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叶的功效范文

时间:2023-10-24 05:22:09

紫苏叶的功效

紫苏叶的功效篇1

成分:紫苏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具有低糖、高纤维、高胡萝小时素、高矿质元素等。在嫩叶中每100克含还原糖0.68~1.26克,蛋白质3.84克,纤维素3.49~6.96克,脂肪1.3克,胡萝卜素7.94~9.09毫克,维生素B1 0.02毫克,维生素B2 0.35毫克,尼克酸1.3毫克,维生素C55~68毫克,钾522毫克,钠4.24毫克,钙217毫克,镁70.4毫克,磷65.6毫克,铜0.34毫克,铁20.7毫克,锌1.21毫克,锰1.25毫克,锶1.50毫克,硒3.24~4.23微克,挥发油中含紫苏醛、紫苏醇、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白苏烯酮等。抗衰老素SOD在每毫克苏叶中含量高达106.2微克。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气喘,脘腹胀闷,呕恶腹泻,咽中梗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食鱼蟹中毒,痈疮蛇毒辣。

紫苏的作用

1.散表寒: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2.行气宽中:紫苏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

3.行气安胎:紫苏能行气安胎,常配砂仁、陈皮同用,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4.解鱼蟹毒:紫苏辛温,能解鱼蟹毒,中鱼蟹毒后可用单味紫苏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

5.做防腐剂:紫苏还是一种高效的植物“防腐剂”。有人曾做过试验:用鲜紫苏叶包鱼、肉等易腐之食物,将其置于室内通风处,常温下这些东西可保存4一5天。

6.可食用:紫苏在中国常用中药,而日本人多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鱼片时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在中国少数地区也有用它作蔬菜或入茶。

7.做油用: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

8.去腥:紫苏含有挥发性的紫苏醛等芳香物质,民间常用其去腥、增鲜、提味。

9.止血作用:鲜紫苏叶外用确有止血作用.紫苏注射液2克(生药)/ml对动物局部创面有收敛止血作用, 使结痂加快, 并能缩短凝血酶原时间,止血的有效成分可能是缩合鞣质类。

10.驱寒:紫苏有散寒、缓解感冒症状的功效,受寒感冒的时候,用紫苏叶泡水或与生姜煮水热饮,可以驱寒,对咳嗽也有改善效果;直接用紫苏叶浸入热水用来泡脚,也是一种驱寒的好方法。

紫苏的禁忌

1、紫苏的芳香物质容易挥发,不宜久煮久泡,通常开水泡制片刻或者煮几分钟即可;新鲜的紫苏叶可以在冰箱中冷藏保存,但也不宜久存,以免味道散失。

2、虽然说这种紫苏用途广泛,但是如果将紫苏与鲫鱼一起食用后容易生毒疮。

3、患有气虚、阴虚及温病的朋友不能食用紫苏叶哦。

4、紫苏不能食用过多,因紫苏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人体内遇上钙和锌便生成草酸钙和草酸锌,在人体沉积过多会损伤人体的神经、消化系统和造血功能,所以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贪吃哦。

紫苏的食用方法

【紫苏炖草鱼】

材料:草鱼肉1斤,紫苏叶1扎,蒜头数粒,姜片数片,葱数条,八角1小粒,油,酱油,盐适量

做法

1.草鱼洗净切块,紫苏叶和葱洗干净,蒜头剥好。

2.把鱼肉用油稍稍煎一下表面,可防鱼肉焖的时候散开,然后盛到盘子上。

3.热油锅,把蒜头、姜片和八角放下锅,爆一下,然后加适量的水,把草鱼放下锅。

4.放少许盐和酱油,小火焖大概十五到二十分钟,中间要把鱼肉翻一下。

5.最后下紫苏叶和葱条,把锅盖盖上,二三分钟后可以起碟,食得。

【紫苏大闸蟹】

材料:大闸蟹 紫苏叶 老姜 香醋白砂糖花雕

做法:

1. 紫苏叶洗净,铺在蒸笼中。大闸蟹冲洗干净,用小刷仔细刷净蟹腹甲壳和蟹钳,捆扎好后背甲向下放在紫苏叶上。

2. 大火烧开蒸锅中的水,放入蒸笼加盖用大火蒸15分钟。

3. 老姜洗净去皮,切成细末放入碗中,在碗中放入白砂糖和香醋,加入花雕酒调匀直至砂糖完全融化。

4. 待大闸蟹蒸熟,取出趁热佐以姜汁香醋食用。

特色:清蒸大闸蟹是每到深秋上海人最爱的美食,用紫苏与大闸蟹同蒸,可以减少大闸蟹的寒气,让老饕们吃个痛快!

【紫苏叶饼】

原料:紫苏叶、鸡蛋、面粉、花椒、盐、色拉油。

做法:

1、紫苏叶摘取叶子洗净铺开晾干。

2、鸡蛋和面粉合成蛋粉糊,加点盐和色拉油搅拌无颗粒状。

3、叶子拖上面糊入油锅炸熟,用厨房纸吸干多余油分即可。

4、最后配一个椒盐碟上桌吧。

心得:

1、面粉糊一定要搅拌均匀,否则有颗粒不但影响成品质量也可能炸不成熟。

2、面糊不能过于粘稠,以叶子拖上糊后还能看见纹路为好。

紫苏叶的功效篇2

【关键词】紫苏 化学成分 综合 利用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02-03

The research outline and advanc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erilla L.

Chen wei

(The People Hospital of Chongzhou of in Sichuan1 ・Sichuan 611230・China )

【Abstract】This essay gave an integrated introduction of the advance research of Perilla L., including the research in classifica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utilization, and so on, and with the hope of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erilla L.

【Key words】Perilla L.; chemical composition; integration; utilization

传统中药紫苏,为常用重要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主要来源于唇形科Labiatae紫苏属Perilla L.草本植物的1个种3个变种[1-2]。据2010版《中国药典》记载,仅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和种子可入药,分别作为紫苏叶,紫苏子用,其实该属植物均可作为药食两用[3]。苏叶能发散风寒,行气和胃;苏子有化痰平喘,润腑等作用[1-3]。同时苏叶作为蔬菜和香料,在日本、韩国等地甚为流行;其种子油亚麻酸含量高,是一种难得的特种食用油源[4]。目前以日本和前苏联在紫苏的开发利用上处于领先地位,而我国对紫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用途径和化学成分分析上[2]。随着紫苏被我国卫生部正式确定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之一,其广泛受到人们关注。现就其分类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临床应用及产品开发等研究进展作出简单综述。

1 紫苏资源的分类研究

紫苏属植物1种3变种,林奈确定紫苏属Perilla后,变动不大,但属内种系等级和数目变化较大[1]。目前,对紫苏属植物的分类争议主要集中在白苏的划分上。不同学者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目前该属植物划分仍然存在争议。同时也有学者对紫苏属植物开展了化学分类研究,根据紫苏属植物叶中挥发油的化学类型进行分类,限于材料的不同,其划分结果亦不尽相同,并提出与传统形态学分类间无明显相关性[5]。还有学者把分子标记技术运用于紫苏的分类上,如龙雯虹等以云南紫苏种子的基因组DNA用RAPD标记进行分析,检测出显示遗传差异的多态性引物[6]。Nitta等采用RAPD分子标记手段对产于日本、朝鲜和中国的人工栽培及野生紫苏进行系统发育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的紫苏有着或近或远的亲原关系,并利用此项技术对野生紫苏进行归类,这对我们的分类研究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7]。因此,要解决紫苏变种的分类问题,还需收集更多的种质资源采用更加综合的手段进行分析。

2 紫苏化学成分研究

2.1 茎、叶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2.1.1 有效成分研究

紫苏茎、叶经水蒸气蒸馏可得紫苏精油,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其含量含0.7%-0.8%,主要为萜类化合物,其中绝大多数为单萜,含量较高的单萜成分有紫苏醛、紫苏醇、月桂烯、樟烯、香薷酮、紫苏酮、异紫苏酮、蒎烯、香叶醛、白苏烯酮、沉香醇、紫苏烯、丁香油酚等,倍半萜主要是石竹烯( 丁香烯)等[1-4]。紫苏精油不仅种类极多(多达90种),由于材料、产地及采收时间的不同各主要成分的种类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日本、前苏联、美国、西班牙及国内等许多国家学者均指出紫苏挥发油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紫苏醛,还有少量的柠檬烯及a-蒎烯等[4,9-10]。但赵淑平、占洋用等认为紫苏挥发油不含紫苏醛,而含紫苏酮[4,9-10]。吴周和等研究表明紫苏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甲基紫苏酮[4,9-10]。张洪,秦晓霜等认为紫苏醛为其主要成分[4,9-10]。

2.1.2 营养成分研究

殷朝州等研究表明,紫苏叶具有优良的营养价值,含有大量的粗蛋白,其中嫩茎5.09%、嫩叶13.11%、旺季茎叶7.09%,其中氨基酸种类齐全,既含有成人必需的8种氨基酸,又含有儿童必需的l0种氨基酸;以100克嫩叶记,含VBl 0.02mg,VB2 0.35mg,Vc 55-68mg,尼克酸1.3mg,钾522mg,钙217mg,镁70.4mg,钠4.24mg,锌1.21mg,磷65.6mg,硒3.24~4.23vg,铜0.34rag, 铁20.7mg, 锰1.25mg, 锶1.50mg等[11]。

2.1.3 紫苏色素研究

现代工艺研究表明:将紫苏茎叶的酸性或中性提取物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柱,以稀碱或乙醇水溶液洗脱,调节洗脱液的pH值,即可得到黄素和红色花青素.这两种色素都适用于食品,可作为商业色素。人工合成色素的弊端日益凸显,人们对天然色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紫苏色素也不例外,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大量学者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刘大川等对紫苏叶浸提液进行紫外检测,确定紫苏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0nm,同时研究出色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同时提取的工艺技术[12]。吴周和等对紫苏色素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当温度低于60℃时较稳定,高于80℃时稳定性较差,同时还发现紫苏色素在各介质中热稳定性也有差别,这对紫苏色素的利用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13]。

2.1.3 其他化学成分研究

据研究表明紫苏叶和茎中可以分离得到干扰素诱导剂,是一种磷糖蛋白;同时紫苏叶中还分出高效黄嘌呤氧化酶阻碍刹。Natsume等对苏叶水溶性成分进行HPLC分析,检测到大量得天然抗氧化剂-迷选香酸,具有很好的商业价值[14]。

