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时间范文

时间:2023-10-08 21:25:53

等待的时间

等待的时间篇1

关键词:等待时间;有效课堂提问;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57-02

提问是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来促使教向学的转化,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1]。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在提出问题后几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立马要求学生作答;还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唯一的正确答案,在学生给出的答案和自己的答案不符时,没有适时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而是快速将问题移交给另外一名同学回答。实际上,这都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缺乏等待时间的表现,也正是这个原因,教师的提问没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反而导致课堂提问的低效甚至是无效情况的发生。因此,理解等待时间对于促进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合理运用等待时间、掌握课堂教学等待的艺术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显得尤为必要。

一、等待时间的含义

“等待时间”(Wait Time)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的停顿时间,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伊(Mary Budd Rowe)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罗伊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等待时间[2]226。 “第一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和叫学生回答问题之前的间隔时间;“第二等待时间”是指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论之前的间隔时间[3]。一方面,“第一等待时间”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时间从记忆中搜索信息并进行整理或逻辑性思维,以便能够描述自己对于问题的观点[4]。另一方面,“第二等待时间”意味着学生在给出答案之后,教师不是立即给予评论或者反馈,而是适当有所停顿,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自己的答案进行重新考虑、扩展或者修正,进而使学生完整地做出回答。相关研究表明,绝大部分教师在提问之后给予学生的两类不同的等待时间都不足3秒,其中“第一等待时间”约为1秒或少于1秒;“第二等待时间”约为0.9秒。假若教师在提问之后,能把两种不同的等待时间分别延长至3秒或3秒以上,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期待都会发生显著的积极变化[3]。可见,两种等待时间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驱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也更够让教师的提问能力和问题水平有所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正是有效课堂提问的追求所在,因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5]。可见,合理运用等待时间正是促进有效课堂提问的条件之一,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恰当运用。

二、适当延长等待时间的意义

1.适当延长等待时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课堂提问时,延长等待时间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是表现在许多方面的,它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还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甚至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的提高。首先,等待时间的适当延长可以让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为深入和全面。当教师适当延长等待时间时,学生在面对一个问题时就有一定的时间从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整理和逻辑思维,并将自己的思维条理化、清晰化、全面化,从而给出教师自己关于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有研究表明,当教师提问后给予学生3秒至5秒的等待时间,学生答案的长度将会比以往增长3倍至7倍[6]367。可见,延长等待时间会让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有大幅度的提升。其次,等待时间的延长会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一般而言,大部分教师在提问之后只给予学生大约1秒钟的等待时间[2]228,然后就要求学生作答,如此短的等待时间仅仅适应于那些学生非常熟悉或者是停留在记忆层面的问题。如果教师提出一些停留在推理、分析等较高认知水平上的问题,大约会有30%的学生给出“我回答不了”或者“我不知道”之类的答案,这样的回答也往往会让教师的提问陷入僵局。但是,当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构思答案时,无应答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即使学生不知道该问题的答案,他们也会试着给出一些推测性的答案或者一些充满意义的非期待答案,这说明当教师适当延长等待时间时,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会有所提升。再次,适度延长等待时间会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学习。这体现在,当教师适度延长等待时间以后,尤其是“第二等待时间”,学生会逐渐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答案,并对答案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而引发同学间的相互讨论和质疑问难。也正是由于学生之间的思想、观点有所不同,他们才学会从别人身上各取所长,学会合作学习。

2.适当延长等待时间有利于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

等待时间在课堂提问中的持续运用,也会给教师带来多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会让教师学会在生成中进行提问,另一方面也会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第一,适当延长等待时间会提高教师的提问能力和问题质量。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中的大部分提问都来源于课前的准备,是预设的内容,提问时,在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的情况下,课堂的教学就会顺着预设的方向进行,但是这样的提问不仅无法符合有效提问的价值追求,因为“有效课堂提问既是精心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是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 [7]。更重要的是它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7],更无法彰显学生在有效课堂提问中的主体性。适当延长提问后的等待时间,教师一方面可以用更为严谨、清晰的语言向学生提问,另一方面也可以对问题的合理性进行再次斟酌,实时实地地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接受能力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补充或者向学生追问,从这个意义上说,等待时间的延长会对教师的提问能力大有帮助。第二,等待时间的合理运用能够调节教学的信息密度[1],有助于教师把握好课堂的教学节奏。一节课通常都包含着较大的信息量,这里面分别包含有处于学生“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的不同信息,在向学生提问那些他们已知的知识点时,教师就不必给学生太多的等待时间,通常一带而过即可,但是当教师在向学生提问那些处于他们“最近发展区”的知识点时,给予学生较为充分的等待时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往往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就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所在,“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重点就难以突出,难点就难以化解”[1]。因此,在给学生呈现这些知识点时,教师就要稍作停留,将教学的信息密度“稀释”,然后满怀耐心地等待学生“消化”这些知识,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会有详有略、主次分明,有利于教师把握好整个教学的节奏。

三、合理运用等待时间的策略

等待时间的恰当运用并非一件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它不仅需要教师树立有效课堂提问的观念,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实践,直到最终把合理运用等待时间变为一种习惯。

1.明晰等待时间的重要意义,精心准备课堂提问

教师要想在课堂提问中灵活、恰当地运用等待时间,就必须在思想上对等待时间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要能够意识到等待时间对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师提问能力的重要意义。在树立了科学的教学理念之后,教师就要集中精力来精心准备自己的课堂提问,不能只注重课堂提问的数量,更重要的是保证提问的质量,让每一个提出的问题都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发展,发挥它们应有的重要作用。教师要想提出具有一定质量的问题,就要认真研读教材,因为“教师提出精辟的问题往往是对教材有深刻的把握”[8],此外,教师还要认真研究学情,在学生需要教师引导启发时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充分利用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打开思路,进而有所发展和提高。

