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自卑范文

时间:2023-10-17 23:47:47

克服自卑篇1

学生在小学中高年级,自卑心理就逐渐形成。那么,什么是自卑?所谓自卑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不外乎是家庭经济不好、学习成绩不好、身体缺陷、性别差异等,它有着很强的消极作用。学生之所以产生自卑心理,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自己,害怕自己被伤害,却往往自己伤害了自己。为此,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是广大教师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教师在平时工作中,一定要注意选择合理适当的方法,因人施教。一位好的老师,也应该是一位好的“医生”,只有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一、善于发现,善于引导

初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2、13岁到15、16岁之间,处于身心发展的最关键时期。这段时间,他们可塑性很强,而且对教师还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即使在家人面前也常说:“这是我们老师讲的”。对于这种特殊心理,教师应珍惜它、利用好它、引导好它。在整个克服自卑心理的过程中,教师仍然起着主导作用。

1、学生的情感变化比较明显。学生自卑时,一般表现为:情绪比较低落,面部表情暗淡,课堂上注意力常常不集中,或者人在教室心在外,容易走神,平时也很不愿意与同学交往,独来独往,沉默寡言,他们的内心活动常常表现在脸上。这时教师应对他们进行留心观察,针对不同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分析他们的心理,对他们进行爱的陶冶教育。

2、经常利用身边的小事或者创设情景教育学生。有的学生因为某一动作不会做、某一提问回答不上来或者对某项任务完成不好而感到自卑。教师可以通过耐心指导和鼓励,给一些难度适中的动作或问题让学生完成,一次不行鼓励继续做。只要学生取得一点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信心,逐步消除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学生自卑心理就会得到彻底消除。还有的学生以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如别人而自卑。教师可以经常对他们讲,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这与家庭经济条件好坏没有什么联系。家庭富裕那是父母的勤劳所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创造来的财富才真正属于自己……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逐步消除这方面的自卑。

3、进行审美观的教育。有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因为自己身体某一方面的缺陷而自卑,教师要对她们进行审美观点的教育,讲清楚“人美在于心,山美在于林”的道理,可以列举一些身残志坚的女性的例子加以教育。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针对性要强,有的放矢,持之以恒,正确地引导学生,不可以给予学生错误的引导;要分清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认识到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扬长避短,消除自卑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证明,“扬长避短”这种方法对那些有着自卑心理且容易满足的学生也适用、易采用。教师通过某一方面的比较,让他知道比自己差的人还有,自己不是没有希望的。不过这种方法有利也有弊,容易出现帮助了这个学生的同时又打击了另外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优点来纠正缺点。例如:一个爱劳动的的学生因自己的学科成绩差而自卑,教师可以让他做劳动委员,并且鼓励他在劳动方面要独当一面,带领同学们搞好班级劳动,为老师分担点责任;对于爱好体育但其他科目差而自卑的学生,也可以让他当体育委员,并鼓励他们在这方面发挥专长。如果取得了成绩,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也许从此以后,他的学科学习也像劳动、体育一样出色。成绩很快上升,自卑心理也自然消除了。总之,只要学生在一个方面有一定特长,就要让他们在这方面尽情发扬,让他们享受到“我能行”的快乐。

三、优化环境,渗透熏陶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对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学校、班级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在其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校园、班级物质环境的建设,更要重视校园、班级精神环境的建设。学校良好的风气和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是一种强大的感染人的力量,它是校园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

2、需要注意的是校园、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必然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处于变革时期,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良影响对学校文化有不小的冲击力。所以在选择、引进时要注意识别,选用素材要适合学校实际,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确保校园、班级文化的健康发展,成为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环境对学生进行渗透和熏陶,从而形成优秀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目的。

3、最后教师还要注意由“男尊女卑”、“男强女弱”、“重男轻女”等旧的封建思想引起的自卑现象。

总之,要抵制一切对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不利的因素,帮助他们克服自卑,为他们将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奠定基础。

克服自卑篇2

摘要:当前,自卑是消极与自我意识的表现,是一种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本文针对学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使其得到良好发展提出几点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卑 心理 调节 自信

自卑会使人会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很难成就一番大事业。因为自卑的人信心不足、行为畏缩,不敢尝试,缺乏做事情的勇气。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呢?

