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圆圆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04 17:45:44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篇1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课例,介绍几种不同类型的板书。

1. 概括点拨式

在板书设计中除了提炼关键词语作为板书内容主体外,有时也可以加上一些教师编拟提示语。这些提示语必须是十分必要,能够起画龙点睛作用的。以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夸家乡》一课的板书设计:

夸家乡

宿松县――我美丽的家乡

山水美物产美

建设美人心美

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第一步:教师进入课堂,以客人的身份,正话反说,觉得宿松这地方给人印象,只是三个字:真糟糕。激起学生迫不及待地向老师介绍,宿松山水美:有著名的长江绝岛小孤山,有南国小长城“白崖寨”,有国家森林公园石莲洞,有古典名胜“太白书台”……教师表示疑问,导出主题:宿松县真的有这么美丽吗?那你们就来夸一夸吧!引入课题并板书:

夸家乡

宿松县――我美丽的家乡

第二步:当学生以“导游”身份向“小客人”夸家乡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收集的材料中,选出长江绝岛小孤山的绘画作品(课前已布置并提示可以画一画宿松县的风景名胜),贴在黑板上,并出示宿松县风景名胜挂历。

第三步:学生在小组内向“客人”作介绍后,由客人推荐优秀导游,参加班级擂台赛,提到以下几个方面时,教师就适时板书。

山水美物产美

建设美人心美

第四步:教师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建家乡的思想教育时,给学生提出建议、树立目标:确立建设好家乡的宏伟目标。

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2.画龙点睛式:

板书应该着眼于课文的关键字词。如:人教版一年级语文第二册课文《荷叶圆圆》。从课题《荷叶圆圆》入手,抓住荷叶圆、绿的特点,指导学生读文时,提出中心问题:有谁喜欢圆圆的、绿绿的荷叶?以问题为主线,引出小水珠把荷叶当摇篮,小蜻蜓把荷叶当停机坪,小青蛙把荷叶当歌台,小鱼儿把荷叶当凉伞。这样的板书线条流畅,字迹美观,利于学生复述课文,进而背诵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板书。

荷叶圆圆

3.线条连接式:

即在板书设计中借助于各种线条的连接,以确切而又简洁的方式表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借助于线条可以表示连接、跳跃、总括、强调等各种含义,不仅可以节省语言表达,而且使人一目了然,在“紧缩”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如六年级第十二册17课《草船借箭》一文的板书设计(如上)。这里借助弧线、曲线、箭头等各种线条,配以精炼的文字,形象直观地再现了“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及相关战况。这样的板书设计,将作战双方的地理位置、两军对垒的情势(曹北周南,隔江相对、兵力悬殊),故事发展的过程和结果等关系表现得机理清晰、有条不紊,从而让学生明了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懂天文、识地理、知人善任、神机妙算。如果不借助这些线条的连接,就不可能使板书设计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就不可能包孕如此众多的信息量。

4.课文脉络式: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篇2

一、透视现实,窥视想象的种种误区

1. 忽视学生基础。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第六、七自然段,在朗读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我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意在通过想象,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会“时间永远不会回来”。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时间是个很抽象的概念,生活中的体会、感受也是如此。让学生把自己对时间的理解通过想象用文中的言语形式展示出来,难度无疑不小。用具象的事物表达抽象的事理,大人尚且不易,更何况是10岁不到的孩子呢?

2. 脱离学习方法。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在指导朗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三次对话时这样设问:“青蛙的笑是什么样的笑?小鸟的笑呢?它们的笑有什么不同的含义?”旨在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从人物的语言、神态,揣摩、想象人物的心理,进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想象是需要方法的,要在正确理解文中的内容基础之上,联系自身学习、生活经验进行。上述设计,缺少读中理解的介入,缺少知识经验的关联,拔高了想象说话的要求,学生即使有所想象,也是零碎的,而且难以用相对准确、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

