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古诗词范文

时间:2023-12-03 00:52:02

所见古诗词

所见古诗词篇1

一、趣味式欣赏

趣味,就是让学生为美而陶醉,为美而震撼。

1.引领学生抓住诗句中的“诗眼”、点睛之笔去欣赏

抓住了“诗眼”,即抓住了“纲”,“纲”举了,“目”便张了,自然不需去字字讲、句句讲。如:欣赏“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指导学生去感悟“闹”“绿”的妙处,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及后人的评价,这样整首诗的意韵、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2.引领学生感悟诗句的“弦外之音”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引领学生走进诗人描绘的具体情境,实现情感迁移,意念迁移,进而感悟诗句的弦外之音。

3.引领学生感悟比喻的精妙之处

如:“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进而感悟比喻的生动形象。

二、应用式欣赏

学生感悟到古诗词浓浓的美后,会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这时,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大显

身手。

1.举办古诗词诵读沙龙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深情朗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再让学生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演绎出自己心中的那个“哈姆雷特”。

2.让学生诗画互配

(1)让学生为名画配名诗

画配诗,既能激发学生读古诗词的兴趣,又能加深对诗词意境的体会。如:宋代名画家郑南的《》图,让学生配上咏的诗句;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可配上柳宗元的诗《江雪》。

(2)让学生自己为诗词配画

学生欣赏了古诗词后,为诗附画,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学生或许涂一抹云霞,或许勾一泓清溪,或许描三两青峰,那都是学生欣赏的收获,是一种美的放大与提升。

(3)让学生根据实际情景配诗

古诗词中有大量描写四季景色、山水树木、花鸟虫鱼的诗句,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生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吟诵相关的诗词。如:见时吟诵《咏菊》《赠刘景文》;赏月时,吟诵《静夜思》《春江花月夜》。学生见识多了,积累厚实了,则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能引得他们“诗兴大发”,久而久之,学生便“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4)作文中主动运用诗句

鼓励学生作文时引用相关诗句,不仅可以为文章增色,同时还能赋予学生成就感,增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信心。

三、表演式欣赏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唱爱跳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唱古诗、随音乐舞蹈,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首先,学校为学生营造了浓郁的古诗韵氛围:走进校园,你会看到一个立体的古诗词“雕塑”――花园里、橱窗中、教室内都呈现着斑斓的古诗词;走进校园,你会听到悦耳的童声古诗词歌曲演唱――学校的铃声就是童声古诗歌曲演唱。其次,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师生古诗词朗读比赛,师生古诗词绘画比赛等等。再者,让古诗词欣赏切切实实走进教材,音乐课唱古诗词歌曲;美术课给古诗词配画;各科课堂前两分钟诵读古诗词。

总之,指导小学生欣赏背诵古诗词,无论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让古诗词欣赏、背诵成为他们的乐趣,让他们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无穷魅力,让他们更加热爱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所见古诗词篇2

关于古典诗词,人们常说的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作”。没有人会否认,“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古典诗词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的心灵,滋养着他们的精神。他们通过诗词的创作,或言志,或叙事,或写情,或描景……又不断给它注入新的内容,使之更加丰富。

自清末民初之后,古典诗词的创作随着白话文的崛起而逐渐消退。由于教育制度的变迁,古典诗词随着古文一起,被白话文所写的现代诗所取代。然而,古典诗词的地位仍不可取代。在陶冶性情等方面,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难以言喻的亲近感。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一股解读古典诗词热在书市悄悄兴起。名不见经传的80后女子安意如凭着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写出了《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陌上花开迟迟归》。这些书本本畅销,多次在卓越销售排行榜名列前茅。按照发行方北京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辛继平的说法,“安意如的书有这么大的销量,确实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后来我们分析,这是因为社会很浮躁,所以读者需要追求内心的平静。而安意如解读古典诗词的文字又很优美,恰好适应了这种审美需求。”

