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智能化范文

时间:2023-10-31 01:37:46

电气智能化

电气智能化篇1

1.总体框架。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行多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基础厚、专业面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构建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时,结合本专业多学科融合的特点,在传统的电类课程基础上,特别强化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设置了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四个平台,共计57门必修和选修教学课程,12门课程设计以及工程认识、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科技创新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

2.特色。(1)知识结构合理、完整。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由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学科共同建设的。为确保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以建筑作为研究对象,突出强弱电结合,以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充实交叉学科的相关背景知识。(2)教学平台设置全面,加强实践环节。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按四个教学平台设置,包括通识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以及实践环节平台。通识课程平台包括:工具性知识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主要包括电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网络通信原理等方面的课程。实践环节平台包括各类课程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多种领域和形式,在此平台中我们构建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特别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划分准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我们淡化课程的概念,强调核心加选修的知识结构。在确定本专业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兼顾我校的办学特色,构建了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的体系结构,并对每个知识点的学生掌握程度进行了具体描述。一门课程可以按照知识领域进行设置,也可以由若干知识领域中的部分知识单元组成。一个知识领域的知识单元的内容知识点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课程中,力求创新,办出特色。(4)核心课程明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属于交叉学科专业,且创办历史不长,因此确立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十分必要的。核心课程应该能实现对全部核心知识单元的完整覆盖。我们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时明确了学科基础课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学科基础课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电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等,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等。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我们承担了南通大学重点教育研究项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培养方案的改革》,根据“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注重能力、柔性灵活”的改革方案,探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结合的“电气类”专业建设、“工程化”实践教学,课堂内外创新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跟踪学科发展、构建“电气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根据“电气类”专业建设原则,按专业大类培养,强化系列课程和核心课程,重视实践能力,着重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行“3+1”的培养模式,前三年按“电气类”大类统一培养,后一年按柔性专业方向分流。(2)淡化专业教研室的界限,建立相互联系的课程组,课程组负责组织和实施各个专业教学、课程优化、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学体质的弹性化。(3)开设执业注册工程师和电类职业技术资格培训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开设“电气类”创新研究实验班,开展大学生全国机器人比赛、电子设计竞赛、智能建筑竟赛、挑战杯等竞赛活动,实现创新教育和前沿研究相结合,为培养工程科学型人才打基础。(4)推行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建立闭卷、开卷、课程论文、课堂讨论、实验测试和论文报告等多文化综合考试评价系统。注重知识、能力和创新的综合协调发展。

2.以创新为指导,建立“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1)“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层次和体系进行划分。按体系划分为实验教学子体系和工程训练子体系。工程训练子体系覆盖了所有层次,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工程训练不断线、层次化、体系化、多元化,每一层次的工程训练都是对该层次基础性实验教学的工程训练和综合提升。(2)实行分层次、分步骤的工程训练方法,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3)加强数字化、综合化和系统化实验,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3.加强教材建设,创新教学内容。(1)目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由于办学历史较短,缺乏经典教材,但该专业发展迅速,部分知识内容需及时更新。针对现有教材建设中存有的问题,按照“电气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我们必须注重专业知识与相关学科的融合,注重智能建筑技术发展趋势,编写高质量的系列讲义和专业教材。(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属交叉学科,学生的知识面要求较广,教学内容多与授课学时少的矛盾比较突出,这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创新教学内容,裁减或压缩相关课程中的相同内容,合理压缩课内授课学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多设置选修课,增加实践环节,有效利用和规划学生的课余时间。

4.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师资队伍。(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专业,该专业的师资队伍中需具备各个学科的教师,因此我们应该改革目前专业教研室教师只负责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的局面,加强各专业教研室的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建立一支具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术带头人、知识、职称、学历及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2)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型合作,通过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设计院所进修和参与科研项目,丰富本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本专业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一个新的技术领域,也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一个新领域,该专业的建设目前尚不完善,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本文结合我校该专业的建设与实践,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可为兄弟院校该专业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1.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原则基础上,设计了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框架,该框架体现了知识结构合理、完整,教学平台设置全面,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划分准确以及核心课程明确的特点。

3.研究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提出了构建“电气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和优化师资队伍的新构想。

电气智能化篇2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电气设计;节能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的节能环保观念的深化与发展,在实践生活中有很多的行业都采取和应用了节能技术来促进我国的环保节能事业的发展。在建筑行业中建筑业对于能量的消耗是较高的,因此在建筑业采取节能措施,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促进我国的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弊端。建筑节能技术作为建筑行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常常被建筑企业所忽视,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所以,在我国建筑行业中,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致的,而节能减排对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建筑节能以及优化设计

建筑能耗是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研究表明建筑业在我国还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社会需求量巨大。现有的建筑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对于住宅建筑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建筑能耗包括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发生的建造能耗和使用能耗,占能源消耗的很大份额,而在建筑中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耗又是最大的。我国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相比较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距离。因此节能措施的研究还是有很大意义。

