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范文

时间:2023-11-27 11:12:35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篇1

对于《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描写的梦境,传统的理解认为,它是李白追求的自由美好的境界,是黑暗现实的对照,表现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寄托了诗人渴望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理想。另一种完全相反的观点认为:梦境根本不是李白追求的理想境界,而是他不堪回首的宫廷生活的记忆残留。传统观点已成为教科书的定论,后一种观点多年来不断有人重申,但说者呶呶,应者渺渺,以至于有人指出,“虽然长久以来就有这种反传统的观点存在,但是持这种观点的人数毕竟很少,道理也未能说得透彻,因而影响不大,根本不能形成与传统观点相抗衡的力量,更不要说动摇传统观点的统治地位了”“。如果传统观点确凿无误,为什么总有人提出完全相反的意见呢?如果后一种说法经得起推敲,为什么未被广泛接受?

第一种说法在教科书里占主导地位,暂不讨论。我们先讨论后一种说法。

查核持后一种说法的文章,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来源,那就是清代诗人陈沆(1785-1825)的《诗比兴笺》。陈沆在此诗的笺释中对天姥梦境提出了不同看法:“忽魂悸以魄动,倪惊起而长嗟。此于留别何谓耶?果梦想名山之胜,而又云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又何谓耶?所别者,东鲁之人,而又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何谓耶?盖此篇即屈子远游之旨,亦即太白《梁甫吟》‘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傍投壶多玉女,三呼大笑开电光,倏烁晦暝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之旨也。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首言求仙必难,遇主或易,欲因之梦吴越,……欲乘风而至君门也。身登青云梯……言金銮召见,置身云霄,醉草殿廷,侍从亲近也。忽魂悸魄动以下,言一旦被放,君门万里。故云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也。……题日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

上世纪70年代,施蛰存援引陈沆的说法,对此诗做进一步阐释:“我同意陈沆的讲法。把第二段诗句仔细体会一下,可知作者所要表达的不是梦境的虚幻,而是梦境的可怕。游天姥山是一个可怕的梦;在皇帝宫中做翰林供奉,也是一个可怕的梦。……陈沆引用李白另一首诗《梁甫吟》来做旁证,确实也看得出这两首诗的描写方法及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李白有许多留别诗,屡次流露出他被放逐的愤慨。把这些诗联系起来看,更可以肯定游天姥山是游皇宫的比喻。”

检索中国知网,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人重拾此说,择其观点如下:

陆精康认为:“‘天庭’常常是皇室的象征……大唐宫廷的煌煌气象赫赫声威令诗人目不暇接倾心醉倒。……‘路不定’,暗示诗人在优畜词客和‘辅弼’直臣之间心理上的两难选择;‘忽己暝’,则透出诗人直觉前景黯淡的一种心态。……这个‘神仙世界’是诗人曾经向往并狂热追求过的,看到的是轻歌曼舞遮掩下深宫禁苑政治的深不可测。长安城中的宫廷权贵被幻化成天姥山上的各方神仙。”

周明、胡旭认为:诗歌表面上“似乎描写了缤纷缭乱、美妙无比的神仙盛会,实际是写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小人粉墨登场、弄权误国的一场闹剧。……对梦境、仙境即三年翰林待诏生活的正面否定。诗人再一次把蔑视投向他曾经亲历的神仙世界,决心和封建统治阶级决裂,开始了对自由的追求”。

付洁认为:“诗人由应召到入长安,由一介布衣到天子近臣的经历,其间的心情也是激动兴奋,甚至还有些得意,这与梦中登上天姥山的情调何其相似。……梦中险象横生、阴森可怖、令人胆战心惊的景象。而李白在做了供奉翰林之后,由于不向权贵‘摧眉折腰’,即遭到权贵的排挤和谗毁,也正是李白仕途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时候。”

总体来看,上引不同年份作者的观点,大都按照陈沆指示的路径进行阐释。且将梦境一一落实,得出人物时间地点完全对应的结论,看似确凿,但如此解诗,有坐实之嫌。

李白在宫廷中侍奉权贵,最终又离开宫廷,不能不有一番感慨,这是本诗的写作背景。但赏析此诗,不能只关注历史背景和政治隐喻;即便探幽索微,也要有充分的理由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关于第一段,以上列举诸人的解说,意见大体一致,认为诗歌描写的梦中游仙而惊醒的过程,是对诗人从入宫到放还的隐喻:遂曲为之说,“一夜飞度镜湖月”表明诗人游览天姥山的心情十分迫切,强调此刻的“飞度”暗示了当年从江湖到朝廷的晋身之旅,而不是诗人离开东鲁,渴望饱览越中山色的“梦游”。

