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06 17:17:25

东方管理

东方管理篇1

关键词:管理思想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东方思维

管理学只是近一二百年才出现的名词,而人类的管理实践却几乎同人类的历史同样悠久。一般认为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标志着现代管理学的诞生,但是一直到现在人们还没有办法给管理和管理学一个可以广泛接受的定义,对管理思想的研究也还局限于管理学自身,没有从社会和历史甚至哲学的角度,也没有从一个更广阔的层面来研究西方的管理思想。从现实的角度看,一方面现代的各种管理方法、理论和思想层出不穷,管理学空前“繁荣”,另一方面管理上和社会上各种问题越来越多,而一贯的解决方法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中越来越没有效,其根本原因就是西方管理思想失去哲学基础支撑,不能进行思想和理论创新。本文试着从社会、历史和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西方的管理思想,通过对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哲学基础进行挖掘,得出东方思维对西方管理思想的借鉴意义。

西方管理思想演化的哲学逻辑

管理思想的演化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整个社会的思潮对具有历史性的管理思想影响巨大。而一个社会思潮的形成在于人们的实践和伟大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天才思维。归根到底,管理思想历史演化的背后是其深刻的哲学渊源,掌握了管理思想发展的哲学路线,就能把握管理思想的未来发展方向,为管理实践者和管理学者提供指导。

(一)西方管理思想演化的哲学逻辑

从哲学角度看,西方管理思想的哲学线索有两条,即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1.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和思想的主流。按照一般的理解,理性与迷信愚昧相对立,理性主义泛指健全的理智和思想,具有逻辑化、系统化、规范化等根本特点的思想或倾向。近现代的西方理性主义开始于文艺复兴,理性取代上帝成为时代变换的最主要标志。中世纪的人相信神的启示至高无上,而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人渐渐相信人的理性才是至高无上的。理性主义从古希腊的自然理性开始,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后来发展到经验理性,企图用经验来界定理性的范围,把理性的内涵封闭在经验的范围之内;再后来发展到天赋理性,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理性主义变为科学理性,认为科学就是真理;后来发展到机械理性、工具理性和数学理性,认为只有那些能用数学和几何学准确推导的才是科学和真理。理性主义的科学思想是还原论,它认为各种现象都可被还原成一组基本的要素,各基本要素彼此独立,不因外在因素而改变其本质。通过对这些基本要素进行研究,可推知整体现象的性质,还原论对应的是分析的研究方法。

沿着理性路线的管理学理论和思想的特点是以“工作”为中心,遵循理性的逻辑和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强调理性的决策、定量化、标准化的管理、稳定有序的组织结构、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权限隶属关系、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采用金钱刺激和纪律控制等。理性路线的管理理论和思想有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等。二战后,运筹学的成功,加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管理提供了深厚的科学方法论基础和技术支持。这时相继出现的数理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等,都从某种意义上表现出对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强化,同时对人性的关注相对忽略。其中尤以管理科学学派为典型,他们强调运用新的科学方法,建立管理的数学模型与逻辑程序。在管理科学学派看来,管理是一门纯粹的科学,完全可以而且只能用数学模型和逻辑程序进行,不容许有半点非理性的艺术成分的存在。

2.非理性主义不是西方管理哲学思想的主流。非理性主义是指那些将人的心理的非理性因素置于优先地位加以强调的思想。它强调人的意志、欲望、情感、直觉的作用,不过分强调理性与逻辑的作用。它的理论表现有生命哲学和心理分析理论。非理性主义是将人心理中与思想无关的因素,如情绪、本能、冲动、直觉等置于最高的地位,进而认为一切存在的最深的本质是非理性的。理性主义是注重研究外部世界,非理性主义则从自身内部找原因。当面对许多问题的时候,理性主义认为“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哪个推导错了,甚至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而非理性主义认为“是我的哪里出了问题,是我心里的欲望太多、太杂而又不切实际,还是我的想法根本就不对?”。它从古希腊的神化故事开始,表示人向一种更高的智慧和力量的屈服;从古希腊一直发展到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它极大发展了非理性主义,牢牢的控制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在经过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与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交锋后,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非理性主义重新被人们拾回,因为社会和经济等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

(二)西方理性主义的成就与困惑

西方理性主义的科学思想是还原论,方法是公理化研究方法。基于还原论的西方科学体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非常庞大和完整,在它的基础上诞生的工程技术,创造了空前繁荣的人类文明。

西方理性主义对现代社会的贡献不容忽视,但科学所培育出那种理性计算精神,自我膨胀的技术以道德中立的外观加速发展着人类自我毁灭的力量,社会管理日益趋向非人性化的工程化控制方向,所有这些的结合,使对人本身的迫害和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这种负面的影响可以从技术层面和系统层面来看。

从技术层面来看,它本身内部就存在许多的“悖论”。首先,人类科技知识的进步和发展需要人类理智和思想力量的强大支持,但人类的理智和思想造出的产品反而压制了人类的思想和理智。其次,由于科技的大规模广泛应用,电子文化乃至人工智能装置却以其精神生产的工业化、平面化、批量化、非个性化消除了人的思想创作的冲动,抹煞了人类的个性。各种应用于生活中的软件设计活动的高度技术化和产业垄断,无形地剥夺了他们培养和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人们必须被动地接受各种设计,人把自己的理性变成了技术,交给了技术,物化的技术理性却抹煞了人的思想和灵魂。再次,由科技发展而来的工具理性,由市场竞争而来的功利理性,以及由货币广泛媒介关系而来的价值理性等,它们都抛弃了培育它们的人文精神,让本来作为手段的它们成了主宰人生的目的,把本属于目的的人变成了服务于它们的手段。

从系统层面来看,首先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发展模式,特别是生产和消费模式已经走进死胡同,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种模式的劣势在于:虽然使一些幸运的地方富裕和发达起来,却在更多的地方造成了贫困和落后,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虽然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却过度地消耗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存环境;虽然部分满足了部分人们的近期需要,但总体上却牺牲了人类长远的发展利益。因此,这种模式既没有带来全球普遍的和共同的发展,也没能保护好环境。其次,西方理性主义过度繁荣也使得伦理、道德的沦丧,人类的精神家园遭到破坏。这种精神的沦丧并不是由于外敌入侵,而是因为某种错误的学说使我们误入歧途。技术理性、工具理性、实用理性等,所有这些“理性”,都因其方法的简便易行和实际有用而博得人们的欢迎。然而“简便易行”和“实际有用”的代价,却是从最深的根处切断了精神源头的活水。

东方思维对西方管理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借鉴

(一)东方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

东方思维可以概括为:整体论、超级系统论、和谐论、太极思想。根据刘长林在《中国系统思维》里面的论述,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观。认为主体和客体是统一的,人是整体宇宙中的一部分,自然与人类有统一性,统一的基础在人之内。第二是整合的系统思维方式。这种系统整合的思维方式不是一般的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它是一个超级的有机系统,也许目前人类的智慧还不足以完全掌握,所谓“道可道,非常道”。西方文化注重分析,中国思维注重综合,着重从整体上掌握事物,强调事物的结构和功能,不注重它微观实体和元素。第三是以社会和谐为本位的人文精神。和谐包括人与自身心灵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做事情讲究“合情合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精神是,宇宙以人为中心,知识以利于人为准绳。“太极思想”是中国又一重要思想,太极图被人们誉为“第五大发明”,但现代人类没有完全认识到它的价值。在目前人类可以认知的时空状态下,太极思想能被人类认识的至少包括有:矛盾的观念(阴阳鱼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永恒变化的观念、永恒不变的观念。以上这些都是高度的思维方式,它引导西方管理哲学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发展。

(二)东方思维解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困境

西方管理思想自身的理性和非理性维度都不能很好的解决自身增长的极限问题、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人类自身心灵和道德的问题。从西方的历史可以看出,物质上极大的丰富却没有真正使西方幸福、快乐起来。