3. 忽略言语形式。教学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在拓展运用环节,一位教师这样引导:“读完了课文,请你联系生活想一想,荷叶还会给谁带来了快乐?”学生思维活跃,有的说荷叶给蝴蝶带来了快乐,有的说圆圆的荷叶给蜜蜂带来了欢乐,有的说荷叶给小鸟带来了快乐……这样的想象练习,学生只要从文中小动物联想到其他小动物,不用跳就能摘到果子。这种忽略了文本的言语形式,为想象而想象的教学环节,表面上进行了想象练习,其实没有多少挑战,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大。

4. 背离价值取向。语文学科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外,还肩负着思想启蒙、人文熏陶的重任。教学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一位教师在品析“中华不振”相关语段时,引导学生想象洋人欺辱华人的情景。一位学生神气十足:“哈哈,今天我又消灭了一个中国人。”说完,还傲慢地环视一下四周,完全一副假洋人的样子。令人遗憾的是,教师并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引导。此类想象训练也是属于为想象而想象的行为,不仅不利于对文本内在情感的理解、感悟,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策略探寻,努力发挥想象的最大价值

1. 基于学生实际。只有经历了,感受了,w会了,学生的想象才有基础,表达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和时间赛跑》一文,哪些才是想象的训练点呢?笔者以为,“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部分虽也有训练点,但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并不恰当。“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这部分内容,作者先以一个孩子的角度,记叙了一次放学回家“我”与太阳赛跑的经历,接着又点面结合,叙述了“我”和时间赛跑的种种经历,读来让人历历在目。“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文本留下了空白,可顺着作者的行文思路,引导学生想象:二十年里,又发生了哪些“我”和时间赛跑的事呢?这样的言语实践,贴近学生生活,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所必须坚持的视角。

2. 加强方法引导。学习是有方法的,想象也是如此。循法而上,想象才能事半功倍。引导想象,要基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是想象的基础;要基于经验的联结,这是想象的路径。以《坐井观天》理解青蛙与小鸟的笑为例,先引导学生读好它们的对话,在读顺读通的基础上追问:“青蛙笑什么呢?小鸟呢?”以问题为导向,读出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之后,教师导读,“坐在井里的小青蛙,你为什么笑呀?”“小鸟,你又为什么笑?”学生带着感受分角色扮演“青蛙”和“小鸟”,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又进了一步。此时,联结相关生活经验、知识储备,说一说生活中类似的笑的例子,学生兴趣盎然,侃侃而谈。最后,回归文本,回到它们的对话当中,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它们的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相同的“笑”,不同的含义、意味也就慢慢生发,寓意也就渐渐浮现出来。总之,学生对文本理解越透彻,想象就越丰富;学生相关知识经验联结越通畅,想象就越活跃。

3. 凭借言语形式。言语形式,是想象的依托,练习说话的基点。基于言语形式的想象练习,是规范表达、准确表达。脱离了言语形式,再多的想象,无疑是干瘪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荷叶圆圆》一课,“荷叶是谁的什么。它在荷叶上做什么。”是文中第二至五自然段的言语表达形式,也是训练学生言语表达的范式。引导学生想象说话,要以此为凭借,从“感知积累”走向“迁移运用”,从说规范到说完整,再到说生动,层层递进,逐步提升。有了言语形式可依,学生的想象力犹如添上了一对灵巧有力的翅膀,有的说,荷叶是小蚂蚁的运动场,小蚂蚁在荷叶上走过来走过去;有的说,荷叶是小蝴蝶的舞台,小蝴蝶在荷叶上扇着美丽的翅膀,跳着优美的舞蹈;有的说,圆圆的荷叶是蝉儿的练歌台,“知了、知了”,蝉儿在荷叶上叫个不停,像是要准备演出的大明星……学生想得有趣,说得精彩,童真童趣,蕴含其间,想象力也就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篇3

多媒体的使用无疑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无论是学生得到的知识信息,还是教师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都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深堂的密度,增大课堂容量不是增多练习数量,而是思维训练的高精度、高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开动思维。