诗人失宠于朝廷,在东鲁盘桓时心里仍念念不忘长安。他在这一时期的诗作《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中写道:“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屈原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他以屈原自比,对王朝仍有一份炽热之心。一方面,李白执著于建功立业,直到暮年仍积极参加永王磷幕府渴望报效国家;另一方面,他还有“待吾尽节报明主,归来相携卧白云”功成身退的洒脱。诗人在东鲁待了一段时间,未被唐玄宗召回,遂有了游历名山的念头。此时“梦游天姥”,是因为他一贯爱好游览名山、求仙访道,并不一定暗示他对仕途的渴望,“一夜飞度镜湖月”应该与奔赴朝廷时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无涉。

第二段,诗人极尽渲染之能事,描摹他想象中的天姥盛景:夜晚水月相映,猿猴清啼;清晨天鸡打鸣,云海日出;“青云梯”“天鸡”暗示着前方是一个接近仙境的迷幻而神奇的所在。这时,千岩万转恍若无路可走,峰回路转又拨云见日;熊咆龙吟震于灵山;云雾缥缈水雾迷离。这些场景的确让人有一些不安,近似于暴雨将至、雷电将来之前的情景。不过,这主要是从前面的幽静慢慢演进而来,为“列缺霹雳”做准备。“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源自郭璞《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在李白笔下,壮丽的神仙洞府一朝显现,缥缈如风如云的仙人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目瞪口呆。这些场景让人摆脱了时空的束缚,在经历了恍惚、恐惧之后天门大开,终于见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李白式的梦幻和想象:升天入地、雄奇壮伟。

对此段发生理解歧异是有人认为“熊咆龙吟”的场面让人惊恐,遂将这一场面比附为险恶的宫廷生活。查《李太白全集》,发现集中写到熊、龙的诗句如下:

1.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慈姥竹》)

2.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三)

3.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挡。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乐府·秦女卷衣》)

4.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人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5.不假筑长城,大贤在其间。战夫若熊虎,破敌有余闲。(《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6.破胡必用龙韬策,积甲应将熊耳齐。(《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其三)

李白上述诗句中的“龙”“熊”意象或优美或雄伟。句1、句2中的“龙吟”指代美妙的笛声,悠扬清越,与恐怖无关。句3的“熊”属于用典,典出《汉书·外戚传》:“建昭中,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坐。熊佚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傅昭仪等皆惊走,冯婕妤直前当熊而立,左右格杀熊。上问:‘人情惊惧,何故前当熊?’婕妤对日:‘兽得人而至,妾恐熊至御座,故以身当之。”’原诗咏秦女侍奉天子忠贞不渝,诗人可能借以自喻。诗中“熊”作为凶猛动物出现是为了表现秦女的忠贞,跟恐怖无涉。句4、句5的“熊”与“虎”组合成词,指代“勇猛的将士”。句6与出现的两个字其实与“龙”“熊”无关,“龙”指兵书《龙韬》,“熊”指熊耳山。

因此,诗中“熊咆龙吟”的场景,是从“渌水荡漾”的幽静过渡到“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的壮伟高潮的前奏;也是为了引出后文“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雍容华美。“忽魂悸以魄动”一句,强调的是梦游所见景象令人震撼,并非指官场险恶。

总起来看,“天姥”梦境是诗人放浪纵恣的想象,画面壮丽丰赡,雄浑奇幻,未必指向理想自由世界,更非朝廷生活的苦痛记忆。

以李白飞扬的个性,不会停滞在对往事的痛楚追忆之中,这样说当然不意味着李白没有痛楚,李白的可贵之处是随时能拔掉这些逼进身体里的芒刺,而不是自怨自艾或者玩赏伤口。如果我们把诗人放松的梦游坐实为一次次不愉快经历的回放,是不是唐突了诗人?

