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的功效与作用范文

时间:2023-11-25 05:53:02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篇1

紫苏是唇形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全国许多地区都有分布。紫苏气味芳香,叶面呈绿或紫色,叶背则皆呈紫色,每年8、9月结褐色球形果实。紫苏的叶、茎及果实等都可入药,分别为紫苏叶、紫苏梗和紫苏子。

紫苏叶味辛性温,入肺、脾经,有发表散寒、理气和营的功效,可治风寒感冒、畏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常用量为3~10克。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紫苏“其味辛,入气分:其色紫。入血分”。紫苏与香附。麻黄同用,可发汗解表;与杏仁、莱菔子同用,可消痰定喘;与橘皮、砂仁同用,可行气安胎;与藿香、乌药同用,可温中止痛;与川芎、当归同用,可和血散血;与木瓜、厚朴同用,可散湿解暑与桔梗、枳壳同用,可利膈宽肠。

说起紫苏可解鱼蟹毒,还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华佗一日在江南某地的河边采药,发现一只水獭正在贪婪地吃着螃蟹,没过多久即在地上打起滚来。没想到水獭却有自救的方法,只见它爬到一边吃了许多紫色的草,尔后躺了一会儿,竟安然无恙了。华佗把这些草采了回去,亲自品尝,认为此草性温,能解凉性螃蟹之毒。此后每当螃蟹上市时,有些人因多食蟹而发生腹痛,求医于华佗。华佗就用这些紫色药草煎汤给患者喝,效果十分灵验。从此华佗就把这种紫草称为“紫舒”,紫苏其名可能就是从这发展而来的。后来,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也把紫苏用到烹饪鱼类菜肴中,其味芬芳,既可去腥,又可解毒。

紫苏子味辛性温。入肺、大肠经,可下气、消痰、润肺、宽肠,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紫苏子的功效与紫苏叶大致相同,只不过紫苏叶更长于发散,而清利上下则用紫苏子。用于咳喘痰盛,常与半夏、陈皮、厚朴等同用。老年人脾虚不运、食滞夹痰、胸痞食少者,常配白芥子、莱菔子同用。润肠通便,常与麻仁捣烂,煮水取汁熬粥食用。

紫苏梗味辛甘性微温,入脾、胃、肺经,有理气、舒郁、止痛、安胎之功用,治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胎气不和。

据近代研究,紫苏全草含挥发油0.5%,其中含紫苏醛50.0%,紫苏的特殊香气就来源于此。紫苏能扩张皮肤血管,刺激汗腺神经,有发汗作用。能减少支气管的分泌物,增加胃肠蠕动。实验证实,紫苏叶煎剂有解热作用,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紫苏叶与少量干姜制成药液,可治疗单纯型和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彭山县漫山遍野有大量的野生紫苏,而且彭山人的日常饮食中也经常用到紫苏。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紫苏叶中含有α-亚麻酸,而且彭山的紫苏含量尤高。亚麻酸属ω(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这种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只能通过食物摄取,为人体必需脂肪酸。亚麻酸具有延缓衰老,改善记忆和睡眠,提高智力和免疫力,调节血脂、血压、血糖,以及保护视力,通便、保肝等功效,这些都有利于健康长寿,也可能是彭山成为长寿之乡的原因之一。

紫苏虽有诸多功效,但服用也有禁忌。相传宋仁宗时,紫苏煎汤成为流行的饮料,翰林院认为其“能下胸膈浮气”,鼓励人们经常饮用。但是后来有一位医家认为紫苏虽气味芳香,功用不凡。但不能作为长期饮用的饮料。长期食用紫苏,如脾胃虚寒的人就可能导致滑泄。气弱表虚者也不宜经常服用紫苏。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篇2

此间适逢螃蟹上市,不少人因蟹吃多了腹泻来就医,华佗就用这种草熬汤给患者喝,疗效灵验,一会儿就舒服了,故称此草为“紫舒”,后人又把“紫舒”写作了“紫苏”。

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呈四角棱形,色紫或绿紫色;6~7月开紫花,全草有特异芳香。9月白露前后,枝叶茂盛花序刚长出时采收,放通风处阴干生用。

紫苏入药始载于南北朝梁人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其性温味辛,入脾胃肺诸经,功能解表散寒、理气宽中、安胎解毒。适于外感风寒、脾胃气满、胎动不安、鱼蟹中毒。

全草皆入药

《本草汇言》称“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然紫苏叶、紫苏子、紫苏梗三者用法各有侧重。

紫苏叶 为常用发散风寒药,既解表又理气还解毒。《长沙药解》载:“苏叶辛散之性,善破凝寒而下冲逆,扩胸腹而消胀满,故能治胸中瘀结之证而通经达脉,发散风寒,双解中外之药也。”

1.治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 苏叶与川芎、防风、陈皮、甘草、生姜同用。若外感风寒,兼胸膈满闷、噫气恶食,苏叶与香附、陈皮、甘草同用。若外感风寒,兼咳嗽,苏叶与前胡、杏仁、桔梗同用。

