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变化范文

时间:2023-10-27 05:18:41

我身边的变化篇1

说起这几年,西安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城市的形象。曾经,在很多外地人的眼中,西安更像一座大规模的县城,灰头土脸;但短短几年,西安就洗去了满脸的尘埃,展露出千年古都的神韵和现代大都市的风采,为美丽的城市带来了活力……我们的家乡每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如今的西安,城墙、城河、环城公园、顺城巷构成了西安独一无二的景观。到城墙上转个圈,而在城墙之上看西安,每个角度都能感受到不同的风韵。以往羡慕北京、上海、广州等沿海发达的大城市有地铁,现在我的家乡西安也在修地铁。大雁塔周围的音乐喷泉、大唐芙蓉园的雍容气象、西安海洋馆的蓝色风情、曲江遗址公园的大唐遗风、?哄鄙???谋趟?短欤?荚诜从澄靼补?驶?⑷宋幕?⑸???希?葱虑靶校?荒荒挥猩?猩?⒆彻刍曰偷幕罹纾?谡飧龉爬隙?昵岬某鞘猩涎荨N颐堑某鞘泻拖绱澹?颐堑纳?詈凸ぷ鳎?苍谝惶焯旆⑸?浠??涞酶?永硐牒兔篮谩?

是的,我们的生活天天新变化!我相信这一天马上会到来。过去事不可能想到的,现在都成为了实实在在的!

我身边的变化篇2

【关键词】新政治生态;领导干部;心理边界

人们对边界问题的关注首先是基于组织管理的结构架构与功能设计,从群间关系到社会特征理论认识,个体在依附组织时,会对组织产生较强的的同一性意识,并对组织产生高度认同,这种认同构成了群间比较的社会边界,在人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情绪情感及个性差异等方面产生影响,最终归结于个体理解、把握外部关系距离和秩序遵守的心理边界。当前新政治生态带来了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的大变化,领导方法与惯用路径也大相径庭,基于目的动机、权利与义务的感知和价值比较,都会促使领导干部表现出不同的心理边界,进而形成新的领导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一、领导干部心理边界构成的独特心理属性

心理边界作为人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是个体与组织内外环境交互影响中心理区分、行为控制的自我表现。领导干部心理边界无论从个体方面还是从群体类分上认识,都表现出独有的心理属性。1.政治社会化取向明显政治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一部分,个人与社会的互动总是与特定的政治关系相关联。心理边界一方面反映出这种社会化的结果,另一方面又作为一种控制界限对人的政治社会化取向产生影响,因此人的心理边界的确立包含政治社会化的内容。但由于人所处的情景及人际比较时选取的维度不同,通过自我分类建立起的人际、群际间感情和价值意义的区分及认同感不同。相比较一般社会人,领导干部更重视自身政治社会化中的角色扮演,政治认知更强,政治信念更突出,对外部政治环境变化和政治评价更敏感,而建立于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基础上的政治性格又决定和影响着政治行为方式,这一切成为领导干部心理边界建立的前提,也使领导干部的心理边界更带有政治化色彩。领导干部自我概念的确立和自我分类可能更多从政治情景出发,而不仅限于一般社会人的认知模式、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惯势的范围界限。新政治生态实际上带来的是政治社会化的环境变化,作为一种开放系统,个体自组织与环境之间虽然存在着边界划分,但更需要与这种政治环境保持动态的联系,领导干部作为自组织系统,其原来固有的心理边界因环境变化适时作出调整和重新构建,在凸显政治社会化时将会更多因应时代政治的要求,从自我定位和新的价值观、信念确立达成新的政治认同和社会归类。2.权力动机突出权力动机理论指出,人们有一种影响和控制他人的愿望和驱动力,这构成了人的权力动机。从对边界的属性认识,边界具有限制和授权的双重属性,既表现为一种规则和制度,又体现为一种对秩序遵循的社会关系,心理边界无形中是在人的意识、情感、价值判断以及行为倾向等心理活动中生成的判断标准,本质上展现的是一种控制和调整功能。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竭力谋求更高领导职位或“组织中的权力”是诸多领导行为的出发点,也是一种领导工作价值取向,权力所表现出的限制和授权功能恰恰又成为确定这种领导价值的边界标准,高权力能够带来更强、更广泛的社会影响,这既体现了领导价值,同时也反映出领导心理边界。通常情况下,权力需要与领导行为存在正相关关系,几乎大多数领导干部都有高权力需要的动机追求,他们希望通过控制环境和他人来展示自己的优越感和影响力,而这种权力动机也成为领导干部心理边界的构成要素和独有心理属性,权力追求和获得成为最重要的领导价值取向,权力的心理界限成为激发领导行为动力源泉的标准线。新政治生态下,虽然政治环境和权力运行机制已经发生变化,但权力作为政治环境构成部分,如何看待当前的权力影响,如何使用权力来体现领导价值,是作为政治主体的每一个领导干部绕不开的话题,新旧政治生态不同,领导干部对待权力的心理界限理应不同,虽然不能忽视权力动机的存在,但过分把权力追求作为领导行为的标准和至高目标也是与新政治生态格格不入的。3.成就感取向强烈获得成功既是一种人格完善过程,也是影响人行为的驱动力。高成就需求者总喜欢设立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愿意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积极努力,在伴有兴奋、惊讶、好奇与探索等情感体验中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这构成了自我概念的基础,亦成为心理边界建立的前提条件。由于领导干部拥有权力和社会支配的权威性影响,在名誉、地位及控制上表现出更高的优越感,在成就感上表现出更高的社会期望,由此在心理边界划分上,也更看重个人成就的社会评价和认可问题,成就感成为领导干部心理边界确立的重要心理属性。新政治生态下,政治环境变化催生了领导“政绩”新的内涵,领导干部要积极有所“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和成就感,但“有为”不是“政治秀”和做表面文章,领导干部应敢于担当,真正从社会发展需要去做,才能够树立起正确的成就观,才能确立起客观、正向的心理边界。4.权威感取向敏感在马克斯•韦伯看来,个体关系和组织维系离不开各种权威的影响,从传统家长制向法理型转变,人们习惯于接受权威和服从权威,在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种秩序关系。心理边界作为人的一种心理防线,是使自身与别人保持一种恰当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表现为对秩序的遵守和从对方那里赢得尊重,因此距离和秩序构成了心理边界的主要形式。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权威感在确定人际秩序关系上比其他社会类群都更加突出,无论从传统观念还是从当代权力运作机制上认识,权威感所带来的地位、名誉、声望和控制的心理优势就是凸显的领导者心理边界,权威树立既是一种权力、等级的外显,同时也是心理边界标准划分。看重等级,重视名誉,计较规范遵守,敏感于他人的意见、褒贬和批评,这种在周围所划定的权威心理边界较一般人更加凸显和敏感,是不能碰及和破坏的,领导干部也更愿意通过权威心理边界保持一定的距离,体现秩序关系,获得下属尊重。

