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软虚假

时间:2022-05-24 09:47:27

虚假报道是新闻采写中屡禁不止的顽症,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软虚假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所谓软虚假,是相对纯虚假报道而言的,是指作者以发表作品为目的,将生活中某些真实事件和虚假构思相拼接,故意淡化报道事件的虚实界限,使受众对报道的事物产生错误的认可。软虚假和纯虚假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其共同点是在报道中都具有虚假成分,不同点是在虚假程度上有差别。纯虚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完全是虚构的,一点真实成分都没有,而软虚假报道则是虚实相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一般来说纯虚假容易被发现,发现以后,核查起来也比较容易,而软虚假由于虚实混杂,定性标准模糊,加上社会上的干扰,核查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从发生数量上看,软虚假报道远远超过纯虚假报道。

软虚假报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实践中的反映来看,常见的软虚假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以点概面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软虚假现象。这种报道,从作品提到的局部情况、所举的具体事例来看,是真实的,但是,面上的数字和概括表述,则是虚假的。例如《×××乡农民争相为孩子买“压岁书”》一稿,稿中提到的某村某位家长在春节期间,改变了以往给孩子压岁钱的做法,从新华书店给孩子买了20元钱的书,代替了压岁钱。本来,从全乡来看,这是一件很个别的事,如果以此为切入点来写这件事,是完全真实的。可是,作者为了加重稿子的分量,将这件事推而广之,在稿中写道:“……据不完全统计,该乡约50%的家庭为孩子买了压岁书24000多本。”由于全乡到底有多少家庭为孩子买压岁书,全乡总共买书到底多少本,是很难精确统计的。所以,作者就是利用这一点,以点概面,写出这样看起来角度新颖,实则带有很大虚假成分的报道。

拔苗助长式。这类报道的特点是,所报道的事物某一方面是真实的,但对该事物的定性则是虚假的。比如,某集镇活动中,某农药经销商将农药的性能编成顺口溜,向外宣传,其主要目的是推销他经营的农药,所编的内容完全围绕农药经营,而且对药的性能有所夸大,与其说是宣传农业科技知识,不如说是为自己经销的农药进行广告宣传。可是,某业余通讯员据此写了一篇题为《科技“呱哒嘴”》的通讯,故意回避该人经营农药的一面,将他说成“多年来,坚持编顺口溜,义务向农民宣传农业科技知识”。这样的结果使不了解内情的人很可能认为这是一篇题目新颖、人物性格鲜明的人物通讯,其实它与事实相左。

因果拼接式。这类报道的特点是,将本来没有因果关系或不是主要因果关系的两种事物拼接,虚构成主要因果关系。最常见的是“果”真“因”假。例如:某位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的村民,出于消灾避难而修路,作者却把这写成是该村进行“五讲四美”教育的新气象。某人在路上捡到钱,因被失主发现,出于无奈,交还失主,作者却把此事写成拾金不昧的行为。

渲染夸张式。这类报道的特征是,如果孤立地看报道中的事例和数字是真实的,而作者通过表述的渲染夸张,给受众造成虚假的印象。例如:某乡当年植树造林26000棵,成活率80%。实际上比起上年,无论数量还是成活率都没有增长,和外乡比起来,成绩也并不突出。但是,某作者在报道这件事时,却这样表述:“……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该乡植树造林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乡植树达到26000棵,成活率达到80%。”这里由于没有数字上纵向或横向对比,又加上在数字前边用“达到”二字,就使人误认为这是个很了不起的数字。类似这样的渲染夸张的表述,还有“……仅就……”、“根本好转”、“彻底扭转”、“显著提高”、“深刻变化”等。

虚构情节,合理想象,求全求美式。常有记者或通讯员在写稿时发现材料不多,特别是吸引人的细节少,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想象虚构一番,使稿件变得“形象生动”。笔者身边的一位通讯员为了突出一位带兵的主人公,在稿中写道:“在新兵训练期间,他一个月都没有回家一次。”稿子发出后,知情者反响强烈,原因是主人公的家与营房仅距几百米,主人公一家三口常往返于家与营房之间,在群众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一位知情人对笔者说,你们这些写新闻的净是瞎吹唬,那报上的东西肯定没多少真事。这就损害了党报的威信。新闻报道应当生动、感人,但靠虚构情节、合理想象是达不到目的的。老一辈革命家邓颖超同志认真审稿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1979年的一天,邓颖超同志审阅了采访她会见海外侨胞的稿件后,对记者说:“这篇稿子写得对。”接着又严肃地说:“你们写的《中秋佳节话友谊》报上登了,那篇文章有两个地方不符合实际。第一,文章说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秋菊盛开,可你们看这里摆放的秋菊是绢制的,怎么能写成‘菊盛开’;第二,那天日本朋友唱了《在北京的金山上》和《歌唱敬爱的》两支歌,你们文章里却写只唱了《歌唱敬爱的》一支歌。”邓颖超同志强调:“我们的新闻报道一定要真实、确切!”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作者在搞软虚假报道的时候,往往打着选角度的旗号,甚至作为采写技巧进行传授,这是对新闻报道选角度的一种误导。其实,选角度和软虚假是有根本区别的,根本区别就是看其是否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一个事物,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报道,都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报道应反映事物的本质。而软虚假则是建立在对报道事物进行部分虚构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真实性进行了扭曲,反映不出事物的本质。

软虚假报道是新闻工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它的存在有着多种原因。首先是政治生活中的、形式主义、虚报浮夸风给软虚假报道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尤其是正面表扬的软虚假报道,往往迎合了被报道单位领导人的心理。甚至被报道单位可以通过报道在单位评先、领导干部升迁等方面得到舆论帮助。因此,有些虚荣心强的单位负责人,不但不抵制软虚假报道,而且对这些报道津津乐道。其次是新闻队伍本身的政治素质不高。有的新闻工作者为免去奔波劳累,不深入基层进行艰苦细致的采访,而是投机取巧,打新闻管理工作中的球。最后是新闻媒体对软虚假报道过分宽容,制约力度不够,没有像对待纯虚假那报道样严厉追究作者的责任。

(作者单位:商丘电视台)

编校:董方晓

上一篇:《保密法》二审草案与人民的知情权 下一篇:反思大众媒体的社会地位赋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