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范文

时间:2023-09-29 05:38:21

荷叶母亲

荷叶母亲篇1

记得那天,我骑自行车回家。快到家时,一只小鸡突然从家中冲出,吓得我乱了手脚。我的车头一转,连人带车翻进了距公路三米高的小河。幸运,命够大:脑袋刚好落在水中,而脚似乎砸在了石块上。我模模糊糊的想站起来,但还没站稳又摔倒了。望望四周,一个帮助的人都没有,我伤心地哭了。不知怎的,母亲却听到了我的哭声,也许是心理感应吧。她急忙跑到我身边,看到我那惨状,她呆了。我不知她那一刻是什么感觉,反正我觉得她没说一句话,只顾扶我,但我看到她流泪了。也许是焦急,也许是心疼,但也许是怨恨我不听她的教诲。因她曾对我说过多次,家门口路窄下又临河是千万不能骑车的。

此时,她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么大的人了,都不知道小心一点,那么窄的路你也敢骑,现在知道痛了吧?要是有不测,叫我怎么办呢?”还没说完,她就低声哭了起来。看着母亲,我又忍不住哭了,不是因为脚痛,而是母亲的眼泪感动了我。这是她第一次因我而流泪,真的好让我好感动。

吃过午饭,我的脚越来越痛,有些部位都肿出来了。母亲说不能等了,一定要送我去医院。但客车已经开走了,我又无法走路,怎么办呢?

“走,我背你去医院。”

“这里到医院起码要走一个小时,你背我会很累的,况且现在太阳当头。不行,您会中暑的。”

“中什么暑啊,没事的!再不去你的脚会发炎的。”

“但是……”

“没‘但是’的,那算什么!”

我无话可说了,我知道妈妈的脾气。如果我再说下去,她就要发火了。

一路上,我们都没有说话,我靠在妈妈的背上,感觉好幸福,但又好心酸。从我摔入河中到现在,母亲就没有休息过。这大热天,站在外面几秒钟都会使人头晕脑胀,而母亲却背着我在这毒辣辣的太阳底下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侧身看她的脸,那满脸的汗水接连不断地滴落。看着看着,我的泪水也象小雨似的洒落了下来,滴在母亲的身上,落在我的心里。

到医院拍了片,才知道我的右脚断了两根骨头。此时,我的心别提有多难受了。再看母亲,她那沉重的心情更加沉重了。医生微笑着说,“小女孩,你得马上接骨,有点痛你要忍住哦!”母亲关切地哄我说,“有妈妈在你不怕”。我也说,“有妈妈在我不怕”。手术开始了,妈妈始终抱着我,屏住呼吸,眼睛眨都不眨地盯着我。我感觉脚一阵阵疼痛,实在忍不住就大叫了起来。我的哭声刺痛了母亲的心,她强忍着泪水说你觉得痛就哭吧,接着我就哇哇大哭了起来。我的眼在流泪,母亲的心在流血。我不知道此时母亲的表情怎样,只听见她喃喃地嘀咕“真是作恶,要是发生在我身上就好了”。经过漫长十几分钟的“挣扎”,我的两根骨头终于结合在一起了。母亲松了一口气,我也停止了哭泣。我无意间发现泪水和汗水已经湿透了母亲的衣赏。我再次感动,感动的不是母亲的泪水和汗水,而是它流在我心中的那份无私的爱……

如果说我是幼苗,那母亲就是立在我身旁的大树;大树时时荫护着我,使我茁壮成长。如果说我是水草,那母亲就是流在我身上的活水;活水时时滋润着我,使我营养有余。如果说我是红莲,那母亲就是擎在我头上的荷叶,荷叶时时遮拦着我,使我安全舒心。这,就是母亲最真诚的爱,人间大树般的爱。这,就是母亲最无私的爱,人间活水般的爱。这,就是母亲最伟大的爱,人间荷叶般的爱。

荷叶母亲篇2

——题记

周敦颐讨厌世俗气节,则只喜爱莲花;陶渊明喜欢清静淡雅,则只喜爱菊花。但是我不喜欢莲花,我则只爱莲叶。如果没有莲叶,哪来争奇斗艳的莲花,哪来新鲜可口的莲花。是莲叶,无私的保护他们,才有今天的如此绚丽。

