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公式范文

时间:2023-11-11 04:54:43

初二物理公式

初二物理公式篇1

一、谙熟初高中教材,为有效衔接做好铺垫

初中教师应该花时间钻研两阶段的教材,了解学生进入高中要学习的内容,找出两阶段学习的衔接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巧妙利用科学探究活动,将那些与初中物理有关联的高中物理知识浅层次地呈现出来,将初中知识点向高中部分适当地延伸和拓展,为学生将来的高中物理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中实验探究活动可适当引入高中实验器材

初中物理《直线运动》(苏科版)这节课,教材中安排了探究活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旨在得出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际教学中,由于气泡运动过快,学生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导致实验数据偏差比较大,不利于得出运动规律。此时,教师的处理方法往往是一句“由于实验存在误差”一带而过,然后牵强地,甚至带点灌输地将规律给出,结果缺乏可信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们不妨借助高中实验中常用的气垫导轨、光电门和光电计时器,研究滑块在水平放置的气垫导轨上的运动情况。利用这套装置收集到的数据比较理想,学生容易得出结论,找出规律。

在介绍变速运动时,教材出示了一幅苹果自由落体的频闪照片。在这里,教师如果利用钩码和打点计时器做一个演示实验,现场记录钩码自由落体的运动特点,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同时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中课堂教学可适度涉及高中物理公式

在高中,我们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研究由定性分析更多地转为定量研究,于是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物理公式。很多学生对公式采取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法,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公式的理解、掌握,成了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障碍。初中物理教材上设计了很多的探究活动,如果初中教师能够在完成实验探究的基础上,适度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与初中物理联系紧密,又相对简单的高中物理公式,对知识点加以深化,那么也可以分散一些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比如,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师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可以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接着,教师不妨给出求滑动摩擦力的公式f滑=μN,并告诉大家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反映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N是压力的符号。在接下来的练习中,让学生结合公式进行分析,从而加深理解。

与上述情况类似的还有:反映弹簧的弹力与其形变量关系的胡克定律公式F=kx;动能公式Ek=mv2/2;重力势能公式Ep=mgh等等。

四、相关知识点可作必要引申,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下面结合几个实例具体谈一谈。

①在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掌握二力平衡,对于多力平衡不作研究。但在实际受力分析时,又常常出现多力平衡。比如,静止于斜面的物体其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

此时,已深谙二力平衡原理的学生可能产生疑问:多力是怎么取得平衡的呢?这时,教师可以浅层次地介绍一下高中处理力的方法——正交分解法。如图2所示,将G分解为两个方向的分力G1、G2。告诉大家G会产生两个作用效果:一个是沿斜面向下的G1,它与f相平衡;一个是垂直于斜面向下的G2,它与N相平衡。这样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简单的多力平衡。

②探究光的折射定律时,教师无需让学生死记: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rα。这样时间一长,学生会遗忘。若能告诉大家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同,引导学生

联系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找一找折射角与光在介质中速度的关系。最后大家会发现:在光速大的介质中角大,在光速小的介质中角小。建立了这种初步认知,学生学习折射率时就会顺利一些。

初二物理公式篇2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 方法

1.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一是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二是加强直观教学。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2.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是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二是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是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3.联系实际,帮助理解。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一练、二讲、三应用。

“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

“二讲”即把自己对规律、对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讲给同学,或者讲给假想的同学,在讲解时要多考虑如何讲对方才能听明白,如何讲对方才更容易接受。一个概念、一条规律若能讲一次或讲清一个问题,自己对该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三应用”即试着用学过的规律去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若能做到这一点,才算真正的理解。学习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进学习,培养起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乐学,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发展自己。

4、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自学归纳的学习习惯。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处处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教师设计任务,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其集中精力调动各种能力完成任务,并为进一步的交流和互动奠定基础。例如:我们在学到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时,一定要让学生改掉随意代公式的习惯,要充分的强调并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个公式是矢量关系,即让学生深刻理解公式中的F指合外力,启发学生求合外力要掌握一定的方法;m是研究对象的质量,启发学生要掌握研究对象的选取问题,也要掌握方法;a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列方程时启发学生还要注意合外力和加速度的方向要统一,在具体解题计算时要把矢量式转化为标量式。所有这些就要求学生思维要严密,物理情景要深入,彻底改掉原来只凭表面列方程求解的习惯。

初二物理公式篇3

一、对新版初中数学教科书的分析

1.新教材更贴近日常生活

新教材拉近了与生活的距离,说明江苏教育机构在编写新教材时更加重视结合生活实际的学习方式.改进后的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基本都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讲解时要更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这样一来对于学生的理解也是更有效的,便于他们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识.