2.2 种子中营养成分研究

苏子含脂肪油34.52%-42.0%、粗蛋白22.5%。含脂肪酸达20种,其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达90%以上,主要有α-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等。还含有19种氨基酸,主要有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色氨酸、精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等。以及(-胡萝卜素、VB2、VB1、VC、VE 等多种维生素及P、Ca等近30种微量元素[1-4,9-10]。

3 紫苏属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

3.1 临床应用

紫苏茎叶除传统得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等症状外。据研究报道 紫苏中含有紫苏醛、柠檬醛、莳萝芹菜脑等多种成分,具有抑菌、止血、镇静和镇痛等多种作用[1-4]。

苏子传统用于化痰止咳,利隔宽肠等。近年来,科学家对紫苏的近百种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表明紫苏籽中α-亚麻酸是维持大脑神经系统功能所必需的因子,具有抗血栓、降低血压、减肥、降血脂的作用,预防癌变和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提高学习记忆力和视力功能、改变过敏体质、降胆固醇等功效[1-4,9-10]。

3.2 紫苏茎叶在工业上的开发利用

紫苏茎叶挥发油含量丰富,可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紫苏精油,广泛用在食品、医药等行业中。在日本将紫苏叶制成腌菜,其味芳香爽口,还可用做其他食品的辅助配料。紫苏茎叶可以抑制萝卜的乳酸发酵中硝酸盐转化亚硝酸盐的途径。紫苏中存在一种高级甜味剂紫苏反肟,其甜度是蔗糖的2000倍,广泛用于烟草行业和食品加工业[1-4,13]。

啤酒发酵前添加2%的紫苏汁,能酿出的具有突出紫苏香气的啤酒,口味纯正爽口,适宜饮用。紫苏叶对食品作防腐剂时兼有防腐剂和风味剂的双重功效,常用于酱油制造业中。紫苏中的紫苏甙是一种天然红色素,可作为天然的食用色素[1-4,9-12]。

3.3 紫苏种子油的利用

紫苏种籽是主要经济器官之一,经压榨浸提后可得色泽淡绿、气味芳香的种籽油。紫苏种籽油的主要利用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4,9-12]。

紫苏种籽油具有“三高”特性,即高碘值、高干性、高不饱和甘油酯,是非共轭酸油脂中干性最强的一种油脂。油膜加热不溶化,不溶于有机溶剂。其工业用途十分广泛,是制作油布、油纸的防水原料,也是涂料、油墨、造漆和制皂行业的优质原料油。

紫苏种籽油含有特异生理活性,可作为新的食用油源和食用调味油的特种组分。随着科学研究发现,不饱和脂肪酸中的α-亚麻酸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十分显著,综合起来有5点:a.维持大脑和神经功能所必须的因子:b.抗血栓和降血脂作用:c.预防癌变和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d.抑制变态性病症的作用:e-长期食用能延长生命期。而紫苏种籽油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且紫苏种籽含油量高达35-50%,因此紫苏种籽是难得的特种食用油源。开发紫苏种籽油对改善我国食用油脂现状意义重大[1-4,9-12]。

紫苏种籽油除作为食用油源外,还可作为防癌食品和防过敏食品的功能性原料。鉴于紫苏种籽油对消化系统癌症有抵抗作用,美国已将其列入抗癌食品研制计划。在儿童人群中,过敏性皮炎和哮喘等疾病发生率较高。为改善这种情况,日本已有厂商把紫苏种籽油适量加入儿童食品(饼干和小点心等)中供应市场。预计这2类保健食品将是很有市场的新型食品,在我国值得大力开发[1-4,9-12]。

采用适当的工艺,将紫苏种籽油中的α-亚麻酸分离纯化,并制成衍生物,供作化妆品原料。由此制成的新型化妆品,可以防止皮肤干燥、粗糙以及皲裂和预防皮肤老化,并能改善头皮屑增多,有防止脱发和促毛发生长的作用[1-4,12]。

3.4 其他部分的利用

紫苏种子榨油后的油饼,含有多种萜类化合物,可改善动物代谢系统,故可作很好的家畜饲料。紫苏花量大,不易脱落,泌蜜量大,可作优良蜜源植物。紫苏根和秸杆也可作饲料,而且紫苏根具有很强的固土,防止流水冲刷功能,可用作防护林栽培[1-4,15]。

4 紫苏属植物资源的研究前景及展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变化,饮食的科学化和营养化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紫苏P. fruteseens (L.) Britton var. frutescens被我国卫生部正式确定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之一,日益受到人们关注[3-5]。虽然现已利用紫苏开发出许多具有药用价值的保健食用油、药品、保健品,其价值是同类产品的数倍乃至几十倍,但紫苏中化学成分复杂,具有生理活性和应用价值的成分也比较多,其综合利用研究还远远不够。相信随着对中药紫苏的不断开发研究,紫苏更广泛的价值和用途将被进一步发掘。

参考文献

[1] 李锡文.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74,64(2):282-287.

[2] 裴鉴.中国药用植物志[M].1956,l-4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编写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 韩丽,李福臣.紫苏的综合开发利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3):24-26.

[5] 郭凤根,王仕玉.云南境内紫苏种下变异的研究[J].木本植物研究,2000,20(3):270-274.

[6] 龙雯虹,郭凤根.云南紫苏的种子DNA提取和RAPD引物筛选[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17(2):109-111.

[7] Natta, M., and O. Ohnishi,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wo Perilla crops Shiso and cgoma, and weedy type revealed by RAPD marks[J], Genes Genet, 1999,74: 43-48.

[9] 易诚.紫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特产研究,2003,(4):57.

[10] 陈娟,郭风根.紫苏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3):105-107.

[11] 殷朝州.紫苏的开发利用[J].植物杂志,1990,(4):8.

[12] 刘大川,王静,等.紫苏植物的开发研究[J].中国石油,2001,26(5):7-9.

[13] 吴周和,吴传茂.紫苏色素的提取及其热稳定性研究[J].食品工业,1996,3:24-25.

[14] 李荣贵,腾大为,杜挂彩.紫苏愈伤组织迷迭香酸的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0,27(5):324-327.

紫苏叶的功效篇3

[关键词]紫苏叶;资源调查;挥发油;化学型;分布

[Abstract]This study, based on the findings for Perilla resources, aimed to describe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 importance, features, utilization and status of quantitative Perilla resources in China This not only helps people to know well about the existing resources and researching development, but also indicates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selection and rational use of Perilla resource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the output types, Perilla resources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wild resources and cultivated resources; and based on its common uses, the cultivated resources are further divided into medicine resources, seedused resources and export resources The distribution areas of wild resources include Henan, Sichuan, Anhui, Jiangxi, Guangxi, Hunan, Jiangsu and Zhejiang The distribution areas of medicine resources are concentrated in Hebei, Anhui, Chongqing, Guangxi and Guangdong Seedused resourc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Gansu, Heilongjiang, Jilin, Chongqing and Yunnan Export resource area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coastal cities, such as Zhejiang, Jiangsu, Shandong and Zhejiang For the further study, the essential oil of leaf samples from different areas were extracted by the steam distillation method and analyzed by GCMS The differences in essential oil chemotypes among different Perilla leaves were compared by analyzing their chemical constituents The main 31 constituents of all samples included: perillaketone (093%9655%), perillaldehyde (010%6124%), perillene (5215%), caryophyllene (322%2667%), and αfarnesene (210%2154%) These sampl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llowing five chemotypes based on the synthesis pathways: PKtype, PAtype, PLtype, PPtype and EKtype The chemotypes of wild resources included PKtype and PAtype, with PKtype as the majority All of the five chemotypes are included in cultivated resources, with PAtype as the majority Seedused resources are all PKtype, and export resources are all PAtype The P frutescens var frutescens include five chemotypes, with PKtype as the majority The PKtype leaves of P frutescens var acuta are green, while the PAtype leaves are reddish purple The P fruteseens var crispa was mainly PA type with reddish purple leav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main chemotypes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Zisu and Baisu in previous literatures Based on the lung toxicity of PK and the traditional use of Perilla, the testing standard of essential oil and Perilla herb shall be built, and PA type is recommended to be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Perilla leaf; resource survey; essential oil; chemotype; distribution

doi:10.4268/cjcmm20161011

紫苏叶为常用中药,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等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等。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1]。紫苏叶还可食用,作为香料、食物色素和蔬菜。紫苏在我国的使用历史和栽培历史均十分悠久,分布地区广泛。紫苏叶中的挥发油是主要成分,简称紫苏叶油。紫苏叶油为藿香正气系列产品的原料。紫苏叶挥发油包括单萜、倍半萜、苯丙素类等多类成分[2],倍半萜类的石竹烯等成分为紫苏挥发油的共有成分,而单萜类或者苯丙素类主要成分的类别有所不同,早期日本学者据此将紫苏叶挥发油划分为不同的化学型[3],不同的化学型来自于紫苏叶挥发油成分生源合成路径的不同终产物[4],每种化学型常以1~2个同类结构的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相对含量一般在25%以上,已有的研究表明主要成分不同活性也有所不同[513]。不同的化学型必然带来质量的差异,因此紫苏叶(油)作为原料入药使用时,应产生的疗效是不同的。本研究组曾系统介绍了紫苏叶挥发油的化学型问题和汇总了我国近20年研究报道中紫苏叶挥发油的化学型[14]。我国是紫苏资源大国,紫苏类别极为丰富,各地民间有少量栽培食用习惯,紫苏易种易长,部分栽培类型也逸为野生,因此文献的总结难以准确反映资源的概况。本研究组在广泛调查和搜集紫苏种质资源的同时,依据资源的大致数量,确定出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本文重点介绍43个数量较大资源的分布、种下归类、野生/栽培和用途等情况,提取了这些资源类型叶样品中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及化学型研究。本文可呈现我国紫苏资源和紫苏叶挥发油化学类型的总体现状。