我国是建筑业大国,建筑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之一。我国每年完成的建筑工程总量约为 20 亿平方米,约占全世界建筑总量的 50%,每年的新增建筑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工程能够达到国家制定的节能目标能够成为节能建筑。我国已建成的建筑面积总量约430亿平方米,累计已建成节能建筑总面积约有28.5亿平方米,仅占城镇既有建筑总量的 6%,今后建筑节能任务十分艰巨。

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建筑用钢量约占全国钢总用量的 25%;水泥用量占全国水泥总用量的 70%,木材用量占全国总用量的 40%,建筑用水占全国总用量的 32%。以上总计约高出发达国家耗能 2~3 倍,加剧了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在建筑能耗方面,我国已建工程的外墙、外窗、屋面等采暖耗能量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约高出 3~4倍。建筑能耗随国家建筑工程量增长而增加,大大超过了我国能源生产增长速度。

所谓的建筑节能主要是指在建筑在发挥其基本功能的同时降低对于能量的消耗以及在建筑的中设置一些隔热或者保温的设置来提高建筑的能量的使用效率进而降低能耗。在建筑中达到节能的目的需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才可以获得较好的节能效果。建筑节能对于国家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需要重视节能问题,配合国家的节能环保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建筑行业也可以通过建筑节能来降低建设成本,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对于建筑节能的设计进行优化主要是指在建筑节能的设计过程中,将各种节能方案进行对比与分析,从这些方案中找出最为节能的优化方案,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实现节能的目标。但是什么样的节能方案是最好的,怎样做到节能方案的最优化,这并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每一种方案都有其利弊,在节能设计中对方案进行优化需要综合各种方案的突出优势,结合具体的建筑设计,整合出一种比较理想的节能方案。

二、智能建筑节能评估方法

(一) 照明监控系统的节能评估

根据照明系统能耗分项计量的能耗监控点,可以得出照明系统节能评估表,如表 1 所示。

表1 照明系统节能统计表

没有使用智能化技术的能耗,须运用各分项灯具功率和使用时间进行计算,照明监控设备由 DDC 控制器、红外线控制开关、红外控制器、多功能传感器、模拟量输出和各种继电器组合而成。在照明系统中分项之间的节能评估可以按照未使用节能技术的能耗和监控的设备能耗进行计算,将各项能耗进行累加所得结果就是对照明系统的节能评估。

(二)空调监控系统的节能评估

空调监控系统主要由冷站监控系统、热源监控系统和风量空调系统组成。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依据各系统中的能耗监控点,绘制空调节能评估表。

空调系统设备的能耗要依据冷站系统增加的监控点进行计算,未使用节能技术的设备耗能的计算要依据设备的功率和运转时间来,计算其能耗 ;对热源系统能量的计算,要依据供热热量对设备监控系统能耗的计量来实现。投入的监控设备有 DDC 控制器,流量、压力、温度传感器和变频器等,电磁阀也可根据功率计算出其能耗。空调监控系统各分项的节能量可根据“节能量 = 未使用智能化技术的能耗-实际能耗-投入监控设备的能耗”计算出来,最后累加就可得出空调监控系统总体的节能效果。其中热源系统可以以热量和电能混合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将热量转换成电耗量来统计。

(三)给排水监控系统的节能评估

给排水系统分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根据给排水系统增加的监测点,绘制排水系统节能评估表。给排水系统中,给、排水泵实际能耗可由增加的监测点计量出来,未使用智能化技术的能耗可根据其功率与工作时间计算出来 ;给、排水泵系统监控设备有 DDC 控制器,变频器,压力传感器等设备,其能耗也可根据功率计算出来。各分项节能量可根据“节能量=未使用智能化技术的能耗-实际能耗-投入监控设备的能耗”计算出来。给排水系统的节能效果根据各分项能耗节能量累计相加计算出来。

三、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的优化设计

(一)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优化设计

智能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的目的在于减少能耗,这需要从电气的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包括建筑用电设备的特点、用电负荷容量和设备具体布置。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从而科学、合理地建设供配电节能设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着手:①用电电压。应尽量保持用电电压的稳定性。②供配电布线。应尽量使供配电布线短且直,从而简化电气系统,减少能源的损失。

(二)电梯、通风和供水系统的节能优化

选择合适的电梯型号,并减少小机房的电梯数量,以减少电梯的电能消耗。在设计通风系统时,应当以电力需求作为设计标准,同时考虑设备的配置,进而选择高效益的产品。在选择空调系统时,应首选水源热泵空调,因为其有节能性能优、零排放和无污染等优势,且其机组效能远比传统空调高。在设计供水系统时,可以优先选择无负压供水设备,这样不仅能够做到节能环保,同时还能对水质进行净化。

(三)利用再生资源

在系统设计中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这既能有效减少高耗能设备的使用,又能减少非节能设备的使用。此外,在智能建筑电气施工时,还可以使用光电幕墙,并采用新型的节能保温材料建造,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四)照明系统的节能优化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条件差别较大,建筑风格不同,因此在选用照度标准时应在规范推荐的高、中、低值中确定合理的标准。在民用建筑中实施的照度标准值,可以根据照明要求的档次高低来选择照度标准值。

