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流程范文

时间:2023-11-25 17:55:03

会流程篇1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 PQ控制 三相短路

1 运行方式

分布式电源系统有并网运行和孤网运行两种运行方式。并网模式是指正常情况下,分布式电源或者含DG的微电网与常规电网并网运行时向电网提供多余的电能或者由电网补充自身发电的不足。孤网运行是指与主电网断开形成孤岛模式,由DG向微电网内的负荷供电。

2故障特性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主要影响表现为:当系统发生故障时,DG将不同程度的对故障点提供故障电流。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注入的故障水平也不同,从研究继电保护方面来说,分布式电源在故障计算时的模型可以用一个电源和阻抗的串联来表示,因此需要分析在故障时分布式电源能够提供多大的故障电流。

分布式电源发电机有同步发电机、异步发电机和变流器类型电源。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在不同程度上会影响电网的故障电流水平,其主要因素还取决于分布式电源的种类、数量和接入位置以及容量等,

2.1恒定功率控制型分布式电源的故障特性

分布式电源并入配电网系统,逆变型DG一般以恒功率模式运行。由前面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模型,可以将其等效为图2.1所示的等效电路。图中 为逆变器出口电压, 为连接点电压, , 分别为连接电抗和输电线路阻抗。

图2.1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等效电路

三相短路故障:

在研究三相短路故障时,采用单向电路进行分析。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正常运行时,DG输出功率为:

(2.1)

当线路末端发生三相短路时,逆变型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为:

(2.2)

从功率表达式可见,由于系统发生故障,系统阻抗由 变为 ,又分布式电源采用恒功率控制模式,DG输出电流将由 增大到 ,电压由U降低为 。故障点越靠近电源点,则线路阻抗 越小,输出电流越大,出口电压越低。但PQ控制逆变型分布式电源输出电流值也会有一个极限值,因此,当恒功率控制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发生三相故障时,可以根据故障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两段定量关系:

1)在电源输出电流达到极限以前, ,分布式电源以恒功率特性输出,出口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2)输出电流达到极限以后, ,分布式电源以恒流源的特性输出。

2.2恒定压恒频控制型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

如图2.1所示,系统正常运行时,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出口处电压、电流及功率之间的关系:

(2.3)

当线路末端发生三相短路故障时,分布式电源的出口电压、电流及功率之间的关系:

(2.4)

从表达式可见,由于故障后,系统阻抗由 减小到 ,采用恒压恒频控制的分布式电源为了保证出口电压不变,输出电流将增大,其功率也会随着输出电流的增加而增加到 。故障点离电源点越近,输出电流越大,输出功率也随之增大。当输出功率达到极限后,电压、电流及功率之间的关系为:

(2.5)

可以得到:

(2.6)

式中 为电源出口至故障点的阻抗。可见,当恒压恒频控制方式的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达到极限后,分布式电源将无法维持恒压恒频控制的运行方式。并且故障点越靠近电源点,即 越小,出口电流越大。

综上当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故障时,恒压恒频控制下的分布式电源随着故障严重程度的不同,从定量关系可分为:

(1)DG输出视在功率达到极限以前, ,DG表现为一恒压恒频电源,输出功率随着故障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2)DG输出视在功率达到极限之后, ,DG表现为一恒功率源。

(3)DG输出电流达到极限后, ,DG表现为恒流源。

3 故障仿真分析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主要的特征是电源和电网之间通过电力电子元件接口,并且在自身功率追踪控制或桨距控制的作用下,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由外界环境决定。在进行故障分析时,认为输出功率无变化,即分布式电源以恒功率输出。PQ控制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在故障暂态过程中,由于故障存时在冲击电流,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在次暂态过程中都会增加,但是暂态过程和稳态过程可以假定输出功率恒定。虽然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在故障后的1-2个周波内输出的功率会发生变化,但通过电力电子器件的快速调节,使得输出功率和故障前相同,因此可以假设DG在故障前后输出功率是不变的[ ],据此建立仿真模型进行验证。

PQ控制的实质就是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解耦以后,对电流进行解耦控制,采用PI控制可以使稳态误差为0。系统仿真模型如图3.1所示。模型中用直流电源代替分布式电源,通过控制逆变器实现恒功率输出。

4总结

本章介绍了分布式电源的运行方式及与电网的接口方式,对不同控制方式逆变型分布式电源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恒功率和恒压恒频两种不同控制方式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故障特性。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PQ控制型分布式电源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三相短路故障分析,验证了PQ控制方式下的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故障特性,为分析DG接入配电网对保护的影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魏巍,李兴源,廖萍,等.含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多故障恢复新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3):89-93.

[2]张保会,尹项根主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8-20.

[3] 张勇. 分布式发电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综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0.4,22(4):145-151.

[4]周卫,张尧,夏成军,王强.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2,38(3):1-6.

[5]林霞,陆于平,吴新佳. 分布式发电系统对继电保护灵敏度影响规律[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1,29(1):54-59.

会流程篇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分布;影响因素

1 轨道交通站点分布对相关因素的影响

1.1 轨道站点分布对客流吸引范围的影响

站点的客流吸引范围是指以一个轨道交通站点为圆心,以乘客通过其他交通方式换乘到该站点的空间距离为半径所构成的圆的范围[1],客流吸引范围是由乘客本身意愿决定的。

根据长春轻轨三号线的乘客出行调查反馈的抽样问询调查表可以看出:从出发地到轻轨站点的乘客,步行到达站点的乘客占总客流量的55.8%,乘坐公交车到达站点的乘客占总流量的37.4%,乘坐出租车到达站点的乘客占总流量的11.8%,乘坐私家车到达站点的乘客占总流量的5%,乘客下车后到达目的地的情况与之类似。由此得到长春轻轨三号线采用步行到站的乘客最多,乘坐公交车的方式其次,采用其他方式的比例较小。因此,可以认为:对于一条线路来说,站间距较小能够将一部分原来属于其他到站方式的乘客改为步行吸引范围的客流,从而能够吸引更多步行到站客流。

1.2 轨道站点分布对乘客出行时间的影响

乘客完成一次出行的总时间由三部分组成:接驳时间;候车时间;乘车时间。线路上站点的设置将会影响乘客出行的总时间[2]。

(1)站点布局对乘客接驳时间的影响

根据对长春市轻轨4号线的调查,乘客在自由大路-吉林大路段的平均接驳时间约为12min,由于自由大路至吉林大路段,正处在市中心位置,客流量比较大。由于乘客在换乘过程中,步行或者乘公交到达轻轨站的速度一般是固定的,所以要达到缩小接驳时间的目的,就要增加站点的密度。

(2)站点布局对旅客在站点候车时间的影响

乘客在到达轨道交通车站等待乘车时的候车时间,主要跟发车间隔有关,发车间隔比较短一般为3-8分钟之间,由于乘客到达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平均时间一般为发车间隔的一般,若发车间隔短,则候车时间就比较短。因此,站点分布对候车时间影响不大[8]。

(3)站点布局对旅客乘车时间的影响

如果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置的站间距较长,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充分发挥列车的运行速度,避免在运行线路上频繁的停车对列车的磨损,运行过程中也能提高旅客乘坐时的舒适度减少旅客因频繁停车造成的时间损失[7]。

1.3 轨道站点分布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全线为封闭式,紧靠轨道站点与外界沟通。其客流的集中和疏散都是通过站点的功能来实现的,大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会形成大的商业中心,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这种利用轨道交通特性带动沿线土地及经济开发的模式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TOD模式[3]。这些站点连接区间形成的整个轨道交通线路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空间形态,构成了城市空间扩展的发展轴,引导者城市沿着线路的方向延伸发展。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布局、规模深刻影响着城市布局。

