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手抄报范文

时间:2023-11-04 13:15:15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篇1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图片1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图片2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图片3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图片4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图片5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的内容:读书伴我成长

书籍是知识的宝库,是人类成长的阶梯,是我们无言的老师,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时光流逝,转眼间,我已经快上二年级了,我已经学会了“a、o、e、i”这些简单的拼音,也学会了“木、土、山、水”等结构简单的汉字,随之我也学会查字典、学会的汉字、学会看更难的课外书籍。我像一条贪婪的鱼儿,在书海里探搜的奥妙。我渴望,我贪婪,我想得到的知识。我从中结实了《童话故事》里美丽、单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穿着水晶鞋的灰姑娘,变天鹅的丑小鸭。书籍抚育了我,让我成长!

我刚开始写作文时,我写的一点儿也不好,语言不通顺,词语不恰当,只要听到“作文”两个字的时候我就象老鼠见了猫样的害怕,可就在害怕的时候。是你,书,出现在我的面前,书,你就象一位老师有耐心的一句句教会了我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作文丰富多彩,怎样才能够委婉逼真。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怕写作文了。每当我受到老师表扬,有些飘飘然时,书,你又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告诉我:“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这时,我的脸会一下红了。以后,我再也不骄傲了。

书!谢谢你!是你陪我成长,伴我一路远航!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的资料:古人勤奋读书典故

1.三坟五典

指 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 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2.寻章摘句

形 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 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3.断章取义

常 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 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 (古谊同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小学生读书手抄报内容大全

2.读书乐手抄报内容

3.小学生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大全

4.小学关于读书主题的手抄报文字内容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篇2

【关键词】手抄报;语文教学;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多年来我坚持引导学生自己办手抄报,在生活中寻求学习语文的方法,收到明显效果,主要体会如下:

1在办手抄报中提高鉴赏能力

我认为学生学习办手抄报就是获取知识、提高鉴赏能力的最好途径。在办报活动中,我们坚持每月出两期,每期都要让学生按小组和班级进行观摩展评,同学们纷纷说长论短,指手画脚,评出优秀作品,供大家参观学习。通过总结评比,不仅激发了学生办手抄报的兴趣,而且提高了他们设计能力、绘画能力、美术和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同学们很在乎办报,因为心爱的“手抄报”等着他们去设计、刊登,促使着他们去读,去想,去观察思考。学生在编抄报中,既是作者又是编辑,既要选材,又要排版,边框可以是方的,也可以是圆的。字的方向可以是横的、竖的,也可以是斜的。插图可以是动物的、植物的,也可以是人物的。醒目处放什么文章,次要处又怎样摆布,文章标题是横写还是竖写,讲究对称,还是个性设计。故事、诗歌赏析、感想、寓言、警句如何编排等。为了增强手抄报的吸引力,从排版样式到展示主题,从图文并茂到主次得当,学生都会同盘考虑,精心策划,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去把握设计。所以学生在坚持办手抄报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书写能力、绘画能力,而且通过选材和点评提升了自己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尤为肯定的是在中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语文素质。

2在办手抄报中拓宽知识面

办手抄报这一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潜能的良好途径之一。那么手抄报的内容从哪里来呢?为了办好自己的手抄报,同学们特别经心,平时他们就开始了广泛地阅读,不仅仅是在阅读课上读,而且在课间、饭前、饭后读,在节假日也要读。语文方面的读,天文、历史、地理方面的也读,动物、植物知识更要读。大量地阅读,不断地积累,让他们获得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也有了明显地提高。每期“手抄报”或定主题或不定主题,内容都是由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搜集,通过精心安排,一笔一画制作的。它集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美术等知识于一体,是学生攫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体现。所以办手抄报让学生打开了一扇自主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大门,他们的学习生活也因此愈加丰富多彩。

3在办手抄报中陶冶情操

学生要把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知识编成手抄报还需要巧妙设计,精心安排。在持续办手抄报活动中,学生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疑、所议,大到国家大事,小至校园和家庭生活,编写成短文,在有限的版面里办出特色,即要自己满意又要大家喜欢,这会让那些“主编”们有所压力,这种压力就会转化成学生办手抄报的动力。为了让自己办的报纸得到好评,他们都会绞尽脑汁,用尽浑身解数,设计精美的图案,选择精彩的内容,无形中提高了手抄报的质量,这对己对人都是学习熏陶过程。当然,手抄报选材范围不限,类型设计也不拘一格,可以是单一的,也可是综合的,如知识型的、节日型的、趣味型、表扬型的或批评型的。至于手抄报名称由学生自定,象《萌芽》、《初荷》、《心声》、《文学爱好》等。每到课余时间,学生都蜂拥在自己的手抄报前认真欣赏,品头论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他们既提高了审美情趣,又陶冶了情操,思想境界也有了大的提升。