之后,媒体爆出了安意如涉嫌抄袭网友江湖夜雨的负面消息,安意如在博客上向江湖夜雨表示了歉意,同时否认抄袭。因为安意如的走红,江湖夜雨也签约最早出版安意如三部著作的公司,近日推出了解读《全唐诗》的《长安月下红袖香――盛世浮华下的女子背影》。

对比安意如和江湖夜雨的著作可以发现,两人文风确有不同。有读者评论称,“听江湖夜雨谈诗词,如坐山中松下听高士论道,剪烛论心,天苍苍野茫茫,自知‘人间正道是沧桑’;听安意如说诗词,如听恋爱中的小女儿说情话,执子之手,情切切意绵绵,只愿‘人生若只如初见’。”而一部分对古诗词毫无兴趣的读者则表示,通过江湖夜雨和安意如的解读、品味,感觉理解了诗词的意境,江湖夜雨所讲述的那些诗词背后的故事和引述,不仅能加深读者对于诗词的理解,还融汇了很多古代社会、文化的知识。

安意如的解读更为感性,她不赞成用严肃的面孔去对待诗词,而更注重现代人在古典诗词中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江湖夜雨则一直试图在现代和传统中找到平衡点,“我们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不像古董珍品一样需要花大量的钱才能够买下来。《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谁的?谁能读懂了她,享受这首诗中的意境,她就是谁的。当然,因为年代久远,很多古典文化中的东西和我们现在有了一定的隔膜,这就需要我们对古典文化进行新的解读。”

所见古诗词篇3

一、知诗人,定诗情

古诗也是一种文学体裁,是表达诗人情感的一种方式。古语云:“文发于心,文如其人。”要想体会准确地把握古诗所蕴含的情感,需要对诗人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开展诗词教学时,只是对诗人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就开始对诗词进行分析。教师要明确,学生们如果不能对诗人有一??全面的了解,他们是无法深入地了解到诗词内涵,难以体会到诗人情感的。教师在讲解古诗前,要对诗人的创作意图、创作背景,个人经历等相关信息都要进行一个介绍。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不同时期的诗人,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是不同的。唐朝是古诗最为繁盛的时期,其中也涌现出了李白、杜甫等杰出的诗人。这些诗人生活的历史背景和个人际遇不同,这也使得他们古诗的风格不同,如李白在盛唐时期的作品多体现出他的豪迈和不拘小节的风格;杜甫的诗则多体现出仕途不顺,忧国忧民的情怀;王维的诗则是恬淡的,他的诗有一种悠远的意境,体现出了禅的意味。比如在讲解《早发白帝城》时,教师就要对李白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和他的写作风格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这首诗的含义,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由此可见,帮助学生“知诗人”,才能让他们掌握诗人的创作规律,才会“定诗情”,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诗之韵。

二、抓诗眼,明诗意

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字数和格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古人在创作时,对每个字都要进行反复的推敲,尽量保证能够一字传神。教师在开展古诗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抓诗眼,抓准了诗眼后,教师还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们透过诗眼更加准确地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古诗的情感。

比如在讲解《望天门山》时,我先让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然后引导他们找出古诗中的诗眼,最终确定“望”字为这首诗的诗眼。接下来,我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阐述对“望”字的理解。接下来,我对古诗的写作手法以及一些相关的动词进行了讲解,让学生们体会“望”字所蕴含的神韵。同时,我还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全诗中没有一个带‘望’字的,却将望作为本诗的诗眼。”学生们根据我刚才的分析,对诗词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于是告诉我本诗中诗人所描绘的画面虽然不带“望”字,但都是诗人通过远望,观察感受到的画面,诗人利用高超的表达手法,利用“开”、“回”等动词将名山胜景,长江波澜壮阔的景色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在讲解过程中,我带领学生以“望”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们学习这首古诗,将学生置身其中,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的画面,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味和魅力。由此可见,抓住诗眼,对诗词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们的思路更加清晰,更能准确地体会到诗词的含义。

