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的食疗验方

时间:2022-07-25 07:56:06

紫苏的食疗验方

紫苏叶性温味辛气清香,归肺、脾、胃经,有解表散寒、行气和中、止咳平喘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急性胃肠炎等,在增强胃肠蠕动、增强食欲方面的功效也很明显。

传说古代有一名厨,所做的鱼羹与众不同,不但肉嫩可口,还极鲜香,令人百食不厌。后来,别人无意中发现他做菜时总是放一些紫红色的叶子,这种叶子便是一味中药——紫苏。

看来紫苏在鱼羹中起着解腥增鲜提味的作用。汉代《七发》赋中的“鲤鱼片缀紫苏”,有可能鱼片是生食的(周代已有鱼脍,即鱼生;东汉广陵太守陈登便嗜食“生鱼脍”),而紫苏则用来增香去腥。除了有去腥的作用外,如果在睡前喝杯紫苏茶,还有安神的作用。日本学者伊藤武在《风味调料趣谈》中提到紫苏,说是对疲劳、感冒、咳嗽、口腔炎、食欲不振、痢疾、精神不安均有疗效,很值得推荐食用。另外,元代《饮食须知》中说食蟹中毒,可服紫苏汁。清代《调鼎集》中也提到蟹与柿同食会引起不适,服大黄、紫苏、冬瓜汁可解。

紫苏叶称苏叶,性温味辛气清香,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中、止咳平喘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感冒、急性胃肠炎等。此外,紫苏在增强胃肠蠕动、增强食欲方面的功效也非常明显。夏季,暑湿侵袭、肢体困重、食欲缺乏,如果能常食本品,可解表散寒,祛湿除困,起强身健体之效;紫苏茎杆称苏梗,有顺气、安胎、发散风寒和化痰等功效,主治胸闷气胀、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和外感等症;紫苏种子又称苏子,是苏子降气汤的重要成分,有镇咳、祛痰功能,主治咳嗽、痰多、胸闷、气喘以及冠心病、高血脂等症;紫苏全株有散寒解表、理气宽中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等症。

食疗验方

凉拌紫苏叶:紫苏嫩叶300克、精油、味精、酱油、麻油适量。将紫苏叶洗净,入沸水锅内炉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分。切段放盘内,加入精盐、味精、酱油、麻油,拌匀即成。此菜适用于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等病症。健康人亦可食用。气表虚弱者忌食。

紫苏粥:粳米100克,紫苏叶15克,红糖适量。以粳米煮稀粥,粥成入紫苏叶稍煮,加入红糖搅匀即成。此粥适用于感冒风寒、咳嗽、胸闷不舒等病症。

紫苏饮:紫苏鲜叶3~5片、白糖适量。将紫苏叶洗净沥水,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放入白糖即成清凉饮料。此饮具有健胃解暑的功效。健康人在炎热天气饮用,可增强食欲,助消化,防暑降温,还可预防感冒、胸腹胀满等病症。

苏子粥:紫苏子25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将紫苏子研细加水煎熬取汁去渣备用,粳米淘洗干净,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粳米煮成粥,加入苏子汁煮沸一会儿,加入红糖搅匀即成。此粥适用于老人因肺气较虚,易受寒邪而引起的胸隔满闷、咳喘痰多、食少,也适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苏子汤团:紫苏子300克,糯米粉1000克,白糖、猪油适量。将紫苏子淘洗干净,沥干水,放入锅内炒熟,出锅晾凉研碎,放入猪油、白糖拌匀成馅。将糯米粉用沸水和匀,做成一个个粉团,包入馅即成生汤团,入沸水锅煮熟,出锅即成。此汤团由紫苏子与糯米组成,具有宽中开胃、理气利肺的功效,适用于咳喘痰多、胸隔满闷、食欲不佳、消化不良、便秘等病症。脾胃虚弱泄泻者忌食用。

验方精选

1.胃痛:取紫苏老梗30克,生姜15克,花椒20粒,放入一猪肚内炖熟服用。此方可暖胃止痛,对气郁呃逆也有效。

2.风寒感冒:紫苏叶10克,生姜5克,水煎服。

3.痰喘: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用紫苏籽30克(布包),炖瘦肉服用,可使痰涎减少,气喘渐平。

4.虫伤:虫咬、虫爬后,可立即取鲜紫苏叶捣烂,调醋敷于患处,有防感染作用。

5.腐蛀:在腌制品里加适量紫苏梗细末,可防腐及防生虫;在泡菜坛中放几节紫苏梗,既可防生花,又可增味;若在衣橱中放上紫苏若干(须用纱布包好),可起防蛀作用,还不会伤衣料。

6.孕吐:孕妇呕吐不止,取紫苏20克,竹茹30克,生姜15克,煎水加红糖服,效果较好。

7.鱼蟹中毒:腹痛、呕吐、腹泻,取紫苏叶30克,生姜9克,大蒜头10克,水煎服。

8.阴囊湿疹:紫苏叶适量研细粉。先用苦参、蛇床子、葱头各30克,水煎洗患处,再将紫苏叶细粉撒于患处。

9.下肢水肿:紫苏梗25克,老姜皮15克,冬瓜皮30克,大蒜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5天。

上一篇:随时随地俯卧撑 下一篇:“睡眠袜”并非瘦腿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