4在办手抄报中提高写作能力

办报不仅是开阔眼界的过程,更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桥梁。学生练习抄报除了部分稿件是抄选的外,还要写一定的稿件,无论是摘抄还是自己写,都是学生接受、消化、练笔的过程。“我的小故事、上下五千年、家庭小舞台、瞬间短镜头、校园风景线、动物世界、百科全书”等都成了学生习作的基地。我还把作文训练和办报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自己写得好的作文发表到自己的手抄报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欣赏和评议,变“作业”为“投稿”,学生之间会有口头的对话、交流,也会有书面的“作文争鸣”。我有时让学生背诵优秀的作文,他们还会选择手抄报上的同学的优秀作文来背,这无疑是对这位同学莫大的鼓励,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办报中不断交流和提高,这样不仅激发了大家写作兴趣,而且有养成了互帮互学的风气,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篇3

一、美化与设计的步骤; 二、报头、插图与尾花的表现; 三、编辑抄写描绘制作过程。 一、美化与设计 手抄报的美化与设计涉及的范围主要有:版面设计与报头、题花、插图、尾花和花边设计等。 1、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是出好手抄报的重要环节。 要设计好版面,须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本期手抄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选用有一定意义的报头(即报名)。一般报头应设计在最醒目的位置; (2)通读所编辑或撰写的文章并计算其字数,根据文章内容及篇幅的长短进行编辑(即排版)。一般重要文章放在显要位置(即头版); (3)要注意长短文章穿插和横排竖排相结合,使版面既工整又生动活泼; (4)排版还须注意:字的排列以横为主以竖为辅,行距要大于字距,篇与篇之间要有空隙,篇与边之间要有空隙,且与纸的四周要有3cm左右的空边。另外,报面始终要保持干净、整洁。 2、报头 报头起着开门见山的作用,必须紧密配合主题内容,形象生动地反映手抄报的主要思想。报名要取得有积极、健康、富有意义的名字。

报头一般由主题图形,报头文字和几何形体色块或花边而定,或严肃或活泼、或方形或圆形、或素雅或重彩。 报头设计应注意: (1)构图要稳定,画面结构要紧凑,报头在设计与表现手法上力求简炼,要反映手抄报的主题,起“一目了然”之效; (2)其字要大,字体或行或楷,或彩色或黑白; (3)其位置有几种设计方案:一是排版设计为两个版面的,应放在右上部;二是排版设计为整版的,则可或正中或左上或右上。一般均设计在版面的上部,不宜放在其下端。 3、题头 题头(即题花)一般在文章前端或与文章题图结合在一起。设计题头要注意以题目文字为主,字略大。装饰图形须根据文章内容及版面的需要而定。文章标题字要书写得小于报题的文字,要大于正文的文字。总之,要注意主次分明。 4、插图与尾花 插图是根据内容及版面装饰的需要进行设计,好的插图既可以美化版面又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插图及尾花占的位置不宜太大,易显得空且乱。尾花大都是出于版面美化的需要而设计的,多以花草或几何形图案为主。插图和尾花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的,并非多多益善,应得“画龙点睛”之效。 5、花边

花边是手抄报中不可少的。有的报头、题头设计可用花边;重要文章用花边作外框;文章之间也可用花边分隔;有的整个版面上下或左右也可用花边隔开。在花边的运用中常用的多是直线或波状线等。 二、报头画、插图与尾花的表现手法 报头画、插图与尾花的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线描画法和色块画法两种。 1、线描画法 要求形象简炼、概括,用线准确,主次分明。作画时要注意一定的步骤: (1)一般扼要画出主线----确定角度、方向和大小; (2)再画出与图相关的比例、结构及透视; (3)刻画细部,结合形体结构、构图、色调画出线条的节奏变化; (4)最后进行整理,使画面完整统一。 2、色块画法 除要求造型准确外,还须善于处理色块的搭配和变化关系,而这些关系的处理要从对象的需要出发,使版面色彩丰富。作画时,可先画铅笔稿(力求造型准确),再均匀平涂大色块;后刻画细部;最后进行修整,使之更加统一完美。 线描画法与色块画法,通常是同时使用,可以是多色亦可单色。不管是线描还是色块画法,最好不要只用铅笔去画。版面上的图形或文字不能剪贴。 三、手抄报的编绘制作的步骤