例如,教小学数学第一册中的“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时,学生理解图画应用题的题意是难点。教师采用活动的投影片演示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先用投影出示图1:碧绿荷叶上7只可爱的小青蛙。告诉学生小青蛙是益虫。要好好保护。引起学生兴趣,要求学生说出有7只小青蛙。再出示图2,投影演示两只青蛙从荷叶上跳下水的过程,问:“这两只小青蛙想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跳下水”,然后接着问:“这幅图先告诉我们什么?在告诉我们什么?”(这幅图告诉我们荷叶上原来有7只小青蛙,跳到了水里2只)。然后教师出示大括号,下面写上7只,表示什么呢?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在荷叶上的青蛙上面写“?”只,问表示什么呢?(表示跳走两只青蛙后,荷叶上还剩几只青蛙?)这样通过活动的投影片。鲜艳的画面。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图意,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算法。

二、利用电教手段有利于掌握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

利用电教手段能更好地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高中解析几何是综合运用代数和几何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特点之一是数和形的紧密结合,即利用方程的性质来研究相应的几何图形的特点,使几何图形及其研究实现了“代数法”。反之,如果给代数问题以几何解释。那么可以理解代数问题的直观意义,解析几何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把曲线(包括直线)看做是按一定的几何条件运动的集合,以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它的性质,所以具有数形结合的思想,运动变化的辨证观点是学好解析几何的关键。

三、利用电教手段形象直观,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演示,使抽象知识形象化,还可以化远为近,变静为动,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声有色,从而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这样不仅突破了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在教“9+3=?”时,我根据教材设计了乒乓球抽拉投影片。出示投影片,提问:“盒子里、外各有几个乒乓球?合起来有几个乒乓球?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待学生思考不能作答时,教师边演示边提问:“9个加几个是10个?”学生答:“1个。”“那么,这一个是从哪里得来的呢?”“利用投影抽拉片地把3个分为1个和2个,然后把分出的一个转到盒子里与9个合起来是10个,10个加2个是12个。”然后让学生脱离投影片同想演示过程,从而在脑中建立表象。形成算理。这样通过一抽一拉。就把静止的抽象的知识变得活动起来、形象起来,既学会了新知、义巩固了新知。

义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采用高效的CAI(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电脑一步一少演示,将圆(曲)转化为长方形(直),将新知转化为旧知,从而化易为难,化曲为直,轻而易举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先用电脑出示一个圆,将它分为红绿各一半,在把它分为16份,在分成32份,展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图略)。在演示的过程中,同学们看到由圆一步步变到长方形,且看出圆的周长的一半2πr即πr就是长方形的长,圆的半径r就是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觉,那么圆的面积=πr,r=πr。然后让学生将手中的圆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再一次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山图形生动的变化到动手操作,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避免了以往死记公式却不知公式形成的现象,既学会了新知,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四、利用电教手段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应提倡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改变重视“教”而忽略“学”的现状,适当地应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并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

为了在实际教学中体现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特点,我们在考虑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时,重点应研究四个方面:①科学安排一节课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②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③精心设计安排练习;④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认识活动,如操作、观察、测量、画图、解题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而电教手段的应用,可以节约传统的板书、画图等的时间,从时间上使有限的课堂40分钟的时间“变长”,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篇4

一、一颗红心

例1:如图1所示,MN为两个匀强磁场的分界面,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的关系为B1=2B2,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粒子从O点垂直MN进入B1磁场,则经过多长时间它将向下再一次通过O点?

分析:粒子垂直进入磁场,作匀速圆周运动,半径r=,粒子在两个磁场中半径之比为1:2,画出轨迹,如图2所示。

根据周期求出时间。

解答:粒子垂直进入磁场,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得轨迹半径r= ,周期。

根据条件,可知r1:r2=1:2。画出轨迹,如图2所示。

粒子在磁场B1中运动时间为T1,在磁场B2中运动时间为T2,粒子向下再一次通过O点所经历的时间为t=T1+ T2=。

点评:由带电粒子所形成的运动轨迹多像一颗红心!