人常说,母爱是伟大的。我认为母爱向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更像莲叶一样,伟大而无私。在那次我真正的认识到母爱。那天下雨,我正好没带伞。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母亲的来临。目送着一个个家长接送孩子回去的情景,我焦急万分,真想直接冲出去算了。但又担心母亲会找不到我,又取消了这个念头。可是人已快纷纷离去的时候,我顾不了那么多了,冲出去。可刚刚巧,一个全身湿透的母亲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很惊讶,这是母亲吗?我内心滚烫的泪水顿时涌了出来。母亲跟我说,她今天来的时候没带雨伞,突然下起了大雨,所以一路上狂奔过来,耽误了时间。母亲急忙把外套脱下来给我套着。待着,我们冲出了校门,可因为精力的不足和风雨的催打,我们很快跑不动了。找到了一个电话亭,母亲让我先过去躲躲雨,她先去看附近有没有超市卖雨衣的。望着母亲离去的身影,我的眼眶再一次湿润。轻易间,看到了一方小池塘,里面有许多荷叶。荷叶不管有多大的雨滴摧残也从容不迫的保护着荷埂下面的莲藕。我想,荷叶不正像天下的母亲吗?始终无私地保护着自己的子女,不让子女受一丁点痛苦。母亲回来了绝望地摇摇头,我也沉思着。有了,荷叶或许能挡住一点雨水,我把这个方法告诉了母亲,她一如既往地保护我。母亲拿了个大的荷叶给我,我们艰难地回了家。

母爱无尝,就像莲叶一样不求回报。莲叶,牵动了我情思。

荷叶母亲篇3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用杨万里的诗来描绘故乡春天的荷是再好不过的了。刚栽罢水稻,大伯们又忙活起藕的栽种了。藕种才种下去不过几天,便冒出细细尖尖的芽来。叶是蜷成小筒状的,好似一位害羞的少女。更妙的是偶尔真的有蜻蜓在上面小憩,红色的,绿色的,如童话故事中睡在玫瑰里的精灵一般。蜻蜓,便是荷之精灵了。可这时,母亲们是不许孩子下田玩耍的:一是怕踩着刚睡醒的蛇,二是不想让孩子们去打扰那单属于荷与蜻蜓的宁静。

夏日里,急性子的知了叫得最为欢快,却还不及荷长得那般热烈。长在田里的荷,是开不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而“接天连叶无穷碧”倒是有的,使得仅有的几枝娇羞水嫩的荷花只能“低面深藏碧伞中”了。这又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母亲们此时也放心孩子们下田了。但这还不是玩,每人要在腕上挂一只小桶,还有勺子,到荷田里捞“漂”给鸭子吃。孩子们总是很乐意做这份工作,因为美丽的荷田不知要比暑假作业有趣几多了。

母亲们是早嘱咐过不准摘荷叶、荷花的,因为那下面连着藕,连着秋天的收成。可孩子们并不管这许多,裤脚往上一卷就下田找荷花去了。找到了的,就兴奋地大叫,却也舍不得摘,招呼着伙伴们一起小心翼翼地拨开层层花瓣。那里面,真的有花之精灵吧?若一时得不到肯定的答案,调皮的孩子就会摘两片荷叶顶在头上作遮阳伞用,继续打闹着、嘻笑着,黄昏来临时就提着早已打好的“漂”回去“交差”。而此时,定少不了母亲的责备:“怎么回来得那么晚!什么?还摘了荷叶了……”接着母亲就收去我们游戏用的荷叶,晚餐桌上却多出了一道香喷喷的米粉蒸肉,底下垫的,正是那荷叶。此时的荷叶已变得暗绿而皱巴,却又多了一种浓郁的香味。那香味,浸染了肉,浸染了餐桌,也浸染了孩子们的金色童年。

到了晚上,最热闹的地方仍是荷田。月光下的荷虽有些黑黝黝的,却并不妨碍她的美。桂华流瓦,也倾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雾蒸腾起来也不立即散去,而是在荷的上方萦绕,似一层轻纱,又像是轻灵缥缈的梦。可田里的蛙却不甘于这一片寂寞的美丽,扯开嗓门开起了“露天演唱会”。几只爱凑热闹的萤火虫也在一旁翩然起舞,像是散落银河之中的星星。一阵风过,荷也顾不得“矜持”了,随着蛙鸣快乐地扭起身子。仿佛是忘记了,或许是根本没有计较过我们白天对她的伤害。你瞧,这荷有多好!

