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范文

时间:2023-09-20 14:20:07

旧时光

旧时光篇1

桃花瓣谢了一世沧桑

青苔的小路上

总以为风掀开一层柚子叶露出了你的漂亮脸庞

回忆的时间变得好长

窗台阳光洒进来音乐安静飘荡

老照片记事本装满杂物的旧纸箱藏着一个年代的忧伤

你和我的时光去了什么地方

斜阳落在外面的围墙

樱花红颜色

来过的蝴蝶没有家的流浪

秋千架小雨巷石桥在远方消失了你的醉人模样

回忆的时间越来越长

干净白纸我用油彩重复你的一个字想

怎么也想像不出你现在的模样

旧时光篇2

我,直到我的心渐渐沉醉其间,沉醉在其间的醇香厚味里,渐渐不愿醒来,沉沉醉去。

旧时光是童年时曾经穿过的一件粉红的连衣裙,裙子上有奶奶绣上的两朵小花,曾经在那最贫寒的岁月里,让

我的童年在那小村庄里绽放了最亮丽的容颜,我记得自己曾经穿着它跳房子、跳绳、踢毽子,飘动的裙摆让小

伙伴艳羡不已。还有奶奶用旧衣服给我改制的小衣服,虽然不是新的,也依然因为有一圈配色雅致的花边或者

生动的绣品修饰而让我倍觉骄傲。贫穷的童年也是可以拥有巨大的开心快乐的,比如那时的我!

旧时光是老宅院里的一颗酸枣树,那颗树上的酸枣特别好吃,酥脆酸甜的味道至今令我回味。每年的初秋,

树上挂满了细细长长的枣儿,那红红的颜色总是那么惹眼,看一眼就是再也挪不动腿儿了。熟透的枣儿是不用

上树去摘的,奶奶在每天黄昏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第二天的清晨树下总会落了好多的枣儿。我记得奶奶曾

经编过一只小提篮,我常常一睁开眼就从床上跳下来,拿着它就急不可待的去捡枣儿。等到哥哥和弟弟从另一

个院子里起床的时候,我几乎已经拾捡干净了,几乎要拾满那小篮子,他们两个要与我说好多好话我才懒洋洋

地分出他们的那一份。现在想来可笑,那时候农村都不喜欢女孩,可是我在奶奶的眼里却宝贝一样,地位比哥

哥和弟弟高多了,也因为拥有奶奶独特的宠爱,被那兄弟两个妒忌着,为他们自己不是丫头而怨愤不已。

旧时光是曾经辉煌过的中学岁月。每每想起那时,总会禁不住默默含笑,谁能像我曾经上学一样,语文总是年

级第一名,数学总是不及格。每个星期五的下午是作文课,那就是我的美好时刻了,每一次我的作文都会被各

班老师拿来当做范文来读,那可是我作为学生拥有过的巨大的也是稀少的荣耀!那时,我的心里曾经是多么骄

傲啊!

与其相反的是数学,我记得那时每学期总会有抽考比赛,就是每个学校抽学习成绩好一些的学生进行考试比

赛。每到那时,我就是引发两位任课老师吵架的导火索,语文老师第一个报上我的名字,数学老师坚决不干,

因为我会把他的数学成绩拉下来,影响他的排名。每每听到俩位老师开战,我就恨不得找个地缝躲起来,在心

里好懊悔,谁让自己的数学学得那样一塌糊涂,实在是不能怪数学老师急眼啊!