从整个线路的车站的布局来看,位于城市的轨道站点站间距较大,则站点周围逐渐形成集政治、经济、文化等职能为一体的区域性中心的布局,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的城市新区布局[6]。位于城市边缘的轨道交通站点比较复杂,它可能是交通枢纽的换乘处,站点的附近汇集了大量的人流便会建立大量的公共设施,吸引大量的居住区开发,形成了活跃的城市扩展空间而位于城市中心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2 影响轨道交通站点布设相关因素分析

2.1 客流分布形态因素

城市中总体的规划和土地利用结构的特征决定了城市客流分布不均匀的特征,而城市客流分布不均匀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分布的不均匀性。由于居民出行的随机性和独立性导致了整体的城市交通客流沿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了线路断面上客流分布的不均匀,从而会在线路上形成一些分布不均匀的客流集散点,而这些客流集散点是设置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时的区位,当客流集散点的规模和等级达到一定规模时可以设置站点及设置站点的规模和等级[4]。由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化,居民小区的增加等原因,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存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成以后,客流的聚集效应越来越明显,而站点的规模和等级不仅要满足近期客流量的需求还有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求,由于客流的这种动态性,需在研究目前线网客流的规模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远期客流预测,才能按照需求布设站点,充分发挥站点的作用。

2.2 城市形态因素

城市建设的形态是根据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及生活习惯形成的,成了多种多样的模式,但是在我国,主要的城市结构有三种,轴向带状结构、团状结构,分散组团结构[5]。轴向带状结构城市如甘肃省兰州市,主客流方向存在单一性,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沿着城市延伸方向布设,相应的轨道交通站点也沿着城市延伸方向布设;团状结构城市如吉林省长春市,线路布设是要注意中心城区线路与城郊线路均衡发展;分散组团结构城市如黑龙江省大庆市,该城市的特点是市内各个区之间距离比较远,在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时,应注意加强城市内各个区之间的联系。

2.3 经济水平因素

轨道交通建设是个耗资巨大的工程,其中车站的建设费用就占到了总土建费用的50%以上,据统计一座地铁车站的投资大约是2亿元,相当于修建几公里隧道和区间线路的投资。此外,城市的经济水平不但需要承担巨额的建设费用还要对吸引客流产生直接影响,因为轨道交通的票价一般高于常规公交,乘客对票价的承受能力也是决定其吸引客流的关键因素。若一个城市经济发达,人们对票价的承受能力也较强,这有助于客流规模的扩大和运营效率的保证。因此,城市经济水平对轨道交通站点布设有着重要影响。

3 结语

本文首先全面系统分析了轨道交通站点分布对吸引客流、乘客出行时间、城市空间形态,沿线环境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客流分布形态、城市形态及经济水平因素对轨道站点分布的影响,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合理分布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站点的优化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叶霞飞,顾保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J].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2]王炜,杨新苗,陈学武,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与管理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胡刚.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及站点优化技术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3.

[4]李君,叶霞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布方法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2004,32(8).

[5]王炜,陈学武,陆建等.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陆华普.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会流程篇3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 教育布局调整 教育资源整合 整合路径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教育布局面临着重新调整,教育资源需要有效整合。立足于城乡教育资源的现状,探讨其实现路径,成为当前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城镇化成为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因素

社会发展的城镇化趋势促进了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的调整,而在当前的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调整中,城乡教育资源面临着极大的浪费,需要进一步统筹整合。

1.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历经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直至后工业社会,而社会结构也经历了以农村为主到逐渐城镇化的过程。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农业人口逐渐减少,而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口则急剧增长的现象。另外,加上人口的自由流动,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并且在城市求学、工作和定居。目前,中国农村人口约9亿,城市人口约4亿,城镇人口约占总人口比例的30%,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城镇化人口比例更高。城镇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人口的城镇化是核心。而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为了适应社会的城镇化转型,自然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教育资源原有的结构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教育动态发展的现实需求。为此,只有调整教育资源布局,才能保证其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

2.学校布局调整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受教育人口,尤其是中小学阶段,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动态变化,原有的静态结构和布局自然需要教育资源重新配置,而学校布局调整则是最直接和首要的任务,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在调整学校布局、优化学校区域结构中,应坚持“相对集中、方便入学、改善条件、确保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通过撤并、置换、改造、新建等形式,使农村中小学布局相对集中,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应标准办好中心学校,突出乡镇中心学校的地位。以中心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来促进和带动农村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应结合乡镇建设发展规划进行统筹规划,根据城镇化的趋势,重点扩大乡镇所在地的中心学校规模,以满足适龄儿童入学的需要。[1]

3.学校布局调整中教育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在城乡学校布局调整中,各地政府尽管采用了多样化的应对选择形式,但是由于农村学生大量流动到城市,而农村人口基数急剧下降,农村原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则大多闲置,有的甚至废弃,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亟待关注。

教育资源整合的主体在于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目的在于将闲置的资源激活,达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效能最大化。面对学校布局调整中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严重,面对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城乡二元的对立与差距,统筹城乡教育,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成为目前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的共识。

二、学校布局调整中教育资源整合的多元实现路径

所谓教育资源,是指保障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方面的影响因素。[2]同样,教育资源的整合也要从多方面予以关照。

1.教师资源的整合

在学校布局调整中,教师资源的调整和整合是核心内容。由于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城镇,农村教师富余,城镇教师不足,城镇大班额的现象比较普遍。我认为,除了引导教师适时适量向城市流动外,还应该积极开展城镇教师和乡村教师的长期交流制度,比如目前城乡教师双向挂职交流的形式,值得推广和借鉴。另外,教师定期岗位轮换制度也是一种比较可取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和深化不同学校教师间的交流和专业成长,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缓解教师在一个地方太久后形成的职业倦怠。教师轮换到了新的环境当中,会以积极的准备去适应新的环境,进而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潜能,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学校硬件资源的整合

学校布局调整涉及学校财、物等教育资源,是学校布局调整中资源整合的重心内容。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通过有序的撤并、改造、新建和置换,保证在学校布局调整中物质条件的合理过渡和充分利用。

3.学校信息和文化资源的整合

在学校布局调整中,信息和文化资源作为学校的软实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学校信息资源要做好搜集和整理归档,保证其前后的接续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学校文化系统在布局调整过程中也会受到影响,一定要注重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学校文化的延续性和有效融合。

三、学校布局调整中教育资源整合的注意事项及对策思考

为保证学校布局调整中教育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加强思想的引领、制度的保障和监督的强化。

1.加强思想认识力度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清醒认识到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教育的切身影响,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城乡教育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城乡教育资源整合,其实质是为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高效,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和谐发展。[3]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冷静面对并积极引导在学校布局和资源整合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善于处理在学校布局调整中相关利益人的工作,善于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善于利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相关工作,在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中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2.加强体制创新力度

学校布局调整中的教育资源整合更需要制度创新。这项工程,不仅涉及人、财、物等要素,而且需要在发扬制度理性的同时,更多地彰显制度人性。可以设立城乡教育资源整合贡献个人和集体奖项,对那些在城乡教育物质资源、教师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统筹整合有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予以表彰和奖励,从而在激励制度上发掘潜在的整合力量。另外,在整合方式上,应该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想方设法整合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整和创新。

3.加强行政监督管理

在学校布局调整中,也要注意分析相关利益人的情况,避免在操作过程中的利益寻租行为。在教育资源整合中,避免不必要的利益和资源流失。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各项程序,让教育资源在整合中发挥更大的效能,更好地为受教育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黎.余志君.城镇化进程中县域教育资源整合新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7,(6B).

[2]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18.