开心的日子总是很快就过去。夏天一过,孩子们就得背上沉甸甸的书包上学去了。课业一忙便把荷田给疏忽了,等到猛地想起她的时候,却只能见到光秃秃的杆和孤零零的叶子。是因为我们的不理睬而伤心、生气了吗?我想不是的。不信?就尝尝此时母亲端上的藕烩,是不是格外爽口、香甜呢?看来,荷是原谅我们了,否则又怎舍得将精华奉献给我们呢?秋雨急急赶来,窗外沙沙作响的不正是枯荷为我们演奏的最后的乐章吗?“留得残荷听雨声”,你瞧,这荷有多好啊。

冬天的南方很少下雪,余下的枯荷便卧在寒冷的田里。她们是在等待,等待着温暖下一个春季。写到此处,我几乎要被故乡的荷感动得落泪了。

如今,故乡的荷只是长在记忆之中了。身在异乡,无法再见那美丽的景色,就只好将记忆取出,抖抖灰尘,晒晒太阳,翻一翻。这又想到冰心女士的一段话:“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儿时读它还不知其味,如今回想起故乡的荷,便觉得那是绝妙的比喻了。

荷叶母亲篇4

2、以前教课,我都是采用解题、了解作者、梳理情节、划分段落、归纳中心等传统教学模式,讲得多,分析细,结果往往是老师累、学生烦、效果很差。

3、在讲授《荷叶母亲》这节课时,我决心把课堂交给学生,按照“朗读——探究——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篇课文的文质之美,探究诗文的构思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

4、新课程强调学生要“读”,朗读、诵读、默读、精读总之要多读。在课堂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运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借助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受到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表现力,又提高审美情趣。

5、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出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也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从而清楚地认识借物抒情的写法。在课堂上学生动脑还动手,运用同类写法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抒发对母亲的爱。

6、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要求尽最大可能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这堂课之后,我自己觉的轻松,学生也学的愉快。我深切地感悟到,做为教育者,要跟上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使教与学成为一种生命的活力。

荷叶母亲篇5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周末回娘家,一进后院就见母亲哼着歌忙碌着。后院那块地经过母亲的开垦,还真被打理得有模有样。“妈,给这块地取个名字吧!”我提议。“南泥湾,就叫它南泥湾。”母亲当下决定以刚才唱的那首歌名命名。我真佩服母亲,60多岁的人了,做起事来还那样风风火火。

过了些时日再回家,母亲兴冲冲地递给我一杯泡好的茶,举起茶杯端详,发现这茶叶有些特别,抿一口,舌尖品到的香味也和平常不同。我忍不住问母亲泡的是什么茶。她一脸得意地说:“是我院里种的薄荷,邻居们喝了都说香。”母亲还说,把薄荷茶放凉后再冰镇口感更好。

隔一阵子我准备到母亲那里讨些薄荷茶,一进院子发现“南泥湾”光秃秃的,薄荷看不到了,母亲说她现在准备种丝瓜。好呀,我也乐得等丝瓜吃。 丝瓜长得快,枝枝蔓蔓的瓜藤顺着母亲搭的架子很快就爬满了整个院子。母亲说,这块地太小,否则她会种南瓜。南瓜虽没种,但丝瓜的收成就在眼前了。采摘那天,丝瓜柄在我手中折断的声音,让我体会到丰收的快乐。丝瓜洗净下锅,不论是做汤还是清炒,都是滑滑嫩嫩的,我吃了赞不绝口,母亲的笑容里也增添了喜悦和骄傲。

不久再次来到后院,发现“南泥湾”的丝瓜少了。不一会儿,母亲推着自行车兴致勃勃地回来了,车篓子里还装着好几株花苗子。一问才知道,那些是玫瑰。呵!母亲开始播种浪漫了。她像照顾孩子一样细心地侍弄着玫瑰。一段日子过去了,玫瑰虽没结出花苞,但叶子越长越多,嫩绿嫩绿的。哪知邻居家养的鸡钻进院子觅食,等到母亲发现时玫瑰的叶子已被啄去大半,只幸存了枝头的几片。母亲没气馁,还专门买来花肥和花铲,决定重新开始。哪知人算不如天算,不知从哪里飞来一些虫子,片刻就把玫瑰叶子吃了个一干二净……