西方理性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必然是东方的实践理性。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方法、流程最终都要回归到人类的实践中来,回到“知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实践理性上来,可以有“真空的数理推导”,但不可能有“真空的管理”。

西方非理性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文艺复兴开始全面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已经从最初的对人自身的关怀悄悄的演变为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他们的本质已经变为把自身欲望的满足和各种动机的得到响应看成是个性的解放与张扬,这种自高自大和自私自利的、不受束缚的自由精神,创造了一个自由竞争的社会环境,但是正由于这种“自由竞争的环境”却不同程度的损害了其他一些人的真正的自由,它在本质上缺乏对人性真正的关怀和对心灵的呵护。从历史的角度看,西方管理思想非理性维度的未来发展方向必然是东方人文主义。东方人文主义与西方自高自大、自私自利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有着深刻的不同,东方人文主义主张人类与自身的心灵和谐相处,即所谓“正心、诚意”,在自身心灵得到呵护、合理欲望得到合理满足的同时能增进与周围人的和谐,至少不能破坏这种和谐。东方人文主义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是“和为贵”、“合情合理”、“和气生财”、“互惠互利”;表现在处理人与自然和周围环境关系上是“天人合一”,共生共荣。

综上所述,西方管理思想无论是从非理性路线还是理性路线最终都要回归到东方思维方式上,这种西方管理思想的东方回归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东方管理篇2

关键词:东西方企业 管理 文化 渊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076—02

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管理行为和方法,关注管理活动中的人。人类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氛围,其管理理念及管理活动自然不同。当前,在我们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效率之时,对中国近代管理思想和西方管理理论进行再学习和借鉴是很有必要的。

一、东西方管理的边界界定

东方管理的研究作为较新的课题,其研究边界是在东、西方管理的比较以及互动过程中界定的。如果说西方管理学是以西方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下所出现的管理现象为研究对象,那么东方管理学则是以东方社会文化和东方当地经济发展条件下出现的管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然而,东方文化所指的东方是什么“含义”?东方区域究竟包括哪些地方?东方与西方如何区隔?东方管理与西方管理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东方管理如何进行自我的定位?这都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东方”这一概念,有着多种理解的视角。它首先应该是一个表示方位的地理概念,人们常把太阳升起的地方称为东方,而将太阳落下的地方称为西方。这种方位概念视角的东方与观察的立足点息息相关,例如中国人所指的东方与美国人所指的东方就截然不同。“东方”的第二个方面的含义是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来理解的。季羡林认为,世界存在四大文化圈:古希腊、罗马一直到近代欧美的文化圈;从古希伯莱起一直到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中国文化圈。第一个文化圈构成了西方大文化体系,第二、三、四文化圈构成了东方文化体系。这样,东方文化区域就包括亚洲以及非洲的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东方管理也就是要研究这些文化区域所产生的管理现象和规律。由于中国文化圈的资料保存最为翔实丰富,中国文化是东方管理文化的集大成者,不仅包容着独特的道家、儒家、法家和兵家管理文化,而且同时吸收了释家、伊斯兰教管理文化中的合理成分,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我们主要以中国文化圈作为着眼点来研究。中国文化圈不仅包括中国,而且包括了那些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等。一旦“东方”的概念内涵确定冻方管理学、西方管理学的边界也就可以确定。

二、东西方管理的差异

1.文化起源与发展。西方从古代早期的管理思想发展到古典管理组织理论,再从古典理论发展到现代管理理论。其发展道路是承上启下,循序渐进,由零碎走向整体的。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首创公认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接着是由法国人法约尔创立的古典组织理论和由德国人韦伯创立的行政组织理论。从西方资本主义进入到现代,其管理理论更是蓬勃发展,日新月异,单是行为科学理论就不下十种,另外还有系统学派、决策学派、经验学派和权变学派等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在西方的历史传统中,国家和教会是两个各自具有不同势力范围的独立机构,它们分别发挥着不同的社会管理功能。在漫长的中世纪,教会是西方文化和“人与上帝关系”的主要管理者,它垄断了人们的全部精神生活,政府无权过问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政教分离的二元化社会组织传统,对西方管理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教会垄断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管理就被看作是与思想信仰无关的活动,16世纪的马基雅维利,就明确提出了管理与道德互不相干的观点。工业革命以后,随着机器大生产和现代企业的出现,人越来越被只当作劳动力来使用,从而逐渐形成了将人作为社会精神存在物和生产者分割开来的观点,即认为企业只是工作的场所,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只应该在工作场所之外。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直到今天也还是西方企业管理中仍然存在问题的根源之一。

东方的管理思想在古代表现的比较充分,主要以中国为代表,日本、韩国则都是借鉴中国的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如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以及老子的“无善无不善说”以及“人性可塑说”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对人性加以激励和教化的种种主张,继而产生了管子的功利主义激励观和孙子、孙膑的奖励观。但中国近代和现代的管理思想则没有多大发展,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日本、韩国虽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充分运用了中国的儒家思想,形成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却没有形成西方那样完整的、系统的理论。

与西方不同,传统中国是一种一元化的社会组织结构。先秦之时,诸侯林立,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灿烂繁荣。然而,并未出现西方早期文明中那种重自然与重人事的分离,亦即科学探究与人文追寻的对立。中国早期的哲人们,其思想的翅膀主要在人文王国的天地翱翔,这使得中国文化一开始就缺少科学精神支配下的对自然的理性探寻。如果说先秦之际的文化可以不受国家的控制而自由绽放的话,那么,秦朝之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由之花就开始萎缩和凋零了。秦统一中国后,把军、政、财、文大权全部集中到朝廷或皇帝手中,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随着封建统治的日益完善,不但人们的经济、文化活动被统进了政治之中,最后就连人们的伦理道德、情感心性也被同政治统治紧密结合在一起。至宋代时,经过儒学家们的努力,终于构起了自然、社会、人性一体化的系统思维模式。这一思维模式不但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主导,而且也直接强化了政治一经济一文化一元化的社会组织结构。中国社会长达2000多年的这种一元化的社会组织形式,也使得传统的管理思想和行为不单同经济和政治,而且同文化活动与道德伦理都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对中国现代的企业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企业管理普遍带有浓厚的政治性和强烈的伦理色彩,企业不但是工作的场所,而且也是政治宣传和道德教育的场所。与西方企业中严格的法制、冰冷的理性不同,中国企业中发挥作用的是无章的人治、温和的人情。因此,“以厂为家”的观念对西方企业是格格不入,而在东方企业看来则是顺理成章。诸如此类的东西方管理中的差异,正是由各自不同的所谓方式和历史传统所致。

2.东西方管理的思维方式。企业管理的差异,一定程度上源于文化基础的不同,而“东西方文化基础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总的来说,东方思维方式的最大特点是综合,而西方思维方式的显著特征是分析,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东方是合二为一,西方是一分为二。

在对世界的认识上,东方思维方式从综合出发,认为万物归一。正如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也就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元气,它是一个混沌的整体,充塞宇宙,视之不可见,搏之不可得。然而它的作用却是实在的,与天地万物相融合。同中国传统哲学所讲的元气论不同,西方古代哲学讲的则是原子论,认为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一种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其根本属性就是“实在性”。如果说西方思维容易导致的结果是“见林不见木”,东方文化则倾向于关注个体和局部。就拿“国家”这个名词来说,中国原来就这么一个词,其含义笼统而丰富。而西方则分得比较具体,有几种说法:一是STATE,对应的是国家机关;一是COUNRY,对应的是疆域;一是NATION,对应的是民族。再拿医学来说,中医治病是望、闻、问、切,全面考虑,一付汤药,多方照顾,而西医则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东西方综合与分析的思维特点,由此可见一斑。