会流程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导流技术围堰导流明渠导流

众所周知,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通常是临近河道的位置,这能够充分发挥其防洪减灾以及提供用水的功能。但是一年当中,河流至少有一个汛期,因此,这就极大的限制了水利工程施工的工期。据此,施工单位通常会采用施工导流技术来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且有效的控制施工现场的质量,使其不受到库水的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导流技术不断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我国水利水电枢纽站非常多,并且工程的类型也大有差异,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在建设施工中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特点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导流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导流的设计要求,并能有效的保证施工的质量,从而促进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施工导流技术概述及其设计施工特点

所谓施工导流也就是在对水利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流水绕过需要施工的区域流向下游而采用的一种引导水利的技术,这种方法有利于为建筑施工提供一个干燥的环境,使其能够快速而有效的进行施工。说白了,施工导流技术技术就是为了控制以及引导水流而采取的技术方式。施工导流技术技术一般包括几个工程,即:截流、基坑排水、下闸蓄水等。施工导流技术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工程中的设计方案的有效实施、施工时间的长短以及施工的质量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特点来设计施工导流技术,从而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施工导流设计时,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坝址的选择。设计之前,一定要对工程坝体的位置进行着重考虑,设计中选坝是有效勘测地形的最重要环节。在选坝过程中,通常根据地质条件、地形地势的优缺点、水能的指标差异、工程施工难度、工程量的大小、施工工期的长短等各方面来进行。

2、水电枢纽工程的布置方案。这是在选坝过程中最重要的研究问题,当坝址确定之后,为了能够达到工程的分布规律、合理,一般情况下都会先从导流明渠开始进行布置,然后再据此来考虑厂房的分布。

3、编制施工计划。编制施工计划是工程实施的前提条件。在编制施工计划过程中,不仅需要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还需要考虑是否可以采用施工导流技术。

4、涉及的范围极广。施工导流技术不仅涉及到地质地形条件、水能指标,还涉及到工程周围建筑物的分布、水库的蓄水问题、下游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的搬迁计划等等,这些在进行涉及施工导流时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二、施工导流方式的种类

目前在我国,施工导流的技术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种类,一种是全段围堰法,就是将施工所在地的水流全部截断,通过导流绕开施工场地流向下游。全段围堰法又分为明渠导流和隧洞导流。另一种是分段围堰法,就是水流通过河床外的束窄河床下泄,后期通过坝体预留缺口、底孔或其他泄水建筑物下泄。

1、明渠导流

明渠导流是在河岸或滩地上开挖渠道,在基坑上下游修筑围堰,河水经渠道下泄。它用于岸坡平缓或有宽广滩地的平原河道上。如果当地河流附近有老河道也可充分利用老河道进行明渠导流,不仅可以减少施工作业量,也降低了工程成本。

(1)明渠导流的适用条件

当坝址河床较窄,或河床覆盖层很深,分期导流比较困难,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考虑采用明渠导流方式:河床沿岸有较宽的台地、垭口或古河道;导流流量大,地质条件不适于开挖导流隧洞;施工期有通航、排冰、过木的要求;施工总工期很紧,不具备挖洞经验和设备。

(2)明渠导流的布置主要包括明渠导流轴线的布置、明渠进出口位置和高程确定。明渠导流轴线的布置中明渠导流应布置在较宽台地、垭口或古河道的沿岸;渠身轴线要伸出上下游围堰外坡脚,水平距离要满足防冲要求,一般为50~100m;明渠进出口应与上下游水流相衔接,与河道主流的交角以小于30度为宜;为保证水流畅通,明渠的转弯半径应大于5倍渠底宽度;明渠轴线布置应当尽可能缩短明渠长度,也要尽量避免深挖。

2、隧洞导流

山区河流,一般河谷狭窄、两岸地形陡峻、山岩坚实,采用隧洞导流较为普遍。但由于隧洞泄水能力有限,造价较高,一般在汛期泄水时均另找出路或采用淹没基坑方案。导流隧洞设计时,应尽量与永久隧洞相结合。

(1)隧洞导流的适用条件

当导流流量不大,坝址河床比较狭窄,两岸地形比较陡峭,如沿岸或两岸地形、地质条件良好,可以考虑采用隧洞导流方式。

(2)隧洞导流的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隧洞轴线沿线的地质条件良好,足以保证隧洞施工成功和运行的安全;隧洞轴线宜按直线进行布置,如必须有转弯时,转弯半径不小于隧洞直径或隧洞宽度的5倍,转角宜不大于60度,弯道首尾应设置直线段,长度不小于3~5倍的洞径或洞宽;进出口引渠轴线与河流主流方向夹角宜小于30度;隧洞间的净距、隧洞与永久建筑物间距、洞脸与洞顶围岩厚度等,均应满足结构和应力的要求。

3、分段围堰法导流及适用场合

分段围堰法也称为分期围堰法或河床内导流方式,就是用围堰将建筑物分段分期围护起来进行施工的方法。在采取分段围堰法的导流施工中,导流分段的段数分得越多,围堰的工程量越大,施工也就越复杂;同样,导流分期的期数分得越多,工期有可能拖得越长。

三、施工导流方式选择的主要原则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实现水利工程布局最优、成本合理、施工方式运行可靠,就必须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自身要求的特点,选用合理的施工导流技术方法。一般在进行导流方式选择的过程中,会依据以下几点原则:

1、临建与永久结合较紧密,挡水、泄水、发电和导流四大建筑物的总体布置比较协调。

2、投入产出比合理。导流方式选择的核心在初期导流阶段。当建筑物的型式确定之后,主要对基坑是否过水问题,从临建投资、工期、度汛安全等方面进行深入比较。

四、结语

总之,施工导流技术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导流技术的应用中,一定要从工程的自身性质特点出发,做好调查准备工作,结合当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施工导流的影响,选择最佳的导流技术方案,为水利工程选定枢纽总布置格局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阿布都外力·马合木提. 水利工程土石坝施工技术要点[J]. 河南科技. 2010(20)

会流程篇5

[关健词] 河床式 低水头 设计 水电站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东南部率先开放地区,相继建设了一大批低水头河床式电站。据不完全统计,已建的大、中型低水头河床式电站近百座,装机容量超过一千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福建。我公司设计的已建和在建的低水头河床式电站十几座,工程特性见下表。

以前是政府建设水电站,今后主要是企业建设水电站。近几年我公司为梅雁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已建和在建的低水头河床式电站就有6座,装机容量一般3~4万KW,最大的23万KW。四座已经发电,两座即将发电。企业建设电站追求的主要是经济效益,电站的经济效益靠多发电、早发电以及降低工程造价。梅雁公司建设电站,杨钦欢董事长主要抓两件事,一是设计优化,二是提前发电。

作者本人主持参加低水头电站设计自长洲水电枢纽开始,相继有白石窑、丹竹、蓬辣滩水电站等上十座,历时二十余年。回顾总结低水头电站的设计经验,对提高低水头电站设计水平会有所裨益。下面从五个方面进行总结:(1)正常蓄水位与库区淹没;(2)坝址选择;(3)枢纽布置;(4)建筑物设计优化;(5)施工导流与工期。

1 正常蓄水位与库区淹没

低水头电站挡水建筑物的坝顶高程取决于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而不取决于正常蓄水位,因此正常蓄水位的提高很少引起闸坝工程量的增加。水头增加,机组直径反而有所减少,所以厂房的工程量也不会增加。然而正常蓄水位的少许提高都会带来发电量的显著增加,因为发电量与水头、流量成正比,而且随着水头的增加,停机的时间也相对减少。诚然正常蓄水位的提高会引起库区淹没的增加,但可以采取措施减少库区淹没,例如洪水时降低水位运用、进行库区防护等。库区防护的经济性主要取决于防护堤基是否存在浅埋强透水层以及防护片排涝站的装机容量。总而言之,设计中一定要非常重视正常蓄水位的选择,研究是否存在提高的可能性,那怕提高几十厘米都好,是否有措施减少库区淹没,认真地进行经济比较。北江白石窑水电站技术经济指标的改善最主要的措施是将白石窑和沙口两级开发合并为白石窑一级开发,同时对库区采取防护;梅江三龙水电站初步设计时,将正常蓄水位由82m提到83m,装机容量由1.8万kW提高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原珠委设计院)设计的已建和在建低水头河床式电站工程特性表