2.治脾胃气滞、胸闷不舒、恶心呕吐 苏叶与陈皮、半夏、藿香同用。若妊娠恶阻、呕吐不食,或胎气上逆、脘腹胀满,苏叶与陈皮、砂仁同用。

3.治鱼蟹中毒引起之呕吐、腹痛、泄泻 大剂量单味苏叶30~60克,放砂锅内加水煎汤频饮。民间吃螃蟹,有与苏叶共煮者。

紫苏子 即紫苏成熟的果实,善于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本草逢原》载:“诸香皆燥,惟苏子独润,为虚劳咳嗽之专药。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与橘红同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

1.治咳嗽、气喘、痰多 苏子配陈皮、半夏化痰之品;或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即三子养亲汤。

2.治肠燥便秘 苏子配麻仁同研烂,水煎服,润肠通便。

紫苏梗 即紫苏的茎,辛香之气较苏叶弱而不具散风之功,但优势偏于行气和胃。《药品化义》载:“苏梗,能使郁滞上下宣行,凡顺气诸品惟此纯良。其性微温,紫枳壳尤缓。病之虚者,宽胸利膈,疏气而不迅下。入安胎饮,顺气养阴;入消胀汤,散虚肿满。”

主治脾胃气滞及肝郁不舒诸证,譬如脘腹胀满、胁肋作胀;又妊娠作阻,胎气不安,常以苏梗与理气药同用,甚为有效。

做菜做汤,健脾益胃。《本草纲目》称紫苏“嫩时采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

紫苏梗米粥 治风寒感冒。粳米50克,淘净放锅内煮粥,将熟时投入洗净的苏叶10克,续滚数沸服食。

紫苏泡茶 治气滞腹胀。紫苏叶15克,洗净放杯内用沸水泡茶饮。

值得注意的是,紫苏入水不宜久煮,因其含挥发油,若长时间煎煮会降低药效。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篇3

【关键词】蕲春紫苏;健胃消食;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2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74-02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Britt)是一种具有很高利用价值的食、药两用植物,具有抗衰老、促记忆、降血脂、抗肿瘤、抗微生物、降血糖、解毒和健胃消食作用。本文通过研究蕲春紫苏叶挥发油及水提物对小鼠肠蠕动及肠吸收、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以解释紫苏叶健胃消食的作用机理,并为进一步开发紫苏健胃消食剂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实验材料

11原料紫苏叶由湖北省蕲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2实验动物SPF级昆明种小鼠48只,雌雄各半,体重为(20±2)g,由湖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鄂)2003-0007。

SPF级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为(200±20)g,由湖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鄂)2003-0007。

饲料及饲养环境如下:

饲料:标准小鼠及大鼠饲料,由湖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饲养条件:将小鼠或大鼠放入独立送风净化笼具IVC中进行饲养,环境参数见表1(参照国家标准GB14925-2001屏障环境参数)。

13实验仪器①电子天平DT-200A,上海医用激光仪器厂常熟分厂;②电热套,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③数控超声波清洗器KQ-100DB,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④三洋科龙冰箱SC-230LP,中国广东三洋科龙冷柜有限公司;⑤电热鼓风干燥箱101E-3,上海实验仪器厂有限公司;⑥水蒸气蒸馏装置,武汉龙翔化玻有限公司;⑦气质联用仪Agilent7890A/5975C,美国Agilent公司;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nico WFZ UV-2100,柯仪器有限公司;⑨旋转蒸发仪RE-52A,海亚荣生化仪器厂;⑩循环水真空泵SHZ-Ⅲ,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11恒温水浴锅HHS-4S,上海天平仪器厂;12恒流泵HL-2,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13微波萃取仪,深圳市科工达设备有限公司;14电热鼓风干燥箱101E-3,上海实验仪器厂有限公司;15冷冻干燥仪RLPHA1-4,德国Martin Christ公司。

14实验试剂①无水硫酸钠(AR);②无水乙醚(AR);③芦丁标准品(SIGMA产品);④无水乙醇(AR);⑤95%乙醇(AR);⑥NaNO2(AR);⑦A1(NO3)3(AR);⑧NaOH(AR)。

2实验方法

21紫苏叶挥发油的提取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挥发油提取方法提取:取适量干紫苏叶,置挥发油提取器中提取6h,乙醚萃取,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夜,浓缩回收乙醚即得到黄色的紫苏叶挥发油样品。

22紫苏叶水提物的制备准确称取适量紫苏叶,放入500ml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电炉上煮沸提取一定时间后抽滤,滤渣重复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备用。

