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范文

时间:2023-11-30 20:30:36

改编篇1

作为更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电影《白鹿原》能否真正满足观众的观赏期待与审美需求,也肯定是见仁见智。从“做戏”的角度来看,电影抓住了能体现白鹿原各种矛盾、各种势力交织的焦点所在,选取祠堂、戏台等代表性的场景反复表现,尽量减少旁枝末节,使整个故事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很好的演绎。戏剧、电影的改编又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遗憾,如何既能忠实原著又能符合新的艺术形式的规律,应该是改编者的努力的方向。

一、文学形式的视听转换:《白鹿原》的戏剧改编

小说《白鹿原》具有多重蕴含,对改编者的挑战也较大。实先生认为“要尽可能准确的把准那个时代的人的脉象,以及他们的心理机构形态;在不同的心理机构形态中,透视政治的经济的道德的多重架构①;更具妙趣的是,原有的结构遭遇新的理念新的价值观冲击的时候,不同的心理结构的人会发生怎样的裂变,当是这个活欢乐或痛苦的一次又一次过程,铸成不同人物不同的心灵轨迹,自然就会呈现出人物的个性来……”②那么在文学改编时,对原作这种凸显时代、道德、心理、价值等多方面的精神意蕴的综合把握、对人物命运的再次挖掘与塑造犹为重要。对小说的改编,重要的是要把原著中体现人物个性与历史变迁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能符合戏剧的表现要求。戏剧改编的成果已有2000年由西安市秦腔一团首演的大型秦腔现代戏《白鹿原》,2006年北京人艺演出的由林兆华导演、孟冰编剧的话剧《白鹿原》,2007年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推出、和谷编剧的大型舞剧《白鹿原》。都是从小说的文字形式转化为视听形象,而这几部作品的改编也各有侧重。

秦腔现代戏《白鹿原》由丁金龙、丁爱军改编,在剧本的文学性安排上,主要突出白鹿两家的内部斗争,全剧共分六幕。第一幕写出写白嘉轩阻止黑娃、田小娥进祠堂拜祖。第二幕交代在农民运动的发展形式下,白灵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参加革命运动,被白嘉轩锁在屋里最终逃走。第三幕述田小娥求鹿子霖打听黑娃下落,鹿子霖垂涎小娥美貌而逼其就范,鹿子霖且欲利用田小娥勾引白孝文以达到报复白嘉轩的目的。第四幕,白孝文受到勾引来到小娥窑洞,被白嘉轩发现而受到族规的严惩,父子分家,孝文染上大烟,将地卖给鹿子霖,田小娥被鹿三杀死。第五幕,黑娃回来为小娥报仇,知是父亲鹿三所杀后也无可奈何。十几年后,破落的孝文受到田福贤推荐做了县保安全文秘,父子相认如初。鹿子霖因受到兆鹏的牵连而被抓,白嘉轩不计前嫌多方打听。第六幕,鹿子霖从白家买下的“风水宝地”的地又回到白家。整部戏把几十年的故事放在六幕中来演绎,使两家的矛盾冲突得到了集中的展示。话剧与秦腔剧本相比,对改编的要求也更高。

孟冰改编的话剧《白鹿原》与秦腔相比,更加注重故事的连贯性,从情节上来看,话剧对小说的依附性也较强。以白嘉轩与鹿子霖换风水宝地开始;兆鹏反对家长包办婚姻,黑娃、田小娥被拒绝拜祖;白鹿原成立农会批斗田福贤、鹿子霖;,农会受到打击;鹿子霖与小娥发生且陷害孝文;田小娥被鹿三杀死,黑娃找白嘉轩讨命;话剧还重点展示兆鹏、兆海与白灵间的复杂情感关系等等。

舞剧《白鹿原》主要以肢体语言来展示,从剧情上说,以田小娥与黑娃、孝文的感情为线索,主要塑造田小娥的叛逆者的形象,“主要围绕田小娥与黑娃、白孝文两条情感脉络的主线而展开,力图通过塑造田小娥这位被封建礼教所扼杀的叛逆者形象而揭示其所带给人们的文化反思。”③

二、以祠堂、戏台为焦点:《白鹿原》的电影改编

电影对原著有所截取,《白鹿原》选取了从辛亥革命到抗战开始这个时间段,对剧中重要人物也有所删减,如朱先生、白灵、兆海、孝武等。人物的削减使改编更容易操作,剧本突出展示白嘉轩对仁义的坚守、鹿子霖的栽赃陷害明争暗斗以及兆鹏、黑娃、田小娥的叛逆。在故事和人物的剪裁上要比话剧更为简洁、突出。秦腔、话剧、舞剧《白鹿原》等舞台艺术形式具有剧场性、即时性、一次性的特点,表演要面对现场观众一次性完成,剧场布景的转换也要当场完成,而电影则可以随时选择场景、转换场景。秦腔《白鹿原》将剧情控制在六幕的篇幅内,在戏剧冲突上做深做透,话剧《白鹿原》则对情节较少裁剪,造成戏剧冲突不集中的印象,而电影则不受此束缚,电影《白鹿原》把祠堂和戏台作为反复使用的场景,从“做戏”的角度看,反复用来集中突人物的戏剧冲突,是改编较为突出、较为成功的地方,尤其值得肯定。

祠堂是家族势力的传统因素和族内斗争的象征,集中体现了家族的规约与惩罚的功能,电影用一次诵读《乡约》、三次惩罚、一次婚礼仪式使祠堂的功能得到具象化的体现。乡约与祠堂并非不好,恰恰体现了约束族人的功能。作为规约功能,电影以诵读《乡约》作为故事开头:“德业相劝、见善必行、问过必改、能治其身、能治其家、能伺父母、能教子弟、能守廉洁、能救患难、能决是非、能解斗争、能与利除害……”实先生在《创作手记》中提到乡约、族规家法是“渗透到每一个乡社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家族,渗透在一代又一代平民的血液,形成一方地域上的人的特有文化心理结构”。②白鹿村的乡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家族规定,如果触犯,就会受到族内的惩罚,执行惩罚的人就是族长。剧中的三次惩罚都与白孝文有关,第一次是白孝文小时因调皮,白嘉轩以族长的身份在祠堂将其鞭打,是为了让他知道族规家法、仁义廉耻;第二次是白孝文在祠堂以族长的身份惩罚狗蛋、田小娥;第三次则是鹿子霖为了颠覆白嘉轩族长的地位,利用田小娥把白孝文拉下水,白嘉轩白孝文的惩罚最终导致父子离析。同时,把孝文与兆鹏的婚事是在体现家族权力的祠堂前举行,兆鹏可谓是家中要求婚姻自由的“逆流”,选择这个场景,更有象征意味。正是祠堂代表了家族势力,作为族长,白嘉轩才有权拒绝田小娥这个“来路不明”的女人进祠堂,而黑娃在白鹿村组织的农会权力的大增,在鹿兆鹏的引导下,黑娃与田小娥代表“婚姻自由”的“逆流”砸掉代表家族势力的祠堂,又显示了原有的家族势力受到新兴理念和力量的冲击。