表2 居住建筑每户每户照明功率密度值

1. 在建筑电气照明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建筑电气照明设计标准执行,对建筑电气照明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进而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具体来讲,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时应根据建筑房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区设置照明类型;比如,建筑空调房内采用照明空调组合系统,在控制好照明用电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多光源方式满足特殊高照度要求;对色光要求高的场所可选用混合照明的方式满足照明需求;建筑房屋的墙面、地面等部位应采用浅色的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利用太阳光等天然光源提高建筑室内的照度;对于生产车间、教室可选用一般的照明系统;如果同一个建筑空间内要求同时具有不同的照度和色光,可根据具体的照明要求进行分区设置照明装置。

2.推广使用高光效光源,采用高效率节能灯具。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时应根据建筑功能性、照明灯具的数量和用户对光源质量等要求科学选择光源,尤其是在照明灯具的发光效率、显色性、价格等方面严格控制,为高效节能的建筑电气照明系统的构成奠定基础;建筑物室内灯具选择时,应选择控光效果好的灯具,可有效节约电能;另外在灯具选择时还应注意其它的一些因素,如灯具的配光曲线,根据配光曲线确定来降低建筑单位面积内的耗电量,可有效控制照明灯具安装时的成本投入费用;根据建筑室内的空间面积确定照明灯具的光束所照射的区域范围,根据有关光学只是计算地面反射系数,进而确定所选的照明灯具安装数量及节能灯具类型;通常情况下,建筑房屋内一般采用直管的荧光灯作为首选照明灯具,直管荧光照明灯具通常造价低廉,显色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可将直管荧光灯具在建筑房屋照明方面广泛的推广及应用;对于酒店大厅内可选用高频无极荧光灯,这种灯具显色性能好,安全可靠性强,并且维修维护方便,易于操作。

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与发展,建筑物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建筑物的节能设计进行优化变得更加迫切,对于节能设计的优化的策略的探析可以更好地提高节能技术的应用性,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青青. 智能化建筑电气的节能优化设计[J]. 山西建筑,2014,11:223-225.

[2]邹钒,田喜. 浅析建筑电气设计中建筑节能[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5:229.

电气智能化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具体应用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电气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也推动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革新。智能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将其运用到电气工程中去,可以弥补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并大大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效率,使电气工程更好的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目前,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化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1.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特点

1.1可以实现无人化操控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这一发展阶段中,智能化控制器逐步实现,与传统控制器相比,智能化控制器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优于传统控制器技术,使用智能化技术对电气设备进行调控可以减少人员的劳动量,并可以通过设置程度实现系统的自我调节,实现无人化操控。

1.2智能化控制器不需要控制模型

在实际工作中,传统控制器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当遇到具有复杂动态方程的控制对象时,传统控制器由于自身技术的限制,难以有效掌握控制对象的动态,因此被控制对象模型的设计工作难以正常进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过智能化技术优化的控制器删除了被控对象模型设计这一部分,因此不会出现控制对象模型设计无法预测、不能评估的现象。

1.3智能化控制器处理不同数据时具备较高的一致性

与传统控制器相比,智能化控制器的数据处理功能更为强大,它可以对输入的所有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即便是一些不常使用的数据,智能化控制器也可以对其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控制对象的变更性强,因此面对不同的控制对象,控制器会呈现出不同的控制效果,对于一些简单的控制对象,智能化控制器甚至并不需要采取行动,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2.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2.1智能化技术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同时,人工智能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又推动了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智能化技术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电气工程领域也不例外。电气设备故障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常见的问题,分析电气设备故障的发生原因可以发现,设备故障发生之前大多会有一些预兆,但是人们往往难以发现这些预兆,因此无法采取预防措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引进了智能化技术。

2.2智能化技术在智能控制中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基础是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无人化操作、远程操作等,能够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保护工作人员免收高危环境的伤害。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难度系数较高、危险性较大的工作,在没有引入智能化技术之前,这些工作只能够依靠人力来完成,工作人员要承担巨大的风险,随着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使用,人工智能操作逐渐取代了人工操作,也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3智能化技术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电气设备程序设计对于设计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设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电路、电机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随着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运用,计算机等辅助设备的使用可以大大节省方案设计的时间,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这对于电气工程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3.1智能化技术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性能的发展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电气工程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电气工程必须加快发展步伐,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供应。处理速度、控制精度以及控制效率是衡量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的关键性指标,随着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广泛使用和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处理速度会日益提升,控制精度、控制水平以及控制效率也会逐渐提高,整个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性能也会更为优越。

3.2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功能作用更为凸显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的多种需求,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的功能会逐渐多样化,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功能作用也会更为凸显。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运用用户界面图形化可以使人们通过窗口和菜单对系统进行简单的操作,能够大大方便非专业用户的使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运用可视化技术可以优化电气产品的方案设计,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方案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3.3智能化技术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体系结构的发展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将会推动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朝着集成化、模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化技术中的LED显示技术可以提高控制系统中相关显示器的性能,提高集成电路的密度,能够缩小显示器的体积,减轻显示器的质量。利用互联网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将电力机床联网,实现远程控制和无人操作,还可以通过控制任何一个机床来控制其他机床,并在一个屏幕上同时显示多个机床的画面。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实现智能化技术和电气工程的有效结合可以促进电气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并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效率。人工智能是智能化技术发展的基础,因此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应用智能化技术首先要认真研究人工智能理论,将自动化技术用到合适的地方,从而不断提高电气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娘.基于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应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2013(2):23-24.