二、一片绿叶

例2:如图3所示,纸面内有宽为L水平向右飞行的带电粒子流,粒子质量为m,电量为+q,速率为v0,不考虑粒子的重力及相互间的作用,要使粒子都汇聚到一点,可在粒子流的有侧虚线框内设计一匀强磁场区域,则磁场区域的形状及对应的磁感应强度可以是哪一种(其中B0=mv0/qL,A、C、D选项中曲线均为半径是L的1/4圆弧,B选项中曲线为半径是L/2的圆弧)?

分析:带电粒子流水平向右飞入匀强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虽然位置不同,但速度大小、方向均相同,所以它们运动轨迹的半径相同。由于它们的圆弧长度不同,所以飞行时间不同。

解答:如图4所示,由于带电粒子流的速度相同,所以A、B、C这三个选项中的磁场的轨迹对应的半径相同。因为D选项的磁场是2B0,所以它的半径是之前半径的2倍。当粒子射入B、C这两个选项时,均不可能汇聚于同一点。虽然D选项粒子向上偏转,但仍不能汇聚一点。所以,只有A选项能汇聚于一点。

点评:由两条弧线所围成的磁场区域多像一片青翠欲滴的绿叶!

三、一朵鲜花

例3:如图5所示,两个共轴的圆筒形金属电极,外电极接地,其上均匀分布着平行于轴线的四条狭缝a、b、c和d,外筒的外半径为r0。在圆筒之外的足够大区域中有平行于轴线方向的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在两极间加上电压,使两圆筒之间的区域内有沿半径向外的电场。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从紧靠内筒且正对狭缝a的S点出发,初速为零。如果该粒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之后恰好又回到出发点S,则两电极之间的电压U应是多少(不计重力,整个装置在真空中)?

分析:带电粒子从S点出发,在两筒之间的电场作用下加速,沿径向穿过狭缝a而进入磁场区,在洛伦兹力作用下作匀速圆周运动。粒子再回到S点的条件是能沿径向穿过狭缝d。只要穿过d,粒子就会在电场力作用下先减速,再反向加速,经d重新进入磁场区,然后粒子以同样方式经过c、b,再回到S点。

解答: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6所示。设粒子射入磁场区的速度为v,根据动能定理,有①。设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②。由前面分析可知,要回到S点,粒子从a到b必须经过3/4圆周,所以半径R必定等于筒的外半径r0,即R=r0③。由①②③,解得。

点评:本题中考查了带电粒子的周期性。粒子的轨迹多像一朵盛开的鲜花!

四、一个哑铃

例4:如图7所示,在真空中,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在此区域空间有垂直纸面向内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B的匀强磁场。一个带电粒子从边界上的P点沿半径向外,以速度v0进入磁场,已知带电粒子质量m=2×10-10kg,带电荷量q=+5×10-6C,不计重力,磁感应强度B=1T,粒子运动速度v0=5×103m/s,圆形区域半径r=0.2m,试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并求粒子第一次回到P点所需的时间(结果用π表示)。

分析:粒子从P点出发,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作匀速圆周运动,运动3/4周期进入圆形磁场区域。继续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最终将从原方向经过P点。

解析:首先,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解得:r=0.2m=R,轨迹如图8所示。

其次,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8π×10-5s粒子的轨迹组合起来,正好为2个圆周,则粒子第一次回到P点所需时间为t=2T=16π×10-5s。

点评: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真的很像一个哑铃!