如果说,电影以祠堂为中心来展开戏剧化的安排是体现家族内部的各种力量的反复,那么以戏台为中心展开的故事,就是更多的来体现白鹿村遭受的变动与外部整个社会反复无常的艰难变迁,原著中白嘉轩说“白鹿村的戏楼这下变成烙锅盔的鏊子了”(《白鹿原》第十四章),而事实就是如此,电影集中通过戏台这一具象,使走马灯似的权力变化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戏台的功能原本是演戏娱乐,但在电影中又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势力变更以及历史更替都在戏台上活生生的体现出来。把戏台作为历史变迁的见证,是电影的精心安排,戏台就在祠堂的对面,发生的几次重要事件无不放在戏台、戏楼的背景中。辛亥革命成功,电影以白鹿村的皇粮被兵匪所抢来体现,皇帝下台,白嘉轩以及白鹿村的村民们无所适从的站在寂静矗立的戏台下,电影把镜头定格此处;鹿子霖升为乡约,在戏台前宣布白鹿原革命,与祠堂对举,是白鹿两家的权力较量,也是新的格局与传统势力的较量;反革命军匪手下的杨排长进驻白鹿村,在戏台上逼迫白嘉轩敲锣交军粮;1926年白鹿村成立农民协会,权力格局又发生变化,农民运动将田福贤推上戏台斗争;1927年国共合作失败,波及到白鹿原,黑娃等农会成员又称为田福贤在戏台上镇压的对象,白鹿原的种种动荡、种种更替,都集中在这个“戏台”上来表现,电影以戏台来展示白鹿原走马灯似的权力更替,也抓住了实先生将戏台称为“烙锅盔的鏊子”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实质。

白鹿原本身就是一个大戏台,各色人物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以白鹿原的变动见证二十世纪前几十年的社会变革,所以白鹿原的牌坊又成为电影反复单独呈现的场景。祠堂、戏台、白鹿原牌坊这几个场景在电影中反复交替出现,就是要展示家族势力的明争暗斗,展示当时各种政治力量在白鹿原这几个舞台上反复无常的翻来倒去,历史的变动在白鹿原这个舞台上被反复演绎,来呈现出复杂的厚重图景。

三、过于依附与意蕴削减:《白鹿原》改编的缺失

从传播的角度和观众的期待程度来说,秦腔、话剧、舞剧相对于电影还是“小众艺术”,秦腔属于地方戏,在陕西一带流行,所以秦腔《白鹿原》的流传仍有地域局限性。话剧作为以语言为中心的表演形式,对观众群体的选择也较为“挑剔”。而舞剧《白鹿原》以肢体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原著的改编应该是长于象征、抒情,而短于叙事。

从剧本的艺术改编上说,秦腔剧本的改编主要围绕白鹿两家为风水宝地而展开的几十年的明争暗斗,其他方面的主题则只是陪衬而存在,把原著要揭示复杂主题单一化了。话剧过多依附原著而较少剪裁,所以在演出后即受到批评,有人认为话剧的主题变成了“田小娥与鹿兆谦、鹿子霖、白孝文三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之间的龌龊和荒淫”,“展示白鹿原上那一幕幕最能展示人性恶的尔虞我诈,展示在风云际会之际的人格分裂中所迸发出的荒唐与卑屑,消解了崇高的历史含义,也消解了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的伦理意义。” ④被认为与原著的多重主题发生了偏差。同时,话剧的展示也过于“低俗”,鹿子霖要看白嘉轩的“那东西”;鹿子霖要骂白嘉轩六个“”,孝文媳妇被奶奶训斥不能和孝文“耍的那么欢”,要“十天耍一回”等等。由于拙于剪裁,在有限的表演时间内在舞台上表现大量无关要旨的内容,势必显得重点不明。舞剧《白鹿原》与原著的精神内涵走的最远,把波诡云谲的风云激变以及时代变换中的道德、价值、人格的坚守与退却缩小到了塑造叛逆者的形象,是对原著精神理解的严重偏差,当然,这也是受到舞剧本身的艺术形式的限制而造成的。也是衍生艺术与原著精神不可缝合的缺憾。

小说《白鹿原》被认为是史诗风格的著作,电影将部分人物删减,从故事的编排上说有利于剧情的集中安排,有利于突出重点事件而减少旁枝末节,在“戏剧性”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对史诗风格的展现角度来说,却不能不是说一个很大的遗憾,如原著中朱先生是白鹿原精神领袖般的人物,对时局了如指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是儒家人文精神品格的代表,是儒家精神的坚守者,也对白嘉轩具有精神指导的作用,而电影将朱先生抹去,对原著在表现儒家精神层面上大为削弱。白灵是个反叛传统,具有新思想而且能付诸行动的人,反对白嘉轩为其安排的婚姻离家出走,其行动也在反叛着以朱先生所坚守的儒家文化精神,是“白鹿精灵”式的人物,而电影将白灵删去,无疑也很大程度上又删去了反叛传统的精神内涵。总体上说,像具有代表意义的人物的削减,削弱了原著对史诗精神的表达。

小说《白鹿原》有丰富的解读性和衍生性,其他艺术形式都可以各取所需,不管改编如何成功,任何形式的改编都会对原著的精神有所损伤。可以说,有了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这些改编是《白鹿原》的不幸,因为任何一种改编都不能完全展示突出原著的精神内涵;也可以说有了这些艺术形式的改编是《白鹿原》的幸运,因为小说有了更多的途径传播。那么,怎样的改编能够忠实于原著又不泥于原著?怎样既能突出特定的艺术形式本身的特点又能把握原著宏大深博的精神内核?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打造出最能符合观众审美期待的作品来?这些重要的问题都对改编者提出了挑战,或许是以后的小说改编应努力的方向。

注 释

①卢衍鹏:《文学研究的政治审美因素》,《社会科学》2011年第7期。

②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写作手记》,《小说评论》2007年第4期。

③蔡梦:《乐舞交响白鹿情——记舞剧创作研讨会》,《人民音乐》2007年第9期。

④杨云峰:《人文精神的曲解——简议话剧的舞台表现》,《艺术评论》2007年第7期。

改编篇2

小说改编电视剧是自2012起较流行的一种电视剧改编形式。

小说改编电视剧是自2012起较流行的一种电视剧改编形起网友读者的强烈关注后,便掀起了该小说影视改编的热潮。再到2010年至2012年都是小说改编的高峰期,从《步步惊心》《甄嬛传》等。在这些剧大热之后,各大影视公司就发现了小说改编这一热潮,之后就有了《云中歌》《华胥引》《花千骨》《匆匆那年》《琅琊榜》《秀丽江山之长歌行》等电视剧陆续面世。有关调查显示,在网络小说读者中,百分之79、2的人愿意观看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在此背景下,视频网站也纷纷试水拍摄电视剧,如搜狐视频自制的《匆匆那年》和爱奇艺自制的《心理罪》等。