[2]华树超,孙娜.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16-18.

电气智能化篇4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应运而生,作为新兴的计算机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与延伸,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本质进行了解释,基于此生产出的与人类智能类似的智能机器即为人工智能技术。该领域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专家系统、机器人及自然语言处理等。对于电力系统而言,电气工程方面主要包含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电子电气技术及计算机与电子应用等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才能促进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

1. 智能化技术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也称为机器智能,是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产物。。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专家系统的应用最为广泛。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技领域中的应用,提高了电气工程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使设备运行及处理的精确度和准确性大大提高,保证了电气系统的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系统安全性及稳定性也大大提高。在机械设备方面,自动化水平也得到提高,实现了机械设备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准确、自动的进行操作与控制,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电气自动化的目标,比如智能配电网中均采用了先进的带数字接口的智能断路器和跳合闸等控制信号的传输方式,而传统的二次电缆也蜕变成数字信号接受的网络传输形式,因此其在工作效率和故障处理的效率上得到了显著提高。

2. 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以下控制功能:首先,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与处理,实时采集所有的开关量与模拟量,根据要求进行处理与存储。其次,画面显示,系统与设备的运行通过模拟画面真实的反应出来,对电压、电流实时的显示出来,根据模拟量、计算量、隔离开关及断路器等,自动生成趋势图。第三,运行管理。专家系统在操作系统中的运用,实现日志、报表的生成,运行曲线、数据存储等操作。第四,故障录波。实现了模拟量的故障录波、顺序记录、波形

捕捉及开关量变位等。第五,操作控制,利用键盘及鼠标对断路器及隔离开关进行控制,实现停机操作,通过设置,对操作人员的权限系统可以进行限制,对值班管理进行加强。第六,在线分析。在线进行参数修改与设定。对不对称的运行进行在线分析及负序量进行计算。第七,运行监控,对模拟量数值及开关量状态实现智能实时监控,通过声光、语音等形式自动报警,对事件的顺序进行记录。

3. 智能化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前景

3.1 电气工程设计中的智能化应用

由于电气设备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与电气自动化专业中电机、电路、电力电子技术、变压器、电磁场等多个学科都存在关系,要求设计人员要有足够的设计经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投入。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人脑难以解决的复杂模拟过程和繁琐的计算过程快速的进行了解决,提高了设计的精度和效率。在电力配电网系统中,智能化、数字化的应用特点十分鲜明,比如智能化的互感器已经广泛使用典型的USB 接口,可与网络进行有效的连接,如此便实现了网络保护装置和智能断路器的有效连接,极大程度地简化了配电网二次回路接线,大大降低了配电网的维护工作。

3.2 电气工程控制中的智能化应用

为了有效的实现增强生产、流通、分配及交换,采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对系统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也有效的进行了提高。在电气设备控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主要包含专家系统控制、模糊控制及神经网络控制。最常用的是模糊控制,因其简单,与实际联系最为紧密,因此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智能化控制器并不需要对控制对象模型进行设计,这就可以从根本上避免一些不确定因素的产生,提高自动化控制的精密系数。智能化控制器在进行调节控制时完全只需要根据相关数据的变化来自行调节,即使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在旁边也可以,同样远程调节控制也是可行的,充分体现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无人操作性要求,对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3 电力系统中智能化的应用

电力系统中,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主要涵盖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启发式搜索及模糊集理论等方面,而专家系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项。专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程序系统,它集合了大量的经验、规则及专业知识,依靠特定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和判断,模拟出专家的决策过程,对各种难题进行解决和处理。专家系统主要由知识库、推理机、数据库、知识获取、咨询解释及人机接口等部分构成,常用“If-Then”规则,也就是对If 条件进行满足的基础上对Then 之后的操作进行执行。在该系统的使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规则库及知识库不断进行更新,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3.4 电气故障中智能化的应用

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及模糊理论的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在发电机故障、电动机故障及变压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对变压器故障进行诊断的方法主要是对变压器油进行分解,对分解出的气体进行分析,然后判断故障的状态。一般使用智能化技术进行变压器故障诊断时,主要分析的是变压器渗出油所分解出来的气体,从而能够快速锁定变压器的故障发生大致范围然后再进一步缩小该范围,将故障发生的局部位置进行检修排查,

从而大大提高了故障诊断与解决的速度和效率。

4. 结束语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被广泛应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结合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特点,将人工智能技术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相关科学知识进行支持,在应用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尽管如此,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以促进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耿英会.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电气智能化篇5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智能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得到良好的应用,同时在其他领域也有应用。而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中,在信息采集、监测和处理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