一、正确评价自己

1.要善于把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特长全部列出来,然后与同龄人比较,从而全面地看待自己。

2.不仅能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任何人都一样,有所长亦有所短,切不可因自己某一方面不如别人就看不到自己的长处。由此而产生自卑。

3.每做一件事情,要和自己的原来比,看看是否进步了。不要只和强于自己的比较,也要同不如自己的人比较,从而对自己有一个进取、自信的评价。

二、正确地表现自己

自卑的人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把握性大的事,哪怕这事很小,也要去做,从而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体验的积累,会逐步增强自信,循序渐进地战胜自卑。

三、正确地补偿自己

1.“勤能补拙”,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不要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决心和毅力去克服这些缺陷,这便是积极的补偿方式之一。著名的心理学家大师弗洛伊德曾经讲过一个很经典的故事。约翰和汤姆是相邻两家的孩子,他俩从小就在一起玩耍,约翰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什么都是一点就通。汤姆的脑子没有约翰的灵光,尽管他很用功,但成绩却难以进入前十名,与约翰相比,他从心里常流露出一种自卑。然而,他的母亲却总是鼓励他说,如果你总是他人的成绩来衡量你自己,你终生也只不过是一个追逐者。奔驰的骏马尽管在开始的 时候总是呼啸在前,但最终抵达目的地的,却往往是充满耐心和毅力的骆驼。汤姆在母亲这句话的鼓励下,恢复了自信,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2.扬长补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有着多方面的才能,一个人这方面有缺陷,可以从另一方面谋求发展。只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便可以通过扬已之长,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取得学习或事业上的成就。大文豪马克,他曾经经过商,做过打字机生意和办出版公司,可结果亏了30多万美元,赔光了稿费,还欠了一屁股的债,他的妻子奥莉姬知道他没有经商的本事,但却有极高的文学天赋,于是帮助马克 吐温鼓起勇气,振作精神,走出了痛苦,投身于文学事业,最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四、正确对待失败

1.不要因失败和挫折而一蹶不振,要把它看作自己通向成功的必经阶段。把它看作是经验的积累,看作是成功的前奏,不灰心,不去怨天尤人。

2.总结经验与教训,丰富和完善自己,进一步努力。

3.回想自己成功的事例,用原来的成功补偿和激励现在的自己,增强自信心,摆脱自卑感。

五、学会自我调节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开心事,开心的事都是自己做得成功的事,那是自信心的产物,力量的源泉。

2.应笑对人生,尤其在遭受挫折时,笑对人生、笑对挫折。

3.要学会自然的昂首挺胸走路,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经常对自己说:“我很棒”、“我能行”,“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断给自己鼓掌,给自己加油,这样就能摆脱“事事不如人,处处为难自己”的阴影的困扰,就会感到生命有活力,从而保持奋发向上的劲头,自信也就随之增强了。

4.看看自己最满意的照片,同样会增强自信;每当自己上学之前,衣着整洁后,照一照镜子,也会让自己充满信心的。

六、对自己自卑心理进行分析

心理学家分析,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一般的所谓自卑感主要来自孩提时代的成长环境,而最根本的原因多半是来源于父母的态度或某些人、事对你产生了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自由联想和对早期经历的回忆,分析找出自卑心态的深层原因,让自己明白自卑情结是因为某些早期经历而形成的,并深入到意识中,一直影响自己的心态,目前的自卑感受是建立在虚幻的基础上,与自己的现实情况无关,因而没有必要,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自卑。

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自卑。每一朵花,每一株草都有它与众不同的耀目之处,同样,每一个人也有它与众不同的优势,只要我们挖掘出自已的优势,对自己充满自信,我们就可以从平凡走向辉煌,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当我们满怀信心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能够成功。

参考文献:

[1]李丹:《学校心理卫生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2]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3]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克服自卑篇3

引起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1.对自己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有调查显示,有学习自卑感的学生大部分性格内向,这些人感情脆弱,多愁善感,多数愿意接受别人的低评价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高评价,易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因而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越比越泄气,就会产生自卑感。

2.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青少年特别注意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而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比较强,表现为多思善虑,敏感而多疑。性格内向的人因自我认识不足,常常觉得“我不行”。由于事先有这种消极心理的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心理压力,在学习中缩手缩脚,处于消极防范的紧张状态中,唯恐当众出丑。

3.挫折的影响。有的同学经过几次考试失败后,就觉得自己是个“低能儿”,特别是对学得差的学科,一提考试就胆战心惊,垂头丧气。这种学习中的挫折,使性格内向的人感受强烈,而其意志的耐受力又低,容易变得自卑。

