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的影评范文

时间:2023-10-07 15:34:51

功夫熊猫的影评

功夫熊猫的影评篇1

   动画片《功夫熊猫》观后感

   我看了一部电影——《功夫熊猫》,它让我懂得许多道理。

   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主人公阿宝学艺时的情景:阿宝是一只又肥又大的熊,熊猫师父教阿宝学武功时,师父利用他好吃的特点,用包子诱饵,让阿宝去抢包子,虽然第一次没抢着,但他有着一颗不放弃的信念,经过反复训练后,他终于有了一身好本领。

   这部电影虽然是用动画的形势述说着一个故事,它让我明白的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要放弃,不要畏惧它,要以一种坚强的心理去战胜它,而我在生活中呢,假如有一道题我不会做,没有认真的去思考,就去请教妈妈,有许多问题都是她和我解决的,要是看到对方比自己强,我都会不去跟别人较量,或是用某种借口来回避对方。再想想那只又肥又大的熊猫吧,它要吃到包子是那么难,但它从不放弃,我想:难道一只熊猫都要比我强吗?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熊猫阿宝的美好精神,这样,才能击破各个困难。

   动画片《功夫熊猫》观后感

   暑假时,大家都说《功夫熊猫》很好看,于是爸爸便带我去电影院看了《功夫熊猫》。

   这部电影的大意是:有一家面店老板的儿子是功夫传人,可是大家都不相信这只笨手笨脚的熊猫是功夫传人,后来所有的功夫达人都很嫉妒它,最后因为残逃离了监狱,大家没办法阻止残再伤害人民,于是仙鹤、快螳螂、虎姐、猴子和蛇便一起去阻止残伤害人民,接着它们在一座桥上遇见了残,于是它们便展开了一场刺激的战争。因为残的老师有教残点穴绝招,它们都打不过残,残就觉得很无趣,就速战速决的用点穴招打败了他们,并想夺取传说中的秘笈。

   这时残的老师在教熊猫功夫,学着学着,老师发觉到这只熊猫只要一伤心,就会大吃大喝,于是老师就拿食物来教熊猫功夫,后来终于教会了熊猫功夫,于是它们便回去寺庙。它们到了寺庙,看到了快螳螂打输了,于是熊猫便和残对打,最后打赢了残,解救了大家。

   我最喜欢熊猫对上残的那一部份。因为它们在对打时,使用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招式,最后熊猫终于打赢了残,救了大家一命。

   看了这部电影,我的感受是觉得熊猫想要救以前笑它的朋友和师傅,于是自告奋勇的要出去和残对抗救大家,这样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只凭人的外表好不好看,更重要的是要看这人的实力有没有、厉不厉害,才能真正评断一个人。

   动画片《功夫熊猫》观后感

   要战胜自己。这是我在《功夫熊猫2》里总结出来的。

   这部电影主要是说熊猫阿宝当上“神龙大侠”后,和师傅以及盖世五侠——虎、鹤、螳螂、蛇和猴子——保卫着山谷中宁静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阿宝面临着一次新的、更加可怕的挑战,一个大恶人孔雀“沈王爷”创造了一件秘密、强悍的武器,他妄图毁灭功夫、征服中国!当阿宝得知他的阴谋,便和盖世五侠穿越中国,试图阻止他的行为,但是,阿宝将怎样对抗一个能“毁灭功夫”的武器?战斗中,阿宝回忆起了自己的过去,记起了自己的身世。一颗浮躁的.心静了下来,从而打败了“沈王爷”,又一次做了英雄。

功夫熊猫的影评篇2

[关键词]《功夫熊猫》;好莱坞;功夫;启示

10年前当《花木兰》进入中国市场时,中国人民一片惊呼,国内电影人和动漫制作人在大肆抨击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剽窃和掠夺,号召全民一致抵御《花木兰》之时,却没能痛定思痛,找寻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相反他们依旧故步自封在自己的象牙塔中,空喊着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的口号。

10年后的今天,好莱坞卷土重来,带着鸿篇巨制《功夫熊猫》势如破竹般又一次成功拿下了中国票房的半壁江山。影片的公映,又一次引发了国人的惊呼,中国电影人又一次开始了漫长的声讨抵制之路。然而这时,我们的观众已不是10年前那样的避世盲目,他们已在国内外大片的洗礼中成长起来,这次他们没有选择和电影人一道高举抵制的大旗,而是兴高采烈地走进了电影院,去享受好莱坞带给他们的愉悦奢华的视听盛宴。

一、“功夫”与“熊猫”

中国功夫闻名于世,中国熊猫更是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单就片名来看,《功夫熊猫》就有着与其他横行于世的好莱坞动画片无可比拟的优势。功夫,熊猫,一个是中国国粹,一个是中国国宝。两个重量级的词组合在一起,其产生的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功夫“KUNG FU”在好莱坞流行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李小龙时代。继而随着李连杰、成龙等功夫明星在好莱坞的发展而广泛被世界人民知晓和喜爱。从片名已经不难看出影片的重点是在“功夫”二字上。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显见的今天,电影产业也随之走向国际化,中国影人也开始摩拳擦掌,想要借着“功夫”的东风在国际影坛上创出一片天地。然而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功夫》、《功夫之王》等一系列影片并没有得到票房和专业影人的认可。作为商业片,虽然宣传和炒作等一系列环节可谓做足功夫,然而偏偏是最关键的影片本身有失功夫之美,他们不是功夫表现力不足,便是流入恶搞玩闹的伪功夫闹剧之流。

中国人对功夫并不陌生,如何用动画来表现功夫,吸金于中国这一巨大的票房市场,对于好莱坞来说是一次不小的考验。传统武侠片中一招一式的打斗在这个时代早已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就是用重金砸出来的旷世战场的格斗场面也难满足国人愈发苛刻的审美需求,更别说是一只肥硕熊猫呆板的“哼哼哈嘿”了,即使拥有着连贯的武打格斗技术,在这样厚重肥大的身躯之下也肯定是难负力量之美。《功夫熊猫》在功夫的选择上可谓精益求精,好莱坞运用独特的视觉特效来表现中国功夫的阳刚之美。大到眼花缭乱的和平谷五大高手出场的“翻腾跳跃”、阿宝和师傅的“筷斗抢包”、残豹越狱、最后精彩绝伦的熊猫“拳”,细致到鲤鱼打挺、飞檐走壁、点穴神功,各种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招式、学派、武侠精神和江湖意气,甚至佛学思想都在本片中有所体现,这些精妙的设计无不显示着导演对中国功夫影片的深刻体悟。这些场面很多都巧妙化用了电影的拍摄技巧,用慢速的特写镜头表现的招数细节与高速运动跟、甩镜头表现的恢宏打斗场景之间的快速切换,将中国功夫的速度、柔韧和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视觉冲击和动作的贯连流畅生动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让人不禁为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由衷地赞美。

影片在表现乌龟大师的“乾坤点穴手”时,快慢镜头交替切换,动感与静态结合得天衣无缝,既有雷霆一击的力度,又有优雅从容的法度,表现了乌龟大师优雅高超的功夫技艺。这种令人心旷神怡的韵律与节奏,使得影片的情绪张弛有度,功夫也在这种剪辑节奏的配合下显得孔武有力。“断桥之战”则体现出好莱坞商业大片对宏大场面的调控和组织能力,《功夫熊猫》比国内的很多影视剧拍得更为大气,其带来的视觉冲击也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估以及国内现有的动画制作水平。出彩的动作场面令《功夫熊猫》无愧于片名,更无愧于中国功夫!

中国功夫闻名于世,中国的熊猫更是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宠幸。怎么样能把两个都已深入人心的词语“中体西用”,便是对好莱坞的一大挑战。无疑影片中那些富有鲜明性格特点、活泼可爱的动物形象便成为了好莱坞出奇制胜的重要法宝。

影片中,在宁静的和平村内,贪吃贪睡的一介草民熊猫阿宝身材肥硕,却不失可爱,虽然行走起来笨拙迟缓,而为了食物又能够灵巧地飞檐走壁。他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继承世代经营的面条店生意,成为面条世家新一代掌柜。他梦想成为一代武林高手,头带斗笠、身挂披风,潇洒行走于江湖,除暴安良。

本片的喜剧部分几乎由熊猫阿宝一人包办。影片中他被善意地嘲讽,被轻松地搞笑,这只可爱的熊猫虽然生性慵懒,体态笨拙,却能在银幕上活灵活现,足以令观众倍加喜欢。很多评论家指出,假如今天我们国人去拍一部《功夫熊猫》,囿于创作环境,也许国宝熊猫只能是一个高大全的艺术形象,并不是那个浑身充满缺点却不失亲切的、充满人性而生动可爱的贪吃熊猫阿宝。否则,影片很有可能面临对“审美不正确”的批评或指控。这是当前国内电影行业普遍存在“创作危机”的现实因素。

二、构思与情节

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是典型的武侠励志影片模式:

不论是什么样的江湖,总会有神秘武林典籍的传说,总会有坏人为此奔命。每一本秘籍的重现江湖都会造就一个高手,每一个高手成名前都必须要干掉一个为了秘籍走火入魔武功高强的坏人。葵花宝典、神龙秘籍,都是一个武侠故事的模板。