23紫苏叶挥发油及其水提物对小鼠肠蠕动及肠吸收的影响取64只小鼠,随机分为8组,即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健胃消食片阳性对照组(14g/kg),按生药量计算,紫苏叶挥发油低剂量组(225g/kg)、中剂量组(45g/kg)、高剂量组(90g/kg),水提物低剂量组(15g/kg)、中剂量组(30g/kg)、高剂量组(60g/kg)。给药前对各组小鼠进行称重,然后对各组小鼠进行灌胃,分别给予蒸馏水、健胃消食片和低、中、高剂量的紫苏叶挥发油、水提取物,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10d,末次给药后立即称重,再禁食24h后,以5%活性阿拉伯胶混悬液灌肠,剂量为02ml/20g。20min后处死,剖腹,取出肠管,平铺于玻璃板上,分别测量幽门至回盲部位和幽门至炭末前沿的距离,用公式计算碳末推进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碳末推进百分率=碳末推进长度小肠总长度×100%

24紫苏叶挥发油及水提物对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取SD大鼠56只,体重200-500g,雌雄各半,随机均分成7组,即生理盐水组、紫苏叶挥发油及水提物大、中、小剂量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6d。于第6d给药后禁食24h(不禁水),按文献方法[1],结扎幽门,并再由十二指肠给药1次,缝合腹壁切口。2h后,拆线开腹结扎贲门,取胃,倾出胃内容物,离心后记录胃液总量。取上清液1ml,加酚红指示剂1滴,用NaOH20mmol/L进行中和滴定,记录消耗的NaOH液量,计算总酸度和总酸排出量。

总酸度(mmol/L)=滴定所用NaOH体积×2%

总酸排出量(μmol/L)=总酸度×每小时胃酸量

3实验结果与讨论

31紫苏叶挥发油及其水提物对小鼠肠蠕动及肠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以紫苏叶挥发油及其水提物对小鼠灌胃10d后,各剂量组的小肠碳末推进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表明紫苏叶挥发油及水提物能促进小鼠肠推进运动,见表2。

32紫苏叶挥发油及其水提物对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紫苏叶挥发油及水提物对大鼠胃液分泌、胃酸排出具有促进作用,见表3。

33讨论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紫苏能促进胃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具有良好的健胃消食功效,对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研究表明,紫苏之所以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是因为紫苏叶中含有紫苏酮,而紫苏酮可以刺激肠环形肌的运动,促进肠蠕动[2-3]。蕲春紫苏的主要成分是甲基紫苏酮,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蕲春紫苏叶挥发油中的甲基紫苏酮含量高达5198%[4]。

我国是紫苏的原产国,也是紫苏资源大国。近十多年来,在紫苏的开发应用方面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在食品、美容及保健等方面的应用正日益成为国内外医疗保健、食品、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紫苏叶既可作为食用的菜肴,也可制成系列饮品,还可制成中成药,用途十分广泛,开发的前景非常大。本文研究的成果为进一步增强人们种植和食用紫苏,食品加工企业研制紫苏食品,制药行业研制紫苏类药品,开发出能改善人们生活、促进人身健康、具有经济效益的产品,以更好地开发利用紫苏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徐叔平,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11

[2]Koezuka Yet a1Plant Med,1985(6):480-482

[3]Torel,Jela1Antioxidant Aotivity of favonoids and Reactivity with PeroxyRadica1Phytochemistry,1986,25(2):383-385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篇4

[关键词] 加热回流;紫苏叶;紫苏醛;气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 R9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004-04

紫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1]。紫苏叶挥发油是紫苏叶的主要活性成分,在食品工业、化妆品、医药等行业均有广泛应用[2]。其中紫苏醛为紫苏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3-4],药理实验研究表明,紫苏醛对大鼠离体主动脉有扩血管作用[5]。紫苏醛和植物甾醇协同作用可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而显示镇静作用[6]。紫苏醛做成肟后,甜味是砂糖的2000倍,口服可以升血糖,且作用强于紫苏油[7-8]。而紫苏醛的含量多少决定了紫苏叶的质量,紫苏醛的含量测定多通过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测定[8-10]。提取挥发油的过程耗时久,耗材也相对较大,不利于快速测定。本研究通过加热回流法提取紫苏醛,并用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检测其中紫苏醛的含量,耗时短,耗材少,可以更简便、快捷地控制紫苏叶的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Agilent 7890A气相色谱仪,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KQ-7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紫苏醛对照品(批号:111806-201202,供含量测定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紫苏叶药材(批号:Y444-120801-2、Y417-110101-7,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实验方法

1.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

色谱柱:DM-FFAP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FID检测器;载气:N2;流速:1 ml/min;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250℃;柱温:初始温度120℃,然后以2℃/min的速度升温至140℃,再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220℃,保持5 min;进样量:1 μl;分流比10∶1。分离度>1.5,理论塔板数按紫苏醛峰计算≥633 920。

1.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紫苏醛对照品适量,用无水乙醇稀释至6.4212 mg/ml,摇匀,备用。

1.2.3 提取条件的建立

1.2.3.1 提取方法的考察 紫苏叶药材批号:Y417-110101-7。①超声法:取3份紫苏叶粉末(过二号筛)各2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正己烷50 ml,称重。冰水浴超声(280 kW,50 kHz),分别提取20、30、40 min,冷却并补重,微孔滤膜过滤,进样。②索氏提取法:取紫苏叶粉末(过二号筛)约4 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加入正己烷100 ml,称重,于85℃水浴中索氏提取2 h,冷却并补重,微孔滤膜过滤,进样。③加热回流法:取紫苏叶粉末(过二号筛)约2 g,精密称定,置于锥形瓶中,加入正己烷50 ml,称重。于85℃水浴中回流2 h,冷却并补重,微孔滤膜过滤,进样。