二、新政治生态下领导干部的心理边界构成

人的心理结构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心理边界作为人心理结构的外在“隔离带”也会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领导干部的心理边界更容易受政治环境的影响,新政治生态下,领导干部心理边界构成必然会随着这种政治生态变化而加以改变。首先,领导干部自我概念构成了其心理边界的基石。自我概念来自于自我观念、自我意象、自我意识及自我评价,通过自我概念的界定,人们能够确定“我是谁”及与他人的差别,无论对自我是否能客观、准确地知觉判断和评价,自我概念的确立就如同一种“边界划定”,使人与人之间保持了一种稳定的秩序化关系,因此一个人自我概念的界定越明确,越能建立清晰的心理界限感。无论早期的自我理论还是后现代研究,自我概念的建立都是取自于个体对自身特点的主观知觉和评价,而从个体期望获得尊重出发,这种评价大多取决于对自我的更多肯定,所以自我概念的建立更带有主观性。人们往往更多关注精神自我,诸如身份、地位、名誉、成就等成为自我概念构成最重要的内容,因而也成为个人心理边界划定的主要依据和标准,个体差异和社会分类往往取决于这种标准。人本主义重视自我实现中的理想自我,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里,通过“自我卷入”,人们更希望通过“公我”赢得“有意义他人”的评价,实现对“私我”的肯定,所以个体主义的“自足性自我”是与这个时代主流相背逆的,强调个人控制和排他性的自我概念虽然使心理边界更加清晰坚实,但没有包容、缺乏责任的价值取向,只能使自我封闭,走向狭隘。通常情况下,领导干部自我概念构成更重视来自于身份、地位、名誉、权威控制等方面的优越感,并由这种优越感而产生能力、自我效能的中心主义。新政治生态强调制度、规范和责任,确立什么样的自我概念,这既是一个领导价值问题,也是一个自我定位问题,如何看待政绩与能力,如何看待利益与权力,这是确立领导干部自我概念的实质,也是划定领导干部心理边界的焦点。一些干部把突出形象政绩看作是自身能力使然,把权威服从看作自我肯定,把利益诱惑看作成就回报,脱离群众和工作实际,在权力面前往往不能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在利益面前往往迷失自我,导致自我概念模糊、心理边界不清。其次,角色认同成为领导干部心理边界划定的载体。从社会心理学理解,角色存在于社会系统的互动关系中,人的社会地位、身份不同,与之相对应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就不同,从而决定了一个人社会角色不同。角色认同既是一种角色期待,也是一种角色定位,其实质就是对于一个人权利与义务一致性的社会期望。受制于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角色认同更多体现出对角色的基本规范的遵循,只有按照此规范去做,才能满足对自身角色规定一致性的社会期望,因此角色认同具有制约、控制和规范个体行为的功能,能够使得个体与他人区别开来。从这方面认识,无形中角色认同在社会互动关系中划起了一定的边界,凡是角色越明确并符合社会期望,越能得到社会认可,个人越能准确地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确定自身权利与义务的界限;反之,角色混乱将导致这种权利与义务界限混乱,从而导致心理边界混乱,心理边界混乱反过来会加重角色混乱甚至导致角色冲突。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角色认同首先体现在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的认同,这既是领导干部应遵循的角色规范,也是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心理边界。“角色模糊”“角色偏移”及“角色错位”表面上是一种角色意识缺失,实质上是由于个人对与自己特定身份相一致的权力、义务的认知偏差造成的。领导干部没有责任感、使命感,就是突破了自己应有的角色规范,“公权力”变“私权力”就是突破了党性原则和政治觉悟的心理底线,把自己混同为一般社会人。新政治生态下,领导干部要明晰自己的心理界限,就需要保持个人与社会在自我角色期望上的一致性,特别需要强化党员的角色意识,通过党性修养和以身作则,达到领导干部角色的高度认同。再次,人格要素构成了心理边界的指向性。人格作为因应和调节外部环境的身心系统,首先是具有激发和唤起个体内在力量的动力特点,个体应对一定情景刺激时行为反应的度不同,表明在动力特点上存在着人格差异性;而从人的心理倾向性上看,人格在人的认知、情绪、意志及态度等心理特征方面也表现出个体差异性。当一个人的人格不断融进社会文化因素时,会在人的生理、心理及具有社会意义的内在特征上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结构,心理边界的形成恰恰受制于这种人格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一些人格特质成为心理边界建立的指标,如自尊心强的人相对于自尊心弱的人更不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他们不会为获得积极的评价而一味取悦别人,相反,他们总是注重与别人保持适当的情感距离,心理边界是明晰的。自我监控者对环境变化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性情和态度表达更具有心理尺度感,不同情境采取不同行为,心理边界清楚。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人格要素既表现出领导能力、领导性格方面的差异,更表现出人性化的道德尺度把握,同样的工作,是否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是否能亲民爱民、公平廉政、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这些都体现出领导干部人格中的道德尺度问题,而这也成为领导干部心理边界划定的重要标准。新政治生态带来领导环境的变化,环境塑造人格,领导干部不能因人格差异性而无视政治环境变化的新要求,相反的,更应该通过强化自我监控、提升人格素养来凝聚人心,发挥人格的正能量。最后,分类和社会比较构成心理边界的运行机制。从群体角度认识心理边界,人们总习惯于人际、群际间的分类和比较,以此使个体与他人区别开来,通过保持人际间的距离,维护一种控制功能和秩序关系的存在。群体压力和群体规范使得一个人可能在群体里更多采取他人取向,如顺从他人、关注规范、重视名誉;而通过与外群体的积极区分,能够获得更多自尊体验和优越感。心理边界建立来自于这种关系互动的分类和比较,并由心理边界的界定反过来不断强化这种分类和比较。领导干部对内群体有着强烈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是来自于领导者身份、地位、名誉、权利等社会表征的差别并由此带来的尊重体验和优越感,这使得领导干部愿意与外群体进行积极的区分并凌驾于一般人之上,所形成的心理边界更趋于封闭而不可渗透。事实上,新政治生态所带来的政风、党风、民风的改变,要求领导干部要主动融进群众中去而不是高高在上;要求遵循党内制度、规矩、纪律而不是与组织相隔离,在心理边界上应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三、新政治生态下领导干部心理边界的构建路径