就因为语文与数学的巨大反差,我总是被老师们当做活生生的例子来告诫大家且不可偏科。后来我终因严重偏

科没有读完中学提前结束学业,我想我会依然是老师告诫学生的例子,以我为例来告诫大家偏科的后患无穷。

只是不知老师们过了多久才会忘掉让她们惊掉眼镜的我,然后我就不再令她们无限惋惜,也就不再以我为例

了。

旧时光是刚刚参加工作时那一段难忘的单身时光。每次发下来的工资有大部分拿去买了书,终于可以有大把的

时间把自己淹没在书里,也终于不再单调地迷恋三毛迷恋席慕容了。我记得第一次发工资就给自己买了一套

《平凡的世界》,我记得路遥带给我的震撼无法言说,也终于知道自己做的文学梦其实多么幼稚可笑,真正的

文学路有多么遥不可及。路遥呕心沥血的著作里,我读的出生活的平凡,人性的挣扎,心灵的绽放,读的出梦

想的遥远,生存的艰难,还有爱情的凄凉与遗憾!可是最终生活是令人激情澎湃的,放下过往抚平伤痕,幸福

仍然值得翘首企盼。

一部部厚重的书总是我枕边的梦境,睡前看书的习惯就是在那时养成的,无论睡的多晚,无论感到多累,只要

躺下就要拿一本书在手里,直看到朦胧睡去。在贾平凹的书里了解陕西的农村,在程乃珊的书里读懂上海的弄

堂,在叶文玲的书里观看钱塘江,陆星儿的笔下的青鸟就是幸福的模样、、、还有诗刊,总让我悄悄品味起某

一句经典的诗句,或者微笑或者悲伤,比如那时海子的诗,不用刻意去记,却过目不忘。

旧时光是曾经租住的大杂院。纷纷扰扰吵吵闹闹的生活气息,却拥有温馨的回忆。那时我还不太会做饭,不太

会打理琐碎的家务,都是那几位邻居一样一样的教会我,繁琐里搭配出一日三餐。那些搭配水果蔬菜的营养

粥,还有各种汤包馅饼面食,就是跟着北屋的阿姨学会的;还有东北回来的南屋的大姐教过的小咸菜的做法,

特别是那种辣白菜,让我们那一段米粥馒头就咸菜的日子也香甜起来;还有那时的手织毛衣,似乎我织过的每

一件毛衣都是东屋嫂子细细教会的,那些精美的图案在今天看来仍是由衷的超喜欢;还有那些生活里的小窍

门,无论关于衣被的清洗收藏还是关于小病小痛的土配方,都是那段时光留给我的一笔深厚的馈赠。时至今天

仍然总会因某一样饭菜的美味,或者某一个生活方式而想起那些邻居,也总会因此怀念起那一段旧时光,那一

段旧时光依然在年华流逝里与我遥遥相望,就好似不曾真的离去。

旧时光是女儿那一本成长的影集,从满月到百天,再到十二周岁,那厚厚的影集就是孩子的整个童年。每一张

照片都是一份回忆,每一张照片也都是孩子成长的印记。从那朝天的小辫,稚嫩的笑颜,到婷婷玉立,小荷初

绽,那就是一部关于成长的书啊!不写一字,却能读的透岁月走过的每一天。也许孩子的一道淡淡的疤痕却就

是我曾经疼在心里的一个故事;也许孩子的一件碎花小衫,却就是我曾经印在心里的美好瞬间。一面是孩子渐

渐长大,一面是我们渐渐老去,每每手抚那些照片,都在心里无限感慨,生命是多么美好又是多么神奇啊,绽

放总是与萎谢同在,一手繁花锦绣一手尘埃落地!

、、、、、、

有人说,当一个人总是喜欢说起过去时,那么他就老了。看到这句话我不由笑了,在岁月的脚步里坦然老去其

实是一种幸福,走过那么多的风雨季节,走过那么多的深情往事,怎么可能不把往事细细想起,怎么可能把这

份感动忽略不计。每当我在深夜里与那些旧时光款款相遇,不由自主就如饮甘霖,就深深醉在那些红尘往

事里。

旧时光篇3

她是个安静的女孩。敏感自卑内向。因为家庭的原因,她从小就不愿同人主动说话,可是她也特别渴望有一群朋友,知心交底的朋友,是可以七老八十还可以打电话问候的朋友。可是,她没有。她或许早已习惯了孤独。她对人说话从来不敢看对方的眼睛。就是这样一个人,也有她想追随的目标。他——苏川,就是她生命里的光,是她曾经想要一生都要追随的光。从初二到高三,整整六年时光,是她小心翼翼的六年暗恋时光。她不聪明,不漂亮,甚至不勇敢,小小的女孩,在爱情的入口,是那样胆怯。

一句话,竟然可以阻隔这么多年的时光。大学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他那里,冰雪皑皑,冻得人不想把手伸出来;她这里,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一切都是刚刚好。

