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物理学家范文

时间:2023-10-24 20:25:36

著名的物理学家

著名的物理学家篇1

一、高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学生应该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由此可见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名著阅读对学生教育意义虽大,但是在初期阶段对学生所形成的心理压力也相当大。我班上的一位学生这样告诉我:“老师,我看到名著就头痛,又长、又深、又厚……什么时候能读完啊?”还有的学生说:“老师,我阅读完了整本小说,可是,还是不能理解小说的内容,尤其像《红楼梦》这样情节复杂的小说更是很难读懂读透……”相当多的学生有类似的心理,他们一看到长篇名著就手忙脚乱,躲躲闪闪的,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据一项针对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喜爱程度”的调查显示:9.6%的学生“很喜欢”,18.1%的学生“喜欢”,51.4%的学生觉得“一般”,20.9%的学生“不喜欢”。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大部分学生对课外名著阅读的兴趣不高,这显示了高中生普遍缺乏阅读名著的兴趣和动力,他们不会或很少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名著,很多学生虽然读过了,但是因为理解得不多,所以也渐渐失去了阅读兴趣。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高中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培养高中生名著阅读意识的方法

高中语文的名著阅读是高考的重要考试得分点,那么,面对高中生名著阅读的实际状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引导高中生阅读名著呢?笔者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总结如下:

(一)查询、搜集和整理辅读资料。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高中生养成阅读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就需要先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教师要通过资料查询、搜集和整理,向学生提供包括作者简介、作品时代背景、思想内容简析、艺术特点简析等辅读资料,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对作品先有大体的了解。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在高一的第一学期先推荐一些文字优美或传奇性、故事性强的短篇小说和名著精编缩略版,如:《名著导读系列》、《名家谈红楼》、《名著精编100篇》等,使学生很快就能阅读完,也使学生产生了阅读的“小成就感”和亲切感。让学生对名著产生亲切感和亲近的愿望,然后逐步引导学生阅读哲理性、科学性较强的作品,逐步培养他们阅读优秀作品的自觉性。

(二)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逐步培养他们阅读名著的习惯。通过1到2个月的引导阅读,学生对一些基本的问题也能对答如流了,个别学生还能提出一些独到的看法。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后,我就会推荐一些长篇名著了,如四大名著等。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培养阅读兴趣的方法。在课堂阅读名著的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读书竞赛,写读书笔记,开展与名著中人物的对话;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交流自主阅读的成果,即大家彼此围绕一个目标,质疑讨论,争辩解答,让学生既是提问者,又是答题者,时而当老师,时而是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逐步培养他们阅读名著的习惯。

(三)指导学生归类、对比阅读。

长篇小说的归类阅读,可以使学生有效地熟悉和掌握小说里面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在高中名著阅读指导中,我将必读的那些名著进行归类:1.相对容易的短篇小说归为一类,如将《呐喊》和《边城》等篇幅相对较短的小说归为一类,《边城》里的故事情节充满无限风情,人物性格又特别丰富,学生很有阅读兴趣。2.不容易理解的篇幅较长的小说归为一类,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篇幅长,内容多,人物关系复杂,要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理顺人物关系,并对其内容进行细化,在学期内课外阅读时间有限,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困难,可以安排学生在假期里阅读。3.比较阅读矛盾主线类似的小说。如:《家》、《雷雨》、《哈姆雷特》这三部作品都是以家庭矛盾为主线展故事情节的,把这三部归类在一起,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而《老人与海》、《欧也妮・葛朗台》都是围绕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的外国小说,同是老人,性格却大相径庭,产生了很鲜明的对比性。在比较阅读中,文中主人公强烈的性格差异,会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良好的阅读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阅读的同时,教师要注意督促和指导,同时还必须要做好辅助学生阅读的资料整合工作,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的物理学家篇2

一、抓住学生课外阅读需要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大文豪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小学、初中阶段涉猎名著极少,新课标中所列八部名著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只是听说过,系统阅读过一部的更是寥寥无几。面对厚厚的《三国演义》《红楼梦》,根本不知从何下手,一片茫然。面对这种情况,我抓住学生课外阅读需要心理:认知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一方面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另一方面是出自于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这种心理需求是求知最基本的原动力。