一个熊猫中的“阿甘”,为了自己心中的武侠梦,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除暴安良造福一方百姓的心愿――一个典型的励志片。

客观来说《功夫熊猫》的情节着实简单,几部金庸大师的武侠小说结合一下,故事也就出来了。但是我们在批判其简单的情节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其武侠和动画相结合的创意特别是让国宝大熊猫来耍功夫的创意着实精妙,令人拍案。

10年前当《花木兰》进入中国市场时,中国人民一片惊呼,国内电影人和动漫制作人在大肆抨击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剽窃和掠夺,号召全民一致抵御《花木兰》之时,却没能痛定思痛,找寻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相反他们依旧固步自封在自己的象牙塔中,空喊着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的口号。

时光如梭,10年后的今天,好莱坞卷土重来,势如破竹般带着鸿篇巨制《功夫熊猫》又一次成功拿下了中国票房的半壁江山。《功夫熊猫》的公映,又一次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惊呼,中国电影人又一次开始了漫长的声讨抵制之路。然而这时,我们的观众已不是10年前那样的避世盲目,他们已在国内外大片的洗礼中成长起来,这次他们没有选择和电影人一道高举抵制的大旗,而是客观冷静地走进了电影院,去享受好莱坞带给他们的这次愉悦奢华 的视听盛宴。

在全球化的今天,如果我们只是站着,空看着成片的宝贵遗产放在那里,临渊羡鱼,并不能为我们带来任何的发展机遇。10年前《花木兰》的成功,并没有给国内的影人敲响警钟,10年后又一部以我国文化特色为背景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横空出世,依然,这一次好莱坞又跑在了我们前面。

熊猫是我们的,功夫是我们的,但是为什么领跑的却永远都是好莱坞。好莱坞汲取中国元素拍摄动画片已有先例,但为什么没有引起国内影人的注意,为什么国人就不能对我们博大精深文化遗产丰富的中国元素进行挖掘,拍摄出来一部全球化的动画电影,这确实值得中国影人思考。不从中国元素上找灵感,一味地对好莱坞模式进行模仿,即便是高投入大制作,也只能是照葫芦面瓢空有外壳没有实质的另一部《魔比斯环》。

三、技术与艺术

《功夫熊猫》的制作运用了主流的3D技术,影片的每一个细节都被精致地表现还原在了IMAX巨幕影院的荧幕上,甚至影片中每一个动物的毛发都被表现得相当逼真。不仅如此,就连动物们说话的口型,也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尽量做到符合英语发音的口型。在细节表现上的惊人效果把这部影片推向了一个视觉巅峰,作为一部娱乐电影,《功夫熊猫》完成得确实出色。

技术的先进是《功夫熊猫》成功的一大保证,但是先进技术背后却是全体参与影片制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好莱坞为了制作这部影片花费了5年时间,组成了来自各行各业近500人的专业创作队伍。为了让影片看上去更加真实,主创人员在制作前仔细观看了所有袁和平担任武术指导的功夫影片。这体现出了好莱坞制作团队极其严谨认真的专业精神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影片伊始,好莱坞片头的标志动画便以全新的剪纸画方式示人,让影片散发出了一份淡淡的中国古韵清香。影片中,大段留白写意的中国山水画风格的场景,那些功夫、太极、庙会、文字、针灸;动物们吃的面条,用的筷子;悍娇虎与小螳螂的身上穿着的唐装,熊猫阿宝穿的那件满是补丁的“伙计裤衩”,甚至是那shifu(师父),wugui(乌龟),majiang(麻将),bingzun(冰棍)等一听就懂的英语发音,配之以中西合璧的音乐,都极具中国特色,让人倍感亲切。就连影片的片尾动画,主创人员也是绞尽脑汁精心设计,没有丝毫马虎。长达近7分钟的片尾动画,融汇了剪纸、泼墨、皮影等中国民间古老文化艺术,这些精致的细节表现出好莱坞影片背后精湛的功夫。

十年前的《花木兰》我们输了,十年后的《功夫熊猫》我们又一次重蹈覆辙。前一次我们输在了创意上,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多的输在了理念上。国内影人始终缺乏对商业电影的足够重视与尊重,重金和高科技不能挽救电影艺术,更不能疗救中国观众日益扩大的对国产影片的厌弃心理和愈发萎靡不振的国产电影销售市场。

我们在市场博弈功夫远不及好莱坞的情况下,凭什么抵制《功夫熊猫》!正所谓良药苦口,好莱坞给全体中国电影人上了令其羞愧痛苦却意义非凡的一课。

功夫熊猫的影评篇3

但是,这样的成功只属于梦工厂,只属于好莱坞,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也没有一分钱的版权费。我们只不过是被梦工厂俘虏的全球买单者而已,在慷慨解囊和由衷感叹之余,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在中国国宝和文化等中国元素被“中为洋用”且大获成功之际,在中国电影等文化产品竞争力依然普遍薄弱的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办?

相信:中国元素的世界性力量

相信产生力量。正如片中龟大师的话,从来就没有意外,相信,要相信,相信才能成事。

事实上,所有看过《功夫熊猫》的都知道,这是一部中国元素大全的电影。从电影名称开始,功夫、熊猫、山水、太极、庙会、书法、针灸、卷轴、汉服、斗笠、兵刃、牌坊、庙宇、宫殿、鞭炮、轿子,甚至瓷器上的纹路,都是典型的中国符号;动物们吃的是面条、豆腐和包子,用的是筷子;猴形、鹤形、蛇形、虎形、螳螂是中国传统武术中颇具特色的拳法。最让人叫好的,是通篇贯穿的中国写意山水风格: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云雾缭绕的隐逸山林,一派东方古韵呈现于梦工厂的3D世界,据悉,其参考原型就是中国丽江和广西桂林的景观。

从故事上来看,《功夫熊猫》的剧情也简单至极。基本上就是香港老武侠片的翻版:一个可敬可亲的师傅,一个背叛师门走向邪路的不逆之徒,一群忠于师傅的新徒弟,以及一个不小心丑小鸭变金凤凰的幸运主角,就连引起一切矛盾的导火索,也是香港老武侠片中常用的套路——一本武功秘籍。对于大多数中国观众而言,这样的剧情再熟悉不过。

可以说,《功夫熊猫》是在尽一切所能制作一部彻头彻尾的中国元素动画片,说到底,是包裹了中国馅的好莱坞快餐。倘若不是那让人拍手叫绝的3D效果,你会很难想象这是一部老外制作的影片。但就是这样的中国元素,在梦工厂的手里,让它变成了有望创造全球动画新标杆的辉煌成就。

事实上,“电影中国热”以及“好莱坞中国热”的局面早已开始:从多年前《星球大战前传3》到中国取景,到《面纱》、《黄石的孩子》等片大多在中国拍摄,大部分启用中国本土演员;从《功夫之王》的“中西合璧”到《木乃伊3》“中国故事”为主,美国动画大片《花木兰》的全球3亿美元票房的记录创造,《功夫熊猫》肯定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在这方面,老外似乎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情有独钟且更有信心。

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地位和影响力的日益提高,以及中国13亿消费市场的迅猛增长,正是蕴涵5000年深厚沉淀的中国文化全面崛起和振兴的最好战略机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是一条至高无上的真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到中国影响力,文化将是我们最有力最深邃最持久的武器。在全球经济的火车头司机都由山姆大叔变成孔夫子时,我们必须真正的认识自己和展示自己,才有世界更好的认识和接纳中国的可能。

现在,是到了坚信中国文化、相信中国元素世界性成功的时候了!

中国的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桥头堡,更应该坚信中国文化,深入挖掘中国元素,创造出真正影响世界的中国电影。

想像力:中国电影缺失的灵魂

以往很多国内业内人士抱怨说之所以内地观众不爱看国产动画片,是因为观众对传统的文化元素太熟悉——从小就听就看孙悟空的故事和小画册,长大了再看动画孙悟空,新奇感当然就弱了。《功夫熊猫》给这种说法可以说上了让人面红耳赤的一课。

大家知道创造美国动画片票房纪录的是哪部吗?全球3亿美元票房的《花木兰》,那是彻头彻尾的中国故事。

翻开国内动画电影的档案,2006年那部所谓的魔幻大片《魔比斯环》投资1.3亿,结果票房惨败,新片《葫芦兄弟》票房1000多万都已经让人惊喜……

憨厚可爱的熊猫,明明比好斗的“孙悟空”、比在东西方文化中含义不同的“龙”,都更适合进行卡通开发,也更适合担当今天“和平崛起”的中国的全球文化大使。中国的艺术家也有得天独厚的创作条件。但究竟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中国电影人没有在这样的艺术创造上取得突破?

于是又有人说,我们缺乏资金和技术。

错!我们什么也不缺,除了想像力!

想像力是电影创作,甚至是所有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灵魂!