1.2.3.2 提取溶剂的考察 取3份紫苏叶药材粉末(过二号筛)(批号:Y444-120801-2,以后均为同一批次)约2 g,精密称定,分别加入石油醚、正己烷、无水乙醇各50 ml,称重,于85℃水浴中回流2 h,冷却并补重,微孔滤膜过滤,进样。

1.2.3.3 提取时间的考察 取3份紫苏叶药材粉末(过二号筛)约2 g,精密称定,分别加入无水乙醇50 ml,称重,于85℃水浴中分别提取1、2、3 h,冷却并补重,微孔滤膜过滤,进样。

1.2.3.4 提取温度的考察 取3份紫苏叶药材粉末(过二号筛)约2 g,精密称定,分别加入无水乙醇50 ml,称重,分别在85、90、95℃的水浴中加热回流1 h,冷却并补重,微孔滤膜过滤,进样。

1.2.3.5 溶剂用量的考察 取3份紫苏叶药材粉末(过二号筛)约2 g,精密称定,分别加入无水乙醇40、50、60 ml,称重,在85℃的水浴中加热回流1 h,冷却并补重,微孔滤膜过滤,进样。

1.2.4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2.4.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紫苏叶药材粉末(过二号筛)约2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无水乙醇40 ml,称重,于85℃水浴中加热回流1 h,冷却并补重,微孔滤膜过滤,进样。

1.2.4.2 线性范围 精密量取紫苏醛对照品溶液0.15、0.25、0.4、0.8、1.2、1.5 ml于5 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成6个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按本文色谱条件测定。

1.2.4.3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对照品溶液,按本文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记录紫苏醛的峰面积。

1.2.4.4 重复性试验 取紫苏叶药材粉末6份,按“1.2.4.1”项下操作,按本文色谱条件测定。

1.2.4.5 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分别于配制后0、2、4、6、23 h,按本文色谱条件测定。

1.2.4.6 回收率实验 采用加样回收法。取紫苏叶粉末1 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对照品溶液各1.3 ml(6.4212 mg/ml),共6份。精密加入无水乙醇40 ml,称重,于85℃水浴中加热回流提取1 h,冷却并补重,微孔滤膜过滤,进样。

1.2.4.7 样品的测定 购买承德市6家不同药店的紫苏叶药材,按照“1.2.4.1”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测定其中紫苏醛含量。

1.2.4.8 提取方法比较 用上述最佳提取方法和水蒸气蒸馏法(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提取挥发油,比较两者中紫苏醛的含量。

2 结果

2.1 提取条件的考察结果

2.1.1 提取方法的考察结果

超声法提取20、30、40 min紫苏醛含量分别为285.10 mg/100 g、320.60 mg/100 g、317.70 mg/100 g,索氏提取2 h紫苏醛含量为360.60 mg/100 g,加热回流提取2 h的紫苏醛含量为389.30 mg/100 g,可见加热回流法较优。

2.1.2 提取溶剂的考察结果

无水乙醇、石油醚和正己烷的紫苏醛含量分别为311.60 mg/100 g、242.05 mg/100 g、255.00 mg/100 g,可见无水乙醇的提取效率较高。

2.1.3 提取时间的考察结果

提取1、2、3 h的紫苏醛含量分别为292.15 mg/100 g、290.05 mg/100 g、291.60 mg/100 g,三者差异忽略不计,可见提取1 h效率较高。

2.1.4 提取温度的考察结果

提取温度为85、90、95℃的紫苏醛含量分别为275.00 mg/100 g、277.75 mg/100 g、276.00 mg/100 g,三者差异忽略不计,可见提取温度为85℃的提取效率较高。

2.1.5 溶剂用量的考察结果

无水乙醇用量40、50、60 ml提取紫苏醛的含量分别为188.30 mg/100 g、191.25 mg/100 g、184.05 mg/100 g,三者差异≤1.6%可忽略不计,可见40 ml的提取效率较高。

综上所述,通过单因素循环法对提取方法、提取溶剂、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溶剂用量的考察,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加20倍的无水乙醇,于85℃水浴中加热回流1 h。

2.2 含量测定方法的考察结果

2.2.1 线性考察结果

以浓度(mg/ml)为横坐标,对照品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Y=0.7882X+0.0012,浓度在19.26~192.63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

2.2.2 精密度考察结果

连续进样6次,紫苏醛峰面积RSD=0.97%,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2.3 重复性考察结果