第二段分析得出的结论:梦境是雄浑壮伟的。这样也好解释诗人从梦中惊醒后嗟叹连连的原因。嗟叹的不是从噩梦中苏醒,也不是从理想的世界跌回现实。而是梦境给自己的刺激太强烈,猛一醒过来,还有点回不过神来。在见到仙人仙境的瞬间,烟霞瞬间散去,梦中感受和现实强烈的对照让人恍然长叹。

至于第三段“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不过是说人世间的富贵荣华、欢愉享乐也和这梦境一样,在转瞬之间就会如逝水东流。“行乐”尚且如此,“失意”又会如何?在这个世间经受的一切成功和失败,遇和不遇,放到永恒的白鹿青崖面前,都不值一提。这种思路被苏轼继承了,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只是,李白选择了白鹿青崖,苏轼选择了清风明月。

一个有灵魂的人,如果一直憧憬着报效明主,在被奸佞阻断了这条路或者被明主厌弃了时,能有什么选择?要么放弃理想,阿世取容;要么决绝离开,保持精神的清洁。如果像道家一样跳开来看,这世间的一切总会被雨打风吹去,有什么比坚守内心的准则更重要的呢?

综上,李白做的这个白日梦,既非象征自由,也非宫廷生活的痛苦回忆,不过是说,“我”在梦中有了极度丰富的生命体验——包括世俗意义的成功,亲近天颜;也包括世俗意义的失败,以及失败带来的苦痛和迷惘——这一切都变成了“曾经”,现在“我”醒过来了,对那些过去看重的种种,不再留恋,不想留恋。这种心境之下,李白高傲地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人骑着白鹿行走在青青的山崖间,这种一清二白的生活是诗人自觉自愿的选择。幽美或壮丽的梦境,是诗人博大深厚的生命体验;梦醒之后,诗人的精神境界充实完足:他要离开长安,离开那些权奸佞幸,离开那些乡愿禄蠹。他要走了,轻捷的白鹿,载着清洁的诗人,行走在空谷之中,空谷回响:“我”跟你们是不一样的人,你们的一切,已与“我”无关。

①刘志璞《功名梦幻灭浩歌辞魏阙——(梦游天姥吟留别)指归揭秘》,《名作欣赏》1996年第4期。

②陈沆《诗比兴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③施蛰存《唐诗百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④陆精康《梦境,宫廷生活的投影》,《语文学习》1999年第1期。

⑤周明、胡旭《(梦游天姥吟留别)创作主旨辩》,《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⑥付洁《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之梦境探究》。《散文百家·新语文》2013年第6期。

⑦李白《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98年。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篇2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之中。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是苦闷到极点后胸中愤懑岩浆的总喷发。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表明了李白对封建权贵永不妥协的反抗精神,也曲折地反映出他对当时上流社会中污秽(wū huì)、庸俗(yōng sú)、丑恶现象的鄙视和厌弃。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3、《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浪漫的游仙诗。在这首诗中,以浪漫的笔调抒写了梦中漫游天姥山的迷人境界,景象瑰丽,亦真亦幻,光怪陆离,变化莫测,充满了热烈奔放的激情和富于幻想的气魄,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也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不满黑暗现实、蔑视封建权贵的反抗精神,抒发了诗人渴望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心情。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

(来源:文章屋网 )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篇3

最浪漫的梦――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最浪漫的梦当属李白的梦。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以浪漫的笔调抒写了梦中漫游天姥山的迷人境界,充满了热烈奔放的激情和富于幻想的气魄。“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瀛洲是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却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最有抱负的梦――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最有抱负的梦当属陆游的梦。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言。此诗前三句写梦因,诗人白日忧国忧民,才会在夜阑卧床睡眠中“有所梦”,而倘若不是“僵卧”、不是“夜阑”,就不可能有梦的出现。故“僵卧”与“夜阑”是梦境产生的前提。第二句“尚思为国戍轮台”写梦境产生的主观因素。如果诗人没有为国戍边的情怀,就不可能有“铁马冰河入梦来”。第三句中“风吹雨”写梦境产生的外界条件。可以说,正是有了“风吹雨”这一外界条件,诗人才在似睡非睡、模模糊糊之中生出“铁马冰河”的梦境来。最后一句,写梦境。与诗人其他通篇记梦的诗作有别,此诗写梦境独树一帜。全诗由梦因而引出“铁马冰河”的梦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更多联想、想象的空间。人们尽可以据此梦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想象诗人当年是如何身披铁甲、手持兵器、骑着那披铁甲的战马驰骋沙场、英勇杀敌,作此诗时他又是如何梦萦神牵“九州同”的。

最伤感的梦――《琵琶行》

最伤感的梦当属白居易诗中的梦。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汝泪红阑干”之语,这是琵琶女早年“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的春风得意与中年“门前冷落鞍马稀”、晚年“嫁作商人妇”独守空闺巨大反差的最好体现。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所谓“忽梦”并非偶然,“梦啼”也是白日情感的再现,回忆风光的往事,面对眼下的痛苦遭遇,她不由得老泪纵横,脂粉合流。其实,这又何尝不是诗人所做之“梦”呢?