(来源:文章屋网 )

改编篇3

①―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Oh, nothing _____. (全国大纲卷)

②―Apart from this,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Oh, nothing _____. (改编题)

A. much B. else C. ever D. yet

分析:①A;②B。考查词义辨析。题①句意是:上周末你都做了什么?哦,没做什么。nothing much没有什么;题②句意是:除了这个,上周末你都做了什么?哦,别的没做什么。nothing else/ more没有别的什么。

第二组:

①If Mr. Dewey_____ present, he would have offered any possible assistance to the people there. (湖南卷)

②If Mr. Dewey_____ present now, he would offer any possible assistance to the people here. (改编题)

A. were B. had been C. should be D. was

分析:①B;②A。考查虚拟语气。题①句意是:要是Dewey先生当时在场,他会给那儿的人们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对过去假设,从句使用过去完成时,主句使用情态动词的完成时;题②句意是:要是Dewey先生在场,他会给这儿的人们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对现在假设,从句使用过去时,主句使用情态动词一般时。

第三组:

①―When shall I call, in the morning or afternoon?

―______. I’ll be in all day. (江西卷)

②―When shall I call, in the morning or afternoon?

―______. I’ll be out all day. (改编题)

A. Any B. None C. Neither D. Either

分析:①D;②C。考查代词。题①句意是:我什么时候给你打电话,是上午还是下午?都行,我全天都在。依据句意,选择either表示“两者任一”;题②句意是:我什么时候给你打电话,是上午还是下午?均不行,我全天不在。依据句意,选择neither表示“两者都不”。

第四组:

①It was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_____ my father woke me up and told me to watch the football game. (江西卷)

②It was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_____ my father woke me up and told me to watch the football game. (改编题)

A. that B. as C. which D. when

分析:①D;②A。考查连词。题①句意是:父亲把我叫醒告诉我去看球赛时正值子夜。when引导时间状语从句;题②句意是:就是在子夜时分父亲把我叫醒告诉我去看球赛。that引导强调句型。

第五组:

①It was difficult for us to imagine ______ life was like for slaves in the ancient world. (山东卷)

A. where B. what C. which D. why

②It was difficult for us to imagine ______ life was for slaves in the ancient world. (改编题)

A. where B. what C. which D. how

分析:①B;②D。考查连词。题①和题②句意均是:很难想象古代奴隶的生活是什么样。What... like表示“询问情况”,用法等同于how。

第六组:

①The exact year ______ Angela and her family spent together in China was 2008. (安徽卷)

②The exact year _____ Angela and her family stayed together in China was 2008. (改编题)

A. when B. where C. why D. which

分析:①D;②A。考查定语从句。题①句意是:Angela和其家人在中国度假的准确年份是2008年。从句缺少宾语,选择关系代词;题②句意是:Angela和其家人呆在中国的准确年份是2008年。从句缺少时间状语,故选择关系副词。

第七组:

①The meaning of the word “nice” changed a few times _______ it finally came to include the sense “pleasant”. (安徽卷)

A. before B. after C. since D. while

②_______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nice” changed a few times, it finally came to include the sense “pleasant”. (改编题)

A. Before B. After C. Since D. While

分析:①A;②B。考查状语从句。题①句意是:单词“nice”的意义变化多次,最终才包括“pleasant”词义。一门几种完全不同文化共享的语言,每种文化使用英语方式迥异。从句缺少主语,选择关系代词。谓语动词为单数,故选择each of which;题②句意是:英语是一门几种完全不同文化共享语言,这几种文化使用英语方式迥异。从句谓语动词为复数,且缺少主语,故选择A。

第十五组:

①_____ carefully if any change occurs when doing experiments in the lab. (北京卷)

②_____ carefully if any change occurs is important when doing experiments in the lab. (改编题)

A. Observe B. To observe

C. Observed D. Observing

分析:①A;②D。考查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的区别。题①句意是:在实验室做实验时认真观察有无变化。主句为祈使句,省略主语you;题②句意是:在实验室做实验时认真观察有无变化很重要。动词ing形式作主语,表示经常性、一般。

改编篇4

[关键词] 《红楼梦》;《新红楼梦》;改编

梦回红楼,五味杂陈齐全

两个世纪以前,作家曹雪芹,经历了由“锦衣纨绔,饫甘餍美”到“茅橼蓬牖 ,瓦灶绳床”的生活,在贫病交加的境况下,离开了当时那个“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社会。他的一生仅有四十几个年头,却用了其中的几乎四分之一的时间来为我们留下一部没有完成的伟大的作品——《红楼梦》。

(一)爱情悲剧,经典再现

《红楼梦》描写了中国封建末世人生一幕大悲剧,而爱情的悲剧又是其中的重场戏,特别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堪称经典,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在千百万读者心中涌起波澜。

贾宝玉是一个“聪俊灵秀之气”“在万万人之上”的,连“槁形灰心”的槛外人妙玉都为之动心的美少年。林黛玉则是一个有着“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的态度风流的美貌女子,并且有着极高的智慧和纯净的心灵。贾宝玉、林黛玉是天生一对,理应结合。可《红楼梦》展现的却是爱情的悲剧以及这两个从外表到心灵都极其美好的人物的毁灭。

曹雪芹不仅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生不能同床,死不能同穴”的悲剧,而且用他犀利的笔触,形象地揭示了这个悲剧的缘由。贾宝玉几次将封建婚姻象征的“宝玉”摔在地上,可那块“宝玉”不仅砸不碎,还在众人的防护下,重新像枷锁一样挂在他的脖子上。林黛玉的思想虽然越出了封建“淑女”的范围,行动上却没有,最终屈服于旧的封建道德礼教。贾宝玉、林黛玉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都不能也没有坚强有力地维护自己的爱情。宝黛爱情的毁灭有外因,也有内因。封建家长制在“金玉良缘”的谎言下,对宝黛爱情进行了扼杀,是外因;贾宝玉、林黛玉自己的不能坚决彻底,则是内因。这种外因、内因都通过曹雪芹的形象的描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二)艺术品格

《红楼梦》在艺术上有着重大成就,首先表现在善于刻画人物,而且是成群地塑造出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很多女人,而着力最多的又是那些年龄比较相近、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比较相近的女人们。曹雪芹不仅能将她们各自的性格表现得分明,且看上去比较相似的性格,也都能把她们之间的差异镂刻出来。譬如鸳鸯的烈性与尤三姐的烈性不同。曹雪芹对于像林黛玉那样具有文化修养的女性固然赞美;然而那些被压迫、被剥削的丫鬟婢女,在他的笔下也显得优美动人。曹雪芹就是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是通过对这些青年女子被摧残、被毁灭的各种不同过程的描绘,从多方面批判了封建社会。