1材料

GCMS(7890B5977A)气相质谱联用仪器(Agilent安捷伦公司);旋转蒸发仪(EYELA N1100 上海爱朗仪器有限公司 );分析天平(FA2014N型,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循环式真空泵(CA1111上海爱朗仪器有限公司);KQ500E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蒸馏水,石油醚(分析纯,北京化工厂);正己烷(色谱纯,fisher公司);无水乙醇(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紫苏叶样品均来自经调查后确定的现在紫苏主产区,采集于2014,2015年8月―10月,所有样品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郭宝林教授鉴定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 frutescens的几个种下变种的叶,样品信息见表1。其中栽培品包括了紫苏P frutescens var frutescens(L)Britt和回回苏P frutescens varcrispa(Thunb)HandMazz 2个变种,野生品为野生紫苏P frutescens var acuta (Thunb)Kudo,按照《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对紫苏的种下处理,以往以叶片是否紫色区分的栽培品紫苏和白苏,均归于紫苏变种P frutescens var frutescens。

2方法

21资源信息来源

药材主产地信息来源于中药材天地网、药通网、永信网、东方中药材网等各大中药材网站,紫苏子油产地信息主要来自阿里巴巴网站,紫苏栽培基地信息来自于一般网络信息,亳州、安国、玉林、成都、樟树、廉桥等药材市场,以及其他可能获得的食用、药用和出口信息。通过联络确定资源主要主产区,联络人员包括研究论文的作者,初级信息来源的联系人,各地对当地药材资源、农业经济作物资源熟悉的专家,制药公司原料供货渠道和收购人员等。

22资源调查

通过信息搜集和整理,确定出主产地和调查路线,在2014,2015年的8―9月紫苏叶产新期间进行产地和市场调查。产地调查的调查内容包括产区范围、形态类别、年产量、加工方法、价格、历史、用途去向、存在问题等;栽培类型补充种子来源、栽培方式等。市场调查还包括市场流通量等。

23调查区域

野生紫苏的主产区,有河南、四川、安徽、江西、广西、湖南、江苏、浙江;栽培紫苏的主产区,有云南、浙江、江苏、河北、重庆、安徽、广西、广东、山东、甘肃、吉林、黑龙江。

24挥发油提取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5],将紫苏叶样品(采集的鲜叶先阴干)净选,粉碎之后过4号筛,准确称取紫苏叶粉末50 g于圆底烧瓶,加入蒸馏水500 mL,连接挥发油提取器及回流装置提取5 h,芳香水用20 mL石油醚萃取2次,加无水硫酸钠干燥12 h,过滤,旋转蒸发仪30 ℃回收石油醚,用正己烷定容至5 mL,备用。

25GC/MS分析

色谱条件:HP5MS色谱柱(025 μm×250 μm×30 m),载气为氦气,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00 ℃,起始温度50 ℃,10 ℃・min-1升至100 ℃,保留3 min,5 ℃・min-1升至200 ℃,保留3 min),分流比20∶1,进样1 μL[1621]。

质谱条件:离子源为EI,70 eV,接口温度250 ℃,质量扫描范围m/z 50~500,溶剂延迟时间3 min。

3结果和讨论

31紫苏资源概况

紫苏鲜叶食用、花卉、种子食用均非常普遍,因此各地均有零散的资源。从调查的种子情况来看,各栽培主产地除了种子自留自用,有大量外销;花卉和蔬菜一般有自繁种子,也有外调种子;部分主产区的药材市场(如安国、玉林)有种子销售,有地产也有外调;传统的小栽培区域的种子也大多自留自用;新种植区域一般外购。总体来看,由于种子流通的复杂性,除了主产区或传统产区外种质资源非常混乱。本文调查的区域以大量产出、规模应用的产区为主,栽培类型基本上来自于当地的传统种质。由于信息来源不易获得,调查时间所限,可能难免疏漏,还有待继续调查补充。

将主要产区调查结果按照产出类型分为野生资源和栽培资源2大类,野生资源除了少量当地食用外,均主要药用,种下类型均为野生紫苏变种P frutescens var acuta栽培资源按其主要用途可再划分为栽培药用资源、栽培籽用资源、栽培出口资源,大多来自紫苏变种P frutescens var frutescens,少数为回回苏P fruteseens varcrispa。

311野生资源及主产区野生资源的主要产区包括河南、四川、安徽、江西、广西、湖南、江苏及浙江,在河南、湖南、江苏和浙江,野生资源量丰富,在安徽、江西和广西,表现为主产于药材市场附近,资源量不很丰富,但作为小宗药材,能满足市场流通应用。野生区域紫苏主要为药用(紫苏叶、紫苏梗和紫苏子药材应用)、蔬菜或调味食用,但供应量较小。均属野生紫苏变种P frutescens var acuta,叶较小,卵圆形,颜色包括绿色、紫色及正面绿色背面紫色;茎被短疏柔毛,颜色与叶颜色一致,一般生长在路边、村落附近和荒野。

河南的驻马店、南阳资源量大,两面绿色叶(HN5)和两面紫色叶(HN6)2种类型都有,主要用作药材收购,不区分类型。四川在宜宾、广元、达州等地资源丰富,紫苏叶在成都荷花池药材市场以药材流通为主,仅见两面绿色叶。安徽在亳州附近的野生资源有药材收购,数量不多,主要在亳州药材市场流通,以两面绿色叶(B009)为主,也有两面紫色叶(B011)。江西宜春、樟树野生资源较为丰富,为两面绿色叶,主要在樟树药材市场流通,并有食用习惯。广西野生紫苏主要产于玉林,为绿色叶,主要流通于玉林药材市场。湖南野生紫苏资源丰富,在常德市的桃源、鼎城区路边及村落普遍有紫苏生长,当地有食用紫苏的习惯,作调味品佐餐,但很少有药用采收,多数为两面绿色叶(HeNY2),也有背面紫色正面绿色叶紫苏(HeNY1,HeNY7,HeNY8)散布。江苏药用野生紫苏资源集中在徐州、宿迁,路边及地头均有生长,为全株绿色,一般生长在在荒草丛中,当地蕴藏量十分丰富。浙江湖州织里镇、道场乡一带均有野生紫苏分布,生长在路边、树林、房屋附近,为两面绿色叶。江苏和浙江基本无药用采收。

312栽培药用资源及主产区栽培药用资源集中在河北安国、安徽亳州、重庆涪陵、广西玉林和广东茂名。

河北安国为栽培药用紫苏的主要产区,当地栽培的紫苏主要有3大类,按当地习称分别为:“菜苏”(两面绿色,AG31)、“药苏”(正面绿色背面紫色,AG34)和“日本紫苏”(两面紫色,回回苏,AG26)。前两者是当地传统品种,药苏栽培面积最大,后者为日本引进,栽培面积不大,主要采集紫苏叶、紫苏梗药用,部分用于提取挥发油,有出口韩国等。安徽亳州市马头镇一带栽培紫苏历史约10余年,栽培的药用紫苏流通于亳州药材市场,栽培紫苏为绿色叶。重庆涪陵区当地栽培的紫苏分为2种:绿色大叶和紫色小皱叶品种,栽培模式均为套种,绿色大叶品栽培株高大,一般和玉米套种(CQ8);紫色小皱叶的品栽培株较矮(回回苏,CQ9),一般跟红薯套种,栽培时均为育苗移栽,均主要供药厂使用。广西药用栽培紫苏分布在玉林、柳州等地,在玉林药材市场出售的规格有2种:①叶片捆扎成把,价格较高;②叶片和茎混合,也称为苏叶,该品种香气较浓。广东栽培的药用紫苏主要分布在清远市、茂名市,药用紫苏叶子为紫色,主要流通在广西玉林药材市场,或直接供货药厂。

313栽培籽用资源及主产区栽培籽用资源区包括甘肃、黑龙江桦南、吉林、重庆彭水及云南。主要采收紫苏籽,主要作油料使用,目前紫苏油(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的食用健康功能得到国内外的很大关注,因此已经成为栽培紫苏资源的主流,集中区域有甘肃庆阳、黑龙江桦南、吉林及云南。

甘肃为油用紫苏的传统产区,紫苏在当地习称为“荏”,紫苏籽是当地的油料作物之一,大面积栽培的区域主要在天水市、庆阳市,在庆阳地区栽培面积约占当地耕种面积的1/4左右,主要被当地榨油作坊坊、食品加工厂收购。种子为当地传统种质,栽培方式有2种:老茬和新茬(回茬),老茬即在春季播种秋季采收,生长周期较长产量高;新茬(回茬)是指在6月小麦收割之后移栽的紫苏,一般提前育苗3个月,生长周期较短,产量也相对低。黑龙江佳木斯市桦南县地区也是紫苏的传统栽培区,大面积栽培紫苏,种子为当地传统种质,栽培方式为直播,播种机下种,出苗后间苗,产量较稳定,主要供应给不同地区的食品加工厂及百姓自家食用。吉林栽培紫苏分布区可分为2类:①朝鲜族食用栽培区,分布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当地朝鲜族有食用紫苏籽及紫苏叶的习惯,栽培比较分散,老百姓自种自用,紫苏叶可作为烧烤配菜、咸菜食用,紫苏籽一般作为调料、糕点配料食用,种子为当地传统种质;②传统籽用产区,分布在吉林、辽源、通化地区,栽培面积大而集中,采收的紫苏籽用于榨油或被食品加工厂收购,种子为当地种质。重庆籽用紫苏集中在彭水一带,栽培面积大而集中,种子为当地种质,栽培方式有单种和套种2种,采收的紫苏籽主要被当地当紫苏油加工厂收购。云南栽培紫苏主要为丽江地区,栽培较分散,采籽主要用作食品加工及榨油,种子为当地种质。

314栽培出口资源及主产区栽培出口资源区主要集中在沿海新鲜品海运便利的口岸城市,有浙江湖州、江苏连云港和山东烟台。种源均来自日本,并出口日本,蔬菜应用。

浙江湖州栽培紫苏资源主要分布在长兴县,全株紫色,叶片薄而小,表面褶皱边缘锯齿状(回回苏),当地以撒播的方式栽培,采收嫩枝叶。江苏连云港栽培资源分布在灌云县,植株全绿,叶片薄而平整,育苗移栽的方式在温室栽培。山东烟台栽培紫苏为全绿色,叶片质地薄,与江苏连云港资源相近。