在思维方式上,东西方都讲辩证法,东方的老子和西方的赫拉克利特都是辩证法的大家,但东西方的辩证思维又是有所不同的。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比较注重对立的统一,认为和谐、对立双方的统一是最重要的;而西方则强调对立面的斗争。老子特别强调和谐,孔子亦讲“叩其两端”,讲和谐与统一的“中庸之道”。而赫拉克利特则特别强调斗争,强调双方的对立。这说明虽然东西方古代都有辩证思维,但其思维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东方重合,西方重分。

一般而言,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有四点:一是中国人讲究人情、义气;西方人重利轻义,体现在外交上,有时为了实现其商业利益,突出实用主义原则,常常置两国关系的大局于不顾,为了眼前经济利益而损害国家的关系,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某些国家重利轻义的特性。二是西方人重个体、个人,中国人重整体、集体。比如说,中国传统中药治疗讲究把人视作一系统、一世界、一宇宙,用药讲究辨证施治,通过对整个身体系统功能的恢复以达到对局部器官的治疗,而西药治疗建立在精确的解剖和药理学基础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症下药;此外,在文字、建筑、艺术等方面也能发现中西方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三是中国强调求同,西方人强调求异,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不同民族之间沟通上的困难。四是中西方人在感情表达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突出表现在中国人感情表达细腻、含蓄,西方人则直观、外露。电影《梁祝》叙述了一段中国人的美好爱情故事,其优美的音乐,感人的情节,精湛的技艺迷倒一大批中国观众,但西方人观之,却大呼“太累”,认为该片情节晦涩难懂,男女主人公情感表达有悖常人。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也体现了这种思维方式的民族问的差异,这种差异固然与一个民族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社会发展的阶段息相关,但从深层次上讲源于文化以及历史传统的差异。

3.东西方管理的研究层次。西方管理学对于研究层次的认识主要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源于美国的企业管理在二战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西方管理学研究范畴中,管理指的就是“企业管理”。东方管理不能认同西方管理学将管理等同于“企业管理”的看法,而是主张将管理分成自我管理、家庭管理、企业管理和国家管理四个层面来探索。东方管理对管理范畴的这种认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推演逻辑。

在东方管理研究的四个层面中,自我管理是个体成功的关键,也是家庭管理、企业管理、国家管理的逻辑基础。在东方管理思想中,治身是一种体验之学,是一种个人的修养功夫。它将人假设为“主体人”,个体能不断积功累行,通过对自己私欲的克服,改善自身的身体、心灵、精神、情感和智慧水平。其关键是必须通过主体人的自我认识、自我判断、自我选择和自我努力来实现。当一个人能够自觉、有意识地经过自我思考和选择,依据客观规律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方向时,他也就开始成为自己的命运的建筑师——“造命人”。“主体人”的人性假设使得东方管理在逻辑起点上就区别于西方管理。在西方经典的管理学体系框架中,自我管理是找不到其生存空间的。

(作者单位: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741025)

东方管理篇3

    【论文摘要】2008年初发生的东航飞行员返航事件反映了当前公司存在的管理问题,引起广大学者特别是法学界和管理学界专业人员的密切关注和热烈讨论。本文试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对东方航空公司的管理缺陷进行分析,并从管理机制构建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为航空公司的科学发展、和谐建设提供略具参考价值的观点。 

    1 问题由来 

    从2008年3月31日到4月1日,中国东方航空公司航云南分公司的21架客机先后即将到达目的地时返航,致使更多的客机无法正常起飞,1500名旅客被迫滞留机场,事发当时有关方面的解释是由于“天气原因”无法降落。此后有中央气象台首席播报员接受采访时明确反驳,3月31日和4月1日云南上空并没有影响飞机正常航行的云团和气流。在相同时间内除东航外的其他公司航班都正常运行。但东航官方坚称,集体返航是因为天气状况不佳。在中国民用航空局调查组介入后,东航终于承认:返航事件存在人为因素,共有11次人为返航。7月2日,东航公开并严肃处理了云南分公司“3.31”集体返航事件。返航事件是飞行员抗议不公平待遇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非常手段,整个事件反映了当前公司存在的管理问题。 

    2 原因分析 

    东航出现飞行员集体返航事件,涉及企业内部与外部、行业历史与现实等多方面因素。对此,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可以选择不同的分析模式。本文侧重于从东方航空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缺陷来对其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2.1 利益分配机制存在缺陷 

    物质利益分配机制的公正性是实现员工激励的基本前提,是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最基本指标,如果没有物质利益分配的公正,诸如员工的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此类更高层级的管理目标更是无从谈起。然而,东航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缺陷。 

    在前期流传的中写道:“在同等工作强度下,海南翔鹏公司飞行员的待遇要高出我们一倍,东航武汉公司、江苏分公司飞行员的收入大家也有目共睹,再则,民航管理体制改革前原云南航空公司飞行员的待遇在当时均高于国内兄弟航空公司”。由此不难看出,在东航当前的利益分配机制下,云南分公司飞行员的相对满意度在大幅度降低,劳资矛盾也在逐渐尖锐化。 

    另一方面,东航总部在航线经营上的战略也进一步加剧了云南分公司与总部之间的利益分配矛盾。比如,在东航新领导班子提出“东航立足上海航空枢纽港,打造高品质的国际航空公司”的战略目标指导下,“降低支线票价,支线向干线让利,重点抓更加盈利的北上广商务黄金干线和上海出发的国际航线”。在这一系列政策的导向下,形成了支线飞行小时费低于干线和国际航线飞行小时费的利益分配模式。但是总部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云南的旅游地位使得东航云南分公司是东航西部各分公司中最盈利的公司之一,二是由于云南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加大了飞云南支线机场的难度。在劳动付出与利益所得比例失调的情况下,云南分公司内部的对利益分配机制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加剧。 

    由此可见,东航内部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公正、不合理,是导致此次返航事件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2.2 内部沟通机制存在缺陷 

    高效的内部沟通机制是企业员工之间,以及各部门、各层级之间沟通思想、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机制保障,也是增强企业内部向心力与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东航的内部沟通机制要达到上述目标还有待改进。 

    2007年10月份,东航云南分公司飞行员曾酝酿“集体请假”,被分公司提前得知,将飞行员召集起来做思想工作,避免了那次变相罢飞,但当时飞行员反映的不合理问题并没有被上报和解决。这个事件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东航内部沟通机制上的障碍,同时也不难体现出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等管理层对员工思想变化的关注力度不够,就更谈不上对此给予必要而有效的解决。 

    同样,为了配合东航航线发展的整体战略,总部调集部分分公司飞行员到上海总部飞行,飞行员往往十天半月不能回家,而东航却没有对此给予任何形式的额外补偿。这一决定带来了云南分公司飞行员的严重不满,正如一位分公司机长所言:“不在自己的基地公司飞,对于飞行员来说等于是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没有飞行员愿意”。 

    当公司一旦缺乏有效沟通机制的保障,那么企业战略发展的整体进程必然会遭受来自个体或部门的阻力,种种事实表明,其最终将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此次返航事件正好说明东航内部沟通机制的严重危害性。 

    内部沟通机制是人性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式,是在公正分配物质利益基础之上更高层次的管理理念与行为。这两种机制能进一步帮助企业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于当前东航解决返航事件带来的系列危机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3 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根据前文对返航事件原因进行的分析,不难发现东航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部分缺陷。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3.1 构建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 

    所谓“公正”是利益分配的最基本、最关键的标准,“公正”绝不是简单的平均主义,而是员工物质需求与心理需求均获得最大化满足的衡量标准。因此,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以劳动付出作为利益分配的基础尺度;二是利益分配要最大化地满足员工的心理预期。具体而言则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3.1.1 构建以劳动付出为基础的利益分配机制 