最愁肠百结的梦――李煜《望江南》

最愁肠百结的梦当属李煜的梦。李煜在《望江南》中写道:“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在亡国后所作的词,有不少都和梦有关。这首《望江南》描述的是梦中游览江南所见。从开篇“闲梦远”三字句中看得出作者正陷入深沉的愁梦中,精神迷离,那如烟的往事虽仍萦回在脑际,却如梦一样远不可追了。曾经有过豪华奢侈生活的李煜,入宋以后所思念的都是往日的生活情景。南国,指江南,也就是他的故国。江南此时正逢清秋节,而此刻的自己呢?作者一字未提,只留下空间给人们以思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被幽禁在小楼上的李煜正愁肠百结,神驰千里之外。“千里江山寒色暮”是在描写故国风景;“寒色暮”,是对千里江山辽阔秋景的进一步描绘;“芦花深处泊孤舟”,芦花,洁白似雪,丛生拢聚,而有一孤舟正隐隐藏于芦花丛深处,有种超然尘世之外的感觉。也许对于李煜当时的“囚禁之身”来说,这样的隐士生活也值得向往。“笛在月明楼”是收尾,这尾景倒有一番清幽别致之情。明月满楼,笛韵悠悠,令人留恋。试想,此刻词人已经醒了,正对着明月,怨怀无托,这凄清的色调着实令人叹惜。

最痛苦的梦――李煜《浪淘沙》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篇4

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

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难点

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手段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解决字、词、句障碍。

2放朗诵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把握节奏及停顿。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理清思路、理解主题、体会艺术特色

1概括三段大意

明确:

第一段写梦游缘由。第二段写梦游过程。第三段写梦游后的慨叹。

2第一段中诗人是怎样形容天姥山的?

明确:

用“信难求”的瀛洲反衬出“或可睹”的天姥山之客观存在。接着,诗人借越人之口,着力描述天姥山的高峻气势。“横”、“拔”、“掩”三个动词不仅写出了天姥山横空出世、高峻挺拔、卓尔不群的外形特点,还赋予它极强的动感。

3按梦中景色的不同,本段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第一层到“渌水荡漾清猿啼”,描写梦至剡溪的情景。第二层到“空中闻天鸡”,描写梦游天姥山的情景。第三层到“仙之人兮列如麻”,描写诗人在天姥山之巅偶见仙人的神妙情景。第四层到“失向来之烟霞”,写诗人梦醒长嗟的情状。

4描述一下你最喜爱的画面,注意表现出时空的交替、色彩的变换、场面的宏大。

明确:

例如,“在幽深的天空尽头,是金碧辉煌、五彩斑斓的神仙世界。这里日月双悬,金宫银宇。神仙们披着霓裳衣,御风而行。清风荡漾,衣袂飘飘。神仙们纷至沓来;虎为他们弹琴鼓瑟,鸾鸟为他们驾车前行。仙乐声声,盛况空前!如此自由美好的神仙世界,怎能不令诗人为之倾倒呢?”

5为第三段划分层次,进一步理解本诗的主题。

明确:

这七句话实际表明了三层意思。“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写世事之不可把握,就像那转瞬即使的梦境一样。这里面流露出一些消极的情绪,但就全诗而言并非主要的。“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诗人想远离这黑暗污秽的现实世界的直语表白。我们不能把这种想法看成是消极和遁世,而应悟出诗人明察世事的智慧和鄙弃世俗的豪情。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话则最为直接最为彻底的表明了诗人不事权贵的清高与傲气。

6学完全诗,谈谈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明确: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矛盾的心理状态。现实社会黑暗冷酷,如在梦中。与其沉迷于不可把握的现实,还不如骑鹿求仙,远离浊世。诗人展开如梦似幻的浪漫主义手法,梦游仙境,把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表现了出来。

虽然作者也表现了“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消极出世思想,但更为突出的是文中流露出的明察世事、不事权贵的机敏与傲气,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磊落与轩昂。

7读完第二段,你对李白的诗歌艺术特色有那些认识?

明确:1丰富的想象(举例略)

2大胆的夸张(举例略)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诵读法是鉴赏古诗的好方法。本诗具有音乐般的节奏,读来朗朗上口。反复诵读有助于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把文字转换为画面,有助于体会诗人的浪漫主义文风。

教案示例1

教学重点

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

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难点

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手段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解决字、词、句障碍。

2放朗诵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把握节奏及停顿。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理清思路、理解主题、体会艺术特色

1概括三段大意

明确:

第一段写梦游缘由。第二段写梦游过程。第三段写梦游后的慨叹。

2第一段中诗人是怎样形容天姥山的?