上次回家时母亲又对我说,她要改种扁豆了,让我到时候来吃她的扁豆,看着她高兴的样子,我也忍不住笑起来,看样子母亲又要忙活一阵子了。这片小小的“南泥湾”总能带给我层出不穷的惊喜与新鲜,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期待,期待下每季的收成和母亲脸上再次洋溢的笑容。

荷叶母亲篇6

小时候,在我们村子的中间有一个不算小的水塘。每到夏天,便会有大大小小的叶子铺满了水面。叶子呈圆形,叶柄秀颀挺拔,有风吹来,那深绿色的叶子如好看的女子,裙裾飞扬。最是那叶子上的一滴水珠,晶莹剔亮,珍珠模样,溜圆滚过,不着痕迹。母亲说那叶子最是干净,名叫荷叶。偶尔的,母亲会采上一两片荷叶,用来包肉,每在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是肉的香味浸染了叶子,还是叶子的清淡熏染了肉,心里却总是美美的。上学了,每天都会经过那片荷塘,每次总不忘看上几眼那些深的或是浅的绿色。当剑一样的枝干上露出心形的花苞,我更是会驻足观看,盼着它一瓣一瓣的张开,或红若胭脂,或凝脂如雪。就在那高低起伏的绿叶之中,自由地盛开。唯有幸运的蜻蜓能将细细的脚立在那花瓣之上,唯有辛勤的蜜蜂能亲吻那娇媚的芬芳!若是哪个调皮的孩子堪折了那一朵美丽,它便会很快的枯萎。现在想来,荷花的朋友若是蜻蜓,那么荷花的恋人当属蜜蜂了,因为蜜蜂会聆听荷的心事,会分享荷的甜蜜。

当夏天退去了最后一丝燥热,秋高气爽来临,洗去了芳华的荷,惟把那锤炼了一节节的美丽浮出水面。真的无法想象,就在那污黑的淤泥里,怎会生出如此的雪白!断开来,那扯不断的丝丝缕缕可是荷最深的情愫?那一个个透亮的藕眼可是荷最真的宽容?或许正是有了来自心底的爱与宽容,荷才这般坦荡!这般从容!不惧身下的塘水冰凉,不惧脚下的泥泞肮脏,独守着一份洁净,呈现着一份端庄!

想想我们人所处的环境不也同荷一样吗?有水一样波光粼粼的美丽,却也有腥臭污泥的挫折磨难,可这世上之人又有多少会“出淤泥而不染”呢?随波逐流,纸醉金迷,我是谁?谁是我?独守一份安静倒显得另类无能,玩转黑白方显真的英雄!真的弄不清是先有人的真假难辨,还是后有社会的混淆不清?是人教唆了社会,还是社会沦陷了人生?

初中的时候曾因一次病痛,痛哭流涕。父亲却告诉我“医生的话也不能全信,自己的意志是最重要的。”不知道是因为相信了这句话,还是医生的误诊,我的病情竟奇迹般的好了,没用住院更不用说手术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父亲说“三慌不如一稳”。做人要静中求稳,墙头草似的人物是什么也做不好的。想必荷的心是最静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荷的心还是最稳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百花争艳,群芳妖娆,谁又能比得了荷曾穿越的伤痛?谁又能比得了荷沉淀后的静美?

世上花开数万朵,我却独恋一枝荷!

荷叶母亲篇7

2006年6月7日,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去世了。遵照琦君的遗嘱,她的骨灰被运回温州老家,安放于“琦君文学馆”现址。

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进入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学习,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其创作生涯。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琦君自选集》等。读琦君的文章,就像翻阅一本旧相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承载着如许厚重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上个世纪前半叶,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一个逝去的时代“照相”,那一幅幅影像,仿佛在诉说着相同基调的古老故事,于温馨中透出幽幽怆痛。渡海到台湾的大陆作家都曾遭受过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很自然地成为了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飘荡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香气。

桂花雨

①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台湾好像也有,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唯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还有父亲书房的廊檐下,是几盆茶花与木樨相间。

②小时候,我对无论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可是桂花的香气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吃花”在诗人看来是多么俗气,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

③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④故乡是近海县乡,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风水啊!”(就是台风来的意思)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

⑤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⑥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垅,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我们秋季远足,一定去满觉垅赏桂花。“赏花”是借口,主要的是饱餐“桂花栗子羹”。因满觉垅除桂花以外,还有栗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软软的新剥栗子,和着西湖白莲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几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栗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

⑦我们边走边摇,桂花飘落如雨,地上不见泥土,铺满桂花,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中有点不忍。这大概就是母亲说的“金沙铺地,西方极乐世界”吧。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艾,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极乐世界。

⑧我回家时,总捧一大袋桂花回来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⑨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阵阵的桂花雨。

(原文略有删改)

【读后思考】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桂花树及桂花都有哪些特点?