五、 一颗明星

例5:如图9所示,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正离子,从A点正对着圆心O以速度v0射入半径为R的绝缘圆筒中。圆筒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要使带电粒子与圆筒内壁碰撞多次后仍从A点射出,求正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短时间t(设粒子与圆筒内壁碰撞时无能量和电荷量损失,不计粒子的重力)。

分析:由于离子与圆筒内壁碰撞时无能量损失和电荷量损失,每次碰撞后离子的速度方向都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并且离子运动的轨迹是对称的,如图10所示。设粒子与圆筒内壁碰撞n次(n≥2),则每相邻两次碰撞点之间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2π/(n+1)。

由几何知识可知,离子运动的半径为,离子运动的周期为,又因为,所以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最短时间的运动轨迹如图10所示,每相邻两次碰撞点之间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120°,由几何知识可知,离子运动的半径为:r=Rtan60°=R,运动的周期为:。又因,所以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点评: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是闪闪发光的三角星、四角星、五角星和多角星。

六、一串露珠

例6:在xoy坐标系内存在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电场沿y轴正方向;磁场垂直纸面(以向里为正),电场和磁场的变化规律如图11所示。一带负电粒子质量m=3.2×10-13kg,电荷量q=1.6×10-10C,在t=0时刻,以V0=8m/s的速度沿x轴正向运动,不计粒子重力。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当t=24×10-3s时,求粒子在坐标系内的位置坐标。

分析:粒子在电场中由于受到与速度方向垂直的电场力的作用而作类平抛运动,在4×10-3s至8×10-3s的时间内,粒子将处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而作匀速圆周运动,刚好运动一个周期。后以同方向进入电场继续作类平抛运动,接着进入磁场作匀速圆周运动,轨迹如图12所示。

解析:首先,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得,

得轨迹半径r=,周期,带入数据解得:T=4×10-3s。

其次,t=24×10-3s时,粒子在坐标系内运动了三段类平抛运动和三个圆周运动。

水平方向的位移x=3v0T=9.6×10-2m,竖直方向的位移y=a(3T)2。

由于在电场中,qE=ma,带入数据的y=3.6×10-2m,所以,当t=24×10-3s时,粒子在坐标系内的位置坐标为(9.6×10-2m,-3.6×10-2m)。

点评: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轨迹多像清晨草叶上的一串露珠!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轨迹美是普遍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将物理与生活相联系,从美学角度看待物理问题,以增强学习物理的乐趣。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篇5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并表现得积极主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日月潭》一课时,学生对台湾的日月潭十分陌生,我在课下引导学生搜集这方面的材料,在课上让大家自由展示日月潭的资料,吸引学生观察日月潭,喜爱日月潭,从而产生学习日月潭的兴趣,引领学生通过自读、互读、议读来学习课文。学习课文后,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把已学会的说出来,让学生感到“我也能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自信“我也行”。紧接着,让学生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共同解决问}。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解决。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发扬民主,唤起成功欲望

学习面前人人平等,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有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心中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练习中,学生有的说:“秋天是凉爽的。”有的说:“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还有的说:“秋天太美!”而有一个孩子又说:“秋天是多彩的。”我顺势追问原因,他说:“因为秋天里有很多节日,人们总是在这时候把到处都装扮得格外美,我看到了一个多彩的秋天。”他的回答很有个性,我给予了充分的表扬并激励学生向他学习,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描述。这时有学生这样说:“秋天是幸福的。因为我的生日就在秋天。每到这时,妈妈都要带我去郊游,还会送我一份珍贵的礼物,我简直太幸福了!”多么稚嫩的话语,多么真切的感受,学生在学习中用一颗细腻的心感受着生活的甜蜜,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情感交流中发展自我,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而又生动的拥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体。

三、开展活动,增加课堂生趣

当代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教师是“导演”;要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大胆实践,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精神。进行独立学习活动的形式应该多样化、生动有趣,如,独立思考、对话、讨论、练习、表演、游戏等。在教学实践中,我设计了一些游戏和竞赛,如,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小猫钓鱼、小小邮递员、摘苹果等,学生的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这样学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我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我带全班学生结合挂图进行全文的深入朗读,深化感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我手举着圆绿的“荷叶”(课前画好的道具)让学生接读下文,再一次回顾全文内容后,我请他们自由选择一段,分成4个组,进行小组赛。每一小组先推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同学在组内进行表演朗读,评出“优秀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再参与小组间的比赛即一人演,其他同学读。演完后,学生还饶有兴趣,我趁机让学生当“小诗人”,试着在课本上画一画再学着课文编一编。通过演、读、说,既能让学生再一次梳理文章的内容,又能再次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的快乐心情,还激起了孩子们当小诗人编诗的欲望。“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精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篇6