明确:

用“信难求”的瀛洲反衬出“或可睹”的天姥山之客观存在。接着,诗人借越人之口,着力描述天姥山的高峻气势。“横”、“拔”、“掩”三个动词不仅写出了天姥山横空出世、高峻挺拔、卓尔不群的外形特点,还赋予它极强的动感。

3按梦中景色的不同,本段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第一层到“渌水荡漾清猿啼”,描写梦至剡溪的情景。第二层到“空中闻天鸡”,描写梦游天姥山的情景。第三层到“仙之人兮列如麻”,描写诗人在天姥山之巅偶见仙人的神妙情景。第四层到“失向来之烟霞”,写诗人梦醒长嗟的情状。

4描述一下你最喜爱的画面,注意表现出时空的交替、色彩的变换、场面的宏大。

明确:

例如,“在幽深的天空尽头,是金碧辉煌、五彩斑斓的神仙世界。这里日月双悬,金宫银宇。神仙们披着霓裳衣,御风而行。清风荡漾,衣袂飘飘。神仙们纷至沓来;虎为他们弹琴鼓瑟,鸾鸟为他们驾车前行。仙乐声声,盛况空前!如此自由美好的神仙世界,怎能不令诗人为之倾倒呢?”

5为第三段划分层次,进一步理解本诗的主题。

明确:

这七句话实际表明了三层意思。“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写世事之不可把握,就像那转瞬即使的梦境一样。这里面流露出一些消极的情绪,但就全诗而言并非主要的。“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诗人想远离这黑暗污秽的现实世界的直语表白。我们不能把这种想法看成是消极和遁世,而应悟出诗人明察世事的智慧和鄙弃世俗的豪情。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话则最为直接最为彻底的表明了诗人不事权贵的清高与傲气。

6学完全诗,谈谈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明确: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矛盾的心理状态。现实社会黑暗冷酷,如在梦中。与其沉迷于不可把握的现实,还不如骑鹿求仙,远离浊世。诗人展开如梦似幻的浪漫主义手法,梦游仙境,把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表现了出来。

虽然作者也表现了“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消极出世思想,但更为突出的是文中流露出的明察世事、不事权贵的机敏与傲气,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磊落与轩昂。

7读完第二段,你对李白的诗歌艺术特色有那些认识?

明确:1丰富的想象(举例略)

2大胆的夸张(举例略)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诵读法是鉴赏古诗的好方法。本诗具有音乐般的节奏,读来朗朗上口。反复诵读有助于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把文字转换为画面,有助于体会诗人的浪漫主义文风。

教案示例2

湖北/朱华华

教学重点:(l)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2)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明确文体)

师: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曾学过李白的一首留别诗《赠汪伦》(全班齐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户,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李白的另一首立意迥然不同的留别诗。(板书课题、作者)“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二、诵读并分析课文

(-)诵读并分析①段

师: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四字下标示双横线),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师: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板书:缘由)

(二)诵读并分析②段

师: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听老师诵读②段,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l-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边分析边板书)

月夜—剡溪清幽

白昼一山中壮美

傍晚—洞外恐怖

夜晚—洞中仙乐

师: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粟、惊等。

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殷”“粟”“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

师:请男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请一女生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参考:电闪雷鸣,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仙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风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也数不清,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啊。

师:自由熟读“梦游天姥”部分,力求背诵。

师: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板书:梦醒)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三)诵读并分析③段

师:请一位同学诵读③段,其余的同学思考: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留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在“留别”二字下标示双横线)。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最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板书:蔑视权贵,傲岸不屈)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找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市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师: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师:此种理解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理解,允许百家争鸣。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课后练习第三大题第三小题:诗人梦游仙界,为什么只写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的仙人盛会呢?