2.第③段“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说母亲的“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极乐世界”?

4.作者用“雨”字来表现桂花散落时的情形,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想念荷花

①我在四五岁时,那时想象不出西湖的银浪烟波究竟有多美,只觉得父亲敲着膝头,高声朗吟的神情很快乐,音调也很好听。

②父亲的生日是农历六月初六,正是荷花含苞待放的时候。到两个星期后的六月二十四,便是荷花生日。母亲说荷花盛开,象征父亲身体健康。所以在六月初六那天,她总要托城里的杨伯伯,千方百计地采购来一束满是花蕾的荷花,插在瓶中供佛。等待花瓣渐渐开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与香炉里的檀香味混和在一起,给人一份沉静安详的感觉。

③到了杭州这个十里荷花的天堂,才真正看到那么多新鲜荷花。我们的家正靠近西子湖边,步行只需半小时就可到湖滨公园。那条街名叫“花市路”。父亲为此作了一首得意的诗,其中最得意的句子是:“门临花市占春早,居近湖滨归钓迟。”其实父亲很少钓鱼。他带我去湖滨散步,冬天为赏雪,夏天为赏荷。赏雪的时候少,因为天气太冷了,赏荷却是夏天傍晚常常去的。夜晚,荡着船儿,听桨声唉乃,看淡月疏星,闻荷花阵阵清香,毕竟是人间天上的享受。

④六月二十四既然是荷花生日,杭州人的游湖赏花就从六月十八开始,到二十四这一天是最高潮,整个里外湖都放起荷花灯来。大小画舫,来往穿梭,谈笑声中,丝竹满耳。这种游湖,杭州人称之为“落夜湖”,欢乐可通宵达旦。我不是个懂得赏花的雅人,也体会不到周濂溪爱莲的那份高洁情操。我喜欢“落夜湖”,只是为了赶热闹。父亲却不爱这种热闹。母亲呢?只要是住在杭州的日子,倒是每年都去“落夜湖”一番。她不是赶热闹,而是替父亲放荷花灯。放一百盏荷花灯,祈求上天保佑父亲长命百岁。所以她坐在船上,总是手拨念佛珠,嘴里低低地念着《心经》。因为外公说过的,父亲和荷花同生日,照佛家说法,是有一段善缘的。

⑤记得有一天,父亲忽然问我:“‘新着荷衣人未识,年年湖海客’是什么意思,你懂吗?”我说:“是退隐的意思吧。”父亲笑笑说:“就是我现在的心境,摆脱了官职,一身轻快。”但我觉得他脸上似有一丝蓦然回首的落寞神情。难道父亲仍有用世之心,只是叹知遇难求吗?

⑥抗战兵兴,我们举家避寇回乡。父亲竟因肺病不治,于翌年溘然长逝。那不幸的一天,正是他的生日六月初六。如此悲痛的巧合,使我们对一向喜爱的荷花,也无心欣赏了。

⑦在兵荒马乱中,我又鼓起勇气,到上海完成大学学业。中文系主任夏老师非常喜爱荷花。有一天,和系里几位同学在街上购物,遇上滂沱大雨,我们就在一间茶楼品茗谈天。俯视马路积水盈尺,老师就作了一首律诗描绘当时情景。最后两句是:“一笑横流容并涉,安知明日我非鱼。”他想象西湖此时,一定也是大雨滴落在荷叶上,形成千万水珠跳跃的壮观吧。

⑧那时杭州陷于日寇,老师慨叹有家归不得,因而格外思念杭州的荷花。

⑨胜利后回到杭州,浙江大学暂借西湖罗苑复校。我去拜谒老师,从书斋窗户向外眺望,远近一片风荷环绕,爱荷的夏老师心情一定是非常愉悦的。他提笔蘸饱了墨,信手画了一幅荷花,由师母题上姜白石的名句“冷香飞上诗句”,老师随即落款送给了我。这幅墨荷幸已随身带来台湾,一直悬系壁间。

⑩不管是“墨团”也好,是“玉槎材”也好,那总是吟诗作画、自由自在的好时光啊。

⑩夏老师与师母都在祖国大陆。不久前海外友人来信告知,夏老师已年迈体衰。他以垂老之年,一定是更思念杭州、思念西湖无主的荷花吧。他怎能想到当年在上海时所作的诗“安知明日我非鱼”呢?

