工作力度,为培训鉴定工作打开通道。联办的生源由有关部门组织,学校根据联办部门的要求进行培训,这样不仅解决了生源困难的问题,而且还增大了培训鉴定的覆盖面,使培训鉴定站充满了生机。

培训、鉴定管理方式多样化有利于推动工作的开展。如何保质保量地搞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职业教育的质量,为劳动市场输送合格、优秀人才,是培训鉴定站的中心任务,采取多样化管理方法是搞好工作的关键。(1)采用“三结合”式的培训鉴定管理方式:即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结合;业余培训和正规培训结合;校外培训鉴定和校内培训鉴定结合。对于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拟取得资格证的人员,采取短期培训方式,反之进行长期培训;对于难以脱产的在职人员,利用晚上、休息日等业余时间培训,通常采取正规培训;对于来培训鉴定站学习有困难的,主动派有关人员到对方处去完成,一般情况则在站上进行。例如:有的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需要培训,但时间难以安排,就可主动派辅导教师前去培训;有些学生需要鉴定,但学生多,路途远,学校鉴定站就可主动派考务、考评人员前去鉴定考核。只有采取灵活机动的工作方式,才能够搞活培训鉴定工作。(2)“立体交叉”式的培训鉴定管理方式:即根据学员的文化层次不同,培训鉴定的专业不同,参加的时间要求不同来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师资力量,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教学设施,充分发挥潜能。这样即使几个培训鉴定站集于一体,只要进行有机的组织和立体交叉式管理,统一协调,统筹安排,就可保证各类培训班同时顺利地进行。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灵活机动的服务措施进行培训,能更有效地为社会培训大批有用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也为促进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实现职业学校多功能化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何蕴峥,赵倬.逼近双证书制度的高职课程改革,科学教育论坛[J].中国科技信息,2005,(5):26-31.

大学生职业培训篇8

    论文摘要:职业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采取有效的方法,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是职业学校为职教和劳动就业服务,实现职业学校多功能化的有效途径。在职业学校中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要注意社会需求导向和依托政府和社会资源,同时也要建立健全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不仅感受到技术、资金的压力,更让他们烦恼的是人才的匮乏。不但缺乏精于业务、善于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而且缺乏技能优秀、乐于进取的技能型员工。为了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在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经过多年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管理工作的积累,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就如何在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一、搞好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意义 

 

(1)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深化和各种管理机制的改革、社会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大、中专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窘境,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早已不能再厮守铁饭碗,下岗待业人员也不再奢望单位的安排,行政人员也亟待知识更新,各类人员都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掌握多种职业技能,应对社会的竞争和挑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参加职业培训就成了就业准备、转岗培训以及在职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好办法。 

(2)是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有效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八条强调:“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能结合所学专业,提前了解该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并通过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毕业时既能获得学历证书又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3)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办法。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为师生的专业学习建立了“应知、应会”的教学标准,为适应“双证书制度”,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实训大纲、教材,实训项目、测评标准就要根据职业标准做相应的调整。学生要通过职业资格鉴定,需要充分地利用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这样才能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通过参加职业资格鉴定,使同类学校之间、学校的班级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学习成绩有了横向的比较,这样能极大地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浓厚了学习气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是实现职业学校多功能化的有效途径。实现学校的多功能化是职业学校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主要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实用人才,学校不仅要对在校生进行职业教育,而且还要整合学校的师资、设备等资源,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拓宽办学门路,面对农村、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开展职业培训,为劳动、就业服务。 

 

二、搞好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政策依据 

 

在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一切从业人员,首先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要象汽车司机经过考试合格取得驾驶证才允许开车那样,必须取得考试合格证书才能走上工作岗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十四条明确指出:“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分别由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实施。其他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办学能力,开展面向社会的、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接受职业培训的学生,经培训的职业学校或者职业培训机构考核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培训证书。”“学历证书、培训证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毕业生、结业生从业的凭证。”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些为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提供了政策依据。培训单位和技能鉴定机构,如何卓有成效地搞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就成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三、搞好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有效方法 

 