三、想诗画,入诗境

诗人在利用古诗抒发自己的情感时,通常会以境抒情,当感受到诗人所描绘出的诗境后,才能和诗人形成情感的共鸣,进一步体会到古诗表达的含义。“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让他们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去理解诗词内容,让他们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诗词内容,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比如在讲解《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然后让他们初步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然后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相关的图片,让学生们感受瀑布美景。接下来,再次让他们去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自己所感受到的画面用语言表达出来。利用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诗句所描绘的画面的理解,让他们更能体会到诗人赞颂祖国美好河山,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由此可见,进行古诗教学时,引导学生感受“诗画”,让他们主动地去感受诗之意境,他们很容易就能和诗人形成情感的共鸣。同时,不仅能够加强他们感悟诗词、分析诗词的能力,还能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提高,并在美好的意境中受到感染。

所见古诗词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典诗词;诵读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求同学们在诵读古典诗词的同时能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并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由此,多年以来,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致力于古典诗词诵读研究工作,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在诵读、鉴赏大量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一――古典诗词的节奏美、声韵美、意蕴美、情感美、形象美等,激发同学们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古典诗词的美好情感。同时,借助古典诗词中美好的情感内涵,培养同学们欣赏文学作品美、创造文学作品美的能力,促进同学们鉴赏古典诗词审美能力的提高,继之创建“古典诗词诵读”特色班级。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古典诗词虽然形式优美、内涵丰富、言简意丰,堪称世界文学之最,但是,一方面由于其创作的时代与我们相隔甚远,其内容与形式与我们今天的阅读兴趣有诸多不相适应之处,另一方面,尚处于小学阶段的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认识、接受、理解、鉴赏等能力也并非与生俱来。所以,教学古典诗词时,我们不仅要创设与古典诗词内容、意境等和谐一致的情境,引导同学们通过聆听和诵读等方式达到理解诗歌大意、品析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鉴赏诗歌中描绘的美的景物及其蕴含在诗歌中的美的意境等,还要引导同学们学会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古典诗词的意境,唤起同学们的情感体验,与古典诗词的作者产生颤颤的共鸣之音;还要引导同学们调动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入境悟情,使同学们在学习古典诗词的整个过程有情有趣,其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也能够在鉴赏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比如,教学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时,我采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了我从网络下载的音画视频配乐朗诵《山行》。当同学们看到画面中纷纷飘落的片片枫叶、听到视频中传出的悠扬悦耳的古筝乐曲和名家抑扬顿挫的诵读之声时,禁不住诗情荡漾,立即合着音画视频中名家的配乐朗诵极富表情的诵读起了这首诗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受此情境的感染,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同学们激情诵读杜牧《山行》的行列中了。

可见,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创设与所教学的古典诗词文本容一致的课堂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同学们自觉诵读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

二、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教学古典诗词,我们不仅要激发同学们诵读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还应该教给同学们诵读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即如何把握节奏、如何体现韵律等方法。因为我国最远古最原始的古典诗词具有鲜明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也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在“诵读优秀诗文”时,一定要“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所以,教学时,我们一定要引导同学们仔细聆听、模仿吟诵、细细体味名家诵读的古典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掌握阅读、品味、鉴赏古典诗词音韵美、节奏美之基本方法,从而引导同学们在学习与鉴赏古典诗词的过程中真正体味到古典诗词的韵律美、音乐美等美学特质。

比如,教学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古典诗词时,我一边运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将从网路下载的古诗音画配乐朗诵《赠刘景文》视频播放给学生视听,一边引导同学们感悟这首古典诗歌的音韵、节奏等美学特点后,进而引导同学们明白下列诵读古典诗词之基本常识:(一),在古典诗词中,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诗,比如苏轼的《赠刘景文》即是;七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有三个,以苏轼的《赠刘景文》为例,其朗读节奏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二),在古典诗词中,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诗,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即是;五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只有二个,以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为例,其朗读节奏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从此以后,只要是学习古典诗词,同学们都能够很好的把握其节奏感与韵律感了,诵读古典诗词的兴致也远远高于此前了。可见,教给同学们诵读的方法非常重要。