心理边界表现出人的心理控制功能,在组织规范的接纳程度方面会对人的认知、态度、情绪、信念及行为倾向等心理活动产生影响。每个人都有心理边界,个体差异和环境变化决定了一个人心理边界的动态变化,新政治生态带来的是领导干部从政环境的变化,也必然带来自身心理边界的变化,重塑心理边界是因应环境变化的需要。首先,领导干部要增强“边界意识”。边界意识实际上就是规则意识,人没有边界意识,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状态;为官者如果没有边界意识,就会越界与社会和市场争权争利,催生各种腐败。增强“边界意识”,对于领导干部来说,首要的是确立新的规则意识,一方面,面对当前新政治生态带来的制度、法纪、社会道德等规则变化,领导干部再不能习惯于以“政绩”代替一切的领导理念,突出“政绩”而忽略责任,重视权力而轻视义务,工作上不讲章法、不讲规律,作风上主观臆断而规则意识淡薄。另一方面,面对规则要有敬畏之心。强化规矩意识,只是思想上有了改变,但面对规则如果熟视无睹,依旧是老办法、老套路,实质上仍然是“新瓶装旧酒”,领导思维和方式方法永远不合拍于时代要求,面对规则只有敬畏之心,才能敬畏百姓、敬畏组织、敬畏国家法纪,把握好政治方向、确立政治立场,一切按规律办事,行为上才能遵规矩、守纪律,真正做到心里有“界”和有“戒”。其次,从人际心理边界评估中把握好心理边界的度。拥有权利和支配优势使得领导干部每天面临各种诱惑和复杂关系的处理,如何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既是一种政规、党纪把握,也是一种做人尺度。有些领导干部原则不清、立场不明,“私”与“公”相混淆,个人感情凌驾于制度规范之上,心理缺乏人际关系边界评估的“度”,势必造成心理边界模糊、人际关系混乱,由此导致整个党风、政风、民风颓滥。要坚持党性和把守好政治关,就必须把握好心理边界的“度”,要有较高的人际敏感度和人际洞察力,既不做边界感弱的人,往往把自我与环境混为一谈,也不做心理边界极强的人,排斥或拒绝一切,保持人际距离、留有个人空间领域,“度”的把握关键在于把党性原则与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机结合起来,无论面对怎样的关系处理,都不能突破党性原则的边界。再次,由正确对待自我到加强自爱。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正确对待自我就是如何客观、正确地看待权力和责任的问题。权力如同“多棱镜”,能放大人的优点、掩盖人的缺点,使自我迷失;权力又如同“变焦镜”,权力扩张和利益可诱惑性往往使人忘乎所以,混淆自我与他人界线,混淆公与私界限。尽责用权,权力与责任应是对等的,有权必有责;领导干部正确对待自我,首要的是认清身上的责任而不是关心权力大小,从责任出发而不是从权力出发,才能把握好关系分寸、做事分寸,做到心理有“边”有“界”。因此,领导干部在权力和责任面前应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学会自爱。自爱不是自私,自爱往往是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更好地自我定位,保持适当的心理边界,与领导、同事、亲人、朋友等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认识自我和自爱就是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认识,只有正确地认识自我,才能使自爱建立于公利价值的追求上,才能真正体现领导价值,而沉浸于权力私有的自爱只能是损公肥己的狭隘的“爱”,只能是自我迷失,心理边界混乱。最后,领导干部应构建健康的人格。人格是构成心理边界的重要要素,健康的人格既不是施以绝对的控制,也不是无条件的服从和权威依赖,独立的人格体现高的自尊,而自尊程度越高,也表明一个人的心理边界就越清晰和稳定。构成领导干部人格的自尊不应来自权威崇拜和权威依赖,而应看真正为社会做了什么,为社会作出的贡献越大,赢得的社会尊重越高,获得的人格自尊感越强。所以,健康的人格归根到底来自于人的道德取向,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升人格魅力,才能凝聚人心;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道德修养,才能构建健康人格,形成健康的心理边界。

参考文献:

[1]尼尔•保尔森:《组织边界管理多元化观点》,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2]周菲,白晓君:《个体心理边界:企业心理边界研究的基本命题》,《辽宁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3]郝宇青:《如何理解“政治生态”的内涵》,《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11期。

[4]白晓君,秦丽娜:《员工心理边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

[5]邢彦娟:《变革环境下员工心理边界的调适机制》,《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第18期。

[6]马哲军:《论党员领导干部的角色、职责、立场定位》,《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9期。

[7]叶匡正:《边界意识也是一种规则意识》,《深圳特区报》2014年8月5日,第3版。

我身边的变化篇3

关键词:边塞诗人;出关;诗风变化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001-01

李唐王朝曾经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均达到空前繁盛,诗歌艺术的高度发展作为唐朝全面繁荣的一部分,早已毫无疑问地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边塞诗又以其别样的格调在唐诗中独树一帜,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尽管纵观整个唐代历史,边塞诗在不同的时期仍略有区别――初唐昂扬奋发、盛唐恢弘雄壮、中唐深沉肃穆、晚唐悲戚衰飒,边塞诗的创作主体也由于生活背景、性格习惯的不同而有着各自的创作特色。但是,对边塞诗的描述总还脱不开“豪迈壮阔”一类词,边塞诗人之间也有一个可以确定的共同点,即各人出关前和出关后的诗歌风格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变化。

这里先举几个突出的例子。

盛唐与高适齐名的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出身于没落的官宦世家,自小就具备了典型的文人气质,早年诗歌风格多清秀婉丽。例如他曾写过一首《》: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时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这首小诗无论从内容还是写作手法上无不尽显优雅婉约的特点。后来他两度从军入塞,久佐戎幕,在诗歌创作上的转变可谓巨大,陆续写出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作品以雄奇奔放、瑰丽多彩的艺术魅力成为其代表作,奠定了他边塞诗名家的地位。他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句更是被广为传颂。施补华评其诗“劲骨奇翼,如霜天一鹗”(《岘佣说诗》),此语甚当。

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崔颢在出关前后诗歌风格变化上更是明显。崔颢早年诗作多写闺情,风格华艳;后来从军辽西,诗风变为雄浑奔放,意气豪迈,颇具骨力。殷[在《河岳英灵集》中说他:“少年为诗,属意浮艳,多陷轻薄……晚年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他最为有名的两首诗《长干曲(其一)》和《黄鹤楼》正能体现这种变化。

再一位就是常建,早年他由于隐居山林放浪琴酒,作品往往灵秀清雅,意趣深远,《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即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后来出塞,诗风转而变得豪放,所写《吊王将军墓》就有“战余落黄日,军败鼓声死”这样悲壮的名句。

这里隐含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唐朝时文人出塞者甚多。这与当时科举制度还不完善以及边塞战争频繁不无关系,有心建功报国而又投仕无门的人纷纷走向边塞,由此带来了自身经历体验和思想情感的诸多变化,这些变化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形成了诗风前后的强烈反差,并且变化后的诗歌风格一致呈现出阔大广博、苍劲厚重、现实感强的特点,尽管各人在这些特点基础上的具体风格仍有区分。

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边塞地区地理环境本身具有壮阔雄浑的特色。北方边关多是苦寒之地,气候恶劣加上频繁的战争破坏,以致这些地区往往成为戈壁荒漠,狂风肆虐,黄沙千里,气势壮阔恢弘,与关内山清水秀莺歌燕语的情况完全不同。

第二,边地民风的豪爽。边疆地区总是多战争的地方,那里的人民祖祖辈辈几经战争的磨砺往往显得异常强悍,而且他们多以游牧民族为主,骑射俱精,民族品性更为坚韧,尚武风气更为浓烈。与这样的人民生活在一起,又是身处军中,难免要适应并沾染上他们豪爽奔放的气息,写出来的诗当然也就少了关内人的那些含蓄扭捏。