项 目 单 位 长洲

水电枢纽 白石窑

水电站 飞来峡

水利枢纽 蒙里

水电站 丹竹

水电站 蓬辣滩

水电站 丙村

水电站 三龙

水电站 龙上

水电站 红花

水电站

所在河流 西江 北江 北江 北江 梅江 梅江 梅江 梅江 梅江 柳江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Km2 308600 17740 34097 16750 12636 13886 8621 7326 6967 46770

多年平均流量 M3/s 6100 532 1100 509 312 343 210 180 171 1260

设计洪水流量/频率 M3/s 48700/1% 11200/1% 22700/0.2% 10000/2% 8250/2% 8730/2% 6580/2% 5430/3.33% 5270/3.33% 32700/1%

导流洪水流量/频率 M3/s 38300/10% 7860/10% 15500/5% 7730/10% 5020/20% 5360/20% 3850/20% 3440/20% 3320/20% 22500/10%

正常蓄水位 m 20.6 36.5 24.0 45.0 59.0 49.0 66.3 83.0 91.5 77.5

总库容 万M3 560000 40600 187000 18100 15000 13200 2950 3050 7042 300000

发电水头

(最大/额定) m 15.19/9.5 12.22/7.8 13.83/8.53 8.46/6.2 9.81/6.2 11.58/8.2 6.99/4.9 8.9/7.2 8.49/6.5 17/13.3

装机容量/台数 万KW 62.13/19 7.2/4 14/4 5/4 3.4/4 4.4/4 2.0/2 2.4/2 2.2/2 22.8/6

多年平均发电量 亿KW·h 28.01 2.8 5.55 1.98 1.36 1.69 0.65 0.81 0.76 8.8

船闸闸室尺寸

(长×宽×门槛水深) m 190×23×3.5

190×15×3.5 140×14×2.5 190×16×3 140×14×2 88×8×2 120×15×2.2 70×8×2 70×8×1.5 70×8×1.5 180×18×3

泄水闸(孔数/孔宽) M 41/16 22/10 16/14 15/14 10/14 9/14 8/14 8/14 8/14 17/16

主厂房尺寸

(长×宽×高) M 177.8×89×52.8

283.7×70.33×52.27 100.8×68.32×48 130.5×75.5×55.8 95.7×75.66×39.8 58.1×69.5×47.1 82.4×68.3×45.98 41.25×77.95×41.3 34.2×72.53×39.35 73.84×34.5×30.3 106.4×85.08×57.95

最大坝高 m 45.8 30.1 52.3 24 33 40.1 29.5 34.3 32.7 67.65

建设情况 正在建设 已竣工 已竣工 已竣工 已竣工 已竣工 已竣工 已发电 正在建设 正在建设

备注 和广西电力院合作可研、初设

到2.4万KW,年发电量由6000多万度增加到8000多万度,枢纽工程量几乎不变,防护工程量增加不很多,电站的技术经济指标大大改善,业主很满意。

2 坝址选择

坝址选择关系到枢纽运行、工程造价和工期,选择一个好的坝址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低水头河床式电站流量大,泄水闸规模大,施工导流和施工通航难度大,在选择坝址时,首先要估算泄水闸、厂房、船闸三大建筑物的前缘长度,坝址处河床宽度宜大于三大建筑物的前缘长度,有岛屿、沙洲更好;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要好。具体来说,河床覆盖层要浅,以便泄水闸采用岩基;尽量避开岩溶地段,不能避开时应选择岩溶不发育的地段;尽可能使城镇位于坝址的下游或水库末端;有利船闸布置;此外还要考虑水能指标、施工条件、水流条件等。下面以长洲水电枢纽为例(见图1)。

图1 长洲水电枢纽平面布置图

长洲水电枢纽位于西江干流的浔江河段,下距梧州10多公里,主要任务是开发水电和发展航运。长洲水电枢纽通航要求高,坝址集雨面积大,洪峰流量大,库区又处于河谷平原,淹没耕地多,设计水位受到严格限制,施工导流十分困难。坝址又紧靠苍梧县城和梧州机场,因此坝址选择涉及的因素很多,难度很大。

长洲水电枢纽正常蓄水位枯水期为20.6m,汛期为18.6m,设计水头9.5m,装机容量62.13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28.01亿KW•h。采用贯流灯泡机组19台,近期兴建双线千吨级船闸并为远景发展予留一条船闸位置;泄水闸41孔。

上、下坝址相距1.5km,上坝址处为两岛三江,即长洲、泗化洲和外江、中江、内江,内江一般不通航,中江和外江通航;下坝址处为一岛两江,即长洲和外江、内江,内江一般不通航,外江通航。

坝址比较从工程地质条件、枢纽布置、水能指标、枢纽总投资、施工条件、航运条件、枢纽对苍梧县城和梧州机场的影响7个方面进行。概括起来,上、下坝址均具有建坝条件,都能满足综合利用要求,枢纽建成后的永久航运条件没有本质差别,完建后的装机容量、年发电量以及枢纽总投资都很接近。但上坝址比下坝址多一个岛和一条江,施工导流和施工通航条件较好,可以采用全年挡水围堰全年连续施工,工期较短,建设期发电量多。加之上坝址在长洲上游端,对苍梧县城和梧州机场影响小,对长洲(梧州市的蔬菜、水产基地)淹没小,占用土地少。而下坝址比上坝址少一个岛、一条江,需要在外江深水河床修建纵向围堰,工程量大、难度大,而且只宜做过水围堰,对施工通航不利。加之下坝址紧靠苍梧县城、离梧州机场近,对苍梧县城建设和梧州机场干扰大。综合比较选定上坝址。

长洲水电枢纽坝址选择从89年到93年,历时5年,论争相当激烈。作者认为,坝址选择真正起作用的是坝址本身的自然条件,设计者的责任是充分认识、利用坝址的自然条件,将其展现出来。作者有幸参加了长洲水电枢纽坝址选择并代表珠委设计院向选坝会议汇报上坝址方案。

3 枢纽布置

低水头河床式电站主要建筑物有泄水闸、河床式厂房、船闸及连接坝段。枢纽布置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地形地质条件、运行条件、水流条件、交通条件、工程量和投资、施工导流和施工通航、施工工期等。通常情况下,由于通航水流条件较难满足,船闸位置应优先考虑。船闸宜临岸布置,不应布置在泄水闸、电站厂房与过水建筑物之间。

枢纽布置要考虑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每个工程都有它最突出的问题,一定要在突出的问题上作文章。常规的枢纽布置好做,但非常规的布置要做好并不容易。既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工程经验。下面以飞来峡水利枢纽为例(见图2)。

飞来峡水利枢纽坝址河床宽阔,主流靠左岸,水面宽约700m,河床冲积层厚8m~18m,下伏基岩为花岗岩,弱风化岩体顶板从左岸向河床倾斜,高程10m~-15m。右岸高漫滩地面高程18m,宽约1000m,长约2000m,冲积层厚25m~34m,弱风化岩面高程一般为-17m。枢纽由16孔溢流坝、河床式厂房(安装四台机组)、船闸和土坝组成,三大砼建筑物前缘长度约500m。

飞来峡水利枢纽于1984年选定升平坝址,在此后的6年里,枢纽布置一直局限于滩地布置和河床布置两大方案。滩地布置方案:将三大砼建筑物布置在右岸高漫滩,利用原河床导流和通航。优点是导流工程简单,施工通航条件好,工程开工即可进行主体工程开挖。缺点是泄洪闸只宜采用软基,工程量大;对河势的改变大,上游夹洲可能影响进水,下游板塘山咀影响出闸流向,有碍船队航行。河床布置方案:将三大砼建筑物布置在原河床,施工第一期利用右岸滩地开挖明渠导流和通航。优点是对河势无改变,泄水闸可采用岩基,工程量比滩地方案少。缺点是明渠工程量大(明渠长3400m,底宽200m,土方开挖500多万m3,衬砌砼11万m3),工期约需一年半。1990年提出左移方