紫苏醛的平均含量为259.6 mg/100 g,RSD=1.3%,表明重复性良好。

2.2.4 稳定性考察结果

紫苏醛峰面积RSD=0.77%,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3 h内稳定性良好。

2.2.5 回收率考察结果

加样回收率结果具体见表1。结果显示,平均回收率为101.68%,RSD=1.97%。

2.2.7 提取方法比较结果

利用本研究最佳提取方法提取出的紫苏醛含量为262.11 mg/100 g,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紫苏醛含量为297.46 mg/100 g,前者占后者的88.12%,表明该方法的提取效率很高。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紫苏叶中的紫苏醛,并用GC检测其含量。有文献报道,通过提取紫苏叶中挥发油再测定其中紫苏醛含量。在提取器中加石油醚,加热时间为4 h,放冷吸取石油醚层,并用石油醚层洗涤提取器上壁3~4次,合并洗涤液,于25℃下减压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转移至容量瓶[10]。现行2010年版药典挥发油的提取时间为2.5 h。另有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11]。本方法加20倍的无水乙醇,于85℃水浴中加热回流1 h,提取时间更短,操作更简便,耗材少,更经济。

通过对多家药店的药材检测,发现其中的紫苏醛含量各异,可能是药材质量不同,也可能是药材存放不当导致含量损失,有必要为市售紫苏叶药材建立一种质量监控手段。

紫苏叶广泛应用在药品、食品中,含有紫苏叶精油的产品在市场中也层出不穷[12-13]。鉴于紫苏叶中的多种生物学功效以及特殊的优良性质,以其为原料开发生产出来的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4-16]。因此,对紫苏叶中的紫苏醛进行质量监控很有必要。

本方法也可以为同类药材的提取、含量测定提供借鉴。

紫苏叶挥发油中的紫苏醛含量高于本方法从药材中提取的紫苏醛含量,可能是药材中的紫苏醛未提取完全,不能体现出紫苏醛在药材植物中的确切含量;也可能因为紫苏醛作为一种活性物质,在提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转化,从其他物质转化为紫苏醛或者从紫苏醛转化成其他物质,这其中的具体转移过程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17-218.

[2] 伍永富,秦少容,刘世琪.紫苏叶油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2019-2020.

[3] 林硕,邵平,马新,等.紫苏叶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及抑菌评价研究[J].核农学报,2009,23(3):477-481.

[4] 郭群群,杜彩桂,李荣贵.紫苏叶挥发油抗菌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3,24(9):25-27.

[5] Takagi S,Goto H,Shimada Y,et al.Vasodilative effect of perillaldehyde on isolated rat aorta[J].Phytomedicine,2005,12(5):333-337.

[6] Honda G,Koezuka Y,Kamisako W,et al.Isolation of sedative principles from Perilla frutescens[J].Chem Pharm Bull(Tokyo),1986,34(4):1672-1677.

[7]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中药志(第二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665.

[8] 陈瑛,姜玉梅,王海强.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紫苏油中紫苏醛的方法研究[J].江西科学,1999,17(1):52-55.

[9] 方荣美,毛姝斌.气相色谱法测定紫苏挥发油中紫苏醛的含量[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117):78-80.

[10] 王玉萍,朱兆仪,杨峻山,等.紫苏叶的质量研究-Ⅰ.气相色谱法测定紫苏叶中紫苏醛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0,20(5):307-309.

[11] 金建中.超临界CO2萃取紫苏叶挥发油的工艺优化[J].食品科学,2011,32(6):124-126.

[12] 薛山.紫苏叶精油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3):235-238.

[13] 刘信平,张弛,余爱农,等.紫苏挥发活性化学成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8):1922-1924.

[14] 刘浏.紫苏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162-164.

[15] 邹宾宾,王贵武,陈茜文.紫苏醛合成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2012,39(1):85-88.

[16] 蔡伟,熊耀康,余陈欢.3种紫苏属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8):63-64.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篇5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三仁紫苏汤 临床观察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目前对该病缺乏特效疗法,易复发,最终导致黄斑瘢痕化而严重影响视力。笔者近5年来,采用自拟三仁紫苏汤治疗本病56例,并与常规治疗的56例对照。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2例(11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56眼)中,男49例,女7例;年龄32~45岁;发病时间最短者1日,最长者7日。对照组56例(56眼)中,男48例,女8例;年龄30~45岁;发病时间最短者1日,最长者7日。上述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下列标准:①视力减退,但不低于0.2,眼前暗影,有点状渗出物质。②眼底周围反光轮,中心凹反光消失,有点状渗出质。③眼底造影有荧光素渗漏。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口服自拟三仁紫苏汤,基本方药物组成:白蔻仁15g,薏苡仁30g,紫苏、通草、党参、黄芪、当归、杜仲各12g,茯苓、肉桂、白术各9g,车前子20g,炒杏仁、甘草各6g,黄连3g。渗出多者加桃仁6g,红花5g;水肿消退后加海藻、昆布各12g;恢复期加石斛、菟丝子各20g,楮实子、炒草决明各15g。每日1剂,水煎分服,10日为1疗程,4疗程后观察效果。