《红楼梦》在艺术上的成就,还突出地表现在全书的结构和布局上。曹雪芹在书中虽然描写了众多人物和纷繁的生活场面,但人物的交替、情节的变换、故事的运行,就像一道波浪相接、层层起伏的流水,只见奔流而不见它有停滞、中断之处。《红楼梦》中,许多故事和情节都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复杂组成部分而互相交错、此起彼伏地存在着。同时,这些情节和人物,又在继续不断地扩展、丰富并向一个总的方向运行,直到完成一部浑然一体的《红楼梦》。

“冷眼”看《新红楼梦》

从电视剧大规模拍摄小说名著开始,改编就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改编原著不能离小说太远,也不能太时尚化,而要明白电视对文学的解读应当把握“方向”和“力度”。对《红楼梦》而言,爱情悲剧是基调,还要表达得凄苦悲凉,并突出人性的内涵、女性的蕴涵。坚持这些就是方向,描绘这些就是力度。

笔者认为《新红楼梦》并没有抓住原著的基本精神内涵,只是一味地拥有了华丽的画面、独到的影像表现、精湛的后期技术制作,而这一切只是徒有其表,并没有完美地将丰富深邃的文学形象转换成电视荧屏形象。

(一)画面精致,沉醉其中

《新红楼梦》片头做得颇具古典美:云雾缭绕中,层层山水、朱墙绿瓦的贾府如一幅水墨画缓缓展开,一簇桃花瓣纷飞过,“红楼梦”三个字跃然而上,十足李少红式的精致影像风格,也带出几分梦般的缥缈仙气。它带给笔者的是一场唯美诗意的视觉盛宴:画面细腻、色彩饱满、场景华丽,剧中把原著浓墨重彩描绘的女娲补天、太虚幻境等场景一一展现时,极大地满足了笔者的好奇心,同时也弥补了自身想象的空白。

美轮美奂的画面是该片唯美诗意的最直观体现,片中影调从明亮到昏暗,色彩从鲜艳到晦暗,光线从柔和到阴霾,以及色调的转变。画面包罗万象,任你去想象。宝钗戏彩蝶这出戏,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她独一人手持美扇亦步亦趋地扑蝶,美不胜收。导演运用了全镜头更是显现出宝钗的温婉可爱。

影片画面所营造的气氛是成功的,无论是元妃回大观园省亲时的太平气象,或是栊翠庵的明净格调,或是黛玉魂归西天时的凄惨悲怆,或是宁府被抄时的悲天悯地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元妃省亲之片段,是何等高雅华丽。建筑气势之恢弘,场景布置之和谐,风景之秀丽,以及道具选择也是别具匠心。满目的红色方显喜气、富丽,一时满足了笔者的好奇心,好不快哉。

众姊妹雪中吟诗片段,只见白雪皑皑,一片银装素裹,独栊翠庵中的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精神,别有一番情趣。

黛玉归西这一片段,导演运用了蒙太奇,将毫无生气、烟雾缭绕的黛玉室内画面和欢天喜地、新鲜别致的迎亲场面交叉剪接在一起,将黛玉和宝玉他日相处的场景和黛玉奄奄一息的画面剪接在一起,更加突出了林黛玉“得爱则生,失爱则死”的一片痴心。

宁府被抄这一片段,大雪纷飞,冷风瑟瑟,鸿云压空,一片凝重之色。忽剌剌如大厦将倾,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二)镜头语言,虚实相生

用镜头语言抓细节是刻画人物的一重要手段。导演对多愁善感的黛玉刻画则是通过她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怒、一举手一投足等诸多细节。第二集中有一幕宝黛桌边嬉闹的戏。宝玉故意逗弄黛玉,黛玉本身心已被那个宝姑娘搅得乱哄哄,却又遭他这般嘲弄,便恼了,嗔怒甩袖而去,留他一人可怜巴巴又不解缘由,两人间亲昵又懵懂的气场自然散发,诸多的细节都把林黛玉的爱、妒、羞、喜等复杂内心波动呈现得简约而精准。还有宝黛二人在床上讲耗子精故事这出戏,宝玉拎起黛玉衣袖闻闻她体香时,黛玉的娇羞,有几分情窦初开,懵懵懂懂之感。王熙凤对不同人所流露出的神情态度很多都是通过镜头对她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的细节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她第一次见刘姥姥时,那一副养尊处优的样子,从她的眼神里就可以看出她对这个乡下婆子的敷衍和蔑视;而王熙凤初见黛玉时,导演主要抓住了她的笑,未见其人先闻其笑,未语先笑,这一镜头则把王熙凤的世故、精明和圆滑展现得淋漓尽致。

“黛玉葬花”是本剧最抒情的场景,导演运用丰富的视听语言表现出一组组意蕴悠长的画面。镜头不动声色地跟着娇弱的黛玉,她独自荷锄掘坑,把早已收拾出来的残花撒落坑内,扫土掩埋。镜头中的黛玉着一身素缟,神情忧郁,一曲《黛玉葬花》伴着这个孤苦清高、内心聪慧敏感的少女葬花的举动形成了一种哀怨的诗意氛围。风起,吹落片片花瓣,落花有意,溪水无情,一个特写,娇嫩的落花被土轻掩,镜头上摇,再一个特写,同样娇嫩的黛玉脸庞,腮上已挂满泪珠。在这个场景中,人物和唯美的环境高度协调,人物内心激烈的情感与人物看似平和从容的行为之间构成了张力。大约可以从中体会到那种简约、淡雅、无奈、伤感的人物内心情绪。

(三)乱点名册,集体错乱

《新红楼梦》只是一具徒有其表的“躯体”,没有动人的灵魂。造成这种效果的最大“败笔”首先是李少红导演在演员选择上“乱点名册”。致使那些百年来在人们心中徜徉的人物,在这个版本里呈现出一种名号与个体根本对不上的“集体错乱”,像是来了一众“ 假冒”者,让人们倍感荒谬。

例如王熙凤,凤姐在一般人眼中是个反面形象,这不足为奇。奇怪的是《新红楼梦》中给笔者的感受也是这样,里面的王熙凤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泼皮破落户”,“丹唇未启笑先闻”,每次都要这么来笑几下,不分场合不分情况的笑,只能说是导演和演员的无知。王熙凤是泼辣,但是辣得高贵,她心机重重,但是很多时候她是个可爱的小女人,她大字不识几个,但是那次冬夜联诗是她起的头,她的那句“一夜北风紧”大俗之中却是个大雅之句。她是第一个在众人面前撮合宝玉和黛玉的人,她对探春的大观园经济改革敬佩有加。换做是今天,她应该就是所谓新时代妇女的楷模: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斗得过“小三”,骂得过流氓。曹雪芹对她的喜爱是透在字里行间的。

(四)人物刻画苍白无力,原著意蕴陨灭

原著中第1、5、27、78等四回便是《红楼梦》的精神升华和灵魂点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把握了这四回的思想艺术要领,谁便是当今无愧的影视大师和艺术王者。