2.新教材的知识面更广并更具逻辑性

新版的苏教初中数学具有更系统、更整体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首先,苏教版数学教材的内容相互联系,结合所有内容便能构成一个整体,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其次,苏教版数学教材的各部分内容以及数学教材和其它教材之间的内容相互结合,做到了知识互补;最后,苏教版数学教材要求使用活动化的方式而非死板教学.

一、初中含参二次函数的概念

参数又名参变量,它是一个变量,当人们在研究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比较关心几个变量之间的变化以及相互联系,这些变量中,有些叫自变量,有些叫因变量,然后在研究时引入一些另外的变量来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变化,这个引入的变量本身的数值并不重要,这样的变量就叫做参数.

最简单的二次函数可以用y=x2来表示,公式中的幂值最高不能超过2,如果用图象表示,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对称轴与y轴平行(重合)的抛物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图1.

二次函数的概念在初中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非常重要.例如把二次函数应用于苏教版初中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章《圆》中:设圆的半径为r,面积为A,问题为圆的面积的函数表达式是怎样的.数学教师便可以通过类似于y=ax2(a≠0)的函数来解答此问题,这其中,a就是参数,可以用任意具体的常数代替.那么这个问题的函数表达式就是A=πr2.π就是代替参数a的某一个具体的数字,用π代替便可将此函数表达成圆的面积公式.

二、初中含参二次函数的教学策略

1.结合图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较为复杂的题目中数形结合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思路,有些二次函数通过借助图形进行解答之后,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1,0),B(5,0),函数的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①ac4ac;③b+4a>0;④4a-2b+c

通过观察函数图象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所以b2-4ac>0,即②b2>4ac正确;由抛物线开口向上并且与y轴交于负半轴,所以a>0、c

由这一例子可以看出,数形结合在解含参二次函数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问题只要把函数曲线图画出来,基本就可以一眼看出答案.

2.通过先进教育理念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

初中阶段人的思维逻辑能力提升十分迅速,而数学的函数思想是培养学生逻辑方式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函数本身是比较抽象的,主要强调数形结合,老师只靠讲解无法让学生理解,如果引入多媒体设备,将图形展现出来,结合图形讲解函数的公式,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常见的基本公式: y=x2+a,在个公式中,a就是参数,a的数值决定了抛物线距离x轴的数值,老师可以用PPT或者一段小视频来讲解这道题,将a=0的情况画一个函数图象,可以理解为没有引入参数时的抛物线状态,假设此状态为A;将a>0的情况画一个函数图象,这时抛物线是向y轴正方向平移的,一定高于A时的位置;将a

图3(1)大约可以理解为a=0的情况下抛物线的状态,图3(2)大约可以理解为a>0的情况下抛物线的状态,图3(3)可以理解为a

如果是公式y=ax2,那么a作为一个参数,它决定了函数抛物线的“胖瘦”以及开口的方向.a>0时,抛物线是向上开口的,并且a越大抛物线越“瘦”;a

图4(1)和图4(2)对比a>0时,a值的增大对抛物线形状的影响;图4(3)和图4(4)对比a

以上这些例子如果老师纯粹靠讲解,那么学生们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老师讲得也累,但是如果老师让学生自己用描点法画出图象,再通过投影将抛物线呈现出来,学生就更加容易理解.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如果学生能够从复杂的图形中快速找到规律或主要特征,就能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图能力是学习含参二次函数相当重要的一点.