2.保持清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养成等待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想灵活、恰当地运用等待时间,就需要在教学中保持清晰的教学思路,把握好教学的节奏。从一定程度上说,等待时间的适度延长会有助于教师的授课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他们能够很好地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问题难度给予学生适度的等待时间,而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教师要随时保持清晰的教学思路,才会在提问时留给学生合适的等待时间。

为了诱发学生在教师提问后能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从而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他们个体的全面发展,教师的确需要在提问时学会等待,但是,只是教师自身了解等待的意义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等待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明了,在回答问题时需要深思熟虑、积极思考,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懂得耐心等待,不可鲁莽打断同学的回答,在别人陈述完答案时,再给出自己的答案。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尊重别人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能完整地陈述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或许他还能在教师和同学的认真倾听中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3.讲究提问方式,巧妙点拨学生

为了把等待时间运用地恰到好处,教师在提问时就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因为提问方式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思维输出和教师对信息的获得。教师在提问时,要让学生保持悬念,要先提出问题然后再点学生的名字来进行回答[2]228。另外,教师在提问时要面向全班同学,点名回答问题时也要有随机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班级里的所有同学都保持悬念,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教师给予的等待时间里积极思考,认真组织自己的想法,从而让等待时间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教师在提问后的确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等待时间,同时在等待的过程中也可以伴有积极的教学行为,这种积极的教学行为尤为明显地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适时点拨和引导上。教师的提问在难度上有时会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提出这种问题的时候,如果教师已经给了学生较为充足的等待时间,但教室依然是“冷场”的情况下,教师就应该适当给予学生点拨,比如他们应该从哪个角度或者哪几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或者给出学生一个类似的例子对他们进行“旁敲侧击”,又或者让他们从反向来进行思考。当学生似乎有一点想法但是又不那么自信的话,教师就应该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或许一个微笑就可以让学生茅塞顿开,从而大胆地说出他的想法。

4.提高对学生的期待,适时对答案作出反馈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要有所期待,这也是恰当利用等待时间的重要保障。教师对学生要有所期待,意味着这种期待面对的应该是班级里的所有同学,而对班级里那些常常处于“无形”状态的学生而言,这种期待就更具有特别的意义。相关研究的结果表明,教师给出班级前五名同学的平均“第一等待时间”为1.2秒,而给班级最后五名同学的平均“第一等待时间”都不足1秒[3],可见,这和教师对他们的期待应该也是成正比的。事实上,班级里的这些同学比其他优秀的同学更需要自信、勇气和挑战自我的机会,因此,教师在向这些同学提问时,应该对他们提高期待,给他们更为充分的等待时间,让他们在教师的鼓励和关爱下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教师也要适时地做出反馈,这里的“适时”是指教师给学生的反馈要有所停顿,不可“操之过急”,要等学生完全给出答案时再予以反馈,这事实上就是“第二等待时间”的恰当运用。当有的学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但还欲言又止的时候,教师就最好不要忙于点评,而要有所停顿,看看学生是不是想对自己的答案有所修改或者补充,以便学生给出自己完整的答案。

总之,等待时间的恰当运用是教师实施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保障,同时它也是一门有章可循的教学艺术,它需要教师不断摸索、体验,逐步在实践中学会合理运用等待时间的策略,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如密,王冬黎.课堂教学等待艺术探微[J].教育科学研究,2011,(8).

[2]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Rowe,M.B.Wait Time:Slowing Down May Be A Way of Speeding Up[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86,37(1):43,45.

[4]刘玉中.探析课堂提问中的“等待时间”[J].教育科学论坛,2009,(11).

[5]乔美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浅议[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S2).

[6]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7]卢正芝,洪松舟.教师有效课堂提问: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J].教育研究,2010,(4).

等待的时间篇2

?这篇只是用来纪念我和一个人的友谊,我们已经分别三年了,仅此而已?

用一首歌的时间去换三年的等待,可不可以,用这些歌词来形容你,好不好;

差一点脱口而出的话

毫无悬念你一一抢答

这样的默契很难达到吧

我再说破坏气氛吧

我以为我当做是老朋友聚一聚

我以为我能百无禁忌的幽默风趣

当你字字清晰的说不必痴心与你

好神气笑着说不出我可以

——小贱《我以为,我能》

那个打雷的夜晚没有星星,只有害怕,你会不会和我一样,还是害怕着打雷呢?

我不知道哪一种曲调你我都喜欢、会轻轻的哼唱;不知道哪一个聊天记录里,有你说过的话、还残留着透明的温暖;

时间短暂、一晃而过、我们分别了。

你还有多少记得。那三年的时间里,发生过太多,太多。

我不想去记起,从你离开的那一刻起。

感谢你赠,嗜糖的我一包大白兔奶糖,我们有过很多的美好回忆,但是已经让泪水,染得模糊不清了,已经快被泪水覆没。你还会不会一直刻在我记忆里,即使我已经忘记了你的声音,,忘记了你的灰脸,但是每当我想起你时的那种感受,大概是从未变过的吧。?呵呵?

《从你离开的那一刻起,我懂得了,你没有骗我》

没有谁可以替代谁,没有哪个夏天可以重复你我的故事。对你,每一个回忆都是唯一的……

《尽管

,我一直以为,我能 ,能留住你》

该走的会走。即使再怎么害怕你会离开,终究还是止不住你离开的步伐;即使,离开,成了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终究还是会有无比难过的念头;你尽管是多么的不舍,可是,最后还是剩下我一个人独自的旅行。?呵呵?