案,即将河床方案的三大砼建筑物向左岸平移300m,船闸和厂房布置在左岸山丘,溢流坝布置在河床左侧。第一期施工围左岸船闸、厂房和溢流坝,由扩宽后的右侧河床导流和通航。该方案克服了上述两方案的缺点,与河床方案比较,节省投资7700万元,工期缩短一年半。左移方案,现在看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否则研究了六年就没有人提出过。这是因为飞来峡坝址河床宽达2000m,而三大砼建筑物前缘宽度只需500m,加之左岸河边是两座山,高出河床30m~40m,所以一般人不会去想也不敢想,放着2000m宽的河床不用,却要挖两座山,又要多做300m长的土坝。没有丰富的工程经验不可能提出左移方案。

图2 飞来峡水利枢纽平面布置图

4 建筑物设计优化

4.1工程等级

工程等级关系到工程和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工程造价和工期。按照现行规范《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分等指标,低水头电站的工程等级实际上由水库总库容(水库最高水位以下的静库容)确定。低水头电站(防洪水库除外)在洪水时均开启闸门敞泄,闸前水位雍高很小,洪水位以下的水库容积为河槽容积,失事不会对下游造成灾害。但在枯水期(库水位为正常蓄水位),水头较大,一旦失事将对下游造成灾害。目前我们运用SL252—2000规范中“失事后造成损失不大的水利水电工程的1~4级主要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经过论证并报主管部门批准,可降低一级”,将低水头河床式电站水工建筑物的级别降低一级。建议在规范修订时,低水头电站(防洪水库除外)的工程等别改由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确定。

4.2泄水闸规模的确定

低水头电站回水线的特点:在一定的蓄水位条件下,小流量的回水终点离坝址远,大流量的回水终点离坝址近,闸门全开敞泄时回水终点移至坝前。在设计长洲水电枢纽时,泄水闸规模按宣泄10年一遇洪水时坝前水位雍高小于30cm确定。后来白石窑、飞来峡、丹竹、蓬辣滩水电站设计时都照此办理,似乎坝前水位雍高小于30cm成了一种规定。其实不然,泄水闸规模主要影响库区淹没,应该通过经济比较确定。在设计梅江丙村、三龙电站时,对泄水闸的规模作了经济比较,采用了较小的泄水闸规模,坝前水位雍高达到50cm。作者认为若库区没有大量土地、房屋,适当减小泄水闸规模,加大坝前水位雍高,是经济合理的。

4.3消能防冲设计

低水头电站在洪水时全开闸门敞泄,上、下游水位差很小,闸下呈波流或面流与下游衔接,没有消能问题。只有在入库流量大于电站满发流量、小于停机流量时,发电外的多余流量由泄水闸宣泄(弃水工况),才存在消能问题。弃水工况的消能防冲水力设计可先计算,再由水工模型试验验证。为了节省工程量,减少投资,开挖消力塘加大水深以满足面流消能要求。对水头较高的电站,可以在闸下设置隔墙,将其分成两区。一区设消力池,另一区即弃水工况开闸泄水的一区,或把池底高程降低使其满足面流消能,或设消力池。例如白石窑、飞来峡、丹竹、蓬辣滩水电站等都采用面流消能,不设消力池。但要注意,为了确保泄水闸的安全,泄水闸下游应设砼齿墙,底高程应在冲刷线以下。对存在缓倾角软弱夹层的闸基,要核算冲刷坑形成后的抗滑稳定。

4.4进厂方式

低水头河床式电站的进厂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垂直进厂,一种是水平进厂。一般业主都愿意水平进厂。很显然,水平进厂对通风、采光、交通有利。但要做挡水墙,需要一定的工程量和投资;此外还要设置厂区抽排水。在我公司最近设计的几座低水头河床式电站中,有意将厂房尽量靠岸布置,使安装场开挖高程与下游洪水位接近,省去了挡水墙和厂区抽排水,业主很满意。

4.5土坝

低水头河床式电站坝址大多河床宽阔,除布置泄水、通航、发电建筑物外,尚需布置土坝。 由于土坝的挡水高度小,为了减少投资、缩短工期,可采用不做围堰、不清基,直接在水中抛填砂砾料筑坝。做砼防渗墙防渗。白石窑水电站和飞来峡水利枢纽就是如此。

白石窑水电站小江土坝,最大坝高28.5m,上、下游水位差最大12.2m,安排在第二期施工,不做围堰、不清基,把截流戗堤作为土坝下游排水棱体,水下部分抛填砂砾料,水上部分采用斜心墙碾压土坝,心墙以下设置砼防渗墙。自1997年3月15日下闸蓄水至今,坝坡稳定,坝体无裂缝、无明显不均匀沉降,坝下游没有集中渗漏和管涌。

飞来峡水利枢纽右侧河床土坝,最大高度34.8m,河床冲积层厚14m,以含砾中粗砂为主。安排在第二期施工。结合工程截流,在坝体上、下游各设一道堆石戗堤,两堤之间用河沙填出水面,并对所填河沙进行振冲加密。水面以上按碾压土坝施工,采用砼防渗板墙防渗。运行几年来,土坝安然无恙。

施工导流与工期

电站的经济效益除了优化设计减少工程量、投资、多发电外,还要靠早发电,因此缩短工期成为低水头电站的重要课题,而工期首先取决于施工导流。下面是长洲水电枢纽施工导流的例子。

长洲水电枢纽导流设计先后有4大方案:初步设计方案、VPL公司方案,广西电力设计院方案(简称施工图方案)、优化方案。

初步设计方案。枢纽布置:外江右岸台池布置双线千吨级船闸、外江河床左侧和内江河床左侧分别布置12台和7台机组厂房,外江河床中部、中江河床和内江河床右侧分别布置16孔、12孔和13孔泄水闸。采用河床分期导流,一期围外江,采用全年挡水围堰,由中江和内江导流,中江道航;二期围中江和内江,均采用过水土石围堰,施工时段为11月1日至翌年4月15日,由外江泄水闸导流,船闸通航。发电工期约4年,总工期9年6个月。

VPL公司方案。初步设计后,广西区政府决定采用中外合资方式进行建设,奥地利VPL公司对上述方案进行了优化。船闸位置不变,19台机组厂房和41孔泄水闸全部布置在外江和内江,中江布置土石坝。施工第一期分别围外江和内江,均采用全年挡水围堰,围堰挡水标准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全年施工,由扩大后的中江导流,通航。第一期工程完成后封堵中江,工程即可蓄水发电、通航。发电工期和总工期均为4年6个月。该方案土、石方量多约1000万m3,投资多约2亿人民币,施工临时淹没也有所增加。

施工图方案。枢纽布置:船闸位置不变;外江右侧布置16孔泄水闸、左侧布置9台机组厂房;中江布置15孔泄水闸;内江左侧布置6台机组厂房、右侧布置12孔泄水闸。导流标准:全年不过水土石围堰采用10年一遇洪水标准,枯水期围堰采用11月1日至翌年4月15日10年一遇洪水标准。导流方案:一期分别围外江和内江左岸厂房及2孔泄水闸,枯水期由中江和内江右侧河道导流,中江通航。外江采用全年挡水土石围堰,全年施工。内江厂房及2孔泄水闸采用在低水围堰保护下修筑碾压砼过水围堰,半年施工。汛期由中江和内江右侧河道及左侧碾压砼过水围堰导流,中江通航。第二期围中江和内江右侧10孔泄水闸,均采用过水围堰,半年施工。枯水期由建好的外江16孔、内江2孔泄水闸导流,船闸通航;汛期由外江16孔、内江2孔泄水闸及中江、内江过水围堰导流,船闸通航。发电工期3年8个月,总工期5年10个月。