32紫苏叶挥发油

对调查获得的主产区紫苏资源中的43个紫苏叶样品进行了挥发油提取及成分组成分析。

321挥发油提取率样品挥发油得率为02%~15%,其中河南淅川野生紫苏样品挥发油得率最高,产自浙江长兴的栽培回回苏样品得率最低。

322挥发油成分分析采用GCMS对所有紫苏叶挥发油样品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库NIST20进行检索,核对文献资料,共鉴定了31个化合物(其中紫苏酮在NIST 20库中无数据,经购买标准品核对后,数据库中给出的相似度70%左右的2己酰呋喃实为紫苏酮,因此本研究组发表的综述文献中的第7类化学型,2己酰呋喃型应不存在[14]),以面积归一化法得到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定性分析结果见表2。

323挥发油化学型43个紫苏叶挥发油样品以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相对含量为数据源,应用HemI软件进行聚类,见图1。所有43个样品聚为5类,即图1中ae,与所属的化学型一致。a中主要含有紫苏醛(perillaldehyde,4013%~6124%)、D柠檬烯(Dlimonene,013%~1044%)、石竹烯(caryophyllene,1412%~2627%)、α草烯(αhumulene,110%~239%)、α法呢烯(αfarnesene,843%~2154%)成分,有13个样品聚为该类,为PA型;b中主要含有紫苏酮(perillaketone,2639%~9655%)、石竹烯(231%~2377%)、α草烯(069%~317%)、α法呢烯(158%~1084%)等成分,有26个样品聚为该类,为PK型;c中主要含有细辛脑(asarone,2833%)、β细辛脑(βasarone,2595%)、石竹烯(2384%)、α法呢烯(1345%)、α草烯(1123%)、芹菜脑(apiol,652%)成分,有2个样品聚为该类,为PP型;d中主要含有紫苏烯(perillene,5215%)、石竹烯(2113%)、α法呢烯(1023%)成分,有1个样品聚为该类,为PL型;e中主要含有香薷酮(elsholtziaketone,3964%)、2allyl4methylphenol(2367%)、石竹烯(1236%)成分,有1个样品聚为该类,为EK型。

33挥发油化学型与资源分布

紫苏野生资源和栽培资源两大类型挥发油化学型分布情况汇总于表3。

野生资源中挥发油化学型包括PK型和PA型2种,PK型在野生资源中分布十分广泛,且PK型样品茎叶均为绿色。PA型仅在河南和湖南发现,茎叶为紫色或叶背面紫色,香气浓烈。

栽培资源中挥发油化学型较丰富,包括了PK型、PA型 、EK型、PP 型及PL型5个化学型,栽培资源中化学型的分布与其用途呈现出了相关性。①栽培药用资源,化学型较其他类别丰富, 5个化学型均包括在内,药用栽培区域的现象是不同种源紫苏在一个区域栽培,种源易混杂,叶色变化丰富,茎叶的紫色和绿色之间的界线逐渐变模糊,在药用栽培地有很多植株单株颜色不一致,顶叶为紫色,中下部便有返绿的现象。本次调查采集的PA 型(4个样品)约占该类样品的40%,茎叶为紫色或叶背面紫色,分布在河北安国、广西玉林、重庆涪陵;PK型(3个样品)约占该类样品的20%,叶颜色为绿色或一面紫色,在栽培比较集中的河北安国、广西玉林均有分布;PP 型(2个样品)约占该类样品的20%,来自广西、广东,茎叶均为紫色;EK型(1个样品)约占该类样品的10%,来自江苏徐州,茎叶为紫色,叶片较小形状为长卵圆形,质地较薄;PL型(1个样品)约占该类样品的10%,分布在重庆涪陵,茎叶均为绿色,叶片宽大为阔卵圆形。②栽培籽用资源,样品均为PK型(11个样品),形态也十分接近,紫苏植株一般为绿色,高度在120~160 cm,分叉较多,茎干基部粗壮,叶片小,花穗长而密集。几个产地均为籽用用途,且都有栽培紫苏的传统,种源固定,栽培方法固定,挥发油化学型上也表现出了一致性,是否具有同一的种质资源待研究。③栽培出口资源,该类样品均为PA型(3个样品),种子为进口国家提供,专门食用,因此可能是符合特定需求的品种。

34挥发油化学型、种下分类和叶片颜色的关系

《中国植物志》记载紫苏种下分为3个变种,原变种为栽培紫苏P frutescens var frutescens,作者认为绿色叶(常指叶片为全绿色)的“白苏”和紫色叶(叶片两面紫色,或者背面紫色,少数情况背面部分紫色)的“紫苏”是因栽培而起的变异,“白苏”香气亦稍逊于“紫苏”,但差别微细,常有过渡。对于野生紫苏变种P frutescens var acuta,植物志记录了果萼、果实和叶片均较原变种小,未述及叶的颜色。日本学者发现日本产的野生紫苏叶色有变异,又将紫色叶和全绿叶类型分为不同的种下等级(如P hirtella, P citriodora, P setoyensis)[23],从本文的调查和研究结果看,中国分布的野生紫苏也有绿色叶的“白苏”和紫色叶的“紫苏”2种类型,且野生紫苏仅有2种化学型也区分为,绿色叶为PK型(11个),(两面或单面)紫色叶为PA型(6个)。本文研究的栽培紫苏P frutescens var frutescens叶色和化学型丰富,除了少数几个属于稀有化学型外,绿色叶“白苏”属于PK型的15个,属于PA型的仅有2个(JSY1,YT1),均来自于日本的培育品种,提供种子后专用于出口日本食用;紫色叶的“紫苏”仅有1个为PK型,为来自河北安国(AG34),可能是长期与绿色叶的品种(AG31)相邻种植,杂交所致。从文献记载看,野生紫苏最常见的化学型为PK和PA型,已有的数据也是PK型为绿色叶,PA型主要是紫色叶,由于紫苏醛香气较紫苏酮浓烈,因此感觉上紫色的紫苏普遍比绿色的紫苏更香,和《中国植物志》、其他文献所述[2426],以及一般认知相吻合,也就是说,无论是野生还是栽培紫苏,PK和PA为主流类型,且前者常为绿色叶,后者常为(两面或单面)紫色叶,栽培的紫苏原变种的绿色叶“白苏”可能来自于野生紫苏变种的绿色叶类型,并以PK为主,紫苏原变种的紫色叶“紫苏”也来自野生紫苏变种的紫色叶类型,以PA为主。栽培化以后,不同类型之间自然杂交,或者人工定向培育,所以紫苏变种新类型及过渡类型多样化丰富,如本研究的2个绿色叶的PA型。本研究中发现的紫苏原变种中比较稀有的化学型,1个EK型为紫色叶,1个PP型为紫色叶,1个PL型为绿色叶,文献报道PP型为单面紫色叶[24],EK型为单面紫色叶[23],PL型为绿色叶[27]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叶的颜色和化学型类别具有对应性。文献中报道野生紫苏变种也有稀有化学型,如PT型[20]、EK型和C型[23],但叶的颜色不清楚,2个变种中稀有化学型和叶色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的回回苏P frutescens var crispa样品都是两面紫色叶,化学型为PA型(5个)和PP型(1个),和文献报道的主要是紫色叶[1]和PA型一致[28],是回回苏的主流类型,但PP型的情况也有待研究。3个变种样品中化学型情况汇总于图2。

35“紫苏”和“白苏”在药用上应予区别

紫苏始载于《名医别录》,名“苏”,白苏则是另一药物,名“荏”,陶弘景说:“苏,叶下紫色而气甚香,其无紫色似荏者多野苏,不堪用”,“荏状如苏,高大白色,不甚香”,说明二者形态香气不同,白苏不可代替紫苏药用,历代本草都明确区分二者。在植物学上,叶背紫色或绿色(也即紫苏和白苏),是否区分为不同的种下变异,植物学家有争议,曾用P frutescens var arguta作为栽培紫苏的名称,P frutesens作为栽培白苏的名称,但是野生紫苏也存在叶背紫色和叶背绿色不同的类型,对野生紫苏不同的分类处理则用了不同的形态描述,没有再进行区分(本文调查结果中发现的24份紫苏叶资源中PK型有13份)。《中国植物志》认为叶背紫色和绿色是一个变异的性状,二者之间有过渡,因此栽培紫苏均用了P frutescens var frutcesens的名称,野生紫苏也未限定叶背的颜色。植物学的归并模糊了药用的分歧,是导致现代在P. frutescens名称之下,紫苏白苏均在药用。本文的结果表明叶背紫色(包括双面紫色)、香气浓郁的紫苏主要是紫苏醛型,叶背绿色(实际上两面绿色)、香气淡的“白苏”主要是紫苏酮型,证明了古人区分紫苏和白苏的化学基础,区别应用具有科学依据[29]。

现代研究表明紫苏醛在抑菌、抗炎、抗氧化等方面的具有活性[10,3031],紫苏酮则具有促进小肠推进的功效[32],分别与紫苏的传统功效(发表散寒,行气健胃)和白苏(调中)具有对应性。此外,Wilson等早在1977年报道了牛在草场上食用了野生紫苏导致了严重的肺水肿,确认来自于所含的紫苏酮,后在小鼠实验中也证实了这种毒性[33]。而大剂量给药含紫苏醛(450,900 mg・kg-1,口服)的玉米油时,并没有发现小鼠体重和身体、肝脏、肾脏形态上的任何异常[34]。在紫苏干叶中紫苏酮的含量最高可达到1199 mg・g-1[35],如果服用紫苏叶和紫苏叶油,以生药量5~10 g计算(药典推荐剂量),具有PK最高含量的样品中PK最大摄入量达12 mg(小鼠的LD50为288 mg・kg-1)。尽管PK对于人的中毒剂量还不清楚,但是在药用和食用紫苏时,还是应该限定不用紫苏酮型。日本药典收载的紫苏叶药材限定为紫苏醛型,且规定紫苏醛含量为008%,搜集的3份出口日本的食用紫苏鲜叶(JSY5,YT1,ZJY2)均为紫苏醛型。因此建议我国药典也对紫苏药材设定紫苏醛检验项目和含量项目。紫苏叶油标准(药典一部藿香正气液后附)规定紫苏醛不得少于25%,紫苏烯不得少于20%,笔者认为应该规定紫苏醛的含量,而紫苏烯(PL)型无论是文献报道还是调查均发现是极为稀有的化学类型,应不属于紫苏历史使用类型,现代研究也没有涉及PL型的活性和功效,因此不应作为紫苏叶油的限定标准。本研究组将继续就化学型和紫苏叶(油)功效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为紫苏叶及挥发油的合理运用提供进一步的佐证。

36紫苏资源利用建议

紫苏作为药食同源植物,用途极为广泛。在食用方面,除了紫苏子榨油应用,其他食用普及性不强,药用方面,紫苏虽然3个部位可以单独入药,但不是大宗药材,因此紫苏一直以来受到的关注度和产业化应用程度不足。而从资源角度,紫苏是以中国为分布中心的单种属,在国内各地野生资源丰富,栽培历史和栽培类型也多样,但目前栽培类型多样性和复杂性问题突出,各地散在的使用传统,衍生出了很多资源类型,非常值得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由于PK型紫苏中苏子也含有紫苏酮,使用苏子和紫苏籽油也应注意紫苏酮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中国植物志. 第66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7:282.