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点,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继续学习和实现理想的心理障碍,易使人们在困难面前却步不前,不战而败。可以说,它的危害很大。但自卑心理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只要对症下“药”就会“药”到病除。

1.正确估计自己,培养自信心理。造成自卑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己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因而要克服自卑心理,就要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因而我们要学会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自己。对于有自卑心理的人来说,既要正视自己的短处,也要挖掘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以提高自信心,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克服自卑感。

2.与自己较劲,选准突破口,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自卑者的一个口头禅是“我不行”,要克服自卑感就要避免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如果一个人长期被“我不行”的心理支配着,老是迷信别人、崇拜别人而自轻自贱,必然严重影响自己的情绪,妨碍自身能力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丧失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机会。要自己给自己鼓劲,“我行,我一定能行!”并在导致自己自卑的学习问题上选一个突破口,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这是成功消除自卑感的一个重要手段。

3.以勤补拙。数学家华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别不是很大的,勤奋才是成才的必要条件。因而,那些自认为智力差的人,为了使自己的成绩达到与别人同样的水平,就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劳动来“补偿”自己先天的不足。

愿有自卑心理的同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去,树立自信,战胜自卑。

克服自卑篇4

在学习、生活中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素质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总觉得是别人的施舍或是运气所致,而不相信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处处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因而常常无所作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这样的心理状态就是我们常提到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心理,那么学生们该如何克服它呢?

二、问题的剖析

(一)自卑心理的表现

1.自惭形秽,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些同学因为个子矮、容貌差、学习成绩差、家庭生活条件不符合社会“标准”等,担心自己被别人瞧不起,因而怕与别人交往,变得沉默寡言。

2.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由于一时的失误,如升学考试不理想或偶尔的犯错,常会使一些同学从自信一下子跌入自卑的低谷,从此胸无大志,自暴自弃,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

3.自我埋没,缺乏信心。有些同学往往没有勇气承担自己事实上能够承担的任务,总怀疑自己的能力,不但不去努力克服自卑,还常常原谅自己,希望别人也承认他的无能而降低对他的要求,从而使自己越来越深地陷入可怜和可悲的境地。

(二)自卑产生的原因

1.自身条件的缺陷。外在形象、成绩、家庭条件等都有可能使某些学生背上沉重的精神重负,从而产生自卑感。

2.好胜心受到挫折。大多数同学都有很强的好胜心,希望各方面都能超过别人。一旦受到挫折,很容易灰心丧气,从而产生“再努力也赶不上别人”的自卑心理。

3.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满足。自尊心是鼓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动力,是使人自爱、自信、自强不息的源泉。如果一个人的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就极易趋向它的反面,导致自卑。

4.有利的环境发生变化。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个帮助自己进取的环境和条件,而一旦这种有利的环境受到影响,发生变化,自己的努力不再受到认可,也容易使人对将来失去信心。

5.人际关系淡漠、紧张。一个人由于某些原因在集体中经常被集体轻视冷落,得不到同伴的关心、帮助和尊重,或者当自己意识到不能对别人付出关心和爱护时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6.性格软弱。性格软弱的人,一旦遇到困难或身处逆境时,便认为人与人之间没有温暖,往往表现出灰心、悲观的情绪。

7.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这也会助长自卑的产生。

8.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有的同学由于缺乏坚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因而在困难面前彷徨、动摇,在挫折面前灰心、退却,便会自以为“不行”而自卑起来。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信任每一个学生

首先,期望意味着一种信任,每个人都有被别人信任的需要,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们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反之,就容易挫伤一个人的自尊心。其次,期望还意味着一种激励,这种激励可以激发人们积极而热烈的情绪。再次,期望还意味着一种社会要求,它告诉人们应当怎样而不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是已经做出成绩的人容易受到信任,而从未做出成绩或还未做出成绩的人往往因不被重视而产生自卑心理。

(二)帮助学生“自激”

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就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长处和成功的经历上,并为自己的长处而感到骄傲,善于把握自己的成功,并为此而感到高兴、满足。而这种满足感又能促使人继续进行自我激励,从而获得新的成功。

(三)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

1.每个人都有许多美好的理想,都有希望达到的目标。为了实现长远的目标,我们常会遇到一些眼前的挫折。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接受“延迟满足”的考验,锲而不舍的努力,以实现长远目标,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

2.确定自我期望的标准必须合乎实际。自我期望不能定得过高,否则会出现“只有奋斗而无成功的喜悦”这种情况。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确定目标必须合乎实际,使自己努力一把就能实现,这样就能经常体验到自我奖赏的满足感。事实上,我们如果把美好的远大理想分割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而不是妄想一步登天,这样,当一个具体而易得的目标化为现实时,大目标的实现自然为时不远了。