《功夫熊猫》的导演斯蒂芬森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大熊猫,饰演熊猫阿宝的杰克布莱克也从来没有来过中国,正是因为他们的想象力和诚意才让中国元素在影片中如此诱人。

什么都有国界,唯独文化没有国界,唯独想像力和创造力没有国界。花木兰、孙悟空、熊猫、功夫都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但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市场永远青睐想像力至上的一方,它可以随意“掠夺”任何文化。

他们要做的,只是运用好莱坞的机制、思想、想象力和技术,对拿来文化进行杂交创新,打造让全世界都叹为观止的作品效果,再商业包装推向全世界,然后,等着分红数钱。对电影商品生产商而言,拿来主义、娱乐主义和商业至上是他们的标准线。

所以,《功夫熊猫》一开始就让中国观众惊喜:梦工厂以往所有影片LOGO都是一个坐在月牙上垂钓的小男孩,而这次却变成了一个穿唐装的猴子。片中角色名字也一改惯例,直接采用中文发音“乌龟”“师父”。在中国功夫片中,武林高手都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创立出虎鹤双形拳、猴拳、螳螂拳、蛇拳等,梦工厂则反其道行之,恢复了这些招数的真身,让虎、鹤、猴、螳螂、蛇成了5大江湖高手。

美国《功夫熊猫》横扫全球的背后,暴露出的是中国电影文化视野狭窄,缺乏发现力、创造力、想象力,实质则是缺乏对本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

相比快乐无比的《功夫熊猫》,《魔比斯环》影片单从名字上看就不伦不类。一部投资超过亿元的动画片,为了模仿西方动画大片的形式,从包装到内容都进行了拙劣的复制。

试想,如果让中国导演拍摄《功夫熊猫》,阿宝很可能变得“憨态可掬”,绝对缺乏想象力。“难道老外不知道熊猫的爸爸应该是熊猫吗?这就是差距。我们固步自封,人家已经走了很远。看完《功夫熊猫》才发现中国导演和西方导演相差最大的不是技术,也不是能力,而是想法。”上海复旦大学的一位老师一语中的。

同样,《功夫熊猫》中阿宝抢肉包子练功的情节也引起了一些中国观众的质疑,熊猫明明是吃竹子的,怎么会为了肉包子而拼命呢?凭什么它就不爱吃肉包子,这是电影啊。如果是国产动画片,很有可能就变成抢竹子了。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

中国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世界超级大宝库。在对中国文化和元素的继承与发扬上,我们真正的差距和匮乏不是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硬件,而是观念、信心、价值观、想象力和整合力等软件。

只有打破内心的固定思维,突破头脑禁忌,大胆想像,电影艺术才能获得巨大的生命力。

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已经10年过去了。我们不能只是捶胸顿足、痛心疾首,我们更期待中国电影艺术的想像力的“雄起”!

大道:寻找电影的真正主旋律

电影是艺术,是商业,也是文化和价值的载体。任何一部真正成功的电影背后,都蕴藏着一个精神主张,抑或普世价值观。

但电影的价值观究竟应该是什么?

我们先看看《功夫熊猫》吧。除了景观建筑和中国功夫这些外在中国元素,《功夫熊猫》也颇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神韵。就情节来讲,它是一个中国元素包裹的励志故事,一个笨熊猫偶然得到机会担当救世主的角色,并最终打败了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打倒的叛逆者。片中熊猫阿宝跟反派角色残豹形成鲜明对照。熊猫无心成为“神龙大侠”,却得到神龙秘籍,但秘籍竟是一片空白。残豹天生是练武奇才,却一心为争夺秘籍而丧失了自我。最后熊猫顿悟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秘籍,找到自我方能达到最高境界。这颇具立地成佛的禅宗哲理,是中国文化里最为典型的大道和普世精神。代表功夫至尊的龟仙则反复强调“相信”:从来都没有意外,相信才能成功。这种价值观和哲学韵律与现代社会的成功学、励志学、心灵学等一脉相承。非常容易引起共鸣。

所以,我认为,在商业和艺术背后,电影应该蕴涵和弘扬一种积极向上、和谐进步的大道理,一种没有国界没有时间的普世价值观。尤其是在整个人类都在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今天,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撞击和融合的时候。这才是电影的大道,一种更大更高的商业艺术。

自由、正义、英勇、进步、国家、责任,这就是美国大片推崇的普世价值,这也正是美国大片能在价值观层面畅通世界的关键因素。

在这方面,中国是大道“始祖”。中国5000年文化长河中,处处都是金子:礼义仁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法自然;厚德载物;和为贵;兼爱非攻等等。这些中国文化精髓,恰恰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道。

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这又恰恰是当代中国电影的“短板”。

历史上,《铁道游击队》、《上甘岭》等革命电影曾激励了整个国家。但在一个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的国际屏幕上,我们到底能为世界奉献什么样的精神大餐?

江湖、谋杀、情仇、乱伦、神秘主义等等,曾一度成了中国大片的主流价值倾向。就算是获得国际声誉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片,在外国人眼里,似乎也成了落后、封闭、愚昧、可怜可笑的代表,倒是对“酒是不是尿做的”颇感兴趣。再后来的《英雄》、《无极》、《十面埋伏》、《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投名状》、《色戒》等全民期待大片似乎已经没有价值观可言,披着中国历史的外衣,纯粹变成错落不堪的情欲纠葛和打打闹闹,只剩下大牌明星和华丽的商业形式了。《亮剑》和《士兵突击》的超常火爆,恰恰从正反两方面验证了这一点。而冯小刚打造的《手机》、《不见不散》等系列喜剧片,倒是满足了高度精神匮乏的中国人的浅需求,但却还不具备国际文化视野和平台,尚不能走向世界,更不能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的桥梁和纽带。

这就是中国电影的悲哀。我们有全世界最悠久的历史、最灿烂的文明、最庞大的人口,却拍不出最优秀的电影,甚至不能找到和坚持电影的根。

《功夫熊猫》导演斯蒂文森曾说:“和所有好莱坞动画片一样,我们希望这部电影有好笑的台词、夸张的动作,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主题——‘战胜你自己才能战胜别人’,这是中国古代哲学里面提到过的。所以我们觉得这部电影的内涵是很中国的。”

什么是真正的主旋律?主旋律不是主借口,而是中国电影的主根系。中国电影的真正崛起和成功,一定是以基于中国大道和价值观基础上的全球级乃至宇宙级想像力和创造力。所以,当年《卧虎藏龙》的成功,从根本上看,正是李安对“无招胜有招”的中国哲学精髓的精准把握和恰当表达。

整合:好莱坞商业逻辑背后的功夫

功夫片是中国电影人在好莱坞树起的一面金字招牌。梦工厂这回却打着这幌子拍出了地道的中国味。这正是好莱坞电影人的智慧:超越时空的超级整合力。

以梦工场为代表的好莱坞是一个纯粹的商业帝国,商业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其他只是手段和途径。好莱坞电影题材的匮乏、好莱坞急需扩大的市场容纳和膨胀野心,引发电影产业的国际化资源融合;而中国经济实力的迅猛上升、13亿人口的中国电影市场的渐渐成熟、08北京奥运引发的全球中国热等等,才是《功夫熊猫》诞生的内在原因。

好莱坞是世界电影的大脑,但它也从来没有标榜自己100%是原创。相反,《功夫熊猫》是100%的中国元素整合。

当然,这是典型的好莱坞式中国元素整合的成功。   说起功夫喜剧,中国观众很容易会联想到成龙和周星驰。《功夫熊猫》导演之一史蒂文森公开承认的确向两人偷师。为了让《功夫熊猫》里的中国功夫获得全世界的肯定,影片里的熊猫阿宝完全就脱胎于成龙——丰富的表情、夸张的肢体,随拿随打的幽默式武功。外加杂技式的翻来跳去,把成龙的绝技全部都安放在了熊猫阿宝的身上,还请成龙为“猴王”配音,借势借到极致。而阿宝从天而降摔在地上的狼狈样子,则和周星驰的招牌动作如出一辙,甚至在最后的大决战中还能看到周星驰“踩脚趾”这样的耍赖招数。

《功夫熊猫》向李安也借鉴颇多,一开场,熊猫头戴遮住眼睛的斗笠,身穿披风,走到小店中,要了一壶酒,几个人来找茬,于是动起手来……这个场景如此熟悉,就是《卧虎藏龙》的玉娇龙。在表现功夫的手法上,站在树梢上,腾空飞起外加劈腿,这都是《卧虎藏龙》里李安教给美国人的中国功夫。而《功夫熊猫》在表现功夫的内涵时所展现出“无招胜有招”的这哲学精髓,正是李安这些年在好莱坞传授给美国人的。

即便是《功夫熊猫》的配乐作者——奥斯卡奖得主汉斯季默和约翰鲍尔,也借鉴了不少谭盾的中国曲风,片中的音乐主要是以管弦乐为主,中间加入了几段笛子、二胡等中国传统乐曲,既不会让中国观众觉得太西化,也不会让西方观众觉得太陌生。而这种方法,正是谭盾这么多年能立足好莱坞的一个重要方式。

可见,《功夫熊猫》是一个彻底的中国元素之集大成者。好莱坞都在大大咧咧、“明目张胆”的整合全球资源、“疯狂抢占”中国文化宝库赚钱。我们为什么还跳不出自己的圈圈?