2004年2月中电投集团公司在梧州召开施工组织及工程优化设计研讨会,作者在会上提出了导流优化方案,得到谭靖夷工程院土的赞赏,为业主采纳。

优化方案。枢纽布置和导流标准均与施工图方案相同。导流方案:第1个枯水期用低水围堰围外江,施工船闸、12孔泄水闸及厂房高水围堰,由中江和内江导流,中江通航。第1 个汛期继续施工船闸并在高水围堰保护下施工外江厂房,由中江、内江和外江已建好的10孔泄水闸(另2孔作为高水围堰基础)导流,中江通航。第2个枯水期用低水围堰围内江,施工内江10孔泄水闸和厂房高水围堰,由中江和外江10孔泄水闸导流,中江通航。第2个汛期由中江、外江16孔泄水闸和刚建好的内江8孔泄水闸(另2孔作为高水围堰基础)导流,中江通航。在高水围堰保护下施工内江厂房。第3个枯水期围中江,采用土石过水围堰,施工中江15孔泄水闸。由外江16孔、内江12孔泄水闸导流,航闸通航。第4年1月底外江厂房两台机组发电,发电工期2年8个月,总工期4年5个月。和施工图方案相比,发电工期和总工期分别提前1年和1年5个月,和VPL公司方案相比,总工期提前1个月,发电工期提前7个月。

优化方案采用先外江、后内江、再中江逐江逐年开工,采用低水围堰在枯水期修建泄水闸和厂房高水围堰,厂房在高水围堰保护下全年施工。该方案的优点除工期缩短外,导流工程量、投资较少;各期导流都有较大的过水断面,导流水位较低,施工临时淹没较少。VPL公司方案的优点是导流简单,风险小。

经过二十年低水头河床式电站的设计和建设,特别是经过梅雁集团几个电站的建设,低水头河床式电站的建设工期大大缩短,并且形成了一套程序和经验。其做法是将泄水闸分为两期建设,根据一、二期导流、航运需要划分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孔数。为了提前发电,厂房放在第一期建设,在航运繁忙的河流,船闸也放在第一期建设。因此第一期围船闸、厂房和一部分泄水闸,第二期围剩余的泄水闸。船闸建设一般需要一年工期,泄水闸一个枯水期即可建成,工期由厂房控制,厂房土建需要1年到1年半,安装1台机组需要半年左右,所以发电工期最短的1年半,如丹竹水电站,长一点的得两年,如蓬辣滩、红花水电站,即使长洲水电枢纽也只要3年。比起九十年代以前水电站的建设,工期大大缩短。

结语:

会流程篇6

会前管理工作部署。工作部署需要多方面协调,犹如我们组装一部精密机器,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也会影响到整个机器的运转。因此,工作人员的相互协调、对工作任务的合理配置是十分重要的。

在准确落实新闻会的时间之后,公关公司首先要组建一个覆盖策划、文案、媒介和设计等人员的执行团队,并安排一名活动总监负责整个会的管理、督导和监控工作。最后还要落实所需的各种外部支持力量,并与之签订分包协议。

在启动阶段,行动方案的完善和工作进度表的编制是活动管理工作的重点,借助“甘特图”可以有效确保工作人员管理当前工作,协调时间进度。

记者是出席新闻会的重要人物之一,媒体邀请需要智力和体力的双重付出。

从实践来看,体力付出在于会之前的4次媒体沟通。有意向召开新闻会时,媒介人员就要打电话与记者联系,告知将要举办的活动并征求媒体对这个活动的看法以及参会意向。在会前一周半的时间向记者发出邀请函,并在会前的1—2天内与记者确认参会的情况,最后要在距会还有半天的时间用短信或电话提醒记者准时到场。

智力付出在于如何巧妙地将会的亮点和意义传达出去,并以一些小的“神秘感”引起记者的兴趣。例如,可以告诉他们将有神秘嘉宾到场,本次会将是全球首场会,或者将全新设计的产品等等。

场地布置。在会的头一天,工作人员就要落实好场地布置的工作。如同翻译的最高境界一样,场地布置同样要符合“信、达、雅”。“信”就是准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布置完现场;“达”就是通畅,确保所有设备都保持通畅的状态;“雅”就是美观,会场要保持整洁、干净的环境。

在布置会场时,有一个与大家一同分享的小技巧:本着“从大到小,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布置原则,即先确定大件物品的摆设然后再安排小件器材的位置;先布置完舞台再根据场地条件布置嘉宾席和记者区;从会场顶部的摆设再到桌面的整理和地面的清理。此外,准备一个垃圾袋,把一些随手的垃圾扔到里面,可以大大节省保洁工作的时间。

场地布置包括场内布置和场外布置两方面。场外布置包括场外横幅、竖幅、易拉宝、花篮以及VIP 房的布置等。在场内布置时,会场空间位置的安排要以实用为准,如小型会可用圆桌的形式,制造出融洽、和谐、平等的交流气氛。大型会可用方桌,设立台等。其次,工作人员还要掌握好“职位高者靠前,自己人靠边、靠后”的坐位布置原则,并在现场前方和后方留出足够的摄像机机位。

检查工作“从外到内,从高到低,从全面到重点”,注意把握好细节问题。需要提醒的是,负责保安的人员要对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譬如,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杯椅是否完好等等。

此外,合作默契的供应商应该成为“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物品提供者”,长期的工作经验能使他们对会现场布置提出合理的建议。

彩排。在所有准备工作完成、现场布置完毕、设备安装到位的情况下,活动总监要召集全体执行人员以及供应商到现场,按活动流程进行一次全面的彩排,检测活动人员的现场表现,各种设备的使用效果、活动时间是否合理等等,目的是让他们掌握整个会议的流程、明确各自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

在会前期,客户服务小组至少要进行3次细致的沟通,以此确保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对主持人的把控是非常重要的。从实践看,通常要在会前的三到四天内把串词、会议流程等重要信息提交给主持人,并在头一天与其进行细致的沟通,沟通内容包括本次会的主旨、关键时间点的控制、与会领导的姓名、职位、风格和特点,以及遇到冷场或砸场时的应急手段等等,以便其在正式场合上能够控制好现场的气氛和节奏。

一个非常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很多时候,客户会把一些流程安排、媒体邀请等工作授权给公关公司,而此时必须要记住,在决策之后的第一时间向客户反馈结果,保证他们随时随地了解会的进展情况。

现场执行

如果已经有了严格的现场演练,那么现场执行就要看工作人员的现场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现场执行必须灵活、果断,对应急方案中没有考虑到的有关事项,要能妥善解决。不过,需要尽量征得客户的同意和支持。此外,在会现场,还需要专门为客户安排一个对整个活动非常熟悉的工作人员,以便根据客户要求即时调整现场。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确保会现场的紧凑与连贯,并把时间严格控制在流程允许的范围内。另外,在做会流程时,工作人员要预留出一些时间,这样,即便是某个环节超出了预计的时间,也能够控制好整个会的进度。

QA是会的“重头戏”,确保此环节的万无一失是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虽然在准备阶段,客户与公关公司已经根据此次会的意图和记者的兴趣点准备好了问题,但如果有可能,媒介人员要充分利用好会前的时间,与提前到场的记者进行沟通,并为记者提供准备好的QA提纲。

在QA环节,新闻发言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灵活控制场面气氛。发言人或主持人要善于调动记者的情绪,保持顺畅而有激情的沟通。例如,在小型会时,可以让记者先做自我介绍,以此来拉动和谐、互动的气氛。如果提问异常活跃,那么主持人就要维持好会场的秩序。

2、根据议程要求,灵活控制会的时间进度,避免QA延时。如果预定时间已到,发言人要向那些想提问的记者表示遗憾,还可以与之预定下次采访的时间和地点等。有时,新闻发言人可能会忽略事先设计好的时间,这时,控制舞台效果的工作人员就要举牌示意。如果超时太长,在取得客户同意之后,要压缩其他的一些环节。例如QA的时间,可以从原本设定好的20分钟调整为15分钟或5分钟。

如何能让到场的人更好地感受客户企业的特色呢?在会的会前、会后循环播放企业宣传片,以声、光、影的方式让到场的人直观地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和风格。