首先,开展名著阅读的交流会。遵循学生课外阅读需要心理:追求赏识的需要。这类阅读心理需要分成两种:一种是通过阅读得到父母师长的赞许,另一种是为了通过课外阅读增加谈资,从而赢得同龄人的敬服。我告诉学生,名著是经过历史洪流卷席,大浪淘沙之后沉淀的金子。不管是思想还是艺术上都存在极高的价值,阅读它们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甚至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其次,我根据学生不同性别、性格、心理特质,在规定书目的基础上,引导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女生多愁善感,喜欢风花雪月,我就将《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一幕娓娓道来。男生崇拜英雄人物,说罢赵子龙单骑救主,个个热血沸腾。老葛朗台的吝啬令人捧腹,觉新的懦弱引来讨伐声一片……

文学名著的原著很出色,很多的文学评论家对于这些文学名著的解读也很到位。文学评论家的这种解读,实际上是教学生如何去品读这部名著。我有意识的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名的文学评论家评价名著的文章,学生在自己初读的基础上,有名家的指点,会更深入地理解原文。

二、循序渐进、培养阅读能力

首先,我告诉学生当代散文家、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过一句话,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所以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制定长期的阅读计划,每天阅读名著的时间、篇目。力求把读文学名著当成生活的必需,务必每天亲近文学、每天都和作家进行心灵的对话。随着身心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使中学生容易产生孤独感,课外阅读便成了他们排遣孤独的突破口。他们以书为友,与书中人物交流思想、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得到自我振奋与陶醉。

其次,指导学生科学阅读的方法。如“择要摘抄法”“圈画点评法”“写读后感”等。尤其是圈画点评这一方法,学生边读边记,在思考中升华。当他们回顾自己写下点点滴滴的收获,成就感油然而生。再则,每天上课,都设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每天分享一个名著故事。互相督促鼓励,形成愉快的阅读氛围。

第三,有针对性地梳理长篇名著阅读。长篇小说篇幅长,人物多,情节杂,学生难把握容易混乱。名著导读课便至关重要。第一步,向学生提供导读材料,材料主要包括作者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简析、艺术特点简析等等,让学生在读之前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以某一要点切入。例如《三国演义》导读:

通过对英雄的分析点评,引导学生去感知其中英雄人物的形象,并适当进行对比,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1、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央电视台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断:三顾草庐、舌战群儒、赤壁之战等。

2、请学生谈谈对片断中人物的感受?(小组讨论)刘备、诸葛亮、曹操。

3、回归文本,制定部分回合让学生阅读,然后小组合作,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

(1)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你印象中的曹操又是怎样一个人?

(2)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刘备却处处流泪,你是如何看待刘备的“眼泪”?

(3)诸葛亮运筹帷幄,谋略过人,但你相信他真懂得七星台祭风、五丈原禳星吗?你如何看待诸葛亮的才能。

在比较的阅读过程中,带动学生进行思考,进行讨论。一方面通过交流可以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观点的碰撞,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4、总结延伸。利用课外时间,认真阅读《三国演义》以及相关资料,并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人物形象,并就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剖析、研究和探讨。由面到点,化繁为简。

三、注重实效,定时进行名著阅读检测

1、课前5分钟。以课前讲话的形式展开,可以复述一个名著情节,可以交流对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的赏析,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对公认的好句子、段落朗诵甚至背诵。

2、采取“我读文学名著”的日记传递。班级准备一个日记本,用记日记的形式,一天一个人,从甲同学传到乙同学,让他们去谈自己读了哪个名著,或者是哪个名著片断的主要故事情节,锻炼一下他们概括情节的能力,之后就是谈自己阅读的感受。让学生有一个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半学期评选一次好作品,加以奖励。

3、两周小测检查一次。根据新课标考试要求,以书面考查形式检验学生读书质量。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4、整体感知阅读,这一遍阅读安排在寒暑假期里。由于假期时间集中,他们完全处于自主的地位,便于从整体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特点。同时对不懂的字词,查阅工具书,心得记在阅读笔记上,开学后交流、检查。