三、适当延伸,拓展诵读

开展古典诗词诵读教学,还要把握时机激发同学们诵读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以点带面适当延伸,拓展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诵读面,扩大同学们头脑中的古典诗词储存量。其法,将所教学的某一首古典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相近的其他古典诗词联系起来诵读,或者将这首诗的作者的其他的诗篇联系起来诵读,继之形成一个连绵不绝的古典诗词诵读链接。

如教学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后,我们可以引导同学们诵读与“鸟”相关的其他诗歌,比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再如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也可以引导同学们诵读王维的其他诗歌,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前者把三首相同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诵读,后者把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歌联系起来诵读,就自然而然地将诵读古典诗词的单一性演变成了一点带面的辐射性,如此,则既扩大了同学们鉴赏古典诗词的知识面,又可以引导同学们在对比诵读中提升自己对古典诗词的感悟能力,强化对古典诗词的记忆效果,从而激起学生诵读古诗词的浓厚兴趣。事实证明,在古典诗词诵读教学中,只要我们采用适当延伸、拓展诵读的教学方法训练同学们,那么,不仅能够激发同学们对古典诗词强烈的诵读兴趣,还可以在“润物细无声”中陶冶同学们的性情与情操。

所见古诗词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诗词鉴赏 古诗词教学

我国古典诗词意境优美,语言凝练,形象鲜明,感情丰富,是文苑中的一枝奇葩,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文人。一首好的诗词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中学语文对诗词教学的要求是,学生能够阅读诗词,鉴赏诗词,有一定的鉴赏诗词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和鉴赏诗词,也已理所当然要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古典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却令人忧虑。

一.在诗词鉴赏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中,在古诗词鉴赏教学方面,要求教师必须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诵读、赏析和迁移等能力的提升,在这方面教师责无旁贷。教师主动性的发挥的前提是必须自身对古诗文教学有深刻的认识和有这方面的专业素养,能偶认清古诗文教学的价值所在。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专业水平,广泛涉猎多种作家和流派的作品,从而给自己鉴赏和教学古诗词提供深层积淀。

二.在诗词鉴赏教学中发挥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授之鱼不如授之渔”,这句谚语同样适用于古诗词鉴赏教学。在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的脉络,能够使其合理想象,进而激发其思维的火花。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赏析和探究,进而利用积累的知识来进行课题研究与学习。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完李白的诗文后,就可以通过走进李白来作为主题,让学生广泛收集李白的其他相关作品,进而从中探究李白自由浪漫主义的诗风。

三.在朗诵中欣赏诗词

诗词教学离不开朗诵,就如同歌舞表演离不开音乐一样。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就是说诗词中有丰富的情感意象和世界,而朗诵是学生把握全诗情感基调的基本方式之一。谈及吟诵的时候,古人就要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情到,从而能够“积累岁月,见道弥深。”也就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新版的语文课标也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来积极地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感悟与运用能力。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古诗词教学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古诗文时,要将“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以及“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提升作为教学的最终旨归。“而只有多读文章,才能够引起足够的思考,才能够妙笔生花。这也从一个侧面强调了诵读的重要性。诵读诗歌,并不是简单的读词读句,而是要从中体味到诗的韵味、诗的情感、以及诗歌的深层含义。为此,教师要多研究“读”的方法,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来帮助其树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进而读的有滋有味,妙趣横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朗诵,让学生也学会有感情地、有节奏地读准每个字词,然后将自己的情感适当地纳入其中,再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以及音节的轻重缓急来表达出来。这就是朗诵对于诗歌的重要意义所在。在教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诵读对诗歌赏析和深层理解的重要性。