我想你,告诉风也不会告诉你,风却路过你,吹过几百里。

旧时光篇4

磨剪刀老人第一次出现在小区里,那一声“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市井吆喝是很有民间音乐旋律的,声音里沉淀着时代的印迹。再看老人的打扮,草帽、手帕、棉布汗衫、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和一条木板凳,粗布袋、磨刀石,还有铁刨子一样叫不上名的行当,带着尘土,带着沧桑,带着岁月的故事,好像从旧时光中走来,让人想起童年,仿佛故人,恍惚隔世。我想起了家里草编工艺筐子里那把被长期冷落的老剪刀,就把它拿出来下楼寻找老人。

有几个大婶,听见吆喝拿了剪刀出来。老人有了生意,很高兴。停好自行车,放好绑扎着磨刀石的长条凳,骑马式跨坐在板凳上,板凳下面吊着盛水的破铁罐子和一个装工具的布袋子。老人满脸皱纹,头发和胡须都是白的,但是很干净,精神矍铄,口里念着打油诗。一边打磨着剪刀,一边打磨着时间。

聊得最多的,还是他这门手艺,这门后继无人,就要失传了的手艺。他说:“没人干,腌人的活儿。孩子都过得好,家家住楼房,吃喝不愁。小本儿生意,赚不了仨钱俩枣的,没人学没人干,都挣大钱去。”

有人说:“那你不在家享清福,那么大年纪还出来干这活?”

老人说:“闲着就老了。老天爷给我个好身体就是让人干活儿的,不咋活呀。我从小跟父亲学这门手艺干60年了。养活了一大家子7口人。我父亲活到99岁,我今年才80,还年轻着呢。”口气里略显得意。

老人说着话,不耽搁做活。洒水,打磨,手摇砂轮,拿了剪刀在耳边一听,用手一刮,用嘴一吹,用布条一剪,唱曲儿似的说:“好嘞――给两个钱儿。”

老人一说起他的父亲,说起他的这门“腌人的”小本儿手艺,怎样地养大了5个孩子,就打开了话匣子。“这人啥时候都得靠手艺吃饭,与人无争。就是在旧社会,的时候,世道再乱,我这干手艺的也平安无事。看我现在一天也能挣够自己花的,还能养得了自己。”

在小区里,隔一段时间就能听到他那沙哑苍老的吆喝声“磨剪子嘞――戗菜刀――”。每次都有三两个大婶大娘围着他磨剪刀带聊天。他和门卫也混熟了,有时候在大门口从早上到黄昏坐一天,闲下来就在门卫处喝点茶水,洗洗手脸。

许多找他磨剪刀的人,更多的是对他的这门儿老手艺感兴趣,是想听老人讲原汁原味的民间故事,是在打磨剪刀的时间里,打磨记忆里的旧时光。

旧时光篇5

临近晚上6点,年届五旬的古董钟收藏家李威仁位于上海松江的别墅里钟声四起。底楼客厅墙上挂满的挂钟,大大小小的红木茶几和橱柜上摆满的座钟,沿着墙角一字排开的落地钟,各自以不同频率和音调“演奏”出同样古老的曲调,仿佛在向主人争宠。整栋别墅顿时活了起来,随着钟摆的来回、曲调的起伏,让人仿佛回到了半个世纪前。

李威仁家的这近百台古董钟,各自有着古老的渊源。有的来自于19世纪英国的海船,有的出身于20世纪初的法国贵族家庭,有的原为慈禧太后的寿辰贺礼,有的曾效力于天文台精确报时……

不同年代、不同国籍、不同外形,但这些钟都曾一度年久失修、遭人遗弃,而最终又通过李威仁的手重获新生,在这位钟表工程师和设计师家中继续运转着。与其他收藏家不同,李威仁收藏古董钟,仿佛是收藏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一台钟,他都当作自己的孩子般呵护。每秒齿轮的嘀嗒、每一刻钟报时以及每小时落地钟的奏乐都已经融入了李威仁的血液中。“要是哪个钟今天不响了,我会本能地去检修一下。”

拆钟结缘

年轻的时候,李威仁是上海摊典型的“小开”。跳的是芭蕾国标、听的是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金曲、骑的是1000元一辆的英国兰令变速自行车。由于父母都是出身于旧上海滩的富商家庭,李威仁从小就接触到了许多普通家庭难得一见的古董钟表。

“那个时候普通家庭能有一台钟已经很了不得了,而我们家里光古董钟就有十几台,自鸣钟、瓷壳钟、报刻钟、美国产大鹏闹钟,应有尽有。”