四、 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做学生名著之路的点灯人

作为教师应当而且必须以身作则。如果一位语文老师对语言文学的感觉了了,那他如何去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如何去引导学生进入文学的殿堂?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力争能让学生随便抽出一本书来,我都能指出它的作者、故事梗概、主要艺术特点和阅读的价值。

著名的物理学家篇3

一、作家作品题

作家作品题是对名著阅读最基本的考查。如:2012年考查了法布尔的《昆虫记》;2013年考查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2014年考查了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和《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2015年考查了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每一年的中考试卷都考查到了作家作品,然而很多同学仍会出现篡记、错记的情况。同学们在复习时一定要加强记忆,学会归类。

同学们可以联系自己所学的知识理解记忆。例如,对于法布尔的《昆虫记》,很多学生可能会混淆作者,将《昆虫记》的作者误认为是达尔文。然而我们应该知道,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从而著成了《昆虫记》这部巨著,而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为了便于大家识记,我们可以用画表格的形式对作家作品进行归类(见下表)。

二、 主题理解题

在名著阅读类试题中经常会变换不同的形式来考查同学们对名著主题的理解。

例1:(2012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图是老舍作品的电影海报,请你写出宣传语(不超过20字)。

答案: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事实上这道题考查的就是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的主题。

例2:(2014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如果你渴望再回童年,建议你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因为它歌颂了 (填主题)。

答案:母爱、童真、自然。

我们看,无论试题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都是围绕着对名著主题的考查。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一定要了解名著的主题。

三、 人物形象分析题

名著阅读类试题,也会注重考查学生对作品主人公的了解,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

例3:(2013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罗曼・罗兰写的 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 的苦难和坎坷的人生。

答案:《名人传》;托尔斯泰。

例4:(2013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水浒》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请从中任选两个你所喜欢的人物,进行人物性格异同比较。

答案:鲁智深和李逵。他们同样具有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性格。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则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例5:(2014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如果你想高举理想主义的旗帜,建议你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为具有献身精神、钢铁意志和顽强奋斗品质的 (填主人公)将伴你同行……

答案:保尔。

例6:(2015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填作品名)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本书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其中表达了在得到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时,对家中保姆 深深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答案:《朝花夕拾》;长妈妈(或阿长)。

总结近几年中考试题,同学们在阅读名著时要学会圈点勾画,画出主要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复习过程中,要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

四、 故事情节关联题

虽然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没有出现与故事情节有关的试题,但我们也应该重视名著中涉及到的故事情节。

例7: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根据 的好坏选拔官员;他第四次出游,来到 (国名)。

答案:绳技或在绳子上跳舞的技术;慧S国 。

例8: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简要地写出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

名著:《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童年》。

答案:略。

著名的物理学家篇4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9年级(初中阶段)学生提出的明确要求。相应地,在近年的中考语文考试中,也出现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名著试题。    同学们都喜欢阅读名著,也都想在中考语文中拿下名著试题得分,但由于平时没有掌握阅读名著的正确方法,因此不少同学的得分并不理想。那么,什么才是正确阅读名著的方法呢?    根据各地中考名著题的不同设计,笔者总结出如下方法: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二、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上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人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根据中考名著题的特点,还需要同学们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故事情节。

    三、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她性格泼辣的特点。    四、积累名言警句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五、写读后感巩固    这里的读后感有两个含义:一是读完名著后,自己写出读后感;二是看别人写的读后感,如能把二者结合起来更好。自己写读后感,势必要回顾原作,咀嚼回味,从而加深对原作的进一步理解。看别人写的读后感,既能观照自身的阅读经验,又能发现自己读后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品读名著的方法当然不止这些,同学们也可以从阅读实践中自己摸索总结出经验。希望大家平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名著里汲取更多的养料。

著名的物理学家篇5

总理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时曾说:“读书要有选择,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我认为名著就在此列。名著是作家呕心沥血、经千锤百炼、大浪淘沙积淀下来的历久不衰之作,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它含英咀华,对于增益智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如果感到有兴趣,就会积极参与,感到无聊则漠然处之,甚至加以抵触。名著普遍深奥难懂、篇幅太长,内容又远离现实生活,学生往往会望而却步、敬而远之,但引导有方会使他们充满阅读期待。为此,我先从了解作家、作品入手,课前给学生三分钟自由发言时间,让他们说说搜集到有关的名家名作、名言警句、名家故事、名家生活、作品梗概等;阅读课上,听听朗诵片断、看看改编的影视剧片断,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谈谈对自己影响较深的情节,这样做大大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慢慢揭开名著神秘的面纱,让名著走进学生的视野,在心理上逐渐产生认同感。