纵观历史,中华文化的长处就在于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洋为中用”是中国文化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可惜的是,我们的文艺界在这方面缺乏突破精神和整合创新能力,反而让洋人对中国文化的富矿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了“中为洋用”的开发,并大发横财。

当然,整合需要良好的心态和执著的投入。《功夫熊猫》导演马克奥斯波恩用了30年时间研究中国文化,制作这部影片历时5年。从2005年9月,影片开机至今,历时长达两年半有余。每一分钟段落都要制作8分钟的镜头,再从中筛选。这正是好莱坞商业逻辑背后的真功夫,也是中国电影人最稀缺的品质。

功夫熊猫的影评篇4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符号学的原理,针对一部充满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从电影剧本、技术手法、影片风格、受众心理四个方面入手,对影片的成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中符号学在电影创作的具体运用,阐明了电影创作过程中充分运用本土化符号的重要性。

由派拉蒙、梦工场动画出品的电影《功夫熊猫》,以其中国特色的幽默,3d动画制作精良、诸多一线好莱坞影星参与配音火爆全球。《功夫熊猫》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文化,并在中国掀起一阵观看《功夫熊猫》的热潮。

截至7月14日,输人关键词“功夫熊猫”,google上显示约有962,000项符合功夫熊猫的查询结果,至少可以说明《功夫熊猫》的影响力和人气。

一部美国人制作的影片,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之深厚,对中国功夫之热爱,对熊猫宝贝之真情让人惊叹!在这部影片中,无处不融汇着符号学的思想精髓及其巧妙运用,再一次体现了符号学在影视艺术中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符号学与传播学

1、符号学。符号学可以作为学科或学术领域的名称,可以用来表示具体研究方法,也可以在一般的意义上表示科研策略和科研方向。符号学做为一门新兴学科起源于西方,有两大创始人。其中之一是美国的皮尔士,在实效主义的基础上,皮尔士建立了他的符号学理论。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实用主义哲学家查尔斯·莫里斯把这一符号学体系化。这一派符号学逻辑和技术倾向比较强,直接影响了在二次大战中开始形成的控制论和信息论。符号学的另一位创始人是“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他同时也是结构主义的始祖,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1964年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的问世,标志着符号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

2、传播学。传播学萌芽于20世纪的初期,成型于20世纪的中期,繁盛于20世纪后期。有三大来源:其一来源于以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为基础的行为科学;其二是以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为主干的信息科学;其三是以新闻传播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闻学。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被誉为四大先驱,施拉姆被誉为集大成者。传播学有两大学派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给传播学下了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罗兰·巴尔特在《符号学原理》中写道:“可以肯定的是,大众传播的发展在今日使人们空前地关注意指的广泛领域,而与此同时,语言学、信息学、形式逻辑以及结构人类学等学科所取得的成就,又为语义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符号学在这种情势下呼之欲出,就不再是几个学者的异想天开,而是现代社会的历史要求。”显然,大众传播的空前发展为讨论符号学提供丰富的语境,而符号学不仅是传播学的方法论之一,而且应当是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可见符号学理论传播学息息相关。

二、电影与符号学

随着符号学的发展,法国符号学大师克里斯蒂安·麦茨正从结构主义符号学叙事分析层次进入电影研究,于1964年发表《电影:语言还是言语》一书,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问世。克里斯蒂安·麦茨是电影符号学创始人。麦茨认为,电影不是现实为人们提供的感知整体的摹写(否定了电影的自述性),而是内部有着约定性的符号系统。电影语言虽然不等同于自然语言,但电影符号系统与语言系统的本质相似,由此决定电影艺术创作必然有可循的社会公认的“程式”和常规,而这套程式便是电影的符号语言。

电影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相结合产生的电影理论是:电影第二符号学理论。第二符号学理论的创立者也是克里斯蒂安·麦茨,他把精神分析研究结合到语言学中去,为电影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同时电影第二符号学理论以精神分析为模式,全面解释了电影机制—主体观看过程和主体创作过程的心理学。

三、《功夫熊猫》中符号学原理的运用

电影《功夫熊猫》的马克·奥斯本和约翰·斯蒂文森找准了中国功夫和熊猫两个最具中国特色的元素,在奥运背景下进行创作,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在此,笔者将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第二符号学原理等理论来分析《功夫熊猫》中符号学的运用。

1,《功夫熊猫》中的符号分析。笔者从四个方面对影片进行符号学方面的分析:剧本、技术、风格、受众心理。其中剧本和技术主要属于结构符号学分析,影片风格及受众心理主要属第二符号学分析。

首先,剧本由一条主线结构贯穿始终。片头由阿宝的大侠梦为起点,巧妙串联并引出了“选龙之武士武林大会”,各个角色陆续出场,并在适当的时候发生交集。片中无数伏笔和巧合纵横交错,阿宝机缘巧合的被乌龟大师指定为“龙之武士”。这种对电影符码的划分,是对结构主义电影学原理的运用。对叙事和外延进行分析,使电影语言系统化。影片用幽默风趣的手法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物的奇特故事。可以说这是一部夸张中带着疯狂的喜剧动画,但并不失符号的逻辑性,人物与人物的出场搭配都是合情合理的。例如,乌龟大师谈到太郎可能会逃出监狱从而引出洗熊师傅派人去查看,因而导致太郎逃出。每个剧中人物的出场都找到了一个适合的切人点,使影片中的人物关系环环相扣而由此产生特殊环境下的幽默感,比如阿宝偷吃饼干、抢包子吃,处处都是中国式的幽默。

剧本对青年人的励志作用。《功夫熊猫》就是讲述了一个梦想的故事。一个因为怀揣梦想,一步步走向了成功,展现了一个“救世熊猫”是如何练成的。

其次,从技术方面进行分析,影片的环境设置、人物造型设计、3d动画画面、背景音乐、配音都很独到,很有中国特色。

影片的环境设置上,影片的场景十分的唯美,而其中主要场景都是按中国实景绘制的。

人物造型设计:虎妞,豹子和院熊师父都有其鲜明的性格和习惯,虎妞,豹子和院熊师父还适当加人了心理描写,角色形象十分丰满,特别是熊猫小波,国宝面部表情极为丰富,每一个器官必要时都会说话,可爱至极!和平谷内的五大护法是中国功夫里虎拳、蛇拳、鹤掌、蛇形刁手、蝗螂拳等武功招式的动物原型,生动形象。

影片中的背景音乐优美动听,大多采用中国传统乐器。影片开始、结尾和中间的音乐都十分的好听,大量采用了竹笛、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听来十分的优美,和精致的画面可以说是相映成趣。

影片的配音也值得称赞。对于一部动画片来说,后期的配音是成功的关键,这部动画片的配音阵容相当豪华,除了美国重量级的影星加人,成龙、刘玉玲也为片中的角色配音,增加了一丝中国味道。

此外,影片十分注重观众心理分析:《功夫熊猫》从观众的心理出发,是一部励志主题的电影,面条世家出身的熊猫,意外被推举为救世英雄,功夫学得一知半解,邪恶雪豹已步步紧逼,而传说中“神龙秘籍”不过只是一纸无字天书。大敌当前,龟仙升天,师傅重伤,最后阿宝只能靠一己之力对决雪豹,虽夸张但却合理,而“邪不胜正”从来都是功夫电影的传统,结局自然皆大欢喜。正义战胜邪恶,符合受众心理。

不仅体现在道具和情节上,影片的风格本身都与精神分析学紧密结合,从静态的外延考察转人动态的内涵考察,对主体观看过程和主体创作过程都做了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才得以引起观众的共鸣。除了在影片的风格,作者在创作时也用受众心理学对观众的心理做了分析。在这一点上,体现出作者对第二符号学的良好把握和运用。

《功夫熊猫》作为一部好看的影片,不只是擅长于单方面倾诉,而是通过布署让观众参与其中,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主观干预,认真地取悦观众,给观众互动与冲突,给观众在影院带来新的感觉。同时,作者对效果也预先做了仔细的分配,每隔几分钟观众就会笑一次,基本上都达到了导演预期的效果,这说明主体观看过程与主体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互动性的,通过分析观众心理来创作,通过创作来干预观众的观看过程,预知了市场效果,通过观众的口口相传,赢来了赞誉与高票房。

2、符号学运用现实可行性。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电影作者对符号学有着良好的把握和应用,无论是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结构分析,还是第二符号学的精神分析,都代表着导演对电影的一种新的尝试,在符号学原理的指导下进行影视作品的创作。从观众的口碑、票房的火爆和影评人士的一致好评中,我们可以看出《功夫熊猫》的成功。这说明运用符号学原理进行影片创作会让作品无论从外延还是内涵上都更具有结构性。在同等条件下,这种结构性会让故事讲述的更精彩,更具有逻辑性美感。而运用第二符号学的精神分析法使影片牢牢地把握住观众的心理,与观众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

四、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传播中符号学运用对电影发展的启示

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内地上映仅10天,就取得9688万元的票房佳绩,成为近年来最卖座的进口动画片。由此可以看出电影作者对符号学有着良好的把握和应用,无论是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结构分析,还是第二符号学的精神分析都是在符号学原理的指导下进行影视作品的创作,给中国电影重要启示,这也正说明了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传播中符号学的重要作用。