原著第一回是全篇的总揽,包括作品立意、写作手法和故事渊源等,容量非常大。当然,电视不可能全部照搬,只能选其重点。

第一回,曹雪芹给了读者太多的悬念和隐喻。女娲补天的三万六千五百块巨石就像卡夫卡的雪中城堡,给人很多的想象和人生困惑。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便是叙说一百年的时光河流。它既象征着曹氏家族的百年兴衰,也暗示着大清帝国百年盛极而衰的历史拐点。原著中那众神补天的壮举,明显就是对封建士大夫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强烈讽刺。而落在青埂峰下的那块废石自叹自艾,偏要去“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立业”的明贬实褒的描写,则是曹雪芹拒绝补天、独享人性温情的具有现代精神的深刻人文情。可以说,曹雪芹在小说开篇便赋予了贾宝玉悖逆封建传统、向往人间情爱的人文关照。

可惜,导演对原著这一精髓,毫无感觉,用区区几个画面一带而过,无情地砍杀了《红楼梦》最有价值的思想灵魂。

[参考文献]

[1] 郭豫适.红楼梦研究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 蒋和森.红楼梦概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 刘世德,邓绍基.红楼梦论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 吕启祥.红楼梦开卷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5] 刘梦溪.红楼梦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6] 黄会林.中国电视剧名篇读解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 祝秉权.百位红楼[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2007.

[8] 金宏宇,原小平.忠实原著下的名著改编[A].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C].北京:中华书局,2006.

[9] 袁智忠,虞吉.影视批评纲要[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改编篇5

台湾知名游戏开发商游戏橘子旗下热血自研网游《水火:108》,已于9月24日展开第二轮的精英封测。这款由游戏橘子自制动画改编而成的同名网络游戏,不仅角色、场景均延续色彩鲜艳的强烈动画风格,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加入动画精彩片段,玩家将扮演动画里的英雄主角,创造属于自己的英雄传奇。透过任务一步步的引导,让玩家慢慢了解《水火:108》世界的全貌,解开为何动物与人类无法和平相处之谜。本篇试玩体验将带领玩家进入《水火:108》的世界,体验动画般的趣味新奇感受。

与知名《水浒传》传奇人物一起冒险

玩家在登入游戏后千万别吓到,怎么中国著名章回小说《水浒传》里的传奇人物通通变了个样,《水火:108》在每个角色设定上,全都依照同名动画的原始设定,并且让角色更个性化,目前第二波精英封测总共开放了6种职业,包含:第一小队的林冲、雷横、孙二娘、戴宗、以及第二小队队长顾大嫂与李逵。

在创角色时就可透过右边界面上的说明,可看到该职业的能力分析、职业特性,而每个角色都可以看到他的背景故事哦!相信在众多具有特色的角色中,总有你喜欢的一个!

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选好角色进入游戏时,将会进入新手引导模式,包含各种游戏操作的教学指导,在这里一定要好好看清楚怎么操作,在《水火:108》的游戏世界只要使用键盘的、、、就可以进行基本的移动,若同时按住、就可以往左上移动,只要习惯方向的操作就可以简单进行8方移动哦!若是要跳跃按空白键就可以轻松往上跳,真的很简单哦!而且也支持使用手把进行游戏,操作起来更方便。

移动时按下快捷键“E”就可以进行移动冲刺,但会消耗玩家本身的冲刺能量,不过在闪躲怪物或是赶路时非常好用。使用预设“Q”键可以使用普通攻击,配合快捷键数字键1、2、3…就可以施展角色技能,只要角色移动到打到的宝物旁,系统就会预设自动捡起,算是很贴心的设计,配合任务导引完成新手任务后还可以获得新手奖励哦!

充满趣味气氛与刺激惊险的副本任务

拯救英雄城 找回人类与动物的友谊

在经历新手引导的体验后,终于来到了游戏中第一个主城“英雄城(一)”,这里是个高山环绕、景色怡人的大城镇。但看似美好的城市到底发生什么事呢?若要解开疑惑就要找智多星吴用来说明,他会告诉玩家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件,而吴用也是玩家进入《水火:108》世界中,最重要的第一个任务NPC。

原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人类为了贪欲而强占动物的地盘,于是动物与人类便展开漫长岁月的战斗。最终动物获得胜利,人类则被赶进动物的家!究竟是因为什么高俅会叛变人类,在这东方大陆的世界中到底又有着了什么样的隐情导致动物大军持续不断的袭击人类?在这幕后策划的“水火双神”与宋江的介入,又与这一切有什么联系,就是玩家接下来要在游戏中努力解开的谜团了。

专精技能 精益求精

《水火:108》中的技能,都是透过技能卷轴来学习。初级技能卷轴可在“英雄城(一)”找各职业的技能导师购买,取得技能卷轴后必需在背包上按右键使用,技能才算成功学习完毕,使用之前要先确认是否符合技能卷轴的等级以及职业限制。而技能分成职业技能以及共通技能两类,职业技能是各专属职业才能学习,共通技能则不限定职业,就学习。

学习好技能后,只要按下“CTRL+K”开启技能介面,将学习到的技能拖到快捷列上,就可以轻松按下1、2、3来施展威力更猛的新技能!

6个职业的技能各有特色,除了一般玩家认知的坦职-李逵、补血-戴宗、输出的法师-孙二娘外,雷横、顾大嫂跟林冲这三种职业是推荐玩家要试试看的特色职业。林冲的技能多为攻击型、以及物理攻击伤害输出高的火力,在小队定位上是属于典型当战士的职业;而李逵除了攻击输出外,小部份上可以替队友担当分摊伤害的副坦职。顾大嫂与孙二娘是属于一近一远的输出职业,不过除了一般输出之外,孙二娘拥有范围性技能可以运用,顾大嫂则是可以提升自己、队友的攻击力,算是不错的辅助技能。在不同职业的配合下,才能比较轻松的进行游戏。

装备强化

《水火:108》的武器装备可透过“武卷”来进行强化,而防具、装饰品类的装备则可透过“防卷”来进行强化,在游戏中打怪就有机率可以取得“一般武卷”或是“一般防卷”,或是透过任务取得、商店购买。值得一提的是武器的强化特效,武器最高可强化至+180,当装备冲到+15以上时会有独特的光影特效,当身上强化装备变多,不管是不是高等武器,只要武器经过强化,看起来就是很厉害!