[2]Yu H C, Kosuna K, Haga M. Perillathe genus Perilla[M]. Boca Raton:the Chemical Rubber Company Press, 1997:135.

[3]Ito M, Toyoda M, Honda G.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Perilla frutescents[J]. Nat Med,1999,53(1):32.

[4]Ito M, Honda G. Geraniol synthases from Perilla and their taxonomical significance[J]. Phytochemistry, 2007,68 :446.

[5]Ito N, Nagai T, Oikawa T, et al.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 of Lperillaldehyde in stressinduced depressionlike model mice through regulation of the olfactory nervous system[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1, doi. org/10. 1093/ecam/nen045.

[6]Yi L T, Li J, Geng D, et al. Essential oil of Perilla frutescensinduced change in hippocampal expression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in mice[J]. J Ethnopharmacol, 2013,147:245.

[7]Igarashi M, Phil M, Song C, et al. Effects of olfactory stimulation with Perilla essential oil on prefrontal cortex activity [J]. J Altern Complem Med,2014,20(7):545.

[8]Ji W W, Wang S Y, Ma Z Q, et al. Effects of perillaldehyde on alternations in serum cytokines and depressivelike behavior in mice after lipopolysaccharide administration[J]. Pharmacol Biochem Behav, 2014,116 :1.

[9]Lim H J, Woo K W, Lee K R, et al. Inhibi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generation in lung inflammation by the leaves of Perilla frutescens and its constituents[J]. Biomol Ther, 2014,22(1):62.

[10]Xu L X,Li Y B,Fu Q,et al. Perillaldehyde attenuates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triggered over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via modulating Akt/JNK pathway in the rat brain cortex[J]. Biochem Bioph Res Co,2014,454:65.

[11]周美玲. 紫苏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紫苏醛和柠檬烯对小鼠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 扬州:扬州大学,2014.

[12]林硕,邵平,马新,等. 紫苏挥发油成分 GC/MS分析及抑菌评价研究[J]. 核农学报, 2009, 23(3):477.

[13]姜红霞,聂永心,冀海伟,等. 泰山野生白苏叶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与抑菌活性研究[J]. 中草药, 2011, 42(10):1952.

[14]魏长玲,郭宝林. 紫苏叶挥发油的不同化学型及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 40(15):32.

[15]中国药典. 一部[S]. 2010:861.

[16]唐英,陈欣,沈平. 紫苏叶中挥发油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 47(9):82.

[17]杨军辉,樊蓉,刘训红. 不同采收期紫苏叶挥发性成分HSGC/MS分析[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1):66.

[18]蒋军辉,杨慧仙,杨胜园,等. GCMS 联用技术分析湖南产紫苏挥发油成分[J]. 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5):26.

[19]金建忠. 超临界CO2萃取紫苏叶挥发油及其成分分析[J]. 药物分析杂志, 2011, 31(5):826.

[20]张旭. 紫苏属植物核型和叶片主要化学成分分析[D]. 成都:四川农业大学, 2009.

[21]林梦南,苏平,应丽亚,等. 紫苏精油微波萃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及其化学成分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 2011, 37(6):667.

[22]韩碧群,彭勇. “紫苏”和“白苏”的本草学研究[J]. 中药材, 2012, 35(5):818.

[23]伊藤美千[. 日本bシソ属植物のFおよひ化学分にvする研究[D]. 京都:京都大学,1999.

[24]赵淑平,朱兆仪,冯毓秀,等. 紫苏与白苏不同化学型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3, 5(3):8.

[25]王健,薛山,赵国华. 紫苏不同部位精油成分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J]. 食品科学, 2013, 34 (7):86.

[26]王玉萍,朱兆仪,杨峻山. 紫苏叶的质量研究:Ⅰ气相色谱法测定紫苏叶中紫苏醛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 2000, 20(5):307.

[27]胡彦. 中国紫苏属植物种源评价及紫苏多倍体育种的初步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28]蔡伟,熊耀康,余陈欢. 三种紫苏属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8) :63.

[29]谢宗万. 中药品种理论与应用[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06.

[30]刘小琴,万福珠,郑世玲. 紫苏挥发油抑制皮肤癣菌及O2-的作用[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1, 13(5):39.

[31]田香楠. 紫苏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及分子微胶囊化研究[D]. 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08.

[32]Koezuka Y, Honda G, Tabata M. An intestinal propulsion promoting substance from Perilla frutescens an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J]. Planta Med, 1985,51(6):480.

[33]Wilson B J, Garst J E, Linnabary R D, et al. Perilla ketone:a potent lung toxin from the mint plant, Perilla frutescens britton[J]. Science,1977,197(4303):573.

[34]Nakagawa Y, Tayama, K, Miyakawa H, et al. Effects of perillaldehyde on liver and kidney of mice[J]. Annu Rep Tokyo Metropolitan Res Lab,1993, 44, 261.

紫苏叶的功效篇4

紫苏多生长于村边、路边或沟边。株高1m,有特异香气。茎钝四棱形,绿色或绿紫色密生长柔毛。叶对生。叶片皱,卵形或宽卵形。花冠白色或紫红色。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紫苏花期为6-8月份,结果期为8-10月份。

一、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紫苏繁殖方法有育苗定植与大田直播两种。育苗地选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和灌溉方便的地块。播种前应先翻耕土地。整细耙平,结合整地每亩施入2500kg腐熟堆肥或厩肥作基肥,并加入适量的过磷酸钙和草木灰,做成宽1.2m的高畦播种。定植地应选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能灌溉的地块,翻耕土壤深20cm左右,整平耙细,做成2-3m宽的高畦,步道宽40cm,四周开好排水沟。

2.繁殖方法

(1)直播清明前后播种。条播按行距40cm开宽10cm、深3cm的浅沟,每亩用种子0.5kg左右,播种后覆盖薄土,并稍压实,使种子与土贴紧,有利于出苗。穴播的按行距25-30cm、株距25cm挖穴,每亩用种子300g左右,播种后覆盖薄土,保持土壤湿润,10-15天即可出苗。

(2)育苗在整好的育苗地上,按行距15-20cm横向开沟条播,每亩用种子1kg左右。播种时,将种子拌上火土灰,均匀地撒入沟内,覆盖薄土,以不见种子为宣。保持土壤湿润,―般10天左右即可出苗。早春气温低可在畦面上覆盖塑料薄膜或稻草,促使早发芽。待幼苗出土后再揭去薄膜或稻草,进行中耕除草和追肥。苗高5cm左右时进行间苗,保持株距3-5cm。间苗后每亩施入稀薄入畜粪肥1500kg左右。当苗高7-9cm时,结合定苗,每亩再追施稀薄人畜粪肥1500kg。当苗高10-15cm、具有4对真叶时即可出圃定植。定植应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起苗的前1天,将苗床浇透水,以便起苗时不伤根部,做到随起随栽。在整好的种植地上,按行株距25cm×30cm挖穴,穴径和穴深均为10cm左右,穴内先施入适量的火土灰,与底土拌匀,然后每穴栽入壮苗2-3株,成品字形,散后覆土、浇水。每亩需种苗1万株左右。

3.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直播或条播的在苗高15cm左右时,按株行距25cm定苗;穴播的,每穴留苗2-3株,如有缺株应及时补上。育苗定植的,栽后7天左右,如有缺苗,也应及时补上。

(2)中耕除草封行前要做到勤松土除草,应见草即除。移栽地从定植到封行前,一般要松土、除草2次。浇水或雨后土壤容易板结,应及时松土,但不宜过深,以防伤根。

(3)肥水管理种植后如遇干旱天气,应及时浇水,特别在幼苗和花期,应加大灌溉力度,保持土壤湿润。多雨季节应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积水,以免发生烂根。紫苏属于耐肥植物,肥料足,枝叶生长旺盛,能优质高产。直播紫苏于间苗、定苗、封行前结合中耕除草,各进行一次追肥,间苗和定苗时追肥每亩分别施人稀薄人畜粪水1000-1500kg,封行前施稍浓的人畜粪水2000kg左右。育苗移栽紫苏在第一次松土除草时,每亩施人稀薄人畜粪水1000kg左右,第二次施^稀薄^畜粪水2000kg左右。

二、病虫害防治

1.斑桔病 斑枯病从6月到收获前均有发生。发病初期在叶面出现褐色或黑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大病斑,直径0.2-0.5cm。病斑在绿色叶面上较明显,在紫色叶面上外观不太明显。病斑干枯后形成穿孔,严重时导致叶片脱落。斑枯病在高温高湿、种植过密而透光和通风不良环境中易感染。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从无病植株上采种;雨季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温度;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600-8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但在收获前15天停止喷药,以保证药材不残留农药。

2.锈病锈病多发生于7月后。开始时植株基部的叶背面发生黄色斑点,后扩大到全株;后期病斑破裂,散发出橙黄色或锈色的粉末,发病部位长出黑色粉末状物,严重时病叶枯黄反卷脱落,造成绝产。防治方法: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温度,减轻发病;播种前在用火土灰拌种时,加入相当种子量0.4%的15%的粉锈宁,防治效果较好;发病初期可用25%粉锈宁1000-1500倍液喷洒。

3.欧洲菟丝子 寄主欧洲菟丝子为高等寄生性植物。6-9月份在紫苏茎上寄生,7-8月份受害较重。菟丝子寄生于紫苏体内吸取营养,造成紫苏茎叶枯黄、变红或变白,植株矮小,严重时使紫苏成片枯死。防治方法:水旱地轮作,结合深耕土地将菟丝子种子深埋,不使其发芽;发现菟丝子应及时彻底拔除,防止其扩张和产生种子;发病初期用生物制剂“鲁保1号”防治。