尽管《功夫熊猫》仍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他的风格和结构也有许多临摹的痕迹,但其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号的运用,消除了影片与中国观众之间的隔阂,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功夫”和“熊猫”这两个符号是中国的,但《功夫熊猫》由派拉蒙、梦工场动画出品。

功夫熊猫的影评篇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画创作也越来越纯熟,在影视作品中,中国传统元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展现中华传统文化,还能在传承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创新。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可爱、憨厚的形象一直在国人脑海中挥之不去,而最近一部名为《功夫熊猫》的影片大受好评,片中饱含浓郁的中国元素深受世界动漫爱好者青睐,同时也在国内掀起一场热议。

1 中、美对“熊猫”文化资源的开发比较

(1)创作之比。熊猫本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在动漫影视作品中,以大熊猫为题材的动画片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熊猫百货公司》,当时的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并不纯熟,制作还停留在剪纸动画片上。而最近以熊猫为题材的电影《熊猫总动员》的上映也未能让“熊猫”走出国门,相反,美国拍摄的《功夫熊猫》中,饱含了中国传统的各种元素。影片中,除了最引人注意的“中国功夫”之外,无论是山水字画,还是音乐美食,或是变幻有趣的书法和神秘敬畏的针灸等也都彰显着中国文化的气息。好莱坞把这些具备中国元素的符号通过高科技、明星的召唤力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东方情调的“功夫熊猫”,不仅高度地融入了中国元素,同时也加入了美国文化元素。与国产动画相比,《功夫熊猫》无论在形象的设计上,还是视觉的冲击上以及情节的幽默搞笑上,都应该值得中国动漫产业去借鉴、去学习。

(2)宣传推广之比。如今的社会已经不是故步自封的年代,好东西如果没人知道,那它的反响力自然也就大打折扣。要想走出国门,要想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就必须包装,推广出去。以熊猫为题材的国产动画片这些作品大多数都是小规模制作,推广也局限在小范围内,如此裹足于国内,难以在全球化潮流中分得一杯羹。而《功夫熊猫》的推广瞄准的是全球市场,以“梦工厂”公司雄厚的实力为经济后盾,推出了一系列的宣传片、预告片。到处都是关于这部影片的海报,无论是电影院、各大商场,还是报纸、杂志都能看到关于影片的简介和推销,大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而且影片中还找了各大明星为其配音,强大的明星阵容也让影迷们垂涎欲滴。这种大手笔,大宣传,大制作带来了票房的空前增长。

(3)衍生产品开发和产业链打造。动漫产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一部成功影片的上映,需要前期的策划、创作、宣传以及播出。在这一系列的环节中,涉及音像出版、服装、玩具等传统产业。所以说,一部影片的成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原创作成品的影响力直接导致了衍生产品的数量多少。而《功夫熊猫》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在影片上映之际,20余家企业参与到电影形象应用和延伸产品的开发中。很多知名企业如雀巢、麦当劳等合作推出运动水壶、背包等多个系列的《功夫熊猫》的衍生品,这些产业在这部影片的带动下也获益匪浅。而国产动画片却没有达到《功夫熊猫》这种产业链强大的效果。影片的影响力对于其他产业的链作用有着很强的影响,我国动画衍生产品普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末端,需要不断去挖掘其潜在的价值。

2 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影视作品中的探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动画产业也会迎来新的繁荣时期。中国动画不仅要拥有国内市场,更要走向世界,放眼未来。近几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动画水准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结合本国先进的技术,而且把中国元素也加进去,赚足了动漫爱好者的眼球。在外国强烈的冲击下,中国动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更好地发展动漫产业,在动画的制作体系和市场营销上应借鉴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在动画创作上应发扬民族特色,使中国动画有更好的发展。

(1)取材立意。一个好的题材关乎作品的内容与文化氛围,动画作品不仅要达到很高的观赏性,还要具备一定的内涵。在动画作品中,如何更好地融入中国元素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首先,在选材上要达到观众满意,如果观众喜欢,自然也会给予较高的评价。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浓郁的历史沉淀氛围,那些古老的神秘色彩、历史悠久的情节更能吸引观众。例如,影片《花木兰》,故事中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早已是我们文化身份与归属的一部分,然而却被美国“挖走”,让他们在这个故事中“大做文章”,赚足了观众的眼球。通过这一事件,动漫产业的先驱代表们应吸取宝贵的经验,让富有中国特色的题材电影更多地展现出来。

(2)表现手法。中国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说明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例如,学者的“文房四宝”,闺中女子的“琴棋书画”,这些浓郁的文化气息都彰显着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动画创作中,吸收传统元素,可以让作品更加富有内涵,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借鉴齐白石墨趣制作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就完美地把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相结合,颇具民族特色,让观众们在欣赏动画片的过程中也为中国的水墨画文化而震撼。

(3)场景设计。动画场景设计是指设计师在动画场景设计总体造型创作中,对单元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生活场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场景的布局结构和色彩基调是动画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动画的整体风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场景的设计能够烘托剧情氛围,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1955年《骄傲的将军》作为第一部中国民族风格的动画作品开始筹备,到1956年完成,是一部纯粹的中国特色作品。其中的场景设计就是吸取了古代壁画工笔重彩的技巧,以墨色打底,加以渲染,并借鉴京剧脸谱造型,从而给观众展现出一个性格粗暴的“骄傲的将军”。中国动画有着传扬中国文化的重要任务,所以在场景造型设计上也应传达出中国的本土文化。

(4)形象设计。动画中的人物形象设计直接体现了动画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中国文化的内涵。观众们最先注意的就是动画中人物的形象。形象设计不仅包括人物的神态、服饰、动作,更重要的是体现人物性格。在动漫作品中《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一直深深烙印在观众的脑中,他那放纵不羁的性格,以及敢于冒险的精神一直受到小朋友们的追捧。人物的着装与神态也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孙悟空是 短装打扮,长腿细腰,处处流露出它机智、聪明的性格。

(5)音乐背景。一个完整的动画作品离不开配音环节,在欣赏具备中国特色的动画片时,如果在听到优美的古筝或者悠扬的琴声,那么,它的欣赏价值会更高更富有内涵。我国有许多经典的古典音乐和民乐,动画创作者应该思考如何恰到好处地把它们应用到动画情景中去。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近期火爆上映的《功夫熊猫》引出了我国在发展自身的艺术特色的时候与国外的差距以及不同。从国内外动画事业的对比上展现出我国动漫上的不足之处,从对比中发现我国动漫对于国产元素的宣传以及制作精美度上的不足,面临当前国外成功运用我国的特色元素,并获得巨大成功,这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张巧.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动画造型设计.电影文学,2009(4):22-24.

殷俊.民族化与中国动画的角色造型.视觉·经验,2011(02):12-16.

功夫熊猫的影评篇6

[关键词]《功夫熊猫》 文化侵略 全球化 民族文化

单从片名《功夫熊猫》来看,就知道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的电影。“功夫”、“熊猫”,两大典型的中国元素,同时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两大标志,都被“巧妙”地结合到了这部电影中。

从故事结构来看,《功夫熊猫》的情节并不复杂,就是一个小人物的成功史。从影像构成来说,它的各个构成因素都很不错,如色彩、声音、造型、镜头等都很讲究。从镜语段落来讲,整部片子都很流畅,轻松而又不拖沓地讲述了一个简单且耐人寻味的故事。华盛顿邮报曾评价《功夫熊猫》说“这部梦工厂出品的电脑动画片极富感染力而且激励人心”。

然而,事实并非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以《功夫熊猫》为代表的“中国材料,美国制造”现象的背后隐含着更深的意味。

面具下的文化侵略

侵略是指一个国家或种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它国的征服行为。在战争期间,一个国家强行改变另一个国家的教育方式,强制新一代学习入侵国的语言文字,是文化侵略:而新时期的文化侵略,则指发达国家垄断发展中国家文化市场,并改变起国民的风俗习惯,阻碍其文化传承。

文化侵略的目的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经济利益,从销售文化产品中获取丰厚的利润;另一种是政治利益,推广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支撑本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二战以后,美国利用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对国际性经济组织的控制和操纵,一步步地推行本国的经济价值观念,进而将本国的人生观、价值观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渗透,进而达到影响其经济和政治政策向“亲美”的方向倾斜,从而建立“一种基于美国权利的世界统治”。而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美国政府自然不会放过。因此,美国电影的代表好莱坞在谋取利润的同时,也肩负着巨大的政治意图。

在政治策略中,好莱坞电影最核心的层面即意识形态渗透策略,通过扩展海外市场,使其他国家成为好莱坞的连锁超市,灌输和传播美国倡导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意识,并通过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渗透来进一步实现美国的商业和政治利益。