《就算你会骗我说一句,我不走了。我也许会很开心》

曾经,一直问过自己,我还有什么,值得你可以为我留下。能够让你会感动,能够让你会回首,能够让你为我留,能够让你不会走,能够让你抱着我,说一句我不走了。

没有了,一直就是虚无的,也就不会有了。

和你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里,我和你,走在浮华绚丽却属于我的街,那个时候的我不像一个乞讨者,去你会在的每一处地方,乞讨着上帝,让他再给我多一点关于你的时光,似乎这成了一种奢求。

或许我早就应该习惯没有你的夜晚,勇敢的让自己可以入眠。

或许你我的回忆就应该让它变成陈年私酿,然后在每一年的那个分别的的午后,晾出任何与你有关的画面……

《我叫的咖啡明明加糖不加冰》

可是,所有关于你和我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你我也没有办法去阻止,或许你我的那一个开始,就是一个卑微的失望,多可笑。

有的时候,会想。为什么人那么喜欢分别,是不是所有的东西、只有分别过后才会美,才叫人那么记忆深刻……

那么、那样的故事,是有多么的,让人感觉、悲哀。

那些不断的雨。一遍一遍的洗刷这我的心。谁能告诉我,我要有多坚强,才可以,对你不会再念念不忘?

我知道美景未必一辈子不变,我也知道不会有永远,那些一辈子相伴的,其实,早已放开了手……

但是,我想问你,为什么诺言到嘴边就变一个美丽的谎言?为什么要把“离开”带上那么美的一个附件?为什么一定要说是因为不得已才会离开?告诉我,那些结局是什么呢?好不好?

是一种什么都不知道的结局,在脑海里闪过千遍万遍的你的背影,

就这样、一个一个,一遍一遍、一次一次、一点一点……最后告诉自己,我好像有点累了。

原来、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到让人幻想为美丽、

呵、为什么我们总要在故事结尾才看懂了故事的一切,才想要去改变,最终变得已经无法挽回……我已经忘记你是怎样说那些誓言、最后,又是怎样悲惨的结尾。然后,轻轻拭去我眼角的泪,笑着说会记住我,然后,变成一种回忆,被私藏在我心角、布满了蜘蛛网……

不知道是从哪里看见这些的“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命中的转轮,前世的风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的哀伤的精魂,最终、谁都不是谁的谁……你的眼睛、是我永生不再遇见的海……”只是心好痛,罢了。

为什么、我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少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是笑个不停。我不知道,谁又能猜到,到底是哪一种信号。身边的人都说我很开朗,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我为什么会在朋友中突然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原来的方向,你不会了解,我有多害怕黑夜,一盏一盏灯渐渐熄灭,什么都看不见……

那样、只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只是因为害怕失去你之后才伪装的吗?我不知道……

你会和我一样,晚上,一个人在夜空下,一遍一遍的数着那些损落下来的星星,然后再去心痛不已……

原来、你就像这星星,头也不回的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颓唐。

那张缺角的照片,烧不出我对你的留恋,我想会不会是烟熏着眼才会,我才会骗自己,骗自己要真一点,说离开,就离开,若是我像你那样的洒脱,会不会比较快乐呢?

从来没有

想到你会走

三年, 你没有回来过,我只想再用叁年的时间去等你,真的仅此而已。

安格,安彻一直以为,她能再次遇到那个她。

等待的时间篇3

摘要目的:降低患者在手术室的术前等待时间,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方法:运用5W3H分析法对患者在手术室的术前等待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制订改进方案,并与改进前进行效果比较。结果:患者在手术室术前平均等待时间缩短了。结论:运用5W3H分析法进行质量管理、明晰职责、明确标准,便于管理者进行质量控制,便于执行者落实,进而达到管理要求。

关键词 5W3H分析法;缩短;手术室;时间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38

5W3H分析法又称八何分析法即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原因(why)、如何干(how)、何数量(how much)、何结果(how do you feel)[1],在医疗质量管理中运用5W3H分析法,使制定的规章制度具有科学性,易于实施。2013年10月,我院运用5W3H分析法,优化患者在手术室术前等待的管理流程,与改进前患者在手术室术前等待时间比较等待时间缩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设有手术间20个,手术室无集中放置手术患者进行预先麻醉的场所,手术室护士70名,其中有8名外勤护士(专职负责接送手术患者,具有护士执照)。晨起6∶50分外勤护士开始到病区接手术患者,最早7∶00患者进手术间,由手术室夜班护士负责巡视手术间患者安全。手术室护士晨7∶45交接班,8∶00护士进入各个手术间。住院楼有5部电梯可达到手术室,有手术专用电梯1部,在晨起6∶40~8∶00用于接首台手术患者。调取我院2013年4月未实施5W3H分析法前的424例患者相关资料,男220例,女204例;年龄10~64岁;调取2013年12月实施后420例患者的相关数据,男200例,女220例;年龄11~70岁;两组进行比较,包括患者入手术室时间和患者手术开始时间。纳入标准:(1)住院患者手术。(2)首台手术。(3)择期手术。排除标准:(1)急症手术。(2)接台手术。

2方法

运用5W3H分析法对患者在手术室的术前等待时间进行调查、分析,拟定改进方案,优化工作流程,修订管理制度。

2.1缩短患者在手术室术前等待时间术前至手术开始是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的高发期和峰值期[2]。术前等待时间越长,患者无助感也越强烈。患者心理状态会影响其生理机能的变化,王维梅等[3]研究表明,患者在术前即可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术中由于应激和麻醉药物的影响可能会放大这种变化,甚至产生严重的突发事件,威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生命。缩短患者在手术室术前等待时间,有助于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和生理机能,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保证患者安全。

2.1.1现状把握(1)访谈手术室、麻醉科、临床手术科室、医务处、护理部、后勤保障部等部门负责人及部分工作人员,实地查看手术室、麻醉科,了解目前运行手术流程情况、人员配置情况、场所设置情况、电梯运行情况及各部门的困难、需求等。目前我院有20间手术间,手术室无集中放置手术患者进行预先麻醉的场所。手术室有7名外勤护士(专职负责接送手术患者)。晨起6∶50分外勤护士开始到病区接手术患者,最早7∶00患者进手术间,由手术室夜班护士负责巡视手术间患者安全。手术室护士晨7∶45交接班,8∶00护士进入各个手术间。(2)调取2013年4月手术时间数据,以9∶00开始手术的时间段结算,8∶30开始手术的例数只占总例数的7.15%。