武器强化的方式也很简单,只要使用滑鼠右键点击主画面右下方的“强化装备”,或是按下“CTRL+E”键就可以开启强化介面。

改编篇6

【关键词】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I0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142-01

一、网络小说电视剧改编的历史

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发展以及集中程度,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2004年,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开始走进众人的视野。1998年《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在论坛连载获得超高人气,2004年,这部小说被拍摄为同名电视剧。根据现有资料,这是中国第一部改编成电视剧的网络小说。同年,胭脂的小说《蝴蝶飞飞》也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并由作者本人担任编剧,之后她的《爱你那天正下雨》、《爱上单眼皮男生》相继被改编为电视剧在各地方台播出。

2006―2009年,陆续推出20余部改编电视剧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提升。蔡骏的《诅咒》被改编成《魂断楼兰》,“美女变大树”的《给我一支烟》改编成《夜雨》(2006),六六的《双面胶》(2007)、《王贵与安娜》(2009)、《蜗居》(2009)也接连被改编为电视剧。当然,在这个阶段也不乏一些遭到批评与质疑的作品,如根据当红网络小说作者明晓溪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会有天使替我爱你》。①

2010―2013年,网络小说的电视剧改编可以说进入了一个爆发式的辉煌期。电视剧制作者对改编网络小说的定位和选择上更加准确和富有经验,网络小说的改编水平日趋成熟,在选材上更加大胆,并且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如2010年的《美人心计》、《佳期如梦》、《婆婆来了》、《杜拉拉升职记》,2011年的《甄执》、《步步惊心》、《倾世皇妃》、《裸婚时代》,2012年的《小儿难养》,2013年的《盛夏晚晴天》等等,均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2014年以来,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再次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状态。《风中奇缘》、《杉杉来了》、《何以笙箫默》一大批由热门的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席卷电视剧排行榜。2015年,包括《锦绣缘之华丽冒险》、《云中歌》、《花千骨》等十多部高人气的网络小说也提上拍摄或播出日程。

二、网络小说改编原因分析

影视剧市场红火是网络小说改编热的现实支撑。用户多层次精神需求的增强带动了影视业市场,技术的进步为这种需求提供条件,反过来促进了影视行业的繁荣。在网络未普及之前,人们收看电视剧的渠道单一――电视。人们的观看时间和空间受到限制。但如今互联网技术发展成熟,移动终端快速发展,大大拓宽了用户的观影渠道,观看时间和观看地点基本不受限制。借由网络和各种终端设备,用户可以利用各种途径实现观影目的。

整个电视剧面临创作疲乏的困境,题材同质化现象严重,网络小说题材的多样性为此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减少风险,许多电视剧拍摄跟风当前热播剧。网络小说作品题材丰富,包括都市、言情、玄幻、奇幻、武侠、仙侠,历史、军事,游戏、竞技,科幻、灵异,美文、同人等十多种题材。虽然其中某些题材或作品并不适合改编成影视剧,但是确实给影视剧的题材内容增加很多新的选择。

粉丝助力收视率。高人气的网络小说必然带来对改编电视剧的关注,网络小说的书迷可能转化成该剧的粉丝。借助网络平台互动及时,一部网络小说的传播效果在完结后会立马看到。高点击量的网络小说会有成千上万的阅读受众。如2003年9月22日开始在晋江原创网上连载的《何以笙箫默》,在晋江的总积分高达二千九百多万。网络小说的读者多为年轻人,这些年轻的群体通过互联网高速的推广手段迅速在群体内部传播。因此,高人气的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之后,自然会带动对改编后的电视的关注。另外,借助网络的互动平台,书迷粉丝也参与到了影视剧选角、剧本改编过程中,按照粉丝意愿选角也增强了书迷对电视剧的粘性。电视制作方也正是看到了火爆的网络小说的这种潜在市场力。

三、反思

尽管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有着潜在粉丝群、题材多样等优点,但经过几个阶段爆发式地发展,主体单一化、剧情同质化、情节牵强等种种弊病也已经透过“改编潮”在影视作品中逐渐凸显出来,渐渐出现了传统影视剧剧本同质化问题。因此,未来网络小说的影视化能否在整个产业链上越走越好,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但毫无疑问,只有真正优秀的作品才可以留住网友,才能受到影视剧制作方的青睐。

注释:

①http:///f?kw=%BB%E1%D3%D0%CC%EC%CA%B9%CC%E6%CE%D2%B0%AE%C4%E3.

参考文献:

[1]沈雅斐.网络小说电视剧改编的历史与可行性分析[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3(S4).

改编篇7

从《傲慢与偏见》、《飘》到《哈利波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文学名著经过改编搬上荧幕之后,往往能掳获很多老读者和新观众。在国内,张艺谋是非常擅长“文学淘金”的电影导演,而冯小刚的成长更离不开王朔、刘震云等作家。然而,名著和文学作品的改编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风险很大,没点“新料”很难真正吸引眼球。如今名著改编拍滥了吗?是,也不是。但要承认没有适当创新的改编就滥了,而有创新而且这个创新比较得当,那么就有新的价值产生。

名著文学释放的价值

经典文学名著是影视剧的灵感源泉之一,也诱惑着一代又一代影视工作者乐此不疲、前仆后继走上改编之路。

从2012年秋冬开始,国外陆续有十余部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上映:《悲惨世界》、《呼啸山庄》、《远大前程》、《绿野仙踪》、《在路上》、《霍比特人》、《了不起的盖茨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而周迅参演的《云图》也将于2013年2月引进中国。在中国将文学名著改编搬上银幕也屡见不鲜。四大名著、金庸作品的翻拍,每次都会引起观众的热议。另外,也许是得益于中华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导演对历史题材尤为青睐。《关云长》、《赵氏孤儿》、《赤壁》、《鸿门宴》……近年来和历史题材、英雄人物有关的电影一部接一部,没有丝毫热潮退却的迹象。

自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的小说改编权变得非常抢手,也导致其版权价格不断飙升。莫言也曾主动公开放话,表示他的作品《丰乳肥臀》、《檀香刑》等都可以拍成气势磅礴的大片,自己愿意担任编剧。为此华谊兄弟、小马奔腾、光线传媒等国内众多影视公司都在争抢莫言小说的影视改编权。当年张艺谋将《红高粱》搬上银幕,付给莫言版权费800元。“800元在今天确实不算钱了,有一些作家电影版权卖几百万元,不过当时这800元,让我兴奋得一夜未眠。”后来,作为编剧之一的莫言又拿到1200元稿酬。如今一部小说的电影版权,已经从几百元,渐渐涨到今天的数十万甚至上千万了。据网友“影视小青年”透露,《丰乳肥臀》影视改编权已经被1118万卖出,并有望邀请曾合作《红高粱》的老搭档张艺谋执导,于明年搬上银幕。而此前备受关注的《白鹿原》电影改编权卖了50万。有业内人士表示,这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厚重作品,50万的价格相对于投资1.2亿的电影来说,真的是太低了,不过成交时间是在2002年前后,中间又经过几次转手。

改编文学名著一直是获得国际影视大奖的捷径,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作品,超半数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在前不久落幕的第70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颁奖典礼上,由汤姆・霍伯执导、改编自维克多・雨果传世名著的《悲惨世界》一举收获最佳喜剧/歌舞片、最佳男主角(休・杰克曼)和最佳女配角(安妮・海瑟薇)三项大奖,收获甚丰。据统计,自1930年以来,有25部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其中不乏《乱世佳人》、《英国病人》、《辛德勒的名单》等经典,在好莱坞,“一半以上商业电影有其文学根源。”