四.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对诗词进行多元解读

对于诗词的解读,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见解,因此在诗词鉴赏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当然,我们要注意把握诗词内容的价值取向.例如在我在教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分析到“左牵黄,右擎苍”“亲射虎、看孙郎”,很多学生质疑一个打猎射虎的人根本不该称为英雄!当出现这个观点时我没有责怪学生,因为我考虑到他们是新世纪的学生,他们能够有环境保护意识,很值得教师高兴,所以我还表扬他们敢于大胆质疑.当然我也趁机对他们加以引导,让他们关注诗词中的主旨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所体现出反击敌人的豪情壮志,这才是本诗的关键.至于装备,射虎仅仅是诗人描绘主人公英姿勃发的壮士形象.经过这么一引导,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让学生回归文本,正确掌握了诗词的价值取向,避免了走入文章的价值误区。

参考文献

[1]刘海梅.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三个层次[J].语文学刊.2014(10)

[2]杨燕敏.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策略探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3)

[3]周先慎.漫谈古典诗歌的鉴赏(上)[J].中学语文教学.1996(05)

所见古诗词篇6

一、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第一,它是提升学生语文兴趣的敲门砖。虽然有人声称不喜欢语文,但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古诗词。如果我们从古诗词教学开始,由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发其对古文的兴趣,由对古文的兴趣引发对语文的兴趣,这应该是一个可以操作的水到渠成的过程。比如由《浪淘沙・赤壁怀古》到《赤壁赋》到《群英会蒋干中计》再到《核舟记》,由此,我们很自然地发现古诗词教学的“蔓延”功能。

第二,它是教师素质和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诗歌以其最精炼的语言、最高超的技巧,表现最深邃的内容。如果说小说是把米做成饭,诗歌就是把米酿成酒。理解和讲述诗歌有一定难度。鉴赏诗歌可以说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对读者鉴赏能力的要求较高。教师能讲好古诗词,其他文体便不成问题。

二、古诗词教学的侧重点

诵读古代诗词,“诵读”二字表明古诗词的阅读教学必须注重朗读。因为诗歌对语言形式美的要求是最高的,它讲究平仄和韵律,不出声诵读就不能体会中国古诗的声韵之美。“阅读浅易文言文”,强调的就是“阅读”。其实,读文言文最好也要读出声来,因为古文与现代文在声调与节奏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读出声来才更容易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至于“浅易”的要求,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文言文学习最好由浅入深,现行教材体现出这样的规律,所选的文章大多是明清小品,离现代汉语的距离相对近些,题材上也多接近少年生活,容易为初中生所接受。合理运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应该不成问题。“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中的积累,是指积累基本的文言文词语和语法规则;所谓感悟,是指读古文而有所启迪;所谓运用,是指在写作时能援引古诗以增添文采。最后,“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又一次提到了审美能力的问题。“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教学的知识目标,尤其是字词识记,并没有特别强调。但古诗文教学必须重视对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的总结,因为它的语言环境与现代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同时,因为时代的变迁,必须古代文化常识和背景知识予以特别的重视。在古诗文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课程标准”提到了“感悟”,教师要在古今之间搭建一座桥,让学生跨越时间的障碍,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古人的世界,以古为鉴。至于古诗文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帮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介绍古诗文特殊的美感,让学生反复涵咏,提高欣赏水平。