1 智能化技术的理论基础及特点

(一)智能化技术的理论基础

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技术问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内工智能化技术均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由于人工智能化技术与人脑相似,可思索和感应,具有高效率、高精度和高协调性的"三高"特点,优势远远不是其他控制技术可比拟的[1]。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将人的思维应用到机器人身上,增加了编程语言技术,并增加了智能化模拟可实施性。

(二)智能化技术的特点

一是可见的科学计算。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能及时处理各种解释数据,信息交流可通过语言、图像和图形等形式来表示;二是多系统控制的特点,由于技术应用的工序少,可提高工作的效率,在智能化的应用中,朝着系统控制方向发展;三是高精度与高效率的特点。在自动化控制中,精度与效率是衡量自动化控制的两项指标,由于智能化技术采用了多个CPU、高速CPU芯片及RISC芯片,提高了控制精度与效率[2]。

2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应用智能化技术的意义

(一)自动化控制模型的简化

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实现,需建立自动化控制模型,不过模型一般较为复杂。比如模型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在操作中与模型不相符,则可通过电气工程来调节。不过,在系统操作过程中,仍旧会出现无法估计与预测的状况,影响电气工程的精度,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准确性。

(二)电气工程系统控制水平的提升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可提高对设备系统数据的控制水平,并预警系统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并及时做出信息反馈,防止出现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也就是提高了电气工程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三)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统一

一般情况下,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实现,需要建立自动化模型。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可避免复杂问题的失控,并通过控制系统中的数据与设备,形成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统一。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控制的统一性,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自动化服务质量。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在不同数据的处理上,不管是何种复杂的数据,智能化技术可获取高度统一的结果,实现自动化控制的预期目标和要求。

3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诊断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病因、维修和养护;②优化电气产品、设备和系统的设计;③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形式。

(一)在自动化控制病因诊断、维修和保养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电气工程系统病因的诊断中,由于操作复杂,对技术人员的要求高,且无法准确诊断系统病因。同时,由于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经常发生不少数据和设备问题等,就需要及时诊断病因。而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可提高诊断效率和诊断病因的准确性,实现了定时检测诊断。

(二)电气工程的优化设计

在传统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中,工程设计需工作人员反复改良与实验,但是无法将具体情况考虑在内。如果真正发现问题,也无法及时解决。基于这种情况,就需要设计人员扎实的理论功底,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而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软件,优化电气工程设计,提高设计数据的准确性,丰富设计的样式,并可及时和有效处理复杂的问题,确保自动化控制的正常进行。

(三)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有多个控制环节,在自动化控制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可实现对电气工程的整个控制。而整个控制的实现,是通过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和专家系统三种手段实现的。其中,神经网络控制可反向学习算法,由于其具有多层次结构,可以在一个子系统中,对参照系数与转速的速度进行统计,在另外一个系统根据得到参数判断与调控定子速度。

当前,在模式识别和信号处理两个方面,神经网络控制已得到广泛应用。而通过以上三种控制手段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远距离自动化控制和无人操作的自动化控制,并能够借助企业的局域网等,反馈电气系统各环节运行状况。

4 结语

在目前的电气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且在其他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电气自动化控制对智能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对技术应用的理论研究,这对于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效率和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纪,龙威,张海龙,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思路分析[J].电子测试,2014(03):137-138.

电气智能化篇6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电气自动化;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前言: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一直在稳步上升,建筑自动化的重要性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认同,楼宇的智能化系统是楼宇建筑智能服务水平的重要保证基础和提现,能够有效地推进我国建筑电气节能工作高效稳定的开展。通过对楼宇住宅的安全防护、物业管理、以及信息智能服务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使住宅用户能在一个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良好环境中起居工作学习。

1、楼宇自动化电气系统智能化及其管理总体方案

科技信息对我们的现代社会对而言,越来越重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创新和发展也带动着科技信息的快速传播。利用计算机科技技术对整个建筑物内部的设备进行自动掌控,有整套的控制、管理、维护和通信设备,管理信息资源,对环境进行控制,把信息服务提供给用户,使用户有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和轻松高效的工作环境,这即是楼宇智能化。人们在智能化楼宇中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状态都能达到较好或最好,能够有效地提高办公、通信信息和商议决策方面的工作效率,拥有高水平的信息服务能力,能更好的适应办公方式方法和办公程序的变更以及设备的更新,可以避免信息网发生信息的泄露和防止信息扰,且其使用的设备硬件和软件技术比较成熟,能良好的运行。

楼宇智能化提供的功能应包括具有信息处理功能,能对建筑物内照明、电力、暖通等相关设备进行综合自动控制;能实现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和统计记录的设备管理自动化,应能随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而发展,并实现以安全状态监视为中心的防灾自动化。

楼宇建筑是多学科交融的多功能综合体,建筑电气系统集中了供配电系统、消防系统、照明系统、电机拖拽系统、空调系统、以及给排水系统等多个子系统。为了满足建筑物内部相应人性化服务功能需求,各种子系统的优良自动化设计方案和控制管理措施制度是楼宇建筑电气系统实现智能性、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运行管理控制的基础,楼宇建筑中增设了许多种智能电气控制系统,是楼宇建筑节能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楼宇的优越性体系体现在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舒适和高效便捷性。具有良好的信息接收和反应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设备运行维护费用,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人员安排更合理,满足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需求。