⑥仰望壁上的墨荷,我好想念故乡的荷花。

【读后思考】

1.这篇优美的散文题为“想念荷花”,其实荷花并非作者着重写的内容,作者真正想念的是什么呢?

2. 第④自然段写“我”爱“赶热闹”,写母亲为父亲放“荷花灯”,有什么表达效果?

3. 第⑨自然段中的“这幅墨荷幸已随身带来台湾,一直悬系壁间”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本文语言优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请挑选你喜欢的一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参考答案:

《桂花雨》1.①桂花树没有婆娑的姿态,笨笨拙拙的;②花儿细小;③不与繁花斗艳;④香味浓郁;⑤可观赏;⑥可食用。2.承上启下,由上文对故乡桂花的介绍转入下文对童年时代“摇花乐”和“桂花雨”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3.因为母亲一生任劳任怨,乐观和善,心地纯良(或“一生辛劳,无怨无艾”),对美好生活始终怀有一种期盼和向往。4.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把桂花散落的情形表现得形象生动,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无比喜爱之情。同时,这样娓娓叙述有关桂花雨的往事, 使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充满了温馨浪漫的色彩。

荷叶母亲篇8

父亲在菜园边种了一圈茶树,在他的精心培植下,茶树长得葱葱郁郁。每年清明前后,下过几场春雨,翡翠一样的新茶挤挤挨挨地挂满了枝头,我们就开始采茶了。

采下几筐茶叶稍稍去了水分,父亲便把铁锅烧得发白,将青翠的茶叶倒入锅中,“喳”地一声爆响,一股烟雾腾空而起,然后用特制的木锅铲翻炒几遍,直到茶变得又青又软。这是第一道工序――杀青。

杀过青的茶叶盛在竹匾中,要趁热揉搓,搓得茶叶微微卷起,就开始第二道工序――烘干。这道工序最为辛苦,也最需要技术,在我们眼里,那可是父亲的绝活。锅烧得火热,倒入茶叶,伸出双手,十指微微翘起,翻、炒、抛、抖。有时父亲不小心,手指触在锅壁上,“吱”的一声,白了一层皮,看得我们心疼万分,父亲却若无其事。茶叶渐渐由青绿变成灰绿,锅里开始发出“悉悉”的声音,茶香渐渐飘溢在厨房的每个角落,制茶就此大功告成。

每次做完茶,父亲的额头因为温度太高而变得亮亮的,前胸后背衣服湿透。手上的汗蒸发了,手变得鼓鼓胀胀,手皮也绷得紧紧的,母亲说,做完茶很长一段时间,父亲的手都会麻辣辣针刺般地痛。

母亲将做好的茶用竹筛筛净,小心翼翼地装进密封的铁盒,而每到喝茶的时候,我们看到茶叶里的干花在沸水的冲泡下,轻轻地绽开第二次生命。

父亲赋予了茶叶第二次生命,母亲则让这第二次生命馥郁芬芳。母亲极善制作花茶。母亲爱花,于是一年四季家里都有开不败的鲜花。春天娇艳的玫瑰,夏天洁白的茉莉,秋天馥郁的桂花,都是做花茶的好配料。有时母亲也会学学古人,将茶品出一种雅致。黄昏时分,将一包茶叶搁在将开未开的荷花蕊上,第二天取来冲泡,清香淡远;“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季节,将一袋茶叶放在稻花丛中,一股田园的风味就缠绕在唇齿之间。“父母茶”将我们平淡如水的生活渲染得诗意氤氲。

家里也有别人送来的诸如铁观音、西湖龙井、黄山毛尖等名茶,但我最爱的还是“父母茶”。不仅仅因为玫瑰花茶可以美容,荷叶茶可以减肥;也不仅仅因为茉莉花茶让人心清,桂花茶让人气爽;更因为喝着“父母茶”,有一种淡淡的温暖油然而生,那是家和亲情的味道。

上一篇: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范文 下一篇:自由的飞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