4.地老虎 地老虎4-5月为害。从地面咬断幼苗。防治方法:人工防治要及时铲除田间杂草,消灭卵及低龄幼虫,高龄幼虫期每天早晨检查,发现新萎蔫的幼苗可扒开表土捕杀幼虫。药剂防治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600-800倍液喷雾;或每亩用50%辛硫磷250ml,拌湿润细土10kg做成毒土;或每亩用90%敌百虫晶体0.2kg加适量水拌抄香的棉籽4kg做成毒饵,于傍晚施于幼苗根际。

5.银纹夜蛾 银纹夜峨7-9月份幼虫咬食紫苏叶,老熟的虫在植株上做薄丝茧化蛹。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6.蓑蛾 蓑蛾幼虫叶丝作囊,囊外面黏着残枝断枝,囊常悬于叶片背面、叶柄、枝条上,幼虫身居囊中。取食时从囊内伸出头胸部,负囊前行,老熟幼虫吐丝将囊悬挂在枝条上,封囊后在囊中化蛹。防治方法:摘除虫囊;幼虫为害时可于阴天、傍晚或清晨,当幼虫伸出头胸取食时,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三、采收与加工

1.留种 留种紫苏宜种植稀些,以行、株距各0.5m为宜。紫苏种子成熟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当果穗下部2/3长的―段果萼变成褐色时,即应采收。采收时将果穗剪下,晒干,脱粒,簸净,放置在干燥低温处保存。

2.采收 紫苏因其药用部位和作用不同,采收期也不同,但都应选择晴天收割,以保香气足,质量好。作蒸馏紫苏油用的紫苏全草,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花序初现时收割。实践证明,紫苏出油率以花序刚抽出1.5-3cm时最高。作药用的紫苏叶、紫苏梗多在8-9月枝叶茂盛时采收。以全草入药的紫苏(全苏)和果实(苏子),一般在9-10月种子成熟时采收。

3.加工 紫苏全株收回后直接晒干,即成全紫苏;摘下叶片,除去劣质,晒干,则为苏叶;抖出果实。除去杂质,晒干,则为苏子;无叶的茎枝,趁鲜斜切成片,晒干,则为苏梗。8-9月间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或果穗,阴干打落果实,除去杂质,晒干。

紫苏叶的功效篇5

紫苏为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嫩叶和嫩枝可食,具保护肝脏、降血脂、降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预防癌变、提高记忆力、抗炎、抗过敏及抗微生物等功效,是卫生部首批颁布的60种“药食同源”品种之一。目前市场缺口达60%,市场需求以每年10%递增[1]。紫苏性喜湿、耐荫怕涝、抗旱性差,属典型短日照植物。遮阳网覆盖栽培成本低,降温保湿防雨效果好,可多茬次、反季节生产移植,但单子叶恶性杂草危害严重。化学除草是紫苏生产中一项极其有效的技术措施。目前国内外正式登记使用于紫苏田的化学除草剂尚无报道,环己二酮(CHD)类高效选择性除草剂烯草酮,在生产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然而,即使是常规剂量下的除草剂对作物来说也是一种胁迫[2],高浓度的除草剂更会产生药害,喷施氮肥可缓解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3],氮肥与除草剂合理配施,可使作物增产[4-9]。因此,研究烯草酮、尿素及互作对紫苏幼苗生长以及有关生理指标、产量等的影响,对增加种植紫苏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对除草剂与尿素混用的研究多集中于除草效果及对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产量的影响[4-6],对紫苏的研究较少。余柳青等[7]研究表明,除草剂丁草胺、除草醚、农得时和果尔与尿素混用,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可以获得较好的杂草防除效果并提高水稻产量。游明鸿等[8]研究发现,盖阔、速效和2,4-D丁酯分别与尿素混合喷施,可促进老芒麦分蘖形成、提高生长速度。王家官[9]等研究发现,二甲四氯与尿素混用可提高小麦光合速率及产量。目前对紫苏幼苗喷施尿素与烯草酮的安全性评价尚无研究报道。因尿素与烯草酮混合使用会降低药效,故本试验通过烯草酮与尿素施用次序处理分A、B两组实验,研究了尿素与烯草酮单用和先后配合施用对紫苏幼苗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叶绿素含量指数(CC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叶面积指数(LAI)及干重(DW)等的影响,并对紫苏田杂草防效、紫苏不同收获期产量进行了分析,为评价尿素与烯草酮先后施用对苗期紫苏的安全性,进一步探讨尿素增强紫苏幼苗耐性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以期为紫苏田推广应用尿素与烯草酮施用技术提供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紫苏种子、尿素由山西农业大学作物化学调控中心提供;烯草酮由日本住友化学上海有限公司提供[有效成分含量240g/L,剂型为乳油(EC),英文通用名clethodim]。

1.2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0年5月~2011年10月在山西农业大学试验田进行,试验地为黄土状母质上发育的碳酸盐褐土,水浇地。供试土壤的颗粒组成百分比为砂粒46.82%、粉粒35.69%、粘粒17.49%、耕层(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17.4g/kg、全氮0.636g/kg、速效磷6.69mg/kg、速效钾185.2mg/kg、pH值7.68。苗期用遮光45%的黑色遮阳网覆盖栽培,遮阳网距地面200cm,以保证冠层通风条件良好及便于田间观测和取样。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为6m2(3m×2m),种植密度90000株/hm2,每小区54株,3次重复,田间管理按传统栽培管理措施进行。试验分为两组:于紫苏幼苗六叶期(栽后40~60d),A组先用尿素叶面喷施,24h后再喷施烯草酮;B组先喷施烯草酮,24h后喷施尿素。尿素设5个处理水平(g/L):0(N0)、1(N1)、2(N2)、4(N3)、8(N4);烯草酮设5个处理水平(mL/L):0(C0)、0.67(C1)、1.33(C2)、2.66(C3)、3.99(C4)。共25个处理组合。在紫苏幼苗6叶期,大田杂草以禾本科杂草(马唐、牛筋草、稗草等)为主,大部分处于2~6叶期。每小区喷施270mL药液。3d后测定叶片光合特性,4d后取叶片进行生理生化分析;7d后测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重(DW);40d后测杂草防效;收获期测定产量。

1.3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Ci)和叶绿素含量指数(CCI)的测定

Pn和Ci采用便携式光合仪CI-340(美国,CID)测量,入射光强为1000μmol/(m2•s)、叶室温度为25℃;CCI用SPAD-250(Opti-Sciences,Inc)测定,选择晴朗的天气和受光良好的中部功能叶片(倒数第2对叶),每处理测定3株,每株重复3次。

1.3.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取幼苗倒数第2对叶,于-80℃冰箱保存待测。标准称取样品0.1g,置于研钵中,加入1.5mL50mmol/L的磷酸缓冲液(pH7.8)于冰浴上研磨,冷冻离心15min(12000×g),取上清液供酶活性测定。SOD采用氮蓝四唑(NBT)法[10];POD采用愈创木酚法[10];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10]。

1.3.3除草效果的测定

每小区随机取4点,每点0.25m2,分别记载点内杂草活株数。药前调查禾本科杂草基数,药后40d调查禾草存活数,计算株防效。株防效(%)=(空白对照区杂草株数-防治区杂草株数)/空白对照区杂草株数×100。

1.3.4叶面积指数(LAI)的测定

采用叶面积仪CI-203(美国,CID)测定紫苏叶面积,LAI=绿叶总面积/占地面积。

1.3.5幼苗干物质重(DW)的测定

7d后每个处理均随机选取3株的茎叶,置于烘箱中105℃杀青15min,65℃恒温烘干至恒重,并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重。

1.3.6收获期产量的测定

紫苏叶和嫩苏梗的最佳采收期为紫苏现蕾期(8月底),每个处理收割3个小区,将植株整株地上部分收割,阴干后,分别称重。各小区单收计产。紫苏子粒的最佳采收期为成熟期(10月初),收获前2d调查有效穗,每小区根据平均有效穗数取样考种,脱粒后晒干称重。试验数据用SAS和MicrosoftExcel软件进行显著性分析,Duncan新复极差法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尿素和烯草酮处理对紫苏幼苗光合特性指标的影响

表1看出,在A、B两组处理下,随烯草酮浓度的升高CCI和Pn呈显著下降趋势,不同烯草酮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随尿素浓度的增加CCI和Pn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N3处达到高峰,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尿素和烯草酮的交互作用对Pn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对CCI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先后喷施1~4g/L浓度的尿素处理(N1~N3)比单独施用烯草酮(N0)可增加紫苏幼苗的CCI和Pn,但8g/L浓度的尿素处理(N4)效果相反。在各烯草酮处理水平中均以N3处理(4g/L的尿素)时的CCI和Pn最大,烯草酮处理浓度越低其值越大。由表1还可看出,随烯草酮浓度的增加,紫苏幼苗的Ci呈缓慢上升趋势。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可知,烯草酮处理对紫苏幼苗Ci的影响差异极显著。

2.2尿素和烯草酮处理对紫苏幼苗抗逆性指标的影响随烯草酮浓度的升高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2),在C1处出现峰值,不同烯草酮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随尿素浓度的增加SOD活性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N3处达到高峰,尿素对SOD活性的影响极显著;尿素和烯草酮的交互作用对SOD活性的影响也达极显著水平。说明低浓度的烯草酮处理使紫苏幼苗的SOD活性增高,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增强,但随烯草酮浓度的上升,SOD无法抵御和缓解药害,从而使其酶含量和活性开始下降;先后喷施1~4g/L浓度的尿素处理(N1~N3)比单独施用烯草酮(N0)时可增加紫苏幼苗的SOD活性,但8g/L浓度的尿素处理(N4)效果不显著。喷施0.67mL/L烯草酮的处理SOD活性最大,在不同烯草酮水平处理中均以4g/L尿素处理时的SOD活性最大。表2显示,POD活性随烯草酮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C3处达到高峰,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POD活性随尿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不施尿素处理(N0)的POD值均低于其它施尿素处理,表明尿素增强了烯草酮处理下紫苏幼苗的POD活性;尿素与烯草酮的互作对POD活性的影响极显著。MDA含量随烯草酮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随尿素浓度的增加MD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N3处达最低,处理间差异极显著;A组尿素与烯草酮的交互作用对MDA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B组不显著。4g/L浓度的尿素处理(N3)比单独施用烯草酮(N0)时紫苏幼苗的MDA含量显著降低,不同的烯草酮处理水平均以N3(4g/L尿素)时MDA最小,烯草酮浓度越低MDA含量越小。