第三,长期的战争氛围给诗人情绪心态、思想深度、思维视角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战争从来都是现实的、残酷的,战场上的每一点变动都直接关系到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生死存亡。诗人们亲历其中,他们对这一点的体会有多深是不言而喻的。由于自己的亲身参与,他们所能亲见亲闻的以前可能闻所未闻的事件更多,这一方面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历练,使他们变得更为豁达和刚健;另一方面也促使他们把视角更多地于眼前的现实现事而非琐碎无碍的思情慨怨,并把关注的中心逐渐由个人成败转向国家兴衰、民众疾苦。这就使得他们的诗歌在变得广阔雄健的同时,多了历史的苍劲厚重和质朴紧凑的现实感。

在战争氛围这一点上,也可以说与诗人们普遍具有的爱国精神紧密相关。因为有这种纯粹的高尚的爱国热情和人文关怀,他们才会作出这种转变,而不是变得颓败冷漠、自私自利。

由于诗人出关后在诗歌创作风格上形成的这些共有特点和背后深层的促成因素,边塞诗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和精神境界,引导着我们关注现实奋发有为,成了能带给我们独特审美享受和情感激励的文学瑰宝。

参考文献:

我身边的变化篇4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2年3月27日,2011年度《江苏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微博用户比2010年翻了一番,每4个江苏人就有1人开通微博。同时,省文明办、省通信管理局等《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52.8%的江苏青少年拥有微博。

请再看现在的大学生一天的新媒体互动生活:早上起床,通过手机看当天的新闻早报和天气;课间,通过手机微博关注身边好友的最新动向,用微博记录和转发今天的见闻;中午休息时间,打开电脑,第一时间登录校园网、QQ、微信,和同学、好友及时保持联络;下午,去报告厅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我的青春故事会”:身边的青春榜样们亲自用自己拍摄的“青春故事微电影”和自己的同学面对面畅谈“我的大学”;晚自习后,回到宿舍,或者登录网络课堂,或者更新自己的空间,用图片、文字,将忙碌的一天留作记忆,也给不在身边但关心自己的人分享,或者和父母、好友、老师视频交流……

现在可以说是新媒体时代,例如微博,又称“围脖”, 短小,140个字,高效快捷,一秒钟的传播时间,广覆盖、低成本,平等互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且青年乐于接受;再如微信,连着手机,随时可以看到、联系到,教师可以及时有效地告知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消息。目前,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正确引导这股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上进行更多的转型和创新。

一、构建“组织化+社会化”的有效衔接、立体交叉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分为组织化与社会化两方面。组织化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优势,就是说教宣讲。组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托原有的行政化的组织体系、组织力量和组织管理框架、管理手段来推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当前需要我们教育者进一步完善组织化体系,顺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革,针对青年集聚、生活方式的变化,将组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不断延伸、健全。

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再完全依靠体制内资源、不依赖于行政命令与组织推动的方式进行,而是以情感力量、道德力量等非行政要素为主要动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新媒体正是在发挥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新媒体是当下青年最喜欢的资讯获取和沟通、聚集联络模式,为人力、物力有限的学校思想教育提供了巨大便利。所以,我们要构建“组织化+社会化”的有效衔接、立体交叉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构建“层级化+扁平化”的有机结合、上下贯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层级化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的基本保障。学校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层级化是其基本组织形式,工作的贯彻、部署,层级化的传达是传统工作中效率较高的组织形式。扁平化破除了上下级自上而下的垂直高耸的结构,强调系统、管理层次的简化、管理幅度的增加与分权。新媒体使得扁平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形式更利于充分激发基层的接受和创新能力,扁平化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实现单向发动向双向互动转变。新形势下,我们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上,要突出运用新媒体手段,从而实现扁平化的组织形式。

首先,要强化力量“引新”, 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学会熟练运用新媒体,实现从“重工具、重形式”向“重内容、重实效”的转变;其次,要强化观念“更新”,要改变僵化的话语体系,重视个性化语言对青年大学生的感染;最后,要强化组织“创新”,在活动中运用新媒体,学会传达赋有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相关方法(如微视频、微电影、微信、微博),新媒体是贴近青年学生话语体系的契机。

例如,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 “我的青春故事会”,这是一个倡导学习榜样的活动,以往经常是举办一场报告会,宣传几位英雄的事迹,这次我们对活动形式进行了创新,设计了寻“青”推选活动、“我的青春故事”主题网站和“我的青春故事”大学生成长故事会三个部分,通过网上网下、线上线下的学生互动,将大学生身边的成长故事以生动、时尚、富有感染力、乐于青年学生接受的形式在全体大学新生中进行展现,使大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受到生动、鲜活的励志教育,给大学生上好“励志开学第一课”,身边这些可看、可亲、可见、可近的榜样,引导刚入学有些不知所措的大学新生懂得了如何结合自身特点,以就生活和学习在身边校园里的各种不同的优秀典型为榜样,积极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从而以实际行动创造自己成功的青春故事。

寻“青”推选活动,运用新媒体,用青年喜欢的“寻青体”,在微博上、在校园网上、在手机报上宣传发动,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推选自己身边的青春榜样,边推边议,边推边学,使推荐的过程成为广大学生一个互相发现、互相学习的过程,形成“比学赶超”的校园气氛。

“我的青春故事”主题网站的建立,旨在为广大青年学子通过身边人、身边事,设计“青春体”,引导青年成长成才,促进青年全面发展。青年学生通过在网站实名注册,、交流自己的青春故事,充分发挥互联网特性,增强吸引力、可读性、亲和力,打造引导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的网络中心阵地。网站设有青春故事活跃榜、青春达人秀、青春微博群、青春微电影、青春秀美图等多个栏目。

举办“我的青春故事”成长故事会。通过活泼生动的故事会,让学生与身边可学可信的优秀典型面对面提问、交流。首先,我们组成一套编创班子,在充分了解优秀典型事迹的基础上,再加工青春故事,合理组织,根据青春榜样的原型拍摄编导创作“我的青春故事微电影”,运用时尚、艺术等元素,真实、自然地再现青春故事。在新生入学初相对集中的军训时间举办多场故事会,青春榜样带着故事会走进军营、走进活动中心,通过微电影、现场访谈、个人展示等形式,优秀学子们将自己的大学成长经历与奋斗历程、自身感悟娓娓道来,主持人、观众与青春榜样对话交流,台上与台下互动,并且通过微博直播,让更多的学生看到,通过微信及时传递活动消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得到了学生的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新媒体上建起了新课堂,师生变成了“网友、粉丝”。老师通过新媒体给学生送来了温暖的“心灵鸡汤”,学生通过新媒体给老师送来了理解和信任。有困难、有困惑、有思想包袱通过新媒体找老师,没有隔阂、没有尴尬,自由交流,加深了解,也使老师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显著,在新一代的学生身上,借助各种新媒体手段来实现对大学生的行为管理和影响显得事半功倍;但不可忽视,新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也需要我们教育者通过技术手段来监控网络舆情,要常态管理,经常正面引导。