引导阅读 初识名著,学生会跃跃欲试。为了延续这份热情,要推荐适合的阅读次序。刚起步之时,学生如果能读进去,读出味道,能产生心灵共振,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考虑到学生兴趣、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从童话小说入手,如《木偶奇遇记》、《格列佛游记》、《爱丽斯漫游奇境记》等,过渡到儿童小说,如《窗边的小豆豆》、《城南旧事》、《草房子》等,顺次是荣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名著、古典名著,最后读外国的经典名著,如《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等,阅读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生乐于阅读,并非学会阅读,我努力把握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名著片断,引导学生阅读。俗话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教学《祖父的园子》(《呼兰河传》节选)侧重于补充小说中其他章节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我”不只享受到了天伦之乐,还用孩子的眼光,透射出悲苦的人生:小团圆媳妇的惨死、尤二伯的不幸遭遇等,借此抨击了人类的愚昧,这不但唤起学生阅读的热情,而且为深入阅读奠定基础。再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三国的故事读一读;教学时先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故事的脉络,弄清故事的原委,再着重让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刻画人物的方法,议一议,演一演,评一评,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感悟文章的价值取向,受到人物精神力量的感染,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

泛读为主 倡导读原著,不提倡读浓缩版或者改编本,因为它语言过于简练,失掉名著的原汁原味。阅读时,我鼓励学生自主泛读,先把握作品主要内容,能复述故事梗概,弄懂主旨、人物、内涵,再细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当学生单纯的心灵融入名著荡起层层涟漪时,他们的稚嫩思想与作家智慧火花产生了碰撞,及时捕捉,会成为他们的精神财富。不动笔墨不读书。我注意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及时把优美的词句、语段摘抄,并写上点评或心得,或者边读边进行圈点批注,随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

每周阅读课,学生轮流介绍自己所读的名著,内容形式自定,评议人物、谈谈感受,感情朗诵,讲讲故事,合作表演等。请看摘录学生一段精彩感言:“桑提亚哥老人靠什么战胜困难?靠的是永不放弃,精神不倒,信念永存!我深深地被老人的勇敢、坚强和对生活的乐观精神所感动,真正明白了遇到困难和挫折,一定要勇敢面对,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胜利的信心,坚持到底,最后就一定能成功!”(读《老人与海》)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我还穿插了“共读一本名著”活动,召开读书会、辩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创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阅读拓展 名著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浓缩或者剪影,它不仅传承人类文明思想,启迪人类的智慧,而且具有多元文化,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社会百态、奇人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历史故事……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成为学生了解社会,开阔眼界,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积累的素材。在阅读中,我让学生分门别类的整理记录,相互交流。例如,读完《三国演义》让学生收集有关的人物、成语、歇后语、对联、经典战役等做成手抄报展览。

亲子阅读 名著阅读时间长,主要应放在课后,争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是必要前提。我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大张旗鼓地倡导阅读名著,使家长自觉自愿地配合老师,并经常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如身先示范,与孩子共读,指导孩子阅读,与他们经常探讨交流,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名著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名著就在身边,成为生活中必备的一部分。

同时,我多举并措,采用精神鼓励和物质激励等方法,如评选“阅读之星”、“最佳辩手”“读书小博士”“书香家庭”等等,多渠道、不间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领学生走进名著,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假以时日。对此老师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足够的耐心,坚持不懈。老师还要注意不可有过分追求阅读的功利化情结,渴望对学生的学习立竿见影,那样可能会适得其反。当名著阅读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你已经获得了成功,它必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实验学校)