    以干线和支线飞行为例,不能仅以飞行员所飞航线是干线或支线来作为飞行报酬的分配标准。虽然干线飞行是东航的战略发展重心,但是飞行员在劳动付出上干线和支线是等同的,甚至支线飞行的劳动付出更大。因此,若把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之上,必将使得非战略发展重点部门的员工产生“同工不同酬”、甚至“多劳少得”的不公正感。一旦这种不公正感产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会遇到重重障碍。因此,改善以往的以战略发展为基础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以劳动付出为基础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东航人力资源管理调整的重要方向。 

    3.1.2 利益分配机制要尽可能最大化地满足员工的心理预期 

    众所周知,飞行员收入的绝对值较高,之所以出现“返航”事件,是由利益分配的结果低于其心理预期造成的。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就需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员工对其劳动所得的期望价值。只有获得此类信息,才能将现有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适当调整,以最大化地满足员工的心理预期,这样才有可能解决绝对报酬高而相对满足感低的矛盾。而要有效、全面地获取员工心理预期方面的信息,健全、高效的内部沟通机制必不可少。 

    3.2 构建高效的内部沟通机制 

    沟通是联络情感的基础,是正确决策的前提条件,是统一思想行动的工具。内部沟通是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获取的信息越全面、详细,就越能制定出企业需要、员工满意的人力资源政策。东航内部缺乏这样的沟通机制是造成飞行员与管理层之间矛盾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东航而言,高效的沟通机制需求体现两方面的内涵: 

    3.2.1 设置合理的沟通模式 

    企业的内部沟通机制要合乎员工的沟通特点、减少信息传递的耗损,使信息能尽可能完整地传递到相关部门。对于东航而言,要实现和飞行员之间的有效沟通,首要工作就是根据对象的沟通特点来设置相应的沟通模式。飞行员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职业群体,有着严格的纪律性,而且和其它社会群体的沟通较少。这就使其在沟通上缺乏主动性,但当矛盾恶化时就倾向于采用较为极端的手段来传递信息。基于这样的群体沟通特点,东航的沟通机制就应该具备积极的引导性。所谓“引导性”,就是要求相关管理部门不能消极“等信息”,而要主动设置其与飞行员群体的沟通计划,包括常规的沟通和特定环境下的沟通,以有效把握飞行员在日常状态和特殊环境下的需求及其变动。 

    3.2.2 相关部门对于所传递信息予以及时有效的反馈 

    除了要通过合理的沟通模式获取相应信息外,高效的内部沟通机制还需要及时有效的反馈来做保障。反馈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实施绩效管理、提高企业生产力的重要工作手段之一。反馈是确保沟通机制有效的重要环节,没有反馈,沟通就不能实现其闭合的循环,最终导致其失效。所以,内部沟通机制的效力如何,反馈的及时有效性是重要的衡量标准。 

    4 结束语 

东方管理篇4

关键词:管理思想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东方思维

管理学只是近一二百年才出现的名词,而人类的管理实践却几乎同人类的历史同样悠久。一般认为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标志着现代管理学的诞生,但是一直到现在人们还没有办法给管理和管理学一个可以广泛接受的定义,对管理思想的研究也还局限于管理学自身,没有从社会和历史甚至哲学的角度,也没有从一个更广阔的层面来研究西方的管理思想。从现实的角度看,一方面现代的各种管理方法、理论和思想层出不穷,管理学空前“繁荣”,另一方面管理上和社会上各种问题越来越多,而一贯的解决方法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中越来越没有效,其根本原因就是西方管理思想失去哲学基础支撑,不能进行思想和理论创新。本文试着从社会、历史和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西方的管理思想,通过对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哲学基础进行挖掘,得出东方思维对西方管理思想的借鉴意义。

西方管理思想演化的哲学逻辑

管理思想的演化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整个社会的思潮对具有历史性的管理思想影响巨大。而一个社会思潮的形成在于人们的实践和伟大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天才思维。归根到底,管理思想历史演化的背后是其深刻的哲学渊源,掌握了管理思想发展的哲学路线,就能把握管理思想的未来发展方向,为管理实践者和管理学者提供指导。

(一)西方管理思想演化的哲学逻辑

从哲学角度看,西方管理思想的哲学线索有两条,即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1.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和思想的主流。按照一般的理解,理性与迷信愚昧相对立,理性主义泛指健全的理智和思想,具有逻辑化、系统化、规范化等根本特点的思想或倾向。近现代的西方理性主义开始于文艺复兴,理性取代上帝成为时代变换的最主要标志。中世纪的人相信神的启示至高无上,而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人渐渐相信人的理性才是至高无上的。理性主义从古希腊的自然理性开始,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后来发展到经验理性,企图用经验来界定理性的范围,把理性的内涵封闭在经验的范围之内;再后来发展到天赋理性,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理性主义变为科学理性,认为科学就是真理;后来发展到机械理性、工具理性和数学理性,认为只有那些能用数学和几何学准确推导的才是科学和真理。理性主义的科学思想是还原论,它认为各种现象都可被还原成一组基本的要素,各基本要素彼此独立,不因外在因素而改变其本质。通过对这些基本要素进行研究,可推知整体现象的性质,还原论对应的是分析的研究方法。

沿着理性路线的管理学理论和思想的特点是以“工作”为中心,遵循理性的逻辑和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强调理性的决策、定量化、标准化的管理、稳定有序的组织结构、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权限隶属关系、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采用金钱刺激和纪律控制等。理性路线的管理理论和思想有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等。二战后,运筹学的成功,加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管理提供了深厚的科学方法论基础和技术支持。这时相继出现的数理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等,都从某种意义上表现出对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强化,同时对人性的关注相对忽略。其中尤以管理科学学派为典型,他们强调运用新的科学方法,建立管理的数学模型与逻辑程序。在管理科学学派看来,管理是一门纯粹的科学,完全可以而且只能用数学模型和逻辑程序进行,不容许有半点非理性的艺术成分的存在。

2.非理性主义不是西方管理哲学思想的主流。非理性主义是指那些将人的心理的非理性因素置于优先地位加以强调的思想。它强调人的意志、欲望、情感、直觉的作用,不过分强调理性与逻辑的作用。它的理论表现有生命哲学和心理分析理论。非理性主义是将人心理中与思想无关的因素,如情绪、本能、冲动、直觉等置于最高的地位,进而认为一切存在的最深的本质是非理性的。理性主义是注重研究外部世界,非理性主义则从自身内部找原因。当面对许多问题的时候,理性主义认为“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哪个推导错了,甚至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而非理性主义认为“是我的哪里出了问题,是我心里的欲望太多、太杂而又不切实际,还是我的想法根本就不对?”。它从古希腊的神化故事开始,表示人向一种更高的智慧和力量的屈服;从古希腊一直发展到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它极大发展了非理性主义,牢牢的控制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在经过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与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交锋后,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非理性主义重新被人们拾回,因为社会和经济等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

(二)西方理性主义的成就与困惑

西方理性主义的科学思想是还原论,方法是公理化研究方法。基于还原论的西方科学体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非常庞大和完整,在它的基础上诞生的工程技术,创造了空前繁荣的人类文明。

西方理性主义对现代社会的贡献不容忽视,但科学所培育出那种理性计算精神,自我膨胀的技术以道德中立的外观加速发展着人类自我毁灭的力量,社会管理日益趋向非人性化的工程化控制方向,所有这些的结合,使对人本身的迫害和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这种负面的影响可以从技术层面和系统层面来看。