一、导语要精妙

精妙的导语是催化课堂气氛的兴奋剂,教师要从教学规律和学生实情出发,精心地设计好“导语点”,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在你的轻轻一“导”间进发并熊熊燃烧,尽显其个性、灵性。为了发挥导语的点化作用,教师的“导”要抓住时机,当学生通过努力还是处于迷茫、愤悱状态时,巧妙点拨,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真正领悟文章的内涵和作者写作的精妙。因此,我们的导语要讲在学生对话不明时,讲在学生体验肤浅时,讲在学生思维“卡壳”时,讲在多元解读有误解时,讲在品析重点词语时。

在教学《南辕北辙》时,有学生提出质疑:“地球是圆的,带足了盘缠,终有一天能到目的地的。”刚刚还在为这个坐车人固执己见而感慨的学生一下子楞住了,有的学生也小声附和“是呀,也能到,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这时,教师及时点拨:“请你们联系时代背景及坐车人的态度再想想。”这样一导,学生立即柳暗花明,踊跃发言。“是呀!地球这么大,要跨洋过海的,就凭马车这一当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南辕北辙,到目的地得猴年马月呀?更何况他这么执迷不悟,还不是条件越好,离目的越远吗?”学生的智慧之火在老师的精妙一导中激情燃烧。他们不仅深刻地领悟了文章的内涵,锻炼了思维能力,而且得到了一次情感的陶冶和思想启迪的机会。

二、提问要精巧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所以,学习要通过问题的创设和解决实现,问题不在“多”而在“精”。要“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预设问题要善于撷精取粹,精在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能真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与超越。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含英咀华,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

如对于《荷叶圆圆》这篇富有诗情画意的课文,我们可以这样设问: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课文,通过课文我们知道了,小蜻蜓把荷叶当作什么?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什么?荷叶怎么会成为小水珠的摇篮呢?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领悟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逐渐体味出“摇篮”的无尽神韵。明确了“摇篮”的意蕴并不是“小娃娃睡觉用的,会摇的篮”,它描摹了微风吹拂下的轻轻摇曳的荷叶的动态美,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的舒适恬然。并通过自己的真切感受,获得超越文本的、多元的、独特的意义。

精巧的提问要善于抓住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主要反应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个词展开:“神机妙算”什么意思?仔细阅读课文,从哪些地方感悟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样保证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性阅读、个性化建构的时间,其思维在与作者、文本、同学对话中被完全激活,感悟就不显得“像雾像雨又像风”,而更加立体、多元和广角。

三、评价要精当

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是教学有效、成功的重要部分。在课堂上,只要使用得当,教师短短几句或者寥寥数语的评价,便能在第一时间对教学进行调控,不断调整学生学习的状态。一般来说,教师的评价用语应当精当,针对性强。新课程标准提倡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的前提下进行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体验:也要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成绩,同时指出其不足,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教学《丑小鸭》一文后,我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同学们,丑小鸭不堪忍受他人的嘲笑、欺侮而毅然离家出走,历尽了千辛万苦,可始终没有屈服,终于成了美丽的白天鹅。从中,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生:丑小鸭坚强、勇敢,我要向它学习。

师:老师相信你会像白天鹅一样坚强、勇敢。

生:我想对丑小鸭说,你本来就是一只小天鹅,如果不离开家,等到第二年春天,长大了,你不也会变成一只漂亮的大天鹅吗?你同样会过上幸福生活的。

师:你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很好。

生:我有意见,丑小鸭假如一直生活在家里,不被折磨死,也会营养不良,有气无力,飞不起来的。

师:说得有道理。

生:我也认为丑小鸭不该离家出走,外面太危险了,幸好遇到了好心人,否则它早就没命了。

师:小朋友们真会学习,真会动脑,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篇7

对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年龄小,学习能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说的欲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针对课文内容,创设交际情境