2.3尿素和烯草酮处理对紫苏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

A组处理的株防效均高于B组处理,且表现为防效随烯草酮处理浓度(从0.67~3.99mL/L)的增加而升高,不同烯草酮浓度处理之间对株防效的影响差异极显著;株防效随尿素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单施尿素(C0)处理对禾本科杂草无防效,先后喷施1~8g/L浓度的尿素处理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显著高于单施烯草酮处理(表3);尿素与烯草酮的交互作用对株防效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当烯草酮处理水平一定(C1、C2、C3、C4)时,杂草防效随尿素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如A组的C1N3处理的株防效比单施烯草酮提高11%。说明尿素对烯草酮的抑草活性有增效作用,且喷施尿素处理的抑草活性随烯草酮浓度的增加其作用愈加明显。

2.4尿素和烯草酮处理对紫苏幼苗生长和经济产量的影响

2.4.1尿素、烯草酮对紫苏幼苗生长的影响

叶面积指数(LAI)、干重(DW)能直观反应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是衡量植株吸收转化氮肥的重要指标。表4看出,紫苏幼苗的LAI、DW随烯草酮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处理之间对LAI和DW的影响差异极显著;随尿素浓度的增加LAI、DW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N3处理达到高峰,说明尿素浓度在1~4g/L之间能促进紫苏幼苗的生长,但8g/L浓度的尿素则抑制其生长,尿素对LAI和DW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A组的DW在C0、C1水平表现出N1处理显著高于N0处理,而B组表现出N1处理与N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明A组比B组处理效果明显。A组中尿素和烯草酮的互作对LAI、DW的影响极显著,B组中其互作对LAI的影响极显著,但对DW的影响不显著。在喷施烯草酮时,先后喷施1~4g/L浓度尿素处理的LAI、DW均高于单施烯草酮处理,不同水平的烯草酮处理中均以4g/L的尿素处理时LAI、DW最大,烯草酮浓度越小LAI、DW越大。

2.4.2尿素和烯草酮处理对紫苏现蕾期产量(生物量)和成熟期子粒产量的影响

紫苏产量随烯草酮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1处达到高峰,烯草酮对现蕾期产量和子粒产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随尿素浓度的增加紫苏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N3处达到高峰,尿素对现蕾期产量和子粒产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尿素和烯草酮互作对现蕾期产量和子粒产量的影响差异也极显著。在不同烯草酮水平下,先后喷施4g/L尿素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单用烯草酮处理(N0)。A、B两组处理相比,A组处理的总体产量要高于B组处理,A组的C1N3处理的产量最高(表5),现蕾期产量和子粒产量比单独施用烯草酮增产13.94%和10.54%。比较紫苏苗期和现蕾期处理对紫苏地上部分干重的影响,从表4、表5可以看出,在烯草酮推荐剂量0.67mL/L和2倍剂量1.33mL/L处理时表现为前期(苗期)抑制紫苏生长,后期(现蕾期)促进紫苏生长。增施4g/L浓度的尿素处理值最高,且显著高于单施烯草酮处理。表明增施4g/L浓度的尿素对紫苏的安全性提高,增产效果最显著。

3讨论

大部分除草剂正常使用时不会对作物造成较大的伤害,但会影响其生理代谢[11]。本试验表明烯草酮对紫苏幼苗的光合、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使用浓度(0.67~3.99mL/L)的增加,处理植株的Pn、CCI、LAI、DW均呈下降趋势,推荐剂量0.67mL/L时幼苗的Pn显著下降,此时烯草酮已明显抑制紫苏的光合作用,直接导致植株的LAI、DW缓慢降低。根据生物自由基伤害学说[12],在除草剂药害、盐等逆境胁迫下,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平衡失调,从而使膜脂发生过氧化作用形成MDA,破坏膜结构,使植物受到伤害。植物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如SOD、POD等)对清除活性氧、减轻氧化带来的损伤十分有效,SOD和POD活性的改变可以间接反映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是分子水平上预报有机毒物对生态系统危害的敏感生物标记物[13]。相关研究表明,紫苏幼苗的POD活性随盐胁迫的加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14],MDA积累随盐胁迫的加强[14]或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15]表现为上升趋势;也有研究[16]表明,紫苏的MDA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明显。本研究发现,随着烯草酮浓度的增加,MDA积累增加,SOD、POD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这表明烯草酮对紫苏幼苗有一定的逆境胁迫或伤害。较低剂量处理使保护酶活性升高,说明轻度胁迫激发了紫苏体内保护酶系的活性来作出保护性反应。高剂量除草剂处理下保护酶活性的降低是由于过多活性氧或过氧化氢的积累[17],超过保护酶系的阈值,打破了彼此的动态平衡,从而导致酶光钝化、新酶合成被抑制[18]。

氮是提高叶片光合速率、维持叶绿素含量的重要矿质元素[19]。施氮可以明显抑制叶绿素降解,并使植物体内保护酶活性保持高水平,从而提高作物的Pn[20]。尿素营养是调控植物生长及光合生产率,增强逆境胁迫下耐性的重要手段之一[21]。光合速率与供氮量的关系呈二次曲线型,供氮量或叶片含氮量达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叶片不能把捕获的光能较充分地利用于光合作用,反而增强了能量耗散[22-24]。本试验也得出了相似结果,即1~4g/L浓度的尿素处理增加了Pn、CCI、LAI、DW,减少了MDA积累,SOD、POD活性保持高水平,且4g/L处理效果显著;8g/L浓度的尿素处理效果相反;喷施4g/L浓度尿素与不同浓度的烯草酮处理的紫苏幼苗SOD、POD、CCI、Pn、LAI、DW等均显著高于烯草酮单独处理,MDA积累显著低于单施烯草酮。表明增施4g/L尿素可显著提高紫苏幼苗在烯草酮胁迫下的CCI,并通过增加或激活抗氧化酶系(SOD、POD等)来防御活性氧物质对细胞造成的伤害,提高细胞膜的修复能力,缓解其质膜过氧化程度,从而提高植株Pn,使细胞代谢水平提高,增强紫苏对逆境胁迫的耐性;尿素对紫苏幼苗在烯草酮胁迫下Pn的调控效应进而体现在对紫苏生长的调控,并最终影响紫苏的产量。从本试验结果看出,施氮量对紫苏现蕾期生物量和子粒产量的影响与对苗期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1~4g/L浓度的尿素处理值高于单施烯草酮;8g/L浓度的尿素处理效果相反。

本试验发现,尿素对烯草酮的抑草活性有增效作用,且喷施尿素处理的抑草活性是随着烯草酮浓度的增加其增效作用愈加明显。这与郑纪慈等[25]对水稻除草药肥黄尿素的除草功能与氮肥增效作用的研究和游明鸿等[8]对苗期氮肥与除草剂混施对老芒麦生长及杂草影响的报道一致。本实验结果显示Ci仅在烯草酮处理时有显著差异,这与在一定范围内随氮素水平增加利于提高植株幼苗Ci的报道[26-27]不一致,这可能与本试验是在遮荫下进行有关。根据Farquhar和Sharkey[28]的观点,当气孔导度与Ci同时下降时,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气孔限制引起的,Pn降低伴随Ci的升高时,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非气孔因素。据此推断,本试验条件下Pn的降低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的,也就是光合碳同化力不足,碳氮代谢失调引起的。这可能是叶肉细胞光合活性的下降造成的,如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羧化酶Rubisco活性下降、光合电子传递活性降低等,具体原因和内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结论

紫苏叶的功效篇6

关键词 香紫苏;栽培技术;滴灌;新疆博州

中图分类号 S57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091-01

香紫苏(salvia sclarea L),别名莲座鼠尾草、南欧丹参,为唇形科白苏属三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作物,原产欧洲南部,具有奇异芳香,可从茎、叶、花中提取香精,用作保健品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博州温泉h调整种植业结构,于2014年引进种植,并已成功推广近1 333 hm2。现总结博州香紫苏滴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香紫苏为直根系,茎杆四棱形,分生侧枝10~15个,叶片对生,叶片形状阔卵形有柄,花序腋生,2对花序合并成轮伞花序,花壳内花柱基生,有4枚坚果着生在胎座上,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褐色或黑色,胎座部位种子精油含量最高。香紫苏平均株高1.0~1.3 m[1]。

1.2 生长习性

香紫苏喜光、喜温暖气候,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5~17 ℃、年降水量400~600 mm地区种植,生长良好。其种子只有通过春化阶段,次年才能抽薹开花。因此,最适宜种植在昼夜温差大的高海拔山区地带。土壤肥沃地块种植生长繁茂,盐碱地及排水不良地域种植生长不良[2]。

2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及布管

香紫苏对土壤适应性广,喜光,耐寒,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旺盛、产量较高,选择土地平整、灌排条件良好的地块种植,前茬作物为小麦、玉米、油葵、豆类、瓜类等。播种前撒施优质农家肥15.0~22.5 t/hm2、磷酸二铵225~300 kg/hm2、硫酸钾120~150 kg/hm2作基肥,结合翻地,全层施肥。整地应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选择幅宽124 cm的黑色地膜,滴灌带滴距30 cm,滴头流量2.4~2.6 L/h,1膜2管3行,播种、铺管、覆膜一次完成。第2年4月初,尽快铺设好滴灌支管、副管,连接好毛管。支管布局按照地形坡度大小、水源水量及压力计算,合理布局,直管间距一般为75~80 m。在出苗前,开机井试水、试压,确保滴灌系统部件正常运行。

2.2 播种

选择优质、高产、抗倒伏、抗病的优良品种,种子应符合国家标准。播种时间一般在10月中下旬土壤上冻之前,临冬播种,自然春化,安全越冬。每穴播4~5粒,播种量6.0~7.5 kg/hm2,播种深度1.0~2.0 cm。采用一膜三行精量播种,要求播行端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无浮籽,株距18~20 cm,行距40 cm,理论株数124 995~138 450株/hm2,有效收获株数12.0万~13.5万株/hm2。铺设薄膜及滴灌带松紧一致,压膜紧实。