与上个世纪好莱坞对欧洲近百年的长期渗透和控制相比较,中国对于好莱坞来说,犹如一座还未开发的金矿。中国由于人口众多、经济潜力巨大,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1世纪以后,美国的文化战略重心从欧洲转向中东和亚洲,对于中国的控制好莱坞才刚刚起步,它甚至预计中国将超过欧洲、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因此,好莱坞将某些电影目标市场直接定位在中国市场上。比如2003年由华纳公司投资拍摄的华语片《向左走,向右走》就十分具有代表性,该片根据几米同名漫画改编,几米漫画在华人群中颇受欢迎。影片上映后,华人地区票房果然大获全胜,在港台地区达到4000万港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上映首周就登上票房冠军宝座,在内地上映一周票房达350万元,在同档期影片内遥遥领先。2000年由时代华纳出品的,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更是刮起了东方旋风,这种将东方情调国际化的策略越来越掩盖了好莱坞电影的美国印记,好莱坞以一种“世界电影”的形象为自己进入中国做了文化包装。

如今的《功夫熊猫》更胜一筹,它在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不菲的票房。但是如果把这部电影仅仅说成是好莱坞到中国来“捞金”或者美国人在帮中国宣扬武侠文化,似乎是简单了一点。仅举几例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如影片中熊猫的眼珠是绿色的,而我们中国真正的大熊猫眼珠却是黑色的;再如影片中熊猫的父亲是只鸭子,从生理角度上一点都说不通,但是仔细一看,这只鸭子和美国动画偶像一唐老鸭却十分相似,试想那些从来没有看过真正大熊猫的小孩子,凭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很可能就留下唐老鸭就是大熊猫爸爸的印象。还有,大熊猫的师父是浣熊,而浣熊是真正的美洲土特产。这么多物种,为什么要选择浣熊作为熊猫的师父?我想上述几个例子,绝不是巧合,而是美国导演们精心考虑,仔细安排的。

从表面上看,影片的主题是“因材施教”和“励志成才”。但是从导演对片中动物角色的选择可以看出,主题绝不仅限于此。“因材施教”和“励志成才”只不过是导演的一个幌子,真正的主题是掩藏在这个面具之下的。

片中的熊猫身躯庞大,行动不便且贪吃,但是一心想成为拯救万民的功夫大侠。一开始,它被指定为龙之武士的时候,武功还不如五将。导演这样的设置是有原因的,表面上看,是为叙事做铺垫,但是,这其实就是当今中国的一个象征。庞大的身躯即中国的地大物博:行动不便说明中国现在还有很多社会现实问题,发展的速度还要受到这些问题的牵连;想成为功夫大侠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有潜力成为世界的领导者;五将对熊猫当选龙之武士的不满说明中国现在还不被一些国家接受。顺理成章,片中的五将就暗指和中国相竞争的国家;而拥有一身好功夫的浣熊师父,则是西方或者直接说是美国的化身;由于师父私心教会的太郎则可以理解成是日本的写照(这点从太郎的名字也可以看出),有着神仙般智慧的乌龟则是上帝的代表。

师父(美国)由于私心造就了现在的太郎(日本),为了拯救和平谷(世界),乌龟(上帝)选中了熊猫(中国)作为龙之武士,但是对于熊猫(中国)能否担当此任,他(上帝)也深感怀疑。对于熊猫(中国)的当选,五将(他国)很不服气,因而发生摩擦是在所难免的。浣熊师父(美国)教熊猫(中国)功夫,发现它的天赋在寻找吃(中国的食文化)的时候爆发了本能。最后,熊猫(中国)打败了太郎(日本),超大的中国熊猫和美国浣熊平和地躺在了一起。

这样一来,这部影片就变成了对当今世界格局分析的一部片子。其中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以及美日关系都得到了体现。

这就是美国的民族主义,其手段是如此的高明。借着中国的两大标志性元素,打着动画的幌子,戴着武侠励志的面具,将其民族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式的题材,中国式的音乐,中国式的画面,但其面具之下全是美国式的宣讲和美国策略的推广。影片《花木兰》也是如此,题材取自中国家喻户晓的“木兰从军”故事,画面采用典型的中国水墨画效果,再加之中国民问音乐的运用,俨然一部“中国材料”的片子,但其面具之下全是美国精神的象征和说教,那条紧随主人的小龙的设置就是最好的证明。

民族文化的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全球化”是一个过于含混的概念,它很难表达出准确的时间界限和具体含义。许多学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全球化运动的分水岭,理由在于各种国际经济、货币组织相继成立,而且还签署了《关贸总协定》等其他国际贸易协议,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的活动逐渐增多,其他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大。把8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作为全球化进一步深化的标志,有更多的国家加入了世贸组织,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成为一种普遍的经营方式,各国之间的经济依赖性进一步增强,并逐渐出现文化、资讯等的全球化趋势。

而本文所提的“全球化”,并不是一般意义的全球化,而是文化层面的全球化。即全球化时代下,民族文化的世界创作的来临。

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电影工业也进一步国际化和市场化,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可利用的国际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拥有了占据更大的国际电影市场的机会,但是国门的打开,市场的开放也面临着被它国占领我国电影市场的问题。因此,和其他行业一样,电影行业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上面我们提到,在《功夫熊猫》中,美国在表现民族主义的时候已经做到了“天衣无缝”、“瞒天过海”。我们在撕开面具的同时,不得不惊叹于美国的这种手段。因为毕竟是我们自愿走进电影院观看《功夫熊猫》的,也就是说,这种手段是隐形的、连环的。首先,它在主题上做了手脚,用的是中国的两大国宝――“功夫”和“熊猫”,不管是出于好奇还是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大部分观众都是乐意观看这部影片的,这就为经济策略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其次,它采用的是动画片的形式,这一点确有“瞒天过海”之嫌,表面上是轻松励志的儿童片,实则蕴含着巨大的政治动机,而且是直接对准我们的下一代――儿童下手的。这个策略从美国中情局制定的“中国十诫”中可以看出,“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并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最终,《功夫熊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成功。

但是这种“中国材料,美国制造”的现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可以从两国文化的渊源讲起。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一直以来,我们更多的在讲“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民族特色、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文化骄傲、我们的文化精神。我们要弘扬与传承的,是“我们的”文化。这种思维的落脚点就是文化的主体性。我们一直都以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为豪。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他们没有真正意义的本土文化。

正是因为这一点,好莱坞相当成功地跨越了移民现状所造成的文化隔阂,而使美国好莱坞电影本身便具有超民族特征,从而在全球市场具有相当的叫座力。而中国的现状则造就了中国很难从文化中看到新意,新瓶装的仍是旧酒。美国却利用它国文化的价值性、故事或元素的美学效果,通过艺术的再把握、再创造,来获得市场的青睐。如《阿拉丁的神灯》、《美女与野兽》、《狮子王》、《灰姑娘》、《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这些杰作都是借助异域文化而成的。

当然,在借助异域文化方面,中国也做过尝试,如在2006年的时候,中国拍摄制作了以美国“火星重力生物计划”为背景的动画片《宇航鼠》,但其影响却远不如《功夫熊猫》。究其原因,不是制作的问题,也不是题材的问题。而是理念的问题。因为该项目的负责人将该影片仅仅定位为动画卡通片,他提出的理念就是“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这样,受众的范围就减少了一大半。

再看《功夫熊猫》,它可谓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片子。儿童化的形式,主题却是成人化的。它以观众为中心,以当代为中心。正如《功夫熊猫》里的格言所说,“今天是最好的礼物,你得把握今天。”同样的,十年前的《花木兰》也是将中国千年来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蜕变为具备一切要素的流行文化。

民族文化是世界共享的,怎么表现文化却是民族的。如果说中国电影因常年的封闭循环体系而形成的市场垄断局面,还能够为这样的电影观念和产品作支撑的话,而随着民族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的电影产业要想在世界电影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对于领导层、企业层还是从业人员,改变电影观念和行为方式,调整策略和电影产业结构已经不再是理论之争,而是现实逼迫。

功夫熊猫的影评篇7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自我意识;功夫熊猫

《功夫熊猫2》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更带给了我们思想上的熏陶与升华,带给了我们深刻的震撼和感悟。在电影中,跨文化交际的主体以及中国的禅宗哲学是影响中重要的思想基础,让我们在喧闹的生活中感悟电影,感悟自己。