从技术层面来看,它本身内部就存在许多的“悖论”。首先,人类科技知识的进步和发展需要人类理智和思想力量的强大支持,但人类的理智和思想造出的产品反而压制了人类的思想和理智。其次,由于科技的大规模广泛应用,电子文化乃至人工智能装置却以其精神生产的工业化、平面化、批量化、非个性化消除了人的思想创作的冲动,抹煞了人类的个性。各种应用于生活中的软件设计活动的高度技术化和产业垄断,无形地剥夺了他们培养和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人们必须被动地接受各种设计,人把自己的理性变成了技术,交给了技术,物化的技术理性却抹煞了人的思想和灵魂。再次,由科技发展而来的工具理性,由市场竞争而来的功利理性,以及由货币广泛媒介关系而来的价值理性等,它们都抛弃了培育它们的人文精神,让本来作为手段的它们成了主宰人生的目的,把本属于目的的人变成了服务于它们的手段。

从系统层面来看,首先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发展模式,特别是生产和消费模式已经走进死胡同,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种模式的劣势在于:虽然使一些幸运的地方富裕和发达起来,却在更多的地方造成了贫困和落后,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虽然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却过度地消耗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存环境;虽然部分满足了部分人们的近期需要,但总体上却牺牲了人类长远的发展利益。因此,这种模式既没有带来全球普遍的和共同的发展,也没能保护好环境。其次,西方理性主义过度繁荣也使得伦理、道德的沦丧,人类的精神家园遭到破坏。这种精神的沦丧并不是由于外敌入侵,而是因为某种错误的学说使我们误入歧途。技术理性、工具理性、实用理性等,所有这些“理性”,都因其方法的简便易行和实际有用而博得人们的欢迎。然而“简便易行”和“实际有用”的代价,却是从最深的根处切断了精神源头的活水。东方思维对西方管理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借鉴

(一)东方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

东方思维可以概括为:整体论、超级系统论、和谐论、太极思想。根据刘长林在《中国系统思维》里面的论述,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观。认为主体和客体是统一的,人是整体宇宙中的一部分,自然与人类有统一性,统一的基础在人之内。第二是整合的系统思维方式。这种系统整合的思维方式不是一般的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它是一个超级的有机系统,也许目前人类的智慧还不足以完全掌握,所谓“道可道,非常道”。西方文化注重分析,中国思维注重综合,着重从整体上掌握事物,强调事物的结构和功能,不注重它微观实体和元素。第三是以社会和谐为本位的人文精神。和谐包括人与自身心灵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做事情讲究“合情合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精神是,宇宙以人为中心,知识以利于人为准绳。“太极思想”是中国又一重要思想,太极图被人们誉为“第五大发明”,但现代人类没有完全认识到它的价值。在目前人类可以认知的时空状态下,太极思想能被人类认识的至少包括有:矛盾的观念(阴阳鱼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永恒变化的观念、永恒不变的观念。以上这些都是高度的思维方式,它引导西方管理哲学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发展。

(二)东方思维解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困境

西方管理思想自身的理性和非理性维度都不能很好的解决自身增长的极限问题、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人类自身心灵和道德的问题。从西方的历史可以看出,物质上极大的丰富却没有真正使西方幸福、快乐起来。

西方理性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必然是东方的实践理性。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方法、流程最终都要回归到人类的实践中来,回到“知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实践理性上来,可以有“真空的数理推导”,但不可能有“真空的管理”。

西方非理性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文艺复兴开始全面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已经从最初的对人自身的关怀悄悄的演变为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他们的本质已经变为把自身欲望的满足和各种动机的得到响应看成是个性的解放与张扬,这种自高自大和自私自利的、不受束缚的自由精神,创造了一个自由竞争的社会环境,但是正由于这种“自由竞争的环境”却不同程度的损害了其他一些人的真正的自由,它在本质上缺乏对人性真正的关怀和对心灵的呵护。从历史的角度看,西方管理思想非理性维度的未来发展方向必然是东方人文主义。东方人文主义与西方自高自大、自私自利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有着深刻的不同,东方人文主义主张人类与自身的心灵和谐相处,即所谓“正心、诚意”,在自身心灵得到呵护、合理欲望得到合理满足的同时能增进与周围人的和谐,至少不能破坏这种和谐。东方人文主义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是“和为贵”、“合情合理”、“和气生财”、“互惠互利”;表现在处理人与自然和周围环境关系上是“天人合一”,共生共荣。

综上所述,西方管理思想无论是从非理性路线还是理性路线最终都要回归到东方思维方式上,这种西方管理思想的东方回归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东方管理篇5

那罡

东方文辉超级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是一套专门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网站开发、管理的平台系统。基于超级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可以快速搭建区域电子政务系统中局委办网站群,也可以建设大型企业及分支单位的网站群,实现集中管理、数据共享。系统具体优势如下:

1. 低成本

(1)人员成本低:系统提供了站点建设的全部自定义功能,实施网站不需要程序员参与,美工即可建设网站,项目实施人员成本低。

(2)实施周期短:栏目、模板可视化定义、系统自动生成程序,减少了调试时间,提高了网站开发和部署的速度,中等复杂度网站一个月即可完成。

(3)运维成本低:网站可以随用户业务灵活扩展调整,无须修改程序,运维技术要求低、工作量小。

2. 零编码

(1)栏目自定义:采用树状结构定义栏目结构,无限扩展栏目,丰富的栏目属性设置,满足网站业务发展需要。

(2)信息门户自定义:系统提供多种布局组织页面结构,采用拖拽方式方便设定页面信息的显示内容和位置。

(3)模板自定义:基于浏览器或DreamWeaver的模板定义插件,将静态的HTML页面快速转换成JSP页面。由于JSP代码自动生成,保证了代码的质量。

(4)业务流程自定义:系统内置多级信息审批流程,对于多级审批可以定义相应的工作流。

(5)数据管理类业务自定义:系统提供数据管理业务的增、删、改、查代码自动生成工具,可以生成扩展的业务管理功能。

东方文辉公司除致力于提供有竞争力的软件产品之外,还为合作伙伴提供了多种合作方式,包括按照产品License采购、按时间段采购等方式,同时承诺产品相关的功能完善工作都由东方文辉公司承担。

艾旺:探索信息化的租赁应用服务模式

那罡

艾旺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提供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应用服务提供商)服务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服务提供商。自2000年以来,随着北京市科委对ASP模式的推广和宣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信息化租赁模式的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模式的广泛推广和宣传,信息化租赁应用服务更是得到用户企业和IT企业的认可,公司的业务也随着租赁服务的发展而逐渐走向健康发展。

目前,艾旺的核心业务是以租赁模式来提供管理信息化应用服务,专注于有多点需求、集团化、全球化运营的业务企业。从1997年开始,艾旺的创业者们敏锐地观察到在全球化经济中跨区域经营的企业对ERP管理软件,特别是对分销、零售、物流、财务、生产和服务等整合协同管理软件的特殊需求。公司开始致力于解决企业在运营上的这些特殊问题,并且帮助企业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中运用多组织、多地点、多语言、 多币种、多采购、多库存、多财务体制的ASP模式整合协同管理系统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ASP模式是以在线方式来提供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因此在产品的设计上也是遵循多组织、多地点、多语言的全球化运营、集中管控思路来设计软件。将软件作为服务,以满足用户价值最优管理需求作为系统开发原则。ASP模式的信息化应用是通过实施服务,进行上线使用后再付租金的方式来应用。

因此在客户服务方面,在实施过程中以满足客户管理需求实现系统应用为基本需求。如果客户使用不好,他将拒绝支付服务费用。在客户上线使用之后,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提升,公司将协助企业通过系统调整来适应业务应用。

汇智互联:WiseDoc文档系统简化Web应用

那罡

随着互连网的发展以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兴起,Web应用与商业以及企业的应用结合度越来越高,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简化成为目前Web应用发展的一大趋势,简单明了的应用架构和简洁化的开发过程,不但可以降低系统维护的工作量,还可以降低应用的复杂度。

北京汇智互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智互联)杨莉表示,智能证单系统创新地把所有关于各种证单的在线填报、显示、打印等功能处理独立出来形成一种专业的服务,相关的应用只需通过接口直接调用证单服务即可。