2.1.2流程分析梳理我院患者进入手术室至手术开始时的流程:手术室外勤护士晨6∶50开始到病房接手术患者,患者乘手术专用电梯至手术室,手术室夜班护士送患者至手术间等待手术,巡回护士8∶00进入手术间进行术前准备,手术时间不能确定。根据调研情况,召集手术室、临床科室、后勤保障部、医务处、护理部、院办室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召开工作协调会。参会人员头脑风暴法分析原因,分析目前运行流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影响患者在手术间术前等待时间的关键环节,共同探讨改进措施,达成共识。对改进方案试行1个月,试行期间对部分内容及时修正。

2.1.3找出目前运行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外勤护士接患者时间早,最早6∶50,影响患者夜间休息及手术医师术前查看患者情况。(2)患者安全存在隐患,手术室7∶00~8∶00时间段只有夜班护士巡视手术间患者。(3)原有制度不合理,如麻醉时间长短不确定等问题。

2.1.4应用目前运行流程的主要原因(1)手术室外勤护士少,每日晨起只有3名护士接手术患者,每日首台手术患者有20例,有时病区护士未完成患者术前准备。外勤护士抱有“赶早不赶晚”“完成自己接送患者职责就行”的思想。(2)手术专用电梯不足。(3)管理不到位,手术医师不在意。

2.1.5影响患者在手术室术前等待时间的因素(1)病房护士在外勤护士接患者时未完成术前准备工作。(2)手术专用电梯不能满足晨起接患者的需求。(3)手术室晨起接手术患者的外勤护士数量不足。(4)制度不合理,临床医师松散。(5)监管措施不到位。(6)奖惩力度不够。

2.2改进方案

2.2.1提出改进方案(1)病房护士于7∶40前完成首台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2)后勤保障部,负责7∶50~8∶30期间安排2部专梯接手术患者。(3)手术时间管理重点是手术三方安全核查完成时间。明确手术三方核查工作由麻醉医师主导完成,麻醉师、手术医师、护士任何一方不在时均不能麻醉,三方核查时间以麻醉记录单中的麻醉开始时间为准。麻醉记录单是医疗病历的一部分,具有法律效力,麻醉医师不敢随意涂改、篡改、伪造时间,否则将承担全部法律责任。(4)日常质控管理,由医务处每周和每月汇总、分析手术安全核查落实情况,每周将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并将核实情况进行公示。(5)时间控制,由手术室每日记录每天手术的时间信息,包括患者入手术室时间、麻醉开始时间、手术开始时间。(6)惩罚措施,手术医师在4周内出现2次未能按时完成三方核查工作,取消该组手术医师1个月的首台手术资格。(7)手术室每日安排5~7名外勤护士接首台手术患者。

2.2.2方案试行和确定将拟定的改进方案试行1个月,试行期间多次与手术室、麻醉科、临床科室、后勤保障部、医务处等部门沟通,经过修正后,正式颁布施行。

2.3评价标准记录手术室患者在5W3H分析法实施前后8∶00前等待时间和手术前等待时间,并进行比较。

2.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表1)

4讨论

4.15W3H分析法明确工作内容,对执行者具有指导作用手术室是医院的关键部门,是整个外科的“心脏”。然而,患者在手术室术前等待时间长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广大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增加了医疗成本,影响医院服务质量[4]。手术服务流程中的每个环节是由不同人员完成的,前端任何一个环节的服务质量都会影响患者在手术室的术前等待时间。5W3H分析法明确每个工作环节的负责人,完成时限,完成地点,完成内容。如:患者在病房的术前准备工作环节中,因为病房护士不及时完成术前准备工作,会延长患者在手术室的术前等待时间,因此病房护士要在晨7∶40前,在病房按照操作标准完成术前准备。5W3H分析法明晰各环节人员职责,促使各岗位、各环节人员按照要求履行职责,结果显示,实施本方法后术前在手术室等待时间缩短了。

4.25W3H分析法明确管理标准,是管理者的管理工具5W3H的具体规定,既是执行者的工作指南,也是管理者的管理标准。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按照要求、程度,做规定的事情,管理者可以追究工作人员责任,进行绩效考核,督导其履行职责,同时管理者也应分析,为什么工作人员没能做到,是否需要修改管理规定,为什么要坚持这么做,管理者通过5W3H分析法,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任真年,宋炜,张国荣.现代医院卓越绩效考评与管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154.

[2]Koenig A,Omlin X,Zimmerli L,et al.Psychological state estimation from physiological recordings during robot-assisted gait rehabilitation[J].J Rehabil Res Dev,2011,48(4):367-385.

[3]王维梅,李巧梅,石爽.心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133例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124-125.

[4]王丽波,林平,李玲.手术流程时间延迟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8):24-26.

(收稿日期:2014-04-17)

(本文编辑刘学英)

·声明·

等待的时间篇4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A Study on the Psychology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Customers Waiting in Line

CHENG Shuangshuang

(Management Department, Zhong Shan Vocational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49 )

AbstractWaiting in lin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service industry. Not only can the waiting in line research enhance the satisfaction from the customers, but it can also promote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the firm. This study has proposed some approaches to the line up manageme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inciples of the waiting in line management and the psychology of the customers waiting in line.