明确:老师可插入相关背景帮助理解。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词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诗,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因而我们亦可以把作者的梦境理解为是对他一年前的宫廷生活的折射。从“一夜飞度镜湖月”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由一介布衣一跃而为万众仰慕的卿相。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他曾经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并非那么美好,从“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等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和李白处境的孤危。虽然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然而放浪不羁、桀骜不驯的李白却无法与他们合拍,正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写到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诗人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但他更是清醒者,他的及时梦醒即表明了与这种生活的彻底绝裂。

总之,无论是把梦境理解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还是理解为作者摒弃的宫廷生活,他们所表现的主旨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三、迁移

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亦接触不少李白的诗歌,请你任选一首,谈一谈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然后按自己的理解诵读该诗。(幻灯屏幕上摘选的四首可供借鉴,亦可另行选择。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讨论,然后再选派代表发言。)

幻灯出示: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将进酒《节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幕成雪。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讨论、诵读略)

四、返回课文

师:经过同学们的评论和诵读,我们明确了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是: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板书: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课文,请你谈一谈“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具体体现在本文的哪些诗句上。(学生回答略)

师:下面请同学们放声地自读课文,要求通过你的朗诵、你的声音来体现李白诗歌的特色,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篇5

于是,我对全篇文章,以我的观点,进行了我自己理解出的解释:

/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做官的人告诉李白,如今官场迷茫,想要找到一个真正的靠山维持自己的官职很难。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清白的官谈起贪官,也只能隐约其词,不敢与他们做斗争。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如今贪官的势力非常大,有一个势力最大,甚至是覆盖了整个天下。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就连皇上手下那么多的势力,对他们也要畏之三分。

/

第一段讲述的是李白从官场友人中的听言,并未提出他自己的意见,他的内心还是想当官的,也许前面正是他友人劝述他官场险峻之言。

可李白却还是写下:仰天大笑出?去,我??是蓬蒿人。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我想要当官,可未想过竟然一下子被唐玄宗亲自召见。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我的朋友们(玉真公主、贺知章)推荐了我,让我被任为翰林供奉。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谢灵运的不屈,自我精神还在,我也要让自己浊淤泥而不染当一个清官,用谢前辈的精神,走向事业的颠峰!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在事业的一半就受到皇帝的宠爱,却也在空中听得见了贪官的种种事例与行为。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正在我的前方的路有好多,在我迷恋着这种向往的感觉时,发现自己已经被贪官的势力所包围,前途也不再是一片光明。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贪官的势力和皇帝在朝政中争斗,使整个官场都害怕以至于混乱了。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我心中沉沉的,想要发泄,这种感觉像水生出的烟一样弥漫到我全身。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突然我被贪官盯上,把我从事业的山坡上推落下来。贪官势力之门,突然向我完全打开,让我看清了他们丑陋的面孔。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可他们的势力真的是像天空一样浩荡不见底,太阳和月亮都为我照亮了他们所掠夺财富。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他们豪华奢侈,用钱收买着人心,我渐渐发现身边的人都从门中下来了。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他们甚至能让老虎(伴君如伴虎,我认为这里的老虎指皇帝)为他们撑腰打鼓,利用着凤凰(我觉得是指皇后,或者皇太后的势力)为他们引路。他们人密密麻麻,非常众多。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忽然我的灵魂害怕得动摇了,猛然被自己惊动,长长得叹了口气。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醒悟过来时我只有可以住的地方,一无所有,但是以前那种对官场的好感也随着迷雾散去,看清之后消失了。

/

这一段主要讲述了李白自己从进入官场到被官场排挤的事情,其实李白对唐玄宗也并不满意,对自己惟有一个空官职不满,而李白率直,自大的性格也让他很快被高力士等小人盯上,终於蒙谗出京。不过他在这里开了眼界,增长了见闻,对当时日趋朽没落的朝政有了感性认识。

/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世间的事情都是这样的,像流水一样一直流淌着。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可是别去的君王心什么时候能够回来?只须给清官一些发挥的空间,随着他们去调查各地吏,使贪官的势力减少,甚至灭绝。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怎么能够低头弯腰给权贵服侍,让我,让我们百姓不得开心!

/

最后一段是对君王的告诫,希望君王能够醒悟过来,不再容忍贪官,将他们打下台去。让李白这样的清官,让百姓都满意。

/

这便是我对整篇课文的理解,当然我也查阅了很多当时(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进入长安做官至当年李白官场失利离开长安)李白的诗作,自豪得发现我的想法也并无道理。李白在未曾做官时曾写下《蜀道难》:

/

噫吁?剑?:醺咴眨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f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

整首诗歌体现出李白对朝政的关心,他描绘了秦国蜀道上的奇丽惊险的山川,反映出他对社会的关切以及忧虑。

/

官场失礼后,李白离开了长安,但是他并未放弃了做官的念头,就在离开之际,写下了《行路难三首》: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反映了李白认为官场失礼总是会有,总有一天他会达到理想的彼岸。体现出李白对自己做官还是抱有希望的,也反映出他还是关心着官场,想用自己之力改变官场的想法。