2.2 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注射;654-2注射液10mg,每日1次,肌注;口服肌苷片0.4g,维生素C片0.2g,维生素B1片20mg,消炎痛片25mg,均每日3次。疗程同上。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5.0,或恢复至发病前水平,黄斑水肿消退,渗出物吸收,遗留少量陈旧性渗出物吸收后瘢痕,中心凹反光可见;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渗出物明显吸收,中心凹反光弥散;无效:视力不提高,黄斑区改善不明显。

3.2 治疗结果:经上述方法治疗,治疗组56例中,2个疗程治愈19例,3个疗程治愈31例,4个疗程治愈5例;显效1例。对照组56例中,2个疗程治愈10例,3个疗程治愈14例,4个疗程治愈24例;显效8例。治疗组4个疗程治愈率为98.21%,对照组4个疗程治愈率为85.71%,经统计学分析,χ2=5.914(P<0.05)有显著差异。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6例,对复发病历使用上述中药治疗5个疗程后均获治愈。

4 体会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中医属“视瞻昏渺”、“视直如曲”、“视正反斜”范畴。有自愈趋势,但好复发。多次复发后易影响视力,反复发作者视功能不能完全恢复,黄斑部位色素紊乱,色泽污黯。根据临床观察,本病多为脾失健运,水湿内蕴,内蕴日久,水湿夹热交作,湿热上犯目窍,治则以健脾渗湿,利水明目兼清湿热。自拟三仁紫苏汤以白蔻仁、薏苡仁、杏仁健脾利水,紫苏、通草、杜仲、肉桂、车前子增强利水之功,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增强健脾益气之功,鼓动作用。使清者升,浊者降。加当归活血化瘀,黄连燥湿清热,甘草调和诸药。全方组合相得益彰,使水肿及渗出吸收加快,且并发症及后遗症减少,视功能恢复较好,对照组虽然也取得了一定临床治疗效果,但治愈率低及疗程长,且复发率较治疗组高。所以,中医辨证论治在该病的治疗中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仔细探究,不断总结完善。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篇6

电炖锅是属于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说白了就是给普通的砂锅装上了加热盘,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很大的差异化卖点。销售话术提炼太真实,是傻子;销售话术提炼不真实,是骗子!在骗子与傻子之间的度就需要有技巧的把握。苏泊尔电炖锅躲过“紫砂门”就是抓住了骗子与傻子之间的平衡点——不在内胆这一个卖点上与竞争对手纠缠,而在健康、营养、口感好、使用方便上做足文章。

电炖锅内胆里没有紫砂,但消费者需要养生、需要健康。既然不能从内胆的材入手,我们干脆从功能煲汤上入手,拿电压力锅、明火压力锅、砂锅三者与这一个电炖锅进行煲汤效果的优劣对比:

1、电压力锅:高温加压焖熟,可快速烹饪食物。对于炖肉尤其是难熟食物效果很好,但煲汤时压力、温度无法控制,长期处于高温状态,锅体的金属离子极易与食物中的酸碱成分发生反应,汤内食物营养容易被破坏、难入味。口感、营养均难达到最佳。

2、明火压力锅:煲汤效果和电压力锅基本一样,但需要在现场看管。

3、明火砂锅:质地多孔,能少量吸附和释放食物味道。先大火再小火,长时间慢炖,口感、营养均能达到最佳,汤鲜质醇,原汁原味,风味浓郁。缺点是在炖汤的时候需要有人看管。

4、电炖锅:真实的制作材料和砂锅无异,同样是小火慢炖,可以达到和明火砂锅一样的煲汤效果。但可以电脑控制火力大小,无需看管。

从以上四个比较中,可以清晰地整理出电炖锅的卖点提炼方向:烹饪功能、智能化、自动调节火力、预约、口感。

在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看重在同质的产品中提炼出不同的卖点,正如美的在产品宣传册中称:美的紫砂煲内胆叫“紫金风火内胆”,是“全部选用纯正紫砂烧制”,“表里如一,从里到外的好”,而且“富含丰富微量元素,补铁补血,有益身体健康”。

从销售的角度看,美的这几句话,还是蛮厉害的。只不过下属分公司在产品话术提炼中,没把握好销售话术提炼的“三实”原则:功能真实、材料真实、原理真实!过于追求一招制胜而误入歧途。

随着消费者日益精明与理性,购买需求点也在不断放大,如果你的产品只是一截铁丝而不是那金刚钻,你就不要称其专做瓷器活儿。硬度不够你可以说他可以说它捆绑稻草绰绰有余,硬度不错你可以说它铁杵磨成针可以绣花,就是再不济,你也可以像某些媒体的记者一样说它虽然粘了化学染料,但也无毒。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篇7

关键词 香紫苏;栽培技术;滴灌;新疆博州

中图分类号 S57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091-01

香紫苏(salvia sclarea L),别名莲座鼠尾草、南欧丹参,为唇形科白苏属三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作物,原产欧洲南部,具有奇异芳香,可从茎、叶、花中提取香精,用作保健品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博州温泉h调整种植业结构,于2014年引进种植,并已成功推广近1 333 hm2。现总结博州香紫苏滴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香紫苏为直根系,茎杆四棱形,分生侧枝10~15个,叶片对生,叶片形状阔卵形有柄,花序腋生,2对花序合并成轮伞花序,花壳内花柱基生,有4枚坚果着生在胎座上,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褐色或黑色,胎座部位种子精油含量最高。香紫苏平均株高1.0~1.3 m[1]。