3.灵活性原则。不要把自我期望的目标凝固不变,否则,很容易产生偏执心理。因为有的时候,目标虽然合情合理,也有能力达到,但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主观努力,还有其他的客观因素。所以有些看来合理的期望,还要作相应的调整。

4.连续性原则。学生的自我期望应当是连续的。有些同学的自卑感、失败感,往往是由于把自我期望割裂,以致“毕其功于一役”。当一次努力失败时,就深感失望,而不是激励自己连续努力。爱迪生发明灯泡时,曾先后试验了一万多次。无疑这期间的失败也有上万次。要是爱迪生不把自己发明灯泡这个期望的实现看成是一个连续奋斗的过程,不要说一万次失败,就是十次失败,恐怕也足以使他退却了。

四、效果

克服自卑篇5

关键词: 农村小学 体育课 自身心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正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优胜劣汰,这是竞争的必然。对于强者,跌倒了,大不了再爬起来。而那些心理素质差的人,这时候自卑心理很快占据主导位置,难以再站起来。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得不把目光停留在自卑心理的形成时期――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生理与心理成熟化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是不稳定的,良好的教育能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反之,则会片面地发展学生的各个方面,自卑就是一个方面。所谓自卑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认为自己不行,无法赶上别人,它有着很强的消极作用。先看看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

1.由于客观条件引发的。有的学生家境不好,吃穿不怎么讲究,由于习惯了这种生活现状,开始自己也不在乎,可日久天长,因周围的同学和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逐渐注意到别人条件优越,觉得自己家里很穷,没有资格谈这说那,继而形成心理压力,以致以后做什么事都是顾虑重重,对自己毫无信心。还有的同学因自己的相貌产生自卑,总是认为自己太丑了,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甚至于连抬头举手都小心翼翼,生怕会因为自己的一举一动而引来别人的歧视与嘲讽……由于小学生认识和理解事物还不成熟,因而很难避免产生偏激的一面。

2.教师不负责任的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的一句话很可能造成一个学生一辈子的跌落。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在看见一名学生老教不会时,和蔼可亲的形象立即被粗鲁的辱骂声所代替: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活在世上还有什么用,不如死了算了。这名小学生仅有的一点自尊心便在教师的辱骂声中消失,当晚,他便自杀了。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如果教师对学生是抱着不负责的态度,动不动就以打击、谩骂来抵制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由极度的自尊变为自卑。这样看来,教师的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学生的个性差异。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个性的差异是指人们在稳定的心理上的差异。小学生由于遗传素质不同,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不同,因而在体力、智力、兴趣、气质等方面各有不同的特点。(其实个性的差异也算是客观条件,但学生经过后天的努力,也能够改变。)学生在发现自己的智力和一些才能不及其他同学时会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经过偶尔一两次的失败便完全气馁,认为自己天生就这样,无法再改变。

4.学生认识能力的限制。这一点是上一点的分点,之所以分作一点来讲是因为其对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以上两点所谈及的方面都是由于小学生的认识能力不够客观化,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处理事物。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它是不成熟的阶段。如果那位自杀的小学生的认识能力稍微提高一点,那么悲剧便不会发生了。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环境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这就直接决定了他们的评价标准,正是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不够才导致自卑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应该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呢?小学生自卑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自己,害怕自己被伤害,却往往自己伤害自己。所以教师在做有自卑心理的学生的工作时,一定要注意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因人施教,选择适当的方法。一位好的老师应该是一位好的“医生”,只有因人而异,才能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小学生对教师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即使在家人面前也常说:“我们老师讲的。”对于儿童的这种特殊心理,教师应珍惜它,利用好它。在整个克服自卑心理的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

1.小学生的感知觉情绪化比较明显。小学生自卑时,心情比较低落,面部表情暗淡,容易走神,喜欢低头,内心活动多写在脸上。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都留心观察,对学生进行爱的陶冶教育。