著名的物理学家篇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地方文献工作已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最近几年的编史修志,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源被开发和利用,使地方文献工作发展十分迅速。地方文献除了具有永久性的史料保存价值外,且对当前的改革开放、四个现代化和两个文明建设有极重要的作用。但从全国范围来说,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很不平衡,还没有进入科学的轨道。这除了社会条件外,地方文献本身的复杂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关于地方文献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明确认识,致使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利用发生了不少混乱,直接影响了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地方文献是文献的一种。“文献”一词国家标准早有明确的规定:“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那么地方文献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记录有地方知识的一切载体”。这里的关键是对“地方知识”怎么理解。所谓“地方知识”,内容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特产、人物、名胜古迹等等,这里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人说地方文献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地方史、志,地方籍人士著作,地方出版物。地方史、志毫无疑义是地方文献,这是大家一致公认的。至于地方籍人士著作、地方出版物是否是地方文献呢?很有争论。

地方籍人士的著作有文艺作品,也有学术报告;既有处女作,也有成名作;既有不朽名著,也有稚嫩的习作。可以说、任何地方的地方籍人士著作中,大部分同地方知识毫无关系,若有些关系,也只是客观的反映,或作为背景来描写、直接记录地方知识的是其中的极少部分。如果把地方籍人士的著作全部当作地方文献来收集,那么地方文献中不是有很大部分同地方知识无关了吗?此其一。二,甲地人士编纂乙地的地方志、地方史,这地方志、地方史理所当然是乙地的地方文献。如果说,凡地方籍人士著作是地方文献的话,那么这乙地的地方志、地方史不也成了甲地的地方文献了吗?例如,我国现代文学家巴人,是奉化籍人士。解放后,他写了一部《印度尼西亚古代史》这部书同奉化地方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仅仅因为巴人是名人,是奉化人,把《印度尼西亚古代史》就当他奉化的地方文献吗?这样的地方文献对地方有什么作用呢?还有,所谓地方籍人士著作,是捐“出生或祖居地方的人,在地方上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在某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所写的文章和书。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地方籍”难定。国家标准尚未出台,各有各的看法。有的主张以人物出生之地为是;有的意见则应以世居为准。碰到身世复杂的人物怎么办?要考究,除非翻家谱,没有家谱的依据什么呢?二是“人士”难评。“一定的社会地位或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是没有具体的客观的硬标准,全凭人们的感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社会时期又有不同的社会色彩,其宽严有很大的伸缩性。这样的话,就会给地方文献的收集带来某些困难。如果是地方上名人,他的著作依靠“地方籍人士”而被当作地方文献,他的名著固然无疑是要收藏的,至于他败笔怎么处理呢?也算地方文献吗?名人也少不了拙作,正象名牌也有次品呀!现在认为是凡人凡品,也许若干年后,成为名人名著也说不定,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罕见。所以,我们说把地方籍人士著作笼统地一律称作地方文献是很不科学的,划定地方文献的依据不是著者,而是著作本身所写的内容。即使作者不是该地的地方籍人士,不是名人,只要他的著作,不管是名作还是凡品,记录了地方知识就是地方文献。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曾举了陈建功的例子。说他的《三角函数》国际闻名,虽然同绍兴地方一点关系也没有,如果把他的著作排除在地方文献之外,人家来查了,怎么办?我们认为很好办,来查的人总有一定的目的,若要查陈建功这个人到底写了一些什么书,可在地方文献馆(室)找陈建功的人物传记,传记中不会没有陈建功的著作目录。是查他的《三角函数》,那就到图书阅览室去。要查陈建功的所存著作,应该去找地方籍人士著作陈列室。地方籍人士的著作,特别是名人名著,是地方的宝贵财富,是地方的光荣和骄傲。有条件的地方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收集地方上各种有名著作,专门陈列。这也是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既保护了名人名著,也方便了读者,方便了管理,是对地方的一大贡献。

关于地方出版物,其道理和地方籍人士著作一样。既不能全部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有人认为地方出版物本身就是出版史料,反映了地方出版、印刷水平,怎么不能算是地方文献呢?不错,出版一本书、一张报纸、一本刊物,是反映了一个地方的科学文化事业发展面貌和水平,但如果把反映地方科学文化事业发展面貌和水平的都算是地方文献,那么地方文献就不是丰富而是滥了。

有些地方的地下出版物,或叫非法出版物,其中有黄色书刊。这些黄色书刊的出版,多少也反映出版地的文化面貌,但同地方知识毫无半点关系,能算地方文献吗?