2.3 田间管理

2.3.1 查苗补苗。幼苗显行后,若缺苗断垄,及时催芽补种。与膜下种孔错位时,应及时破膜放苗封土,防止高温烧苗。

2.3.2 破除板结。香紫苏是双子叶植物,种粒小,幼苗顶土能力弱。第2年4月初出苗前遇雨板结时,要及时破除板结。

2.3.3 中耕除草。香紫苏全生育期中耕松土2次,中耕要求不伤苗、不压苗。为了改善土壤通透性,应及时铲除株行间杂草,除草以人工拔除为主,一般全年拔除杂草2次。

2.3.4 肥水管理。香紫苏从发芽到花期约120 d,滴水应视土壤肥力、质地、墒情及气候、植株长势而定,砂性土地或半砂性土地应坚持少量多次灌水原则。从现蕾到开花需50~60 d,这一时期需要足够的水肥,才能获得高产。①滴水:根据土壤质地及香紫苏需水规律合理灌水,一般全生育期滴水5~6次,5月中下旬开花前滴头水,每次滴水量525~600 m3/hm2,滴水总额为3 150~3 600 m3/hm2,戈壁地可适当增加。②滴肥:每隔15~20 d滴水肥1次,后期增施复合肥2次,每次滴尿素75 kg/hm2+水溶性磷钾复合肥75 kg/hm2,保持田间土壤表层湿润为宜,一水一肥,全生育期5~6次。

2.4 病虫害防治

香紫苏病虫害主要有造桥虫、地老虎、甘蓝夜蛾、根颈腐烂病。造桥虫防治,于幼苗期用10%氯氰菊酯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效果良好[3];地老虎、甘蓝夜蛾防治,于5月中下旬开始用5%辛硫磷乳油800~1 500倍液叶面喷雾;根颈腐烂病防治,灌溉后及时松土,可减轻或避免此病的发生。

2.5 收获

香紫苏一般在盛花期收获(花期6―7月),当初花期含油率达到0.10%~0.12%时即可适期采收[4]。如果留种(果期7―8月),则可在种子成熟时收获。一般在晴天早晨、傍晚收割,中午或雨天不割,鲜花采收应不超过14~15 d。 要求割茬均匀一致。 收获后及时加工,加工不及时的,需压窖储藏[5]。

3 参考文献

[1] 贾新太,高文.优质香料香紫苏叶龄管理模式技术探讨[J].农村科技,2016(8):46-47.

[2] 郑玉彬,陈蓉.香紫苏栽培技术要点[J].新疆农业科技,2005(2):37.

[3] 孙学忠.香紫苏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野生植物,1989(3):39.

[4] 丁雪梅.香紫苏的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15(6):26.

紫苏叶的功效篇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身边的绿也被人们认为是生活质量高低的衡量标准,于是,各种各样的苗木绿化在市场上逐渐走俏,如今最受追捧的苗木要数有色、有形、有味、有用一族。

彩叶树种夺眼球。银杏、小叶女贞、金边六月雪、紫叶李、克罗拉多蓝杉、苏格兰金链树、红叶椿、美人梅、美国红栌、紫叶黄栌、元宝枫、七叶树、灯台树、红叶李、紫薇、金边瓜子黄杨、金边水蜡、洒金柏球、彩叶桂樱、金叶刺槐、紫叶合欢、金叶连翘、金叶接骨木、花叶红瑞木、彩叶卫矛、黄金树、红叶石楠、金叶小檗、常绿六道木、金叶皂荚、紫叶梓树等数不胜数的彩叶品种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费氏石楠、北美枫香、美国紫树、红叶乌桕、北美红栌等彩叶树种在上海十分抢手;大连、天津、成都等地则表示需要更多地使用彩叶树种,以增强城市的季相变化。

芳香苗木醉人。除了为人们熟知的桂花、腊梅等香花树种外,美国红荚迷、苏格兰金莲树、美国红叶石楠、日本紫藤、美国香桃树、韩国香杨、美国香柏、西班牙香花槐、美国香松、欧洲丁香……这些都是舶来的“异域味道”;结香、七叶树、栾树、金缕梅、干枝梅、蜡杨梅、天师栗、银鹊树、观光木、白玉兰、紫玉兰、玉铃花、望春木兰、红花木莲、深山含笑、醉香含笑、黄心夜含、暴马丁香……这些却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气息”。随着人们从接触到喜欢上这些“香气”,芳香苗木市场的大门越开越敞,身价自然水涨船高,而一些“香气”的独特效用也令芳香市场的前景不可限量。

大规格苗木吃香。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今社会,人们往往不惜“以千金换时间”,怎么换法?在绿化城市的过程中,就是启用大规格苗木。上海、南京、武汉、西安……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纷纷大量使用大规格苗木美化城市。在今年年初的苗木交易会上,苗农提供的报价表明,直径达到8厘米以上的苗木都比较热销,直径10厘米的银杏300多元一株,而到了15厘米每株最少也要1800元。所以,苗农要抢占这一市场,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和耐心。

药材苗木走俏。药材苗木本质是苗木,有绿化的功能,同时也兼具药材功效。枳壳、吴茱萸、黄栀子、佛手、杜仲、厚朴、银杏、黄柏、蔓荆子、辛夷、北五味子、刺五加、平贝、穿山龙、丁香、枸杞子、桔梗、杏仁、沙棘、黄柏、甘草、花椒、大红枣、党参、远志、金银花、槐、栀子、射干、百合、防风等名字奇特的药材苗木在市场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欢迎。专家预测,既能绿化环境又有经济效益的中药材苗木市场前景广阔,很多苗农也看好它,因为种植药材苗木的效益是种植普通粮食作物的5~10倍,一些尝到甜头的苗农,已经扩大种植面积。

紫苏叶的功效篇8

1.薄荷 舒压减肥

薄荷具有舒缓头痛的功效。另外,经常在加班时闻闻薄荷和肉桂的香气,可以减低焦虑、疲劳感、挫败感,甚至还能让人更警觉。由美国威灵大学作的研究,每两小时让受试者凑近鼻子闻薄荷,结果也发现,有闻薄荷的人每天饮食的热量较低,比起没有闻的人,几乎每天可少摄取350卡路里。

Tips:温和热食

由于薄荷性属寒凉,建议女性以温热服食为宜。如薄荷粥,薄荷15克煎汤,放入粳米60克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冰糖适量,再煮沸即可,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

2.紫苏 行气解寒

紫苏既能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又能行气宽中、解郁止呕,故对风寒表症而兼见胸闷呕吐症状的,使用本品,很是适宜;或无表症而有气滞不畅症状的,也可用于宣通。如配藿香、陈皮则解表和中,配半夏、厚朴则解郁宽胸。紫苏还用于感冒风寒:紫苏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紫苏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

Tips:烹饪菜式

紫苏可用于烹制各种菜肴,常佐鱼蟹食用,烹制的菜肴包括紫苏干烧鱼、紫苏鸭、紫苏炒田螺、苏盐贴饼、紫苏百合炒羊肉、铜盆紫苏蒸乳羊等。另外,在南方地区,在泡菜坛子里放入紫苏叶或杆,可以防止泡菜液中产生白色的病菌。紫苏汁液可供糕点、梅酱等食品染色之用,是天然色素原料。

3.百里香 营养丰富

百里香在中国被称为地椒、地花椒、山椒、山胡椒、麝香草等。百里香可治疗多种疾病,气味甜而又似药草味。百里香可治消化不良、周身疼痛、祛风镇痛、小腹胀满、牙痛、治胃寒痛,还具有治感冒、祛风、健脾消食、止咳化痰、温中散寒作用,主治炎症、痉挛性咳嗽、百日咳、喉咙肿痛。现代药用是用其地上部分或全草的鲜样或阴干样,有祛风、止痛的功能。百里香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C、硒、铁、钙、锌含量均高于普通蔬菜,尤其是百里香中含有大量的单萜等挥发性成分,对人体具有极高的食用营养价值。

Tips:去腥提味

在烹调海鲜、肉类、鱼类等食品时,可加入少许百里香粉,以除去腥味,增加菜肴的风味;腌菜和泡菜时加入百里香,能提高它们的清香。

4.迷迭香 改善脱发

迷迭香具有镇静安神、醒脑作用,对消化不良和胃痛均有一定疗效。多将其捣碎后,用开水浸泡后饮用,1天2-3次,可起到镇静、利尿作用,也可用于治疗失眠、心悸、头痛、消化不良等多种疾病。外用可治疗外伤和关节炎。还具有强壮心脏、促进代谢、促进末梢血管的血液循环等作用。有较强的收敛作用,调理油腻的肌肤,促进血液循环,刺激毛发再生,改善脱发现象(孕妇禁食)。

Tips:增强记忆力花茶

迷迭香(适量)、热开水(约400cc)、蜂蜜或砂糖 (因需要使用)把迷迭香放入壶中,加入热开水,冲泡3-5分钟,加入蜂蜜或砂糖便可饮用。最佳配搭:马鞭草、柠檬草。

5.牛至 抗氧化

除了增添风味,还具有杀菌、防腐的功能,在过去制作加工肉品时不可或缺。但香草植物有益健康处不止于此。已有研究指出,当香草植物成为菜P的一部份,其中的抗氧化营养素,将有助增进消除自由基,延缓老化,预防疾病。以奥勒冈(牛至)为例,抗氧化效力是苹果的42倍。此外,莳罗、百里香、迷迭香、薄荷,都是植物抗氧化效力排行榜中的佼佼者。

Tips:披萨伴侣

牛至在意大利被广泛运用于比萨中,因此又名“披萨草”。披萨草可以和番茄、乳酷、豆类和茄子一起使用。花朵可以作为肉食的配饰,叶片则通常先干燥处理后才使用。

香草种植保存

过去新鲜香草植物不易取得,近年在推广之下,花市、盆栽店都已经可以买到香草植物。最好选购有机栽培者,不但外表更硬挺漂亮,摘下后鲜度可维持较久。如果不确定,最好种植三个月之后再食用,以免农药残留。香草植物需种在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排水良好之处,适度修剪能让空气在枝叶流通,生长得更好。长小虫时,除了除虫,可用稀释的大蒜水或辣椒水喷洒植株。

上一篇:不放弃不抛弃范文 下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