在新闻会结束之后,还可以配合会议的主题组织记者参观,给记者创造实地考察、采访和摄影的机会,使他们对新闻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善后工作

会流程篇7

关键词:藏北蒿草;湿地生态水文学;生物习性

中图分类号:S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4-0087-03

1 基本理论

河流水文情势对于维系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和完整起到核心的作用,河流中的营养盐、气体、泥沙等湿地生物生长原料通过水文过程输送给湿地内的动植物,因此河流也可以说是湿地物质和物种流通的驱动力。不仅如此,河流的水文情势中各参数随着不同时期有节律的高低起伏,将引发生物的生活行为,动植物以此为依托进行各自的繁殖等活动。因此,河流的水文情势对湿地的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活动起着核心驱动作用。

河流受到不同因素水循环过程的影响,一年之内会出现丰、平、枯三种时期的水文变化。根据流量大小,环境水文学将水文过程分为低流量、高流量和洪水脉冲3个过程环境水流。每种环境水流均有各自的水文参数作为区分。这种水流组分与水文要素均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环境水流具体划分方法为:将河流流量参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小于等于50%的流量划分为低流量,大于67%的流量划分为高流量;当流量数据在50%~67%之间,当日流量比前一天流量数据增加20%就意味着高流量开始,如果后一天流量比当天流量减少10%则意味着高流量结束,高流量以外的被认为是低流量;高流量中大于平滩流量的水文过程归为洪水脉冲过程。

2 研究区水文及优势物种概况

2.1 河流概况

帕布曲为尼木玛曲上游河段穷木曲左岸二级支流,位于帕古乡上游约12 km处,距尼木县城约33 km,距拉萨市约173 km。帕布曲整个河流为单一河道。雪拉以上和林岗一下阶地面窄而不连续,在帕古村有两级阶地。在雪拉至林岗之间为该谷地的宽谷段,其中最宽处达5 km,为4级阶地,面积第三级为最大(县城所在地),为尼木县农业用地的主要集中分布地带,其两侧和安岗谷地,洪积扇分布较多。帕布曲多年平均径流量3076万m3,多年平均流量0.98 m3/s、径流深270 mm,10~5月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65亿m3。根据水文资料,得出帕布曲帕布曲多年平均各月径流量,详见表1。

2.2 植被概况

各种植被类型的分布,受着多种多样的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以水分和热量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一定的水热条件,将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植物群落及群落外貌、结构、组成等。水崽跫的变化,又会带来植被分布有规律的递变,这种规律性的递变,既反映在水平地带性上,也反映在垂直地带性上。

帕布曲上游湿地,海拔4176 m。草本盖度为95%。藏北嵩草草丛在研究区区内的高山潮湿地较为常见的低矮草本植物,因研究区靠近帕布曲,故而在研究区内成群分布。本次样方调查位置经纬度E90°0′45″,N29°34′34″,海拔4176 m。草本盖度为95%,伴生种为高原毛茛、天山报春、肉果草等植物。

藏北嵩草(Form. Kobresia littledalei),属于莎草科(Cyperaceae),蒿草属(Kobresia),为密丛生大型草本湿中生;植株高20~30 cm,茎秆粗硬,适口性和营养成分均低于细小型蒿草。与蒿草一样是沼泽草甸的主要建群种。多分布在山坡、高山草地和山间谷地, 是寒冷中生植物,生活力很强, 具有干旱、耐低温、水土侵蚀、践踏等优良特点,在维持当地生态环境稳定方面和维持当地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藏北嵩草的有性生殖过程为:约在一年的5月中旬返青,6月开花,7月下旬开始结果,8月中旬种子成熟并开始散布,10月初种子散布结束。

由于研究区恶劣的气候以及坚硬的种皮等因素限制了藏北嵩草有性生殖的成功效率,主要还是依托于无性生殖。藏北嵩草营养枝和生殖枝的最快生长时期基本趋于一致,幼苗具有首先积累地下生物量的特性,地下生物量比地上生物量大,其中根茎、根、叶的生物量比重依次降低。与其他高寒草甸植物一样,在上年秋季已形成花芽原基或花芽, 花芽越冬后经春化作用后于第二年春季返青的同时即可抽穗开花结实。

3 结果分析

根据1979~2012年水文基础资料计算出帕布曲多年平均径流量,根据帕布曲多年平均径流量绘制出月份变化曲线图,根据上文的自然水文过程划分方法对帕布曲12个月的水文过程进行划分。同时根据藏北嵩草每年的生活史,绘制成图与帕布曲上游湿地中的水文径流过程曲线进行对比后,得出了水文过程与藏北嵩草生长发育的对应关系,具体见图1。

根据图1,可以看出:

1月到4月份期间,帕布曲低流量过程期间,流量较小和水位较低,水流主要在湿地中心的主河槽内流动,水文连通性降低。水量仅能维持河道基流条件和维持一定的地下水水位及土壤水分,为水生生物与候鸟越冬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

5月份到6月份期间,帕布曲高流量过程期间,流量增加,流速增加,水位升高,生物栖息地面积扩大,水体中溶解氧与营养物质增加,水生生物食物来源增加。这个时段帕布曲能够提供漫滩植被种子和繁殖枝发芽的水分。

6月中旬至9月中旬期间,帕布曲洪水脉冲过程期间,流量大于河流断面平滩流量,水流漫出主河道进入河漫滩区,帕布曲与本文研究湿地的水文连通性显著增强。洪水脉冲过程对于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这期间,洪水脉冲促进帕布曲主河道与河漫滩的能量交换与物质循环;湿地内的藏北蒿草得到一年中相对最充分的水文和营养供给,先进行营养生长,生长成熟后同时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过程。

9月中旬至10月期间,在帕布曲高流量过程将要进入尾声阶段,藏北蒿草种子成熟,形成花芽。11月后,帕布曲高流量结束,进入低流量时期,藏北蒿草开始枯黄,种子扩散,花芽休眠,待来年冰冻期过后,重新开始发芽繁衍。

根据上文水文过程对优势种藏北蒿草的具体影响,可以看出:

水是影响湿地植被的主控环境因子。湿地水文过程的各种要素、各种组分直接影响植被不同的生活史行为,或是通过影响湿地的环境条件间接作用于湿地植被,引起湿地植被群落的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周期性演替。对于这一生态极度脆弱地区,河流补给除了降雨外,源头冰川融化水也是只要的补给源。5~10月期间,帕布曲源头的念青唐古拉山冰川部分融化水汇集成洪水留到帕布曲上游湿地内形成洪水脉冲,这一过程正好赶上藏北蒿草的生长和繁殖期。在生存环境恶劣的生态环境中,藏北蒿草的生长和繁殖时间以及无性和有性两种繁殖方式既适应了帕布曲的水文情势,又适应了尼木县恶劣的气候环境。

湿地生态系统在多种驱动力下进行演变过程中,地上或地下的水文情势与地形、地质、土壤、降雨、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和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共同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根据组成和相互影响的方式补充,其结构和功能各有不同。帕布曲的水文情势是其上游湿地的主要驱动力,帕古的水文过程中,低流量、高流量和洪水脉冲过程对藏北蒿草缺一不可,低流量是维持藏北蒿草无性生殖花芽存活的基础,高流量为藏北蒿草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洪水脉冲为藏北蒿草除了提供营养物质和夸大适宜生境面积外,还提供了扩散种子的功能。本文以藏北蒿草为实例具体阐述,其他植物物种均有类似过程。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因素都是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同时,帕布曲又是其上游湿地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湿地的部分生物群落依赖于帕布曲独特的水文情势。这种水文情势一旦收到干扰,帕布曲上游湿地的建群种藏北蒿草将都到很大的影响,最终引发整个湿地的退化。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帕布曲天然的水文情势,即理想的水文情势。

