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的艺术

时间:2022-09-26 09:40:52

改编的艺术

摘 要:小说《垂死的肉身》是当代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的晚期代表作之一,2001年一经出版就引起文学界不小的关注。2008年,据其改编的电影《挽歌》在美国上映并提名多项奖项。本文就电影《挽歌》对原著的镜像再现,分析其通过编剧、导演和演员的共同诠释,利用电影的视觉优势和叙事美学,演绎的从文本到电影的艺术转换。

关键词:电影改编 菲利普・罗斯 垂死的肉身 挽歌

21世纪带领我们进入了“视觉时代”,电影改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批评方法也开始成为了一种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手段。2003年在牛津大学举办的第18届国际文学教学学术研讨会,以“解读影屏――从文本到电影、电视及新媒体”为主题,探讨了关于影视作品与小说文本之间的关系以及转换。2009由复旦大学主办的英美文学电影改编的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就经典英美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来分析阐述二者的互动以及意义。

2008年根据菲利普?罗斯发表于2001年的《垂死的肉身》所改编的电影《挽歌》在美国上映。本文以电影《挽歌》为例粗浅的探讨两种文化载体之间转换的艺术,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比较分析。

一、表现方式的转换

《垂死的肉身》就是罗斯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新现实主义与传统的叙事学有所不同,在注重时间要素的同时也同样注重空间要素。《垂死的肉身》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策略,而又不同于普通的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罗斯选用的是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电影《挽歌》采用了两种方式将这种大量内心独白体现出来。例如在和康秀拉开始这段感情之后,凯普什教授陷入极度畸形的嫉妒和占有欲中。小说文本用了几页的篇幅十分细腻的描写了这种敏感的心理,电影所采用的是画外音的方法。导演意图将这种妒忌的心情渗透到了凯普什教授的日常生活,以此来弥补电影在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腻程度方面的不足。而第二种方式,采用对话来传递心理变化。乔治与主人翁的对话在原文本中几乎没有。乔治作为诱导者,让凯普什回忆并且诉说自己的心情活动。这种处理方式比起简单常见的画外音,显得更加鲜活不死板。导演以这两种方式的交替使用,很好的将文本中复杂庞大的人物内心诠释出来。

二、情节和人物的删减和改编

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对情节的取舍是否得当是改编的成败关键因素。在小说《垂死的肉身》中,罗斯除了主要刻画康秀拉和卡罗琳,他也花了很大的篇幅刻画了卡罗琳同时代的女同学,珍妮?怀特。当时正处在美国经历社会变革的六十年代,性思想解放冲击价值观。而珍妮就是这个年代女性的极端代表,她对持有最原始的欢愉享受态度。罗斯以“这就是我,这就是我所做的,如果你不喜欢,那就太糟糕了”来描述珍妮。在小说的66页,作者以珍妮的故事巧妙的引出托马斯?莫顿。而在电影中,编剧以节目访谈的情节将莫顿和六十年代性解放思潮的历史背景简单说明,而将珍妮的情节删减掉了。这一部分的删减使得这一历史背景显得单薄,当观众在欣赏电影的时候会忽略六十年代性解放思潮所带给美国社会形态和价值观的冲击。罗斯以六十年代的放纵和慢慢沉静下来的七八十年代的美国从而体现作者对于和伦理的态度。虽然电影中也在试图表达这一点,但是因为缺少对六十年代的情节故事和典型人物,也就没能形成对比突出效果突出内涵。

三、演员和原著人物的切合度

杂志《好莱坞报道》曾评论这部电影“虽然有些迟疑,但我还是要为这部电影竖起大拇指。金斯利和克鲁兹克服了年龄差距,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是那样的真实可信。”

因在电影《甘地》而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本?金斯利在08年接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刚好65岁,这和原文中凯普什的年龄正好相仿。而金斯利有着英国、东印度和南非的血统,使他在外形上极为贴切。但他在看康秀拉时,比起对她身体的欣赏更多的是对这个女人本身的迷恋。这使得观众在欣赏这部电影的时候会更偏向于这份感情的纠葛和忽略掉了其背后的意义。

扮演翁康秀拉的佩内洛普?克鲁兹曾凭借《午夜巴塞罗那》一举获得奥斯卡金像。克鲁兹完美的演绎了一个保守却又不失性感,传统却又前卫的古巴移民女孩。但是当时已经年到34岁的克鲁兹演一个24的女大学生,在年龄的切合度有所挑战。但是康秀拉曾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秘书,这使得她拥有不属于她这个年纪本该有的成熟老练,这点刚好弥补了克鲁兹年龄上的不足。

四、结语

罗斯的作品中关于性的欲望是一个常见的主题。罗斯的创作期经历20世纪的后半期,他目睹了时代的变化给整个社会和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垂死的肉身》最为凯普什系列的最后一部,突出的写出了进入垂暮之年的凯普什在直面死亡的逼近下对的态度。而电影《挽歌》虽然在改编上对原文的诠释不够完整,但是最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手段,改编电影也正是编剧对原文本的另一种诠释。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罗斯.垂死的肉身[M]. 吴其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张冲 主编.文本与视觉的互动:英美文学电影改编的理论与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周涌.影视剧作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陈林侠.从小说到电影――影视改编的综合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6.

[5]王松林 李洪琴.电影的文学性、文化性与英美文学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21-24

[6]刘燕芳.浅谈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J],电影评介,2012(18):75-77

[7]刘树元.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影视改编――试析当下由小说改编影视存在的若干问题[J],当代电视,2004(12):56-58

[8]苏鑫 黄铁池.我作为男人的一生――菲利普?罗斯小说中的书写的嬗变[J].外国文学研究,2011(1):48-53

[9] 袁雪生.论菲利普?罗斯小说的伦理道德指向[J].外国语文,2009,25(2):42-46

[10]苏鑫.死亡逼近下的言说――解读菲利普?罗斯《垂死的肉身》[J],外国文学,2010(6):108-110

上一篇:F1需为比安奇撞车事故担责 下一篇:高中语文古代散文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