三、加强含参二次函数教学效果的途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比起小学数学会有一些难度上的提升,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比较枯燥,如果不重视学生对函数学习的兴趣程度,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以苏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的5.4课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联系实际环境,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老师问学校要修建一个圆形的池塘,需要在池塘底部铺瓷砖,已知池塘的半径为L米,每平米瓷砖要a元,请问需要总共需要多少钱.用含参二次函数表达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设需要y元,y=(πL2)a,那么y=πaL2.

2.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初二物理公式篇4

关键字:方法不当;运用能力欠佳;经验匮乏;知识面狭窄

中图分类号:G42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物理的兴趣。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别显著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必修本),与初中物理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

1、从直观到抽象:如物体——质点。

2、从单一到复杂:二力平衡——多力平衡;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

3、从标量到矢量:算术运算(加减法)——几何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

4、从浅显至严谨,从定性到定量。

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所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比较表面。绝大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是吻合的、一致的。其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因此,学生对初中物理并不感到太难。所以,就整个初中物理而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还没有高中这么明显。

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对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从多侧面观察它、研究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

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如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等题目);习惯于仿,不习惯于创;习惯于课堂合唱,不习惯于独立思考;按学生的话说:“只要记住了公式,把题中已知条件代进去就可得答案。”

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到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便往往乱代公式,乱用数据,而对万花筒式的题型变化,更是束手无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而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由于遇到一些似乎两个看起来一样的问题,但要用两个不同的物理规律来解;而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的问题,却可以用同一规律来解的情况,而觉得物理好像真是无章可循。而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必须在高一时,就应尽最大努力去培养他们。当然,整个的完善和提高,应贯穿于全高中阶段。

三、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欠佳

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里既有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这一特点普通中学普通班的学生更为突出。

四、学生初中旧学识及日常生活经验严重匮乏

学生通过十几年的成长与生活,接触、感受到许多物理学的现象,特别是力学现象。而在初中阶段,所研究的力学现象,如杠杆原理、浮力问题等,与他们的生活感受及生活经验绝大部分是吻合的、一致的。因此,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主观想象,都能猜中正确的结论,而高中所涉及的物理感受更本质、更抽象一些,并且许多时候其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如在力的分解中,他们认为拉电灯的绳与电线的拉力大小与绳或电线的长度有关,难于理解成角度的二力合成;在直线运动中,匀速的根深蒂固,难以接受变速运动所带来的变化;他们认为平抛物体的飞行时间,随平抛的初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力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学生这些想当然的错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与澄清,致使他们又多次地再出现抵触,并使他们学习物理本来就十分脆弱的信心更是雪上加霜。

五、部分学生知识面窄,不注意观察

高一学生,特别是普通中学普通班以及来自农村的高一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的局限,课外阅读的稀少、单一,导致他们知识面狭窄。不喜欢、更不善于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即便是那些爱好体育运动、爱好打台球的男生,他们也不能将诸如篮球、足球、乒乓球、铅球、台球等运动与抛体运动、碰撞等物理现象联系起来。他们中绝大部分(特别是女生)对科普知识不感兴趣。遇到理论性较强的地方,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和应付心理,加之到了高中,因生理、心理因素变化,易引起精力分散,产生一些莫名的焦虑和烦恼。日常活动少,好静厌动。这些对他们也会造成一种消极的影响,慢慢地对物理不感兴趣,逐渐失去信心。他们认为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在物理上长途跋涉,还不如省点心,多抓一下别的科目算了。

初二物理公式篇5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教学;教学思路;创新

初中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对各学科的教学方法均提出了创新性的要求,作为初中教学的主要构成部分,物理教学应在完成教育目标的同时,注重将创新教学思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在满足初中课改要求的同时,更为切实有效的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效率。

一、新课改下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刻板单一

在当下我国初中物理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多数仍是以直白的理论陈述为主要方式,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仅充当了知识陈述者的角色,无法使学生深入全面的对知识点进行认知和学习。受到单一化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称中通常会“不求甚解”,而只是注重对表层知识的掌握,这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使学生逐渐丧失了思考和探究学习意识。

(二)教学形式和目标亟待丰富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另一大问题就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的单一。课改要求我国初中教学不仅要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对学科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而在初中物理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只是单一性的强调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学生在单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中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