2.经常利用身边的小事和创造条件教育学生。对于因为动作不会做而感到自卑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指导,给一些难度适中的动作让学生完成,增强信心;对于因自己的品德不好而自卑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好一个“陷阱”让其自我满足,消除这方面的自卑……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坚持原则办事,正确引导学生,不可以给予学生错误的引导;要分清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认识到克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通过比较,抵制自卑,说实话,这不能说是一个好办法,但可适当选用,如那些有着自卑心理且容易满足的学生则可采用。通过某一方面的比较,知道比自己差的人还有,自己不是没有希望的,暂借用一下阿Q精神。不过要注意的是:防止后遗症的发生,不可以帮助了这个同学又打击了另一个同学。可以通过优点来纠正缺点。例如:一个体育很好的学生因自己的成绩而自卑,我就让他做体委,并且鼓励他参加体育训练。结果运动会时,他多项得冠,教师又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从此以后,他的学习成绩像体育运动一样很快上升,自卑心理也自然消除了。

优化环境,渗透熏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学校是传递文化和育人的基地,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体现在校园物质和精神环境中。校园文化具有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因此,有人称它为学校的隐性课程。在其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更要重视校园精神环境的建设。学校良好的风气和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是一种强大的感染人的力量,是校园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

2.需要注意的是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必然受社会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处于变革时期,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良影响对学校文化有不小的冲击力,所以学校在选择、引进时要注意识别,确保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成为良好的育人环境。要通过环境对学生进行渗透和熏陶,从而形成优秀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自卑。

3.教师要注意消除学生由“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等旧的封建思想引起的自卑现象。

总之,要抵制一切对小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不利的因素,帮助他们克服自卑,为他们将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夏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姚小琪.体育与情感教学.聊城师院教改新论.

克服自卑篇6

【关键词】班主任 自卑心理 健康心态

How to help students to overcome the self-contemptuous mind for a teacher in charge of a class;

Xie ShuzhenZhang Tinggui

【Abstract】One successful teacher in charge of a class not only needs to cultivate students with good grade but also needs to cultivate students with the healthy mind and prefect personality like living independently, resisting the frustration and living happily and confidently. In addition,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on their mind, should step into their heart world and lead, cultivate their healthy mind and lay a hart foundation for them. The author has made a talk on the way and experience through two cases.

【Keywords】A teacher in charge of a classSelf-contemptuous mindHealthy psychology

做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不只是要培养出文化成绩优异的学生,还应该要培养出能独立生活、抵御挫折、自信愉快生活等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学生。因此,我一直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为学生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通过两个案例来谈谈我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案例一:

案例回顾

我接手的班里原来有个叫李帅的同学,上课精力总是不能集中,还时常迟到、早退、旷课,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服从教师的教育,出口“脏话连篇”,讽刺、谩骂同学,不关心班集体,思想极端消极,对立情绪很强。

分析与措施

我接手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后,就一直仔细观察他,分析他的言行与学习成绩的变化,寻找机会与他谈话交流。

我强烈地感觉到在他麻木的背后其实有着深深的“渴望得到关爱、渴望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的强烈渴求。李帅同学的成绩差和自暴自弃、逆反对立等一系列的不良行为,与他长期以来得到的批评多,得到的表扬和鼓励少,心情压抑、情绪低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长期的失败和教师、同学的否定性评价,使得他在学校里,与其他同学相比总是觉得自己不行,自卑感强。

父母的不合理要求,非打即骂的粗暴家教方式,更是加剧了他的挫败感,使得他在家里也是倍受精神折磨,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正是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他不断地遭受着失败的打击,遭受着自尊心的挫败,遭受着自信心的毁灭,破罐破摔、自暴自弃的“散漫”心理和“逆反”心理得以不断被强化。对家庭生活日益厌倦,对学校学习毫无兴趣,从而导致他开始逃避现实,采取了消极方式来应付人生。

鉴于以上观察和分析,我认识到:要想帮助李帅同学,就要先改变他的自我错误认知,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替代他消极的心理暗示,重新建构他的自信心系统,以形成他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于是,我就从小处入手,先用“微笑的笑容”来面对他,用“赞赏的目光”来注视他,用“夸奖的语言”来评价他。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之间开始多了信任、少了对抗。他已经感受到我对他的尊重和理解,与我的交流也越来越坦诚。他一旦有了什么想法也愿意和我交流。

仅仅是老师的说教还不能帮助他摆脱困境,还应该在行动中来增加他的成功体验,用成功的喜悦和经验来不断替换他失败的感染和伤痕。我首先与他共同探讨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并对这些地方进行归纳整理,让他自己选择出可以立即纠正,并能马上让教师和同学感受到的方面。他选了迟到、旷课、坐不住、衣着随便等四则自己最容易改掉的缺点。我们同时制定了一个规矩:时间是一个星期,允许偶尔的反复,但必须每天减少,一个星期后全部是一副新的光辉形象。结果他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彻底改掉了这些缺点,他成功了。