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内容是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那稚嫩的儿童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可爱的思维足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可针对课文内容给他们创设交际情境,让他们发挥想象,大胆交流。

比如:《荷叶圆圆》一课中当学到“小鱼说荷叶是它的凉伞,小鱼游过去,捧起一朵美美很美的水花”时教师可以设计这么一个问题:“小朋友,还有哪些动物会对荷叶说话呢?”这时,有的同学就说:“小虾游过去,对荷叶说,你就是我的好朋友。有的学生说:蚂蚁爬过去说,荷叶是我的运动场,因为我们天天在荷叶上跑步;还有的学生说,乌龟慢慢地爬过来,悄悄地告诉荷叶他昨夜做的好梦……。这样的设计,学生们一定喜欢,所以他们个个急着说出自己想象,然后一起分享,再经过老师的补充和表扬,他们的交际能力一定得到培养。

2.巧妙布置作业,创设交际情境

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了《小熊住山洞》后,请孩子们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母亲节到了,做张爱心卡,并说几句祝福的话给妈妈听。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兴趣,又乐于做,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3.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我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互相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如在春天里,可以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那金灿灿的迎春花,粉嘟嘟的桃花,绿盈盈的小草立刻让孩子们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从而使口语交际真实、有趣,达到一种较为完美的境界。

二、利用各个环节,培养孩子们说的能力

利用教材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刚入学的儿童,说话常常不完整、不规范。因此,在上拼音之前就要开始进行说话训练,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逐步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此外,让学生自己说说你如何记住这个字或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把知识掌握得更灵活,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教师与文本,文本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这三者的交际。如学了《坐井观天》后,我留给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让他们想一想,如果青蛙跳出来的话,它会看到些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于是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

三、抓住一切机会,提高孩子们说的水平

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抓住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

1.在集体活动之后进行对话训练

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

2.利用电影、电视节目进行说话训练

优秀的电影、电视节目,学生都非常喜欢观看,教师可以中找到切入口,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如《西游记》播出后,我组织他们说说剧中的精彩情节,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对剧中空白的情节进行想象说话。

3.在发生突发事件后,进行即兴说话训练

在课堂、校园、社会上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学生往往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充满好奇,这时候,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有同学在上学路上捡到一个装有现金和银行卡的包,他将东西及时上交失主。我就此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对该同学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给予表扬。这样,同学们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又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篇8

教材简析:《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充满感情的优美诗歌,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全诗共5小节,通过“我”对夏天姐姐“想变点儿什么”的答问,展开了丰富的想象,铺排出一系列想变的事物,落脚在变成大大的荷叶上。全诗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儿童的思维想象世界,用儿童的笔触描绘世界,语言浅近明快,亲切生动。因此,本课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朗读、想象,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诗意。让学生在朗读、观察、想象、体验中,体会诗歌的意境,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感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调动学生的体验,发挥想象,引发与文本的共鸣。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到了最后,我又“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复习导入

(1)(出示夏姐姐图片)瞧,夏姐姐又跟小朋友们见面了,快跟她打个招呼。

(2)看,夏姐姐带来了一组词语考考你们,你们能读好吗?