Key wordspsychology of the customers waiting in line; line up management; waiting in line principles

1 顾客排队与等待的心理分析

服务管理专家大卫・梅斯特(Maister)提出服务管理的两个著名法则,一是“顾客的满意首先是源于服务的体验中没有或尽可能少的等待”;二是“第一次接触的体验将始终是服务的一部分并将极大影响着服务的感知质量。”①因此,若一项服务要求顾客等待,那么等待的过程对于顾客来说应是一段愉快的经历,否则即使后面的服务再好,长时间枯燥无味的等待也会让顾客失去原来的兴趣。作为服务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考虑到顾客等待心理的以下几个方面:

1.1 无事可做使等待更显漫长

无事可做只是空耗时间会使顾客从主观上感到的时间比实际时间更漫长;而充实愉悦的度过时间会使顾客从主观上感到时间过比实际时间要快。服务提供者若能让顾客在排队等待时做一些令人感兴趣的事情,会间接地改善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

1.2 焦虑使顾客等待更显漫长

长时间的等待会让顾客产生焦虑情绪,这种情绪会加重顾客心理负担,使得等待显得更加漫长。此时聪明的企业管理者只需要派一名员工前去安抚顾客情绪,或者递上一杯茶等,这样会大大减轻顾客的焦虑情绪。

1.3 言而无信使等待更显漫长

预见中的等待是可以接受的,顾客此时有一个心理预期。但是当服务提供者向顾客承诺了等待的时间,却没有兑现承诺,会超出顾客的心理预期,顾客会感觉等待时间过长,令顾客不满意。服务提供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向顾客做出承诺,以确保承诺的兑现。

1.4 未知的等待更显漫长

如果服务提供者能向顾客说明等待的原因,此时等待是有意义的,合理的等待原因能够让顾客更容易接受更长时间的等待。因此一旦出现服务的延迟或等待,服务人员应向顾客解释原因,便于顾客及时安排做其他事情,把顾客的不满降低至较低程度。

1.5 无秩序的等待更显漫长

顾客按照顺序依次接受服务是一种公平原则。若整个等待过程秩序很好,顾客会安心的等待服务。但是一旦等待秩序被破坏,出现所谓的“夹塞”现象,那么顾客平静的等待会变得相互竞争,加剧顾客的焦躁情绪,会使等待显得更加漫长。服务提供者应维护顾客的排队等待秩序,使整个服务过程有节奏地进行。

1.6 不熟悉的等待更显漫长

顾客对一项服务不熟悉,不知道服务的流程,此时的等待会更加显长。服务企业若能告知顾客整个服务过程,顾客心理会有一个预期,等待就不会漫长。

2 排队管理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即确保顾客排队等待的公平性,顾客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依次接受服务,杜绝“后来者居上”现象的发生。(2)重要性原则:即如果该顾客很重要或是企业的老顾客,企业可以为顾客开辟特殊区域,专门为这部分顾客使用。如机场的VIP通道、火车站的豪华候车室等。(3)高价优先原则:即顾客愿意出高价接受服务,服务提供者可以优先为这部分顾客服务。(4)紧迫性原则:即顾客的接受服务的时间要求很紧迫,这部分顾客可以优先接受服务。如重病急症患者,医院会提供绿色通道,优先医治。(5)服务持续时间长短的考虑。如果某些顾客的服务时间很短,几分钟即可结束,服务企业可以考虑开辟专门区域,为这部分顾客服务,减少等待时间。

3 服务企业排队管理措施

3.1 提高运营能力,减少顾客等待时间

服务企业通过对整个服务系统分析及优(下转第172页)(上接第134页)化资源配置,可以消除无用的服务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服务流程的长度,提高运营能力,从而减少顾客排队等待时间。提高运营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增加服务人员,当等待接受服务的顾客较多时,服务企业应增加服务人员,提高服务速度。如在春运期间,火车站加开临时售票窗口,旅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买到车票。二是延长工作时间,在服务需求的高峰时期,如每年的“黄金周”,服务企业会延长工作时间,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接受服务,减少等待时间。三是增加服务设备,如机场的值机柜台、火车站的安检仪器等,服务设备的增加会减少顾客排队的长度。四是采取合适的排队结构,常见的排队结构有多排队、单排队、叫号法、特殊通道。每种排队结构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当排队等待不可避免时,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排队结构。

3.2 让顾客等待的时间充满乐趣

Hornik发现人们倾向于高估消极的等待时间而低估积极的等待时间。②顾客在无事可做的无聊的状态下的等待时间会更长。服务企业可以为等待的顾客提供一些“事情”让顾客来做,如读物、影片、孩子的玩具、小点心、饮料等。这方面有些服务企业做的很好,如有些银行为客户提供了舒适的座椅、理财资料;车站在候车室安装了宽屏电视播放电视节目供旅客观看;医院在患者等待的时间提供相关就医信息等等。机场贵宾候机室为旅客提供咖啡等。这些做法是为了分散顾客的注意力,让顾客在等待的时间内有事可做,会让等待时间变短。

3.3 营造尊重顾客的服务氛围

顾客辛苦等待接受服务,却看见企业的一些员工聊天、看报纸、喝茶,此时顾客会觉得服务人员消极怠慢,自己不被尊重,对企业产生不好的印象。如果顾客看到的是服务人员认真迅速工作、紧张忙碌的场景,等待服务的顾客会显得更为耐心,因此未直接服务的员工和资源应避免让顾客看到。在服务过程中应对顾客加以引导,明确告知顾客服务时间,让顾客心理有预期。尊重顾客还包括为顾客营造一个舒适安逸的等待环境,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

3.4 加强对顾客行为的管理

顾客在排队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矛盾,不遵守服务规则的行为,此时服务人员要加强对顾客行为的管理。排队的顾客出现争执情况,服务人员应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争执双方积极调解,以化解争执对其他顾客的不良影响。对于一些态度蛮横的顾客,不遵守服务程序的顾客要严格加以约束。同时,企业应增加服务的透明度,让顾客对服务的程度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4 结语

我国的服务业正在迅猛的发展,但还未能完全满足顾客对服务的要求,所以服务等待在所难免。服务企业应该抓住当下的发展机遇,认真分析顾客排队等待心理,制定科学有效的排队管理措施,从而积极改进服务质量,提高顾客对企业服务的满意度,促进企业的发展。

注释

①邹建新.民航企业服务管理与竞争[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5:144.