之后,我们又相约克服不完成作业的缺点,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他又成功了。可以看出,他的自尊、自信和向上的心理,在他成功地战胜这两个缺点的战斗中得到了很好的强化。在此基础上,我与他不断设置新的目标,并辅助以各科教师的表扬与同学的尊重不断强化他的良好习惯。

与此同时,我还及时走访了他的父母,争取到了他家长的配合。他的父母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育,也是经常对李帅的进步表示出惊喜,并给予了他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这更使得李帅感受到了鼓舞。

在班级中,我鼓励他参与“班干部的竞争上岗”,让他正视自己,用责任约束自己。经过半年时间,李帅同学已经能完全约束自己,主动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也不再抱怨他的家庭了。他在一次演讲时说:“不要忽视小小的成功,我正是从一件件小事的成功中体会到不能怀疑自己、轻视自己,认真去做事,就能积极补偿不足,成为对班级和学校有益的人。”

几年后,已有所成就的他专门到我家拜访老师。他对我非常感激地并动情地说:“谢老师您的教育让我永远记得这样一个真理:认认真真地做每一件小事,相信自己,善待别人,人就是成功和幸福的。我今天美好生活的获得,都是您教育的结果。”

反省与收获

①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教育与影响,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立足于学生的“成人”教育,不急功近利、杀鸡取卵般地双眼只盯住“成绩”。因此说:“在矫正学生的自卑心理中,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提高我们教师和家长们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②自卑的学生往往是缺乏关爱的学生。要做好他们的辅导工作,尊重和爱护是最重要的两个必备条件。因为教师的尊重、爱护和真诚相待,会使得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教师的可亲,就会更加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激发出无尽的潜力。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对于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呵护,要转变一个后进生首先应尊重他的人格,然后再引导他积极向上,这其中心理的引导应摆在第一位。

③家长要着力培养孩子的自信。相信自己的孩子有正向发展的、巨大的潜能和培养价值,并要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使他们意识到充满自信对学习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对自己一生的影响有多么大的价值和意义。

④教师只要真诚地用心对待学生,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走出误区,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就能使得他们从自卑走向自信,从而使他们拥有一颗积极的心来悦纳自我、善待他人。

案例二

案例回顾

2006年,一名叫刘新的同学分到我班,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太好,在我班73名学生中排名第64。根据他以前的教师介绍,他的成绩差,不是因为脑子不聪明,其实他特别聪明,上个学期在班级里还是成绩比较好的;也不是因为调皮捣乱,他文静、善良,富有同情心;就是因为他在学习上比较被动,总是心事重重、忧心忡忡、沉默寡言,现在还有些厌恶学习的表现,经常说要退学。

分析与措施

我找到刘新同学谈话,第一次他不愿意谈自己的心事,虽然我说了有半个多小时,但并没有引出他的话来,他总是用很简单的话语应付着我。在我第二次找他谈话的时候,他终于哭了出来。他哭着告诉了我他心中的秘密。

原来,他的妈妈前两年去世了,今年他爸爸又给他找了个后妈。而这个后妈对他十分刻薄,动辄对他骂个不停,一直说他笨死了,什么都不会,长得又是丑陋。也就是说在他的后妈眼里他是个非常糟糕的孩子,没有任何长处和优点。在后妈的不断打击下,他也慢慢地变得自卑和内向了,而且厌烦了世界,认为人间都是冷酷的,人情都是炎凉的。他开始无心学习,也没有自信心学习,自己在哀叹自己的命苦的时候,也哀叹自己的鲁笨。

我明白了刘新同学在处理妈妈去世、爸爸再婚、后妈刻薄等等沉重打击的时候,他对自己的评价失去了准星,在无数次受到后妈的贬低后,自我评价机制失衡,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产生过多的自我否定,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心理负担越来越重,自卑心理由此产生,学习兴趣丧失,因此也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我向其他任课教师说出了他的处境,老师们都很关心他,我们决定一起来帮助这个可怜的学生。我们老师组成了“帮助小组”,力争形成爱的教育环境帮助他尽早体验到关爱和学业成功的快乐。

我发现班里每次调座位,他都要求往后坐。我有意识把他调到最前面,让他去引起人们的注意。我明确告诉他,要敢于在众目睽睽下做你以前不敢做而正确的事,从现在开始主动发言,让教师与同学看到你的进步。