由于汇智互联的WiseDoc文档系统采用W3C国际开放标准,这使得产品易于部署和功能扩充。从WiseDoc文档系统的部署方式来看,可以分为独立式部署和集成式部署,不同的部署方式对应用户不同的应用规模。此外,汇智互联的WiseDoc文档系统还可以动态地调节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工作负载,以适合用户不同的应用类型。

记者了解到,汇智互联公司的Web智能证单系统产品和服务,经过了数年的项目实施与发展。公司目前拥有全面的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在政府、企业、教育、电信、金融银行与保险等行业的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领域中,开发了三大系列20多个产品,拥有了诸如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等众多政府和商业领域内的大客户。

东方管理篇6

关键词:管道隧道;涌水;综合整治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背景

西气东输二线果子沟3#隧道长273m,位于北天山西段中山区,以北东方向穿越山体,坡面陡峻,沟谷深切,洞顶最高海拔约2280m,阴坡上云彬林呈片状分布。隧道进出口位于沟谷岸坡,地形较为陡峭,自然坡度30°~40°,进口海拔约2130m,出口海拔约2170m。

2隧道设计及现状

2.1地质情况

2.1.1地下水类型、含水岩层的划分及分布

隧道主要穿越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结合含水性质判断,地下水主要为基岩孔隙裂隙水、构造裂隙水、碳酸岩岩溶裂隙水。基岩孔隙裂隙水发育于青白口系泥质粉砂岩中,构造裂隙水发育于断裂破碎带,岩溶裂隙水发育于震旦系白云质石灰岩中。

图1 隧道纵断面

2.1.2区域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隧道通过区地下水接受高山融雪水的补给,地下水在测区接受地表水补给后,经垂直渗流带下渗至水平径流带以泉的形式排泄补给沟谷地表水。除上述天然径流排泄外,隧道建成后其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将涌入隧道形成新的人工排泄系统。

2.1.3隧道围岩富水性情况

隧道穿越山体覆盖层较薄,且山体陡峻,无法形成稳定的含水层。岭脊发育构造裂隙水,为中等富水区;岭脊两侧为碳酸岩岩溶裂隙水、粉砂岩孔隙裂隙水,为弱富水区。隧址区无稳定的地下水位。

2.2设计现状

原隧道设计隧道洞口段、富水段、断层破碎带时,采用复合式衬砌,洞内面向大里程左侧设水沟,墙脚设纵向盲沟,拱墙环向设盲沟,并与侧沟相通,环向盲沟间距按10~15m考虑。复合式衬砌拱墙背后设EVA防水板,背衬无纺布,二次衬砌施工缝及变形缝设止水带。锚喷衬砌混凝土添加防水剂。断层带超前注浆。

2.3涌水调查

隧道开挖所揭示地质情况与设计基本一致,施工正常有序进行。开挖过程中,局部有渗漏水现象,隧道贯通铺设管道期间,隧道出水均不大。进入冬季,当地降雪量较大,积雪春融后发现洞内出现大量涌水现象。洞内据进口80m处出水较大,施工遗留的拱部注浆管有水流喷出,其他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渗漏,至据进口120m,流水冲切出的深槽逐渐消失,判断据进口120m以后不再涌水。

图2隧道洞内涌水冲刷出深槽图3水从拱顶施工遗留的注浆管中喷出

2.4涌水主要成因

1.涌水段洞身穿越坡积块石、泥质粉砂岩、F32断裂破碎带。F32断裂破碎带宽度约110m,断层面产状N60°W/70°S,为一逆断层。断裂带岩体破碎,挤压、揉皱现象严重,结构面有明显的擦痕、镜面及糜棱化现象,在距下盘约30m范围内为断层角砾,局部为砾泥。两盘岩层受其影响,岩体较破碎,局部具揉皱现象,层理较紊乱。出水较大的段落位于断层带内构造破碎带,岩体破碎,为地下水提供了储水空间和导水通道。

2.冬季该地区降下多年罕见的大雪,隧道涌水段基本位于断层破碎带,进口标高低于出口40m,地下水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构成中等富水区,冬季大雪的融化带来大量的地下水补给,破碎的岩层和断层破碎带为地下水提供了导水通道,大量地下水通过通道向地势低的进口汇集造成了涌水。

3涌水处理方案

据隧道所处地质情况、隧道涌水的调查结果、隧道防排水要求,执行“以堵为主,堵排结合” 的处理方案。先对涌水量较大的地段加大引排,加快地下水的排出,降低水位水压。地下水位降到底板以下后, 采用周边径向注浆方式填充岩层裂隙,达到堵水的目的。

图4 隧道设备安装示意图

3.1引排地下水

首先,应将距隧道据进口130m范围内的编织袋回填土彻底清除,以利后续施工。为了避免涌水漫流,长时间冲刷对结构造成危害,应在隧道两侧布设排水管,在洞内距进口130m范围内每个截水墙中间设挡坝,用来将地面水引导汇入两侧排水管,避免涌水持续冲刷管道。

其次,在原截水墙下两侧各设预置长×宽×深(50×45×50cm)壁厚10cm的混凝土集水井,隧道洞口外距洞口1m处设置长×宽×深(100×110×105cm)壁厚20cm的混凝土集水井,洞内集水井之间用直径为40cm的无砂渗水管连接。

最后,将洞口集水井中的水通过直径为40cm的PVC排水管沟排入洞外河中。为了防止冬季冻结,洞口的集水井及排水管埋置于冻结深度170cm以下,相关设计满足规范要求。

为了加快引排以利注浆施工,在据进口80m涌水较大处两侧边墙底部钻孔插管,直接将水排入集水井。

3.2注浆施工

待降低水位至底板以下,可进行注浆处理施工,堵塞涌水通路。隧道压浆的目的是为了充填岩层裂隙,在周边围岩中形成一个难透水带,提高围岩的止水性能。因此,采用隧道全断面注浆,根据施工经验,径向注浆加固范围为隧道开挖轮廓线外3m 。由于涌水流速较大,采用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浆液浓度根据岩体条件进行调整。注浆孔孔口纵横间距为1m (可根据裂隙出水情况作调整,出水量大时加密),梅花型布置。在注浆前应用有效材料包裹管道以确保在注浆过程中危害管道,发生不测。

3.2.1小导管的加工制作

小导管采用外径φ42~50mm、L=3~5m的热轧无缝钢管制成,前端封闭并制成尖状,以便顺利插入已钻的小导管孔内,当围岩松软时,也可直接打入。小导管前部钻注浆孔,孔径为6~8mm,孔沿钢管周边交错布置,间距10~20cm。小导管尾部长度不小于30cm,作为不钻注浆孔的预留止浆段,管尾设一加固环,并保持管身的顺直。

3.2.2小导管定位

根据设计注浆导管的间距用红油漆标定钻孔位置(涌水量大区域加密),用风钻开孔,开孔直径较小导管管径大20mm,在孔深达到设计值后用Ф18弯头钢管通入高压风吹净孔中石屑、细小石块和钻孔积水,用带冲击风钻将小导管顶入孔中,也可直接用锤击插入小导管;导管外露20cm,安装注浆管。用塑胶泥(40Be水玻璃拌和42.5R级水泥)封堵导管周围及孔口,工作面上裂缝同时封堵。

3.2.3焊接管头、密封管口

通过套丝短管焊接在注浆管上, 用φ4 2管箍拧紧所有的待注浆管,为防止漏气、涌水,用生胶带加以密封。在注浆前,当初期支护结构无法保证注浆时能承受注浆压力时,施工网喷砼加强支护兼止浆墙。

3.2.4制浆

双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水泥浆水灰比:0.8:1~1.5:1,水玻璃浓度30~50Be’, 水泥浆与水玻璃的体积比宜为1:1~1:0.3,在施工中需根据地质情况现场试验调整参数。