编绘制作是落实由设想到具体着手完成的重要步骤。 其步骤有二:一是准备阶段,另一是编制阶段。 1、准备阶段。 主要是各种材料、工具的准备。具体包括:拟定本期手抄报的报名;准备好一张白棒纸(大小视需要而定,有半开,四开,八开等,本次政教处举办的手抄报比赛是要求为《江西日报》大小,即半开);编辑、撰写有关的文字材料(文章宜多准备些);书写、绘图工具等。 2、编制阶段。

这个阶段是手抄报制作的主要过程。 大致为:版面设计、抄写过程、美化过程。 (1)版面设计:根据文章的长短进行排版,并画好格子或格线(一般用铅笔轻轻描出,手抄报制作完毕后可擦可不擦)。 (2)抄写过程:指的是文章的书写。手抄报的用纸多半是白色,故文字的书写宜用碳素墨水;字体宜用行书和楷书,少用草书和篆书;字的个头大小要适中(符合通常的阅读习惯)。字写得不是很漂亮不要怕,关键在于书写一定要工整。另外,文章或标题中不能出现错别字。 (3)美化过程:文章抄写完毕后,即可进行插图、尾花、花边的绘制(不宜先插图后抄写),将整个版面美化。这个过程是手抄报版面出效果的关键过程。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篇4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可能没有谁会遗忘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国大地流行的手抄本文学,现在回忆起来,就像在品茶,尽管入口苦涩,但余味醇香。

记得七十年代,我还是一个儿童,那时特别喜欢看书,喜欢买小人书,买小说,那些小说《连心锁》、《西沙儿女》、《新儿女英雄传》等,都成了我购买的对象,当然,还有姐姐们看过的没有封皮的小说《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红岩》等,也是我的最爱。其中没头没尾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成了我最最喜欢的小说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竟然借着煤油灯,一夜之间,趴在炕上,将厚厚的《西游记》看完了。早上上学,因为起床迟了,也懒得洗脸,到学校,同学们都指着我笑,我不知道为什么,原来是我的领个鼻孔全被煤油熏黑了,闹得我很狼狈。

正当我当时对红色文学疯狂喜欢的时候,另一类文学走进了我的视野,那就是手抄本文学。

记得我十一二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姐姐拿着一个本子,在煤油灯下,认真地抄着什么。姐姐已经不上学了,还在抄什么呢?怀着好奇,我走过去,要看看她在抄什么。她停下笔,让我快速的翻翻,原来是一个手抄本《梅花档案》,用大作业本抄的,大概有二十多页呢。那字迹工整不工整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我喜欢看,那神秘而夸张的情节吸引了我。姐姐催着我快给她,我却细细的看开了:

六十年代初,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携夫人郭德杰女士参加了广州商品交易会,就在这个会上,郭德杰女士莫名死去,当公安人员检查他的尸体时,却发现他的胸前别着一枚梅花。公安人员将梅花图案放大,发现里面写着一个人的名字“王光美”,为此公安机关展开了惊心动魄的侦破工作。。。。。。

后面的情节我已经忘记了。但当时那种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就也想抄下来,姐姐告诉我,她抄下来我随时可以看。第二天中午,我把姐姐抄的《梅花档案》带到学校去,向同学们炫耀了一番,顿时在班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流行风。后来这本小说在班上疯狂的传抄开了。

还有《十二张美人皮》《绿色尸体》,我已经不记得怎么传到我的手里了,反正我也抄了一本,故事情节在当时来讲,绝对称得上惊心动魄。记得,还有一本外国手抄本,名字我忘了,但故事情节至今让我毛骨悚然:

有一个老板,征募敢于在某个宅子住一宿的人,当然,你能住一宿,给你相当的报酬。有一个叫查理的穷小子晚上住在这里。他刚到这个房间,恐怖的气氛扑面而来,墙壁上挂着蜘蛛落网,落满尘土的桌子上,放着一把手枪和一本书,幽暗的灯光,更增添了这个宅子的恐怖气氛。这个小伙子,开始看这本书。书上写的是这个宅子以前住着什么有钱人,可是有天晚上,当脑中敲到十二点的时候,一串怪异的脚步声很阴森的传来,后来怎么这个宅子的主人离奇死亡。当这个小伙子读到这块的时候,墙上的挂钟敲到十二下,一阵恐怖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而来,然后是敲门声,这个小伙子对着门板,开了一枪,一股蓝色液体从门缝里渗出来,然后的情节我就忘了,反正这个房间,住一个人,死一个人。没有人能挺到第二天早上。

那个时代,还有一本淫秽手抄本《少女的心》,不过我没有看过,比我高两级的一个同学看过,他们几个男生聚在一起谝里面的情节。他们看到我来了,就不谝了。所以我最终不知道写的什么,只知道非常流氓。流氓,是我们当年对那些淫秽小说的一个很流行的统称词汇。

当时的手抄本作品,我看了大概有十几本吧。我把它叫手抄本文学,从篇幅角度看,也就不到上万字吧;从文学角度来看,文学性实在太差,根本谈不到什么文学描写、人物塑造、故事有些粗线条的感觉。有些类似于魏晋南北朝的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类志怪志异小说。可它离奇的情节,新颖的故事摆脱了三突出原则创作的革命作品,给我们单调的阅读世界带来了一线亮色。当然,当时的手抄本也不全是如我评价那般,也有个别例外,比如张扬的《第二次握手》在文革末期就已经作为手抄本,在老百姓中流行,可惜我没有看过。当文革结束后,我有幸买到这本厚厚的小说,津津有味地阅读的时候,我还一直纳闷,这么好的文学作品,这么长的文学作品,是怎么在民间传抄的?这只能说明一点,人肚子饿了,则会饥不择食;人心灵饿了,也不会计较什么叫累。我当时天真的想,如果我是女孩子,我要结婚,不要任何嫁妆,只要我的婆家给我搞到很多手抄本书和一些小说、小人书(小人书至今都是我的至爱,我在很多文章中谈到过)就够了。看看,人民的精神力量是何等的强大呀。

前几天,我和一位爱好写作的朋友聊到投稿,我们都对纸质的付稿费的作品比较钟情。可我的儿子过来了,看到我们聊天内容,大感老爸已经out了。“什么年代了,还那么守旧?在网络文学压倒一切的时代,还有哪个脑子有毛病的人钟情于纸质文学?”话语尖锐不讲团结,让人一时难以接受,但细想一下还真是这样。不说别人,就拿我们来说,一年到底能卖多少润泽心灵的书籍?我对书籍的渴望已经降到了一日三餐的程度——今天还有多少人因为饿了要吃饭?大多是因为到了吃饭的时间,象征性地吃一点。很多书籍,都是我在网上看的。而且在今天的全民炒股票般炒文学的热潮中,我对书籍的敏感性越来越迟钝。一般的正宗的文学作品已经很难让我产生阅读的欲望。以至于放寒假前,为一位作家朋友在部级刊物上发表的报告文学写评论时,才发现自己的手是那么的笨拙,因为好多年已经不看或者少看报告文学了,对报告文学的现状已经知之甚少,留下的一点知识还是当年读大学时的文学概论课上,老师教的那些。为了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整个寒假我一有空,就在如饥似渴的读报告文学,最终才写完了这篇评论。

是谁破坏了我当初的浓郁的阅读趣味?是当今的文学作品太多了,太丰富了。今天看到文学作品,不管是散文还是小说诗歌戏剧,你只要一打开网站,简直像走近了琳琅满目的超级市场,让你目不暇给。看来,繁荣未必完全是件好事情,就好比人多议论多热情高干劲大,可人多的副作用也显而易见。昨天的孩子,一看见肉,就没命了;可今天的孩子不吃肉——美味过剩吧。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篇5

1963年2月,不满19岁的张扬写出了短篇小说《浪花》,后来又改写成中篇、长篇,题目也改为《香山叶正红》和《归来》。小说通过一个缠绵几十年的爱情故事,热情赞美了知识分子,宣传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突出歌颂了总理。1970年,手抄本《归来》流传到北京,并被北京的读者改名为《第二次握手》,从此,小说以这个新名字走向全国。