等待的时间篇5

提起排队,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或许,你的脑海里正浮现着各式各样的队伍,西安市民为了申请低保保障房排了4天3夜的长队,而为了获得北京昌平区一家幼儿园的入园资格,家长们组成了更为壮观的队伍,他们等待的时间也更长,耗费了整整一个礼拜。

然而,这么长的队伍却不单单是中国的特色,事实上,其他国家也具有自己的特色队伍,纽约的孩子甚至从出生就开始排队等候了,像纽约市民劳拉,她从得知怀孕的第一天起,就不得不在纽约大学的医疗中心等候产房——因为产妇太多,所以她们得早早准备。同样,为了让孩子们顺利参加卡梅罗科学基金会举办的夏令营活动,在寒风刺骨的一月,凌晨4点天还没亮,住在纽约的家长就匆忙赶往指定地点站队。仅用了短短的几十分钟,一支长长的队伍便赫然出现在布鲁克林区的大街上,让人一眼望不到边。

排队报名、排队等餐、排队进站、排队参观等等,现代人正在各类排队等待中静静地消磨着自己的生命。排队消耗了我们如此多的时间,它对我们的心理和行为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缩短等待的心理时间

排队等待是一件苦差事,而等待时间越长就越会让人感到痛苦和焦躁。可是,由于受到不同客观因素的约束,人力有限、设备有限等等,缩短等待时间常常是办不到的。不过,我们却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减少排队者等待的心理时间,那同样可以达到帮排队人减少焦虑的目的。一些实例表明,控制人们等待的心理时间的方法是可行的。

几年前,美国休斯敦机场的高管们遇到过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由于取行李时等待时间过长,乘客们怨声载道。作为回应,机场增派了许多行李员,并将乘客等待取行李的总时间减到了8分钟,大大缩短了等待时间。可是,奇怪的是,乘客的抱怨依然在持续。这实在令机场的高层费解。

于是,机场管理者不得不进行了更详细的分析,终于发现,乘客取行李时,需要等待时间由两部分组成:乘客先需要用1分钟走到行李处,再花7分钟左右来取包。换句话说,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无所事事地等待行李上。了解了这个细节后,高管决定采取新的办法,拉远出口距行李处的距离,再把行李包按路线送至最外层的圆盘传送带上送达行李处。这样,虽然会使乘客多走6分钟去取行李,但走到行李出口处后,却能在2分钟内拿到自己的行李。

实际上,新的方法并没减少总的等待时间,只不过将两部分的等待时长交换了一下而已。但是,新方法却取得了奇效,之后几乎再没有乘客因此抱怨。这个例子暗示着一个原理:在等待者的心目中,无所事事的等待(一直站着等)比有事可干(走路取行李)更难熬,感觉时间过得更慢。所以,减少人们心理等待的时间的首选方法就是给他们安排事情做,让他们忙起来。在电梯旁放个镜子,让他们在等待时照照镜子,或者发放免费的小报等,这些做法都可以极大地缩短排队者心里对等待时间的感知,把人们从痛苦的煎熬中解救出来。

排队的公平性很重要

另外,在等待者的眼里,那些不确定的等待将比已知的、有限的等待时间更为漫长。比如去火车站排队买票,如果窗口没开,而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即使排在第一位也让人焦躁不安。因此,提前告知他们可能要等待的时间长短会帮其缩短心理上的等待时间,使他们变得更有耐心。而除此之外,舒适的等待环境也可以为等待者节省一些心理时间,让他们能更久地等下去。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费尽心思寻找各种方法来缩短等待的心理时间,都是为了努力平复漫长等待中渐渐增长的负面情绪。因为在被迫等待的过程中,人人都会逐渐变得没有耐性,逐渐变得暴躁。被消耗了耐性的人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等着被引爆。前些日子,一个男子在美国马里兰邮局被一名排队的顾客刺伤,因为那位顾客误会他插队了;在我国某一大型超市内,一名男子因插队也被其他几个排队者狠揍了一顿;而那些排队者共同责骂插队者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在排队时,任何企图插队的不公正行为都会导致激烈的队列暴力,成为引犯众怒的导火索。

当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排队的人会感觉等待的时间更加漫长。相反,如果坚持排队中的公平,坚持先到先服务的原则,不仅会使我们心理上的等待时间缩短,还会使等待的服务升值,进而再次帮我们缩短心理上的等待时间。如今在银行办事,都是叫号排队,而且环境也舒适,所以在银行因排队而吵架的现象很少出现了。

适度排队,买卖双赢

人人都讨厌排队。但奇怪的是,在很多的大型超市里,明明收款台有几十个,为什么真正投入工作的只有那么十几台,却让顾客排队等待呢?商家对此从来没有过解释,买家也往往不了了之。但事实上,如果把一切摊开来讲,顾客也许更不愿意全部收款台开放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超市的几十个收款台全部开放,排队现象自然可以被消除,但是没有顾客时,那些收款台就相当于被闲置了。但是收款员的工资、收款机的电费可不是没有顾客就可以不给的,这样一来,超市的成本就大大增加了。这些成本从哪弥补?很简单,当然是从商品的价格中弥补了,因此开放所有收款台的代价就是超市商品的价格贵了。

虽然排长队也耗费了顾客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种成本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经济学家在调查分析后发现,在人们心目中,相比等价于10块钱的时间成本,真正的10块钱明显价值更大。这就意味着,比起通过增加开支来减少排队等待的时间,人们更愿意等待而不是花钱,所以超市排队的情形便被消费者所默认了。