我身边的变化篇5

关键词:城镇居民收入 耐用消费品 消费函数 实证分析

我国耐用消费品市场近年来有了快速的发展和变化,学术界对其变化的规律做了大量研究,从消费者行为、区域经济等角度揭示了相关规律,但尚未结合城镇居民收入差别与耐用消费品购买量进行数量分析。本文试图运用我国1995-2004年统计资料,建立耐用品消费需求函数,从而得出居民收入差距影响耐用品需求的实证分析。

城镇居民收入层次差距与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的基本分析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直接带动了城镇居民收入和耐用消费品购买量的普遍提高。但在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耐用消费品购买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城镇居民收入和耐用消费品购买量差距也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普遍提高,1995―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282.95元提高到9421.6元,增长119.98%。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增大,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基尼系数1994 年为0.370,2004年上升到0.469,上涨近1个百分点。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衡量贫富差距的方法,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0.4至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且0.4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我国基尼系数已经突破了警戒线。依据我国统计年鉴的城镇家庭收入分组方法,将所有调查户依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低到高排队,按10%、10%、20%、20%、20%、10%、10%的比例依次分成: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直至最高收入户等七组。如果依据这种分组方法来测算,差距则更为直观。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收入组25377.17元与最低收入组2862.39元之比为7.87倍,高于世界平均3.29倍的水平。2004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最高收入组16841.82元与最低收入组2855.15之比为4.66倍,这一数字大大超过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

城镇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995―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照分组平均倍数分别为0.39、0.79、……直至4.68;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按照分组平均倍数分别为0.29、0.57、……直至3.02;从这组数据比较看出:随分组排序倍数差逐步扩大,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消费支出倍数差扩大更快。从代步工具平均百户年底拥有量按照分组平均倍数的情况看,自行车分别为0.07,升为0.10,后又降为0.05;摩托车分别为从0.31到1.20;汽车分别为从1.17到21.48;自行车差距小、摩托车适中、汽车差距大,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差距小于人均收入差距,汽车则大于人均收入差距。从新旧四大件平均百户年底拥有量按照分组平均倍数的情况看,洗衣机、冰箱、彩电差距小,例如洗衣机为从0.08仅升到0.26;空调适中,其倍数为从0.65到5.98;家用电脑、摄像机、微波炉、健身器材差距大,例如健身器材为从0.43到12.58;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洗衣机、冰箱、彩电差距小于人均收入差距,空调基本持平,家用电脑、摄像机、微波炉、健身器材则大于人均收入差距。

总之,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的基本分析,只能通过统计数据的总量和分组对比进行判断,属于描述性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缺乏科学依据。缺乏对资料进行统计推算,相应建立经济模型并提高实际解释能力,比较分析各解释因素的影响机制,从而缺乏获取实证检验对理论假设的支持和提高本研究的科学信度;缺乏对按照分组平均倍数产生的原因,以及平均倍数差距间强度比较的科学解释,对是否导致描述性研究错误无法做出科学判断;缺乏对居民收入与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之间解释变量的拟合程度和时间序列相关的研究,从而难以对未来两者之间的发展做出预期。

耐用品消费函数的经济模型建立

消费需求函数说明了收入分配是消费需求的重要变量,收入差距悬殊与消费需求水平正相关。考虑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层次差距,依据我国统计年鉴1995-2004年城镇居民收入分组平均每百户年底拥有的耐用消费品数量,建立以收入差距为基础的耐用消费品消费函数为:

C = α+aβ1Y +bβ2Y +cβ3Y+

dβ4Y+eβ5Y+fβ6Y+gβ7Y

其中C 为总消费;Y为总收入;α为常数,表示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消费;β1、β2、……β7分别表示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最高收入户的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a、b、……g分别为各收入阶层的比例系数。

根据经济学理论可知,β1>β2……>β7,a+b+c+d+f+d+e+f+g=1,aβ1、bβ2、……gβ7可以定义为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MPN),即指增加的耐用品拥有量占增加的收入中的比例。同时把城镇居民总收入、各收入阶层的比例和各收入阶层的平均每百户年底拥有的某耐用消费品数量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Eviews4.0建立时间序列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即可验证消费函数并得出各阶层的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但是以收入分配为基础的耐用消费品消费函数,与一元线性消费函数有重大区别。一元线性消费函数自变量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相关性,而上述耐用品消费函数因变量本身等于自变量的加总,极有可能使自变量之间产生高度相关。若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则解释变量之间有可能发生多重共线性问题,使回归结果难以令人满意。本文将上述公式中的自变量加以分解,使各个阶层的消费、收入成为一个个独立的方程,并应用我国城镇居民的相关统计资料,利用Eviews4.0分别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其结果可分解为C1=α1+ aβ1Y,C2=α2+ bβ2Y,……C7=α7+ gβ7Y等函数形式。其中Y是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C是城镇居民某耐用品的平均每百户年底拥有的消费数量,aβ1、bβ2、……gβ7是各组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上述方程组由于自变量各自独立,因此避开了多重共线性问题。以摩托车为例可得:

C1 = 0.2265 Y - 4.8435(R2= 0.8728 D.W= 0.8511)

C2= 0.2956 Y - 6.2300(R2= 0.9103 D.W= 0.7670)

……

C7= 0.4723 Y - 8.9508(R2= 0.8925 D.W= 1.0149)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回归系数还是可决系数R2值均符合线性回归要求,D.W均小于2,说明都具有正相关。且各阶层的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呈递增趋势。

如果将(2)至(8)函数中的aY、bY、……gY分别用各组人均可支配收入Ya、Yb、……Yg代替,消费变量C仍然是某耐用品的平均每百户年底拥有的消费数量,可以计算出各组边际消费倾向(MPC),仍以摩托车为例得到:

C1 = 1.5792Ya - 30.5096 (R2= 0.8195 D.W= 1.9648)

C2= 1.0385 Yb - 24.0783 (R2= 0.8914 D.W= 1.6712)

……

C7= 0.1324 Yg - 2.2548(R2= 0.8581 D.W= 0.7951)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可决系数R2值符合线性回归要求,D.W小于2具有正相关,且各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趋势。

收入差距影响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实证分析

将建立在以收入差距为基础的耐用品消费函数应用于我国城镇主要耐用消费品的实证分析,并选取较有代表性的新旧代步工具和新旧四大件进行比较,可列出边际分析表1和R2、D.W表2。

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变化趋势分析。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变化趋势反映了耐用消费品市场受居民收入层次差别影响的强度不同。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小于零为劣等品,大于零为正常品,小于1为必需品,大于1为奢侈品,见表1。从代步工具看:自行车的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小于零,摩托车和汽车则大于零,反映了摩托车和汽车为正常品,自行车为劣等品,将成为城镇居民不使用的代步工具而退出市场。摩托车和汽车的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随着居民收入从低到高排列而不断增加,其中汽车特别显著,最低与最高收入户倍数为23.254,反映了它主要是最高收入户的代步工具。从新旧四大件看:所有商品均为正常品,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随着居民收入从低到高排列而不断增加,其中最低与最高收入户倍数,洗衣机最低为1.3598,健身器材最高为93.226。反映了洗衣机和彩电是城镇居民普遍使用的耐用消费品,微波炉、空调和家用电脑已经普及,摄像机和健身器材主要是最高收入户使用。冰箱的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随着居民收入从低到高排列而先增后减,反映了冰箱是城镇居民普遍使用的耐用消费品,但高收入户已经减少了对它的消费偏好。