三、教师要多写赏析古诗词的文章

诗歌毕竟是语言的艺术,并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是难以言传而已。诵读很重要讲解更重要。我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悟读,而且要指导学生赏读。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鉴赏古诗文,让学生充分了解文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情世故和思想感情。如何做到呢?我认为教师可通过写评点赏析的文章提高讲解水平。教师一开始写古诗文评点赏析的文章时会遇到困难,开始写不出是正常现象,可以多看看别人写的诗歌赏析,或者查阅相关资料如《唐诗鉴赏辞典》,还可以借助于网络。这样坚持下来,时间长了,自然就能写出来了。而且你会发现,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变得细致、深刻了。写赏析古诗文的文章,首先要读懂诗文,对诗文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有正确的理解。如果连诗的本意都没有弄懂,那么我们又如何进行分析和鉴赏呢?例如《逢八京使》中的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东望”点明故园及自身所处的方位。诗人此行是打马西去,应该是面向西方的。可是上来却是“东望”,可见对长安故园难舍难分。“路漫漫”三字,茫茫一片,故园早已从视野中消失了,说明离家之远。已经走了这么远了,出行当然也不止一两天了,还在不断地回头望,更可见诗人无尽的牵挂眷念之情,令人黯然神伤。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岑参此时是第一次出塞,前往荒远的西北边疆,挂念家中的亲人,不知何日才能相见,因而泪水淋漓,“双袖龙钟”。

在读懂古诗文的基础上,再对古诗文自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对较短的古诗文,如律诗、绝句等可以逐句分析,对较长的古诗文可以作问题分析或段落分析。另外,可以结合有可比性的其他诗文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所见古诗词篇7

我国古代诗歌流传千年,是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学习古代诗歌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学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中国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数不胜数。诵读诗词,能使学生常常耳濡目染于先哲们光辉的思想之中,潜移默化学生的素质,能使学生克服人生的挫折。长期的古诗词诵读能养成他们阅读古文的能力,畅游中华文化智慧的宝藏,陶冶性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呢?下面本人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一、让学生学会品味古诗词

古诗用词准确、凝炼,博大精深,表现形式亦多种多样:有颂江山美,吟边塞情;或悲凉慷慨,或缠绵宛转;有豁达,亦沉郁。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诗词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的魅力,激发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平时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配画、配乐诗诵录像。学生从讲授者口中,从动人的画面上,从轻响的乐声中,想像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在欣赏中对古诗词的描绘进行再造想像,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从而增进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品位古诗文还可以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自行查阅资料,通过询问、调查、收集、阅读等手段,来理解、感悟古诗词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等。可以开展一些激励性活动,如“资料展示会”、“自主学习心得交流会”等。同学们进阅览室、跑书店、问老师、问家长、听讲座……积极性都很高,不仅获得了不少知识,还能够“旁征博引”,表达自如。

二、让学生掌握积累古诗词的方法

小学生只有熟读、背诵、摘记大量的古诗词,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古诗词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会增进对古诗词的理解,从而与古诗词的情感产生共鸣,促使学生背得快,记得牢。古诗词的背诵还可将其归类,便于学生记忆,例如,按四季时令进行分类,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朗朗童音背过了灿烂的春天,缤纷的夏天,金色的秋天,绚丽的冬天,大大调动了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此外,还可按诗的不同内容,如“言志”、“送别”、“劝勉”等,进行分类背诵,这样为大量的背诵奠定了基础。背诵的形式还可采用摘抄法,先将优美的诗词摘记在一个本子上或读书卡片上,有空时经常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读到能背下来时也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即使熟读成诵后也不能置之不理。因为根据遗忘的规律,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开头十几天,因此隔三差五还要复习一下。学生掌握了背诵古诗词的方法,就有可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而且还有可能成为一种爱好。

三、让学生学会运用古诗词

熟读、理解、背记了的古诗词,不能老让它们关在学生的脑海中,要引导它们出来走一走。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中感觉古诗词运用时更有乐趣。