1.2 生长习性

香紫苏喜光、喜温暖气候,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5~17 ℃、年降水量400~600 mm地区种植,生长良好。其种子只有通过春化阶段,次年才能抽薹开花。因此,最适宜种植在昼夜温差大的高海拔山区地带。土壤肥沃地块种植生长繁茂,盐碱地及排水不良地域种植生长不良[2]。

2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及布管

香紫苏对土壤适应性广,喜光,耐寒,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旺盛、产量较高,选择土地平整、灌排条件良好的地块种植,前茬作物为小麦、玉米、油葵、豆类、瓜类等。播种前撒施优质农家肥15.0~22.5 t/hm2、磷酸二铵225~300 kg/hm2、硫酸钾120~150 kg/hm2作基肥,结合翻地,全层施肥。整地应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选择幅宽124 cm的黑色地膜,滴灌带滴距30 cm,滴头流量2.4~2.6 L/h,1膜2管3行,播种、铺管、覆膜一次完成。第2年4月初,尽快铺设好滴灌支管、副管,连接好毛管。支管布局按照地形坡度大小、水源水量及压力计算,合理布局,直管间距一般为75~80 m。在出苗前,开机井试水、试压,确保滴灌系统部件正常运行。

2.2 播种

选择优质、高产、抗倒伏、抗病的优良品种,种子应符合国家标准。播种时间一般在10月中下旬土壤上冻之前,临冬播种,自然春化,安全越冬。每穴播4~5粒,播种量6.0~7.5 kg/hm2,播种深度1.0~2.0 cm。采用一膜三行精量播种,要求播行端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无浮籽,株距18~20 cm,行距40 cm,理论株数124 995~138 450株/hm2,有效收获株数12.0万~13.5万株/hm2。铺设薄膜及滴灌带松紧一致,压膜紧实。

2.3 田间管理

2.3.1 查苗补苗。幼苗显行后,若缺苗断垄,及时催芽补种。与膜下种孔错位时,应及时破膜放苗封土,防止高温烧苗。

2.3.2 破除板结。香紫苏是双子叶植物,种粒小,幼苗顶土能力弱。第2年4月初出苗前遇雨板结时,要及时破除板结。

2.3.3 中耕除草。香紫苏全生育期中耕松土2次,中耕要求不伤苗、不压苗。为了改善土壤通透性,应及时铲除株行间杂草,除草以人工拔除为主,一般全年拔除杂草2次。

2.3.4 肥水管理。香紫苏从发芽到花期约120 d,滴水应视土壤肥力、质地、墒情及气候、植株长势而定,砂性土地或半砂性土地应坚持少量多次灌水原则。从现蕾到开花需50~60 d,这一时期需要足够的水肥,才能获得高产。①滴水:根据土壤质地及香紫苏需水规律合理灌水,一般全生育期滴水5~6次,5月中下旬开花前滴头水,每次滴水量525~600 m3/hm2,滴水总额为3 150~3 600 m3/hm2,戈壁地可适当增加。②滴肥:每隔15~20 d滴水肥1次,后期增施复合肥2次,每次滴尿素75 kg/hm2+水溶性磷钾复合肥75 kg/hm2,保持田间土壤表层湿润为宜,一水一肥,全生育期5~6次。

2.4 病虫害防治

香紫苏病虫害主要有造桥虫、地老虎、甘蓝夜蛾、根颈腐烂病。造桥虫防治,于幼苗期用10%氯氰菊酯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效果良好[3];地老虎、甘蓝夜蛾防治,于5月中下旬开始用5%辛硫磷乳油800~1 500倍液叶面喷雾;根颈腐烂病防治,灌溉后及时松土,可减轻或避免此病的发生。

2.5 收获

香紫苏一般在盛花期收获(花期6―7月),当初花期含油率达到0.10%~0.12%时即可适期采收[4]。如果留种(果期7―8月),则可在种子成熟时收获。一般在晴天早晨、傍晚收割,中午或雨天不割,鲜花采收应不超过14~15 d。 要求割茬均匀一致。 收获后及时加工,加工不及时的,需压窖储藏[5]。

3 参考文献

[1] 贾新太,高文.优质香料香紫苏叶龄管理模式技术探讨[J].农村科技,2016(8):46-47.

[2] 郑玉彬,陈蓉.香紫苏栽培技术要点[J].新疆农业科技,2005(2):37.

[3] 孙学忠.香紫苏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野生植物,1989(3):39.