一个地方剧院,每年上演不少剧目。有本地剧团,也有外地演出单位,有创作新戏,也有传统剧目。这些演出的剧目,都能算地方文献吗?像曹禺的名著《雷雨》,既不是演出地演员,又非演出地创作,《雷雨》同地方知识一点关系也没有。但《雷雨》的演出,很受观众欢迎,客观上也反映演出地的群众文化艺术生活情况。若把《雷雨》作为演出地的地方文献,这不是闹笑话了吗?

现在各地有许多文艺刊物出版,有公开的,也有内部的。这些地方文艺刊物大多发表本地作者的作品,但也不乏外地作者“借地种菜”。这些作品中的一部分,如报告文学、人物传记、诗歌、散文、游记、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真实地(虽然也经过艺术加工)记录地方知识,是应该算地方文献,但其中的小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鲁迅:《我怎样做起小说来》)能算地方文献吗?至于作品中一些出色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的描写,可以作为有关研究的史料,但决不是地方文献。

当然地方出版物和地方籍人士著作一样,也是地方的宝贵财富,要专门收集,专室陈列,专门服务,但不要归到地方文献中去。这好似桥归桥,路归路。虽然桥上也有路,但总还是称为桥更准确,更习惯,也更科学。

参考文献

吴雪珍等.图书馆学辞典.北京:海天出版社,1989

浙江省文化厅图书馆处.图书馆工作文件选编.。杭州,1990

著名的物理学家篇7

关键词:名人档案收集管理利用

名人档案,是真实记录某一行政区域内各个不同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是编纂考证地方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吉林省曾在2008年出台了《吉林省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并以省长令公布实施,为吉林省档案事业提供了一部规范性的政府规章,既有利于名人档案的有效收集、规范管理和抢救保护,也有利于改善档案馆藏结构,丰富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利用,对推进我省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把名人档案管理工作当做一件大事,纳入工作议程,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指导工作,积极推动名人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一、名人档案的构成

名人,是指在某一行政区域内生活或者工作过,并在某一领域、学科、行业做出重大贡献,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员。主要包括:担任过本行政区域内党政领导职务或相应级别的领导人;获中央军委英模荣誉称号的英模人物,其他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著名军人;具有较大影响的革命烈士;历届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本级以上人民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具有重要影响和名望的企业家;担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在某项科学技术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成就突出的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在国际、部级赛事上取得突出成绩并做出重要贡献的体育界人士;著名社会活动家、宗教界著名人士、少数民族知名人士、著名民间艺(匠)人;有名望的祖籍吉林的华侨领袖以及长期在吉林省境内活动过的历史人物及有影响的外国人;对国家和社会有突出贡献、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其他著名人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著名人物。

名人档案主要包括:登记表、任免文件、自传、日记、回忆录、家谱、族谱、著作、文章、报刊报道、电报、信函等文字资料;照片、录音带、电影、胶片、光盘、磁盘等声像资料;证书、证章、奖杯、奖旗等实物资料。

二、名人档案的完整收集

各级综合档案馆应该加强对名人档案收集工作的力度,制订名人档案收集计划,确定名人档案的收集范围和对象。对于符合条件的名人由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推荐,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报本级人民政府确定。对图书馆、博物馆等部门保管的著名人物档案可进行复制或交换目录;对散失在省外、境外的著名人物档案可进行购买、复制或交换。吉林省名人同时被确定为省内市、县名人的,应优先在省档案馆建立其全宗,编制名人档案目录:已经在其所在市、县建立了该名人档案的,应复制档案目录移交省档案馆:省和市、县均建立了名人档案的,应相互交换档案目录;对名人工作、生活中新形成的档案,应及时收集、征集,并向当地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确保名人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

各级综合档案馆应该强化对名人档案的征集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征集工作。在征集名人档案时应与移交单位或个人办理交接手续,填制清单一式两份,由档案馆与移交单位或个人各执一份;档案所有者向档案馆有偿转让名人档案时,档案馆应与其签订转让协议;档案所有者在档案馆寄存名人档案时,档案馆应与其签订寄存协议;名人或其亲友收藏的名人档案资料,可免费寄存,其他则有偿寄存。