一、《功夫熊猫2》的深层动机

和基本主题就是跨文化交际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中国文化。趁着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契机,梦工厂推出了历时五年精心打造的动画大片《功夫熊猫1》,这部电影以中国功夫为核心,糅合了多种中国元素,颇有意境的水墨加上绚烂的画面,充分地展现了对中国文化的感悟和理解。影片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个无名小子中国熊猫,最终成长为功夫大侠的故事,一方面体现出了中国文化中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一方面体现出了西方思想中,信心和勇气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关键。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更深入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和交流越来越广泛,再进一步糅合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基础上,2011年梦工厂又推出了《功夫熊猫2》,电影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因为凤凰一族发明了美丽的烟花,烟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祥和与欢乐,因此,这座凤凰城由孔雀掌管。但是,这座城池的继承者叫做沈王爷,沈王爷是一个野心勃勃,自私自利的人,他想得到更多的荣誉、土地和金钱。他终于发明出了一种叫做“火药”的威力无比的东西,并且下定决心要拥有和占领更多的东西。沈王爷的父母对孩子的未来很是担心,非常忧虑孩子的将来,因此,请了羊仙姑前来占卜。占卜的结果是,如果沈王爷继续嚣张,胡作非为下去,后果非常不堪,会被一名内心强大的熊猫武士打败。在无意之中,沈王爷听到了这些话,然后就开始担心真的有这一天的到来,最终下定决心将熊猫家族铲除,消除自己心中的顾忌。于是,被邪恶和占有欲控制的沈王爷带着武器把熊猫部落摧毁了。这个时候,小阿宝在母亲的帮助下,顺利躲开了沈王爷的追杀,“无巧不成书”地来到了鸭子爸爸的家里。然而,母亲却为了引开沈王爷这帮坏人,最终被坏人杀害。正因为这件事情,沈王爷的父母将其赶出家门,他扬言到一定会回来,消灭天下所有的武功,最终成为中原的霸主。很多年之后,沈王爷终于发明出了大炮,威风凛凛地回到凤凰城,将首领用火炮打死,最终成功占领了这座城池。这时候的阿宝也逐渐长大,渐渐地成为一名英勇的神龙武士。为了寻找自己的身世之谜,阿宝与五个好朋友一起潜入凤凰城,阻止沈王爷的胡作非为。双方展开了异常激烈的角逐,在这种战争中,阿宝也逐渐了解了自己不幸的身世之谜。阿宝在巨大的痛苦、挣扎之中,逐渐意识到自由内心的平和与强大才是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正因为如此,阿宝在平和的心态中,逐渐的认识到自己、追逐自我,并且最占战胜了沈王爷。阿宝和沈王爷之间的争斗超越了个人情仇、超越了江湖恩怨,两人之间的争斗中,阿宝表现出了中国学武之人的崇高思想境界,为了保家卫国而去争斗。这也充分体现出了西方文化中的追求自我的意识。

二、现代意识的体现成为西方电影表达的永恒主题

随着西方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在这种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现代意识的萌芽产生。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中,人是主体;在人与社会的处理中,人是中心。自我意识发展迅猛,逐渐脱离了神灵和宗教的束缚,在世界上“人”取得了独立。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是判断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早期的优秀电影中,《终结者》《变形金刚》以及《生死速递》等,充分展现了自我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在《功夫熊猫2》这部电影中,通过简单、直白的手法,也充分展现出了阿宝自我意识发展、成长的整个过程。《功夫熊猫1》中,阿宝在父亲的影响和启发之下,逐渐意识到“自我意识”的重要性,逐渐战胜恐惧,取得胜利。在《功夫熊猫2》中,阿宝不断地在自我怀疑中找到自我,战胜恐惧,充分认识自我,也就是阿宝发现自我的过程。阿宝最终选择了寻找自我,放弃痛苦,做拯救世界的大英雄。

矛盾和冲突是电影的永恒表现,有阿宝就会有坏人,沈王爷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这是一个失去自我、无法把握自我的华人,将自己的不得意归咎于社会,通过暴力满足欲望,通过暴力掩饰自己的恐惧。因为他没有认识到自我,只能游动在本我与超我之间,自信只是用来掩盖恐惧和自卑的手段。否则,沈王爷不会因山羊姑的话就要杀掉阿宝一家。这些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预示沈王爷的失败。从表面上看,是沈王爷和阿宝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邪恶与正义的矛盾,更是超我与自我的矛盾。

三、禅宗哲学思想主题的体现

在西方社会的后现代电影中,逐渐体现出了对现代意识的反思和质疑。在现今社会,自我意识过于极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处理中,绝对的控制欲造成了环境的严重破坏、割裂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正是在对这样思想的反思中,东方的禅宗哲学思想被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发现,并在众多的电影中所展现。《功夫熊猫2》中,阿宝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就是阿宝不断寻找平静内心的过程。只有内心平静,才能排除失落、恐怖等情绪,感悟人生,勇敢地面对生活。山羊姑可以参悟人生,是一位大师,他不断引导着阿宝寻找自我。他鼓励阿宝去勇敢回忆过往,勇敢缅怀过往,自然而然地面对生活。在《功夫熊猫2》中,阿宝不停地问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谁”,最终,当阿宝知道了是沈王爷将熊猫家族杀害,让阿宝成为孤儿之后,阿宝痛苦、难过,最终静下心来思考、感悟的过程中,最终明白了,来自内心深处的领悟和强大,比所有高明的武功和强大的武器都要重要。在克服了恐惧之后,阿宝终于成为心境平和的人,终于运用自己的武功将拥有大炮、火药的沈王爷打败了。也正是因为阿宝心中的这份平和,他没有选择杀掉沈王爷,而是衷心地劝告沈王爷,过去的事情都让他随风飘过吧,最重要的是现在自己的选择。然而,沈王爷没能够明白寻找到自己,没有明白内心强大的重要性,恶性不改,再次进攻阿宝,最终失败。阿宝终于达到了自己内心的平和,成了最后的胜利者;沈王爷虽然是败给了阿宝,但实际上,沈王爷真正败给了自己,他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在电影中,沈王爷没有被阿宝斩杀,而是被自己武器杀死,也充分体现了哲学里面“咎由自取、因果报应”的主题。

四、《功夫熊猫2》的主题对我们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灯红酒绿的社会给人们带来了众多的诱惑,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名誉和金钱,甚至不择手段。在消费时代的环境下,众多的诱惑容易使人们迷失自我。也有很多人为了追求想得到的,不得手段,抢劫、贪污、钩心斗角。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妻离子散、失去朋友、失去自我、自私自利,投机取巧满足自己的虚荣和占有欲,《功夫熊猫2》中的沈王爷就是这样典型的例子。沈王爷是一个野心勃勃,自私自利的人,他想得到更多的荣誉、土地和金钱。为了消除自己心中的顾忌,成为永远称霸武林、中原的人,于是,被邪恶和占有欲控制的沈王爷带着武器把熊猫部落摧毁了,给熊猫部落带来了永远的灾难和痛苦。沈王爷为了自己的利益、占有欲和虚荣心,自私自利,不择手段,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与此同时,又生活在痛苦之中,整天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折磨。这部分人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暴躁的、不安的,他们利用残忍的手段、强烈的占有欲、金钱、名誉等外在的东西,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和不安;这种人只是在阳光笼罩下的可怜的“活着”的人,内心充满恐慌,迎接他的只有失败和痛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部分人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人安于现状、闲散懒惰、自卑自闭,没有目标和没有梦想,这种人没有自我的意识,只是受到本我的控制。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这部分人很容易被吓到,进而失去生活的勇气。电影的阿宝也曾经向着部分人一样,迷失在我,在犹豫、挣扎中痛苦。最终阿宝成功了,成功的关键是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把握自己的方面和目标,同时,为目标的实现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同时,紧盯目标,努力实现,不被周围的生活环境所影响,对于其他不必要的利益不盲目追求,将自己有限的精力和努力全都用在对目标的追求上,自己的努力、追求,是不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伤害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像阿宝一样,在挫折、苦难之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寻找自己内心的平和与平静,同时,为了梦想付出自己的努力。在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这是不可避免的。应该学会与他们合作、共同努力,最终实现目标。在我们津津乐道的欣赏这部电影的时候,这部电影带给了我们视觉、听觉的享受,电影的主题也让我们深深反思,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迷失自我的世界中,逐渐认识到在一个人成长、成熟的过程中,自我意识的重要性;更让我们认识到在自己成长成熟的过程中,平静、平和心态的重要性,只有在平和的心态中,才能够实现自我,最终获得成功和胜利。正像电影中阿宝在痛苦、挣扎中感悟到的一样:任何高明的武功和高能量的武器都不如一个人内心的平和与强大。

五、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功夫熊猫2》的主要故事情节和内容开始入手分析,从三个方面:《功夫熊猫2》的深层动机和基本主题就是跨文化交际;现代意识的体现成为西方电影表达的永恒主题;宗哲学思想主题的体现,详细论述了该电影的主题。并结合现阶段的社会现象,对电影深层次的主题进行了升华。

[参考文献]

[1] 蔡海燕.走向文化的复调――《功夫熊猫》的异质文化交融[J].当代电影,2011(03).

[2] 谢新华,许原原.民族文化与文化全球化――评美国影片《功夫熊猫》[J].大众文艺:理论,2012(08).

[3] 马敏.论设计全球化中的中国元素――观《功夫熊猫》谈中国文化[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5).

[4] 刘艳萍.简论《功夫熊猫》中的文化传播和文化殖民[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 .

[5] 向琼.从电影《功夫熊猫》析中国传统文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2).

[6] 程实.《功夫熊猫》抵制事件后的跨文化冲突(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04).