建立组织机构,制定管理制度,配备完善的设施和得力的人员,是搞好培训鉴定工作的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使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各类人才的培训工作会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一种产业。职业学校要时时以开阔的思维和敏锐的视野,多方收集培训信息,主动与劳动、人事、教育、财政以及其他行政、企事业等部门与单位联系,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学校建立职业培训考试站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面对职业学校的学生,社会各行业的工作人员,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开展职业培训和鉴定工作。如开设计算机类专业的学校可经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建起“计算机及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考试站”、“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计算机操作员”的培训与鉴定);经人事部门批准,建起“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培训考试点”等等,对各类人员开展计算机类知识与技能培训与鉴定;开设财会类专业的学校可经财政部门批准,建起“会计电算化培训站”,对会计人员开展培训和考试,使其获得上岗或继续再岗必需的资格证书;医科院校可经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或卫生部门批准,建立培训考试站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口腔修复工、中药调剂员、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育婴师、保健按摩师、乡村医生、社区护士等职业(工种)的培训与鉴定。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关系到众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是一项政策水平高,原则性强,具有权威性、严肃性等特点的工作,因此配备与培训相适应的场所、完善的设备设施和高素质的管理、培训、考评队伍是搞好此项工作的基础保证。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培训鉴定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选拔出一支觉悟高、原则性强的组织管理队伍和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学团队,进行严格的培训,学习有关文件、制度,教材和软件,并让任课教师首先通过职业资格鉴定,成为经有关部门批准的考评员,为培训鉴定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依托联办的管理方式,可以加大培训和鉴定工作力度。社会上培训单位比比皆是,各个培训鉴定机构竞相招收生源,如何把工作做得主动,使培训人员自觉来参加培训和鉴定,除了做好宣传工作外,依托联办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1)依托教育主管部门;征得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进一步贯彻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实行“双证制”,否则不予办理毕业手续,不发毕业证。同时根据鉴定考核的结果,在各职业学校之间进行教学质量横向对比,这样可以产生竞争力,激发各校师生的积极性,浓厚学习风气,使各职业学校的学生自觉地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2)依托劳动、人事、财政主管部门: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人事和干部管理制度,通过劳动、人事、财政主管部门,颁发有关文件和通知,强调各类部门的有关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不得开业或上岗。使各类劳动者面对劳动力结构的重新调整,优化组合,或就业开业的危机。为了增加竞争的实力,不被市场经济的浪潮淘汰,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参加职业培训和鉴定,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储备。“依托联办”的管理方式能够加大工作力度,为培训鉴定工作打开通道。联办的生源由有关部门组织,学校根据联办部门的要求进行培训,这样不仅解决了生源困难的问题,而且还增大了培训鉴定的覆盖面,使培训鉴定站充满了生机。 

培训、鉴定管理方式多样化有利于推动工作的开展。如何保质保量地搞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职业教育的质量,为劳动市场输送合格、优秀人才,是培训鉴定站的中心任务,采取多样化管理方法是搞好工作的关键。(1)采用“三结合”式的培训鉴定管理方式:即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结合;业余培训和正规培训结合;校外培训鉴定和校内培训鉴定结合。对于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拟取得资格证的人员,采取短期培训方式,反之进行长期培训;对于难以脱产的在职人员,利用晚上、休息日等业余时间培训,通常采取正规培训;对于来培训鉴定站学习有困难的,主动派有关人员到对方处去完成,一般情况则在站上进行。例如:有的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需要培训,但时间难以安排,就可主动派辅导教师前去培训;有些学生需要鉴定,但学生多,路途远,学校鉴定站就可主动派考务、考评人员前去鉴定考核。只有采取灵活机动的工作方式,才能够搞活培训鉴定工作。(2)“立体交叉”式的培训鉴定管理方式:即根据学员的文化层次不同,培训鉴定的专业不同,参加的时间要求不同来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师资力量,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教学设施,充分发挥潜能。这样即使几个培训鉴定站集于一体,只要进行有机的组织和立体交叉式管理,统一协调,统筹安排,就可保证各类培训班同时顺利地进行。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灵活机动的服务措施进行培训,能更有效地为社会培训大批有用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也为促进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实现职业学校多功能化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何蕴峥,赵倬.逼近双证书制度的高职课程改革,科学教育论坛[j].中国科技信息,2005,(5):26-31. 

上一篇:分手了还是朋友范文 下一篇:十年后你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