[4] 丁雪梅.香紫苏的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15(6):26.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篇8

关键词:小儿咳嗽;杏苏散;穴位贴敷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15-01

咳嗽时小儿常见的肺系疾病,临床上主要以咳嗽、咳痰、甚至喘息为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笔者于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运用杏苏散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咳嗽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5例患儿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10岁,其中2-4岁12例,5-6岁10例,7-8岁8例,9-10岁5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28天。辩证分型:风寒咳嗽25例,脾虚痰湿咳嗽10例。

1.2 治疗方法:35例均采用杏苏散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

1.2.1 内治法:杏苏散加减,此方有轻宣凉燥、宣肺化痰作用。基本方药组成:杏仁、苏叶、半夏、茯苓、前胡各4-8g,桔梗、枳壳、陈皮各3-6g,甘草2-3g,生姜2-3g,大枣3-5枚。辨证加减:风寒咳嗽加荆芥、防风、麻黄4- 6g ;脾虚痰湿咳嗽加党参、白术各4-8g,苏子、炒莱菔子3-6g ;咳嗽剧烈加紫菀4-6g,款冬花4-8g;咳嗽兼喘者加用三子养亲汤;兼食滞者加焦三仙各4-8g;伴发热者加柴胡3-6g。以上均为2-4岁患儿剂量,根据年龄调整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2.2 外治法:中药软膏贴穴位贴敷肺俞、中府、膻中以宣肺散寒、燥湿、降气化痰。软膏贴方药组成:胆南腥、桔梗3份,白芥子、细辛2份,炒莱菔子、葶苈子、紫苏子1份。上方共研细末,蜜调制成2cm大小圆饼状,置于特制胶贴上,贴敷上述穴位,3天1疗程。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咳嗽消失,听诊干湿啰音消失。好转:咳嗽减轻,呼吸音清晰,痰量减少。无效:咳嗽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

2.2 治疗效果: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愈28例,好转6例,无效1例,治愈率80%,总有效率97%。28例痊愈的病例中风寒咳嗽22例,脾虚痰湿咳嗽型6例。

3 典型病例

刘某,男,5岁,2011年11月12日初诊。主诉:咳嗽5天。症见:咳嗽阵作,喉中痰响,咳吐白色粘液痰,质清稀,纳食可,精神稍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拟诊:咳嗽,属风寒咳嗽。治法:1)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用杏苏散加减:杏仁、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款冬花各8g,荆芥、防风各5g,桔梗、枳壳、陈皮、紫菀各6g,炙甘草3g,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天3次。2)中药软膏贴穴位贴敷肺俞、中府、膻中。方药组成:胆南腥、桔梗3份,白芥子、细辛2份,炒莱菔子、葶苈子、紫苏子1份。上方共研细末,蜜调制贴敷上述穴位,每日更换一次。3天后咳嗽明显减轻,痰量明显减少,精神可。上方汤剂继服,2剂,软膏贴继用2日,咳嗽止,精神好,病愈。

4 体会

小儿肌肤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肺常不足,易为外邪侵袭。风寒之邪侵入肺卫致肺失宣降清肃之职而发病。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客于肺卫,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加上小儿脾常不足,易为乳食、生冷所伤,使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酿为痰浊,上贮于肺,壅阻气道,使肺气不宣,而致咳嗽痰多,痰白清稀。杏苏散为《温病条辨》所载方, 有轻宣凉燥、宣肺化痰作用。其用药大部分入肺、脾经,杏仁苦温而润,润燥止咳,肃降肺气,苏叶辛温不燥,解表宣肺,二者为君药。前胡疏风散寒,降气化痰,助苏叶轻宣达表,助杏仁降气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调和肺之宣降,助杏仁、苏叶理气化痰,共为臣药。半夏、陈皮燥湿化痰,降逆和胃;茯苓健脾渗湿;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利解表,滋脾行津以润燥,是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功兼佐使。风寒咳嗽加荆芥、防风祛风散寒,表寒重加麻黄解表散寒;痰湿咳嗽加党参、白术、苏子健脾化痰。总之本方脾肺两治,既治表邪、痰浊之实,又健脾补虚,升降调和,诸药合用使表邪去,肺气宣,痰浊消,共达宣肺止咳之功效。此方治小儿风寒、痰湿咳嗽尤佳,随证加减,能收到良好效果。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穴位贴敷是直接将药物敷贴于体表,通过药物透皮吸收、刺激经络穴位,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协调五脏六腑之间的平衡。肺俞是肺脏精气输注所在,具有理肺气,止咳平喘之功;“气会膻中”,膻中主一身之气,刺激膻中,可理气止痛,中府为肺的募穴,俞募配穴治疗肺系疾病,使痰去气顺则疾病愈。方中胆南腥燥湿化痰;白芥子利气散结;细辛辛温走串,豁痰利气、宣肺散寒;桔梗开宣肺气、化痰利咽;炒莱菔子、葶苈子、紫苏子降气化痰,诸药合用贴敷肺俞、中府、膻中穴位,起到宣肺散寒、燥湿、降气化痰的作用。药物穴位贴敷使药力通经达络直达脏腑,起到腧穴、药物双重治疗作用,还可弥补内治法的不足,内外兼治可缩短病程。

参考文献

[1] 朱虹. 杏苏散主方意义探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2):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上一篇:奇文共欣赏范文 下一篇:工作日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