功夫熊猫的影评篇8

随着21世纪之后民族主义浪潮减退,世界发展格局日趋稳定。功夫形象的塑造也趋于理智,并由一种浅表的文化符号逐渐深入文化内核。这一转变过程,在美国系列动画电影《功夫熊猫》里尤为典型。功夫和熊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符号,在《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中被合理运用并广受好评。从2008年第一部、2011年第二部至2016年第三部的问世,这个系列成为美国功夫电影在21世纪初的典型,也反映了美国视觉文化产业这一时期功夫电影的基本创作特点,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趋势:

一、 符号能指向符号所指的转变

符号,即用来指代他物的象征物,具有“能指”和“所指”两个部分,也就是符号的形式和内容。索绪尔提出的能指―所指二元结构搭建了西方文化阐释的基本理论框架。继而维特根斯坦和奎因认为能指是语言的表述,而所指是语言的意义和真值。[3]海德格尔随后认识到能指―所指二元结构的复杂性,从而深化并细化了二元基本结构,在能指和所指之间引入了辩证中介的概念,其既能看作能指的推衍也可看作所指的映像。[4]文化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隔着一道很难逾越的表象之墙,成功的作品必然需要跨越表象之墙由文化符号的能指层层推向其绝对所指,而系列电影《功夫熊猫》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此。当然这个过程也非一帆风顺、一步到位。从第一部到第三部的创作过程中,电影创作者经历了功夫文化的寻根之旅,这同时也是功夫文化的能指向所指无限靠近的过程。《功夫熊猫1》的问世,文化界普遍认为这只熊猫披着熊猫的外表却拥有美国的灵魂。皆因影片中随处可见的武术元素和武打场景眼花缭乱、热闹非凡,但却只是运用其文化能指,而大大忽略了文化所指,也就使得武术文化的表述只浮于表面。然而传统中华武术的练就绝非一日之功,电影本身忽略了习武之士习以为常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艰辛。这种能指与所指的脱节使得《功夫熊猫1》看起来与真正的中国文化精髓相去甚远,文化界类似的抨击更是不绝于耳。今天,无论是文学的创作还是影视的创作,都处在文化编码程序的顶端,谁善于调动深层文化编码,谁就能获得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给作品带来无限的张力,而非停留于就事论事。[5]在这之后,《功夫熊猫2》和《功夫熊猫3》的创作者似乎愈发明白了这个道理,通过对武术文化的深度挖掘获得了武术文化的深厚内涵,也使得影片逐渐接近真正的武学思想内核。武德的核心在于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惩恶扬善和扶危济贫。随着剧情的发展,神龙武士阿宝和其师傅之间从严肃紧张的师徒关系自然过渡到关爱有加的父子情感,这就是中华文化中所谓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最初的阿宝为了追求武术之梦而不顾家人反对放弃继承父亲衣钵,其个人主义情怀和美国梦精神溢于言表。然而续集中的阿宝逐步认识到家庭的重要,这是家庭观念的觉醒,也是亲情观念的回归。与此同时,神龙武士最初的惩恶扬善之路是孤独无助的,打败暴徒太狼靠的是个人的拼搏,最终的胜利也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胜利。而这之后的《功夫熊猫2》中和反派沈公子的对决则是神龙武士与盖世五侠的合力之战。到了《功夫熊猫3》铲除天煞的命运之战更是仰仗整个熊猫家族的鼎力相助。虽然三部电影的结果同样是胜利,可是到达胜利彼岸的方式方法却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从绝对的美式个人主义转变为中式集体主义。在中国,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有道德原则。[6]影片对作为中国文化核心之一的集体主义进行了消解和转换,这是创作者对武术能指的进一步参悟,也是向武学精神所指的一大步跨越。中华武术载于武艺归于武德,《功夫熊猫》系列电影正体现了从武艺表述到武德回归的转换过程。

二、 文化符号向文化内核的转变

一切文化现象都是符号现象。文化内在价值的传达依赖于文化符号构成的文化现象。2008年的《功夫熊猫1》还停留在文化符号借用阶段,电影中大量使用的中国文化符号涉及服饰、饮食、色彩、建筑等表相文化的方方面面,给观众呈现了中国文化的视觉盛宴。其中与武学相关的文化符号更是展示得淋漓尽致,诸如精彩的打斗场面、斧钺钩叉等十八般武艺以及“师傅”一词的拼音直译,都尽可能保持了原汁原味的中国风。与此同时,影片的第一至第三部逐步呈现高深玄妙的武学观念并不断深入其文化内核,逐步实现了文化符号向文化内核的转变。武学是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融合,讲求“天人合一”,以修身实现自我与超我,奉行惩恶扬善、公平正义和因果业报的侠义精神。语言上,道法高深的乌龟大师所推崇的“内心平静”与“世无巧合”观念阐释了道家的“忘我”“无争”“无欲”以及“无为”的至高境界。而情节上,儒家的“仁爱”观念在影片中具体表现在父子之爱、师徒之爱、同门之爱以及社会大爱。佛家的禅学思想主张体悟本我,而熊猫阿宝在对功夫梦的追求之中认识“真我”,并由“无字天书”彻底体悟本我,从而迸发无穷的创造力。这一系列电影体现的武学文化从最初的符号为主、内核为辅逐步过渡为价值内核为主、符号为辅,实现了文化符号向文化内核的转变。

(一)显性文化向隐性文化的转变

文化犹如冰山,海平面以上部分为显性文化,包括风俗、习惯、艺术等等,即文化表现“是什么”;海平面以下部分为隐性文化,涉及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模式、民族特点等作为显性文化基础的深层观念,即“为什么”有这样的文化表现。《功夫熊猫1》大量运用了中国显性文化元素以营造中国背景氛围,憨态可掬的熊猫、长寿智慧的乌龟,喜庆热闹的爆竹、欢快轻松的唢呐以及大量古代兵器的呈现,无一不烘托了中国文化背景。然而这些显性文化元素只反映了文化的表象,展示了文化中的“是什么”而未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也就是代表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隐性文化如何。武学文化符号的大量堆砌无异乎是一场视觉盛宴,虽然美轮美奂、热闹非凡,但是主要只是对武学显性文化的表述,刺激的只是受众的视觉神经以及对武学元素的辨识度而已。而这之后的《功夫熊猫2》对武学精神的不断挖掘则从思想上展现了武术的魅力。中华武术崇尚修身养性的人生哲学,更强调内外兼修。[7]阿宝的师傅在情绪控制中对内在平静(Inner Peace)的强调,以及训练初学者阿宝时对人的内在潜力的肯定均初步涉及中华武术的核心价值观。 乌龟大师“天人合一”的超脱更是让受众久久回味。而《功夫熊猫3》更是关注了武术的重要概念“气”,也就是生命的原动力。武术训练十分讲究“气”的练习,这在拳法和实战练习中处于核心地位,所谓“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武学中的养气与练气直接关系到身心合一、内外合一乃至天人合一的武学境界。由此可见,显性文化为外表,隐性文化为内在,显性文化反映了隐性文化,隐性文化决定了显性文化。只有深入隐性文化,才能真正体现文化魅力,把握文化精髓。《功夫熊猫》系列电影正是通过突破表象之墙,实现显性文化向隐性文化的转变来逐步揭开武学文化的面纱,由此充分展示了高深的武学内涵。

(二)国别文化向普世文化的转变

一方面,个人英雄主义以及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一直是美国电影的核心主题;另一方面,正x与邪恶的斗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而正义战胜邪恶也是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为了拯救山谷同时也为了拯救自我的梦想,《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中的神龙武士凭借一己之力打败第一部中邪恶的太狼,之后与盖世五侠合力完胜第二部里贪婪的沈公子,直至第三部依靠群众之力战胜狂妄的天煞,这些都是正义一方的胜利,是人类社会的胜利,也是一种典型的普世价值表达。虽然中西核心价值观有着不同的文化根基,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国别文化,但是人类的共性又使得全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共享某些价值观,例如,正义、自由、博爱。《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从最初的个人主义至上逐步过渡到集体主义,是一种自我小爱向社会大爱的转变,这与当今国际社会团结协作共解难题的趋势颇为吻合。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社会,在任何国际性问题面前,一个国家的力量微不足道,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完全置身事外。因此,集体主义精神是普世价值的体现,也是国际生存之道。

(三)复魅的启示

电影艺术是缩小的世界,是现实的反映,也承载着价值观的传播使命。《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价值眼界的拓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时代的现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共鸣。因此,它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美国视觉文化塑造的功夫形象由来已久也深受欢迎,这为《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而文化的借用不应是单纯的“拿来主义”,也不应只浮于文化表面,一味地生搬硬套也只能造就不伦不类的怪物形象。深谙其道的美国视觉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中国本土文化进行不断的深度再认识,成功地让“符号想象”拉动了“符号经济”。视觉文化作为人类自觉的文化创作,是一个将复杂意义隐藏在抽象符号之中的过程,也是通过绝对能指追寻绝对所指的过程。在神话类比思维中,美国的视觉艺术家们发现了中国文化宝库,但中国文化不应当仅仅作为索取灵感的“文化他者”,而应当以自身的独特价值得到美国乃至西方的认可。视觉文化创作也只有回归文化的自然状态、恢复文化的本来面貌才能真正走进观众的内心,从而实现文化的复魅。

参考文献:

[1]拉洛兹.用系统论的观点看世界[M].闵家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88.

[2]李勇.西欧的中国形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9-11.

[3][5]叶舒宪.文化符号学C大小传统新视野[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52,7.

[4]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6.

[6]钱广荣.怎样看待“中国集体主义”――与陈桐生先生商榷[J].现代哲学,2000:4.

上一篇:踏春作文范文 下一篇:推荐一本书作文五年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