楼宇建筑人性化服务功能的实现,均以各类电气设备控制系统运行为基础,通过优化各类机电系统的运行方式,楼宇自动化中的集散控制系统是完成建筑电气中各子系统智能控制管理功能的主要网络系统,优化运行耗能大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等设计方案,更是实施建筑电气节能运行控制管理的媒介。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管理是实现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以及给排水系统等自动化运行。电气系统自动化控制管理贯穿于整个楼宇相关管理等的多个阶段,驱动建筑行业电气领域的技术革新和进行,促进建筑节能高效开展具有非常大的工程实际意义。

2、系统设计原则

电气自动化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电气自动化已经是楼宇自控系统最为基础的环节,在电气自动化应用中,电气接地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智能楼宇的设计和施工中,还应考虑防静电接地和屏蔽接地的要求。楼宇智能化中的电气保护主要包括交流工作、安全保护、屏蔽与防静电、直流工作、防雷保护接地五方面内容。

其中交流工作接地指的是必须在变压器中性线或者是中性点接地,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使接地继电保护准确动作并消除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要求安全保护接地的设备非常多,安全保护接地指的是对电气设备中没有带电的各个金属部分使用金属连接的方式与接地体作良好连接,均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接地措施。

在现代化的智能化楼宇中会使用到很多的计算机设备以及通讯设备 ,这些设备进行的信息的输入、转化、传输以及放大和最终的输出的时候都是利用微电位或者微电流的高速变换来完成的,而且每个设备之间要通过互联网的协同才能完成工作。为了确保这些设备工作的准确有效性 ,在设计的时候 ,首先要配备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 ,另外还需要配备的就是稳定的基准电位。引线的材质一定要选用铜芯绝缘线线 ,并且要求其要有较大截面积 ,引线的一端要与基准电位相连接 ,其另一端要进行直流接地。在这个过程中 ,要切记不能给将和 N 线和 PE线连接在一起。

智能化楼宇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防雷保护接地指的是对智能化楼宇中的电子设备、线路等做防雷保护接地,智能化楼字的所有功能接地,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通信网全程管控系统的设计应采用体系结构,电力通信网在通信本质的角度上与公网是一致。充分考虑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要保证通信网全程管控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系统的可扩展性也是通信网全程管控系统必须遵循的设计原则。通信网全程管控系统应遵循稳定性原则,各级智能全程管控系统的数据采集与控制通过北向接口收集传输网、业务网、支撑网等各类设备网管信息。

3、楼宇建筑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遵循原则

楼宇建筑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运用一定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及消防、安全防范、建筑电气、给水排水、通风与空调等系统专业知识对现代化建筑及住宅小区进行安装、调试及维护其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讯网络系统。

配电变压器是是楼宇建筑电能调度的核心电气设备,在供配电系统设计时要确定配电变压器容量,而现在所使用的配电变压器大多超过使用年限;供配电线路长期运行在低效工况状态,照明系统光源和灯具类型选择不合理,电机拖拽系统普遍存在运行方案设计不合理,宇建筑中普遍存在非长明灯没有得到自动化实时控制。

从有益于提高人们实际生产、工作、学习效率、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采取以下一些原则。

适用原则:根据机电设备对于电力负荷容量、电能综合质量、以及供电可靠性,保证各机电系统正常运行动,促进整个建筑电气系统合理利用。

实际原则: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及材料,提高楼宇建筑电气系统自动化性能。

优化节能性原则:通过综合布线优化方式建设供配电线路,通过综合布线优化方式建设供配电线路,发挥楼宇构建物功能。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楼宇品质级别的关键衡量标准已经随着我国国民对楼宇智能化中电气自动化需求在不断的上升,变成了楼宇的安防消防与通风照明等智能化系统的控制自动化水平。电气自动化系统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对于实现现代建筑智能化有着非凡的意义,并且楼宇智能化中的电气自动化已然成为了新时期楼宇智能的重要核心技术之一。所以,如果作为楼宇电气工程师,只有在深入的认识电气化自动系统在智能楼宇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环节,才能够做好电气化自动系统的设计 ,确保智能楼宇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楼宇电气工程师还需要对楼宇智能化中的电气自动化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与研究,从而带动我国的楼宇智能化产业向国际化的先进科学技术大步迈进。而我们正值我国楼宇智能化中的电气自动化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的时期,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要积极的转变传统观念,并和现代智能化设备的客观现状进行有效结合起来,把握其应用的要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最终使得楼宇智能化中的电气自动化得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科学技术司: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3编委会编. 智能与绿色建筑文[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毛菊英.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12(03).

3郭策,范然. 设计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思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5)

4卢建兵. 智能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5沈阳,李同明. 浅议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要点[J]. 科技致富向导,2012(14).