3.2.5注浆顺序

采用下行式注浆,注浆自上而下隔孔进行。

3.2.6注浆量和注浆压力的控制

施工前应做压浆试验,根据涌水量大小、裂隙发育程度确定注入速度和注浆量。注浆口最高压力严格控制在0.5MPa以内,以防压裂工作面;进浆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每根导管控制在30L/min以内。导管注浆采用定量注浆,即每根导管内注浆量按下式计算确定

Q=nπR2L

R―0.6~0.7倍导管中心间距;

L―导管长度;n―围岩空隙率。

如压力逐渐减少,虽然未注入规定值,但孔口压力已达到0.5Mpa时,也要结束注浆。

3.2.7注浆效果检查

注浆结束后,应做一定数量的钻孔检查或用声波探测仪检查注浆效果,如未达到要求,应进行补注浆。

3.3其他附属及安全措施

3.3.1回填及渗水层

排水、堵水施工完成后应在隧道底部按照原设计回填土,考虑到运营中再发生底板渗水,破坏回填土结构,应先在隧道底板上铺10cm的卵砾石渗水层,再施工编织袋回填土等。

3.3.2安全措施

在隧道内施工时,要遵照执行管道安全的相关规范规定,确保不对管道造成危害。注意对隧道内气体的检测,加强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保护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的安全。在未能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严禁施工。此外建议加强管道的防冲刷、防腐蚀等安全措施。

4结语

隧道涌水是隧道工程常见的病害之一,本文所讨论的隧道特殊之处在于是管道运营之后发生涌水,存在涌水量大、施工空间狭小、涌水治理对管道影响较大的特点。目前,各种管道隧道的建设量越来越大,势必会有类似的问题需要同行处理,希望本文讨论对管道隧道的涌水处理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隧道[S].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东方管理篇7

【关键词】管理哲学;管理技术;文化融合;管理之术;管理之道

西方管理学从泰勒、法约尔开始,逐渐架构成完备的体系,又衍生出众多的流派、学派、丛林。与此相对,中国古代诸子百家,虽观点各异,但都离不了理国治邦,他们的文化精髓既是人生哲学,也是管理思想。东方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不乏深邃闪光之处,却沧海遗珠,散见于经、史、子、集,缺乏系统的于是,学院教授的“正统”管理学“言必称希腊”,基本是西方管理学一统天下。

一、西方管理学分析

西方管理在直接为现代市场经济服务中积累出明显的优点:善于运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在试验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严格地控制和严密地管理,注意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整个管理活动的效率,不断根据管理实践的结果来变革管理模式和创新管理理论,重视发挥个人的能力和专长,充分利用法律和契约在管理中的作用等。而其缺点也是明显的:重视对管理的理性分析,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管理技术片面追求数学化、模型化和计算机化的倾向,无视了人的心理情感因素和管理艺术的丰富性;对管理中某一要素进行深入地、科学地分析,总结出的某一方面的规律,却往往把局部的规律看成是一个管理活动的普遍法则,产生了以偏概全,走极端的弊病;现代西方管理日益趋向复杂化,复杂也带来新的矛盾。组织结构复杂常常使各种矩阵结构相互牵扯,扼杀了创造行为。

二、东方管理思想的内核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文精神,重视社会人生。所以东方管理文化也是以人为核心,具有浓烈的人本主义色彩;协调各种组织、群体间的关系,强调整体协同,而且这种协同不仅是在人与人之间,而且包括人与自然之间。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管理哲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的是“愿不愿、想不想”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员工“心愿”的问题;而西方则注重员工“会不会、能不能”,是针对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方面下工夫,各有侧重。一个企业家,如果没有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不断提升境界的养料,把企业当成一个大家共同发展的平台,而不只是个人财富积累的木桶,那他前进的动力在某些阶段会受到限制和影响。

相对于西方系统的、并在某种程度上已发展起来的科学监督和统计制度,东方管理思想更注重人的自我约束、修身养性的自我管理,通过高度的自律适应自然。从“性善论”出发,通过自身修养来解决问题。这些和现在比较流行的“人本管理”思想有共通之处。儒家讲究的是“宽容和谐内部环境”,但在管理中的感性成分较大。极端的感性管理也会导致具体管理者无所适从、无所凭依,管理走型。

东西方管理文化不同,对管理的本质和认识也就不同。但是在当代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融合的趋势中,现代管理本质越来越体现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为核心的人本管理思想。对于“人本”管理思想的回归,中国上古时代提出了“德为贵”的思想,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儒家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修己”,即自我管理;其归宿是“安人”,即理想化的社会管理及最终的天下大同。“修己安人”包含了根本性的个人修炼与管理方法。市场经济体制更加需要提倡诚实守信、意志坚强、艰苦奋斗的精神。西方也普遍认识到了这种重要性,在mba课程中也开设了“管理伦理”的课程,东方管理学派提出了“以德为先”观念,强调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把道德行为放在首位,遵行“德智兼容”。日本企业的成功更是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

三、日本企业文化的示范意义

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在全球开始展露风采。当时美国正在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嘛。企业劳动生产率在连续增长了20多年后骤然停止了增长。而这时,日本作为战败国,战后国民经济面临崩溃边缘,石油等原料全部依靠进口,但他们的企业在石油危机中安然无恙,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日本企业管理的成功离不开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古典管理思想的长期熏陶。很多日本企业界人士认为,日本现代企业管理与竞争是建立在中国古典思想的基础之上的。

(一)日本企业文化中体现的东方传统人文精神

中国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最为深刻。早在公元八世纪,儒教就以行政手段得到日本政府推行,国民诵读《孝经》,提倡孝道。进入十六世纪,儒教被奉为日本官方哲学,日本兴起了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思想的全面研究。直至今日,儒家思想的痕迹,依然显著地存在于日本人身上。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奇迹般崛起,令世人瞩目。于是全世界都开始掀起了一股研究日本经济成功奥秘的热潮。包括曾经是日本人老师的美国人也放下架子,“拜徒为师”。经过一番探讨研究,欧美学者惊叹地发现,日本经济的奇迹来自于旺盛的企业活力;企业活力又源于成功的企业管理;而日本企业管理成功的奥秘则在于日本企业强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管理思想,日本企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与日本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相结合形成的;因此日本企业的成功不仅与美国的资金扶持有关,而且他们在实践中能够打破西方注重理性的管理理论的框架,不是单纯就管理论管理,而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文化实体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不仅强调设备、技术、产量等“硬件”,也推行现代管理的体系、制度、方法,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特别重视人的价值,重视属于文化层面的“软”的因素。如员工归属感、价值观的培养,“企业风土”等企业文化建设,包括如“社风”、“社训”、“社长信条”、“经营原则”、“企业使命感”等。而儒家思想正是日本企业管理成功的动力因素。是创造“软”因素(日本企业文化)的关键所在。

日本企业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积极向上的正面价值因素,如中国儒家的讲求“和”的哲学观念,重视集体主义、重视人际关系等,但同时又克服了儒家思想中只强调人的社会性而忽视人的个人主体性的弊端,所以,日本企业对儒家思想的吸收,实质上是一种嫁接,即将儒家思想原体系打破,对构成要素进行分解,把正面价值的留下,负面价值的弃之,形成全新的排列组合,然后再将重新排列组合的儒家思想精华与西方强调人的个性与自主性的人文精神相结合。这种杂交式的结合,不仅保留了儒家思想的合理内核,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儒学扎根于市场经济的土壤中,以发扬其超越时空的优势。于是产生了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强调的“人本管理”思想。这种人本管理思想与儒家的人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以人的管理为中心,强调员工的教育培训,如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经营就是教育”就是这一思想的写照;强调企业内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日立的“和”,松下的“和亲”,丰田的“温情友爱”等管理思想;强调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员工“以厂为家”的团体精神等。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粹——“大和精神”,也是儒家人本文化影响的产物。即把儒家人本思想的重视思想统治,讲求伦理道德与日本民族精神结合为一体,形成日本企业文化这一灵魂。日本企业在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中,也是以中国儒家人本思想中的“和”、“爱”、“诚”、“信”、“忠”为行为标准来提高员工素质的。