/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体现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热情,他向往象燕昭王和乐毅等人那样的风云际会,希望有“输肝剖胆效英才的机缘”。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反映出李白的离去不等于要消极避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时他还抱有它日东山再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

这两首行路难都突出了李白对官场还存在着希望,希望自己可以东山再起,同时也论证了我的观点:李白并非想要退出官场隐居山林,他还有东山再起的念头,希望统治者可以严惩贪官污吏,让清官执政,让百姓生活安康。

/

不仅如此,李白在自己临终前自己还承认自己一生都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著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写下了《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

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李白抱着赤子之心对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的决心,这种决心往往也不是一次失败或者两次失败可以磨灭的,所以说,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与上述三首诗几乎同一个时期的作品,也很可能隐含着他对国家的抱负,所以我大胆地这么理解,来谈述“我看《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篇6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篇7

——读《梦游天姥吟留别》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以此诗句来概括《梦》诗很得当。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李白用高超的浪漫主义写作手法,创设出超拔、光明、壮丽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崇高的人格、不懈的追求和坚决的斗争精神。

全诗分为三节。

第一节,塑超拔形象,表傲岸个性。

此节中心句为“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三个“天”字在一句之中很显赫,而没出现“山”字。山却敢于向天挑战。“连”,为齐、平。“横”,为遮,含有“恣”“肆”义项。上可与天比高,下可俯视群山。五岳是群山之首,而天姥能藐视它,更无须提周围的赤城与天台了。一“掩”一“倾”,“视俦列如草介”。天姥形象的超拔,是诗人“壮思”所致,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思想的艺术表现。

海上仙山不可求,有长安失意之意;“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云霞明灭”是壮丽之意象,“越人”表天姥之地,与“连”、“横”、“拔”、“掩”构成超拔之势,傲岸之性。

第二节,梦游天姥,表理想境界。

本节可分五层:

一层:向往先辈,以求神会。

“我欲因之梦吴越”,最主要的原因向往先辈谢公。谢灵运(385—433),出身世族,世袭康乐公,南朝宗王朝抑制世族,政治无出路,“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出为永嘉守,恣意遨游,寄情山水,曾游天姥等高山,蔑视权贵,后被诬告谋反,被杀。李白对这位开创山水诗的先辈是非常敬佩的,自己青年漫游就有谢公的影响,现在失意,“因之更加思念,”“因之”一梦而到谢公的宿处,并“脚着谢公屐”,而同步青云。

追随谢公以表蔑视权贵的决心。这里还创设一个淡雅、明静、清新、飘逸的意境。“明月”关照护送,是个性化的、情感化的,是至爱的。这种情感是失意的人最可求的,而明月即天意,这里的“送”与后来“仙之人”的“迎”,是有意呼应的。意在表明自己的高贵之躯岂可与粪土王侯可比。“渌水荡漾猿啼”,突出自然清新,暗比官场混浊腐蚀。

第二层:登高观日,闻晓天机。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胪?疲ā度粘霭诵小罚?rdquo;李白的境界是浩然的宇宙境界,笔下常为大景观、大气象,以宏观的视角而构成宏伟的意境美。“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有色彩,有声音,是自然最辉煌最有生力的时刻,冲决黑暗的光明是那么的激动鼓舞人心,喷薄而出的红日给人以无限的温暖和无尽的力量,雄鸡高唱天下白,给人以无穷的智慧和无比的振奋,这些就可谓是天机,天机并不神秘,人从大自然感悟到许许多多的哲理,就是天机诗人“空中闻天鸡”的巧用。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可石忽已暝”,写过程美,写奇花异石之美,写自己陶醉于奇险之境的奇绝之美。

明月相送,海日相迎,雄鸡高鸣,迷花倚石,诗人以月为朋以日为友,飘逸于天地之间,这是对长安朝堂的藐视,是诗人崇高思想境界的写照。

第三层:地吼天鸣,感受雄健美。

“云青春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点出天忽已暝的原因。身处云中,体会万变,熊咆于涧,龙吟于潭,低沉而高远,“殷岩泉”是客观描写,“??盍仲饩?汜?rdquo;是主观描写,胆小者为之????婪耪呶??ぐ骸?ldquo;熊”谐为“雄”,“龙”为兴云呼雨之神,诗人为两者的威严之美而赞叹。“列缺霹雳,丘峦崩摧”进一步表神威,来抒发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劈杀之气。物我合一,感受自然的雄健美,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增强自我已被世俗压迫得几乎奄奄的刚气。