电气智能化篇7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化技术被应用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主要用于控制器以及机器的智能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故障诊断、智能控制、优化设计、PLD技术这几方面来描述。

1.1故障诊断

电气工程设备的工作时间长,难免会发生故障,由于电气设施故障的非线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一旦发生故障,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排查故障,效率低、准确率低。而智能化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故障发生前,一般仪器会出现一些人们很难发现的预兆,通过实时监测仪器状态,在出现异常时及时报警并提示故障位置,在故障真正发生前避免故障,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维修时间。电气工程中常常通过分析变压器中渗漏油分解出来的气体进行故障诊断,确定故障发生的范围,并通过各种手段逐步缩小范围,从而确定故障位置并提示派遣人员及时检修。同时,智能化装置可以记录故障问题,为以后的故障诊断提供参考,使故障诊断更加安全可靠。

1.2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控制过程自动化,实现无人化管理和远程管理,提高管理的高效性。尤其对于一些高危险、高难度的工作,如高压控制,智能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相对于传统的控制器,智能控制器的灵活性更好,更易调节。传统的控制器在设置时需要精确考虑控制对象的动态方程,而实际涉及到的控制环境往往很复杂,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智能控制不存在这方面问题,因为其在设计时并不涉及控制对象的模型。并且智能化控制器可以根据对响应数据(如鲁棒性变化、响应时间、下降时间)的分析随时调整系统,调整后智能控制器的性能会大大提高,调整的过程并不需要专业人士在场,这样就减少了大量的人力。以风力发电厂智能化升压站系统为例。智能化升压站系统通过对过程层和间隔层设备升级,将一些模拟量和开关量数字化,有效运用光纤设备,实现间隔层和过程层的通信。站控层由系统主机、工作站、VQC等设备组成,是全站监控、管理、调度中心。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自动完成信息的采集、测量、控制、保护等功能,相比于传统的升压站系统在效率、有效性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1.3优化设计

电气设备的设计工作相当繁琐,需要综合运用成套设备、电路、电机与电气、电磁场、变压器等学科的知识,并结合过去的设计经验。传统的设计方式根据经验和实验,手工完成设计,方案的达标率非常低,修改难度大,成本高,产品的开发周期也很长。应用智能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设计产品的质量,缩短开发周期。智能化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专家系统和遗传算法。其中,专家系统依据该领域的专家提供的知识经验,建立数据库,在决策前模拟专家决策过程,做出合理决策,该技术比较前沿,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得到大量应用。遗传算法是一种借鉴进化论的随机化搜索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信号处理、组合优化、自适应控制等领域,在电气设计产品的优化上性能优越。

1.4PLC技术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具有高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领域。在一些大型的电力企业的辅助系统中,PLC已经代替了一般的继电控制器。PLC技术使用内存,用程序方式存储控制逻辑,并用半导体电路实现。PLC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供电系统的自动切换,用软继电器取代了实物器件,使供电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并且,它能使用复杂的工作环境,具有良好的发挥性能,稳定性强。

2.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前景

2.1优势分析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相比于传统的控制系统有巨大优势。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需要建立控制模型,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建立动态方程,但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出现无法预料的问题,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智能化系统可以从根本避免不可控因素,提高工作的效率。智能化技术可以实时监控系统,通过监测响应时间、下降时间等对系统进行实时调节,使系统性能大大提高。因此,智能化系统比传统的控制器更能适应实际工作环境。另外,智能化技术拥有很强的一致性。在输入不同的数据时具有同样可靠的估计能力,有广泛的适用性。

2.2性能方向

速度、精度及效率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关键指标。在电力系统中采用智能高速处理器芯片,同时采用交流数字伺服系统,能够改善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提高系统的速度、精度和效率。柔性化柔性化主要包括群控系统和数控系统这两个方面。对于群控系系统,必须按照生产流程的具体要求设计系统,使系统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完成信息流和物料流的动态调控。对于数控系统,其强大的可裁剪性和覆盖面可以满足客户的具体要求。

2.3功能方向

在功能方向上,主要包括设计用户图形界面、可视化计算、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发展。目前的操作系统一般都采用图形界面,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在智能化系统中采用图形化界面,通过窗口和菜单实现编程、图像显示、图像模拟、仿真等功能,能够降低操作者的门槛,方便非专业人士操作。通过可视化技术,信息的表达不再是呆板的文字和数据。将数据转化成图表,能方便操作者分析数据,也可以高效地处理和解释数据。同时,采用无图纸设计、虚拟样机技术等技术,将可视化和虚拟环境相结合,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多媒体技术一般是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融合在一起传输,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智能化系统,可以更加综合化、智能化地处理信息,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2.4体系结构

通过集成化、模块化、网络化实现智能化技术在体系结构方面的发展和完善。可以使用高集成度的处理器、大规模集成电路FPGA、CPLD等提高软硬件运行速度。器件的高度集成化能够提高电路密度,减小器件体积,更加方便安装和使用。将智能化技术模块化,各模块之间通过接口通信,这样有助于技术的标准化和集成,也可以运用模块的增减将智能化产品分级别销售。将智能化系统联网使得人们能够对系统进行远程监控,随时掌握系统状况,使电气工程的控制不受地域限制。也可以实现在一台设备上控制其他设备,进行编程等操作。对于较小的电力系统,远程控制能够节约电缆的增加数,材料以及安装费用,并且可靠性高、灵活性强;但是在通讯量大的系统中远程控制会比较困难。