改编要有适当的创新

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改编在吸引眼球的同时,也得冒很大的风险,因为很容易遭致来自四面八方的“口戕笔伐”。如何在原著的基础加以改编、创新,获得新的意义和价值,是每一个导演和编剧需要直面和思考的问题。

2012年李安的3D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这部电影正是根据2002年英国布克奖同名小说改编。在李安被选定成为该片导演之前,作者杨・马特尔并不相信他的书能被拍成一部好影片。“当二十世纪福斯公司第一次跟我谈这件事情时,我觉得他们疯了。”马特尔笑道:“怎么可能把这个故事拍摄成电影呢?因为拍摄太复杂了。故事发生在海上,还是跟一群动物。”连李安自己都承认拍摄这部电影是一场“伟大的冒险”。当看完电影之后,马特尔不禁感叹评论道:“电影变成了现实,这让我极为激动。视觉上这是一部华丽炫目的影片。派和老虎在救生艇上的场景美得令人震惊,一定会抓住观众的心,同时也有很多可爱的场景是在印度拍摄的。我觉得如果你读过小说,那么最好忘记小说本身,然后把电影当成一段旅程。”

实际上,李安擅于驾驭改编文学题材电影已经有口皆碑,无论是早年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还是安妮・普鲁克斯的《断背山》,都得到了业内人士和观众的好评。他的创新,体现在新技术的运用、讲故事的视角,更体现在用自身的文化内核来呈现新的解读。他曾在《站在好莱坞与中国电影之间》一文中说:“你本质上的特色是什么,你一定要很自豪地拿出来……我在美国拍的片子获得一些成功,不是因为我的英文有多好,对那个地方有多了解,而是我一直用中华文化的视角去看他们。”

《建国大业》编剧王兴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改编名著难度之大是难以想象的,就像旧毛衣拆了重新织一样,所以奥斯卡奖项设有改编奖。比如2012年上映的《安娜・卡列尼娜》,已是这部文学名著第13次搬上银幕,而《悲惨世界》电影改编更高达19次。由于之前有多个版本的改编电影,再次改编就一定要比此前的电影高深,最重要的是要跟时代紧密结合,要有对现实的观照。王兴东说道:“比如《安娜・卡列尼娜》的读者都知道安娜敢于追求个人自由,为了爱情而冲破束缚,最后卧轨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但是现在这个故事不像当时那样富有冲击力了。现今很多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如果再次改编这不作品就要考虑观众的共鸣点,要有新探索。”

改编篇8

[关键词] 东野圭吾;《白夜行》;改编;增加;删减;整合

日本著名推理小说作家东野圭吾的著作《白夜行》出版于1999年,入围第122届直木奖,虽然没有得奖,却被视作东野圭吾作品中的无冕之王,并曾数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2005年改编为舞台剧,2006年由日本电视台TBS改编成电视剧,2009年由韩国电影公司、2011年由日本WOWOW分别改编为同名电影,本文则以日影《白夜行》作为分析对象。

把小说改编为电影是把文学艺术形式改造成银幕作品形式,这样就必然出现不同的媒介特性。因此作品改编需要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文本原型做出二度创作,采取相应的改编策略。《白夜行》最开始是连载短篇小说,因此成书后的作品具有从各角色视角进行描述、刻画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使得原著角色众多、视角林立,于是在影片的改编上,删减与增加手法交互出现,在叙事手法、道具运用、人物及细节塑造上,达到了原著小说没有达到的感染力。电影长约两个半小时,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意图包容原著长达35万字、接近500页、从幼年写到成年的小说,明显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电影在故事及人物上做了很多处理,将一些次要人物合并,直接省略了大量桐原亮司的人物经历。不过该改编过程并不是纯删减,而是对各个时段的人物进行了整合,改变了一些人物的身份,并补充了一些道具与细节。在这些电影改编手法中,以下将就整合角色、改编人物经历、增加设置道具、补充与删改细节这四个方面对该作品的改编特性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角色的整合

原著时间横跨近20年,长达35万多字,故事情节多线发展,叙事范围宏大,要在不足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全部讲清楚当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在修改原著的情况下将故事内容精简。

其中筱塚家族的改编最大,原著中出现的筱塚家族成员以及与筱塚家族有关的人物有筱塚一成、今枝直巳、菅原绘里、高宫诚、千都留、筱塚康晴、筱塚美佳,其中筱塚一成是唐泽雪穗的学长兼暗恋对象,高宫诚是雪穗的前夫,千都留是雪穗前夫的外遇对象兼现任妻子,筱塚康晴是雪穗的现任丈夫,筱塚美佳是筱塚康晴的女儿即雪穗的继女,今枝直巳和菅原绘里是筱塚一成聘请来调查雪穗的私家侦探及助手。

在电影里,筱塚一成、筱塚康晴和高宫诚合三为一,合并成雪穗的学长筱塚一成。原著中篠塚一成是个英俊而家世良好的男人,他温柔而绅士,唐泽雪蕙接近他绝非仅仅贪图他的家世与财产,实际上原著中曾通过今枝直巳的调查等细节来暗示他是雪蕙一生中惟一的真爱,真正的阳光,并多次暗示她多年来始终不曾忘却篠塚一成,嫁给筱塚康晴都是出于想要更接近他的目的。而电影中筱塚一成、筱塚康晴和高宫诚三者合并为筱塚一成,面部表情显得极为懦弱,就连江利子因故要与自己分手也嗫嚅不言,这与原著中筱塚一成表现出的惟一不被唐泽雪穗蛊惑的清醒男人形象大相径庭,在性格上更接近高宫诚。这一合并使得雪穗对江利子动手的动机更加完备,经改编后的一成不再精明理智,接受了雪穗的引诱从而与雪穗结婚。电影将篠塚家族中所有与唐泽雪穗有关系的男性人物的任务一并交给筱塚一成,这样的电影改编效果简洁、直观,把筱塚一成、筱塚康晴和高宫诚的任务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反而集中了观影效果,减少了观众为辨别人物角色而需要的时间与功夫。

由于雪穗的前夫高宫诚在电影中并未出现,两段婚姻合为一段,因而雪穗和筱塚一成在电影中都是第一次结婚,原著中筱塚康晴前妻所生的筱塚美佳的身份在电影里也就修改为筱塚一成的妹妹。另外今枝直巳和菅原绘里是筱塚一成聘请来调查雪穗的私家侦探,由于筱塚一成的性格改变,在影片中今枝直巳只是惊鸿一瞥,菅原绘里则干脆就没有出现。

其次角色删改幅度较大的是桐原亮司这条线上的人物,由于桐原亮司的人物经历在电影中有大幅度的删减,因此在桐原亮司获取不正当收入的过程中出现的人物角色全部被删除了,并且完整切掉了电脑公司的段落以及合并了多个相关人物。其中包括:由于软件公司被彻底删除而没有出现的园村与中道、合并主妇栗原典子与大学药剂部的女人、合并了桐原亮司的同学秋吉与菊池。