三、名人档案的科学管理

名人档案的整理应遵循名人文件材料形成的客观规律,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真实反映名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面貌,便于保管和利用。

对名人档案可按全宗进行管理。对馆藏名人档案应按人名排列,按进馆顺序一人一号编制流水号。

名人档案可分为纸质、电子、声像和实物类。同一人物不同载体类型的材料,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分别进行整理、编目。其中文书材料、证书、著作等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整理;科技文件材料按《科学技术档案案卷质量一般要求》整理;照片按《照片档案管理规范》整理;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等以件为单位整理,文字材料装盒填写说明;字画,已装裱的,以件为单位整理,未装裱的,折叠后装盒;其他大型物品以件为单位整理编目。

名人档案目录内容应包括:全宗号、姓名、盒号、件号、责任者、题名、日期、数量、载体形式等。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应异地存放,并标注互见号。同时要建立著名人物档案的目录检索系统,实行微机存贮与检索。

四、名人档案的有效利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篇8

一、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能力的契机。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学习感兴趣的知识时,总会带着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并能较容易地掌握所学内容。所以在教学名著时,我们可以选取一些精彩片段给学生观看,或者用小故事的形式讲解给学生听,然后适当地加以推荐,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一)观看精彩片断,引起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名著时,选取忠于原著的视频片断给学生看。精彩的片断引起他们的兴趣后,教师再提出看原著的要求,学生更容易接受。

如:教学《水浒传》的人物形象时,先让学生观看《水浒传》重点人物的相关视频:《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看完视频后,请学生谈谈与人物相关的主要情节和性格特征。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后,师生小结如下: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其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其性格特点: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其性格特点:勇而有谋,为人安分守己,被逼上梁山。

说完这几个人物形象,趁机引出相关的主要人物。如:《水浒传》成功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的形象,这些梁山好汉性格鲜明,除了上面这些人物,你们还知道哪些人?他们有什么典型事例,有怎样的性格呢?学生又归纳了武松和宋江等人的事迹和性格特点。

(二)讲小故事,引起读名著的兴趣

名著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那荡气回肠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波澜壮阔的场景,让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选取一些精彩的名著广播片断,播放给学生听,或以老师或学生讲小故事的形式,大家分享名著小故事。

如:教学《西游记》,学生轮流讲一个《西游记》的小故事: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高老庄招亲等。讲故事的学生要提前看名著,搜集相关资料加以提炼;听的学生津津有味地吸收故事的精华。这样大家都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取他们喜欢的片段,编排成小节目、小话剧。同样可以引起他们读名著的兴趣。

二、多种阅读方式读名著

古往今来,许多成名成家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叶圣陶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人的文化气质。

(一)浏览全书

名著个头大,篇幅长,阅读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采用浏览的方法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浏览就是大段大段地看名著。看的章节越多,就越能进入书的节奏和感情,从中得到的乐趣也就越大。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和写作方法等。

如教学《格列佛游记》,学生采用浏览全书的方式,很容易看出该小说是一部讽刺作品。小说运用想象、夸张的童话写作手法,写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18世纪后半期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歌颂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正义斗争的主题。

(二)精读重点片断

对于名著中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情节,就要细细回味和反复研读。精读这类文段,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和情感的熏陶。

如:尽管贝多芬的童年如此悲惨,但他对这个时代和消磨这时代的地方,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不得不离开篷恩、几乎终身都住在轻佻的都城维也纳极其惨淡的近郊,他却从没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庄严的父性的大河,……慵懒地拂着水面的草原上,雾棼笼罩着的白杨,丛密的矮树,细柳和果树,把根须浸在静寂而湍急的水流里,——还有村落,教堂,墓园,懒洋洋地睁着好奇的眼睛俯视两岸,——远远里,蓝色的七峰在天空画出严峻的侧影,上面矗立着废圮的古堡,显出一些瘦削而古怪的轮廓。他的心对于这个乡土是永久忠诚的;直到生命的终了,他老是想见故园一面而不能如愿。“我的家乡,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前始终是那样的美,那样的明亮,和我离开它时毫无两样。”

(节选自罗曼·罗兰《名人传》)

所选文段花了很多笔墨描写贝多芬故乡莱恩的风景,有何表达效果?