既然从卖家和买家的角度来看,消除排队的情况都不见得是什么好事,那么是不是队伍排得越长越好呢?答案自然不会如此,因为如果队排得过长,使得大多数顾客的时间成本都高于商品为他们节省下来的价格,那他们自然会光顾其他的商家去购买物品了。因此,对于商店的经营者来说,如何平衡排队的长度,也是一门学问。

等待的时间篇6

企业案例:通过市场部对客户的研究,美国银行发现当等待时间超过3分钟,客户的心理等待时间与实际等待时间就会出现偏差。比如,如果客户实际等了2分钟,那他的心理感受就是2分钟,但是如果客户等了5分钟,那他会感觉自己好像已经等了十几分钟。研究还表明,客户的等待时间与客户满意度存在密切关系。而且,之前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能把顾客的注意力从无聊的排队分散到别处,会觉得等待时间过得很快。因此,美国银行决定做一项实验,在银行大堂里安放电视,来观察是否会减少人们的心理等待时间。美国银行在一家支行安装电视控制器,播放CNN节目,并测算客户的实际等待时间和心理等待时间。结果表明,安装电视后,人们高估的心理等待时间从32%降到15%。为计算这一结果的财务影响,公司根据客户的调查问卷引入了客户满意度指标:该指标每上升一个点,则客户为银行带来的收入增加是1.40美元。之前的试验结果表明,安装电视后,每位客户满意度可以上升5.9个点。这就意味着,一家拥有10000位客户的支行,每年可以增加82600美元的收入。只要支持的客户数达到几千位,那么,安装电视所花费的10000美元就可以在一年之内补偿回来。

管理评论: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企业为什么要追求效率?因为效率的跟时间也有莫大的关系。等待心理学涉及到时间成本、效率、客户满意度这三项重要指标。在时间成本忽视了等待心理学的作用。企业管理者中有些人,对时间概念冷漠,做事拖拖拉拉。大家想一下,本来可以一天做完的工作,却花了二天时间,这二天是不是要发员工工资?这浪费的时间就是一笔成本,包括员工工资与浪费的资源等。而且这时间浪费积少成多,对企业而言,长年累月下去,不知要浪费多少成本?所以,在企业里,时间就是成本。让客户长时间地等待,不但浪费了客户的生命与金钱,而且企业还浪费了成本,减少了服务客户的数量。等待心理学是使企业与客户“双败”学问,而非“双赢”的学问。在效率上忽视了等待心理学的作用。让客户等待,表面上看是企业忙碌不过来,但实际上却证明了企业管理的失败,是由于企业忽视效率造成的。效率低下的企业,就会导致成本大增。成本大增,就会在成本上丧失竞争优势。反映在产品价格上就会是,一样价格的产品,企业相比竞争对手,赚不到钱。企业赚不到钱,亏损而没有资金周转的话,就会关门倒闭,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提高效率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产出,减少成本,形成成本竞争优势。在客户满意度上忽视了等待心理学的作用。长时间等待是非常痛苦的感受。企业让客户痛苦,那么客户也会让企业痛苦。企业让客户满意,那么客户也会让企业满意。客户痛苦,就会憎恶企业,反感企业的产品。客户满意,就会喜爱企业,经常购买企业产品。如果企业不能完全根除客户等待,或者没有办法不让客户等待,那么就要想办法,让客户在等待时做些其它娱乐的事情,转移等待的痛苦,这样客户就会对企业满意,从而成为高忠诚度客户。

等待的时间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44-03

等待,需要时间。蝴蝶最终冲破丝壳化身为美丽的完全体,那是因为经过吐丝、化蛹的等待;彩虹为什么会散发出如此的魅力,因为它经历了雨水洗礼的等待。如果等待的时间太短,蝴蝶就不能化身,彩虹也不会出现。美丽的蝴蝶和七色的彩虹都需要等待,可见等待的魅力。而我们的数学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播本领的高强,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教学中的“唤醒、激励、鼓舞”大多不可能立竿见影,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的耐心等待。等待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在静静等待下的课堂中,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数学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的课堂就是因这样的等待而美丽。

一、有一种关爱叫等待

等待是一种期望和信赖。这种期望和信赖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向上的动力。加拿大学者马克斯・范梅南的观点是教师的教育机智表现为“润物细无声”。教育机智并不总是表现在激烈的、突发的教育情境之中,也表现在对学生影响的潜移默化之中。用细心去影响学生,用细腻的方式去感化学生。默默的关怀、悉心的关爱、殷殷的期望、耐心的等待就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表现。等待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关爱。

片段一:与众不同

正当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讨论“朱老师与牛有什么不同”这个话题时,朱老师在屏幕上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2,4,6,7,10这五个数中,找出“与众不同”的数。同学们还延续着刚才讨论时的那份热情,一连7个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可是还有其他的小手高举着,于是朱老师又请了另一位同学。

生:啊?(哄堂大笑……)

同学们为什么笑了?或许他们笑这位同学的发言就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抑或其他同学听到最后还是一头雾水。但是朱老师却没有笑,始终静静地倾听着,直到这个学生把最后一个字说完。我想,这个学生有如此大的勇气把这段话说完,或许就是因为朱老师的这种静静的等待,给予这位学生一种莫大的激励。同时,对刚才发笑的这些学生,朱老师的静待,无疑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引导学生要尊重别人、学会倾听、学会等待,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有一种智慧叫等待

曾听人说,等待是无能者的表现,笔者却不以为然。笔者认为,等待是一种智慧。从字面上来看,等待是一种被动的状态,其实,等待是一种精力和能力的积累,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古人云:静观其变,或以不变应万变。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等待的确是一种智慧。在朱老师的智慧课堂上,有两种等待让人记忆深刻:一种是学生读题时的等待,另一种是问题处理时的等待。

(一)学生读题时的等待

片段二:《平均数问题》

师:我相信,关于平均数大家能说出很多东西。越来越多的同学举手了。这样的事情是平常生活应用中比较多的,我们在生活当中也会见到一些平均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题目。(课件出示题目1:某公司在招聘广告上写着本公司平均月薪5000元。张坚应聘后,被公司录用,他好好工作了一个月后,老板给他500元钱。由此,能否断定这个公司打了虚假广告?为什么?)