边际消费倾向变化趋势分析。边际消费倾向总是表现为递减的趋势。宏观经济学的原理告诉我们,随着人们的收入或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消费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总是递减的,见表1。

解释变量的拟合度分析。解释变量的拟合度R2反映了模型对因变量拟合程度。R2越接近1,其拟合值与实际值越接近。见表2。从代步工具看:自行车最低到最高收入户基本相同,大约在0.9097~0.9289之间,反映各类收入差距变化较小。摩托车最低户和最高户较低,中等户较高,大约在0.9157~0.9574之间,反映了中等收入户变化较小,而最低和最高收入户的变化较大。汽车最低户低到0.7849,最高户高到0.9961,反映了各类收入差距下变化由大到小的状况。从新旧四大件看:彩电、微波炉的最低户和最高户都低,中等户较高,例如彩电大约在0.9347~0.9422之间,反映了中等户变化较小,而最低和最高户的变化较大。冰箱、空调、洗衣机、家用电脑、摄像机由低到高变化,摄像机低到0.5529,家用电脑高到0.9657,反映了各类收入差距下变化由大到小的情况。健身器材低收入户基本不拟合,中收入户基本拟合,高收入户则拟合较好,反映了高收入户变化较小。

解释变量的序列相关分析。D.W用来检验随机误差项是否存在一阶序列相关。如果序列不相关,D.W值在2附近;如果存在正序列相关,D.W值在0~2之间;如果存在负序列相关,D.W值在2~4之间,见表2。从代步工具看:自行车均大于2,存在负序列相关;摩托车均小于2,存在正序列相关;汽车均小于2,存在正序列相关,但最高收入户正序列相关较强。从新旧四大件看:洗衣机均大于2,存在负序列相关,最高收入户负序列相关较强。彩电、冰箱、空调、微波炉均小于2,存在正序列相关,彩电中收入户正序列相关较强,冰箱低收入户正序列相关较强,空调低收入户正序列相关较强。家用电脑、摄像机、健身器材均小于2,存在正序列相关,家用电脑、摄像机正序列相关的强度不规则波动较显著,健身器材则平稳。

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组与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的实证分析,得到多数耐用消费品的边际消费倾向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而递减,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低到高排列而不断增加,以及具有正序列相关和多种变化拟合度的结论。这一结论对于指导我国耐用消费品市场面对不同城镇居民收入分组条件下如何采取不同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深刻理解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并通过分析收入分组递减倍数,为制定和研究收入政策服务;深刻理解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原理,并应用城镇居民收入分组产生的不同耐用品市场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制定生产与销售战略,增加企业经营成功的机率;深刻理解解释变量拟合度和序列相关原理,并应用城镇居民收入分组产生的不同的耐用品市场的序列相关方向及强度,决定企业产品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张艳华,李秉龙.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定量分析[J].农村经济,2004 (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我国统计年鉴[M].我国统计年鉴,1996-2005

我身边的变化篇6

关键词:边坡 稳定性 高差 坡度防护

中图分类号:TU311

文献标识码:A1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5-003-02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越发的更上一层楼,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势复杂多变,在公路与各种建筑设施修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与周围的景观环境形成一定高差,为保障修建的构筑物与其周边环境的安全,同时兼顾用地、经济与美观等多方面因素,我们必须对这些高差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否则边坡所带来的侵占用地,尤其是高差大的边坡潜在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将为其周边的人民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为此边坡防护科学也应运而生,现如今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建设密切相关。

2 边坡的分类与防护方法

边坡:科学的定义为岩体、土体在自然重力作用或人为作用而形成一定倾斜度的临空面。对于不同的学科专业,经常面对的边坡形式也不尽相同,如建筑修建中开挖基础的过程中,将形成很深的基坑,我们要根据高差、地质、经济等因素采用一定的围挡支护,保证基坑在基础修建过程中的正常使用,不至滑塌;如一块场地在平整的过程中,将原来起伏不平的地形形成一个平面,平整场地的四周与原有的自然地形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定的高差等;另如我们公路建设中,在满足公路本身的各项技术指标后,公路两侧与原有地面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如此边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综上所述,边坡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环境,处于不同的工程部位,并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征。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不同,满足不同工程用途的需要,边坡分类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

2.1 边坡的一般分类

2.1.1 物质组成分类

根据边坡组成物质分为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其中土质边坡包括堆积土边坡、黄土边坡、粘质土边坡和堆填土边坡。

2.1.2 结构分类

结构分类考虑的因素较多,分类的形式亦相应较多。有分为层状结构边坡(单层结构、多层结构、互层结构、内斜层结构、外斜层结构)、块状结构边坡、碎裂结构边坡和散体结构边坡。

2.1.3 成因分类

按照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侵蚀边坡(沟蚀边坡、岸蚀边坡)、剥蚀边坡(丘陵型、构造型)、塌滑边坡和人为边坡。其中前面3种提到的都属于天然边坡,其主要是自然界中的江河湖海与山坡的岸边形成的边坡。

2.1.4 规模分类

按照边坡的坡高、坡长、坡度等分类。如边坡的高度分类:

(1)超高边坡:岩质边坡坡高大于30M,土质边坡坡高大于15M。(2)高边坡:岩质边坡坡高15~30M,土质边坡坡高10~15M。(3)中高边坡:岩质边坡坡高8~15M,土质边坡坡高5~10M。(4)低边坡:岩质边坡坡高小于8M,土质边坡坡高小于5M。

2.1.5 边坡变形机制及特征分类

将边坡变形破坏分为牵引式(后退式)和推移式(前进式)两种基本形式。这种分类形象、简单、实用,在宏观上表现了边坡变形受力及发展方向。

2.1.6 边坡岩土体的运动特征分类

国内铁道部门将边坡分为:滑坡、崩塌、岩堆、错落、坠石、剥落、蠕动和坡面泥石流等。

2.1.7 按照边坡的稳定性分类

(1)稳定坡:稳定条件好,不会发生破坏。(2)不稳定坡:稳定条件差或已发生局部破坏,须处理才能稳定。(3)已失稳坡:已发生明显破坏。

这种方法一般通过边坡的计算方法得来的稳定系数的大小来进行划分,但是由于不同专业,不同工作条件下该系数取值不尽相同,故一般无严格的界限规定。

2.1.8 按照边坡与岩层走向分类

(1)顺向边坡: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一致或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夹角小于15啊?2)斜切边坡: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夹角15啊?0啊?3)切向边坡: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夹角30啊?0啊?4)逆向边坡(反向边坡):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反。