我们任课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对他提问力度和学法指导。结果自卑就在潜移默化中转为自信,他敢举手,敢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了。

我还建议他在走路时速度要轻快敏捷,要在课堂上注视教师的眼睛,不畏、不惧、不悲,要多寻找自己的优点,寻找自己的良好品质,增强自我价值观。

经过不断的鼓励、巩固,他开始慢慢地进步,每考一次,名次就往前进一些。他的心情也是越来越好,自我感觉越来越好,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涨,自信得到了不断地强化。高考时,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北京某重点大学。

反省与收获

①自卑是由于不用自己的尺度来判断自己,而用某些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从而产生不如人的错觉。因为不良的评价和不断的打击会剥夺一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评价自己,使学生能正确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并不断挖掘优点,增强自信。

②每个孩子都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教师发自内心的、真诚的鼓励,会使学生更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能挖掘出学生的潜力,会使他更加肯定自己,进而超越自卑、强大自我,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③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由此可见,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人的满足感;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

俗话也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教师要学会夸奖的艺术和技法,要常常对学生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你做得不错!”“你棒极了!”“你的进步真大!”“我喜欢你这样做!”

④叶圣陶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 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体察自卑学生的内心感受,进入他们的情感领域,给他们创造心理上的安全感,并鼓励他们参与到班集体的管理中,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不怕出错,敢于出手,培养良好的个性,逐渐发挥出他们获得“成功”的心理优势。

克服自卑篇7

一、 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解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小学生经历由儿童到青少年的转折期,他们富于理想,上进心很强,但也容易受挫折而一蹶不振.所以在教学中应采取以鼓励为主的教学方式.刺激学生上进心心理的萌生,促进上进心理的发展,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因而,对待学生提出的简单幼稚的问题要热情回答,对处外错误的问题也要耐心纠正,并看到其中的正确部分,对有创见的问题要给予科学的诱导,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并肯定其创造精神。

比如有一个智力比较差,平时最不爱问问题的同学问我:“老师,经常说求三角形的面积时,要底乘高除以2,我就不知道为什么底乘高还要除以2?”我没有责怪她,便坐下来耐心地给她讲解.最后她懂了,也高兴了,如同是第一次获得了大胜利.教师表扬她,我班多了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如果我因为她智力差而不耐心帮助,也许今后她也不向老师发问了,一点刚萌发的学习积极性就被打消掉了.

二、培养兴趣,消除依赖心理

兴趣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特征,是人们从事某种工作一种良好的情绪.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他还是少年时代就对他的数学老师所讲的“皇冠上的明珠”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终身为之奋斗.青少年时期的伽俐略,父亲安排他学习医术,可他对数学发生了极大兴趣,常常偷偷地在医学书中夹上欧几里德几何和阿基米德数学书。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了兴趣,就能自觉地控制自己,为之追求,学习上的被动和依赖心理自然会弱化。

兴趣可以培养,即可以通过某种刺激来形成。例如在教学中联系实际讲讲所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恰当的比喻,提高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探究讨论等都可以达到刺激学生的兴趣产生的目的。如在教学求多边形面积中,为了提高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事先让学生准备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学过的基本图形。(课外学生自己动手做,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再让学生从玩过的七巧板引入,用自己手中的简单几何图形,可以拼摆成什么图形?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呢?请同学们按四人一组用自己进行操作,并探讨如何计算所拼摆的图形的面积。然后总结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因此,学生几乎整节课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求组合图形面积”的问题上进行操作和探讨,这比教师边讲边操作要好得多。也使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形成,有利于消除被动和依赖心理。

三、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

有些学生特别是差生常常认为:数学难,不易懂,尤其是图形问题和应用题。加之过去的没有学好,现在的学起来更不容易。当学生遇到难的例题和难理解的内容时,因而产生畏难情绪。我们需从学生实际出发,铺设台阶,降低坡度,调整教学节奏,立足于学生听懂和理解。

克服自卑篇8

一、幼儿自卑心理的表现

霍夫曼还认为,自卑幼儿往往会表现出如下早期征兆——常年情绪低落。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为了更好的判断一名幼儿是否具有自卑心理,下面我先谈一下幼儿自卑心理的表现。幼儿的自卑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和做事。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害怕在陌生人面前及集体活动中说话,甚至平时也轻声细语,不敢大声说话。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在公开场合做任何事情,都往后缩、而不是往前冲。显得拘束和谨小慎微。如当教师让这种幼儿带头做游戏时,他们就面露难色,没有别的幼儿那种自告奋勇的精神,有的马上说“我不会”、“我不行”之类的话,个别的还会哭起来。