但年轻气盛的李威仁起初并没有注意这些“老古董”,只觉得戴一款稀罕的名表才是拉风。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李威仁。一天下午,他在家写作业正写得心烦,家里一台1930年的德国鹰立球报刻钟突然叫了起来。李威仁觉得好奇——“这么一台小小的座钟怎么会发出那么多好听的声音”。于是他干脆把钟拆开来细细研究。没想到再装回去的时候,钟就不响了。结果爸妈只好把钟送到专业门店修理,这可是当时国内罕见的名牌座钟,修理花了一大笔钱,回家后自然有一顿臭骂等着他。不过这时的李威仁已经被另一件事深深吸引,顾不上其他了。

“看他修理的时候,我发现钟的机械结构设计得非常精密,原来只要轻轻拨一下就修好了。”从小就对机械异常着迷的李威仁,从此对古董钟来了兴趣。于是,祖母的天文钟、瓷壳钟和挂表,外祖父家的美国产大鹏闹钟、电闹钟等都成了他的目标。他总是偷偷将它们拆开,研究其中的机械结构,然后再组装回去,竟然很少被家人发现。就这样,李威仁逐渐练就了一手高超的“拆钟手艺”,为多年后的收藏留下了铺垫。而当初那个鹰立球报刻钟,现在依然原封不动地摆在母亲陪嫁的五斗橱上,算是李威仁如今颇具意义的一件藏品。

痴迷收藏显身手

李威仁真的是与钟表的缘分颇深。上世纪70年代,李威仁被分配到上海仪表厂工作,负责装配和校验仪表。当时的流量表里面都附有一只瑞士产的欧米加表,他又有了研究钟表机械结构的大好机会。李威仁对钟表的酷爱使得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精力、工资都花在寻觅、收藏和研究钟表上,这一切为他而后的一把好手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边研究,一边收藏,李威仁渐渐成为了上海各大旧货店和古董店的常客。“那个年代,市面上的好钟最多,都是从上海一些大户人家那里变卖出来的。旧货商店里好钟我是见得多了,就是没有经济实力。”

有一次李威仁来到淮海路上一家当时著名的旧货商店“淮国旧”。店主见是常客,对他说:“我这里有一台好钟。”当时李威仁并不知道这台钟是著名的瑞士积家气压钟。只是一闪念的工夫,那台钟就给别人买走了。当时这台积家钟只卖几百元,但现在市场价已经达到5万到6万元人民币,李威仁现在想来仍是一大遗憾。

这些年来,李威仁也已收藏了多台上世纪30年代的积家钟。瑞士积家手表的总裁曾来到李威仁家,见到他的这些藏品,大为感慨。积家钟1933年开始投产,但最早几年的款式自己也只在公司的纪念册上见过,没想到这次竟然能在中国收藏家家里亲眼见到实物,着实惊喜。

古董钟的种类繁多,李威仁藏钟也不是什么都收。他最喜欢德国的报刻钟和法国的皮筒钟。李威仁和皮筒钟也算是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的。一次,李威仁的一位钟表修理专家朋友对他建议说:“李威仁,你要玩古董钟,就要买皮筒钟。”皮筒钟起源于18世纪法国,流行于欧洲各国的贵族阶层。因为它外置一个皮筒子所以被称为皮筒钟。皮筒钟以机械精密复杂而闻名,而这正符合李威仁拆钟、研究钟的兴趣。

李威仁访遍上海各家旧货行,终于在四川路一家旧货行找到了皮筒钟的踪迹。那是一款法国1850年的珐琅报刻带三问长三针双盘簧皮筒钟。当时它被随意放置在货柜最底层的角落中,无人问津。听到李威仁的来意,营业员很不解地问:“小弟弟,你买这种钟有什么用,还不如买一台‘三五牌’,结婚都是买‘三五牌’的。”李威仁说:“我就是喜欢呀。”为了修复这只皮桶钟,他拆掉了数十只“大白旗”表找全零件。为了修复一只只历经岁月磨砺的古董钟,有时他自己打磨零件,有时昼夜不分地研修,直到听到心爱的钟嘀嗒嘀嗒地开始“心跳”才罢休!