2.1.9 按照使用年限分类

按照使用年限可分为永久性边坡和临时性边坡,永久性性边坡是指工作年限超过2年的边坡;反之不足2年的则为临时性边坡。

2.1.10 按边坡的横断面形式分类

按边坡断面形式可分为直立边坡、倾斜边坡和台阶式边坡,同时根据这以上三种形式又可构成复合式边坡。

2.2 基本形态边坡

2.3 复合形态边坡

2.4 边坡横断面外形

以上仅仅列举了部分边坡的分类方法,在实际中由于边坡的形成等各项因素十分繁杂,涉及的专业众多,每个边坡可能同时包含几种形态,我们应秉承着科学的态度,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研究问题。

了解了边坡的分类,可以让我们对边坡有了充分的认识,对我们在以后的各种边坡工程的设计与处理中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边坡防护方法

为保证边坡稳定及其环境的安全,需要进行一定的工程防护。工程护坡主要有坡面防护和支挡结构防护两类。坡面防护常用的措施有灰浆或三合土等抹面、喷浆、喷混凝土、浆砌片石护墙、锚喷护坡、锚喷网护坡、植物防护等。此类措施主要用以防护开挖边坡坡面的岩石风化剥落、碎落以及少量落石掉块等现象。所防护的边坡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对于不稳定的边坡则应先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如增加边坡坡率到边坡的允许坡率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或采用支挡措施后再防护;支挡结构的类型较多,如重力挡土墙、悬臂挡墙、锚杆挡墙、抗滑桩等,这些支挡结构既有防护作用,又有加固坡体的作用。

3.1 支挡结构防护

挡土墙是用来支护天然或人工边坡陡坎的一种垂直结构物,用来抵挡土压力、防止土体塌滑的构筑物,并可有效的节约用地。

根据其刚度及位移方式不同,可分为刚性挡土墙、柔性挡土墙,一般常见的形式挡土墙形式有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加筋土挡土墙,锚杆挡土墙、网箱挡土墙、板桩挡土墙等等。

3.1.1 重力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依靠自身重力来保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由于计算原理简单,施工简易,同时造价低廉,建设周期短,便于就地取材,适用性强,综合经济效果好而深受广大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业主的喜欢,它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一种边坡支护形式,目前在我国公路、铁路、水利、港口、矿山等工程的护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1.2 扶壁式(悬臂式)挡土墙

扶壁式与悬臂式挡土墙是一种钢筋混凝土的挡土墙,它是一种轻型结构物。主要依靠墙身的重量及底板以上填土的重量来维持其自身平衡,主要特点是构造简单、墙身断面较小,施工方便,自身质量轻,可以很好地发挥材料的强度性能,能适应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基础,但是需耗用一定数量的钢材和水泥,影响了一定经济性能指标。6m左右的常用悬臂式,6m以上的一般多采用扶壁式。

3.1.3 加筋土挡土墙

加筋土挡土墙指的是由填土、拉带和砌块组成的加筋同来承受土体侧向压力的一种挡土墙形式。加筋土挡土墙属于一种柔性的构筑物,它能够适应地基的微小变形,是一种很好的抗震结构物,同时它具有造型美观,节约占地,造价比较低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它还具有施工简便、快速的特点,可以缩短工期,加筋土挡土墙可以做的很高,不需要较大的地基承载力,但是一般只适用于高填土的边坡支护工程,不宜在挖方工程或地形陡峭的山坡上修建。对于地震烈度八度以上地区和强烈腐蚀环境中不宜使用,对浸水条件下需要慎重应用。

3.1.4 锚杆挡土墙

锚杆(索)挡土墙支护结构一般是由锚杆(索)、肋柱(格构梁或立柱)和挡板等组成,靠锚固于稳定土层中的锚杆所提供的拉力,用以承受结构物后面的土压力。按照其结构构造形式可以分为板肋式锚杆挡墙、格构式锚杆挡墙和排桩式锚杆挡墙。可以作为山边的支挡结构物,也可用于地下工程的临时支撑。对于开挖工程的边坡可以避免内支撑,扩大工作面利于施工,同时由于施工占地少,可以缩小基础开挖面积。

3.1.5 网箱挡土墙

由于工程建设的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挡土墙出现并且在广泛应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网箱挡墙就是其中之一。它的种类也很多如常用的石笼网箱挡土墙,它是用石笼网笼子层叠堆砌构筑的挡土构筑物形式,石笼网箱挡土墙的构件是在网箱内部填充大小比例相当的石块,如此构件本身便有较大的孔隙率(一般可达到20 %~30 %),由于空隙率较大,可不用设置泄水孔,甚至连伸缩缝和沉降缝也可简单设置。墙体网箱是铁丝网制作的笼子,具有一定的柔性,能够抵抗一定的变形,而且石块与石块之间也可以滑动,所以网箱挡土墙的抗变形能力较强,能够有效缓冲突发的外力。

3.2 坡面防护

3.2.1 抹面法

抹面一般是在稳定的坡面上用灰浆或三合土等材料涂抹边坡表面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易于风化的软岩层边坡,当岩层风化不甚严重时,所防护的边坡自身须是稳定的,但其护坡的坡面形状、坡度及平顺性不受限制,所防护的边坡应须干燥、无地下水侵蚀的岩质边坡。

3.2.2 喷(灌)浆法

喷(灌)浆法适用于坚硬易风化,但没有遭到严重风化的岩石边坡,可以有效防止进一步的风化、零星掉块和剥落,同时对地下水不发育干燥的边坡亦可采用,对成岩作用较差的粘土岩边坡不宜采用。

3.2.3 浆砌片石护墙

多用于易风化的云母岩、千枚岩、绿泥片岩及其它风化严重的软质岩层和较破碎的岩石地段,以防止岩石面的进一步的风化,所防护的边坡本身必须是稳固的。

3.2.4 喷锚支护

喷锚支护指的是借助高压喷射水泥混凝土和打入岩层中的金属锚杆的联合作用加固岩石边坡,使锚杆、混凝土喷层和围岩构成共同作用的体系,用以防止岩体松动、分离,把一定厚度的围岩转变成为自承拱,有效地稳定围岩。喷锚支护它具有及时、密贴及封闭性等特点。

3.2.5 植物防护

通过在边坡上面种草、铺草皮、植树等方法来达到加固边坡的作用。适用于各种土质边坡和部分风化极其严重的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开始时作用较弱,但是随着植物的生长、繁殖,强度增加,对减轻坡面不稳定性和侵蚀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同时,植被护坡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它能够恢复因工程建设所破坏的生态环境。但是采用植物群落固坡、保持土壤的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它不能涉及到深层土壤的坍塌或极其厚重土层的滑动,有时需利用植被与其它材料共同作用来加以防护边坡,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从而努力达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

以上仅仅列举了一些常用的边坡防护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条件的不同,会遇到更多样的边坡护形式,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科学而谨慎的态度去对待。

4 结论

我身边的变化篇7

廉政演讲稿范文

有人把贪官的发展变化过程归纳为“四步曲”:第一步是走在河边不湿鞋;第二步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第三步是既然湿了鞋那就洗洗脚;第四步是既然洗了脚干脆洗洗澡。这个总结形象地道出了某些领导干部由廉到贪的渐变过程,同时也警醒我们:要真正拒腐防变,就不能迈出走向贪污的第一步,更不能踏出第二步。为此,我们必须做到如下两点。