(二)难以集中注意力,不愿与别人交往。自卑感强的幼儿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一般来说,正常幼儿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是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对交结朋友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往往喜欢独来独往,喜欢一个人独处,从不主动地提出问题。

(三)没有主见,猜疑心重。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许多事情不敢自己做决定,往往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即使在与别人意见相左时,也不能很好地坚持自己的观点,或思前想后,犹豫不决,或随大流。回答问题犹柔寡断,要么不吭声,要么轻轻地回答“不知道”。自卑幼儿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小朋友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有时甚至无中生有地怀疑别人讨厌自己,且表现出愤愤不平。

二、幼儿自卑心理的成因

如果一个孩子很少体会过成功的喜悦,或从未得到过他人的赞赏,他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压抑,自卑心理就会日趋严重;一个屡受挫折甚至怀疑自己存在价值的孩子,很容易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他们以后就可能形成一种自卑的心理。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发现造成幼儿自卑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一)经常数落孩子是形成孩子自卑的温床。我们经常看到父母或个别老师使用如下的字句:“你看你,连碗都端不好!”“真是笨死了!这么简单的画都画不好!”等等,这些语言是一种负面的暗示,说多了,在孩子的心里刻下了“我不行,我没有能力”的印痕。当自卑感如根一样植入孩子的心灵,并影响孩子的行为时,他已是个被自卑打败的孩子了,自信在他身上荡然无存。

(二)家长和教师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追求完美。还有一些孩子如果不能达到父母或教师的期望,则打骂者有之,逼迫者有之。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最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因为,父母或教师对孩子的期望是越高越好,当超出了孩子的实际水平,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或教师预定的目标时,并体验着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时,孩子还能自信么?

(三)把孩子放入横向或纵向比较中。一些家长与教师的思维是,以为比较了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刺激孩子上进,开动他学习的马达。实际上,拿孩子与他人比,只能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因为,孩子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各种原因达不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拿别人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外,也极大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当这样的比较多了,孩子听麻木了,自尊也没了,自然不会求上进了。

三、克服自卑心理的对策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位置是崇高的,教师的话在幼儿心目中就像真理一样,因此教师在帮助幼儿克服自卑心理中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克服自卑心理:

(一)关爱孩子,多赏识赞扬,少批评指责。教师的拒绝、责骂、惩罚会使孩子产生“我是坏孩子”、“我让人讨厌”的感受,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会阻碍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谁也不喜欢总是受教师的数落、指责,孩子是越表扬越上进,越批评越下滑,当然表扬也有方法,也有度,就看教师如何去把握了。

(二)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要偏爱,帮助幼儿克服自卑心理。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教师常常只是与那几位“好孩子”对话,外出比赛也是那几位“好孩子”为代表,游戏中的主角也是那几位“好孩子”来担任。这样就很容易使那些没有被老师偏爱的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说,我们应以乐观的情绪、正确的态度看待幼儿,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消灭幼儿自卑的心理。

(三)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具体做法:让孩子做好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教师要教孩子懂得生活中失败是常有的事,任何人都会遇到挫折,只是各自经历的痛苦不同而已。借助榜样的力量,可经常给孩子讲动画片、故事、现实生活中的有关人们战胜困难、疾病或生理弱点的事例,增强孩子的抗挫折意识,激发抗挫折的勇气。

(四)正确运用评价这一教育手段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克服自卑心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1.及时地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幼儿自我意识的特点之一是具有他律性“镜像自我”。即他人、特别是与幼儿关系密切的重要他人(如父母、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他们自我评价的根据。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及时地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进步,不要给孩子贴上消极的(如“笨孩子”、“坏孩子”)标签。即使是一个有不少缺点的孩子,也要多肯定他的优点,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自我接受,喜欢自己,逐渐树立自信心。

2.重视过程而非结果。我们教师要从长计,不要把目光锁定在眼前,只要孩子尽力了,就得理解和宽容。不要期望值太高,去追求完美无缺,孩子不可能样样出色。不能抱有买的心理,赢了再赢是不可能的,要淡化自己的分数观,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过程——培养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从失败、成功中汲取积极进取的思维方式,磨练坚韧自信的性格。

3.帮助幼儿获得能力,获得成功感。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并加以培养,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获得能力,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获得成功感,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上一篇:我身边的变化范文 下一篇:立春的古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