(三)教师教学定位存在偏差

作为一项探究性的教学科目,初中物理教学应强调学生在教学开展中的主题地位,但就当下我国初中物理实际教学进行分析可知,教师仍无法有效的做到教学主体的转移,课堂上的知识讲授和实验性探究主体仍是教师,这就使得学生在物理课程的开展中无法更为主观的参与到问题的研究和学习中,从而制约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二、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探析

(一)开展情景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情景式教学是在初中物理创兴型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个与问题研究相对应的情境,并使学生参与到情境的描绘和探讨中,从而切实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讲授“地球和月球位置关系”这一问题时,可以找两个学生A、B分别扮演地球和月球,学生B在围绕学生A转动的同时,自身也在转动,而学生A的转动速度又正好和学生B的转动速度相对应,这样不仅使学生更为直观的认识到了地球和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关系,还同时解释了“为何月球面向地球的始终是同一面”的问题。教师在讲授“物质状态及其变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就水的存在状态提问学生,如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凝固,又会在什么条件下融化和蒸发,这就会使学生联想到冰箱中水由液态到固态变化,烧水时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等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问题的探讨中。

(二)丰富课堂活动内容,加强教学和实际的结合

作为一门兼容研究性和探究性的学科,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带动学生开展一定量的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逻辑性思维,并提高其对抽样性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而由于学生在初中首次接触物理实验,不免产生畏缩的情绪,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课堂中的活动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畏难情绪得以消除,从而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内容。例如,为了丰富初中物理课堂的活动内容,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物理公式记忆比拼的比赛,通过给出学生指定数量的物理公式,让学生竞速记忆,看哪位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默写最多的公式。在这种课堂活动的开展中,学生不仅积极的参与到了游戏中,与此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物理公式的记忆。

(三)增强物理课程问题的探究性

在初中物理的创新型教育中,课程问题设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价值和效果,因此,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与实用价值,必须注重对课程研究问题的挑选,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入的探究物理问题并挖掘其内涵,就要强调物理课程问题的探究性。如在研究“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探索性实验,并让学生对答案进行总结。在这一探索性实验的开展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物理资料,不仅能够对探究方案进行总结,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学能力和总结能力,若有学生发现书本教材中没有说明的知识点,教师也可以鼓励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使得课程知识的学习在探索与研究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四)注重实验教学,增强知识的学用结合

注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物理知识的讲授过程中,针对抽象性的知识内容开展实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教师在讲授物理受力分析的问题时,由于多数学生无法准确掌握重力和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所以,教师就可以针对木块受力状况的测量开设实验课程。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利用测力计拉动就木块并度数,从而使其更为直观的认知木块的受力情况,进而掌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能力。

结论:在新课改推动力的作用下,我国中学教育改革得到了有效落实,这也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为了进一步巩固初中物理教学创新型发展,教师还应继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将更多的实践教学融入到课程学习中,以更为全面的促进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新喜,刘德阳.浅析当下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2期

[2]陈晓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浅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10):12-36

[3]陈玉欣.提高中学教育的有效性――浅谈新课程下物理课堂的几个注意点[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29)

初二物理公式篇6

一、教材差别的影响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必修本),与初中物理相比,有其以下显著特点:

1.从直观到抽象:如:物体——质点。

2.从单一到复杂:二力平衡——多力平衡;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

3.从标量到矢量:算术运算(加减法)——几何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

4.从浅显至严谨,从定性到定量。

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所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比较表面。绝大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是吻合的、一致的。其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因此,学生对初中物理并不感到太难。所以,就整个初中物理而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还没有高中这么明显。

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对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从多侧面观察它、研究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

由于高一学生的阅读理解、逻辑思维、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鉴别、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空间想象、灵活应用等能力都还一时没能很好地形成,因此,思维要求的突然提高,再加之教材从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这五部分内容中最难的部分“力学”放在高一起始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这是目前课程体系让人无可奈何的客观存在。

二、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如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等题目);习惯于仿,不习惯于创;习惯于课堂合唱,不习惯于独立思考;按学生的话说:“只要记住了公式,把题中已知条件代进去就可得答案。”