千金散尽为钟声

浸淫在古董钟收藏圈里30多年,李威仁亲眼见证了古钟价格的突飞猛进,也深谙收藏圈中投机者多,爱钟懂钟者少。

“上世纪70年代,我刚开始买钟的时候,外面根本没什么人玩钟,也根本没有以后要升值的概念,只是图好玩。喜欢看家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钟。”李威仁还记得他买第一台皮筒钟的时候花了几百元,而结婚买一套家具也只要100元。

收藏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为了买钟,李威仁会想尽各种办法凑资金。最先想到的就是向父母“贷款”,不过久而久之母亲也开始抱怨。于是,李威仁开始卖画。早年,祖父和外公曾留下很多字画、瓷器和文房四宝。父母从小接受西化教育,对这些东西并不喜欢,于是李威仁便有机可乘。“家里有很多张大千、吴湖帆这些名家的字画,那时候才几块钱一幅,我都是拿麻袋装着去卖的。只剩下一些旧货商店也不要的,还挂在家里,现在想来算是侥幸了。”

到上世纪80年代,当“万元户”成为富裕的代名词时,皮筒钟的市场价格已经升到了1万多元。1990年,有一位法国朋友看中了李威仁收藏的另一款白色皮筒钟,李威仁因自己还有同类型的藏品,便以2万元割爱。“每次想起都觉得可惜,现在20万都不止了。”

李威仁价值最高的藏品,是一台英国W.H.雪特制造的精密天文摆钟——雪特摆钟。此钟原为子母一对,曾在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作为标准钟使用,后由我国在解放初期以5万英镑购得,现在仅其中一台,价值已达100万元人民币。

现在国内买一台古董钟的价格几乎和买一台新钟的价格相同,而且古董钟和新钟同样以每年10%~15%的速度在增值,因此只有真正喜欢古董钟的人才会愿意买它。

旧时光篇6

即使是正常的日子里,我们也不会忘了淘气一下下来调节紧张和压力。我们喜欢把正在啃的香蕉当做话筒有模有样地演讲;喜欢给那些爱压堂的老师起外号,叫她们“堂老压”;喜欢踩着下课铃声拉着同桌飞奔向厕所,还美其名曰“私奔”;喜欢在上课时偷偷地想着某某同学好看的侧脸;喜欢把手表完全对准学校的时间,然后数着54321下课……

初中,总有些快乐有些伤。

高兴时就大声笑,不高兴时就拽个朋友去操场上散心。追《流星雨》,追许嵩,追汪苏泷。也会用圆规划破手腕,似乎身体上的疼痛能掩盖心中所有的疼痛,似乎在自残中可以找到一些。功课不忙时,会组建个帮帮派派,同帮人同路。几个人同时出现同时消失称兄道弟勾肩搭背各种不亦乐乎。由八人帮、七人帮、到武当派、草莓派、蛋黄派,再到四大杀手、四大神捕,想找什么武林派,这里都应有尽有。只要下课铃声一响,各路大侠就像听到指令一样,到楼后没有摄像头的地方舞刀弄棒。后来发展到魏蜀吴三国鼎立,拿着方便面里的小卡片分担角色。再后来发展到真人版CS,拿着扫帚举着拖布杆加上捡来的砖头,就可以把穿越火线完成八路军打鬼子。这段你别不信,在我们班里,真有!

初一那会儿学校还有家长接见日。这对一绝对封闭学校的学生来说实属难得。这天要出板报开班会,这天可以见到阿玛和娘亲,这天有自由活动,这天有各种比赛,这天是我们整周奋斗的动力。到了冬天就盼着下雪,盼着有雪仗打。某个飘雪的下午,一同学站在草坪旁津津有味欣赏着大片洁白纯粹的雪地,另一淘气包照着她的后背一推,她毫无防备,于是又平又厚的雪地上顷刻印出一个完整的人形。我们在旁边看着的,各种凿墙撞树踢马路牙子全笑趴了……

后来,我们仍旧盼下雪,仍旧打雪仗、扔雪球、伸开手掌接雪花,仍在活动日的中午挤在校门口抢着买酸得呲牙咧嘴的糖葫芦,却没有了家长接见日,也在绽开的雪团中渐渐地遗失了一份傻里傻气。