师:刚才我们发了一些小方块,这样的小方块以前低年级时我们可能用过,比如我们在三年级或者二年级学“长方形面积”的时候,我们说一排来放5个,像这样能放3排,三五十五个,所以等于长乘宽。是不是?如果我们用这个小方块去拼,用两个去拼,那我相信我们每个同学都会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屏幕出示问题:要观察一下,第一排和第二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静待30秒,朱老师一边看屏幕,一边关注学生的思考情况)

生:我认为第一排都是一些不规则的图形,第二排都是一些规则图形。

我们不难发现,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时常会在屏幕出示问题或者合作要求,但是当屏幕出现文字的时候,他总是不发出一丁点儿声音,花上20秒乃至30秒的时间,让学生静静地读题。而他则静静地等待孩子们仔细地读完题后思考问题。这样的场景,看似是一段空白,但却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读题能力,还给了孩子们静静思考的空间,这样的空白真好。

(二)问题处理时的等待

对于问题处理的等待,朱老师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的等待,另一种是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等待。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该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间与‘第二等待时间。第一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这时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者指定学生回答。第二等待时间是指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也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提出另一个问题。据研究发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没能立即回答,在提问与引导学生回答之间的等待时间平均是2秒。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充分地思考并构思答案的。因此,课堂上常见的情景是,教师提出一些简单、封闭性的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只凭记忆就匆匆回答。结果,课堂上师生互动热烈,但对话或讨论实际上只停留在浅层次上。

但是如果增加“等待时间”,教师只要稍微忍耐一会儿,等待片刻,学生的精彩回答就会浮出水面,呈现在课堂上,甚至成为经典。朱老师就是恰倒好处地掌握了学生的这种心理,巧妙地运用等待,让孩子们的思维在课堂上绽放。

1.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等待

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朱老师以学生发展为本,满怀热情地为孩子们创设交流的机会,慷慨地把时空让给孩子们,让他们敞开心扉,心与心地交流碰撞,在碰撞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有些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以后,看到有小手高高举起,就满心欢喜,其实立即举起森林般的手争着想回答,说明这样的问题价值是不高的,或者学生这样的思考是不深入的。而朱老师在一个问题提出后,总是喜欢等上几分钟,看到教室里顿时一片沉静,几分钟后,慢慢地举起了一只、两只、三只手……就算是看到举手的人很多,他也依旧是这样执着地等待着。其实一节课只有40分钟,或者30分钟,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时间是如何的宝贵,那为什么朱老师总是要在提问后花大量的时间等待呢?我想,他在等待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思考,给他们提供一个思考的良好环境,又或是促使思考完了的同学进行再思考。的确,这样恰倒好处的等待无疑给每一位同学提供了一个思维的平台。

2.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等待

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上总习惯于及时给学生作评价,即“指点迷津”,但这种及时评价往往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框框、一种说法的定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中新的想法不会出现,原来的想法也难以深入,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仿佛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单一或局限于表面,更谈不上创新。而朱老师在学生回答了问题以后,往往总是不急于评价,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你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有谁听懂了?”“他说的是什么意思?”有时甚至当学生回答完了,他还是一言不发,而是专注地注视着这个孩子,用期待的目光,微笑的神情,给了学生表达的信心和勇气。

短短的几句对话中,朱老师3次将“绣球”抛给了其他学生,没有进行即时的评价,而是在等待其他学生的评价,在等待的过程中,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也有利于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学生可以轻松自如地思考问题,可以静下心来思索。片段中对于学生的回答,他有的时候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等待了片刻。这其实就是朱老师的高明之处,既给了教师自己本身思考的余地,也让发言的学生有反思的机会,同时也给其他学生提供了思维碰撞的机会。这样的课堂,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开拓思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乐趣。等待是一种方法,等待是一种心态,等待更是一种大智慧。

适时的“等待”能够让教师变得从容,变得幽雅。更为重要的是恰当的“等待”,让我们和学生之间没了硝烟弥漫,多了清新和谐。等待的确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如果一堂课可以用一条河流来比喻的话,那么朱老师静静等待下的课堂,表面上看是一条平静的河流,但实质上河面下却是波涛涌动。而这不正是静静等待的最高境界吗?

等待的时间篇8

夏季的炎热为的是衬托秋季的凉爽。

丰收的果实迎来的是枯黄的落叶。

等待亦是一种凄美的开始。

时间在指缝间留过,心却由开始的兴奋,开始的激情化为晕旋中浅浅的淡漠。风,在早早的清晨开始工作,片刻不停地撕扯着等待着的心。日光,在早早的清晨开始洒落,不是午间的烈火,不是晚间的悲凉,而是柔柔的触感,这是日光唯一的温柔。在早早的清晨开始等待,唯一等待的理由便是那撒在身上柔柔的光感,让等待的人感到等待的美好与希望。

时间不能静止,阳光一改出始的温柔开始与风一起火烈的攻击。对于等待的人来说,这不是热情,而是淡漠的开始。

时间还在流逝,等待人的耐心也在毫无保留得挥霍。

日光照在头顶,温度升高,心已黯然。

无论结果是否完美,等待的苦我算是尝尽。曾经,等待过我的人很多很多。这次的等待是一种回应,是一种教训。

此后,我不曾让人等待。

上一篇:骄傲的公主范文 下一篇:保尔的精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