日本企业管理还讲求施义,这种管理思想,与儒学中的“义”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儒家义学,至精至微,日本企业管理者不断从中汲取营养。有的日本公司在经营宗旨中就明确直奉行“先义后利”!“先义后利”思想出自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所著的《荣辱篇》。荀子曰:“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成功的日本公司重视对职工进行先义后利的思想教育,教育职工要顺应时代潮流,创新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日本企业家认为,优质的服务是利益的源泉。搞企业不能先考虑利益,而要先考虑怎样才能给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若全体员工皆能晓此大义,自然就会给公司赢得信誉,从而产生不为盈利却又自然盈利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先义后利”。

(二)日本企业文化成功案例简析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是世界上九大公司之一,是目前日本获利最高的企业之一,其营业额从战后至今增加了4000倍以上。松下公司的创始人及领导人松下幸之助被誉为“经营之神”。该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有很强东方色彩的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表现在:一是强化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在日本首先创作公司歌曲并制定价值准则;就像现在你一走进“好又多”超市,你就会听到他的公司歌曲,这样的文化熏陶很容易让人们不自觉的将公司的命运和自己的联系起来。日本的横滨饭店规定对新雇员培训的一半时间不是讲业务,而是教他们懂得自己应对周围的社会承担责任,其中包括让他们到饭店前面的公园打扫卫生。在日本,有一句很响亮的话:“没有文化,就没有企业。”由此可见日本企业家对文化在企业活动中的地位的认识。二是重视人才培养,这从松下幸之助的名言“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器产品”中可见一斑;另外一家日本企业——日本京滨制铁所是一家高度自动化企业,在技术管理和工序管理上全部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但这样一家企业却也十分强调人的作用,建立很强的工作道德观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以培养职工道德观念为主,并围绕道德观念在其他方面协调发展。三是注意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使员工易于接受。比如开会,可以选择不在会议室里,而在其他地方。比如开会迟到的人,可以叫他们请按时到场的人吃饭等等。这样一些比较远离传统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避免被束缚的感觉,从而能够更容易的接受。

四、结语

日本是“东方的西方国家”,或许正是特殊的地理位置让日本同时受到东西方文化和管理思想的熏染,它才能有这样一个契机将这两者融合起来。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日企横扫英国的摩托车业,超越德国和美国的汽车工业,抢夺德国和瑞士的钟表和光学仪器市场,打击美国在钢铁、造船和一般电子产品上的传统优势等一系列的企业神话,这些神话不断的被文化管理学、企业战略学、工商管理学等学科选入教材,流传起来。我们应该学习日本企业的成功,掌握西方的管理理论,领会东方的管理思想,借着改革开放的契机,将东西方的管理哲学在中国来一个第二次融合。

美国华人管理学家成中英教授说,中国是“心”文化,美国是“脑”文化,管理是外在伦理,伦理是内在的管理。西方的管理方法在国外公司有时很好用,但现在我们的员工是中国人,就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亚文化的角度来观察,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运用西方习以为常的管理方法。虚实结合,既学习西方的管理之术,又领悟中国的管理之道,从让我们中国的企业也成为全世界学习的样板。

不可否认的中西方文化和思维差异,既不能消灭它,也难以统一它,因为世界需要五彩斑斓的文化,问题的关键是应当在差异彼岸构筑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搞洋务运动的张之洞在他的《劝学篇》里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今天用在现代管理中,仍然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春花.企业文化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成中英.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黎红雷.中国管理智慧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贲恩正, 祝慧烨. 东西方企业价值观管理比较[j].中外企业文化,2007,(6).

[5]孙聚友.论儒家的管理哲学[j].孔子研究,2003,(4).

[6]陈学柳.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n].中国汽车报,2001-09-21(3).

东方管理篇8

关键词:企业制度管理;东方;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218-01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贯彻儒家“仁”之精髓

孔子说:“仁者,人也”(《礼记·中庸》),认为仁的本质是人,阐述的根本是做人的道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吸收儒家“仁”之精髓,坚持“以人为本”,对职工讲“仁爱关怀”,制度只有基于员工对企业的真正认同,才能贯彻执行,否则免沦为“一纸空文”。

《圣经》里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耶稣把他的三十六个门徒带到山下,跟他们说,你们现在拿两个石头跟我一块上山,其中有一个叫撒旦的人,就拿了两个最小的。到了山上之后,耶稣就跟大家讲,你们现在用你们手上的石头来换我的馒头,谁的石头大,得到的馒头也就最大。结果呢,撒旦就得到了最小的一块馒头。第二天,耶稣又把这些门徒带到山下,仍然叫他们的门徒带两个石头上山。这次,撒旦汲取昨天的教训,他就拿了两个最大的,抱了两个大石头上山,气喘吁吁的。可是上山之后呢,耶稣改变了主意,耶稣说,现在用你们手上的石头向前摔去,看谁摔的最远,摔的最远的,得到的馒头最大。这个撒旦气得简直要喷血。到了第三天,耶稣同样让他们这些学徒带两个石头上山,撒旦他就想,前天吃了亏,昨天又吃了亏,他就拿了一大一小,这样上山,肯定是万无一失了。哪想到,上了山上之后,耶稣跟大家讲,你们跟我一块上山三次,辛苦啦,为了答谢你们,我现在把你们手上的石头,变成两个等比例的眼珠,换下你们现在的眼珠,这个撒旦一听马上就昏倒。眼睛一大一小,那不是个怪物吗?撒旦当然心里就不舒畅了。就因为这件事,撒旦就恨上了这个耶稣,最后一直背叛耶稣,把耶稣给害死。(摘自《圣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制度的建立不能随心所欲,制度并不是所谓的“管理者”的,制度的建立理应遵循儒家“仁”之思想,如果朝令夕改,其后果大概就会是《圣经》里的耶稣和撒旦了吧!

二、企业制度的执行应秉承儒家之“礼”的思想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管理制度、组织架构不断扩充,管理问题也越来越明显。那么,如何能使企业的制度保持高效的执行力呢?这无疑是每一位企业家理应思考的问题。翻阅儒家文化,答案显而易见。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呼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以实践周礼为己任,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虽说孔子的思想带有一定的封建烙印,但是在我理解中国企业在管理上并不尊崇“制度”、“约定”、“条款”等东西;相反,中国企业更重视“灵活”、“实际”、“短期利益”等等,在“制度”的执行上大打折扣。

举个简单的案例,在很多企业中,都有制度规定早上上班的时间,这样的规定在西方看来无比清晰,人们没有理由不执行,因为如果他们不执行就会有失去薪水的损失;而在中国人看来,他们的潜意识中总觉得只要大门还开着,我就可以进去,只要我能进门,总有办法去找到各种理由和领导解释拿回薪水,因为“制度都是人定的”嘛。而如果中国的企业员工都具有孔子的“礼”之思想,恐怕没有人会不执行此制度,同理,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也严格贯彻“礼”之思想,到了时间点把门锁住,此时必定迟到者不会再说什么,因为没有钥匙你说什么门也不会自己打开。

三、企业制度的创新也应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从妇孺皆知的孔子“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的故事得以启示:好的制度应该有助最大限度增加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这也是总书记提出的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要求。对企业无疑如此,制度的作用是规范企业行为和协调社会关系,因此制度具有导向作用。在企业制度的创新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可以确保其方向的正确性,使创新真正发挥企业生命之源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旬阳吧范文 下一篇:我的前世今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