1974年10月12日,“”成员从“内参”上看到《第二次握手》传抄的反应,指名要了一本去看,不久作出“指示”:“这是一本很坏的东西”,“不是一般的坏书”……1975年元月初,张扬被逮捕。审判时,张扬被定的罪状为“利用小说进行活动”,并内定为死刑。

还好,尽管在那个年代,但到处都有良心没有泯灭的人。承办张扬一案的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李法官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读了《第二次握手》的手抄本后深受感动,决定暗中保护这部作品和作者。于是,他将这个案子压下,一直拖了两年多。

1976年2月16日,湖北宜昌树脂厂青工李谦借到了《第二次握手》的手抄本后,一口气看完,感慨万千,他在日记中写道:“……(它)震撼了我的灵魂,禁不住让人泪流。(我)可窥见这不知名作者的一腔坚贞,这是我多年来第一次读到这么好的小说。”1978年11月7日晚,李谦看完反映“”末期,人民开始奋起、不再沉默的电影《于无声处》后,热血涌动,联想到两年前看过的《第二次握手》手抄本,揣测该书作者可能尚在狱中或已死亡,于是奋笔疾书,信中写道:“它(《第二次握手》)压根就不是什么‘反动小说’,而是一本在“”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时期实在难得见到的好小说……这样一本辗转传抄,到处流传,深受众多青年喜爱的好书,前几年,竟被扣上‘反动小说’的罪名,横加诬陷,严令收缴,并且对传抄、传看这本书的团员、青年进行追查、批判,实在是令人不平,我们怎么也想不通。粉碎‘’已经两年多了,随着在各方面落实党的政策,也应给《第二次握手》恢复名誉了。人才不应当被埋没,好的作品不应当长期受禁锢。我们建议,迅速调查《第二次握手》及其作者的情况,给予,并希望早日公开出版这本书,我们盼望着!”

李谦将这封信寄到了当年10月复刊的中国青年报社。李谦的这封来信引起了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高度关注。两社仔细研究了收集到的《第二次握手》手抄本的几个“版本”后,认定这是一本好书,决定寻找作者并出版这部作品。12月25日,两社共同派出编辑前往长沙调查。这封信后来刊登在1979年1月20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一版的显著位置上,并加了编者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谦的这封书信后来作为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文物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

在调查《第二次握手》手抄本情况期间,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兼宣传部长的开始关注这件事并要求有关人员将此事写成“内参”呈送中央。后来,根据“内参”作出批示,张扬案是冤案,要求有关方面按冤案处理,张扬的户口迁回长沙并安排工作。又根据中国青年出版社有关张扬案情况的报告,于1979年1月22日写信给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胡德华,信中说:“你们对这个情况了解得很好。既然你们了解了,你又是中纪委委员,你就有权参与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请你会同中组部宣教局同志,高等法院和公安部专管这方面工作的同志,同湖南省委商量认真正确解决这个问题,解决后,请将结果报告有关部门。”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的那封信使当时已经在狱中身患重病、奄奄一息的张扬很快到了北京,住进了治疗结核病的专科医院。据当时张扬的主治医生说,如果晚出狱一个月,张扬必死无疑。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篇6

关键词:摘抄;课外阅读;能力;实效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阅读已深入人心,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让学生大量阅读已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共识。升上中、高年级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不断增加。据此,笔者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指导运用摘抄阅读法进行课外阅读,发现学生确实能够收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良好效果。

一、何谓摘抄阅读法

摘抄阅读法是指学生在阅读中,把自己感兴趣、有体会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摘抄下来的一种学习方法。摘抄的过程是一个选择、欣赏、感悟的过程。学生摘抄的内容,一般来说,都是他们认为文中最精彩的地方。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欣赏水平和价值取向,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原文的内容,丰富和积累词汇,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

摘抄对语文学习最大的好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摘抄的过程中,通过眼、脑、手共同作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语言,而且也因为摘抄的这些语言是他们感兴趣的、有印象的,所以他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就可能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语言,这就提高了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

二、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摘抄阅读法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运用摘抄阅读法呢?笔者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实践:

1.传授方法

教会学生摘抄的方法非常重要。摘,一定要摘好的、优美的词句。抄,要抄写工整、讲究格式。摘抄优美词句外,写上自己的感受。摘抄时,笔者教学生归类摘抄,从成语、诗词、名言警句、谚语、格言、歇后语、童谣、佳句等方面入手进行摘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而选择,与课内学习的知识密切相关的、个人特感兴趣的或对写作有帮助的都可以记,如文中新颖的观点、精彩的片段、迷人的开头、含蓄的结尾等都是摘抄的重点。