古诗词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词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如春游时来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扫墓遇雨时吟句“清明时节雨纷纷”;风筝飞舞的日子,说句“忙趁东风放纸鸢”;新同学来了“笑问客从何处来”……让诗走进我们的生活,见景吟诗,见物吟诗,表情吟诗,叙事吟诗,等等。为了有意识的引导和激励学生用古诗词,可利用每堂课前1分钟进行生活用诗汇报会,对用得好的学生给予嘉奖。这样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情。同时,还可以开展主题班会,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吟诵自己喜爱的古诗词或在自制的赠言卡上写上“言志”、“送别”、“劝勉”的诗词。让古诗词在悄然无声中走进学生们的生活,那些背诵过的古诗词犹如一汪清泉流淌在学生们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升华着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古诗词走进了学生的生活,有心的学生便发现生活中处处是“诗”。在他们的文章中竟然出现了诗词的踪影。从而启发他们把古诗词写进文章里,可以在写景中用,在叙事中用,也可以在抒情和议论时用;可以是对诗词的引用,也可以是对写作技巧的运用。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据诗词作文,即以诗词的意境为基础,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为古诗词续编故事、扩展情境、改写白话文等。如此一来,大家才发现“诗到用时方觉少”。此外,在习作中运用古诗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他们在运用时,会给诗词创设一种新的写作氛围,赋予一种新的表达内容和感受,而且从诗词原先的意境中跳跃出来,从更新、更广的角度去理解、品味古诗词。

四、让学生学会古诗词交流

对学生诵读古诗词,可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可以相互学习,更重要的是可在同学的赞赏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乐趣。交流的形式亦可多样,可采用黑板报、手抄报、队角、橱窗等宣传阵地进行交流,读书笔记交流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读古诗词,理解诗意是最大的障碍。如若不解地死背,不能体味到诗词的韵味,不仅易忘,而且兴趣亦会随之大减。根据儿童爱画画和爱幻想的特点,我们不妨将读书笔记变通一下,将诗词变成图画,变成童话、趣事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虽是王维的见长,但古诗词中许多诗句都具有这一特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诗意自由、随意地涂画,在涂画中见景生情。此外,儿童是天生的童话大师、幻想家。让学生把诗词译成一则则有趣的童话、故事,幻想成奇趣的事,这也不失为一种创作,而且很受学生欢迎。将这样的读书笔记定期交流,评比优秀。学生的积极性更大,也为诵读古诗词提供诱因。

五、注重拓展,将古诗活学活用

在古诗教学中,课后的拓展延伸也十分重要,往往会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依托诗歌主题,横向拓展。如《咏柳》一诗学习完毕,可设计拓展如下:

教师可于此提问:“二月春风”好像精巧的剪刀,除了裁出柳叶之外,还裁出什么?你能不能也用诗句说一下?学生可能会回答:裁出了粉红的杏花(一枝红杏出墙来),裁出了绿绿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裁出了鲜艳的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诗句自己创作。如依三四两句诗衍生出的“不知绿草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红梅谁裁出,腊月寒风似剪刀”等等。这样,既使学生理解了诗歌内涵,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同时也对所学的诗句进行了“专题”复习。

所见古诗词篇8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体系 情景 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6-0059-02

诗词给人带来的审美情趣是显而易见的,当我们在闲暇中品读中国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珍品时,我们的心情也会随之变得舒畅。在笔者看来,品读中国古代诗词是一种享受,所以,我们的学生也需要通过学习古诗词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同时要将这种习惯一直延续下去。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学习好古诗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品味诗词中的深沉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艺术气质。

但是,由于我们在进行诗词教学时受传统思维的限制,所以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呆板,从而让很多学生对诗词学习缺乏兴趣。面对这样的教学局面,笔者在诗词教学上有以下尝试:

一、形成体系,方便学习

诗词看似无序,实际上也是有教学规律可循的。将抒发同样感情的诗词放在一起进行学习,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情感,同时比较不同诗词的写作手法和技巧;或者将同一作者所写的诗词放在一起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个作者,了解当时的文化。