学校一年一开的运动会、两年一开的艺术节都是我们十分期待的。在运动会开幕的前一个月,晚二下课就会有蜂窝状的人群从教学楼涌向操场,有练习跑的,有陪着跑的,有随大流儿的,有借机飞奔发泄情绪的。各种原因,各种目的,各种跑步姿势,比下课上厕所的潮流还强大。运动会上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学校组织学生每人拿着自己的椅子绕着操场跑道坐下。初二那年我为了看热闹不安分地到处乱跑,结果运动会结束时发现我把我的椅子弄丢了。椅子啊,不是我故意抛弃你,你怎么可以离我而去?唉,回去要站着上课了。说到艺术节,那也是分外热闹。我们在后面甩着荧光棒,完全不顾形象地跟着放音嚎唱,把旁边一年级的小盆友吓了一个趔趄。可和运动会不同,艺术节的热闹背后总会藏着一些小伤感,会心痛,还会泪流。

初二那年正是小城撤县设市的周年纪念,市里组织各学校出演团体操,我们自然落不下。二年级一千多号同学呼啦啦都站到大操场,跟着音乐老师做“一大大”“二大大”。音乐老师个子不矮,但绝对也不算高。她站在不高的主席台上,被前面黑压压的人群一挡,后面的同学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于是就必须不停地调整队形分批训练,通常练到精疲力尽口干舌燥,然后躺在操场的沥青上,头枕着同学的腿看天。学校临近东环路,我们五层教学楼在这片土地上算是最高建筑,四处全是绿地,所以头顶上的那片天也总是特别好看。看着天软绵绵的感觉自己快要融化掉,轻飘飘地就快遇见周公。

初三时一些兵荒马乱渐渐隐退,许多孩子在楼门前挂的状元条幅中找到了自我,但是嚣张依旧,轻狂得好像举世无敌,别人一句轻蔑的话就成为战争的导火索,好像为自己开启了戎马生涯。初三考试次数一下子飙升了,刚刚从上次考试中回过味来,下次考试就轻轻地来了。每次考试后都狠下决心,在桌边贴了无数张写着“奋斗不息”的小纸条,一遍又一遍地说下次一定努力,可第二天从床上爬起来后就什么都不记得了,继续从前放羊的小日子。临近中考的那些天,该放弃的放弃了,该悔改的悔改了。大口大口吃着咖啡粉,恨不得把书也一同咽下去,眼神中夹杂着紧张的分子。同学们着急了呢!

初中最后一天格外闹,我们都忙着拍照,谁也没意识到这就毕业了。那些眼泪也不必提及,经历过的人都懂。曾经笔尖在教室的墙上涂鸦,曾经眼皮在午后的数学课上打架,曾经掰着手指数着何时放假回家,曾经许下那么多的誓言,说是永远不分开,最后才明白,我们还是小孩儿,会那么天真地以为可以永远在一起……

呵,真是越写越矫情,越说越伤感了呢!可是谁,让时光无情?把记忆风干?

写到这,不知怎么鼻子里竟有些莫名的酸楚,淡淡的。我不知道,我应该用多少文字记述这三年的时光。

旧时光篇7

老中国旧物VS新东洋风格

站在小店门口,见到古老楼房顶配上充满现代感的白色门窗,加上英文Lost&Found的招牌,都引得路人探头窥看。店子是简洁而带点东洋味的杂货店,却放着一张六十年代的理发椅,旁边则有一个古老打字机,虽说今天潮人搜罗国产旧物大多已学会网上“淘宝”,但走进这明亮小店又多了一种网络无法复刻的情怀。

遇上旧货收集师

在店内打点一切的老板娘小猫,是三十来岁的湖南姑娘,说话温婉而散发点点书卷气:“由读书时代起已喜欢储物,并到处搜集陈旧的生活用品。最疯狂时更试过走到一些老村庄,在人去楼空的破屋内,把他们遗下的门柄、旧餐具、时钟、打字机甚至破门牌等带回家!”还以为喜欢旧物的小猫必定同时喜欢古董,她又笑道:“古董太贵吧!这些生活化的旧东西比价值不菲的古董更能令人重拾一些失去的回忆,这正是店名‘失物招领’的意思。”

由咖啡店至杂货店

“那么你家中的旧物是否堆积如山?”我不禁闻有多年旧物收集经验的小猫。“十二年前跟丈夫开设咖啡店,便把这些东西放在店中跟客人分享,想不到很多客人有兴趣购买这些看似毫无价值的东西!”她解释。“去年见到宁静的国子监竟有老房子出售,便索性买下来再扩建为现在这间小店。”