第一是做到不在河边走。

常在河边走,就有湿鞋的机会;常与居心叵测之徒密切来往、常与腐败分子为伍,就有腐化堕落的可能。所以,要想不湿鞋,最好就是不在河边走;要想不腐化变质,最好就是不让身边存在任何腐化的诱因。

在近几年查处的腐败案件中,很多都是“揪出一个,拉出一群”的集体腐败案,比如厦门走私案、湛江走私案和省交通厅腐败案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在省交通厅腐败案中,李向雷、文发明、张三戒等高级领导干部与包工头杨建心等人来往密切,频繁进出杨建心等人在某高级宾馆包下的套房。结果,在套房里污浊的空气中,李向雷等人对包工头的行贿由开始的推却发展到主动索贿,由给多少收多少发展到讨价还价。李向雷等人由于常在河边走而湿了自己的鞋,同时,由于“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巨大效应,还导致交通厅不少下级领导干部也把持不住,纷纷效仿。结果,行贿受贿之风在单位内部形成了一条肮脏的大河,令其他的领导干部或普通干部也不得不常在河边走。最后,省交通系统中共有90多名国家公职人员收受贿赂,形成了令人震惊的集体腐败案。由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作为单位的主要领导,必须时时处处以李向雷等人为鉴,要亲近一身正气的正人君子,远离另有企图的卑鄙小人,坚决做到不赴任何不该赴的约,不吃任何不该吃的饭,不拿任何不该拿的钱,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真正发挥作为上梁的支柱作用。而作为下级领导干部或普通干部,在加强自身廉政建设的同时,必须积极主动行使民主监督权力,与单位内外出现的任何腐败分子或腐败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为自己、为别人创造一个清正廉洁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第二是如果不得不常在河边走,那就坚决做到走在河边不湿鞋。

在湛江海关腐败案的查处过程中,一位领导干部道出了不得不在河边走的苦衷:在单位内部,腐败分子都手握大权,那些监督制度对他们形同虚设,由于掌握不了证据,我们无从检举,由于前途、饭碗都捏在别人的手中,我们只好装聋作哑。确实,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总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善或其他原因,我们还无法杜绝腐败现象的出现。假如我们恰好就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或小环境中而不得不常在河边走,我们该如何做才能保证不湿鞋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因此,在无法清除导致腐败的诱因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切实加强自身的党风廉政建设,做到“外强形象,内强素质”。首先,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必须不忘学习,自觉加强理想、信念、宗旨、廉政和警示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线,防止任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一泓没有杂质的清澈的井水,做一枚没有裂缝的完好的鸡蛋。其次是要严格自律,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到“两慎”。一是慎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发展到质变的。几乎所有的贪官都是从第一次、从小数目、从一些生活小节开始,时间长了,就陷入了权、钱、色的欲望里不能自拔,最终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因此,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必须紧记“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教训,在工作中,在生活中,特别是在“八小时”之外,自觉管住自己的头,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时时处处谨小慎微、防微杜渐,不给“糖衣炮弹”有任何可乘之机。二是慎欲。古语云:“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古往今来,一切有志、有识、有为之士,都能够把握自己,以不沉醉于金钱、美色、权力为诫。因此,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更应高标准要求自己,越是在生活方式多样化的情况下,越是要节制欲望,坚决戒除不良嗜好。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顶得住歪理,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不为私利所用,不为金钱所诱,不为享乐所惑,当好廉政勤政的表率。

我身边的变化篇8

第一是做到不在河边走。

常在河边走,就有湿鞋的机会;常与居心叵测之徒密切来往、常与腐败分子为伍,就有腐化堕落的可能。所以,要想不湿鞋,最好就是不在河边走;要想不腐化变质,最好就是不让身边存在任何腐化的诱因。

在近几年查处的腐败案件中,很多都是“揪出一个,拉出一群”的集体腐败案,比如厦门走私案、湛江走私案和省交通厅腐败案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在省交通厅腐败案中,李向雷、文发明、张三戒等高级领导干部与包工头杨建心等人来往密切,频繁进出杨建心等人在某高级宾馆包下的套房。结果,在套房里污浊的空气中,李向雷等人对包工头的行贿由开始的推却发展到主动索贿,由给多少收多少发展到讨价还价。李向雷等人由于常在河边走而湿了自己的鞋,同时,由于“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巨大效应,还导致交通厅不少下级领导干部也把持不住,纷纷效仿。结果,行贿受贿之风在单位内部形成了一条肮脏的大河,令其他的领导干部或普通干部也不得不常在河边走。最后,省交通系统中共有90多名国家公职人员收受贿赂,形成了令人震惊的集体腐败案。由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作为单位的主要领导,必须时时处处以李向雷等人为鉴,要亲近一身正气的正人君子,远离另有企图的卑鄙小人,坚决做到不赴任何不该赴的约,不吃任何不该吃的饭,不拿任何不该拿的钱,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真正发挥作为上梁的支柱作用。而作为下级领导干部或普通干部,在加强自身廉政建设的同时,必须积极主动行使民主监督权力,与单位内外出现的任何腐败分子或腐败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为自己、为别人创造一个清正廉洁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第二是如果不得不常在河边走,那就坚决做到走在河边不湿鞋。

在湛江海关腐败案的查处过程中,一位领导干部道出了不得不在河边走的苦衷:在单位内部,腐败分子都手握大权,那些监督制度对他们形同虚设,由于掌握不了证据,我们无从检举,由于前途、饭碗都捏在别人的手中,我们只好装聋作哑。确实,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总要和形形的人打交道,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善或其他原因,我们还无法杜绝腐败现象的出现。假如我们恰好就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或小环境中而不得不常在河边走,我们该如何做才能保证不湿鞋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因此,在无法清除导致腐败的诱因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切实加强自身的党风廉政建设,做到“外强形象,内强素质”。首先,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必须不忘学习,自觉加强理想、信念、宗旨、廉政和警示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线,防止任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一泓没有杂质的清澈的井水,做一枚没有裂缝的完好的鸡蛋。其次是要严格自律,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到“两慎”。一是慎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发展到质变的。几乎所有的贪官都是从第一次、从小数目、从一些生活小节开始,时间长了,就陷入了权、钱、色的欲望里不能自拔,最终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因此,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必须紧记“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教训,在工作中,在生活中,特别是在“八小时”之外,自觉管住自己的头,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时时处处谨小慎微、防微杜渐,不给“糖衣炮弹”有任何可乘之机。二是慎欲。古语云:“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古往今来,一切有志、有识、有为之士,都能够把握自己,以不沉醉于金钱、美色、权力为诫。因此,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更应高标准要求自己,越是在生活方式多样化的情况下,越是要节制欲望,坚决戒除不良嗜好。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顶得住歪理,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不为私利所用,不为金钱所诱,不为享乐所惑,当好廉政勤政的表率。

上一篇:数的奇偶性范文 下一篇:克服自卑范文