人们对湿地水文情势的保护由刚开始的生态基流、环境需水量到环境水流,思路历程为最小生态需水量、满足一定生态系统及周边的需水要求,到在前两者理论的基础上满足一定的流程时空要求。这一过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理论的意义是重大的。环境水流既包含了流量的要求,还包括了水文过程的要求和水质的要求。真正落实下来,是一个水文年一系列参数要求,这样才能达到对湿地内植物整个生活史的全过程保护。因为仅提供一定的生B需水量只能保证河流湿周范围和周边距离范围内物种存活。在这一恶劣生存环境中,生活史不能全部保证,群落面积不能保证基本就意味着该区域这一物种难以存活。引发的后果是,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加重,整个生态系统退化。因此环境水文学是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理论。

根据环境水文学理论,天然水文情势的三个流量过程和所包含的水文要素都有着各自的生态学作用。环境水流并不仅仅是表示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固定值,也不是在按照各个月份呈线性函数变化的流量曲线,而是一条包含多种水文要素的耦合模型推算出来的综合曲线。以天然的水文情势为背景参照,以生态系统重要过程为拐点,构造环境水流曲线。

4 结语

水体流量脉冲过程能够提供种子萌发所需的水分,脉冲流量、脉冲持续时间、退水率等水文要素是种子萌发所需的关键水文因子;高流量时期湿地水位升高,湿地内植被的适宜生境面积增加,同时水流过程带来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盐促进植被生长。

本文给出了藏北蒿草生活史时间段和所在湿地水源帕布曲水文年周期的时间对应关系,部分说明了帕布曲上游湿地内藏北蒿草的生物习性及生长特点。藏北蒿草仅仅是湿地中的一种,虽为建群种,但不能代表全部,湿地中的其他动植物的习性均与帕布曲的水文情势息息相关。这种关系是千百年来湿地生态系统不停使用当地水文环境的结果。

因此,如何保护湿地的天然环境水流是以后我们保护湿地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张爱静,水文过程对黄河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20~25.

[2]邓 伟,胡金明.湿地水文学研究进展及科学前沿问题[J].湿地科学,2003,1(1):12~19.

[3]董哲仁,张 晶.洪水脉冲的生态效应[J].水利学报,2009,40(3):281~288.

[4]徐晓民,郭中小,郝伟罡,等.生态水文学及其在退化草地中的研究展望[J].珠江现代建设,2014,8(4):20~23.

[5]周华坤,周 立, 赵新全,等.矮嵩草草甸植物种群物候学定量研究[J].草地学报,2002,10(4):289~286.

会流程篇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迅速发展,尤其是水利工程事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水利工程对我国工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生产生活的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导流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技术,对水利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使用导流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促进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完工。文章简要分析了明渠导流的适用条件和布置、隧道导流的适用条件和布置、分段围堰法导流及适用场合、成孔导流的具体布置、坝体缺口导流的布置,希望能够为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借鉴,仅供参考。

关键词:

水利工程;导流施工技术;具体布置

近些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在这种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在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体现十分明显。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发展的关键,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近几年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尤其是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快速地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速度,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推动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向前发展的脚步,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对水利工程的顺利完工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用导流施工技术与水利工程的造价、施工工期、施工安全、施工技术等方面息息相关。文章通过分析明渠导流的适用条件和布置、隧道导流的适用条件和布置、分段围堰法导流及适用场合、成孔导流的具体布置、坝体缺口导流的布置等,全面总结了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确定了影响导流施工应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根据影响导流施工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着重地总结了导流施工技术的优选模型,下面来进行具体的论述。

1明渠导流的适用条件和布置

明渠导流的适用条件比较宽泛,一般情况下用于水利工程的坝址河床较窄或河床的覆盖面较深的情况之下,在这类情况下,一般分期导流十分困难,因而可以采用明渠导流的方式来进行施工,保障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具体的适用条件包括以下几点:(1)水利工程施工的河床上存在古河道,或者存有不利于施工的垭口和台地。(2)水利工程的河床导流量过大,地质条件复杂,很难开挖导流隧道。(3)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地点存在通航、排冰等特殊工作需求。(4)水利工程的施工对工期的要求很高,施工人员缺乏先进的施工经验,没有先进的施工设备。明渠导流的布置要根据明渠导流轴线的位置和明渠进出口的位置和高程来决定,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明渠导流的布置可以依据施工地分为坡上布置和滩地布置两种,下面分别从明渠导流轴线的布置和明渠进出口的位置和高程的确定来分析明渠导流的布置:(1)明渠导流轴线的布置。一般情况下,明渠导流设置在古河道、垭口等位置上,这样可以保障明渠导流施工的科学性。在设置轴线的过程中,应该保障水流畅通,尽可能缩短明渠的长度,这样可以避免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开挖。明渠导流轴线的布置要保持在五十到一百米,这样可以满足防冲要求。(2)明渠进出口位置和高程确定。明渠进出口位置和高程的确定可以通过调整明渠进出口的位置和形状来决定,这样可以保障明渠进出口不产生回流和淤积现象。明渠进出口的高程的设计应在满足水利工程施工要求和通航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调高明渠进出口的高程,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水下的开挖量,实现明渠导流施工的意义。

2隧洞导流的适用条件和布置

隧洞导流施工的适用条件是在水利工程流量不大的情况下,且水利工程施工地区的地形复杂,河床狭窄陡峭的情况下,使用隧洞导流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进行施工,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提升水利工程施工的进度。隧洞导流施工的布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在进行施工之前,要设置好隧洞导流施工的轴线,这样可以有效地保障隧洞导流施工的顺利进行。(2)在进行隧洞导流施工轴线的布置时,应该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如果轴线的设置需要转弯,应该设置好弯道的角度、长度,保障隧洞轴线的布置合理。(3)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保障隧洞间的距离、围岩的厚度等符合施工要求,使得水利工程的结构和预应力符合隧洞导流的施工。(4)隧洞导流施工技术的进出口的位置应该在保障水力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设计,并且按照需求设计成缓坡和陡坡,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可以出现反坡现象,这样才能够实现防止冲刷的作用。

3分段围堰法导流及适用场合

分段围堰法的导流施工成本低、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在我国的使用比较广泛。分段围堰导流施工技术采用的是河床内导流的方式,水利工程利用建筑物分段分期维护进行施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将河床维护进行分段,这样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在围堰内进行施工,但是围堰的工程量越大,会导致导流施工越来越复杂,工期也会越来越长。因此,分段围堰法的导流施工更加适用于河床宽、流量大、工期长的水利工程施工中,有利于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成孔导流的具体布置

成孔导流的具体布置是利用水利工程的混凝土坝体来实现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将混凝土坝体的底孔作为成孔导流的泄水道,这样既节省施工成本,又起到了导流的作用,对水利工程的后期施工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进行导流的过程中,通过宣泄孔导出部分流量,减少水流对坝体的冲击,有利于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5坝体缺口导流的布置

混凝土坝体结构是水利工程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水利工程坝体,在水利工程汛期的过程中,水流量过大,原有设置好的导流系统不足以承担过大的水量,导致水利工程的施工没办法按照原有的进度进行,影响了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因而,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在混凝土的坝体结构中预留一个缺口,这个缺口的存在能够保证在汛期时,大量的洪水可以通过这个预留口宣泄出去,再根据原有的混凝土施工时预留的导流建筑,二者互相配合,就能够将汛期过多的水量宣泄出去。汛期过后,可以通过施工将混凝土坝体上的缺口补全。在进行缺口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混凝土坝体的大小、结构特点等进行缺口大小的布置,使缺口的布置能够实现导流的目的,进而保障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6结束语

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导流施工技术有利于施工企业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水利工程施工的成本,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加强对导流施工技术的分析和导流的适用条件和布置的详细介绍,能够对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有一个更加科学明了的认知,有利于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当今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决定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更多的水利人才,研发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导流施工技术,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万海,柳杨.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运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

[2]陈海根.简述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9).

[3]张德强,宋强.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2).

上一篇:九年级化学上册范文 下一篇:鳄鱼眼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