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六册课本中,编入了不少诗词,但通常是乱序,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自建体系,帮助学生减少系统记忆的障碍,将诗词教学由此及彼,扩展延伸,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例如课本第一册第一单元中收录了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第三单元收编了他的另一首词《水调歌头》,笔者认为可将这两首词纳入一个体系中,便于学生对苏轼乐观旷达的个性有更深刻的理解。笔者认为这两首词的编排顺序不太合理,可以根据诗词创作的时间先后,将这两首词的教学顺序调换一下,即先讲《水调歌头》,后讲《浣溪沙》。因为《水调歌头》写在苏轼41岁被贬到密州时,他政治上不得意,与其弟子由也数年未见,由此才有了“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情感抒发,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当时抑郁不欢的情感。词的最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又表现了苏轼最终释然的情感,通过前后对比,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苏轼乐观、积极的态度。接下来可以再联系《浣溪沙》一词,这是作者再次被贬到黄州去时,在政治上受挫且身体不适、大病初愈的状况下所作,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仍写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样富有积极向上情感的句子,体现了其热爱生活、乐观进取的性格。

所以,我们教学古诗词时,应该将其体系化,这样就可以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性格,然后深入诗词情境,对诗词有更深入的了解。当学生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方式以后,他们在学习诗词的时候就会变得轻松,进而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情景设定,调动气氛

中国古代诗词是非常注重营造意境的,如果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忽视了对诗词中意境美的讲解,那么,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也很难感受到诗词的美感。所以,我们在教古诗词时应注重强调诗词中的意境美,同时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努力渲染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到诗词的情景中,这样学生在学习诗词的时候才会感到有趣,老师在教学时才会更有激情。

如陶渊明的《饮酒》中所展现出来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意境,通过这一句诗,我们能感受到陶渊明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这也是我们所向往的。但是,对初中生来说,如果老师在教学时只是简简单单地描绘这句诗的表面意思,那么,学生很难感受这首诗所展现的意境。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设定相应的情景,比如通过播放音乐或讲故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他们通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来想象陶渊明的生活状态。再如,当我们学习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时,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将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放给学生听。在学生听歌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词的意境,并描述自己所想象的画面,同时老师也需要鼓励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这样整个课堂的气氛才会被调动起来。

学习古诗词并不是一件难事,如果老师在教学时能注重渲染课堂气氛,让诗词中的意境美充满课堂,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感觉自己走进了诗词的世界中,从而不知不觉地感受到诗词所带来的美感。

三、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课本因其容量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名家名篇收入其中。书本中的诗词内容只是对学生起一定的引导作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书本上诗词的学习来了解更多相类似的诗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诗词增加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去鉴赏诗词以及欣赏诗词之美。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触摸到古诗词的精髓,我们应该注重课堂延伸,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古诗词。

比如苏教版第二册中辛弃疾的词《破阵子》,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辛弃疾的故事:辛弃疾少年时就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之下的屈辱生活,心中早怀有报国雪恨、收复中原的大志,并毕生致力于抗金大业。这首词创作在江西一带,通过描写抗金队伍的壮大和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大志。但无奈“可怜白发生”打破了词人的幻想,抒发了作者虽有志却难实现的悲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辛弃疾这一著名的爱国词人,教师可以补充讲解辛弃疾的其他作品,例如词人归宋后被任命做官,登赏心亭,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想到自己收复中原的大志,百感交集所作的《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英雄末路之感;再如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当时词人已年近六十又被朝廷重用抗金,他意识到朝廷的无作为,满怀忧国忧民的心态,抒发其爱国之情及壮志难酬的感慨。

通过以上拓展延伸,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不只局限于课本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拓展,同时学生在了解了这些知识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才会感到更加轻松。这是老师应该做到的,因为学生的思维是扩散的、活跃的,我们不能扼杀学生灵动的思维,所以,老师必须注重课堂延伸,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

四、总结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奇迹,当我们学会欣赏诗词的意味时,我们会感到自己的生活也变得那么多情。品读古诗词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品读古诗词的过程就是享受生活的过程。同时,古诗词中所传达的思想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当我们能够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时,那么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在逐渐地形成。

上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出现范文 下一篇:情人节快乐的祝福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