为增加货源,开店后她更向天津、南京等中国各地的拾荒者搜购这些二手生活用品,店内售卖的旧货由民初时至七八十年代都有,客人主要是居于北京的老外及画廊老板。此外,小猫原来是一名设计师,在店内可找到她重新设计的经典热水壶,以及风格简约的服饰。就连店中一些仿五六十年代的梳化,均由她一手设计。

既能透过旧物寻找回忆,再从回忆找到灵感,发挥创意设计生活,这便是情趣。下次去北京,除了南锣鼓巷,记得稍移玉步到国子监,找回遗忘了生活趣味。

书卷气息 国子监

“失物”小店位处的国子监,隐身于繁忙的东城区安定门内,短短几百米的老街自元朝起已是全国最高学府的所在地,主宰国家教育和协办科举,首都图书馆也曾设于此,难怪至今仍散发着书卷气息。今天树荫覆盖的街道两旁,仍是矮矮的胡同老房子,新开的咖啡店与工艺店则添上闲逸气氛,秋游到此,足可消磨大半天!

祭万世师表 孔庙

在国子监通过“持敬门”便来到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孔庙,内里有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庙的大殿,门前有下马碑、玻璃影壁和孔子像等,更有康熙的笔迹的石碑,在庙中有一古井,相传只要饮用井中圣水,可有落笔如神、笔下生花、文思涌泉之效。

地址:国子监街13号

开放时间:9am-4:30pm(周一休息)

门票:RMB10/HK¥11

电话:+86-10-6404 2407

老北京玩具店 盛唐轩

盛唐轩在北京已有160年历史,专卖民间手工艺品。大部分用人手制,从绒布马、木偶公仔、不倒翁等都有,最有名的是店主唐伯伯亲手造的泥公仔,单是欣赏这种几近失传的老北京手艺已值回票价,盛唐轩门外有一特大兔子像。绝对不会找错门口呢。

地址:国子监街38号

营业时间:9am-7pm

电话:+861084047179

古色古香咖啡 秀冠

可以说是整个区域中最能配合国子监的风格的店子,彻头彻尾的中式建筑,用上深色木具为主调,室内灯光柔和,提供illy咖啡味道正宗,客人多是远道而来感受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加上店主养了一只大白猫,俘虏不少客人的心。

地址:国子监街25号z

营业时间:Barn-11pm

旧时光篇8

离了千里的相见,一切尽在无言中。他们在那几年里生死离别。自从上次说了再见,一晃竟是这么多年。这期间干了什么呢,没有一点点的特别记忆的地方。他与她也知道他们回不去了,他现在也才明白为什么今天老是迷惘。应为同时间的较量,或许是当初一直欠下的告别,惹的十几年后也难忘。她与他还剩下的就是一堆现实的东西。大约当初在一起了,就真的不再是故事了。一如张爱玲的猜想。

我一直对顾曼桢和沈士钧充满幻想,脑海里匆匆郁郁的是这么一个场景:隔了十四年,终于在叔惠的门肆前相遇。世钧默默的看向他怀恋了这么多年的女人,可能是生了孩子加上操持家事的原因,曼桢的脸色添了他不曾见过的熟晕,依旧短发的她看起来多了岁月的历练,曼桢也把完全的投放在他的脸上,岁月更添了他的味道,硬朗的脸如今还是硬朗,还是旧时的打扮,可能男人一生从壮年到中年也就那么些可用的装扮,再也改变不了。应为多年未见。两人对第一句竟有些艰涩难讲。到底该问些什么呢?你这些年过得好些嘛!两人想了想这些年,不由得把这句话吞回肚里。对啊,他们曾经什么也没许过的明天啊,隔了十四年终于来到我们面前。

他们心里还想着什么呢,这把年纪也不容他们假设,倘使他们当初在一起了,有倘使当初没有那么多的试验和不安。世钧啊,曼桢啊,是什么时候分开的呢,是从对彼此怀疑不安彼此试验真诚呢,还是当初曼桢被她姐夫玷污贞洁的时候那声嘶吼呢。隔了那么些年,在回忆的慢慢道来中,世钧不由得留下了眼泪。他多么希望,当初那声救命的声响他的耳朵清晰明白的知道。却没有去救的曼桢。时光再逝。

对于彼此的旧时光,他们永远迷恋,但是今时今日。永远再也没有假如。只能在梦里。在以往能够深深怀恋。

上一篇:幽默故事范文 下一篇:改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