第四层:天门洞开,群仙来迎。

此层是梦境的高潮。诗人激昂之际,仙境为他敞开无限宇宙、无限光明,高远澄清。心为之酣畅,虽登高而不及。仪仗严整,阵容强大的神仙,飘然而来,仙乐悦耳,色彩缤纷,为迎远客而来,为迎“谪仙”、“诗仙”而来,荣幸之至,兴奋之至。这是诗人现实中的理想境界,《西上莲花山》《四月上太山》都有这仙境描写。与屈原“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于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涉江》)同出一脉,同表一志。是对长安权贵的极大蔑视。

第五层:魂魄悸动,烟霞顿失。

惊心动魄的场面,却可即不可求。现实是残酷的,理想是壮丽的,“一生傲岸若不谐,思疏媒劳志多乖”,诗人不能不为之“长嗟”不已。

总观梦境描写,诗人在游览中追求清静、光明、生气、奇艳、雄浑、刚健、飘逸的境界,使自身不断得到愉悦和升华。

第三节,正视现实,养我傲骨。

现实中应及时行乐,不要囿于名利,不要受屈于权势,应追求超拔,追求高远,享受世间美好的东西,远离污浊之地,珍惜时光,于山水之间陶冶自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金钱可以挥霍,生命不能挥霍,我材不可挥霍。“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古风》其四十)离开长安,不是人生失败,而是人生进取。这个决心和志向在安史之乱后得以展现,他加入永王幕府仍是青年时的志向“安社稷”“济苍生”的摧动,永王兵败后,流放夜郎。遇赦后仍密切关注时局的发展,当听到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的消息,还曾请缨从军,半途因病而还。与杜甫一样,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主义者,“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垫”(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直至病死,未完已志。瞻前顾后,李白在长安失意之后的“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暂且的,是在养志,在养傲骨,而非真的归隐。因此说,万事东流水,行乐世间也是积极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篇8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又是怎样的不昧世俗。

李白,衣袂飘摇,羽扇纶巾。盛唐的繁华怎能容得下这位心比天高的志士;长安的街桥又怎能承载这位诗仙的无尽才气。醒也罢,醉也罢,无尽的感慨融于妙笔,汇聚成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人们常常同时提及李白与杜甫同时提及。世人称的“李杜”便源于此。有人把杜甫比作青铜器,把李白比作唐三彩。前者厚重,后者瑰丽。想起唐三彩就想起李白,一样的沉酣恣肆,一样的飞动豪迈,也一样的有西部的异国风情。唐三彩有大漠风沙,长河落日之美,有夜色驼铃与酒与胡姬之美。唐三彩是中国与西亚的一个文化之谜,也正如李白身世之谜。李白的血液里,涌动着胡腾舞的音乐,宝蓝色的幻思与琥珀般的酒色,涌动着中古时代西域文化的热烈、激情、豪放及其神秘的瑰丽。

李白,他是酒仙,他是诗仙。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衣袂一挥便是无限风光。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的代表作,带我们走进了李白那充满奇幻色彩的梦境。想起李白的豪迈,又不觉得联想起了易安的婉约。幸甚至哉,于是作诗一首。

“阴阴翳翳,萦萦绕绕,飘飘渺渺飘飘。电闪雷鸣之势,山峦崩摧,石扉洞天仙府,轰作响,天崩地裂。九州怒,四海惊,神仙咸在其间。

洞中碧落无垠,路不见,深眸望断天涯。日月流辉,风光金阙宫殿。青云彩霞为裳,风作马,纷纷来下。虎鼓瑟,鸾驾车,风飘仙乐。这次第,怎一个乐字了得?”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被放逐出京后,遇到的一湾明月。温情,飘逸,有仙人之气,送诗人以自由美丽的山山水水。我们看看李白,他梦游天姥,一览仙境,可他并非消极避世,仍然胸怀天下。所以才有梦的醒,让自己清楚地认识这个社会,承认这个事实。这样的人,是痛苦而伟大的。自始至终,他依然记得少年的壮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一颗精忠报国的心啊!

坏才,可以不遇一时,但不会埋没一生。李白,政治上的才能无处施展,于是便把满腔热血倾注于一根笔杆。于是,我们虽然少了一位政客,但我们收获的却是一位华夏奇才!

李白,是什么让你的内心如此坚毅,是什么让你的步履如此坚定。我想,那该是你的一腔爱国之情吧。

李白,愿我可以大声呐喊出你的诗篇,勇敢地踏上前方的路!

上一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范文 下一篇:向国旗敬礼手抄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