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到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便往往乱代公式,乱用数据,而对万花筒式的题型变化,更是束手无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而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由于遇到一些似乎两个看起来一样的问题,但要用两个不同的物理规律来解;而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的问题,却可以用同一规律来解的情况,而觉得物理好像真是无章可循。

三、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有待加强。

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里既有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这一特点普通中学普通班的学生更为突出。

四、学生初中旧学识及日常生活经验严重负反馈。

学生通过十几年的成长与生活,接触、感受到许多物理学的现象,特别是力学现象。而在初中阶段,所研究的力学现象,如杠杆原理、浮力问题等,与他们的生活感受及生活经验绝大部分是吻合的、一致的。因此,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主观想象,都能猜中正确的结论,而高中所涉及的物理感受更本质、更抽象一些,并且许多时候其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如在力的分解中,他们认为拉电灯的绳与电线的拉力大小与绳或电线的长度有关,难于理解成角度的二力合成;在直线运动中,匀速的根深蒂固,难以接受变速运动所带来的变化;他们认为平抛物体的飞行时间,随平抛的初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力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学生这些想当然的错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与澄清,致使他们又多次地再出现抵触,并使他们学习物理本来就十分脆弱的信心更是雪上加霜。

五、部分学生知识面窄,不注意观察。

高一学生,特别是普通中学普通班以(下转第136页)(上接第133页)及来自农村的高一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的局限,课外阅读的稀少、单一,导致他们知识面狭窄。不喜欢、更不善于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即便是那些爱好体育运动、爱好打台球的男生,他们也不能将诸如篮球、足球、乒乓球、铅球、台球等运动与抛体运动、碰撞等物理现象联系起来。他们中绝大部分(特别是女生)对科普知识不感兴趣。遇到理论性较强的地方,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和应付心理,加之到了高中,因生理、心理因素变化,易引起精力分散,产生一些莫名的焦虑和烦恼。日常活动少,好静厌动。这些对他们也会造成一种消极的影响,慢慢地对物理不感兴趣,逐渐失去信心。

针对高一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初二物理公式篇7

[关键词]高中物理 自学能力

1 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一是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二是加强直观教学。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2 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是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

二是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

三是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3 联系实际,帮助理解

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一练、二讲、三应用。

“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

“二讲”即把自己对规律、对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讲给同学,或者讲给假想的同学,在讲解时要多考虑如何讲对方才能听明白,如何讲对方才更容易接受。一个概念、一条规律若能讲一次或讲清一个问题,自己对该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三应用”即试着用学过的规律去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若能做到这一点,才算真正的理解。学习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进学习,培养起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乐学,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发展自己。

4 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自学归纳的学习习惯

初二物理公式篇8

关键词:物理教学;思维能力;题型变化

一、高中新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别显著。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必修本),与初中物理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例如

1.从直观到抽象:如:物体――质点。参照物――参考系。

2.从单一到复杂:二力平衡――多力平衡;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

3.从标量到矢量:算术运算(加减法)――矢量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

4.从浅显至严谨,从定性到定量。

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描述方式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对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从多侧面观察它、研究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

(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如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等题目);习惯于仿,不习惯于创;习惯于课堂合唱,不习惯于独立思考;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到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便往往乱代公式,乱用数据,而对万花筒式的题型变化,更是束手无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

(三)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欠佳。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里既有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这一特点普通中学普通班的学生更为突出。

(四)学生初中旧学识及日常生活经验严重负反馈。学生通过十几年的成长与生活,接触、感受到许多物理学的现象,特别是力学现象。而在初中阶段,所研究的力学现象,如杠杆原理、浮力问题等,与他们的生活感受及生活经验绝大部分是吻合的、一致的。因此,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主观想象,都能猜中正确的结论,而高中所涉及的物理感受更本质、更抽象一些,并且许多时候其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在直线运动中,匀速的根深蒂固,难以接受变速运动所带来的变化;他们认为平抛物体的飞行时间,随平抛的初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力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二、针对高一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二)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三)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

(四)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解答比用“隔离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上一篇:英语人物范文 下一篇:宪法日手抄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