(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细致地再现了贝多芬家乡的风貌,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时表达了贝多芬晚年对家乡永怀忠诚、眷念和热爱的赤子之心,以及他因为生计远离故土,因凄惨的童年生活始终不愿回家乡的矛盾而纠结的心理特征。)

3.撰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深化阅读,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的阅读方法。运用此法,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既能把书读深读透,又能提高写作水平。

1.积累名言警句

名著中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有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文学素养,提升文化品位。如:

《巨人传》:“人与人之间,最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

《汤姆·索亚历险记》:“他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大法则,自己还不知道——那就是,为了要使一个大人或小孩极想干某样事情,只需要设法把那件事情弄得不易到手就行了。”

《格列佛游记》:“盲目可以增加你的勇气,因为你无法看到危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临终前他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已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

2.撰写读后感

指引学生读完名著后,撰写读后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动用大脑里关于这部作品的所有知识储备,对作品的内容概要作系统的梳理,还要回顾原作,咀嚼回味,从而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对其内容、主题、特色等方面作深层的思考。如:

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后,我从中了解到在当时的混乱社会里,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整部小说语言生动,文笔刚劲有力,刻画出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小说里充斥着的悲凉发人深省,故事离奇感人。这部小说里所说的事情,的确离我们有几十年了。通过它,我们至少知道:社会曾是那么的黑暗,希望曾是那么的渺茫。现在社会稳定,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作为青少年,有书读,而且到处都有人维护着,鼓励着,所以我们更要学习骆驼祥子奋发向上的精神。

——节选自学生《读〈骆驼祥子〉有感》

撰写读后感是一项高要求的训练,它集概括、理解和鉴赏能力的训练于一炉,能引导学生结合作品,联系实际,形成观点,表达感受,进入深层阅读。同时,看别人写的读后感,既能参照自身的阅读经验,又能发现自己读后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三、钻研考纲,梳理名著考点

钻研中考语文考纲的要求和考题考点,明确出题的类型和方向。在阅读名著时,要有针对性地梳理名著中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和艺术特色。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对作家的个人经历知道的越详细,就越明白他为什么写这本书,就会进一步明白隐藏在作家作品中的自传性的花絮。

如:阅读《童年》,就要了解高尔基的生平经历,因为这部小说是以作者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了解作者的生平,更容易理解小说的主题是以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为主,展现当时沙皇俄国的时代风貌,揭露当时俄国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生活的苦难,社会的黑暗、扭曲和可怕,鞭挞了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再现了阿廖沙等一代新人从觉悟到成长的艰苦过程。

又如:阅读《繁星·春水》前了解冰心的生平,就能体会其作品的主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总之,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产物,了解当时历史、作家及其他人所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态度会帮助你跨越时代鸿沟,理解作家的观点。

(二)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其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上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

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四次的死里逃生: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了,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小说以保尔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三)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个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发生在人物身上的故事不相同,他们的性格也就不尽相同。

如:《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刚从农村到北京拉洋车为理想而奋斗时,他的性格是老实、坚忍、吃苦耐劳。但是三起三落后,希望一次次破灭,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他变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虎妞:骗祥子和她结了婚,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最终难产而死。由此可见她大胆泼辣,爽快利落,管理能力强,敢于追求幸福,但贪吃懒惰的性格特点。

有些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这些绰号对分析人物性格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一部《水浒传》就有108位梁山泊好汉,但一说到绰号,我们就知道其人。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行者武松、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智多星吴用、青面兽杨志……

坐拥名著,可洞窗八面,会千古人,知天下事。读完一部名著,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积累精华,博采众长,体味人生,而且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深处被作家的思想鼓舞着。所以,让我们走进名著的世界,在里面畅快地遨游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江,龙威.名著解读一点通[M].广州出版社,2012.

[3]赵学菊.浅谈阅读名著的方法[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4).

[4]张锋.如何进行文学名著阅读教学[J].教育与教师,2012,(05).

上一篇:工作作风整顿范文 下一篇:祝你新年快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