3.结语

人工智能为智能化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自动化的特征,因此,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甚至会带来控制系统的革命。智能化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结合实际,稳扎稳打,不断总结经验,将智能化产品集成化、模块化、网络化,推动电气工程的长远发展。

电气智能化篇8

1.应用现状

在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运用中主要集中对整体居住环境的控制上,像是对公共环境的照明设置,对人体的感应,以及住宅内部的智能关灯等方面,通过对电气系统的数字化控制,促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加深居住环境的舒适程度,同时,做到当代提成的节能环保,适应时代的需求。

另外,由于人们对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也有更多的建筑人员,在进行智能楼宇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地更新自动化技术,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对不同方面的优化设置,更高程度的在各方面进行自动化。

2.应用方面

2.1气接地

2.1.1 TN-S

利用TN-C系统中所存在的一些弊端,通过PE线进行强化,从而达到形成三相五线接地系统的目的。在这一接地系统中中性线以及保护接地线可以实现同时接地,并且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可分离作业,不受互相影响。若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上带电,并且故障电流从保护零线中流过,将会形成较小的回路阻力以及较大的短路电流,这样可以有效的对电气设施起到保护作用,及时的切断电流。将TN-S系统运用到智能化楼宇中。

2.1.2 TN-C

TN-C指的是三相四线的接地系统,即利用一根保护中性接地线以及三根火线,组合而成的接地系统。在该系统中PE线以及N共用一根线,中性线与保护接地线以一根导线设置,一般情况下,在低压配电系统中较多的运用这种接地方式。在电流通过接地线时,由于电流产生不均衡现象,因此会造成外壳的电压较低。在TN-C系统中不设置剩余电流保护器,因此无法对电流故障进行相应的防御措施。

2.1.3 TN-C-S

利用TN-C系统,在住户开始进入楼宇使用之前,对将要进行居住的区域做好重复接地工作,并对整体负荷情况进行检查,然后TN-S系统需要在住户入住楼宇使用时,避免中性线以及保护地线发生电气连接情况点。通过两种接地方式组合使用过程中,需要以中性线以及保护接地线分界,最大程度的降低智能化楼宇中电气设备的电压风险,做到电荷的均衡化。另外这种接地方式,采用的各接线不相干扰的模式,因此,有效的降低了电气设备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使电气设施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2.2电气保护

2.2.1交流直流工作

在智能化楼宇的直流接地系统中,一般会选用具有铜芯横截面积较大的绝缘电子自动化设备,这些电子设备一方面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方面将直流电输送接地。直流接地不能与接地系统中的中性线以及保护线连接。而甲流接地,主要的作用是对整体电气系统中的特殊电气设施进行接地工作,且变压器内的中性线材质需选用铜芯然后接地。将中性线进行接地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三相电压能够均衡,防止由于电压造成的不稳定情况发生。

2.2.2防雷保护

在各类建筑中往往需要建立防雷接地保护措施,在智能化的楼宇中设置防雷保护十分重要。在进行设置时,要利用整个楼宇以及接地线引线形成一个自然导体,与大地之间形成接地系统,另外需要将楼宇外层部分的导电部分与防雷系统连接,达到最高效的防雷保护效果。

2.2.3防静电保护

我们需要利用相应的措施对静电进行屏蔽以及防护,想要较大程度的对静电进行屏蔽就需要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中性线连接,并且接地,通过这种方法,使设备的接地电阻降低达到减少室内静电的目的。与此同时,通过这种接地方法,还能有效的对室内的多种电子管路以及产生静电的区域进行屏蔽,从室内减少静电的产生。

3.应用特点及优势

3.1全方位监控

将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到智能楼宇中,可以对智能楼宇系统中各个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这项技术能够充分的满足智能楼宇系统复杂的需求,在智能楼宇中,具有较多的电气设备,往往分布在各个部位,而自动化的设置方式可以通过,对电气系统的数字化监控,将整个楼宇中的各电气设备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达到高效管控的目的。

3.2联动性加强

通过电气化技术有效的将智能楼宇中各部分之间进行连接,将照明、通风、排水等系统进行有机的结合,促使楼宇电气系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各部分的有效连接,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加大智能楼宇的使用性能,保证用户得到安全、可靠并且稳定的用户体验[6]。

3.3安全性提升

由于智能楼宇中具有复杂的电气设备,若人为操作电气系统,容易发生人工失误情况,一旦发生失误情况,将会对电气设备造成严重过的设备故障情况,而通过自动化手段,可以更大程度的规避这种情况,在自动化过程中仅需要通过计算机精准的计算后,对先关设备输入指令,从而完成对整体电气系统的科学合理控制,达到保证系统安全正常运转的效果。

上一篇:事业单位病假规定范文 下一篇:水塔老陈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