二、人物经历的改编

日影大作减法,对支线人物和事件进行吞并与删减,并且简化了雪穗和亮司的犯罪经历,推理点表现也比较直白。在原著中分为各章来描述20年间发生的事件,各章节的主角都不同,但影片则主要以世恒的角度推进,明线是站在台上的唐泽雪穗,暗线是站在幕后的桐原亮司,因此故事线上明显偏重于雪穗的方面,对桐原亮司的经历则进行了大量剪裁、合并。

唐泽雪穗在影片中成为明线,关于她的剧情做了很大改动,特别是幼年的犯罪过程,原本在原著中唐泽雪穗为了掩饰桐原亮司的犯罪动机而毒死自己的亲生母亲,电影中修改为由桐原亮司动手,改编为桐原在意外杀死父亲后为引开警方视线设计杀死西本文代,也是桐原决定让彼此成为陌生人。通过这一改编,电影中的明线——雪穗成为有着悲惨遭遇的不幸少女,一切都是被桐原所主导。电影中通过少年桐原亮司将雪穗推出门后的一系列表演,结尾处一边痛哭一边狂奔的影像,以及在水洼中洗去手上的鲜血来表现出他在少年时期所受的心理伤害。同时影片也对桐原亮司的青年时代的经历做了大幅度删减,通过仿制银行卡和软件公司盗取软件而获得第一桶金的相关情节被全部砍掉,药剂师这部分也与银行职员的经历合并。通过这一系列的改编,使得电影中的明暗线条理分明,亮司这个角色彻底成为唐泽雪穗“背后的影子”。

三、道具的运用

道具是组成影片视觉系统的元素之一,它在影片中具有叙事或隐喻的力量。影片中新增加了儿童馆的玩偶、串珠、化妆镜,这些是原著小说中没有的。从表面上看,亮司和雪穗完全就是两个世界,没有任何接触,在原著中既没有说明两人是通过何种方式来沟通的,也从来没有出现两人在一起的场面,这样桐原亮司为唐泽雪穗所做的事情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传递消息就无从知晓了。因此在电影改编的过程中,对原著进行了“映像化”的改编,有效利用了视听手段的长处,补充了众多道具,即儿童馆的玩偶、玩偶身上的串珠项链以及化妆镜。

电影中笹垣警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儿童馆的玩偶,他仔细查看玩偶,悟出串珠项链上的圆形串珠与椭圆形串珠分别对应摩斯密码的“0”和“1”,从而点明了当时唐泽雪穗向桐原亮司发出指令的方式,这样即使两人没有电话联系,也能进行沟通。

同时电影中用化妆镜反射阳光的方法来直接传递暗号,反射的太阳光对应也是摩斯密码,这一点实际上也紧扣“白夜行”中“黑夜阳光”这一象征意义。唐泽雪穗在车边用镜子反射阳光来邀请小姑筱塚美佳到公司;到公司后亮司用镜子反射阳光对应摩斯密码,以此通知雪穗笹垣警官即将到来,并在雪穗与美佳的谈话中引出了《白夜行》中最为人知的“黑夜与阳光、白夜中的行走”这一主题。

四、细节的补充与删减

日影的视角是从笹垣警官追踪悬案出发,整部作品始终以笹垣警官的角度推进,他是整个故事的线索。在原著中没有对笹垣警官的动机进行描述,而在影片中对其进行了补充。电影中的笹垣是一个中年丧子的父亲,由于他对工作兢兢业业,使得他没能见到儿子的最后一面。随着笹垣对桐原亮司的调查,知晓了桐原亮司由于幼年时的案件缺失了父爱,而将自己对儿子的歉意与爱移情到悲剧性的亮司身上。在追踪的过程中,笹垣警官对案件的真相执著追求,然而另一方面随着真相的逐步揭露,又对亮司的内心世界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失去儿子的警官尝试去体会杀害溺爱自己父亲的亮司内心的万般滋味,也因此成为影片中连接现实世界和各个角色内心世界的媒介。

在原著中,雪穗和亮司为了避免警察的追踪,长大后各自发展,从来没有面对面的交集。电影中有三个片段,第一段是亮司身着工装,面对镜头泪流满面。第二段是雪穗和筱塚一成挑选婚纱的场面,雪穗穿上婚纱后视线投向站在玻璃窗旁的筱塚一成。第三个部分是在片尾,穿上婚纱的雪穗看向筱塚一成后,慢慢把视线调离了一成,投向身旁的玻璃窗外,窗外是穿着工装、仰头注视雪穗的亮司,然后雪穗突然在一瞬间对着窗外的亮司绽放了笑颜。这三个片段在影片分三处出现,描绘的就是影片中长大后的桐原亮司与唐泽雪穗惟一的面对面交集,从这短暂的片段可知这两人的“无望守候”,在观影过程中对这一细节需要仔细揣摩,联系前后三处镜头细节,才能看出电影改编的深意。

电影中还有许多删减的细节,例如在唐泽雪穗幼年时,原著中在西本文代被杀的当天,唐泽雪穗为了展示她不在场的证据,装作没有带钥匙而去叫房屋管理员开门,意在让他做自己母亲煤气中毒的目击者。在原著里,提到管理员隐约听到雪穗身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并在后期雪穗的家庭教师来给雪穗上课时呼应了这个细节。然而电影里删除了这个铃铛以及声音,这是由于家庭教师本身在电影中并未出现,因此这两个互相呼应的细节也就被删除了。

五、结 语

东野圭吾作品《白夜行》的日本版电影对原著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角色的合并与增减、人物经历的改编、道具的运用、细节的补充与删改。筱塚家族和桐原亮司青少年经历中的人物做了大幅度的整合、合并、删减,通过对角色与人物经历进行呼应改编,从而实现了电影改编去繁就简,减少人物辨析难度的目的。在人物经历的改编上,电影简化了雪穗和亮司的犯罪经历,主要以世恒的角度出发,明线是站在台上的唐泽雪穗,暗线是站在幕后的桐原亮司,因此故事线上面明显偏重了雪穗的方面,桐原亮司的经历被大量剪裁、合并,并将两人少年时期的犯罪经历都集中于桐原亮司身上。这样的改编方式突出了电影的明暗线,并展示、明确了电影的推进角度,简化了案件推理过程,有效降低了观者的观影难度。同时为了将唐泽雪穗和桐原亮司的沟通映像化,在电影中新增加儿童馆的玩偶、串珠、化妆镜等道具,从而将原著中没有表明的两人沟通方式具象化,并引出《白夜行》中最为人知的“黑夜与阳光、白夜中的行走”这一主题。最后影片通过大量细节的改编突出主题、去繁就简,并前后呼应整合以及删减相关的细节以突出主题,由此凸显了电影改编的深意。

[参考文献]

[1] 李瑞.从纯小说到大银幕:视听本体的确立[J].电影文学,2007(11).

[2] 郭宁.《白夜行》:只想在阳光下牵手[J].大众电影,2010(02).

[3] [日]东野圭吾.白夜行[M].刘姿君,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1.

上一篇:旧时光范文 下一篇:熟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