透明的眨眼的大大的弯弯的小小的清凌凌的

荷叶 新月 雨滴 星星 小河 荷塘

(3)谁能为上面这些词语找找朋友?(词语连线)透明的雨滴;眨眼的星星;大大的荷叶;弯弯的新月;小小的荷塘;清凌凌的小河。(4)让我们把这些词组美美的读一读,边读边想向他们的样子。

二、品读课文、以读促悟

㈠感受热情,学习第一自然段。夏天小姐姐热情地问我:想变点儿什么?(课件出示句子)谁来替夏天小姐姐热情地问一问。(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㈡朗读想象,学至四自然段。

1.文中的小朋友最想变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二至五自然段,圈画出“我”想变成些什么。

2.“我”想变成什么?(贴词卡)[设计意图:主要通过夏天姐姐的问题引出“我都想变点什么?”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去找找划划,从整体上感悟课文。贴词卡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在后面的引导背诵中可起到作用。]

3.交流:小朋友们,你最喜欢变成什么呢?(根据回答,相机切人相关小节的教学)(1)感悟雨滴:透明的雨滴像什么?是啊,雨过天晴,透明的雨滴在了太阳的光的照射下变得闪闪发亮,像宝石,像珍珠,像星星,多美呀,谁想做这美丽的雨滴?小雨滴你想滴在哪儿?睡在绿叶上什么感受?指导朗读出雨滴的美、睡的舒服。(2)感悟小鱼:这是一条怎样的小鱼?小鱼为什么会这么快乐?指名答。在小河里有感觉怎样?相机理解“清凌凌”。想象体会:如果你是这条小鱼,在清凌凌的小河里玩耍、嬉戏,感觉怎么样?指导带着体验朗读。(夏天骄阳似火,快变一条小鱼到清澈凉快的小河里有个痛快吧。)(3)感悟蝴蝶:蝴蝶、蝴蝶你在做什么?你看到了一片什么景象?朗读指导。我们一起做翩翩起舞的蝴蝶。(4)感悟蝈蝈:蝴蝶是位舞蹈家,它爱在花丛中穿梭,蝈蝈呢?蝈蝈正在欢快的唱着歌呢,唱得真动听,你听,它在唱什么歌?(歌唱生活的歌)谁来对蝈蝈说说你生活中什么时候最快乐。指导朗读。(让我们变作蝴蝶飞起来,变作蝈蝈唱起来吧。)(5)我想变眨眼的星星、弯弯的新月。(课件演示),唱着、跳着、睡着、游着,不知不觉天色暗了下来,夏天的夜美吗?星星和月亮在做些什么?引读:这时候,我想变__,想变__。我想变“星星和新月”干什么呀?你会接着往下说吗?(续写)我想变眨眼的星星,__。我想变弯弯的新月__。指导朗读:齐读这几句,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样会读的更美。

4.尝试背诵。老师范背。(看大家变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变了,想听吗?)学生练背。[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诵读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三)体验角色,学习第五自然段。(1)谁看见过荷叶,说说它的样子?(相机画荷叶)(2)理解题目中的“真想”,读出小诗人强烈的愿望。选一片自己喜欢的荷叶变吧!(3)“我”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引读第五段。(4)荷叶们,快瞧,你的身边谁来了?(5)感受鱼儿嬉戏、雨点唱歌的快乐。(就在你静静举着的时候,谁来了,在你身边干什么?)(6)小鱼和雨点玩得这么快乐,为什么你却甘心做一片荷叶静静地举着?(7)你们的身边还来了哪些小伙伴,他们在干什么呢?出示:(指名说)翻贴词卡反面的图片,或者让学生在荷叶上画图。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__来了,在荷叶__。[设计意图: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本文学习的难点,教学中,图画与文字、朗读与想象、感悟与拓展的结合,能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主旨,获得高尚情操的熏陶。]

三、补充阅读,深化主题

1.这么多的小伙伴来了,荷塘里真热闹呀!你们想不想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竖起小耳朵听仔细。(播放录音《荷叶圆圆》)荷叶成了小水珠的__,成了小蜻蜓的__,成了小青蛙的__,成了小鱼的__,他们想对荷叶说__。(板书:快乐)

2.荷叶不仅自己美丽,还可以给这么多的小伙伴带来欢乐,怪不得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引读课题)

3.配乐朗读全文。(多美的夏天,多美的荷叶,更美的是小诗人那颗心,让我们再读课文,都变成一片变成大大的荷叶吧!)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上一篇:我要去旅行范文 下一篇:擦玻璃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