对于在一些报纸、杂志上有价值的资料,还可以直接剪贴到摘抄本上。笔者还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摘抄配上一些小小的插图或为摘抄本设计富有个性的封面和封底,实践证明,这些做法使学生的对摘抄的兴趣更为浓厚。

2.循序渐进

指导学生摘抄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步骤地进行,使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首先采用训练的方式,有层次地渐进。每读一本书,对于低年级或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仅要求做到“应该在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下圈点、勾画,并多读几遍,如果能够背诵,那就更好”;对于中年级或语文能力一般的学生,则要求做到“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并想一想,说一说,好在哪里?然后把它们记下来”。对于高年级或具有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就要求做到“收集与所读内容有关的材料、词句、文段,摘抄下来,并记录自己的‘读后感’,对文章进行简单的赏析;在讨论会、欣赏会上,朗读自己的摘抄,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笔者在设计本班学生的阅读摘抄表时,即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实际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赏析。不仅要求学生会摘抄,还要能说出所摘抄词句或段的好处或理由,借此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3.注重实效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不能只阅读不摘抄,也不能只摘抄少阅读,应养成读了记、记了读的良好习惯。摘抄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都积累了不少阅读资料。由于是自己的“杰作”,很多学生表示“每次在做新的摘抄”时,都“会一页页地翻过去”。其实,这就是一个“阅读―摘抄―(瞬时)记忆―提取―(长效)记忆”的反复积累的完整过程。通过做摘抄,学生体会到有许多好处,如可以读到很多好文章,积累很多好词好句;因为摘抄,学生的阅读面得以扩大,随着摘抄的积累又带来思维的活跃和观点的创新,同时又促使习作面的扩大,习作思路的拓宽。摘抄阅读法就在“读”的过程中开发思维,抓住目标;在“摘”的过程中扩散思维,形成能力;在“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再次发现、重组知识、独立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便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得以提高。我们可以从部分学生的摘抄作业中看到理想的效果。

4.鼓励坚持

学生阅读的成功感源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共鸣,得到肯定和赞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将能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收获的平台,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交际的情感需求,还可以借此鼓励学生继续坚持阅读摘抄,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利用我校早读或午读时间,出示部分摘抄作业,让全体学生来评议:这位同学的摘抄有价值吗?在评中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并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每半个月对摘抄展评一次。展评之前,教师翻阅每个学生的摘抄本,发现字迹工整,摘抄内容好的或者有进步的,除了给予肯定的评语,还利用专门时间组织全班学生欣赏他们的摘抄本,利用早读课组织学生诵读优秀摘抄内容,并在教室里进行展示。

(3)通过校讯通让全班家长也分享他们的喜悦,当学生看到自己摘抄的内容被老师赞赏、被同学欣赏,受到家长的赞许时,更加有了主动阅读、广泛摘抄的信心和动力。

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学生经常阅读并做摘抄扩大了课外阅读量,开阔了眼界,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课外阅读浮躁、走马观花的现象逐渐减少,课外阅读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了。

总之,我们运用多种策略指导学生多读书、做摘抄的本意是以外促内,提高其语文素质,并不是奢求每个学生在大量阅读课外书后,都成为大作家。只为了引领学生浸润于书香,成长于书海。有了丰厚的积淀,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起来,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是水到渠成,从而实现了培养能力素质和提升学习质量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何文浩.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08).

[2]张新.小学生减负与课外阅读[J].江西教育,2002(06).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篇7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 、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2、树立榜样 。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3 、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4 、收获激情。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2、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 、讲。我班坚持每日 5 - 10 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 、办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奥运”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向往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等。

3 、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 、展:( 1 )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2 )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摘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四、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

1 、家长要配合。 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一般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选择读物要做到:①内容要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③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 、学校要完善。 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小学应着力建起图书馆或图书室。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检查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篇8

关键词:阅读能力 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其实阅读也是生命活动,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无论你是学生还是成人都需要阅读。由此可见阅读能力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可以说阅读能力教育是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本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 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替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展。(1)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2)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摘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上一篇:雨中即景范文 下一篇:钢琴老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